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生毕业总结范文

2023-07-19

大专生毕业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专毕业生;追踪调查;方法对策;就业指导

目前,大专生就业情况成为社会的关注点,大专生高考入学成绩低,一般倾向于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培养的主要是应用能力,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主要为应用型技术人员。

一、大专生就业率情况

2011年全国大专生就业率为61%,其中工科大专毕业生就业率为78%;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未就业的专科生未就业的共有34.8万人,2013年,全国高校的大专毕业生的就业率跌破最低点,仅有50%找到工作。大专毕业生就业率不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自身的原因、社会原因,也有高校教育体制的的原因以及家庭原因等等。

二、大专生就业单位特点

大学专科是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即大学专科的目标是实用化,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大专生毕业后的去向有以下几个方面:(1)国有企业的基层;(2)中小型私企的职员;(3)自主创业。其中又以中小型私企为主要的用人单位,占比达到80%以上。

三、大专生就业单位工资情况

大专生对于工资的心理需求比本科生、研究生都低很多,也正因为招聘的薪资门槛较低,受到中小型私企的关注和欢迎。对于工科专业的大专毕业生来说,实习期平均达到1000元,转正后月薪平均为2500元,实习期大多为1~6个月。其中国有企业的实习期较长,大多为6个月,实习期工资800~1000元,转正后月薪为1800元~3000元。中小型私企实习期,大多为1~3个月,实习期工资1000~1800元,转正后月薪为2000元~3500元。自主创业的同学前期投资较高,大概在0.5年~3年后创收。

四、追踪调查分析

以西安某高校的大专毕业生为样本做出3年跟踪调查,并分析。

2013年大专毕业生606人,男生401人,女生205人。层次为专科三年制。专业设置为建筑工程管理、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工程造价、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制冷与冷藏技术、给水排水工程、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建筑设备工程技术。

专业对口率、工资待遇较其他专业高,辞职率较其他专业低,对学校的认可度比其他专业高。这三个专业的就业情况偏好与当前的社会需求息息相关。目前,空调的普及尤其是家用中央空调的兴起,许多中小型空调代理机构及安装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增加了暖通、制冷专业的社会需求量,就业形势近3年都很乐观。国家大力推行城市市政管道的改造,促进了给排水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多为施工单位的基层人员。

以此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3年数据为基础,对招聘单位需求趋势进行分析。每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从9月份入学就开始了,秋季招聘主要集中在10月、11月,春季招聘集中在3月,秋季招聘需求更为旺盛,细化此类数据分析就业招聘阶段发展趋势,可以更好的安排每个阶段的就业工作。

连续三届的毕业生调查结果显示,各届学生不仅在求职关注度的时间趋势这一方面高度一致,一般刚步入大学,对新环境关注度较高,大部分同学还没有去向未来的就业问题。大二下学期,课程陆续结束,马上面临大三就业的时候,关注就业的人群开始增多,到了毕业班上学期,随着用人单位蜂拥而至,没来得及思考就业去向的同学,也不得不为自己的未来做个打算了,就业关注度达到顶峰。还有一些不着急就业的同学到了毕业班下学期才开始考虑工作的问题。从而可以看出,促进就业的工作要在毕业班上学期一开始就进行,此时学生就业热情开始高涨,关注度高,渴求就业方面的指导。有些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安排在大一或者大二上学期,学生就业关注度不高的时候,效果并不是很好,等到找工作的时候早已经忘记了讲授内容,所以要根据学生需求,安排就业指导课程的时间。

五、促进就业对策分析

根据三年的就业数据分析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就业促进方案。在9月入学就要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分专业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对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摸底调查、存在就业困难的学生进行定点帮扶、给毕业生讲授求职技巧,并通过模拟现场招聘会,提高毕业生的应聘能力,帮助毕业生解决求职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类问题。在招聘的高峰阶段,10月~11月,就业工作主要为组织各种类型的校园招聘会,对于招聘人数多,声誉好、长期合作的的单位,适合组织专场招聘会。对于招聘人数少的单位可以一起安排多家单位组织综合性的招聘。通过组织招聘会,为单位和学生建立互选平台,促进毕业生就业。

