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节目制作心得范文

2023-12-26

访谈节目制作心得范文第1篇

节目类型:访谈类电视节目

时长: 一小时

期数:____________

访谈对象: ____________

访谈主题:____________

录制时间:____________

录制地点:____________

拟播时间:____________

方案编目

一、 节目整体阐述

二、 节目形态方案(附第一期节目文案)

三、 栏目组织方案

四、 节目运行方案

第一部分节目整体阐述

1.节目理念与特点:在缤纷复杂的现代社会,总有一些人感动我们,

影响我们,无论他们是成功还是非成功人士,节

目将带领我们感受他们的人生经历与美好品格,

挖掘人物内心潜在的力量与与众不同的个性。力

求节目树立精品意识,坚持娱乐性、艺术性、思

想性的高品质统一。

2.节目内容:一对一访谈,包括VCR播放,现场电话连接,特邀嘉

宾,现场观众互动等。

3.访谈嘉宾选择:各社会阶层带给我们影响与感动的嘉宾,可根据热

点新闻事件等关注热点进行选择,符合观众心理需

求或者是挖掘鲜为人知却与众不同的嘉宾,引领关

注潮流,带给观众新视点,新体验,新感动

4.录制现场设置:以暖色调为基础,营造温馨平和的气氛,造型元素

现代化,简洁,大方,时尚。

第二部分节目形态方案

节目名称:

优点:

缺点:

备选名称:

访谈主题:成长与成功,感动与梦想

节目录制流程:(可根据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开场:1.VCR,节目名称,冠名

2.本期内容预告

3.主持人开场,与嘉宾上场并落座

主持人开场白,介绍本期访谈嘉宾

访谈环节: 1.主持人与嘉宾对话,

穿插VCR1放送(嘉宾平时生活,参加活动等片段或是以

嘉宾的特殊经历录制成短片,带领嘉宾

回忆,探讨事件影响,三分钟左右)

VCR2放送(家人,朋友,粉丝等寄语片段,三分

钟左右)

2.特邀嘉宾上场(对嘉宾成长发展有特别影响力的人,挖

掘嘉宾成长历程)

3.与现场观众互动(嘉宾解决观众想了解的问题等)

4.主持人邀请嘉宾现场表演(根据其职业特性选择)

5.访谈尾声,主持人总结与寄语

6.提供节目热线以及参与节目的方法

下期人物访谈预告(配合小片)

第三部分 节目组织方案

专家顾问组:邀请相关专家参与节目的设计及话题的讨论、设计、解

答。

节目组构成:

1.选题组主编 1人负责节目的整体策划、节目选题的把握

选题员 1人负责收集选题并打包筛选

2.编导组编导 4人 负责节目的制作和编辑

摄像 5人 负责节目的录制及外景小片的拍摄

3.制片组包装 1人 负责节目的形象包装、节目包装设计

制片 1人 负责节目经营,广告,场地,录制,观众的落

第四部分 节目运行方案

1.收视分析:(1)收视群体:面向青少年及以上各年龄阶层各职业观众,所以必定将有很大的收视群体;

(2)收视预测:

2.推广形式: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电视广告等形式推广节目,扩

大节目知名度,提高节收视率

3.节目收益:(1)冠名单位

(2)广告单位

4.制作期:(1)成立栏目组,进行人员分工;

(2)配合节目广告代理公司进行宣传,招商,力保节目在

开播后有相对稳定的广告收入和经费来源;

(3)栏目组将细分节目结构,由节目策划阶段向节目生产

阶段转移,在做出全年选题计划的同时,设计定期的特

别节目样式,力保节目在开播后稳定,可靠,便于操作。

尽快形成模块化的制作模式;

(4)节目审核、修改、播出阶段

5.节目播后意见反馈阶段:据观众收视率及相关部门领导、专家的意

见,完善节目内容,提高节目质量,设计

好主题节目内容,并根据时效,如事件性、

影响性等等,做好特别嘉宾与节目的准备,

可进行节目相应的改版。

附第一期节目文案

节目名称:____________

期数:第一期

时长: 一小时

访谈对象:网络人气歌手____________

访谈主题:隐形的翅膀(旨在挖掘人物内心潜在的力量与在追逐梦想道路上的坚

定信念)

录制时间:____________

录制地点:____________

拟播时间:____________

开场:1.VCR,节目名称,冠名

2.本期内容预告

3.主持人开场,与嘉宾上场并落座

主持人开场白,介绍本期访谈嘉宾

访谈环节: 1.主持人与嘉宾对话,

穿插VCR1放送(嘉宾平时生活,参加活动等片段

或是以嘉宾特别经历录制成短片,三分钟左右)

VCR2放送(家人,朋友,粉丝等寄语片段,三分钟左右)

2.特邀嘉宾上场(对嘉宾成长发展有特别影响力的人,挖掘嘉宾成长历程)

3.与现场观众互动(嘉宾解决观众想了解的问题等)

4.主持人邀请嘉宾现场表演

访谈节目制作心得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传媒行业的不断发展,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精彩的广电节目以什么样的表现形式传递给受众已经成为重要的议题,本文试从多个方面研究论述如何提升主持人在直播节目中的语言艺术,力求通过一些方法帮助主持人提高自己的主持技巧和文化素养。

