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传统民间艺术论文范文

2023-09-23

安徽传统民间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在泗州戏的常用音乐唱腔中,主要包括基本腔、花腔调门、专用小调这几种类别,而在花腔中,又可以详细划分为程式性花腔、色彩性花腔,在程式性花腔中,主要就是哈弦、慢板起唱、连板起和起腔等唱法;而在色彩性花腔中,则主要包括雷对调、立腔、扬腔、射腔、一呦调等唱腔。在泗州戏中,常用板式包括慢板、二行板这两个类别,在慢板类别中,又可以详细划分为慢板、幽板、慢二行等;在二行板中,又可以详细划分为二行、紧二行、紧板等。在泗州戏中常用是正把和反把,分别对应D调和G调,这些常用调式的形成,是将我国传统五声调作为基础,采用了其中的宫调式和徵调式。本文详细分析泗州戏传统音乐唱腔,主要对泗州戏的基本腔、花腔、专用小调等常用音乐唱腔进行阐述,同时详细介绍泗州戏的常用板式、板腔体所独有的“调门儿”、常用调性、泗州戏常用调式,基于这些内容对泗州戏传统音乐唱腔的艺术魅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泗州 传统音乐唱腔 艺术魅力

泗州戏是我国著名的民间戏曲类型之一,具有简单的曲调结构,同时也具有较为浓郁的乡土气息,旋律和曲调十分吸引人。在泗州戏传承发展过程中,主要的艺术来源就是民间小调和山歌号子等方面的素材,也因此形成了朴实、风趣的演出风格。泗州戏从最开始没有固定旋律的沿门乞讨小戏,经历200多年的时间逐渐发展,目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我国在2006年还特别将泗州戏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中央电视台也对这一传统文化遗产进行了报道,而这些都与泗州戏艺术家、专家学者们长期以来的努力有着分不开的关系。泗州戏虽然是一个小的戏曲类别,但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底蕴主要源于我国皖北地区所具有的悠久文化传统,以及深厚的音乐、舞蹈发展历程,同时,泗州戏本身所具有的唱腔也是十分优美的。本文简单整理了一些泗州戏的常用传统音乐唱腔,希望可以将此提供给相关爱好者进行参考学习。

一、基本腔

泗州戏是一个小剧种,本质上属于板腔体,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三类腔调,分为基本腔、花腔调门、专用小调。在基本腔、花腔调门等曲调中,曲调并不是固定的,可以由表演者结合自身旋律规律进行自由发挥。而常用的板式则分为两个大类,分别是慢板和二行板,在泗州戏中具有递进的唱腔速度,由慢板作为开始,之后唱腔的速度会逐渐加快,在快到一定程度以后又转向一个掉板,将速度重新放缓,之后重新开始,由慢板逐渐开始加快。在掉板戏中,可以适用于男女腔。同时,在泗州戏表演中,具有较强的说唱性,从总体进行分析,具有朴实、委婉的特点,旋律上也十分优美动听,将淮北地区的韵味充分融入戏曲当中。

在基本腔发展过程中,主要使用源于清代乾隆年间产生的简单曲调,之后泗州戏艺人对这一曲调进行了加工和改良,最终形成了泗州戏自身的一种腔调。泗州戏基本腔可以在各种唱段中进行应用,并且同时适用于男女唱腔,通常都是以四到八句的唱段为主。在时代快速发展背景下,泗州戏的基本腔也得到了不断發展,并在此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改进。

二、花腔

泗州戏自身具有柔和的曲调,相比于其他剧种,少了一些粗犷和豪放,花腔正是这一特点的表现。所谓花腔,就是指插入性的旋律片段。在泗州戏表演过程中,为了将人物的喜怒哀乐等多种情绪更加贴切地表现出来,并且展现更为丰富多彩的曲调,带来优美动听的旋律,在一些泗州戏表演艺术家进行努力研究以后,创作了许多插入性的旋律片段,主要是在唱腔的开头、结尾等部分进行使用,在基本腔的中间部分进行插入,从而发挥一定的渲染作用,而这些小片段也共同组成了花腔调门。在泗州戏唱腔中,花腔调门是一个重要的闪光点,主要分为程式性花腔、色彩性花腔这两个类别。

在程式性花腔中,通常会应用在一些特定的环境、情绪之下。哈弦:在泗州戏中,哈弦是一个较为古老的调门,通常会采用散板和无节奏的吟唱方式,通常是对人物高兴、郁闷等情绪进行表现。在泗州戏表演过程中,旦角坐下以后,会先采用哈弦的唱腔,以此来了解自身的实际嗓音情况和身体情况,也正好亮亮嗓子,借着这个机会让配乐者对乐器进行调弦,对音高进行确定,在经过这一环节以后,正式开始起唱。在泗州戏中,慢板起唱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起唱样式,发声之后会逐渐递进加快唱腔的速度,并借助掉板将唱腔速度重新回到慢板。八头门,就是指通过延长过门,在演员从幕后走向台前过程中,为其留出足够的时间,做好充足的准备以后进行动作和延长。连板起,这是起唱中的另一种样式,属于泗州戏中独有的板腔体。在连板起开始时,由散板进行吟唱,在吟唱快要结束时,在演员方面,会进行一个具有鲜明节奏的拉腔,乐器奏一过门然后开始连接自然紧凑的腔调。一些演员自身具有良好的唱功,借助连板起演唱,一下子就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起腔,也被称为撩也子,这种调门在程式性专用腔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在角色上场以后,这种腔可以起到导板作用,并且可以应用到舞台延长中,在行腔到达高潮部分以后,紧打节奏,慢慢唱词,并将锣鼓的伴奏加入其中,与表演进行配合,将承上启下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起腔方面,分为单起腔和双起腔,同时也包括男女起腔两种形式。

色彩花腔作为泗州戏常见的唱腔形式,保证泗州戏色彩花腔规划和实际布置效果,突出色彩花腔在泗州戏延长和艺术韵律激发中的作用效果,避免泗州戏延长时出现问题,这对于彰显泗州戏的艺术魅力至关重要。雷对调,这种花腔是泗州戏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具有轻快、跳跃的旋律特点,可以将人物激动的心情表达出来,但在表演过程中需要表演者具备较强的延长技巧,并且需要清晰地进行吐字,并将花舌音加入唱腔中。在泗州戏唱腔中,雷对调属于较为欢快、活跃的一种花腔,同时也属于一种典型的大掉板。立腔,在一些泗州戏剧中,想对辽阔、舒展、高昂的情绪进行表现,就需要表演者是使用假嗓子进行演唱,可以在上场之前使用,同时可以借助伴唱方式进行处理。在演员方面,需要具备良好的嗓音条件,对当前泗州戏具有的特点予以充分符合,在高音方面,通常会上升到D调的“A”,具有较高的演唱难度。以上所介绍的几种花腔调门,都是为泗州戏中的旦角所设计的,而扬腔则与上述几种花腔调门不同,是为了生角所设计的,也就是男腔演唱会用到这种调门,具有嘹亮、高昂的特点,与淮北的号子较为相似。

三、专用小调

通过探讨上述这些泗州戏,基本腔、花腔是其中最为常见的腔调,另外,专用小调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的来源是当地的民歌,并不会广泛使用,通常在一些特定场合、情绪下才会使用这种腔调。当然还需要在调整泗州戏旋律的条件下强化专用小调与主体旋律之间的配合力度,赋予泗州戏独特的艺术内涵,以此满足泗州戏良性发展和艺术传承要求。此外,还应对泗州戏专有小调的旋律表现进行全面调整,保证泗州戏旋律和基础小调的特色内涵,借此赋予泗州戏一定独特魅力支持。

