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育法范文

2023-09-16

蒙台梭利教育法范文第1篇

我是一名从事蒙台梭利教育五年的蒙台梭利导师,蒙台梭利女士的教育理念深深吸引着我,让我不断的追寻、探究它,为了丰富蒙台梭利知识,上学期末我让朋友帮我从省外带回《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这本书,寒假期间我好好的把此书细看一番,受益匪浅。

玛丽亚.蒙特梭利生平,玛丽亚.蒙特梭利是意大利现代教育的先驱,她因蒙特梭利教学法而声名远播流传至今。她是第一个获得罗马大学医学位的女性。毕业后她开始从事心智障碍儿童的教育工作,并在那段期间研究出她的教学法。她的教学法在于让孩童透过感官教育来发展智力,并强调让孩童选择自己的学习工具。她相信儿童透过学习成就并获得自主学习的快乐后,便能产生学习兴趣。她的著作被译成了37种语言文字,许多国家设立了蒙台梭利协会或蒙台梭利培训机构,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110个国家。对于创立了这样一套风靡全球的教学法的伟大教育家,她的精神和智慧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尊崇!看完此书我的感触如下:

一、尊重孩子,给他们自由

蒙台梭利把她办的学校称之为“儿童之家”,她认为儿童有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按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头;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自由指是儿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不影响他人不影响环境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可以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喜爱的活动。生命力的自发受到压抑的孩子决不会展现他们原来的本性,就像被大头针钉住了翅膀的蝴蝶标本,已失去了生命的本质。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总会再三强调学生们要守纪律,在课堂上不许随便乱动,或像哑巴一样不作声,也许孩子们会这样去做,但是这只是一种高压政策下的不容辩驳的“不许动”,此时的孩子们只是一个失去自我的人,而不是一个守纪律的人。那么身为老师、父母的我们,究竟怎么样才能在给孩子自由的同时教会他们守纪律呢?蒙台梭利指出:只有当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规则时,他才能管住自己的行为,我们才认为他是一个守纪律的人。蒙台梭利说:“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不应当的行为。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都要受到严厉的禁止,逐渐加以根绝。必须耐心地辅导他们,这是维持纪律的基本原则。”在儿童之家的教室里,我们会看到所有的孩子在教室里自由地走来走去,但都在做一些有益的、充满智力的自觉活动,没有任何的粗鲁行为,这些孩子才是真正遵守纪律的。

二、让孩子学会独立

没有独立就没有自由,因此,我们必须指导孩子的个性得到自由、积极的表现,使之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独立。蒙台梭利指出:有效训练小孩的所有教育活动,都必须帮助孩子们在独立的道路上前进。我们必须帮助他们学会走路,学会跑,学会上下楼梯,学会捡起掉落的东西,学会自己穿衣服和脱衣服,自己洗澡和吃饭,清楚地表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所有这些,都是独立教育的一部分。可往往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总是习惯性的侍候孩子。如现在我带的小班个别孩子,都已经两岁半上幼儿园了,不敢扶把杆上楼梯,不会自己脱裤子,帮他脱了裤子拉尿还尿到裤子……好多他们本应该自己做的事情却都是别人帮助才能做。实际上孩子们都是想独立,但是很多家长没这意识,总认为他们小,总是担心他们这做不好,那样不安全,所以好多事情总是拒绝他们独立完成。而这种做法是极端错误的,这不是在爱孩子,用蒙台梭利的话说就是在奴化他们,这样很危险,因为这将抑制他们有益的、自发的活动,增加孩子心理压力,我们要想一想孩子的感受。孩子必须自己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他们独立生活能力,才能让他们更自信!大自然赋予了他们进行各种活动的身体条件和学会如何去做的智力因素。作为家长的责任应该是,尽量的提供给他们征服大自然所赋予他们的有益活动,不断的提高孩子们的独立生活能力。

三、教育的顺序问题:自然教育--感觉教育--智力教育

1、自然教育,人类在成为社会人之前首先是自然人,所以教育之初应该顺应这种自然性,而不是去压抑或者使其与自然隔离。方法有:使儿童亲近自然,感觉自我是自然的一部分;种植植物,体会生命的过程,培养对生命的责任感。

2、感觉教育,事实上成人所从事的劳动都必须建立在“感觉”基础之上,“感觉”是一种体验,对于周围环境的一种灵敏度。是生物体的本能,而传统教育往往更注重智力和理论的教育,而忽略了增进这种生物本能的优越性,创造出的是“脱离世界而生活的人”所以蒙台梭利认为“感觉教育”应先于“智力教育”。教育方法较多,不一一累述。

3、智力教育,在幼儿期要注重孩子智力的开发,知识的学习、获得途径在于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这是什么。

四、蒙台梭利还告诉我们老师、父母在育儿实践中的一些注意点:

