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高中化学论文范文

2023-11-26

分层教学高中化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地理是一门基础学科,但是,由于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形势并不乐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分层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要做到学生的合理分层、教学目标的合理分层以及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

关键词:分层教学 科学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高中各班一般学生人数多,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智力水平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在教学时如果教师采用相同的教学标准和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都有所收获。由于学生所处的起跑线不同,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为学生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给予了优等生更多的关注,而忽视了学困生的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新课改的实施,新课标明确指出,每个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之下,每一位教师都要有所转变,学习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为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关注全体学生,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采用分层教学法是一个必然的选择。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分层教学法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地理是高中的一门基础课,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以及地理基础水平不同,再加上地理知识的广泛性和抽象性,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上的表现所呈现出来的差异更大。面对当前高中地理学习的现状,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合理运用分层教学法,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呢?笔者现结合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谈谈自己对分层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认识。

一、结合学生差异,做到科学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是进行分层教学的第一步。在分层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地理基础水平、知识接受能力、学习表现以及性格特征等对学生的层次做出科学划分。对学生层次的划分越合理,分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越能发挥出优势。因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并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调查和测试,以为科学分层奠定基础。在层次的划分上,一般是把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各层次学生人数的比例可以为1:2:1。其中第一层次的学生为学习能力高、学习成绩好并且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学生,我们可以把这个层次的学生称为优等生;第二个层次的学生为学习习惯良好、热爱学习,但是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我们可以把这个层次的学生称为中等生;第三个层次的学生为学习基础差、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并且知识接受和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我们可以把这个层次的学生称为学困生。

教师在进行分层时要做到艺术性,要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师进行层次的划分之后,不能够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在了解和接受自己所处层次之后,能够继续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同时,对于学生所处的层次,要缩小知情的范围,尽量不让其他学生知道,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保护。

二、结合学生水平,制定分层教学目标

要想发挥出分层教学的作用,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之后需要达到什么水平,这是保证分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之后,要根据学生的地理水平,为每个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一般来说,对于学困生教师只要求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并逐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中等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后,还要求他们能够简单运用所学知识,逐渐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对于优等生在达到前两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之后,教师还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做出进一步的探索。

例如,在学习“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时,对于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教师要求全体学生掌握,在本部分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教学案例分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水平,做出进一步的要求。对于学困生教师只要求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做出大致的分析;对于中等生教师要求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比较详细的分析;对于优等生,教师要求他们能够进行详略得当的细致分析。

教师要做到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就需要深入对教学大纲、地理教材以及新课标进行深入的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只有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才能够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做到胸有成竹。

三、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实现分层教学的目的

教学方法的选择在课堂教学中居于重要的位置。教师只有选择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在进行分层教学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选择出有效、科学、可行的教学方法。对于一些简单的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学;对于通过简单讲解就能够理解的知识,教师可以采取讲授法;但是,对于一些比较难,尤其是对于学困生来说不容易理解的知识,教师要做到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让学生从感性上对知识获得认识,进而帮助学生上升为理性认识。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挂图教学法、实物教学法等等。为了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教师还可以采用讨论法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法等等。

只要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出恰当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够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分层教学法是一种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是有利于新课改推进的教学方法。通过分层教学法的实施,能够改变当前地理课堂教学的局面,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全体学生主动投入到知识的探究当中,真正达到对全体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

(责编 张亚欣)

分层教学高中化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高校化学类基础课程主要包含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科目。文章以西藏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化学类基础课程现状,提出化学类基础课程改革的新方法,立足各专业的个性化需求,为分层教学在化学类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西藏高校;化学课程;分层次教学

化学类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深化化学知识,加深对物质世界的了解[1]。通过理论学习,学生了解实验技术原理,并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2]。现有教学模式下不同专业的化学教学内容、大纲、计划基本统一,教学方法也基本一致,导致了课程模式单一的局面。而教学方面,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普遍存在[3],因此化学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具有必要性。为解决上述问题,课题组对西藏高校各专业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并基于“分类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改革研究探索。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西藏大学、西藏农牧学院、西藏藏医药大学的学生。发放问卷40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88份,回收率为94.7%。