通过研究泗州戏唱腔的旋法,可知句尾的拖腔是主要的特点之一,我们也称其为拉腔。在表演者方面,可以要求其结合泗州戏节奏和旋律对实际唱法进行优化调整,避免演唱者在演奏泗州戏时出现旋律表达异常的现象,控制泗州戏音程变化幅度过大的现象,从而满足泗州戏旋律全面优化的目标。会落在宫音或者徽音上,并伴随着相应的衬词演唱,比如“呐啊咿”。在女声拖腔演唱中,则是在唱腔下句的句尾位置,会有一个上行小七度的跳进,在唱腔落音位置,会使用小嗓子将音调提高八度,停留在宫音、徽音上,具有明快的旋律节奏,也可以展现出一种风情万种的感觉。这种拖腔具有十分独特的风格,并且具有浓郁的韵味,欣赏者在欣赏戏剧以后,会产生心醉神迷的感觉,注意力也会充分为戏曲所吸引,因此,人们也称这种腔调为“拉魂腔”。

泗州戏表演者可以自由选用上述几种唱腔,尤其是女演员更是具有多样化的唱腔,可以自由选择各种不同的唱腔,将剧情作为依据将自身的歌唱能力和技巧充分发挥出来。这种歌唱方法具有一定的即兴特点,属于泗州戏一种独特的优点。在很多泗州戏表演中,很多优美、动听的腔调都是经过老艺术家们在自由选择唱腔的过程中,努力创新和积累所获得的。但是这种自由咏唱的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创造出来了很好的腔调,但是却难以进行定腔定谱,不便于记忆,表演者这一次演唱的戏曲,下一次可能就难以完全复原了。同一段唱词,演员可能今天的情绪状态非常好,表演出来的效果也非常理想,可以将戏曲中人物的情感、情绪充分表现出来,但是等下一次演唱时,演员可能由于自身原因找不到当时的情绪,同样的剧目也可能演唱的效果大不如前,剧种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四、泗州戏常用板式

泗州戏的常用板式包括慢板、二行板和二紧板这三种,要保证这三种板式在泗州戏演奏中的配合力度,从而营造良好的戏曲氛围,以此将泗州戏的艺术特点和风格表现出来。同时不同泗州戏板式所表现出来的风格和情感表现情况存在一定差异,这就要从泗州戏内容和情感表达方面入手,对原有板式进行优化更新,将各种泗州戏板式的抒情特点和艺术传承效果表现出来。在演奏泗州戏时,需要保证可以引导表演者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数板,并按照最终数板结果和相关信息对泗州戏旋律进行优化调整,逐步提升观众对泗州戏的鉴赏力,使得泗州戏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以充分表现出来。同时还应结合拖腔将泗州戏板式潜藏的问题进行有效调整,突出泗州戏演奏时各种艺术方法的表现情况,优化泗州戏各个表演时期旋律变化特点和实际管理模式,以克服泗州戏传统音乐唱腔表现时面临的阻碍,将泗州戏浓郁的唱腔韵味表现出来,进而充分发挥泗州戏的艺术特色。

五、结语

在当前,泗州戏由于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并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对这一剧种传统唱腔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我们要继续深入研究学习,并在实践中传承创新,为泗州戏的进一步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善虎.泗州戲声腔构成特点研究[J].戏曲艺术,2018,39(01):130-134+129.

[2]方园,牛丽敏,赵倩.探究网络时代泗州戏的传承与发展[J].黄河之声,2018(18):66-67+71.

[3]石磊.泗州戏音乐的创新及思考[J].中国艺术时空,2019(04):118-123.

[4]丁志刚.泗州戏拉魂腔艺术特色剖析[J].宿州学院学报,2020,35(01):1-5+28.

(作者简介:戴艳,女,大专,江苏泗洪界集镇人民服务宣传办,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责任编辑 刘冬杨)

安徽传统民间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莫言短篇小说中民间视角下乡土生活的乌托邦理想,极度的夸张、怪诞的人物与情节,世俗生活的粗言俚语等都是凸显着狂欢色彩的元素,这些怪诞现实主义的叙事话语鲜活地展现了中国北方农村、农民的乡土生活,同时也以来自底层的民间话语消解了关于农村、农民的主流意识形态叙述。

关键词:莫言 短篇小说 叙事 狂欢

一、巴赫金的狂欢诗学范畴与莫言的乡土叙事元素

巴赫金诗学体系的独特性在于确立了一整套自成一体的诗学范畴。官方—民间、国王—小丑、精神—肉体、宫廷—广场等两两对应的概念,以及滑稽戏仿、怪诞、诙谐等,构成了其狂欢诗学的独特而重要的范畴。在这些独特的诗学范畴之下,一个与官方文化相对应的民间狂欢文化呼之而出。这种狂欢文化以及现代文学中深受其传统影响的狂欢化文学,其首要的精神特征就是民间性:民间视角,民间理想,民间追求。在巴赫金看来,狂欢节文化是“在整个官方世界的彼岸建立了第二个世界和第二种生活”①。与官方社会日常生活的等级森严、禁锢压抑相对应,民间狂欢的节日生活是自由平等、畅所欲言的;与官方日常生活的代表场所宫廷相对应,民间狂欢的节日生活集中于市井广场,在这里等级被消解,禁锢被打碎,民间的、节日的生活进入一种乌托邦理想的自由平等状态。“在这些吆喝里拉伯雷听到了全民欢聚于‘世界盛宴’的乌托邦的音调,听见了这些乌托邦的音调深深地潜入到生活的最深处,这是一种生动具体的、有血有肉的,实际上已被认识的、有滋有味和充满广场喧闹的生活。”②节日生活是民间乌托邦理想的生动表现。与此相对应,官方等级金字塔顶的国王在民间狂欢广场上成为小丑,官方话语的严肃高雅在民间狂欢的广场上一变而为嬉笑怒骂,复古崇高的官方文学被民间狂欢化文学的怪诞现实主义所取代。民间狂欢文化及狂欢化文学以极度夸张的手法,以滑稽的戏仿、怪诞的人物与情节、吃喝拉撒性爱等世俗的生活及其粗言俚语,将官方文化的道貌岸然、崇高典雅消解于无形,将官方文化的等级体系予以颠覆,将官方宗教道德的虔敬威严由天国打入凡尘,从而表达出民间文化的强劲生命活力,体现出大众世俗生活的时代强音。

在当代中国文坛,莫言的创作以民间视角、民间话语著称。这些作品相当一部分以其故乡“高密东北乡”为叙事背景,题材主要是中国北方的乡土生活,甚至素材也主要来自莫言早年在家乡山东高密的经历、见闻以及他在此基础上对北方乡村生活的了解,因而,这些作品也主要反映中国北方的乡土生活。梳理这些作品,从中可以看到一个相当清晰的民间视角,感受到一种独特而鲜明的民间话语。通过这一民间视角与民间话语,他的作品栩栩如生地表现着北方乡土、乡亲的生活理想与价值追求。而这种表现,如以巴赫金诗学观照,则常常充满狂欢化色彩。民间视角下乡土生活的乌托邦理想,极度的夸张、怪诞的人物与情节,世俗生活的吃喝拉撒、爱恨情仇、粗言俚语等凸显着狂欢色彩的元素,在他的众多作品中鲜明而生动地呈现。这些看似怪诞离奇的人物及故事鲜活地展现了中国北方农村、农民的乡土生活,同时也以独特的民间叙述视角,以及严酷的现实样貌,颠覆了官方意识形态话语对于现代中国北方农村的想象建构,以来自底层的民间话语消解了现代中国关于农村、农民的主流叙述话语。在他的狂欢化叙事话语下,强权、霸权、一言独尊的世界轰然坍塌,官方崇高、庄严、肃穆的意识形态与权力话语体系被解构。莫言创作中的狂欢元素在其众多作品中广泛存在。统计数据显示,自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至201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莫言写了62篇短篇小说、36部中篇小说、12部长篇小说。很显然,短篇小说也是莫言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多年来国内学人对其创作的狂欢化风格的阐述多集中于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则几乎未见。其实,在巴赫金诗学视界下,莫言短篇小说同样表现出多方面的狂欢化色彩。莫言中长篇小说中所表现的一些民间乌托邦理想、怪诞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夸张诙谐的人物形象及其行为,以及民间视角和百姓俗语,在他的短篇小说中同样呈现着多元性的存在。显然,莫言的短篇小说同样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狂欢元素。

