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企业与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

2024-03-11

煤矿企业与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近几年来,我国信息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计算机技术在大中型企业单位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仅能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还能为企业节约大量人力和资金,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企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信息系统自身开放性特点,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威胁到企业数据库的安全,甚至导致企业商业机密的泄露,对企业发展产生不利。因而,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主要风险及管理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并采取有效策略确保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十分有必要。本文主要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安全性进行探析。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性

所谓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拓展和维护的系统[1]。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管理信息化建设成为我国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不仅能够优化工作流程,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还能为企业节约大量人力和资金,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实现。现代企业逐渐以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存放了海量的信息数据,在访问和维护过程中,若忽视了对信息数据的保护,将威胁到企业数据库的安全,甚至导致企业商业机密的泄露,从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有必要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深入探讨。

1 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管理信息由信息的采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及使用六个方面组成。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处理功能。数据的形式主要有数字、文字、图形或声音等,管理信息系统对数据的处理,是通过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处理,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依据。(2)计划功能。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制定生产计划、财务计划、财务计划、采购计划等,管理信息系统可根据现存条件和约束条件,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管理信息系统还能根据企业各部门提供的数据,对计划的制定及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确保企业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3)辅助功能。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根据现有信息和数据,通过数学方法、统计方法、模拟方法等,对企业发展及市场趋势进行科学预测,辅助企业管理层进行各项决策,以期合理利用资源,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2]。

2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面临的风险

2.1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风险

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病毒程序将对数据库系统带来极大威胁。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病毒呈现多样化趋势,一旦程序被病毒入侵,将带来严重后果和损失。同时,由于数据库系统的特征参数的原因,为数据库服务器主机操作系统留下了后门,在便于数据管理人员操作的同时,也给黑客的入侵创造了可能。此外,由于数据库系统和操作系统之间的关联性较强,管理人员对数据文件进行编写、整理等过程中,需要靠操作系统和硬件设备所提供的网络环境进行,因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2.2 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由于企业信息管理人员管理观念落后,安全意识淡薄,在管理过程中缺乏对各种安全风险的重视,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不到位,从而造成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不断成熟,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但由于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基本的安全防范常识,在软件安全漏洞、登录密码的设置等方面的风险防范工作不到位,成为信息系统安全事件多发的主要原因。

2.3 用户信息使用中的风险

各级用户对特定数据库目标的操作许可,如对部分数据的修改、对某一数据文件的访问等,若没有做好相关安全性分析,将使操作漏洞和系统漏洞给数据信息带来安全隐患。因而,用户在信息使用时,要对数据库系统作更大范围的安全分析,将所有可能领域内的安全漏洞找出,并及时进行修补,以避免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对一些重要数据,要进行双重加密处理,避免非法访问及窃取数据库内容等恶意行动,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3 确保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性的有效策略

3.1 访问控制技术

网络安全门户是访问控制盒防火墙技术,而访问控制的目的是保障信息数据不被非法使用和访问,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安全防范和信息保护的主要策略。访问控制主要涉及入网访问控制、网络权限控制、目录级控制盒属性控制等手段[3]。其中,入网控制就是要在信息管理过程中,做好数据库系统访问权限控制,主要通过用户名的识别与验证、用户口令的识别与验证、用户账户的缺省限制检查三个步骤。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时,为保证口令安全,应以不少于6个字符的数字、字母等混合密码为主,且不能显示在显示屏幕上。管理人员可对普通用户的账号使用、访问时间和方式等方面进行控制和限制,避免非法访问等现象的发生。企业信息系统应自动对所有用户的访问进行审计,若存在多次输入口令均不正确,则应发出报警信息,排除非法入侵的可能。网络权限控制是对网络非法操作进行的一种安全保护措施,对用户访问的信息、数据、文件等内容进行制定操作控制。目录级安全控制则是信息管理人员为用户指定适当的访问权限,通过系统管理员权限、读权限、写权限、删除权限、修改权限等有效组合,让用户有效完成工作,同时又有使得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得到保障。

3.2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限制被保护的网络语其他网络之间进行信息存取、传递操作。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性管理过程中,须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Internet内在的不安全性给企业数据库带来极大威胁。因而,通过防火墙技术,将所有进出网络的信息通过特定的安全决策控制点进行检查,同时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强制安全策略,并对其进行记录和审核,分析网络侵袭和攻击,有效屏蔽内部网结构和防止机密信息的扩散。

3.3 备份与恢复

数据备份与恢复的目的主要是为防止重要数据的丢失或损坏,是实现数据库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技术[4]。企业数据库管理人员应及时做好数据库的备份工作,通过文件、U盘等介质,完成数据的备份,一旦数据丢失、遗漏或损坏时,可及时进行恢复,确保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企业数据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数据备份与恢复的重视,提高管理意识,养成良好的管理习惯,从而最大限度保护数据的安全,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管理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使企业信息化管理进程进一步加快,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企业应加强对管理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技术措施防止重要信息泄露,阻止网络病毒及黑客的入侵,从而降低安全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进而促进企业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英,杨洪利.浅谈防火墙在大庆石化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8):75-76.

[2]江新顺.基于遗传算法的改进煤矿提升机管理信息系统安全评价研究[J].煤炭技术,2013(11):322-324.

[3]罗代洪,吴淑琪,吴晓军.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J].岩矿测试,2011(01):110-115.

[4]田军,李双会,赵阳.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02):149-152.

