电影毕业论文范文

2023-03-19

电影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2016年4月16—23日,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北京市版权局)、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等单位共同承办的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在京举行。

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包括开闭幕式、“格瓦拉+微票儿”·北京展映、北京策划·主题论坛、电影市场、电影嘉年华,以及“注目未来”单元、纪录单元、“经典京剧电影”单元、网络电影单元、电影音乐会、电影沙龙及行业对话、新片发布等200余项活动。

本届电影节以“共享资源、共赢未来”为主题,立足世界舞台,汇聚行业热点,突出国内乃至全球电影的创新趋势,包括电影科技要素创新、电影营销方式创新、电影发行模式创新、电影交易形式创新等内容。三场主题论坛中,除了关注产业的“中外电影合作论坛”和“中国电影衍生产业高峰论坛”外,还包括关注电影艺术美学的“探寻电影之美高峰论坛”。

电影市场于4月17-21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举办,有来自美国、英国、德国、韩国、芬兰、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家企业和机构进行展览展示。4月21日,电影市场签约仪式举行,共有来自65家企业的49个项目正式签约,总金额163.3亿元。

电影节开幕式于4月16日在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共北京市委、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等各级机关的领导;本届“天坛奖”评委会主席布莱特·拉特纳,评委陈德森、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柯内流·波蓝波宇、泷田洋二郎、丹尼斯·塔诺维奇和许晴;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美国导演娜塔莉·波特曼、中国香港导演关锦鹏等;以及《我的战争》《寒战2》《北京遇见西雅图之不二情书》《梦想合伙人》等影片主创出席了开幕式。

为服务大众设立的电影节展映于4月8日开幕,此前,共有105个国家和地区的2329部影片报名参展,其中境外影片1964部,组委会遴选出500部中外佳作,在北京25家影院及5所高校上映,展映场次约1000场。

本届“天坛奖”评奖工作部共收到来自六大洲、42个国家和地区的433部影片报名参赛,经过四轮选片,15部影片脱颖而出,共同角逐“天坛奖”10个奖项。4月23日,北京电视台“天坛奖”评选结果在电影节闭幕式上揭晓并颁奖。

中国电影面临重要窗口期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飞速发展,中国日益逼近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在“中外电影合作论坛”上放出豪言——再有5-8年的时间,中国市场的票房产出将三倍于北美市场,达到1500亿-2000亿元的规模。

面对喜人的发展前景,电影人振奋精神的同时,也表示要对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短板时刻保持警醒。

在“电影金融创新的案例与边界”论坛上,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李东对近两年国产电影票房市场造假乱象表示忧心,他说,目前国内票房偷漏瞒报的情况严重,“如果按照观众的真实消费情况,中国电影市场2015年的总票房远超440亿元。”李东进一步表示,相关部门将在2年内做出中间结算平台,加强票房监管。

华谊兄弟影业CEO叶宁在“巅峰将至——解码中国电影产业升级新热点”论坛上发言称,中国电影市场将变成全球电影市场的引擎,甚至是单引擎。他认为,未来五年,是中国电影很重要的窗口期。五年内,还有特殊的环境、特殊的保护等等,但五年以后,无论公司还是从业者,都要蓄积到足够大的能量才能在市场中立足。百度糯米影业总经理徐勇明也表示,虽然目前中国电影具备很多优势,但短板也很明显,“第一个是人才,第二个是电影技术。”

聚焦关键词

2016年,互联网、金融、科技等元素将更多地融入中国电影产业链各个环节,推动电影市场的新变革,成为产业升级的新热点。电影节上,来自各国各领域的电影人就合拍合作、衍生品、网络电影、金融资本、VR新科技等行业热点话题进行了交流碰撞。

合拍合作。电影市场迅速崛起的今天,中外合拍电影从形态到内容都产生了巨变,跨越国界、文化、市场的“无国界大片”形成产业趋势,影响着中国、北美乃至全球市场。

4月17日,“中外电影合作论坛”举行,导演黄建新、娜塔莉·波特曼、朱塞佩·托纳多雷、许诚毅,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以及美国制片人詹姆士·沙姆斯、英国制片人伊恩·史密斯一同就中外合拍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

于东认为,随着中外合作电影项目的增多,中美两国的电影工业生产出现了很大变化,这必将带来中国电影市场创作团队的结构性变化——中国内陆市场会越来越依赖本土文化和本土创作。好莱坞一批得不到大公司或者职业经理人支持的年轻导演,包括亚洲的年轻导演,都会投奔中国市场。此后,资本还将渗透到独立制片领域,“未来的合拍电影一定是在中国投资人主导下的国际制作。”

詹姆斯·沙姆斯和伊恩·史密斯都强调,中国电影想走进国际市场,就要坚持自己的文化特色。詹姆斯·沙姆斯表示,中国的电影市场容量庞大,现在越来越像一个新兴的好莱坞。这有利于中国的从业者更多地从国际合作者方面借鉴经验。但是,借鉴不等于外来的就是好的。“中国电影人讲故事的方式并不差,只不过是表达方式不同,全球观众反而更喜欢中国化的讲故事方式,保持自己的表达方式对于中外合拍片最为重要。”

托纳多雷表示,应该用更开放的胸怀和眼界看待合作电影,因为这种沟通本身就是思想和文化的融合。许诚毅也认为,合拍片最关键的问题是语言和文化的差别。“没必要所有电影都要合拍,最重要的是先把中国自己的电影做好,如果中国观众都不看自己的电影,又怎么能说服全世界观众去看呢?好莱坞一开始也没想到拍电影给全世界看,他们只是拍给美国人看,慢慢才成为世界性的产品,中国电影也会经历这样的过程。”

在4月18日举行的“突进!无国界大片——中外合拍电影进行时”会议上,东方梦工厂CEO方淦、索尼影视大中华首席制作总监黄嘉莉、国际制片人李少伟,结合他们所主导的《功夫熊猫3》《荒野猎人》等项目案例,对“无国界大片”现象进行了解读、评析以及趋势判断。

李少伟和黄嘉莉都表示,中国资金投入对好莱坞来说很重要,以往好莱坞电影在北美和国际其他地区的票房比例是五五分,到《荒野猎人》这个项目,成绩已经是三七分。李少伟大胆猜想,未来有可能会有中国公司收购好莱坞六大公司中的一家,正像当年索尼收购哥伦比亚一样。