二、莫言短篇小说的狂欢化乡土叙事

(一)乡土叙事中的民间乌托邦 乌托邦性是巴赫金狂欢诗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巴赫金认为,乌托邦性是狂欢广场及其民间节日生活的重要特征。在这里一切都与官方日常生活截然不同,日常生活中附着于人身的等级定义被消解,所有人在这里可以无所顾忌,畅所欲言,亲密接触。“节庆性成为民众暂时进入全民共享、自由、平等和富足的乌托邦王国的第二种生活形式。”③节日生活暂时中止了官方社会的秩序,成为民间大众向往的乌托邦理想世界。

莫言创作的故事背景与环境大多离不开他所熟悉的山东高密。他的许多短篇小说明晰地提到了自己的家乡,构成了“高密东北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鐵孩》中讲到高密火车站的地理位置,上端连接胶济铁路干线,下端插在高密东北乡那片方圆数十里的荒草甸子里。这叙述凸显了高密连接城市与乡土的特殊文化空间,乡土生活中同时存在着城市文明的冲击与乡村文化的固守,反映了绝大多数在这两种文化夹击下的中国农村现实及农民的生存状态。作为一位目光敏锐的现代作家,他对家乡的凋敝困顿及乡亲的穷苦猥琐有着清醒的认识,并在众多作品中予以表现;而作为一位情感丰富的高密人,他在对故乡的描述中也常常流露出乌托邦式的理想化色彩。诚如丹纳所言,“一个民族永远留着他的乡土的痕迹。”④莫言笔下乡土里的田园风光,带有浓厚泥土气息的故事人情,既表达着他对家乡的怀恋与热爱,又显现了他作为民间话语的说者对人间乌托邦的向往。如他在短篇小说《老枪》中所述:

秋天发了大水,数万亩涝洼地如海洋,高粱在水中擎着暗红色头,一队队老鼠在高粱头上蹿跳着,如同灵活的飞鸟。收获高粱时,水齐到胸口,人们趟着水,用筏子把高粱穗子运出去,从天而降的红翅鲤鱼和黑脊草鱼在生着绿色气根的高粱秸秆间横冲直撞,翠绿鱼狗不时钻到水里去,又叼着银亮的小鱼从水里钻出来。⑤

在秋日里,家乡的自然万物都被人格化了,如高粱、老鼠、飞鸟、刚打上来的鱼……都被赋予了人的气息,自然万物与人之间没有了界限,都处在一种和平、自由的空间里,自然与人都处于一种平等享受秋日阳光馈赠的狂欢愉悦之中,秋水景象在莫言笔下被勾勒成一幅乡土田园的乌托邦世界图景。

除了对乡土庄稼、鱼鸟、花草的描写,莫言对乡里百姓节庆活动和仪式的叙述则体现出更为鲜明的狂欢化元素。诚如巴赫金所言,民间文化与官方文化最鲜明的区别就是平等自由。与官方节日强化人的等级差序不同,在民间节日里,“人仿佛为了新型的、纯粹的人类关系而再生。暂时不再相互疏远。人回归到了自身,并在人们之中感觉到自己是人。”⑥如莫言在《遥远的亲人》中的节庆描写:

八叔的婚礼定在腊月十六举行。那天果然是个好日子,红太阳冒出来时,树上的白霜闪烁出美丽光彩。亲戚们头天就到了,大爷爷家住不下,就挤到我们家。那时候没有我,大哥刚三岁,穿着新衣新帽,在院子里追麻雀。大哥追赶一会儿麻雀,闻到了从大爷爷家飘出来的熟面条味儿和白菜炒猪肉的味儿,看到了乳白色的水蒸气从大爷爷家门上扑出来,弥漫在早晨清新寒冷的空气里。⑦

在长辈八叔的婚礼仪式中,三岁的大哥到处追赶麻雀,大人们却没有像平时那样呵斥他,大人与小孩都在节庆的愉悦中磨平了往日的等级与规矩,而处于一种平等、自由、快乐的氛围中。民间节庆文化消解了家族成员之间的等级差别。那片乡土的自由、轻松、活泼情态以及乡土节庆中人与人之间平等、愉悦的关系,将一片乡间生活尤其是节庆生活的乌托邦理想世界真切地展现给读者。

(二)乡土叙事中的怪诞现实主义 一位俄罗斯学认为:“狂欢文化亘古以来即有怪诞性。”⑧莫言的乡土叙事中更多的是非常规的人和事。他常以夸张、怪诞的手法表现高密东北乡那些光怪陆离的生活,那些“越出常规的”人,表现来自民间的主人公们对官方生活秩序、道德律令、伦理规范的反叛。这些描写体现的正是狂欢化的怪诞现实主义风格。正如巴赫金所说,“夸张、夸张主义、过分性和过渡性,一般公认是怪诞风格最主要的特征之一。”⑨通过变形、夸张等狂欢化叙事艺术,描绘出许多超越现实的离奇怪诞的乡土生活。以民间视角、人性视角的叙述对官方价值观、传统道德体系进行解构,或以大众视角、乡村视角的叙述对城市文明、精英意识予以颠覆。

短篇小说《翱翔》讲述的是一场带有浓烈封建家长专制意味的换亲故事。两个身体上都有残缺的男子“幸运地”娶上了对方美貌的妹妹,长满了麻子的黑大汉洪喜的亲妹子杨花是个几乎完美的女孩,却要嫁给一个哑巴;洪喜则可换娶哑巴的妹妹燕燕。然而,当燕燕看到了洪喜的脸后,她无法忍受而逃婚了:

燕燕在街上飞跑着,头发披散开,像鸟的尾巴……燕燕突然前扑,消逝在麦浪之中……突然,一道红光从麦浪中跃起,众人眼花缭乱,往四下里仰了身子。只见那燕燕挥舞着双臂,并拢着双腿,像一只美丽的大蝴蝶,袅袅娜娜地飞出了包围圈……燕燕落在墓田中央最高最大的一株老松树上,人们追进去,仰脸看着她。她坐在松树顶梢的一簇细枝上,身体轻轻起伏着。⑩

人能自由翱翔,这是对沉重压抑的日常生活的超越。而逃婚飞去,则是对乡村古老的常规陋习的颠覆。莫言在这里赋予了主角燕燕神异的功能,随心飞翔是一种超出了人性而达到了神性的境界。

在莫言的小說中,不仅人被赋予了神性,动物也被赋予了人的秉性。在《枯河》中,黄色的小狗不仅带有了人的特质,并且在它被车轮碾压受了重伤后仍然安之若素地在人面前行走:

灰尘散后,他看到有一条被汽车轮子碾出了肠子的黄色小狗蹒跚在街上,狗肠子在尘土中拖着,像一条长长的绳索,小狗一声也不叫,心平气和地走着,狗毛上泛起的温暖渐渐远去,黄狗走成黄兔,走成黄鼠,终于走得不见踪影。{11}

黄狗受了重伤,肚破肠流,却仍能一声不吭平静地一步步前行,由黄狗而黄兔再到黄鼠直至消失无踪。莫言以超越现实的狂欢叙事,极其冷静、客观的叙述话语,将黄狗受伤而死的过程人格化,在怪诞现实主义的笔触中表现以汽车为代表的都市文化对以黄狗为代表的传统乡土文化的践踏与伤害,在狂欢化的叙述中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冷酷及其对乡土的无情侵蚀进行了揭露。黄狗走着走着成了黄兔又成了黄鼠,直至最后消失,形象地表明了乡土文化不断地被城市文明所挤压,最终走向了末路,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之中。

