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论文范文

2023-09-16

城乡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职工文化建设作为农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工会履行维护职能的重要手段,对于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从而推动构建和谐农场,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農场;职工文化建设

农场作为农业企业的特殊形式,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食品安全生产基地,以上百个农场组成的农场群为主,跨黑龙江省的一个地市县,通过六十多年的发展,以军垦文化、移民文化等文化形式为载体,通过提炼和发展升华,形成了先进的北大荒精神,并具有了新时期的新内涵。

作为垦区农场群之一的前哨农场,一直以来十分重视职工文化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来,前哨农场在经济社会长足发展的大形势下,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把职工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升了职工文化素养,丰富了职工精神生活,增强了企业凝聚力。

前哨农场职工文化建设的实践证明,只有用先进思想、优秀文化以及健康向上的职工文化活动,活跃和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职工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不断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从而不断推进构建和谐企业的进程,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前哨农场职工文化建设在创新中发展,和谐、文明、携手职工文化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农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涵

前哨农场职工文化设施不断完善,职工文化活动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具有农场特色的职工文化理念和品牌。

一是要完善职工文化体育设施。前哨农场职工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今年快速发展,一万平方米的群众文化休闲广场投入使用,广场内安装的LED显示屏为开展职工文化活动提供了现代的手段,街道安置了三个跨街LED显示屏,为展示农场风貌、提供宣传阵地、营造农场氛围提供了有利条件。正在规划的艺体馆将在三年内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社区内的排球场地为职工提供了很好的锻炼和比赛场所,投入120万元建设的300平方米、万册馆藏图书的职工图书馆,百人电子阅览室、职工健身中心等一大批布局合理、深受职工欢迎的场馆和设施投入使用。

二是要发挥文化传统教育作用。前哨农场积极打造“快乐文化”品牌,每年开展千名职工迎新长跑、社区趣味运动会、邻居节、摄影书画展等传统系列文化活动,把广大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凝聚到各项文明、健康的文化活动之中,形成了具有农场特色的“快乐文化”品牌和传统保留活动。每年的系列文化活动都从场面、内容、形式、艺术表现力等方面推陈出新,使活动声势大、节目精彩纷呈、内容丰富多彩。如近两年职工自编、自导、自演的“真爱”、“送礼”等节目,以其真实性、教育性吸引了全场万名职工群众,在管局的文艺演出中得到好评,成为持续时间之长、职工参与面之广、节目形式之多样、影响之深远都创群众文化活动之最。

三是职工文学艺术创作成果丰硕。前哨农场以群众舞台和各类媒体为载体,反映农场改革和发展中职工的现实生活,促进和繁荣了农场文学、书法、摄影创作。农场先后选派10人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文艺创作班,每年开展两次专业展览,有一人成为省级专业协会会员,三人成为管局协会会员,累计创作各类文艺作品上百幅,每天都在网络等媒体发表摄影等作品。文化艺术创作更加贴近时代、贴近职工、贴近生活。

四是文艺作品扩大了农场职工文化美誉度。前哨农场通过开展文艺汇演、专业展览、体育比赛等形式,形成了松散的具有协会性质的企业文艺团体,这些年始终把劳模的感人事迹、科研人员的探索精神、广大职工的首创精神,通过舞蹈、歌曲、小品、短剧等艺术形式,坚持每年为职工群众演出10场,把文艺精品节目送到社区和学校及管理区,送到社区职工群众家门前。职工创作的歌曲《神奇的前哨》、《前哨畔写奇迹》,情景剧《真爱》等作品,赞扬了农场的发展成果和人物风貌。

五是群众性的体育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前哨农场先后在职工生活区投资安装了——套健身器材,设立了众多健身活动点,方便职工参加体育锻炼。根据职工兴趣爱好成立了球类、棋类等兴趣小组,每年开展比赛活动,参加人员达到5000余人次。结合全民健身运动,引导职工每天早晨进行篮球、快走等健身活动,参加人数达到近千人。每年组队参加管局的门球、篮球以及运动会其他项目,均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在农场职工群众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二、前哨农场职工文化建设在实践中创新,快乐、健康的理念为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增添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前哨农场职工文化建设立足于服务职工的自我发展能力,满足职工的自主创新需求,促进了职工队伍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是运用职工文化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农场坚持把培养选树一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精神风貌的劳模队伍作为激励职工学赶先进、争作贡献的措施来抓,培养和选树了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使“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理念深入人心。在电视媒体上开辟先锋颂栏目,宣传推广了具有前哨人精神风貌的各级劳模先进人物10余人次,学习劳模、 关爱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氛围在职工中已经形成。

