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法现代思想政治论文范文

2023-09-23

教育方法现代思想政治论文范文第1篇

一、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纵观我国五千年封建文明, 思想政治教育硕果累累, 方法也多种多样,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 进行理论教育灌输。统治者为给大众灌输儒家伦理道德思想, 大力普及《诗》《书》《春秋》《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 并自己也会编写一些喜闻乐见的读物, 使其在民间广为流传。

(二) 教化百姓, 使之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统治者实现“化民成俗”一方面是教育灌输的结果, 同时也是老百姓在生活实践中自发养成的。实现这一目的的方法多种多样, 如秦汉时期, 地方设“三老”专职教化。

(三) 树立理想榜样, 身教示范。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特别重视教育者要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教育者应该是完美的体现者, 要以对自己负责的精神、谦恭态度和博学多识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 学生树立好典范。

二、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伦理化在中国古代社会就已经渗透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中,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此相适应,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强调伦理道德, 各种政治制度、礼仪规范、社会习俗无不渗透着强烈的伦理道德要求。

(一)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强制性。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是和政治上的专制结合在一起的, 因此其方法必然带有强制性。自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 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法就只能以儒家为正统, 不允许其他的内容与方法与之相抗衡。

(二) 强调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孔孟等儒家先贤都高度赞扬那些虽不善言辞、却能遵循道德规范身体力行、亲身实践的君子, 而耻于那些言过其实、知行不一的小人。孔子主张“君子欲讷于言, 而敏于行”。

(三) 重视因材施教与循序渐进儒家思想主张。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强调因材施教, 对象的性格、能力等不同特点, 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儒家思想还认为, 思想道德教育要“循序渐进”, 这符合教育的认识规律, 有利于教育对象的接受。

三、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深远影响

我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方法历史久远、源远流长, 其中许多内容反映了人类某些共同的生活规则, 体现了人类的基本智慧和情感, 对于加强和改进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 引导当代人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目标。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历来把树立远大志向当作塑造完美人格的前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形成了以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理想、道德情操、道德品质, 激励人们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为目的的思想, 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为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 我们要高度重视自我教育, 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在儒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中, 自我教育法居于核心地位, 针对如何实施自我教育, 也有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它对我们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在于:达到了自我教育方法为中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整合, 坚持“以人为本”, 充分尊重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调动教育对象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培养教育对象自己反省的勇气、自律的精神和能力。

(三) 要学会运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综合教育方法。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十分注重运用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对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重视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综合教育机制, 只有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紧密协作的情况下, 才能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青年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立足于当代,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 审时度势、联系实际, 既要继承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合理因素, 又要开创富有时代特征的新的方法, 只有这样, 思想政治工作才会在新形势下焕发出新的光彩。

摘要: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起源于商代, 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内容丰富、特色鲜明, 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特点,方法,启示

参考文献

[1] 邓球柏.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 陈悦悦, 张正霞.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启示.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3] 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 曹影.“教化”的缘起、内涵及与道德教育的异同.长白学刊, 2005.

[5] 祖嘉合.儒家道德教育方法对现代道德教育的启示.党校出版社, 2005.

教育方法现代思想政治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李海林《现代语文教育的定位问题——经义教育·语言专门化·语用》回眸历史,认为“总体性教育”是现代语文教育之谜,要警惕“总体性教育”的全面突破和复辟;“语用教育观”既是对“语言专门化”的深化,也是不辜负历史的语文教育的正确定位。本文拟分析现代语文教育定位于“语用教育观”的局限性和偏狭性,并结合成功的教育教学实践,探讨现代语文教育定位的建议——语文三个层面教育目的视野下构建“过程与方法”教育定位形态系统。

【关 键 词】 语用教育观 ;过程与方法; 教育定位形态系统

【作者简介】 卓立子,高级教师,常州市优秀教师,市级教坛新秀,在各级各类杂志报刊发文60多篇;柳方平,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教科室主任。

迈入后课改时代,课改专家和一线教师回眸过去、立足现在,加强反思和总结,基于语文课程学科达成了诸多共识,但共识仍无法弥合分歧。李海林先生认为现代语文教育定位于“语用教育观”,这是历史作出的选择。既为“定位”,意味可根本解决问题,语文人当然该欢欣鼓舞甚至互相祝福,但笔者以为还是先冷静分析,并理性思考其理论的严密性与可操作性。

一、现代语文教育定位于“语用教育观”的原因分析

是历史选择了“语用教育观”还是“语用教育观”不能完全适应现代语文教育目的?

