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范文

2023-09-17

儿童心理范文第1篇

为加快“两个体系”建设,认真探索孤残儿童社会关爱机制,让孤残孩子们在完整的家庭中享受亲情,快乐成长。特制定本机制。

一是成立工作专班制度。整合社会资源,成立由民政和残联牵头,卫生、教育、妇联等五部门组成的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联系协调和落实,为孤残儿童建立信息档案,随时掌握孤残儿童的动态。

二是扩大项目的知晓面和贫困家庭的受惠面。通过报纸、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残疾儿童康复工程的重要意义和在实施过程中的感人事迹,弘扬慈善精神,营造全社会关爱孤残儿童的良好氛围。及时安排残疾儿童手术康复治疗。促进孤残儿童在情、智、能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增强其回归社会的能力。

三是认真做好残疾儿童健康监测和膳食喂养指导工作。建立残疾儿童心理、体格发育监测制度,专业护理工作人员定期上门询问、观察孩子健康情况,如发现孩子异常,及时帮助养父母改进不恰当的护理、教育方式,提高寄养质量。

四是认真做好残疾儿童疾病预防工作。协助疾控中心医务人员现场对寄养家庭进行手足口病的防控指导和季节性流行病预防,同时对15岁以下适龄孤残儿童实施乙肝疫苗

查漏补种,进一步降低该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

儿童心理范文第2篇

—— 扈学青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而由其他监护人长期监护托养或独立生活的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后备军,但由于他们缺少来自父母的关心与照顾,所以大部分学生都养成了喜欢吃零食,不爱吃饭的习惯。所以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转变。

一、农村留守儿童健康与心理之间的变化

(一)、 农村留守儿童营养健康状况堪忧

大多数的留守儿童基本上都有以个坏习惯:喜欢吃零食,不爱吃饭。我们经过对我班的留守儿童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经调查有一半的学生基本上都爱吃零食,饭菜很少吃,加之缺少父母的监管,这个现象越来越严重,营养不良,身体健康越来越差。

(二)、 其次在心理上也变的孤僻、抑郁

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聚少离多,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引导教育,他们渴望亲情,渴望父母能在他们身边,当孩子的情绪情感发生变化时,由于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引导,容易产生自卑、孤僻、敏感、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影响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使他们在学习方面,学习态度不端正“读书无用论”现象普遍留守儿童受年龄和身心发展的限制,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再次就是因为心理健康所引起的法制观念淡漠。农村“留守儿童”大多跟祖辈一起生活,由于文化层次较低,对孩子比较纵容溺爱,只求孩子平安无事,在物质上不亏待孩子,而对孩子精神上的需要、道德习惯的养成少有关注。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行为出现偏差,道德失范现象严重,主要表现为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行为习惯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甚至染上了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的恶习,更有甚者干脆成为了社会上失足青年的打手和帮凶,逐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法制观念极为淡薄。

二、农村留守儿童健康问题的成因

(一)、家庭原因。走访过程中了解到,留守儿童家庭兄弟姐妹数量普遍偏多,家庭收入较差、生活水平较低,影响了留守儿童营养和健康。心理上也会产生一些偏差与家庭较好的情况相比较。

(二)、监护人因素。监护人在留守儿童的饮食、学习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家庭属于隔代监护,祖辈的文化程度较低,有的甚至是文盲,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科学饮食,也不管有没有营养,饮食习惯很差。缺少父母的正确引导与关心,所以在性格方面也会变的孤僻,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

(三)、饮食消费观念。消费观念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孩子们的零花钱上。农民工长年在外,不免产生对孩子有补偿心理,于是就给孩子更多的零花钱。调查发现,他们零花钱的去处大部分是买零食,而且垃圾食品占大多数,这也是为什么留守儿童不吃饭的原因。

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教育的对策

健康,是立身之本。没有健康的体魄,很难成就大事。健康的身体,必须从年轻时期就打好基础,应该随时随地去注重自己的身体……珍惜生命,爱护身体,从健康饮食做起!