1、蒙台梭利认为孩子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每个阶段敏感期不同,我们要把握孩子敏感期对孩子适时教育,这样可起到事半功倍效果;每个儿童对不同事物的敏感时期不同,当我们指导他接触某种训练,而他却没有表现出兴趣,或老是出错时,我们需要换个别的时间再试,因为他还没有到达这个敏感期,强迫学习只会适得其反。

2、蒙台梭利还提醒我们对幼儿指导时语言要明确、清晰、简单,而不要用其他“复杂的语言”来对某一概念作进一步的说明。引导孩子进行物体识别时,要做到“从对比鲜明的开始”。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这本书,是蒙台梭利博士对自己亲手创立的“儿童之家”的

蒙台梭利教育法范文第2篇

在书中的作者简介里得知,玛丽亚.蒙特梭利是意大利现代教育的先驱,她因蒙特梭利教学法而声名远播流传至今。她是第一个获得罗马大学医学位的女性。毕业后她开始从事心智障碍儿童的教育工作,并在那段期间研究出她的教学法。她的教学法在于让孩童透过感官教育来发展智力,并强调让孩童选择自己的学习工具。她相信儿童透过学习成就并获得自主学习的快乐后,便能产生学习兴趣。她的著作被译成了37种语言文字,许多国家设立了蒙台梭利协会或蒙台梭利培训机构,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110个国家。

书中讲到,我们要尊重孩子,要给他们自由,蒙台梭利称自己的学校为“儿童之家”,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按着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头;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总会再三强调学生们要守纪律,在课堂上不许随便乱动,或像哑巴一样不作声,也许孩子们会这样去做,但是这只是一种高压政策下的不容辩驳的“不许动”,此时的孩子们只是一个失去自我的人,而不是一个守纪律的人。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为人父母的我们,究竟怎么样才能在给孩子自由的同时教会他们守纪律呢?蒙台梭利指出:只有当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规则时,他才能管住 1

自己的行为,我们才认为他是一个守纪律的人。但这里所谓的给孩子

自由,不同于放纵或无限制的自由。蒙台梭利说:“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不应当的行为。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都要受到严厉的禁止,逐渐加以根绝。必须耐心地

辅导他们,这是维持纪律的基本原则。”其次,让孩子学会独立,没

有独立就没有自由。所以,我们必须要引导孩子的个性得到自由、积极的表现,使之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独立。蒙台梭利指出:有效训练

小孩的所有教育活动,都必须帮助孩子们在独立的道路上前进。我们必须帮助他们学会走路,学会跑,学会上下楼梯,学会捡起掉落的东西,学会自己穿衣服和脱衣服,自己洗澡和吃饭,清楚地表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所有这些,都是独立教育的一部分。我们时刻要停下来

想想孩子的感受,帮助他们学习征服大自然赋予的一切。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这本书,是蒙台梭利博士对自己亲手

创立的“儿童之家”的经验总结,她独特的教育观念——让孩子通过

自己的努力去自由地学习,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无论是在儿子今

后的成长道路上,还是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要做到的是:要给予

孩子们充分的尊重与理解,让他们自自由地发展,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想这是我能做到的,也是我应该做到的。

同样,作为老师的我会用自己的热情,微笑,语言来和孩子们

一起工作。这样来接近孩子,引起他们的兴趣。还要充分尊重的人格,

老师就是观察着,而孩子就是被观察着。两者之间应该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爱是一件极其亲密的事情。孩子是如此的单纯,可

爱。现在人们普遍关注幼儿卫生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以及人类思想。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充分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引导好孩子,让

孩子们的生活更加绚丽。

蒙台梭利教育法范文第3篇

蒙氏理论中“纪律”的涵义

一般而言,纪律有三种基本涵义:惩罚:通过施加外来约束达到纠正行为目的手段;对自身行为起作用的内在约束力。

蒙台梭利所谓的纪律,是一种建立在自由基础之上并通过工作来实现的纪律。这样的纪律不同于旧式教育里那种绝对的、不容辩驳的高压政策下的“不许动”,而是能动的、主动的、发自内心的自我约束,即纪律内涵的第三种。儿童通过自身内在的纪律意识来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非教师以权威的立场强加和强迫,这样的纪律是一种真正的体现儿童主体性和能动性的纪律,是儿童自发的愿意顺从的纪律,是一种积极的纪律、工作的纪律和有益的纪律,而非一种不动的、被动的和顺从的纪律。

纪律与自由、工作的关系

纪律是与自由和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自由是纪律的根基,工作是实现纪律的有效途径。三者具体关系如下: (一)自由是纪律的基础