(一)冷静分析和看待李海林先生的观点

被忽略的事实和没有回答的问题:李先生所说语文“总体性教育”指什么?现代语文“总体性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李先生的观点是在梳理传统语文教育,特别是语文立科百年的七大历史形式呈现后得出的,他说:“历史常常是这样,它把自己的规定性深藏在匆忙和纷繁芜杂中,任人们在黑暗中摸索。只有等到历史拉长成为一段背景,人们才可能意识到历史中某一步的重要性,回过头来寻找历史中的这一刻,以及隐藏在这一刻中的历史规定性。”他把历史当作背景,俯察历史的每一步,确定了那一步的重要性并回到了那重要的一步,得出反思和结论:

首先,现代语文教育面临着一种两难选择:选择语言专门化,随之的工具主义和技术主义泛滥已经对语文教学产生伤筋动骨的侵蚀;“语言专门化”退回“总体性教育”,可能导致“泛语文”“泛人文”现象。

其次,从“总体性教育”到“语言专门化”的选择是正确的,奠定了语文课程“独当其任”的“专责”;“语用教育”既是对“语言专门化”的深化,也是对“语言要素教学”的反驳,它和“语言要素教学”一起防守着“总体性教育”的“复辟”,它是“语言专门化”历史使命的达成,又是“语言专门化”道路的有力开拓。仔细分析李先生的观点,却存在着被忽略的事实和还没有回答的问题。

1.李先生“总体性教育”指的是什么?

首先,他认为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特点之一是“经义教育”,或称之为“经义——训诲教育”:以儒家典籍义理为内容载体,以训诲儒家正统观念为目的;其次“一身而数任”是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的另一个特点。古代的语文教育基本上是文、史、哲不分的,他称这种“一身而数任”的特征为“内容的泛化”,顾黄初、李杏保称之为“混合式教学”,刘国正则称之为“总体性”。这就是他“总体性教育”的立意。他还说,“总体性教育以各种新兴的名词和概念回归到语文教学之中……当下语文教育实践中广泛存在的‘泛语文’‘泛人文’现象,更加深了人们对‘总体性教育’的警惕。”其观点在现代语文教育中有个简单通俗的说法“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不知李先生为何阐述得这般复杂。

如果仅就此立论,呼唤人们警惕语文教育教学中脱离学科内容的教学,呼吁加强语用在语文教育中的建构性价值,任谁都会击节鼓掌。“‘总体性教育’各种新兴的名词和概念”的具体实例是什么呢?笔者不敢揣测,但从结论“现代语文教育定位为‘语用教育观’”这个唯一点上看,和笔者理解的现代语文“总体性教育”是有着极大分歧的。

2.现代语文“总体性教育”应该是什么?

依笔者妄测,李先生不想再纠缠于语文是什么、语文具有什么性的争论,他只想把现代语文教育定位于“语用教育观”并以此来解决语文教育干什么的问题;现代语文具有现代性,现代性教学形态实现着现代性的教育目的。笔者妄为,不妨展示所理解的现代语文教育目的系统,而这个系统必须是以“总体性教育”形态存在。虽为“总体”,但为解析需要,分而述之。现代语文教育目的是基于课程三维目标的三个层面的整体性存在的。

第一,现代社会、课程呼吁“人类的人类化”,“完整的个性和人性”,语文教育也致力于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现代特定情境要求,在处理教育问题包括语文教育问题时必须确定这样一个目的,并且这样做时,能在弥补人们生活的意义和内容时提供指导:语文教育应该增加人的思想的厚度,使人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得到发展,语文教育目的必须有人文性追求,“人文是无罪的”,试问,谁没有在语文的“人文”激流中被冲刷过和激荡过呢?

第二,语文教育目的必须重视语文的学科内容,学科内容在确定其教育目的时是核心角色。有关讨论极多,但“语用训练、文学审美、文化元典义理教育三者都是中学语文教育不可缺少的基石”(张毅、王雷朝)。不可否认,语用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语文教育要有这个基础的存在,语文教育目的必须用语言这个基础为其所有要素(言语能力、文学审美能力、道德情操、思维品质等)守驾护航,但“语用”绝不能孤立地存在,笼统地仅强调“语用”是偏狭的。

第三,语文教育目的立足于其学科内容,建立在其传统教育知识的坚固基础之上,但更要建立在其教育行动之上。格斯说:“在世界的狂奔中知识不再推着我们前进,在个人记下他之前,他自己已经迷失了。”因此语文教育的目的必须是实践行动的学科。“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语文教育的目的还在于为学生建构语文能力和智慧,而课堂应该为能力和智慧提供范式和图式,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其语文学习生活服务。

(二)李海林“语用教育观”的积极意义和偏狭之处

后课改时代,人们反思语文的泛化和虚无,嘲笑语文的无效和无用。李先生“语用教育观”与其说是“语言专门化”历史使命的达成和有力开拓,不如说是在为其“言语教学论”进行历史定位,其言语教学论引入“言语”这一原核性概念,变语文教学的“语言本体论”为“言语本体论”对于重建语文学,重新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无疑“语用教育”对当前教学的虚无和泛化现象具有纠偏、正轨的作用,是语文三维目标三个层面中最基础的一极,是语文教育切入教学的应有角度和有力抓手,它是我国语文教育学科觉醒的自然诉求。但就此将之作为现代语文教育的定位,并且是唯一定位,不免有失偏颇。多年前,李镇西老师曾对李先生作过深刻提醒:“就学术而言,我个人认为李海林先生的理论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其言语教学论的观点是否会导致(至少会给人这样的误解)语文教育纯技术化的倾向?”