作者简介:夏溦(1990-),女,山东青岛人,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管理信息系统与数据库。

作者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北方科技学院,沈阳 110136

煤矿企业与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大数据是现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研究的热点问题,虽然有较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风险进行过分析,但尚缺少大数据环境下的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风险研究。本文针对大数据的概念和特点,阐述了研究大数据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风险的必要性。对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对象——硬件、软件、人员、信息、运行规程等要素逐一划分风险关键控制过程,探析了大数据环境下,不同控制对象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方法。

[关键词] 大数据;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风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17. 027

0 引 言

2015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充分证明了研究大数据环境的重要性。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引发了数据的迅猛增长,大数据时代对社会生产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生存下来,企业需要顺应大数据的发展潮流。如何在大数据环境下加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降低风险,形成良好的信息传递渠道,对于提高信息系统的效率与效益,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最终实现战略目标,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从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对象角度出发,对大数据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风险进行探析。

1 研究大数据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风险的必要性

1.1 分析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这对加强企业的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有效的指导作用。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改变了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改革了传统的企业结构和运行模式,同时企业资源得到高度的共享。但是,对于企业信息系统而言,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例如:信息系统的规划安排不合理,可能会导致部门之间信息相互脱节;没有系统运行维护过程,可能会导致信息的泄露和系统寿命的缩短等问题。因此,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每个对象的建设过程中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风险,周密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分析是可靠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必不可少的过程,企业必须正视风险,有效防控。

1.2 大数据的概念和特点

2012年以来,大数据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麦肯锡咨询公司是研究大数据的先驱,在2011年发表的报告《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中,把大数据定义为:大小超出一般的数据库工具能够采集、存取、管理和分析等的数据集。虽然大数据没有公认的统一定义,但都强调了数据的庞大和复杂。IBM提出了大数据的5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性)、Value(价值)、Veracity(真实性)。大数据的定义和特点直接决定了它给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1.3 大数据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风险发生变化

伴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深,企业获得的数据也正在逐渐累积,催生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相比传统环境,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的信息系统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风险会发生变化,一些风险值比较小的建设过程在新的环境下可能会变得至关重要,例如:在大数据时代,对存储系统的要求更高,高性能仅仅是基础要求,并行分布、异构资源整合等特点是降低企业信息系统风险的新要求。当然也会产生一些因环境变化带来的新风险,例如: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人才在企业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并直接关乎信息系统建设在大数据环境下的满意程度和可持续发展程度。为了降低大数据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在不同阶段发生的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最终确保信息系统的成功,企业需要加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国内外文献,发现有关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研究并不多。所以,研究大数据环境下的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风险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2 大数据环境下的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风险

大数据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风险分析相比非大数据环境下的更复杂,更具有挑战性。本文根据COBIT框架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得知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主要对象是信息系统,所以,本文从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对象——硬件、软件、人员、信息和运行规程等信息系统组成要素角度探析了大数据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主要风险。通过文献阅读,发现很多作者从COBIT的IT域——规划与组织、采集与实施、交付与支持和监控角度来划分企业信息系统风险,这种划分方法中风险控制过程比较粗略和宽泛,不能准确地知道是哪个对象在哪个环节发生了风险,从而降低了风险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而本文从控制对象进行过程划分,风险分析控制会更加细化、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大数据环境下的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风险关键控制过程见表1。

2.1 硬件风险

企业信息系统的硬件的风险主要包括事前规划、采购建设、运行维护等过程。在硬件采购前,企业必须确定与业务目标和战略目标相吻合的IT战略计划,以此明确企业硬件采购目标。信息化硬件建设需要得到企业各级一把手的大力支持,如果高层不重视、不支持,可能会导致企业各个部门的消极怠工,不配合信息化部门工作,那么,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会失效,最终导致信息系统运行的失败。

大数据环境对硬件的存储容量、运算性能、扩展性能等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数据的海量爆发,首先冲击的是企业的硬盘存储。以前的结构化数据有一定的规律性,存储比较简单机械。但是随着大量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产生,如果企业还是采用传统环境下不断扩展容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将无法提高数据的存储速度,且缩短了硬件设备的寿命。于是出现了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SSD),在性能方面它有很多优点:数据存取速度快、体积小、耗能低、工作温度范围大等。所以,SSD固态硬盘可以发展为大数据存储的一种新的硬件选择。

很多企业在信息化硬件建设过程中,发现单个系统的功能都比较有效,但是整个系统的功能却达不到预期要求,经过研究,找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硬件集成的失败,硬件集成是通过硬件设备将各个子系统连接起来,这关系到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在大数据环境中,市场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企业如果不对信息系统硬件进行持续维护、二次开发和升级,信息系统可能会面临失效的危险。

2.2 软件风险

在对信息系统软件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主要涉及需求分析与规划、软件设计、编码与测试、运行维护等不同过程。

在需求分析与规划阶段,本文主要涉及与大数据密切相关的文件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的分析。在传统环境下,企业通过ETL工具将数据从来源端经过抽取、转换、加载到数据仓库中进行存储,但是传统数据仓库的数据存储量很少超过TB量级,所以传统的数据仓库技术并不能满足大数据的存储,如果不改进传统的文件系统,将会限制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和发展。近年来,比较热门的大数据文件系统是开源项目Hadoop软件架构下的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部署在廉价的机器上,可以存储大文件,具有较高的吞吐量。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QFS(Quantcast File System),它在读写速度、兼容性上更优于HDFS,能够节省50%的磁盘空间。企业在选择文件系统时,要规避传统数据存储技术带来的风险,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以及预算约束,选择最适合自身在大数据环境下发展的文件系统。

数据处理系统模式主要是批处理和流处理,批处理的第一步是存储,然后再处理,提高系统吞吐量,而流处理是直接处理,实时收集大量数据。在不同的企业应用场景需要用到不同的数据处理模式,需要采用流数据处理的主要有网页点击、传感器网络等实时性很强的场景,例如:Twitter的Storm、Amazon的Spark和Linkedin的Samza等。MapReduce软件框架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批处理模式,在实际中,大多企业采用批处理模式。最终企业是选择某一种处理模式还是结合两种模式,都要根据企业自身的需求灵活选择,否则,可能会增加企业在数据处理模式控制上的风险。

软件设计中的业务处理设计是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重要的环节之一。如果业务处理流程或者权限控制设计不合理,将会导致业务流程重组的失败,影响数据的正确性、业务处理的速度和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控制功能设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必不可少,如果缺少系统控制功能设计,大部分靠人工控制,企业业务数据的准确性可能会下降,可能会发生错误和舞弊。

