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保险的风险管理范文

2023-09-19

汽车保险的风险管理范文第1篇

一、存款保险制度的内涵

存款保险又称存款保障, 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 设立专门的存款保险基金, 明确当个别金融机构经营出现问题时, 依照规定对存款人进行及时偿付, 保障存款人权益。存款保险覆盖所有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被保险存款包括投保机构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和外币存款, 但是除金融机构同业存款、投保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在本投保机构的存款以及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规定不予保险的其他存款除外。

二、存款保险制度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 存款保险意识淡薄, 资金安全受到威胁

目前, 存款保险制度实施不久, 很多人对于存款保险的认识并不明确, 他们在以往的存款经验中, 为了保障自身的资金安全, 对于银行的经营状况比较关注, 实际上发挥了对于银行的监督作用, 而在存款保险制度下, 人们放松了警惕, 更容易陷入不法资金体系中, 造成资金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尤其是对于很多影子银行, 没有树立正确的存款风险意识, 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 金融机构风险意识淡化, 造成风险增加

在存款保险制度下, 当银行在经营中出现问题无法给予存款人及时的赔付时, 中央银行会发挥职能, 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银行的信用, 保障了银行的资金流通, 维护了银行的稳定发展, 但是, 也会导致银行对于自身的风险认识和监管出现疏忽, 因为意识到风险发生并不是无路可退的, 因而放松警惕, 反而会增加银行的经营风险。

(三) 监管措施不完善, 存款风险因素多

目前, 相关监管部门对于存款的风险监管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针对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 一些地区并没有做好想要的保障措施, 对于非法集资、不良资产的监管不力, 造成投资者不能及时识别风险, 造成存款投资的失误, 影响投资者的利益, 也对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这些都是监管体制不完善造成的。

三、降低存款保险风险的有效措施

(一) 加强存款保险制度宣传, 提升风险意识

为更好地宣传防范非法集资、存款保险制度, 让社会公众保护存款合法权益、防范非法集资违法犯罪活动的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金融机构要结合实际开展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教育活动, 提升市民对于存款保险制度的认识, 提升风险意识。

可以通过宣传, 将存款保险制度、防范非法集资列入日常学习培训范围, 开展集中学习和自学, 提高员工的金融知识水平, 深化全员对存款保险制度和防范非法集资的认识, 为全面、正确对外宣传、讲解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宣传工作中, 金融机构要以网点为阵地, 利用LED、横幅等载体, 宣传“存款保险制度我知道”、“拒绝高利诱惑、远离非法集资”等宣传折页;同时, 进社区、菜场和沿街商铺开展形式多样、面向基层的宣传教育活动, 通过现场讲解、散发宣传折页等形式, 面向社会公众宣传存款保险制度及非法集资的表现形式和特点。由专人向群众讲解存款保险条例的出台背景、重大意义及偿付政策等内容, 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存款保险, 自觉维护金融秩序, 增强公民的风险意识和辨别能力, 扩大打击非法集资的宣传面和影响力。引导群众了解存款保险制度、自觉远离非法集资。

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 让群众正确认识存款保险制度及非法集资的危害性, 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防范非法集资的意识, 提高识假防骗的能力, 充分发挥宣传工作“震慑犯罪、防范风险”的积极作用。

(二) 重视存款风险防范,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决策部署, 相关地区的金融机构要以党的十九大、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人民银行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 深入分析当前辖区金融稳定工作的严峻形势, 进一步明确下一步打好攻坚战的思路和举措。相关金融机构要结合目前该行不良资产现状、存在的风险点, 近年来发展趋势, 探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具体做法和今后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代赋予人民银行的重要使命, 打好攻坚战是今后一段时期金融机构银行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金融风险总体可控, 但也存在一些可能导致区域性风险并诱发系统性风险的隐患, 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任重道远。金融机构应以大局为重, 紧密结合本行工作实际, 降不良, 化风险, 提效益。要加强调查梳理, 精准描绘“目标图”。要对照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行精神, 深入开展金融风险摸排, 做到辖区金融风险“底数清、说得明”, 不能“盲人摸象”。要结合辖区实际, 对高杠杆高信用、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给予针对性关注, 特别要对不良资产逐年上升趋势保持高度警惕。要精准描绘区域金融风险分布“目标图”, 为推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导航定向。