自由是蒙台梭利自由教育思想的根基。这里所谓的自由,是指使人从妨碍其身心和谐发展的障碍中解放出来的自由。[1]这种自由,并非是放任自流、任意妄为。[2]蒙台梭利在描述自由的范围时强调:“应把孩子的自由限制在集体利益之内,他们的行为要达到我们一致认为的好的行为标准。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冲撞或激怒他人的言行,是否有粗俗或不礼貌的举止。至于其他行为,不管是什么样的行为,表现为什么样的方式,教师一方面不能强行制止,另一方面还必须进行观察。这一点尤其重要。”[3] “纪律必须通过自由而实现,这是奉行传统教育方法的人难以理解的一条重要原则。”[4]蒙氏的纪律观是一种以儿童自由为基础的内在纪律观,反对以说教、强制、奖惩来培养“外在”纪律。强迫的手段或许能够使儿童一时在表面上屈服,但无法作用到孩子的内心深处,不能引发儿童心底对于纪律的真正理解和渴求。

成人应当给予儿童最大限度的自由,让他们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工作,自由动手操作教具,自由去感受工作过程中获得的喜悦与满足,自由去发展自己的各个感官、系统。教师要不加干扰地做一个被动的观察者,帮助儿童明辨是非,从而建立一种内在的、主动的、愉悦的纪律,让幼儿感受遵守秩序所带来的益处,违背纪律所受到的自然的“惩罚”。渐渐地,孩子们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逐步经历从最初的混乱活动向自发有序的活动的过渡,获得专注、宁静、自主、服从的良好品质。

蒙台梭利指出:独立与自由密不可分,“谁若不能独立,谁就谈不上自由”。[5]就像她举到的一个一家三口遭遇歹徒时不同反应的例子:丈夫可以靠平日射击训练获得的灵活身手与歹徒搏斗,儿子可以靠自由灵便的双腿逃走,而那个穿着裙子的欧洲妇女呢?她既没有受过训练的能力,也没有天赋的能力,就只有惊叫一声昏倒在地。她强调,不必要的帮助是自然能力发展的障碍,成人包办代替的做法往往窒息、扼杀了孩子自发的活动和独立自主的意识及创造性。 (二)纪律必须通过工作来实现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生命潜力是通过内在冲动表现出来的,其外在表现就是儿童的自由活动——蒙台梭利称之为“工作”,认为“人是通过工作来塑造自己的”。蒙台梭利的“工作"是指那些身心协调、手脑结合的活动,是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它能够满足孩子自主、自由、自助的需要,孩子喜欢并乐在其中。幼儿期的各种感觉练习及日常生活技能的练习等自发的活动都是工作,3~7岁幼儿的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6] 工作是纪律养成的基本途径,蒙台梭利这样说道:“真正纪律的第一道曙光是从工作中放射出来的。在一个特定的时刻,奇迹出现了:一个儿童对一种工作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这种兴趣从他的面部表情、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他对同一练习的坚韧不拔中表现出来。这个儿童开始踏上了通向纪律的道路。”工作不能强加,这正是我们教育方法的切入点。它必须是儿童本能上乐于从事的工作,必须是与生命的潜在倾向自然一致,让儿童愿意一步步朝其顶峰攀登的工作。工作对养成纪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7]1.工作能够提升协调和控制能力;2.工作有助于培养独立性:3.工作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意志力。

成人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让儿童自由地工作,不应该包办代替孩子的工作,要让他们自己动手,自己亲自尝试和操作,在活动中发展各种机能。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也充分说明了让孩子自由地去做的重要性。“精神快乐、自由练习和明媚阳光是组成其灿烂生活的三种元素”。[8]蒙台梭利举到一个保育员帮孩子装沙的例子,孩子们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装了又倒,倒了又装,孩子们要的并非是将沙装入小桶这一结果,而是享受这一过程中动手的愉悦。我们应当明白,儿童的自我发展是他真正的、唯一的快乐。成人也应当对幼儿的“试误”保持耐心。

我国幼儿纪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幼儿纪律教育中教师扮演着“主角”,纪律始终存在于幼儿之外。教师也惯用“训导”“说教”“惩罚”的方式来维持“纪律”: (一)纪律是外在的

在很多幼儿园中,教师一词成为了纪律的代名词,教师就是纪律的权威,有教师在的地方,幼儿往往呈现出一种有序状态。

场景a:过渡环节期间,七八个小朋友在教室中央嬉戏玩闹。教师认为幼儿打闹太嘈杂,上前厉声喝道:“请保持安静,谁再发出声音,罚站!”教室立刻安静下来。

爱嬉戏是孩子的天性,教师的威严或许能让孩子一时安静下来,但这也只是表面的,孩子剩余的精力需要排泄,“不安分”的孩子仍然会寻求其他方式来宣泄,比如有的孩子在老师跟前表现得十分乖巧,可一旦老师不在,便任意妄为。教师应当做的是交给幼儿以适当的方式去宣泄积聚的力量,比如上述场景中的过渡环节,可以引导孩子一起唱歌、舞蹈等,让幼儿明白在教室嬉戏会影响集体秩序,影响到其他孩子的正常休息、活动,关键是引导幼儿从内心深处自愿、自发地去遵守纪律。 (二)纪律是静态的