编码与测试、运行维护过程是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IT过程,编码是进行模块测试的前提,没有规范的编码,可能会加大后期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的难度,而测试又是使设计的软件达到预期要求的检验过程。软件维护升级是保证信息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充分条件,通过对软件不断的修改和升级提高信息系统的满意度。

除了对以上软件过程风险控制,还需要加强对软件集成的风险控制。没有软件集成,异构软件的相互连接可能会发生错误,数据利用率可能会降低,从而不能发挥大数据给企业信息系统带来的优势与效益。

2.3 人员风险

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对员工的素质和专业能力要求更高,招聘员工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业务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算数专业知识,大数据领域的技术人员和商业人才对企业在大数据环境中的信息化建设尤其重要。

大数据人才培养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大数据知识学习的相关培训,可以加强员工对大数据的认识深度。没有系统的、先进的大数据知识培训,企业员工在收集数据、使用数据、管理数据能力上的缺失会造成企业丢失大数据机遇,错过发展自身优势,最终被新环境淘汰的局面。

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需要确保IT人员的不相容岗位互相分离、制约和监督,否则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破坏和舞弊行为,增加信息系统风险。

企业需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和授权审批程序,如果没有对人员进行合理授权管理,可能会导致数据的泄露和非法修改,降低数据安全性和真实性,对信息系统造成重大伤害。

在大数据环境下,对员工的考核如果仅限于业务的处理,而没有涉及大数据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可能会导致企业不能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优势和效益。

2.4 信息风险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拓宽了数据和信息的采集源,学习新的数据采集技术是企业适应大数据发展的前提,Hadoop的Chukwa、Cloudera的Flume、Facebook的Scribe等都是比较著名的数据采集工具。所以,企业为了加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降低信息系统风险,需要学习大数据采集技术和方法。数据信息集成是建立在硬件和软件集成的基础上的,是系统集成的核心,如果没有数据信息集成,可能会降低数据信息的共享性,造成信息的泄露的严重后果。数据清洗是数据分析利用前的最后一道程序,可以发现并纠正数据错误、丢失等问题,提高后续工作的效率和输出结果的准确性。比较有名的数据清洗工具有:Data Wrangler和Google Refine等。

大数据时代下被称为资产的数据将直接决定企业在大数据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大数据环境下,基于云技术的云存储得到很多大型企业的偏爱,云存储可以解决因海量非结构化数据的增长而带来的难题,提高了数据存储效率,但云端虚拟化技术在解决存储空间浪费问题的同时也带了新的风险,例如:攻击扩散率加快等。企业需要加强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以减少企业信息系统的风险,提高系统的空间利用率和安全性。

大数据的价值不在于数据本身,而在于如何通过数据分析计算工具,得到对企业发展有利的分析和预测。大数据的分析技术具有高扩展性、低成本、容错性等优点,运用大数据技术有利于数据信息的加工整理,否则可能会降低信息的有效性,降低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所有的大数据分析结果都需要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展现给企业管理者,例如:图表、流程图、网络图、层级面板视图等方式,以此来减低企业信息系统风险,促进信息系统的改进和发展。

企业在大数据环境下需要注重灾备系统的建设过程。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的灾备系统目标需要细化,不仅仅针对破坏性强的故障,对于频发的故障也要重视,结合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和破坏程度对故障重新定义,合理安排企业资源预防和解决问题。否则,可能会导致灾备系统的重建,从而影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2.5 运行规程风险

硬件和软件在企业信息系统中相互依存、协同发展、缺一不可,而不规范的软硬件评估的技术要求和标准,会导致评估过程的无效,同时不能保证采购过程的规范和合理。

系统开发和变更制度是企业信息系统所有规程中最基础的,所以对其内部控制显得尤其重要。企业如果没有合适的系统开发制度,会使得系统开发无据可依,导致系统无目的的开发,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最终酿成信息系统建设失败的严重后果;系统变更制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明确系统程序职责分工和权限管理,减少未授权的修改过程,从而保证信息系统的合法、正常运行。

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物理安全、数据信息安全等,如果没有这些制度可能会给信息系统带来安全隐患。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涉及整个系统,是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基本保障。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对数据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数据已经成为新的资产,企业在挖掘分析数据的同时,如果没有做好数据信息的安全管理工作,可能导致数据的篡改和泄露,造成客户隐私的暴露和信息系统的崩溃等严重后果。

为了降低信息系统运营成本,合理安排人力资源,企业可能会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所以,企业需要对第三方服务商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否则可能会泄露企业机密,降低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用性。为了保证信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企业需要对信息系统功能、效益、安全性等进行定期的评价,发现问题并改进。

3 结 语

本文根据大数据的特点和研究现状,从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对象角度出发,探析了大数据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主要风险。通过本文研究可知,大数据在创造机遇的同时也给企业信息系统带来了新的风险。所以,在大数据环境下,为了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降低传统风险和新风险,企业应当细化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对象和过程,加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主要参考文献

[1]陈伟.大数据环境下的电子数据审计:机遇,挑战与方法[J].计算机科学,2016,43(1):8-13,34.

[2]吴炎太,林斌,孙烨.基于生命周期的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研究[J]. 审计研究,2009(6):87-92.

[3]杨丽彬,李海林,张飞波.大数据环境下的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研究[J].大数据,2016(1):86-98.

[4]Tuttle B,Vandervelde S D.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COBIT as an Internal Control 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2007,8(4): 240-263.

[5]Moorthy J,Lahiri R, Biswas N,et al. Big Data:Prospects and Challenges[J]. Vikalpa,2015,40(1):74-96.

