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信息技术论文范文

2023-09-23

语文教学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信息技术是信息交流的第一需要,信息技术的进步不但扩展了信息交流的空间,而且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带来了变化。

关键词:现在信息;教学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在新课程标准中无不体现着“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多方面且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教育理念。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首先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一、信息素养的涵义

信息素养是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信息素养是其中一个方面,它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

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 信息素养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宽的能力,它包含人文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诸多因素,和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技术支持信息素养,通晓信息技术强调对技术的理解、认识和使用技能。而信息素养的重点是内容、传播、分析,包括信息检索以及评价,涉及更宽的方面。它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既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也需要通过完善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是它的一种工具

二、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

通过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总结,我认为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1、教学设计中创设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氛围

对学生来说,感兴趣的事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自觉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外界新异信号的刺激容易产生注意和兴奋。据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观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信息素养。

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模仿的单一模式,而是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根据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富有个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在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通过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学习、自主地探索、自由地发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不断的探索与发现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信息素养。

2、让学生实践操作是知识建构的有效途径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围绕这个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身受用的基础能力。

教学中,要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阻碍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同时,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例:教学PowerPoint时,采用新旧知识对比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尝试与创新获取新知识。如学习“插入图片”时,先让学生打开Word窗口,对照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进行分析、讨论,然后大胆地进行尝试,通过归纳总结全体学生的结果,我们得到了五种插入图片的方法。

3、信息技术与个别学科的有机整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整合课中的重要作用。如:利用中文打字巩固汉语拼音,加强记忆;利用CAI课件将抽象的数学题直观化,将英语、语文题形象化、情境化、游戏化;把“画图”与美术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快乐地学;教学Word文字处理时,与语文相结合,利用文字处理功能写作文,利用美化工具设计板报等。通过这些整合课,学生不仅学到了课本以外的知识、技巧,更锻炼了各种能力,特别是信息素养,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提高学习信息技术和技能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从而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4、转化学生上网观念,多角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丰富广阔的信息资源空间,但是很多学生没有充分利用这些网络资源,也缺乏分析、辨别信息的能力。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是青少年上网的主要内容,而且网络游戏充斥着暴力等内容,严重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转化学生的上网观念,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上网的良好习惯,多角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例如在《上网的道德修养和安全法规》一节时,我们教师可采取课堂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学习上网的道德修养和安全法规。在完成教学内容前一周,教师可布置辩论题目:计算机网络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要求学生就网络道德内容和法规、计算机网络利弊分析等方面做好准备。同学们对这样的辩论赛很感兴趣,积极地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辩论开始后,辩手们充分利用搜集到的信息开始了唇枪舌战,课堂气氛高涨。赛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样的辩论赛,了解到计算机网络的利和弊,认识到正确利用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也懂得了上网时应该遵守网络道德、法规,这种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达到了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是信息交流的第一需要,信息技术的进步不但扩展了信息交流的空间,而且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带来了变化。同时,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大拓宽了信息技术教育的范畴,把信息技术教育从简单的个体性学习,融入到群体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活动中,强化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语文教学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学习语文对于还在上小学的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且为未来个人全面素质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的阶段,所以有效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对学生上课的效率和质量对于学生整体的发展非常的有意义。随着新时代信息技术日益的发展且不断的被广泛的应用在各行各业的各个领域中,所以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中能够让小学的语文在新时代中拥有更加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信息技术;整合策略

语文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是能够全面提升个人文化底蕴的一门重要的学科,但是这些学生在语文的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都是面对一些干巴巴的文字进行知识的汲取,这种学习的方式非常不利于学生从全方位的去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且也会极大的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所以为了改变这种传统语文学习的方式给学生们的知识获取带来的不利的影响就要切实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以便学生们在通过视觉和听觉刺激中去有效的理解教师在课堂所教授的知识。

