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结构片段写作范文

2023-09-23

总分结构片段写作范文第1篇

(二)

邳州韩箫

一、学习目标:

深入理解总分总结构的各种形式,重点把握小标题式和日记体,继续学习运用这些形式写并列式的记叙文或散文,使文章丰富充实,做到快乐自己,愉悦别人。

范文材料: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燕子埠中学之远文学社周娟

这是一个并不温暖的冬季,我看着几片残存的落叶如狂风中羸弱的蝴蝶纷飞而下,在脚边悄悄死去,突然想起了海子的一句诗:“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写诗那天应当也是一个冬日吧。

时光象水一样从我的指间悄悄流过,当若有所悟、蓦然回首时才发现还有许多尚未完成的心愿,细细碎碎地在心底映出水晶般的色彩。

一封久违的信

我走的时候她哭了,哭得很伤心,可我还是故做平和地安慰她。上车之后,看着她伫立在寒风中单薄的身影,我终于没有抑制住眼泪……今天,只想问一句“你还好吗?亲爱的朋友。”轻轻触摸着那页早已泛黄的信纸,我不禁忆起了她那微微泛黄的笑容,它就象一只温暖柔软的手拨动了那根被岁月的沧桑埋藏在最深处的心弦。我欠她一封信,也许她等待了好久。是生活的忙碌所致的疏忽吗?不,这只是借口,好想说一句“对不起”。

一句铭心的话

我以前从不知道会有这么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师在书舍里默默耕耘,心怀阳光,播散着心中的小小幸福。初识恩师是在小学四年级,是的,我记得很清楚,因为那是我心潮最低落的时候。我是刚转来的新生,落了许多课。在微妙的课堂上,他总是“凑巧”地空出一些时间为我补习。真是很微妙,我现在才知道那时就在班里实行了“一国两制”,犹记得当时的一笔一画都那么笨拙,而又那么深刻。我知道在恩师心中每个孩子都拥有相同的地位,可他心灵的天平分明对我有了一丝丝的倾斜,不是同情,而是希望。那一句“相信自己,我为你加油”,应该让我刻骨铭心的呀。可我,现在已近成人的我,离恩师的希望还很远,很遥远……

一把温情的伞

夏天的雨,既不温柔也不缠绵,一滴一滴重重跌落在屋顶,象被天空抛弃的孩子。九岁的我背着重重的书包站在长长的走廊上,怅怅地等待着渺茫的身影。伙伴们在大伞的遮蔽下陆续地离去,雨还在不紧不慢地下着。最后,空了,静了,我哭了。不是怕雨,就是莫名的辛酸。当我一个人跑回家后,我最想要的就是有一把伞……

哦,窗外真的下雨了,轻柔的雨丝温暖着冬天的大地。撩开记忆的轻纱,我拿 1

出抽屉中那把展开象蝴蝶般美丽的粉红小伞,转身迎向那巷口出现的无比熟悉的劳倦身影。伞下,母亲笑了,象春天里的迎春花:“娟儿,你还记得小时侯那次淋雨回家的事吗?其实,我是故意的,咱穷人的孩子不能这么娇贵,一切都得靠自己。”“妈,我懂……”湿漉漉的石板上留下了我俩轻拍的脚步,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再次模糊了我的双眼。

我向书写着目标的横幅会心一笑,抽出了那张压在书下的信纸……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要放弃,碎了的梦可以用心中的炽热重圆!

我的假期是星期八

燕子埠中学之远文学社李胜楠

人生真的太匆匆,所以想知道可以在哪里停留一秒钟?

学校

满满的一堆书,总会让我觉得自己应该多长儿双眼睛。这样就可以快些看完。因为还有别的事儿要去做。就比如:做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这一点。就会让我每天忙的不亦乐乎!每科的预习、笔记、复习、练习、作业、试卷等一大串事情要在他们要求时间内完成。谈何容易?而老师的思想,就是我这点作业,再说这也是你们该完成的。是的,就这“一点儿”,但是我想说每个老师都留我们“一点儿”,那么这所有的“点”加在一起,就是不小一点了。而且这些都要我们一个人完成。如果说我们还想课外阅读、练练书法等,那么必要时不就是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了吗?