三、反官方的民间视角与乡土语言

(一)反官方的民间叙述

官方与民间的对应对照及其反差构成了巴赫金狂欢诗学话语体系的基本构架。在民间节日文化中,民间视角与民间叙事话语通过对官方真理和官方文化的夸张言说与滑稽戏仿,显现其乖张悖谬之处,指明其外强中干,暴露其腐朽性、暂时性、荒诞性。由此,延续千年的代表官方一元独白型真理的专制话语、道德规约、伦理习俗被否定,反映民间大众自由平等追求的民间真理得以弘扬。

短篇小说《翱翔》就是民间视角与民间叙事话语的典范之作。以狂欢诗学观之,小说的换婚、逃婚、追捕、射杀的情节安排,即是怪诞现实主义的滑稽戏仿。燕燕罕见的逃婚诱发了村里的尊长铁山爷爷、燕燕的娘和哑巴哥哥、警察前来,想一并“制服”这位会翱翔的新娘。在这里,小说构建了一个代表乡土农村传统威权的各种势力交织而成的绳网,集体去捕捉这一脱网的燕子。铁山爷爷和警察的加入,表明了这是代表官方的、传统道德习俗的专制权力体系对一个叛逆者的围剿与扑杀。

父母之命,代表着农业文明的一种权力话语,也是中国千百年封建家长专制的符号。两位美好的姑娘却被迫嫁给两位陌生的、身体有缺陷的男子,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自古皆然。燕燕的反抗,冲破了农村传统婚姻家庭伦理对女子的禁锢,同时也使自身的家庭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如燕燕的娘在哭求女儿时说:“燕燕,好孩子,听娘的话,下来吧……娘知道你心里委屈,但这是没有法子的事……你要是不下来,咱也留不住杨花,那样的话,咱这家子人就算完了……”{12}两家的男子互娶对方的妹妹,如果其中一方背弃了原订的契约,那么不仅会导致双方家庭的利益、名誉受损,甚至会对整个家族乃至整座村落的形象带来损害。千百年来,大家都遵循这一古老的习俗,这习俗实际上已成为所有人共同构建也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原则,是加诸北方农村青年男女约定俗成的婚姻道德规训,其威严、肃穆、坚硬、唯我独尊且一成不变,都显示已经具有了狂欢诗学话语中的官方文化性质。燕燕的逃婚,是对这种文化的反叛与颠覆。燕燕逃婚飞翔,众人紧追射杀,尤其是众人围捕追杀燕燕的情节,是经典的怪诞现实主义滑稽戏仿。一个乡间弱女子居然会飞,是狂欢化的夸张与怪诞。而小说最精彩之处在于各色人等自四面八方汇拢前来,仿佛撒开大网“捕获”这位小女子的情景。这些人或者是官方人士(警察),或者是当地的家长、地方精英,是传统家族专制权力的代表。铁山爷爷身为村里的尊长,看似是一位明理之人,实则是家长专制的卫道士,他出面召集各方力量来解决这一“荒诞”的逃婚案,他所浇上的那一桶狗血,看似道貌岸然实则荒唐可笑。警察似乎代表着正义的力量,正气凛然地担当了围捕燕燕的中坚,实则早已化身为家长专制的帮凶。一个不谙世事的小男孩也天然地认定燕燕所为不合理,他给洪喜传递信息说:“铁山爷爷正在领着人们制造弓箭……乡政府的领导也很重视,很快就会派人来,让他吃着饼耐心等待,一有情况就敲锣。”{13}燕燕的周边就这样织就了一张传统道德与封建婚姻规制的天网。小说以狂欢式的滑稽戏仿,让那些表面看来正义崇高的行为显现出荒谬与违情悖理,从而将官方道德及代表这个道德体系的卫道文化的虚伪、冷酷和反人性暴露无遗,将封建家长专制的反人性、传统婚姻道德的卫道士们的丑恶行径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以民间视角与民间话语颠覆了千百年来官方主流意识形态、道德体系和伦理规范。

(二)贴近大地的乡土语言

巴赫金在谈到拉伯雷小说语言的狂欢化时指出,民间狂欢的广场语言是一种指向身体下部、贴近大地的语言,它集辱骂与赞美为一体,表面看来粗鄙,实则焕发着物质与肉体的生机,体现着民间大众的生命活力,描绘出人与自然存在的本真状态,同时也是粗犷、朴实而本真的民间话语对貌似崇高典雅的官方话语的颠覆。比如民间话语中常常出现的排泄物,在巴赫金看来就具有这样的意义:“排泄,这就是物质和肉体,主要是诙谐的物质和肉体;这即是用来贬低一切崇高之物,使其肉体化的最为合适的材料。”{14}只有在广场、集市等大众生活场景,才能看到并感受到民间百姓最原始的生存状态及其乡土文化。莫言的小说语言正是这样一种贴近大地、表现本真百姓生活的语言。

在小说《售棉大路》里,莫言叙述了种棉姑娘杜秋妹拉着八百斤棉花在去往棉花加工厂路上所遇到的人和事,小说主要写杜秋妹、腊梅嫂与车把式小伙、赶马车机手四人因车马堵塞被耽搁在路上所碰到的一连串麻烦事。小说对沿路的环境描写是细致的,如“马粪还飘着缕缕热气,散发着一股并不使庄稼人讨厌甚至有一种亲切感的气味”{15}“空气中充满了汗臭味、尿臊味和令人恶心的柴油味;骡马耷拉着脑袋,人垂着头,忍气吞声地受着‘秋老虎’的折磨”{16}。在莫言的笔下,汗臭味、尿骚味并不让人反感,马粪甚至带有了“一种亲切感的气味”,而柴油味却令人恶心。这是乡村生活的真实情状,也凸显了对民间乡土气息的认同以及对都市文明的鄙夷。同样,小说中的人物语言也有不少戏谑和谩骂,并且带有对男女两性间诸如生殖器官及生理变化的描述。这些看似粗鄙的、世俗化的语言,正是巴赫金所谓指向身体下部、贴近大地、“用来贬低一切崇高之物”的“肉体化”语言,展现出民间世界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在尿和粪便这两个形象中保持着与分娩、多产、更新、吉祥本质上的联系。”{17}如小说写到赶马车的机手在杜秋妹和腊梅嫂面前撒尿而车把式看不过眼的情景:

腊梅嫂轻轻地骂着:“臊狗!死不要脸。”车把式看不顺眼了,一步闯过去,扯住机手的脖领子使劲搡了一把,喝道:“哎,伙计!狗撒尿还挪挪窝呢,你这么大个人,怎么好意思!”机手被车把式一搡,剩下的半泡尿差不多全撒到裤子里,吃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亏,心中好不窝火……“流氓!老子踹出你的大粪汤子来!”{18}

“臊狗”“流氓”“大粪汤子”等词语都体现了真实的乡土生活,听起来有点粗俗,却体现着民间世界、民间生活的本真存在状态。这是民间世界的真实话语表征,也是狂欢化艺术的话语表征。它犹如民间节日集市的语言或狂欢广场的语言,到处充斥粗鄙的吆喝和对话。这些民间话语虽粗俗,但自由奔放,极大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距离,使之可以亲昵地不羁形迹地自由交往。这种民间话语是对追求高贵、典雅、崇高的官方话语的反叛与颠覆。

此外,小说也写到路上煎熬等待过程中处于哺乳期的腊梅嫂的身体变化、少女杜秋妹的身体周期变化,也着力描写了人物饥饿的感觉和吃喝的场景。小说中这些对人物的尿液、奶水、乳房、少女月经周期、饥饿感及吃喝等场景的刻画,都表现着农村生活最真实的一面;与此同时,通过作为人之常道的排泄与生殖器官以及吃喝拉撒等生命的常规行为的描写,切近人之生命