【参考文献】

[1]大专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分析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1(8):59~60

[2]大数据理念在高校就业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20):27~30

[3]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索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20):37~40

[4]关于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20):46~49

大专生毕业总结范文第2篇

2、“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汽修专业中的运用策略

3、职业教育中汽修专业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探究

4、形象化教学:汽修专业教学的重要途径

5、一体化教学在汽修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6、中职汽修专业学困生学习障碍成因及转化对策

7、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汽修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8、微课在汽修实训课中的应用

9、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的思考

10、中职汽修专业教学有效性策略

11、浅谈中职汽修专业实践教学专业化

12、浅谈汽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3、农村中职计算机教学与汽修专业融合的探索

14、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汽修教学中的实施体会

15、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对策研究

16、职业教育培养汽修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17、浅析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汽修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8、浅谈高职汽修专业学生技能培养的问题及对策

19、关于汽车电器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分析

20、汽修职业教育如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1、岗位教学法在中职汽修教学中的实践

22、中职汽修课堂实施信息化教学模式探讨

23、构建中职汽修高效课堂之我见

24、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解析

25、探索现代学徒制在汽修专业中的试行

26、基于“1+X”证书制度的汽修专业任务驱动教学

27、现代信息技术在汽修教学中的应用

28、提高汽修实训教学效果的策略

29、汽修实训中信息化技术应用研究

30、对如何提升中职汽修专业实训教学效益的几点思考

31、广州地区汽修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32、中职学校汽修班中后进生的转化教育措施

33、对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34、虚拟仿真技术在中职汽修实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35、现代学徒制下中职汽修专业校企共建共享岗位技能项目化课程的改革与研究

36、中职汽修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37、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建设情况分析

38、探析智能手机在汽修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39、行动导向法教学在技工院校汽修专业中的实践研究

40、在成功体验中寻找突破

41、论“互联网+”背景下中职汽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42、中职汽修专业的选择性课程体系研究

43、中职汽修电工电子分层教学的策略

44、高职院校汽车维修教学优化路径

45、17岁“宝藏女孩”:职校生也可以超飒的

46、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在汽修专业教学中

47、浅议如何提高汽修专业学生学习兴趣

48、多元选择深化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

49、中职汽修模块化教学探讨

大专生毕业总结范文第3篇

2、论提高建筑工程造价审核质量的方法实践思考

3、建筑工程造价审核结算工作探讨

4、浅议如何在设计阶段控制造价

5、基于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问题研究

6、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方法探析

7、浅谈工程造价管理在国内外的发展

8、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研究

9、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现状分析与控制措施

10、关于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现状的研究

11、浅议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

12、工程造价课程教学中BIM技术探讨

13、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4、土建工程造价管理与优化控制方法的探究

15、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对策与应用研究

16、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探讨

17、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因素以及控制阐述

18、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改革措施分析

19、浅谈建筑水电安装工程的造价控制措施

20、小议工程建设各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法

21、试论工程造价的全面管理

22、“1+X”证书背景下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3、如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24、现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

25、探讨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与降低工程造价措施

26、提高建筑工程造价审核质量的方法探究

27、论建筑工程中造价预结算的审核

28、校企合作框架下工程造价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9、浅析如何在工程全寿命周期内控制好工程造价

30、石油企业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31、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与动态管理实践性研究

32、建筑工程的造价成本控制策略浅析

33、加强路桥工程造价的有效管理措施

34、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35、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及策略研究

36、论建筑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措施与管理策略

37、浅谈新时代的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与工程造价有效控制措施

38、建筑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有效控制分析探讨

39、关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问题探讨

40、加强建筑造价管理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41、水暖工程中的造价控制要点浅析