(三) 妥善处置突发风险, 有效维护金融稳定

全省各级行切实增强维护辖区金融稳定工作紧迫性、责任感, 加强重点领域、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监测、分析, 开展金融稳健性现场评估。上下联动, 采取得力措施, 快速成功处置相关事件, 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稳步推进国开行、农发行、农行、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常态化工作机制, 保障存款保险制度顺利实施。建立企业异动资金监测机制, 积极配合地方政府打击非法集资、地下钱庄行动。近年来, 以投资理财为名的非法集资活动猖獗, 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损害了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相关金融机构要提醒广大投资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珍惜血汗钱, 树立正确理财观念, 理性选择投资渠道, 警惕非法贷款、非法融资和非法集资广告陷阱, 谨防上当受骗, 自觉远离和积极抵制非法集资。非法集资影响面广, 危害极大, 严重影响了老百姓的利益, 要杜绝这类行为发生, 还需要政府部门强化执法措施, 严厉打击违法范围行为。各地区应要求各级各部门充分认识非法集资处置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加强工作主动性。各街道办、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工作职责, 对涉及非法集资的案件进行彻底排查、移交和依法严厉打击。组织开展对公共场所等涉嫌非法集资企业和个人活动较为集中的区域、场所进行扫街式排查, 堵塞排查漏洞, 掌握风险底数。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处置问题, 严密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犯罪。促进地区更好地开展经济市场, 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 在全区加大打击非法集资范处置力度, 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四、结语

存款保险制度本身是可行的, 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要想发挥存款保险最佳的制度实施效果, 相关的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等要加强相关风险防控措施的制定, 提升风险防范意识, 及时将不利于金融市场稳定发展的威胁因素排除出去, 确保存款人以及金融机构的共同利益。

摘要:存款保险制度是国家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存款保险的出现,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存款人的存款风险, 保障银行利益, 维护银行信用, 还能促进金融市场适度竞争, 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但是, 存款保险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只有做好相应的风险管控, 才能有效降低存款保险的风险, 促进存款保险制度发挥最佳效果。本文分析了存款保险制度的内涵, 分析目前存款保险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并探究降低存款保险风险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存款保险,风险防范,制度,监督

参考文献

[1] 肖崎, 杨巧玲.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基于跨国微观角度的实证分析[J].当代金融研究, 2018 (5) .

[2] 赵尚梅, 贺江.利率市场化、显性存款保险与银行风险承担——基于两步系统GMM估计的实证分析[J].时代金融, 2018 (11) .

[3] 郭庆祥, 黄韵竹, 胡恒武.关于存款保险评级与投保机构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互促共进关系的思考——基于伊犁州直存款保险评级的实证分析[J].时代金融, 2016 (30) .

[4] 欧阳珍妮.银行存款保险中的限额赔偿制度与道德风险——兼评我国《存款保险条例》第五条[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 (4) .

汽车保险的风险管理范文第2篇

一、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定义

(一)风险管理

风险伴随着收益而产生,只要从事交易就必然会存在风险。很多行业都有高风险的行为,例如金融行业证券、股票等等,过去人们对于风险的认识不够全面,在风险管控上吃了亏。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行业的完善,人们对于风险管理的认知也日渐成熟,不论是公司企业还是个人都有了风险管理的意识。风险管理从企业的角度来讲是企业全员参与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层次,识别可能会对公司造成影响的潜在风险,并将此风险把控到公司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让公司的收益大于风险。风险管理是个长期持续性的过程,存在于企业的日常运作和战略制定中,识别潜在风险预测风险影响程度,是有效管理企业规避风险的必然选择[1]。

(二)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作为企业经营活动持续的内在组成部分,为企业实现收益提供合理的保障,内部控制受到企业董事会、管理人员的影响,而实施则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中国银保监会指出,保险公司内部控制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主要是防止保险公司偏离经营的发展战略,所以,对全体员工采取适当措施,合理防范和有效的控制经营管理中面临的各种风险。

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联系

以上所述可以了解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有融合的部分,风险管理中的环境控制、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这五个方面内部控制也需要做到,因为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实现机制是大相径庭的,所以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认知是内部控制的主要动力,而内部控制所制定和实施的一切战略的目的也是降低企业所要面临的风险,为企业持续盈利提供保障。内部控制是企业规避风险,做好风险管理最重要的实现手段,是通过控制将风险最小化的机制,所以一个企业能做好内部控制,可以保障这个企业的财务数据真实可靠,经营合理合规[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不仅会损害公司的利益,还会让自身处于行业竞争的下风,市场的优胜劣汰会淘汰一批不做风险管理的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都是企业不可缺失的,针对与企业潜在风险而存在的。保险公司在日常的经营中,可以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将内部控制融入到日常的风险管理中,建立一套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高度融合、相辅相成的体系,保证将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促进保险公司乃至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三、保险公司经营的特点及存在的风险