在4月20日由美国电影协会主办的“好莱坞电影大师班”开幕式暨“大师论坛”上,中外电影人就电影产业跨文化合作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合拍片的未来图景等主题展开了讨论。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评委会主席布莱特·拉特纳表示,自己很认同目前在中外合拍中常用的、以好莱坞的执行方式讲中国故事的模式。“我和朋友成立了一家娱乐公司,近期开始尝试对中国本土电影的投资。现在很多的美国电影公司都想从中国获得资金,但是我们选择投资中国本土电影。我希望在合作中请一些中国的年轻导演,但不知道去哪里找。我想要看到中国的人才库,导演库、编剧库、舞美师库、设计师库等等,借此找到需要的人才。”

衍生品。借着中国电影票房突飞猛进的势头,电影衍生产业趋热,无论是从消费者的市场需求,还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中国电影衍生品市场正在成为各方关注与资本汇聚的焦点。

4月18日,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衍生产业高峰论坛”召开。此次论坛是首届聚焦中国电影衍生产业领域的高峰论坛,论坛围绕中国电影衍生产业发展趋势、中外电影衍生品市场差异、中国电影衍生品开发及版权保护等三大内容展开讨论。中外嘉宾深入分析了中国电影衍生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共同探讨了中国电影从票房经济走向衍生品经济的可行路径,也提出了对以衍生产业的发展繁荣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中国电影产业链条、引导中国电影产业全面升级的期许。

2015年,中影股份与北京电影学院合作共建了“中国电影衍生产业研究院”。论坛现场,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兼中国电影衍生产业研究院院长尼跃红,以及中影营销公司总经理兼中国电影衍生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蒋德富为出席论坛的六位嘉宾发放聘书,聘请他们出任中国电影衍生产业研究院的客座教授。

此外,继《功夫熊猫3》衍生品业务合作之后,中影股份与东方梦工厂再度携手,在电影节期间,双方宣布就动画电影作品《Trolls》(暂译:《魔发精灵》)的电影消费品战略性业务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并就电影商务的具体事宜进行协商洽谈。《Trolls》是由梦工场动画(Dream Works Animation)打造的最新电影,预计将于今年11月在北美地区上映。

网络电影。网络电影作为电影产业新的增长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电影人加入。电影节期间,“创新·融合网络电影行业交流会”举办。网络电影创作者代表、网络电影产业机构组织代表、网络电影研究者代表以及网络电影平台方代表以“创作与分享”“市场与需求”“平台与规范”为主题,共同探讨如何创作网络电影精品内容、如何发展网络电影市场,以及如何利用平台引领行业规范等问题。

爱奇艺影业投资部总经理窦黎黎在其“网络电影的责任与方向”主题演讲中谈到,2016年是网络大电影的专业年、精品年和提升年,她呼吁行业生产更多“去同质化、精品化、有意思、跨界延展、借力、价值观向上”的内容,她还强调网络电影在启迪民智、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以及挖掘新生代年轻电影人才方面的责任。据她介绍,2015年网络大电影的全网产量达到700部左右,按保守估计,今年网络大电影产量将在2200部左右。

网生影视内容研究者刘向禹表示,中国网络电影市场正处于急速发展变化中,网络电影本身也在不断调整,“今年网络大电影的投资规模基本都在80万-90万或者是100万-300万左右,比去年增长了3-10倍。今年是网络电影的爆发期,整个行业都在做调整,今后会有更加优秀的作品和团队出现”。

嘉宾们还就如何在播出平台上逐步建立规范等问题展开讨论,爱奇艺网络大电影商务总监吴毅婵、搜狐视频前向事业部内容合作总监令狐采石、乐视微电影&网络大片主编王涵以及优酷土豆自制剧中心制片人兰勇分别介绍了各平台审核网络大电影的标准。吴毅婵表示,“爱奇艺今年将继续保持开放合作的心态,但平台方会制定规范,对合作电影进行相关审核,无论是从制作上、题材上还是内容上。希望能引领网络大电影走向更健康的方向”。

金融资本。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扩增,各类金融资本涌入电影产业。本届电影节上,“从电影到泛娱乐,资本大风口在哪里?”“资本新玩法、影视新风险”“文娱金融众创生态高峰论坛”,以及“跨界与融合——中国电影投融资高峰论坛”等诸多活动关注了这个主题。

4月19日举行的“跨界与融合——中国电影投融资高峰论坛”,以电影项目投融资和电影公司投融资为核心,邀请国内外电影投资机构、金融单位、影视制作公司、宣发公司、大数据公司,以及电影主管部门、协会、影视法律机构的负责人,结合近年各类资本跨界电影项目和电影企业,并融合到电影市场电影产业的实例;聚焦境内外各类资金、各类机构参与中国电影生产各环节的具体合作模式。

论坛内容主要围绕三方面展开:一是各类资本跨界与电影融合,合力发展电影产业;二是电影项目投融资中涉及的联合投资、完片担保、版权质押、版权融资、预算成本评估及风险控制、电影赞助植入与授权合作、衍生品开发等;三是电影公司常见的私募股权融资、银行贷款、新三板、上市、众筹等投融资方式。从不同维度探讨论证既能促进电影产业发展又能确保依法合规的各项举措和模式。

电影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电影美术指导曹久平,一直“躲”在银幕后面,他曾担任过美术指导的電影,今日依旧光辉熠熠,他把自己“藏”在中国电影耀眼的90年代里。在他看来,只有电影好,才能说美术好,美术永远都是为电影服务的。

如果不是自己的作品被影视化改编,小说家双雪涛之于电影只是观众,他看到的只是成品。而深入其中之后,他惊叹于有这么多专业人士在为了一部作品的成功努力,相比之下作家的工作只是自己和自己较劲。

凡影咨询创始合伙人王义之说自己是“幕后的幕后”,他为全行业服务。在他看来做电影不是一个投入与收益比高的职业,这个行业充斥着英雄主义。

如果武断地说,真正站在“幕前”的只有演员,剩下的绝大多数都只能在幕后,演员咏梅则可以细数这些她在片场接触过的所有:从导演到摄影,从灯光到服道化等等。在咏梅看来,幕后和演员之间的关系是高度合作的,无论是何种工作都对演员最后能呈现出怎么样的表演至关重要。

他们五位共组了2020年第八届ELLEMEN电影英雄盛典评委会,大家将集体致敬电影背后的专业人士,致敬这些幕后工作者让电影成为电影,让梦真实!

