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混凝土施工方法范文

2024-03-01

冬季混凝土施工方法范文第1篇

2、编制依据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

3、施工准备 3.1施工条件

3.1.1冬季施工时间: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50C为冬施开始日期,日平均气温连续高于50C为冬施工结束日期。

3.1.2根据目前的施工情况,熟悉掌握各部位施工方法,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保证把各种费用降到最低。

3.1.3通过计算并结合过程特点,根据初冬和严冬各时期的气温,选用合理的保温措施。 3.2现场准备

3.2.1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材料部门提前组织有关机具、外加剂和保温供暖设备、材料进场。 3.2.2对各种加热的设备、保温材料仔细检查其安全可靠性。 3.2.3工地临时供水管道做好保温防冻工作。

3.2.4做好冬期施工混凝土、砂浆及外加剂的试验工作,检查施工配合比。 3.3组织实施

3.3.1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各施工方案,并向具体操作人员交底。

3.3.2进入冬期施工对混凝土试验,保温人员专门组织技术培训,学习本工作范围的有关知识,明确职责,专人负责。

3.3.3安排专人进行气温观测,做好记录与气象部门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天气情况,防止寒流袭击,积极设置测温百页箱

4、施工工艺

4.1混凝土的拌制和搅拌

4.1.1配制冬期施工的混凝土,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最小水泥用量不小于300kg/m3,水灰比不大于0.6. 4.1.2钢筋混凝土中禁止掺用氯盐类防冻剂,防止氯盐锈蚀钢筋。

4.1.3拌制混凝土用的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和冻块,以及易冻裂的物质.在掺有含钾,钠离子的外加剂时,不得使用活性骨料。

4.1.4拌制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时,如外加剂为粉剂,可按要求掺量直接撒在水泥上面和水泥同时投入。如外加剂为液体,使用时应先配制成规定浓度溶液,然后根据使用要求,用规定浓度溶液配制成施工溶液。各溶液要分别置于有明显标志的容器中,不得混淆。每班使用的外加剂溶液应一次配成。

4.1.5当施工期处于0℃左右时,可在混凝土中添加早强剂,掺量应符合使用要求及规范规定,且应注意在添加前应做好模拟试验,以核实有关技术措施. 4.1.6混凝土中添加防冻剂时,严禁使用高铝水泥。

4.1.7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由骨料带入的水分及外加剂溶液中的水分均应从拌合水中扣除。拌合用水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加温处理,一般采用大功率电热管进行加温,确保水在拌和前不低于10℃。

4.1.8搅拌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时,搅拌时间应取常温搅拌时间的1.5倍。 4.1.9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 4.2混凝土运输和浇筑

4.2.1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冻块。

4.2.2混凝土运输容器采取保温措施,缩短运输时间,避免中途倒运。对混凝土供应商进行要求,在实施过程中监督。

○1为保证混凝土拌合物合成后有较高的温度,采取的措施有:加热混凝土原材料,延长搅拌时间,缩短运输时间,尽量避免二次倒运。 ○2混凝土原材料加热的原则:优先采用加热水,当加热水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再对骨料进行加热,水泥只能保温,不得加热. 4.2.3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每一工作板至少检查四次混凝土的出罐及浇注时的温度。保证混凝土入模的温度不低于10℃。

4.2.4冬期施工尤应做好混凝土灌注面(结合面)清理工作。结合面的状态和温度应和混凝土灌注的方法相适应。当用负温早强混凝土法或其他不对混凝土加热的方法施工时,应使在计算的养护期内混凝土不致冻结。 4.2.5新旧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

○1前层混凝土的强度不得低于1.2Mpa。

○2施工缝处的水泥砂浆薄膜、松动石子或松弱混凝土层应凿除,并用水冲净,但不得有积水。

○3新混凝土在浇筑前,宜在横向施工缝处先铺一层后约15mm并与混凝土灰砂比相同而水灰比略小的水泥砂浆。然后再接续浇筑新层混凝土。施工缝处的新层混凝土应重点捣实。 4.2.6当混凝土进行加热养护时,混凝土养护前的温度不得低于2℃。

4.2.7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不得中途间断。每层灌筑厚度不得小于20cm,并采用机械振捣。分层浇筑的混凝土,在未被上一层混凝土覆盖前,不得低于+2℃。采用加热养护混凝土前,养护前的温度不得低于+2℃。 4.3混凝土养护

4.3.1混凝土掺用防冻剂的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即对混凝土进行防寒保温,采取塑料布结合草袋的方式覆盖。在负温条件下不得洒水养护。待框架桥顶板灌注结束后,对框架桥两侧的进出口用草袋及塑料布封闭,保持框架桥内的温度。

4.3.2所用的保温措施,应保证混凝土在温度下降到0℃以前达到规定的临界抗冻强度。 4.3.3框架桥的隅角及边棱部分应加强覆盖保温,并采取防风措施。

4.3.4混凝土初期养护的温度,不得低于防冻剂规定的温度,当达不到规定的温度时,且混凝土强度小于3.5Mpa时应采取保温措施,使混凝土温度不低于防冻剂规定的温度。

