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范文

2024-02-24

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范文第1篇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校园专业文化建设存在重视专业教学而忽视校园专业文化建设、重视教育文化而忽视职业文化建设和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而忽视对企业文化的借鉴等问题,指出校园专业文化建设应坚持科学观指导、坚持发展,以人为本、注重育人,遵循普遍性、坚持个性和特色建设,坚持动态性与长期性相结合等原则,并从专业物质文化、专业制度文化、专业精神文化、专业人文文化和专业职业文化五个方面构建和实施富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专业文化。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专业文化建设;职业技能

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不竭动力,作为校园文化和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专业文化是指师生围绕某个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而共同遵守的核心价值观和共同的价值取向,体现专业成员共同的追求和理念,对专业中每一个人的行为形成潜移默化的指导与规范,从而将专业思想变为专业成员的自觉行为[1]。专业文化具有组织文化特点,在进行专业育人方向与指导思想的确定、专业教学内容与模式的选择、学生教育的组织与设计等工作时都应考虑专业文化的建设。加强高职院校的校园专业文化建设既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

高职院校校园专业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剖析

经过对多所江苏省职业院校的调查和走访,发现目前高职院校校园专业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重视专业教学而忽视校园专业文化建设

当前,部分学校对加强校园专业文化建设缺乏内在动力。许多高职院校思想上对校园专业文化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校园专业文化建设“虚幻”而没有实际意义,这是对学生文化、情感方面的漠视,混淆了教学工作与校园专业文化建设的关系,没认识到良好的校园专业文化对学生培养的积极作用。

2.重视教育文化而忽视职业文化建设

高职教育集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为一体,其文化内涵应是教育文化与职业文化的结合。职业文化应成为校园专业文化的主流文化。当前,由于不能直面和重视职业文化,许多高职院校不能有效地制约和规范专业教师和学生行为,在对异质文化的吸纳和整合过程中也不能自觉融入职业要素并渗透职业特质。

3.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而忽视对企业文化的借鉴

校园专业文化是校园文化在某一个专业中的具体体现,是校园文化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在建设高职院校的校园专业文化时,人们往往能将其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却忽视对企业文化的借鉴。在这种传统校园文化氛围中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具备相当的社会适应力,以致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必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适应企业的文化。

高职院校校园专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原则

高职院校的校园专业文化是伴同专业建设过程逐渐形成的,构建科学的校园专业文化,必须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科学观指导,坚持发展

校园专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的导向。推进校园专业文化建设的长远发展,必须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校园文化的重要意义,加快构建科学和谐的高职校园专业文化[2,3]。

2.以人为本,注重育人

坚持以人为本,将校园专业文化建设纳入学生教育之中。当今的时代是一个文化制胜的时代,当今企业需要的是有一定文化基础且能认同并迅速融入自己企业文化的人。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教育人、启发人、塑造人、锻炼人,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建设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

3.遵循普遍性,坚持个性和特色建设

校园专业文化建设在体现优秀文化特点、时代精神和现代办学理念的同时,更要体现本校专业的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学校要从自身的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管理理念、学科人文精神等方面打造特色,逐步构筑和形成独具魅力的校园专业文化。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名目繁多,校园专业文化呈现多样性,高职院校理应以职业性格为标志形成一种普遍而独特的校园文化。

4.坚持动态性与长期性相结合

校园专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动态性、历史性、实践性的系统工程,具有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特征。所谓动态性与长期性原则是指和谐高职校园专业文化建设时,任务目标在短期内难以完成,必须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注意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

高职院校校园专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为主旨,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校园专业文化建设。

1.专业物质文化

专业物质文化是校园专业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和基础,它包括师生在开展校园专业文化活动中创造的各种物质产品。职业院校毕业生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实践水平和动手能力上,因此,高职院校要按照“职”的要求加强实践性教学设施等专业物质文化建设,要有意识地对校园环境进行整体布置和设计。教学环境布置除应有名人画像、格言警句等外,还必须有市场人才需求信息、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业内成功人士的资料等,让学生从行业日新月异变化中体味职业感受和专业思想,提高动力。

2.专业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人类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专业制度文化是指以专业建设和管理为目标所拟定的所有专业师生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包括师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要求、学习要求、纪律要求、活动要求等,目的是维持学校专业正常教学、生活、工作秩序,进而促进专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专业制度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约束和评价两个方面,它的关键是要处理好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的协调,即制度文化与人文文化管理的协调。在专业制度文化建设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观念,讲求制度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既以法约束人,同时又要给予师生个性发展的空间。

3.专业精神文化

专业精神文化贯穿于专业建设的全过程,渗透和表现在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专业建设的目标定位、专业的办学理念,专业师生共同的理想信念、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成才期望、职业认知、价值取向等。专业精神文化具有突出的内隐性,它不是直接达成的,专业精神文化的作用往往需要通过其他的活动载体才能得以体现。因此,高职院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活动,集中精力打造出体现自身形象、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专业精神文化。