(一)保险公司的经营特点

保险是金融的一种,保险公司在金融行业是较为特殊的服务性公司,有着自身的独特的经营方式,与证券、股票等金融公司不一样。保险公司的经营特点主要有几点:

首先是保险公司交易具有特殊性,保险公司的主要核心是风险性业务。以寿险公司为例,以被保险人的风险作为服务的对象。保险公司服务的周期较长,缴纳保险费签署保单只是保障服务的开始,最后的服务终止,是要看被保险人有无在保险周期发生保险事件。所以保险公司经营的好坏关系到公司投资人的利益,还关系到被保险人的利益,如果是大一点的保险公司在经营上出了问题甚至会引发社会和金融行业的动荡。其次是资本结构的特殊性,保险公司是高负债的资本结构,如,人寿保险公司,在保险公司的经营活动中,面对的常常是对被保险人长达十几年的负债务期限,收取的保费很快就可以超过公司本金甚至高出十几上百倍。再次是保险公司经营性质和管制的特殊性,保险公司在社会的受众极广,具有社会性和普遍性,保险公司的经营好坏,有没有足够的承保能力和处理风险的能力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利益。所以在保险公司的经营活动中,进进出出的资金交易,大量的客户信息,使得保险贡献的经营风险相对复杂,要想做好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更加艰难。最后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存在特殊性,保险公司与一般的公司相比风险更大,因为保险公司的风险除了本身经营活动带来的风险以外,还要承担被保险标的风险,一旦出现经营问题或者没有做风险管理就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二)保险公司主要存在的风险

首先存在信用风险。保险公司的信用风险指的是保险公司不能按照合同进行履约行为,或者是信用状况不佳导致被保险人对其不信任引发信用危机。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保险公司的再保险安排、商业银行的存款等。我国的保险公司主要是国债、评级较高的金融债,所以信用状况良好,信用风险程度较低[3]。

保险公司存在市场风险。顾名思义指的是由于市场原因导致的风险,例如市场的汇率、价格等出现不利的变动,并且在保险公司的风险可控防范外,给公司造成了预期之外的损失。

保险公司存在产品风险,保险产品的制定和研发都需要对风险进行科学的评测和预估。但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保险产品对于风险的把控不够成熟,主要是因为国内缺乏精算师,因为我国保险的发展时间较短,精算数据缺乏增加了精算的难度,精算技术的发展不理想,所以导致保险产品开发没有精准的风险预测。再加上受到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缺乏整体的规划,险种也比较单一,很多保险公司往往只会选择几种保险产品作为主要推广的产品,用来占据市场份额。长此以往,很多有其他风险需求的客户没有选择的产品。

保险公司存在流动性风险,保险公司通过售卖产品的方式集中大量的资金,再将资金投资到其他地方获得收益,资金的流动性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十分重要。保险公司在做资产结构配置的时候需要格外慎重,一旦现金流不能满足赔付的需求,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突然出现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引起的大规模退保行为,保险公司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赔付,就会引发信用危机,导致声誉受损,甚至引发社会性问题。

四、基于风险管理的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研究

(一)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的基础

第一、风险作为导向是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将风险作为内部控制的导向,可以明确保险公司的潜在风险。通过对行业的了解,将保险的潜在风险进行总结和分类,将风险分为几个等级,通过现行的内部控制机制与风险进行匹配,预估风险的控制程度,对于等级较高的风险重要关注,还有要注意哪些风险没有在内部控制防范内,针对这部分强化内部控制的控制力,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内部控制对于风险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第二、建设完整的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的制度,制度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一个成熟完善的制度可以有条不紊地管理企业。而完善的规章制度同样也是规范经营和防范风险的基础。内部控制需要建设完整的制度作为企业的框架,现目前我国的保险公司都需要进行改革,建立行业内的规章制度,将业务规则和流程写入制度中去,以此作为考量员工业务能力的标准。为了保险公司可以更加顺畅进行改革,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国家也需要加强对保险行业的监管,定期对各项工作进行检查,势必将制度执行起来。