(二)调查内容

围绕学习兴趣、教学方法、教学现状、分层教学实施方案设计选择题及开放试题展开调查,旨在引导被调查者阐明课程需求,并提出分层教学的建议。

(三)研究方法

数理统计、spss等分析方法。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数据来源

在年级分布上,57.8%为大一,21.47%为大二,14.86%为大三,其余为其他年级和教师。在专业分布上,54.31%的样本来自农林类,理科为24.59%,工科为9.17%,医学为4.59%,如图1所示。

(二)化学类基础课程学习现状

化学类基础课程教学的目的:学生了解学科体系和特点,具备实验操作能力,并将这种技能运用到学习实践中[4]。

兴趣方面,52.48%的学生很有兴趣,12.84%的学生不感兴趣,34.68%的学生不确定。主要原因是:生源主要来自区内,基础较差;教师未能激发学生的兴趣。80.18%的学生认为化学类基础课程是重要的,仅有4.04%的学生尚未意识到化学类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难易程度方面,超过80%的学生表示适中或基本适中,13.21%的学生认为难度太大, 2.57%的学生表示太简单,如图2所示。

现行教学存在的问题:57.26%的学生表示理论太多,学起来有困难;40.03%的学生认为教学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34.8%的学生认为内容偏难;33.45%的学生认为教学方式单一,如图3所示。

(三)教学改革方面的调查

现行教育模式下,不同专业采用统一的教学和考核标准,导致出现化学知识与后续专业课程衔接不畅和授课内容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同时传统教学模式也削弱了化学与专业课程的关系,学生难以建立运用化学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服务的概念[5-6],见表1。

基于上述,目前的化学类基础课程教学难以满足不同专业的个性化需求。意愿度调查结果显示,72.66%的学生认同分层次分类别教学。此外,近半数学生(49.91%)认为使用相同教材和教法是不合理的。从学习实踐方面来看,72.11%的学生认为应当实施分类分层教学,如图4所示。

(学习实践方面)

在分层的标准上,半数学生(49.54%)提倡按照兴趣爱好进行分层,16.7%的学生认为应按照考试成绩划分,7.52%的学生认为应考虑生源类别,如图5所示。

从分层教学的预期来看,大多数学生认为分层教学有积极作用,少部分(22.94%)学生认为会有负面影响,如图6所示。

(四)研究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西藏高校化学类基础课程教学亟需改革。其作为基础理论课,统一授课是不合理的;学生对分层分类教学意愿强烈。这表明化学类基础课程分层教学已具有现实基础。

三、分层教学的探索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潜能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7]。国内高校分层分类教学主要围绕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课程[8]。少见化学类基础课程分层分类教学,现有案例也仅限于化学专业的小班化和精英化教学,如基地班、菁英班等形式[9]。结合西藏高校教学现状和现有的分层分类教学模式,课题组提出如下设想:

(一)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

要一改教学计划“一刀切”“千面一孔”的情况,最大限度地实现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与分层次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做好分层次教学的首要环节是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见表2。

此外,根据指导性教学大纲,结合分层次教学的实际需求,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实施性教学大纲。编写原则为:分层教学中分几个层次,每门课程需配备几套教学大纲。

(二)配备合理的教师团队

具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层次配备教师。如所谓的“慢班”应配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而对于“快班”来讲则可配备高学历、高水平教师。

(三)创新教学管理体制

根据分层教学的理论,分层方式主要为班内分层、走班式分层和兴趣组式分层等。分层越细化,越能体现教学差异性,教学效果越好[10]。譬如动态管理,根据学生成绩的升降调整教学层次;再如体制创新,尝试学分制、弹性学制等改革;还有常规管理,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室调度、教学进程应有所区别。

(四)改革成绩考核办法

采取平时作业、章节考试、小论文、实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各部分的权重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设定[11]。这样有助于克服“考试成绩决定论”弊端。

(五)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质量监控体系是多要素、多形式、多层面的综合作用体系[12]。结合实际,制定符合要求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及教学质量标准;组建教学质量监督专家组,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配合教务完成监督和指导教学的工作。

四、结束语

分層教学、创新管理体制、改革考核标准和健全质量监控体系等途径可提高化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化学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且持续的工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提高化学类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陈素清,梁华定.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思考及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1,28(4):43-49.

