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科研究论文范文

2024-03-16

初中数学学科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一、指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

例如,笔者在教学统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时,将其改为《向马克思学辩证》。设置的驱动任务是在《共产党宣言》中找辩证的案例,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工业革命和国际工人运动。

辩证唯物主义历来强调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辩证地看待问题与解决问题,避免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用辩证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来评价事物和问题,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提供保证。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曾出现了许许多多名垂不朽的豪杰志士和英雄人物,比如精忠报国的岳飞、抗倭名将戚继光、成功收复台湾的郑成功、“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等。即使各自所处的时代和历史背景不同,但他们有着共同的远大的抱负和崇高的信念,他们是我国历史上真正的英雄。以《金与南宋的对峙》《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为学生讲解一些这个时期的民族英雄。比如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时兵败被俘,服毒自杀未遂,被押送到大都。元世祖又让降元的宋恭帝赵显来劝降,文天祥痛哭流涕地说:“圣驾请回!”文天祥被囚禁四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就是在狱中所作。1283年,文天祥从容就义。一介儒生,铮铮铁骨,由此威震霄汉。通过这样的讲解,让学生深刻感受其高尚的品格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且引导学生去辩证地看待历史细节。

二、对学生渗透革命传统教育

传承红色基因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能激发学生独特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教师可以在统编历史八下的教学中对学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通过教育来铭记艰难的历史岁月,铭记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所做出的贡献。以抗日战争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进行比较,最终启迪学生认识到共产党的队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的队伍,具备艰苦奋斗、全心爱国的红色基因,鼓励并将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一直发扬下去。教师要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寻找展现红色精神、展现革命主义的精品视频,时长控制在2分钟左右。引入老红军、老战士的回忆录,通过人物点评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抱负,坚持不懈地追求人生理想,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每个时代亘古不变的话题,是所有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标准和原则,也是初中历史德育教育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渗透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正确理解“国家”的概念,真正明白什么是爱国,什么是国家荣誉感等,从而培养他们深厚的爱国之情。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涉及鸦片戰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这是中国国门和国土受到侵犯的重要事件。因此,教师要注重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讲解。如鸦片战争后所签订的《南京条约》,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通过一系列真实历史事件的讲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将对国家的热爱转为持续的学习动力。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教师要有学科育人的思维,要有立德树人的信仰,要认真思考这门学科的德育功能,通过教学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人文内涵和德育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体系、能力体系、逻辑体系的同时,还能够掌握价值体系,促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受到更好的德育教育。

初中数学学科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感悟,并分析其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财务管理

(一)财务管理学科简介

财务是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形成与发展而产生的本金投入与产出活动。按学科分类来说,财务管理是会计专业主干课程,财务管理属于第一层次学科,它与会计学是两门并列的学科。它的发展与金融市场学、数理经济学、投资学的关系密切。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财务关系所行使的直接管理,它的主要目的是优化财务状况和提高财务成果,属于理财学的范畴,是组织财务活动的一项工作,是研究有关资金的筹集和有效使用的学科。简单地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现代财务学是建立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基础上,重点探讨在公司特别是股份有限公司这种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下,如何对公司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进行预测、决策、分析。按照财务管理对象,财务管理学可分为筹资管理学、投资管理学、营运资本管理学、收益分配管理学等。财务管理环节一般分为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几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阶段。

(二)财务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早期是作为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而诞生的,它是属于微观经济理论的一个应用学科。企业财务管理大约起源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其演进分为萌芽时期、筹资财务管理时期、法规财务管理时期、资产财务管理时期、投资财务管理时期、财务管理深化发展新时期。

一、西方财务理论研究现状:1.围绕资本市场展开研究。2.未从总体上研究理论结构。3.未涉及财务制度建设。4.重视实证研究。其中,西方财务学主要由三大领域构成,即公司财务、投资学和宏观财务。其中,公司财务在我国常被译为“公司理财学”或“企业财务管理”。

