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城域网网络安全论文范文

2023-11-26

宽带城域网网络安全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近年来,数字电视业务和数据业务作为广电行业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得到了全面长足的发展。以声音和图像传输为核心内容的广播电视行业与以声音和图像的整合为核心的数据业务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中具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而要想继续保持这两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提高宽带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则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着力探讨如何构建广电宽带网络安全可靠的数据中心系统平台。

【关键词】 广电宽带网络 安全可靠 数据中心系统平台

广电宽带网络近年来的高速发展,使得广电宽带的用户数量也得到大量的提升。广电宽带领域的各大运营商也开始加快了向通讯领域的转型脚步。伴随着广电宽带业务的多样化发展以及广电宽带用户人数的大幅度提升,努力构建好广电宽带网络安全可靠的数据中心系统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一、数据中心系统平台在构建初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广电宽带业务在发展的最初,很少被社会接受和认可,它的用户只有几千家,为客户提供的产品类型也只有数据业务一种,因其产品类型非常单一、网络拓扑简单,因此,初期的广电宽带数据中心系统平台没有很好的安全性,也没有很强的拓展性,并且存在着许多问题。

1.1 硬件系统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广电宽带数据中心系统平台构建初期主要采用的是DHCP硬件系统,它的优点是系统负载能力较好,磁盘阵列较为优质。但是鉴于前端机房较多,出于对网络IP的整体管理考虑,也为了能够减少服务器的承载量,人们架设了很多台DHCP服务器,但是因为并没有相应的建立起有效地服务器系统的热冗余备份机制,所以当一台DHCP服务器出现故障时,也会致使其他所有的服务器也一同中断,大大的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对服务器中心数据系统的安全也产生了严重的威胁,造成了不小的安全隐患。

1.2 软件系统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广电宽带数据中心系统构建初期服务器的软件一般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或者Linux操作系统,但是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都没有相应的冗余备份机制,因此不能很好的保障技术安全。并且因为它对用户承载数量的制约,不能大规模的开展业务,因此存在很多问题。

1.3 广电宽带数据中心系统平台构建初期产品支撑方面存在的问题

广电宽带数据中心系统平台在构建初期,并没有正规的宽带运营支撑系统,因此不能做到多元化的产品业务,而只能在某个业务流程环节中进行不同业务的纵向整合[1]。

二、对如何优化数据中心系统提出的几点建议

2.1 努力建立起硬件服务器系统的冗余备份机制

要想解决数据中心系统平台存在的种种问题,最为有效地方式是建立一个数据中心系统的冗余备份机制,也就是说要有一台能够统管其下的主服务器,在进行数据业务传输时通过主服务器向各个备份服务器发送指令,从而达到就算有个别机器无法正常工作也不会影响到全体的目的。

2.2 对软件系统进行优化和升级

软件系统在建设初期,存在着承再能力过小,不能很好的和广电宽带用户的大量增长进行应对的缺陷。因此对软件系统进行优化升级,提高其对于用户数量大幅度上升的承载能力,拓展其基本的能力,并且完善和强化它的数据接口功能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提高数据中心系统平台的安全可靠性,保证用户对广电宽带业务的信任[2]。

2.3 构架优化的网络平台

在广电宽带的构建初期,无论采用的是那种服务系统,它们的结构都是单路的结构。这样的网络结构,十分不利于网络正常的安全运作,因为如果路由端口发生事故,那么整个网络系统都会陷于瘫痪的境地[3]。

三、结束语

伴随着广电宽带网络用户数量的稳步增长,广电宽带集团也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了极具影响力的大品牌。广电宽带业务也为人们的提供了更加多样和人性化的服务,便利了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使得自身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可谓一举两得。但是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要想保持稳定的发展,广电运营商必须在现有基础上提升广电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立起更为完善的数据中心系统平台。从而才能实现与电信运营商实力较量的胜利。

参 考 文 献

[1] 翁复川. 梅洪涛. DHCP服务在宽带网络运营中的应用[J]. 电信科学,2013,12(8):22-43

[2] 朱迅. 杨丽波. 利用DHCP中继代理实现多子网环境中的IP地址统一管理[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9,25(13):75-88

[3] 喻勇,任晓峰,郑敬邦. 如何构建广电宽带网络安全可靠的数据中心系统平台[J]. 2009国际传输与覆盖研讨会,2009,10(9):125-213

宽带城域网网络安全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盐城市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工作既是保护的需要,又是传承的需要。本文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工作存在的实体资源不丰富、工作标准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丰富实体资源、完善工作标准、培育专业人才、建立经费投入机制等研究对策。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建设    盐城市

一、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的现实作用

1.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数字化保护的概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體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1]。它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其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二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释义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2]。

2014年出版的杨红专著《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则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世代相传,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社会、科学或审美价值,具有地域代表性的表演艺术、工艺美术、知识技能、节庆仪式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3]。这一定义,既体现了“非遗”作为传统文化的活态表现形式,又体现了“非遗”的物质基础(环境),遵循这一理念,有利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工作。