1 信息技术作用在小学语文现代化教育中的意义

教育手段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也逐渐的向信息化的方向进行转变,这种转变的形式为小学语文的教学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学途径的同时促进了小学语文课堂气氛更加的生动活跃,而应用了信息化技术的语文课堂也由原来教师灌输知识的教学形式变成了学生主动学习去汲取知识的形式。要知道,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在学习上是没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但是信息化的教学却改变了学生不主动学习这一问题且能够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引导,且在引导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便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对于促进处于小学阶段学生的主动学习性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2 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现存的问题

2.1 信息技术在一些语文教师的教学中不被使用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一直将传统的教学理念作为自身教学中最为重视的理念,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一直不懂得创新和进行自身教学方式的改革,以至于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得不到有效的应用就发挥不出其真正的作用。这种传统教学形式非常不利于小学语文的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且会逐渐的让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激情,所以小学的语文教师要深刻的认识到自身教学的不足之处且在改变中将信息技术合理应用在教学的课堂中。

2.2 部分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过于依赖信息技术

虽然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深刻的认识到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为语文这门学课的发展加以促进,但是这些语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方式过于极端且没有将语文知识的内涵传授给学生。一些语文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为学生放映过多的学习视频虽然可以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这种过于信息化的课堂会弱化语文教师在整个课堂中的引导,从而使得学生在课堂中不够重视语文真正所具有的内涵和知识。这种过于依赖信息化进行课堂授课的方式在极大降低语文课堂授课效率的同时也使得教师的教学成果被弱化。

3 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相进行整合的方法

3.1 改变小学语文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态度

让小学的语文教师正确的认识到信息技术所能够为教学带来的优势就能够使得信息技术能够完美的整合到语文课堂中,但是让语文教师认识信息技术所带来优势的第一步是让这些教师端正自身看待信息技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教师良好有效的将信息技术这种教学资源整合到语文理论知识的教学中。例如,根据信息技术在各个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调查研究发现,一些愿意去接受信息技术的语文教师在将其与课程进行整合时能够最大化的突出信息化課堂的优势.

3.2 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结合课程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所具有专业化程度的参差不齐导致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结合深度差异很大,且相应一部分教师认为教学评价能力对于他们本身的教学来讲与整合能力无关,这些问题的出现就使得信息技术整合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出现了非常大的阻力,所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的发生就必须将小学语文教师结合信息技术的能力加以提升和培训.

3.3 依据学生特点进行信息技术和课堂结合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好奇心较强、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较为敏感和兴趣性强。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和课堂相整合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小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比如可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语文教材内容的动画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理解。所以以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切入点,是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关键,要求小学教师提高重视。

4 结束语

语文是一门多元化知识的整合且包含着各种生活知识以及社会和人文紧密相连的学科,所以语文学课的复杂性决定了只靠教师言语的讲解无法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所学习的语文知识,但是语文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引入信息化技术时能够被全方位分析去让学生们进行有效的思考和扩散思维,所以小学的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应用信息化技术去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小学语文的学习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及交际能力等的提升,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抓住信息化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以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天地中走的跟远更长久。

参考文献

[1]陈梓斓.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现状与策略研究[J]成长读本,2018(034):112-113.

[2]王金兰.小学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5(002):145-147.

[3]陈燕.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融合的策略[J]世界家苑.学术,2018(007):167-168.

注:该论文系陇南市2020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课题立项编号LN[2020]61)阶段性研究成果

语文教学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拓宽语文教育的渠道,拓展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那么,语文教学就不应该仅局限于课本,要运用各种方式去延伸。所以,本课题组在课题实施方案商议完成后,有条不紊地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究活动,目的在于为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寻找有效途径和策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

一、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在历史文化和课后拓展中延伸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拼音、品词、组句、读段,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学语文就脱离不开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如学习《七律·长征》一课,借助课件和视频资料,学生在追寻红军长征路线的同时,被红军战士翻雪山、过草地、嚼树皮的大无畏精神感染,课后踊跃在网络上收集素材,饱含深情追忆真情故事;同时,由对红军的敬意而引发对中国革命史的兴趣,大家纷纷查找资料,并在班级微信群中交流,了解中国革命所走过的艰难历程,这也为教学《灯光》《金色的鱼钩》进行了很好的铺垫。