二、中国财务理论研究现状: 1.围绕经济体制改革展开,重视制度建设。 2.重视引进国外理论。 3.从总体上研究理论结构。4.着重规范研究,引进实证研究。

(三)财务管理的特点、地位与职能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

一、财务管理具有以下特点:1.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财务管理主要是运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实施管理。通过价值形式,把企业的一切物质条件、经营过程和经营结果都合理地规划和控制,达到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财富不断增加的目的。因此,财务管理既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独立方面,又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2.财务管理与企业各方面具有广泛联系。在企业中,一切涉及资金的收支活动,都与财务管理有关。每一个部门都会通过资金的使用与财务部门发生联系。每一个部门也都要在合理使用资金、节约资金支出等方面接受财务部门的指导,受到财务制度的约束,以此来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3.财务管理能迅速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财务是企业正常经营的命脉,它的运作状况即各项财务指标可以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二、财务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它通过对资金运动和价值形态的管理,像血液一样渗透贯通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等一切管理领域。从财务管理在企业的的地位上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

三、财务管理的职能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财务保证职能;二是财务调节职能。所谓财务保证职能,即指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货币资金需要的职能,或者说,财务保证职能的经济内容,就在于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货币资金周转各个阶段上的屋子运动与资金运动的充分一致性。从企业管理系统上看,企业的管理系统包括生产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公司财务无论在任何国家、任何公司的任何时期都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作为一名财务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我们应本着严谨求实的态度,夯实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归纳,财务管理大学本科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一、掌握管理学、经济学、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财务管理既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独立方面,又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工作与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密不可分,是经济领域综合知识的运用。

二、掌握数学、金融管理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效用理论、线性规划、对策论、概率分布、模拟技术等数量方法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日俱增。财务风险问题与财务预测、决策数量化受到高度重视。

三、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其根本的工作性质是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管理工作中,人与人的沟通必不可少,语言文字交流能力直接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结果。

四、熟悉我国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企业在国家宏观环境中生存,国家的政策法规必须遵循,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财务人员必须熟悉政策变动和法规调整,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财务环境。

五、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同时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态势是必要的,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综合财务实践,培养财务管理能力才是最终目的。

(五)财务管理就业前景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我们更应将课本知识联系实际,将理论结合创新,认清当前形势,为未来国际经济环境的好转做好准备。据调查,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定位,主要是企事业单位的中高级理财负责人,与同一层次其他相关专业人才相比,其专业知识与技能面临着高一层次的要求。因为现代企业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不仅仅承担传统会计的记账、内控、预算等基本职能,而且要更多的承担企业投融资决策、利用金融工具实现风险规避和企业理财、完成企业兼并收购重组等关系到企业发展的重要责任,从问卷调查结果看,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我们学生也希望能在学校学到更多的财务管理实践知识,。因此,财务管理专业的知识结构需要优化,我们需要在课程学习中综合更多的实践,从而达到财务管理的综合目标。

【参考文献】

[1]黄菊波 《新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发展史》(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5

[2]郭复初《现代财务理论研究》(C),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2

[3]彭韶兵《财务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

初中数学学科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小学阶段通过数学学习过程的体验、感悟、反思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立场,即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能初步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我国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存在着重学习知识的结果表现而轻学习知识的过程体验、重习题化训练而轻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重知识的浅层理解而轻知识的整体建构等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三种实现路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育途径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多注重概念的记诵、题目的机械训练,造成学生学用分离的现象。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国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要求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品格。那么,数学核心素养是什么?小学阶段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呢?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及价值

核心素养是一切学科教学的基点和落脚点。2014年,教育部明确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的具体实行,我们必须明确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余文森认为,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某学科的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这是核心素养在学科上的延伸,对学科核心素养做出了初步的界定。

学科核心素养的观点给各个学科制定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标准。在数学核心素养方面,国内许多学者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界定。梅松竹强调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认为“数学素养是主体在经历的数学活动中产生的,它难以通过传授与习得来获得,其生成依赖主体对数学的体验、感悟、反思和表现”。

我国学者对数学素养进行分析后提出了普通高中的数学核心素养,即数据分析、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这样的规定简洁明了,具有实操性,便于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数学核心素养在高中阶段提出了相应的目标,但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却没有提出明确的学科素养目标。

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小学阶段通过学习数学知识、体验和感悟数学学习过程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立场(即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的能力和品质。笔者认为应该明确小学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以便为学生的初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学习奠定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和困境