第三、打通内部控制的障碍,将流程作为内部控制的纽带。内部控制不仅是保险公司管理层、董事会的事情,也是公司全体成员的事情。所以,内部控制的实施与公司的每个部门和人员都有关系,在进行风险预估的时候,打通公司所有部门之间的隔阂,将内部控制贯穿于公司业务的各个环节,准确规避风险点,把握公司全局。

(二)构建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的内容

第一、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保险公司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实施的基础,也决定了全体员工对于风险的认识,所以保险公司需要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首先,健全保险公司的治理结构,股东会、监事会和董事会,主要在公司的履行的职能要划分清楚,例如董事会需要明确与管理层之间的责任,保证权力的下放不会受到个人利益的驱使。其次对保险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保险公司的组织结构需要合理配置,明确每个部门的责任与义务,让每个部门能够相互监督和合作。

第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首先建立风险的预警机制,保险公司通过对自身风险的分析,确定公司的潜在风险,然后将其纳入风险管理中,警示全体员工;其次,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前文提到了保险公司主要面临的风险,通过对这些风险的分析,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后果严重与否进行评估,制定出严谨的风险评估报告;再次,针对风险建立应对机制,一旦发生风险将快速的做出反应,针对不同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措施,尽可能降低风险对于公司的影响;最后,建立风险持续观察机制,保险公司风险是长期存在的,需要风险管理随时进行检测。

综上所述,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联系非常大,内部控制有五个方面的内容与风险管理重合,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尤其是保险业发展到现在的水平,保险公司内部控制也可以说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要做到全员参与,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以及保证内部流通性等,确保保险公司能做到及时规避风险,减少公司损失。

摘要:企业的运营和发展离不开风险管理, 而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必然环节。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与风险管理的关系经过经济的发展不断的融合, 而保险公司是金融行业的特殊服务公司, 与其他公司所面临的风险有所不同。因此, 本文将基于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对内部控制进行阐述。

关键词:风险管理,保险公司,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 吕晓蕾.基于风险管理的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研究[J].纳税, 2019, 13 (15) :290.

[2] 崔庆刚.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策略[J].商讯, 2019 (09) :111-112.

汽车保险的风险管理范文第3篇

摘 要: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IC卡逐渐被世人所使用。而且基于其良好的性能,金融、农村信用社、公交等领域都采用了IC卡系统。本文主要论述农村信用社金融IC卡系统的建设以及应用。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IC卡 系统建设 应用

1 农村信用社金融IC卡系统功能的结构

1.1 在金融IC卡上,农村信用社实现一卡通,并且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农村信用社的金融卡加入银联之中,使得金融IC卡的使用范圍更加的广

1.2 金融IC卡的扩容性能良好

随着农村金融业务的增加,那么其要求金融IC卡就有良好的扩充性能。

1.3 金融IC卡的安全性能高

在IC卡的办理之中,还需要身份证作为办理的凭证,这就加强了金融IC卡的安全性能。基于双重的安全机制,使得金融IC卡的安全防范更加的完善。

1.4 金融卡的业务办理的过程中,其储存信息的稳定性比较的强,尤其在资金的信息储存中,其可以完善的储存至几十年之久

进而,金融IC卡的信息储存机制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不会出现伪造等情况的出现。

1.5 基于现在计算机网络平台的发展,金融IC卡的管理更加的具有开放性,并且操作的流程和管理具有良好的独立性

这种设计,可以便于金融IC卡的管理安全,同时基于计算机平台,可以很好的实现IC卡的数据与计算机进行无缝连接,这就进一步的确保了金融IC卡的安全。

2 金融IC卡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构建及所存风险

IC卡的业务办理,都是需要有良好的计算机技术。现在的计算机技术可以很好的做到信息的储存和加密保护。因而,在金融IC卡的设计中,需要充分的考虑到计算机数据接口与金融IC卡实现无缝的连接。同时,在系统构建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尤其对于网络信息平台的开放性,需要防止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漏洞,一旦在系统平台中出现漏洞,容易造成客户的业务信息被黑客所利用,进而使得金融IC卡严重的不安全性。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信用社的信息很大程度上具有资源共享的特点。这也是开放式经济市场的最大特点,农村信用社实现良好的计算机系统平台,可以很好的加快其业务办理和经营的现代化进程。并且我国IC卡的研发还处于发展阶段,其在系统构建与实现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与其他银行系统相冲突或兼容性不强的问题,这一点的出现恶化了IC卡的运行环境。同时,又基于IC卡系统与银行系统存在冲突,使得IC卡在信息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诸多方面的潜在风险,尤其是在银行系统在兼容的过程中,系统的兼容性存在较大的差异,进而使得银行系统出现数据的丢失问题,这就容易造成IC卡业务办理的瘫痪。

