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中心镇村建设范文

2023-11-10

加快中心镇村建设范文第1篇

宁委发〔2012〕15号

为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抢抓南京青奥会建设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快河西新城建设发展,加速打造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新中心,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深入贯彻省、市党代会精神,立足河西新城实际,按照“优化提升中部、提速建成南部、综合整治北部、规划建设西部”的总体思路,坚持“人文、宜居、智慧、绿色、集约”的理念,突出“现代化、国际性、创新型”品质定位,聚焦办好青奥会、亚青会大事,聚焦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新中心目标,增强金融保险、商务商业、行政办公、总部研发、创新创意、文体会展和休闲居住等核心功能,致力打造高端产业繁荣、城市功能完善、服务体系发达、创新活力迸发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新中心。

二、规划范围

河西新城总体规划建设范围:秦淮新河以北、外秦淮河

1 和凤台南路以西、长江以东,总占地94平方公里。其中,应天大街以北的北部地区,约20平方公里;应天大街以南、江山大街以北的中部地区,约21平方公里;江山大街以南的南部地区,约53平方公里(陆地约15平方公里,江心洲约15平方公里,潜洲及水面约23平方公里)。

“十二五”期间,将中部地区和南部地区36平方公里作为重点发展区域。其中:中央商务区(江东中路、庐山路、兴隆大街、江山大街围合而成,约4平方公里)重点向南、向西拓展延伸;青奥板块(约1.8平方公里)等河西新城核心区,重点发展金融保险、总部经济、商务办公、中介服务业、文体休闲等现代服务业。

三、基本原则

(一)“人文、宜居、智慧、绿色、集约”的原则。将生态绿色和科技智慧技术嵌入到新城规划与建设之中。进一步彰显滨江特色、人文底蕴,构建现代版“山水城林”、“远山近水”风貌。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推行土地混合使用和城市综合体建设,从生活、生产多角度集约、集聚,实现可持续发展。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升公共服务功能,让市民真正成为新城建设成果的最大受益者。

(二)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政府先期投入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优化环境,政策扶持,吸纳优质外资和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继续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突出

2 功能板块培育,积极引进符合新城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导向的优质项目,不断提高国际化程度。提高土地运作、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类资源的市场化运作水平,更好地发挥河西国资集团投融资平台作用。

(三)人才引领与创新驱动的原则。加强和拓展河西中央商务区,加快总部经济和研发机构的开发建设,积极引进与国际接轨的创新创业人才,使河西新城成为中高端人才集聚、创业、生活的平台。加快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领域,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具有区域竞争力的高端现代产业体系。通过思路观念创新、机制体制创新、方法路径创新、产业载体创新、项目推进创新、资本运营创新,培育创新竞争优势,提升城市新中心的功能与形象,努力走在全国新城建设发展的前列。

(四)突出重点与整体提升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细部处理与整体品质提升相结合,既突出河西中央商务区、青奥板块、金融城、海峡城等重点任务,又推进区域整体提升、协调发展,把好项目方案论证、优化设计关,把高标准、严要求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始终,确保各类建设项目的精细化、高品质,打造一批地标建筑和精品工程,成为现代化新南京的标志区。

四、主要任务

作为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主会场和青奥村所在地,河西新城将是南京代表中国向世界展示现代化建设新成就的重要窗口。未来三年是河西新城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2014年青奥会前,重点推进七大工程:

(一)青奥板块工程。按照国际奥委会的标准和节点要求,贯彻“安全、质量、工期、功能、成本”五统一原则,在充分考虑赛后利用的前提下,高标准、高效率推进运动员村、会议商务区、国际风情街、滨江青年公园、青奥轴线等青奥板块五大项目建设,成为南京滨江城市的新地标,向国内外宾客展现河西新城良好的赛会环境。

(二)低碳生态工程。与省住建厅合作共建“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力争在青奥会前夺得“国家低碳生态城示范区”称号。积极推行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全面推广垃圾分类收集,推进热电联供、河道补水、雨水回用、综合管廊工程。加大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更加集约有效利用城市资源,2014年青奥会前,未建设用地一律先绿化到位。使河西新城的绿地覆盖率、空气质量、建筑节能标准明显高于老城区平均水平,努力打造“绿色、生态、低碳、节能”的示范新城区。

