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范文

2023-09-23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范文第1篇

自媒体的英文为We Media。在国外有被称为公民媒体或者是个人媒体。纵观自媒体的发展过程, 其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私人化;2、平民化;3、自主化。因此, 从这个角度出发, 自媒体多被定义为用现代电子化技术手段向单一媒介或者是特定媒介传播的媒体。就目前来看, 自媒体有着非常迅猛的发展, 在我国自媒体平台有不少主要包括微博、微信、抖音、百度贴吧等等[1]。

事实上, 早在2003年7月的时候, 美国著名媒体学家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就曾经提交了关于自媒体 (即为We Media) 的研究报告。在这份报告中, 他们具体对自媒体的诞生与发展, 以及严谨定义做了详细的论述分析。最终给出了自媒体的定义, 所谓自媒体一定是经过普通大众发出, 经过数字科技以及全球体系系统相连接之后, 分享普通大众的自身事实与新闻的基本途径。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自媒体是代表普通大众的媒体, 在这个自媒体时代, 自媒体代表了普通大众作为媒体以及媒介的重要性和重要地位。

二、自媒体对高校学生的影响

从上文对于自媒体概念的论述中, 我们不难看出, 自媒体实际上与以往我们所经历的新旧媒体都不同[2]。在自媒体中, 普通大众占据了重要地位, 用于分享普通大众的真实想法和周边新闻。具有传递单一, 渠道单一的特点。目前, 在我国自媒体主要通过微信, QQ等进行广泛传播。

作为时代的宠儿, 大学生是新鲜事物的追逐者, 更是自媒体的忠实拥簇。这是因为自媒体发展至今具备了门槛低, 形势新、交互力强的重要特点。这点其实不难理解, 当我们走过任意一个校园, 所谓的“低头族”数不胜数, 他们无论是阅读新闻还是传播自身新闻都是满足他们对自身个性化和独立化的追求, 也是满足他们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望[3]。在我国2018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相关的数据显示, 直到2018年6月30日, 我国现有网民数量已然突破了八亿。其中手机网民则占据了百分之九十以上。而手机网民中18-30岁年龄段网民则占据了整个数量的百分之七十。自媒体的主要使用者是大学生, 更有人称呼自媒体为年轻人的媒体。还有一组数据显示, 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的数量超过了百分之八十六, 每周上网时间超过了三十个小时。

三、自媒体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做开展所带来的变革

自从自媒体的诞生, 信息的传播变得越来越没有限制起来。或者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在自媒体中, 所有人都是新闻的传播者和接受者。这样的特点作用于高校之后, 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特别是对于我国传统的填鸭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打击[4]。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自媒体对当代大学生影响巨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自媒体传播的广泛性使得很多不良信息的传播变得容易起来, 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的重要阶段, 这使得他们的自身的价值观成长或多或少受到了自媒体的种种影响;第二, 自媒体对于信息获取的便捷性使得人们广泛利用自媒体来获取自身所需的知识, 然而自媒体上传播的信息缺乏真假的鉴别, 更是在便利性的作用下很容易让大学生失去了自身独立思考和鉴别有用信息的能力。如果大学生过于依赖此自媒体的便捷性, 这对于他们自身成长来说不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儿;第三, 在我国高校很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对自媒体的利用, 甚至还没有意识到, 自媒体平台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没有把自媒体平台当作一个重要阵地来抓。由此可见, 他们还没有充分了解大学生自媒体使用的特点和方式, 不能做出有效的指导;第四, 自媒体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现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运行机制。在以往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来看, 虽然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 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可以在一些突发事件上做出有效的主导性控制。而在自媒体时代, 很多事件在自媒体中会被极速传出, 更是可能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 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影响。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的关键性阶段, 很容易受到一些信息的左右, 从而对原本信仰和原则的坚持产生动摇, 更不利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另外, 笔者在这里要着重强调的是,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根本, 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支柱性人才, 做好其思政工作, 全面提升我国未来建设人才基本素质, 以便更好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是今后我们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四、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策略

(一) 顺应时代发展, 把握自媒体发展脉络, 打造新时代现代化教育新模式

自媒体时代,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有新的模式和特点。这对于校园内信息流通来说也是个有效的信息拓展平台。为此, 我们不但要及时把握自媒体实践发展所带来的种种便利, 也要面临其所带来的新的问题和挑战。

1.自媒体平台毕竟是一种廉价的平台

其操作简便, 传播速度更是十分之快[5]。对于大学生来说, 这是个优秀的展示性平台, 很多学生可以通过自媒体来展示自己, 并在其中发表快捷便利的评论和回复, 可以交流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内心想法, 这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由性来说也是个有效的拓展。

2.自媒体时代

我们也要将自媒体建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阵地, 全面而动态地了解好大学生的思想的最新动态,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找准方向, 找对策略, 不做无的放矢之举, 实际性地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上和生活上的种种困顿。