4.3.5当采用蓄热法养护达不到要求时,采用暖棚法养护。棚内底部温度不得低于5℃,且混凝土表面应保持湿润;采用燃煤加热时应将烟气排出棚外。 4.3.6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拆模。(制作混凝土试件时多制作两组,在拆模前提前试压,确定混凝土的强度是否能够符合规定要求) 4.3.7当混凝土与外界空气的温差在10℃以上但低于15℃时,拆模后应暂时覆盖混凝土的外露面。此项温差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大15℃。

4.3.8掺用防冻剂的混凝土在负温条件下,严禁浇水,外露面必须覆盖。混凝土初期养护的温度,不得低于防冻剂规定的温度。

4.3.9当采用蓄热法养护混凝土时,在养护期间每6小时检测一次温度。室外温度及周围环境温度每昼夜定时、定点观测4次。

4.3.10所有各项测量及检验结果,以及有关混凝土养护方法、时间、温度等资料均应在工程日志中详细记录. 4.4混凝土拆模

4.4.1冬期混凝土拆模强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模。 ○2底模应在混凝土强度符合“拆除底模时所需混凝土强度表”规定以后,方可拆除。 拆除底模时所需混凝土强度表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m)

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的百分率(%)板、拱 ≤2 50 2~8 75 >8 100 梁 ≤8 75 >8 100 悬臂梁(板) ≤2 75 >2 100 4.5混凝土测温

4.5.1冬期施工测温的有关规定

○1冬期施工的测温范围:大气温度,水泥、水、砂子、石子等原材料的温度,混凝土或砂浆棚室内温度,混凝土或砂浆出罐温度、入模或上墙温度,混凝土入模后初始温度和养护温度等。

○2测温人员的职责,每天记录大气温度,并报告工地负责人; ??混凝土拌合料的温度、混凝土出罐温度、混凝土入模温度;

○3混凝土养护温度的测量:按要求布置测温孔,绘制测温孔分布图及编号。按要求测量混凝土养护初始温度、大气温度等。控制混凝土养护的初始温度的和时间。 4.5.2冬期施工测温的准备工作

○1人员准备:设专人负责测温工作,并于开始测温前组织培训和考试。 ○2准备好必需的工具: 1)测温百叶箱:规格不小于300mm×300mm×400mm,宜安装于建筑物10m以外,距地高度约1.5m、通风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外表面刷白色油漆。

2)测温计:测量大气温度和环境温度,采用自动温度记录仪,测原材料温度采用玻璃液体温度计。各种温度计在使用前均应进行校验。 4.5.3测温孔的设置

○1测温孔布置及深度要绘制平面和立面图,各孔按顺序编号,经技术部门批准后实行。

○2各类建筑测温孔设置要求:

?1)测温孔的布置一般选在温度变化较大、容易散失热量、构件易遭冻结的部位设置。 ?2)现浇混凝土梁、板、圈梁的测温孔应与梁、板水平方向垂直留置。梁侧孔每3m长设置1个,每跨至少1个,孔深1/3梁高。圈梁每4m长设置1个,孔深10cm,楼板每15m2设置1个,每间至少设置1个,孔深1/2板厚。

3)现浇混凝土柱在柱头和柱脚各设测温孔1对,与柱面成30°倾斜角,孔深1/2柱断面长。 4)预制框架现浇柱头,每个柱上端接头设测孔1个,孔深为1/2混凝土接头高度。每个柱下端接头设1对测温孔,孔深为1/3柱断面长,测孔与柱面成30°倾斜角。 ?4.5.4测温方法和要求

○1?根据测温点布置图,测温孔可采用预埋内径12mm金属套管制作。注意留孔时要有专人看管,以防施工踩(压)实测温孔。 ○2测温时按测温孔编号顺序进行。温度计插入测温孔后,堵塞住孔口,留置在孔内3~5min,然后迅速从孔中取出,使温度计与视线成水平,仔细读数,并计入测温记录表,同时将测温孔用保温材料按原样覆盖好。 ○3现场测温:

1)混凝土养护温度:4MPa前,昼夜12次,每2h一次(根据浇筑混凝土时间); 4MPa后,昼夜4次,每6h一次(根据浇筑混凝土时间); 2)大气温度:昼夜4次,2:00、8:00、14:00、20:00各一次; 3)工作环境温度水泥、水、砂、石温度混凝土、砂浆出罐温度混凝土入模、砂浆上墙温度,每昼夜3次,每工作班2次,7:00、15:00、21:00各一次,上下午开盘各一次; 4)现场测温结束时间:混凝土达到临界强度,且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差≤15℃、混凝土的降温速度不超过5℃/h、测温孔的温度和大气温度接近。 ?4.5.5测温管理

○1?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负责工程的测温、保温、掺外加剂等项领导工作,每天要看测温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并汇报有关领导及技术负责人。 ○2项目技术人员要每日查询测温、保温、供热等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并协助现场施工管理人解决冬施疑难问题。

○3施工测温人员在每层或每段停止测温时交一次测温记录,平时发现问题应及时向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汇报,以便立即采取措施。