存在的真实状态。因为,“生命、死亡、分娩、排泄、食物,这是肉体地形的中心,上部与下部相汇于此”{19}。这是莫言对乡村生活原生态的真切表现,是他对底层乡土生活中的生命的尊重和关怀,也是民间视角下的狂欢化文艺作品表现大众生活、表现生命存在状态的话语特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巴赫金狂欢诗学的许多重要范畴,如官方—民间、精神—肉体、宫廷—广场等两两对应的概念,以及滑稽戏仿、怪诞、诙谐等,我们在莫言短篇小说的乡土叙事中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叙事元素。狂欢诗学以独特的系列范畴构建了一个官方与民间对应的理论体系,以民间狂欢话语的多元流变、边界模糊来解构官方意识形态的一元独尊、保守固化,以民间狂欢化艺术的滑稽戏仿、怪诞肉體来解构官方文化的等级秩序、精神霸权,以狂欢化的人民大众的粗言俚语来解构官方话语的崇高典雅。莫言短篇小说的乡土叙事在叙述视角、人物塑造、情节安排、行文风格等多方面表现出巴赫金狂欢诗学的叙事元素。他坚守民间乡土的叙述视角,以民间话语切近原始、朴素的大众生活,通过对乡土庄稼、鱼鸟、花草的描写,对乡村节庆活动和仪式的叙述,表现民间社会、百姓生活的乌托邦理想。而更多的时候,莫言短篇小说的狂欢化元素则在于乡土叙事中的民间话语,在于以诙谐、怪诞的叙事风格,通过滑稽戏仿和肉体化贬低,将千百年来延续于乡间的,虽已腐朽没落却仍冥顽不化,甚至仍想永世维持的封建官方文化及其陈规陋习给予毁灭性的颠覆。他的短篇小说《翱翔》中的怪诞现实主义、滑稽戏仿,《售棉大路》中指向身体下部、看似粗鄙却焕发着物质与肉体的生机,体现着民间大众的生命活力的语言,都是作品狂欢化艺术元素的鲜明体现。

①②③⑥⑨{14}{17}{19} 〔苏〕巴赫金:《拉伯雷研究》,李兆林、夏忠宪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6页,第211页,第11页,第12页,第351—352页,第172页,第168页,第185页。

④ 〔法〕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237页。

⑤ 莫言:《莫言文集(11)·白狗秋千架》,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年版,第234页。

⑦⑩{11}{12}{13}{15}{16}{18} 莫言:《莫言文集(卷外1)·姑妈的宝刀》,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106页,第173页,第155页,第180页,第177页,第23页,第26页,第23页。

⑧ Косенко Д.Ю. Идеи Бахтина и основания архитектурной критики. В кн.: М.М.Бахтин и гуманнитарное мышление на пороге ⅩⅪвека.Часть 2.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мордов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Саранск.1995.с.83.

参考文献:

[1] 巴赫金.诗学与访谈[M].石家庄:白春仁,顾亚玲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2] 巴赫金.小说理论[M].石家庄:白春仁,晓河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3] 巴赫金.文本 对话与人文[M].石家庄:白春仁,晓河,周启超,潘月琴,黄玫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4] 莫言.文学创作的民间资源[J].当代作家评论,2002(1).

[5] 莫言.说吧,莫言[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7.

[6] 莫言.碎语文学[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作 者:周卫忠,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汪子恒,广东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编 辑:张晴 Email:zqmz0601@163.com

安徽传统民间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传统民间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将其运用于幼儿艺术教育教学中,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拓展,对促进幼儿艺术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将传统民间艺术融入幼儿艺术教育,要通过欣赏教学来培养幼儿感受美的能力;要以音乐和舞蹈教学为载体来发展幼儿表现美的能力;要通过丰富的美术活动来提高幼儿创造美的能力;要通过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来发展幼儿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积极情感。

关键词:传统民间艺术;艺术教育;课程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挖掘社会教育资源,丰富幼儿园课程教學内容。艺术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五大领域之一,对幼儿艺术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幼儿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发展,课程资源意识的不断优化已经成为一种教育发展趋势。传统民间艺术是在历史长河中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包括民间工艺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传统民间艺术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以及深刻的文化内涵,具有极强的艺术教育价值。笔者将立足福建省莆田地区实际,探讨传统民间艺术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价值及其渗透方法。

一、传统民间艺术对幼儿艺术教育的价值

首先,有利于优秀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扬。优秀的民间艺术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文化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其中“人”在文化与艺术的传承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前许多优秀的甚至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艺术都面临着严峻的传承问题,甚至濒临消失。只有加大对优秀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视力度,从“娃娃”抓起,让他们以艺术学习为契机接触和认识更多的优秀传统民间艺术,对其产生兴趣与积极情感,才有益于保护、传承与发展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

其次,有益于幼儿艺术课程资源的丰富。拓展课程资源已经成为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和幼儿园的重点工作。“大课程观”下,幼儿教育要树立课程资源意识。传统民间艺术作为一种社会课程资源,是对校内教学资源的有益补充和必要拓展。大多数传统民间艺术现象在传统课堂中无法让幼儿接触和认识,只有通过对社会课程资源的挖掘,才能拓展艺术课堂的内涵和外延,实现校外教育与校内课程的有机融合和优势互补。

再次,能够开阔幼儿的艺术视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艺术学习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之上,奇特的传统民间艺术现象对3~6岁的幼儿来说是无比新奇的,他们拥有着强烈的猎奇心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活动能够开阔他们的艺术视野,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他们在看一看、玩一玩、学一学、做一做的多种学习活动中会提升艺术学习兴趣。

二、传统民间艺术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渗透策略

(一)开展传统民间艺术欣赏课程,培养幼儿感受美的能力

艺术欣赏课程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载体,为开阔幼儿的艺术视野,培养幼儿的艺术情操,进而发展幼儿感受美的能力提供了重要渠道。但是目前幼儿艺术欣赏以音乐欣赏和美术欣赏为主,相对单一,儿童对艺术美的认识也相对狭隘。将传统民间艺术渗透到幼儿艺术教育中能够培养幼儿感受美的能力,可以从如下两方面进行:

一是利用多媒体展示传统民间艺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幼儿艺术教育资源,通过多媒体进行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的搜集和展示,为幼儿提供了感受传统民间艺术之美的有效方式。比如,我们通过多媒体课件整理了具有莆田地区特色的莆仙戏、独角戏、答嘴鼓、答歌桥、俚歌、山歌、快板等音乐/舞蹈形式,以及草编、竹编、木刻、剪纸等手工艺品制作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幼儿的注意力马上被形式丰富的传统民间艺术内容所吸引,时不时和同伴交流:“莆仙戏我看过”“我会用草编蚂蚱”“我姑姑的窗花剪得可好了”。以视音频相结合的多媒体呈现方式让幼儿接触和了解具有地区特色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产生了良好的感官效果,使幼儿直观地感受到了这些民间艺术形式的魅力。

二是开展传统民间艺术进校园活动。“民间艺人进幼儿园”是我们每年都会举办的艺术教育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可以目睹、尝试各种传统民间艺术。比如,涵江区陈桥村的木榼子(莆田地区逢年过节或者办喜事时用于制作红团、龟、砚糕等所用的木制印模)远近闻名,于是我们邀请了手工艺人陈大姐到我们幼儿园来进行现场展示,她示范制作的“麒麟送子”“流云腾龙”等印模受到了幼儿的赞美和喜爱,开阔了幼儿的艺术视野。在园方的支持配合下,先后有莆仙戏、草编、剪纸等老艺人为教师、幼儿献上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表演,在园内掀起了民间艺术学习的热潮。

(二)开展传统民间艺术音乐、舞蹈课程,培养幼儿表现美的能力

音乐和舞蹈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是幼儿表现美的重要方式。在传统民间艺术中,音乐和舞蹈艺术是重要的一部分,很多地方都有形式独特的传统民俗音乐和舞蹈艺术,具有良好的教育价值,有益于幼儿对家乡独特的音乐、舞蹈艺术的了解和学习。比如,莆田地区的传统民间音乐和舞蹈有《莆仙戏》《九莲灯》《九鲤舞》《祈坛舞》《走雨》《簪花轿》等,这些音乐或舞蹈内容丰富、形式独特、流传广泛,将宗教、艺术、劳动等场景和动作融入音乐和舞蹈中,寄寓了当地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这些传统的民间歌舞具有优美动听、赏心悦目的艺术美感。比如,我们将莆仙戏与幼儿音乐、舞蹈课程进行融合,对舞蹈《走雨》进行适当改编创作,让幼儿结合对音乐旋律的感受加入即兴动作,使之符合幼儿的歌唱和舞蹈特点,让幼儿发现家乡传统音乐和舞蹈之美,培养幼儿表现美的能力。