(三)产业载体工程。以“五轴四城两园一岛一区”(商务轴、商业轴、文体轴、青奥轴、滨江休闲轴,青奥城、金融城、会展城、海峡城,建邺新城科技园、鼓楼江东软件园,

4 中新生态科技岛,江东商贸区)为载体,大力培育金融保险业、科技研发智慧产业、现代商贸和会展业、文化休闲旅游业,并在南部沿江、沿河地区重点发展商务科技带,使河西新城的商务楼宇面积、科技文化产业面积分别达到1000万平方米,把河西新城建设成为南京乃至江苏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和新的经济增长极,实现产业发展与新城建设互动融合,初步形成本地创业、本地就业、本地置业的产业培育与新城建设融合发展态势。

(四)基础设施工程。以构建立体化交通枢纽为目标,打通新城、老城之间,江南、江北之间的通道,加快地铁10号线以及河西新交通等轨道交通建设,新城内部路网和对外联系快速通道基本成形,实现公共交通立体化换乘。推行电动及清洁能源公交,在滨江、滨河等地带建立慢行系统,确立公交主导、低碳出行的绿色交通模式。加大河道生态整治力度,畅通水系,全面实施雨污分流,加快泵站等涉水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环境水平和防汛能力。

(五)民生服务工程。按期完成市行政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智慧南京中心建设,推进河西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市档案馆、方志馆等社会事业建设,重点抓好南京云锦研究所、江东门纪念馆、渡江纪念馆、宝船公园、莫愁湖公园等历史文化遗产周边环境的综合提升,提高新城文化软实力。按照建设亚洲体育中心城市和国际体育名城的要求,

5 完善各项体育设施建设。将社区中心、学校、医院、文体等公共服务设施与各级公共交通站点紧密结合,营造社区生活“5分钟服务圈”、“10分钟体育圈、文化圈”、“15分钟医疗圈”、“半小时商业商务圈”,构建便捷舒适的宜居环境。

(六)智慧新城工程。鼓励电信运营企业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基础通信管线、移动通信基站、通信局房、室内覆盖系统、光纤到户等集约化建设。力争到2013年亚青会前实现无线移动宽带全覆盖。积极争创“国家智能电网示范区”,加快建设智慧社区,在南部地区推行电视、电信、互联网络的三网融合。开通智慧公交,建成智慧南京信息中心,实现智能化的交通管理、模块化的市容城管,建成公共空间的安全监控系统。

(七)滨江滨河工程。以“明珠锦线”为理念,通过江堤复合利用形成枢纽,串联各种公共活动中心,内设自行车、滑轮等交通系统,使慢行漫游成为新的休闲方式。强化滨江空间结构,在河西南部地区沿江展开主要活力空间,增加面江通道,沿通道布局活力节点,形成滨江空间序列。通过高端的公司总部及科技研发机构总部、高端公寓等功能及建筑形态控制,营造良好的滨江城市形象。在百里秦淮风光带河西段,结合滨河公共建筑配套完善,规划建设用于连接公共建筑与堤岸的城市观景阳台,形成河西特有景观界面,为城市提供“亲水”、“乐居”、“慢城”平台。

五、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调整成立市进一步加快河西新城建设和发展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市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市河西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任办公室副主任。充分发挥市河西指挥部、建邺区、鼓楼区、下关区“一部三区”的职能作用。全市各部门要站在服从全局、服务大局的高度,全力配合支持,切实提高统筹规划建设和协调发展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和服务保障河西新城的建设发展。市河西指挥部要以“工程优质、人才优秀、效益最佳”为目标,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和效能监察工作,规范各项操作程序,预防职务犯罪,努力培养和建设“干事有激情、做事高标准、遇事敢负责、处事能坚韧”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

(二)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市河西指挥部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在河西新城范围内行使市级管理权限,负责组织开展河西新城范围内规划管理、城市建设、城市运行和招商引资等工作,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为进一步完善项目审批体制,提高项目审批和验收效率,实现办事不出新城,根据全市综合体制改革要求,市各有关职能部门移交或委托市河西指挥部行使有关职权。市发改委要选派处级干部到市河西指挥部办公,负责新城项目的全程审批和协调;市住建委负责的各类审批及验收事项,凡