4.专业人文文化

专业人文文化主要表现为专业环境文化和专业人际文化两个方面。要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栏和走廊等校园场所塑造校园专业文化环境,渲染专业技术教育氛围,实施环境育人。专业人际文化是专业人文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高职院校创建和谐的专业人际文化,就是要在专业同学之间、教师之间以及师生之间建立起团结友爱、和谐共处的良好关系,要教育师生们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拥有能够宽容别人过错和善待自己不足的高尚品质,同时还要教育他们要有正义感和同情心[4]。

5.专业职业文化

专业职业文化主要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等。对于高职生而言,职业认知是有关职业认定和职业角色认同的问题,可以通过参观、访谈、讨论和实习等方法帮助和促成学生较快形成职业认同。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是高职教育目标在专业人才素质标准中的具体化。职业技能是指人在职业活动范围内需要掌握的技能。高职院校专业职业文化要注重学生职业情感的培植和职业道德的养成,引导学生调整好职业心态,从对职业的积极情感里获得学习动力,规范职业行为,努力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技能,为自身将来所从事职业打下良好基础[5]。

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校园专业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反映,又是专业个体精神和风貌的集成。校园专业文化一旦形成便可构成这个专业乃至整个学校最根本、最持久的竞争优势,成为专业和学校持续发展的活力和潜力。高职院校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专业物质文化、专业制度文化、专业精神文化、专业人文文化和专业职业文化建设,并借助一定渠道,通过学习、传播、激励和强化等方法来实施校园专业文化。

参考文献

[1]张青.高校旅游教育中的校园专业文化建设.中国高等教育,2007(10):59-60.

[2]顾伟黎.科学发展观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4):31-32,36.

[3]顾伟黎,周其海.以科学发展观推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5):75-76.

[4]阳旭.试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与职业,2009(2):51-52.

[5]李占文.高职院校校园专业文化建设探析.辽宁高职学报,2006,8(4):22-24

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 党建 企业文化 创新 机制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也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要求企业党组织必须迅速建立起与企业现代制度相适应的新的工作机制。而根本一条就是把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党的建设提供了有效载体,企业党组织核心作用的发挥又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思想保障。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建设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的一体化,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1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

2 党建工作内容和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要求

2.1 党建工作内容

党建是指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纯洁性建设等,具有鲜明的党性和实践性,指导党在不同时代、不同情况下的工作与活动。

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大范畴是我们党在长期党的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又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十六大进一步强调将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之中。到十七大,又鲜明提出反腐倡廉建设这个范畴,十八大时增写了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从而将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完善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纯洁性建设的六位一体,使党的建设的内容和范畴更加符合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特点。

2.2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要求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党执政的重要代表起到了不可弥补的作用,它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对于我国的国有企业来说,党建工作一直都是它是否能够取得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党建工作也是国有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必须高度重视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开始积极的探索和完善党建工作,在党的建设方面也得到了一些成绩,企业党组织的成员更加的具有创造力和凝聚力了,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企业和社会的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国有企业对党建工作的要求也不一样了,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要求能够适应和满足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并且能够适应企业内外由于社会的进步而引起的变化,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水平,为实现国有企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3 企业文化和党建工作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也是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新的形势下,传统的企业党建工作方式、方法与企业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然而,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地位的日益提升,也为企业党建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的指导思想,也是企业党建和企业文化创新的理论依据。企业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企业党建和企业文化创新都要在以上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既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又全心全意依靠广大员工,实现企业健康发展与职工个人价值最大化。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其持续发展离不开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卓有成效的党建工作是企业实现和谐稳定、科学发展的利器,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二者的相互融合将极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4 创新机制,实现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一体化建设

4.1 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一体化建设对企业的作用

第一,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共建能够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共建可以形成丰富的企业物质文化,可以形成文明的企业行为文化,可以形成和谐的企业制度文化,可以形成健康的企业精神文化,从而可以增强企业竞争力。

第二,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共建能够推动企业发展。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结合企业党建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使企业文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依托企业文化建设开展企业党建,可使企业党建更好地推动企业进步;由此可见,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一体化建设能够推动企业发展。[1]

4.2 如何实现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一体化建设

①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把党组织的主导作用与全体职工的主体作用紧密结合,要明确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统一领导,做到自身的引导作用,把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真正的放到党建的关键位置,充分的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党组织应该调动起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使其自觉的参与到企业的文化建设当中去,进而保证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群众基础。同时党组织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不断的完善自身组织,增强自身的政治核心作用。