煤矿企业与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第3篇

1项目概况

按照本企业新的《物资采购供应管理办法》, 实行“集中采购、集中储备、集中配送”;并将“市场采购权、价格控制权、质量检验权”实行分离控制, “三集中”、“三分离”的新型管理体制建立后, 物资公司承担着企业大部分的生产建设物资的采购和储备任务。

该平台由七大子模块 (基础数据管理、供应商管理、材料管理、设备管理、代储代销物资管理、系统维护、统计报表) 构成。

2项目的目标

项目建设目标是:以先进的管理思想为指导, 以成本控制为核心,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实现物流与资金流的双闭环控制, 使各级管理部门能够适时、便利地制定改进措施, 实现企业的成本竞争战略。具体表现在: (1) 以物资供应管理系统为突破口, 实现企业经营生产过程的物流控制; (2) 通过信息系统建设, 实现数据、流程和决策过程的信息化; (3) 通过项目开展, 逐步完成流程改造, 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4) 通过生产系统的信息化改造,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企业对市场信息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 (5) 全面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3物资管理系统实施方案网络结构

根据供应公司点多面广的实际工作需要, 将整个物资管理系统网络分为服务核心、分公司机关、各基层站点、外部用户等几个区域, 并依靠集团公司已有主干网络或依托成熟的网络运营商实施链接。在分公司机关及各基层站点选择合适区域建立各自网络结点, 以该结点为基础将网络扩展至内部用户桌面。

4物资管理系统总体业务需求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 业务需求是逐步发展, 随着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进一步深入, 各个部门之间都存在信息共享、交换和互动。因此平台建设应具备可扩展性, 提供进一步的开发规范和开发接口。我们提供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除具有动态、整合、灵活、安全的特性外, 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技术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相互集成性。

根据自身企业在物资计划、采购、仓储、销售、查询统计一体化的管理过程, 包括计划管理、合同管理、物资收发存管理、仓储管理、财务稽核、查询统计等功能, 之间的流程关联下面以业务流程图呈现 (图1) 。

在此过程中计划管理、比价采购中相对于生产的急需性、全面性考虑, 详细制定了下列流程。

4.1计划管理、比价采购详细流程

说明: (1) 矿上报需求计划至所在供应站 (点) , 并由所在站 (点) 相关业务人员整理录入。 (2) 录入后的矿需求计划由其供应站 (点) 业务人员先进行一级平衡利库后, 上报分公司相关业务科室, 并由相关业务科室进行二、三级平衡。 (3) 各库无法满足矿需求, 则根据矿平衡后需求计划结合实际情况确定采购物资及数量, 并确定采购方式 (比价、招标) 。 (4) 业务科相关业务人员根据需比价物资 (物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 邀请相关有渠道供应商进行报价, 并根据供应商报价生成比价单。 (5) 比价单由业务科科长审核签认后交管理科审核, 最终由处领导签定。业务科相关业务人员根据审核后比价单相关信息, 拟采购合同, 由业务科长审核后, 交由管理科签定 (加盖合同章) 后生效。

整个的物资管理的思路要求基于内外网门户平台的框架结构、统一安全验证和多种信息沟通方式, 实现方便、快捷的同时确保信息的安全、可靠。在物资管理系统提供完备、实用的功能基础上, 具有“成熟性、易用性、先进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突出特点, 并可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分步实施、各系统灵活组合。

物资管理系统系列是规模较大、复杂度较高的系统, 尤其对系统的成熟度、易用性、安全性、先进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要求较高, 开发建设中需要整体规划、分期实施, 同时要有合理的建设策略和管理方法, 以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的把握。为企业的管理及经营效益更好的服务。

摘要:针对目前市场竞争的要求和现代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 迫切需要一个物资管理信息平台, 为统一采购的业务模式提供支持, 实现物资管理的“粗放化”向“精细化”的转变, 实时掌控经营生产过程中的物资流通, 达到数据统计的及时性、准确性, 降低库存管理成本、采购成本、人力成本, 提高管理效率, 在管理中创造效益。

煤矿企业与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企业的迅速崛起。会计信息质量影响企业的经济运行效率,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经营管理等方面至关重要。然而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着会计信息的传递,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企业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关键词:企业 内部控制 会计信息 质量提升

会计信息是企业经济运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重要信息,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将造成会计信息传递不及时、数据不准确,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可能对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影响其健康发展。所以,新时期面对各种新形势,企业应不断加强内部控制,从而不断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及时、有效,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本文基于内部控制的会计信息质量提升进行探讨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概述

1.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涵盖在全面风险管理的范畴内,其基础是企业管理制度,目的是为防范企业内部风险,实现对企业业务流程的有效监管。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设定关键控制点,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其基本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方面。

2.会计信息质量。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会计信息质量的定义也有所不同。若从用户角度来看,会计信息质量主要是指满足需求者的程度;从生产者角度来讲是指会计信息产品应符合会计准则规定要求的程度。根据199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有关质量的定义,会计信息质量应是会计信息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总和。

3.内部控制与信息质量关系。若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会造成会计信息不对称;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可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使企业会计信息更准确完整。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从而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

二、内部控制的不足

1.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就目前情形来看,大多企业存在股权过度集中的现象,其中最大的股东拥有支配权。大股东掌握最主要经济决策权,对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干预,从而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会计工作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

2.企业文化建设缺失。由于企业始终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难免会造成员工的价值观有所偏差。若外界环境对其进行巨大的利益诱惑,会造成某些员工为了自身利益而违背职业操守,违反企业经营管理原则,不按业务流程操作,擅自篡改相关业务数据,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为企业的信誉造成负面影响,甚至是重大经济损失。

3.风险防范意识不足。财务管理是企业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科技的发展使会计工作逐步实现信息化,许多会计工作不再以传统手工作业的方式进行,而是采取信息化设备。信息化的操作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减少了传统会计的工作负荷,但随之财务风险也有所增加。由于公司会计、业务、采购等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日常工作中为严格按照业务流程操作,或者企业内部控制中业务流程规范的缺失,导致企业会计信息数据遭到病毒的侵害而破坏、被非法窃取、善意或者恶意泄露等,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损害了企业的经济利益。

