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区污染源调查报告范文

2023-09-22

工业区污染源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英国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简称,位于欧洲西部,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岛北部及附近许多小岛组成,国土面积24.41万平方公里。英国由于受季风天气的影响,所以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全年气候温和。主要的矿产资源有煤、铁、石油和天然气,并不算很丰富。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岛国,是第一个全球金融资本的中心,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超级大国。“日不落帝国”和“世界工厂”这两个称谓可以概括为英国最伟大的成就。那是什么将英国从一个岛国变成欧洲强国,最终成为世界霸主的呢? 答案只有一个——工业革命。

那么,这一次工业革命是如何产生的呢?

首先,政治上,17 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国家。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加速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思想上,亚当斯密在《国富论》提出的最著名的观点就是:看不见的手,也就是今天经济学家常常讲的市场供求规律。他认为在市场经济中,个体间的自然交易会创造出高效的资源分配模式,并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收入。根据这个理论,亚当•斯密提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对外贸易战略。所以,经济上,随着君主立宪制的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英国加速了圈地运动,殖民地掠夺与奴隶贸易,给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货币资本,从而为工业革命累积了财力上的准备。从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英国继续了近三个世纪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批廉价的劳动力。同时海外贸易和殖民地的开发,使大量财富集中到英国资产阶级手中。自然科学上,经典力学、热力学等学科的理论创新也为工业革命带来了契机。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己最著名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用数学方法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这四大定律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成就”。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它宣告了科学时代的来临,使得人类真正告别愚昧,迎来了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新时代

其次,它与英国如火如荼的农业革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早在工业革命之前,英国的土地制度为中世纪的时候形成的一种敞田制,就是地的肥瘦、远近、干湿都不同,为了公平分配,给你一小块肥的、一小块瘦的、一小块远的、一小块近的,人们为了更好地种植作物,互相协商或买卖使自己的土地更加集中,从此时起圈地运动就时有发生,但是规模较小。一直到17世纪的农业革命开始,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如火如荼的开始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导致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离开土地,离开乡村,向城市迁移,为工业革命提供大量的劳动力支持,保证了工场的正常运作和工业产品的大量生产。另一方面,圈地运动的土地兼并为资本主义型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此时的农业生产因为土地面积的指数增加和农村劳动力的剥离而采用节省劳动力的耕作技术和早期的农业机械, 加上较好的组织和合理的劳动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对农业耕种形式的变革。 农业革命除了为工业革命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外,还提供了生产所需要的原料,为城镇人口提供粮食。在农业革命前土地生产的主要是原始农业的产物,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随着圈地运动的进行,资本主义型的农场在农业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农业的耕作和栽培技术经历了重大的改革。块根作物和牧草的种植逐渐推广, 诺福克轮作制代替了传统的耕作制度, 人工肥料和化肥的施用, 农业机械的采用,畜种的改良等等,这一切不单单使得可直接可食用的作物的增产,还无形中保证了畜牧业的饲料供应和家畜的质量。有数据表明:每英亩小麦产量圈地前为2.15夸特, 圈地后为3.25夸特;大麦从4.5 夸特上升到5夸特;燕麦从4 夸特上升到5.5夸特;豆类从35夸特上升到4夸特。(夸特:英国重量单位,1夸特相当于12.7千克)在畜牧业上,牛饲养量增加到354 头,羊饲养量增加到407头。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大发展为工业人口不断增加提供了保障。农业革命不仅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羊毛、淀粉、脂肪等等工业所需要的原料, 而且为工业提供了日益增加的粮食和畜产品。 农业革命导致大量的农村人口“背井离乡”,失去土地。这就有点像中国清朝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被破坏,农民不能再依靠“男耕女织”来满足自己日常生活的需要,他们转而成为日用品的消费者,这在无形中进一步的扩大资本主义市场,扩大生产。或许,工业革命不仅是资本家的要求,更是广大人民的需求。马克思说:“使小农转化为雇佣工人, 使他们的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转化为资本的特质要素的那些事件, 同时也为资本建立了自己的国内市场。以前, 农民家庭生产并加工绝大部分供自己以后消费的生活资料和原料。现在这些原料和生活资料变成了商品;大租地农场主出售它们,手工工场则成了他们的市场。纱、麻布、粗毛织品现在变成了工场手工业的产品, 农业地区正是这些东西的销售市场。以前由于大量小生产者独自经营而造成分散各地的许多买主, 现在集中为一个由工业资本供应的巨大市场。” 另外英国的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使英国人口飞速增长,人口的飞速增长反作用于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人口增长对工业品和农产品的需求使得资本市场扩大。为了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工场主们不断改善工业技术,用更好生产方式和工具代替旧的。而在农业中,农业技术变革, 铁制农具和农业机械的推广,推动了农用工业的发展。工业革命正是根据农业的发展需要生产出收割机、割草机、播种机、松土机和切草机等。工厂生产的标准的农具,使农具的修理和更新变得简便易行。铁制品工业开始慢慢向农业渗透, 工业产品在农业市场上的比例越来越重。