语文学科内容庞杂,有着庞大的学科体系背景,如仅仅从“语用教育观”的单维目标出发,无疑会使内涵丰富、层次纷繁的范畴体系简单化,这既无法描摹清晰语文学科的总体状貌,又是在自我设置牢笼、自我制造瓶颈制约语文教育教学发展的可能性。

多年前李先生论述“语文结构描述”时说:以文章和文学为语文的基本要件;以文化为内在的意蕴与价值取向;以语言为基础;以言语观为基本立场(一个理解语文的理论视域)。这个全息的结构论述是指向语文教育目的的三个层面的,和笔者理解的整体性(总体性)教育论述相合,恰当而准确。多年后,一向致力于语文教育哲学建设的李先生也许深忧结构系统“大杂烩”带来的危害,故不愿再做哲学的思辨了吧!笔者认为现代语文教育定位为“语用教育观”,几乎除了“惟工具性”的一般规范性陈述之外,很难发现其他东西,其可能只不过是在重复一些陈旧的不需再充分界定的信念和能力罢了,还自以为是“流行时尚”,所谓历史最重要的一步其实际不过是局限于历史和过去,认为没有什么比“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智力”更具体的罢了,并把这些合并上升为所谓的“语用教育观”,美化为教育的根本定位。这只不过是重新回到了语文改革之前的状态,这种复古主义、原教旨主义也应再次引起警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说“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随后又说“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普通高中课程标(实验稿)》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由课标看出,语文教育目的是基于三个层面的统一整体,定位必须作出整体性思考和定位。

20世纪语文教育传统中以叶圣陶为代表的进步的语文教育思想家,他们对于言语行为、语用单位、言语组织系统有着自觉感知,他们运用语言的动态过程和方法来指导学生的语文实践,从运用语言的角度强调语文课程的实践特性;注重学生的读、写、听、说语用实践技能的引路和指导,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其实并没有忽略其人文性。叶老说,“重视内容,假如超过了相当的限度,……说国文科绝对不含道德训练的意义,固然不通,但是说国文科的意义就在道德训练,那也忘记了国文科立科的本职了”,叶老既反对超过一定的限度,也反对绝对不含,这也与李先生观点相左。认识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语文的教育目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给以新定位,历史已翻过了那一页,我们必须在继承中走向远方。

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说:“教育世界观的精神教义是提供科学所不能提供的东西:一个总体的蓝图,一种统一的世界观、一次将影响生活的行为的理解的尝试、它追求的是关于什么是可能的一种观点,而不是对已完成的事实的记录。”现代语文教育要有现代意识,沉迷过去不知发展是僵化和静止的观点,这不是对待历史发展应有的客观态度。现代语文教育定位要基于现代教育精神和哲学,紧密联系现代语文实践,把语文作为自主学科来思考,在确定语文学科个性的价值标准下提出其教育定位的可能建议:构建基于语文三个层面教育目的的“过程与方法”教育定位形态系统。

二、现代语文教育定位的建议

语文三个层面教育目的视野下构建“过程与方法”教育定位形态系统。

(一)现代语文教育不仅建立在行动概念上,重要的是建立在教育事件概念上,甚至建立在教育事件概念的系统上,即建立在“过程与方法”教育定位形态系统之上。

现代语文教育目的要定位在“过程与方法”教育定位形态系统之上。

现代语文教育目的定位如果仅仅定位在“语用价值观”这个基本固定的经验性陈述上,其漏洞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语文教育确定了“教什么”的目的后,怎么教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何况“教什么”仅定位为“语用”也是偏狭的呢!现代语文教育是一个“过程与方法”教育事件概念系统。

首先,这个思考有其哲学和教育教学方法论的基础和依据。

马列主义有关“过程、矛盾、运动”科学理论;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过程与实在”哲学观:过程思想和机体哲学;杜威“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在教学方法上,主张“从做中学”;皮亚杰等人建构主义理论和加纳德多元智能理论;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教学方法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教学原则,以“心理学具体化,教学法大众化”为指导思想的17条教学原则;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行知”合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思想;亲知(行)是一切知识之根本,闻知与说知必须安根于亲知里面才能发生效力等。中西方哲学和教育教学论都揭示着,基于语文课程三个层面的目的,构建语文课堂宏观设计过程的和语文学习方式运用微观方法体系的可行性,着力点在于利用“过程与方法”实现对现代语文三个层面目的的实践化转化,构建其形态系统。