3 金融IC卡的应用系统的建立,以及对于银行系统的影响

在应用系统的建立过程中,密码的有效管理是应用系统的关键所在。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设计合理的密码管理机制,设计分级管理的办法,进而避免单一管理机制的弊端。同时在密码的管理机制中,也需要不断的对IC卡的安全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的升级处理,及时修补系统中存在的漏洞,进而做到有效的管理。

客户在IC卡的办理中,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份证进行个人办卡的登记,这样就可以保障了金融IC卡的使用安全。在金融IC卡被遗失的情况下,身份证的个人信息就是你的又一IC卡的身份。因此,应用系统构建的时候,需要基于双重的保险机制,来确保IC卡的使用安全。于是在拿身份证进行业务的办理同时,需要身份证本人才能进行信用社的业务办理。

系统的使用权限也得进行有效的设计,基于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客户基数大,如果没有有效的权限设计,很容易造成银行的所有应用系统的崩溃。同时在系统的设计中做好客户登陆信息的管理,便于系统的业务办理。

4 系统的安全管理

良好的系统平台需要,需要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尤其是客户输入端和处理端的系统安全的管理。而且客户端存在诸多的不安全因素,这些安全因素的存在,给系统的安全给来了诸多的问题。进而,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的运行管理,避免系统的各个环节出现安全事件。在对于客户端的密码管理系统,需要进行精密的安全管理,其关系着整个的系统安全,以及运行的效率。

5 基于IC卡系统建设现状的几点建议

我国的IC卡建设还不够的完善,在IC卡的系统构建环节存在诸多的缺陷与风险,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的农村IC卡发展。

5.1 优化IC卡的建设环境

虽然我国的IC卡在近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其建设的过程中,IC卡的网络平台、收银业务设备以及网络通讯质量都存在较大的风险与缺陷。尤其对于网络平台的环境,是关系整个IC卡系统良好运行的关键。出于开放式的网络平台,需要建立良好的防范与防火墙系统,进而有效的组织来自互联网络对于系统的攻击。同时,关于收银业务办理设备缺乏有效,造成IC卡的业务办理比较的缓慢,造成办理的滞留。这点也是我国农村信用社金融IC卡面临的一个最为实际的问题。

5.2 统一规划IC卡的标准

我国的IC卡再标准化程度上还与国外具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农村信用社在IC卡的规范上,与国际标准实现无缝连接还需要在技术和研究上下足功夫。因此,在避免我国IC卡的局限性,需要实现我国IC卡与世界金融业实现通用。

5.3 建立良好的用户端与管理端的管理平台

我国的IC卡的信用管理制度比较的缺乏,主要是规范化的信用平台,其在构建的过程中,构建的技术比较的粗糙。而国外在这点上比较的全面,在信用管理平台上,具有良好的操作系统。因此,我国要优化IC卡的运行风险,其信用管理平台的建立非常的关键,同时也是我国金融业与国外接轨的一个领域。

6 基于IC卡的发展进程,IC卡在农村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基于IC卡的信息平台,逐渐的被运用于农村建设的各个领域之中。

6.1 基于IC卡系统,实现了农村灌溉的智能自动化

智能灌溉系统的建立基于IC卡的计算机控制平台,实现了水泵的自动化灌溉与用水调度。尤其是对于自动化的模式,加速了现代化的农村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的农业生产模式。同时,实现了电费和水费的管理信息公开化,也就是说,基于该信息平台,用户可以便捷自己的水费和电费的查询和缴费。

6.2 基于IC卡系统,实现了看病刷卡的便捷化

随着我国城乡医疗领域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农村看病难的问题尤为的突出。而基于IC卡便可以快捷的进行看病的缴费与报销。这一点非常的符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尤其可以很好的解决看病不识字的问题,同时给大部分的老人看病带来了便利,老人不用再担心缴费难的问题了。