二是运用职工文化坚持开展形势任务责任教育。近几年,前哨农场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广泛开展“讲形势、讲任务、讲目标、讲责任、讲贡献”活动,充分运用党委中心理论组、形势报告会、板报橱窗、岗位格言征集等各种形式,在职工中先后开展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大讨论、“居危思危、危则思变、变中图强”等为主题的系列形势任务责任教育活动。在农场与职工之间架设了新的沟通桥梁,引导职工认清形势、明确责任,极大地激发了职工爱岗敬业作贡献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三是运用职工文化深入开展“创争”活动。农场广泛深入开展了职工自学成才活动和“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一大批学习型集体和职工个人涌现出来,职工知识化进程不断加快。每年举办一届职工技术竞赛,通过全员参赛、全岗位练兵,在岗位成才的“快速通道”上,产生了各级职工技术能手。

三、前哨农场职工文化建设的启示和深化农场职工文化建设的思考

前哨农场的职工文化建设作法反映了职工文化建设的时代特色,对进一步做好新形勢下的职工文化建设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职工文化建设必须与提升文化素质相结合。职工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群体环境,具有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教育人、塑造人和改造人的作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能够有效陶冶职工情操、营造先进文化氛围、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提升职工精神文化素质。实践证明,将提升职工队伍的精神文化素质作为职工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就能更大限度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他们的智慧凝聚到为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建功立业上来。

二是职工文化建设必须与提高职业素质相结合。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提高职工队伍职业技能素质,关系到增强农场竞争力,是促进农场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职工培训、劳动竞赛、自学成才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加快培养知识技能型、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引导职工干在岗位、学在岗位、练在岗位、奉献在岗位、成才在岗位,推动职工队伍知识化、技能化进程。

三是职工文化建设必须与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职工文化活动必须突出职工的广泛参与,不断扩大参与面,不断提高参与率,不断探索新领域,吸引更多的职工及家属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来,促进职工文化活动更加群众化。同时必须不断提高企业文化活动重点项目的水平和质量,形成特色,创造“品牌”,在全国及省市相关比赛中夺得好成绩。只有将普及与提高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职工文化的基础更为扎实、活力更为强大、发展更具后劲。

四是职工文化建设必须与工会履职尽责相结合。职工文化组织和职工文化阵地是工会开展群众工作、密切联系职工的最好方式之一,也是工会履行维护职能和教育职能的具体体现。深化职工文化建设,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工会依法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结合起来,把服从服务大局与全面履行工会基本职责联系起来,把党的要求、行政的需要与职工的意愿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职工文化建设的作用。

四、繁荣发展职工文化的基本建议

一是提高认识,完善农场工文化建设的领导机制。要明确领导职责,从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职工文化建设的深刻意义。要加强组织领导,联系实际不断推进职工文化建设。要建立党、政、工齐抓共管的职工文化建设领导体制,形成党委领导、行政负责、工会推动、各方配合的工作格局,要把职工文化建设纳入农场企业文化建设整体规划,共同设计、共同实施。

二是科学管理,健全农场职工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要建立职工文化目标管理考评体系、持续改进体系等日常工作评价运行机制,形成职工文化建设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评价的工作格局。以共同的愿景凝聚职工、以共同的价值观激励职工,建立起职工文化建设的融合机制。要做好职工文化阵地的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创新服务内容。

三是以人为本,建立农场职工文化建设的创新机制。只有体现以人为本,才能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积极参与,要在职工文化建设中体现先进性、把握时代性、富于创造性,营造职工文化创新氛围,提高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创造条件。深化“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大力推进“职工书屋”、“职工讲堂”、“职工论坛”、争创“工人先锋号”等活动的开展。