其次,现代语文研究学者也注意到了语文“过程与方法”教育形态构建的必要和重要性。

韩雪屏指出:“语文教育抓住了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过程与方法,也就抓住了牛鼻子。能不能以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与方法为主线,从语文课程目标中剥离和铺排出既有利于学生学,又方便教师教的语文课程内容呢?黄厚江老师也多次论述说: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三维目标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概念是“过程”。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结论教学”,即学习过程的缺失,这是语文教学低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利用“过程与方法”实现对现代语文三个层面的目的的实践化转化,构建其形态系统。“过程与方法”是指实现语文三个层面教育目的实体总体有机存在状态。“过程”,是指向语文教育目的的语文学习存在过程,“过程”是课堂组织过程和样态系统构建过程;“方法”是把学习心理过程转化成具体操作的能力实践系统,它既是实践性能力操作系统,又是促进发展性的能力操作系统。“过程与方法”的师生智能特征表现为教程化(通过学的过程与方法呈现教的过程与方法)、自主化(充分发挥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步骤和方法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强调的是“过程与方法”教育形态系统,一定是一个“整体性”教育形态系统。

(二)用“过程与方法”教育定位形态系统呈现指向语文三个层面教育目的的教学图式,呈现语文教育“意愿的模型”和“理想的要求”。

李海林先生文中说“遍览现代语文教育史的研究著作,现代语文教育与传统语文教育在外在形态(即语文教育存在形式)上的关系,一直在人们讨论的视野之外”。笔者不妨展示也许李先生不愿正视就谓之“在视野之外”的现代语文教育形态,或许就是李先生所指称的用“新的口号包装的‘总体性’教育形态”。

弗尔斯特说:完全模糊的目的没有组织能力,没有明确的要求影响人们,明确设定目的是惟一能给我们选择真正精确方法的东西。“过程与方法”教育定位形态系统指向于现代语文三个层面的教育目的,它必然是现代语文教育目的定位实践操作的“意愿的模型”和“理想的要求”。它是引发人们对用“过程与方法”教育定位形态系统指向语文三个层面教育目的,建构教学图式思索的建议。

1.用“过程与方法”指向于“人文,情感、价值观”性教育目的,建构语文教育形态系统。

指向于“人文,情感、价值观”性教育目的的“过程与方法”教育形态系统,现代比较有影响的以韩军“新语文教育观”、赵翔谦“绿色语文”、董一菲“诗意语文”、王君“青春语文”等为代表,这种课堂教育形态皆着意于精神和人文,着力于语言,得益于能力。指向于“人文,情感、价值观”性教育目的的“过程与方法”教育形态系统,“人文,情感、价值观”是教育教学切入点、渲染点和对课堂的俯察点,其实现的依然是对语文学科内容的教育教学。

指向于“人文,情感、价值观”性教育目的的“过程与方法”教育定位形态系统其教育目的致力于:激励人的情感,提升人的价值观,改变人的态度。其“过程和方法”是一种基于语文学科内容的学习,教育设计和实施也确定了语文学科特征个性的价值标准。

2.用“过程与方法”指向于“知识和能力”的教育目的,呈现语文教育形态的系统。

指向于“知识和能力”性教育目的的“过程与方法”教育形态系统,其立足点在母语课程的基本任务,母语课程的基本内容,从语文的学科本原、从语文味出发,其强调加强语言的训练,语言的品味,语言的熏染,从而构建语文课堂教育模式和存在样态,较早期以钱梦龙导读教学模式:“三主”导读教学指导思想为代表;继承发展的是黄厚江“本色语文”、程少堂“语文味”教学法体系等。

指向于“知识和能力”性教育目的的“过程与方法”教育形态系统,从语文本原出发,本真地指向语言训练和能力教学、语言品味和涵养教学、语言文本文章和文学文化教学,语文性浓、语文味深厚是建立在语文教育科学知识的坚固基础之上的教育行动形态,其不仅在于为学生建构语文能力和智慧,它的信念还在于学生获得获得语文人生的力量和智慧。

3.用“过程与方法”指向于“过程与方法”的教育目的,呈现语文教育形态系统。

形成语文能力,培养语文素养,提升语文品质,如何立足于课堂,拓展于课外,把语文学习的空间理解陈述为“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指向于“过程与方法”性教育目的,形成语文课堂和语文课外(即语文生活)的双“过程与方法”一直也是教师关注的焦点和重点。

用“过程与方法”指向于“过程与方法”性教育目的,呈现语文教育形态系统,既呈现课堂的教育形态系统,又提供课外语文教育形态系统,在如何实现语文“过程与方法”的教育目的上给人深深启迪。

现代语文教育的目的再次回到单一的约束性解释系统的危险,如近年“小语文观”、“语用教育观”等呼声甚高,这也许是生活在工业化、技术化社会的人们受到外部的影响而被迫作出的选择,但这种选择没有创造出新的意义和规范,就仅仅因为新的意义和规范可能增加人们学习的混乱而已。因此,很少有人愿意建构超出现存模糊标准并与之相抵触的价值和规范。