○4测温人员每天24h都应有人上岗,并实行严格的交接班制度。测温人员要分栋、项填写并妥善保管。

冬季混凝土施工方法范文第2篇

对拌和水加热时,水温不宜超过60℃,如超过60℃,应改变加料顺序:将骨料与水先拌和、然后再加入水泥,以免造成水泥假凝,影响混凝土质量。

对砂石骨料加热一般是采用排管通热水或通蒸汽加热。骨料加热的最高温度不宜超过60oc。采用蒸汽加热时,粗骨料可直接加热,但不能影响混凝土的水灰比。

混凝土拌和前应用热水或蒸汽将拌和机冲洗,拌和时间应比一般季节延长50%左右。冬季的混凝土运输应尽可能减少转运次数,最好采取一次直接运送。运输设备要有可靠的防风措施,并尽可能加以保温。各种运输设备在工作结束时,必须立即用蒸汽或热水冲洗干净;恢复工作时要首先加热。

冬季混凝土浇筑的防冻措施主要有蓄热法和暖棚法。蓄热法一般适用于气温在-10℃ 以上,暖棚法适用于气温在一10℃以下。

蓄热法就是在混凝土浇筑块的外表面用导热性能低的材料进行保温,热源为预加到混凝土组成材料的热和水泥水化热。施工用的模板应为保温模板,浇筑完毕的混凝土顶面,要立即用保温材料覆盖。蓄热法实质上就是表面保温法,它和混凝土坝的表面保护,在形式上是一致的;但它们的目的和要求却是不同的。表面保护的目的是防止混凝土的表面裂缝,它要求混凝土的内表温差不超过允许标准。蓄热法的目的是防止混凝土的表层冻害,它要求混凝土表层温度不低于其正常凝固硬化的温度。

暖棚法就是在混凝土浇筑仓位上搭设暖棚,棚内通常用蒸汽排管或暖风机供热,使棚内温度保持在0~5℃左右。

暖棚主要由棚盖、支承结构和保温层的围护结构等组成。我们通常采用的型式有三种。

绑扎式暖棚是一种简易暖棚。用10×10cm的预制混凝土柱作支承,高3.5~4.om。棚盖采用圆木现场绑扎。保温层采用草帘、草垫及帆布等。棚顶的混凝土下料口设活动料口盖,并用麻袋片包草垫保温。

组装式暖棚,其棚盖采用单片钢桁架组装而成。因其跨度较大,支承结构可以设置在模板以外。棚顶同样须设混凝土下料口及活动料口盖。

装配式暖棚,主要包括钢桁架组合梁、定型保温支承结构、吊装结构及围护结构等部分。整个棚盖为一整体吊装单元。其主要优点是安装拆除方便。

冬季混凝土施工方法范文第3篇

1、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在5℃以下或最低气温连续5d稳定在-3℃以下时,按低温季节施工。

2、混凝土早期允许受冻临界强度满足下列要求:

①、混凝土不低于7.0MPa(或成熟度不低于1800℃·h);

②、非大体积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不低于设计强度的85%。

3、低温季节,施工部位尽量集中。已浇筑的混凝土,在强度低于10Mpa、成熟度小于1800℃·h时,进入低温季节之前,必须采取保温措施,以防混凝土受冻。

4、进入低温季节,施工前先准备好加热、保温和防冻材料(包括早强、防冻外加剂),并制定防火措施。

二、施工准备

1、成品料有足够的储备和堆高,并设置了防止冰雪和冻结的措施。

2、低温季节混凝土拌和水先加热。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以下时,不进行施工。

3、拌和混凝土之前,采用用热水冲洗拌和机,并将积水排除。

4、仓面清理采用热风枪。

三、低温季节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1、尽量白天浇筑砼,夜晚停工。(墙体浇筑施工可实现)

2、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使用不易吸潮的保温材料立即覆盖保温,收仓面覆盖一层塑料布、一层5cm厚棉被。墙体侧面混凝土保温,在混凝浇筑完毕后立即拆除墙体钢模台车内模横向脚手管,把钢模台车桁架外侧周圈采用一层5cm厚棉被牢固地固定在桁架上进行覆盖。每节顶拱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顶拱顺轴线方向上下游洞口增设挡风保温设施,一层塑料布、一层5cm厚棉被。保温模板严密,保温层搭接牢靠,尤其在孔洞和接头处,保证施工质量。

3、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并及时调节混凝土的机口温度,尽量减少波动,保持浇筑温度均匀。加热拌和用水方法,提高混凝土拌和物的温度。拌和用水加热超过60℃时,改变加料顺序,将骨料与水先拌和,再加入水泥,以免假凝。

混凝土拌和时间比常温季节适当延长,具体通过试验确定。已加热的混凝土,宜缩短运距,减少倒运次数。

4、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外露表面及时保温。新老混凝土接合处和边角处做好保温,保温层厚度是其他面保温层厚度的2倍,保温层搭接长度不小于30cm。

5、在低温季节浇筑的混凝土,拆除模板遵守下列规定:

①、非承重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允许受冻的临界强度或成熟度值。 ②、承重模板拆除经计算确定。

③、拆模时间及拆模后的保护,满足温控防裂要求,并遵守内外温差不大于20℃或2d~3d内混凝土表面温降不超过6℃。

6、混凝土质量检查除按规定成型试件检测外,还可采取无损检测手段或用成熟度法随时检查混凝土早期强度。

四、温度观测

1、外界气温采用人工测温,每天测量4次。

2、水、外加剂及骨料的温度每小时测一次。测量水、外加剂溶液和砂的温度,温度计插人深度不小于10cm,测量粗骨料温度,插入深度不小于10cm并大于骨料粒径1.5倍,且周围用细粒径充填。混凝土的机口温度、运输过程中温度损失及浇筑温度,根据需要测量或每2h测量一次。温度计插人深度不小于10cm。