要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营养状况所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妇联、团委及公益机构,应免费对留守儿童及监护人进行科学营养知识普及。利用节假日留守儿童家长返乡的机会,向他们宣传科学饮食知识。定期举办留守儿童监护人培训班,让他们掌握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教育和引导他们规范教养行为,同时给留守儿童提供更加健康、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极力营造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其次,农村学校应当多举办一些趣味运动会,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促进孩子之间的交流。学校应加强食堂的卫生管理、营养健康知识的推广,食物营养合理搭配。学校应积极开展家长会、亲子活动,以增进孩子们与家长的沟通、加强学校与家长间的交流,一起努力培养孩子的成才。还应该对学校老师进行营养健康方面知识的培训。

(二)同时心理的健康来自于健康的体魄,和谐的环境,正确的疏导和科学的诊治

1、首先自信心的培养,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达到某一目标或完成某一项任务的心理状态。“留守儿童” 由于不能得到父母及时的管教,而隔代监护人爷爷奶奶等又常常溺爱或放纵他们的行为,致使他们学习的自觉性较差,成绩落后,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信心。

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要死盯着自己的短处,要善于发掘和发展自己的优势,“避己之短,扬己之长”,对自己做出公正全面的评价。教师要指导“留守儿童”去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性大的事情,如帮爷爷奶奶做一些家务,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学会克服自己学习上的一些不良习惯等,即使很小的事,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起到增强自信心的作用。

2、其次抗挫折能力培养

挫折可以称为是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紧张情绪状态。挫折感在“留守儿童”的心理上表现很明显,他们常常会由于考试的失败、学业的担忧、社交的障碍、缺少父母的关爱等方面的原因体验到挫折感。他们的情绪常常处于失望、焦虑、沮丧 孤僻等紧张状态。

遇到挫折时应进行冷静的分析,从主客观、目标、环境条件等方面找到受挫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要善于根据自己的优势确立奋斗目标,在前进过程中发现不切合实际时,要及时调整,化压力为动力。其实,适度的刺激和压力能有效的调整机体的积极因素,正所谓“自古雄才多磨难”。要有一个辩证的挫折观,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学会悦纳自己。

3、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现代社会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愈来愈显得必不可少。但这方面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一定的实践逐渐形成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缺少父母的关爱呵护,自闭心理较为严重,常常不愿与人交往,心理压力较大。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鼓励他们多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各种活动,为他们展示和表现自己提供一定的平台。应该鼓励他们克服自闭心理,试探着主动与人交往,慢慢获得成功的体验。

4、 心理保健

教师要有意识的教给“留守儿童”心理保健的方法,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自我心理调节,使其心理趋于稳定和平衡。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转移法:要学会自觉的转移自己的注意中心。对正在经受精神折磨的儿童,要让他设法摆脱眼前的情境,如倾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或者户外散步,呼吸新鲜的空气,可以通过一些群体的娱乐活动,如下棋,练习书法,画画等有有益的活动来消除当时不正常的情绪。

宣泄法:压抑、自卑,自弃等心理是“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状态,要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法得以排解:可以通过写日记诉说,给远方的父母写信或者打电话诉说,也可以在空旷的地方大声吼叫等方法,及时疏导心结,化解积郁,求得心理平衡。还可以找知心朋友和值得信任的师长,倾吐悲伤、委屈、苦恼、愤怒等情绪,以解除内心的冲突。

自我暗示法:成语中的"望梅止渴"、"草木皆兵"、"杯弓蛇影" 等,都是暗示作用的生动写照,暗示作用能够强烈地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能起显著的导向作 用。当记恨念头产生的时候,要用语言自我暗示,强制压抑自己萌发错误的动机和欲望。要不断的告诉自己,“我能行”、“我一定会处理的很好”、“我不比别人差”,不轻言放弃。经常性的努力,不懈的锻炼,会使你走出自卑的阴影。

