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阅读课题研究范文

2023-10-03

儿童阅读课题研究范文第1篇

2011年度中国儿童阅读调查报告发布■为全面反映中国城乡儿童阅读现状,了解其动态需求及阅读趋势,2月1日至3月30日,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低幼读物出版中心依托旗下三刊一报(《幼儿画报》、《婴儿画报》、《嘟嘟熊画报》和《中国儿童画报》),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发放80多万份问卷进行阅读调查,2011年度中国儿童阅读调查报告发布。目前,回收问卷近1万份,有效问卷8210份,通过量化对比和年度环比,可发现儿童阅读的恒向需求和新需求的规律。■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网络上阅读专业文章和小说的比例约在10%以下,阅读新闻和娱乐性的内容所占比例最大,可见,网络阅读替代不了传统阅读。一个社会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其中,

六、

七、五名。而艺术类和传统文化类在三个榜单中,均居于末尾。究其原因,一是这两类图书本身的出版总量有限;另外,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社会对艺术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不足。但儿童和家长在对儿童书刊内容的选择上还是体现出了明显的矛盾和分歧。除了前三类儿童和家长都最喜欢的图书(我们暂且把这三类称为第一梯队的图书)外,儿童和家长对其次喜欢的图书(第二梯队图书)存在较大分歧。调查显示,第二梯队的图书中,儿童的选择依次是手工类、卡通动漫类和认知类;而家长的选择依次是认知类、科普百科类和励志成长类。可见,遵循快乐本能的儿童和追求实用主义的家长在内容选择上存在明显的矛盾。而从家庭购书的内容看,家长普遍能较好地调和与孩子在购书内容方面的矛盾,达到双方相对满意的统一。数据显示,在第一梯队的图书中,儿童最喜欢的首先是童话故事,其次是图画书,再次是益智游戏;而家长最愿意给孩子买的首先是益智游戏,其次是童话故事,再次是图画书。在家庭购书中,家长充分尊重了孩子对第一梯队的愿望,数量最多的前三类分别是童话故事、图画书和益智游戏。但对于第二梯队的图书,家长在坚持自己主导方向的同时,能兼顾孩子的兴趣,作出相应的让步,最终达到双方相对认可的结果。调查显示,家庭购书第二梯队图书的排名依次是认知类、手工类和科普百科类。家长和孩子的购书动机差异通过两组柱状图的对比发现,卡通/动漫类、成长/励志类、少儿英语类、入学准备类,这四个品种的图书在家长和孩子的喜爱程度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尤以卡通/动漫类最为纠结。如图所示,它在孩子最喜欢的品种中名列第五,而在家长最愿意给孩子买的品种中却列在了倒数第二。其实,这四类图书,正好集中反映了家长和孩子购书动机的差异。调查显示,家长为孩子买书、读书的动机,从高到低依次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从书中学到更多知识"、"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帮助孩子认识更多汉字"、"让孩子获得放松",调查报告《2011年度中国儿童阅读调查报告发布》。 而在家长眼里,孩子本人买书、看书的首要动机却是"获得放松",然后按照从高到底依次是"从书中学到更多知识"、"培养阅读兴趣"、"培养审美情趣"、"认识更多汉字"。不难发现,家长青睐成长/励志类、少儿英语类、入学准备类,折射的是家长的功利追求--希望读书能促进孩子快快成长;而孩子本身对卡通/动漫类的偏好,恰好是孩子希望通过看书获得放松这一首要动机的直观表现。孩子书刊谁挑选相关调查题一:孩子的书刊大部分是谁挑选的?由家长给孩子挑选、家长和孩子一起挑选的比例同为46%;孩子自己挑选的比例仅为6%。也就是说,高达92%的家长在孩子买书时都不会意见缺席。相关调查题二:孩子的书刊,您或家里其他大人看过吗?大部分都看过的占到92%之多。假如把以上饼状图的圆心比作孩子精神领地的话,家长几乎形成了围拢之势。相关调查题三:当您否定孩子自己选择的图书时,通常是出于什么原因?结果,"内容过分迎合孩子、不能引领孩子成长"首当其冲,成为第一大否决原因。而因为图书价格太高而否决孩子选择的比例仅为10%。家长选择童书所关注的因素相对图书的装帧、价格、作者知名度等因素,家长更关注儿童书的内容。调查显示,大部分家长在选择儿童书时,最关注的因素是图书的内容,其次才是图书的价格、出版社的品牌度以及图书的装帧等其他因素。在对平装书和精装书的态度方面,83%的家长更愿意买经济实惠的平装书;只有13%的家长更愿意买精装书。而70%的家长表示对于儿童书是国外引进的或是国内原创的都无所谓,内容适合是最重要的。本次调查设置了这样一道题:您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孩子自己买书?(可多选)结果显示,孩子自己的喜好位列第一,动画片影响位列第二,同龄孩子都在看位列第三,其次是老师推荐、家长推荐;而专家推荐、店员推荐、网络炒作对孩子的影响很微小。另一道题:您(家长)信任谁推荐的书刊?(可多选)结果显示:家长最信任幼儿园或学校老师的推荐,其次是亲戚朋友、专家。数据表明,大部分家长购买儿童书的目的是希望孩子通过家庭阅读培养阅读兴趣、从书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认识更多的汉字,从而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甚至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因此,家长最信任幼儿园或学校老师推荐的儿童书,其次是信任亲戚朋友和专家推荐的图书,再次是一些阅读推广活动的宣传和孩子自己的意愿。由此可见,在孩子读书这件事情上,不仅是家长,还有学校和幼儿园、大众媒体、专家、出版社,都应该积极充当孩子精神领地的守门员。家长不知如何选择合适童书调查显示,有将近一半的家长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儿童书。当前,很多家长在孩子的阅读方面都遇到困扰,其中35%的家长不知道如何选择好的读物,14%的家长找不到合适的书刊,11%的家长苦恼于孩子没有阅读兴趣或者没有阅读时间。