农业革命还为工业革命积累了大量资金。农场主们将通过买卖农产品所获得的资金投资到工业中去。同时日用品等工业产业也在不断和农民的交换中获得利润,又再一次投入到工业生产中去。就这样在无形中形成一条资金链,工业领域的生产资金不断积累和利用,推动着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的进程。

最后,工业革命离不开科学技术上的巨大进步。

1733年,机械师约翰·凯伊发明飞梭。凯伊发明飞梭以后,一个织布工人可以做过去两个工人的工作,使效率提高了一倍。后来, 凯伊的儿子又加以改进,发明了上下自动的杼箱,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织布能力更为提高。由于织布效率提高,出现了极其严重的纱荒。 由于棉纱供应不足,出现了纺与织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很长时间没有得到解决,有些棉布工厂因缺纱而停产。棉纱价格猛烈上涨,接着纺纱工人的工资也提高了。这种情况,对于追逐利润的资本家来说,是不能忍受的。为了解决棉纱不足的问题,政府也采取了各种措施。1761年,英国“艺术与工业奖励协会”两次悬赏,征求新式纺纱机的发明。

1764年,兰开夏郡内的詹姆士·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棉纺织技术上一个巨大的飞跃,使棉纱的产量迅速提高,引起了纺织业的一系列变化,并且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因为棉纱生产成本的减少,也就使布匹的价格随之降低,从而使布匹的需求量增大,这样就需要更多的织布工人。

随后人们又陆续发明了多种纺织生产工具,生产水平也逐步提高。

1769年,瓦特制成第一台蒸汽机。这一年,瓦特以发明分离冷凝器,获得他在革新纽可门蒸汽机过程中的第一个专利。1784年,经过再次改进的蒸汽机,不仅能够适用于各种机械运动,而且还增加了一种自动调节蒸汽机速率的装置。1785年,一个使用瓦特蒸汽机的纺纱厂建成。很快,蒸汽机在棉纺织业、毛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造纸业、印刷业、陶瓷业等工业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瓦特蒸汽机的问世,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从此以后,只要有煤作为燃料,就可以开动蒸汽机。并且,工厂也是根据需要建立起来,而不再受河流水力的限制。马克思说:“瓦特的伟大天才表现在1784年4月他所取得的专利的说明书中,他没有把自己的蒸汽机说成是一种用于特殊目的的发明,而是把它说成是大工业普遍应用的发动机。” 蒸汽机的发明使机械化生产冲破自然条件的限制,是人类社会进入机械化时代的标志,从而大大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蒸汽机的广泛利用,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促使工业革命开展起来。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以此为标志,历史跨入一个新的时代,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工业区污染源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对小五金工业聚集地环境污染状况以及治理状况进行分析,总结行而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并对小五金工业聚集地的环境整治工作提出建议,希望本文能够为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决策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小五金;工业聚集地;环境整治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7.03.039

Key words: Hardware; industrial gathering;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1 小五金工业聚集地基本环境概况

1.1 环境污染影响严重

小五金工业集聚地产品以民用五金零件为主,如地弹簧、五金装饰品、锁类、铰链、支架、卫浴五金等。根据相关部门的调研资料,小五金集聚地企业根据生产工艺及排污类别主要分为三大类,详见表1。

1.2 環境整治困难重重

小五金工业聚集地环境整治工作势在必行,但是在整治过程中却存在着各种困难。首先,小五金行业聚集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市政污水、供电、交通等方面相对薄弱;其次,小五金企业多以家庭小作坊形式分布于工业聚集内,给环保部门的监管带来了一定难度[1];第三,大部分小五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生产利润不高,单个小企业无法拿出足够的资金来进行产业升级改造及污染治理。

2 小五金企业污染治理措施综述

2.1 水污染防治措施

小五金行业酸洗、碱洗、磷化等表面处理工序产生一定量生产废水,主要污染因子为pH、COD、石油类、总磷、SS等。其水污染防治措施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对于无污水处理设施和能力的小五金企业,可考虑设隔油隔渣池,并将收集到的废水定期运至专门的工业废水处理单位进行处理;有污水处理设施和能力的小五金企业须严格执行当地的废水排放标准限值方可排入附近水体。(2)加强水重复利用率,实行一水多用。对于用水质量要求不高的清洗工序可通过污水回用、逆流漂洗等节水型工艺,减少废水的产生量。(3)实行清污分流、污污分流。为了减少污水处理运行成本,未受污染的间接冷却水回用后可作为清净下水排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不同类型的污水可进行分类收集处理。

2.2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小五金行业表面处理工序产生大量酸/碱雾,喷漆工序产生有机废气,喷粉工序产生工业粉尘。对此,产污工序应设立局部气体收集管道及集中净化装置:如针对酸/碱雾可采用喷淋吸收塔,针对有机废气可采用活性炭吸附装置或UV光解净化 装置,针对工业粉尘可采用布袋除尘装置[2]。

