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公共交通现状范文

2024-03-04

天水市公共交通现状范文第1篇

一、彝族文化在幼儿园社会教育运用中的若干问题

(一) 民族散杂居背景环境的特殊性

六盘水市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 共有44个少数民族, 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环境形态。彝族作为其中一个少数民族, 在其发展的过程中, 或多或少受到周边民族的影响, 造成了彝族文化的小差异。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班级彝族幼儿比例情况影响幼儿教师选择将彝族文化融入到幼儿社会教育中的意愿, 若彝族幼儿比例少, 则幼儿教师的选择意愿相对较低, 若彝族幼儿比例多, 则幼儿教师的选择意愿相对较高。在调查中彝族幼儿与总幼儿人数的比例主要在10%-20%和20%-30%之间, 比例相对较少, 这就给彝族文化融入到幼儿社会教育中带来了一定的限制。

(二) 学历的高低导致幼儿教师认识上的不足

通过问卷, 我们了解到不同学历的幼儿教师在彝族文化融入幼儿社会教育的问题上看法是不同的, 而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一部分幼儿教师没有太大的意识将彝族文化融入幼儿社会教育, 认为民族文化教育可有可无的, 而这一部分恰恰就是学历偏低的幼儿教师。由此我们得出不同学历的幼儿教师在彝族文化融入幼儿社会教育的问题上看法是不同的。总体来说, 学历越低, 其将彝族文化融入幼儿社会教育的意愿相对较低;学历越高, 其将彝族文化融入幼儿社会教育的意愿相对越高。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 则应不管自身的学历如何, 而要与时俱进, 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 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

(三) 幼儿教师缺乏系统的培训教育

在职的教师应该通过不断的学习, 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才能不落后于社会和时代要求。从表1中可以看出, 幼儿教师虽接受过彝族文化融入幼儿社会教育的培训情况, 但没有完整的、系统的培训。幼儿教师没有相应的认知, 这也导致了幼儿教师将彝族文化融入到幼儿社会教育的意愿不是特别高。要想促进彝族文化良好融入到幼儿社会教育中, 首先就要先提高教育者的教育意识。

(四) 目标设置忽略认知能力和传承能力

在彝族文化融入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设置上, 我们发现幼儿园老师偏重于设计民族认同感的社会教育目标, 民族认同感所占的比重约是认知能力和传承能力的总和。这说明彝族文化融入幼儿社会教育发展目标更注重民族认同感, 而较少关注认知能力和传承能力。从内容维度来说, 目标更偏重于社会情感, 从心理发展维度来看, 更偏重于情感体验。总体来看, 彝族文化融入幼儿社会教育更注重情感体验, 而较少关注民族文化知识的传播和民族传承能力。

(五) 内容选择上对语言文字关注度不够

彝族是56个民族中少有的拥有语言和文字的民族之一, 语言和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表现载体, 亦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进行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教育, 有利于彝族幼儿获得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在图1中, 我们看到在幼儿社会教育中选择的彝族文化内容上, 选用最多的是风俗习惯, 而选用语言文字的比重相对较少, 这就说明在彝族文化内容选用上对语言文字的关注度不够高。

(六) 实施过程形式不全面

在问卷中, 我们将彝族文化融入幼儿社会教育的活动组织形式分为集中教学、融入环境中、融入一日生活和随机教育四种。调查下来发现采用最多的是融入环境中, 最少的是随机教育。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设计如集中教学活动和一日生活则相对较少。我们又调查了彝族文化融入幼儿社会教育活动的途径, 分为幼儿园教育、家园合作教育和幼儿园与社区合作教育三种实施途径, 其中家园合作为主要的实施途径, 幼儿园与社区合作教育的实施途径最少。在实施的过程中, 幼儿园对于社会教育的活动组织形式和途径都有所偏重, 并没有均衡安排各个方面的比重, 可见, 实施过程的形式较为单一, 内容不全面。

(七) 家园合作中家庭积极性不高

幼儿园和家庭是统一的教育体, 幼儿园和家庭应该协同合作对幼儿进行教育。在彝族文化融入幼儿社会教育的家园合作情况下, 我们从图2看到合作情况最多的是“教师主导活动, 选择适当的内容或根据家庭资源和家庭进行合作”, 占到了总量的一半以上, 而家庭主导活动, 教师引导活动开展的合作情况却占到了最少。在合作的过程中, 家庭成员因为时间、工作、学历等原因不能良好的参与到幼儿园的合作教育中, 也有部分家庭不愿配合幼儿园, 总体表现为积极性不高。