(一)重学习知识的结果表现而轻过程体验

传统数学学习的评价方式大多为终结性评价,即以学生考试的结果来判断其数学能力的高低。这样的评价方式大多考察的都是课本知识,较少考察学生的思维过程,太过局限。与之相应的评价方式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也大多注重学习结果和知识的获取,而忽视了学习过程的体验,轻视了知识获取过程中暗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因而难以将数学知识真正地转化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唯有真正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才能体验到数学思考的过程,才能体会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想和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得到发展。

(二)重习题化训练而轻能力培养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脱离实际生活,教学形式单一,即以习题化训练代替数学教学。因此,学生们在学习小学数学后不能很好地运用小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造成了小学生数学“高分低能”的现象,同时也降低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唯有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具体的情境之中,学生才能更好地锻炼自己的数学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三)重知识的浅层理解而轻知识的整体建构

小学数学教材是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数学学科逻辑特点来进行由浅入深的编排的。每个类型的知识点都是按照学生心理及难易程度零散地分布于12册课本之中的。教师教学时大多按照课本顺序进行单个知识的讲解,很少进行知识之间对比联系,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学了后面忘了前面的,很难对知识进行整体建构,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学生学习的知识仅仅只是独立的片段,较少进行知识的联系和整合。只有在教学时将相应的数学知识进行联系、发展,学生的知识才能进行良好的建构,从而发展其数学核心素养。

三、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

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唯有掌握小学数学,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和提升。然而,现今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重学习知识的结果表现而轻过程体验、重习题化训练而能力培养、重知识的浅层理解而轻知识的整体建构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且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笔者提出了三种教学方式:深度教学、实践教学、读写教学。

(一)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引导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教学时要充分考虑生活实际和学生学情,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实例进行教学,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这说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已经逐渐走向大众化、生活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能接触到小学数学的简单问题,这说明小学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同时也表明回归生活是数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围绕社会问题的数学实践教学无疑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实践教学要求教师教学问题应从生活中来,学生经过学习后,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后,又能运用于生活中的问题。在这一教学方式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观察自己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将问题带到课堂中进行讨论和分析。同时,教师也应注意收集生活中的数学案例,制作数学应用情境,让学生学习学有所用,真正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二)深度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其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思考

该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自己的思维过程,知其然且能知其所以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明了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很多学生虽然经过多年的学习,但是一直没有对自己的思维进行觉察、反思和总结,仅仅凭借数学本能或者模仿能力来进行学习、再现课本中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过程,而并沒有思考数学过程所包含的数学思维和方法。因此,虽然学生们的卷面成绩很漂亮,但是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却没有得到太大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启发其思考,锻炼其思维能力。小学数学内容虽然是数学知识中较为简单的部分,但是同时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其数学思维和方法是学生一生难以估量的财富。

(三)读写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引导其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

数学教学不仅需要让学生学会数学教学中的精髓——思考。同时也需要学生学会阅读数学文本和表达数学体验和结论。因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只知道思考,而不知阅读数学文本,那么他的数学素养就只会如无源之水,发展受限,过早止步;而如果学生只知道思考,而不知表达自己的数学观点,那么他的数学素养就无法展现于人前,空有才华而惨遭埋没。所以,笔者倡导将数学阅读和表达纳入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的数学素养能达到完全的发展。其中,数学阅读的教学包括图文结合、理解题意、数学文本等方面的教学,数学表达教学则包含数学观点口头交流和表达、数学日记等。学生们唯有学会阅读数学文本,才能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以支撑自己的数学思维和方法探索;唯有将自己的数学观点表达出来,才能真正地获得数学的发展和成就。唯有真正地表达出自己的数学结论和观点,才代表学生真正地掌握了数学知识,获得了长久的数学素养。

总之,小学阶段是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期,我们唯有运用实践教学、深度教学和读写教学等方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J].中国农村教育,2014(6).

[2]喻平.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与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1).

[3]李学.论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学培育策略[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0(3).

[4]余文森.论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机制[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1).

[5]李松林.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教学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2017(8).

[6]刘德宏.渗透数学思想 提升数学素养[J].教育探索,2015(2).

[7]马云鹏.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9).

[8]任艳华.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机对接[J].中国教育学刊,2016(S2).

