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范文

2023-11-09

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范文第1篇

抓好薄弱环节

【摘要】煤矿企业是一个高危行为,地下作业受“五大灾害”的威胁,劳动强度大,生产工艺流程繁杂,环境条件差,加上管理和技术力量的不足,有较多的失误来自工作中的安全意识淡薄,监督不力,各项制度、措施未得到有效的落实,使整个安全管理工作形成了诸多的薄弱环节,上有将这些薄弱环节加于改善,重视把安全工作做细,做实、加强安全管理,才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关键词】安全 管理 薄弱环节

为了繁荣社会经济,拓营帐市场,加速企业发展,煤矿企业成为当前迅速发展的行业。由于煤矿多属地下作业,井下环境黑暗潮湿,作业环节多,同时受瓦斯、水、火、顶板、煤(岩)尘灾害的威胁。安全管理也就成为重中之重的问题,强化安全管理,是煤矿企业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然而,因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差异,隐患未得到及时排除,煤矿生产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宣传教育不力

由于从业人员的素质差,对安全隐患认识不足,如透水有那些预兆,冒顶前的预兆等。只有通过安全培训对各种灾害的识别预防,同时进行宣传教育,结合安全规程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职工的素质和安全意识,使职工都认识到安全隐患的危害性,查找

1 事故的根源和风险的存在,用怎样的措施去排除,使每个职工都知识各种隐患预防和处理方法。通过宣传教育,来不断提高职工的素质和安全意识,从而在安全上提高自保和互保的能力。

二、安全意识淡薄

从业人员普遍存在安全意识不够高,在生产过程中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工作中事故预防泄后,缺乏机动能力,应通过安全培训和教育来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了解事故的根本原因,熟悉并掌握安全技术基础知识和防范措施,及时发现隐患,提高从业人员的机动性,使从业人员能相互监督,相互提醒,时刻保持安全的警觉性,在工作中不 ,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三、制度措施不到位

规章制度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基础,是用来约束那些违章、违规、违反劳动纪律的工作人员,告诫从业人员那些事能做,那些会造成安全隐患,让从业人员熟悉安全作业,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防止发生事故。然而由于企业的规章制度不力,要求不严,从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不按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形成了习惯性的违章,致使不该产生的隐患而形成或者造成事故。

根据以上种种原因,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以下工作:

1、加强对职工安全意识的教育,管理人员通过观察现场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现场的分析和现场的讲解,不断提高职

2 工的安全意识,纠正职工的违章行为。光就理论和教育不能加强职工的认识,因此管理人员必须将日常工作的违章行为一一记录在案,将记录的内容定期分析,定期汇总总结,通过个人,集体教育相结合的形式、使职工学会认识每一项工作的危险点,因为每一项工作的危险点都不同,不同的地点危险点不一样,着重提高职工自己的认识来防范作业场所的安全隐患,是安全工作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

2、加强现场的监督力度

现场监督是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因为每个现场操作,作业人员很容易在专注某一项工作的同时,而忽略了另一个危险点而造成事故,监督不到位也是事故复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监督人必须在开展工作前,进行现场危险点的分析,并将危险点一一通告作业人员。现场工作或操作的人员必须服务监督人的指挥。同时根据有关规程以及现场工作的经验,监督人员必须是具有高度责任心,具有一定专业业务素质的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必须要比从业人员高。就是要求我们在机构设置时,对各基层单位配备等,兼职安全监督人员,以保障安全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在我们目前的各基层单位,监管人员虽然配备,但基本上都是兼职的管理人员在充当,本身在很繁重的其它职责和业务,精力大部分都用在日常工作,没有发挥监督人员应有的职责,从而造成监督工作实际上是上级部门专、兼职人员在对基层现场作业进行十分有限的监督。

3、努力提高员工的业务技术水平

提高员工的业务技术水平是企业得以安全,稳步发展的保障。在一个作业现场中,总不能是监督人员比作业人员多事故很可以及发生在个别监督人员未能顾及纠正现场违章作业的时候,为此,提高每一个职工的业务技术水平尤为重要。提高职工的业务技术水平主要是通过平时及现场工作的培训,在工和任务不具有较大危险性的时候,多组织素质低的职工进行培训,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安全素质,让职工能互相提醒、避免因为监督的疏忽而造成的事故。

总之,要安全生产,必须要使职工具备以下条件:有较高的自我保安意识,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和互相监督的能力。同时,要使职工具备以上能力必须在平时的工作中,按有关的规定严格要求,经常组织职工进行学习,不断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而且,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工作要常抓不懈,警钟长鸣,才能防范一切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迅速增长,过快的工业发展速度与我们安全管理水平真正意义上的提高过慢及不相称。“人本原理”就是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营造全社会关爱生命,关注安全,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速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机制。抓住薄弱环节,进行隐患排