2.3 噪声及固废污染防治

生产设备运转噪声若影响附近居民、学校等敏感点的正常生活时,应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合理布局高噪声设备、使用低噪型设备。

为满足《一般工业废物贮存、处置污染控制标准》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要求,小五金企业应采取以下固废污染防治措施:固废进行分类收集、规范处置;漆渣液、废矿物油、废酸碱等危险废物贮存场所设雨棚、围墙或围堰,地面作硬化防渗处理,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外要设置危险废物警示标志,危险废物容器和包装物上要设置危险废物标签。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建立工业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委托具有相应危险废物经营资质单位处置。

3 小五金聚集地区域环境整治建议

3.1 加强环保思想的宣传

政府主管部门可深入开展污染整治宣传,做好小五金企业负责人的思想工作,引导企业不断提高环保整治认知,正确理解开展污染整治与新形势下行业转型升级的关系。树立先进标杆,对节能新技术、新工艺予以宣传推广。

3.2 完善配套设施,优化发展环境

可通过加快城镇污水设施、供电、供水及交通设施的建设力度,设立五金创新技术平台等设施优化小五金聚集地的发展环境。

3.3 鼓励区域产品升级转型

通过减免税费、资金补助、政策倾斜等扶持政策鼓励小五金企业抓住机遇,对科技含量不高的单一产品进行升级转型,发挥五金产业集群的优势,为高端产品提供零部件配套服务。

4 结语

小五金工业聚集地环境整治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政府环保部门和企业经营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完成,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企业环保生产线的建设,环境整治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杨林.植物修复技术在水环境污染控制中的应用探究[J].江西建材,2016,(07):111-112.

[2]马国强.武义江工业磷污染整治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9,(01):101-102.

收稿日期:2017-4-20

作者简介:莫大富(1986-),男,本科,中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为社会服务类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监理。

工业区污染源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水十条”将在未来5年带动水污染防治领域超过2万亿元的投资规模,并将对水处理市场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资本市场上的水处理概念股价有望“水涨船高”,乃至井喷。

相比往年,2014年以污水处理为核心的环保板块的表现稍逊于预期。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不仅使得大量预期中的环保工程招标时间延期,而且还使得大量环保产业上市公司推迟确认订单。因此,以污水处理等为核心的环保板块的股价走势一度较为不理想。然而,2015年以污水处理等为核心的环保板块内外环境面临重大改变,或迎来新井喷。

“水十条”出台在即

近年,随着订单模式发生改变,环保产业订单有望有序增长。主要是因为原来的环保产业是地方政府买单,但是随着第三方治理模式的推进,比如谁污染谁治理,意味着污染企业将承担起治污的重任,否则就会受到超额惩罚。这样就使得买单方由地方政府转为企业,为环保产业快速结算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PPP的推行也为地方政府推动环境治理提供了新的资金来源,有利于环保产业的发展,这其中,污水处理的发展趋势更为确定、向好。

一方面是水处理的产业化趋势有提速态势,太湖、滇池、湘江等水处理大工程项目陆续铺开,苏浙皖沪三省一市已建立了长三角区域协作机制,强化污染治理联合行动,掀起新一轮全国治污新高潮。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水处理的相关政策预期愈来愈强烈,水处理市场将迎来重大政策利好。

虽然经过近几年的治理,目前我国的水环境局部有所改善,但总体仍继续在恶化,水污染形势严峻,国内总体水污染尤其是地下水污染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环保部发布的《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3年,我国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等十大水系的国控断面中,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19.3%和9.0%。而2014 年上半年,环保部监测的 962个国控断面中,劣Ⅴ类占10.7%,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氨氮,超标断面比例分别为24.6%、22.1%和15.2%,与2013 年相比仍有加重趋势,总体状况不容乐观。2014年,工业废水排放225亿吨,排放污染物COD350万吨、氨氮23万吨。工业废水成为水污染问题的主要来源,呈现体量大、成分复杂、危害严重等特点。而全国各地耕地污染与儿童血铅中毒等污染恶性事件频频曝光,更是不断引发社会对于污染问题的强烈讨论。

总之,当前我国水处理排放标准偏低,治污提标改造需求非常迫切。国家及环保部各级领导多次公开表示将在2017年以前消灭劣V类水。

今年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在水安全方面,会议提出的要求包括保障水安全,关键要转变治水思路,统筹做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而据权威人士透露,《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已经获得审议通过。1月15日,在2015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时任环保部部长周生贤透露,2015年将集中力量打好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中央审议通过之后印发。周生贤表示,全面落实“水十条”将是2015年环保的重要工作之一,“水十条”坚持地表与地下、陆上与海洋污染同治理,市场与行政、经济与科技手段齐发力,节水与净水、水质与水量指标共考核,力求通过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生态修复制度,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环境。而在去年年底举行的2014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表示,“水十条”已基本编制完成,同时“十三五”期间环保工作安排也正在制定当中,或扩大对大气污染、水污染的总量控制范围。由此,“水十条”将成为环保产业今年年初的重头戏,污水处理有望成为大气治理之后的重点领域。