二、彝族文化在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的运用建议及对策

(一) 创新民族散杂居背景环境下的民族教育方式

六盘水市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其彝族文化不同于四川大小凉山、云南楚雄等彝族聚居的地区, 则其幼儿教育也不同于这些彝族聚居地区, 但我们可以借鉴这些彝族聚居地区的幼儿教育的方式、方法, 再结合实地情况, 考虑六盘水彝族幼儿和其他民族幼儿的情况, 加以变通, 因地制宜的创新幼儿教育方式。在彝族较多的彝族乡开展大规模彝族文化教育, 即切合该乡的实情, 又能减少不必要的限制。同时也要借鉴彝族小学、初中双语教学的方式, 在双语教育上, 要结合幼儿教育的特点, 用幼儿所能理解的方式进行民族语言文字教育。双语教师可优先培育具有彝族文化背景的学前教育教师, 使其能够扎根于彝族文化土壤。

《关于加强民族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 要重视民族教育工作, 在少数民族杂居地区要实行民族班、少数民族预科等特殊教育形式,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1]幼儿园可根据实情进行民族班的设置, 把为数不多的彝族幼儿组织起来, 既可统一性教育, 又可针对性教育。

(二) 幼儿教师的自我提升

当前的六盘水幼儿教育教师结构主要以专科学历为主, 本科学历为辅。一定的学历背景, 直接影响着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认知。进行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和学习, 能够不断增强在职幼儿教师的教研能力, 能够不断提高其教学能力。《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强调幼儿教师要以能力为重, 终身学习。进行彝族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 可更新教师的课程理念, 促进教师提高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合理性、创造性的编排教学内容, 贯彻寓教育于生活的教育观念。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 促进其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发展。

(三) 进行相应系统的培训教育

现有的教师队伍情况和教育现状, 不能很好的系统的进行彝族文化幼儿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必须从大方向、教育体系上、政府层面上加以引导。促进教育者的民族教育意识, 首先要对教育者进行相应的教育培训, 给予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教育方式方法的帮助。进行相应系统性的培训教育, 有利于当地幼儿教师得到更多关于彝族文化教育的认知, 学到新方式、新方法, 才能根据实际教育情况, 创新运用, 促进彝族文化良好的融入到幼儿社会教育中。

(四) 目标设置和内容选择要注意全面性

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设置和选择, 关乎彝族文化融入幼儿社会教育的教育效果。良好的教育目标能更好的指导教育过程, 教育过程也为了达到相应的教育目标而进行。社会教育领域的教育目标要围绕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技能进行设计, 在彝族文化融入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设计中, 不光要注重民族认同感的社会情感目标, 还要关注认知能力的社会认知目标和传承能力的社会技能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多样化、生活化和实用化, 彝族文化融入幼儿社会教育的内容选择上, 除了主要选用贴近幼儿生活的风俗习惯内容, 也要增加选用其它文化内容的比重, 特别是语言文字的内容。

(五) 实施过程中注意形式多样性, 调动家庭积极性

多样化的教育形式有助于促进教育内容的开发和实施, 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是实施教育内容的有效途径。将彝族文化融入幼儿社会教育的活动组织形式中, 既要注重融入环境中, 也要注重运用集中教学、融入一日生活和随机教育的形式, 挑选合适幼儿社会教育的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幼儿社会教育, 有利于彝族文化融入幼儿社会教育成果的提高。

在实施的途径上, 要注意与家庭和社区的合作, 不能过度依赖家庭, 以免给家庭造成过多的教育负担, 合理利用开发社区资源, 将社区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另一个补充点和扩展点。在家园合作上, 要注意调动家庭的积极性, 根据家庭情况, 合理要求家庭的参与度, 同时引导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内容, 更多的鼓励家庭的教育。三方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 共同促进彝族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摘要:六盘水聚居30万彝族人口, 彝族文化氛围浓厚。本文主要探讨彝族文化在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运用现状, 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及对策。为当地彝族文化资源运用到幼儿学前教育中提供理论依据, 在一定程度上完善民族学前教育理论。

关键词:彝族文化,幼儿园社会教育,运用现状,六盘水

参考文献

上一篇:谈谈入党动机与目的范文下一篇: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