4 查治理,预防事故发生是落实安全生产治本之策。应建立健全隐患举报,分级监控管理,安全隐患建栏,重大隐患挂牌管理,设立隐患排查专用资金使用和管理,隐患报告等配套管理制度。成立隐患排查治理机构,配置、配齐隐患排查治理所需人力、物力、财力。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在思想上更加重视安全生产,在行动上更加自觉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督促各单位彻底排查隐患和问题,排查不留死角,整治不留后患,以“一通三防”这重点,充分调动全体职工查隐患,反“三违”的主动性,积极性,全员参与,上下联动,各项安全技术措施落到实处。

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范文第2篇

1 消防器材在使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及防范措施

1.1 消防器材的配置

1.1.1 消防器材放置的环境条件

消防器材放置环境温度应与规定的温度相符。以8公斤干粉消防器材为例。使用温度范围在-20℃至+55℃之间, 存放温度范围在-10℃至+55℃之间。在严寒的北方冬季, 如果将干粉消防器材放置到室外, 会严重影响喷射性能, 在发生火灾时, 很难保证消防器材的正常使用。夏季, 加油站室外的灭火器要有防晒措施, 不要放置在烈日下暴晒, 取用时要轻拿轻放, 避免剧烈震动。外界温度过高或剧烈晃动灭火器的筒体会使灭火器内压力剧增, 从而给安全带来隐患。对于化学反应性灭火器, 温度过高可能导致药粉分解而失效。灭火器还会因外界条件的变化, 造成胶管龟裂、开关失效、喷嘴堵塞、筒体锈蚀等, 从而影响消防器材的应急效果、减低消防器材的使用寿命。所以消防器材应按照规定的使用温度范围, 放置在通风、干燥、清洁的地方。

1.1.2 消防器材的配置要适当。

根据消防器材的特性, 应科学、合理地配置消防器材。合理配置消防器材不仅可以提高其应急取用的速度, 使灭火效能最佳, 而且避免不必要的投资。根据《建筑消防器材配置设计规范》 (GBJ140) 和《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50156) , 按照加油站危险爆炸区域的分级, 考虑加油站的设备设施的配置情况, 消防器材放置的位置及配置的数量应为:手提式灭火器宜设在消防器材箱内, 消防器材箱的顶部距离地面高度不小于1.5m, 其底部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小于0.15m, 每2台加油机应设置不小于2具4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或1具4kg干粉灭火器, 加油机不足2台的应按2台配置, 同时在加油现场还应放置1-2块灭火毯;地下油罐应设置35kg手推式干粉灭火器1个, 当两种储罐直接的距离超过15m时, 应分别设置1个35kg手推式干粉灭火器同时配备2立方消防沙, 灭火毯、消防钎和消防桶等。营业室等建筑房屋内每50m2放置8kg手提式干粉消防器材1具, 配电室和发电机房均应放置二氧化碳灭火器1具。加油站便利店如果经营食品, 则应配置二氧化碳灭火器1具。此外, 加油站休息室、厨房、仓库等区域, 应根据需要, 适当配置4KG干粉灭火器。只有合理配置消防器材, 才能在加油站火灾发生初期时发挥消防器材扑灭的最优效能。

此外, 消防器材放置的环境温度、湿度也间接影响其灭火效能。例如, 将消防器材放置在环境通风不畅或温度异常等环境中, 可能会导致消防器材筒体快速锈蚀、胶管龟裂、铅封丢失等, 影响消防器材的正常使用, 缩短其使用寿命, 减低消防器材的灭火效能。

1.2 消防器材的使用管理

1.2.1 消防器材的日常维护管理

每只灭火器应配置设备卡, 字迹要清晰, 内容简明扼要, 便于日常维护。卡片内容主要为:器材名称、存放地点、购置时间、维修部位、有效日期、负责人。灭火器的筒体、胶管、铅封和维修换药标签等如果维修不及时, 容易出现筒体锈蚀、胶管失灵、老化和维修标签字迹不清晰。若灭火器长时间不按照规定进行检测, 会引起灭火器具内的灭火剂失效, 产生压力不足、干粉结块等现象, 严重时可能导致筒体意外爆炸伤人事故。