[2]韩兴昊,次仁德吉.无机及分析化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267.

[3]熊伟,刘涛,次仁德吉,等.我校农科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西藏教育,2011(6):55-56.

[4]石绍会.林业院校化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优化设想[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S1):103-105.

[5]刘永梅,李涛洪,李惠娟,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有机化学的分类教学法[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4(1):94-97.

[6]周世萍,李惠娟,刘永梅,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无机及分析化学”基础课程分类教学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1(6):103-105.

[7]赵粼.基于O2O网络教学平台的分层教学研究——以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9(2):245-246+248.

[8]潘玫.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策略探讨[J].教育观察,2020,9(38):97-99.

[9]王允,庄林.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探索专业核心课分级教学[J].大学化学,2021,36(5):150-153.

[10]常志勇,郭海刚.《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分层教学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20(17):102-104.

[11]肖宏宇,秦玉琨.大学物理公共课分层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科技风,2019(17):78.

[12]刘细祥.地方院校化工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4,42(8):210-211.

分层教学高中化学论文范文第3篇

1.1 问题的提出

基于近年来未能达到学校录取分数的计划外学生人数不断增多, 教师所面对的必然是一群参差不齐的学生。如何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 面对全体学生施教, 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并充分优化学生的个性,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问题。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 寻求新的教学模式, 用以解决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为此提出本课题。

1.2 理论依据

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要面向全体学生施教, 并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就需要探索一套全新的教学模式, 自主分层教学模式正是应运素质教育之要求而产生的。

教育学依据:教育学明确要求, 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和可接受性原则, 它要求教师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差异出发, 力使学生的潜能达到开发, 获得最佳的发展。新课改的重点之一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倡导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性, 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与“学”转化, 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使教学最终达到“不教之境”。

自主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 就是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 设计不同要求的教学目标, 以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能学有所得, 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以达到“凡为教, 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之教学的最高境地。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从实践来讲, 类似我校情况学校很多, 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如何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 同时又能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是很多教师所关注的教学原始问题, 如果我们能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的话, 这无疑能起到引玉之砖的作用。

从理论上讲, 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孩子, 所要采用的教学模式应具有时代的特点, 我们不可能墨守成规的去照搬已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的特殊性, 就必需对原有的教育理论, 教学模式进行反思, 加以研究, 自主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正是对新形势下教育新理念加以思考的前提下所提出来的。

2 自主分层教学模式的设计

2.1 教学目标的确定

比较确切地确定分层次课程教学目标是这一教学模式的难点之一, 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 将教学目标分成三个层次, 一是以会考合格为标准的“一类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会考合格, 按时毕业, 同时, 让学生具备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 以及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二是以会考良好以上为标准“二类教学目标”;三是以高考优秀为标准的“三类教学目标”, 将化学学科能力, 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要制定出每一章节的分层次教学目标, 教师必须要有三个熟悉, 一是熟悉你的教学群体, 对你所授课的班级的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状况、学习品性、学习要求等了然于胸;二是熟悉教学大纲、会考纲要和高考学科说明, 从而可以比较科学地设计分层次教学目标;三是熟悉教材, 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

2.2 教学目标的展示和学生的自主选择

教师确定了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之后, 可将教学要求展示于众, 任学生自主选择, 每个学生需将自主选择的教学目标报告教师, 同时,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学生的自主选择加以指导, 防止学生在选择时自我降低要求。另外, 允许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选择标准, 尤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要求。

2.3 课前指导

学生选择了教学要求后, 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对本章知识的学习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如实验) 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 这时教师需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课前指导, 以克服本章学习的障碍。

2.4 课堂教学

每堂课我们可以用大约25~30分钟的时间完成基本教学目标, 余下的时间进行课堂知识的拓展和对基础薄弱学生的辅导。对薄弱学生的辅导可以采用个别化指导的方法, 有目的地对你所了解的学生进行指导, 帮助他们达到一类教学目标。同时, 为要求二类教学目标的学生提供训练题, 通过训练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的拓展一般采用讨论的方式, 结合本节内容提出讨论题或者提供必要的资料供学生思考和讨论。最后, 对本节课内容达标情况进行当堂检测, 及时掌握达标情况, 以备课后分层指导。再根据要求分三个层次布置每节课的作业。