关键词:主持人;节目;语言

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口语化环节不断增加,交流内容日益丰富,沟通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化,这对主持人的语言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直播节目,主持人的话语直接呈现在受众面前,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已成为节目流程和传播的接力赛中举足轻重的关键一锤,也是广播电视品牌营销和节目赢得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完善主持人的语言技巧,更好的拓展直播节目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如何提升主持人在直播节目中的语言艺术。

一、主持人语言规范

主持人面对素质参差不齐的受众,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组织好自己的语言,语言是主持人与受众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更是表达思想传递情感的桥梁,信息传递是否通畅,表达的语句是否够准确,都关系到直播节目的成败,所以,主持人的语言一定要规范,严谨。

早在1994年,我国的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其他部委制定了“主持人播音员普通话等级标准”,明确指出主持人需要达到普通话一级水平,这是对主持人素质的规范,更是对从事广电传媒行业工作人员专业化、标准化的有力推动,主持人制作节目使用普通话是播音主持工作的基本原则,能让广播电视节目易于理解接受,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经指出:能用简单、易懂、标准的普通话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意图,是语言文化表达能力较高的一种表现。复杂的语言内容,特殊的语音语调都加大了受众接受理解节目的难度,尤其是广播电视直播节目,针对的人群不是特定的小部分群体,而是泛在式广播电视受众,具有人群广、数量大、文化构成复杂等特点,要使节目达到通俗易懂、老少皆宜的效果就必须规范的使用语言。

此外,从社会责任感的角度来说,主持人对大众人群规范化使用语言还起着重要的引导、示范的作用。

主持人语言的规范化甚至直接关系到下一代人的语言文化素质。特别是现在,直播节目越来越多,群众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都对主持人的语言规范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因此主持人提高自身的语言艺术首要任务就是要使自己的语言规范[1]。

二、语言准确,简洁,灵活掌控节目

主持人创作节目,对节目的灵活掌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运用。主持人的语言来源于节目,同时又是节目内容的一种升华。主持人只有真正的投入到节目的组织、创作中去,才能把握住节目的精髓,才能用最准确、简洁的语言展现出节目的精华,语言的生动、形象决不是靠华丽的词汇和文采的堆积,而是在于语言的逻辑性和缜密的思维。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是《东方时空》栏目的首任主持人,他所主持的节目深受大众喜爱,成为播音主持领域的领军人物,正是因为白岩松语言准确,简洁,寓意深刻,将揭示节目主题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

对于直播节目主持人而言,在把握节目进程的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嘉宾、现场观众的参与,要鼓励嘉宾和观众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尤其是直播访谈类节目,主持人与嘉宾的地位是平等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观众更喜欢聆听嘉宾讲述,这就需要主持人灵活控制节目的节奏,适时提问,适时疏导,要善于灵活掌控节目中的每个环节,嘉宾和现场观众的充分沟通,会让节目现场的气氛更活跃,讨论内容更深入,节目也就更具魅力。

例如我们十分熟悉的《实话实说》节目,崔永元经常在嘉宾一段陈述之后,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刚才先生的观点,你是怎么看的,你有什么观点与我们分享”。短短几句,便把焦点转向了现场观众,让人感觉亲切平和,自然流畅[2]。

三、融入情感,凝练意境美

情感是艺术的生命,更是主持人的灵魂,只有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才能拉近与受众的距离,让受众感动。要使自己主持的节目达到意境美效果,主持人首先要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要了解节目的内涵,挖掘节目主题的寓意,充分融入到节目内容当中,真实还原作者记录的场景,只有主持人自己感受到震撼,才能使自己的语言艺术与节目内容融为一体,赋予节目以美感,让受众观看节目时产生共鸣[3]。

此外,主持人要根据节目内容调节自己的节奏,不同的段落,是行云流水,文采飞扬,还是充满激情,慷慨激昂,每个主持人说话的速度和语气各不相同,因此需要不断的磨练提高自己演播技巧,要通过节目带唤起观众的思维,让受众在多重信息的交流过程中构筑起联想的空间,只有让观众体会到了艺术魅力,主持人才能成功地塑造出节目的意境美。

我们主持人要学会把思想和感情巧妙融入到节目中,让语言表达中渗透着审美情趣,让优美旋律中流淌着艺术气息,这样才会让我们的广播电视直播节目更具魅力,为广大观众所喜爱[4]。知名主持人杨澜曾经指出:综艺节目主持人的成功,首要是看主持人的情绪控制是否到位,也就是说主持人的情绪、节目的气氛、观众的感受是否能够相得益彰。

著名的播音艺术家方明,无论是重大新闻,还是报刊摘要,经他播颂,让人感觉洋洋洒洒,自然大方;对于犀利的杂文和讽刺小说,更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抑扬顿挫,起伏有致,让人真实的感受到他饱满的激情,被大家赞誉为雅俗共赏的播音艺术大家。

真诚自然,融入真情实感,饱含意境美的广播电视节目才是大众喜欢的节目,才能受到大众的推崇。现在情感类节目成为一种新兴的直播节目形式,对于这种构成元素多元化的节目,主持人不能急躁,要以一种平稳的心态去面对,要真诚热情地与嘉宾和观众沟通交流,坦然细致对待每一个细节,只有这样,主持人才能赢得受众的认同,节目才会更加精彩。