诗歌是祖国文化的精髓,部编版教材加大了古诗词编排力度,小学生记忆力强,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在学习了词之后,有学生质疑:词是否和诗一样也有不同的格式?带着疑问,我让学生对比《清平乐·村居》和《忆江南》,体会到词的不同风格。在一次春游后,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抒发心声,激情洋溢的小诗《我找到了最美的春天》获得同学们的好评,还有的学生让自己化身快活的小鸟,分别和大地、高山、流水对话,大家都为自己能找到一种畅所欲言、直抒胸臆的好工具而兴奋不已。当我们在班级群中分享精彩诗作时,家长们反应热烈并及时鼓励孩子。当我们精心制作的美篇,在全校和辖区内频频被转发时,大家都为小诗人们的文采点赞。

二、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在积累与运用中延伸

语文阅读教材第十册最后一单元整组内容安排了趣味对联,通过读和背,学生感受到对联对得有趣、巧妙。课后我让学生收集对联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到图书馆查阅摘抄的,有在网络上搜集整理的,有主动请教别人的,有到开业商店去记录的……当大家把自己的成果相互交流后,我又提出:难道要让这些对联永远“躺”在我们的笔记本上吗?有同学灵机一动说:“爷爷过生日我就送他一副‘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有要送对联给老师以表心意的,有用对联感谢父母的,有以对联祝愿朋友的,还有自己试着对下联的。在春节期间,微信祝福、短信拜年,逐步成为大家追求的时尚,孩子们纷纷自拟内容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真诚祝愿,还有的挥毫泼墨自己书写自编的对联。学习收获的成就感、自豪感让大家感受到了学与用的快乐。

三、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在实践活动中延伸

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实践活动的安排,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有利于锻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我组织学生进行“选编自己的作文选”“办小报”等实践活动。学生在写出好习作的同时,自己制订计划,制作插图、封面、封底、写序、汇编、装订成册;“办小报”需要团队合作,大家都切切实实地当了一回“小编辑”,其电脑编辑、绘画、剪裁、装订、独立思考问题和分工协作能力大大提高;在“人与环境”问题调查中,同学们不仅增强了借助网络信息收集素材的能力,还反馈了很多事实充分的调查报告,并且出现了一批积极踊跃的“环境保护宣传员”。在课题组老师们的引导下,同学们通过调查报告、PPT、小视频、抖音宣传等更多喜闻乐见的新颖形式,使大家从语文的小天地走向了生活的大课堂。

四、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在课后作业中延伸

“胸中万卷风雷动,无端直奔笔下来”,形象描述了语言由“积累”到“运用”这样一种境界。目标明确的作业也是对知识的运用,还能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如学习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端午粽》一文时,我们先借助网络平台,大量搜集有关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的资料——节日来历、节日习俗、相关诗文作品、文化名人等,让学生自主多途径收集资料的同时,对祖國的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后让学生留意在端午佳节这一天当中的实践活动,和老师、同学或家人一起动手包粽子,亲身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仿写课文一小段(体验性作业);如讲解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一文时,安排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攀援类葡萄科植物的资料(视频介绍、图片、文章等),课后实地观察做好日记——可以在PPT中图文并茂,直观形象地呈现(观察性作业);教学《蝙蝠与雷达》时,让大家通过信息平台,了解更多仿生学的内容,感受科技进步与生物系统之间的密切关联(操作性作业)。

综上所述,语文知识的学习应该是广义的,只有把语文教学延伸到生活的课堂,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与时俱进,与社会常识相结合,与生活实践丝丝相连,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才能让语文核心素养的种子在学生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杨志炫. 浅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J]. 好家长, 2018(73).

[2]林清梅.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养成[J]. 新课程(上), 2018(7).