2.5 课后分层指导

课后分层指导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常采用的方法是答疑和谈话的形式。在进行课后分层指导的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科知识, 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障碍, 还应注意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 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6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开展研究性学习是自主分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能为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重要的自主学习场所, 同时, 也能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 激发一些化学学科基础薄弱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他们化学成绩的提高也有很大的益处。

2.7 教学目标完成情况检测

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测有课堂检测和单元检测, 课堂检测一般采用问答的形式, 出现问题及时矫正;单元检测一般采用试卷检测, 命题可以确定基本目标题100分 (适合于完成一类教学目标的学生答) , 再加上两个层次的附加题, 分别为20分和30分 (完成二类教学目标的学生再答20分附加题, 完成三类教学目标的学生再答50分的附加题) 。通过目标检测, 及时掌握目标完成情况, 再通过课后分层指导巩固所学知识。

2.8 关于层次变动

通过单元目标检测, 进一步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在此基础上,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对分层次教学目标的选择, 鼓励学生不断提高目标层次。同时, 还要做好初始选择了较高目标而又不能完成的学生的思想工作, 减轻他们的思想压力。

3 结语

自主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 突破了课堂教学中心模式, 将教学延伸到了课外;突破了课本中心模式, 学习内容远远超越了教材本身, 特别是在研究性学习中, 学生涉及到的知识比书本中要丰富得多;突破了教师中心模式, 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学目标, 参与教学过程。通过这种模式的尝试, 我们深切体会到只有真正变学生为学习的主人,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在选择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以及学习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性是以往的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的。自主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不仅要求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师德风范和崇高和敬业精神, 而且要求教师不断学习, 掌握教育新理论, 加强教育教学研究, 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并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培养学生。同时, 我们还感受到教师与学生良好的情感交流以及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学科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摘要:面对基础和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的学生, 教师如何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 并按素质教育要求来进行教学?本课题旨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反思已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以实践为基础, 构建一种适宜于现代的教学模式, 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分层教学高中化学论文范文第4篇

1 分层教学的模式

1.1 学生分层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细致摸底的基础上, 将学生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上层学生基本功扎实, 对化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接受能力强;中层学生在化学学习上有一定的进取心, 但基础略欠扎实;下层学生基础较差, 有的学习上确有障碍, 有的对学习不感兴趣, 懒于动手动笔。[1]

1.2 目标分层

目标分层即确定各层次学生可能达到的分层教学目标, 使学生产生一种期望值, 引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热情, 从而产生实现目标的内在动力。平时教学中, 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按不同教学内容, 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1]

1.3 知识分层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将知识依其难易程度分为难、中、易三个层次, 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知识分层更重视的是一种能力型应用的分层。

1.4 授课分层

授课过程中, 教师依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弹性教学,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广度的要求不同, 进行弹性调节, 尽可能地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授课过程中, 教师力求做到教学内容的梯度性, 教学对象的全面性, 教学程度的针对性, 教学效果的同步性。[2]

1.4.1 课前复习回顾

课前知识点的复习回顾, 教师在授课初始应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复习与总结。这就要求教师面向中层学生, 兼顾下层学生, 系统地对过去的知识进行复习回顾。做到下的懂, 中的会, 上的精。

1.4.2 课中组织讨论

在授课过程中, 课中组织讨论环节。教师应适时地引导各层学生进行适合自身层面的讨论活动, 让上层带中层, 中层带下层, 一层带一层, 相互讨论, 相互学习, 有效地启发各层学生思维, 达到共同进步的最终目标。

1.4.3 课中教学提问

课堂中的教学提问也是一个体现分层教学的重要的环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大一部分是从课堂提问中来的。教师应兼顾全班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 提问的面要广, 难度不宜太高, 留给中层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 也给下层学生一点理解体会的时间。

1.4.4 新知识的拓展

新知识的拓展, 是教师依教学过程的需要对课本上原有的知识进行有效补充的过程, 有利于学生更充分地理解课上的知识。分层教学中, 对新知识的拓展也应有所要求。首先应面向中层次学生进行知识面拓展, 适时突破, 有所提高, 使上层学生能有所收获, 下层学生也可以从中得到些许新知识。