二是中国的家长普遍缺乏亲子阅读意识。调查中,46%的家长表示从没带孩子参加过亲子阅读和推广活动;31%的家长甚至从没听说过这样的活动;只有5%的家长参加过多次此类活动。当被问及妨碍亲子阅读的原因时,67%的家长以工作太忙为由;9%的家长提出孩子太忙,没有时间进行家庭阅读;家长不喜欢读和孩子不喜欢读的各占3%和8%。父母首选的阅读形式本次调查中,父母认可了0~10岁阅读对象以视觉(图书)为主,其他形式为辅的多样性。有30.42%的家长认为视觉是重要的阅读途径,然后依次是听觉(27.15%)、口语(26.33%)。16.92%的0~3岁的家长选择了触觉,相比其他年龄段,触觉对0~3岁孩子的阅读有更重要的意义。这与0~3岁孩子的认知特点有关,他们认识事物常常通过用手摸、嘴啃的方式,因此,在为0~3岁孩子提供阅读内容时,应更加注重材质的触感,及材料的环保性。在阅读形式上,父母首选的阅读形式是书(35.79%),其次是杂志(17.62%),然后是动画片(15.50%)。然而,动画片以"35.45%"的比例成为孩子们喜欢的阅读形式之首,而父母首选的书以"18.79%"位居第二。"电脑"一项位于第三,"杂志"位于五。传统的一些方式,比如电台播音、故事磁带,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远远被抛在了后面。值得注意的是,时下很火的电子书阅读,手机阅读不被父母、孩子青睐。大多数父母对电子阅读方式抱有一定的保留态度,认为电子书和手机存在辐射,对于孩子来说有一定程度的危害。但0~3岁年龄段的孩子选择这种形式的比例高于其他年龄段,也许是因为此年龄段的孩子会把手机做为玩具的缘故。通过什么渠道购买根据调查结果,家长最普遍购买的是实体书,最喜欢"直接去书店购买",其次是通过网络购买,而通过网络、手机下载电子书的家长非常少。说明家长们还是倾向于传统纸媒,这也许出于保护孩子的视力的目的。如果从电视、网络等途径知道了好的内容,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家长会去购买相应的图书;在通过各种途径阅读电子书后,也有将近一半的家长会购买相应的纸质图书。这说明家长虽然不赞同孩子通过电子方式阅读图书,但电视、网络却是家长获得书刊信息的重要渠道。对书刊中阅读指导的期待在家里,陪孩子进行亲子阅读的人通常是母亲,其次是父亲。祖辈等陪孩子进行亲子阅读的比例较低,而"保姆"则几乎可忽略不计。调查数据显示,"和孩子并排坐着共读一本书"是家长最常采用的阅读姿势。在0~3岁这个年龄段,父母选择"和孩子并排坐着共读一本书"(38.59%)的比例也高于"抱在怀里读"(36.66%)。父母大多已经意识到阅读对孩子的影响,但没有注意到阅读对"亲子关系"的影响,读书需要"正襟危坐"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父母并不认可阅读需要有辅助手段,不需要阅读游戏化,认为游戏化的结果会使阅读流于表面。对于越低龄的孩子,家长采用辅助手段的比例偏高,"边游戏边讲故事"是0~3岁孩子的家长最常采用的辅助手段。这说明家长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能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孩子的认知水平。如果孩子已有一定的认字量,在各年龄段,绝大多数家长在阅读过程中都会引导孩子读出认识的字。这反映了家长们对孩子的识字问题有较高的重视度。对书刊中阅读指导的调查,只有不到1%的家长认为阅读指导没有必要。对希望提供的阅读指导内容,排名第一的是"延伸知识",后面依次为"相关游戏"、"阅读方式"和"故事梗概"的顺序。79.07%的孩子每天都会提出阅读要求学前心理研究表明,3~8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从8210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来看,79.07%的孩子每天都会提出一些阅读要求。这说明大部分的孩子是具有阅读需求的。在0~3岁的孩子中,82.18%每天都有阅读需求;4~6岁的孩子中,78.35%每天有阅读需求;7~10岁的孩子中,69.82%每天有阅读需求。通过这个百分比,我们可以发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我要读"的阅读愿望在逐步下降。或许,很多人会说,孩子接触的世界越来越广,受到的诱惑越来越多,越来越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但是,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究其主要原因,还在于父母。首先,父母没有保护好孩子"我要读"的阅读欲望。其次,父母对孩子的阅读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再次,父母刻意追求一些所谓阅读能力的外在表现,压抑了孩子的阅读需求,把孩子的"我要读"变成了"要我读"。调查发现,父母在接受到孩子提出的阅读需求的信号时,69.51%的家长会马上回应,放下手头

儿童阅读课题研究范文第2篇

摘 要:关注和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现状,对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语文素养、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以沂蒙山区的临沂市费县石井镇为例,对其留守儿童的阅读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并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阅读现状;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对策;建议

1. 调查对象

据民政部、教育部统计,我国农村现有留守儿童902万人,其中有36万处于无人监护的状态。2016年12月,大众网记者从临沂市民政部门获悉,临沂共排查出留守儿童13347人。临沂是沂蒙山区的主要组成部分,而费县又是临沂外出务工人数较多的一个县,石井镇位于费县最南端,是费县相对落后的一个乡镇,该镇有外出务工的传统,外出务工人员多,所以留守儿童比较有代表性。