语文教学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1 引言

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中小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正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开发课程资源,启发有效思维,转变学习方式。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智能活动去探索、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培养情感,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使其生动活泼地发展。

2 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构建学习化课堂,培养自主学习兴趣和情感

2.1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在语文课堂中要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身心在这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去尽情地释放,洒脱驰骋,让他们自由地动起来,产生一种积极探求新知的愿望。

例如,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笔者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1)将《月光奏鸣曲》配在有声有色的朗读中;2)演示有关《月光曲》叙述的画面,宁静的大海,微波粼粼,皎洁的月亮,穿过轻纱似的微云,巨浪卷涌推向岸边;3)随着乐曲由平缓到激越的节奏变化和直观画面的展现,月光下,大海那美丽而富有变化的胸膛和她的呻吟,歌唱都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种设计,形声并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实现了文字语言向音乐语言的自然置换。

2.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

外在的学习动机不能持久,只有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才能真正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启发下,积极主动地动脑、动手、动口,让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挑战,不断得到超越。把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己有的知识,并逐渐培养成技能,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 开掘课程资源,创设情境,突破重点难点

3.1 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

现代教育媒体能把学生带入丰富的知识世界,还可以将难以直观表达的语言文字、抽象的道理、复杂的现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文章重点、难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之中,给予他们理解文章重点、难点的课程资源,使学生在老师为他们准备的课程资源中畅游,自由选择,吸收自己所需要的资源,丰富自己的知识内存,为自己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讲到“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这句话时,笔者在计算机中出示声像结合的邱少云被火烧的画面,同时也出示了千斤巨石的画面,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联想:巨石稳如泰山,邱少云一动不动;巨石经烈火不化,邱少云身体虽化,但精神永不灭。从这不难看出,学生从前两点的形似理解到第三点的神似,不失为一项创造。

3.2 運用现代教育技术,补充教材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收集汇编信息资料的功能,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水平,对现有的教材进行适当的补充,使学习活动走进学生实际,以此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思维,转难为易。

如在教学《谁来了》一课时,为使学生领悟教学内容,明白事物之间的关系,笔者为学生播放了制作的动画片,看着生动活泼的动画,学生很快进入了一个美好、有趣的童话世界,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可见,在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更快、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网络教学促使学生自得自悟

在《春天的手》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通过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春天的花、春天的境、春天的歌、春天的诗、春天的人、春天的节日,等等。阅读后,笔者带着好奇的神情问:“你们是怎样感受到春天的呢?”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各抒己见,“我是用耳朵听到春天”“我用眼睛看到春天”“我是用手摸到春天”“我是用鼻子闻到春天”……学生在大量阅读后发出了一串串“感悟”,语言真实自然,这即是自得自悟。可见,网络教学是学生读中感,学中悟的过程。维持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促使学生达到自读自悟的最佳境界。让学生自主阅读更加真实。

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所以老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网络技术正是拓展学生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最佳渠道。当学生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就会迸发出耀眼的想象之花。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祝县华藏教育辅导站)

语文教学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本教材包括信息技术基础、操作系统基础、表格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计算机网络基础、信息的数字化、程序设计基础共六章。其中表格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计算机网络是在考试中占%60,是该书的重点。而操作系统基础是所有操作技能的前提,因此学好操作系统这一章是学好后面知识的基础。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主要培养学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并用于学习和生活,当然本最重要的还在于高一信息技术会考,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及教学要求。 学生情况分析认知前提分析优势现在学生家庭中拥有电脑的数量较多,平时接触电脑的机会也比较,而且,电脑学习不需要太多的精力和时间,部分学生比较感兴趣。不足由于学校电脑设备想较其它县市学校落后,对学生积极性造成一定负面影响,致使有些学生厌恶上机实践操作,从而影响部分学生积极性。情感前提分析优势计算机是比较特殊的学科,操作性较强,大部分学生对此相当感兴趣,学习较积极,比较热情,讨论和学习的气氛比较不错。不足学生对电脑的兴趣局限于游戏娱乐和上网聊天方面,缺乏全面性。对教材要的一系列操作知识不感兴趣,只对娱乐功能感兴趣。改进措施教学措施1)