1.4.5 课末教学自检

下课前, 教师还要检测该课时教学目标达成的情况。这样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既能做到该讲则讲, 该练则练, 该详则详, 该略则略, 又可减少盲目性, 提高教学效果。[3]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严格控制教学内容, 做到教学过程中, 既不增加难度, 也不降低要求, 加强方法指导。对上层学生, 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 开拓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中、下层学生, 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独立完成教学任务, 培养学习积极性, 促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1.5 练习分层

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2]也是检验学生学习状况的良好方法。教师巧妙地设计课堂练习,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促进学生不断求索探究。教学实习中, 笔者将授课时间压缩在25分钟左右, 留出部分时间指导学生进行分层式练习。在练习过程中, 教师应不断对各层学生予以表扬和鼓励。采用良好的练习方法, 既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又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1.6 作业分层

上完一个章节后, 教师给学生布置事先研究好的同步练习题, 那些习题依其难易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 分别适合于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 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低档题一般为知识直接应用型或基础练习型;中档题为举一反三型;高档题为综合性题型或探索性习题。[1]合理的分层式习题布置, 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2 高中分层教学中的师生平衡

2.1 学生的成绩平衡

学生作为分层教学最终接受群体, 学生的成绩就倍加引人关注。学生成绩随教学进程不断深入, 也会产生些许浮动。教师应适时地引入非平衡态的些许观点,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调整教学计划, 制定不同的教学方针, 阶段性地审视教学预期, 做到时时变动, 处处更动, 分阶段地打破固有的分层, 使上层学生有迫力, 中层学生有压力, 下层学生有动力。

2.2 教师的分析平衡

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前应做好合理的分析工作, 需要教师在平日里多和学生接触, 了解学生大致的学习状况, 客观地评价各个学生的平时成绩, 做到心中有数, 外不表露。这样既有效地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又可以起到暗中督促的效果, 同时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 还需要教师分阶段的进行测试, 通过测试的卷面成绩, 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进行全面的分析, 客观反映学生的实际知识应用情况。

2.3 教师的心态平衡

成绩处于上层的学生一次偶尔的失误, 教师应给予理解, 不因一次失误而全盘否定其以往的成绩。遇此现象, 教师需引起高度地重视, 深入调查出现此现象的本质原因, 对症下药, 争取尽快地帮助其恢复信心, 提高其学习成绩。

成绩处于中下层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师应及时地鼓励, 并给予一定程度的肯定。待其成绩稳定在新一层次时, 相应地将对他的教学模式上调至新的层次。表优辅差, 不离不弃。有效改变某些教师不良的思想观念, 认为成绩不好的学生一直就只能这样。孰不知, 朽木亦有可雕之时, 更何况是一个活生生的学生。

3 结语

分层教学需遵守的原则是分层教学不分班开展, 上下层间可浮动调整。学生进校时组成的班级依然存在。在化学学科学习中, 由学生自由选择认为最适合自己的层次, 层次间并没有优劣好差之说。因此, 所分层次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教师教授与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 有利于各层次学生成绩的提高, 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鼓励学生不断向高层次靠拢, 适当地控制学生层次递降。

分层教学不同于按成绩分的快慢班, 而是一种学生乐于接受, 教师欣于实施的教学方式, 更是一门师生教学平衡的艺术。

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 设计一系列分层教学内容, 处理好因分层教学而引起的师生平衡现象, 推动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的进展。

关键词:分层,平衡,教学

参考文献

[1] 何间英.实施分层教学落实因材施教[J].西江教育论丛, 2007 (4) .

[2] 万莉兰.对历史课分层教学初探[J].中国科学教育研究, 2007 (4) .

[3] 张静茹.如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J].教育前沿 (理论版) .2008 (12) .