工业废水治理或掀新一轮投资热潮

工业废水方面,由于近年来国家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和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工业废水排放量基本保持稳定,如2004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21.1亿吨,到 2013年,排放量为239.6亿吨,排放量略微增加。其中造纸、化工、纺织、钢铁合计排放占比约为48%,成为工业废水最主要的排放来源。同时,这四个行业也是废水处理能力最为集中的地方。工业废水治理投资额方面,2013年治理投资额达到240亿元。

工业废水治理成“水十条”核心内容之一。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向媒体透露,“水十条”重要计划之一就是消灭劣 V 类水,且时间由原定的2020年提前到2017年,工业废水处理将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工业排污趋严,改造需求渐起。从2008年开始,我国进入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密集期,到2014年包括造纸、化工、纺织、钢铁、医药、有色金属等主要排放行业在内的大部分工业行业,共计 41 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得到修订更新/首次发布,其中部分标准还增设了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新标准收严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既体现了废水污染排放控制的新要求,也预示着工业废水治理提标改造需求将进一步增大。

《新环保法》加大企业排污成本,工业废水治理或掀新一轮投资热潮,相关水污染处理企业将充分受益。

排污费、污处费同时上调。2014 年9月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环保部联合发布《关于调整排污费征收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2015年6 月底前,各省(区、市)价格、财政和环保部门要将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污费征收标准调整至不低于每污染当量1.2元,将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和五项主要重金属(铅、汞、铬、镉、类金属砷)污染物排污费征收标准调整至不低于每污染当量1.4元。这相比2003 年的排污费标准上涨一倍。

同时,2015年污水处理费也相应提高。2015年1月26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制定和调整污水处理收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2016年年底前,城市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原则上每吨应调整至居民不低于0.95元,非居民不低于1.4元;县城、重点建制镇原则上每吨应调整至居民不低于0.85元,非居民不低于1.2元。已经达到最低收费标准但尚未补偿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应当结合污染防治形势等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收费标准。未征收污水处理费的市、县和重点建制镇,最迟应于2015年年底前开征,并在3年内建成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

另外,预计以 BT/BOT模式运行市政工程项目将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趋势,这将加重企业的现金压力,如果未来融资节奏无法有效配合业务开展,可能会对企业发展形成掣肘。

以上这些迫使企业不得不加大对水的环保保护与投入,也将带给像碧水源、博世科、万邦达、中原环保、龙净环保等水污染处理上市企业更为广阔市场空间。不包括城乡污水处理,预计 2015-2018年仅中国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市场投资总需求就达1670多家。券商预计,“水十条”将在未来5年带动水污染防治领域超过2万亿元的投资规模,并将对水处理市场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资本市场上的水处理概念股价有望“水涨船高”,乃至井喷。

环保政策将力推环保产业发展

政策的不断推出,环保违法的成本大大增加,促使各责任主体加大环保投入,从而促进了污水处理行业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在2015年1月实施的新《环保法》下,“按日累加罚款”将进一步提高企业违法成本。

2015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1月15日在北京召开。时任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指出,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要集中力量打好水、大气和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深入实施“大气十条”,全面落实“水十条”,继续推动“土十条”制定实施,紧紧抓住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两个重点。因此,2015 年环保的首重在于“水”。

当前,国家加大对造纸、食品等行业和重金属污染治理并制定进一步措施推动下游需求。《造纸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2015年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比2010年降低10%-12%,氨氮排放总量比2010年降低 10%;《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食品工业化学需氧量(COD)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将分别减少10%;《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提出,重点区域铅、汞、铬、镉和类金属砷等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减少15%;《工业清洁生产推行“十二五”规划》提出,在造纸行业重点研发非木材植物纤维清洁制浆及其废液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纸浆无元素氯漂白等技术,到2015年实现纸浆无元素氯漂白等技术普及率40%。

责编:范颖华

工业区污染源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危险化学品事故,是指一切由化学物质造成的人员、环境的伤害事故。从化学品事故救援的角度看,它主要是指与危化品有关的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某些意外情况,突发性地发生或人为地破坏,使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大量泄漏,或伴随火灾、爆炸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从而在较大范围内造成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对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灾害性事故[1]。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毒物泄漏量大、波及范围广、伤害形式特殊、对人员和环境危害极大的特点。因为化学品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具有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在短时间内会导致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燃烧、爆炸,释放出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会严重污染地表、水源,甚至会污染江河从而扩大危害范围,破坏生态环境。同时,在事故处置中灭火剂和泄漏的有毒物料混合,控制不当极易进入污水管或雨排管线,流入江、河、湖、海,也会造成污染。消防灭火污水导致水污染是化工事故后发的次生灾害。