当代语文界存在着各种自成口号和体系的语文教育理念和实践,任何人都力图证明自己体系的合理性,然而,他们理论和实践,对事实的解释,一方不能说服另一方,有时甚至存在着深刻的互相矛盾。笔者认为他们的表述中都普遍蕴含着深刻的“过程与方法”思想,因此,提出现代语文教育定位的建议:语文三个层面教育目的视野下构建语文教育“过程与方法”教育定位形态系统。

参考文献:

[1] 李海林,现代语文教育的定位问题——经义教育·语言专门化·语用[J] .课程·教材·教法,2015(05):61-68

[2] 韩雪屏,让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解读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角度[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2012(04):7-11

教育方法现代思想政治论文范文第3篇

纵观全国的教育改革, 正是如火如荼之时:开创校园网站, 建立计算机网络教室, 网上教学, 多媒体课件等等, 多种形式齐头并进。在这种探索过程当中, 也清楚地让我们看到:现代技术应用于教育是对教育本身一个质的突破。

政治课运用电脑多媒体教学手段, 将知识串成线、连成网, 使之系统化、网络化。围绕着“网络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网络背景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等, 我们可以充分运用网络资源, 进行电子备课。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手段, 能够起到变抽象为形象, 增加课堂教学密度和容量, 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兴趣, 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善于运用电脑多媒体,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们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运用网络教学手段,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启迪思维—引导读书、讨论交流—质疑释疑、理论升华, 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 创设教学情境, 注重教学的情感性、民主性

成功教学实践表明, 一节深受学生欢迎的课, 无不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政治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情感教学, 其知识只有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展现、情绪的感染, 去触及学生的灵魂, 激励他们的心灵, 促使他们用行动去捍卫真理时, 才谈得上转变为学生的信念。而只有当知识转变为学生的信念时, 才谈得上道德教育。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此外, 思想政治课的网络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内在的驱动力, 使他们更加专心投入学习, “趣学”“乐学”来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因此,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的情感性和民主性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的关键一环, 重视情感在政治教学中的作用是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的最佳途径。

3 运用网络资源,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传统的教学形式是学生采用“秧田式”坐法, 交流方式主要采用师问生答的师生单一互动的交往方式, 这种方式教师的角色地位过强, 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网络化教学通过组建合作探究的学习小组, 适当变换师生位置, 增加组内生生互动, 小组互动, 组际互动等网络化交往学习方式进行知识探究, 教师是学习活动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大量实验表明:在这种和谐宽松的网络学习气氛围中, 教学教师易于调控, 便于调节。对于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集中学生注意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确实大有好处。

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首先, 要以知识的魅力吸引学生。建构主义教学论原则明确地提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 只有这样, 才能激发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的。”实践表明:教学内容不要再局限于书本知识,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大胆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可以说, 网络资源的丰富程度远非一般人所能想象的。挖掘网络丰富的资源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必将带来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浪潮。

4 进行网上在线测试, 提高教学效率、巩固教学成果

目前, 教育方式正面临着一场巨大变革, 推动这场变革的力量来自通信、网络、多媒体以及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其中, 网络考试就是以准确、高速、网络化的信息技术为手段, 实现了练习、测验过程各环节的高度自动化、科学化和教学反馈信息的深度挖掘。与传统课堂考核方式相比, 网络考试最重要的特点在于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现在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爱动贪玩、渴望成功。传统的、过于呆板的黑字白字的考卷不能吸引学生兴趣, 试想孩子的世界是色彩斑斓的, 黑字白纸的单调试卷怎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长期从事教学的教师们都知道, 参加笔试相当累, 学生的考场纪律很成问题, 当学生做完试卷之后, 甚至还未做完试卷, 他们就迫不及待地交头接耳起来, 当然, 学生年龄小不懂事是一个原因,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 试卷对他们毫无吸引力这也是其中一个因素, 甚至有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会对试卷产生厌倦的情绪。

而如今一改上述的情况, 当学生进入语音网络教室, 他们就爱不释手, 生动的画面, 极具鼓励性的表扬语, 以及生动故事情节, 如我是小法官, 购物历险记等故事深深吸引着孩子, 在故事的发展中完成了一题有一题有创意性的题目。这样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得学生在巩固旧知的同时又开拓了眼界, 将所学的知识得到了灵活的运用。教育是为了一切孩子, 由于试卷产生子系统的智能化, 能较快的产生出难度定位准确、知识覆盖全面的高质量的试卷, 因此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试卷不再是全年级一张的试卷, 而是根据各人情况分层安排的, 而且鼓励学生重考。鼓励重考与搞频繁考试是完全不同的, 重考是建立在学生自觉自愿基础上的, 其目的是通过鼓励学生重考这个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次考后, 有的学生对自己的考试成绩 (包括考试成绩很好的学生) 不满意, 可以申请重考, 直至对自己的考试成绩满意为止。由于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 不断增强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因此试卷不再是老师的法宝, 分数也不再是学生的命根子。打小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从提高教育质量来看, 教师付出的这种劳动, 是有价值的、高效的。在线测试虽然在实践的时间上还不长, 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但是与传统的考试相比有些地方取得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摘要:本文指出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弊端, 阐述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构建的三种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基于多媒体组合的演示型教学模式、基于网络交互的个别辅导模式、资源利用—主题探索—合作学习模式。