②找准党建工作融入企业文化活动的切入点,将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融为一体。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方法比较相似,都是通过思想教育、情感激励、典型示范、民主参与等形式开展工作。企业文化建设是党建工作的有机载体,要找准党建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扩大党组织在企业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坚持党群共建协调发展,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及党政工团合力,把党员群众凝聚在党组织周围,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组织各项企业文化活动,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文化渗透,把企业文化植入职工内心,转化为职工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使企业文化成为凝聚力量、推动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

③坚持以人为本,一心一意为企业谋发展,全心全意为职工谋利益。应通过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相互融合,力求在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对广大职工人文关怀,保障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积极帮助职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帮助职工提升素质,实现企业发展,职工获益,回报社会的和谐一致。要把握新形势下职工群众的思想脉搏、精神需求和心理期待,广泛听取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与时俱进、创新性的开展党建与企业文化的全员共建工作。努力使广大职工在主动参与中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认同企业的核心理念,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促使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范文第3篇

论员工素质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华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牡丹江第二发电厂高传生

企业文化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和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一种新潮流,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重视,是企业精神的支柱、管理的灵魂,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的因素很多,其中领导素质和职工素质的高低是很重要的因素。因为领导是各项工作的决策者,而职工是决策的执行者,两者任一环节出现问题,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步伐都会造成阻碍。

那么领导应具备怎样的素质?职工应具备怎样的素质?二者又有什么联系呢?

先谈谈领导素质。

领导即管理者,其职位有高有底,负的责任有大有小,但他们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大同小异。

一、 事业心强、精通业务。

这是高素质管理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较强的事业心是优质高效工作的原动力,而精湛的业务水平则是优质高效工作的润滑油,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事业心强、敢打敢干但业务水平差的管理者,可能会干出成绩,但也往往会把工作越干越糟,干还不如不干,因为业务水平差意味着决策失误率会增高,一个错误的决策就犹如“南辕北辙”——越是能干,离预期目标就越远,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就越大。较强的事业心,只有以精湛的业务水平为催化剂,才能事业有成;而精通业务,却事业心差的管理者,就好象一张货币因从不参于流通而失去它存在的价值。精湛的业务水平,只有在较强的事业心的推动下,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如果既无事业心,又不精通业务,则很难想象他能干出什么成绩。如果一个企业这样的管理者占多数,或者这样的管理者身居要职,都会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我厂的发电事业之所以日益走向辉煌,就是因为多年以来,在我厂的各 1

层管理者中,大多数都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较精湛的业务水平,从而为我厂企业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打了下坚实的基础。

二、 尊重人才、处事公正。

“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蛋的”,这句曾一度广泛流传的话,表现出当时人们对我国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不完备、不科学的不满,致使相当一部分真正有才能的人逐渐丧失了工作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认识到了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公平合理利用人才及按劳分配的重要性,不断调整、完善了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逐步打破了“大锅饭”,极大地调动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可见尊重人才、爱惜人才是多么的重要。对人才的尊重有多种方式:口头表扬、荣誉激励、物质奖励、适时提拔、处事公正等等。

处事不公正是不尊重人才的一个表现。处事不公主要表现在分配不公和用人不公两个方面,其结果是使职工对领导失去信心、工作积极性下降,负面影响显而易见,一个企业如果失去了职工的支持与配合,企业文化的建设就无从谈起。

我厂职工工作热情高涨,具有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施展才干的舞台,企业文化建设硕果累累,这和我厂各级领导尊重人才、处事公正的工作作风是分不开的。

三、 善于学习、勇于创新

二00三年是创建学习型企业年,我们每一名干部职工都应积极投入到学习文化知识、业务知识、法律知识等一切有利于提高我们自身素质的知识的学习中去。作为管理者,更应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和业务知识,这样工作起来才能把握住方向,才能游刃有余优质高效地工作。一个不爱学习的管理者若要求职工去学习,必然不会具有说服力;一个不善于学习的管理者,将不能适应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终将被淘汰。

一个思想守旧、老抱着不科学的工作方法不放、或只会仿效别人的工作方法的领导,不可能创出与众不同的新业绩。创新思想的形成是事业心加上善于学习的结果。

只有善于学习,才能大胆创新。学习别人的先进工作经验和方法并不等于照抄照搬,而应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取其精华,再把从不同渠道取得的不同精华放在一起打烂、搅碎,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后形成一套自己的新的工作方法,这就是学习、创新的过程。

企业文化的建设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做法”有利于本企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增长,我们就应大胆去做。而寻找这种“做法”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所以,一个企业的管理者们是否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对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将产生重要影响。

四、 廉洁自律、克己奉公。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作为领导若贪污腐化,损公肥私,没有为党的事业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那势必会对职工的工作情绪产生负面影响。我厂企业文化建设有今天的辉煌,是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克己奉公、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必然结果。