消防桶和消防钎要做到妥善放置、不随意挪用, 发现消防桶锈蚀、消防钎损毁等要及时更换, 消防沙要放置到专用的消防沙池或消防沙箱内, 保持干燥, 防止受潮或结块。

加油站要加强对消防器材的正常维护管理, 保持消防器材良好的性能, 使加油站在发生突发情况时, 能够有效处置加油站初期火灾, 防止酿成事故的发生。

1.2.2 消防器材杜绝超期服役

消防器材配备后, 由于加油站人员对消防器材相关技术知识不了解, 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维修不及时等原因, 超期、淘汰、报废的消防器材仍在服役的现象时有发生, 很难保证扑救初期火灾的效能达到最优。

1.2.3 应急演练要到位

加油站要制定全年应急演练计划, 并根据计划开展演练, 特别让加油站员工熟悉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和主要事项, 这样, 突发事件发生时才能充分发挥应急作用。有的加油站没有制定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计划, 或者有计划而落实不到位。有的在演练过程中, 存在态度不认真, 敷衍了事, 演练方法单一等问题。有的加油站员工因为岗前培训不到位, 还存在对消防器材的性能不了解, 不知道正确辨别风向、不清楚不同火灾使用不同类型的灭火器, 灭火器使用不熟练甚至不会使用等问题, 这样发生突发情况时, 加油站就很难迅速做出正确反应。

2 提高消防器材灭火效能的措施

2.1 加油站制定火灾应急预案

加油站火灾应急预案的制定要结合《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 29639-2013) 的要求, 同时也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以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的原则。二是统一指挥、协调配合、保证安全的原则。三是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先控制、后灭火的战术原则。四是救人第一, 减少损失的救人原则。五是人员适当分工、处置措施明确, 全方位联动的原则。

2.2 预防为主, 消防结合

要依据《建筑消防器材配置设计规范》 (GBJ140) 和《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50156) 的要求, 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对加油站消防器材的配置类型、位置、数量进行全面检查, 制定消防应急预案, 使消防器材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2.3 属地管理, 直线责任

按“属地管理、直线责任”的原则, 加油站经理对加油站内的安全工作负全责, 同时也要把安全管理的压力传递下去、层层分解到班组和每位加油站员工。对站内的消防器材实行“四定三包一挂”。明确消防器材管理细则、维护标准、检查标准、承包到班组和个人, 在消防器材设备上张贴管理卡, 注明责任人和维修日期, 做到责任分明。

2.4 健全制度, 定期检查

加油站每天要进行安全巡检, 对巡检区域的消防器材进行巡视, 查看是否异常;每周要对加油站的消防器材进行周检查, 消防器材进行清洁、对附件的完好性及压力表的范围等进行检查;每月集中对消防器材进行一次定期外观检查;每年对消防器材进行一次换药、筒体压力测试、老化、损毁附件的更换和维修等。对不合格的消防器材及时进行更换和淘汰, 确保加油站所有在用消防器材的良好状态, 这是提高加油站应急反应能力的有力物质保障。

2.5 持续培训, 提高素质

加油站首先要制定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消防常识的培训、消防器材的使用、火灾处置方案要列入其中, 利用员工三级安全教育的平台和形式, 采用外聘消防大队专职消防人员进行消防常识培训、入厂新员工消防器材培训、站级班组级安全培训等方式, 对加油站员工强化消防知识的培训, 提高加油站员工安全意识;其次要结合加油站危险因素分析和识别, 针对不同环节火灾发生的特点, 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并定期组织加油站员工进行实地灭火演练, 使员工熟练掌握各站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操作要领和基本灭火技能。

3 结语

总之, 加大安全检查力度, 严格杜绝习惯性违章的发生, 完善加油站消防队伍建设, 明确消防职责, 做到“统一指挥、查明情况、适时进攻、速战速决”才能有效保障消防器材扑救初期火灾的效能达到最优。

摘要:消防器材是加油站扑救小型火灾和初期火灾的主要设备, 消防器材的合理配置和科学管理是影响加油站灭火效能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对消防器材性能及在加油站使用和管理的情况进行分析, 总结消防器材在使用及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消防器材配置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50156-2012) 201294-105.

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范文第3篇

当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三农”问题的严重性并着手解决的时候, 我们不得不再次审视农村教育, 尤其是农村初中。目前农村初中存在大量的薄弱学校:校舍及教学设施薄弱、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薄弱、生源文化基础薄弱、学校管理薄弱、教学质量普遍偏低, 这已是一个不争的现实。而这种现实所导致的后果正日益凸现出来。

诸多困难和矛盾, 如何面对?怎样解决?如何加强当前农村初中学校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怎样才能让农村初中走出困境?这些都是值得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下面就加强薄弱农村中学的管理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供同行参考。