自2001年我国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在各级政府的主导与推动下,全国掀起空前的“非遗”保护热潮,在实际工作中,普遍采用的“非遗”标准是由父子(家庭)、或师徒、或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百年,且要求谱系清楚、明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十个类别[4]。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就是将数字信息技术应用于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借助数字摄影、三维信息获取、虚拟现实、多媒体与宽带网络技术等,建立一个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综合型数字系统,从而实现对“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发扬。数字化保护,其实就是利用数字技术的保护,它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本土文化为特色,以组织制度为保障[5]。

2.加强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非遗”数字化建设是政府主导的需要。

从2003年起,国家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成立了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设立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2004年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2011年6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4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新修订的《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国家与省分别出台了《非遗法》与《非遗保护条例》,显示了政府主导“非遗”保护力度空前,也为盐城市开展非遗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与保障。

(2)加强“非遗”数字化建设是存储保护“非遗”的需要。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基础,是传承中华精神与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也是人类社会的智慧体现。盐城“非遗”是全国“非遗”的一部分,据截止到2013年底统计的数字显示,盐城市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众多,其中民间造物艺术10类36个项目,民间表演艺术33个项目,还有160多位富有特殊技艺、突出成就的民间艺术家的资料[6]。这与全国第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目的相策应,民间艺术资源与“非遗”很多内容是交叉的,甚至是一致的。这么多的资料,只有对其数字化,实现数据资源集成,才能妥善保管,进而尽可能地发挥其价值。

(3)加强“非遗”数字化建设是活态传承的需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重在活态传承,尤其是盐城那些濒危的项目和高龄的传承人,如果不采取数字化的措施进行抢救性保存和立档,就很可能出现尚未被传承即遭中断的境地。例如盐都省级“非遗”项目“盐城老虎鞋”,其第二代传承人周纪珍,1927年1月出生,已达87岁的高龄,如果不再对其进行数字化技术保护,就有断层的危险。

3.建设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现实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据库,借助数字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对“非遗”的本源形态进行保存、保护和再提升,即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非遗”进行学术分类、信息化存储,建立基于网络传输的资料性的符号库和素材数据库[7]。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可以实现保护工程各项进程数据资源的整合及最大化地利用数据资源;可以保存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信息的共建共享;还可以辅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科学决策。

二、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的现状

盐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根据近年来的普查,全市共排查非遗线索14427条,调查项目802个,涉及17个门类,62个种类,编纂普查成果资料汇编10册,其资料翔实,图文并茂。截止到2014年底,盐城市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3个(董永传说、淮剧、建湖杂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8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56个,县(市、区)级非遗名录有167个。淮剧名家张云良、裔小平,建湖杂技传承人卜树权入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有15人入选省级非遗传承人,85人入选市级传承人,192人入选县级传承人[8]。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项目均已筹备或启动数字化建设工作,也取得一定的进展。例如,建湖“十八团”杂技项目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保护专业标准采集方案编写规范第1部分:总体要求》确定了数字化采集对象及采集技术(见下表)。

三、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进程中的存在问题

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工作已经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建立了组织机构(在市、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在市、县文化馆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财政上也给予了一定的扶持,但是在实际推进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障碍,主要问题如下。

1.“非遗”项目实体资源的原始资料还不够丰富、完整。

实体资源是数字资源的来源。“非遗”的实体资源包括项目信息表等文本;传承场所、保护机构、研究者;工具、道具、原材料、制成品、手稿等历史遗物;文献档案资料;已有的照片、图片、地图等;音视频多媒体资料及网络信息资源等。盐城市县级以上“非遗”项目达167个,无论是国家级、省级还是市县级“非遗”项目,对照实体资源的内容看,所拥有的原始资料不夠丰富、完整。

2.建立“非遗”数字化的规范标准还不完善。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标准体系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专业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标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专业标准(草案)虽然已经明确,但是没有正式发布实施。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标准还在研究之中。即使已明确“草案”保护技术标准与保护专业标准,也有待“非遗”数字化建设实践的检验与完善。

3.“非遗”数字化专业人才非常缺乏。

“非遗”数字化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学科门类比较多,属于跨多学科的综合性的工作,因而对人才的知识层次与结构要求比较高。但是目前实际从事“非遗”数字化建设的人员主要是各级文化馆的同志兼职的,知识层次偏重于群众文化,而具有数字化技术的人员不多,至于兼“非遗”与数字化于一体的综合性专家型人才更是奇缺。

4.用于“非遗”数字化建设的专项经费严重不足。

各级政府虽然十分重视“非遗”保护工作,在不同程度上给予一定的投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用于“非遗”保护的专项经费还很不足,致使很多工作无法深入开展。

四、推进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的对策

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被各级政府提上议事日程,相关的工作陆续展开,面对存在的日益突出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与研究。为此,我们根据盐城市工作的实际,提出对“非遗”数字化建设的有关对策思考。