7 涉及河西新城的建设项目,由市住建委派出的副指挥长负责统筹协调和审批;河西新城项目的规划审批及验收事项,由市规划局派出的副指挥长负责组织协调和审批,重大项目规划初审后报市政府审定;河西新城范围内的土地划拨或出让等事项,由市国土局派出的副指挥长负责组织协调和审批,并成立河西新城土地储备中心(人员编制由市河西指挥部内部调整);河西新城范围内的项目招投标,如因工期等需要,可在市纪委(监察局)派出纪检组的全程跟踪监督下,由市河西指挥部独立组织招标评标工作;河西新城交通、绿化等专项规划及具体项目绿化、交通评估由市河西指挥部负责审核;市公安消防局指定一名副局长牵头成立专门工作班子,负责河西新城消防审批与验收事务,原则上7天内审批办结;南京供电公司要明确专人、组建团队、开辟绿色通道,提供高效便捷服务。为进一步加强河西新城建设的统筹协调,河西新城范围内渣土清运、市容市貌、闲置用地管理、环保、人防、质监、安监、工商等市权审批事项和执法职能,由市政府统一授权给建邺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

(三)进一步营造良好氛围。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河西新城宣传报道力度,进一步树立和提升河西新城作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新中心的整体形象,为河西新城建设和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六、资金筹措及管理

(一)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按照“取之于河西,用之于河西”的原则,河西新城中部和南部范围内的土地,由市河西指挥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储备、统一出让、统一管理。土地出让金统一纳入市级财政管理,市财政结合土地出让金缴纳进度,将2012年1月1日起至2014年12月31日止的土地出让收益扣除国家、省规定的各项刚性计提后,市级刚性计提部分减半计提(不含容积率2.8以上住宅公寓加提部分),其余资金返还市河西指挥部,由市河西指挥部转增河西国资集团资本金,用于河西新城青奥板块的开发建设。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市河西指挥部(河西国资集团)投资建设的除国防资产外的停车设施、各类管线、综合管廊等配套公建设施,以及学校、医院、基本社区中心(经招拍挂等程序取得土地权证的)等房建项目,产权归市河西指挥部(河西国资集团)所有,可采取出租、出售等市场化运作形式筹集资金,形成河西国资集团良性的资产注入机制。水、电、气、通信等各类管线单位使用市河西指挥部(河西国资集团)统一建设的综合管廊时支付相应的租用费用。市级政府部门使用由市河西指挥部(河西国资集团)投资建设的各类设施的,由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支付相应的租金。

河西新城中部和南部36平方公里范围内各类广告的发

9 布经营权和拍卖审批权限授权市河西指挥部(河西国资集团)行使,并在市相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负责区域内的道路、桥梁、地名冠名权的市场化运作,所得收入由市河西指挥部(河西国资集团)直接收取,专户专账管理,用于新城建设。

河西新城范围内按照出让条件由开发投资主体负责配建的各类公益性资产及公共设施,由市河西指挥部代表市政府统一接收并统筹安排。

(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河西新城范围内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市属权限内规费(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等)、停车场收费,以及各单位施工过程中移植公共绿化、道路挖掘、占用等行为按市相关文件支付的移植、修复等费用,由市相关职能部门授权市河西指挥部统一直接收取,全额缴入市财政纳入预算管理,专项用于河西新城建设。市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各项规费收取的业务指导。河西新城中部和南部地区36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城市维护管养工作由市河西指挥部负责。

(三)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凡是由市河西指挥部(河西国资集团)开发地块招商引进和直接投资的项目(如:青奥村、海峡城、CBD项目等)所产生的税收市区留成部分全额直接返还给市河西指挥部(河西国资集团)。市河西指挥部(河西国资集团)及直接控股企业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和

10 企业所得税市区留成部分,全额补助给市河西指挥部(河西国资集团)。以上税收返还资金主要用于河西新城的建设与管理、补充河西国资集团资本金以及支付开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贷款和利息等。此政策执行时间从2012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到2014年12月31日止。

(四)拓宽投融资渠道。探索多元化融资模式,在项目贷款、企业债券、信托、险资、个人质押贷款等融资手段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河西国资集团尽快上市,实现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健全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经营机制。可采取BOT、TOT等多种方式,引进各类资本参与新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与经营。积极争取中央部委和省直部门支持,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国家政策性资金推进新城建设。积极服务和吸引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在新城投资建设发展。