从真正的水与泥混合的水、泥道路,到现在的水泥路。我已在这条路上踏破了无数双鞋。四季辰景,四季夕阳红。看过数变。那么这样说来理应对路边的辰昏相识相知。但是我将这些遗忘了。确切地说应该是走过了。从家到学校,因为怕迟到而赶时间。从学校到家,因为饥渴而赶时间。所以一路上留下的只有我的着急、匆忙、如雨的汗水和沉闷的、急促的喘息。

渴望回家,在我因劳累无助而受不了的时候,是能让我安放心雨的地方。毕竟那是温暖的家。终于能回到家,以为可以痛快玩一场,睡一觉。可梦中总是呈现老师布置作业时的严肃与严重。我就不得不放下念想,捧起书本。好不容易做完了,想着停下来,休息一下吧,却又发现地脏了,衣服该洗了„„

就这样,索索碎碎中我奔跑着。累坏了的时候就走走。始终没有停留。因为上帝在起跑的时候就告诉我:你的假期是星期八——从结束呼吸那刻起。

哦,生 活

--记初中生活片断

星移物转,岁月流年,初中生活似吃橄榄果一般,未等品味,就一闪即逝,

留下了一串串耐人寻味而又美好的回忆,令我魂萦情牵。

在这即将毕业之际,我翻开日记,寻觅我初中生活的踪迹。

1988年3月18日

今天下午,老师出了一道数学思考题,要我们独立完成。我苦思冥想,可是怎么也做不出来。这时,真想放弃了不做,我赌气似地把书摔在课桌上。"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写在书皮上的八个醒目大字出现在眼前。这是老师的赠言,也是老师的希望。难道一点点小小的难关都不能攻克?我责问自己,能,一定能,我心中默念着,又重新拿起笔。夜深了,唯有灯光与我作伴,静寂为我开辟了驰骋千里的求索天地。难关这个不可一世的恶魔屈服了,让步了,我笑了,我觉得,唯有胜利后的笑才笑得最舒心。生活只有在笑声中度过,才有意义。

1989年6月3日

夜,漆黑漆黑的,乘着呼呼怪叫的风,挟着隆隆鸣叫的雷,披着银蛇般的闪,雨点像串串断了线的珍珠,连成了一条白练,垂直而下。滂沱大雨像一张巨大的张开的网,罩得天也茫茫,地也茫茫„„

哗哗哗„„哗哗哗„„

我躺在病床上,默默地祈祷着,"小心点儿吧,小心点儿吧!他们还会来吗?但愿别来了!""吱--"门被推开了,富强和范华裹着风雨进了屋。他们一边脱着雨衣,一边嘟囔着:"

鬼天气!"我的嘴唇在颤抖,说不出话,只有泪水止不住地往外涌。我坐了起来,无限感激地望着他们湿漉漉的脸。"没什么,最重要的是你的学习。""噢,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这一节。听老师说,可重要了,你看,书上说„„"

雨继续下着,风仍然刮着,我的心犹如风雨中的水面总是难以平静。谁说同学之间冷若冰霜?谁说生活是一杯浑浊苦涩的酒?这生活分明充满了真诚和友谊,流荡着幸福和欢乐。

1990年元月18日

起床的铃声还没有响,富强便把我从梦中推醒。他伏在我的耳旁神秘地说:"下大雪了,快起来,咱们学雷锋小组的全体同学去老师大院扫雪?说罢,便匆匆离去。我顾不得衣服凉得难以着身,急忙穿衣下床,走出门外。嗬!好大的雪,地上足有一尺厚,松树枝上挂满了雪球儿,一簇簇,一团团的。我们来到教师大院,便七手八脚,呼呼啦啦地打扫起来。突然,我猛地想起,这样大的动静,会惊动老师的。于是,我向大家挥了挥手,然后,合拢双手,做成喇叭状,小声警告大家:"喂,动作要轻,别把老师扰醒了。昨天夜里12点了,老师还在给我们批改作业呢?"大家相对点了点头,会意地笑了笑,又打扫起来。我用铁铣轻轻地铲,蹑手蹑脚地把雪推出院门。富强他们用笤帚轻轻地打扫,生怕发出一点儿声音。起床的铃声还没有响,院子里的雪就被我们打扫得干干净净了。大家搓着冻红的手,一起来到教室,安心读起书来。