1.突出重点,实施抢救性保护。

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较多,实体资源不丰富、不完整的实际情况,而又限于人力、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必须突出“非遗”保护与数字化建设的重点,采取“重点项目,重点扶持”的积极有效的措施,利用三到五年时间,将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项目和入选省级“非遗”名录的项目,实施抢救性保护与数字化建设,确保这些项目的实体资源内容可靠完整,数据准确无误,传承脉络清楚。

2.强化规范,制定专业标准。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尤其是“非遗”数字化建设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既有技术标准,又有专业标准,还有工作标准。技术标准包括术语和图符、数字资源信息分类与编码、数字资源核心元数据等;专业标准包括采集方案编写规范、数字资源采集实施规范、数字资源著录规则;工作标准虽然还在研究中,但是其内容至少有利于工作的规范、统一,便于操作。只有强化工作的规范,采取统一的专业标准,才能共建共享“非遗”数据库资源,才能发挥“非遗”资源的效能。

3.不拘一格,实施人才战略。

人才战略是国家为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把人才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对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作出的重大的、宏观的、全局性构想与安排[9]。人才战略的核心是培养人、吸引人、使用人、发掘人。当前,按照行业的安排,“非遗”保护工作主要依靠各级文化馆,而大多数文化馆并没有专门的从事“非遗”工作的专业人员。为此,必须不拘一格,实施人才战略。用好的政策吸引人才,用好的平台使用人才,用好的待遇留住人才。只有建立一支素质好、业务精、不怕苦、能战斗的专业队伍,才能担负起“非遗”保护与数字化建设的重任。

4.加大投入力度,提供经费保障。

“非遗”数字化建设工作,面广量大,任重而道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由于盐城市“非遗”的工作基础比较薄弱,历史欠账较多,因此,必须只争朝夕,迎头赶上;必须彰显法治力量,依法加大对“非遗”的经费投入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完善的监督、考核、奖惩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推动“非遗”数字化建设健康发展。

总之,“非遗”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各级政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既不能操之过急,“毕其功于一役”,又不能畏首畏尾,裹足不前。要以改革的勇气、创新的精神、求实的态度,一着不让,环环相扣,不断推进“非遗”数字化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非物质文化遗产[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

11090.htm?Fr=aladdin/2014-11-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EB/OL].http://baike.

baidu.com/view/5275311.htm?fr=aladdin/2014-12-07.

[3]杨红.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4]WH/TXXX1.1--201X,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专业标准采集方案编写规范第1部分:总体要求(草案)[S].

[5]谭必勇,徐拥军,张莹.技术·文化·制度: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述评[J].浙江档案,2011(6):30-33.

[6]施建石.盐城民间艺术[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7]赖守亮.数字化手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用的多维度思辨[J].设计艺术研究,2014:36.

[8]盐城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EB/OL].http://www.ycwhg.com.cn/Pages/ShowArtical.aspx?ArticalId=C1905B

CD511FC07C/2014-11-05.

[9]人才战略[EB/OL].http://baike.baidu.com/item/人才战略?fr=aladdin/2014-11-06.

宽带城域网网络安全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当今社会,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使得人们的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企业因局域网络的建设也挖掘了自身更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从何为何谓局域网、企业局域网网络安全漏洞、安全漏洞解决措施等三个方面对企业局域网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够为企业的局域网络安全问题出谋划策。

【关键词】 企业局域网 网络安全 漏洞分析 解决措施

网络技术的不断应用便利了人们的工作生活,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企业局域网的组建使得企业能够高效率的配置内部人力和财力资源,提高了企业自身的运转效率,对企业的发展转型与市场竞争都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一、何谓局域网

局域网,主要是指在一个局部的地理范围之内,如学校,工厂和机关之内,将各种计算机、外部设备和数据库等互相连接起来而组成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局域网内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应用软件共享、文件管理、各单位日程管理等等事务,方便快捷高效。[1]企业局域网的组建对于企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局域网网络安全漏洞

1.企业领导者对企业局域网网络安全重视程度不够。企业领导者缺乏前进意识,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对局域网网络安全问题不管不问是局域网安全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企业局域网与企业的各个部门都有着联系,企业管理人员的数据资料,企业运营的账目信息和自身的发展规划都存在于企业局域网络之内,领导者对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就有可能导致这些信息的泄露,对于企业的对外竞争与内部管理都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有时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和企业倒闭。

2.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网络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企业局域网的组建与管理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工作人员要对网络安全问题有着敏感的认知,确保网络安全。企业在组建局域网的过程中缺乏专业的网络管理人才,局域网的维护与管理缺乏专人负责,企业的信息得不到保障,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漏洞[2]。