对于幼儿园教师和孩子来说,制定的纪律规则规定基本上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我们往往会“尽职尽责”地恪守规定的纪律条款。

场景b:活动课开始了,一个孩子迫不及待地开始拼接积木,另一个孩子跑过来制止:“老师还没有说开始呢!”这个孩子立刻把已经拼接了好几块的积木拆放回去。

我们总是死守着“老师说开始,才能开始”的规则,刻板、规规矩矩。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教会孩子明白“纪律”的真正涵义,就像蒙台梭利指出的:只要不是偷拿别人的东西,只要不是粗俗、不礼貌的言行,只要不是打扰别人工作的行为,我们就应当允许。 (三)纪律是被动的

许多幼儿园纪律的制定者是教师和园方,孩子没有参与协商的机会。这使得在教师的“压制”和“严格的监督”之下,幼儿会被迫地遵循纪律,只知道不这样做就会受到惩罚。幼儿是以一种“消极避害”的姿态恪守纪律条款。

场景c:阅读课结束后见孩子多多主动在进行图书归位,我特别感动,说道:“多多真乖,知道归位。”不料得到多多的无奈回答:“不这样做会被老师批评的。”我当场无言以对。

孩子努力去做一件事,并不是因为知道这件事对自身的益处,而只是为了逃避老师的惩罚和指责,这让我不得不去反思,当今老师们用所谓的“惩罚”让多少孩子内心深深刻上了恐惧,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多么忌惮被批评和惩罚呀。 (四)纪律是暂时的

正如前面提到的,孩子被外在纪律暂时压制下去的冲动总会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次排泄。

场景d:大班的孩子萌萌在伙伴中十分具有“号召力”,每每教师一不注意就伙同三五个小朋友在教室门口打闹,老师看见了总会强力干预,解散他们的“团伙”,可是老师转身的工夫,几个人又开始追逐。

教师的说教并不能对孩子起到真正的约束作用,只有让他们明白在教室门口追逐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引导他们从心底里认识到其后果具有的危害性,才能“治本”。

蒙氏纪律思想对幼儿纪律教育中教师角色的新定位

澳大利亚教育家康乃尔认为:“自由、工作和秩序是蒙台梭利为幼儿营造的建筑物的三根主要支柱。”[9]如何让幼儿在自由的工作中获得真正的纪律?总的来说,教师应当转变纪律教育观念,深刻理解纪律应由传统束缚幼儿成长的外在工具转变为促进幼儿内在发展的教育因素,实现纪律从外在到内在,从静止到活动,从被动到主动,[10]从暂时到持久的转变,真正让幼儿成为纪律的主人。具体而言,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在幼儿纪律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教师是被动的观察者:教师所要做的就是不带任何主观色彩地观察儿童的言行,对不好的行为及时制止,对良好的行为任其发展,让儿童自由选择工作时间、地点、材料,给予儿童充足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让幼儿亲力亲为去动手操作、思考和工作,切忌包办代替和不断地干扰。教师通过仔细的观察、纪录,不断获得幼儿教育的经验。总结形成一本“幼儿观察录”,不断反思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教师是及时的引导者:“我只是引导孩子去欣赏生命中最美好和最重要的东西,以免他们在没有意义的东西上浪费时间和精力,让他们在人生朝圣的路上得到最大的快乐和满足”。[1]教师要抓住生活、“工作”教育契机,培养孩子的纪律意识。

教师是自由的给予者:但在一日常规管理中,教师的组织应当更加细致和灵活、具体,如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餐点营养均衡,教师环创与课程设置等,要体现有序性和儿童自由性原则。[12]让孩子自由的选择“学习或游戏”的对象物;让孩子自由决定“学习或游戏”的程度;让孩子顺从其内在的生命法则,在自由教育活动中得到发展。[13] 教师还是幼儿工作的服务者与伙伴:与儿童一起协商、合作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帮助儿童养成内在的主动地纪律等。

总之,教师应当为幼儿创设一个如蒙台梭利所说的“有准备的环境”,创设一个符合儿童需要的真实环境,供给儿童身心发展所需之活动、练习的环境,一个充满自由、爱、营养、快乐与便利的环境,[14]让幼儿在主动纪律的约束下,自由地工作、成长和发展。

蒙台梭利教育法范文第4篇

在她看来,生命力的冲动是通过儿童的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通过活动,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得到了表现和满足;通过活动,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基于这种儿童观,蒙台基于这种儿童观,蒙台梭利课程由一系列操作活动来实现,这些操作活动按其目的与所发展的儿童能力,分为不同的领域,主要有日常生活、感官、数学、语言、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表现7个领域,强调儿童主动学习和自我纠正,顺应儿童生命力发展的内在需要,促进其自我发展。 儿童发展存在敏感期

(一)语言敏感期(0-6岁)