城乡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哈密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未来能源产业的开发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采矿技术人员。而本区中职采矿教学起步晚、问题多,需要在建立完善的采矿工程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符合本区域矿山开采特点、学生知识层次和接受能力、学校发展方向等方面的采矿工程精品课程,从而培养高素质的采矿技术人员,并提升我区中职学校的采矿专业水平及知名度。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中职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全国各中职院校都在加快自身的建设与发展,以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怎样才能充分地发挥本校专业自身的优势,引导新办专业早日步入正轨,快步走向成熟,备受教育界同行们的关注。哈密地区矿物储量丰富,能源战略地位显著。根据哈密地区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地方生产总值力争在十一五末的基础上翻两翻,超过600个亿;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力争达到25%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速超过30%,固定生产投资增速达到40%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速达到4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到17.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达到1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8%,各项民生指标都达到全国水平。力争在2013年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西部的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人均公共服务享受能力水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些指标是经地委行署反复论证,在科学决策、论断的基础上而确定的。围绕煤炭、煤电、风电、光电包括风光电的装备制造业在哈密地区,在十二五期间,光新型工业化发展方面,将达到若干个百亿产业,在十二五期间随着工业二产的大幅度发展,必然会带动三产的发展。因此,今后的发展对采矿专业人才需求量极大,而本地区中职院校采矿专业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采矿工程教学体系。因此,我区中职院校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本区中职教育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在建立采矿专业的同时形成具有本地区、本学校特色的精品课程,以期最终形成适应本地区特点、适应学生能力的精品专业,从而提升我区中职院校的采矿工程整体教学能力;提高院校的专业知名度;培养一大批符合我区产业结构特色的技术型工人。

一我区中职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的现状

哈密地区是新疆五大煤炭基地之一,经地勘部门勘探,截至2011年底,哈密7大藏煤区探明煤炭储量2000亿吨,远景储量超过5700亿吨。除煤矿外,哈密地区其他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各类矿种76种,占全疆已探明矿种总数的60%以上,储量较大的有钾盐、铁、铜、镍、黄金、芒硝、石材等,目前已开采32种。已探明的工业矿床135处,其中大型矿床28处,中型35处,小型72处。我区矿物资源优势得天独厚,赋存条件好,利于开采;同时矿业开采历史悠久,涉矿企业众多,形成了一定的矿业发展底蕴;国家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给予哈密地区扶持力度较大、提供了大量优惠政策;众多国家大型能源企业进驻哈密,带来了机遇,给哈密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的远景规划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我区中职院校采矿工程教学起步晚、底子薄,没有形成符合地区矿业开采特色的采矿工程教学体系;涉矿企业的人才培养意识不强,与中职院校的联系不紧密,没有建立相应的实训、实习基地,学生的输送环节脱节;校际联系合作较少,缺乏具有竞争力的专业及课题项目;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吸收知识能力有限;经费有限,致使教学硬件系统无法跟上,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深度开展;师资水平有限、年轻教师缺乏,没有形成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教师梯队。

二对我区中职采矿工程专业建设精品课程的几点建议

1制订科学的建设规划和建设体系。

精品化课程的建设过程需要从三个层面着手:首先是对处在最外围的基础层面进行建设,这是专业课教学精品化课程建设工程的基础工程,也是发挥精品化课程建成后发挥效应的关键环节。其次是对基础层面与课程之间的纽带(层) :教师、教学设备、教学活动和学生实施建设。与此同时,再将教学活动的安排、管理、监督工作,以及学生的录入、引导、分配等软件环节与硬件的精品化建设项进行配套,硬件精品的支持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力,整个专业课的精品化建设工程才能真正完工。最后才是专业课教学自身内部(层)的精品化建设: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方法等等环节的精品化建设。

2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师主讲(特殊实践类精品课程可以由本地区具有丰富矿山生产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主讲)。前期建设时,由于本区域中职学校采矿教师人员及水平有限,可以先通过外聘或通过校际、校企合作方式引进其他高校优秀的讲师及矿山企业现场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主要部分的授课,然后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通过主讲教师的言传身教、青年教师的外派学习等方式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并且要近比例配备一定的学生辅导教师和实验、实训教师。鼓励学校内高学历高素质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到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来。

3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要准确定位采矿精品课程在采矿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把握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改革的关系。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有适应性、时代性、特色性和发展性。在组织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时,要以本区域地质水文、环境、矿产赋存情况等多方面为基础。同时,兼顾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和吸纳能力等。另外还要考虑哈密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导向;企业、学校的发展方向;人才培养形式及就业形势等。务必使教学内容贴近区域矿业发展及区域经济特征,使精品课程的体系和内容具有鲜明的特色。此外还要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4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大胆创新,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及三维技术更加直观的向学生展示矿井内部、运输、通风、排水排矸等矿山各大系统的运行情况,加深学生的认知程度,改变枯燥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建立学校的数字化校园系统,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教师将课件、授课录像、建立的模型、系统、课题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从而带动整个学科及其他课程的建设。