1 立足校情是基础

为了生存, 为了向学生家长、政府、社会有个交待, 质量偏低的农村初中会放弃大多数学生, 集中“优势兵力”, 重点培养尖子生。他们为了赢得部分家长的认同, 随波逐流, 在应试指挥棒下, 为考取几个重点高中而放弃面向全体学生, 形成恶性循环。可以说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在农村薄弱初中仍然是应试教育的翻版。

由于教育投入不足, 可用教育资源匮乏, 师资整体水平不高, 生源文化基础差, 成为农村薄弱初中发展艰难的理由, 他们将学校办学质量不高、社会声誉差归结为教学设施落后、生源质量差, 等靠外部条件的到位, 存在严重的依赖思想。再说农村初中的一些人事制度改革, 不是根据教育、学校实际, 有些是政府为了减少财政支出, 有些是校长出于管理的需要, 在教师头上高悬着“分流”、“待岗”、“轮岗”等利剑, 没有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人心浮动。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着我国的教育事业不可能各地、各校同时、同步发展, 在现阶段必然存在着地区与地区、城市与农村、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 部分农村中学与城市中学之间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 他们正面临着师资结构老化、生源数量不足且质量不高、校舍陈旧等一系列问题, 成为了一块块“薄地”。这些“薄地”若疏于管理, 很可能会变为“荒地”, 若能够精耕细作, 在教育均衡发展的雨露中, 也可能改造成“高产田”。

2 创新管理是保证

有人说, 一所学校办得好坏, 关键是校长, 确切地说, 关键是校长如何去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薄弱的农村中学的校情如前所述, 困难是明摆着的。摸清了校情, 如何去实施管理呢?

这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因素。学校不怕缺钱, 不怕条件差, 不怕师资弱, 关键在于必须有一个团结的班子、开拓的班子、廉洁的班子、战斗的班子。校长必须是一个敢于开拓、勇于创新的校长, 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校长, 善于及时吸收别人先进经验的校长, 能够把握全局的校长, 所带领的这支队伍才具有旺盛的精力和顽强的战斗力。在工作中, 学校领导班子应分工明确、职责分明, 作为校长, 在主管学校全盘工作的同时还应亲自授主要课程。领导班子成员在各项工作中只有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讲政治、讲正气、敬业、务实, 才能积极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应坚持每周一次校务工作会议, 总结交流上周工作情况, 研究布置本周的工作安排。凡有关学校发展大计, 涉及到全体师生的根本利益的新举措和重大改革, 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充分交流看法、交换意见, 本着民主集中的原则, 从利弊两方面充分论证, 最终统一思想认识。在初步意见基础上, 再通过教师会议向大家宣传, 并广开言路, 采纳有益的意见。学校的每项制度和管理措施都必须是透明的, 必须得到大多数教职工的理解和认同。通过民主管理, 拉近领导和广大教师之间的距离, 使学校各项管理措施深入人心, 形成工作的合力。学校还必须建立健全各种具体制度, 规范各年级、班级、教研组的职责, 形成学校、年级、班级为纵线, 教导处、教研组、团委为横线的纵横网络管理, 学校中层管理人员人人有目标, 人人有压力, 保证各项工作流畅有序。

利用好各种会议, 加强对班主任、教师进行教育, 包括优秀班主任经验介绍, 优秀教师经验介绍, 新教师拜师活动, 优秀教师风采录, 发生在教师身边的教师先进事迹介绍, 以及进行职业道德、奉献精神、政策法规、校荣我荣思想教育等, 把教师的思想行为全部统一到发展学校、服务学生这个中心上来, 教师从此有了干劲, 学校教育教学事业就会兴旺。要引导教师明确学校利益和教师利益的关系, 学校的整体利益和教师的个人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学校发展了, 教师就有了充分的用武之地, 就有了发展自己、成就自己的环境条件。

3 提高质量是关键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在教育评价机制未彻底改革之前, 上级部门对学校的考核、社会各届对学校的认可仍然停留在学校的升学率上, 学生考试成绩、分数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校的好坏, 致使许多学校打着课程改革的旗帜, 不惜加班加点, 牺牲教师和学生的休息时间来提高教学成绩, 给师生带来沉重的负担, 严重违背素质教育的宗旨。

值得注意的是, 无论形势如何变化, 我们都必须坚持: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国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 大家茫然;殊不知, 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素质教育不是不要升学率, 只是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不是不要考试, 而是不要频繁考试;不是不要做练习 (比如理科) , 而是不要搞题海战。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而农村初中的学生本来负担就轻, 却生搬硬套地减来减去, 早晚自习减了, 平时的考试减了, 课外作业减了, 怎么办?其实实施素质教育只需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和价值取向方面有所加强而已。农村初中在抓好全面工作的同时, 首先应把教学搞好, 这样群众才能接受和认可你, 这是不争的事实。农村初中切不可什么都跟城内中学比, 况且任何一所城内中学在抓好素质教育的同时, 从来也没放松过教学工作。