七、产业功能培育政策

(一)加大规划引导力度。按照“保老城、建新城”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商务写字楼等开发项目向河西新城集中。在河西新城积极引导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鼓励投资商自建,实行分类扶持奖励政策。对利用地下空间从事经营性活动、销售或转让的,应依法有偿使用。对在河西新城范围内与地上空间整体开发利用的地下空间,如在批准用地范围内且不改变土地用途的,不再单独计算土地出让金;对单独利

11 用地下空间或改变原土地用途用于经营性项目的,土地出让金根据土地的区位条件、实际用途、开发利用强度等条件综合评估确定。其中:商业用途的土地出让金,地下一层按地上一层楼面地价的40%确定,地下二层按地上一层楼面地价的20%确定,地下三层及以下免收;停车场用途的土地出让金,地下一层按800元/平方米确定,地下二层及以下免收。

(二)完善联动招商机制。市有关部门要把河西新城作为全市招商的重点,加强指导和服务。市河西指挥部要与建邺区、鼓楼区、下关区加强协作,形成部区联动机制,着力“招大商、招外商、招强商”。市河西指挥部要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重点抓招商引资、抓新项目引进、抓建设项目资金到位和建设进度督查。要积极帮助投资业主开展“二次招商”,加快发展楼宇经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和企业总部的集聚。

(三)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在2014年青奥会之前,河西新城中央商务区及周边的社会重大投资项目按照土地出让合同约定时间提前竣工或如期竣工的,由市河西指挥部根据项目建设情况和竣工时间予以一定额度的奖励。

加快中心镇村建设范文第2篇

镇村镇建设工作汇报

科学规划依法管理促进村镇建设健康发展翟镇人民政府翟镇属工矿区,区域面积69.5平方公里,辖45个行政村,总人口6.63万人,是国家六部委联合命名的“全国重点镇”、省政府确定的“山东省中心镇”。近年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村镇建设工作,积极争取各级建设主管部门的支持帮助,立足实际,科学规划,精心施工,紧紧围绕中心镇建设这个新的经济平台

,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小城镇建设、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有力地促进了我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先后获得“山东省村镇建设试点镇”、“山东省村镇建设新型乡镇”等荣誉称号。下面,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镇村镇建设方面一些做法。

一、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提升小城镇服务功能小城镇建设是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必由之路,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城乡流通,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桥梁。工作中,我们本着“小城镇、大战略”的指导思想,科学规划,加大投入,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使我镇小城镇建设高起点起步,高标准建设,综合服务功能日益完善。一是搭建政策平台,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我们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结合实际,针对业主特别关注的建筑用地、税费收支、教育医疗等现实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小城镇建设的优惠政策,对入住工商业户的户籍迁移、子女入托入学、就医、生产经营中的税费交纳等具体问题作了详细规定,积极鼓励扶持镇内外广大业主商户入镇经商办企业,极大地推进了镇区建设和经济发展。二

页脚文字

页眉文字

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小城镇建设档次与水平。为了搞好规划,我们多次邀请省市建设规划设计专家,进行实地踏勘测绘,对镇区今后的建设发展制定了详尽的方案。2004年,我们又邀请上海同济大学专家设计完成了镇域镇区近期发展规划、五年发展规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规划,明确了中心镇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我们加快小城镇建设进度,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对全镇的交通、水电、供暖、通讯、文娱、教育、医疗、环卫、照明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进行改造扩建,努力创造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镇区环境,为我镇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小城镇建设基础。一是加大道路建设和维护的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交通网络。今年,投资300万元完成村村通道建设18.4公里,使全镇村村通里程达70公里,实现了45个行政村村村通柏油路、水泥路;完成了莲花山旅游专用通道翟镇段的道路规划和路基工程,形成镇域内“四纵四横”的交通网络。同时,协调公路局、交通局、公安局、工商局等7个部门,对济临路翟镇段进行了重点清理,彻底改变了过去晴天满眼灰尘、雨天污水横流的现状。二是抓好商业街开发。在前期开发翟良路、望新路、文化路三条商业街的基础上,新开发董家庄南段、穆家店西路段商住房1215平,使全镇商住房建设户达1230家,建筑面积40215平,镇区商业注册登记户达730余家,形成南至羊村、北至石灰峪、东到东梁庄、西到崖头的商业交易带。三是根据总体规划,投资150余万元建成占地9000多平方米的街心花园一处,使居民有了一个消遣休闲的好去处。