[9]李霞.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学业评价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19).

[10]陈敏.聚焦数学核心素养——第六届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峰会综述[J].人民教育,2015(23).

[11]孙成成,胡典顺.数学核心素养:历程、模型及发展路径[J].教育探索,2016(12).

[12]朱德江.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构成要素与培养策略[J].学科教育,2004(7).

[13]史宁中.推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J].中小学管理,2016(2).

[14]曹培英.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2).

[15]梅松竹.PISA 2012數学素养精熟度水平评价研究[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4(3).

(责任编辑:李雪虹)

初中数学学科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

在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将立场从“学科教学”转变到“学科育人”,探索“理论”引领下的“实践”,寻求将核心素养融入学科教学的途径,在教学评价时从关注“结果”转变到关注“过程”,能帮助学生培养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使数学教学达到“铸魂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核心素养 教学 途径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立场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转变为“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指导思想从“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水平”转变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而数学核心素养是学习数学后应当具备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聚焦课堂教学主阵地,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学科育人、教学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途径之一。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立场及途径。

一、从“学科教学”到“学科育人”,核心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的新航标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质量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质量的课堂?我们应该站在什么样的立场来评价?《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着力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这是“发挥学科育人功能”的最好写照。伴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科教学的根本宗旨逐步显现,应当回归“育人”,也就是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学科教学的方方面面。教有灵魂的课,构建有灵魂的课堂教学,实现“铸魂育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初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科育人指向,严防“重教书,轻育人”“只管教书,不管育人”的现象出现。我们培养的对象应该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问题,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教学时不仅要蕴含知识,更要蕴含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要克服单一的分数评价取向,聚焦于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积极构建培养体系,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担当和使命。

二、从“理论”引领到“实践”推动,核心素养培养应落地于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中

从实践的层面来说,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高质量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因此,我们应该对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进行深入思考,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有效实践,改变过去说教的方式,积极探索学科育人、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用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去滋养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1.教学设计:充分挖掘学科素养。

在课程改革深入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目标发生了3次重大转折: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10个核心素养: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更加关注由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而形成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认真分析教材,精读教学内容,全面了解学情,对教材中的每幅画、每道题都要认真分析和提炼,思考知识发生、发展、应用的全过程,把握知识点间的联系,制定知识技能目标和任务。另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度挖掘具体知识技能所蕴含的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前将相应的教学目标预设到位。

比如教授“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内容。在知识技能层面,教学目标可以是: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方法,经历从“二元”到“一元”的转化过程,体会解方程组中“转化”的思想方法;会用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能根据方程特点,灵活选用方法。创设的情境可以是“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这里,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列出方程组,多经历一次由问题到方程的建模过程,随后提示“能否将方程组转化为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初步体会化归思想,最后,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尝试、体会消元的方法,鼓励学生概括、总结。

2.课堂教学:时刻关注学科素养的培养。

渗透学科素养培养的课堂一定是把“育人”定位为课堂起点的课堂。为真正实现课堂价值提升,助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使数学课堂回归育人的轨道,让学科素养真正落地生根,我们要充分尊重认知规律,变传统灌输式课堂为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课堂,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创设课堂新形态。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思维是数学的灵魂。以数学思维培养为基础,学生的能力、知识技能才能得到提升,数学素养才能得以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不断通过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问题的提出既要考虑新旧知识点间的关联,也要考虑新知识点的延伸和拓展,要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启发性、引导性和激趣性。

比如教授“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师可以从复习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展开,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探究未知问题,为学生提供一個探究思路;然后,从特殊情况入手,先研究反比例函数y=6/x的图像与性质。这有一定的梯度,需要分层探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表达式中x、y的数量关系,感受两个变量的变化,估计图像的位置、趋势;然后,让学生根据作图经验,列表、描点、连线;接着,再让学生研究反比例函数y=-6/x的图像与性质;最后,结合作业中的反比例函数y=4x与y=-4x的图像,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探索,总结一般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特征。

3.迁移应用:解决问题中渗透学科素养。

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去挖掘、选择、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数学问题情境,有效开拓学科育人的资源;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观察社会、生活的习惯,特别是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最基本的数学思维、应用数学的基本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巩固相关的数学知识。