5重视教材建设

本地区中职采矿教育的教材较繁杂,其中包含:对本科采矿教材简单删减的教材、对高职教材直接利用的教材、自行简单编制的教材等多种不符合本区中职采矿教育特点的教材。在选用教材前,必须认识到中职学生重视实践、技术和利用能力,同时要考虑本区域矿物赋存条件、水文地质及矿山开采现状,除此之外还要以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和接受能力。因此,必须以上述条件为依据自行编写具有本区域中职采矿教育特色的教材,其中的内容要重点偏向本区域矿山水文地质、采矿方法、通风安全及安全管理等方面。

6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要高度重视采矿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实习基地,通过实践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展资金筹措渠道,改善采矿教学硬件设施,建立内部实训教室和实验室,购置完备的实训设备、模型和实验仪器。中职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中职采矿教育必须理论和实践两手抓,合理的设置理论和实践课时,课程安排要科学合理,理论与实践相互穿插进行,以理论引导实践、以实践巩固理论。精品课程主讲教师要亲自主持和设计实践教学,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并鼓励学生也参与到各类课题研究活动中去。

7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学校要采取切实措施,要求专业教师上讲台和承担精品课程建设,鼓励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学生积极参加精品课程建设。学校应对国家精品课程的参与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鼓励高水平教师积极投身学校的教学工作。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建立健全精品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学生评教制度,促使精品课程建设不断发展。

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程,涉及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实训建设、机制建设以及教学方法、手段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等多方面的内容。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解决好课程内容建设问题,而课程资源建成后的共享与应用是关键点和落脚点。我区中职学校采矿工程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鼓励革新并使用适应自身特色的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以期以课程内容建设促精品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建设推动学科专业建设,最终形成具有特色的优势专业和优势院系,培养更多适应我区现代化矿山建设、生产需要的高素质采矿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路甬祥.科技百年的回眸与新世纪的展望[J] .未来与发展, 2000(2).

[2]苏富忠.论创造阈[J] .心里学探新, 2000(1) .

[3]胡伟,吕力行.采矿工程专业课教学“精品化”建设工程[J].湖南工学院学报,2003(10).

[4]石乃敏.欠发达地区高职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改进[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

城乡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电网;电网建设原则

引言

随着国家更加重视农村发展和电力网质量标准的提高,农村地区经济建设的步伐也在加快,但在实践中,农村电网的使用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由于耗电而造成的高昂电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电网建设的原则,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便显得尤为重要。划、全局观念、客观实际及适度的原则,以实现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电网的建设。

1农村电网的应用现状

从20世纪中叶开始,包括60多年发展在内的中央农村地区电力网的建设,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规模庞大、运作良好的电力网。农村电力网的建设促进了农业生产。中国大浪将农业活动转向机械化,大幅度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加快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进程,虽然农村电力网的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农村电力网的发展依然较为稳定,农村经济的困难突出了与执行有关的一些问题。例如,农村地区对电力的需求低,加上电力技术和设备有限,导致计划建造的网络结构相对不均匀,尤其是市场经济增加了农村地区的电力需求。但是,由于电力网络老化、设备陈旧和安全线不足,农村地区的生产性生活受到严重限制,农村地区的电力供应出现停滞,我选择居民的人身和物质安全。同时,负责维护和管理农村地区电力供应网的人员面临严重的质量问题和巨大的技术差异。因此,电力供应网的更新也受到影响,新农村地区的电力供应可以被视为一个重要趋势。

2、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电网建设原则

2.1结合当地发展现实

不同于农村经济发展、人口和供电,必须结合农村的实际需要,坚持客观建设的原则,因地制宜地进行新农村电网建设,确保建设过程中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电力需求量较大的农村地区,应努力整合电力资源,培训电力技术和维护人员,确保当地电力需求。对于电力需求相对较小的农村地区,还应制定有效的供电规划,在适当降低用电量和线损的情况下,实现电网的长期优化配置。