已延续八年的评选再次出发,感谢每一位为了电影辛劳的人,让观众愿意再次相信电影。

华语犯罪类型电影领军人物,因执导多部影片的主要演员均斩获国内外电影节重量级奖项,媒体封号“影帝制造机”。代表作品包括《烈日灼心》《追凶者也》《李米的猜想》《狗十三》等。曾获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最佳影片奖”、第56届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新导演奖”等。担任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第9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作为一个现实主义题材导演,他的作品关注人在极端环境下的行为与动因,对于人性的深入探讨是他作品的一个永恒的主题。目前有作品《她杀》(暂定名)和《涉过愤怒的海》(暂定名)正在后期制作中。

导演、编剧 制片人 曹保平

曹保平拿起给他拍摄用的道具胶片仔细端详,拍摄结束他还多看了一会。“拍得还不错”,他说着笑了起来。

在疫情期间,曹保平除了给自己的新片做剪辑,他的工作之—就是给学生上网课。他享受这样的身份,他觉得跟未来式的导演人之间的互动是一个真正教学相长的过程。他可以知道年轻人在想什么,在新的创作者心中什么是最新潮的、最锐利的东西。

担任2020年第八届ELLEMEN电影英雄盛典评委会的主席,曹保平导演看中的是这个奖项的出发点,奖励的是电影背后的专业技术工作音,“这填补了某些空白”。

曹保平对于电影还是乐观的,即便疫情似乎让整个行业停摆:“既然来了,我们就得接受,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能走过去这段时间。”

Q:作为导演,你觉得导演和幕后工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A:

因为电影是一个集体工作,大家的关系首先是相互成就的。但可能还是会有些不一样,因为但凡是集体性质的群体合作工作,总是需要有一个聚拢点,导演其实就是聚拢的那个点。相对意义上导演肩负的责任更大一些,或者说是作用更大一些。

Q:你会亲自挑选、搭建幕后团队吗?

A:

因为剧组有大小不同,可能有五六十号人的,也有可能好几百号人,甚至上千号人的剧组。不同戏的规模和题材,导演的工作范畴会不一样。我在刚开始入行去做自己的第一和第二部短片的时候,就会事无巨细,对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很熟悉。因为它很小,当时的资源很有限,导演就要做更多的事。但是对于很庞大的剧组,比如况我后面的几部长片的剧组,规模可能有好几百号人,就会抓重要的一些环节,其他的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

Q:这次的评选对于全行业来说意义是什么?

A:

我觉得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这个奖的意义是很重大的,它看到了一般的电影节没有看到的部分。当然不是说其他电影节的奖项设置不好,大家都是出于各自的目的来做这件事。ELLEMEN电影英雄盛典,基本上关注的都是幕后的工作者,在名字和思路上其实和一般的电影节设置上就不一样了。

Q:你曾经说过,电影要有表达。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表达”,这种表达是直接针对现实的吗?

A:

首先,我说这个话是针对我自己的创作提出的标准,而不是非要对所有电影做出的要求。能够有所谓表达的电影微乎其微,或者说大多数电影侧重的方向不在此。每部电影都有表达是我理想中的状态。

Q:你的很多电影都是指向现实的,如何理解电影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A:

电影和现实肯定有关系,因为现实主义肯定是很多电影或音说是大多数电影的样子。但是电影还有很多的样子,还有很多和现实完全没有关系的样态,它们是想象的,或音说是虚构的,是纯粹意象化的,是飞扬的,也是邪魅的,这都是电影。

Q:你在电影学院任教,也有不少学生加入到你的团队,有评论说你是“硬核老师学院派”,你自己怎么看这种评价?

A:

硬核是怎么个硬核法我不知道。但是在身份上,除了导演,我是一位电影学院的老师。这重身份对我很重要,我需要在和学生的沟通中,知道新一代创作者心中年轻的、锐利的、新鲜的东西是什么。否则我觉得作为导演来说特别容易固化,因为到了一定年龄,又有一定的社会资源,你的创作会一部接一部地不断往前走。这种情况下,创作者就没有时间去接受新的东西。对我来说,在创作中停下来,然后在阶段性的教学中和学生产生关系,我觉得很好。

Q:你觉得你和未来将成导演的学生们有什么区别?

A:

我觉得没有任何区别。每个时代都会有每个时代适合的人,以及适合表达的环境。环境在变,人也在变。电影的发展规律就是,在适合的时代产生适合的创作音。

Q:你觉得现在对整个行业来讲,是一个比较艰难的时刻吗?

A:

我觉得谈不上。这个问题要看我们思考问题的时间刻度是什么,疫情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上是一件太小的事情。我们只是在这个阶段碰上了这个事,但还有可能会有更大的事,或音之前之后都会出现。比如说疫情让很多人改变过于忙碌的生活节奏,会安安稳稳地过生活、过日子,这也不是一件坏事。有的人会停下来写剧本,会有大量的时间为接下来的创作做准备等等。

Q:有人说你是最会拍类型片的作者导演,你怎么看待这样的评价?类型片和作者电影是冲突的吗?

A:首先谢谢这样的评价,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它们两者当然不冲突,好的类型片是会有变化的,如果类型片固化成一种完全不变的模式,这种类型就要死掉了。作者化就是类型片可能会发生变化的一种可能,不同的作者会带给类型片不同的变化,也能让某种类型片变得重新有生命力。

Q:近几年来,指向现实的作品越来越得到了市场的积极回应,是否市场对于这类电影的接受度提升了?

A:

我觉得市场接受度永远在那,各个方向的市场接受度是都存在的。只不过是我们的作品唤醒了某一部分的市场接受度,近几年的动画片也是唤醒了那一部分的市场。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与创作有关系,只要我们有好的创作,哪一片天都是亮的。

电影美术指导,中国电影美术学会常务副会长 曹久平

曹久平一开始甚至都没把电影当作艺术,那时候痴迷美术的他认为,充其量电影就是个“亚艺术”。

后来因为机缘巧合,他从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后,进入吴天明执掌的西安电影制片厂工作,见证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的辉煌。他曾在《秋菊打官司》《活着》《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多部影片中担任美术指导。

曹久平深知电影是个集体工作,不能单独品评美术的好与坏,高与低,只有电影是好电影,其他部门的工作才谈得上有意义,美术才有被谈及的必要。

Q:在一部电影中,美术指导扮演何种角色?什么是好的美术?