一所学校应该有一个明确、具体的质量管理目标。目标是一所学校期望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师生奋斗的方向, 行动的指南。作为管理者, 应该学会用质量管理目标去鼓励师生追求成功, 营造人人向上、天天向上的竞争氛围。当前, 社会衡量一个学校办得好坏的主要标准, 最终都体现在教学质量这一标尺上。薄弱学校一定要尽快跳出这样的恶性循环圈:教学质量差→学生厌学、流失、教师不安心、社会评价差→教学质量更差。薄弱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 一方面要积极争取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工作的关心支持, 另一方面更应该利用现有条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这是薄弱农村中学的当务之急, 立校之本。

4 两点建议

1)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要改变过去人、财、物等资源配置向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倾斜的政策, 加大对农村初中的投入, 使之能获得比重点学校、示范学校更多的资源。逐步缩小城乡学校间的差距, 使其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加快发展。

2) 强化政策扶持。教育行政部门应从学校布局调整、经费分配、师资流向、招生政策等方面, 加大对农村初中发展的扶持力度。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 教育行政部门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一是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调控能力, 整合教育资源, 努力实现强弱联合, 充分发挥规模办学的效果, 带动农村初中的发展。二是规范办学行为, 特别是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的办学行为, 严格招生计划, 对重点普高的招生实行向农村初中倾斜, 从而减少和控制初中生源的无序流动。三是创造条件, 实行教师轮岗和定期服务制度。对在农村任教的教师建立服务期制度, 保证农村薄弱初中师资的相对稳定。四是利用绩效工资适当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五是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 创造条件解决农村教师住房问题。同时, 积极有效地开展“名师支教”活动。名师是经过考核层层推选出来的, 他们在某一学科、某一区域有着自己独特的创造, 让他们去薄弱学校支教, 对于引领薄弱学校的发展定会起到辐射作用。

事物发展是不平衡的, 薄弱学校与先进学校的差距是明摆着的, 然而在很多方面却需要与先进学校进行“公平”的竞争。党和政府正在通过各项措施, 切实维护教育公平,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薄弱学校的管理者不能够坐等靠要, 而应该积极寻求一条符合本校发展的道路, 锲而不舍地走下去, 在不断缩小与先进学校差距的同时, 圆满完成当前的教育教学任务。在这一渐进的过程中, 薄弱学校才有可能实现质的跨越。

摘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我国农村教育基础薄弱, 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造成农村薄弱初中现象既是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的结果, 也有政策的因素, 更有学校管理的责任。解决农村薄弱初中的发展问题, 这需要政府的重视、教育行政部门的扶持, 需要加强学校各方面建设。

关键词:农村,管理,初中学校

参考文献

[1] 吴志强.乡村薄弱初中学校的管理.2013.

[2] 周年高.浅谈薄弱农村中学的学校管理.2012.

[3] 罗云剑.浅析边远山区初中办学薄弱的成因及对策.2009.

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范文第4篇

1 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几个关键要素

由于项目管理是一整套科学的管理体系和方法, 因此很难用对全部影响项目建设目标的环节进行全面而精确的概括, 本文只对以下几个重点进行探讨。

(1) 项目管理制度项目管理制度是约束项目建设管理方、施工方和监理方的制度, 是项目建设的基础保证, 科学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是保证项目安全、有序开展的前提, 系统化、规范化的全过程管理是严密组织、严格标准的体现, 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 把人财物管理融入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项目管理制度中重要的是有完善的项目管理机构, 合理的专业人员配备和分工, 高效率的管理组织, 无论是对子项目还是整体项目的进度都是至关重要的, 项目管理人员还担负着和上级部门、监理方和施工方沟通的责任, 信息沟通的畅通对项目建设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重要决策及时果断的制定更是影响项目进度和质量的重要保证。

图纸评审制度是有效减少施工中出现技术问题的最重要的制度, 由于设计方在设计人员和设计审核因素方面的问题导致设计失误很难避免, 因此项目建设过程中一般都会出现技术材料等问题。专业、严格、细致的图纸评审可以及时解决图纸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和缺陷, 大大减少项目建设费用的浪费, 缩短施工难度和工期。

准确的项目运行计划是保证项目平稳有序实施的重要手段, 综合考虑影响项目进度的各种因素后, 制定可实施、可控制的运行计划, 是项目按计划实施的重要保证, 可以避免项目建设的盲目性和无序性。