本文作者通过走访该镇的民政部门了解到,该镇小学生中共有留守儿童78人,本次调查选取了7岁~12岁的留守儿童共64名。从抽取样本(图1)上分析,有59%的儿童为单亲监护,有30%的儿童为爷爷奶奶等祖辈照顾,有11%的儿童被托付给亲戚(旁系亲属)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使得留守儿童的阅读环境比其他同龄人要差很多。

从样本年龄(图2)分布来看,有8人为三年级学生,17人为四年级学生,26人为五年级学生,13人为六年级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4份,回收64份,并抽取10户进行了走访调研。

2. 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调查问卷方式进行,问卷共设计13个大问题,因为调查对象年龄偏小,所以全部问卷采用选择题方式作答,学生作答时无老师在场,学生单独完成答卷,无干扰因素影响,确保了本次调查的真实性。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本文作者又在5个村中随机选取了10户家庭进行走访,深入到学生家中,实地察看他们的学习环境,并详细了解他们平时的学习状况,了解他们的阅读状况,最后又与3所小學的10名教师进行了座谈,确保了调查结果的可信度。
二、调查结果分析

1. 留守儿童不重视阅读

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本身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他们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己拥有的课外图书数量不多,自身缺乏读书的兴趣爱好,对礼物的需求大多集中在吃穿上,尤其在低年级表现得更为明显。在样本调查中发现,学生自己拥有课外图书的数量不容乐观,被调查同学中没有课外图书的是1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5.6%,拥有5本以下课外图书的共3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4.7%,拥有5本~20本课外图书的有1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0.3%,拥有20本以上课外图书的有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9.4%;而在回答最希望得到爸妈什么生日礼物这道题目时,仅11人希望得到课外书籍作为生日礼物,占被调查人数的17.2%,选择衣服、鞋子等的有3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9.4%,选择其他的有1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3.4%,从调查来看,学生本身对阅读不重视。

2. 留守儿童阅读时间少

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的阅读时间偏少,在学校,除了上课和做作业以外,学生基本不花时间去阅读,学校开设的阅读课基本就是自习课,或课外活动课。从课外阅读习惯调查来看,放学后,他们除了完成作业以外,大多数被调查学生的时间都放在了看电视、玩游戏、在村内玩耍,偶尔阅读课外书籍的有1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8.1%。从阅读时间的调查来看,这些留守儿童的阅读时间少得可怜。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样本中,三、四年级25名学生每周的阅读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而39名五、六年级学生每周的阅读时间也不容乐观,每周阅读1小时~3小时的有1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1.9%,仅有3名学生每周的阅读时间超过3个小时,占被调查人数的4.7%。从调查数据来看,这些留守儿童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课余时间,阅读时间都非常少。

3. 留守儿童阅读书籍来源不足

除了学生自身不重视阅读和阅读时间偏少外,他们的阅读书籍来源也不足。一是自己拥有的课外书籍偏少,二是学校可提供的阅读资源也不多,在调查“学校里能否借到课外书”时,竟然有20名学生不知道学校有图书室,不知道可以从学校借到课外书籍,还有3名学生回答老师不支持看课外书,有8名学生回答学校不借出课外书,仅有13名学生回答可以在学校图书室看书。在走访学校过程中,本文作者发现每个小学都有专门的阅读室和图书室,但这些图书室里的书籍有很大一部分图书并不太适合学生阅读。在调查“图书阅览室的开放”时发现,只有大安小学和石井镇中心小学的图书室有借阅记录,其他小学的阅览室基本没有对学生开放的痕迹,现场没有任何借阅记录,难怪有的学生不知道学校能借课外书。在调查“阅读图书类别”时发现,大多数学生阅读的是一些报纸杂志及学校下发的课外读本,仅有12名学生回答阅读过中外名著等图书,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18.7%。总之,留守儿童的阅读书籍比较匮乏。

4. 留守儿童阅读条件差,缺乏应有的引导

本文作者在走访家庭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学习阅读条件不是很好,80%的家庭没有专门的学习桌椅,多数学生只是在饭桌或椅子上读书。在他们放学回家学习时,大人们不注意营造安静的环境,谈话、看电视等现象时有发生,学生阅读受外界干扰的因素较多。在对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访谈中发现,大多数监护人认为读课外书用处不大,孩子只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可以。学生们完成作业后,监护人几乎不会督促他们阅读。监护人不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关注,导致许多留守儿童沉迷于电子游戏,成为最年轻的“低头族”,可见,留守儿童沉迷于电子游戏的比例较高。阅读条件的差异,再加上阅读缺乏正确的引导,将会进一步拉大农村与城区孩子的阅读差异。


三、对策与建议

1. 提高对阅读的重视程度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提高对农村留守儿童阅读重视程度是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的过程。

首先,要从学校入手,要从教学上改变教师的一些陈旧思想,要让教师认识到,现在的教育是知识全面的教育,学生不仅要把课内知识学好,还要拥有广博的课外知识,学生只有不断拓宽阅读面、提高阅读量,才能跟上当今教育教学的要求。其次,要从学生自身入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从思想上真正发生改变,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再次,从学生的监护人入手,要改变监护人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他们应积极为孩子的阅读服务,多给孩子购买图书,支持孩子的阅读,同时还要加大对孩子的学习监管力度,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外,还要引导孩子多阅读课外书籍,逐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孩子在阅读中成长,跟上现代教育教学的节奏。