(三)开展传统民间艺术美术课程,培养幼儿创造美的能力

我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挖掘了传统民间艺术的重大教育价值,并将有教育意义且方便操作的内容进行教学改造。

一是开展传统民间艺术主题绘画活动。幼儿绘画是指幼儿通过画笔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艺术表现形态,通过开展具有传统民间艺术特色的主题绘画活动,能够培养幼儿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对莆田传统民间民俗艺术的整理和筛选,我们开展了“大爱妈祖”“十音八乐”“舞龙”“皂隶舞”等主题绘画活动,让幼儿将自己所见所闻的民间传统文化现象通过画笔描绘出来,然后通过主题画展等形式进行集中展示,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参与热情。活动的开展让幼儿了解了自己家乡的艺术文化,其通过作品融入自己的情感,激发了热爱家乡的美好品德。

二是开展传统民间艺术主题手工制作活动。传统民间艺术尤其是手工艺术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美术课程内容。我们根据当地的传统民间手工艺术,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传统民间艺术手工DIY制作活动。比如,带领幼儿进行皂隶舞的面具、莆仙木偶人、妈祖贡品以及剪纸、扎灯、纸织画等手工艺品的设计、制作。同时,我们鼓励家长也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与孩子一起进行亲子手工艺品的设计、制作。在活动中,幼儿根据自己对传统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制作出了一件件精美的传统手工艺品,成为幼儿艺术教育的独特风景。

(四)开展传统民间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积极艺术情感

综合实践活动将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进行了有效融合,拓展了幼儿艺术教育的空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在幼儿藝术教育过程中,可以开展传统民间艺术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亲身寻找艺术、感受艺术、实践艺术,获得艺术美的熏陶,培养积极、健康的艺术情感。

比如,莆田市城厢区的留青竹刻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与书画、雕刻相结合的一种独特竹雕手法,是书画艺术在竹皮上的再创造。我们用半天时间组织幼儿实地探访了著名的刘氏留青竹刻,传承人给幼儿现场展示了深雕、透雕、圆雕、阴刻、留青等诸多雕刻手法,并带领幼儿观赏了笔筒、臂搁、镇纸、折扇等留青竹刻制品,还有各种各样与木刻相结合的镂刻屏风、插屏、挂幅等。朴实无华的竹片,经过匠人师傅们熟练的描、刻、挖、刮等技法,各种栩栩如生、精美绝伦的图案神奇地显现了出来,幼儿无不惊叹称奇、跃跃欲试。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自动手,幼儿对莆田留青竹刻这一民间技艺有了深入的了解,激发了对该门技艺的学习兴趣。幼儿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培养了积极的艺术情感。

三、结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传统民间艺术作为一种良好的社会教育资源,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贴近性,能够让幼儿受到本土艺术文化的熏陶,培育良好的艺术素养,因此将其运用于幼儿艺术教育中具有良好的教育价值。此外,传统民间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已经突破了艺术层次而上升到更高的文化传承层次,在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将传统民间艺术与幼儿艺术教育进行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掘和探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丽娟.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0):47-48.

[3]杨 晖.民间艺术融入幼儿美术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动漫界,2019(4):66-67.

[4]付 宇.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3):123-124.

[5]邱月芳.地方民间传统艺术进幼儿课堂的实施路径研究——以石狮市第五实验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为例[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4):182-184.

安徽传统民间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当前时期,社会经济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高,人们日常生活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自身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而传统艺术由于形式较为单调,且传播方式较为传统,再加之其他因素的影响,无法满足人们对艺术方面的需要;而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多媒体等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着数字媒体艺术的不断发展,有效解决了传统艺术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同时加强了艺术形式的科学性与完善性,丰富了现代艺术的表达方式,为我国艺术领域整体的进步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对数字媒体艺术对传统艺术的美学突破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传统艺术;美学突破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具体概述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具体概念

通常情况下,数字媒体艺术的基础是数字化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借助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等技术,对光信号、声音信号等方面进行编辑处理,之后再将其转换为数字信息进行储存管理;同时,相关人员还可以将文字、语言等形式的信息向数字形式进行转化,进一步提高信息传输管理的便利性;而数字化媒体艺术主要是将数字化技术与艺术相融合,在丰富艺术表现形式的同时,创作数字化艺术作品,并为人们提供更加新颖的视觉感受与审美体验,为传统艺术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此外,借助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于发展,还能够对传统艺术美学进行突破,对部分年轻人的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进行有效转变,以此来推动艺术领域整体健康稳定的运转与发展下去[1]。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特点

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追求的水平不断提高,数字媒体艺术的出现能够有效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为艺术领域整体的进步提供充分基础与保障,其中,数字媒体艺术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分别是:

1.与视听等感官相结合

将传统艺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相比发现,传统艺术的画面主要以静态形式为主,而数字媒体艺术则包含色彩、光影、构图、时间及空间等元素,并不会局限于某一点位,其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移动位置,且运动的速度不定,由此而展现出了现代数字媒体艺术的动态美感。

2.以现代先进科技为基础

同时,数字媒体艺术在应用及发展时,对现代先进科技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当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得到一定的进步时,对数字媒体艺术的进步同样提供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其中3D、VR等技术属于极为常见的几类技术,并与数字媒体艺术进行了有效地融合,借助3D技术的应用,能够令观众更加直观的感受艺术作品的景物与气氛,而通过应用VR技术,可以促使观众更加深入的融入艺术作品中,进一步促进现代数字媒体艺术的进步与发展。

3.缺乏足够的完整性

众所周知,当某一艺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其自身意图主要是通过创作人员所赋予,并根据创作人员自身的思维特点、行为模式等方面对艺术作品的长度等方面进行管控,由此而对作品自身及传统艺术整体领域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而随着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于发展,当艺术作品在创作及播放时,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思维模式与喜好特点等方面对其进行评论修改,导致这些作品没有进行终结处理,缺乏足够的完整性,在另一方面能够对观众审美及创作等方面的需求进行了有效满足,为现代艺术领域整体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2]。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具体优势

同时,借助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当数字媒体艺术在创作及发展的过程中有着极大的便利,再加之计算机、网络信息等现代技术与设备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数字媒体艺术同样能够对人们日常生活习惯于行为模式等方面造成较大影响,为现代数字媒体艺术领域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一)虚拟、综合性方面的优势

研究表明,当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借助数字化技術的应用,根据自身的想法进行模拟还原,同时提升作品视觉、听觉方面的效果,强化提高作品自身的艺术表现形式,充分发挥出数字媒体艺术的虚拟性优势;同时,由于传统艺术作品在创作时技术水平较低,且缺乏丰富的表现形式,导致作品自身质量与精度较低,而通过加强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能够借助数字化技术对传统艺术表现形式进行丰富完善,并加强艺术性与数字化之间的充分结合,保障艺术作品整体的质量与精度,由此而体现出数字媒体艺术的综合性优势。

(二)高效、交互方面的优势

由于数字媒体艺术的基础是数字化技术,该技术在应用时能够快速有效的将信息传递至接收方,且操作简便,应用于数字媒体艺术中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同时,利用数字化技术对艺术作品进行创作室,还能够减少手工操作的数量,以此来降低创作人员自身的工作强度与压力,为作品自身内容进行丰富完善,从而促进现代数字媒体艺术整体的健康发展。

此外,由于数字化技术在应用时能够快速有效进行信息传递工作,而在对艺术作品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创作人员可以借助该技术,促进艺术之间交流沟通水平的提高,并加强作品内容与空间等方面的交互,提高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出艺术资源自身价值,为数字媒体艺术及行业整体的进步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数字媒体艺术对传统艺术的美学突破