2.2务必树立大局意识

农村电网的建设关系到新农村的建设和国家的长期稳定,这是不可忽视的,必须有全局感。农村电网建设应当纳入电力资源的总体布局,使农村电网成为国家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电网建设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和分步实施不能取得很大进展,不能开展面子工程,始终把农村人员的生产生活放在首位,我们要牢记千家万户的用电需求和安全,只有坚持电网建设的原则,新农村建设才能稳定。农村電网多为辐射型电网,负荷转移能力差,停电检修范围大,供电可靠性低。许多农村采用单回路供电,输电能力差。即使在某些地区,供电的可靠性也低于99%。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供电线路长、损耗大、电压低、负荷异常等是农村电网建设面临的巨大挑战。对于参与农村电网建设的人,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他们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统一思想,让他们把重点放在农村电网建设上。

2.3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为了保证电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实现科学供电、合理供电和长期供电,有必要对新农村电网的建设进行规划和规划,在农村电网建设中变配电变压器的位置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根据农村特殊的地理、地形条件,选择变电站位置是绘制农村电网规划蓝图的基础。只有科学选线,电网才能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地为当地农村经济建设服务。过去农村电网配电变压器的选择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在容量选择上普遍存在“拖架”现象,既增加了输入,又增加了变压器损耗。因此,有必要重点分析配电变压器容量和选型方法,并尝试选用S9等节能型变压器。例如,农村电网线路的老化和过细,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长期、及时更换粗导线入手,以减少线路损耗和电压降。此外,由于农村电网的特点受季节性时间的影响较大,电力负荷波动较大,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可采用母子变压器或电容调节变压器,以满足不同季节、不同时期农村建设的需要。

3、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电网建设策略

3.1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电网结构

在农村电网建设中,电网结构的合理性至关重要。合理的电网结构和布局,可以大大提升供电效率和质量。当前农村电网结构大多不够合理,需要调整和优化。首先,在搭建农村电力网络时,必须充分考虑农村当地实际情况,如生产生活需求、电力负荷特点等。以此为依据优化电网结构,重视主干电网和线路建设。农村变电站的位置应该设置在电力负荷的中心地区。如果农村用电类型主要是生产用电,则要建立35kv与110kv电网的衔接和转换网络。其次,要重视电力稳定性。可以设置“闭环结构,开环运行”的形式,一旦发生电力故障,则转换使用正常线路,保证用电网络正常运行。

3.2对农村电力设备线路加强建设

农村落后老化的电力设备和线路,严重影响了农村用电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因此,电力设备和线路的建设升级迫在眉睫。首先,对农村原有电力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将不符合用电要求的设备,进行更换或升级。选择质量和性能优良的电力设备,保证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要注意选择节能型电力设备,减少不必要的电力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其次,重视农村电网线路安装和管理规范性。在进行农村电网建设时,电力线路布置和安装要由专业人士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严禁用户私自拉扯线路。安排专业人员对农村电力线路进行定期检修和保养,提高电力线路的使用寿命。

3.3全力保障农村电网的电压稳定

当前农村电力系统普遍存在低电压的问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因此,在进行农村电网建设时,政府和电力部门要加强重视,优先解决低电压问题。一方面,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例如,使用消弧线圈来减少电网中的电压,可以有效保证电网电压的稳定。另一方面,对建设后的农村电网系统,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控。通过先进的监测设备,加强对电压的监控力度。及时发现供电过程中出现的超高或超低电压状况,由电力部门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保证农村电压稳定性。

结束语

在新的农村地区发展电力网应以电力市场的需要为基础,并通过建立一个新的安全可靠的农村电力网,考虑到农村电力网的现状。特别是在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环境中,合理优化和建设新农村地区的电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参考文献:

[1]仝延玲.建设水平上台阶提速新农村电网发展[J].农电管理,2018(06):31-32.

[2]唐智星.新农村电网建设中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7(10):97.

[3]王海涛.新一轮农村配电网建设升级技术应用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17(19):152-153.

[4]李毅.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的关键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8):234.

[5]张继明.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的关键技术[J].数码设计,2017,6(11):37-38.

[6]李洪宇.河北南网农村配电网建设与建设升级规划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7.