完善的物料保证方案是有效避免管理方的物料供应不及时而造成工期延误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经常会有因大型设备或进口材料的供货周期问题而影响到施工进度, 这就要求项目管理方要有物料供应的敏感性和警惕性, 在项目建设的初期就预测供货周期较长的物料, 及时开展特种物料的采购。

开好项目监理例会和专项讨论会是保障各施工方顺利施工的前提, 科学合理的长期和短期施工安排, 细致严格的施工界面划分, 不同施工方的交叉作业安排, 以及各施工方的施工配合协调都是避免施工工期延误的有效手段。有针对性的专项讨论会也是快速解决项目施工过程特殊问题的必要工作。

(2) 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管理由于建设工程监理在提高建设工程投资决策科学化水平、规范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建设行为、促使承建单位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实现建设工程投资效益最大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选择和管理好监理单位, 对于工程建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项目施工之前, 对于监理单位的管理方面关键的是加强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的审核。

施工过程的监理是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能够运用到实际的过程, 也是工程质量能否达标的一个关键管理程序, 管理部门对监理单位工地例会是否及时有效开展、工程变更能够得到正确的贯彻、监理工程师是否在在关键部位或关键工序施工过程中有旁站、监理工程师对正在施工的部位或工序在现场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巡视, 以及项目监理机构利用一定的检查或检测手段进行平行检验等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就显的尤为重要。

(3) 强化施工单位的管理施工单位的团队凝聚力及自身管理水平是工程项目建设工期控制、建设质量好坏重要决定因素。针对工程施工队伍的管理方面, 应重点做好以下方面:

①做好技术交底工作。由于施工单位管理水平及施工水平参差不齐, 因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需针对项目本身的特点及施工单位的技术能力, 做好技术交底工作。针对项目中设计单位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 必须由设计人员向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 以便施工单位能全面了解设计意图, 掌握新技术的施工工序及重点环节, 做到施工质量有保证。

②做好施工过程的管理。完善细致的施工过程和质量要求是有效规范施工方施工行为和施工质量的有效方式, 主要是做好工程质量的检查与监督工作, 加大不规范施工行为的整治力度, 加大重点工序和隐蔽工程的监管力度。此外, 要做好现场施工进度与项目施工计划和工期安排的对比工作, 及时调整、控制施工进度, 做好施工工期的整体控制工作。

③做好施工资料的管理。及时掌握施工单位各项施工资料的准备及施工资料形成的情况, 确保施工资料的同步性, 并要求施工单位做好影像资料的留存及归档工作。

2 结语

工程项目的管理方式并不是单一的, 工程项目的管理内容也不尽相同, 重要的是要结合项目的管理特点抓好项目的管理重点。

一个工程项目完成后, 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为全面提高自身项目管理水平打好基础。

摘要: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 工程项目建设在实际实施过程中, 一般是在规定的时限、严格的质量要求和限定的项目建设费用的前提下, 这就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本文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几个重点环节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范文第5篇

1 石油企业直接作业环节概述

1.1 直接作业环节的特点分析

一般而言, 对于石油企业而言, 其直接作业环节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危险性。石油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 因此其直接作业常处于危险的状态, 如果发生安全事故, 则会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二是不确定性。一般油田作业常在野外进行, 作业环境十分艰苦, 具有较大的流动性, 并且其施工属于多工种协作施工, 涉及的作业面十分广泛, 因此在其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三是复杂性。油田作业的工具类型和品种繁多, 即便工具属于同一型号, 但是如果其规格不同, 则其性能也不尽相同。此外, 该作业具有十分复杂的工艺, 工序流程繁多, 在生产过程中具有加大的危险性。

1.2 直接作业环节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一般而言, 石油作为一种有害有毒的物质, 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的特点, 其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石油产业作为我国支柱型产业, 其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我国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就目前而言, 随着石油开采难度的增加, 其直接作业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在直接作业环节出现的安全事故高达90%, 因此加强直接作业环节的安全管理十分之必要, 能够有效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实现石油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 石油企业直接作业环节存在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 其直接作业环节频发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观原因。管理人员的管理不到位, 在对直接作业环节中的安全进行管理工作时, 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安全操作流程以及监督管理制度进行操作。同时操作人员安全意识以及安全素质低下, 在操作过程中忽视管理制度, 仅仅只凭借自身的经验进行违章作业[2]。此外, 企业在风险评价以及危害辨识等方面不够彻底, 没有有效控制识别出的风险。二是客观原因。部分石油企业的机械设备较为老化, 设备装置分散, 并且具有较多的检修项目, 导致直接作业环节面广点多, 难以有效开展安全监管工作。