“企业文化重视研究人、爱护人、信任人、培育人、开发人的聪明才智,他将企业确立的价值观、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工作作风等灌输给职工,使之内化成为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并在企业内部造成浓郁的企业文化的氛围,以此来熏陶、启迪、引发和促使职工自觉地为企业的目标而工作,从而提高职工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激发起他们的热情和创造潜能”。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企业的各级领导应做到“欲正人、先正己”,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在工作作风、业务水平、道德修养等等各个方面都要起到表率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职工的拥戴,才能“一呼百应”;只有这样,企业文化的建设才能顺利而卓有成效。可见,领导素质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是多么重要。

其实,领导应具备的素质很多,以上只是职工心目中领导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下面再谈谈职工素质。

如果牡二电是船,企业文化是帆,领导干部是舵手,那我们的职工就是那鼓推动航船前进的劲风。

人才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能动、最宝贵的因素。企业中职工的整体素质高了,人才多了,企业也就有活力了。

职工的素质高低决定于职工本身受教育的程度,但也更受企业精神及企业对其再教育的影响。

学历高并不代表素质就一定也高,如果不具备爱岗敬业、刻苦钻研、无私奉献的精神,那他的文凭只能是一张毫无价值的白纸。所以判断一个职工的素质高低应首先看他是不是具备爱岗敬业、刻苦钻研、无私奉献的精神。学历高同时又具备这样的精神的职工,在企业精神的感召下会发出超常的光和热,如果再接受再教育就会如虎添翼;学历低又具备这样的精神的职工,在企业精神的感召下及企业对他的再教育下,会逐步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成为生产骨干,有的走上领导岗位,众所周知的陈厚禄同志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体现了我厂对技术培训及后续教育的重视。

“一个巴掌拍不响”,若职工素质不高,领导素质再高、企业文化的建设也不会搞好。所以全力提高职工各方面素质十分重要。

高素质职工应具备以下条件:

1、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这是干好工作的基础。

2、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干好工作的必要条件,一个不爱刚、不敬业的职工、有再高的技术水平也等于零。

3、有一定的文化素质。这是今后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基础。

4、有一定的道德素质。这是职工遵章守纪、团结友爱的基础。

以上是高素质职工必备的条件。由于种种原因,一个企业中不可能每个职工都具有这样较高的素质,但只要达到一定的比例,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企业的职工是高素质的。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职工的积极、有效配合,只有企业的职工是高素质的,这个企业的才能在较短时间取得较大成绩。可见,职工的素质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那么领导素质与职工素质又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领导素质越高,就越容易受到职工的爱戴与拥护,职工的工作热情就越高,这个集体凝聚力就越大,其结果是领导业绩显著,职工也从中获得了精神、物质双丰收。无论领导还是职工都会从已取得的成绩中看到未来的光明,从而信心倍增,在互相信赖与团结协作中干出了更大的成绩。反之,其结果不言而喻。可见,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范文第4篇

(一)文化调研

2006年,某集团企业文化项目正式启动,我们咨询团队进驻某集团,开始了为期15天的调研活动。

我们派出了经验丰富的咨询团队,采用国际、国内成熟的文化定位模型及我们专有的文化测量工具和方法,通过个人访谈、公司探讨、反复探究、访谈与问卷相互印证等系统分析模式,深度研析某集团集团的文化现状以及未来组织文化的变革需求。

调研活动在集团范围内进行了组织核心竞争力、管理特点、部门竞争力、员工心态等的大规模普查,掌握了集团管理实践和企业文化的基本情况。

访谈,共涉及集团有关人员446人次,回收内部问卷总数509份,有效问卷464份。调研后形成了200多页的调研报告,我们的咨询团队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测量、诊断、分析和梳理公司的优秀文化基因、组织个性特征、竞争价值文化导向等文化要素,并着重研究了组织文化与现有组织战略的匹配度,系统分析了现有组织管理问题对组织文化的需求,总结了阻碍企业发展的诸多管理问题,并给出了相关建议,进而对某集团集团企业进行文化定位、指出了期望文化方向。

(二)《同一个声音》企业文化体系形成

通过调研,对公司目前的这些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隐藏在这些问题背后的东西就是企业文化,只有从文化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才可能真正解决这些管理方面的问题。公司应该清晰地梳理并提炼出系统的企业文化,形成某集团独有的企业文化体系,从文化管理的角度去倡导一种团队支持导向的企业文化。在一种人性化文化氛围下去指导公司制定更加合理的激励机制、绩效评价和考核体系,制定更加合理的薪酬分配体系和培训体系,加强财务管理,构建营销体系,加强内部沟通和协调,激励全体员工不断开拓创新,从而不断地加强和提高公司的管理绩效,增强公司的品牌形象,把公司真正建设成为和谐某集团、百年某集团。