强调基础知识,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2)

注重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4)

课堂中注重讲练结合,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5)

加强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管理和引导教育措施加强学生上机纪律管理,完善机房管理条例,约束学生不良行为,严肃处理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组织优势生辅导后进生上机实践操作,实现分层管理、分层教学。优(差)生教育计划指导思想1)

完成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2)

完成学校制定的合格率和会考A率3)

培养些技术较深、知识较好的优势生4)

加强后进生转化辅导工作辅导对象1)

加强优势生辅导,使其尽量都能达到A,并在班级中起骨干作用2)

引导优势生,特长生帮助后进生转化进步工作,尽量做到无一人不及格辅导形式,时间形式:1)

理论辅导:教师讲解为主,可在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中进行2)

上机辅导:教师上机指导为辅,学生上机练习为主,优势生帮后进生为补进行。 教

度 单元课题单元教学要求课时周次备注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1)

信息的概述2)

人类的五次信息革命3)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时间、名称、国家4)

计算机的四个发展阶段5)

宣告网络时代到来的标志6)

现代通信包括哪几个方面?7)

现代信息技术的组成及发展方向21 第一章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1)

数字技术与模拟技术的描述2)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3)

冯▪诺依曼理论体系4)

中央处理器(CPU)的组成、功能及发展5)

计算机存储单位间换算关系及常见存储设备6)

计算机常见的输入设备,输出设备22 第一章计算机软件系统计算机信息安全1)

计算机软件系统划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2)

系统软件主要包括哪些?3)

应用软件主要有哪些?4)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时间,目的5)

目前威害计算机信息安全的表现有哪些?6)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时间23 第二章操作系统简介操作系统的发展与分类1)

操作系统的概念2)

操作系统的作用3)

常见的操作系统4)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5)

操作系统的分类24 第二章文件与文件目录(含上机)1)

文件的概述与基本组成结构2)

文件命名规则及不能使用的的符号3)

文件的基本属性4)

文件目录结构5)

路径、当前目录概念的理解6)

目录的创建与删除7)

目录的复制、移动45,6 第二章文件的查找与共享(含上机)1)

文件的查找方式2)

通配符“*”与“?”的用法3)

文件的高级搜索4)

文件的共享操作5)

文件的共享方式47,8 第二章资源管理器(含上机)1)

资源管理器的组成结构2)

用资源管理器实现文件或文件夹的基作操作3)

显示属性的设置(背景、屏保、外观、效果)4)

添加、删除程序5)

桌面主题的安装与设置49,10 第二章资源管理器(含上机)系统工具的应用1)

文件及文件夹的基本操作2)

显示属性的设置3)

资源管理器对硬件资源管理4)

系统监视及磁盘碎片整理程序411,12 第三章电子表格基本知识1)

电子表格Excel的启动和退出2)

电子表格Excel窗口的基本组成3)

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概念的理解4)

Excel中鼠标指针的含义213 第三章建立工作簿(含上机)1)

工作表的选择、插入与删除2)

工作表的重命名、复制、移动3)

活动单元格与区域选择4)

工作表的数据输入5)

数据的计算(自动求和、公式计算)414,15 第三章建立工作簿工作表的编辑(含上机)1)

单元格地址的相对引用和绝地引用的理解应用2)

简单函数的应用操作(求积、平均值)3)

单元格内容的编辑修改4)

单元格的移动、复制、插入及删除5)

改变单元格数据格式、边框、底纹6)

调整行高、列宽416,17 第三章统计分析数据建立图表1)

数据的排序与筛选2)

数据的分类汇总操作3)

图表的建立及编辑4)

对图表进行调整修改418 ,19 总复习对各单元理论知识重点进行回顾总结Windows基本知识及其操作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电子表格Excel的基本知识电子表格的理解应用220 第四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计算机网络含义2)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构成要素3)

计算机网络的作用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21 第四章Internet基出知识1) Internet的起源与发展2) 中国的四大主干网3) 普通用户进入Internet4) Internet上的信息资源22 第四章Internet上获取信息1)