儿童心理范文第3篇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在农村的留守儿童数量在不断的增多,很多留守儿童的心理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有的留守儿童性格孤僻,并且还会存在叛逆心理或自卑心理等等,因此应该对留守儿童加强关爱和责任意识,对其心理健康做出正确的引导,使得留守儿童的身心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面临问题;治理对策

引言

隨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的加快,很多农村青壮年都会进城务工,他们将自己的子女留在家中,由老人或者他人进行照看,这些子女被称为留守儿童,在农村成长环境当中,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所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并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能够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积极的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有效的解决,进而使得农村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面临的问题

首先自卑心理,对于农村的留守儿童而言,它们的心理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因为自己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觉得自己没有依靠,没有人保护自己。这和父母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其次, 由于农村的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这些儿童很少有和他人进行心理交流的机会和平台,遇到问题时没有找到可以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因此在内心存在烦恼或者困惑时不能得到倾诉,同时也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并且他们对于外界总是缺乏一定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在情感上有所欠缺,因此导致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不能主动的积极的和他人交流沟通。最后有一定的叛逆心理[1]。很多留守儿童在学校当中表现不够良好,经常的做一些违反乱纪的事情,在性格上比较孤僻因此不能积极地融入班集体中,没有强烈的集体观念,并且还会故意不完成作业,在学校打架斗殴,或者沉迷于网络游戏。虽然有些留守儿童从外表上看起来比其他的孩子要更加的独立,坚强,但是他们的心灵却比这些孩子要更为脆弱,他们的情绪波动很大,心态极不平衡,因此在和他人交往的过程当中很容易受伤,并且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和仇恨心理,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误入歧途。对于留守儿童而言,他们最多的都是就最多的体验就是孤独,无助,因为在平时生活和学习当中,如果受委屈了没有人安慰,当遇到困难时没有人可以帮助自己。因此,导致很多孩子认为自己的父母并不重要,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感态度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使得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方面出现很多的问题,经常出现紧张焦虑,缺乏一定的安全感。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治理对策

(一)从父母方面分析

对于留守儿童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关爱,因为父母的关爱和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关系。作为父母以及委托人应该注重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并且还要关注他们在成长当中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进而才能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指导。作为留守儿童的父母不要一味的只顾工作,而忽视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因为在农村,很多父母认为只有赚取更多的财富才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他们并不注重孩子的精神世界和心理问题。留守儿童正是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成长过程当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导致其心理产生自卑,不信任等状态,这时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关爱。父母是儿童得第一责任人,因此作为父母应该定期的返乡和自己的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使得孩子能够感受父母关爱,满足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如果不能及时的返乡,可以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增加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孩子理解父母在外打工的原因,使得孩子正确的看待自己的留守儿童状况[2]。

(二)从学校方面分析

作为学校,应该注重建立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使得留守儿童能够积极的在课堂进行发言,并且还要充分的了解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并为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在其他的学科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积极的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内容,进而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此外,还应该不断的完善儿童心理健康的管理方式,对于班级当中的留守儿童,应该实施动态的管理,并且还要和家长进行及时的联系,定期的召开留守儿童监护人的会议,对于监护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使得其明确心理健康重要性。还可以开设之心理健康咨询热线或者平台,引导监护人或留守儿童的家长和教师进行及时的沟通联系,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提供更多的保障。

(三)从社会方面分析

作为政府应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农村的留守儿童应该做出关爱和宣传,通过网络媒体的作用引导人们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重视,提高公众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还可以发展村的特色旅游业增加农民的收入,进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政府还应该制定农村留守儿童的保护政策和法律措施,加大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还要吸引更多优秀的心理健康教师为农村的留守儿童进行专业的教育和引导,有效的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吸引更多的专业教师团队,增强农村的师资力量。

结束语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进行合作,帮助农村的留守儿童解决心理健康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何宏莲,宋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面临的问题及治理对策[J].理论观察,2021(06):83-86.

