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生产管理措施范文

2023-12-21

烤烟生产管理措施范文第1篇

烤烟作为我乡二坎山区及河谷地区群众致富的主要产业,通过认真组织、发动,今年共育苗大棚9个,中棚90个,小棚198个,共计256个,烟苗达到5.6万盘。全乡在5个村委会,30个村民小组,950户农户种植烤烟5000亩,新增麦地河、碧源两个新烟区,新增面积达1400亩,中农场等村民小组连片种植720亩,实现烤烟产量1万担以上,实现大田移栽面积5000亩,烟叶产值达到了1200万元,实现了预期目标。

2012年,在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烟草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我乡为进一步培育、壮大烤烟产业,巩固和发展我乡烤烟生产成果,真正把我乡建设成为全区优质烤烟生产基地,争创烤烟生产标准化治理示范点,确保完成2012年县政府下达的烤烟生产任务,特作如下计划:

一、主要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市、县烟草规划会议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加强领导,在全乡宜烟面积上实行扩大规模,加大投入,提高科技含量,主攻质量,提高效益,进一步强化“三化”(区域化、规范化、良种化)生产措施,使我乡2012年的烤烟生产在面积、质量和效益上取得更大的突破,真正成为我乡的主导产业。

二、计划面积、产量、质量和布局要求

2012年全乡烤烟种植面积规划发展到6500亩,烟叶收购量1.8万担,在今年的基础上新增25群(五座)烤房,力争实现1500余万

元产值大关。

三、2012年烤烟生产主要措施

(一)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烤烟生产为作振兴西布河的主导产业来抓,建立健全烤烟生产领导机构和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烤烟生产领导小组。5个种烟村也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切实对烤烟生产进行领导、协调、服务,确保全乡烤烟生产各个环节顺利开展。

(二)分工负责,继续实行包村包户,保证烤烟生产各项工作到位。乡党委政府副科以上领导具体分片包干村委会烤烟生产向大田好地转移,逐步发展烤烟种植大户。乡村三班子各一名主要领导具体分管一个村实行责任制,工作到村到户,一包到底,直至完成任务。

(三)加大产前投入。为了提高上等烟比例,提高经济效益,烟农必须严格按烤烟生产技术方案进行操作,保证烟叶的成熟采收,各个生产环节一定要按照技术员的指导进行。对于不按照技术要求生产和不使用烟草部门提供的烤烟专用肥的烟农,不给予兑现产前投入。

(四)实行集中育苗,对育苗所需田块进行补助。全乡以村为单位集中田块育苗,而且统一播种时间,培育出壮苗。

(五)建立健全乡、村技术服务网络。根据面积的分布,按规定配齐配足烟技员,使技术服务不与生产脱节,确保技术指导工作及时到位。做到宣传发动、面积落实、播种、田间治理、标准化烤房建设及旧烤房的技术改造、成熟采收烘烤,分级出售等一系列生产环节全程服务,一抓到底。

(六)切实搞好烤烟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项服务工作,加强

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搞好治理与协调工作,保证烤烟生产的顺利实施。

西布河乡人民政府

烤烟生产管理措施范文第2篇

精益生产(Lean Management)是指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杜绝浪费和持续改善为核心,用最少的投入成本获取最大效益的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其本质是利用最小的资源创造最大的价值,达到效益最大化。烟叶精益生产要围绕“减工、降本、提质、增效”,持续优化烟叶生产、收购、加工流程,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实现精良品种、精细耕作、科学采收烘烤,突出烟叶品质特色,提升烟叶质量水平。

一、深入调查研究,获得精确的生产及管理信息

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网络”的“四统一”行业信息化建设要求,组织基层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合作社、基地单元和卷烟企业开展广泛调查,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获得有效信息,经认真整理,系统分析,对应国家局烟站(单元)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础档案管理、种植布局管理、合同管理、物资管理、生产技术管理、收购调运管理、烟农服务、绩效考评、原烟质量追溯、主体数据分析等十大模块要求录入电脑;在现有烟叶生产方式现代化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专业合作社、职业烟农和农业机械信息管理数据库,促进信息资源互联互通、融合共享,实现对合作社、职业烟农和农机具的精确管理;积极引进和推广应用GIS系统进行精准配方施肥作业,实现肥料的环保、高效利用;配合节水带肥灌溉技术,引进或开发应用水肥精准调控信息系统,按照烟株肥水需求量,科学测算肥水施用和灌溉量,实现对水肥的精准调控;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原料与品牌数据库,显著增强原料与品牌数据库和烟叶生产数据库的共享和对接,实现基地烟叶的精准规划和生产,为打造数字烟草夯实基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托精确的信息资源,形成重点技术环节和管理的精进机制。