2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导致环境污染的因素分析

2.1化学品事故处置队伍专业化程度和装备配备水平不高化学事故处置要做到科学、合理、高效,对指挥员专业知识、器材装备、战术指挥等提出了高于一般火灾处置的要求。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指挥员并非都具备深厚的化学专业知识,加之岗位交流频繁,部分指挥员专业处置能力较弱。化学危险品种类繁多,毒性复杂,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除按国家要求的基本配备外,经济欠发达地区化学专业器材配备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在事故现场单纯依靠配备的常规检测仪器很难做到对化学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常常只能借助感官判断现场的气味、颜色、浓度而划分警戒区,这种不科学的做法常常给消防员带来很大的危险。同时,化学事故的特殊性也给现场指挥部提出要设立专业化战斗小组,如毒物侦检、警戒疏散、洗消中和、环境监测等小组,以免顾此失彼,但实际中受制于中队编制,战斗员数量有限,加之服役期满退役等因素造成专业小组很难做到专人专管。由于指挥员对化学事故处置程序的不熟悉和对现场的控制能力低,如忽视残液处理,导致污染区域进一步扩大,引发次生灾害,或者形

成新的起火点,甚至发生爆炸,造成人员伤亡。例如1997年5月4日,重庆市长安化工总厂污水处理车间发生火灾,由于厂专职消防队在事故处置过程中未对污水处理池内二甲苯残液及时进行处理,引发爆炸,导致12人当场死亡。

2.2处置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美国消防协会副主席助理马蒂#亨利曾指出:/消防人员在没有弄清燃烧物性质时,最好的行动便是不采取行动。0虽然消防队员担负着扑救火灾的任务,但有些时候灭火并非是最佳的选择,有些情况宁可不救火也不能让其形成环境污染。当消防与环保发生矛盾时,指挥员必须审慎决策,这一先进的灭火理念正逐步被我国消防指挥员接受。2009年12月14日,昆明前兴路物流城不明化学物泄漏,泄漏物是从木质运输箱内在搬运时发生泄漏的,而泄漏物的信息无法查询,处置人员用沙土进行掩盖,但刺激性气味不断向周围扩散导致周围人员开始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后来通过挖坑填埋,用水稀释、喷洒洗消剂,再将少量废水引流到下水管道中。诸如此类的案例不胜枚举,水作为消防部队最常用的灭火剂在各种事故现场大量被使用,但水并不是万能的灭火剂,使用不当反而会引发更大的爆炸和燃烧,如活泼金属和电石火灾就不能用水处置。因此,消防人员在没确定燃烧物的性质时,最好的行动便是不采取任何行动,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在充分燃烧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分解消失,若将火扑灭有毒有害物质就会夹杂在消防水中流入自然环境,后果更加严重。

2.3灭火剂过度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泡沫灭火剂是消防部队处置原油及石油产品事故中最常用的一种灭火剂,有动物蛋白泡沫灭火剂、氟蛋白泡沫灭火剂、水成膜泡沫灭火剂等类型。蛋白泡沫灭火剂是由动物性蛋白质或植物性蛋白质水解产物组成的泡沫液。处置石油类事故使用动物蛋白泡沫灭火剂的优点主要是价格便宜,覆盖窒息效果好,但是在其接触火焰的过程中会产生二恶英等有毒有害气体。氟蛋白泡沫灭火剂是在蛋白泡沫灭火剂中加入含氟的表面活性剂,提高蛋白泡沫灭火剂的流动性和灭火效果,但它和蛋白泡沫灭火剂一样具有腐蚀性,保质期短、易变质。水成膜泡沫灭火剂没有臭味,保质期长,灭火效果优于其他灭火剂,但是其原料是不易自然降解的化学合成氟表面活性剂,其环保性备受质疑。

2.4工艺操作不当造成环境污染在化工事故处置中常用工艺措施进行处置。所谓/工艺措施0是指关阀断料、开阀导流、火炬放空、排料泄压等措施。工艺措施在实际灭火救援中是不可替代的科学、有效的处置化工火灾和危化品泄漏事故的技术手段,在事故现场指挥部根据专家组提出的措施进行实施,通常由技术人员和熟练的操作工人具体操作。工艺处置在实际灭火救援中也会因人为的突发性事故导致更大的事故,如:2003年8月26日,浙江省富阳市金龙胶乳厂发生火灾,富阳消防大队灭火救援过程中,误将处于关闭状态的卸料口阀门打开,使2号反应釜内的物料外泄,遇明火发生爆炸,造成7名消防官兵受伤,同时导致部分危险化学品泄漏,污染环境,造成新的事故损失。

2.5污水控制不当造成环境污染在消防部队的化学事故处置中最常用的灭火剂就是水,处置时要控制用水量,不应该过量供水。要预先测算需要多少消防用水,采取哪些防护措施处理含有毒化学物质的消防废水。混杂了化学危险品的消防废水一旦处置不当,就会构成对环境的污染,引发污染事故。如将交通事故泄漏的永久性有机物冲入下水管道,造成下游河道污染;泄漏在高速公路的浓酸不是首先用碱性物质中和而是用水冲稀,导致污染范围扩大,公路两侧植被、土壤被破坏等情形。