[2]王海龙.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儿童心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问题

作为比较特殊的边缘群体,农村单亲家庭数量在累计增加中,相对应的农村单亲孩子数量也上升了,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单亲家庭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面临着较多的问题,特别是在心理健康这一方面,不容乐观。由于未能得到及时的有效救助,农村物质条件匮乏已经不能满足精神需求,单亲家庭子女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比如自卑、多疑、内向、焦虑抑郁等,严重的甚至会对社会有报复犯罪心理,因此,社会各界都应该重视农村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

一、常见的农村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分析

(一)情感问题

1.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由于周遭环境单一以及闭塞,许多的单亲家庭子女很少会感受到城市的热闹与繁华,长期生活在比较枯燥压抑的环境中,家庭破碎引起的孤单失落感以及被抛弃的无力感并未有外界条件帮助孩子进行思想注意力的转移或者情绪的释放,相对于城市里的单亲家庭子女,他们的孤单失落和寂寞感会更重。此外,单亲家庭子女的敏感度比正常家庭要高,一方面父母一方的缺失让孩子们不能得到完整的关爱,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父母多选择外出打工,单亲家庭子女并未能时刻获得家人的关注和爱护,长此以往,父母爱的缺失累积,孩子会误以为父母并不关注他们的成长,导致孩子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2.在单亲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更倾向于自闭。由于单亲家庭的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孩子的情绪会多变,并且在内心会与正常家庭的孩子进行比较,单亲家庭的子女容易自卑,可能会选择远离同学朋友,与同龄人或者长辈交流变少封闭内心导致自闭。由于农村落后的因素,有些单亲家庭的子女甚至会产生仇视、怨恨的不良心理,青少年的叛逆期会持续更长时间,这些都不利于农村孩子心理以及价值观的树立,对他们之后的人生有很大影响。

3.在正常家庭里成长的孩子一般会感受到家庭团圆的幸福感,而在单亲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往往会缺失这一份特殊的感情,从而情绪消极,经常受不好的情绪影响,人际关系冷漠,可能会不信任人,认为自己孤立无援,对未来的人生会有恐懼和不安。

(二)行为以及性格的问题

不少农村孩子由于单亲家庭的影响在性格上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父母离异家庭里,在父母亲尚未正式离婚的时候,家庭的争吵和冷战不断,孩子对此有恐惧心理,产生不安感,会开始怀疑父母的关爱,并且在长期争吵的环境下,孩子在遇事时会比正常的孩子胆小,社交往往会相对孤僻,孩子可能因为过多的争吵而感到烦躁,从而蛮横、放纵。除此之外,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是对自身角色定位的不断修正,对于角色的定位,很大部分是受到周边人物特别是父母的影响,在不健全的农村单亲家庭里长大的孩子,由于环境的封闭,并未能接触到很多的人,因此更容易造成对自身角色定位的错误认识。

二、农村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

长期地生活在农村单亲家庭里,农村孩子的生活以及教育都受到很大的影响。造成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成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由于比较特殊的家庭结构以及农村的封闭环境,孩子长期缺失父母一方甚至是双方的关注以及爱护,心理是较为消极的,情感的表达以及心理的健康发展都不能和正常家庭出生的孩子一样。第二,由于农村单亲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不好,单亲父母并没有多余的时间来照顾和关注孩子的生活,加上农村传统,多会采用粗暴的放养形式。此外家庭的拮据也困扰了尚未成年的孩子,容易有犯罪倾向。第三,单亲家庭的孩子长期以来只与父母其中一方一起生活,会不自觉地去模仿父母一方的行为和性格,和母亲一起生活的男孩可能会缺乏一定的硬朗阳刚气质,无论对于将来成年后的生活还是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三、农村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解决的策略