2. 多渠道增加图书供给

由于沂蒙山区较为贫困,再加上家长的重视程度不高,所以学生阅读书籍的数量远远不够,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从学校和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改善。一方面,学校要加大书籍投入力度,建立真正适合学生的图书阅览室,而不是让阅览室成为一个摆设。在图书的配置上,应以适应小学生阅读为目的,而不是以拥有多少数量的图书为目的,学校应多购置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如中外名著等。另一方面,可呼吁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多向沂蒙山区捐赠图书,把城区里孩子们的多余书籍转移到这里。

在走访调查中发现,青岛理工大学近年来通过省派第一书记对石井镇实行了教育扶贫,不仅把学校的一部分书籍转移到了这里,还通过社会捐赠等多种形式,在石井镇中心小学和大安小学建立了“青岛理工大学助梦图书室”,很好地解决了这两所小学的图书供给问题。因此,各学校及相关人员应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呼吁社会上的爱心人士組织起来,以爱心捐赠的形式,把城区孩子手中多余的图书汇集起来,发送到沂蒙山区等缺乏图书的偏远山村,多组建一些图书室,为当地留守儿童的阅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 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与引导

近年来,社会越来越关注留守儿童,但一直没有完善的服务体系作为保障,因而各地的服务保障参差不齐。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下一步,从国家层面可能会有一系列服务保障制度出台,这将是革命老区留守儿童的福音,也期待更多的组织和机构关心、关注沂蒙革命老区的留守儿童,从关注他们的阅读开始,关注他们的成长与成才。

参考文献:

[1]中青在线.902万!中国首次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数据发布 [EB/OL] 2016年11月09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1/09/c_ 1119881414.htm.

[2]林鹏.临沂留守儿童超1.3万 已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制度 [EB/OL] 2016年12月30 日http://linyi.dzwww.com/news/201612/t20161230_ 15364423.htm.

儿童阅读课题研究范文第3篇

所谓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围绕这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教学既是对阅读教学内容的突破 ,也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创新。

二、群文阅读与其他新兴阅读形式的差异

1、群文阅读与“一篇带多篇”

“一篇带多篇”或者“一文带多文”是以一篇文章为核心,带动多篇文章阅读。这里的“多篇文章”,大多指的是同一单元的文章,并未超出教材的范围,也有一些人探索了教材之外的文章。一篇带多篇的重要目的是增加儿童的阅读量,提高阅读效率,提升阅读兴趣。

群文阅读所选的一组文章有着非常自觉地贯穿线索,那就是“议题” ,而且议题有着非常深刻的教育教学含义,不管在形式上还是思想上都有巨大的突破。

2、群文阅读与单元整组

单元整组是基于教材,“基于文本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执教者本着整体观的教学思想,对一组主题、体裁、题材及语言表达上能寻到连接点的教学资源进行统整,甚至再开发后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 它的产生是基于现行教材以“主题单元”进行编排这样一个事实,其目的是为了“用好教材”,提升教学效率。在某种意义上,他可以看做是“一篇带多篇”的升级版。

群文阅读在某些方面和单元整组是相一致的,也就是它在单元主题形成开放性议题的情况下不会比单元整组的形式,但它又超越了单元整组,更多地才用教材外的语篇,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教材选文的限制,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更加广阔的阅读空间。此外,也是最为重要的是,群文阅读中的“议题”是开放性的而非如单元整组那样是由教材“给予”的,从而可以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育理念。

3、群文阅读与主题阅读

刘宪华解释:主题阅读就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对一组选文进行教学,教学的展开主要按照“例文——主题——专题——文化成果”的逻辑。有主题的阅读就是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文章要以“暨阳向上、自信人生”为基调。而是以“真”为第一要义。主题阅读最重要的概念和突破在于“主题”,也就是“拥有明确的人文内涵并成序列”的专题,比如“爱”“爱科学”等。

群文阅读也可以说是有“主题” 的一组选文的阅读,部分群文阅读的“议题”是非主题式的。群文阅读的“议题”更宽泛,不仅包括人文内涵,也包括语文知识、情感体验、预感体验等,一是群文阅读更符合语文素养提升的要求;其次具有可议论性,他对学生是开放的,是学生可以深度参与建构的;主题阅读关注学生的人文思想的体验和建构,而群文阅读在此基础上没进一步强调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多文本来看待同一事物或问题的不同角度,在阅读中转换心智模式,获得心灵成长。

三、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1、群文阅读是把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转化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2、群文阅读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能

3、群文阅读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思想和专业能力

4、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大幅度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群文阅读教学课例: 一 《读读寓言故事》

执教:重庆市沙坪坝区滨江小学语文教师 陈慕阳

学生:重庆市北部新区星光学校四年级

群文篇目:

《掩耳盗铃》 、《陶罐与铁罐》、《大轮船与小礁石》、《不留余地的狼》、

《树叶和树根》、《驴子的坏主意》、《狐狸和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教学时间:40分钟

二 《创世神话》

执教:浙江省杭州市天才小学副校长 蒋军晶

学生: 重庆市北部新区星光学校六年级

群文篇目:

《诸神创世》、《淤能棋吕岛》、《始祖大梵天》、《阿胡拉〃马兹达》、《盘古开天辟地》

教学时间:40分钟

三 《爱》

执教:儿童阅读推广人、台湾毛毛虫儿童哲学基金会研究发展中心主任 陈鸿铭

学生:重庆市北部新区星光学校四年级

群文篇目:

《关于爱》、《我爱我的围棋老师》、《背影》

教学时间:40分钟

听后感——原来阅读课可以这样教!