A:

电影中,美术的视觉呈现其实是一种沉默、无声的“表演”。它一定要和电影的风格、主题、故事相关,而不能一味地追求制作恢弘、色彩斑斓。

一部电影中,美术要呈现出视觉上的美感与吸引力,美术指导是银幕的造型师。即便真的要去拍摄那种杂乱的、看似热气腾腾的“经济生活”时,美术师还是要因势利导,要有所选择。之所以叫电影艺术,就没有真正“原生态”。

Q:美术指导和导演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A:

一部电影要诸多的人来分工合作,那么多部门、不同领域的专家,每个人做着各自的专业,贡献着智慧。当然,不同的工种是在导演的统领之下进行工作的。导演对整部影片需要—种艺术的把控,犹如交响乐队指挥。

Q:你是如何与电影结缘的?有没有一个具体的契机和时间节点?

A:

我是77届西安美院的美术生,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候报录比例差不多是2万人中取50人。我一开始觉得美术、音乐这些古老的艺术才叫艺术,不认为电影是艺术。那个时候虽然自己有喜欢的电影,但还是认为它是个亚艺术。

在这种心理状态下,自然也没有想去从事电影工作。但当时我的女朋友,同时考上了西安美院油画专业和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她选择了后者,这促使我重新看待电影和电影美术。之后看电影,就比较在意这一块,我们之间开始有大量的电影交流,这是一个变化。假期见面,我也会仔细看当时电影学院珍贵的手工刻蜡版的油印教材。

Q:美術和电影是两种艺术门类,在你看来它们有怎么样的联系?你如何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

A: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做电影间歇的时候,我跟画画的朋友聊天,话题会不自觉地拿美术和电影进行比较。

绘画确实是最古老的艺术。它是人性中的一种本能表达,是对周边世界观察以后的一种形式表达,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组成了这门艺术。电影相对于其他古老艺术形式来说,还是新媒体艺术,是与科技紧密结合的视听表达。但电影是依托于技术进步的未来艺术,还在动态发展中,可能会变成各种各样的形式,一切都是未知的。视听艺术的最高形式就是电影,它会和人类一起进化,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影是永存的。

Q:你陪伴中国电影走过了上世纪90年代的辉煌,现在回头看,你觉得那个时期是否是艰苦的?

A:

上世纪90年代的辉煌,其实是上世纪80年代理想主义的延续,是一帮已经登上电影最高舞台的中青年,继续再冲刺。上世纪90年代《霸王别姬》《阳光灿烂的日子》《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佳作频出,是电影的黄金时代,那时候拍电影,我们从未觉得艰苦。

《红高粱》拍摄时,主创团队合住在高密招待所的楼上。《秋菊打官司》讨论剧本时,主创人员两人、甚至三人一间房,但我们只晚上回去睡个觉,余下的所有时间都聚在张艺谋房间里讨论电影,墙上密密麻麻地贴满了讨论出的剧本结构,也有很多革命性的概念。

电影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电影《战狼2》和《红海行动》故事背景都发生在国外,一个是解放军英雄孤胆救援同胞和难民的故事,一个是解放军海外紧急撤侨的故事。前者导演是吴京,后者导演是林超贤,林超贤之前拍摄电影《湄公河行动》火爆场面已经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次《红海行动》更是将这种火爆场面发挥到极致。《红海行动》从头打到尾,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巷战、狙击战、沙漠战、汽车战、直升机战、坦克战、各种战斗场面应有尽有。电影气势恢宏、炮火连天、血肉横飞的一场场殊死鏖战演绎敌我双方的厮杀与搏击,大大增强电影战争场面的精彩度和观赏性。《战狼2》表现的是一名退伍战士冷锋为主人公的国际救援行动过程。在祖国与人民需要的时候,召必回,他为拯救深陷屠杀的同胞和难民勇闯战区。电影的动作场面更是恢宏,从开头的水下激战,到冷兵器的近身格斗,直到最后的坦克大战,用扣人心弦都不足以形容场面的激烈! 如果说《战狼2》制作水准已经接近好莱坞水准,那么《红海行动》就是达到好莱坞高度。

首先说《战狼2》场面调度,电影开场的一段6分钟的水下长镜头打斗的戏,整整拍了半个月,吴京连续26次跳水尝试,面对洋流、大雾、体能、各部门密切配合拍摄,才有一开场一气呵成的电影画面,这是以往中国电影很少拍出的。

接着是电影的打斗场面调度,从快速的剪辑可以看出,吴京想把无限制格斗和快速剪辑结合起来,营造出打斗中的凌厉感。这些镜头调度犹如好莱坞电影《谍影重重》系列和《飓风营救》系列电影镜头,每个镜头不超过一秒,加上快速剪辑的处理,使吴京的打斗画面调度快捷迅速,让观众看得眼花缭乱,没有时间眨眼。

就功夫片来说,吴京这次的打斗戏的处理调度有很大突破。以前的国产功夫片为展现武术套路,都是在固定位置用较长镜头来拍摄的,给人动作华丽的感觉之余,很难体会到格斗中生死相搏带来的紧张感觉。吴京这次用好莱坞的工业手法展现格斗打戏,算是国产功夫片的突破尝试,这种突破和当年徐克导演用梯子、竹竿拍摄《黄飞鸿》电影系列中,武打场面调度是异曲同工之意。

结尾,吴京与雇佣兵头目“老爹”展开肉搏大战、坦克大战。吴京和“老爹”的近身格斗堪比好莱坞电影《敢死队》系列,拳拳带劲,腿腿碰硬。在废旧工厂内,吴京扮演的冷锋要保护侨民,又要和敌人枪战,最后还来一次坦克大战,电影场面调度从巷战,到坦克飙车、并排相持的激烈场面,更是出现好莱坞式的逼车侧撞、漂移追逐镜头。最后当冷锋等人将同胞救出途经主战区,暴乱分子已将枪口对准车队时,冷锋用胳膊做旗杆,撑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这时沸腾的不只有电影观众,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这里不再是一部精彩的电影画面呈现,而是爱国主义情怀的高度渲染,这才是中国电影应该有的样子。

接下来说一下《红海行动》的场面调度。从开场的海上军舰临检缉拿海盗,到城市激烈巷战,到荒漠高山突围,到高潮的沙漠小镇渗透,最后是收尾的戈壁荒原坦克大战,以及首次出现的解放军攻防一体的作战体系展现,林超贤导演有条不紊按照战争场面推演调度完成这部电影。影片开始出现的是索马里海域,中国的一艘商船遭遇海盗劫持,船员沦为人质。解放军接到任务后,迅速潜入商船进行营救,最终成功解救全部人质。在返航途中,战舰接到上级命令,因非洲北部共和国发生政变,当地华侨面临危险,要求他们改变航向,迅速前往伊维亚执行撤侨任务,进入伊维亚,第一人称视角镜头,一直跟拍解放军,代入感极强,然后在枪林弹雨中狙击手对决、拆弹、反突围又是同时完成,整个场面震撼,贴近现实。从遭遇埋伏,遭受迫击炮猛烈打击,到组织防御,建立支撑点,最后摧毁敌人阵地消灭敌人,整个过程,紧张感十足。和好莱坞电影《黑鹰坠落》一样开场就让观众进入规定情境,不给观众留一丝喘息时间。