(二)秩序敏感期(2-4岁)

(三)感官敏感期(0-6岁)

(四)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五)动作敏感期(0-6岁)

(六)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七)书写敏感期(3.5-4.5岁)

(八)阅读敏感期(4.5-5.5岁)

(九)文化敏感期(6-9岁)

蒙台梭利认为要根据研究的九个敏感期的划分,把握儿童的敏感期,进行适当的教育,在适当的敏感期内给与幼儿相应的适当的刺激,才能为儿童将来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基础。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通过幼儿与外界世界的接触和探索,从而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利于发挥幼儿敏感力的环境。 正是这些思想的指导下,才有了蒙台梭利的教学和教具。

(二)特别重视教育环境的设置与运用。

蒙台梭利非常强调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有机体与“有准备的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有准备的环境”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和精髓。 “有准备的环境”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物质环境,二是人文环境。物质环境主要是指蒙台梭利教具、各种符合儿童体形尺寸的室内设施以及教师自制的各种教学材料;人文环境则主要是指各种有价值的人类文化遗产。

三、蒙台梭利教学与教具 1.蒙台梭利教学法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在她的教学法的内容里,有五个教育法则:

第一个法则是秩序法则。秩序法要求孩子的物品摆放要规范、要有秩序。,这种规范要及早建立,应该满足儿童对秩序的追求,促进儿童秩序的完善,实施这一法则,教师应该首先做到,维护和制造这种环境有秩序感。

第二个是独立法则。蒙台梭利认为,教育者少帮助孩子,应让孩子独立的做事情。所以,蒙台梭利在她创造的教具里,就训练孩子独立,如生活教育部分,孩子自己会脱衣服,会扣扣子,系带子,在生活教具中,如味觉筒,拧瓶盖,拧螺丝钉,这些教具都是让孩子学会动手后独立。孩子一般拒绝成人帮助,喜欢自己探索。

第三个法则是自由法则。蒙台梭利认为应让儿童自由的选择工作,不要老师或成人去选派,自由选择可以增加自信心,可以导致自我控制,应提倡孩子学会自我控制,不是你硬压制他,给他种种限制,蒙台梭利认为要改变他律为自律,让孩子学会自律。

第四个法则是专心的法则。由于儿童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工作,所以就导致了专心的法则。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里做了一个实验,当一个孩子在玩插座圆柱体时,当他在专心工作时,蒙台梭利用一种声音干扰他,但这孩子没有受到干扰,因为是他喜欢的,他非常专注。蒙台梭利又换一种方法,拿走他的地毯,这个孩子看老师拿走自己的地毯,抬头望着老师微微一笑,跟着老师走,老师拿到那,他就跟到那,坐下来继续他的工作。

第五个法则是重复练习法则。孩子干什么事情都喜欢重复,如果是他喜欢的,他就重复,这主要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的。孩子对自己喜欢的工作,就反复去做,在不断的重复工作中得到发展。

2.蒙氏教育的教具

蒙氏教育不是辅助上课的物品,它是儿童成长工作的材料,她设计的这些教具都是供单个儿童操作的,因此,具有鲜明的特点。她的教具的特点是:

(1)具有孤立的特性。如温觉板,让孩子体验温度。

(2)容易搬动。

(3)教具美丽。

(4)每一种教具的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这些教具在工作时有其顺序和步骤。如果没有按照她设计的步骤走的话,就会出现错误,出现错误就有一个自我控制的方法,所以在设计上或使用方法上,都由简单到复杂,培养孩子了解步骤,重视秩序,养成内在的纪律,她有规律的。

(5)在设计上具有控制和纠正错误的特性。可使儿童自行发现错误,自行改正错误。比如插座圆柱体,再如粉红塔,每一块相差1cm。

(6)具有数学的属性。由步骤和秩序当中培养孩子逻辑习性和推理能力。每一种教具都有它等差的数学关系。如长棒,每一长棒之间都相差10公分,有等量的、等差的关系,有数学属性。

(7)间接的预备性。每种教具都具有直接与间接的教育目的,帮助孩子准备,适应未来的生活,如在教具的形体变化上,象几何图形在操作上让孩子掌握,而且拿着几何图形还可以变化。用纸画各种形状,为将来学习做准备。有间接的预备性。 感官教育教具:

1.视觉教育教具。通过视觉练习,使孩子掌握形状、面积、体积。

视觉教具里有:

(1)插座圆柱体(高低粗细大小的比较组合)

(2)粉红塔(认识大小等差)

(3)棕色梯(认识宽窄)

(4)长棒(认识长短、数量的等差)

(5)彩色圆柱体(颜色识别、高低粗细组合)

(6)色板(颜色的种类、色调的明暗度、颜色搭配)

(7)几何图形相嵌板(三角形的种类、组合)

(8)构成三角形(三角形的种类、组合)