放学了,老师们站在校园甬道的两旁,微笑着,审视着,像一定要揭穿这个

小小的秘密。敬爱的老师,这点报答太微薄了,因为在生活中,充满了您对学生的爱。我迎着雪霁后的朝阳前进在蓬勃向上的人流中。

我合上日记,深情地回味着,哦,生活--难忘的初中生活,您给了我知识,给了我启迪,给了我幸福和欢乐。

五、作文演练

1、限时说作文训练:让------------走进心灵

时间:八分钟 (以小组竞赛形式展开)

要求:说出写作的思路即可

提示:①可采用日记体或小标题式或其他的并列式

②补全题目, 如“真诚”、“宽容”、 “执着”、“乐观”,或“书香”、 “正义”、“民族精神”等。找准突破口:虚实结合,写熟避生。

简评学生发言,对思路流畅,或小标题拟得好,日记内容有新意的同学大加鼓励。

2、书面作文训练。(第二课时)

文题(命题作文):扛起人生的责任做自己的上帝

要求:二选一,按照自己喜欢的并列式结构构思行文,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

知识点拨:

(1)、好的小标题能突出文章中心,而且省略了过渡文字,体现了凝练概括的构思之美和匀称醒目的结构之美。

①要简短、整齐,显示语言结构的匀称美。

如:《空谷幽兰》小标题:(1)兰之幽(2)兰之坚(3)兰之傲

②小标题如果长短不一,则以引用或化用名言、诗句或形象说理为佳。这种小标题含蓄隽永,富有哲理。

如:《为自己鼓劲》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③要层次分明,小标题之间逻辑关系严密。

如《感受初三》:教室,书山有路勤为径;寝室,快乐的单身汉;操场,巾帼须眉斗志旺。

如《可爱的校园》:春之花,夏之荫,秋之韵,冬之情

除此之外,还有数字式、行踪式等。前者可直接运用数字

一、

二、

三、四作小标题,一个部分集中写清一方面的内容,使文章层次分明而又免去拟题之苦;后者以一定的行踪为线索,撷取几组镜头,突出重点,展示亮点。不管以哪种方式拟定小标题都要切记:文章中心是线,小标题是珠,只有珠与线巧妙结合,文章才完美。

(2)、几则日记合成来表达一个主题。结构形式比较灵活,每篇日记之间不要求有特别严格的逻辑衔接;表达也比较自由,叙述、描写、议论可以随意穿插,便于作者表情达意或者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运用这样的体例,要注意整体的协调,抓住中心这根线,所有材料都为中心服务。

三、学习内容

1、教师点评《哦,生活》,为学生提供点评文章的范例。

本文运用"总--分--总"结构的形式,以三则日记串写了初中生活的三个片断,在选材上很讲究,也很有特色。

作者在开头的总说中,以"初中生活似吃橄榄果一样"的比喻,说明初中生活"魂萦情牵"。又以"翻开日记"为由,引出了分说部分。分说部分以一天概括一年。三则日记反映三年全貌。第一则日记写"我"自己;第二则日记写同学;第三则日记写自己和同学一起为老师打扫院子--三则日记写出了火热的初中生活,浓浓的师生情谊。虽然只写了三个点,却能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对初中生活的热爱之情。文章最后的总说,以"难忘的初中生活,您给了我知识,给了我启迪,给了我幸福和欢乐"的点题式的句子深化了主题。

2、引导学生评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或《我的假期是星期八》

(1)要求:说出结构和思路(继续引导学生说作文训练,重点训练学生对文章思路的把握,对小标题式并列结构的理解。)

(2)、点拨:我们今天接触和训练的是并列结构中的小标题式和日记体,这两种

体例以其结构明朗,便于行文的特点备受关注。用这种体例要根据具体文章而定,切不可光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

3、加深理解:(开展小组比赛,看谁说得好)

(1)、联系曾读过的优秀作文,说说这两种结构的具体运用。

(2)、对学生发言多鼓励,并适时强调:无论小标题还是日记体都要注意文章内

容的相互联系,切不可硬凑。

4、

四、知识梳理:

我们本节课主要了解的是总分总结构的日记体和小标题式,无论哪种形式,关键要灵活运用,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总分结构片段写作范文第2篇

1、 掌握标准主体段的内部组成。

2、 学习写观点句和解释句。

3、 学习概括事例的基本要求。

4、 学习用“假设法”和“因果法”分析事例。 教学重点:

1、解释句的四种写法。

2、分析事例的两种方法。

3、当堂写作分析语段。 教学难点:

假设分析法和因果分析法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元旦放假之前,我们进行过一次议论文的写作教学。在那一节课中,我们进行了议论文写作的入门学习。

2、简评上次作文。

上次作文咱们是在学习了议论文三要素和规范式结构的基础上重写了第二次月考的作文题。相比第二次月考,重写的这一次作文在如下方面有所进步:

一、标题大多通顺且明显具有观点性。

二、多数学生文章有明确的论点。

三、文章结构大多比较规范。但是普遍比较肤浅。而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应该具有四个要素。(投影)要做到深刻透辟,就得在主体议论段上做文章。

二、认识主体段

规范结构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议论文的主体段。这是一个标准的议论文例证段。 (投影)例1坚持就是胜利。(观点句)面对困难和险阻,唯有坚持,勇于永不言弃,才有可能成功。(阐释句)欧立西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材料句)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假如欧立西仅仅实验一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了,新药当然不会问世。就是他实验了605次,失败了以后不再坚持,也绝不可能有新药的制成;(分析句)正是因为他坚持到了最后,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总结句)

(1)学生默读例段。 (2)指名朗读。

(3)示范分析例段结构。问题预设:本段中心是什么?(解释观点句)第二句与第一句的关系是什么?(阐释句)哪些文字是在举事例?(材料句)事例之后的话是在说什么?(分析句)文段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总结句)

(4)解说:一个标准的议论段﹙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那种﹚,应该功能俱全,层次清晰,具体说来包括以下五各方面:(1)观点句(一般在段首提出)(2)阐释句(紧跟观点句,力求清晰简洁易懂)(3)材料句(紧接阐释句,举事实论证,叙述讲究简明扼要,选材角度准确)(4)分析句(紧扣主题,结合选材,对事实进行切中肯綮的剖析)(5)结论句(联系实际,适当延伸,回应段首观点句)

三、学习讲观点

1、观点句特点:位置 段首 句式 简洁的陈述句 数量 一句。句末标点 句号

2、练习

(1)常用句式不是固定句式。观点句并没有固定的句式。判别自己写的句子属于不属于观点句时可以在句前加“我认为”“我觉得”试试,通,就是,不通就不是合格的观点句。请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合格的观点句。(摘自学生作业)

(2)请为下面事例写一句观点句

司马迁从小就随任太史令的父亲读《春秋》、《尚书》,20岁开始漫长而艰苦的游览、考察,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的名人旧址。接着继承父业,立下志向,要写一部“成一家之言”的史书,大量阅读国家藏书、历史资料。受宫刑后,他想到了死,但他又想到著述没有完成,不应轻于一死,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的宿愿。最终他写成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答案示例:论点一: 逆境出人才;阐释一般简短。多是多内涵上和因果上作解释:逆境因其充满艰难与困苦而更能考验和磨炼人的精神和意志。或:灾难是真理的第一程。——拜伦。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培根。 阐释句既直到解释观点句的作用,又起来引出材料句的作用。并且,如果观点句文字较多,较具体,也可不用阐释句。

论点二:有志者,事竟成。阐释:远大的志向可以催人奋进,成就人生壮丽的诗篇。或:苏轼云,古之立大事者 不惟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四、学习举事例

1、引言:材料句以举事例最为常见且实用。引用事例有两点须注意:

一、事例并非越多越好。

二、事例并非越具体越好。议论文的事例一要具有典型性(真实,具有代表性,能以一当十,具有说服力,能支撑论点。)二要具有概括性。(解释)指望事例来凑字数绝不是明智的想法。

2、牛刀小试:

(1)逆境出人才。逆境因其充满艰难与困苦而更能考验和磨炼人的精神和意志。司马迁从小就随任太史令的父亲读《春秋》、《尚书》,20岁开始漫长而艰苦的游览、考察,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的名人旧址。接着继承父业,立下志向,要写一部“成一家之言”的史书,大量阅读国家藏书、历史资料。受宫刑后,他想到了死,但他又想到著述没有完成,不应轻于一死,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的宿愿。最终他写成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分析:事例为观点服务。观点为主,事例为宾。思考本事例中直接关乎逆境的内容,关乎成就的内容。 修改:逆境出人才。逆境因其充满艰难与困苦而更能考验和磨炼人的精神和意志。西汉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汉武帝处以“宫刑”,身体受到摧残,精神受到折磨,曾经痛不欲生。但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忍辱负重,经过前后十六年含辛茹苦,用生命写成巨著《史记》。