接着《红海行动》进入燃烧模式,解放军护送难民遭遇恐怖疯子袭击,在荒漠戈壁地带,前无道路,后无蔽所,一枚迫击炮爆炸开场,所有解放军进入战斗模式。这样的大格局场景,从远处的山脉,到近景的车队,和每个解放军的局部战斗场面。队长指挥队员一边寻找掩护,一边还击埋伏在远处的恐怖分子,同时迫击炮击中有难民的大巴车。这种战斗场面和好莱坞《变形金刚》系列电影中的沙漠遭遇战没有什么上下。这种大场面调度的渲染,以及各种复杂战术的应用,是最能突显剧组创作力的地方。既要让观众看得新鲜,感到高大上,又要能看得明白,有代入感,又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性。

随着任务的不断升级,8人突击小组要去解救一名人质,突击队渗透到恐怖分子的营地,这是一场团结和协作的战斗。每个队员发挥自己的特长,快捷迅速地救出人质,最后还是和恐怖分子遭遇,为了给人质争取撤离时间,这时剧情上演荒漠戈壁坦克大战,又是一场力量悬殊的坦克大战,解放军一对三坦克大战,滚滚沙暴,坦克追逐精彩刺激。《红海行动》远超预期的猛烈和狂暴,火力密集,血肉横飞。战争场面非常刺激,任务一场接一场,几乎从头打到尾,高潮迭起,而且是让人始料未及的那種,尤其是片尾的惨烈决战,炮火中乱飞的残肢断臂、被打烂的脸部、被炸成肉泥的士兵,与《战狼2》中永远打不死的冷风成强烈的反差。

总的来说,《红海行动》视听效果精湛,叙事从头燃到尾,巷战、偷袭、突击有条不紊、坦克大战、054A护卫舰,各种武器争相登场,战斗场面热血澎湃。解放军突击队不断遇到障碍,碰上麻烦,反派的战力和正派战力相当,剧情发展不停地战斗,影片中,每一关的打斗都是在最后才分出胜负,尤其是我方解放军战士牺牲得也很惨烈,让人觉得这是真实感人。影片中宏大战争场面,每个关键场面都真实再现惊心动魄令人信服的效果。影片中虽然展现的是现代作战场面,但给观众的感觉是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的真实场景。《红海行动》燃到爆,不需要文戏,直接开战。没有《战狼2》一般的煽情,只有小分队的协同作战。在真实度还原上,达到国产影片从未有过的高度。

林超贤早期作品《重装警察》的爆破场面、枪械实战调度受到一些军迷的追捧,从《湄公河行动》到《红海行动》,林超贤在这方面的展示非常专业。《红海行动》中不同地域、不同形式的战斗,敌我双方对比,又是偷袭又是反偷袭,这些场面被梳理得有条不紊。《红海行动》军事元素丰富,尺度大胆,摄影、剪辑、节奏、配乐恰到好处,探讨战争、人性、希望的主题,并且充满感动,直击心灵。没有重男轻女,没有弱化敌人,没有宣扬战争,没有强行牺牲,没有刻意煽情,没有尴尬生硬的段子,没有矫揉造作的爱情,有的只是庄重、克制、真诚、写实。

《红海行动》形象化艺术地再现解放军在国际恐怖主义面前不畏强敌、浴血鏖战、勇往直前的铁血军魂和牺牲精神,令人深深震撼、感动。解放军之所以被称为“钢中之钢”,就在于经过无数次的训练、演习,更经过血与火的实战检验。《战狼2》和《红海行动》被《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等多次予以充分肯定和好评,其意义已经超过它本身的价值。

《战狼2》和《红海行动》标志着中国电影真正开启探索和制作重工业商业大片时代。

电影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电影行业的蓬勃发展,传媒产业较从前而言有了很大的改变。电影作为第七艺术,有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微电影也是最近几年新兴起的一个产业,同时也是小制作,小成本的一种电影运作模式。微电影更加注重电影的内容和剧情发展,对于大场面的要求就相对减弱了许多。微电影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因此在世界的电影发展和浪潮当中,逐渐的确立了一定的地位。本文就将针对微电影的美学价值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提出对微电影发展的一些深入思考。

关键词:微电影;美学价值;发展

微电影属于电影的一部分,主要是指小成本投资、小成本运作的一种电影,同时微电影的时长也有一定的约束,并在相对较短的时间之内完整地讲述一个故事,这样的电影就被称作为微电影。微电影是近些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电影类型,同时也是与当下人们快节奏生活相符的一种电影呈现和制作方式。这样的电影大多数由一些年轻的新晋导演进行制作,因为这类电影并不需要过多的成本投入,拍摄的时间也比较短。同时这样的电影更加注重剧情和内容的描述,对于大场面制作还是有所削弱的。微电影正是因为其具有不可替代的美学价值,所以对电影行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另外微电影的发展为我国的电影产业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为我国电影形成独立的产业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微电影媒介传播与发展

(一)微电影媒介传播

由于微电影最开始是从网络上开始流行,于是其最初的概念也被称作“网络电影”。微电影之所以在传统电影加个“微”字,原因就是其制作成本小、时间短但又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环境和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微电影通过互联网广泛地传播,越来越受到观众、电影爱好者、专业电影人等喜爱。

(一)微电影发展

微电影其实在我国许多年前就有了发展势头,而随着2010年吴彦祖的90秒微电影《一触即发》在网络上大受追捧,才正式代表着我国微电影开始崛起,也使得我国的微电影发展更为迅速起来。在社会的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为了迎合观众的观影需求,以及电影技术的不断革新,电影的制作周期变得越来越短,微电影数量也随之增多。受到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人们在互联网观看电影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去电影院的时间,而微电影也借此吸引了更多的受众群体。快餐文化的快速渗透,更是使得人们开始喜欢利用闲杂和细碎的时间去放松自我,微电影的出现完全满足了这一要求。另外许多微电影在传播渠道与平台的选择上,不再是单一的院线,而是选择放到互联网的视频网站当中,其点击量的增加也为电影创造了很可观的收入。《老男孩》曾经的一炮而红,走的就是这样的一条线路。加上广电总局对于微电影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支持与保护,为微电影成为我国一种全新的快节奏文化电影提供了契机。

