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生论文范文

2023-09-16

大专生论文范文第1篇

2、“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汽修专业中的运用策略

3、职业教育中汽修专业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探究

4、形象化教学:汽修专业教学的重要途径

5、一体化教学在汽修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6、中职汽修专业学困生学习障碍成因及转化对策

7、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汽修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8、微课在汽修实训课中的应用

9、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的思考

10、中职汽修专业教学有效性策略

11、浅谈中职汽修专业实践教学专业化

12、浅谈汽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3、农村中职计算机教学与汽修专业融合的探索

14、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汽修教学中的实施体会

15、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对策研究

16、职业教育培养汽修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17、浅析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汽修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8、浅谈高职汽修专业学生技能培养的问题及对策

19、关于汽车电器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分析

20、汽修职业教育如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1、岗位教学法在中职汽修教学中的实践

22、中职汽修课堂实施信息化教学模式探讨

23、构建中职汽修高效课堂之我见

24、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解析

25、探索现代学徒制在汽修专业中的试行

26、基于“1+X”证书制度的汽修专业任务驱动教学

27、现代信息技术在汽修教学中的应用

28、提高汽修实训教学效果的策略

29、汽修实训中信息化技术应用研究

30、对如何提升中职汽修专业实训教学效益的几点思考

31、广州地区汽修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32、中职学校汽修班中后进生的转化教育措施

33、对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34、虚拟仿真技术在中职汽修实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35、现代学徒制下中职汽修专业校企共建共享岗位技能项目化课程的改革与研究

36、中职汽修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37、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建设情况分析

38、探析智能手机在汽修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39、行动导向法教学在技工院校汽修专业中的实践研究

40、在成功体验中寻找突破

41、论“互联网+”背景下中职汽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42、中职汽修专业的选择性课程体系研究

43、中职汽修电工电子分层教学的策略

44、高职院校汽车维修教学优化路径

45、17岁“宝藏女孩”:职校生也可以超飒的

46、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在汽修专业教学中

47、浅议如何提高汽修专业学生学习兴趣

48、多元选择深化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

49、中职汽修模块化教学探讨

大专生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双元制教育模式;汽车理赔;应用探索

双元制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模式的改变,更是对教育思想进行转变,是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发展出来的全新教育理念。在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双元制,重新认识双元制教学中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把握双元制教育实质上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并由此带来学校教学和企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一、双元制教育理念

(一)以培养职业素质为重点

双元制教育起源于德国,向德国学习时,应注重学习其教育方法的精髓,从而提升我国素质教育质量,最终形成具有特色的教育理念。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素质教育存在一个根本性问题需要回答,那就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在现在大环境下,素质教育的动机主要是培养既具有较强综合素质又可以满足社会需求的综合人才。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可以将素质教育分成三种,分别为课程教育、日常生活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教育。

(二)与社会需求相协调

在进行教育时,必须避免一个误区,认为教育是为学生从事社会工作开展的。在双元制教育理念之下,学校与社会之间是相互协调的关系。因此,在教育时不能简单地认为仅仅给学生提供一块实训基地就完成了,而是要为学生从事某一具体行业打下坚实基础,做好专门教育。从这个意义上分析,教育不能仅仅只限于满足实践需求,更应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贯彻学生与社会共同发展的理念。

为了进一步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德国掀起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德国政府指出,德国需要致力建立一个专业化的、灵活的教育机制,以便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多层次人才。从这一观点可以看出,德国正在向终身教育的方向发展,教育终身化的理念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三)强化行动导向教学

双元机制可以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实践,而实践的真正内涵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可以将其自身经验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创造性地完成工作目标。

二、双元制教学模式运用于汽车保险与理赔

近些年来,双元制通过不断自我完善,已逐渐适用于我国职业教育。在数年之前,由中国和德国共同合作开办的安联大众保险公司在上海成立,该公司与上海某职业学院进行合作,通过采取双元制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到安联大众保险公司进行实习,参与实习的学生受到了公司内各部门的欢迎。通过这次实习,学生对保险与理赔课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保险公司也对该校的学生有了初步了解。这种模式为学生和企业架起了一座桥梁,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让公司更好地吸纳人才。