PDCA 循环

二、科学优化改进,提升精良生产技术水平

(一)优化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管理,按照精益化生产要求,找准制约烟叶生产水平提升的技术瓶颈,开展专项课题研究,持续改进技术方案;按照“主抓两端,兼顾中间”的思路,着力深化探索壮苗培育、小苗膜下抗旱移栽、成熟采摘和精准烘烤等先进技术;进一步强化精准施肥、节水灌溉和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按照精益生产的要求,深度优化烟叶结构;引进、示范和探索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集成适宜、实用、完善的精良技术体系。

(二)全面推行GAP管理。以生产“生态 、特色、优质、安全”烟叶为目标,应用精益管理理念,注重烟叶种植地的生态选择、土壤保育和环境维护,抓好烟叶生产产前、产中和产后三个过程管理;加强大田管理、采收、编烟、烘烤、分级扎把、保管与包装等交售前环节非烟物质的控制,确保烟叶生产安全性;建立烟叶质量追踪(PMA)体系,实现从烟叶种植到收购环节全程烟叶质量追踪。

(三)提高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围绕“整体规划、系统设计、综合配套、创新发展”建设思路,把烟叶生产基础设施与基地单元建设、精益生产技术集成发展和精益化GAP管理模式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整合各方资源,全面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尤其要加大烟水、烟路、农机具及“两场”设施的配套建设力度,提高精益生产技术装备水平。

三、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精准化作业生产模式

(一)实施土、肥、水、药精准作业。大力推广植烟土壤保育技术,全面实施土壤改良,推行秸秆还田、绿肥翻压还田和增施有机肥技术;全面推行基于GIS的精准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化验结果,拟定精准施肥方案,下发施肥通知单,由合作社组织专业队,定量施肥到株;积极探索喷灌(滴灌)、带肥、带药移栽技术,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精确测算水、肥、药用量,精准调控水肥药。

(二)探索农机精准作业方式。合理配置烟草农机,以高效实用为原则,优先配置成熟适用的农业机械,扩大作业环节,提高机械化率。优化烟草农机资源,根据服务半径对农机进行管理调度,有效增加作业天数和时间。准确核算各环节农机作业成本,合理制定收费标准。转变农机作业方式,由合作社按照统一作业标准进行精准作业,确保服务质量。

(三)推行专业化烘烤。依据成熟度标准指导采收,实行分类、定量编烟(装框)、装烟,按照班组制实施专业化烘烤。

(四)推行专业化散叶分级和收购。优化去青去杂、部位颜色分组、定级三个工位人员配置,严格按照工位制进行专业化分级。烟叶站在烘烤工场内直接评级收购和调运,做到烟不进站,人不出场,减少工序,缩短流程。

精准施肥

精准用药

照成熟标准精准采收

专业化散叶分级

四、以细促精,着力推进生产管理精细化

以基地单元建设为载体,按制度化、标准化、程式化、精细化的管理要求,细化工作职责、任务目标和工作流程,构建集精华、精髓、精品、精通、精密于一身的长效管理机制,力促粗范管理向精细管理模式转变。

(一)健全品牌原料保障精进长效机制。以卷烟品牌原料需求为导向,依据区域生态条件和烟叶质量风格,进一步细化品种定位、区域定位、烟叶风格特色定位和生态环境定位,建立健全良态、良区、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管理体系,巩固、提升和完善烟叶质量风格特色,切实提升优质原料保障能力。

(二)健全基地、烟区和企业发展的精进长效机制。细化基地、烟区和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短期任务、长远目标、战略计划、决策指令等,严格分解落实到人,并分地块、分个人实施,分环节、分步骤推进,全范围、全过程形成评价、改进、优化、提升的基地、烟区和企业发展长效精进机制。