三、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与会计信息质量提升

1.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健全的企业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要不断加强治理结构优化升级,引进战略合作伙伴,适当分散公司股权结构,形成股东权力相互制约,而不是一股独大。企业可以适时引入董监高管理制度,构建一个更为科学、民主、规范、高效的企业管理组织结构,使每项经济决策更具有可行性,从而各部门各岗位人员能够各司其职,有效执行各项工作任务。同时,要加强会计信息部门工作人员的设置,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及不兼容岗位设置原则,以维持内部治理结构的平衡、稳定。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首先应大力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使企业内部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端正態度,正确认识自己的本职工作,以专业的工作素养完成各项工作内容。其次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乐观的企业氛围,加强团队建设,使员工感受到工作的乐趣,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此外,应引入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奖惩分明,有效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充分挖掘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企业应加强对员工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制定风险预警机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会计信息需要经过收集、整理、分析、传递等过程。在信息化处理的每个节点,会计数据均面临一定的风险。因而,企业应采取如下措施,提高风险应对能力:一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制定规范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按照业务流程操作,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二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风险防范意识,让员工充分了解影响会计信息的各种因素,加强对会计信息数据的保护,并制定相关风险评估方案。对于关键岗位关键人员,应签订保密协议、竞业禁止协议,进一步加强风险管控。三要加强计算机安全性的设置,可加强计算机识别验证模式,也可安装防火墙以对会计信息进行保护。企业还应加强信息安全管控,对公司的联网端口实施监控,能及时有效地防范企业机密信息泄露。

4.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企业员工既是内部控制的执行者,也是会计信息产生和传输过程中的实施者,因此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与内部执行效果有着紧密的联系。企业管理者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员工的整体素质与业务能力,可以安排员工参加内、外部培训课程。企业还可以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定期举办座谈会,对员工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分析,强化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内部控制管理,从而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有效。

5.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各行各业,财务管理也不例外。如今的会计信息质量不再局限于传统会计的借贷记账,报表平衡关系核对等,更多地体现在战略计划、预算管理、财务分析等财务管理方面,这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信息化技术。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企业可适当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优化企业业务流程及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促进“业”“财”融合,进一步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有力措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尤为重要,关系着企业的未来。目前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文化建设缺失、风险防范意识不足、信息化程度不够等因素制约着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从而影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企业应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对企业治理结构进行调整改革、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提高企业管理人员以及员工的风险意识,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适当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信息化水平,进而强化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周剑,徐珊.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构建与会计信息质量提升[J].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2016,03(27):82-83.

[2]曾佑坤.浅议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J].商业经济,2012,02(05):68-69.

[3]王莹硕,王丹.基于内部控制角度下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13:138-139.

煤矿企业与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第5篇

——企业家梦想与企业文化

习近平主席阐述中国梦中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但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这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能力与水平的集中折射。而国家实力的较量实质为企业实力较量,这就是“公司的力量”。然而,中国企业因历史原因普遍缺乏两种东西:一是由工业文明所形成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性。工业文明是大陆企业大多没有经历工业文明的过程,所以天然地缺乏由工业文明所形成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性。二是传统文化断层。特别是经过文化大革命,整个社会缺乏信仰,缺少核心价值观,这就导致中国的企业和员工缺少人文精神。当前国人精神的匮乏如同30年前我们对物质财富的渴望。要实现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企业家不但要让全体干部员工有出彩的机会,更要创造让员工出彩的机制,提升员工梦想成真的能力,提升员工幸福指数。这就“企业文化机制”的力量。

这里我们首先看第一个问题:企业家文化与企业文化。

回归企业的本源:企业的本质是什么?存在的价值是什么?为什么存在。

企业首先是经济社会的盈利性组织,因此企业的价值在于外部:解决客户需求,超越客户期望,同时,获得用于经营未来的成本——利润,这是企业商业逻辑的一面。

企业同时也是由一群有感情的、具有互补技能的人组成一个情感性组织。因此“人文逻辑”必须贯穿全过程,而“人文逻辑”的过程是引领员工凝心聚力,追求敬业、责任、担当与爱,为员工创造幸福!人文逻辑的核心利益相关者是员工与外部客户。

“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商业逻辑与人文关怀在企业中相互依存。而忽略了商业逻辑,企业则不能生存,此为基础。忽略了人文关怀与文化建设,则会导致企业家境界封顶,将企业沦为追逐利益的机器,而这样的企业必定难以走远。

两个“幸福”为之“道”。一切经营管理措施与机制等均为两个“幸福”服务,利润是企业经营未来的成本,是实现两个“幸福”的基本手段与前提。

再有: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家梦想。 每个人都有梦想的能力,企业家也不例外。

而企业家梦想来自企业家精神。来自企业家永远不懈的追求,在追求中表现出来的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英勇顽强、永不言败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是“梦想”的源头。

我们看不同历史时间浙商的企业家精神:

第一时期的浙商的两板精神与四千精神: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

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

浙商的新四千精神:千方百计提升品牌,千方百计开拓市场,千方百计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改善管理。 企业家精神、梦想与企业存在价值的重叠度的高低,折射着一个企业精神健康程度,以及未来可能达到的历史高度。

我们再看企业文化与老板文化(企业家文化)。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企业家文化的合理性。尤其是民营企业之所以能够度过创业的艰难期慢慢成长壮大,与老板的能力是分不开的。随之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必然会受到企业家的影响,很多规章制度甚至直接出自企业家的想法。在企业初创的艰难期,往往正是这种无畏的披荆斩棘的文化力量让老板带着自己的弟兄们打拼出了一片天地。所以,企业在这样的阶段形成强势的“老板文化”也符合企业发展的规律。留下来的员工即使收入不错,也是痛并工作着,因为承受的那种带有强制性的压力太大。在一个“强势老板文化”控制的环境中,员工能学到的要么是顺从,要么也是“强制”,或即使到别的企业去了,可能也只会继续复制那种曾经让他们十分痛苦的“强制”。

那么企业文化究竟是什么呢?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由大多数企业成员所共有的观念、信念、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以及由此导致的行为模式。