双元制教学模式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1)与就业岗位有非常紧密的联系。(2)与企业具有非常大的关联度。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高校保险专业已经采用了相同做法,例如,通过开设专题保险理赔讲座,让保险界资深人士来校,向大家介绍当前保险市场,并与大家共同讨论案例。又如可以通过保险岗位再认识课程,让学生走出校门到保险公司的业务岗进行实习。与此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暑假时间,积极安排保险专业的学生到保险公司参与社会实践。例如,在组织的一次保险理赔讲座中,保险公司经理就分享了一个案例,该案例讲述的是2016年某客运公司对某客车投保了车辆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险。在该年中旬,该车载客到某一地区旅游,到达目的地之后,司机倒车时将一名游客撞成重伤,产生了两万多元的医疗费用。事后,交通部门裁定该游客的全部医疗费用应当由客运公司承担。在这种情况下,客车公司向保险公司提出了第三者责任险理赔,但遭到了保险公司拒绝,产生了纠纷。在讲述完该案例后,学生兴致非常高涨,展开了热烈讨论,很多学生认为既然已经投保了第三者责任险,该责任应由保险公司承担。同时也有部分学生提出了第三者责任险的法律界限问题,客车是否符合保险公司提出的索赔条件等问题。我们可以发现,通过双元制教学的实践,学生更愿意结合理论知识思考实际问题,在独立思考和开放式的讨论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在汽车保险与理赔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双元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通过这种方法,学生既可以在学校接受到良好的理论教育,又可以在保险公司理赔过程中锻炼自身能力,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更好地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大专生论文范文第3篇

2、浅谈国际商务沟通的重要性及技巧

3、中小企业在国际商务工作中的风险及应对

4、新常态下国际商务人才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路径

5、案例教学法在国际商务硕士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探索

6、国际商务管理中文化价值观的作用分析

7、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分析

8、5S模式的国际商务企业管理模式研究

9、浅论国际商务人才跨文化能力及其培养

10、基于国际商务沟通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理论体系探究

11、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学生跨境电商职业素养的提升

12、论国际商务管理在市场营销专业中的教学作用

13、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行为的影响

14、分析中国外贸企业国际商务管理理念面临的问题与出路

15、信息化环境下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16、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优化策略探究

17、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国际商务单证》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18、浅析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

19、中英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礼仪的影响

20、地方民族高校国际商务硕士(MIB)教学实践与特色

21、跨境数字贸易与国际商务能力研究及企业对策

22、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3、高职国际商务贸易类人才“1+X”协同创新培养措施探讨

24、外国驻渝蓉领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渝中行成渝双城(重庆)国际商务中心揭牌

25、2018北京国际商务及会奖旅游展览会在京成功举办

26、国际商务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研究

27、基于OBE的《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28、探析文化差异化管理在企业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影响

29、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障碍及应对措施分析

30、“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升中国企业国际商务谈判能力的建议

31、浅析国际商务谈判策略

32、论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33、跨越企业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障碍

34、基于OBE理念的高职院校国际商务单证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35、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 国际商务英语函电教学模式研究

36、慕课背景下《国际商务》双语教学思考

37、国际商务硕士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38、服饰文化融入国际商务专硕实践教学培养的问题研究

39、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障碍及应对策略?