群文阅读,无疑是这个教育时代的新生事物。我想:群文阅读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好处多多,但是,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课文都上成群文阅读课,因为那样,不仅低年级的识字写字会成为一句空话,各年级面对考试都有可能束手无策;老师的备课工作量显然会增大很多——除了课文,还得阅读大量跟教材相关跟自己所要确立的“议题”相关的文章或者书籍,一个不爱阅读、不善思考的老师是不可能游刃自如地驾驭一节群文阅读课的。如果,我们要尝试在自己的课堂搞搞群文阅读教学的话,是否可以先进行一组课文中某一篇的常规教学再将其他文章进行整组教学,或者重点学习精读课文,再以略读课文为线牵出与本文或本组选文相关或主题相似的群文。这样,我们一手应对考试,一手抓阅读教学,两不耽误。不知道自己对群文阅读这点浅见是否妥当,个人觉得在应试教育制度下尝试教育改革,有点杯水车薪的感觉。

非常欣赏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主席朱永新教授的几句话: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儿童阅读课题研究范文第4篇

作为县级图书馆,我们在公共文化体系构建中秉持均等性和便利性原则,在规划工作中体现儿童优先原则,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儿童阅读推广的地位和效用,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儿童阅读推广的模式,走出一条全社会共同关心、广泛参与的儿童阅读推广工作的社会化发展之路。

一、县级图书馆农村儿童阅读推广的背景

从2007年起,我们陆续在朝阳县柳城镇中心小学所属村级小学建立图书室、館外流通站,有针对性地交流适合农村儿童特点的图书,开始了农村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的尝试。

2010年,我们在认真总结多年来阅读推广工作的基础上,在全县农村中小学组织了一次中小学生阅读状况调查。共发放了2000份《朝阳县中小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实际收回1986份。调查表共设17个大项、88个小项。其中,在“你对各类阅读活动的需求”一项中,有59.01%的学生表示“非常需求”;在“你认为读书对你的影响大吗”一项中,有39.90%的学生表示“影响很大”,“有影响”的占26.73%;在“你觉得影响你课外阅读的最大障碍”一项中,有38.80%的学生表示“功课太多”,而其他原因占31.31%;在“你每学期平均阅读课外读物的册数”一项中,只有13.80%的学生阅读量在10册以上;在被问及“你认为自己读书不多的重要原因”时,有35.56%的学生回答是“没有时间看书”;当被问及“你阅读的目的”时,有79.07%的学生回答“想多掌握一些知识”。以上的调查统计数据说明了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广大的农村儿童非常喜欢阅读,他们认为阅读活动对于其学习、生活是有积极促进作用的。大多数的农村儿童非常渴望参加各种阅读活动来拓展自己,丰富自己,提升自己。

其次,绝大多数农村儿童的阅读量偏少。造成阅读量偏少的原因,一是适合农村儿童特点的读物偏少。图书大都是由政府主管部门集中采购后分配到各学校的,不仅与学校的实际很难相符,且与学生的阅读兴趣相差甚远。二是学校图书馆对学生开放的时间有限,加之为安全起见,学校要求学生放学后限时离校,这造成学生缺少接触图书的时间。三是本地农村对于读书的重要性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没有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很少有家庭为孩子购买图书。

最后,影响农村儿童课外阅读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功课太多”和“没时间看书、没地方看书”。这说明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当前农村教育资源短缺。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农村的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观,但学校教育没有给学生留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二是城乡教育间的差距仍然存在,教育的优势资源大都集中在城市。这不仅反映了教育的不公平,同时也反映了作为社会公共资源的各种文化设施不能做到均等配置,农村儿童的基本文化权利得不到保障。

广大农村儿童有着明确的阅读目的、积极的阅读动机、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就需要社会为他们提供有利的阅读空间和有效的阅读时间,提供可供他们选择的读物。中国儿童文学评论家朱自强指出:儿童阅读如果真正能够被推广,那么这个儿童阅读推广将深刻影响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在三个乡镇的13所村小学建立图书室,年流通图书6000余册,缓解了这些乡村小学学生看书难的问题。

二、县级图书馆农村儿童阅读推广的过程

一个人的精神成长是和阅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阅读就永远不可能有人的心灵成长,不可能有人的精神发育。基于以上思考,在充分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我们客观地分析我县农村少儿阅读现状,提出分三个阶段开展农村少儿阅读推广方案。

(一)第一阶段:了解阅读,认知阅读,走近阅读

通过阅读推广活动,让农村少儿了解阅读、认知阅读、走近阅读,初步体验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

2010年,我们以“手牵手——农村青少年阅读活动”为载体,以“让书香充盈每个农村孩子的心灵”为主题,选择了几所农村小学,开始了农村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的尝试。

首先,我们结合农村小学缺少适合少儿读物这一实际,在原有的基础上,为柳城镇南大营子和拉拉屯两所村级小学扩建了综合借阅室,有选择地增加了向借阅室流通适合儿童特点的图书。为加强借阅室图书的针对性,我们采取两项措施,一是经常向学校老师提供推荐书目;二是为每名农村教师免费办理一张借阅卡,并开设集体借阅账户,鼓励老师到县图书馆来挑选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读物。有的小学还把学校借阅室做进一步的延伸,在每个班级都建起图书角,更加方便了同学们的借阅。到2011年,我们在柳城镇的9所村级小学建起借阅室或馆外流通站,年流通图书3000余册。

其次,我们结合阅读开展情况,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校园读书活动。在南大营子小学结合学校德育,组织读书演讲会和故事会;在腰而营子小学结合经典诵读活动,组织诗歌朗诵会;在东山小学结合学校读书写作风气较浓的特点,组织作文写作与诗歌写作培训班;在拉拉屯小学结合校园阅读活动,组织以“书香校园”为主题的读书汇报会。此外,我们还组织“读书百科知识答题活动”和“假期征文活动”,并与本地的《燕都晨报》取得联系,为同学们开辟假期征文专栏,激发同学们的读书写作热情。