2.6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事故造成环境污染化学品事故的风险贯穿在危化品的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废弃物处置等各个环节。据统计,2005)2009年间,运输环节发生的化学品泄漏事故最多,占总数的31%。危险化学品运输是一种动态的危险源,行驶过程中任何不安全行为都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一旦造成化学品大量泄漏极易引发环境污染。对污染区的洗消中和、环境监测、人员疏散等单纯靠消防部队单兵作战很难,必须依靠社会各部门联动。2000年9月29日,一辆载有10.28t氰化钠剧毒溶液的槽罐车在陕西省丹凤县不慎翻入路北侧约3m深的铁河内,致使5.1t氰化钠溶液外泄流入河道,造成严重的污染,整个处置过程涉及环保、安监、交通等多部门联动。

3化学事故处置中防范环境污染的对策

3.1加强预案制定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化学事故应急预案是针对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储存及使用单位发生突发性事故的对策。辖区消防部队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科学研判事故发生的类型和特点,在制定应急预案时要充分考虑到事故处置的复杂性,制定周到详实的预案。在辨识和评估潜在重大危险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发生过程、事故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事故处置的专家组成员、处置方法、侦检装备、洗消方法、污水处置等要有周密的安排,做到一旦事故发生就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处置。

3.2加强部门联动和跨区域救援的处置能力频发的化学品事故凸现出专业队伍应急救援能力的不足,消防部队虽然有人员集中、24小时备战、作战英勇、处置经验丰富等优势,拥有专业器材装备、高科技的应急救援指挥调度平台、完备的应急救援快速反应机制,但指挥员对化学事故处置、环境保护措施的素质依然有待提高。环保部门具有众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精良的环境监测设备,能对环境危害进行科学的评估,提出事故处置的科学建议,起到技术支撑的作用。两个部门的合作最大化有利于在处置中使环境危害最小化。2008年山西省朔州市组建了全国第一支/朔州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中心0,该指挥中心设在市消防支队119指挥中心,救援队伍由应急救援队和专家组依托特勤中队50名官兵组成,指挥中心下设4个小组:现场监测组,现场抢救组,现场保卫组和现场保障组。朔州市此举为消防部队化学品事故处置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发展模式,极大地弥补了消防部队专业人才缺乏的不足,整合了地方资源,增强了环境保护能力,但联动的部门单是消防和环保还不够,还应包含气象、公用事业、水利、海洋等相关部门,改变过去单一部门处置为政府领导下的多部门联合。同时,针对化学品事故发生后污染的扩散性,还应建立全国统一的指挥系统,建立跨区域应急合作体系,做到组织、信息、资源三者统一。

3.3加强对指挥员的培训和引进化学品事故一旦发生,作为现场指挥员要做到科学处置就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素质。近年来公安部消防局和各省消防总队都把化学事故处置能力的培训作为指挥员培训的重点内容,也专门组织化学事故救援培训班,这对提高指挥员处置化学事故的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建立长期培训机制的同时还应注重指挥员队伍的人才保留,

在引进大学生时增加化学、环境工程专业人员的名额,提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这才是保障科学处置的根本。

3.4加大新型灭火剂研发和消防水源的拓展化学品事故处置中大量使用的泡沫、干粉等灭火剂对环境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在灭火救援中要始终坚持安全、可靠、有效、环保的要求,做到科学施救,合理把握灭火剂的使用量,既要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又要防止灭火剂及化学危险物品等对环境形成二次污染。科研部门和生产厂家要加大对高效、低污染、环保灭火剂的研发,从根本上控制救援过程中次生污染物的排放和产生。由于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在灭火救援中应该拓展新的消防水源,改变目前使用市政自来水的现状。香港地区消防用水就是中水,还可以利用海水,厦门博坦仓储有限公司首家采用海水替代淡水作为消防水源,深圳也将海水淡化兼顾消防用水。

工业区污染源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作者简介:龚层林,西南石油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摘 要:中国已建立起来的较为完备的传染病应急制度对完善石油污染应急制度可以起到借鉴作用。海洋石油污染应急制度在借鉴传染病应急制度的基础上,根据石油污染的严重程度,将石油污染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进行分类管理。依据不同程度的污染情况采取不同的污染报告,通报,公布和污染控制措施。

关键词:海洋石油污染 应急制度 传染病

一 、中国海洋石油污染应急制度的现状。

中国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石油工业,关于海洋石油污染的立法多为行政法规和规章。规范海洋石油污染的法律主要有《环境保护法》和《海洋环境保护法》。

198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规定了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时,肇事主体的报告和采取措施的义务,以及相关政府应采取得措施,解除或减轻危害的职责。但《环境保护法》制定的时间较早,已不能反映时代的要求。作为一部规范整体环境的法律,具体涉及到海洋石油污染应急制度的内容较少。而且对于各个环境保护机构的具体职能规定模糊。

《海洋环境保护法》于1999年颁布,其对海洋环境保护管理的分工更加明确,法律责任的规定更加明晰,该法中的义务性条款基本上都有相对应的法律责任,并规定了肇事主体破坏环境的行政罚款的具体罚款幅度。但是该法对于海洋石油污染的应急处理也只是一个原则性的规定,无具体内容可供操作执行。

