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宽带城域网范文

2023-10-24

ip宽带城域网范文第1篇

【摘要】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宽带IP城域网在城市日常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宽带IP城域网已经经历了30余年发展历程,各大电信运营商宽带IP城域网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旧网改造以及新网建设成为目前工作重点,因此本文着重分析建设可运营可管理可维护的宽带IP城域网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以为城域网建设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宽带IP城域网 旧网改造 新网建设 电信运营商 可维护

虽然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宽带IP城域网,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信行业发展,然而由于时代发展,原有通信网络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需求,严重阻碍了电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建设能够紧随时代发展要求的可运营可管理可维护的宽带IP城域网来满足社会经济生产生活所需,提高传输效率和通信质量,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努力。

一、宽带IP城域网结构解析

1.1骨干层

宽带IP城域网中骨干层主要是由核心交换设备和传输网络构成。核心交换设备应用主要是为了满足承载连接建立和管理需求,并将承载连接进行路由与交换,从而达到信号转换的目的。传输网络则主要用来将经过转换的信号通过网状结构进行传输,从而向客户提供优质电信服务。骨干层是整个宽带IP城域网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建设可运营可管理可维护的宽带IP城域网时,通常都会选取质量较高的设备来实现整个系统的平稳运行,从而提高建设可运营可管理可维护的宽带IP城域网通信效率,向社会输出优质电信服务。

1.2汇聚层

宽带IP城域网汇聚层位于骨干层与接入层中间,起到了良好的承上启下作用。目前建设的宽带IP城域网汇入层使用的设备为容量大、性能高的三層交换机设备,从根本上保证了用户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发生丢失现象,一方面提高了宽带IP城域网运行安全系数,另一方面也提升了电信公司在用户心目中满意程度,为电信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1.3接入层

在整个宽带IP城域网建设过程中,接入层是其最关键部分,直接影响到了用户使用效果和满意程度。因此在进行规划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域间节点位置及连接效率,还需要注意同一级网络拓扑间用户数量限制,以防止信号传输受到影响,从而降低用户使用效果。例如在接入层的节点设备采用的是PON无源光节点时,接入层需要采用树形连接,且汇聚层设备与PON的局端设备连接[2]。

二、宽带IP城域网可运营可管理可维护特征分析

2.1可运营性

宽带IP城域网可运营性主要是指用户可以通过此种网络系统享受到多种多样的业务服务,同时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可以随着用户消费需求进行使用与取消。网络资源在此过程中得到了最大化利用,不仅合理分配了资源,也为电信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收益,促使其进行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换代,从而更好地为用户服务[3]。而为了实现宽带IP城域网可运营性就需要保证网络QOS服务水平,能够在同一时间支持多种业务类型,提高业务计费及统计能力,促使系统运行符合经济发展所需。

2.2可管理性

可管理性主要集中在网络安全管理、用户信息管理两方面。宽带IP城域网在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非法入侵现象,为了能够保证用户享受到高水平服务,就需要提高网络安全与用户信息管理能力,通过在系统中设置多层身份验证以及不同级别筛查来找出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并进行及时解决。网络安全与用户信息管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信产业发展以及用户自身隐私安全,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对其进行重点关注。

2.3可维护性

宽带IP城域网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设备故障现象,一旦发生故障而又未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将会对电信行业信誉造成致命打击,因此在宽带IP城域网建设过程中需要设置相关权限、合理规划系统结构来实现设备管理与维护,及时查找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解决,确保系统安全有序运行,为用户提供优质电信服务。

三、总结

综上所述,建设可运营可管理可维护的宽带IP城域网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社会经济进步的具体体现,需要紧随时代发展需求,建设高质量、高效率、高安全性的宽带IP城域网以满足用户需求。因此,针对现代可运营可管理可维护的宽带IP城域网建设本文展开了深入研究,希望通过本文能够推动电信产业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 考 文 献

[1]姜洪泉,张宏伟.浅谈宽带IP城域网建设思路[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2(17):52-56.

[2]刘会玲.浅谈IP宽带城域网业务的开展及实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11):181-182.

[3]沈韬,杜军.宽带城域网络建设优化纵横谈[J].电信科学,2011,12(S1):227-233.

ip宽带城域网范文第2篇

1 城域网结构分析

IP城域网从层次上可划分为3个典型层面:核心层,业务控制层及汇聚接入层。核心层为业务控制层提供数据的高速转发,与骨干网互联,提供城市Internet业务的高速出口;业务控制层对汇聚接入层接入的业务提供业务定制、流量控制、用户管理及安全策略等功能。业务控制层主要包括BRAS(宽带接入服务器)以及SR(业务路由器)。BRAS主要用于二层P P P o E流量的终结,并结合RADIUS计费服务器对用户进行认证、鉴权、计费,实现对用户精确的管控。SR主要用做三层流量的终结网关,用于以太网专线用户的控制管理。业务控制层是城域网实施业务定制及管控的主要层面;汇聚接入层可细化为汇聚层及接入层。汇聚层提供端口能力,对接入层流量进行初步归纳梳理及收敛分发。接入层提供丰富的接入手段,快速响应业务需求。目前接入层技术主要以A D S L,L A N,传统专线(DDN,FR)等为主。