(9)几何立体组

(10)几何嵌板

2.触觉教具

(1)触觉板(体验物体表面的粗糙与光滑)

(2)温觉板(触模温度的感觉)

(3)重量板(大小相同及不同、拈重量)

(4)触觉布(棉布、麻沙布、毛料等)

3.听觉教具(训练孩子听力、强弱练习)

(1)发音筒(训练听力强弱)

(2)音感钟(韵律和节奏的训练、)

(3)弦乐器(管乐器、键盘乐器、打击乐器)

4.味觉教具:如味觉瓶(感受酸、甜、苦、辣、咸)

5.嗅觉教具:如嗅觉筒(生活中有味道的食品、香油、醋,感官教育教具在操作中强调分类、配对、秩序)

数学教育教具

蒙氏数学教具的内容,有8个方面:

1.数量概念的基本练习,定位在10以内的量,以10为基础的数,这部分的教具有:

(1)数棒。以长度1—10的量,量对应数名。

(2)砂数字板。掌握1—10的数字,用手摸。

(3)仿锤箱。1—10认识的游戏。

(4)数字与筹码。了解奇数与偶数。

(5)彩色串珠棒。连续数的认识。数量名的结合。

2.十进位法的练习

认识十进位从1变10,从10变100,从100变1000,数具主要有数字卡、串珠。

3.使用数棒的基本计算练习,认识数的合成与分解,初步学习加减法。

教具主要有:金色串珠棒、黑色串珠棒、灰色串珠棒,引导儿童认识算式,利用接龙游戏,认识加减法和十进位的初步运算,加强10的构成和分解练习。

4.连续数的认识,主要让儿童认识连续数

教具主要有塞根板,主要是11到19的数,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排列,11—19,11—99,1—100的连续数板,主要记1—100的数字排列,100串珠链,认识1—100的数,1000的串珠链

5.导入初步的平方和立方

教具主要有:彩色串珠链。1千立方体,邮票游戏。大串珠组,(包括平方珠链,立方珠链、框架)

6.基本四则运算,主要掌握加减乘除法的原理,主要教具:加法板、乘法板、除法板、减法板

7.分数。教具主要是:分数,了解整体与部分的概念。

8.几何。教具主要有:几何图形卡片(主要认识浅角名称)组成三角形(掌握名称和认识图形的组合与分解)立体几何组,二项式、三项式(发展幼儿三维空间的能力。帮助儿童理解代数概念,引导平方根。

数学教具要求教师在使用中,要求教师要做系统的示范,特别要注意循序渐进,要有一定的流程、顺序。

语文教育教具

孩子的语言发展分三个阶段,听→说→应用三阶段,根据这个特点,蒙氏制作教具有:为学习和书写做准备和教具。

1.砂纸字母板,大写小写各一套,主要练习发音、认写、写是用手触模,做书写的准备。

2.印刷字母板。

3.活动字母箱。

4.双字母沙子字母板。

5.金属嵌板。

四、如何做一个蒙台梭利教师

蒙台梭利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蒙台梭利教师不是传播知识的,主要是心理学家、教育家、是指导员、协助者、管理者,她要求蒙台梭利教师:

1.必须懂得蒙台梭利的教学原理和教学方法。

2.必须懂得如何操作使用教具。教具的介绍必须依靠教师,适当的提示,示范使用的方法,观察儿童的反映和需要。

3.具有为儿童设计适合其成长环境的综合素质。老师为孩子提供环境,对孩子专注的工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老师应观察分析研究儿童的能力,尽心环境的保护,蒙氏要求教具有损坏的马上更换,教具上不能有灰尘,经常保护,老师有设计环境的能力素质。

4.参与和引导。在孩子还没能达到专心操作教具时,教师要参与进去,老师要激发、诱导孩子,激发孩子的活力,所以要参与进去。

5.尊重与服务。尊重孩子的专注力。蒙氏认为孩子在专注工作时,不能干预他,他这种专注力是很弱的,很容易消灭,所以他要求老师认识到,孩子的专注力就象泡沫一样,一碰就消灭。所以要求老师不能赞赏他,干扰他,在他困难的时候,服务于他。先观察孩子,孩子需要时,老师就给予帮助,以爱为出发点,付出爱,蒙氏教育认为不是正面的夸奖而应该用分享的态度。如果他做错了,老师表示也很痛苦,和孩子分享快乐和痛苦。