2、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增强镇区服务功能。一是完善供排水系统。镇政府投资280万元,建成了日供水6000立方米、供水距离达16公

页脚文字

页眉文字

里的专用输水管线。今年又投资110万元建成山泉水供水管道,实现镇区6个村庄和企事业单位全部喝上纯净的山泉水。同时加强了排水设施建设,先后投资160万元,投工8万个,对镇区12公里的污水排泄暗渠进行了疏通治理,共垒砌排污暗渠9.8公里,排水河防护墙2.2公里,污水沉淀拦河坝32米,彻底改变了环境脏乱的局面,创造了良好的卫生环境。二是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医疗条件。加大镇一中硬件投入,今年投资80多万元新上多媒体教室一口、微机室两口、电子备课室一口,添置各种教学设备200余台套。投资30万元充实完善中心幼儿园配套设施,实现适龄儿童全部安全入托,解除了居民的后顾之忧。投资300多万元对镇卫生院门诊楼进行扩建改造,并率先在泰安市实行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制度,全镇农民参保率达到69.7。三是多方协调进行电力改造、电话装机和有线电视普及活动。几年来共投资470万元,对镇区34个村的农用电网和镇区23个驻地单位进行线路改造,共架设10KV输电线路150公里,埋设照明灯150盏;投资330余万元进行电话村装机优惠活动,使全镇的电话用户普及率达75以上,十二个电话村普及率达85以上,同时新装一线通(ISDN)设备和宽带网(ADSL)设备各一台,终端用户80余家;投资170万元架设有线电视传输网,有线电视信号入户率达60。另外,先后投资100余万元,对镇区各主要街道进行了绿化美化,共栽植各类花灌木8.5万余株,绿化面积1.4万平方米。

二、因地制宜,加快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由于地处矿区,长期采煤,造成个别村地面下沉,房

[1] [2] 屋斑裂、倒塌现象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针对这种状况,镇党委政府广泛征求意

页脚文字

页眉文字

见,经过实地勘察,决定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实行旧村改造和整体搬迁工作策略,以保障村民生命财产安全,达到美化农村环境、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的目的。于家庄位于我镇南部,是一个只有141户,人口400多人的

小村。该村房屋大多为上世纪80年代初修建的,占地面积大,且已陆续进入翻建高峰期。村内道路不通畅,公共设施没有任何基础,造成街面污水横流,垃圾乱倒,引发的村民矛盾已影响到社会稳定。为了改变该村的落后面貌,1998年,经市建委批准,我们把于家庄旧村改造列为翟镇六个小康新村建设规划实施工程之一。改造工作中,我们请市建委对于家庄旧村进行总体设计规划,并将规划方案交由该村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组织群众到村庄规划和建设搞得比较好的村学习参观,以统一思想,为旧村改造工作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在实施新规划中,我们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占基、统一尺寸、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外形,杜绝乱建滥建。核准建设户数,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标准,建设住宅由原来的145户减少到124户,节约耕地38亩。同时,规划建设完成村内水泥道路5条,并完成供电、供水、路灯、有线电视、程控电话、自来水等配套设施建设,使于家庄新村道路通畅,街道整齐,楼房林立,成为一个生活环境优美、舒适的新型小康村。唐立沟村位于协庄煤矿塌陷区内,房屋受损严重,修缮重建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999年,经过镇党委政府、村委与协庄煤矿协商,决定对该村实施整体搬迁计划。在整体搬迁工作中,我们注重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学习《土地管理法》、《城镇规划法》、《村庄集镇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把唐立沟新村建设工作纳