四、树立语言风格,增添艺术魅力

容貌代表了主持人的形象,语言风格则代表了主持人的鲜明个性,独特的语言风格是主持人在长期的节目创作中形成的,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需要主持人在自己的主持工作中不断的去学习、探索。

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不能靠炫美的音乐,华丽的舞台去吸引观众,必须靠自己鲜明独特的语言风格去赢得观众。主持人富于个性的主持风格不仅是主持人的成熟标志,更是一个优秀节目的成功标志。

主持人是直播节目的核心,是整个舞台的指挥者,是大家关注的焦点,鲜明的语言风格会给大家带来耳目一新感受,会让大家紧随主持人的思路一步步深入,最终完全领悟主持人揭示的主题,主持人个性化的语言风格主要表现在,清晰的思维、鲜明的视角、独到的见解、理性的构思、独特的感受[5]。

对于主持人而言,只要我们全心的投入到广播电视节目中去,深入社会生活,用心思索感悟,热情服务大众,我们就会逐渐形成特有的创作个性和语言风格。

当代广播电视领域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主持人,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艺术风格。庄重、大方的赵忠祥让人感觉亲切、自然;真诚、睿智的方明让人感觉流畅、自如,他们的成功就在于他们树立了自己的语言风格,增添了节目的艺术魅力。

五、结 语

总而言之,语言作为沟通交流的工具,是主持人文化内涵的载体,体现了主持人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语言艺术是主持人驾驭节目的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文化素养,要想创作出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就必须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语言艺术修养,语言艺术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主持人在工作生活中不断学习锻炼,只有加强业务素质,提高语言能力,主持人的语言艺术才能不断增强,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参考文献:

[1] 申宁宁.浅谈访谈类节目主持人语言与文化的相互渗透[J].新闻传播,2011(1).

[2] 郑伟滨.如何做好访谈节目的前期策划[J].新闻窗,2011(6).

[3] 杨卉.浅谈法制访谈节目模式及主持人定位[J].新闻世界,2009(4).

[4] 倪琼瑶.访谈类节目主持人角色定位分析[J].新闻世界,2009(5).

[5] 魏伦.访谈节目:是访还是谈[J].记者摇篮,2009(4).

访谈节目制作心得范文第3篇

一、电视访谈节目存在的问题

(一) 内容同质化严重

国内省级卫视的电视访谈类节目在节目形态上基本是趋于一致的, 主持人选取、采访场景设置、嘉宾选择和话题设置等基本照搬《鲁豫有约》和《非常静距离》。这种“套路化”的节目搬演基于前者收视群体的稳定和栏目风格的稳健, 也是节目组在节目开发方面的资源配置的结果。而让人头疼的是节目内容的同质化。电视访谈类节目作为省级卫视的主流节目形态, 在嘉宾选取、话题设置等方面存在高度抄袭和复制的情况, 严重浪费公共电视资源。比如《鲁豫有约》和《非常静距离》两档节目经常在同一时段采访同一个嘉宾, 并且采访话题严重趋同。如果赶上“剧组推广类”的嘉宾, 为了宣传新片的导演或演员几乎会霸屏全国的访谈节目, 给人千人一面的视感。

(二) 节目资源的开发失序

上文说到访谈节目对“剧组推广类”嘉宾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就是节目资源的开发失序。在访谈嘉宾的选取上, 节目组偏好拥有广泛粉丝基础的明星嘉宾, 而大部分明星嘉宾碍于工作档期、包装公司要求等不能出席该类节目, 或者在节目中规避较多, 不能畅所欲言, 这就导致国内优质的嘉宾资源奇缺。一个富有故事的明星嘉宾被多个访谈节目争抢, 造成满屏都是熟悉面孔的效果。在话题选择上, 节目选题视野狭隘, 热衷挖掘嘉宾的隐私, 甚至为了追求高收视率要求嘉宾配合主持人编故事, 失去了谈话节目的真实属性。

二、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对策

(一) 深度挖掘访谈优势, 打造全新节目样貌

紧抓轻、快的特点, 天津卫视《你看谁来了》一改往日访谈节目的固定样式, 集合了访谈、综艺、游戏、互动、悬念等多元素, 既充分发挥出节目节奏紧凑、形式丰富的优势, 也让访谈节目的“对话”价值尽显。《你看谁来了》致力以全新的形式吸引观众愿意坐下来挖内容、听故事, 寄正能量的价值导向于轻快的情绪之上, 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在环节设置上, 以悬念推动节目进展。通过“我来啦”“见字如面”“终于等到你”几大板块, 为观众呈现出四个平行空间, 即一个主会场和三个与主会场遥相呼应的神秘空间。