3.企业局域网监督机制不到位,缺少相关的配套设施。企业局域网的监督机制可以防止企业信息从内部泄露,对于企业内部网络的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局域网络的监督机制上,存在着机制建设不完善,配套设施不健全等现象,无论是在硬件设置,还是在软件管理上,都缺少相应的配套设施,企业没有网络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的软件监控和软件管理都不到位,也是造成企业局域网网络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

三、安全漏洞解决措施

1.提高企业领导者的重视程度,加快企业局域网建设。企业领导者要紧跟时代步伐,高瞻远瞩,看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高对企业局域网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地跟随市场需求,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管理阶层要制定网络安全策略,加大对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为实现企业局域网安全化提供相应的硬件设施和软件配置;不断地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技能,提高网络他们的网络风险意识和网络管理意识。

2.吸引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先进的软件和硬件管理模式。企业要不断地吸收网络技术人才,加强企业内部人员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提高企业局域网网络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风险意识;引进先进的软件管理模式,不断地更新企业局域网监控软件和局域网管理软件,不断地进行补丁更新和操作系统的完善,防患于未然;使用安全网络交换机,隔离企业网络资源,防止企业信息的全面泄露;保证操作系统的安全,对重要的资料进行数据备份,防止黑客攻击和网络病毒的侵害,使用代理网关,防止非法访问等[3]。

3.加强网络安全监督,对重要数据资料进行特殊标记,保证企业安全。企业要做好网络安全风险分析,对企业的各种数据材料进行特殊标记,对移动设备要实行专项管理;在确保终端安全和内网安全的的基础上,加强防火墙设置,严格规范企业信息保密机制,加快企业网络监控系统的建设,不断的提高网络监控水平;严格管理企业网络安全密匙,对密匙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和严格的规范要求,实现局域网内部的有效监控;建立统一的企业人员身份认证系统,既有利于网络监察工作的展开,也有利于企业的行政管理。

四、结束语

便捷高效的企业局域网,促进了企业潜力的开发,对于企业的整体运营和管理都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在企业局域网网络安全管理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漏洞,需要不断地进行软件设施管理与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企业网络的监察力度,提高企业网络安全水平,从而保证企业的安全健康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黄福军,谭延辉. 企业局域网安全的防护和控制措施探讨[J]. 中国科技信息. 2012,32(16):22-23

[2] 朱萍莉. 企业小型局域网的安全问题和解决方案[J]. 中国西部科技. 2011,18(03):11-12

[3] 傅杰华. 局域网网络安全管理技术分析[J]. 科学之友. 2012,39(08):56-57

宽带城域网网络安全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从局域网网络管理的功能分析出发,针对局域网网络连接的硬件及软件管理、性能的改进管理以及网络工作站的故障解决进行阐述,作出局域网网络管理的综合分析和实务措施,以提高局域网系统的运行状态。

关键词 办公;局域网;网络管理

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工作自动化和无纸化办公等应用的深入,以及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办公的自动化日渐成为主流,局域网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网络管理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一直在高速的发展。但由于缺乏对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管理应用的充分了解,许多的局域网的管理不是很完善,导致网络应用的不合理和不科学,导致局域网行性能恶化,存在潜在的故障隐患,为了使得局域网高效的运行,减少停机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网络的完全性和可靠性,就必须要充分的做好网络管理的工作。

1 局域网网络管理的功能

局域网网络管理是对网络上的通信设备及传输系统进行有效的监视、控制、诊断和测试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其主要包括以下几大功能。

1)故障管理,当网络中某个部件出现问题时,局域网的网络管理器必须迅速查找到故障并及时排除。

2)配置功能,它初始化网络并配置网络,以使其提供网络的服务。

3)性能管理,性能管理估价系统资源的运行状况及通信效率等系统性能,其能力包括监视和分析被管网络及其所提供服务的性能机制,性能分析会触发某个诊断检测过程或重新配置网络以维持网络的性能。

4)安全管理,安全性对网络的要求较高,网络的数据要保证不被外部局域网的侵入,应包括授权机制、访问控制等。

2 局域网网络连接硬件设备及软件的管理

1)网卡。保证局域网络的正常运行,要确保网卡驱动正确安装并与计算机操作系统兼容。目前一般的局域网络采用以太网卡,网卡类型多数为16位ISA总线接口。网络中需要的网卡数量依据网络结构等情况而定,就要保证网卡设置正常不能有误,网络维护人员可在网卡安装调试过程中要做好网卡的管理工作,切实做到对网卡相关数据有据可查,确保故障及时排除。

2)中继器。中继器是连接网络线路的一种装置,常用于两个网络节点之间物理信号的双向转发工作。在局域网的应用中必须按照网络标准中对信号的延迟范围进行操作,因为中继器只能在此规定范围内工作,否则会引起网络故障,以太网络标准中就约定了一个以太网上只允许出现5个网段,最多使用4个中继器,而且其中只有3各个网段可以挂接计算机终端。