3 加强石油企业直接作业环节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

3.1 有效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确保操作安全

一般直接作业环节发生的安全事故, 其不仅具有偶然性以及突发性, 同时也具有可控性和可预测性。因此石油企业在进行管理时, 必须要加强安全管理, 对作业环节的全过程进行仔细监控, 确保直接作业环节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石油企业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有效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及时改进和完善, 提高直接作业环节的安全性, 并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同时对于违规操作, 必须要加大惩处力度, 坚持安全生产与操作的原则。此外, 在管理生产设备时, 应充分发挥出科学技术的优势, 对设备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加以及时解决, 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二是加强承包商与项目建设的管理。对于工程施工、设计以及竣工等环节, 必须要严格按照《承包商安全管理规定》以及HSE措施, 对施工队伍的安全资质进行审核。同时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 及时检查施工现场的作业流程, 加强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三是充分发挥出监护人员的作用[3]。监护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与素养, 加强直接作业环节的安全检查, 并对作业票证的情况加以了解。同时要加大现场作业的检查力度,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 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有效制止不安全行为, 确保直接作业环节的顺利进行。四是加强票证管理。一般直接作业环节包括高处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用火作业等, 必须要对这些作业的票证进行严格审批和管理, 并对其危害进行认真辨识, 明确作业的监护人, 从而促进作业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3.2 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 构建安全文化体系

石油企业要想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要加强安全文化体系的构建。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 不断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石油企业可以对“HSE作业计划书”等加以改进和完善, 有效规范员工的行为, 对安全管理进行全过程和全面的控制[4]。如站库的巡回检查, 石油企业可以使其相关的内容更为量化、图板化以及标准化, 从而形成量化管理的方法, 确保巡回检查内容的全面性, 提高巡回检查的效果。首先是对检查线路加以优化, 以生产布局为依据, 合理选择巡回检查的线路;其次是对检查点进行量化, 利用照片与图版相结合的方式, 有效消除检查死角;再次是对检查参数与项目加以明确, 确保检查更具针对性;最后是对巡回检查记录加以完善, 从而减轻资料填写的工作强度。此外, 石油企业在进行安全文化宣传时, 可以充分利用广播以及网络等, 对企业领导和员工进行安全教育, 从而提高企业的安全意识。

3.3 加强员工素质的提高, 有效规避风险

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为因素影响, 员工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管理水平。在直接作业环节, 由于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 不熟悉装置操作流程, 无法准确把握操作要点, 对操作过程中的危险没有全面清晰地认知, 导致违规操作现象的发生, 出现生产的安全隐患。因此石油企业在安全管理过程中, 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不断完善培训与管理的方式, 强化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与安全培训[5]。这样能够有效落实防范与监控等措施, 促进操作人员的规范性操作, 增强其风险的辨识能力, 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 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 企业应对HSE体系加以完善, 对员工的安全行为加以鼓励, 重视作业的设施与环境, 及时防范和处理不安全行为, 并加强员工的日常安全教育, 制定严格的培训考核机制, 有效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与操作水平。

4 结语

综上所述, 由于石油产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其直接作业环节的安全管理对石油企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石油企业必须要加强直接作业环节的安全管理,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确保直接作业操作的安全性, 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 构建安全文化体系, 加强员工素质的提高, 有效规避直接作业环节的风险。只有这样, 才能避免人员的伤亡, 减少石油企业的财产损失, 促进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直接作业环节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以及相关应对措施的提出, 能够有效促进员工安全意识的提高, 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石油企业的快速发展。直接作业作为石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其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益。一般来说, 直接作业环节受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作业环节、作业内容等因素影响, 其是事故易发点和多发点。因此必须要加强石油企业直接作业环节的安全管理,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有效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促进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对石油企业直接作业环节安全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石油企业,直接作业环节,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 付凯云.石油企业直接作业环节安全管理探讨[J].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1, 07:54-55.

[2] 张鸿斌.直接作业环节安全监护人队伍专业化建设[J].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1, 10:53-54.

[3] 李欣, 苏国胜, 王洪雨, 王林.石化企业直接作业环节安全培训产品的研发[J].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4, 03:52-55.

[4] 王绍民, 杨旸.关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几点做法[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 2008, 05:6-9+22.