(2)有志者,事竟成。远大的志向可以催人奋进,成就人生壮丽的诗篇。司马迁从小就随任太史令的父亲读《春秋》、《尚书》,20岁开始漫长而艰苦的游览、考察,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名人旧址。接着继承父业,立下志向,要写一部“成一家之言”的史书,大量阅读国家藏书、历史资料。受宫刑后,他想到了死,但他又想到著述没有完成,不应轻于一死,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的宿愿。最终他写成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修改:有志者,事竟成。远大的志向可以催人奋进,成就人生壮丽的诗篇。司马迁立下志向,要继承父业,写一部“成一家之言”的史书。他读《春秋》、《尚书》。20岁开始漫长而艰苦的游览、考察,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的名人旧址。之后又大量阅读国家藏书、历史资料。最终写成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3、要点提示: 概括事例材料要求

要素:人物、事件、结果

要点:不要细节描写 删除无关情节

紧扣观点句,最好点出关键词

三、学习讲道理

1、学会讲理第一招——假设分析法(投影) (1)怎样讲理呢?回看前例。 (投影)例1坚持就是胜利。(观点句)面对困难和险阻,唯有坚持,勇于永不言弃,才有可能成功。(阐释句)欧立西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材料句)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假如欧立西仅仅实验一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了,新药当然不会问世。就是他实验了605次,失败了以后不再坚持,也绝不可能有新药的制成;(分析句)正是因为他坚持到了最后,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总结句)

师生找出段落中讲道理的句子,分析讲道理的方法。 假设条件

仅仅实验一次,失败后不干了 观点的对立面 推导结果

新药不会问世

事情结果的对立面

假设条件

实验了605次,失败了不再坚持

观点的对立面 推导结果

绝不可能制成新药

事情结果的对立面

原则:围绕论点,寻找对立面。思路:反面假设→ 结果展示→正面强调。

(2)练习假设分析法

山外有山,提醒我们要谦虚。年少时的苏轼曾轻狂地挂出对联“识尽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一位老者看后上门请教,苏轼竟被问得哑口无言,终于明白了山外有山,人须谦虚的道理。于是他把门外的对联改为“立志识尽天下字,发愤读尽人间书”。虚心学习,终成一代大师。

如果当初苏轼明白山外有山的道理,那么他就不会那么狂妄;如果苏轼没有遇到那个教导他人应谦虚的老者,也许他已经变成第二个方仲永,而不是一代文豪。

①做人要有意气。②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③春晚的舞蹈千手观音动人心弦,领舞者邰丽华却是又聋又哑。但她有意气,手臂练得青肿了,脚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终坚持练习。最终,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诠释内心的感觉,感动中国,感动你我。④她如果被儿时的不幸击垮,丧失了意气,没了斗志,就不可能坚持训练,如果她丧失了意气,失去了对人生的憧憬,她现在可能正在家中或福利院中成为一种负担。⑤因此,若无意气,又聋又哑的邰丽华又怎会从不幸的底谷达到艺术的巅峰?

2、因果分析法

(1)认识因果分析法

先请大家比较下面两例,读一读,看哪一段有说服力?

例1: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音乐,相反他以顽强的意志与磨难作斗争,“扼住命运的喉咙!”度过了31个没有音乐的年头,而他的许多佳作是在耳聋后写的。贝多芬经历双耳失聪的磨难,为什么还能创造出撼人心灵的交响曲,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战胜磨难,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投影)

(2)学习因果分析法

原因

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战胜磨难

本段论点 结果

创造出撼人心灵的交响曲

事例结果

师: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探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一般思路:为什么→是因为。关键:找准因果关系,将原因与观点对应起来,归因要正确。

(3)练习因果分析法

山外有山,提醒我们要谦虚。年少时的苏轼曾轻狂地挂出对联“识尽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一位老者看后上门请教,苏轼竟被问得哑口无言,终于明白了山外有山,人须谦虚的道理。于是他把门外的对联改为“立志识尽天下字,发愤读尽人间书”。虚心学习,终成一代大师。

①做人要有意气。②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③春晚的舞蹈千手观音动人心弦,领舞者邰丽华却是又聋又哑。但她有意气,手臂练得青肿了,脚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终坚持练习。最终,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诠释内心的感觉,感动中国,感动你我。