40、新创企业国际化视角下国际商务理论新领域研究

41、浅析国际商务中委婉语的使用

42、关于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障碍及应对措施探讨

43、国际商务谈判中冲突的应对技巧

44、对于《国际商务》课程“课程思政”的几点启示

45、跨文化管理在企业国际商务活动中影响

46、中职国际商务专业跨学科教学实践研究

47、“双创”背景下国际商务专业硕士(MIB)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48、基于国际商务合同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研究

49、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

大专生论文范文第4篇

大专生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师范大专;声乐教学;改革;创新;分析

一、师范大专声乐教学现状问题

1、教学地位不明确

目前,我国很多师范大专院校普遍认为,声乐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自身的表演能力以及演唱能力;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感情价值以及审美价值。俗话说,声乐表演的灵魂是情感,如果一味注重表演和演唱的形式,忽视声乐表演中的感情部分,那么这样的声乐表演是无生命可言的。部分学生在教师错误的引导下,对声乐教学产生了误解,一味的练习声乐表演,却忽视了声乐教学中的情感部分,使其声乐教学效果一直达不到理想状态。

2、声乐教学方法陈旧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声乐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声乐教学。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大都以教师为主导,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通常有固定的教学流程,如教师让学生轮流练唱,在练唱过程中,如果教师发现学生有发音问题,则及时进行纠正;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因此在课堂中教师不能对全部学生进行教学,这使得受教育的学生范围缩小,不利于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效率。

二、重新树立培养观

目前,我国部分师范大专将艺术表演作为声乐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这和师范教学目标不相符。因此,很有必要重新树立师范大专声乐教育的培养观。从实际问题出发,师范大专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师范功底,应以师范教育为主。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1、设立小组课

由于学生之间的声乐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传统的大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因此,非常有必要对传统的大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尝试设立小组课。即以班级为单位,将班级中声乐基础水平、演唱功底水平相当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教师在开展小组课的时候,需要参照学生声乐基础水平、演唱功底水平,结合声乐教学大纲,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声乐教学内容进行授课。在小组授课过程中,教师以及本小组的学生需要对本小组每个成员的声乐演唱进行点评分析,以便于帮助本组成员找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互相促进,取长补短。设立小组课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一对一教学

师范大专声乐教学的教学大纲中提及:“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声乐基础,还需要加强技能方面的培养力度,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声乐表演水平,并且使其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其中,培养学生的声乐技能在师范大专声乐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对一教学是帮助学生提高声乐技能的重要方法,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科学合理的设置考核分数,并且通过考核的方式,对学生声乐技能进行评定。针对达到考核合格分数的学生,对其进行集体授课;针对声乐技能考核分数未达到合格分数的学生,教师可对其进行一对一授课教学。通过一对一授课教学,为学生抓差补缺,鼓励学生积极加强自主练习,使学生的声乐技能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从而使整个班级学生的声乐技能水平得到提高。

3、开展微格教学

所谓的微格教学指的是: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性、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训练;通过训练发现学生在学习声乐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纠正问题。微格教学的详细操作:从全班中选取5名到9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教师对该组学生开展声乐技能教学;接下来给每位学生5分钟时间,让其对全班同学展开相关教学活动;教师以及该小组其他成员需要对其授课进行评价;展开授课活动的学生,需要根据教师以及小组其他成员的反馈评价,对自己的教学方案进行重新设计,并且实践。将微格教学应用在师范大专声乐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在展开微格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循环教学,不断积累自身的教学经验,能使其学会如何灵活的运用教学法理论,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将微格教学引入到师范大专声乐教学当中,不仅能够弥补集体授课形式的弊端,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声乐技教学能力。通过科学化、系统化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声乐教学技能,使学生在微格教学课堂中,学会如何将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四、师范大专声乐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

1、合理拓展声乐教学课程

合理的拓展声乐教学课程,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开拓声乐视野,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阅修养。在声乐专业课的基础上,合理增设与声乐教学相关的选修课程,例如《声乐表演与排练》《中小学生嗓音训练》《声乐名作鉴赏》以及《通俗歌曲鉴赏与实践》等等。上述选修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拓宽声乐知识层面,还能够帮助学生朝着更多的方向发展。通过拓展声乐教学课程,能够让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选择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以及教学能力。