6.3 基于IC卡系统,实现了教育公开化

教育的成本输出,在我国还不够透明化,而基于良好的额IC卡系统进行教育缴费,可以规范化教育管理模式。同时可以便于维护广大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7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开放式的经济市场,使得我国的金融领域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金融IC卡的运用,加快了我国金融领域的现代化发展。但是在金融IC卡的系统建立的过程中,需要依托诸多的先进技术理念,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平台的安全建立。

汽车保险的风险管理范文第4篇

近年来, 我国互联网保险市场发展迅速, 推动新资本不断进入互联网保险行业。从泰康在线、众安在线到腾讯微保, 互联网保险一路高歌猛进。2016年新增互联网保单61.65亿件, 占全部新增保单数的64.59%, 117家保险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 实现签单保费共2347.97亿元。互联网因素的加入为我国保险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一批轻量级、碎片化、场景化的保险产品应运而生。

互联网保险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依托创新技术, 更需要相关法律的有效监督管理。2015年保监会印发了《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的通知, 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基本的经营规范和监管要求。但该办法实质上是提出了框架化和方向化的规范思路, 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有效地规范互联网保险纠纷。本文通过比较传统保险和互联网保险在签订和履行过程中的差异, 梳理并对互联网保险法律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2 互联网保险具体法律风险分析

2.1 投保人主体不适格引发的法律风险

在互联网保险中, 双方当事人通过网络完成合同订立的全过程, 这就给保险人判断投保人身份和辨认其民事行为能力造成很大的困难。如果屏幕另一端的投保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那么签订的保险合同效力如何?我国法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一般情况下是无效的, 纯获利的合同是有效的。所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保险合同应是无效合同。那么当保险事故发生后, 受益人向保险公司请求保险金时, 保险公司是否可以以此进行抗辩?目前我国法律针对这种情况还没有明确的规定。笔者认为, 由于保险公司目前网络销售保险时已经要求投保人进行实名认证, 事实上就阻断了未成年人投保的行为, 尽到了适当的注意和提醒义务。此时若未成年人执意使用他人信息投保, 就存在欺诈的嫌疑, 那么也就应当承担相应的合同无效的后果。

2.2 确定保险利益关系引发的法律风险

其次是如何确定投保人对被保险人存在保险利益的问题。我国保险法规定, 为他人投保人身保险时, 应该具有保险利益, 除法律规定的几类关系外, 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为其订立合同的视为具有保险利益。投保以死亡为保险金给付条件的保险合同必须经被保险人书面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传统保险中, 可以通过要求被保险人到场签字、盖章等方式确认被保险人知情并同意进行投保。但是目前网销保险中存在的大量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保险, 在购买时只需填写被保险人的身份证号、姓名和手机号即可完成投保。填写“与被保险人的关系”时, 保险人往往将“其他”视为投保人获得被保险人的同意, 但实际上双方是否具有保险利益、被保险人是否同意该以死亡为给付条件的保险都是很难核实的。

在这种情况下, 保险利益的不确定性和意思表示的瑕疵使得保险合同的效力存在问题。并且, 被保险人在不知情的情况被他人投保以死亡为给付条件的保险, 也不利于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为了避免这种情况, 保险人应要求通过“其他”选项投保的保险合同中附上被保险人的电子签名, 或者植入“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技术”, 以此根据保险利益同意原则进行承保。

2.3 互联网信息安全引发的法律风险

互联网保险不仅具有保险业固有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 还新生了各种互联网保险本身特有的法律风险。互联网保险以网络平台为依托进行保险的各项流程, 其交易信息、客户信息、网络用户和密码等都以电子数据形式储存。保险消费者向保险人提供的家庭情况、既往病史等信息一旦被公开或者窃取, 将极大侵犯消费者的金融隐私权。 (1) 针对传统保险业务中的信息泄露问题, 保监会在2013年出台的相关办法中明确规定泄露客户信息的惩罚措施, 违反者甚至面临终身禁入保险行业。在2015年保监会印发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中也强调了保险公司保证业务数据安全的责任, 但未规定信息泄露惩治措施, 实操性不强。

为避免网络安全带来的法律风险, 保险公司应从技术层面上加强互联网安全技术研究, 降低病毒攻击风险, 并且做好业务数据备份, 保障交易数据的安全、真实、完整。同时有关部门应加快完善保护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体系, 健全监管措施, 完善救济途径, 减少保险纠纷, 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3 结语