6.与孩子一起成长。老师了解孩子越深入,就会领悟不同的爱,老师对孩子的爱是真诚的。

蒙台梭利教育法范文第5篇

一、权宜的教育策略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是智慧的,是在顺应人本发展的基础上,使教育活动与个人的自由发展有机而巧妙的结合,使教育活动容易显现出来的枯燥乏味力,必须遵守的一些规则规章制度的痛苦与吃力尽可能的淡化下去,把可能发生的教育活动中的劣势降到最低,而充分发挥教育活动中的优势与积极方面。与此同时,个人的自由发展被充分的重视与强调,最大程度的让个人自由的发展,顺应个人的自由,个人的充分发展,让个人的幸福感与快乐的感觉自觉的向着最大化发展。比如,蒙台梭利批评了在纪律教育中不恰当的强调纪律,贬抑儿童自由,使纪律和自由二者完全对立的做法,在她看来,纪律教育的目的不是限制、惩罚、控制和命令儿童,而是通过激发儿童的“内在纪律”,以给他们带来更大的自由。蒙台梭利认为纪律教育的前提是:一个人能够成为自己的主人,能够根据情境的变化、按照自己的准则调节自身行为[1]。可以说,这种纪律的维持靠的不是由外而内的灌输和压抑,而是基于“内在纪律”之上、由内而外的自然生发。通常的教育很难的把教育与被教育的矛盾如此智慧的淡化,并从同一的方面去机智的结合,充分发挥教育与被教育的优势,并结合起来体现更大的优势,使两方面都向着最大利益化靠近,互相促进,互相支持。这充分体现了教育与被教育的双赢。这种教育思想应用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人性化与智慧的力量,使教育成为一件让儿童感到快乐的事,对当前我们的教育来说应该体会到这一点,并作为教育的基本原则来执行,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灵活的处理教育活动中的各种矛盾,实现教育最大利益化。

二、敏锐的观察与适宜的指导

蒙台梭利以女性特有的视角,细致入微的观察、分析来了解儿童,深入幼儿内心去探索儿童的世界,真真切切认真的把儿童当作研究的对象,不把成人的一些看法随便的来看待儿童。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在教育活动中是处于主动地位的,教师则是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指导者。蒙台梭利说:“应用我的方法教师教得少,而观察得多;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儿童心理活动和他的身体的发展。”[2]。我们实际的教学中应树立这种观点:儿童有自己内心的看法、观点。这种观点是非成人的,有时让人感到费解,为什么儿童会有那样与成人不一样的看法,对于这些教师有必要顺应儿童的观点来从事教育活动,在儿童以有的观点平台上教育与思考。每一位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都要努力扮演好观察者这一角色。因为只有通过观察,才能真正摸清楚每位幼儿的“不同水平”。因此,我们要切实提高观察水平。观察作为一种方法,要求教师既要掌握观察的技术,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和强烈的观察欲望。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去提高自身的观察水平,发挥观察为教育服务的功用,提高教育的质量。教师要学会敏锐地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行为,还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灵活地调整教育方法和策略,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不断锤炼与锻造自己的专业素养,学会敏锐捕捉、分析、统整来自各方的信息,充分研读幼儿,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择取适宜有效的教育方式和策略实施教育。

三、适宜的环境创设

蒙台梭利认为“环境”是她的教学法中所必须强调的第一要件,是为了满足儿童的需要及自我建构而设计的。环境材料都是由教师精心筹划和提供的,有儿童按照实际生活的要求和规则操作的真实材料、实验器材和一系列教具[3]。蒙台梭利理论在材料的提法上强调儿童的需要,根据幼儿的不同认知水平投放材料,激发儿童的内在需要,给予儿童独立工作和获取经验的机会。儿童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使用它们,引出自发的能力,使智力、意志力和个性都得到发展我国在环境材料的提供和投放上盲目性、随意性较大,在教具材料使用的永久性上也欠缺,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在这方面我们应以蒙氏理论材料提供的原则和方法丰富我们的环境材料,使幼儿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得以提高,真正发挥环境的积极作用,强调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通过对环境的创设,尤其是活动材料的投放,实现儿童教育的目标。

四、深邃的反思

教师对信息的反思能影响到自身知识结构、教育教学理念的建构,进而影响到教学;教师对技术技能及方法的反思能影响所采用的教育手段;教师对教育活动过程与结果的反思能影响到是否要调整教学行为的判断。反思的基础足自我认知,客观、正确的评价。评价是教师反思是否有成效的前提,教师有意无意地扩大自己的优点或者掩盖和缩小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只会使反思流于形式。教师的评价尤其是教师的自我评价是教师反思的内在动力机制,培养教师的评价能力是培养教师反思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一个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教师,应具有很强的评价调控能力,不仅能对信息、技术、技能、方法的要素进行评价,而且能综合多种评价,对所进的教育活动过程与结果形成客观的认识,并根据评价结论重新反思活动要素,调整和驾驭活动过程。

蒙台梭利教育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蒙台梭利;自由教育;教师

在世界幼儿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蒙台梭利教育法或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幼教模式,或被成功渗入到其教育模式之中,对当今世界各国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珍尼特•沃斯(JeannetteVos)和戈登•德莱顿(GordonDryden)在《学习的革命》一书中,将蒙台梭利教育法称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思想”和“世界上一流的幼儿教育”。