(一)要适当地为农村单亲家庭子女解压

在一般正常的家庭里,父母都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为有用之才,但是并没有给予孩子过大的压力,而是采取鼓励式教育方法。而在农村单亲家庭里,不少父母由于从小自身条件不好,会将自己的希望和梦想更多地加注在自己的子女身上,特别是在农村父母离婚以后,和孩子生活的一方会更多地将原本属于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投射在单亲孩子的身上,原本受单亲环境影响的孩子会承受更多的心理负担,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单亲家长应该尽量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尊重单亲子女的意愿,多聆听他们的心声,多关注单亲孩子的心理问题和与年纪不相匹配的心灵负担。应该适时地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多和孩子相处,进行亲子游戏,外出旅游等活动,为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减少单亲家庭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二)关注农村单亲家庭子女的独立性培养

在农村地区的很多单亲家庭里,许多离异单亲父母亲觉得亏欠孩子,为了宽慰心灵,弥补自己的错误,往往会对自己的子女更加宠溺以及纵容,再加上不少单亲父母为了生计而转去外地工作,孩子长期会形成依赖爷爷奶奶的性格,因此,离异父母固然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但同时要关注孩子的独立性,在平时生活里,不要一味地替孩子做决定或者为孩子打点一切生活琐事,而是应该在一旁指导孩子独立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在孩子遇到麻烦和困难时,不要代替孩子解决问题,而是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给予孩子意见,让孩子自己独立思考如何去解决好问题。

(三)关注农村单亲家庭子女的人格健康教育

每一个孩子的人格都是在长期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亲的角色应该是缺一不可的,并且是无可替代的,一般来说,缺少父亲教育的单亲孩子会形成偏向阴柔的性格,在生活中表现为懦弱怕事、多愁善感、心灵脆弱等。而缺失母亲教育和关爱的单亲孩子,就会形成截然不同的偏向阳刚性格,单亲孩子偏向于冷漠孤僻,所以,农村单亲家庭的父母应该格外地关注自己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弥补情感缺失,消除由于一方关爱的缺失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要对孩子的人格发展有积极性质的引导,进行人格健康教育。例如,和男孩一起生活的母亲,要多放手让孩子面对困难,多独立承担责任,让孩子形成勇敢大胆果敢的小男子汉。父母应该消除单亲家庭带来的不良环境,给予单亲孩子阳光和快乐,让单亲孩子成为一个坚强勇敢,乐观开朗,有理想信念和抱负的大好青年。

四、结语

农村单亲家庭子女作为社会的边缘群体,家庭的破碎给不少孩子留下心灵伤痕,导致孩子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除了要保障孩子的生活之外,要多关注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父母要多从孩子角度出发,帮助孩子缓解心灵上的压力,要关注孩子的独立性培养,要关注孩子性格的健全发展,最后需要社会各界都给予帮助。

注:本文为2019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9]GHBZX120)的阶段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广和,刘兴虎.农村初中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及辅导策略研究[J].情感读本,2019(11).

[2]董颖.浅谈农村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解决途径[J].新课程,2019(05).

[3]汪小岩.农村初中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及解決对策分析[J].科普童话,2019(03).

[4]周筱芬.离异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研究[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

[5]钢照日格, 段兴华.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其综合教育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责编 林 娟)

儿童心理范文第5篇

一、召开家长会,摸清情况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我们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程。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总辅导员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营造氛围,健全制度,开展活动

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在团支部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等。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建立健全家校联系。要求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与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3、开展关爱活动,快乐成长

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定期开放。在学校少先大队的统一组织下,孩子们可以在留守儿童活动室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真正成了儿童学习活动的乐园。

邀请医护人员为留守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关爱孩子的健康。开学刚刚一周,学校邀请袁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领导和医护人员免费为校区全体学生进行体格检查。检查的项目有量血压、量身高、测视力、测肺活量、量胸围、五官检查等,并对儿童建立健康体检档案。医生们一边为孩子检查,一边宣讲着儿童保健知识,极大限度地保证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孩子们在检查中没有丝毫胆怯,有的是感受到的温暖。

另外,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上一篇:团体心理辅导下一篇:心理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