比如研究“垂线段最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议一议”,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初步感知;再引导学生“做一做”,用度量、比较的方法发现这个性质;最后,引导学生证实。像这样的“观察→猜想→证实”的过程,是研究的有效途径。“垂线段最短”这个性质,把点到直线的距离转化为点到点(垂足)的距离,而数学活动“测量距离”中有两个小活动,分别是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这里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培养学生的核心学科素养、良好的个性品质都是有益的。对于测量道路外一点与道路之问的最短距离,学生是非常有经验的。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作点到直线的距离。测量时,我们可将卷尺的一端固定在该点,拉紧卷尺到道路上的任意一点,然后,绕着固定点,慢慢移动卷尺。其中,固定点与道路之间最小的长度就是所要测量的距离。卷尺停止移动的位置应该在过该固定点并且与道路垂直的方向上。当然,这里要提醒学生,通过测量所获得的有关数据是一个近似值,存在误差,往往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在教学评价中考查学科素养的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教育的宗旨不断显现。教育就是要通过各种方法、途径,努力把一个“自然人”培育成一个“社会人”。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隐形目标,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无论是针对一节课的课堂评价,还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测,都不能只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应该关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评价中高度关注对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比如对一节课的评价,务必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价值导向:授课教师有没有重视学科核心概念的教学,有没有聚焦学科核心问题,有没有尊重个人差异,有没有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没有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有没有培养学生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我们要实现从原来的“简单听课”到现在的“课堂观察”的转变,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怎么样,更要关注学生在情感、观念、思维方面的表现。另外,在作业与检测命题方面,我们也要精心选择,认真命制。题目的选择,一方面要遵循新课程标准,把握数学学科對学生知识、技能的要求,另一方面要立足对学生素养的考查,从多角度进行最优化设计,以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总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牢记育人使命,在日常教学中,结合数学学科教学的内容,关注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强化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德育、美育等方面的融合,让每一堂课都成为育人的“载体”,都指向育人“目标”,帮助学生提升素养,真正实现学科教学“铸魂育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崇实女子中学)

【参考文献】

[1]徐国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7).

[2]张丹,王彦伟.数学学科育人指向:用数学思想和理性精神滋养学生[J].中小学管理,2019(11).

[3]唐春杰.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6(6).

初中数学学科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一年级;小学生;数学语言;思维能力

一、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将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

教师应该从源头开始,逐渐对一年级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紧紧结合教材生动形象、图文并茂、趣味性强的特点,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说:讲台上站着一位老师;黑板上写着“元旦快乐”4个大字;榕树下两个小朋友在玩耍;天空中飞着6只小鸟等等。通过这种训练方法,让学生逐渐理解并掌握一些数量词和方位词,再如:教学6的加法时,让学生左手拿5根小棒,右手拿1根小棒,合在一起是6根小棒。边操作边说“5和1组成6,1和5组成6”,从而得到5+1=6,1+5=6;再把小棒分成2和4,得到2+4=6,4+2=6;最后分为3和3,得到3+3=6;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从中得到关于6以内的减法运算。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了表达能力,同时也拓展了思维能力。

二、讲解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小学一年级的大纲要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逐步使学生学会比较、分析、判断、综合、推理等方法。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要对孩子们进行连贯性且合乎逻辑的思维训练。练习时,我们要求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说出计算方法和依据,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便会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

三、加强学生用正确的语言说出应用题的能力

加强对于正确描述应用题的训练,对于培养学生数学语言和有序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有效。例如在教学一个加法应用题的过程中,可以这样引导学生:第一个条件是?第二个条件是?最终的问题是?要求的是一共有多少,也就是说把这两个条件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列式为“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总和”。再例如,用4+4=?自编应用题。有的学生说:“李平有4枝铅笔,王明有4枝铅笔,两人一共有几枝铅笔?”有的学生编为:“李平有4枝铅笔,王明的铅笔和李平的同样多,两人一共有几枝铅笔?”还有的学生说:“李平和王明各有4枝铅笔,两人一共有几枝铅笔?”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不仅有利于他们理解题目的特征和解题方法,更能培养他们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上采取多种活动形式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