(二) 秉承“真”的理念, 展现独具特色的节目气质

评价一档节目是否是良心之作、品质之作, 一定要看其号称的节目理念和价值追求是否真正予以落实。《你看谁来了》之所以能出现令人惊喜的播出效果, 是因为节目不仅在环节设置上做到了“真”, 在访谈、人物、情感等多个层次一以贯之“真”的理念让真实的惊喜和感动成为节目的根基。为了实现节目效果, 在基础层面对来宾的身份真正做到保密, 不做作、无摆拍, 完全以嘉宾真实的表现为节目呈现的基础;用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个性特点的真实表露来展现人的立体形象。在第二期节目的“见字如面”环节中, 蒋大为现场吐槽节目组, “我透露一个秘密, 任何节目都有脚本、顺序, 唯独就这个节目, 王芳王为念做节目什么都没有, 把你赶上台以后你想说什么说什么, 这个节目真是很有意思。”

(三) 诉求情感和温度, 星素结合传递生活正能量

从播出的节目中可以看出, 《你看谁来了》在谈话和游戏中贯穿嘉宾故事的讲述, 从而挖掘人物背后的故事, 以分享传递感动, 让观众在感受别人的经历和故事中领会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生活中的正能量。所以在嘉宾的选择上, 节目以有故事、有能量为标准, 星素结合, 既看到了有榜样形象的明星身上感染力的释放价值, 也注重对普通人的关注和关怀。节目的最为可贵之处就在于在这种猜测来宾、谈话问答的过程中, 帮助嘉宾回忆找寻以往的故人好友、重温人生的过往经历的同时, 也带领观众追随着嘉宾的内心去发现人与人之间美好而真挚的情感;让看似宏大严肃的人生命题用生动而温情的方式带领观众去认识和思考。

摘要:电视访谈节目作为曾经红极一时的节目形态, 近年来陷入发展泥淖, 辉煌十余年的老牌访谈节目《康熙来了》《超级访问》等停播, 《艺术人生》多次改版, 访谈类节目被真人秀节目碾压的声音不绝于耳, 但同时有一批风格独特的访谈节目新秀崛起, 扛过访谈节目的大旗。本文梳理了电视访谈节目发展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 并提出建设性的见解。

关键词:电视访谈节目,瓶颈,对策

参考文献

[1] 吴晨, 陈阳.从《杨澜访谈录》看中国电视访谈节目的走向[J].新闻世界, 2014 (05) .

[2] 夏浩, 王谷.从《康熙来了》看台湾电视访谈节目的大众娱乐性[J].媒体时代, 2012 (11) .

[3] 任青果.电视访谈节目中的介入资源分析——杨澜访谈录的个案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 (07) .

访谈节目制作心得范文第4篇

一、明确的栏目定位:要打造好一档高端访谈节目, 栏目定位要非常清晰准确, 它是决定栏目能否生存的根本

(一) 《对话》访谈节目的栏目定位

《对话》是中央电视台品牌性的演播室大型访谈节目。以经济和社会的前沿话题和尖端人物为主要的关注对象, 主持人是陈伟鸿。《对话》致力于思想的传播与碰撞, 栏目定位语是“给思想一片飞翔的天空”。《对话》一直是中国经济思想的传播高地, 节目现场的嘉宾是有全球影响力的商界精英、学者名流、国际上的大国政要、国内的省部长等政府官员。《对话》在拥有投资决策能力的商业阶层, 负有社会管理职能的政府官员中有着较强的影响力, 在年轻的高学历人群中有着较多的核心观众。

(二) 《高端访问》访谈节目的栏目定位

《高端访问》也是中央电视台的访谈节目, 它是新闻杂志类节目《东方时空》的子栏目。以社会各界名人为主要访谈对象, 主持人是水均益。《高端访问》是中央电视台很有影响的大型人物访谈节目, 栏目定位强调访谈的高端、国际化视角, 主打“高端”受众。《高端访问》栏目以演播室为基本背景, 访谈主要关注国内外重大新闻人物和事件, 参与访谈的嘉宾包含各界学者、专家、政府官员、高层管理者、企业家等。

(三) 《杨澜访谈录》访谈节目的栏目定位

《杨澜访谈录》作为访谈节目, 在栏目定位时, 非常看重频道的选择, 经过思考最终选择了和上海东方卫视合作, 在节目的播出中以平民的视角来解读新闻, 节目报道和观众之间形成的是平视的姿态, 以国际化、时尚化的风格追求栏目的内在精神力量, 力求能够在节目中彰显独特的历史文化。

《对话》《高端访问》《杨澜访谈录》都是定位很准确的栏目。尤其是《对话》和《高端访问》, 它们虽然同处于中央电视台这样一个国家媒体平台, 但是, 由于《高端访问》是央视一套《东方时空》的子栏目, 所以它的定位更具有新闻性, 国际化的视角更广一些。而《对话》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拳头栏目, 它的话题着重于围绕着经济事件和经济现象展开。尤其是近几年, 在财经频道“打造更加专业化的平台”思路的影响下, 《对话》的话题更深入到了经济的各个层面, 邀请的嘉宾也更聚焦到了“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国企改革等国家经济建设层面的典型人物上面。所以, 根据传播平台的不同而定位栏目, 非常重要。《对话》、《高端访问》、《杨澜访谈录》这三档高端访谈节目, 它们都通过对自己播出平台的分析, 结合自身的优势, 将栏目展现在了可以最大程度发挥自己优势的位置上, 可谓是众多访谈节目中栏目定位准确之典范。