3)调制调节器。调制调节器能把计算机产生出来的信息翻译成可沿普通电话线传送的模拟信号,而这些模拟信号又可由线路的另一端的另一调制调节器接收,首先选购该调制调解器时应考虑实际的用途,家庭或小办公室用机型体积小的,一般不需具备专线功能,若是做公用网或专用网在组网工程中,宜选用性能优良的中高档机,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在网中的安全运行,需要购买有进网标志的MODEM产品。

4)交换机和路由器。交换机是组网过程中使用的最为频繁的网络设备。其工作状态下指示灯如果出现闪烁或常亮黄灯的情况,则表明在该网络上有拥塞,需要检查网络中是否存在IP地址冲突等情况。如果网线和IP地址都没有问题,则应该测量网络设备的地线和零线之间的电压是否超过3 V,超过了则表明交换机的供电系统出。

5)软件维护。软件可分为公司网络中服务器及用户终端电脑使用的软件,要特别注意服务器上使用的软件。公司网络中服务器是其核心内容,要极力保障此类信息的安全。具体内容包括:①服务器上软件的维护,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文件服务器等软件。要定期检查这些软件的运行情况。当服务器出现异常情况时,维护人员应尽快作出相应处理,保障网络安全有效运行;②定期查杀病毒。由于公司网络之间要经常进行信息传递,在信息传递过程中难免会受到病毒的感染,因此,对于公司服务器及终端电脑要及时更新病毒库,定期进行病毒查杀,以防止公司内部信息泄露。

3 网络性能的改进管理

1)监控存储和卷信息。在局域网网络管理的过程中,要提高和改进网络的性能,可以通过监控存储和卷信息,通过使用分配,压缩和数据移动有效优化服务器的磁盘应用,为提高服务器磁盘的响应能力,可以使用高性能的磁盘和磁盘控制器,许多高性能服务器使用SCSI控制器,带有顾客磁盘驱动程序,并被优化以利用磁盘控制器的特殊硬盘特征,32位总线,如用在EISA和MCA适配器中,能够进一步提高网络的性能。

2)检查处理利用和调度信息。通常的MONITOR和SERVMAN统计表明了总的处理器利用情况,NetWare 4.x的MONITOR可以用来查看基于每一个进程的处理器利用,它允许管理员确定多数处理时间被占用的地方,在连续不断大量的处理器装载下,经常只有少数进程可由多数进程装载。用MONETOR快速标识进程使用的处理器周期,可以装载这些应用程序到运行它们的专用的服务器中。要用MONITOR观察Processor Utilization,从可选项中选择Processor Information,以输入键查看处理器利用的统计情况,也可从选定Scheduling Information来查看进程利用。

3)监控SAP和RIP通信。可以使用协议分析程序监控SAP和RIP通信,然而NetWare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控制台命令,称作TRACK ON,可用来监控SAP和RIP通信,若要关闭它们的跟踪,可用命令TRACK OFF。

4 网络工作站管理故障分析及对策

1)网络工作站无法与服务器连接。首先可以检查网络工作站电缆,许多连接网络工作站和墙上插座的电缆经常被从连接处踢掉,应检查连接是否正常,并检查集线器端口,若不正常可更换;其次可以检查用户名和口令,检查账户是否被锁住,在此确保网卡的安装完好,在扩展槽中插入其他I/O卡时会松动其他槽中插入的卡,在安装电缆时也会弄松网卡。

2)网络工作站无法使用应用程序。首先检查用户权限,检查应用程序的标志和是否有安装在根目录中的要求,其次检查DOS环境空间,确保应用程序文件没有收到损坏,并且该应用程序没有丢失文件。

3)网络工作站“内存不足”。首先检查操作系统的运行空间,至少需要521字节,这是标准DOS的两倍,并删除没有被发现的驻留内存程序,其次是对网络工作站软件进行升级,并注意高性能显示卡的使用冲突。

5 结束语

局域网的网络管理在网络使用过程中是一项系统性强、时间、资金投入较大的工作,是需要有系统的准备和认识,从其硬件、软件、运行功能,性能及故障分析的管理入手,将会提高局域网的最优化运行状态。

参考文献

[1]马立新,杨云,李男男,等编.局域网组建、管理与维护[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王孟斐. 局域网的运维管理特点与措施[J].信息与电脑,2010,1,105-107.

[3]张巍.局域网网络维护及管理策略分析[J].科学之友,2010,9,149-150.