分层教学高中化学论文范文第5篇

黑龙江省绥棱县双岔河中学

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课改初探

魏宝君

一、实验的背景

众所周知,初中物理教学, 长期受到班级授课方式的制约,教师要从备课、上课、辅导、考查到评价,一般并不注重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通常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得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然而,当前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又要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而“班内分层教学” 和“分类指导”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恰好能够实现这种教学理念,为此我进行了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课题的实验。

二、实验的主要方法

我们所说的“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按照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从 优、良、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辅导,组织不同的检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物理人人有兴趣,人人都能有所收获,在各自的“发展空间”得到充分的发展,完成预期的学习任务,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具体做法如下:

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划分层次。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教师首先要对所教班级的所有学生通过询问、调查、测试、访谈等方法,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如一周的学习之后,就要对学生的层次进行划分并编成 A、B、C、D四类大组,然后再按平均分配的原则,进行小组划分,四人一组,前后两桌组成一组。可以是1名A组成员加1名B组成员加1名C组成员加1名D组成员组成,或1名A组成员加2名C组成员加1名D组成员组成,再或2名B组成员加1名C组成员加1名D组成员组成,在物理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情况以及编组情况再进行适当调整。学生的分层、编组不只是单纯以学生成绩机械分类,还要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师生平等磋商的基础上,综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因素、情感因素等的动态进行分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经常和学生经常交流,确实做好学生分层的心理辅导工作。以A、B、C、D式的显性分层和教师掌握的隐性分层,组内成员要有明确分工,每个小组由学生推选出一名小组长,以便安排任务,监管小组学习过程,其他成员是发言人或是辩论人或是记录人,以便于学生能够全面参与,避免两极分化,真正做到培优补差。

2、划分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划分不同层之后,实验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地确定不同层次教学的目标,同时按照“导学案”的形式将不同层次的目标贯穿到教学始终。“导学案”要以学生的“学”为核心,突出学生在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并获得知识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教学的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用及具预先性和指导性的“导学案”,让学生预先了解所学的内容及要达到的目标,使学生在正式上课前能预先借助导学案自主学习,初步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结构,并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把自己将要学习的内容,在课前进行初步预先消化。学生不能马上理解和解决的真正疑难问题留在课堂上在进行探究。课堂45钟就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系统地进行学习,并对于重点、难点问题提出恰当的质疑。增强课堂教学的民主性、互动性,确实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3、按照不同层次进行教学, 让学生共同进步

按照不同层次进行教学是“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环节,在物理课堂教学及课外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既要重视学生的共同学习目标,又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区别性的合作教学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得。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 A组学生实行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的原则,适时引导学生学习,让其极大发挥自主学习的内动力;B组的学生教师要坚持以“扶”着走的原则,在“扶”的过程中有“放”,教师要带领学生学会学习,让其能够小步走;C组学生教师要本着拉着走的原则,让他们基本达到课堂教学的要求,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不同“发展空间”前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物理学科联系自然、贴近生活等特点,鼓励学生多动手,多进行实验。让B、C组的每名学生都能感到新鲜、好奇,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此外,教师要适时鼓励A组学生大胆提问,启发他们大胆回答问题,解决“疑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量让学生多进行思考、多练习,对A组学生的提问,尽可能让B、C组同学来回答,对哪些表现出色的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然后根据本节的主要内容和讨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精讲或点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

例如,我在教学《凸透镜成像》的过程中,每个小组的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并在 C组同学主要的问题真正得以解决后,B组和A组学生针对各自的问题在进一步进行讨论,最后由B组和A组学生再设计出新的实验方案。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的放矢地进行巡回指导,指导A组学生进行有创造性的进行学习;适时点拨B组学生充分发挥其潜能,达到或超过A组学生完成的目标;并帮助C组学生基本达到预设的目标。

4、练习的设置要有梯度,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在多年的实际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把练习和作业分为多个层次:基础知识、能力提高和体验中考等练习。例如:我再教学凸透镜成像的过程中,将根据焦距 --物距来判断出凸透镜能成什么像作为基础性练习;把根据凸透镜成像情况,求出焦距范围作为提高性练习;将历年中考中与凸透镜成像的试题作为练习,让学生提前体验中考,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极具导向性。如:判断一块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的几种方法;说出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几种方法。又如在“蒸发现象”的教学中,将生活中存在的物态变化中区分出属于蒸发现象的作为基础性练习;将“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应用问题作为提高性练习;将结合影响蒸发的几个因素就植树造林与保护水资源的关系写一篇调查研究报告,并能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与植被分布之间的关系;开展大西北与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间的关系这一以往的中考试题作为创新性练习,让学生在体验中考试题的过程中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前者是义务教育中的最基本要求,三个组必须全做。后二者要求A组全做,B组学生可选择部分做,这样对他们提出质量较高的要求,促进他们不断进取。对达到基础要求的学生要鼓励其继续努力并逐渐提高要求,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进行反馈、调整、同时,对哪些还没有达到基础预设目标的学生应及时查缺、补漏,争取每名学生都能有所得,做到全部达标。