3、已浇混凝土块体内部温度,埋设测温孔(孔深大于l5cm,孔内灌满液体介质),用玻璃温度计测量。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3d内加密观测温度变化:外部混凝土每天观测最高、最低温度;内部混凝土8h观测一次。其后宜I2h观测一次。

4、气温骤降和寒潮期间,应增加温度观测次数。

五、表面保护

1、在低温季节和气温骤降季节,混凝土进行早期表面保护。

2、模板拆除时间应根据混凝土强度及混凝土的内外温差确定,并避免在夜间或气温骤降时拆模。在气温较低季节,当预计拆模后有气温骤降,推迟拆模时间;如必须拆模,在拆模的同时采取保护措施。

3、已浇好的底板、墙体等薄板(壁)建筑物,其顶(侧)面要保护到过水前。浇筑块的棱角和突出部分加强保护。

4、28d龄期内的混凝土,在气温骤降前进行表面保护,平面收仓初凝后砼、侧模拆除后砼,及时涂刷两遍养护剂覆盖一层塑料布,并在塑料布上铺盖5cm厚棉被一层。浇筑面顶面保护至气温骤降结束或上层混凝土开始浇筑前。

混凝土冬季施工方法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出机口温度,应优先考虑拌和水加热,如不满足要求才考虑骨料加热;水泥不能直接加热。

对拌和水加热时,水温不宜超过60℃,如超过60℃,应改变加料顺序:将骨料与水先拌和、然后再加入水泥,以免造成水泥假凝,影响混凝土质量。

对砂石骨料加热一般是采用排管通热水或通蒸汽加热。骨料加热的最高温度不宜超过60oC。采用蒸汽加热时,粗骨料可直接加热,但不能影响混凝土的水灰比。

混凝土拌和前应用热水或蒸汽将拌和机冲洗,拌和时间应比一般季节延长50%左右。冬季的混凝土运输应尽可能减少转运次数,最好采取一次直接运送。运输设备要有可靠的防风措施,并尽可能加以保温。各种运输设备在工作结束时,必须立即用蒸汽或热水冲洗干净;恢复工作时要首先加热。

冬季混凝土浇筑的防冻措施主要有蓄热法和暖棚法。蓄热法一般适用于气温在-10℃ 以上,暖棚法适用于气温在一10℃以下。

蓄热法就是在混凝土浇筑块的外表面用导热性能低的材料进行保温,热源为预加到混凝土组成材料的热和水泥水化热。施工用的模板应为保温模板,浇筑完毕的混凝土顶面 要立即用保温材料覆盖。

2蓄热法实质上就是表面保温法,它和混凝土坝的表面保护,在形式上是一致的;但它们的目的和要求却是不同的。表面保护的目的是防止混凝土的表面裂缝,它要求混凝土的内表温差不超过允许标准。蓄热法的目的是防止混凝土的表层冻害,它要求混凝土表层温度不低于其正常凝固硬化的温度。

暖棚法就是在混凝土浇筑仓位上搭设暖棚,棚内通常用蒸汽排管或暖风机供热,使棚内温度保持在0~5℃左右。

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表C2—6—13)

(1)混凝土的冬期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JGJl04)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规定。

(2)测温起止时间指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低于5~C时起,至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高于5~C冬施结束;掺加防冻剂的混凝土未达到抗冻临界强度(4MPa)之前每隔2h测量一次,达到抗冻临界强度(4MPa)且温度变化正常,测温间隔时间可由2h调整为6h。

(3)混凝土冬施养护测温应先绘制测温点布置图(标明具体部位名称),包括测温点的部位、深度等。测温记录应包括大气温度、各测温孔的实测温度、同一时间测得的各测温孔的平均温度和间隔时间等。此外还应进行成熟度计算(本次、累计)。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

(4)关于测温的项目、测温次数和测温孔设置按要求执行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14.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对人模时大气温度、各测温孔温度、内外温差和裂缝进行检查和记录。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应附测温点布置图,包括测温点的布置部位、深度等。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

5、冬期施工混凝土的测温工作

5.1混凝土冬期施工测温

5.1.1在离建筑物10m以外,距地面高度1.5m,通风条件较好的地方安装规格不小

于300*300*400的白色百叶箱。

5.1.2测温孔位置的选择,选择在温度变化大、容易散失热量的部位、易于遭受冻

结的部位,西北部或前阴的地方应多设置,测温孔的口不迎风设置,且临时封闭。

5.1.3结构测孔的设置

(1) 梁(包括简支撑与连接梁):梁上测温孔应垂直于梁的轴线,孔深为梁高的

1/3至1/2处。

(2) 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每根构造柱下端设一个测温孔。

(3) 底板:底板测温孔布置按纵横方向不大于5m间距布置,每间房间面积不大

于20m2对可设一个测温孔,测温孔垂直于板面,孔深为板厚的1/3至1/2。

(4) 现浇混凝土墙板:墙厚为20cm及20cm以内时,单面设置测温孔,孔深为墙

厚的1/2;当墙厚大于20cm时,双面设置测温孔,孔深为墙厚的1/3,并不小于10cm

测温孔与板面成30度倾斜角。大面积墙面测温孔按纵横方向均不大于5m的间距布置;