(三)健全精细化管理制度。细化企业管理岗位职责及工作制度的编制、实施、控制、检查、激励等程序、环节,健全和完善工作制度、管理规范和评价体系等。

五、建立“两线三级”网络,推进管理组织精密化

(一)建立“两线三级”网络组织体系。建立一个层级分明、高度统一的“两线三级”网格化组织体系。站、点(班)、线(组)为三级管理主线,明确职能职责,以片区(网格)为单位,组织技术推广、技术指导、生产管理等具体活动;社、队、组为三级服务主线,明确服务职责,按照育苗工场分区制、烘烤工场班组制、专业分级工位制等要求,开展专业化服务。

(二)强化合作社建设。按照“种植在户、服务在社”的运行模式,大力发展“以烟为主、专业服务、多种经营”的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按照各地的实际配置专业服务队,完善和提升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5个环节专业化服务,积极拓展移栽、施肥、采收、运输等环节专业化服务,形成关键环节全面、全程专业化服务体系。专业队实行班组化管理,每个专业队按服务面积、服务设备数量、工作量及服务人员等因素,分设若干作业组,分组、分片、分户、分地块组织专业化服务,实现精准、高效服务。依托“育苗工场和烘烤工场”、农机具等烟草补贴设施、设备,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积极争取各种扶农、惠农项目和政策,拓展合作社盈利渠道,提高合作社自我发展能力。

六、强化培训,力促人才队伍精干化

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搭建教育培训平台,着力抓好“四支队伍”的建设工作。

(一)打造一支精干的基层管理队伍。以内部培训为主,强化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引进优秀管理业务人员,充实基层管理队伍;建立健全人才队伍成长通道,加强绩效管理,增强活力。

(二)打造一支精干的技术队伍。打通基层站点技术人才晋升通道,提升基层站点的人才凝聚力;在引进和培训的基础上,做强基层技术人才队伍。

(三)打造一支精干的职业化烟农队伍。建立职业烟农数据库,对烟农实行分类管理;通过远程教育和烟农学校等方式,对烟农加强培训,提升烟农整体素质;建立烟农评价机制,在技术指导上优先服务。

(四)打造一支精干的专业服务队伍。严格筛选专业服务人员,实行持证上岗;按照合作社发展需求和服务人员劳动需求,实时开展定向培训,提升专业服务人员业务技能。

烤烟生产管理措施范文第3篇

2005年的烤烟生产工作,由于受去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和粮烟比价缩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民种烟积极性遭受了一定的挫折,烤烟生产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为切实抓好今年的烤烟生产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早出台了《巧家县人民政府关于抓好2005年烤烟生产工作的通知》(巧政发[2004]122号)文件,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烤烟生产、收购领导组,并出台了一系列切合我县实际的烤烟生产政策措施,为调动各级工作积极性、推动全县烤烟生产工作有序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政策措施保障。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烟办、烟司和烟区乡(镇)抓得早,抓得紧,抓得扎实,使烤烟生产工作在艰难困苦中推进。年初签订合同面积26076.2亩。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影响,实际移栽24780亩,种烟户数减少385户,面积减少1296.2亩。实际移栽面积较上年的22161亩增加2619亩,户均种烟4.2亩。其中5亩以下4561户,占77;5—10亩1233户,占21;10—50亩111户,占2;50亩以上1户。30—50亩连片面积4027亩,占总移栽面积的16;51—100亩连片面积4645亩,占总移栽面积的19;101—200亩连片面积14044亩,占总移栽面积的57;201亩以上连片面积4027亩,占总移栽面积的16。连片总面积22716亩,占移栽面积的92。轮作面积20401亩,占移栽面积的82。连片规模、轮作比例较上年均有较大进步,种烟科技户、大户和户均种烟面积较上年有所增加,烤烟生产逐步向科技户、大户和种烟能手转移。

尽管上半年的烤烟生产工作在合同签订、培育壮苗、提墒起垄、物资供应等方面抓得比较扎实。但由于各种自然灾害交错发生,尤其是历史罕见的旱情,造成烤烟绝收、减收,使烤烟产质量明显下降,减产减收已成定局。

总结半年来的烤烟生产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上半年烤烟生产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培育壮苗工作取得新突破