在现代社会运转过程中,计算机、网络信息、多媒体等技术在人们日常工作及生活中有着极为广泛且深入的应用,并对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传统艺术由于其技术水平及视听感受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无法满足现代人们日常生活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而数字媒体艺术主要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其技术水平较高,且符合现代人们日常行为及思维方面的模式,同时为人们提供更加直观且丰富的视听体验,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由此而实现了传统艺术美学的突破[3]。

(一)满足社会大众艺术审美的体验

经过对大量传统艺术的调查发现,由于传统艺术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其创作人员自身技术与文化水平较高,由此导致作品自身水平较高,与社会生活实际存在较大的差距,普通人群无法有效感受作品内容及氛围;而随着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有效降低了艺术作品的水平与高度,促使普通人群可以充分了解作品内涵,极大满足了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同时,相当一部分艺术作品是有普通人群所创作,贴近实际生活,对社会大众艺术审美需求提供了极大的满足,为现代数字媒体艺术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对传统艺术审美逻辑进行突破

通常情况下,当传统艺术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创作人员将自身的思维融入其中,而人们则需要具备较高的审美逻辑对作品进行了解,明确作者自身的情感等;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加强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及发展,相关人员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主要运用非逻辑性思维,且作品内部的表达方法与素材数量与类型较多,在对这些作品进行欣赏时,凭借传统审美逻辑无法充分体会作品内容与含义,由此而体现出数字媒体艺术对传统艺术审美逻辑的突破。

(三)为人们带来超现实的艺术体验

研究表明,当传统艺术作品在进行创作时,由于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其创作材料、设备、方式及灵感等方面都需要以现实事物为基础,由此导致艺术作品自身有着较强的局限性,当人们在观看作品时,缺乏足够的新鲜感,由此而影响着传统艺术的进步与发展;而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在创作时,相关人员可以借助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人们描绘出一些新颖、超现实的作品,为观众人群提供充分的视听体验,进一步提高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水平。

(四)提升艺术审美体验的开放性

除了以上内容之外,當传统艺术作品在设计创作时,其工作内容及流程等方面大多是由创作人员独立完成,相关作品具备较强的完整性,观众人群无法有效参与其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艺术领域整体的进步与发展;为此,相关单位及人员可以加强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通过加强与观众的交流,明确艺术作品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对其进行及时修改与完善,有效提升艺术审美体验的开放性,在满足社会大众审美需要的同时,促进艺术作品自身的健康发展[4]。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日常生活的水平得到了极大的进步,物质方面的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由此而对精神追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传统艺术技术水平等因素存在较大的缺陷,无法有效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单位及人员需要加强对数字媒体艺术的了解应用,结合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加强数字媒体艺术自身交互性、虚拟性、综合性及高效性等优势的发挥,确保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发展需求,并对传统艺术美学进行突破,推动我国现代艺术领域整体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丹.数字媒体艺术的新美学特征表现与应用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08):185.

[2]王余烈,熊倪.数字媒体艺术中再现性时间艺术的研究体现[J].中国文艺家,2019,(09):289-289.

[3]李晓.数字媒体艺术的新美学特征表现与应用研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21):118-119.

[4]杨舒文.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价值研究和省思[J].四川戏剧,2020,(02):12-15.

作者简介:

彭宏芬,女,汉族,湖南郴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视觉艺术策划。

安徽传统民间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绘画艺术鉴赏是美术欣赏的主要对象,本文从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出发,介绍赏析中国传统美术作品的具体方法,主张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提升鉴赏水平。

关键词 传统绘画 艺术特色 鉴赏能力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使这个国家拥有独特的文化形态和艺术成就。在世界历史上有着卓越成就的传统绘画,最能表现其独特的审美意识。而要认识理解中国的绘画艺术,就要从历史的根源出发,以传统的中国绘画来进行解读和剖析。首先就要了解绘画的特点:

一、形、神、韵兼备,以形传神,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创作原则

“像不像”不是创作好坏的评论标准,也不是创作的出发点。中国画追求的是绘画的气韵和意境,只具备“画得像”的功夫,但是作品没有神韵,即使你画的再像,也不是中国画所追求的最终目的。比方说,在人物刻画中,中国画从姿态上区分男女的性别特征,女子线条柔美,削肩细腰,男子则是威武雄壮,身体结构并不相称。这就是只求神似,不求形似的象征手法,用以展现性别特点。从历代名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作者都是以形似来展现整个画面的神韵,由一点来表现整个画面的空间感和视觉享受,显得磅礴大气。

二、中国画主要以线条表现事物的生命力

与西方绘画不同,中国画并不是立体描绘对象,而以简单的线条表现分界的临界点,比如在刻画人物侧脸时,用一条曲线表现鼻子和脸部的分界,用蛋形曲线展示人物的脸部轮廓。在山水的刻画中,以线条展现山水树木的纹理,这种处理手法让西方人叹为观止,也对后期印象派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三、色彩的渲染主要以墨色为主,用清水调和水墨制作出深浅不一的色彩来展示不同角度下色彩变化

例如最为明显的是在处理荷叶时,中国画使用深墨简单几笔描出荷叶的经脉轮廓,而离视线较远的一部分则淡化处理,以此表现作者的视觉角度。中国画虽然是平面创作,却能很好地衔接多角度的视察。

四、中国画不讲究立体描绘

无论是人物、花鸟、山水、虫鱼,都是平铺在一张纸上,而且打破了空间的局限。比如说,很多景物描绘的都是山、水、云、雾等自然景象,层层叠叠地绵延在图纸上,空间的界限得以无限延伸。在画古代庭院的作品中,是以空中俯瞰的角度,用假山、门洞、小桥、回廊等来表现庭院深深的光景。

五、中国绘画不讲究背景

中国画不像文学创作那样需要背景烘托,几条鱼,再添加几条波纹就可以看出是鱼翔浅底的自然图景,所以留白的地方很多。这些留白的地方又通过作者或者他人的题词增加独特的韵味,说明创作的动机和深层含义。西方绘画都是在整张纸上进行创作,无论人物和景物,都没有留白,这是因为他们更注重写实。

六、画中有诗的民族特色

这也许是中国画最显著的一个特征了,纵观国画自古以来的特色,无论画风怎样变化,有一点是创作者们始终不会改的,那就是作品中的题词。第五条中已经说到,中国画存在大量留白,这些留白在画作完成之后,都被填以诗词,并盖以章印。这既增加了画的文化内涵,又使后人在阅览的过程中,对创作背景、作者心态、作品深意有一个深刻清晰的理解,考究起来有根有据。

对国画的特点有了大致的了解后,就要看怎样去欣赏了。鉴赏中国画,首先要看这幅画的整体布局,作者的创作风格,画中是否存在深远的意境和趣味。画的意境和趣味性决定了作品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好的意境和趣味,能让鉴赏者产生继续浏览的兴趣,高超的创作技艺就是为画作的意境服务的。布局是画作的关键部分。

再看作品的线条勾勒,也就是工笔,是否与造型相符,物象特征是否明显,是否线条流畅,是否生动自然等,都是考察与鉴赏的范围。传统的画作都与书法作品挂钩,所以影响线条美感的还有作者的书法功底,功底较低的,往往线条呆板幼稚、疲软无力,作品缺乏灵动性。

因为中国画注重墨色的层层渲染,所以浓淡是一层层叠加的,很有层次感,所以在鉴赏过程中,要看画作中有没有存在局部死黑,色彩变化的情况,一般存在这种问题的画,是不会受到观众亲睐的。我们可以看看齐白石的画,比如说他最擅长画的虾,意趣横生,不管整体纵览还是观察个体部分,虾好像都是在动的,这就是灵动美,也是作品的灵魂。

画作成功之后,就要将进行题词,书法的好坏会大大影响画的价值,因此书法不精的人是不敢随便题词的。在题词之后,就是加盖私章。私章的种类繁多,有画家的印鉴,有题字者的印章,还有收藏者和鉴赏者的印章。印章的造型不一,雕工和加盖的位置也不一样,但是这些细节都会影响画作的品评。

最后一步,就是作品的装裱了。中国画的装裱都别具一格,装裱用纸十分严格讲究,这是由于好的装裱能够把画衬托得名贵大方,古朴典雅,影响画作的整体效果。从以上这些方面下手,你才能更好地赏析国画的艺术精粹,具象的了解什么是艺术以及怎样欣赏艺术。

参考文献:

[1]李林海.国画欣赏[J].宝鸡社会科学,2009(04).