二、优秀的节目主持人:高端访谈节目对主持人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访谈节目的主持人, 是栏目主张与思想的表达者, 他在录制前的“预习功课”和现场的灵机表现, 是访谈是否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一) 《对话》访谈节目的主持人

在观看《对话》的时候,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陈伟鸿与嘉宾讨论时候表现出的沉稳睿智和清新儒雅的风范。当观众好奇陈伟鸿是怎样做到面对经济大佬们还能举重若轻的, 他常常在谈论文案时向大家讲述他的心路:因为觉得采访对象都是“大腕”, 他们都有深厚的底蕴和不为人知的故事, 但是他们不一定是一个会表达的“好”嘉宾, 有些人甚至还没有上台就会紧张得汗流浃背。在访谈时, 他们比自己要紧张, 所以自己的谈话要表现得更加沉稳和带有引导性, 让被采访的嘉宾有更多的空间表现自己, 有更顺理成章的语境表达自己。

所以, 近几年, 陈伟鸿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一方面, 陈伟鸿通过自己不断学习能够和不同讨论对象在同样一个层面上进行交流。他曾经作为优秀记者参加英国金融时报主办的优秀财经记者培训班等。2010年, 他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长江商学院, 获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再加上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 多年大型财经论坛节目的主持经验, 陈伟鸿能很轻松自然地把控高端访谈现场。比如在访问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的时候, 凭借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独到见解能够和希拉里以及现场的其他嘉宾, 形成一个讨论场, 就某个话题多次进行思想的碰撞。另一方面, 陈伟鸿在访谈的时候能够以一个访谈脉络把控者的形象出现, 在讨论过程中抛给嘉宾的话题具有很强的引导性, 让被访嘉宾在现场有更多的脑力激荡。同时, 他则在不动声色之中, 将谈话的方向引导到了节目组和观众感兴趣的话题之上。比如在采访著名侨商郭鹤年老先生时, 陈伟鸿做了很多的功课。包括老先生是不是喝咖啡、要不要加糖, 甚至加的是普通白糖还是怡口糖, 这些细节都要在自己准备的资料里。而面对有着丰富阅历的老侨商, 华侨创业、守业、为国家作贡献等等, 经商、做人各个方面的信息都要装在自己的脑子里。访谈时既不要太过于赞扬吹捧被采访嘉宾又要能把郭老先生辉煌的业绩表现出来。同时, 让观众产生共鸣, 观众们能在节目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中看到被采访者的经营之道、人格魅力。

(二) 《高端访问》访谈节目的主持人

在《高端访问》节目中, 主持人水均益的表现也是非常出众的。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和嘉宾讨论的时候灵活自如。无独有偶, 水均益也是同样能够感觉到被采访对象的紧张, 所以他让自己的谈话表现得更自然一些。而在业务能力方面, 水均益曾经是经历过枪林弹雨的中央电视台驻外记者。面对采访嘉宾, 尤其是众多国外嘉宾, 水均益丰富的阅历和渊博的知识都为访谈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在访谈进行时, 一方面, 水均益通过自己不断学习能够和不同讨论对象在同样一个层面上进行交流, 比如在访问欧盟委员会主席的时候, 凭借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独到见解能够和主席轻松会谈, 能够用自己的观点来和对方形成讨论的态势。另一方面, 水均益在访谈的时候能够以一个思考者的形象出现, 在讨论过程中抛给采访者的话题具有很强的思考性, 比如在采访美国财政部部长的时候, 水均益从观众的视角和立场来向保尔森提问, 先按照一般逻辑进行提问, 之后去理解保尔森的回答, 顺势提出自己的不解, 保尔森解答自己的不解 (实际上是观众的不解) , 在这个过程中加强了人们对节目访谈内容的了解。

(三) 《杨澜访谈录》访谈节目的主持人

《杨澜访谈录》中的主持人杨澜不管是从形象气质、口才, 还是从文化素养、嘉宾把握等方面均显示出自己独特的魅力。在形象气质上, 主持人杨澜化妆简单、谈笑风生, 充分显示出当代知识女性的形象。杨澜的装扮和举止和这一档节目朴实的定位吻合。在文化素养上, 杨澜向国内外观众充分展现出了自己的内在气质和文化素养。比如在杨澜采访好莱坞影后妮可基德曼的时候, 当杨澜问道:“您在获得好莱坞影后之后打电话给汤姆克鲁斯有什么含义么?”影后回答说:“这个问题太私人了”, 杨澜当即就表示:“很抱歉”, 可见, 她在节目中尊重嘉宾的隐私, 体现了自己尊重他人的文化内涵。另外, 杨澜还能够以自己独特的眼光来捕捉嘉宾的特点, 了解嘉宾的内心, 并引导嘉宾将自己内心最真实、最感人的想法表露出来, 提升节目的人文性。

《对话》《高端访问》《杨澜访谈录》的主持人陈伟鸿、水均益和杨澜是栏目的标杆, 他们都是所谓可以“上马击狂胡, 下马草军书”的人。对于高端访谈节目来说, 可谓“栏目成就了人、人成就了栏目”。

三、丰富的嘉宾:嘉宾的高端性和丰富性, 体现了高端访谈节目运作的功力。谁来做嘉宾?成为了节目成功的“命门”