(作者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蓬莱市供电公司)

城乡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自动控制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设装置,使机器、设备等按照设定的生产过程或工作状态、参数进行自动的、有规律的运行。目前,自动控制技术已经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保证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自动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控制技术;应用探讨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送变电线路、供配电所、电能用户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输送与消耗的系统,电力系统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是保证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基础,掌握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命脉。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不仅分布范围广、中间环节多,而且技术性强、运行控制难度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类活动对电能依赖程度的增加,人们越来越注重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对发电厂及电力系统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些都促进了电力系统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电力系统自动控制技术将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技术与电力系统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对电力系统监督和控制的智能化、精确化、连续化,促进了配电网自动化、电力调度自动化、发电控制自动化发展,从而为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1 电力系统自动控制技术概述

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融合了多项技术,涉及多个学科,包括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等,以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以及确保电能输送质量为主要目的。

2 电力系统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主要包括电力调度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安全控制自动化、数据处理自动化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电力调度自动化

电力调度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发展较快,应用较广的一个方面,是整个电力自动控制技术的核心内容,对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科学合理的电力调度最重要的是要掌握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各项数据和参数,电力调度自动化可以对各项数据的自动采集、及时采集和有效采集,以准确的采集信息作为电力系统运行中保证电力合理调度的基础,从而保证了电力调度的科学性以及安全稳定性,并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效益。

2.2 变电站自动化

变电站系统运行和控制较为复杂,并且能耗较大,对供电质量影响较大。变电站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变电站的信号检测控制、继电保护控制、故障录入控制等等,实时对变电站各项运行指标进行监控,并对变电站系统控制和运行进行合理的组合优化,从而确保变电所的高效运行,提高供电质量,降低运行成本。

2.3 配电网自动化

配电网工作是保证电力系统合理布设供电线路,满足电能客户端使用要求的关键性工作。配电网工作对人工的依赖度较高,并且涉及内容较多,包括馈线自动化、制图、地形地貌信息、配电参数指标分析等方面,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高度发展为配电网自动化发展提供了保障。由配电主站、子站、馈线终端构成的三层结构和以光纤通信为主干通信方式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拥有很高的馈线自动化性能,实现了智能终端的开发,通信技术和后台应用的完善,为配电网建设和城乡配电网改造提供了更高效的服务。

2.4 安全控制自动化

安全问题是电力系统的头等大事,电力系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则往往会造成电力供应的中断,设备的损坏,甚至造成人员的伤亡,因此,必须想方设法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安全控制自动化主要体现在安全监控和安全保障两个方面。安全监控系统的特点是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出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实时状况,自动比对相关参数,对故障进行报警和提醒,克服了人工监控中人员精力有限、随意性大、安全监控不到位的缺点,有利于故障的及时发现和采取预防处理措施;安全保障系统可以有效保障电力系统处于一个安全的运行状态,通过对系统数据指标进行设置,系统就能够自动地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各项数值进行及时的调节,使各项数值趋于正常稳定,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避免了人工可能的误操作,提高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等级。并且该系统还可以对运行数据进行保存和恢复,从而为发电厂成本控制、系统更新、安全指标修订以及故障分析提供参考。

2.5 数据处理自动化

数据处理自动化主要是将各种运行数据信息进行自动化的共享整合和分析应用,多角度的将潜在数据进行统一和进行相互之间联系,从而有利于发电、输电、用电时的无缝连接,达到控制生产成本,提高供电服务质量的目的。例如当用电较低时,通过数据处理自动化将用电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反馈,根据实际情况降低变电站的电压,减少输出功率,从而在保证供电服务质量的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和消耗,对于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服务质量和经济性具有重要作用。

3 结语

我国的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改革起步较晚,虽然取得巨大的进步,但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用电负荷大、环境条件复杂的地区。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加大人员和技术方面的投入,不断研究创新,才能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帆,肖红亮.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浅探[J].科技信息,2010,(21):157,159.

[2]段献忠,何飞跃,辛建波,等.基于信息网络综合传输的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J].电网技术,2004,28(9):38-41.

(作者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七一八研究所)