——《谈意气》

五、课堂小结

规范例证主体段落的写法

观点句:分论点一般是一个简洁的陈述句,要鲜明准确。

举事例:引述事例一般要几句话,内容要围绕分论点,交代人物情况、行动和行动的结果。

讲道理:分析事例要与观点结合起来,常用因果分析法和假设分析法。

六、作业

请以“生活需要微笑”为论点写一个主体段落。

要求 ①要有事实论据

总分结构片段写作范文第3篇

(二)

邳州韩箫

一、学习目标:

深入理解总分总结构的各种形式,重点把握小标题式和日记体,继续学习运用这些形式写并列式的记叙文或散文,使文章丰富充实,做到快乐自己,愉悦别人。

范文材料: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燕子埠中学之远文学社周娟

这是一个并不温暖的冬季,我看着几片残存的落叶如狂风中羸弱的蝴蝶纷飞而下,在脚边悄悄死去,突然想起了海子的一句诗:“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写诗那天应当也是一个冬日吧。

时光象水一样从我的指间悄悄流过,当若有所悟、蓦然回首时才发现还有许多尚未完成的心愿,细细碎碎地在心底映出水晶般的色彩。

一封久违的信

我走的时候她哭了,哭得很伤心,可我还是故做平和地安慰她。上车之后,看着她伫立在寒风中单薄的身影,我终于没有抑制住眼泪……今天,只想问一句“你还好吗?亲爱的朋友。”轻轻触摸着那页早已泛黄的信纸,我不禁忆起了她那微微泛黄的笑容,它就象一只温暖柔软的手拨动了那根被岁月的沧桑埋藏在最深处的心弦。我欠她一封信,也许她等待了好久。是生活的忙碌所致的疏忽吗?不,这只是借口,好想说一句“对不起”。

一句铭心的话

我以前从不知道会有这么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师在书舍里默默耕耘,心怀阳光,播散着心中的小小幸福。初识恩师是在小学四年级,是的,我记得很清楚,因为那是我心潮最低落的时候。我是刚转来的新生,落了许多课。在微妙的课堂上,他总是“凑巧”地空出一些时间为我补习。真是很微妙,我现在才知道那时就在班里实行了“一国两制”,犹记得当时的一笔一画都那么笨拙,而又那么深刻。我知道在恩师心中每个孩子都拥有相同的地位,可他心灵的天平分明对我有了一丝丝的倾斜,不是同情,而是希望。那一句“相信自己,我为你加油”,应该让我刻骨铭心的呀。可我,现在已近成人的我,离恩师的希望还很远,很遥远……

一把温情的伞

夏天的雨,既不温柔也不缠绵,一滴一滴重重跌落在屋顶,象被天空抛弃的孩子。九岁的我背着重重的书包站在长长的走廊上,怅怅地等待着渺茫的身影。伙伴们在大伞的遮蔽下陆续地离去,雨还在不紧不慢地下着。最后,空了,静了,我哭了。不是怕雨,就是莫名的辛酸。当我一个人跑回家后,我最想要的就是有一把伞……

哦,窗外真的下雨了,轻柔的雨丝温暖着冬天的大地。撩开记忆的轻纱,我拿 1

出抽屉中那把展开象蝴蝶般美丽的粉红小伞,转身迎向那巷口出现的无比熟悉的劳倦身影。伞下,母亲笑了,象春天里的迎春花:“娟儿,你还记得小时侯那次淋雨回家的事吗?其实,我是故意的,咱穷人的孩子不能这么娇贵,一切都得靠自己。”“妈,我懂……”湿漉漉的石板上留下了我俩轻拍的脚步,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再次模糊了我的双眼。

我向书写着目标的横幅会心一笑,抽出了那张压在书下的信纸……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要放弃,碎了的梦可以用心中的炽热重圆!

我的假期是星期八

燕子埠中学之远文学社李胜楠

人生真的太匆匆,所以想知道可以在哪里停留一秒钟?

学校

满满的一堆书,总会让我觉得自己应该多长儿双眼睛。这样就可以快些看完。因为还有别的事儿要去做。就比如:做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这一点。就会让我每天忙的不亦乐乎!每科的预习、笔记、复习、练习、作业、试卷等一大串事情要在他们要求时间内完成。谈何容易?而老师的思想,就是我这点作业,再说这也是你们该完成的。是的,就这“一点儿”,但是我想说每个老师都留我们“一点儿”,那么这所有的“点”加在一起,就是不小一点了。而且这些都要我们一个人完成。如果说我们还想课外阅读、练练书法等,那么必要时不就是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了吗?