综上所述, 我国互联网保险方面的立法尚不成熟。本文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加强对互联网保险法律风险的防控: (1) 提高辨别投保人缔约能力的准确性, 谨慎核实当事人之间的保险利益关系。保险人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避免道德风险和欺诈行为。 (2) 建立严格的互联网保险中介准入机构, 明确第三方网络平台与保险公司的法律责任, 监督互联网保险销售过程中的不实宣传现象。 (3) 切实保护消费者利益, 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保险公司信息披露和信息安全的监管, 促进互联网保险业务规范发展。 (2) 针对具体的立法细节, 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积极借鉴西方国家已有的立法经验, 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互联网保险法律体系, 为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摘要:传统保险业逐步与大数据、智能化科技相融合, 发展成为新兴的互联网保险行业, 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全新的保险经营方式也带来了新的法律风险和监管难题, 目前我国在互联网保险立法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无法有效解决互联网保险纠纷。本文从互联网保险的新特征出发, 探究互联网保险在订立和履行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并分析原因, 给出相关解决方法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保险,法律风险,互联网风险

注释

1 阙凤华.浅析互联网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风险[J].上海保险, 2016 (8) .

汽车保险的风险管理范文第5篇

一、模型1:无存款保险制度下, 银行与存款人之间的关系

没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之前, 银行与存款人之间是双向约束的关系, 如图1的 (1) 和 (2) 所示。存款人存入银行资金的前提是, 银行要提供银行信用来保证资金的安全。由于信息不对称使存款人处于信息劣势的地位, 当市场传递出来的信息表示银行经营风险过大, 银行信用不足以保证资金的安全, 存款人会使用存款转移的方式直接约束银行的风险行为, 即图1中 (3) 所示的实线。为了防止资金的流失, 银行会自觉谨慎经营, 维持良好的信用, 控制道德风险行为。

二、模型2:国家担保下银行、存款人、存款保险机构之间的关系

在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下, 国家提供的信用代替银行信用为银行担保, 这使银行与存款人之间的双向约束关系变为存款人、银行、国家之间的单向约束, 如图2的 (1) 和 (2) 所示。这样问题就出现了。存款人是否决定将资金存入银行取决于国家提供的信用状况, 不再是银行的信用状况了。一般情况下, 国家信用是较具有威信的, 这使存款人觉得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监督国家风险行为, 因此, 本该对银行实施的市场约束并没有随着提供信用主体的改变而转移, 反而使存款人原来存在的市场约束缺失或极大萎缩, 即图2中 (3) 所示的虚线。这样的结果是银行无成本的享受国家的担保, 并可以不受存款人的约束开展业务, 在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下, 这自然就加剧了银行的道德风险。

三、模型3: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下银行、存款人、存款保险机构之间的关系

在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下, 存款保险机构代替国家提供信用为银行担保, 存款人、银行、国家之间的单向约束关系变为存款人、银行、保险机构之间的单向约束关系了, 如题3中 (1) 和 (2) 所示。代替银行信用的是存款保险机构提供的信用。显然, 存款保险机构的信用没有国家的信用权威, 且存款保险机构破产的概率比国家要高得多, 它所提供的保险额度也有限, 这都使存款人意识到即便将银行风险转移至存款保险机构也不能完全保证存款资金的安全, 因此这激励存款人增加对银行和存款保险机构的市场监督, 即图3中 (3) 所示的实线。此外, 对于银行来说, 也不能享受无成本的担保了, 需要按照风险大小承担一定的成本, 这也激励银行代理人努力工作、银行股东减少最大化自身利益的高风险业务, 增加对风险的关注, 自觉提高银行信用。结果, 在存款人和存款保险机构的约束下, 银行的道德风险程度减少。

结语

存款保险制度的内在缺陷使道德风险问题不可避免, 但是不同的存款保险模式可在不同程度上削减道德风险的产生。为了更高效的实施存款保险制度, 应首先从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方面入手, 合理构建存款保险体系的相关内容。

摘要:存款保险制度在发挥稳定金融市场作用的同时, 同时也存在激励道德风险产生的危害。不同的存款保险模式对于银行道德风险产生的激励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本文通过建立存款保险下银行道德风险产生机制的三个模型, 比较分析隐性与显性存款保险模式对银行道德风险的不同影响。

关键词:隐性存款保险制度,显性存款保险制度,银行道德风险

参考文献

[1] 周琳.存款保险制度下民营银行道德风险及防范策略的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 2016.