城乡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金秀瑶族自治县是个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贫困人口还有一定数量的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一些制约因素也影响着新农村建设。探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对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李周阳,中共金秀县委党校讲师,广西金秀545700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清晰勾画出了繁荣、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风貌特征。几年来,金秀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农村面貌与上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一些制约因素也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在一些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贫困人口还有一定数量的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更是任重道远。因此,探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对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金秀瑶族自治县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金秀瑶族自治县的新农村建设始于2007年。几年来,全县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县乡村面貌大为改观。一是完成每个乡(镇)建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每个示范村都不同程度扎实开展示范建设工作,10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基本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要求。二是完成了200个村屯巷道硬化。目前16个村屯巷道硬化建设工作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巷道硬化建设总里程数为26.998公里,累计投入各项资金172.94万元。三是1万户农民完成新房型示范建设。同时,把新房建设与城乡风貌改造工作结合起来,使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观。四是产业发展稳步推进,增收基础进一步夯实。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把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作为首要任务,强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大力扶持主导产业,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和要求,主导产业优势突显。五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仅2010年总共投资283万元实施农田水利建设,投资524万元实施乡村道路建设,投资189万元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投资622万元实施扶贫搬迁。六是加大了精神文明建设,将“求乐”、“求知”、“求技”的“三求”文化惠农工程扎实推进。全县“三求”文化惠农工程共投入资金1264.404万元,完成篮球场建设71个,完成文艺舞台建设65个,完成科技文化卫生综合室工作建设12个,群众文化娱乐生活更丰富了。

二、金秀瑶族自治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些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存在认识和理解上的误区

一是对新农村建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部分乡(镇)、村领导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热情不高,存在畏难情绪,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部分农民存在“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上面拨的款,所有的建设项目资金都是上面扶持安排的,自觉主动地参与性不高。有些农民虽然主观上有意愿,而一旦涉及自身利益时或需要投入时,则可能退缩和产生误解。二是对新农村建设存在理解上的误区。只重硬件建设轻生产发展,以为修了几条村路,盖了几幢新房,清理了房前屋后的垃圾就是新农村建设,忽略了生产发展和乡风文明建设。

2.农民整体文化程度低,劳动力素质不高

在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5%,小学文化程度占33%,初中文化程度占5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2%,农村劳动力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为主,整体素质不高。由于各种原因,大量的农村子弟虽然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但只学会了一些基础的文化知识,大多数农村劳动力没有一技之长,进城务工又缺乏技能和知识,只能干点简单的力气活以获取一份低微的报酬。这既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也制约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新农村建设难以逾越的障碍。

3.生产基础条件落后,制约经济发展

金秀县的瑶族群众大都生活在高山上或边远山林里,地理位置偏僻,’居住分散,基础交通建设成本高,受益范围小,加上地方财政薄弱,投资力度不够,交通十分不便。这种状况既让这些地区的小农生产方式的自然经济难以得到新的突破,又给本来基础就很薄弱的地方财政在基础建设投资上带来更大难题。粗放的经营管理不可能给农业带来突破,使农民富裕起来。此外,全县11个乡镇中几乎没有工厂企业。农村家庭经营投入严重不足,大部分仍处在靠天吃饭的传统经营状态。农村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链条短,农产品增值转化比较低,初级产品多,高附加值的加工产品少。

4.农民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积极性不高

村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既导致对知识的渴求不很强烈,又制约了村民文化需求。对于村民来说,物质生活是第一位的,他们奔波于基本生计,自然对文化需求也就无暇顾及。一些农民认为文化消费不能增加财富,还需要花钱,文化建设可有可无。还有一些村民认为干农活已经够累的了,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金钱去进行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对于当前农民而言难度很大。在农村,村民的主要业余时间集中在晚上和农闲时,晚上看电视成了最主要的休闲活动。此外,打麻将、串门聊天也成为村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5.新农村建设项目专项补助资金不足,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负担重

一方面,农村问题积淀了很多年,要改变面貌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各级政府的财力都比较困难,能够直接投入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农民的收入还普遍较低,相当数量的农民生活还处在温饱状态,没有能力拿出足够多的资金进行投入改善自身居住条件和增加生产投入提高生产水平,供需缺口很大。同时,新农村建设还要投资水利、生态能源、教育文体、村屯绿化、医疗卫生、广播电视电信等项目,这些项目也都要农民按一定比例自筹资金解决,农民自筹资金负担重。

6.“重建设、轻管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没有规范性的维护管理措施

通过新农村建设,建成了一大批村屯道路、小型农田水利、人畜饮水等公共基础设施。笔者在下乡调研时看到,一边是热火朝天的修了通村道路,又修通屯道路;一边是竣工不久的村屯水泥道路路面出现了破损、坑洼、翻沙等现象。道路两边的排水沟填满了淤泥无人清理,问一问当地的干部,村屯道路的维护谁来做?大家相顾茫然,一脸无奈。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迫切需要规范性的维护管理措施,不然一定会出现有新村没村貌,建得起养不起