[2]徐卫.中国画欣赏散论——兼谈中国画欣赏教学[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4).

(作者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传统民间艺术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装饰艺术在中国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是中国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在是一个以促进和进步的形式出现现代设计艺术中的。中国不同时期的装饰艺术有着不同的审美观念。

关键词:传统装饰艺术;现代设计;审美观念;统一

我们处在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大艺术圈中,中国的传统装饰艺术受到来自各种思潮的冲击,对于传统和现代的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是我们要讨论的首要问题。传统的装饰是深深的扎根在本土的土壤当中的,拿外来思想和技术当做佐料,这样才能设计出有根基的做片。完全背离传统是不可取得。

一、装饰艺术精准定位方向

装饰,顾名思义,即装点、修饰、打扮。古语云:“装者,藏也;饰者,物即成而加以文采也。”这个词在西方最早出现于17-18世纪,泛指艺术修饰;在中国最早在5-6世纪就出现了,指修饰、打扮,多用于女性。装饰是和人类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存在与人类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每一处细节都体现着装饰的韵味。然而装饰是一个涵盖面非常广的艺术,不仅仅可以作为单纯的装饰,也可以当成是非常实用的物品。

二、中国传统的装饰艺术

在中国文化与中国的传统艺术中,装饰艺术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光辉和灿烂的历史。经过祖祖辈辈的劳动人民的创造和经验的总结,以及艺术大师的酿造,形成富有特色的艺术效果和氛围,创造出了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性的东方审美。

装饰艺术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装饰艺术形式,从史前的彩陶、上周的青铜器、战国及秦汉的漆器、汉代的画像砖、魏晋隋唐的石窟、唐宋的陶瓷、元代的寺观、明代的家具等,歌舞、器乐、漆面、泥塑、蜡染、皮影、绘画、剪纸、木雕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特色及民族特征。作为传统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全部来自于广大的人民生活当中,是艺术与生活结合的很好的体现。

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发生发展,像自行车上的链条环环相扣紧密相连,每一个时代的装饰艺术都能折射出政治、文化和社会的面貌。装饰的背后全都渗透着文化,从另一方面讲一部完整的装饰设计史就是一部完整的文化发展史。被精致穿孔的石珠和骨角上还留有红色的赤铁矿粉,那是人类早期进行装饰的萌芽期。新石器时期彩陶装饰艺术分布很广,主要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装饰艺术史上的里程碑,其图案丰富多彩有鱼纹、鸟纹和蛙纹等多种逼真的动物形态。马家窑舞蹈纹彩盆的人物纹饰,以二方连续纹样的方式向左右延伸,把当时人民天真朴实‘积极快乐的人生态度表现的栩栩如生。马家窑的漩涡纹点线结合,多色相间,与今日的纹饰设计原理相同。半坡彩绘鱼纹盆的设计更是别出心裁,鱼形夸张整合,无中间有,显现出中华民族在艺术发端时期不同凡响的创造力和观察力。

夏商周青铜器的纹饰有粗犷凝重向抽象流畅的主体装饰。这种点线面结合流线造型的处理手法表明,数千年前的工匠们就已将设计中的构成规律实践应用。楚漆器以凤纹为核心元素,集变化、分解、异化和重组,设计语言更是独具特色。在构成上,从自然形象的再现到几何纹的抽象表现,从独立纹样的散点式分布到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多样造型,从描画对象、变化对象到纯粹艺术形式的美感追求,展现了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不断强化与逐步成熟的过程。汉代的装饰艺术中最具代表的就是画像石和画像砖,以及瓦当图案,每个品种都有各自的装饰图案构成,虽然装饰的图案都各具特点,但都有内在的联系,它们共同形成了汉代婚后、宏大而活泼的装饰风格。汉朝民往后,三国鼎立战争不断,文化发展也不是很平衡。佛教的兴起给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迎合了统治者也抚平了社会民众的需要。从此产生了许多精美的佛像,雄壮的金刚武士,生动威武的石狮、怪兽。浮雕彩绘中飞天,仙女、祥禽瑞兽还有莲花图案以及富有西方风格的忍冬草图案,所有这些均使当时的装饰艺术大为丰富。

唐代装饰达到空前繁荣的景象,对外交流与贸易频繁,文化异常活跃。文明与世的唐三彩是装饰风格的革新创造。由于思想解放,博取众长,使得唐代的装饰艺术更加丰富、丰满、富丽、华贵。装饰的内同除鸟、兽等动物还有植物花卉。宋元装饰在陶瓷艺术达到了高峰,刻画的线条流畅、挺拔、潇洒。图案造型和构图完美,装饰的内容以花卉为主,常见的有莲花和牡丹等。明清装饰不仅出现了中西结合的景泰蓝,瓷器的品种也非常的丰富,显得华丽、丰富、密集。但是装饰的图案有些繁杂过分的追求装饰性,过分强调工艺技巧的效果。但这些为后人提供了多方面的经验。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的主体建筑鸟巢与水立方在概念当中体现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水立方和鸟巢遥相呼应,形成中国特有的圆与方的东方理念,阴阳并济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最高境界,中国人用特有的内海和方式体现着中国的文化和民族的特色。

三、现代主义设计的形成

装饰艺术构成的方式都是以点线面方式存在的,这些点线和面不是孤立的存在的,是在通过人性和情怀假如进装饰艺术中的,形成绘画和装饰的特点的。在装饰艺术中的点线面是怎样给人以审美享受的呢,我们应该从平面构成中的构成要素中获得启发。

点,在空间中是忽略不计的,点只表示位置没有长度和宽度,没有面积之分,是一条线的开始和结束,也是线的交叉。在装饰艺术里,一个点有位置的视觉,两个点有相互联络、引导视线往返的能力,三个点有构成平面形的趋势,连续的点有方向性和时间感。点的变化起伏如同音乐般在心理奏起。点的构成艺术是形式美的艺术语言。

线,是点在空间中移动时留下的足迹,是点的轨迹。线具有方向感和纵深感。线有直线和曲线。根据线的走向不同而形成的线,有时能产生出视错觉。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经过变化和重构,能表示出疏密、虚实、动静、节奏、刚柔、缓急、开合、和谐等构成的美感。

面,是点与线的进步延伸,是线的移动轨迹,它不像点与线一样灵活轻巧,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产生出透视和交叠的效果。

四、结语

现代设计触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装饰不仅要运用在艺术中还要运用在生活中,应当结合传统的技艺进行创新和发展,创造是基于历史的创造,创新是基于历史的创新,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基础上融入现代的元素,让民族的文化形成成世界性的语言。

【参考文献】

[1]曾佳.传统与现代的交融—现代装饰艺术中的和总管传统元素借鉴[J].赤峰学院学报,2009.

[2]沈山岭,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2.

[3]程静.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J].大众文艺,2010.

[4]刘赞爱,刘婷.传统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启示[J].装饰,2004.

[5]郑军.中国吉祥纹样设计大系[J].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1997.

[6]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中国建筑装饰装修[M].北京:中国建筑装饰装修出版社,2003.

[7]高阳.中国传统装饰与现代设计[J].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5.

[8]李砚祖.装饰之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9]刘子彦.传统民居装饰对现代环境设计的启示[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

[10]李晓鲁,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性[J].艺术教育,2012.

作者简介:翟翌辉(1983.03—),男,汉族,硕士,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与室内设计研究。

上一篇:语文教学信息技术论文范文下一篇:独立学院物流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