教育方法现代思想政治论文范文第4篇

吉登斯认为:“现代性是对传统是一种断裂”。从现代性的角度开看, 现代性的发展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 在时间上造成与传统的断裂, 在空间上造成社会结构的断裂。

1.1 意识形态属性淡化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集阶级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为一体, 属于上层建筑。从阶级性和上层建筑的角度来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为意识形态服务, 这一点学界已有共识。受社会现代性的冲击, 计划经济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封闭空间被打破, “有形的围墙”对人的思想丧失了管理功能。封闭的空间被打破, 社会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暴露于价值多元化和全球化的环境中。

1.2 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去社会化”现象

现代性具有辩证法属性, 一边是机遇, 一边是挑战。社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和专业化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职业化也已经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人的活动, 是人类社会物质实践, 是人与人的社会交往活动。但是,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建设, 人们对专业化投入太多的精力,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性缺关注的太少。从当前整体情况来看,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对象是面对学生群体, 其他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弱化的趋势。社会是一个群体, 顾此失彼本身就是“去社会化”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践属性, 借助实践来将思想植入受教育者的头脑之中。反观当前的实际情况, 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多侧重于课堂教育, 相关的课外社会实践没有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这种“去实践化”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去社会化”的现象。

1.3 科技理性与媒体的娱乐化带来带来的困境

科技推动了社会的现代化, 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现代的载体, 例如互联网、多媒体教育技术以及智能手机。利用这些新技术, 人与人面对面进行教育的模式被打破, 新的教育模式 (间接教育) 的优势被凸显。但是, 过度依赖新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缺陷也在暴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被疏远。人具有社会性, 负有感情。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人与人面对面的教育, 期间的产生的感情能够对思想政治效果起到巩固的作用。但是, 新技术条件下的“不在场的交往”看似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距离拉近, 实则心灵的距离更远。互联网和新闻媒体整合了各种精彩与引人注意的内容和形式, 为社会生活带来了乐趣, 也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但是过度的娱乐化又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合理性, 导致了“媚庸化”。

2 破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困境

2.1 坚守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

任何淡化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属性的作法都具有颠覆性的毁灭。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期, 利益和观念错综复杂, 功利主义大行其道, 这些在某种程度上冲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属性, 一些人鼓吹思想政治教育要“价值中立”。面对这种局面, 国家更因从长远和全局的角度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人文社科领域的“价值中立”是个伪命题, 因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任何时候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中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思想毫不动摇。历史的教训是惨痛的, 苏联的解体的教训并不遥远。

2.2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化环节

实践是社会的实践, 是人类交往的重要工具和内容。面临日益人与人面对面交往的减少,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设置实践环节, 将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毕竟,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人与人之间“心灵”之间的沟通。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群体, 更应该是社会大众。面对日益分化的社会, 国家应该将实践化融到各种群体之间的教育环节, 并形成体系。

2.3 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兴媒体和谐发展

科技理性和新兴媒体的发展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理想对待, 既不能一味的否定, 也不能全盘肯定, 应该辩证地认识他们:利用科技与新兴媒体的便利性的前提下, 更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合理性, 不能为了所谓的“娱乐性”而牺牲内容。这样做, 既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情感性, 也能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之“实”。

摘要:现代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人类色会你对传统社会的批判、继承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整体的一部分, 是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必然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困境,破解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 1957年版.

[2] 安东尼·吉登斯.安东尼·吉登斯访谈录[M].新华出版社, 2001年版.

教育方法现代思想政治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在简述了思想政治工作与现代企业管理关系的基础上,对思政工作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其发挥路径:改进思政工作内容、加强队伍建设以及利用新的载体和平台。

关键词:思政工作;现代企业管理;发挥路径

一、前言

思想政治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其主要的途径和思想保障。寻找出思想政治工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作用的发挥路径将给思政工作提供很好的指导,因此,本文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有着很强的实践意义。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关系

整体来说,思政工作和现代企业管理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一方面,当前我国企业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现代企业管理都是存在于社会主义这一架构之下的,也就说无论现代企业管理是什么样,它都要服从社会目标,并进行一定社会责任的担当,而思想政治工作则可以对现代管理过程中过分追逐利润所导致的缺陷进行弥补,促进企业良好的发展。而一方面来看,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现代企业管理虽然方法上存在着不同,但归根结底都是“以人为本”,都是以对员工的情感有足够的认识,并将满足员工的需求、发挥团队作用作为基本的工作。基于此,在现代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发挥出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结合现代的企业管理方法可以为企业发展构建一个和谐的环境,为其提供不竭的动力。