每块墙面的面积小于20m2时,每面可设一个测温孔。

5.1.4砼(商砼)拌合物测温:对于已搅拌好的砼,要经常检查砼出罐和入模温度

(每班不少于4次)要求砼或砂浆出罐温度不低于10℃,入模温度不低于5℃。

5.1.5新浇砼结构和构件的测温:

预埋测温管:砼浇筑完在未覆盖前,要预埋测温管,具体预埋的位置和数量,要事先

绘出测温点布置图,每个测温点要做好编号。

测温次数控制:砼浇筑完及时测一次温度做为第一次测温,以后每2小时测一次,连 测三天,三天后改为每4小时测一次(早8:00、晚8:00、夜2:00)至砼温度0℃为 终结。

5.1.6混凝土搅拌、养护测温记录

冬季混凝土施工时,应进行搅拌和养护测记录;

混凝土冬施搅拌测温记录应包括大气温度、原材料温度、出罐温度、入模温度等; 混凝土冬施养护测温应先绘画制测温点布置图,包括测温点的部位、深度等。测温记 录应包括大气温度、各测温孔雀实测温度、同一时间测得的各测温孔的平均温度和间 隔时间等。

5.1.7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对入模时大气温度、各测温孔温度、内外温差和裂缝进行检查和 记录。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应附测温点布图,包括测温点的布置、深度等。

5.1.8测温要求

(1) 在测时,按测孔编号顺序进行,温度计插入测温孔后,堵塞住孔口,留置在 孔内3-5分钟后进行读数;

(2) 混凝土出罐、浇注及入模温度每一工作班不应少于4次;

(3) 当采用蓄热法养护时,其间每6小时测量一次;

(4) 掺用防冻剂混凝土,在强度未达到4.0Mpa以前,每2小时测1次,以后每6小 时测一次;

冬季混凝土施工方法范文第4篇

我们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 可一次连续完成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 但由于冬季, 环境相对恶劣, 如果质量控制不利将很容易产生混凝土工程质量缺陷如混凝土沁水, 本文主要从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施工操作的要求等方面, 分析产生沁水问题的原因, 提出解决泵送混凝土冬季施工中沁水问题的一些建议。

1 泵送混凝土冬季施工中的沁水表现及危害

混凝土在运输、振捣、泵送的过程中出现粗骨料下沉, 水分上浮的现象称为混凝土泌水。现场表现为混凝土振捣后表面存在一层浮浆。沁水性与混凝土保水性相反, 沁水严重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差。

泌水会使混凝土不均匀, 泌水部位的混凝土水灰比下降, 强度降低, 还会造成麻面、塑性开裂等问题, 降低混凝土的抗渗透能力、抗腐蚀能力和抗冻融能力。

2 混凝土的沁水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产生沁水与施工中的很多环节有关, 例如原材料特别是胶凝材料的选择、配合比、外加剂、振捣等。

2.1 胶凝材料方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燕山山脉是本工程的水泥砂石集料主要来源地, 集料中富含活性集料, 为碱集料反应提供了条件。碱集料反应生成物吸水膨胀, 使混凝土产生内应力, 可导致开裂, 为沁水通道形成提供了条件。基于以上考虑, 在保证水泥用量技术指标满足规范要求下, 应控制水泥单方使用量。

其次, 在水泥中掺加适量的优质掺合料如粉煤灰, 矿粉, 硅粉等, 是减少沁水的有效的方法。粉煤灰主要由硅铝玻璃、微晶矿物颗粒和未燃尽的残炭微粒所组成, 其化学成分以氧化硅和氧化铝为主。粒径变化为0.5μm~300μm, 大部分颗粒要比水泥细得多, 比表面积较水泥大, 对水分的吸附作用强, 可泌自由水减少;二是粉煤灰颗粒细小, 混凝土中固相堆积密实度提高, 混凝土中的孔隙细化, 泌水通道变小, 通道距离增加, 也阻碍了水分泌出;三是粉煤灰的密度较小, 相对于水泥颗粒而言, 不易产生浆体沉降离析, 拌和物经时均匀性较好, 有利于减少泌水。

综合以上分析, 在胶凝材料用量上, 在现场选用唐山金马P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用量为353kg/m3, 并对掺合料进行比选, 结合供料等因素综合考虑, 选用粉煤灰 (Ⅱ级) 作为混凝土的掺合料, 用量为65kg/m3。

2.2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配合比与工作性密切相关, 工作性不良会使混凝土产生沁水、离析和流浆现象等。在施工中采用较高的砂率, 并适当提高0.315mm粒径以下细骨料的含量, 可以降低沁水发生率。我们在现场施工中采用的混凝土质量配合比为:水泥∶中砂∶碎石∶水∶粉煤灰为1∶2.12∶3.05∶0.55∶0.18。其中砂率为41%, 0.315mm以下粒径含量为18%。

2.3 混凝土外加剂方面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混凝土外加剂中缓凝组分过多会造成新拌混凝土的大量泌水和离析, 大量的自由水泌出混凝土表面, 混凝土保水性能下降, 导致严重泌水。

在配制泵送剂的组成中, 掺入适量组成的缓凝剂, 可以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损失, 有利于泵送。据此, 施工中多方考虑, 选用泵送剂为KJC-8型泵送剂, 为高效减水剂复合缓凝剂、引气剂等。