鉴于此,我们首先要统一某集团集团员工的思想,为大家树立起一个清晰的目标,指明前进的方向,在这个方向的指引下结合管理实践,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现存的管理问题,增大集团发展的加速度。

组织文化体系是组织共享文化的基础,我们咨询团队与某集团集团的高层进行多次反复的沟通和探讨,并与高层、中层、基层营销管理者集体探讨方法,融合管理者管理思想和组织文化需求,凝练营销组织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以及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关键理念和行为准则。

针对某集团的管理问题,确定了某集团文化“同一个声音”的主题。有关的文化体系的成果如下:

文化体系的第一部分是介绍集团同一个声音的由来,即企业文化形成的历史和优秀文化基因。旨在让员工明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自身发展方向。

第二部分是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我们为什么存在(使命)、我们要到哪里去(愿景)、我们要如何作(核心价值观)等内容。

最后是价值观下的相关理念和关键行为准则,员工基本行为规范,对员工的行为进行指导,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1、使命:

某集团的事业是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准,拓展人们的健康空间,从人们对健康生活的不断追求中,寻求事业的契机和出发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结合当时的资源和企业实际,提供适宜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持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某集团的事业围绕着人们的生活领域持续不断地创新和发展,而某集团最终要做的,就是为消费者创造价值,让消费者享受健康(产品满足)和阳光(服务满足)的生活,让某集团成为消费者的家庭成员。让人们健康,是某集团人的责任,也是某集团人存在的价值,是某集团人工作的意义,更是某集团人的快乐。

因此某集团的使命定义为“创造健康生活”。

2、愿景:

某集团的愿景是“为世界的家庭带来高品质生活享受”,为某集团展开了美好的未来图景:“为世界的家庭带来高品质生活享受是我们追求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目标,一定会是:

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某集团的足迹,为世界的家庭提供某集团的产品。

她的管理是一流的,她具备国际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经验;

她的技术是一流的,她具备超强的创新能力和为客户创造高品质产品的能力;

她的服务是一流的,她拥有领先于同行业的品牌认同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她的形象是一流的,她展现出极佳的企业公民形象,赢得社会各界的尊重和赞许;

她的人才是一流的,她拥有为业界所钦佩的高素质员工队伍,每一位员工以在某集团工作而倍感自豪。

3、核心价值观:

某集团的核心价值观是“事业同创,成就共享”。具体的阐述是:

“某集团不仅仅是一个企业,更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我们时刻在创业,共同去分享。“事业同创、成就共享”已经渗透到某集团的血脉,规范着某集团的行为。并且在新时代赋予了某集团“事业同创、成就共享”新的意义。

事业同创,不但要求我们共同创造某集团事业,而且要在创业中强调规范管理,在各项工作中务实创新,做到责任在肩,执行到底。

成就共享,不仅要求我们与员工、股东共享某集团成就,也希望与客户和社会共享某集团辉煌。

因此,在新时代秉持“事业同创、成就共享”,我们应该强化六个意识:

„„”

并给出了核心价值观下的具体的关键行为准则和自我检查表,方便员工对照执行,规范自己的行为。

4、价值观指导下的相关理念:

营销理念:每个人都有一个市场每个人都是一个市场

成本理念:开源节流全面预算

服务理念:主动服务全员服务

安全理念:一切隐患是可以消除的一切事故是可以预防的

人才理念:理解个性启迪才华赛马择优

„„

这些理念的详细阐述从集团的不同管理方面理清了员工的认识,使员工对自己工作的理解更加深透,使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有的放矢,彻底地解决了执行力的问题。

5、来自高层的声音:

来自高层的声音穿插在整个文化体系中,突出表明高层领导对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相关理念,行为规范的观点和看法,从领导层面加强了对员工行为的指导。

企业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价值观,是企业长期形成的稳定的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以及特有的经营理念和风格,是企业发展强大的内在驱动力量。从根本上来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事业目标。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来自于企业根本目标的正确选择。