企业文化不是老板文化,但很大一部分是企业家对企业的定位。

企业文化就是团队共识。强调企业文化是“共同”的,只有为企业员工认识并认可、达到共识的文化才是企业文化。

再看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谁,为了谁,将来成为什么。

使命,解决了企业动机问题。来自拉丁语,它的意思是呼唤,就是我是谁,我想对自己说什么?它触及了物实质,向你发出的呼唤,表达了你是谁,想对世界说什么。

愿景:我们渴望成为什么样的企业?未来的图景是什么?如何顺应产业的发展趋势,使企业更有前途?它解决是企业定位问题。

价值观:企业要实现自身使命愿景所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价值标准和价值信仰。我们在追求目标时遵循何种准则?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弘扬什么?抑制什么?价值观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价值观解决的是企业员工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问题。

回归一下:我们再看企业文化。其

一、不是管理方法,是形成管理方法的理念与逻辑。其

二、不是行为活动,是产生行为活动的根本原因。其

三、不是人际关系,是折射人际关系的处世哲学。其

四、不是工作状态,是这种状态所蕴涵对工作的感情。其

五、不是服务态度,是服务态度中体现的精神境界。

那么,企业文化如何为企业发展导航呢?对企业文化建设来讲,要使得一个企业建立三个共同体:

第一个我们把它称之为利益共同体。把利益规则确定下来,大家彼此间建立一个共同的利益共同体。这里的“利益规则”,可通过激励机制构建与完善达成,在此不做交流。

第二、通过文化建设,明确未来企业要向何处去,我们从事的是一项什么样的事业,形成一个事业共同体。

第三、通过文化建设使得彼此之间有共同的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 此为一个企业团队建设的三个层次,从利益共同体到事业共同体,再到命运共同体。 然而,在文化构建中经常出现,两张皮现象:

文化构建的是一个企业德行的修炼,而企业经营是完成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从某角度而言,是提高企业及全体员工“以道驭术”的能力。

我们先使命切入,看其与经营管理的关系建立。使命的着眼点:做一个负责任的企业。衡量企业负责任的程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

1、为消费者提供合格产品,创造客户价值的能力;

2、保障员工基本权益,如:

提供长久就业机会,提供终身就业能力

构建激励机制,分享企业发展成果,职业生涯通道

改善工作条件,实现工作丰富化,优化心理环境(人际和谐,提高员工满意度,提高幸福指数,团队凝聚力))。

现在就能感受到文化与经营管理的联系了。

其次:愿景,企业家的愿景构建能力是一个企业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领导力的核心要素之一。企业家或老板任务不在于看清企业目前是什么样子,而在于看清企业未来会成为什么样子。愿景是发生于

自己内心的最真切的愿望,刻骨铭心的,是一生的期许。是组织所有人深信不疑但现在当前无法立即达到的预期的未来。愿景牵引组织发展,赋予企业崇高的目标,愿景确立了企业的高度。吃着碗里的,看到锅里,想到田里的。这就是战略高度。

再接下来,就是企业战略。企业战略本质为企业的阶段性愿景。是对企业长期性、全局性及关键性问题三个内容的整体构建及实话的方法与策略。对战略规划的要求:三年计划,可操作;五年,战略规划;十年为战略预期。战略管理是分析式思维,是对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实现企业使命与目标的一系列决策和行动计划。具体为:

1、做什么?

2、谁来做?

3、为什么做?

4、怎么做?

5、在哪儿做?

6、何时做?如果再从时间维度分解时,就到了经营计划层面了。

避免文化与经营两张皮现象,关键还要从制度切入。制度设计必须以文化为前提,才能够让文化深入到制度去。两类核心制度:第一类制度:与员工利益关联的考核激励制度、股权激励制度等;第二类制度:与客户紧密关系的营销类。

没有制度流程的保障,文化就虚脱。而制度流程背后就是公司的核心理念、文化、利益分配哲学。因此,文化构建的过程中制度梳理是关键的一环。同时,无论文化构建、还是文化实践过程中,各级管理者的要清晰自己的角色。因为每个管理者言行都代表了企业文化。

管理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提升自己:

1、管理者经常关注、要求和控制的方面;

2、管理者分配稀缺资源所遵从的标准;

3、管理者对紧急事件和阻止危机做出的反应;

4、管理者分配报酬所遵从的标准;

5、深思熟虑的榜样行为示范;

6、管理者招募、遴选、提升员工所遵从的标准。

上行下效:员工模仿适应最终实现价值观共享。“上行下效”这个词虽为负面词汇,在此一用,我感觉也可以。

我们最后回归一下,文化的目标:最终实现人与组织协同发展,实现企业生态链及整个企业生态系统的和谐与发展。在此过程中,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相互支撑。

制度管理在企业而言,相当于企业的法律,必须执行。重点解决了利益协同、个体与企业团队目标协同问题。文化建设更多是通过多渠道实现企业、企业家、管理者与各级干部员工的心灵的碰撞、沟通与协同。文化的过程,就是“以文化人”、“以文化企”的过程。在此给我们亲爱朋友企业家、校友及同学企业家提出 一点持续提升的建议:

1、 用战略学家眼光高瞻远瞩把握历史机遇,提高我们预演未来的能力。

2、用管理学家的眼光来看待企业的制度建设与团队管理,提高我们机制构建能力;

3、用心理学家的眼光走进员工的心灵世界,实现人性化管理,提升我们“以人为本”的能力;

4、从哲学家的眼光化解企业矛盾与困难,提升我们认知事物本质,把控规律的能力。

5、用经济学家的眼光来看待企业的效益与利润最大化,正确看待企业利润问题。

尊重人性,尊重社会规律、自然规律!