[4]李正军,李新国,等编.局域网组建与维护[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徐丽丽(1986—),男,浙江丽水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

刘洁浩(1983—),男,浙江丽水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

宽带城域网网络安全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所延伸的计算机网络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但计算机网络的悄然兴起也产生了一些安全方面的隐患,所以,强化对计算机网络风险防范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对目前诱发计算机网络风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再对如何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的风险防范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为用户创造一个相对稳定安全的计算机网络环境。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风险;防范模式

计算机的网络安全主要包含了软硬件设备能够持续、稳定、正常、高效地运行,网络服务质量与信息访问的安全性及网络服务的可靠性得到有力地保障。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逐渐应用到社会的各个行业之中,人们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大部分的工作,经由计算机网络系统来实现资源的提取及共享,使得计算机网络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重要。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普及,网络开放性的不断发展,其中所产生的巨大利益为一些不法分子所觊觎,这给计算机网络风险防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一些黑客分子利用计算机的网络漏洞来牟取暴利,极大地影响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与稳定,使用户的信息安全得不到有效地保障。

1 诱发计算机网络风险的因素

当前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非常庞大,所以在检查与管理方面显得比较困难。计算机网络本身所存在的分层设计,也增加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风险。目前的计算机技术发展还不够完善,在安全检测工具方面还略显不足。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及网络安全管理方面的漏洞,也加大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风险。

1.1 恶意程序的攻击

在计算机网络中,一些像木马病毒等恶意程序会通过自动运行或非法访问的形式在网络中进行传播。这些恶意程序在消耗大量计算机资源及网络宽带资源的同时,甚至会导致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瘫痪。给人们的日常工作及生活带来了巨大地影响,严重阻碍了用户的正常使用。与此同时,这些恶意程序还会通过恶意篡改或暴力破解等形式来入侵用户的计算机,进而破坏了用户文件及数据的完整性,给用户的隐私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1.2 系统漏洞的影响

计算机在程序设计及系统设置等方面会存在一定的系统漏洞,这些系统漏洞会被不法分子所利用,进而给用户造成巨大的损失。尤其是一些黑客会利用这些漏洞,通过逆向方式来探知用户信息,并制造破解程序来攻击计算机网络。进而对计算机网络实施渗透式攻击,从而造成了巨大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

1.3 用户信息的泄露

当前的计算机网络用户虽然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够进行一些基本的操作。但他们由于接受计算机的时间较短,没有经过一些系统的培训,因此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意识还不强。如果计算机用户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识与安全防范措施的话,就不能很好地保障自身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由于目前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普及程度还不够高,虽然计算机用户的数量正在逐年增加,但很多用户在账号上只是单纯地设置一些短小、简单的口令,进而引发了账号信息泄露的风险。

2 计算机网络风险防范的具体内容

2.1 网络防火墙安全防护

计算机本身作为个体存在,一旦其连接到网络当中,将直接转换成为信息网络当中的某个节点,并且直接成为计算机网络当中信息获取的重要通道和来源。这种设计的形式,将导致计算机本身很容易受到来自网络方面的非法入侵。而如果采用防火墙,则能够在计算机的局域网和外部网络之间,设立出一道有效的隔离区域,这道隔离区域主要发挥出了以下作用能够分离网络IP地址,促使外部网络完全无法获取到内部局域网当中的IP,甚至在遭受外部威胁时,将自动断开相应的数据交流;可起到过滤信息的作用,防火墙的运用能够自动的过滤掉局域网当中的主要信息,然后以此来呈现在外网面前,从而极大的增加数据信息的安全性能,最终保障信息不被破坏。

2.2 网络病毒防护

网络病毒对于计算机的危害非常大,最为严重的就是木马程序病毒,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促使计算机领域当中涌现出了一系列对于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检测以及删除的防护措施。然而,大多数计算机杀毒软件和病毒的更新速度相比,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从而导致,计算机安全防护工作的开展,必须要相关的人员以及相应的系统维护管理人员掌握相应的杀毒软件来进行病毒的有效防治。因此在日常的生活及工作当中,需要针对电脑计算机当中的程序和文件进行定期的查杀,这样才能真正保障网络计算机的安全稳定运行。

2.3 检测网络入侵状况

以往采用得计算机安全技术主要是防火墙技术以及数据加密技术,然而如今网络计算机技术发展异常迅速,以往那些类型单一的安全防护技术都开始越来越落后。因此,在这种技术背景之下,就必须要充分结合两种技术的有效优势,以此来融合技术原理,最终以此产生一种针对网络入侵的检测技术。这项技术对于维护网络计算机的安全来说具有明显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对于外部互联网当中计算机病毒的入侵情况能够迅速的做出反应,并以此来加识别。然后在第一时间告知计算机使用的本人,从而真正实现有效的防护处理;这项技术在阻挡和隔离外部入侵的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而且还能直接识别出计算机使用人员的危险性操作行为,并且在第一时间提醒操作人员,其计算机已经面临着入侵的威胁;这项技术具有广泛的覆盖率,其中主要包含了网络系统及路由信息的有效运行。由此看出,入侵检查技术的实施,很大程度了提高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3 计算机网络风险的防范措施

3.1 强化专业管理队伍建设

有效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的方法是强化安全防范管理工作。当前所产生的大部分攻击计算机系统的行为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网络管理方面的缺失而造成的,因此有必要强化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部门需要出台相关安全防范管理条例,并将其逐步应用到计算机网络的实际运行中去。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人才队伍建设,定期举行培训与学习,让他们的职业技能与观念意识能够与时俱进。由专业人才来维护与管理计算机网络,可以有效地控制安全风险。与此同时,专业管理人才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宣传与教育来强化用户的安全防范意识。