今年的烤烟育苗采用常规拱架薄膜育苗与漂浮育苗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100的商品化供苗。全县常规拱架薄膜育苗面积108.17亩,漂浮育苗1733池36400盘。为搞好育苗工作,县公司出台了《关于抓好烤烟育苗工作的通知》(巧烟生字[2005]1号)文件,指导烟站按照相关要求,抓好烤烟育苗工作,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是播种节令比上年抓得更好。常规育苗集中播种时间为2月5日左右,2月10日前全部播种结束,漂浮育苗集中播种时间2月20日左右,2月25日前全部播种结束,与上年相比,播种时间较为集中,播种节令把握得更好,为提高烟苗整齐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消毒工作做得扎实。常规育苗在播种前统一采用适镁地进行了100的土壤熏蒸消毒,而漂浮育苗的消毒工作则贯穿了整个育苗过程,不论是育苗环境的消毒,还是育苗池和剪叶器具的消毒,均比上年做得更为认真、细致。

(二)烤烟移栽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移栽是整个烤烟生产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技术要求高,劳力投入集中,受天气情况的影响也较大。移栽环节如果把握不好的话,往往会因技术指导不到位使种植密度不合理、施肥方法不科学;会因劳力综合调节不力,操作随意性大,重进度轻质量,导致移栽质量不高;会因基础条件的薄弱而受制于天气状况导致无法抓住最佳移栽节令。为切实解决好这一系列问题,采取了以下措施:

1、大力加强预整地和规范化起垄工作,缓解移栽时劳力过分集中导致的诸多矛盾

今年由于干旱严重,小春成熟期提前,为预整地工作的全面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烟区乡(镇)及烟叶站(点)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动员广大烟农进行预整地,并注重在起垄过程中把好质量关,按行距110—120CM、株距50—60CM、垄高25—30CM的规格,指导烟农提前做好起垄工作,及时纠正少数烟农起垄不规范的行为,确保起垄高度和株、行距达到规范化要求。从总体上看,今年的预整地和提墒起垄工作,不论是预整地面积还是起垄质量较上年均有较大进步,极大地缓解了移栽时劳力过分集中的矛盾,为缩短移栽周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加强抗旱保苗工作,大灾之年确保烤烟尽可能地在最佳节令内移栽

去秋以来的秋冬连旱和今年春夏持久干旱的严重旱情,对全县烤烟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已栽入大田的烟苗,由于后续水源不足,死苗率较高,有的甚至成片死亡;未栽的,因无水而无法及时移栽,导致烟苗徒长和最佳移栽节令的错失。

烤烟生产管理措施范文第4篇

今年,是发展烤烟生产的关键年,也是特殊的一年,但我乡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烟草部门和县挂点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全体乡村干部齐心协力, 把“科技兴烟、提高单产、主攻质量、增加效益”作为工作思路,围绕“增加烟叶生产总量,保证计划完成,保证结构优化,保证出口备货,保证烟农收益不受影响”的目标,自我加压,乘势而上,实现了烤烟生产新突破。

——种植面积有新的突破。今年全乡有共有8个村委会97个村民小组1972户栽烟农户,共种植烤烟9217.3亩,其中田烟4810.4亩、地烟4406.9亩,1000亩以上连片2片2000亩,200—400亩连片4片1005亩,100—200亩连片10片1252亩,50—100亩连片16片1140亩,30—50亩连片3片90亩。

——总产量、总产值、斤价有新的突破。今年全乡烟叶收购量达115.6万公斤,超额5.6万公斤完成县委政府目标任务,总产值达2131.6万元,比去年(1885)增246.6万元,平均价为18.44元/公斤,比去年增3.54元/公斤。

——上等烟比例有新的突破。不含丰产烟叶,今年我乡上等烟比例达 73.73%,比县下达指标63%超了10个百分点。

——农民收入有新的突破。全乡种烟户均收入10809元,按照全乡25926人计算,人均烤烟收入达822元。

2011年烤烟生产取得的经验

(一)领导重视、干部齐心是烤烟生产稳步发展的重要保证。事实证明,我们新的领导班子更加重视烤烟生产,把烤烟作为促农增收的愿望更强烈,对烤烟生产的支持更给力,不管工作怎么紧、任务有多重,我们始终把烤烟放在第一位的,全乡的烤烟发展支持措施也是历年最多的。从各村委会来看,虽然大家都是烤烟生产的老把势,但大家都重新认识烤烟生产,积极采取措施不敢怠慢,也没有怠慢。从全体干部职工来看,大家无论是包村的还是没有保村的,都心里想着烤烟,为全乡的烤烟生产出谋划策、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我们的烤烟挂点站所,尽管人员紧张、经费紧张,但我们不但出人出力,有的还私人出钱支持烤烟生产,可以说,今年发展烤烟,我们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大家扭成一股绳埋头苦干的结果。