企业的最高境界与大家分享:对人管理的实质是对人的知识和价值观的管理。最终达成三个目标:

1、缩短价值差距

2、整合价值冲突

3、 求解价值两难 咱们重新回归到习主席的中国梦: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换言之,老板的梦归根到底要转化为全体企业干部员工的梦,才能实现企业团队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才能最终实现,客户幸福与员工幸福,这两个核心利益相关方幸福了,那么“老板”就一定更幸福。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煤矿企业与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进入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深化,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期。能源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能源行业历经沧桑巨变,为国家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在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比依然居于榜首。与此同时,现阶段严峻的矿山安全生产形势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提升矿井安全管理智能化水平、实现智能矿山建设跨越式突破将是今后一段时期煤矿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坚持党建工作服务于安全生产大局,切实将矿山党建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动能,确保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和党的建设主体责任落实落地,是煤矿企业党建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本文针对新形势下煤矿企业党建工作的必要性展开阐述,深入剖析煤矿企业党建工作的现状及原因,并针对煤矿企业未来的党建工作路径展开探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煤矿企业;党建工作

新形势下,煤炭企业基层党组织正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局面。基层党组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建设过程中承担着重大的责任,是企业的政治中心,对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是基层党务工作者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一、新形势下做好煤矿企业党建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煤矿企业为国家提供近七成的能源供应,深刻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煤矿企业的“根”和“魂”。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实现党对煤矿企业领导的重要途径,要结合新的实践和理论发展,进一步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煤矿企业党建工作的特点,努力发挥煤矿企业党组织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

(一)推动企业发展

党建工作对于增强煤矿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及战斗力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在新形势下,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进一步革故鼎新,坚持深化企业内部党组织建设,健全党建工作制度,创新企业发展模式,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为煤炭企业的安全、稳定、和谐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党建工作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煤矿企业员工活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煤矿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近年来,随着内外部面临的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复杂化,煤矿企业也面临新的冲击与挑战。煤矿企业要深入结合新的发展形势,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党建水平。

(二)助力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思想保证,形成具有引领作用的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煤矿企业同样如此。而企业文化又与党建工作密不可分,所以不仅需要对党建工作者进行技能培训,还需要对党建工作者进行思政教育,引导职工形成无私奉献、敢于拼搏、认真负责的价值观念,实现工作能力和思想素质两手抓、两手硬。企业凝聚力是一个企业在面对外来产业冲击或者企业自身产业转型过程中最好的武器,也是决定企业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所以,加强煤矿企业文化建设势在必行,党的建设无疑对煤矿企业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①

二、煤矿企业党建工作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煤矿企业的工作主线是确保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众所周知,在煤矿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有利于推动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但在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工作重视程度不足

资本是具有趋利性的,煤矿企业的经济收益较高,对于企业投资者来说,很容易将其关注的重心放在经济利益方面。这就导致煤矿企业领导集体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不到位,政治站位不高,企业党委和行政领导处于同一层级,且行政领导人员往往居于中心位置,对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影响。党建工作很难与生产经营工作进行良性融合,甚至有时会出现“两张皮”现象,对生产经营工作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效应。

(二)工作内容流于形式

虽然国企内部的党建工作一直在坚持开展,但是长期以来,煤矿企业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不够接地气,导致职工群众的参与程度不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线上开会散会,线下一动不动”的工作习惯,工作内容多流于表面形式,而缺少实际进程。党建工作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三)人才队伍培养乏力

在专业人才教育培养方面仍旧有所欠缺,国企人员流动机制也相对松散。缺少系统的党建教育的组织机构,缺乏专业的党建工作人才,由很多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开展煤矿企业的党建工作,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导致党建工作效率较低。俗话说,教育兴邦,只有依托良好的党建教育,才能培育出优秀的党建工作人才。建立完善的党建工作人才培养机制,是实现长远开展党建工作的前提。

(四)方式方法缺乏创新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缺乏活力是国有煤企党建工作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受传统思想的束縛,企业在进行党建工作中,所采取的方式过于老旧,缺乏创新意识,这使得工作很难受到群众的接受和认可。群众对党建工作的接受度较低,自然满意度也会受到影响。

(五)党建业务严重脱节

基层党组织常常忙于事务性工作,组织工作往往被置于从属位置,党建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淡化问题,特别是在与职工群众的交心谈心、倾听意见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没有经过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很难获得准确有效的结论,就会导致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群众方面缺乏针对性和实操性。与此同时,在一些煤矿企业中,党建工作团队的服务意识较为薄弱,使得煤矿企业的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出现一定程度的脱节,虽然在理论上,双方是相互合作,协同进步的关系,但实际上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却是并轨前行,互不干涉。②党建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有形式主义的倾向,难以获得群众的高度认可,自然无法发挥作用。

三、煤矿企业党建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存在误区

现阶段市场竞争是多方面的竞争,而一些国有企业却仅仅把目光放在经济效益这一个点上,片面强调经济因素的作用,而忽略了其他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事实上,企业想要蓬勃发展,应当结合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而不是局限于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一点。只有各方面因素调配得当,企业的发展前景才会更好。因此,企业对于经济效益的认识和追求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考量。其中,企业党建便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够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许多企业对于党建工作的认识还不够充分,简化党建工作,甚至忽视了党建工作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这对开展企业党建工作带来了巨大阻碍。

(二)党建工作脱离群众

现阶段,“远离群众”成了国有煤矿企业党建工作的最大缺陷。企业在组织党建工作的时候,只是简单地进行文件复印和分发,并没有与群众进行深入交流,使得群众难以深入了解党建工作的具体内容。并且,由于部分党建工作的内容与群众生活缺乏足够的联系,使得群众对党建工作的满意度、配合度不高,导致企业党建工作流于形式。

(三)党建生产融合不够

国有煤矿企业在开展党建工作的时候,有时只是将工作内容停留在党建工作本身,党建工作不能与实际生产相互结合,脱离了企业生产实际需求。如今的煤矿企业,正在逐步探索数字矿山建设之路,这是一项依托现代科学技术构建的巨大工程。在新的时代,数字矿山技术已经充分应用于地质勘探、矿山开发等一系列煤矿企业实际工作中,并逐步构建了数字矿山信息化网络,生产效能大大提升。但纵观现阶段的煤矿企业党建工作,仍然未能与数字矿山建设深度结合,如何进一步发挥党建在数字矿山建设中的实践价值,是需要广大从业人员认真思考的命题。