5、对不同的学生要分层进行评价,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对不同的学生要分层进行评价要反对以“一刀切”的标准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全班学生间的相互比较。在物理分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应有不同的要求。对 A组学生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能力,促发展;B组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促使他们积极向上;C组学生,采用表扬性评价,寻找闪光点,肯定其进步,引导其走向成功。同时分层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重点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在分层教学的实践中,分层评价应肯定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帮助学生增加自信心,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每名学生都能积极要求进步,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

四、取得的成绩

自我校实行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以来,已经取得可喜的收获。

1、学生的素质均有所提高,“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这一教学模式使各层次的学生基本能够适应社会的各个领域的需求。

2、在“培优”、“转差”方面收获颇丰,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在实验前,我教的初三(1)班,原来在第一学期全县期末统考检测中,总体成绩较差,及格率只有31.2%,优秀

率在

9、7%左右。实施理科分层教学改革实验后,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效果。在第二学期全县统一考试中,及格率达81%以后,优秀率达38.9%。由此可见,通过“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改革实验,优秀率和及格率均大幅度提高,最重要的地学生学会了学习。

五、实验后的感受

分层教学高中化学论文范文第6篇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在内容和结构上作了很大的调整,改变了原来的“零起点型”、“技术型”的结构模式,以“实践、探究、拓展”型为主导,以案例分析为主线,层层剖析教学内容;以交流、任务和探究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挖掘学生学习潜能;要求学生在进入高中前,必须完成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具备一定的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操作能力。

但由于受到原学校师资水平的影响,使得高一的新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上存在极大的差异,特别是市、县级高中,差异尤为突出。其一,生长在市县城里,学习条件好的学生,小学、初中阶段接受了很好的信息技术教育,有的参加过各种竞赛培训,已成为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专家,达到了学习新课程的标准;其二,来自周边农村的学生,学习条件较差,基础不好,有的甚至没碰过电脑,不具有学习新课程的基础。

面对如此大的差异集体学习显然是行不通的,“分层教学”则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

二、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分层教学的源端;当代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将集体教学与小组教学、个别辅导、个人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形成了现代的分层教学思想。

三、“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1.调查模底,动态分层

首先,理论和技能测试。结合本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操作技能的测试,认真分析测试结果以及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问卷调查。以调查表、集体讨论、个别谈话的方式,进一步掌握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态度、方式和水平,为合理的分层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后,合理分层。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水平和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差异,以动态的发展的观点,将学生分为三层,特长生:掌握相当的信息学知识,自学能力强,学习兴趣浓厚,能够超前学习的学生;普通生:具有新课程所要求的基础知识,能够完成新课程学习的学生;急需帮助生:以前没有学过或学的很少的学生。根据各层学生自身的特点,合理安排学生在机房的位置,互相结合、互助协作。

2.教学目标分层

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既要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又允许学有余力的同学超过课程要求去自主学习。对特长生来说在掌握课本知识后,应巧妙设计,更大的发挥他们的特长及个性,最大程度的提高他们信息技术的能力;普通生要让他们完全掌握基本知识,完成作业,并逐渐缩小与特长生间的差距;对急需帮助生,促进他们打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第三章第一节“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单元教学时,笔者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帮助生:给定素材、主题利用word软件能制作3-4页电子报刊;普通生:能自行设计主题,搜集素材,制作8-10页电子报刊;特长生:能够制作出精美的电子报刊。通过这三个目标的落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该单元的学习,各层次的学生掌握都相当不错,教学效果很好。

3.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分层

上一篇:小型企业会计控制论文范文下一篇:质量控制地铁工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