2、设立声乐基础理论课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多数师范大专在展开声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声乐技能,却忽视了学生的声乐基础理论教学。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大部分师范大专声乐专业的学生,对发声器官的结构以及发声机制一无所知,但是却具有非常高的声乐表演水平;除此之外,还有少数的学生只会演唱老师教授的那几首典型歌曲,却不会演唱别的歌曲。针对这一问题,在师范大专声乐教学改革中设立审阅基础理论课是非常有必要的。采用公共课的形式,来展开声乐基础理论授课。声乐基础理论授课应该从新生入学阶段就开始授课,使学生对声乐基础理论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在开展声乐技能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实践与理论相融合,使学生在学习声乐技能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声乐基础理论的理解与认识,从而使学生的声乐基础理论水平得到提高。声乐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发声原理、声部类型、伴奏艺术以及演唱风格处理等等。通过设立声乐基础理论课,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声乐学科的了解,使学生掌握声乐演唱的规律以及原理,并对声乐演唱产生理性的认识,更有益于帮助学生提高审阅表演技能水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培养学生的声乐表演能力

师范大专声乐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水平的教育服务人才,在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声乐表演能力。目前,我国大多数师范大专都采取教师示范的形式进行声乐表演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示范为主,学生实践练习的机会较少,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声乐表演能力的提高。然而“自弹自唱自练”的形式,和“教师示范”形式刚好相反。“自弹自唱自练”形式是以学生作为主导,代替教师的主导位置;所谓的“自弹”指的是,学生自己弹奏发声练习曲;所谓的“自唱”指的是,学生自己进行发声练习,教师在一旁旁听,并且为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所谓的“自练”指的是,课后嘘声自主进行声乐发声练习。以“自弹自唱自练”的形式来展开声乐表演技能教学,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挖掘和发展学生自身的优势和特长,使学生的声乐表演能力得到提高。除此之外,以“自弹自唱自练”的形式展开声乐表演技能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弹自唱能力,更有利于接下来的声乐教学活动开展。

六、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在师范大专声乐教学改革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的声乐素质和教学技能得到全方面提高,教师应该更加重视教学实践活动的作用。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参加声乐表演活动次数越多,舞台经验越丰富的学生,其声乐表演能力以及水平通常要高于实践活动较少的学生。因此,教师在开展声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为学生创造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例如,经常在学校开展汇演活动,由师范大专声乐专业学生进行表演,并且邀请本校学生和领导观看表演;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本班级开展表演竞赛活动,以奖励的形式来调动学生进行声乐表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声乐表演竞赛过程中,得到一定的锻炼与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声乐表演能力。

七、结束语

师范大专声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我国基层教育培育高水平音乐教育人才,但是在目前的师范大专声乐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声乐教学效果一直得不到提高。在本篇文章中,笔者提出了师范大专声乐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改革创新意见,以期望能够为师范大专声乐教学提供帮组。

参考文献:

[1]王卉. 《浅谈如何提高声乐专业教学的有效性》[J]. 《学周刊》,2013,05:29.

[2]周璇.《论高师声乐教学中唱法定位的问题》[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03:114-116.

[3]孙兴友. 《从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现状谈声乐教学改革》[J]. 《大舞台》,2013,04:182-183.

[4]毛亚雄. 《关于改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几点探讨》[J].《 音乐时空》,2014,02:175.

[5]刘力. 《我国高等院校声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才智》,2014,16:16+18.

[6]刘春丽. 《从民族声乐审美标准看声乐表演教学的改革与完善》[J]. 《戏剧之家》,2014,18:256.

[7]康晓丹. 《如何加强声乐教学的实用性》[J]. 《黄河之声》,2014,20:10-11.

[8]康晓丹. 《简说声乐教学的创新性变革》[J]. 《音乐时空》,2015,04:182-183.

[9]宋乐. 《试论高师声乐课堂教改与传统音乐运用》[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7:111-112.

[10]刘科. 《浅谈声乐教学中声情并茂的关系》[J]. 《音乐时空》,2015,22:153.