四、新形势下,煤矿企业党建工作的路径探索

(一)政治引领,夯实思想基础

煤矿企业基层党建工作是企业进行政治工作的核心部分,是煤矿生产经营、规范管理、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党组织是整个企业政治工作的核心,是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随着外部市场竞争的压力不断加大,煤矿企业不能只着力于经济效益这一个点,还需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培养,而夯实党组织建设就是当下最有效的途径。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以党员为先锋,发挥其模范作用;以党组织为堡垒,发挥其“战斗”作用。提高基层党建工作力度,培养良好的企业形象,打造团结齐心的员工队伍,外塑形象、内聚人心,内外两手抓,促进企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此外,党员队伍也要进行筛选规范,坚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严守党员的“入口关”。进一步规范党组织内部的学习系统,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到员工日常学习的日程上来。将加强党的思想教育、作风教育与员工日常、企业文化相结合,使党建工作落实到位,始终“不跑题、不偏题”。

在企业党建工作中,党务工作者要始终将党章党规的内容作为一切行动的标准,严谨负责、认真务实。将党的思想、党的政策、党的方针中的核心要点深度融入企业日常运行当中,使企业文化与党的思想接轨,并对企业党务人员进行专门培训,使他们成为精神振奋、思想统一、团结协作、担当作为的支柱力量。

(二)聚焦中心,推动企业发展

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企业的中心任务是把经营搞好,把效益提高,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而想要将党建工作融入企业发展这个中心,党建工作应当与企业发展“四同步四对接,两者同步,齐心协力,向同一个方向使劲”。使工作过程处处体现中心工作,工作成果处处以中心为标准,杜绝“两张皮”的不良现象。此外,企业方面也要将党建作为企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环节,将党建工作融入到企业的“血液”之中。无论是安全生产还是经济效益,煤矿企业都需要将党建工作融入其中,做到“一个都不放过、一个都不落下”。党建工作是企业生产发展的思想保障,而企业生产发展又是党建工作在经济上的具体表现,两者相辅相成、相互配合,都是煤矿企业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内容。党建工作是企业发展的科学指导和党员的精神向导,安全生产是企业得以运行的基础。所以,企业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确保安全生产,并建立起安全稳定的、以效益为中心的企业内部管理考评机制,加强安全意识的培养,促进党建工作水平的提高。

与此同时,坚持企业文化创新,为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中心任务的相互渗透、兼容并包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有机的融入到企业生产、管理、销售等各方面、各领域、各环节之中。以党建为引领,制定人才强企战略,以因材塑造、良才培育、贤才引进三大要点为核心,以科学的人才选拔、评价、激励机制为保障,打造人才培养的绿色通道,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三)创新理念,深化内涵认识

缺乏创新活力是当前国有煤矿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突出问题。而创新正是党建工作的活力源泉。因此,国有煤矿企业在开展党建工作时应始终坚持“创新”这一基本原则,改变工作中落后的传统思想,形成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的新思想、新风潮,用创新的理念来指导工作、指导实践,达到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此外,在党建工作中,需要积极引导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将煤矿企业的党建工作与企业自身发展实际相结合,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局势来适时调整党建工作方案,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将党建工作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阶段中去,为企业发展创造新的活力。

党建工作想要创新观念,就要贯彻群众路线,以人为本、服务至上。以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为中心开展工作,改革发展核心定位于服务好基层、服务好生产、服务好群众,稳定企业发展大局,重点关注新入企的大学生矿工队伍的思想引领,按照“抓班子、带队伍、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企业生产工作和党建工作进行进一步细化。

(四)凝心聚力,挖掘人才潜力

国有煤矿企业党建工作要始终坚持将“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这一原则作为一项重大政治问题来对待。因此,党员干部要坚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工作宗旨,坚持“六必谈、六必访”的工作原则,党建工作者必须要与职工群众进行深度交流,拓宽党员与群众的交流渠道,并打造专门平台进行“点对点”的精准沟通,深入职工群众的生活,了解职工群众的真实想法,对职工群众进行贴近生活实际的思想教育,做到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相结合,为职工群众办好事、谋福利,使群众的思想稳定,干劲十足,从而逐步构建起“党政工团齐抓共进”的格局,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开展党建工作夯实群众基础。只有扎實做好煤矿企业党建工作,才能确保企业上下步伐一致,不断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五)管理下沉,健全组织体系

及时了解企业基层员工的想法对于党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因此,新时代的党建工作要进一步向基层员工倾斜,利用党建效应促进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营工作,不断加强思想建设。作为党建工作者来说,要充分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深入了解职工的真实生活情况,与职工进行面对面的平等交流,认真聆听职工心声,获取具备实操性的发展建议。与此同时,在充分尊重职工隐私的前提下,尽可能帮助困难职工家庭度过生活难关,并对困难职工开展慰问关怀活动,作为党建工作人员来说,要时刻关注煤矿企业现场一线,对困难职工家庭情况进行实地详细了解,若困难职工家庭有意外情况,需要及时向上级党组织汇报,一旦出现安全事故隐患,要立即着手排查,坚决避免出现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不办实事和形式主义等问题,充分发挥党建团队的实际作用和效能。

此外,国有煤炭企业工作量大,工作任务繁琐,为了提高企业党建工作的质量,要扩大党建团队的规模,企业需要在每一个组织机构中配备专业的党建工作人员,坚决避免“一人身兼多职”的情况,保持党建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和独立性。煤炭企业应当积极吸引外部党员先进分子,为企业的党建工作注入新鲜血液。

综上所述,优化党建工作,可以促进煤炭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煤炭企业进行党建工作改革势在必行。因此,党建工作人员必须进一步担当作为,提高责任意识,鼓舞工作热情,加强思想创新,摒弃落后的思想教育方法,承担起振兴煤炭企业的责任,要充满勇气与信心,敢于面对今后工作中出现的困难,科学推动煤炭企业的长久稳定,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注释]

①赵利.加强煤炭企业党建工作的途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8(02).

②焦定国.国有煤矿企业如何做好基层党建工作[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1).

上一篇:学生历史课堂阅读能力论文范文下一篇:产妇母乳喂养产科护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