页脚文字

页眉文字

入法制化轨道。同时,该村成立搬迁办公室,按照“先急后缓”原则,确定了3—5年内搬迁完毕的工作思路。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对房屋建造提出总体要求,并将新建房屋分为三个类别,有经济能力的要按统一标准建造二层小康楼,经济较困难的村民可先建一层住宅,老年房由村里集体建造。对建房户实施经济补贴政策,由村集体一次性补助迁移户2000元,保证了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经过全体村民五年的努力,唐立沟新村建设工作已全部完成,共建设高标准小康楼270处。同时,该村加大投入,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先后投资90万元建成高标准联办小学和卫生室,投资50万元完成水电设施建设,投资50万元对村道路进行了硬化、绿化,并安装了路灯。全村90的居民通了程控电话和有线电视。通过整体搬迁,唐立沟住宅由原来的454户减到现在的330户,净增粮田150余亩,一个布局合理,富裕文明的唐立沟新村呈现在人们面前。

三、依法管理,促进村镇建设健康发展一是建章立制,完善村镇建设规章制度。成立村镇建设领导机构、服务机构和执法机构,确保村镇建设依法稳定发展。二是严格规划设计。坚决执行村镇建设工作中的“一书两证”制度,严格建设审核审批程序,杜绝一切违章乱建、违法滥建现象,使村镇建设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建设轨道,确保建设发证率达100。三是规范档案管理工作。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与城镇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设有专用档案室三间,资料橱14个,柜橱4个,建立起完备的档案资料,分门另类进行存放。并设有档案管理员一人,负责档案资料的管理保护及日常资料整理归档工作,确保档案资料在村镇建设工作中发挥查阅历史、提供依据、见证纠纷、记录发展的作用。近几年,我镇在村镇建设工作中的实践充分表明,村镇

页脚文字

页眉文字

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村镇建设的投入,直接拉动了我镇

二、三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全国重点镇的区位优势,按照村镇建设规划,集中精力,突出特色,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搞好镇区开发建设,把城镇开发与活商、富民、发展民营经济结合起来,巧借内力外力,促进资金、技术、劳动力向小城镇流动,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带动力强的城镇化新格局,力争全面完成村镇建设的长期和远期规划。

加快中心镇村建设范文第3篇

一、领导重视,措施到位

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千方百计加快村镇建设和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经济发展,推进建设精品小城镇和城镇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这不仅提高了我们对村镇建设工作定位的认识程度,而且促进我们真抓实干,加大村镇建设组织领导的力度。

一是进一步把村镇建设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村镇建设工作,把它纳入城镇总体规划,并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xxx镇开展村镇建设“新村杯”活动实施方案》、《xxx镇~年村镇建设工作计划》。

二是领导把村镇建设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工作亲自抓。设置村镇建设专职工作人员,按规定将有关档案材料进行认真整理和分类,保证了城镇建设工作正常开展。

二、抗震安居工作

成立了xxx镇抗震安居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清楚,工作有力。同时,将城镇抗震安居办公室设在党政办公室,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做到了责任到人。抗震安居工作纳入了目标考核中,并与各社区(村)层层签定了《xxx镇抗震安居工作责任书》。

三、环境卫生管理

强化对城镇居民区环境卫生的治理力度。充分调动各社区力量,在城镇范围内推广了垃圾袋装化,城镇总户数5460户,有4400户达到垃圾袋装化,垃圾袋装化普及率为81%,使城镇以往的卫生死角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改善,也方便了社区广大居民的生活。各社区自开展帮扶共建活动以来,充分调动帮扶单位的力量,加强对城镇范围内饮食服务业的环境卫生管理力度,使市容市貌得到了很好的维护。同时,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活动,向群众宣传卫生知识是提高城镇居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有效形式,也是保护提高城镇广大群众整体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我镇先后建立和调整了xxx镇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各社区(村)都配备了兼职健康教育宣传员,形成一个基础宣传教育网络,一如既往地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在健康教育工作中,制定了《xxx镇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建立了健康教育台账,利用爱国卫生月、国际红十字日等重大节日向城镇广大居民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单,开展健康教育讲座,使广大居民的健康意识得到了提高,通过一系列的宣传,让老百姓更深入地了解并掌握卫生基本常识,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能力,从而树立“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的新风尚。

四、园林绿化建设与管理

城镇各社区(村)利用板报、宣传单、公开栏等形式积极向广大居民宣传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宣传有关园林绿化的法律、法规,各社区均掌握了各自小区园林建设相关的数据资料,有健全的绿化档案。

xxx镇人民政府

上一篇:交际中的语言艺术范文下一篇:节能工作自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