(二)加大烤烟新政策的宣传,营造全乡大干烤烟的浓厚氛围是烤烟生产稳步发展的基础。结合今年烤烟政策特别是优化烟叶结构提高烟叶质量后对斤价、上等烟补助等调整力度较大的实际,乡党委、政府一方面通过广泛深入村组和烟农家中座谈和召开各级干部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及时掌握干部和烟农的思想动态,积极开展政策培训,通过政策来引导干部群众统一思想,坚定抓烟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把对烟农最主要最直接扶持政策、种烟效益等用最简洁的语言制作成宣传单,广泛利用黑板报、发宣传单、粘贴宣传标语进行宣传,使烤烟政策切实做到家喻户晓,引导广大烟农积极种烟。

(三)合理分配种植任务,狠抓规划连片田块的落实是烤烟生产发展的前提。为真正实现烤烟的提质增效,乡党委、政府吸取往年在分配指标上的一些经验教训,围绕“向适宜区、积极性高的地区和种烟能手及种烟大户集中”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以落实9200亩田烟为重点,及时把任务分解到了各村委会,并督促各村把面积任务切实落实到每家每户,让农户及早吃下定心丸。在落实面积上强调以规模化连片为突破,各村委会和挂点组在面积落实过程须严格按照年初乡下达各村委会连片面积加以督促落实,确保规模化连片面积栽足、载实。

(四)完善工作机制和考核奖惩机制,调动干部群众管烟的积极性是烤烟生产发展的关键。一是完善工作落实机制。实行烤烟生产工作全乡总动员,及时调整充实烤烟生产工作领导组,强化领导责任,实行分片管理、站所联系、挂点领导干部包村工作制度,将工作任务分解到乡、村、组干部,落实到田间地块。二是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坚持重奖重罚的原则,用县级奖励奖金的50%奖励乡村组干部,把奖励措施细化到烤烟总量的完成、上等烟的比例、种烟面积的落实、中耕管理、收购等各个环节,严格检查考核。

(五)扎实抓好烤烟生产各个环节,确保烟株长势良好是烤烟生产发展的核心。从烤烟种植规划开始,到大田营养土堆捂、面积落实、移栽、中耕管理、采收、烘烤,乡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及时安排部署、及时督促检查,确保每个细节做细做实,确保取得实效、确保烟株长势良好。

早谋划、早安排确保2012年烤烟生产开局良好:

2012年全乡的烤烟生产工作任务已经明确,即:128万公斤总量,10000亩种植面积,分析2012年全乡的烤烟生产面临的压力一是总量,在2011年基础上增加了18万公斤,二是重点烟区库塘蓄水严重不足,特别是塔底、鼠街,三是气候的不确定性,前期干旱少雨后期雨量过多的气候倾向明显。在看到压力的同时,我们也要充满信心,一是2012年烤烟总量增加,应该来说老百姓不存在好烟卖不出去的担忧,并且收购政策明显好于11年,烤烟综合提价20%,上等烟比例还要提高,农药化肥比例还要提高,上等烟比例还要上浮。二是2011年烟农普遍得到了实惠,种烟积极性较高。三是在传统老烟区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我们新增了五福、石关、仓屯1200多亩的水田连片。喜忧参半,农业生产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烤烟是我们的名片,现在总量已经有两个乡镇超过了我们,石羊镇也只差3万公斤,如何重塑形象,我们只有从种植规模、效益上下功夫,一步一个脚,种一片就种成功一片,尽量让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好宣传,广泛动员群众,提高群众种烟的积极性。