使用浏览器查看WWW2)

下载保存WWW上的信息资源3)

利用FTP获取信息4)在Internet上交流信息43,4 第四章Internet上发布信息1) HTML语言2) 浏览器的作用3) 网页中的基本组成4) 规化网站建设5) 制作相关网页6) 申请主页空间7) 发布主页45,6 第五章信息的数字化1)二进制基础2)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化3)二进制与其它进制间的转化4)计算机中数字的表示5)计算机中字符的表示27 第五章多媒体基础知识1)文本、图形、图像2)音频、视频3)多媒体的数字化表示4)数据压缩28 第五章多媒体的展示与应用1)多媒体的展示(常用的几种多媒体软件介绍)2)多媒体的应用29 第六章程序设计基础1)宏的基本结构2)宏的基本操作3) 210 第六章程序的基本控制结构 1)宏与Visual Basic的关系2)程序设计基本控制结构 211 第六章程序设计方法1)程序设计中的几个核心概念①Windows的工作方式②事件驱动模型③集成开发环境的元素2)创建一个VB程序实例212 第六章软件工程基础1)软件危机与软件工程①软件危机的概念②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③解决软件危机的途径2)

面向对象方法学引论3)

面向对象方法的主要优点 213 复习理论重点知识搜集整理相关重点难点的理论知识,让学生识记掌握理论,对重点反重强调,划出重点,由学生背诵414,15 总复习基本操作加强与巩固Windows基本操作、Excel操作、程序设计习题(并结合会考模拟)416,17 总复习基本操作反复练习掌握各项操作(适当给予考试指点)618,19,20

语文教学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在信息化教育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在深度与广度上逐渐提升。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的运用则成为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从信息技术运用的意义出发,结合目前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低效、失效问题,探究有效运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误区;有效运用

一、引言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越来越重要。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来,不仅能够丰富课程资源,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而且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但是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限制,一些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存在诸多误区,从而造成了教学中普遍存在低效、失效等问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的误区

虽然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已经是司空见惯,但是其中存在的运用误区使得语文课堂常常陷入低效、失效的境地。目前小學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过度运用,忽视了语文教学过程与信息技术的契合性。一些教师对信息技术盲目依赖,在语文课堂构建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引入信息资源,如图片、视频、动画等,让学生常常处于视觉刺激中,以期调动其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设计存在着“画蛇添足”的弊端,使得一些原本需要展现文字魅力的情况也用技术代替,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知识的反思、回顾与咀嚼,使得信息化课堂陷入了“徒有其表”的弊端。

第二,信息技术的运用缺乏可操作性。一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缺乏熟练的操作技能,在课件展示的过程中磕磕绊绊,影响了语文课堂的连贯性。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一些教师缺乏对信息化教学的适应能力,或者课件制作效果不佳,或者盲目照搬他人课件,使得课件运用与知识讲解存在出入,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参与。

第三,语文学科的特点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中逐渐丧失。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小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挖掘文本中的人文内涵,但是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中,教师利用直观生动的教学素材,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局限在视觉体验上,忽视了对文章思想内涵以及文字美感的挖掘。这样的教学过程虽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是在学生情感价值培养方面却存在局限,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过度的人际互动限制了课堂中的情感交流。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中,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课件上,与机器的互动使得学生与教师以及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减少。此外,一些教师为保证教学进度,利用课件盲目提高课堂讲解效率,让学生在高强度的灌输与手忙脚乱的记笔记中失去了课堂互动的机会,从而影响了语文课堂人文情感的渗透。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依然存在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地方,因此,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对信息化教学进行合理构建。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策略

(一)提高教学认识,明确信息技术的运用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并不是单纯地为学生展示课件。在实践设计中,教师应深刻分析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契合度,转变片面的教学认识,根据相应的原则对语文课堂进行设计。

第一,辅助性原则,即信息技术只能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不能喧宾夺主地替代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信息化课堂构建中应该围绕着学生的兴趣与认知能力,确保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接受程度。