针对现场胶凝材料及集料碱含量大、冬季气温低的条件, 选用HR-6型复合早强防冻剂。该剂与一般防冻剂相比, 大幅度地降低了碱含量, 可避免混凝土碱一骨料反应的发生, 具有塑化功能, 能明显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降低沁水率, 非常适合本地区的负温度施工。掺量按使用说明书, -5℃以上用量为水泥质量的3%, 由定量容器加入。

2.4 施工操作方面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在施工中严格按量下料及浇筑养护的环节尤其重要, 现场中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 加强质量控制。

(1) 材料计量。材料严格按照配合比换算成每盘用量, 利用称量容器准确计量。严格控制外加剂、拌合水量。设置专门人员盯控材料用量的称量, 禁止随意添加。

(2) 泵送管道出料口高度过高。出料口高度距离浇筑面超过2m, 骨料与水泥粘结受到破坏, 组分分层, 水分上浮, 沁水产生。施工单位在混凝土管道输送设计中就予以考虑, 保证了混凝土出料高度满足要求。

(3) 过度振捣或漏振。振捣次数、幅度超过规定范围值造成振捣过度及漏振, 水分也易浮至表面。在浇筑前对此进行技术交底, 引起重视, 做到随浇随振、不漏振、不过振, 发挥监理单位作用, 对此工序加强监理。

(4) 材料预热与混凝土保温防冻措施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拌合水温度不够, 混凝土出料后, 水泥水化反应变缓, 结构强度生成慢, 水化产物不足以连接紧密, 在内部形成沁水通道, 水分上浮, 造成沁水。

我们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采用蓄热保温措施, 尽量延长混凝土在正温状态下的硬化强度时间。在气温低于-5℃, 不低于-8℃时, 采用加热水拌和砼, 水温高于65℃时, 先将水和骨料拌合, 再加入水泥。气温低于-10℃时, 骨料采取加热措施, 水温控制在不高于60℃。搅拌前用热水冲洗搅拌机并适当延长搅拌时间5 0%。保证拌合物出搅拌机温度大于10℃, 入模温度大于5℃。浇灌砼15min内应将现场砼浇灌完毕, 在负温情况下, 外部加以覆盖一层加厚塑料, 两层保温草帘。

3 结语

基于我们对冬季泵送混凝土施工的高度重视, 以及采取了相关的措施, 加强过程控制, 监理单位发挥工程质量监督的作用, 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既定冬季施工方案施工, 基础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未发生严重沁水现象, 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值, 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摘要:文章分析了冬季施工中泵送混凝土的沁水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并提出具体可行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泵送混凝土,冬季施工,沁水

参考文献

[1] 黄士元, 等.近代混凝土技术[M].陕西科技出版社, 1998.

[2] JGJ55-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S].

[3] 吴科如, 等[译].混凝土[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4] 蒋林华.混凝土材料学[M].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6.

冬季混凝土施工方法范文第5篇

从图中可看出混凝土养护温度变化与环境温度的变化之间有着一定的相互关系。混凝土从入模浇筑到其终凝由于无法采取合适的保温措施, 混凝土的温度便有一个下降过程, 如图中的浇筑后的10h内。混凝土终凝以后其表面可以上人这时采取可靠的保温措施 (如覆盖一层塑料薄幕再加盖阻燃草帘被) 混凝土的温度将随着龄期的增长而增长, 如图中的10h~36h。当混凝土拆除保温措施后混凝土的温度的变化将与环境温度的变化而一同发生变化, 如图中的36h以后。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知道了混凝土的养护温度变化与环境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我们在冬季混凝土施工时做好下列几个关键部位的工作, 掌握好下列几个温度的变化情况便能做好混凝土的冬季施工。这几个温度是: (1) 混凝土搅拌温度; (2) 混凝土运输温度; (3) 混凝土出罐温度; (4) 混凝土入模温度; (5) 混凝土终凝温度; (6) 混凝土养护温度。

(1) 混凝土搅拌温度。

混凝土搅拌温度是这些温度中的最重要的温度, 如果这个温度得不到保证, 后面的所有温度将都将无法得到保证。在搅拌站搅拌混凝土时使用热水进行搅拌, 气温太底时对混凝土的骨料进行加热处理, 都能保证混凝土的搅拌温度。

(2) 混凝土的运输温度。

混凝土运输使用混凝土罐车进行运输, 运输时对混凝土罐车用保温皮革包裹, 混凝土在运输路途中, 混凝土罐将不停的搅拌, 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其温度不会有较大的下降。

(3) 混凝土的出罐温度。

混凝土到达施工现场以后要及时浇筑混凝土, 确保混凝土的出罐温度不底于15℃, 同时对混凝土出罐现场进行围挡, 使寒风不得进入混凝土输送泵周围, 通过这些措施混凝土在输送泵周围的温度降低将得到一定的控制。

(4)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一般来说冬季施工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在10℃左右, 为了能达到这一要求, 需要对混凝土泵管进行保温处理。混凝土泵管在现场先用阻燃草帘被包裹, 再在草帘被外包裹一层塑料布防止水淋湿草帘被而影响保温效果。