微电影之所以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逐渐形成一种文化潮流,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所认可,必然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和特点,美学价值在微电影发展中的意义就是不可忽略的。因此对微电影的美学价值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有利于更好的明确微电影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从而有效的实现微电影在我国的更好发展。

二、微电影的内涵及现状

(一)微电影概况

对于微电影的界定,有许多的方面,也没有非常严格的标准。并且微电影体现的方面也比较多,其“微”就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微”时放映,其实到目前为止我国对于微电影时长也没有非常明确的限制,只要是不超过传统时长的电影都是可以被视为微电影的范畴。短则几分钟,长则几十分钟,虽然有一些人认为微电影最佳的时长是9分钟,但是大多数人们要想彻底的读懂一个故事,完整的看完一部电影,最佳的时长应该是30分钟左右,这样既符合观众的看片习惯,也符合观众的欣赏要求。

(二)微电影现状

当前我国微电影发展虽然呈现出比较迅猛的态势,但是还不够成熟,无论是相关的电影制度,还是相应的发展模式,都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目前我国的微电影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问题,例如选材不够广泛,制作不够精良,故事内容地表达不够细致,后期的剪辑制作不够完善等都是微电影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电影人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微电影的发展。

三、微电影的审美特征

(一)电影模式的转型

我国电影行业的发展也有了一定的历史积淀,一般来说,电影模式的相对单一也是我国电影行业发展过程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微电影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的传统电影模式有了一定的转变。首先传统电影的标准时长一般为120分钟,而微电影的时长以几十分钟为主,更能够满足快节奏生活下对于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其次传统电影的场面制作要求更高,许多电影特技和场面特技制作都需要在影片中有所体现,但是微电影不同,微电影可以更好地将内容进行充实,让观众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整的了解一个故事。最后传统电影成本投资较大,一般的电影投资动则几千万,更有甚者投资上亿,而微电影投资相对较少,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这可以满足许多新晋导演制作影片的需求,同时在制作和投放阶段也与传统电影有了许多的不同。微电影作为电影模式的成功转型,在我国还处于摸索发展的阶段,只有不断地进行发展和提升,才能够实现微电影在我国电影行业中的良性与稳定发展。

(二)微制作与微传播

微电影在制作和传播过程中,与传统电影也有许多的不同。微电影制作可以称为微制作,同样传播也可以称为微传播。这主要是因为微电影在制作和传播的阶段,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相对较少,通过较小的资金投入进行影片的拍摄,在后期的投放平台选择上,许多新晋导演投放新片途径大多没有选择院线上映,而是选择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投放。这样就可以在传播的阶段节省很大一笔资金,这也符合微电影微制作和微传播的特点。

(三)内容为王

微电影与传统电影在内容方面的区别,主要就是传统电影注重场面描绘,更加注重视觉效果以及对于观众的视觉冲击力,有许多传统电影在场面制作上投入大笔资金,就是为了营造出相对宏伟辽阔的场面。但是微电影与之不同,微电影更加注重内容的描述,例如《老男孩》这部微电影的出现,可以说颠覆了我国观众欣赏电影的传统目光,更习惯用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态来欣赏这种短小精悍却又富有内涵的新型电影。《老男孩》在故事的设计上,完全符合微电影的要求,选择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进行相应的故事阐述,亲近观众的同时,也没有过多的大场面拍摄,只有许多和观众心灵发生碰撞和产生共鸣的内容,深深的抓住了观众的心。

(四)受众心理

从受众的心理角度分析,微电影与传统电影相比,似乎拥有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群体。毕竟真正懂得电影的人占据少数,大多数的观众都是将电影作为休闲和娱乐的一种方式,也是满足自身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表现。因此可能对于观众来说更容易理解微电影讲述的内容,相反对于一些传统电影,大多数观众如若不是发烧友或者对某一导演非常了解,那么第一时间一般很完全了解一部电影的完整含义。因此微电影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符合现代人对于电影的要求和把握,同时也充分地尊重大多数人的受众心理,更好地将电影的内涵展现出来。

四、微电影的美学价值

(一)审美价值

1、故事碎片化

故事碎片化是微电影审美价值的重要展现,在微电影当中,故事情节的主线并不明确,并且许多故事都是碎片化的。《老男孩》这部微电影就充分的体现出了这一点,由许多非连续性的片段构成,不同阶段的不同故事,构成了整部影片,完成了叙述,形成最终明确的思想内涵和主旨体现。

2、影像深度平面化

微电影与传统电影的另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影像的深度更加平面化,通俗化,简单化。更加注重故事的开放性、趣味性,不再是过于强调中心深度的权威性,比如微电影《小心,我爱你》就是这样的典型之作。这部影片被评为2011年网易微电影的最佳影片,这部影片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一些深度的东西简单化,并且完全追求故事的叙述性,不沉溺于拘泥的格式,而是更加开放的进行叙述,使得整部影片的看点更为鲜明。

3、叙事意义个性化

微电影在故事的选择上,不会选择一些宏大的场景,伟大的人物,抑或是历史题材性质的大事件,微电影的叙事会着眼于小的故事,小的人物,要么刻画一些真实的小人物,要么讲述几个简单的小故事,通过主要体现一种个体语言的表达。同时通过叙事意义的个性化,展现一种小的情节和小的感触。

(二)审美理想

微电影可以有效地为观众呈现一种理想化的观影体验,这是传统电影所不具备的。另外微电影在选材方面,与传统电影来说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电影一方面擅长营造宏大的场面,另一方面则是着眼于比较宏大的历史性命题,而微电影则着眼于社会现实当中一些平凡的小事。所以很多时候观众在观看微电影过后,往往容易形成一种非常理想的社会憧憬,也会让观众因为其中的某一个细小的细节,产生顿悟,获得不一样的情感体验。这也是微电影在审美理想上的一个突破,是传统电影所不具备的。