第三,我们邀请我市的著名专家、学者到各学校举办公益文化讲座,为农村孩子搭建与专家、学者见面的平台,让农村孩子与专家、学者近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感受阅读的力量与快乐。我们利用传统节日组织以“寒食文化与清明节”“屈原与端午节”“花好月圆话中秋”为主题的传统文化讲座;结合校园阅读活动,组织以“寻找适合你的读书方法”“书到用时方恨少”“没有故乡的人将一无所有”“每天阅读一点点”为主题的读书讲座。为提高教师的阅读指导能力,我们还特意为老师组织了“古诗文阅读与欣赏”“脚踏实地后,仰望天空”“改变,从阅读开始”等专场主题文化讲座。

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阅读在这些农村孩子的心灵间开启一扇天窗,使他们从不阅读、不理解阅读,到了解阅读、认同阅读、走近阅读。校园内一股读书热潮悄然兴起了。

(二)第二阶段:聚焦阅读,喜欢阅读,习惯阅读

我们在前一阶段了解、认知和走近阅读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将同学们的阅读活动引向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其目的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进而促进其阅读习惯的养成。

2012年洽逢中国图书馆学会组织“在科学海洋里畅游——青少年科普阅读活动”,我们以此项活动为载体,在农村小学开展内容广泛的“多读书、学科学、爱科学”的校园科普阅读活动。

首先,我们编写《青少年科普阅读系列活动推荐目录》,并在柳城镇郭家小学组织由全校师生参加的“在科学海洋里畅游——青少年科普阅读活动”启动仪式。仪式上,特邀气象专家以“你应懂的气象知识”为题,做了地方气候特点及成因等方面的气象知识讲座。

其次,我们制作展览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同学们宣传科普知识,使学生对自然、科学、技术等知识有更直观的了解。

第三,我们结合校园科普阅读和学校安全教育,挑选了《地震避险》《野泳的危害》《溺水的急救》等科普视频,在全镇小学巡回播放17场,有3000多名农村孩子观看了视频。

第四,我们根据科普阅读进展情况,适时组织以“科普图书伴我成长”为主题的“读科普,写科普”的读书征文活动,并在市科技馆召开表奖会,对“优秀征文”获奖者进行表奖,同时组织获奖同学和教师代表集体参观市科技馆和市图书馆。

(三)第三阶段:个性阅读,交流阅读,爱上阅读

我们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将阅读推广的重点转向个性阅读的培养,通过让学生自己选择图书、自主开展阅读、自我评价阅读效果,使他们形成各具特色的阅读兴趣,便于充分展示个人爱好与能力,便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让阅读深深嵌入他们的生活,成为未来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从2013年起,我们以“每天阅读一点点——校园图书漂流”活动载体,在8所农村小学组织开展“校园图书漂流”活动。这次漂流活动,我们借鉴分级阅读的模式,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配备不同层次的读物。漂流活动的最大特点是不附带任何条件,没有功利色彩,主张同学们自主阅读、自主交流、自我提升,在阅读中充分展示自我。在漂流过程中,我们还以“我最喜爱的一本书”为题,组织读书征文活动,旨在让同学们通过相互推荐介绍自己读过的图书,拉近彼此距离,让阅读增进他们之间的了解、交流与团结,以期达到共同阅读、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在漂流过程中,各学校结合本校特点,进行许多有益的尝试。南林皋小学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则,组成若干个课外读书小组,采取个人阅读和小组共读相结合的方式促进阅读;东山小学在漂流活动中为每名同学发放了书签,让同学们记录阅读过程中的点滴感悟,他们还安排教师做好假期电话家访工作,及时掌握同学的阅读情况并指导阅读;徐家小学在漂流活动中设立了“读书财富榜”,真实记录每名同学的阅读情况,以激励阅读。

此外,古山子镇赵家洼小学自开展“图书漂流活动”以来,精心设计漂流方案,积极组织校园阅读,让孩子们真正感悟到读书的快乐。在低年级,班主任把阅读与识字结合在一起,每周组织一次“我是读书识字大王”的评比活动。在中高年级,漂流活动打破班级界限,实现了在同学间的自由漂流。最具代表性的是“我的愿望是漂流”活动。活动的内容是:做手中书的推销员,介绍手中书的主要内容,表达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学生通过叙述吸引其他同学,让自己手中的图书最先漂流出去。现在,该校在每周升旗仪式后,会安排5分钟的好书推荐演讲时间,由各班推荐的“漂流之星”为全校师生做好书推荐。

三、县级图书馆农村儿童阅读推广的展示

2014年世界读书日期间,我们在柳城镇腰而营子小学举办“我最喜爱的一本书”阅读成果展示活动,集中展示“每天阅读一点点——校园图书漂流”活动开展一年来的成果。来自8所农村小学的学生代表展示了他们一年来的读书成果,或以感人至深的语言讲述自己读书的经过;或在优美音乐的伴奏下叙述自己阅读的感受;或用坚定有力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于读书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或用稚嫩的语言,配以优美的形体动作,将大家带进了美妙的童话世界。他们在展示了自己的读书成果的同时,还热情地向同学们推荐了自己最喜爱的一本书,激励更多的同学主动接近图书,积极参与阅读,在阅读中涵养自己,在阅读中提升自己,在童年的生活中刻下阅读的痕迹。