中国海洋石油污染应急制度存在着诸多缺陷:其一,主要依靠政策管理石油工业,而政策缺乏稳定性与规范性,导致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石油污染应急制度的问题。其二,为数不多的石油污染应急制度的立法中,大多数是效力较低的行政法规和规章,而且缺乏体系上的合理规划和配套,导致立法体系混乱。其三,立法中关于石油污染的应急处理,大多是一个原则性的规定,缺乏具体内容可供实施。石油污染应急制度的缺陷深刻影响着实践中石油污染事故的处理,因此完善海洋石油污染应急制度,对保护海洋环境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传染病应急制度对石油污染应急制度的借鉴意义

中国以《传染病防治法》的法律条文为主,配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具体实施制度,已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传染病应急制度。该套应急制度内容完备严谨,可操作性强。传染病与石油污染同属突发事件,因此通过借鉴传染病应急制度对海洋石油污染应急制度的完善可以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借鉴效果。

(一) 传染病应急制度之疫情报告

《传染病防治法》的疫情报告制度建立在传染病的分类管理上。《传染病防治法》第3条将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是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38种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①。疫情的报告时限,程序和方式因传染病的分类不同而不同。传染病的分类管理制度根据疫情的轻重缓急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更有利于控制疾病蔓延,保障公共安全。海洋石油污染中,同样可根据石油污染的严重程度对海洋石油污染进行分级管理。

《传染病防治法》第30条—33条规定了承担传染病报告责任的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明确了承担报告传染病责任的各机构具体分工,报告的时限,程序以及内容。

(二)传染病应急制度之疫情控制

《传染病防治法》第四章制定了传染病疫情控制措施。其中第39条规定医院发现甲乙丙三类不同的传染病时分别应如何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规定了发现传染病或接到传染病报告时,对甲乙丙三类不同的传染病分别应在多少时限内派专业人员赴现场进行调查。《传染病防治法》第42-43条规定了遏制传染病蔓延的措施。

三、完善海洋石油污染应急制度之建议

(一)明确行政机构的职责

海洋环境保护中各机构的职责如下: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渔港水域内非军事船舶和渔港水域外渔业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以及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沿海各级政府领导本辖区内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沿海县以上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海洋环境监管,承担海洋污染监测、预测、调查、海洋污染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对行政辖区内的石油污染事件进行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设置专门的举报、咨询热线电话,负责石油污染监测信息网络维护和管理,在网络上建立《突发石油污染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

(二)分类分级管理制度

传染病应急制度的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建立在传染病分类管理的基础上。海洋石油污染同样可依据石油污染的严重程度,将石油污染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轻度是指溢油量10吨以下。

(三)信息报告制度

报告的主要内容有污染发生基本情况(发生地点、波及范围、波及人数等),污染发生简要经过,已采取的对污染的处理措施等。报告时限从发现石油污染到报告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整个过程在1小时内完成。当地的环境保护部门对石油重度污染,应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

(四)污染控制措施

石油污染肇事主体发现石油污染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首先停止作业,对根据污染情况采取必要的减小和控制污染蔓延措施,并以电话、传真或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登记的方式向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填写《突发石油污染件事记录表》,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从发现石油污染到报告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整个过程在1小时内完成。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发现石油污染或接到石油污染报告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对石油污染进行现场调查,对石油重度应立即派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对中轻度污染,应在12小时内派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

四、结论

本文研究在发生海洋石油污染后的处理应对措施,试为完善海洋石油污染应急制度找到解决之道。海洋石油污染应急制度的机构职责、污染报告和污染控制是应急制度应日臻完善的三个方面,以传染病应急制度为视角是完善石油污染应急制度的出发点。借鉴传染病应急制度较为完善举措能切实弥足石油污染应急制度的缺陷,协调承担海洋环境保护的各机构职责并最终形成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有机统一体系。

参考文献

[1] 任君.论环境保护法中的政府责任.世纪桥.2011(23).

[2] 王汕发.论修改后的<海洋环境保护法>的特点.法制与管理.2000(4).

[3] 万明国,王成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4] 高贵军,董辉,邓祖昆,周然,马晓江,马昱.河北省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五级疫情监测报告网络的建立与运行.现代预防医学.2005(3).