(一) 《对话》的嘉宾

《对话》节目凭借自己的优势邀请了多种类型的嘉宾。栏目从创建开始, 制作了800多期节目, 访问了上千位国际、国内经济领域的知名人士, 这些嘉宾都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良好的语言沟通表达能力, 在嘉宾和主持人的沟通交流中给人们带来了独特的感受。一些重量级嘉宾中, 就包括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投资大师巴菲特及他的好友比尔•盖茨、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等著名人物, 和国内数十人的政要包括前文化部部长蔡武、前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等, 以及叱咤中国经济界的企业家领袖如马云、柳传志、张瑞敏等。

(二) 《高端访问》的嘉宾

《高端访问》节目凭借自己的优势邀请了多种类型的嘉宾, 使得节目发展拥有丰富嘉宾的支持。节目主持人水均益从主持栏目至今访问了200多位世界各领域的知名人士, 这些嘉宾都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良好的语言沟通表达能力, 在嘉宾和主持人的沟通交流中给人们带来了独特的感受。

(三) 《杨澜访谈录》的嘉宾

《杨澜访谈录》嘉宾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 国际性。《杨澜访谈录》采访的嘉宾不仅拥有很高的知名度, 而且还代表了社会主流价值观, 在各自的领域拥有很高的影响。第二, 关注性。和主持人一样, 嘉宾的选择也是受众关注的重点, 为此, 在选择嘉宾的时候要注重通过服饰、语言等提升人们对嘉宾的关注度。比如在采访韩寒的时候, 韩寒的服装选择比较休闲, 由此也为谈话采访营造了轻松的氛围。同时, 嘉宾的选择还需要具备流畅的语言表达力和语言艺术表现力, 增强嘉宾和观众之间的互动。

《对话》《高端访问》《杨澜访谈录》都把访谈节目对嘉宾的邀请、沟通、达成共识等, 看得很重。同时, 与每一位嘉宾的对话, 都成为了高端访谈节目基业常青的基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电视高端访谈节目的发展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节目形式, 文章结合高端访谈电视节目的界定, 以《对话》、《高端访问》和《杨澜访谈录》为例, 从栏目定位、主持人、嘉宾选择三个方面重点分析了打造高端访谈节目的三个要素, 旨在能够进一步加强人们对高端访谈节目的认识, 促进这类节目的深化发展。

摘要:电视高端访谈最早是从广播中借鉴而来的, 它不仅具有广播谈话节目的生动性, 而且还具有电视节目的形象性和可视性。电视高端访谈节目的发展创造了较高的收视率, 产生了很深远的社会影响, 丰富了谈话在电视中的表现方式。文章重点从国内三档高端访谈节目《对话》、《高端访问》和《杨澜访谈录》的栏目定位、主持方式、嘉宾定位等方面具体分析如何打造电视高端访谈节目。

关键词:打造电视高端访谈节目,《对话》,《高端访问》,《杨澜访谈录》,节目分析

参考文献

[1] 刘泽漫.《杨澜访谈录》口译实践报告[D].辽宁大学, 2015.

[2] 包塔娜.“杨澜访谈录 (2014.03.30) ”模拟汉英同声传译实践报告[D].吉林大学, 2015.

访谈节目制作心得范文第5篇

在中国, 访谈类节目一直是电视节目的主流, 通过访谈的形式, 观众可以深入了解嘉宾的内心世界, 获得信息取得共鸣。在采访中, 称谓语是不可避免被使用的对象, 如何准确的使用称谓语关系到该访谈的质量与实施率。因此, 本文以社会语言学角度, 以XX访谈类节目为例分析不同语言与社会环境下不同的称谓语为访谈节目带来的效果。

二、“称谓语”前人研究回顾

《现代汉语大词典》 (1997) 以“称呼”解释“称谓”, 表示“被招呼对象的身份、地位、职业等等的名称”, 这是不准确的。称谓语与称呼语看似相同, 但实际上它们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称谓语由来已久, 汉语中对称谓语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战国末期的《尔雅·释亲》, 可谓是源远流长。尽管称谓语的研究起源很早研究者众多, 但却鲜少有专家学者以社会语言学角度去研究。因此, 本文以社会语用学这个全新的角度去阐释访谈节目中的称谓语, 为称谓语的研究献上一份绵薄之力。

三、什么是电视访谈

电视访谈有一定的表演意味, 与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对话不同, 通常人们生活中普通对话是为了让对方获取信息, 而访谈节目虽然也是对话, 但是目的是让“第三方”也就是观众获得信息。因此, 普通对话提问者与作答者的角色是可以互换的, 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的角色确实固定的, 不可以互换。

中国的访谈节目有很多, 本文选择江西卫视的XX访谈类节目为语料, 一是该节目是一档采访普通老百姓的节目, 通过为百姓排忧解难而受到欢迎;二是节目中的矛盾是存在于人们生活中真真切切的矛盾, 通过嘉宾与调解员的对话可以引发更多人的共鸣, 并从他们的对话中获得诸多语用学信息。

四、从社会语用学角度研究XX访谈类节目中的称谓语

(一) 社会语用学

社会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在社会中的使用情况, 其研究范围很广。同其他学科一样, 社会语用学也是要研究意义的, 其特点就是根据语言使用者的社会属性来研究其语言中的社会意义与影响。从宏观上, 社会语用学可以作用到国家的语言归化;从微观上, 社会语用学可以应用到各个行业。总的来说, 比起其他语言学领域的研究, 社会语用学更加强调社会属性与社会影响, 可以说非常具有社会实践性。

(二) 不同社会语用环境下的称谓语

汉语称谓词语丰富多彩, 有通称、敬称、转称之分;根据语境来分, 有面称和背称之分;根据功能来分, 有确称、模糊指称之别。人称指示语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是社交场合不可忽视的语言要素, 是反映交际者情感态度的重要标尺。

以XX访谈类节目中的一段对话为例:

......