3.2 自动更新扫描系统漏洞

目前的一些黑客善于利用计算机安全漏洞来进行攻击,如果计算机网络用户的一些安全风险与漏洞没有及时处理的话,就很容易被黑客所利用,并采取一些不法手段来入侵计算机网络系统。由于目前我国计算机的不断推广及使用,使得各式各样的安全风险也随之而来。就像木马病毒,它会长期隐藏在计算机中,给计算机安全运行构成风险。常用的病毒防护软件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可以防范网络病毒的软件;二是可以对单台独立计算机进行病毒查杀的软件。网络病毒防范软件将防范重点主要放在了网络上面,一旦发现了病毒入侵的现象就可以及时消除。所以,用户要及时更新与修补计算机漏洞,进而规避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一些像360安全卫士这种安全防护软件可以提供病毒发现、病毒查杀及漏洞修复的功能,从而有效地保障的用户的信息安全。

3.3 增强用户网络安全意识

仅从技术层面与制度管理上面来防范计算机网络风险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增强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只有让用户充分意识到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才能有效降低计算机网络被病毒侵袭的几率。这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来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用户安全防范的宣传与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增强自身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性。用户在接受了安全宣传与教育后,就会对一些网络信息进行筛选,不会为不法分子所利用,并成为攻击的对象。用户还要养成定期对电脑进行修补、清理与杀毒的习惯,将安全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

4 结语

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防范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它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在计算机网络的具体运行过程当中,不仅需要采用先进的病毒防护技术,还要建立高效的安全管理模式,通过各种防护措施及手段来实现网络安全管理。所以,用户需要在充分了解计算机网络中存在哪些不稳定因素的基础上,通过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来提高自己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进而保证计算机网络能够高效、快捷、安全、稳定地运行。

参考文献:

[1] 杨涛,李树仁,党德鹏.计算机网络风险防范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2011(02):96-99.

[2] 杨婷如.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防范必要性浅析[J].科技信息.2011

(10):626.

[3] 汤祖军.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风险及防范技术[J].江苏科技信息.

2014(10):24-28.

[4] 陈志高,成奋华,许彪.Hadoop异构网络下基于自适应蚂蚁算法的策略路由研究[J].文山学院学报.2013(06):54-58.

[5] 孙成丹,彭木根.近场通信技术(1)[J].中兴通讯技术.2013(04):63-66.

[6] 陈伟,顾杨,李晨阳,等.无线钓鱼接入点攻击与检测技术研究综述[J].武汉大学学报: 理学版.2014(01):13-23.

[7] 岳丽颖,戴月明.一种能量优化 WSNs 非均匀分簇路由协议[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8] 胥小波,刘宏立,谷志茹.G3标准电力线通信路由算法分析与改进[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5(15):107-111.

[9] 尚鹏,杨波,孙涛.LED照明网络控制芯片的设计及应用[J].济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4(04):241-245.

[10] 张銮.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在网络安全维护中的应用[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11] 胡俊.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在网络安全维护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4(15):67.

[12] 杨玮红.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在网络安全维护中的应用初探[J].神州.2013(31):17.

[13] 冯常青.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在网络安全维护中的应用探析[J].硅谷.2013(02):200-201.

[14] 成可南.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在网络安全维护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3(06):79.

宽带城域网网络安全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网络存储技术作为计算机发展的核心,对网络数据及信息的存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人们应用到更多的领域当中,而计算机网络存储技术的有效应用,不仅需要技术操作人员,根据实际领域内容,对存储技术进行选择与更换,同时高性能及大容量的存储设备进行支撑,才能保障数据与信息传递和存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基于此,本文就重点针对计算机网络存储技术进行探究,通过对当前网络存储技术的分析,延伸到实际应用当中,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措施,以此提高网络存储技术应用的效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存储技术

引言

网络存储技术是依托计算机发展的现代化技术,能够对网络数据和信息进行传递和长期安全存储,使用户信息管理更为完善和便捷。那么,在网络存储技术的实际应用当中,还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注意,同时网络存储技术细分下的不同技术类型的实际应用,也需要进一步考量和探究,对此本文也提出相关性看法和建议,以期实现计算机网络存储技术的高效运用。

一、当前计算机网络存储技术分析及实践应用探究

1.存储区域网络技术

存储区域网络技术在专业领域又名SAN技术,主要是将光纤通道与计算机存储区域网进行连接,设定服务器操作系统处于外部存储设备当中,从而进行相关数据和信息的安全存储,又或者可以将SAN技术为先导,将驱动服务器设为独立个体,区别于本地硬盘,从而形成大量服务器,而节约空间范围。这种技术应用的优势在于利用小空间,形成了较大存储量,同时网络的接连性,使得数据和信息被集中管理,这样不仅提高了数据管理的可靠性、便捷性与可控性,同时还推动了网络存储技术的革新与发展。另外,SAN技术所依托的光纤通道也会加快数据、信息传输与存储、读取的高效性,为计算机网络存储和布局的灵活性,提供了有效的前提和基础。