第二,丰富性原则,即利用信息技术优势,采用多元手段对静止的知识内容进行优化、整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出来,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

第三,效率性原则,即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投入应该建立在对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上。基于此,教师应加强课堂管理,维护课堂秩序,让学生在新的教学情境中更好地发挥自主性。

第四,实用性原则,即信息技术的运用应避免花哨,根据实际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避免走入形式化的误区。

(二)发挥教学优势,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当代学生成长于信息化氛围中,其对于信息技术有着强烈的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通过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引导学生实现情感迁移,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接受、理解语文知识。例如在《乌鸦喝水》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将课文中的内容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在动画的吸引下高度集中注意力,并理解整个故事过程。再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故事情境,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欣赏小蝌蚪找妈妈的连环画;然后根据童话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而调动其课堂参与的兴趣。这样的教学设计与传统的生硬文字讲解相比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的语文文本内容,找到信息技术的切入点,让学生能够在更加愉悦、生动的课堂氛围中接受语文知识,并调动综合情感完成对文本知识的理解。

(三)拓宽教学领域,丰富语文课堂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小学语文课堂放置在网络环境中,从而突破了传统教学中课堂与教材设置的局限,让学生能够以更加广阔、更加多元的视角获取课程资源。小学语文教师在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中,应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资源拓展方面的优势,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恰当时机,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与利用,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高效、顺畅。例如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古诗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传统对诗歌解读的局限,鼓励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即作者王维的生平概述,其诗词的风格以及在唐代诗歌创作中占据的地位;该诗创作的背景,“山东兄弟”具体指代什么,以及作者利用文字表达怎样的情感;古代重阳节有哪些风俗习惯,与现代重阳节习俗有哪些不同;等等。这些材料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查找,并在课堂中交流、分享,从而让课程信息的交流更加顺畅有效。

(四)注重合作沟通,体现信息化教学的交互性

在上文分析中,我们能够发现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影响了课堂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使学生在人机互动中失去了情感体验的机会,进而限制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针对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新调整教学思路,将人机互动与人际互动相结合,增进课堂上师生、生生交流的机会,营造充满人文色彩的课堂氛围,进而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例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在合作中,教师先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并对学生的合作互动过程进行设计与引导;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各小组呈现合作探索内容,激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预习生字生词,并初步理解作者在描述西沙群岛“富饶”这一特点中所运用的方式;在阅读讲解中利用问题调动学生的互动参与,并对学生的合作交流过程做出评价,以打破信息技术课堂沉闷的氛围,提高课堂交流效果。

(五)调整教学模式,推动翻转课堂的构建

在信息化背景下,翻转课堂的构建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思路。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对传统课堂中教与学关系的翻转与重新构建,让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角色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进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长远角度出发,对翻转课堂进行构建,以逐渐打破学生在传统课堂模式中形成的依赖性,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自身在学习中的能动性。

从翻转课堂的构建来讲,教师首先要提高微课程的制作能力,即对某一课中的主干知识进行提炼,并围绕一个主题录制课程,保证对知识点的深入挖掘。其次,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引导,根据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征,对课后自主运用微课中的关键点进行分析与讲解,并在课堂讨论中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再次,完善课堂沟通模式,让学生不仅回答教师的问题,而且能够根据自主学习情况提出问题,进而通过课堂讨论完成解答。最后,加强对教学评价的优化,将学生在课上与课下的表现进行分析,以获得翻转课堂的实践反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总之,在新的教育教学发展环境下,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为教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新的教学辅助工具,信息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它不仅能够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为课堂的构建带来诸多新问题。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入认识信息技术与教学发展的关系,不仅让学生能够利用技术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而且能够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上进行调整与優化,摒弃信息教学弊端,以不断提高语文教学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丽娥.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164.

[2]汪红林.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02):165.

[3]陈惠.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9):20-21.

上一篇:影子银行金融风险论文范文下一篇:安徽传统民间艺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