汽车保险的风险管理范文第6篇

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是国家医疗保险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常档案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虽然部分大医院的医疗档案管理制度已经相对完善, 但是在小部分医院中医疗档案管理体系依旧存在着各种方面的问题, 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医疗保险档案本身的不完善。医疗保险档案是进入医院进行各项消费和费用交纳的基本凭证, 然而个别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并未对其本身的主要作用有足够的重视, 对于医疗保险档案的填写和完善工作做得并不是尽心尽力, 在某些方面可能还“偷工减料”, 使得医疗保险档案本身就不是十分完善, 所以在进行后期的保管时, 由于各方信息的不完善和不完整, 核对时误区较大, 对于医疗保险档案的最终保存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 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现阶段随着我国对于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 相关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依旧存着弊端。国家在医疗保险方面投入很大, 但是在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的投资方面并未很多, 使得很多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纠纷案例不能有据可循, 有理可据。各相关部门对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不能做到及时有效, 对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的认识并不是很到位, 导致医疗保险档案制度的建立缺失。

(三) 各相关部门的不重视。由于对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投资缺失, 造成了各相关部门对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认识并不是很完善, 重视力度不够, 不能够将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工作做到细致化。

(四) 信息化建设不完善。在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数据方面, 信息化投入力度不够, 使得现阶段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多是人工管理, 不能与时俱进进行信息化管理, 科技投入力量不够, 导致医疗保险档案管理还是停留在基础化阶段, 不能满足现行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需求。

(五) 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由于贪污腐败现象的日益严重, 使得现阶段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人员不作为, 在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日益低下的状态下, 导致现阶段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整体呈混乱现状。

二、提高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措施对策

(一) 加强对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是公民参加医院治疗的凭证, 是进行后期报销等事宜的保障, 文字、电子数据、图表等是医疗保险经办机关形成医疗保险的主要形式, 具有原始数据的保存价值, 是医疗保险机构、参保单位和医疗个人最直接记录和使用的资源, 是整个医疗保险事业最真实的数据反映。所以相关单位和人员要对医疗保险档案有足够的认识, 对于其重要性要充分了解, 做好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保存、转案等相关工作, 为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作出贡献。

(二) 提高对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认识。对于传统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来说, 都是由人工进行数据采集、数据收集、数据记录和数据保存管理的, 医疗工作效率十分的低下, 既浪费人力物力, 又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相关部门和人员, 要充分运用信息化进行管理, 提高档案管理的效能, 利用信息技术对于档案进行整理分析, 尽快实现现代化信息管理。医疗档案的管理人员, 应该充分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 及时进行技术更新, 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先进管理技术, 以适应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灌入, 是现代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需要, 是与时俱进的象征, 可充分提高医疗保险档案的使用效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 极大地提高了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效率, 使医疗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 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更好地为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事业作贡献。

(三) 提高医疗档案管理的人员素质。对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人员, 要在选拔时就充分注重人员素质, 选拔高素质的人才, 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极高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对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来说, 要提高针对性的服务战略认识, 提高参保人员的满意程度, 这样不仅提高了医疗保险的满意度, 而且还有利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行业管理人员对于事业有前瞻性的认识和制定合理化的对策。医疗保险档案具有一定的个人隐私性, 所以对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来说, 还要提高保密工作的认识, 不可泄露参保人员的信息和资料, 不能利用自己的职权将档案信息随意售卖, 要提高科学的保密水平和服务的工作能力, 逐步实现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科学化。

三、结语

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是整个档案管理总体系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 它体现了现阶段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水平, 代表着医疗保险相关部门的服务质量, 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人身医疗利益。因此不仅相关部门要加强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认识, 公民个人也要加强认识, 及时做好监督工作, 为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作出一份贡献。

摘要: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是整个医疗事业管理的核心基础, 是医疗保险管理系统的重要工作之一, 它体现的是现代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决定着现代保险的管理层次。医疗保险档案是人们参加国家医疗保险管理, 参与保险缴费的唯一凭证, 切实关系到每位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加强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是我国医疗体系工作人员必须的工作, 是促进我国医疗体系进一步完善的重中之重。本文针对现阶段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发展的现状, 进行合理化的研究分析, 提出可行性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医疗事业,探讨

参考文献

[1] 曹传清.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探微[J].决策与信息 (中旬刊) , 2015 (09) .

上一篇:上半年低保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蓝天白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