2 业务控制存在问题分析

随着全业务时代的来临,各运营商已由过去的单业务向多业务运营转型。传统的IP城域网面临着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业务多样化

目前越来越多的技术进入了商用阶段。除了宽带上网、大客户专线、IDC等传统业务外,IPTV、移动宽带、视频监控、VOIP、P2P、视频电视会议等新兴业务已成为未来的业务增长点。宽带业务流量已由传统的数据业务转为语音、数据、视频业务的综合流量。

2.2 需求复杂化

不同业务对于网络的传输时延、抖动、误码率、丢包率、服务优先级等指标均存在着不同的要求。例如语音、视频类业务对于时延、抖动要求非常敏感;而数据类业务则对误码率、丢包率要求严格。购买了不同服务等级的用户群需求也存在着差异。

2.3 流量加剧化

随着P2P、IPTV等大带宽应用的普及,对网络带宽提出了更高要求。

通过上述分析可看出,现有城域网接入层缺乏能够提供多业务统一接入的平台,且接入速率受限。而业务控制层管控能力不足,无法提供有Qo S(服务质量)保证的服务。因此亟需对城域网进行技术改造。

3 多业务承载实现手段分析

PON(无源光网络)技术已步入商用阶段。通过在ONU(光网络单元)内置语音模块,DSLAM模块等,PON技术实现了语音、数据、视频业务的综合接入,为接入层提供了统一的接入手段和多样化的接入能力。较之传统接入手段,PON大大提升了用户的接入速度。通过建设PON技术的接入网,可承载普通数据流量,视频流量,语音流量等各种业务。而运营商只需在O N U侧引入VLAN作为通道识别标识,就可承担起用户和业务隔离、线路识别、Qo S标记区分和流量汇聚等功能,是规划和设计二层汇聚网络,提升多业务承载能力的最佳技术手段。

考虑到视频、音频类业务和数据业务存在不同的行为特性,因此业务V L A N的设计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别:1∶1方式和N∶1方式;一般1∶1VLAN分配方式用于单边缘的网络架构,用户所有业务均终结于BRAS或SR上,主要适用于数据类业务的接入;N∶1的V L A N分配方式主要用于多边缘方式下的视/音频业务接入,在节省VLAN资源的同时保障组播复制的高效率。

1∶1的V L A N分配模式:O N U设备负责将每用户业务上行的所有PVC/VLAN统一映射到唯一的用户CVLAN(客户VLAN)中,OLT(光线路终端)设备标记外层VLAN。

N∶1的V L A N分配模式:O N U设备根据每用户业务上行的业务P V C/V L A N信息,识别业务并将其分流到不同的业务VLAN中;原有的Internet接入业务仍然采用每用户一个VLAN上联至BRAS;IPTV业务可以使用专用的N∶1业务VLAN分流至视频SR。针对话音业务,ONU上为其静态配置一条独立V L A N,通过O L T汇聚上联至S R或B R A S上。

4 多业务承载控制能力提升分析

多业务承载能力的提升需要从业务平台、控制系统、承载网络、接入设备、用户终端有一整套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从宽带差异化及规模发展、融合业务发展等角度考虑,为有效控制各种业务对于时延、抖动、丢包率、误码率、服务级别的要求,保证服务质量,必须部署Qo S策略。建议在全网部署Qo S策略及开启相关功能,包括:以宽带端局模型梳理宽带接入网,开启Diff Serv和MPLS,部署层次化Qo S等。具体如下。

(1)业务平台出口设备/接口设备应支持打优先级标签;(2)引入IP承载控制系统,根据用户和业务的实时需求对BRAS和家庭网关等关键设备进行动态配置,实现灵活的Q o S策略控制;(3)全面启用基于Diff Serv(Differenciated Service,区分服务体系结构)方式的Qo S机制。IP城域网业务接入控制点根据物理端口、逻辑子端口或Co S位完成对接入用户的分类和三层Qo S标记(DSCP或EXP),并实现用户上行流量的限速和用户下行流量的限速、整形。BRAS、SR和核心路由器提供一个严格优先队列和四个以上轮循队列,配合W R E D丢弃机制,实现基于Qo S等级的IP包转发;(4)业务控制层根据接入架构有不同策略:在单边缘接入架构下,BRAS/SR上行启用基于Diff Serv方式的Qo S机制,下行启用H-QOS,在多边缘接入架构下,BRAS/SR上下行启用基于Diff Serv方式的Qo S机制;(5)接入层设备应以基于802.1P为主的Qo S技术提供突发拥塞时的Qo S保证,配合骨干网进行用户和业务的区分;(6)用户终端根据端口、以太网类型、终端类型等进行业务Qo S标记,并实现业务优先级调度。

5 结语

本文对业界城域网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接入层引入PON技术提供多业务综合接入能力、在城域网全网部署Qos策略的技术方法,使改造后的城域网具备多业务承载能力及对业务的精细控制管理能力。

摘要:IP城域网作为通信运营商的基础网络,承载着各种用户业务及运营商业务的应用。而3G时代的全业务运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对运营商城域网的多业务承载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本文探讨了当前背景下,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城域网多业务承载能力。

上一篇:端午诗词20首范文下一篇:安全经验分享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