首先,开展小组讨论。这是课堂中常用的方式之一,每个小组选出小组长,当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可以请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最后可以由组长作为代表发表该组的讨论结果,也可以轮流发言。学生们既有机会发表见解,又有机会作为听众听取其他同学发表的看法。学生为了积极表达本小组的意见会更加主动地组织、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认真倾听,全身心投入学习的兴奋之中。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课堂密度,又锻炼了学生们的数学语言能力,可谓是事半功倍。

其次是引导学生进行小结。课堂小结对于教学工作十分重要,通过小结,学生可以提高综合概括能力,帮助学生回忆教学内容。虽然小学生的能力有限,但是只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就可以概括的更为全面和正确。经常进行这种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概括、分析、分类等思维能力,以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五、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教学工作中重要且长期的任务。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与同学进行数学交流的机会,而且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展,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参考文献:

[1]毛松柏.浅谈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的几种策略[J].新课程:中,2010(11).

[2]王俊峰.小学二年级数学语言能力培养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06).

[3]周再禹.重视数学语言教育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J].甘肃教育,2006(11).

(作者单位 武进牛塘中心小学)

初中数学学科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初中生 化学 科学素质 培养

一、化学科学知识水平

1.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这两大知识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在初中化学中的重要性,教学要求分为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掌握四个不同层次;

2.对化学基本计算教学要求的层次是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

3.对化学实验的教学要求分为练习初步学会两个层次。在教学中,教师应按要求认真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对于学生实验,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的机会。新教材在編排上遵循大纲规定“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的原则,适当降低厂理论要求和精减了一些次要概念,为了配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力,增加了一些金属、有机物(包括高分子化合物)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温室效应”。硬水,氢能源、水和人类的关系、金属和人体的关系、化肥、农药等内容,体现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习社会,化学与生产。科技的紧密联系,为学生达到规定的化学科学知识水平创造厂条件。应该明确,在构成化学科学素质的诸多要素中,化学科学知识水平始终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

二、化学科学能力

化学科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与个性特征。它包括对物质形态与变化的观察和感知;化学知识的记忆和想象;对微观世界和化学现象的理解。概括的能力,对于处在化学教育启蒙阶段的初中学生,应从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化学科学能力。

1.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是智力三要素(观察、思维、创造)之一,是智力发展的基矗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化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通过能动的、客观的、定性、定量的综合观察,从实验的宏观现象人手,揭示和认识微观变化的本质。

2.实验能力,实验能力是有目的地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认识和发现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实验能力既包括实验操作能力,又包括推理、计算,对数据分析处理以及对实验结论归纳总结、准确表述的能力。

3.思维能力。思维是人类在事物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其中分析的最基本的过程,新教材正确处理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顺序的关系,在叙述方法和行义方面,注意调动学生士动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以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例如,在介绍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时,通过实验和类比,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深人到微观结构的本质,通过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然后再概括出结论或概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就是在已有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化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不仅是使学生“学会”,更重要是使学生“会学”。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如果不“会学”,就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需要。因此,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培养学生不断摄取新知识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受益终身。

三、化学科学思想水平

学生的化学科学思想水平包括以下个方面:

1.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水平。化学具有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素材。在化学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应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有机渗透,使学生逐步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对立统一、事物发展的矛盾性和统一性、量变到质变等观点学习和认识化学问题,提高学生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2.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中化学启蒙教育阶段,应结合教学内容、化学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坚忍不拔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肃认真的作风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多种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研究方法和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使学生认识到一切科学知识都来源于指导实践的道理。

3.爱国主义的思想水平,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教材中介绍了祖国在化学科技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以增强学牛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密切结合能源、材料、资源等教学内容,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起为建设计会卞义祖国而努力学习的浪命感和远大目标。加里宁说:我没有看到一门不能教育青年热爱祖国,并培养他们具有最好的公民情感的科目,”化学也不应例外。

4.环境保护意识水平,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的物质在不断运动变化,并按一定程序循环着,组成了环境物质的平衡体系。

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的“四要素”既有区别,又相互影响和促进。在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牛,是促进他们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采取多种方式激励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同时,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志趣、情感、意志、态度等方面的培养、教育,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质的目的。

上一篇:作文写作水平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