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范文第5篇

一曲“敖包相会”使得内蒙古的敖包名声远扬。去过内蒙你就会知道,原来此“敖包”并非是蒙古包,而是一种由大小石块堆积而成的

圆形的实心的包状“建筑”。在敖包上面,竖立有木幡杆,上面还挂有一些五色彩带。

在蒙古语中,敖包就是“堆”的意思。它通常建在山顶、湖畔或者滩中醒目之处。据说在敖包旁绕三圈,然后再拣三块石头丢到包上,这样

就会得到神灵的庇佑;并且,每年阴历六月举行的“祭敖包”的宗教活动也是蒙古人最隆重的仪式之一。

然而经过考证,敖包先于神学的意义却是一种草原中的导航标志。按理说,建造路标是人人得益的事情,并且,牧民每每遇到路标时奉

献几块石头也不是什么难事,然而,放牧时还要留意石块并且一路要携带直到遇到路标,的确是件辛苦的活。更何况有那多人贡献,某个人

的几块石头也就无足轻重了。但是如果大家都这么想,那么路标的建设成本的分担就变得棘手了,谁都需要路标,但是谁都有让别人去添砖

加瓦自己却坐享其成的心态,最终好事难成。

聪明的蒙古人的解决方案让人拍案叫绝,他们赋予了功能性的路标以宗教的意义,让路过的每个人,都自觉地对发挥路标功能的敖包进

行建设,在祈福中,完成了自己的贡献。

敖包的故事告诉我们,没有信仰,制度就形同虚设;没有信仰,就不会产生执行力。

执行力诞生于企业信仰

执行力是左右企业成败的重要力量,也是企业区隔平庸与卓越的重要标记。它来自于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完善于这个企业近乎教义般

的企业信仰。

“企业文化”是现今时髦的词语,也是一个被人用滥的词语。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为数众多的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上,

只是满足于几条新颖的口号,或写几篇煽情的使命声明,或者,由总经理发表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讲,但是,这些都是有效的吗?这些都溶入了

员工的血液了吗?

我们见过太多诸如“求实”、“奋进”、“争创一流”此类的词语,但是,这些企业真的是这样在做的吗?答案是否定的,他们把标语贴

在墙上,却没有写进员工的心里。

小华森在《父子同心缔造IBM》一书中写道:

这所学校的每一样东西都意在激发忠心、热忱和崇高的理想。IBM认为,这是成功之道。前门刻有(IBM无所不在)的座右铭“思考”二字

,每一个字母有两英尺高,一走进去,是花岗岩的楼梯间,意在让学员踏着楼梯去上每天的课程时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心态。

IBM就是这样一间把自己的信念象教会一样制度化的企业,《华尔街日报》曾经指出,IBM的文化极为深入,以致于有一位任职9年后离开

的人说:“离开这家企业就象移民一样。”

我有不少朋友出身于可口可乐,尽管离开这家公司已经很多年了,但是,他们依然保持着那种对可口可乐文化可怕的信仰:坚持认为可口

可乐是世界上最好的公司,坚持认为可口可乐的销售技巧是最好的销售技巧,坚持认为可乐就是可口可乐而不是百事可乐,坚持只喝4度的可乐

并认为那是最好的风味。

只有这样的企业文化才能浸淫出充满着对公司无限忠诚并把执行工作任务当作使命的员工。

那么,企业文化产生于何处?

显然,企业文化受到公司创办者的影响是最大的,美国新港新闻造船和码头公司的创办人杭亭顿曾经在1866年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要造好船,如果可能的话,赚点钱。如果必要的话,赔点钱。但永远要造好船。”直到1987年,他的这段话还被他的公司的副总裁引用并铭刻在

公司最显眼的地方,成为公司的文化和信仰。

然而,仅仅是创办者的影响是不够的,企业文化得以成为信仰,它是吸收历史,总结现在,立志未来所提炼出来的,它有自己企业中独特

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范文第6篇

(试行)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当前,***正处在战略转型的新时期。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凝聚力量,做好公司“战略转型、改革创新、反腐倡廉”三篇文章,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不断提升企业文化服务企业改革发展的能力,研究下发企业文化内部传播指导意见。

一、企业文化内部传播的指导思想

企业文化传播是指通过不同的载体和途径, 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的新战略、新机制、新目标,依靠公司全体员工,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员工、服务企业、推动发展的作用,将企业核心价值理念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宣传推广,使之成为企业内部和外部所认知、认同的过程。企业文化内部传播是企业文化理念的核心部分,其传播的内容、模式、手段、频率的选择,关系到企业文化理念的宣贯落地,关系到文化管理的顺利推进,更关系到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二、企业文化内部传播的工作原则

***企业文化内部传播按照“One CM”的战略要求,大力彰显以“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体系,以统一性、导向性、系统性、参与性和创新性为工作原则,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环境特征,善用信息化新媒体,拓展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努力实现企业文化在基层组织和广大员工中的落地,使之成为推动公司战略转型的重要内生要素。

三、企业文化内部传播的目标要求

企业文化内部传播目标就是要让文化理念深入到员工思想里、融合到管理过程中、固化于公司制度里、沉淀在工作流程中、落实到岗位职责上、体现在实际行动中,为文化管理的有效推进提供坚实基础。