2015年寒食节期间,我们在柳城镇南林皋小学组织了“寒食节——讲传统故事”的文化讲座。世界读书日期间,我们在大庙镇水泉小学以“我会讲故事”为题举办故事会,以“在阅读中放飞梦想”为题举办儿童读书讲座;在杨树湾乡徐家小学以“亲子阅读、家庭共读”为题举办专题讲座,讲师、家长和同学之间就亲子阅读、家庭共读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互动。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期间,我们在柳城镇郭家小学以“我读书、我快乐、我智慧”为题,就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在阅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聘请教育机构负责人给同学进行了讲解和互动;在杨树湾乡徐家小学舉办了“我家的读书时光”阅读成果展示活动。暑假期间,我们不仅为各学校图书室、流通站流通了新书,还布置了丰富的暑假阅读活动,如童谣征集活动“我心中的童谣”。我们对征集到的童谣进行了编辑整理,并印发到参加漂流活动的有关学校,供大家学习参考。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在杨树湾乡徐家小学、大庙镇水泉小学、柳城镇东山小学陆续组织了“我心中的童谣”诵读展示活动。

此外,由我馆筹建的朝阳县图书馆腰而营子少儿分馆投入使用,该分管的服务将覆盖邻近的6所村小学。

四、县级图书馆农村儿童阅读推广的感悟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在开展“校园图书漂流”活动的农村小学里,许许多多感人的事每天都在发生,就像一股股永不枯竭的力量之泉,不断地激励、鞭策着我们。

读书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开始做阅读推广时,我们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想让阅读的种子深深地植根于孩子们的心中,从阅读兴趣的培养到渐次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他们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伴随他们一生成长。我们认为,培养一个好的阅读习惯、教会一种好的阅读方法,远比一篇心得笔记重要得多。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在开展阅读推广时,为自己确定了不急于求成、不附加任何条件、不带任何任务的原则,让学生自主决定读还是不读,自主选择读物,自主选择阅读时间,自主决定每天读多少,自主选择阅读方式,自主选择交流方法,让每名学生在阅读中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描绘自己美丽的梦想,让他们在阅读中体验到纯真、自然的美和快乐。在阅读中享受愉悦,在愉悦中开心阅读,从培养阅读兴趣开始到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从基础阅读开始到分析阅读的应用,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知识的不断积累,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学生自然会以不同方式将他们内心世界的不同感受表达出来,而这种表达将是他们情感世界的自然流淌。

(责任编辑:赵昆伦)

儿童阅读课题研究范文第5篇

1感恩之爱

作者的情感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特定的语言表达特定的感情,有的褒扬,有的贬斥,有的激昂,有的舒缓,有的细腻…… 特定的表达方式也和文章的情感倾向联系在一起, 有的含蓄, 托物寄情;有的直抒胸臆,情感直露。

语文教师在引导留守儿童阅读课文的时候,必须让留守儿童学会品味,揣摩语言文字,强化语感训练,发掘语言文字中的情感因素,并借助对词句修辞方式的理解,去深刻领会情感产生的缘由及情感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从而实现由“情”到“理” 的迁移。

留守儿童缺乏亲情,他们不懂得怎样去爱别人。 当指导他们阅读《母亲的恩情》一文时,让孩子们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与探究。 抓住古诗《游子吟》,把深情的古诗朗读,课文朗读,两者结合去体会课文要告诉我们的故事与道理,并通过一组图片来体会伟大的母爱,适时布置一个写话《妈妈,我想对你说》,使他们真正深刻领悟到母爱的无私和伟大,激发他们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之情,拥有一颗对母爱的感恩之心。

2同情之爱

语文教师要着力挖掘文学作品中积淀着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格魅力,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权威,为学生创设一种开放的、安全的课堂交往模式,让学生敢于敞开心扉发表意见,留守儿童的心灵就如同美丽可爱而十分脆弱的露珠,需要教师的呵护。 体现在课堂上,就是要保护那种积极的求异性,让他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多起点、多原则、多结果思考问题。 要培养那种洞察一切的敏锐性,让学生不断地将观察到的事物与已掌握的知识,或在假设关系上建立的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特殊性、重复现象联系起来进行比较,从而获得发现。

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笔者对小姑娘命运的分析,先落在小姑娘的年龄上,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小姑娘的遭遇,再联系自己的年龄及性情,感觉小姑娘的悲惨命运。 留守儿童年龄和小姑娘相仿,他们也缺少亲情,这种潜滋暗养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教育, 自然激发了留守儿童对小姑娘的同情,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并由此焕发出内在与外在的激情与生命的活力。

3生命之爱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对第一学段的学生在阅读方面有这样一个目标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

苏教版有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夕阳真美》,课文运用生动, 形象的语言描绘天空、云彩、西山等天地万物。 课文的难点是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散文读起来很美,但教学起来就不是那样美了。 所以在教学时,笔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一曲欢快的轻音乐《林中漫步》声中欣赏了一组夕阳图片,欣赏完夕阳美景后,学生情绪很激动,有些意犹未尽之感,笔者顺势再推一把,说:“孩子们,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美的事物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下面我们就去安静地看,静静地听,用心去体会大自然的美。 ”在轻音乐声中播放一组大自然美景图片,作适当的语言叙述,教室很静很静,突然, 有个学生叫道:“老师,她哭了。 ”笔者定睛一看,果然有位留守儿童在不好意思地抹着眼泪,笔者懂得她的感受,因为在欣赏祖国大好河山图片时,笔者心中也不时涌动着爱的潮水,惊叹于这来自大自然的生命之美。 后来笔者让那个哭了的女孩说说她哭的原因,她只说了三个字“太美了! ”这一课让笔者明白留守儿童的情感更缜密,更善良,更丰富。