大专生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师范大专;声乐教学;改革;创新;分析

一、师范大专声乐教学现状问题

1、教学地位不明确

目前,我国很多师范大专院校普遍认为,声乐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自身的表演能力以及演唱能力;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感情价值以及审美价值。俗话说,声乐表演的灵魂是情感,如果一味注重表演和演唱的形式,忽视声乐表演中的感情部分,那么这样的声乐表演是无生命可言的。部分学生在教师错误的引导下,对声乐教学产生了误解,一味的练习声乐表演,却忽视了声乐教学中的情感部分,使其声乐教学效果一直达不到理想状态。

2、声乐教学方法陈旧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声乐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声乐教学。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大都以教师为主导,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通常有固定的教学流程,如教师让学生轮流练唱,在练唱过程中,如果教师发现学生有发音问题,则及时进行纠正;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因此在课堂中教师不能对全部学生进行教学,这使得受教育的学生范围缩小,不利于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效率。

二、重新树立培养观

目前,我国部分师范大专将艺术表演作为声乐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这和师范教学目标不相符。因此,很有必要重新树立师范大专声乐教育的培养观。从实际问题出发,师范大专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师范功底,应以师范教育为主。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1、设立小组课

由于学生之间的声乐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传统的大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因此,非常有必要对传统的大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尝试设立小组课。即以班级为单位,将班级中声乐基础水平、演唱功底水平相当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教师在开展小组课的时候,需要参照学生声乐基础水平、演唱功底水平,结合声乐教学大纲,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声乐教学内容进行授课。在小组授课过程中,教师以及本小组的学生需要对本小组每个成员的声乐演唱进行点评分析,以便于帮助本组成员找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互相促进,取长补短。设立小组课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一对一教学

师范大专声乐教学的教学大纲中提及:“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声乐基础,还需要加强技能方面的培养力度,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声乐表演水平,并且使其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其中,培养学生的声乐技能在师范大专声乐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对一教学是帮助学生提高声乐技能的重要方法,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科学合理的设置考核分数,并且通过考核的方式,对学生声乐技能进行评定。针对达到考核合格分数的学生,对其进行集体授课;针对声乐技能考核分数未达到合格分数的学生,教师可对其进行一对一授课教学。通过一对一授课教学,为学生抓差补缺,鼓励学生积极加强自主练习,使学生的声乐技能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从而使整个班级学生的声乐技能水平得到提高。

3、开展微格教学

所谓的微格教学指的是: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性、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训练;通过训练发现学生在学习声乐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纠正问题。微格教学的详细操作:从全班中选取5名到9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教师对该组学生开展声乐技能教学;接下来给每位学生5分钟时间,让其对全班同学展开相关教学活动;教师以及该小组其他成员需要对其授课进行评价;展开授课活动的学生,需要根据教师以及小组其他成员的反馈评价,对自己的教学方案进行重新设计,并且实践。将微格教学应用在师范大专声乐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在展开微格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循环教学,不断积累自身的教学经验,能使其学会如何灵活的运用教学法理论,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将微格教学引入到师范大专声乐教学当中,不仅能够弥补集体授课形式的弊端,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声乐技教学能力。通过科学化、系统化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声乐教学技能,使学生在微格教学课堂中,学会如何将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四、师范大专声乐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

1、合理拓展声乐教学课程

合理的拓展声乐教学课程,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开拓声乐视野,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阅修养。在声乐专业课的基础上,合理增设与声乐教学相关的选修课程,例如《声乐表演与排练》《中小学生嗓音训练》《声乐名作鉴赏》以及《通俗歌曲鉴赏与实践》等等。上述选修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拓宽声乐知识层面,还能够帮助学生朝着更多的方向发展。通过拓展声乐教学课程,能够让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选择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以及教学能力。