二、扎实的落实好各村委会的种烟面积。

烤烟生产管理措施范文第5篇

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充分调动种烟村委会的积极 。

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烤烟生产管理措施范文第6篇

优势与机遇

有不可多得的资源优势。一是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会同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在16.6℃之间,日照时数1440小时,降雨量1300mm,全年日照充足,热量充沛。全县土壤以红壤、黄壤、黄棕壤为主,有机质含量丰富,烤烟生产需求量较大的全钾含量均在1.5%以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1.3%,空气含氧量高,有利于烟叶有效物质的形成和积累。无论气温、光照、雨量和土壤,我县都非常适宜优质烟叶的生长,是全省最适宜种烟的6个县之一,过来生产的烟叶就已进入“芙蓉王”、“白沙”产品加工系列。二是有充足的耕地资源。全县有耕地面积25.8万亩,其中旱地2.4万亩。适宜烟稻栽培的水田面积达8万亩,其中5万亩主要分布在209国道沿线的堡子、坪村、林城镇、连山以及交通便利的广坪、地灵、岩头、若水、团河等乡镇。这些区域地势平坦,便于机械化耕作,最适宜搞烟稻轮作。三是有良好的种植基础。我县一直有种植烟叶的历史传统,民国后期,境内就常年种植晒烟达300-400亩。1963年始种烤烟,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1992年高峰时期烤烟收购曾达到1.7万担。全县各个乡镇都曾种过烤烟,并形成了蒲稳、青朗、朗江等一批老烟区,其中蒲稳乡更有“万担烤烟之乡”的美誉。多年的烤烟种植经历,造就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种烟能手,为积极稳妥地推进烤烟产业化提供了充裕的人力资源。

有相对稳定的市场效益。无论从现实利益还是长远发展来看,发展烤烟生产既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更是当前解决县乡财政困难,实现财政收入增长、农民收入增加的有效途径。首先,销路有保障。近几年,我省烟草已经实现了超常规发展。XX年长沙、常德卷烟厂卷烟产销量分别突破150万和120万大箱,并仍有扩大生产计划之势,尤其对优质烟叶的需求量仍在加大。省烟草主管部门要求我市三年内把烟叶发展到10万担,而目前全市的生产水平只有1万多担。在当前烟叶生产仍属国家专控、严格计划种植合同订单式收购的大环境下,只要生产的烟叶达到标准等级,不存在销路问题。其次,收益较稳定。一直以来,烟叶生产是国家控制实行合同订单式收购的唯一农产品,价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不用考虑因市场及物价因素的波动而变化,收益较为稳定。第三,效益较可观。与种植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相比,种植烤烟的比较效益较为明显。据调查,当前种粮亩均纯收入只有400-500元,而种植烤烟亩均纯收入至少在1200元以上。同时,烤烟生产还是税率高、有保障的财源建设项目。烟叶是当前唯一一个保留农业特产税的农产品,正常生产标准下每亩可为财政创造税收总额350元左右。

有不可错失的发展契机。通过对烟草行情和宏观环境的分析与把握,当前,我县的烤烟生产正处在一个极为有利的发展时期,孕育着极大的发展希望。首先,表现为全国烤烟种植布局的调整加快。我国烤烟生产主要分布在东北、黄淮、西南和中南四大烟区15个重点产烟省,从烟叶质量总体评估,西南和中南明显好于东北和黄淮。1997年以来,国家加强了宏观调控,关闭了大批小型卷烟厂,着力扶持科技含量高的大型厂家,对烟叶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烟草种植布局逐步向以生产优质烤烟的西南和中南区集中,形成了“北烟南移”的局面。其次,表现为我省对优质烤烟基地县的重视力度加强。省委、省政府«建设五大农业产业链决定»指出,我省烟草产业链建设的主攻方向是扩大优势企业生产规模,加快小企业关停并转,做大做强长沙、常德烟厂。为确保两大烟厂优质烟叶的原料供应,«决定»进一步提出,在未来五年内,烟草生产规划将重点抓好优质烟叶基地县建设,引导多种生产要素投向烟草产业链,推进基地县进一步提高规模效应,实现产业升级。第三,表现为烟草部门的扶持力度加大。近几年,烟草部门制订了具体的优惠、补贴政策和奖励措施,对烤烟生产给予大力扶持。如统一育苗供苗,对种烟户实行包括地膜、肥料、煤炭、贷款利息、受灾保障和烤房建设在内的各项补贴。这些客观现实,无疑给我县烤烟生产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现状与问题

发展力度加大,但生产热情欠缺。调查中发现,尽管我县农业、烟草等部门努力宣传发动,加大生产原料和资金的投入,积极改善烟田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但部分乡镇对于发展烤烟生产的热情依旧低迷,仍持观望态度。部分干部和群众对我县烤烟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和烤烟产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还缺乏清醒的认识,有些干部抓烤烟生产热情不高,对问题估计不足,研究不透,不能有效地化解一些老烟户以前受过挫折的顾虑。因此,群众种烟积极性还未能完全调动起来,直接导致种植面积落实缓慢,严重影响烤烟产业化发展进程。