2.云存储技术

云计算和云存储技术是计算机网络发展中所形成的新技术,同时也是被广泛关注和应用的技术。其中云存储技术主要是依托网络平台将数据和信息上传为前提,对数据进行整体分析和分類整理、存储,同时用户上传数据和信息的类型差异性较大,所以云存储要分类归集到相应的存储服务器当中,确保数据安全与存储可靠。其次,云存储技术包括公共云存储和内部云存储,还有混合云存储三种,三种技术分别独立存在,对于数据的保密性都很强,同时,云存储技术的集群属于存储虚拟化技术,其本质是利用存储虚拟化技术,实现了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存储的目的。

3.附加存储技术

附加存储技术中主要下分为网络附加存储技术和直接附加存储技术,其中网络附加存储技术在专业领域的又名为NAS网关技术,其是通过光纤通道将多种存储设备进行连接,并形成一种特定的集体性数据管理模式。而这种必须是自带网络文件服务器的存储技术,利用网关反问存储,进行信息资源的网络搜集,并发挥数据管理和存储作用,使网络存储系统运行的更为便捷。其中,用户与存储系统之间的合作关系,主要以存储系统对数据的管理为前提,通过对客户端的了解和请求的认知,进一步访问管理客户端。而直接附加存储技术别称为DAS,主要通过SCSI接口,直接连接计算机服务器,附加要求为零,但是对服务器的依赖性较强,若服务器发生故障则数据就无法访问,所以一般会对直接附加存储设备进行分散处理,确保数据安全性。另外,两种附加存储技术运行的整个过程更加安全、透明,不仅成本小,作用大,而且便于推广和使用,在网络共享模式形成与发展当中,更加适合多层级和多领域使用。

二、计算机网络存储技术的发展趋势

1.虚拟化存储技术

虚拟化存储技术主要以当前新型的存储技术为基点,下分为不同的技术类型如:虚拟机存储技术、数据定位技术,以及数据快照技术等,其中虚拟化存储技术的发展优势为能够将差异性存储系统的统一化,同时异构存储介质的不同特征与属性,都会经过虚拟化存储的统一化管理与配置,转化为单一性、简单的存储访问模式,从而提高数据存储的管理和使用效率。而异构存储设备在此技术中的有效运用,不仅简化了数据存储的流程,同时还依托数据分配模式和存储空间分类规划技术,将数据进行统一分类、整理与管理、存储,进而提高了虚拟化存储技术的使用和应用效率。

2.动态存储技术

网络存储技术的实践应用,并不是一个静态的流程,而是数据存储的每一阶段都具备动态效果,其中从数据的上传、分类整理和归集存储等,都需要相关技术的动态运行,实现高效的存储功能。而在存储之后,还需要对整个数据存储系统进行实时监控,此过程也是动态性的,通过动态监控可以对数据存储进行适当调整与优化,使数据存储形式能够根据网络实时监控进行及时调整,保持数据存储的最优化程度,从根本上提高动态存储技术的应用效率,同时强化网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无线存储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革新与发展,当前一些无线设备应运而生,如智能手机或平板、手提电脑等,都对传统连接式网络进行了转变,在这些智能终端设备的推动下,存储技术也朝着无线模式发展,从而形成了无线存储技术,这样不仅使网络入口更加便捷,同时还满足了当下智能化发展需求。但是基于智能手机和设备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非常有限,无线存储技术首先要保障大容量、多功能,其次还要确保存储性能较强,运行速度较快。对此,无线存储技术应当注重光纤存储技术,将两者有效融合,从而提高无线存储技术的应用效率。此外,无线存储技术即要保障不给智能终端设备徒增负担,也要加强存储技术的唤醒能力,如在智能设备进行数据流导向的同时,无线存储技术要及时唤醒存储空间,实现网络数据的高效存储,同时促进此技术的智能化应用。

结论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的不断推进与发展中,网络存储技术的优势得以显现,并被应用到各个层面和领域当中,其目的就是为了确保数据和信息存储的安全性,并规避突发事态下数据和信息发生的损毁情况。基于此,本文对当前普遍应用的网络存储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深入探究存储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和优化建议,指出网络存储技术在应用中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意识,并加强对云存储技术、存储区域网技术和连接存储技术的有效应用,进而拓展出更新型的存储技术,以此保障计算机网络数据和信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邓怡.关于计算机网络存储技术分析[J].电子制作,2018(16):51-52.

[2]公茂琪.浅析电视台视频网络的存储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08):25-26.

(作者单位:广西华锐钢铁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上一篇:投融资平台融资风险论文范文下一篇:高校教研室管理改革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