的情况。

7.看病难问题仍然突出,卫生防疫、防治状况不容乐观

一方面,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严重不足,客观上造成农民看病难。许多基层卫生院设备简陋、人才缺乏、服务能力差、治疗能力弱,村级卫生所医疗设备更差。由于基层基础条件差,造成医务人员分布不合理,不少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紧缺,农村卫生所站还存在缺药、少药等问题,无法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受村民素质和经济收入等因素影响,“脏、乱、差”的习惯难以改变,人人动手、绿化家园的意识薄弱,卫生环境意识差,厕所、牛圈乱建、滥建严重,村寨房屋建造零乱不堪,废水、污水随处流淌,既给农村群众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也使新农村建设中实现村容整洁目标的任务显得更为艰巨。

三、金秀瑶族自治县新农村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1.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继续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中央、自治区、来宾市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及时总结和报道新农村建设涌现出来的新典型、新经验,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自觉投身到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来。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摒弃一切阻碍改革和发展的思维方式,克服地理环境交通造成的封闭半封闭的生产生活方式状态下形成的思维狭隘、经营粗放、商品意识淡薄、市场观念不强等现象,克服“等、靠、要”的单纯依赖国家帮助发展的思想和无所作为的想法,培养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克服小进即满、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小农意识。

2.提高农民素质,着力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培育新型农民,应在树立现代意识、提高职业技能、紧跟发展潮流上下功夫。通过教育培训、激励创业、典型带动等多种举措,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开阔思路,由体力型农民向技能型、专业型、知识型农民发展。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在巩固“普九”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文化合格的劳动力后备军;在培训方向上,打工培训与务农培训并重;在培训对象上,适龄学生和务农农民并重;在培训方式上,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要始终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转移开展。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新农村建设的投入

想方设法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把政府部门涉及“三农”项目的资金整合使用,集中投向示范村。积极倡导城乡对口帮扶、社会单位赞助、企业参与投资、致富能人支持、广大群众动手,动员多方力量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协调相关部门搞好农村道路、水利、能源、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大力发展通信事业,畅通农村的信息渠道,保证“村村通”工程的实现。加强人畜饮水工程的建设,切实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加快社会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切实解决缺医少药和村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发展农村体育事业,保证乡村学校配备体育器械设施和场地,为农村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奠定基础。

4.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

城镇的作用大小与城镇规模密切相关,城镇人口越多,规模越大,它的聚集作用和扩散作用发挥得越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金秀瑶族自治县城镇规模比较小,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力比较弱,需要通过新农村建设来推动城镇化发展,通过城镇化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一是做好城镇化发展的布局和规划。引导企业向集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或集中居住区集中。二是通过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三是城镇带动农村。四是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

5.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

从金秀瑶族自治县实际出发,新农村建设可以分为二类进行:

第一类,山内新农村建设。包括金秀镇、三角乡、忠良乡、罗香乡、长垌乡、大樟乡、六巷乡等7个乡镇,是金秀县瑶族的主要聚居地。山内地形复杂,气候独特,基础相对薄弱、条件相对落后、信息相对闭塞、农民自身素质和市场意识相对较差。山内新农村建设,一要着重抓生产条件改善;二要突出“山”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山内应主要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林业、特色养殖、林下经济,重点发展茶叶、生姜、八角、瑶药种植、特色养蜂、食用菌等产业。

第二类,山外新农村建设。包括桐木镇、头排镇、三江乡。山外自然条件较好,交通条件便利,是金秀县粮食主产区,经济林果、蔬菜等的生产基地。城镇规模和基础设施比较好,贸易较其他区域发达,是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最适宜的区域。应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打造生态农业、生态经济林果、蔬菜产区。重点开发城乡工、农业产业,着力打造城乡工、农业生态经济建设区。

6.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创建“五好”班子,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全面推行村民自治活动,强化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引导农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的思想,自主建设新家园、自觉管理好村级事务。

7.以彰显文明为主题,树立健康新风尚

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标志,树立新风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大力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努力形成既有时代气息又有开放特色的良好民风。通过开展科技、文化、教育、法律“四下乡”活动,活跃乡村文化。以学科技、树新风、比致富、美环境为主题,引导农民群众提高素质,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搞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构建新型乡村治理模式,营造管理民主、安定有序的浓厚氛围。

[责任编辑: 钟山]

城乡建设论文范文第6篇

南方都市报12月13日讯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办法》和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兩个办法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周刊注疏:

上一篇:货币制度论文范文下一篇:财税法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