三、思想政治工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因此企业的发展必须要服从这一大局,这是党和国家对经济发展路线进行宏观调控的必然结果,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将在企业现代管理中发挥着非常突出的作用。

首先,思想政治工作属于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当前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就体现着对企业的管理方面,而管理又是通过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制度实现的。一方面,在企业中,当前都存在着企业党组织以及工会组织的建设,通过有效的、规范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可以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对党的经济方针政策及执政理念进行贯彻,促使企业的人事安排、经营方向、劳动关系以及思想面貌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是企业正常管理运行的必然要求,它可以执行企业的计划、指挥、组织、协调、控制等功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这一目的。

其次,思想政治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有效地途径。管理工作作为保证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如何根据企业具体的情况采取合理的方式方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而管理方法又可以分为刚性管理以及柔性管理这两部分。其中,柔性管理主要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因此,这种柔性管理本质上来说具有以人为本的特点,它是以企业的组织文化、共同价值观以及企业的愿景为依据所进行的人格化管理,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具备以人为本的特点,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将会从思想、信念、情感以及观念等几个方面实现对人的感化和影响,发掘出人的潜能,使其为组织目标服务。由此可见,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柔性管理,它必然属于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第三,思想政治工作给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思想上的保障。当前的环境下,经济并不景气,最近发布的种种报告更显示了这一点,在这种环境下,企业的管理不仅受到内部的挑战,也受外部的影响,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更是不断的在思想上给我国造成侵袭,加之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很多不良思想及作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这种背景下,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以马克思思想来领导我们的意识形态,对各种腐朽思想、错误思想进行排除,能够有效地树立共产主义信念,为保证企业沿着正确的社会主义路线前进起到了很大的促进效果。

四、思想政治工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路径

1、通过业务管理需要相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改进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建立一个比价合理的、科学的价值观内容体系,在这种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观作为指导,并以企业发展作为体系目标,坚持实践性、科学性以及先进行相结合的原则对其进行提炼。

其次,对员工的素质进行提升,我们要时刻认识到企业价值观的基础是员工的素质,当前我们的企业都处于知识经济的环境中,加上世界一体化的影响,企业要想提供更好的的服务和产品,则必然需求更高的技术,因此,只有员工的素质提升了,企业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这里的员工素质主要包括员工的业务技术、思想道德素质以及人文知识素养。

再次,要对每一个岗位的责任进行明确,这可以引导员工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其本职工作岗位,进而更好地发挥出其应有作用。

最后,加强职业道德观的建设,通过这种职业道德观的建设来引导员工成为一个爱岗敬业、办事公道、诚实守信、奉献社会、服务企业的好职工。另外,提升职工的荣誉感及职业理想,使其对本职工作更为热爱也有助于其做好本职的工作。

2、加强思政工作队伍的建设

思政工作只有纳入到现代企业管理的轨道之中,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这是其作为柔性管理方法的本质决定的,因此,加强思政工作队伍的建设尤其必要性。一个科学的队伍建设主要指的是通过对企业制度需求、特点、经营状况以及岗位需要等因素进行分析以后,对企业各级的党组织、公会、宣传部、共青团以及职代会等机构所进行的合理设置,这又包括人员配备、思想素质培训等。

首先,健全的组织是保障,实践告诉我们,通过加强思政部门的建设。鼓励更多的优秀员工加入到这一部门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思政教育的作用。

其次,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队伍。人才对于任何行业都至关重要,在思政领域中,依然是这样。对于这一批领导干部,要确保以马克思主义武装其头脑,加强基本理论、路线、纲领以及政策的教育,如果有条件,应该鼓励他们参与到重要的论坛之中或者出国考察,这可以有效地增强其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以及政治意识,进而提升其决策能力、研究能力以及驾驭能力。

第三,建设一支熟练掌握业务、懂法律的政工队伍,在这一队伍的建设中,要对其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加强,并进行集体主义、工会法、劳动合同法、劳动法等方面的培训,使其发挥出思政工作主力军的作用。

3、利用新的载体和平台进行思政工作

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在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成为了大多数员工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这种背景下,我们思政工作也就有了一个新的工作方法,也就是利用网络这一新的载体和平台完成传统的工作。

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企业的网站,开设思政主页,用更为活泼、生动、贴近生活的方式进行教育,举例来说,通过有奖竞猜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员工积极性。另一方面来看,我们还要加强专业化网络思政工作队伍的建设,对于这支队伍,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思政水平,更要具备网络能力,将这一新技术融入到日常的工作中。此外,通过对新的教育方式进行挖掘也能产生较好的作用,比如QQ、飞信、EMAIL等工具应用的好将会给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带来不小的提升。