42、关于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几点思考

43、分析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优化

44、浅析水利工程造价的确定和控制

45、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难点及控制

46、“互联网+教育”视域下依托BIM的高职学生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开发的智慧路径研究

47、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管理及风险控制

48、对当前工程造价从业者职业道德存在问题和对策的几点思考

49、浅议如何做好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

大专生毕业总结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演化,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要适应我国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与文化制度的发展步伐,高职、大专院校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对我国高职、大专院校教育行政管理的研究,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做出了具体的阐述,从而提出了完善的教育行政管理发展措施,对教育行政管理的有效性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关键词:高职教育;行政管理;有效性

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与意义

1.发展情况。对比世界各大国家高等院校的教育发展情况,在世界大多数发达国家中,专科教育于20世纪70年代便得到了普遍的发展,经过十年的变革演变,专科教育逐渐在学校教育建设中失去了发展的核心地位。20世纪80年代,我国总结国际发展经验,开始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经过长时间的建设与变革,我国高职教育逐渐在学校教育发展历史上占据了主导地位。面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政府长期掌控高职教育的发展进程,导致社会力量、企业、相关组织很难介入其发展过程中。我国高职、大专院校出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不足,教师队伍建设质量不高,毕业生就业难等实际问题,通过对高职、大专院校教育的调查研究发现,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便是当今学校教育行政管理發展过程中过于重视发展速度与规模,忽视发展的质量性所致。

2.信息化时代高职教育的发展意义。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建设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在经济发展、政治建设、文化凝聚、农业改革、军事腾飞等各大发展进程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面对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步伐,我国急需建设保证发展的优秀常备军,为我国的现代化发展体系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因此,在国家的有序领导下,积极动员社会各界、企业组织、文化团体等参与到职业教育的发展建设中,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建言献策,从而为进一步加强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做出具体的实践与指导。通过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可以充分掌握学校建设信息,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学校的行政管理者还可以充分了解教育行政管理中的不足,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二、高职、大专教育行政管理的理念综述

1.高职、大专教育行政管理。所谓高职类、大专类院校的教育行政管理就是“高等职业教育”行政管理的简称,高等职业教育行政管理体系是一个内外结合的有机整体,既包括宏观的外部调控也包含学校内部的微观管行政理体制,而本文在分析国家宏观管理的基础上,主要对学校内部的微观教育行政管理体系做出具体的阐述。

2.高职、大专院校教育行政管理有效性。“有效性”主要指人们对相关教育政策和教育体制的显著实施效果。“有效性”是一个动态循环的演变过程,既包括活动进行的事前准备、发展趋势预估、变化情况分析,也包含也事后的整体分析与反馈规划,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保证各大活动的有序运转。如今,“有效性”作为现代教育管理的一大重要考核指标,已经慢慢渗透到了学校教育管理的各大发展领域,具体指高职院校以核心管理部门为核心,根据学校的长远发展战略,采用针对性的发展方式,将各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规划,从而采取有效的建设措施,取得建设成就的全过程。

三、学校教育行政管理的现状研究

1.学校的教育行政化权利过大。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大专院校的教育行政发展模式都是标准的发展体系。一般有严格的等级性和整体分布性,自上到下依次分为学校、院系、系部和各大研究室等多样组成结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部分学校过于强调对行政管理行政执行力,虽然学校近年来一直在强调各大部门的通力合作,学校也逐渐形成了上行下效的整体发展模式,但是高职、大专院校的行政权利依然过于集中,并没有发挥出理想的行政功效。

2.教育成果考核缺乏实效性。当今,我国高职、大专院校的教育考核标准一般按照教师的绩效进行评估,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授课的质量,但这不是一种完善长久的考核体系,没有具体的教师绩效评估标准,也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在考核过程中,缺乏具体的实施措施。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发展而得不到改善,将会严重影响高职、大专院校的行政管理建设,阻碍学校教育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