从真正的水与泥混合的水、泥道路,到现在的水泥路。我已在这条路上踏破了无数双鞋。四季辰景,四季夕阳红。看过数变。那么这样说来理应对路边的辰昏相识相知。但是我将这些遗忘了。确切地说应该是走过了。从家到学校,因为怕迟到而赶时间。从学校到家,因为饥渴而赶时间。所以一路上留下的只有我的着急、匆忙、如雨的汗水和沉闷的、急促的喘息。

渴望回家,在我因劳累无助而受不了的时候,是能让我安放心雨的地方。毕竟那是温暖的家。终于能回到家,以为可以痛快玩一场,睡一觉。可梦中总是呈现老师布置作业时的严肃与严重。我就不得不放下念想,捧起书本。好不容易做完了,想着停下来,休息一下吧,却又发现地脏了,衣服该洗了„„

就这样,索索碎碎中我奔跑着。累坏了的时候就走走。始终没有停留。因为上帝在起跑的时候就告诉我:你的假期是星期八——从结束呼吸那刻起。

哦,生 活

--记初中生活片断

星移物转,岁月流年,初中生活似吃橄榄果一般,未等品味,就一闪即逝,

留下了一串串耐人寻味而又美好的回忆,令我魂萦情牵。

在这即将毕业之际,我翻开日记,寻觅我初中生活的踪迹。

1988年3月18日

今天下午,老师出了一道数学思考题,要我们独立完成。我苦思冥想,可是怎么也做不出来。这时,真想放弃了不做,我赌气似地把书摔在课桌上。"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写在书皮上的八个醒目大字出现在眼前。这是老师的赠言,也是老师的希望。难道一点点小小的难关都不能攻克?我责问自己,能,一定能,我心中默念着,又重新拿起笔。夜深了,唯有灯光与我作伴,静寂为我开辟了驰骋千里的求索天地。难关这个不可一世的恶魔屈服了,让步了,我笑了,我觉得,唯有胜利后的笑才笑得最舒心。生活只有在笑声中度过,才有意义。

1989年6月3日

夜,漆黑漆黑的,乘着呼呼怪叫的风,挟着隆隆鸣叫的雷,披着银蛇般的闪,雨点像串串断了线的珍珠,连成了一条白练,垂直而下。滂沱大雨像一张巨大的张开的网,罩得天也茫茫,地也茫茫„„

哗哗哗„„哗哗哗„„

我躺在病床上,默默地祈祷着,"小心点儿吧,小心点儿吧!他们还会来吗?但愿别来了!""吱--"门被推开了,富强和范华裹着风雨进了屋。他们一边脱着雨衣,一边嘟囔着:"

鬼天气!"我的嘴唇在颤抖,说不出话,只有泪水止不住地往外涌。我坐了起来,无限感激地望着他们湿漉漉的脸。"没什么,最重要的是你的学习。""噢,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这一节。听老师说,可重要了,你看,书上说„„"

雨继续下着,风仍然刮着,我的心犹如风雨中的水面总是难以平静。谁说同学之间冷若冰霜?谁说生活是一杯浑浊苦涩的酒?这生活分明充满了真诚和友谊,流荡着幸福和欢乐。

1990年元月18日

起床的铃声还没有响,富强便把我从梦中推醒。他伏在我的耳旁神秘地说:"下大雪了,快起来,咱们学雷锋小组的全体同学去老师大院扫雪?说罢,便匆匆离去。我顾不得衣服凉得难以着身,急忙穿衣下床,走出门外。嗬!好大的雪,地上足有一尺厚,松树枝上挂满了雪球儿,一簇簇,一团团的。我们来到教师大院,便七手八脚,呼呼啦啦地打扫起来。突然,我猛地想起,这样大的动静,会惊动老师的。于是,我向大家挥了挥手,然后,合拢双手,做成喇叭状,小声警告大家:"喂,动作要轻,别把老师扰醒了。昨天夜里12点了,老师还在给我们批改作业呢?"大家相对点了点头,会意地笑了笑,又打扫起来。我用铁铣轻轻地铲,蹑手蹑脚地把雪推出院门。富强他们用笤帚轻轻地打扫,生怕发出一点儿声音。起床的铃声还没有响,院子里的雪就被我们打扫得干干净净了。大家搓着冻红的手,一起来到教室,安心读起书来。