五、结语

思想政治工作要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真正发挥作用并不是一件轻易就能够完成的工作,它需要我们结合实际,善用理论和平台,并不断的提升自身素质。不过,笔者相信,随着探索的深入,这方面的工作必然会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 周萍.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 煤炭经济研究. 2010(06)

[2] 李俊伟. 推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转型[J]. 石油政工研究. 2010(03)

[3] 王怀文. 刍议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J]. 知识经济. 2009(08)

教育方法现代思想政治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在林业企业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凝聚职工力量、化解职工矛盾、振奋职工精神、理顺职工情绪、统一职工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更是传播和学习党先进理念和思想的重要渠道。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开展林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有效增强职工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对四有职工的培养,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益增长,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对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实践过程进行学习和总结不难发现,很多林业企业均逐渐重视了思想政治工作并获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就对林业工作思想政治水平提升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林业;职工;思想政治;提升;策略

近些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林业企业经济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以及形势之下,林业企业必须要转变自身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模式,结合新的背景和环境进行创新,遵循科学发展观,与林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际相结合,明确职工需求,坚持创新发展,对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进行重新、深刻的认识,构建科学、良好、有效的工作机制以及管理模式。引领全体职工发挥自身聪明才智,通过团结协作和不断创新来实现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下面就探析林业工作思想政治水平提升策略。

一、开展林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长期开展、广泛开展以及深入开展,林业企业职工思想政治素养直接关系到了林业企业经济效益,已经成为了林业企业开展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基础。开展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很强的必要性。首先,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保证企业顺利应对外界变化。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致使企业外部环境发生了改变,大多数林业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环境都越来越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的指导作用,对职工思想压力以及精神压力进行有效的缓解,调节企业职工的心理,对职工情绪波动进行平复,进而促进林业企业持续、健康以及稳定发展。其次,提高林业企业思想政治水平能够促进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和进步。在新时期和新環境中,要求林业企业不紧要将原有的发展水平有效保持,还要突破自身实现更佳的发展。想要实现更加高层次和高水平的发展,必须要充分发掘林业企业职工的潜能以及能动价值,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对职工发展进行推动以及引导,最终实现林业企业良好、全面、科学发展这一重要目标。

二、提升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具体策略

(一)对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进行创新

在新的环境、新的时代以及新的社会中,工作对象发生了更为广泛和深刻的变化。在林业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要注重开拓新途径,运用新方法和手段,认真学习优秀成果,借鉴成功经验,不断汲取新的成果和技术,对思想政治方法、模式和途径进行全方位改善,使其更加完善。在林业企业职工参加思想政治活动的同时,职工将自身思想意识、素养和境界提升,改变自身不良行为习惯,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使职工更加深刻的意识到团结同事、化解矛盾、持续学习、克服困难和挫折的重要性,在林业企业中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使职工更加热爱工作,热爱林业企业,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学习使林业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努力提升自身素养

想要做好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必须要坚持从自身做起。由于每一名林业工作者起步以及基础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包括面临问题的差别以及思想状况等。比如,有些职工存在子女就业困难,有些职工存在社会保障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均影响了职工自身的思想,这些问题对于林业发展以及林业改革十分不利。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应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坚持从职工需求以及实际出发,对科学发展观进行落实,对职工矛盾进行高度重视,切实帮助职工办事,对问题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无私奉献的精神,团结一心解决困难和问题,更好的实施林业建设。

(三)提高工作方式灵活度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提高工作方式的灵活度,对现代化传播工具进行灵活运用,对党先进的政策和方针进行宣传。结合职工兴趣爱好、年龄、性格、文化程度等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的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知识竞赛、辩论赛、读书活动、主题演讲比赛等。安排职工到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定期安排职工进行考察以及学习,通过采用丰富多样的思想政治方法和方式对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进行强化和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对各类阵地进行开辟,包括宣传牌、文化长廊、文化休闲会馆、图书馆、局域网等,从传统说教式转变成为现代化的引导式,充分运用典型,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灵活和生动,同时,鼓励职工奋发有为、勇于创新,帮助困难家庭子女进行就业,体现出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赋予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性和生命力,切实提高职工思想政治水平,促进林业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林业企业日常生产、运营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林业企业想要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获得成效和进展,就必须要依靠高水平、高技能、高素养的职工,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林业思想政治工作。在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必须要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深入了解企业职工的需求,关怀和关心职工,潜移默化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林业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江霞.林业工作思想政治水平提升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4):220-221.

[2]张琦颖.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林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科技风,2019,(3):44.

[3]陈迎春.探究政工工作对林业企业思想政治推动的重要作用[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10):122.

[4]祖洪梅.加强和改进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分析[J].神州,2018,(27):297.

[5]王凤琦.新形势下做好林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浅谈[J].现代企业文化,2018,(18):218.

[6]洪壮丽.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管理高效化措施探讨[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8,(1):124.

上一篇:移动电子商务现状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泰州学派美学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