同样,蒙台梭利教育法对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也具有借鉴意义。早在二十世纪初,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就传到了中国,她的有关著作被译成中文,江苏还成立了蒙台梭利教育研究会。但由于种种原因,蒙氏教育法并没有在我国得以推广。直至世纪八十年代,蒙台梭利教育思想重新受到我国幼教界的关注。近几年,“蒙台梭利教育”逐渐成了一个在行内很流行的词汇,出现了一些蒙台梭利幼儿园,很多教育机构成立蒙台梭利研究机构推行蒙氏教育法,并且培训蒙氏教师,这是我国学前教育逐渐与国际接轨的一个证明。

一、蒙台梭利自由教育思想的内涵

自由教育思想是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键组成部分。科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将是学生的自由,允许个体的发展和儿童天性的自由表现。简单的说,蒙氏认为强制的“教”法,对儿童——特别是学龄前的幼儿,有害无益,除非把孩子的头脑解放出来,否则这些民族幼苗的发展不会健全。

同时,蒙台梭利认为:独立是自由的根本所在。因此,儿童个体自由的积极表现,首先必须通过自发活动引导他走向独立。蒙特梭利每次在演讲时,总会提出这么一句话:“Helpmetodoitbymyself”。任何教育活动,如果对婴幼儿教育有效,那它就必须帮助孩子在独立的道路上前进。因此,蒙台梭利教室中的教具,大都有错误订正,目的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改正;成人不可急于帮助纠正,要学会等待,给孩子独立学习的机会和时间。

所以,蒙特梭利认为“自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基本人权。但是,蒙氏教育的自由却不是放任或为所欲为。在蒙氏教室中,孩子并没有被允许去做任何他喜欢的事。孩子的自由应以不损害集体利益为限度,从各方面考虑,这应该是教养孩子的良好方式。因此,只要孩子冒犯或干扰他人,对他人有粗野行为,就应加以制止。

二、蒙台梭利自由教育思想的实践

自由是蒙台梭利一直十分强调的词,她是如何看待自由的呢?她认为幼儿早期教育的自由概念必须理解为,他们的环境必须适合幼儿个性最有利的发展。“自由”该如何教育呢?蒙特梭利认为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教师须掌握三大原则,即:预备符合成长需求的环境;协助与观察孩子在环境中的需求;订立明确的行为规范并时常提醒孩子自我控制。

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观察到一件事:一天,孩子们在水盆旁围成一圈,水盆里漂浮着一些玩具。有个刚两岁半的小男孩,独自一人站在圈外。看得出来,他充满了好奇心。他开始慢慢走近其他孩子,想挤进去,但他没有劲,挤不进去。于是他就站着向周围看,忽然,他的目光落在一把小椅子上,显然他决定把椅子搬到圈外,然后站上去看个究竟。正在这时,老师走过来抓住他,把他举过孩子们的头顶,让他看水盆。还说:“来,可怜的小家伙,你也看看吧!”

毫无疑问,尽管这个小孩看见了漂浮的玩具,但他却没有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征服障碍所获得的快乐,剩下的只是一种“别人会替他做事”的孩子有的那种呆板表情。

因此,对孩子应该以教育他们能独立为前提,允许儿童依其“内在需要”,自由的去选择教具,自由地进行工作(操作)。蒙台梭利表示:你只要冷静观望,保持一种尊重孩子的行为态度,使孩子在获取经验时,有完全的自由,在他们工作时不要干扰他。

三、蒙台梭利自由教育思想的误区

1.自由不等于尽量无所事事

在实践中,很多蒙氏教师对蒙氏教具的操作非常熟练,但是一旦观察到幼儿出现的一些问题,却退缩不前,不知道如何处置,产生了很多错误的行为和观念。其实,从理论上讲,教师需要站在更高的位置,充分发挥“从容”的精神来完成教师角色的使命。

2.自由不等于对幼儿不干涉

教师要信赖儿童,并耐心地等待,要尊重儿童的自由。蒙台梭利有一次参观某个蒙台梭利学校,看到了一个班级的情况后说:“这里情况已经十分混乱,而我们的教师却依然无所作为。她只是如同幽灵一般地在儿童之间往返穿梭,并时而在某个孩子耳畔低声嘀咕些什么,难道这就是不干涉原则?”同样的道理,在我国蒙台梭利教室中,也会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

其实,教师的不干涉并非指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不得干涉。而是不要过于积极但要恰到好处,即有必要做最低限度的指导。过于消极,将出出现教师的放任现象;过于积极则会妨碍儿童的自然性。我们必须避免这两个极端的发生。作为蒙台梭利教师的技能之一即是判断什么时候应该干涉,及什么时候不得干涉。其原则是:当儿童沉浸在有秩序的、创造性的自发活动时,教师就要尽量不要干涉儿童的活动;当儿童干扰周围的其他儿童时,教师则要注意并加以阻止。

上一篇:聋校语文第一册范文下一篇:马原题库判断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