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范文第6篇

一、粗放型管理给煤炭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

粗放型管理是相对于集约型管理来说的, 在煤炭行业, 粗放型管理带来的最常见的问题是:人员投入多、效率低、成本高;企业经营困难、出现亏损现象;产品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生产安全隐患大。

(一) 人员多、效率低、成本高

在粗放型管理模式下, 煤炭开采多为人工模式, 对人员数量要求高。20世纪80年代, 我国煤炭管理基本上是粗放型, 据统计资料记载当时全国煤炭企业共有345万人, 煤炭生产效率仅为1.5t/人, 生产效率极其低下, 鉴于当时人工成本不高, 煤炭企业的盈利空间尚可。但是, 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劳动力成本激增, 当前传统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已经成为煤炭经济增长的一大阻碍。

(二) 企业经营困难、出现亏损现象

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 煤炭企业仍旧坚守粗放型管理模式, 企业经营成本增加, 经营日渐困难, 亏损现象普遍存在。据统计, 截至2015年, 我国中型煤炭企业普遍出现亏空, 大部分小型企业破产, 煤炭再生产难以继续维持, 煤炭工人的基本生活条件仅靠工资收入难以维持。这是粗放型煤炭管理方式带给煤炭经济增加的问题, 亟须解决。

(三) 产品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

在粗放型管理模式下, 煤炭企业生产的产品单一, 无法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产品竞争力不强。这也是导致煤炭企业亏空甚至破产的原因。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煤炭企业一直以来都是粗放型的管理模式, 再加上过去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 煤炭企业的生产严格按照国家计划, 没有自主性, 这将煤炭企业的创新性直接扼杀在摇篮中。煤炭生产仅仅只是依靠传统的加工模式, 煤炭产品种类单一、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高。

(四) 生产安全隐患大

在粗放型管理模式下, 煤炭开采手段传统, 基本上是人工开采。由于设备的落后, 开采工作对人力要求高, 因此大批的煤炭工人聚集在空间有限的煤洞里, 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煤洞内氧气有限, 人一多, 很可能会出现氧气供应不足的现象;此外煤洞空间有限, 大批煤炭工人在洞内施工时, 很可能会误伤同伴;最后, 由于技术落后, 安全措施不到位, 一旦发生煤洞探讨, 大批煤炭工人将会被掩埋。这些安全隐患在小型煤炭企业的形式更加严峻。

二、基于转变煤炭经济增长方式的管理策略

粗放型管理方式给煤炭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 若想解决煤炭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粗放型管理模式带来的问题, 实现煤炭企业的腾飞, 必须转变煤炭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煤炭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在于加强管理, 因此煤炭企业需变粗放型管理模式为集约型管理模式。

(一) 煤炭管理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 我国在经济建设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完全建立起来。因此, 煤炭企业也应跟上社会发展得步伐, 转变煤炭企业经济管理模式,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使得煤炭企业成为一个真正的市场主体。进入市场后, 煤炭企业应当加快改革步伐, 重视管理工作, 变粗放型管理模式为集约型管理模式, 在煤炭开采工作中, 紧跟时代的步伐, 不断地研发和引进技术、新设备, 减少人力的投入, 提高工作效率。

(二) 丰富产品种类、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煤炭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可从产品角度入手, 通过加强管理, 转变管理模式, 丰富产品的种类, 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进一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具体而言, 煤炭企业应当确立集约型管理模式,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由过去的简单加工低附加值产品, 转变为增加研发力度, 丰富产品种类, 变粗加工为精加工, 以满足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市场对煤炭的多种需求, 进一步增强煤炭的市场竞争力。通过管理策略的转变, 丰富产品种类, 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是转变煤炭经济增长方式, 实现煤炭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好策略。

(三) 重视生产安全工作

由于煤炭产业的特殊性, 安全问题是煤炭企业发展过程中最不容忽视的问题, 因此煤炭企业在管理工作中, 应当始终将安全问题放在首位。煤炭企业的管理工作应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加强煤炭企业的管理工作, 变粗放型管理模式为集约型, 便是“一人为本”理念的体现, 因为在集约型的管理模式下, 煤炭企业的生产工作将更加重视人的安全。煤炭企业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时, 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因此必须通过加强管理这一重要环节, 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的发生, 更好更快地转变煤炭经济增长方式。

三、结语

转变煤炭经济增长方式是当前煤炭企业改革的核心内容, 管理工作是煤炭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因此, 通过加强管理, 改革煤炭管理体制, 对转变煤炭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摘要:当前, 煤炭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加强管理工作是重要环节。本文笔者首先分析粗放型管理给煤炭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 接着基于转变煤炭经济增长方式对管理策略进行探讨, 旨在通过本文引起读者对转变煤炭经济增长方式中管理工作的重视。

关键词:管理,转变,煤炭,经济增长方式

参考文献

[1] 曹虎.创新管理加快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 2017 (22) .

[2] 王淑梅.浅谈加快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 2016 (19) .

[3] 褚占友.新常态下如何加强煤炭企业成本管理[C]//企业科技创新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16.

上一篇:安全保证制度及措施范文下一篇:安全生产禁令五十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