1、内化于心。在传播设计上,根据员工的不同岗位、不同年龄、不同特征,利用多种载体、渠道和方式,进行常规化文化传播。在传播内容上,要换位思考,将企业文化的理念要求与员工的个人需求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到员工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和成长发展需要。在传播方式上,要通过“精神人格化”、“理念故事化”、“规范案例化”,使相对抽象的文化理念更贴近实际,更容易理解和深入人心。在传播部署上,要把文化传播与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政治理论学习、形势任务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等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塑造功能。

2、固化于制。文化渗透于制度,制度内化为文化,二者相互补充、共同作用于企业发展。成功的文化传播,既依赖于文化

与制度的有效匹配,又促进文化与制度的深度融合。在文化内部传播中,要高度重视文化固化于制的目标,更加主动的将文化融入具体的管理制度中,融入到流程体系标准化建设之中,融入到《员工行为规范》的细化深化中,使企业员工受到真真切切的触动。

3、外化于行。文化内部传播要重视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要把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经营战略、发展目标,与企业的体制机制变革、技术业务创新、管理提升,与企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活动(EAP)有机结合起来,使文化“看得见、摸得着”。要把企业文化理念转化、分解、细化为可执行的任务目标,落实到具体的规范和标准上,融化于各项文化建设活动中,增强企业员工贯彻文化理念的可行性。

4、优化于效。企业文化的内部传播要注重文化的结果导向和实践导向,让事实说话、用业绩说话、用成果说话,增强说服力和影响力。要将文化渗透到企业各个环节,包括公司的组织结构、管理形式、发展目标、生产经营,发挥文化的功能,使之成为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应对困难和挑战、促进员工全面成长、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四、企业文化内部传播的管理

1、企业文化内部传播内容

企业文化内部传播的内容是指在企业在特定发展时期内,需要大力倡导和宣贯的企业文化理念的总体内涵、组成要素及其体

现,包括企业核心价值观、发展战略、企业社会责任观、经营理念、服务理念、企业形象、员工素质及行为规范等,其根本内容是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其具体呈现是企业当前的经营发展实践。

2、企业文化内部传播形式

企业文化在广大员工中的传播需要依靠各种表现形式与活动载体,转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从而营造生机勃勃的文化氛围,并实现“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优化于效”的目标。

领导行为传播。领导或管理者作为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和示范者,对文化传播起着主导性作用,要身体力行公司的价值理念,模范遵守《经理人员履职行为规范》,努力改进工作作风,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将公司信念传递给每一名员工,成为员工的表率,利用多种机会、在各种场合积极营造、维护公司的文化氛围。

公司制度传播。公司的理念体系是所有制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思维方式,是公司各种管理制度的逻辑起点和评价依据。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等制度体系都要与企业核心理念保持高度一致性,体现公司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先进典型传播。先进典型是践行企业文化的模范代表,是企业价值观的直接体现,要善于挖掘和选树代表企业主流文化、为企业做出积极贡献、受到广泛赞誉的先进典型,使之成为广大员工学习效仿的榜样,并建立持续传播的长效机制。要积极打造“最美人”、“感动你我的人物(故事)”等品牌活动,使干部员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鼓舞士气和斗志,增强

投身企业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文化故事传播。文化故事是企业成长和发展历程中的一个个感动或触动人心的故事,不仅给每个人可以触摸的心灵触动与精神震撼,同时又能起到传承文化的重要作用。文化故事具体诠释了抽象的企业价值理念,题材多选取发生在广大员工身边的人和事,有人、有事、有情节,事、理、情交融。运用好“讲故事”的方式,以人文情怀为桥梁,通过先进事迹报告会、案例征集、故事表演、视频(微视频)案例、模范人物微博等活动载体,将有效提升文化传播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化仪式传播。文化仪式主要包括企业的各类表彰会议、工作会议、揭牌仪式、产品发布仪式、奠基仪式、升旗仪式、新员工入职仪式、老员工退休仪式、总经理接待日、企业文化讲坛、总经理论坛、企业周年仪式、联欢晚会等专项集体活动,以及班前会、早点名等小型例会制项目。每一个文化仪式的背后都体现着某种信念,通过简洁朴实但内涵深刻的仪式典礼的参与,员工能身临其境的体会到价值观的意义和力量,在情感和理智上产生共鸣。

3、企业文化内部传播载体

企业文化传播载体是指以各种物化的和精神的形式承载、宣传企业文化的媒介体和传播工具,它是企业文化得以形成与扩散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具体包括:

企业组织载体。指以整体组织存在的企业、企业内部各种正

式的和非正式的组织团体以及企业全体员工。

企业环境载体。指视觉环境和精神环境。视觉环境指办公环境、营业厅环境、基站环境、施工现场环境及虚拟网络环境;精神环境指人际关系、学习风气、员工素质、精神面貌、社会形象、客户口碑等。