主持人:有问题来调解, 来调解没问题, 大家好我是张艳。欢迎本场调解员胡剑云, 胡老师欢迎您。欢迎场上的观察员们, 欢迎大家。欢迎场上的一对当事人, 是一对夫妻, 张女士和林先生。两位今天来到我们节目, 有什么样的诉求?

张女士:他都一直不在乎我, 也不会维护我, 总是帮别人讲话。在他眼里我比保姆还不如的。希望他要懂得维护我, 为这个家庭多一点关照。

主持人:林先生呢?

......

张女士: (我住院) 是有请了一个人去照顾我, 但是他过去的时候, 就像走马观花一下, 看到这几年他照顾他的父母亲, 完全是两样的。

张女士:人家说要把我从楼顶上扔下去, 他 (丈夫) 还叫她的名字, 你吃晚饭了没有?我都气炸了!我跟他们家里任何人都不能比, 跟外人 (面) 的任何人都不能比。

旁白:但在丈夫林先生看来, 自己的心思一直都在这个家。

林先生:当然永远都是她们 (母女) 两个第一啊。

......

从这段摘录的文字中,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模糊的称谓语, 比如文中出现的“他”“她们”“人家”以及第一句缺少主语“我”。虽然缺少具体的称呼, 但实际上在这段对话语境中的人都能明白这几个人称代词所指代的是谁。模糊语是称谓语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语言, 通过模糊语可以判断两个人的社会关系。在语言使用中, 恰当的称谓词语能准确表现称呼者和被称呼者的关系, 以及称呼者希望自己与被称呼者保持怎样的关系。简言之, 称谓词语能体现人际关系。称谓词语具有的情感意义, 往往与“亲近”和“尊敬”两个因素有关。

比如在前文的例子中, 林先生与张女士是夫妻关系, 他们的社会关系非常亲密, 因此他们之间会使用一些模糊语指代对方。在生活中这些例子也并不少见, 比如夫妻、朋友、家人之间的昵称, 或者说“我家那位”“你家那位”等, 这些称谓语也可以说是称呼语 (称呼语包含在称谓语中) , 具有十分灵活的语言特征。

但是, 与称呼语不同的是, 称谓语要更加固定。称谓语在一定的区域内具有社会性与全民性, 全体成员都会按照社会的约定自觉使用, 并且称谓语在本质是具有一定的书面语性, 较为正式。社会语用学把语言看作一种社会现象, 注重人们使用语言的社会环境, 因此称谓语要根据不同的语言条件来进行区分。

(三) 称谓语的移情效果

移情就是一个人在了解一个对象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将自己的情感映射到这件事物中, 并且为其所感染, 最终产生人与事物融合的一种现象。移情在社会用学中非常常见。在电视访谈中“移情”也是制作组为渲染效果常用的方法, 以本语料库为例——

......

主持人:好的, 我们从密室出来以后, 继续回到我们调解现场。想问一下现在两位有什么样的想法?

张女士:就是能互相改变一下就可以了。

主持人:那怎么改变, 有想好吗?

张女士:少唠叨一点, 脾气好一点, 态度好一点点。

主持人:林先生?

林先生:多理解她嘛。她提的要求我也答应嘛。

主持人:答应她的一些要求。

林先生:嗯。

主持人:好, 那我们来看看到底一些什么样的要求。我们也为二位拟了一份协议, 我们先来看一下把。这里甲方是林先生, 乙方是张女士。协议一共有四条。第一条:男方承诺财务公开透明, 重大开支和女方商量, 尊重女方在家庭事务中的知情权;第二条:男方承诺改正冷漠的交流方式, 遇事多从女方的角度考虑;第三条:女方承诺不翻旧账, 改善沟通方式, 少唠叨, 多体贴;第四条:男女双方共同承诺, 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以吗?

张女士:可以。

主持人:好, 那咱们先签协议。

主持人:以后多握手, 对不对, 多微笑。

在该节目中, 进入“密室”环节的只有林先生、张女士以及调解员, 主持人并未进入密室之中, 但是主持人依旧用了“我们”一词。而且再往后看, 虽然签协议的不是主持人, 但主持人却使用了“我们”“咱们”这样的词。这就是一种移情效果。前文说过, 恰当的称谓语可以表现出称呼者与被称呼者之间的关系, 但是在一些语境中, 人们往往会使用一些模糊语来起到移情的作用使对话者或者是听者产生共鸣。比如一些老师即使不是某一班级的班主任, 他也会说“咱们班”以此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本段例子中, 相比较第三人称的“林先生”“张女士”和第二人称的“你”或“您”, “我们”与“咱们”这种称谓语更能使观众感到亲切并且有代入感。