五、微电影的未来走向

(一)为传统电影业提供支撑

就微电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说,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在未来的发展当中,也有不错的发展空间。微电影的产生,并不会对传统电影产生严重的恶劣影响,相反会推动我国电影业的发展不断进步,也为我国传统电影的制作和拍摄带来更多的灵感。最近几年我国的传统电影也开始追求大手笔的制作,但这样的制作方式并不利于我国电影行业的整体发展,一味追求好莱坞形式的电影,并不符合我国的电影发展水平。我国在电影制作、拍摄、后期剪辑、电影包装等方面,与西方尤其美国电影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差别,所以如何在传统的电影业发展的过程当中既具有先进技术又符合中国国情,就是当今电影行业发展当中必须要引起重视的。微电影的发展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一不足,更加贴近生活,反映真实故事以及走进观众身边的生活,更能反映出现实社会的点点滴滴,观众通过对微电影的观看,获得对一些现实事件的理解,往往是电影的根本目的所在。融合微电影短小精悍的叙述手法和贴近生活的剧情设置,来更好的为传统电影业的发展带来灵感和帮助,促进我国电影行业不断蓬勃向前。

(二)独立电影产业链

虽然电影产业在我国近些年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还不足于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进行发展。电影产业在我国国民收入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但是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电影产业链。电影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我国带来诸多经济效益,因此中国电影发展应该不断地融合微电影在电影行业中,更将其与传统电影结合起来,利用微电影的制作成本低,费用少,投放平台灵活多变,观看媒介可移动等特点,与传统电影的大场面制作,精良剪辑和包装结合起来,以此促进我国电影产业形成独立的产业链,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带来更多的效益。

(三)商业性

微电影在我国的发展还主要依靠于网络的平台,这就使得其商业性不够明显。虽然商业电影在我国一直不被看好,但是一部电影要想获得惊人的票房收益,作为一个产业持续的发展下去,在其中融入商业性的特点,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聘请专业制片人选择投资的公司进行成本的收纳,其次还应该加大对于微电影自身的包装,将其推向院线,以更多的平台来宣传自己的作品,让更多的人看到其成效。当然其中定不能少了广告的植入,广告的适当植入可以为制作方省下一笔开支,也是微电影获得巨大利益的首要条件。

结束语:

微电影在我国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各方面也还不够成熟,因此需要结合传统电影的优势,摒弃传统电影的弊端,进行自我的修正。微电影制作应该注重其优势的地方,节约运作成本,减少资金投入,抓住其播放平台广泛的特点以及故事内容深入人心的优点,同时也应该融合传统电影的精良制作以及在院线的投入和推进,更好的进行自我完善的同时,为我国电影行业的发展做出努力和贡献,也为我国电影产业形成独立的产业链而不断奋斗。(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夏婧.传播学视角下的微电影叙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

[2]周琳.微电影的情感表达与互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3]张妹.论微电影[D].曲阜师范大学,2013.

[4]权亚楠.微电影的艺术特点及其传播机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5]薛国梅.微电影美学特征及其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6]王燕子.“微”美学:论微电影的实验性[J]. 文艺评论,2014,11:103-105.

[7]何丹.解读当代台湾新电影的美学价值——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为例[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07).

电影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后现代是当代盛行的文化思潮,它深刻地影响当代的电影,对我们的电影鉴赏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在分析后现代电影特质的基础上,探寻电影鉴赏课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后现代的生存和实践构成了我们目前不得不面对的一道壮观的历史事实,从学术领域一直走进世俗生活,风靡于当下的理论界、文艺界。由于后现代主义以怀疑、反叛、消解为基本特征,以无中心意识和多元化为价值取向,由此带来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评判艺术价值的标准不甚清楚或全然模糊,艺术精品的存在受到了消费性的挑战,出现了高科技操作下的复制的艺术,甚至拼凑的艺术,它既深刻地反映了现代人审美情感的衰竭,反过来又进一步加重了现代人审美情感的缺乏,传统的经典在后现代思潮的冲击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而影视,更是首当其冲地成了“后现代”物化形态的代表,被人们反复地举例、分析。后现代主义影视文化是一种平淡肤浅、无深度的、缺乏丰厚的审美意蕴的媚俗文化和以游戏为特色的大众文化,它将美丽的梦幻等同于现实生活,缺乏批判性,失去了改造现实困境的动力。后现代电影在大学校园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风靡一时的《大话西游》便是一个例证。据最近调查,有72%的大学生经常看电影,75%的大学生喜欢看西方当代影片,在印象好的12部影片中,西方影片占了8瓿而印象较差的12部影片中,中国片占了10部,有68%的学生通过影片欣赏西方当代的生活方式,后现代电影在大学校园里基本得到了认同,这说明西方电影这位以文化娱乐和艺术欣赏面貌出现的教师,取得了不战而胜的战果。这个战果不仅体现在艺术上,更体现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当代的大学生普遍认同西方生活方式和西方的现代意识,就是西方影片的“佳绩”。这就使得我们费尽心机在学生中进行的社会主义前途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教育,在后现代的电影中化为乌有。现代大学生电影价值的取向,归根结底是当代美学的贫困和哲学的贫困,这是当代大学生先天性的缺陷。本论文试图在窥探后现代电影特质的基础上,思寻当代电影鉴赏课的教学方法与途经。

一、后现代电影的特质

1、历史深度的缺失

由于人类是通过语言结构支配下的思维定势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后现代主义据此认为世界即文本,文本即世界,人类的行为只不过是一种语言游戏或文本游戏,并进而认定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也只不过是一种文本。同时,基于人类思维和语言文本之间的不一致性,后现代主义据此推断出社会、历史和人生的碎片性和不确定性本质。因此,后现代主义文化通过对文本世界的解构,消解了社会、历史和人生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丧失了现代主义精英文化的批判性和超前性,成为一种琐碎无聊的符号象征。徐友渔把后现代主义显著的特征看作是“反对整个主义倾向,对多元主义的提倡和偏爱”。后现代主义推动下的影视文化,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看破红尘、玩世不恭的游戏、消遣和文化商品,它对文本结构的颠覆和对意义的消解,使文化的主体性被淡化,历史意义被消解,深度模式被削平,从而走向平面化。王朔电影,如《顽主》、《轮回》、《大喘气》等,在调侃中亵渎,在亵渎中消解着神圣的规范、权力话语和削平历史深度感,当身着比从基尼的女子表演队,与拖着长辫子的前清遗老、解放军战士押着国民党军人、红卫兵们手里的大字报等画面交错地合成一组影像时,当一个自厌自弃的现代人面对着镜中之像,狠狠地击碎镜子,又用手杖在墙上勾出一个夸张的巨大的人形时,似乎一切曾被认同的意义都撕裂成了碎片,而亵渎、轻佻与喧闹倒成了时代病的注脚。周星驰的以游戏来消解崇高,将荒诞来替代正说,通过拼贴,将不可能的成为一种画框内的“正在进行”,传统的神圣光环在后现代那里失去了昔日的光辉。