科技投入加大,但技术总量偏低。近年来,我县农业、烟草部门加大技术服务力度,套餐式平衡施肥、打顶抑芽等多项先进生产技术被广大烟农掌握和使用。但从全县从事烟叶生产技术指导的人员配置和技术力量上分析,经过农校、烟校正规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欠缺,总体上全县烟农素质还普遍偏低,从烤烟产业化长远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技术总量亟需进一步加强。

恢复来势较好,但规模效应不够。自1989年以来,我县烟叶种植起伏较大。特别是XX年以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烤烟种植面积逐年下降,XX年更是降到历史最低点,全县仅完成种植面积百亩左右。在多方努力下,XX年种植形势逐步好转,从明年的生产计划落实情况分析,恢复性发展来势喜人。但从全县整体生产布局来看,种植比较分散,成片区域偏少,规模效应远未形成。这样的状况,不利于生产资源的有效配置,势必影响生产期间的技术服务与管理,直接影响烟叶质量的高等级率。思路与对策

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我县有发展烤烟的天然条件,当前又面临着众多良好的发展机遇,如果不能抓住机遇,形成烤烟生产优势产业,较好地实现与全省“五大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对接,即便有再好的生产优势也只是镜花水月,没有任何现实价值。因此,要乘势而上,抢抓机遇,加快推进烤烟产业化建设步伐。要广泛宣传当前烤烟生产的大好形势,让广大干部群众清楚地认识到,烤烟产业是当前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的“双赢”产业,使发展烤烟生产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举全县之力,把烤烟产业做大做强。要结合当前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各项活动,深入基层、深入村组做好群众工作,耐心细致地宣传过来及现在群众种植烤烟致富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广泛宣传当前烤烟生产的各项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要客观地帮助农户分析种粮、种烟的比较效益,做到政策讲个清,账目算个明,使广大农户坚定信心,心甘情愿地投入到烤烟生产当中。

完善工作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烤烟生产发展的好坏,关键取决于能否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和教训,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抓住烟农积极性和乡镇、村组抓烟积极性这两个影响烤烟产业发展的主要环节,在完善工作机制上狠下功夫。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要切实把烤烟生产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有种烟任务的乡镇更要把烤烟生产列为本乡镇的专项推进项目,成立强有力的烤烟生产领导小组,组织、指导和协调烤烟生产,有计划、有目标、有专人负责地强力推进。其次,要完善激励机制。要结合“双联”工作的开展,积极鼓励、引导下岗职工承包土地种植烤烟,允许干部投资、从事烤烟生产,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奖励。要进一步加大对种烟任务乡镇、村组干部抓烟的考核奖惩力度,把烤烟生产任务完成情况纳入乡镇年终“双文明”目标管理考核的主要内容,作为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让对烤烟生产有贡献的乡镇、村组干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切实调动基层干部抓烟的积极性。要抓好样板示范,特别是有种烟任务的乡镇、村组干部要带头示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和带动广大农民种烟的积极性。

科学合理规划,提高规模效应。目前,我县烤烟生产正处于恢复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实现烤烟产业的超常规发展,有效对接全市烟草产业带及全省烟草产业链,科学合理布局、扩大种植面积、提高规模效应显得极其重要。根据我县实际,XX年将把蒲稳、朗江、青朗、堡子、坪村、林城镇、连山、岩头、若水、宝田等10个乡镇作为重点种烟乡镇。要围绕“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做精做强”的总体思路,以“巩固稳定蒲稳等老烟区、全县逐步推广”为指导思想,尽早制定优惠政策,提前安排生产计划,及时将生产任务分解到乡镇、村组、落实到户到地块。要注意有效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规划烤烟基本农田,积极协调种烟地块,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将无劳力耕种的宜烟地,荒废的园艺场、旱土等向种烟能手、种烟大户集中,保证种植面积的落实。要坚持相对集中的原则,积极引导广大烟农从分散型零星种植向集约型规模种植转变,大力扶持烤烟专业村、专业组的发展,促使全县烤烟生产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要正确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严格坚持按计划种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避免重蹈因盲目扩大面积、贪图一时的繁荣,而导致长时期萧条的覆辙。

上一篇:孔乙己的教学反思范文下一篇:客运市场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