注解:

① 董扬梅:“国家法定传染病分类常识”,搜狐网,http://health.sohu.com/20110811/n316122684.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3年5月27日。

工业区污染源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图1是这个部门的技术流程图。排在他前面的部门是提供棉花和羊毛的农业、提供人造纤维 (聚酯纤维、尼龙纤维、丙烯酸类纤维等) 的石化部门和提供纤维素 (人造丝、醋酸纤维素等) 的林业。其中, 棉花和人造丝是主要的纤维产品。纺织工业的生产被归类为中间产品制造阶段, 它们的产品还要进入最终产品制造阶段, 制成衣服、家具罩等。

1 纺织品的物理和化学操作

纺织品所用的纤维有三种:天然纤维 (棉花、羊毛等) 、纸浆与化学品反应生成的纤维质纤维 (醋酸纤维、人造丝等) 和石化原料制备的人造纤维 (聚酯纤维、尼龙纤维、丙烯酸类纤维等) 。天然纤维和纤维质纤维的生产从净化和卷曲处理开始。纤维相对均匀后, 几股扭在一起, 通过高速纺锤纺成纱线。

表1是主要的染料类型和相关的纤维

最常见的织物生产技术是编织, 即在织布机上将一组纺线和另一组纺线交织而成。编织之前, 纱线要先浸泡上浆料, 以防止擦毛或磨损。另一种织物生产技术是针织, 也是把纱线交织而成。

织物成形后是湿法处理步骤, 他们有可能会产生污染, 可以从不同工序入手消除, 其中最关注的是脱浆 (用加酶或不加酶的热水洗涤以去除除浆料) 和洗涤 (用碱性溶液去掉杂质) 过程。

染色是一个有污染问题但必不可少的湿处理过程。染料的种类繁多, 如何选择取决于要染色的纤维、希望达到的不褪色程度和可用的颜色。由于明亮的颜色和高质量的纤维是人们所追求的, 染料一般都含有金属、硫化物和其他可能对生态系统具有潜在危害性的成分。

要完成织物的生产, 还需要经历多道工序, 其中包括通过化学处理以提高织物的抗污能力和通过机械处理以最优化织物的结构与外观。

2 潜在的环境问题

2.1 固体残余物

在纺织工业中, 固体残余物是问题最小的。其中, 最显眼但并非很重要的固体残余物也许是库房里进货过多而堆积如山的衣物, 他们的质量加起来往往超过工厂产生的废钢的质量。

2.2 气体残余物

废气排放是这个部门一个主要的潜在问题。在美国, 2001年纺织工业排放的废气主要含3种化学品。甲乙酮和甲苯在排放中占的比例最大, 其来自涂层操作中溶剂的挥发;甲醇在排放中占第三位, 来自使用聚乙烯 (乙烯醇) 上浆操作时的排放。所有这些排放物以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为主, 是潜在的烟雾制造者。

3 部门前景

3.1 发展趋势

与其他部门一样, 纺织工业也在采用大量污染防治技术来解决自身的环保问题。这些努力的第一个成果是提高了能量效率, 降低了用水量, 并使水的再循环率上升。在上浆、染色和涂层工艺中, 少用有问题的化学品。此外, 减少硬纸板、草垫等可能产生固体废料的材料用量工作也在进行之中。

本质上讲, 这些令人想要的潜在变化都是定性的——他们减少了资源的使用量但没有明显改变生产工艺。尤其在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方面, 做的工作很少。

这个部门第一个转变将会是利用再生资源生产高质量的均质纤维。带来这种转变的最可能的方式是应用生物技术。我们有理由相信, 这种技术将能够生产更好的动植物纤维、更均质的兽皮和更坚固的纤维素。

第二个转变有可能是在加工机械中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控制。这种方法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 但具有很大潜力, 可以精确测量和控制工艺流体, 实时监控编织或印花缺陷, 使用激光精确裁剪衣服和其他产品等。许多这类技术现在就可利用, 但在很多情况下资金紧张构成了启动障碍。

纺织业发展最迅速的是采用电子技术制造衣服和织物, 使其增加许多特性, 不过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试验阶段。一般来说这种方法是在织物中添加金属粒子、金属丝或电子元件。可以很简单, 例如引入银粒子增加抗菌特性;也可以挺复杂, 例如, 将衬衫设计成能监控病人的生命征兆, 并能通过添加无线电话有求救功能。其他产品想法包括能播放MP3音乐的夹克和能够监测盗贼及火灾的地毯。不是所有这些想法都是可行的, 但有些是有希望实现的。

3.2 前景展望

在绿色世界里, 高科技制造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带来高的能量效率, 大大改进水利用效率和有效消除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另外, 服装工业也将转向使用安全的生物技术来生产面料。在这个新时代, 衣服将会主动或被动的提供许多新的特性。

(1) 热调解衣服, 其含有许多能够存储能量的微囊体, 在热的时候吸收热量, 冷的时候通过结晶放出热量。

(2) 气味中和衣服, 其含有在布料摩擦时能够释放适当化学品的囊体。

(3) 衬衫, 含有部分陶瓷纤维, 可以抵御太阳红外和紫外辐照。

这些性能以及其他功能时的衣服的制造、洗涤和再利用复杂化了, 但是他们在绿色世界里将从环境的角度加以强调。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纺织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做了简单的分析, 另对以后的生产发展做了以下展望。

关键词:物理和化学操作,纤维

参考文献

[1] Service, R.F.Electronic textiles chargeahead, Science, 2003, 301:909~991.

上一篇:工商行信用卡分期付款范文下一篇:关于啤酒行业分析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