(5) 混凝土的终凝温度。

混凝土的终凝温度与环境温度有很大的关系。混凝土的终凝时间也对混凝土的终凝温度有一定的影响, 混凝土的终凝时间越长其温度将下降越多。在混凝土的浇筑现场通过采取加温、对其周围进行围挡避免寒风进入等措施, 使混凝土温度下降速度减慢, 提高混凝土的终凝温度。混凝土在终凝时的温度是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的最低温度, 此时只要保证混凝土的温度不低于其抗冻临界温度4℃, 混凝土通过采取适当保温措施后其温度将有一个回升的过程。混凝土的终凝温度是混凝土后期养护温度的关键, 终凝温度越高养护温度将提高得越快, 其强度增长将越快, 到达临界强度的时间将缩短, 施工周期将相应缩短提高工作效率。混凝土的浇筑过程是控制混凝土温度的关键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对混凝土浇筑要做到合理安排、精心组织、使混凝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浇筑任务, 从而确保混凝土温度尽可能的少降低, 使混凝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临界强度, 从而撤除混凝土的保温措施降低工程施工成本。

当然对于不同的施工区域、不同的施工环境、不同的施工方法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曲线是不一样的, 但是对于同样的施工区域、同样的施工环境、同样的施工方法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曲线是不可能有多大的差别。我们在同一个单位工程的同一个施工季节中, 我们要利用混凝土温度变化曲线掌握混凝土温度变化的规律, 利用混凝土温度变化的规律来指导施工生产, 使我们的施工管理能够做到科学合理可靠。

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方能达到我们所预期的目的。

(1) 进入冬季施工我们要制定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冬季施工方案, 确定混凝土的冬季施工技术措施。如是采用综合蓄然法还是采用其它方法进行混凝土施工等。

(2) 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我们要严格按照所制定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组织施工, 特别是在几种特殊情况下的施工技术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 合理安排混凝土的浇筑时间, 确保混凝土的温度损失尽可能的少。

(3) 在冬季浇筑混凝土时, 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从各项材料机具的准备到人员的准备多要有一个完整的准备, 只有在各项准备工作充分以后才能开始进行冬季混凝土施工。

(4) 在冬季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 随时掌握混凝土温度的变化情况, 针对不同的温度变化采取确实可行的防止混凝土温度降低的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在进行混凝土的冬季施工时只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 加强对混凝土几个关键温度的控制, 掌握最佳时机对混凝土采取保温措施, 就能够保证混凝土的冬季施工质量。从混凝土温度曲线中我们能够掌握到混凝土温度变化的规律, 我们要利用这一规律, 来合理的安排混凝土施工, 既要保证施工质量, 又要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效益。

摘要:在北方寒冷的冬季结构施工时, 混凝土的防冻抗冻是冬季施工中的难点和重点, 但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现在已有许多施工方法能够满足冬季混凝土施工的需要。本文就利用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曲线搞好冬季混凝土施工谈点看法。

冬季混凝土施工方法范文第6篇

混凝土通过水泥的水化作用, 逐渐凝结和硬化, 直至获得最终强度。其中水泥水化作用的速度非常关键, 它不但与混凝土材料组成和配合比有关, 而且随着温度的高低而变化。当温度升高时, 水化作用加快, 强度增长也较快;而当温度降低到0℃时, 存在于混凝土中的水有一部分开始结冰, 逐渐由液相变为固相。这时参与水泥水化作用的水减少了, 因此, 水化作用减慢, 强度增长相应较慢。温度继续下降, 当存在于混凝土中的水完全变成冰, 也就是完全由液相变为固相时, 水泥水化作用基本停止, 此时强度就不再增长。水成冰后, 体积增加9%, 同时产生2500kg/m2膨胀应力, 这个应力值大于水泥石初期强度值, 使砼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降低强度;此外钢筋和骨料的表面产生冰凌, 减弱水泥浆与钢筋、骨料粘结力, 影响砼的抗压强度。冰凌融化后又在砼内部形成空隙, 降低砼的密实性及耐久性。

2 混凝土冻害的影响因素

影响道路混凝土面层冻融破坏的原因比较复杂, 大致如下: (1) 内部因震:如骨料、水泥、外加剂、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含气量、配合比, 即混凝土本身的质量。 (2) 外部因素:如冻融温度、冻融速度、湿润条件、冻融循环次数, 即影响混凝土的工作环境条件。 (3) 构造因素:如有筋无筋、体积大小、厚薄、排水措施等。 (4) 施工因素:如配合比、拌合、浇捣、养护条件等。

上述诸因素是互相关联, 互相制约的,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决定着混凝土冻融破坏的程度和速度, 主要因素如下: (1) 混凝土设计抗冻标号偏低:决定混凝土抗冻能力的重要指标就是混凝土的抗冻标号。在我省目前往往不考虑冻融破坏问题, 经常是不确定混凝土抗冻性指标就进行施工。 (2) 材料品质对混凝土冻融破坏的影响:组成混凝土的材料品质与抗冻性决定着混凝土抵抗冻融破坏的能力, 另外抗冻性要求较高的混凝土可采用加气剂提高抗冻标号。 (3) 混凝士在施工和养生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如配合比不严、水灰比过大、人工拌和不均、振捣不密实、不注意湿润养生等等。尤其在养生初期混凝土受冻, 都会降低混凝土抵抗冻融破坏的能力。

3 混凝土防冻措施:

要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能力, 尤其应特别强调施工和养生阶段的质量控制。针对以上论述和分析, 我们在204国道混凝土路面作业中, 从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配合比、浇筑和养生四个环节着重考虑。

3.1 混凝士原材料的选择

(1) 选用抗冻性高的水泥:我国各种水泥抗冻性高低次序如下:硅酸盐水泥>普遍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或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 应首选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 掺入提高抗冻性效果显著的外加剂, 如加气剂、减水剂、早强剂、速凝剂、防水剂、发泡剂等, 各种外加剂掺量如下 (以占水泥重量百分比计) 。

加气剂:1/10000~1.5/10000

减水剂:0.2%~0.5%;

防冻剂:4%~5%;

早强剂:氯化钙1.5%~3%;

氯化钠:1%~2%;

三乙醇按0.05%+食盐1%+亚硝酸钠1%

硅酸钠2%十食盐1%。

3.2 混凝土的配合比

配合比、水灰比, 最优砂率及含气量对混凝土的抗冻性都有影响。其中影响员大的就是水灰比。因为水化反应所需水份只占水泥重量的25%~30%, 但为了满足施工和易性的要求, 常常将水量加大到50%~70%, 甚至更大。用水量大大超过水泥水化反应的实际水量, 而且是游离态存在于混凝土中, 游离水越多, 孔隙就越多, 密实度就越小, 因而就会降低混凝士的抗冻能力, 甚至结冰, 使混凝士抹面工作难以进行。冬季进行混凝土施工时, 一定要掌握好砂率, 控制好水灰比, 一般不宜超过0.6。

3.3 混凝士的浇筑

混凝土搅拌得均匀透彻, 有利于增进混凝土强度和提高抗冻性。因此尽量采用机械搅拌, 如若用人工搅拌, 一定要搅拌到混凝土混合物的颜色均匀一致。在浇捣时避免过振与漏振, 不允许产生分层离析泌水现象, 如果出现泌水, 应设法排除, 以免破坏混凝土的整体结构, 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抗冻等性能。

原材料加热:在混凝土拌和前将水或粒料加热。通常是仅将水加热, 因为加热水设备简单, 同时水的热容量比粒料容量大, 一般11kg水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要比11kg粒料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多4倍。拌制混凝土时, 把水加热65℃~85℃。或者把水和石砂料一齐加热到60℃~70℃, 要保证混凝士在拌和时的温度不超过40℃, 摊铺后的温度不低于10℃~20℃。因而, 混凝土的运输距离不宜太远。防止在运输过程中降温过快。应事先将前台各种机具准备好。混凝土入模后抓紧时间振捣、整平、抹面。

3.4 混凝土的养生

我省的气温情况, 主要对新浇筑的混凝土表面的冻害作用明显。由于冬季气温较低, 水泥的水化反应迟缓, 致使浇捣作业过后很长时间 (一般5h之后) 才能进行最后一道抹面工作。一般早上开机浇筑混凝土.这样下午浇筑的混凝土—般到晚上零点之后才能完成抹面工作。12月份, 我省的气温白天一般在0℃之上, 晚上一般在0℃之下, 如此低的温度, 已过冰点 (0℃) , 晚上混凝土表面往往结冰, 不能抹面压纹, 甚至抹面压纹的混凝土也结冰, 待第二天气温回升冰融化后, 混凝土表面由于冰的膨胀作用而疏松, 凝固后不密实, 达不到混凝土表面所要求的致密性。对于此种情况, 我们重点突出了混凝土的养生工作, 避免混凝土表面结冰, 具体作法如下。

(1) 改变常规做法, 晚间浇筑混凝土:抓紧时间进行初抹面两遍;压砂整平后盖上保温层, 待白天气温升高到0℃之上时再进行最后一道抹面和压纹。

(2) 混凝土铺筑后, 采用蓄热法保温养生, 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释放出的热量使混凝土集料温度上升, 塑料布和草苫子覆盖路面使水化热量蓄保起来 (刚浇筑抹面的混凝土塑料布放到底层, 可防止草粘到混凝土上妨碍最后一遍抹面压纹) , 以减少路面热量的失散。使之在适宜的温度下硬化达到一定的强度时 (一般在早上八点之后) 就可进行最后一遍抹面压纹工作, 之后再凝固—会, 在晚上八点之前, 最后盖好保温层。为防雨雪天气把草苫子湿透而去保温作用, 宜把苫子盖在底层.塑料布盖在上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因钢摸板散热快、致使混激土两侧结冰。因此, 混凝土四边, 一定要加厚盖好, 减少空气对流。

(3) 采用真空吸水工艺:可吸出多余的游离态水份, 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 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增强抗冻性, 并能缩短混凝士的抹面工作时间;从而能大大提高新浇筑混凝土的抗冻能力。

(4) 使用抗冻剂:抗冻剂的使用比例4%~5%。

(5) 严密注意天气变化情况、遇到阴雪天气或冷空气入侵, 应暂停混凝土的作业、待气温稍回升后再作业。

综上所述, 程序如下:混凝土拌和 (防冻剂加入) ——摊铺、提浆、整平——真空吸水、磨光——初抹面两遍——保温——抹面——压纹——保温养生——切缝——保温。

摘要:冬季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 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比如温度过低就是主要困难。本文主要介绍温度过低造成的冻害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上一篇:党建工作详细计划表范文下一篇:大公司员工管理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