文化活动载体。指企业生产经营服务过程中的业务技能比武、知识竞赛、客户参观体验、客户联谊、公益活动等工作,以及表彰大会、演讲会、故事会、歌咏会、文化研讨会、文化培训会、文化大讲堂(道德大讲堂)、文化论坛、文化沙龙、运动会等文娱、体育、竞赛比赛和其他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活动。

文化媒介载体。传统的媒介载体有企业标识标语、企业歌曲、企业报纸、宣传板、办公用品、工作服等;新兴的媒介载体有企业网站、班组博客、总经理信箱、视频广播、电子屏幕、电子期刊、手机报、手机短信、飞信、SNS社交网络等借助网络优势的信息化手段。

文化设施载体。指企业的各种教育培训设施、文化场馆、体育与娱乐设施,包括企业的陈列馆、荣誉室、职工小家、班组园地等。

4、企业文化内部传播的组织实施

企业文化内部传播的组织实施是企业文化创建中最重要的阶段,是企业文化宣传部门运用相应的形式和载体,有计划、有组织的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实现文化内部传播目标的全

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设置管理机构及明确职责。企业文化管理机构,是指在公司设立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和企业文化专业部门的两级管理机构。通过机构、职责的明确和落实,形成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战略指导、文化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做好文化内部传播的工作格局。

策划宣传主题及组织实施。在实施企业文化内部传播过程中,要重点围绕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策划主题宣传活动。其主要工作包括:确定活动主题和目标,制定详细的活动策划书和实施计划;在活动推进中不断扩大覆盖面,提高参与率;努力实现整合传播,优化配臵资源,形成宣传合力;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推陈出新等。

企业文化传播效果及评估。企业文化传播效果处于企业文化传播过程的最后阶段,是员工在知识、智能、价值、态度、行为五个方面发生的具体变化,其效果往往表现在员工的心理效应上。因此,文化内部传播的效果评估应着眼于:管理人员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责任履行情况、全体员工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员工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与企业文化的一致性等方面,同时,还要关注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文化的感知、企业品牌的社会影响力等。

五、企业文化内部传播对组织的要求

1、领导重视,责任明晰,营造良好的文化传播环境

各级公司管理层应高度重视文化内部传播工作,并从政策、资源、人力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和鼓励。各部门、各单位要建立企业文化传播组织机构,落实责任制,将企业文化内部传播放在重要位臵,常态化建设、标准化实施、持续化推进。

2、精心组织,聚合能量,实现从文化传播到企业品牌塑造转化

建立企业文化工作联席会议常态机制,精心组织、统筹开展、系统实施企业文化内部传播活动,要围绕统一的传播目标、一致的传播口径,聚合资源和力量,强化企业文化在企业生产运营和利益相关者界面的体现,并最终融入企业的品牌,成为企业产品、服务、形象的重要内涵。

3、理顺机制,优化流程,建立文化传播的常态化保障体系 在传播中,要梳理和整合内部传播机制,建立和完善常态化保障体系,注重加强企业内部的上下联动,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发挥各自优势;强化文化激励,提高各级组织和员工参与传播的自觉性;充分利用多种传播形式,构建立体传播的宣传格局。

4、优化资源,勤俭节约,提升文化传播的科学化和生态化效益

在文化内部传播的过程中,要勤俭节约,注重资源的优化配臵,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内部传播要形成合力,需要系统利用现有宣传手段,通过业务与形象、新闻与广告的立体传播,发挥整体优势,做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避免资源的浪费、机构的

重叠和人才的闲臵,提升文化传播的科学化水平和生态化效益。

5、组建队伍,强化培训,着力提高文化传播队伍素质 逐步建立起涵盖公司各个专业的宣传员和通讯员队伍,负责文化内部传播的宣传、推广、落地、执行等工作,确保企业文化覆盖到公司的方方面面。通过专项培训会议、研讨交流等方式提升人员的宣传能力和综合素质,推动文化内部传播工作“由关注报道数量到关注报道质量、由关注报刊编辑到关注员工感知、由关注信息交流到关注发展要务、由关注信息传播到关注宣传效果”的转变。

6、统筹协调,内外兼修,全面提升文化传播的效果 在加强企业文化内部传播的同时,还必须要重视加强企业文化外部传播,形成契合力,不断营造有利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生态环境。在外部传播中,要加强与价值链伙伴沟通,发挥媒体、合作伙伴、行业协会的力量,扩大影响力。要实现从狭义的传播到广义的传播观念的转变,把与客户接触的每一个触点、每一次服务、每一场交互都看作是文化传播的最佳时机,促进企业与外部利益方之间的沟通和分享,进而形成价值观认同。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文化的内部传播是企业文化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将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优化于效,在广大员工中落到实处,在企业管理运营中落到实处,才能使具有时代特征和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转化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才能不断增强企业文化软实力,

上一篇:企业安全检查的内容范文下一篇: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