2、大众化、商品化

如果说古典文艺是以文艺超越现实,是以文艺的反商品化并诉诸于人的理性来获得其立足于世界的独立品性,那么,后现代社会的文艺则是以顺应现实生活、与现实生活同一并诉诸于人的感性为宗旨的。后现代主义的文本,往往充斥大量日常生活中的粗俗语言,甚至在严肃的作品中也出现这种语词的拼凑,壁垒森严的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的边界被推翻,“精英文学与通俗文学之间的界限模糊”。阿多诺说:“文化工业保留了提供娱乐消遣作品为消费者服务它们不是通过公开的命令,而是通过娱乐消遣作品原理中所包含的比自己本身更重要的现实的精致描述而最终完成这种任务的。”为了使消费者在休闲娱乐中自愿地掏出钱来消费他们的产品,大众文化就把一切的界限——经济与文化、艺术与生活、雅文化和俗文化都融汇在一起,艺术和生活同一化。这样,后现代主义文化对实用性的追求,使影视文化不仅成为一种娱乐消遣的工具,同时也成为一种营利的文化商品。文化商品的大规模制作使影视文化完全进入产业化和市场化运行轨道。影视文化的商品化和市场化,意味着文化和经济的界限也趋于模糊和消解,影视文化进一步偏离了精英文化的范畴,彻底成为娱乐消遣的工具,从而使“玩”和“乐”成为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本质内涵。

3、游戏性

后现代电影以娱乐性和消费性为支点,而这样创作出来的文本通常具有相当的游戏特征。西方后现代电影既是生产又是游戏,它们常常运用“古今同戏”的手法使观众产生时空倒错的感觉,导演将历史与现实安排在一个平面,使观众在倒错感的体验中获得愉悦,创作者的幽默感也在极具破坏力的暴力美学中得到张扬。昆丁·塔兰蒂诺导演的《低俗小说》是这方面的典范,他把所有硬的东西,暴力、性、政治、国家的战争都变成像果肉甚至番茄酱一样容易吞咽。《低俗小说》中的暴力是被美化的暴力,塔兰蒂诺化暴力为玩笑,化性为玩笑,化政治为玩笑,化历史为玩笑。张建亚执导的《三毛从军记》写《王先生之欲火焚身》使用游戏的方法,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在《王先生之欲火焚身》中有《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元素,也有样板戏和《战舰波将金号》中“敖萨阶梯”中的经典镜头,表面看来十分悲壮,但只要王先生进入镜头,马上解构了传统文本,只剩下一种游戏感。王家卫的《东邪西毒》成为假托在古代的一个用影像构造的游戏世界,空间成为这部影片的核心,影像赋子每个侠士不同的空间,而特定的空间又与人物性格有着密切的联系,成为他们游戏的场所。解构主义影视常常从满足大众娱乐需求为目的,竭力为消费者制造出一个按照快乐原则营造的狂欢节,用游戏来颠覆权威话语的虚伪性。

二、后现代语境下电影鉴赏课教学的思考

1、课程的重新定位

电影鉴赏属于艺术类,是跨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跨文化娱乐与艺术教育的新课程,目前,在各高校中,这门课程只是一门选修课,教学的目的也只是提高大学生的人文

素养,而影视背后的文化思潮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认为,这门课程处于中西方文化交流最为活跃的交汇点,也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有效方式。当前,所谓中西文化交流,实际上是西方文化的单边输入,通过电影传播的现代流行思潮最为迅速、最为直接、最为广泛,其它领域没有像电影这样直接面临西方思潮的压力。而在我们的教学中,在对待西方后现代电影上,不少教师在“拿来”的同时,缺乏批判,没有进行相应的疏导,导致一些低俗的东西在校园中流传,损害了校园文化的纯洁性。所以,影视课承担着专业知识讲授与现实思潮分析、批判的双重任务,这就是影视课的定位。 

2、师生的平等对话

在传统的工业社会中,文化呈现出单一性,精英文化成为主流文化学校、教师所宣扬的文化理想和价值观念被社会普遍认可和接受,教师也因此而成为主流文化的象征和代表之一。但在当代,由于学生在掌握新的电脑和网络技术上具有更强的优势,对后现代社会中各种新涌现的知识信息更易于接受,他们在知识获得和文化资本的占有两方面都日益占有优势,教师的权威性逐渐减弱,其立法者的地位也不再存在了。在西方影片常规和非常规进口都十分活跃、电脑户联网逐步扩大的情况下,大学生接受西方文化甚至比教师要快,他们观看各种类型新片易如反掌,禁锢将显得愚昧,放任表现了无能,两者都不得人心,正确的方法是同步甚至超前引导。只要适时而准确地对表现后现代思潮的新片进行读解,组织讨论,分析其正误,学生们才可以从中增强分析、取舍能力。因此,我们的教育应提倡研究性学习、师生的平等、弘扬新课程的新知识的教学。而电影鉴赏的教学,就其本质上而言,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们不仅需要教师的传授,更多的是需要师生双方在互动中前进,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师生的平等对话是课堂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事实上这也是在全球一体化趋势下教育的发展方向。

3、革新教材,帮助学生树立现代电影观

当代影视文化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冲击下,也经历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以经典性为特征的传统影视文化作为一种叙事趋于消解,后现代主义主张的非中心化、琐碎性、零散性和无深度性,与信息化时代的影视文化特征相辅相成,相互渗透。许多学者都已指出,在西方后现代影响下,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流行艺术越来越向开放型、多元化、零散化方向发展,而且解构崇高、游戏人生、戏说历史、商业炒作,在影视文化圈内比比皆是。影视审美早已从接受教化、道德认同、追求理想主义等精神层面,到转向视觉刺激、感性满足和对物质享受的快乐想象,对日常生活的点缀装饰。

传统的电影课程教材脱臼于文学创作和话剧创作教材,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曾兴起一次革新电影语言的大讨论,目的就是刷新电影观念。这次讨论并不彻底,对影像思维体系缺乏认识,而对文学手法的运用又采取排斥态度,将文学性与电影性对立起来,讨论的成果也没法反映到教材中,因此电影教材仍然是一副老面孔,与当代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而在当代,后现代思潮的涌动并没有在电影教材中得到反映,后现代电影却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电影教材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墨守定法,苛求挑剔而又无所作为的态度是决不可取的,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在教材中适当引介当代电影的潮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上一篇:电影论文下一篇:电影创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