2、设立声乐基础理论课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多数师范大专在展开声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声乐技能,却忽视了学生的声乐基础理论教学。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大部分师范大专声乐专业的学生,对发声器官的结构以及发声机制一无所知,但是却具有非常高的声乐表演水平;除此之外,还有少数的学生只会演唱老师教授的那几首典型歌曲,却不会演唱别的歌曲。针对这一问题,在师范大专声乐教学改革中设立审阅基础理论课是非常有必要的。采用公共课的形式,来展开声乐基础理论授课。声乐基础理论授课应该从新生入学阶段就开始授课,使学生对声乐基础理论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在开展声乐技能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实践与理论相融合,使学生在学习声乐技能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声乐基础理论的理解与认识,从而使学生的声乐基础理论水平得到提高。声乐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发声原理、声部类型、伴奏艺术以及演唱风格处理等等。通过设立声乐基础理论课,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声乐学科的了解,使学生掌握声乐演唱的规律以及原理,并对声乐演唱产生理性的认识,更有益于帮助学生提高审阅表演技能水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培养学生的声乐表演能力

师范大专声乐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水平的教育服务人才,在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声乐表演能力。目前,我国大多数师范大专都采取教师示范的形式进行声乐表演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示范为主,学生实践练习的机会较少,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声乐表演能力的提高。然而“自弹自唱自练”的形式,和“教师示范”形式刚好相反。“自弹自唱自练”形式是以学生作为主导,代替教师的主导位置;所谓的“自弹”指的是,学生自己弹奏发声练习曲;所谓的“自唱”指的是,学生自己进行发声练习,教师在一旁旁听,并且为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所谓的“自练”指的是,课后嘘声自主进行声乐发声练习。以“自弹自唱自练”的形式来展开声乐表演技能教学,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挖掘和发展学生自身的优势和特长,使学生的声乐表演能力得到提高。除此之外,以“自弹自唱自练”的形式展开声乐表演技能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弹自唱能力,更有利于接下来的声乐教学活动开展。

六、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在师范大专声乐教学改革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的声乐素质和教学技能得到全方面提高,教师应该更加重视教学实践活动的作用。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参加声乐表演活动次数越多,舞台经验越丰富的学生,其声乐表演能力以及水平通常要高于实践活动较少的学生。因此,教师在开展声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为学生创造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例如,经常在学校开展汇演活动,由师范大专声乐专业学生进行表演,并且邀请本校学生和领导观看表演;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本班级开展表演竞赛活动,以奖励的形式来调动学生进行声乐表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声乐表演竞赛过程中,得到一定的锻炼与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声乐表演能力。

七、结束语

师范大专声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我国基层教育培育高水平音乐教育人才,但是在目前的师范大专声乐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声乐教学效果一直得不到提高。在本篇文章中,笔者提出了师范大专声乐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改革创新意见,以期望能够为师范大专声乐教学提供帮组。

参考文献:

[1]王卉. 《浅谈如何提高声乐专业教学的有效性》[J]. 《学周刊》,2013,05:29.

[2]周璇.《论高师声乐教学中唱法定位的问题》[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03:114-116.

[3]孙兴友. 《从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现状谈声乐教学改革》[J]. 《大舞台》,2013,04:182-183.

[4]毛亚雄. 《关于改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几点探讨》[J].《 音乐时空》,2014,02:175.

[5]刘力. 《我国高等院校声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才智》,2014,16:16+18.

[6]刘春丽. 《从民族声乐审美标准看声乐表演教学的改革与完善》[J]. 《戏剧之家》,2014,18:256.

[7]康晓丹. 《如何加强声乐教学的实用性》[J]. 《黄河之声》,2014,20:10-11.

[8]康晓丹. 《简说声乐教学的创新性变革》[J]. 《音乐时空》,2015,04:182-183.

[9]宋乐. 《试论高师声乐课堂教改与传统音乐运用》[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7:111-112.

[10]刘科. 《浅谈声乐教学中声情并茂的关系》[J]. 《音乐时空》,2015,22:153.

上一篇:本科往年毕业论文范文下一篇:电大药学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