3.学校各部门团结合作意识薄弱。在当今学校的行政管理建设团队中,普遍存在各自发展、缺乏联系的状况。各个发展部门只管做好本部门的本职工作,对于其他部门的发展状况全然不知,这样就会导致学校常规事务建设出现中断,不能将各部门的职能发挥到最大效益,影响了学校的团队建设效率,容易造成管理的行政堵塞情况。

4.教育行政管理模式发展不健全。跟社会教育发展机制相比,我国高校自身的教育行政管理处于劣势地位。目前,我国高职、大专院校的行政管理发展模式存在较多的不足和缺陷,急需进一步的完善和改革。究其发展原因,主要是学校行政领导集体效率低下,学校权责监督机制不完善,缺乏完善的激励措施和监督制度。如果任由学校内部的行政管理模式如此发展下去,必然阻碍学校的特色教育发展进程,不利于学校的多样化管理模式建设,最终必然会对学校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四、学校教育行政管理的有效性探究

1.建立健全的教育行政管理机制。教育行政管理要以学校的各项教育发展事业为发展基底,但归根到底是管理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各项常规事务的发展要符合基本的管理施行规范,逐渐实现发展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要建立健全的教育行政管理机制,首先,建立合理的教育工作考核体系,使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并能根据教职工、管理人员的日常表现不断调整考核机制,建立一个联动的管理与考核协调发展机制。其次,要有行政管理文化作为发展依托,养成良好的文化发展氛围,不断提高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最后,完善学校奖惩制度,做到奖罚分明、公平公正,从而形成完善的教育行政管理发展机制。

2.创新教育行政管理发展模式。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我国高职、大专院校在进行管理发展时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改革相应的行政管理手段,将管理信息数据化、规范化,并建立一套完善的网络循环发展机制。建立专门的教育行政网上论坛、教育行政建设、学校信息传播平台等发展系统,培养专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不断创新管理发展模式。

3.增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高职、大专院校存在沟通不畅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管理范围大,往往存在沟通不及时、信息传播延误等现实问题。借助互联网技术,高职、大专院校的各个发展部门在自身工作完成的同时,可以及时将完成情况上传至网络平台,下一个关联部门便可以简单方便的查阅到任务的执行进度,便于提前做好任务准备,并对前一部门的发展情况提出及时的改进建议,如此上下连接便形成了一个良性的流水线发展机制,便于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4.加强教育行政信息的规划与治理。目前,我国高校普遍使用互联网技术辅助办学,不仅提高了办学质量,也为教育信息的传播和共享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教育行政信息传播的实效性和及时整合,加强对学校教育行政信息的规划和治理,才能切实保障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在具体的实施建设中,学校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合理利用国家拨款资金,引进先进的网络发展平台,并合理考虑高职、大专院校教师与学生的现实需求,让更多的行政人员学习专业知识并能做到活学活用,不断寻找更加完善、科学的发展办法,可以分布实施教育行政发展措施,减少资源的浪费与破坏,真正提高教育行政的管理水平。

五、结语

随着高校竞争的日益激烈,高职、大专院校要想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固守传统的教育行政管理模式是远远不够的,要切实抓住信息化的发展机遇,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进行合理创新,掌握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不断提高学校的行政管理水平,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俊英,提高高校管理信息化的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

[2]赵志峰,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改革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月刊),2009.

大专生毕业总结范文第5篇

在学习上,我勤奋好学,态度端正,基本上牢固的掌握金融专业知识和技能,课余参加了社团模拟炒股比赛,做到了将所学用于实践中;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展,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

在思想政治上,我在大专四年时间里,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积极进取。我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较全面地学习了马克思哲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课程,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大三学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社会实践上,本人利用课余时间不断的充实自己,不仅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社团活动,加强自己为人处世的能力;平时还勤工俭学,参加社会工作,表现良好,受到领导的一致好评。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

上一篇:幼师毕业生总结下一篇:毕业音乐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