那么为什么主持人在节目开始的时候称嘉宾为“先生”“女士”, 但是在节目结尾时用“我们”“咱们”这类模糊性的称谓语呢。笔者认为, 这是因为在节目的最开始, 由于观众还不了解嘉宾身上发生的故事, 因此会有一定的距离感, 在社会语用学中, 这种距离表示两个对象之间并不亲密的关系, 因此用较为正式的称谓语是非常恰当的。而在节目快结束时, 观众已经了解了嘉宾的故事, 并且可能已经对他们的故事产生了共鸣, 因此在这个时候, 主持人用更加亲密的称谓语称呼嘉宾会使观众也产生亲切的感觉, 达到良好的节目效果。总而言之, 移情的本质是说话者强调交际过程中的人际语境因素的手段, 其动因是调节人际关系, 体现人际意义, 其目的在于实现交际双方之间的情感趋同, 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或者是缓和人际关系, 从而实现所期待的交际效果。

五、结语

社会语用学是作为语用学的分支, 是一门新兴学科, 但是社会语用学的研究范围很广泛。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 无论是在交际还是在媒体方面, 社会语用学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同样的, 称谓语也是不容人们忽视的一种语言符号, 是保持人与人之间良好交际的基础。在访谈节目中, 主持人要切合当下语境, 将语用学与称谓语相结合, 充分利用不同称谓语所反映的社会符号来取得最佳效果。

摘要: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 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 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 一个是意义, 另一个是语境, 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 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 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称谓语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必然会使用到的语言符号, 不同的称谓语所反映的信息也是不同的。

访谈节目制作心得范文第6篇

今年寒假,我有幸参与了学院组织的校友采访活动。在分好小组并参加了访谈培训之后,我们就开始准备采访的材料,收集校友的信息,整理采访提纲„„我们不忽略每一个细节,力求准备得最充分。

几天后,我们与本组的采访对象取得了联系,并初步确定了采访时间。并最终于2月15日,怀揣着激动而忐忑的心情踏上了采访的旅程。激动是由于我有机会向已经离开学校进入社会的前辈取经,而忐忑则是出于不知如何与有着年龄和阅历差异的校友们交流。在一番周折之后,我到达了我们与校友赵阳先生约好的饭店。约在饭店而不是赵先生的工作地点是赵先生考虑他的工作地点沈北新区离沈阳市内较远,不太方便我和我的同伴,由此也看出了赵先生的体贴照顾。见到学长之后,他对我们相当热情,那种亲切感将我们之前的不安与忐忑完全融化,这也深刻体会到母校所给予我们的坚固联结。即使学长已经离开了母校,可他和我们都在同样的校园里度过最珍贵的青春,彼此之间有着更多的亲切和温暖。

从与学长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了另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去向——选调生。不同于公务员,选调生是通过大学四年的积累而争取的,不仅仅靠考试通过就行。学长在选调成功之后被分配到沈北新区土地办公室,为农民服务,颇有‘大学生村官’的风范。学长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踏踏实实,“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只有平时勤勤恳恳的工作来积累更多的经验才能做到厚积薄发,而如果选择从政就一定要不断培养自己的政治素养,不然你就不会有更好的发展。同样的,在企业工作也一定要多跟前辈学习不懂的就要多请教,有工作不能逃避要主动争取,要相信任何一个交给你做的工作都会从中得到锻炼。

其次我认识到了一些基础技能的重要性,比如英语、基础的office办公软件等等。还有我们所学的基础专业课,像是管理学和经济学,原来这些都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希望以后自己在工作中不要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吧。同时我们还要多在大学期间积累社会经验或者多争取一些锻炼机会,比如社团和学生会,也许在以后找工作的过程中都能不知觉中体现出优势。

说起来自己算是个很不服输的女生,有过许多个创业梦想,总是觉得男生可以做到的事情女生也可以。但在经过这次采访之后我认识到了创业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简单,要有充足的准备才能取得成功,这其中的辛苦是不言而喻的,我想我真的不一定能承受的了这其中的艰辛或者挑战吧。还是踏踏实实的务实工作比较实际,也许创业真的只是一些少数人才能承受的大任务。

在这次寻访校友活动中,我收获了很多,同时也有很多的感触。我学会了如何和陌生人拉近距离,学会了如何鼓励自己更好的完成计划,我一定要将这次学到的东西运用到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去。而且我对于自己所学的管理专业以及个人发展的前景也有了一些明确的认识,有了学长的指点,对于以后的路,相信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方向。对于我而言,学长取得的骄人的成绩是我的榜样,也是我今后奋斗的方向,我想我今后会更加努力学习,认真实践,积极做好准备,端正态度努力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具备相当素质能力的人,一个具有黄牛精神勤勤恳恳的人,一个热爱本职工作和学习的人!

同时,这次与学长的交谈中,我也越发感受到校友间诚挚的情谊,即使素昧平生,只因我们是带着母校的关怀而来,身上同样有着朴实无华、坚韧顽强、勤勤恳恳的精神,学长便对我们坦诚相待、关怀备至。

上一篇:风清气正廉洁自律范文下一篇:扶贫督查工作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