放学了,老师们站在校园甬道的两旁,微笑着,审视着,像一定要揭穿这个

小小的秘密。敬爱的老师,这点报答太微薄了,因为在生活中,充满了您对学生的爱。我迎着雪霁后的朝阳前进在蓬勃向上的人流中。

我合上日记,深情地回味着,哦,生活--难忘的初中生活,您给了我知识,给了我启迪,给了我幸福和欢乐。

五、作文演练

1、限时说作文训练:让------------走进心灵

时间:八分钟 (以小组竞赛形式展开)

要求:说出写作的思路即可

提示:①可采用日记体或小标题式或其他的并列式

②补全题目, 如“真诚”、“宽容”、 “执着”、“乐观”,或“书香”、 “正义”、“民族精神”等。找准突破口:虚实结合,写熟避生。

简评学生发言,对思路流畅,或小标题拟得好,日记内容有新意的同学大加鼓励。

2、书面作文训练。(第二课时)

文题(命题作文):扛起人生的责任做自己的上帝

要求:二选一,按照自己喜欢的并列式结构构思行文,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

知识点拨:

(1)、好的小标题能突出文章中心,而且省略了过渡文字,体现了凝练概括的构思之美和匀称醒目的结构之美。

①要简短、整齐,显示语言结构的匀称美。

如:《空谷幽兰》小标题:(1)兰之幽(2)兰之坚(3)兰之傲

②小标题如果长短不一,则以引用或化用名言、诗句或形象说理为佳。这种小标题含蓄隽永,富有哲理。

如:《为自己鼓劲》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③要层次分明,小标题之间逻辑关系严密。

如《感受初三》:教室,书山有路勤为径;寝室,快乐的单身汉;操场,巾帼须眉斗志旺。

如《可爱的校园》:春之花,夏之荫,秋之韵,冬之情

除此之外,还有数字式、行踪式等。前者可直接运用数字

一、

二、

三、四作小标题,一个部分集中写清一方面的内容,使文章层次分明而又免去拟题之苦;后者以一定的行踪为线索,撷取几组镜头,突出重点,展示亮点。不管以哪种方式拟定小标题都要切记:文章中心是线,小标题是珠,只有珠与线巧妙结合,文章才完美。

(2)、几则日记合成来表达一个主题。结构形式比较灵活,每篇日记之间不要求有特别严格的逻辑衔接;表达也比较自由,叙述、描写、议论可以随意穿插,便于作者表情达意或者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运用这样的体例,要注意整体的协调,抓住中心这根线,所有材料都为中心服务。

三、学习内容

1、教师点评《哦,生活》,为学生提供点评文章的范例。

本文运用"总--分--总"结构的形式,以三则日记串写了初中生活的三个片断,在选材上很讲究,也很有特色。

作者在开头的总说中,以"初中生活似吃橄榄果一样"的比喻,说明初中生活"魂萦情牵"。又以"翻开日记"为由,引出了分说部分。分说部分以一天概括一年。三则日记反映三年全貌。第一则日记写"我"自己;第二则日记写同学;第三则日记写自己和同学一起为老师打扫院子--三则日记写出了火热的初中生活,浓浓的师生情谊。虽然只写了三个点,却能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对初中生活的热爱之情。文章最后的总说,以"难忘的初中生活,您给了我知识,给了我启迪,给了我幸福和欢乐"的点题式的句子深化了主题。

2、引导学生评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或《我的假期是星期八》

(1)要求:说出结构和思路(继续引导学生说作文训练,重点训练学生对文章思路的把握,对小标题式并列结构的理解。)

(2)、点拨:我们今天接触和训练的是并列结构中的小标题式和日记体,这两种

体例以其结构明朗,便于行文的特点备受关注。用这种体例要根据具体文章而定,切不可光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

3、加深理解:(开展小组比赛,看谁说得好)

(1)、联系曾读过的优秀作文,说说这两种结构的具体运用。

(2)、对学生发言多鼓励,并适时强调:无论小标题还是日记体都要注意文章内

容的相互联系,切不可硬凑。

4、

四、知识梳理:

我们本节课主要了解的是总分总结构的日记体和小标题式,无论哪种形式,关键要灵活运用,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上一篇:营销管理岗位描述范文下一篇:职工关心关爱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