小学语文教材与课外阅读书籍中还有很多关于爱的教学名篇,有父母之爱的、有兄弟之情的、有朋友之交的……爱的内涵太深,爱的外延太广,只能说物质是有限的,教育造就的感受、智慧与爱是无限的。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根据留守儿童的需求, 挖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渗透点, 使留守儿童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性情上得到陶冶,使留守儿童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那才是爱的真谛,那才是一节精彩阅读课堂的全部追求。 爱是教育中永恒的主题,为了让留守儿童自由、快乐地成长,教师有责任在教学中让爱融入留守儿童的心灵。 一代文豪冰心曾经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 随时撒种,随时开花。 ”我们播种的是爱,收获的也将是爱。 让留守儿童的“爱”之船从阅读课堂扬帆起航。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加强爱的情感教育,尤其是对留守儿童的爱的情感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阐述了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爱的情感教育的内涵,并且分析了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对留守儿童实施爱的情感教育的必要性,重点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留守儿童实施爱的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讨。

儿童阅读课题研究范文第6篇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 儿童阅读普遍存在着资源有限性、随意性和盲目性的特点, 这种缺乏有效指导的阅读现状之所以会出现, 是由几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 农村儿童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由于世代生活在农村这片土地上, 其固有的文化知识水平较低, 甚至于其只能承担着照顾孩子日常起居的工作, 很少能发挥个人有关学习、文化以及监督的特质, 为孩子提供有效的阅读指导。其次, 较之经济较为发达、资源较为密集的城市地区, 农村的教学阅读资源、师资力量都是十分有限的, 导致在农村成长的儿童很难接触到新鲜的阅读资料, 也很难利用先进的科技设备与网络平台去捕捉有益于自身阅读能力培养的资源。

二、县级图书馆如何开展农村儿童阅读推广

(一) 秉承馆藏资源的丰富性, 展开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提升县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从我国的行政层级划分来看, 县城是距离农村最近的层级;因此县级图书馆也是距离农村儿童最近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为了能让广大农村儿童获取更多的图书资源, 接触更多的文化知识, 需要县级图书馆充分依托自身的资源丰富性特征, 为农村儿童展开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即便生活在经济文化发展较为落后地区的孩子也和其他儿童一样, 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对于不解的事物怀揣期待, 因此图书馆方面要充分利用农村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 尝试着联合该地区的中小学校, 展开诸如阅读比赛、知识竞赛、诗词朗诵会以及作文比赛等;也可以尝试在每月定期举办图书角和读书交流活动, 并邀请图书馆的相关领导人来参加, 让这些生活在较为闭塞环境中的儿童能有机会去接触更多先进的知识、接触更多优秀的人群, 不断扩大自身的视野, 进而提升自身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二) 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务制度, 针对农村儿童开展有效的阅读指导。农村儿童的阅读推广是一项复杂且需要长久持续性的一项工作任务, 其不仅需要丰富的书籍资源, 更需要有一批热爱文化事业、关爱儿童的志愿者来参与其中, 对其阅读内容以及阅读方法进行有效地指导。而在志愿者的选择和使用上, 图书馆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入志愿者服务机制, 包括对志愿者年龄、精神风貌以及学历文化层次的要求等。 (笔者认为志愿者的选择可以优先考虑大中专学生, 一来其年龄上距离广大儿童距离较近, 能够较为简单地理解儿童的思维习惯和兴趣爱好) 而在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内容上, 除却对最为基本的故事类、文学类的阅读才来推荐之外, 还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展开:第一, 让志愿者组织广大农村儿童展开对其安全知识的讲座, 理解何谓“以人为本”“自爱自重”, 只有让农村儿童充分明白健康、生命以及生存于一个人而言的重要意义, 才有可能更好地展开接下来的学习与阅读。第二, 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咨询类型的活动。当前在我国农村产生了数量庞大的因为农民工进城务工而导致出现的留守儿童, 这类儿童长期无法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其心理上和精神状态上极有可能呈现出一定的消极因素, 非常需要他人的关怀、辅导和安慰。

(三) 开展流动服务, 让图书真正走入“农村”。由于广大农村儿童就读和展开学习的环境大多比较闭塞, 因此县级图书馆应充分考虑在学校周围设立流动的图书借阅点和报刊阅读中心, 定期更新内部的书籍资源, 而这类流动的书刊点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定期将不同书刊点的资源进行交换, 保障其各自资源的新鲜度。同时农村儿童也可以将这个流动的站点当作了解外边世界、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而自主阅读和学习, 而县级图书馆也可以利用这样的方式, 与农村学校展开更进一步的合作, 让图书真正在意义上走入“农村”。

三、结论

数量庞大的农村儿童, 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在固有教育和阅读环境有限和较为落后的情况下, 县级图书馆更需要有效开展图书推广活动, 让更多的文化公益活动走进农村, 走进广大农村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去, 让更多的文化资源和图书信息成为能够推动其成长发展的有力武器。

摘要:农村地区有限的教学条件, 导致广大儿童所能拥有的阅读环境也是较为严苛的。鉴于这样一种情况, 广大县级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服务以及文化建设的重要机构, 就要承担起为广大农村儿童进行阅读推广的重任。本文中, 笔者将以“县级图书馆如何展开农村儿童阅读推广”为主要研究对象, 望其能够使广大县级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其对于推广农村儿童阅读的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充分基于广大农村儿童的阅读现状, 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 辅助当地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县级图书馆,儿童阅读,农村儿童

参考文献

[1] 周坚宇.关于图书馆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阅读指导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 2013 (12) .

上一篇:二上美术教学反思范文下一篇:反腐倡廉教育宣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