3.自媒体的到来使得点点传播和人人传播成为现实, 再加上自媒体时效性强的特点, 使得极速传播成为可能

尤其是手机自媒体, 更是可以使得传播对象在第一时间可以接收到相关信息, 这就具备了很强的时效性。对于现代人来说, 这样的时效性是必备的, 更不用说对于大学生来说[6]。由此, 我们实际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也要从实际出发, 利用自媒体来发布时效性强的教育工作信息, 提升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接受性和反馈性, 从而更好的让学生从实际出发, 成为自媒体时代中政治教育的受益者。

(二) 改变传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理念, 建立适当的自媒体信息传播渠道

1.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 我们要从思想上来提升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重要地位, 深入结合自身学校的教育工作进展和实际教学情况, 以打破传统教育思维模式, 树立全新的工作理念为己任, 在全面结合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上, 重点突出学校教育工作的优势, 开辟新的工作阵地。逐步增强管理层、教师队伍和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 借助多媒体平台对其进行正向引导, 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和解读当下的政策思想, 与时俱进。

2.广大身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先锋的工作者, 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网络技术素养。建设高校新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平台, 充分利用好校园网络社区、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校园APP手机客户端等, 全面提升教育信息传播力度, 增大传播范围, 用自媒体的优势, 利用QQ、微信等多种便捷式沟通渠道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增强师生间情感,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五、结束语

言而总之,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是科技发展所趋, 是人们对于自身精神发展的更高追求的集中体现。然而, 不同于新旧媒体, 自媒体拥有其独特的特点。而大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接受的很快, 对于自媒体也是十分的迎合。由此看来, 自媒体对于高校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因此, 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策略, 从新出发, 为我国新时代建设人才的打造保驾护航。

摘要:自媒体是新兴媒体, 是区别于新旧媒体的独立体。在这种媒体的作用下,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有了新的内容和工作方式。本文从探讨自媒体的概念和特点出发, 详细分析了其对于高校学生的作用和影响, 而后又深入分析了自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最后, 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和研究经验, 从新出发, 从实际出发, 笔者着重论述了自媒体时代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策略。

关键词:自媒体,高校,影响,机遇,挑战,开展策略

参考文献

[1] 卢佳慧.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机制研究[J].智库时代, 2019 (2) :209-210.

[2] 管海欣.自媒体时代公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19, 21 (1) :112-115.

[3] 林含雪.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 2018, 4 (23) :44.

[4] 魏天达.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危机产生的原因与对策[J].北京教育 (德育) , 2018 (11) :45-47.

[5] 郭雪.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8, 19 (5) :137-141.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范文第2篇

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发展不断加快, 在经济的推动下社会发展也在不断的进步, 网络信息化的遍及, 网民的话语权进一步提升, 更多的人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表达自我、发表意见。2017年1月22日下午,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在京发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1], 截至2016年12月, 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 普及率达到53.2%, 手机网民占比达95.1%, 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 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10%。其中, 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0.3%, 学生依然是网民中最大的群体, 学生群体较之其他人群有相对富裕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网络事件。

现如今, 手机媒体的不断变革, 手机以逐渐取代各大媒体, 再加上手机功能的多样化, 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 以定向为传播效果, 并且以相互传播的功能进行传播。手机媒体被誉为继广播、互联网、电视以及报刊的第五大媒体。手机媒体已经演变成大学生实时获取通信服务的便捷形式, 为大学生日常学习、日常交往带来了便利[2]。同时也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阵地, 正确有效的利用手机媒体可实时发布和获取信息, 相互交流, 汲取知识。反之, 传播不良信息, 毒害身心。

随着手机媒体时代的到来, 以微博、微信等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正影响和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3]。新闻媒体、舆情监督也加快了发展步伐, 然而, 大学生可以利用手机媒体去了解社会中发生的新闻。且高等院校的舆情主要代表为学生与老师心理上的变化以及对某种事物的批判所结合的总署。现如今, 国内的各大院校发生的恶化事件过多, 并且已被社会高度重视, 可针对多样化的手机媒体, 这对于学校的高层管理则是一个艰巨的工作任务, 但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二、手机媒体给予思政工作的正负影响

高校政治思想工作应注重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以此为今后社会培养创新的人才。这一点则是要对手机媒体的变化进行关注。调查分析表明, 污秽消息、网络传言、网络交友以及网络游戏等这些对于青年影响极大。则当下虚拟的网络世界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并且为青少年的成长造成危害。然而, 大学生沉迷于手机网络已经有目共睹, 青少年过分的依赖手机, 及手机网络媒体中的负面信息吞噬着青年学生的身心, 使其极易身受毒害。

当代的大学生普遍是95后一代, 微信、腾讯QQ以及各大交友软件已逐渐成为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工具。手机媒体承载的信息的广阔性是无限的。利用网络可以随时上传和获取这些信息, 这种方式丰富了网络的信息量, 信息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增强。

三、手机媒体环境下开展思政工作的有效路径

1、提高思政教育队伍运用手机媒体的意识和能力

手机成为了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手机上可以获取很多有用的信息, 满足人们娱乐、工作, 而手机媒体应用更是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重要的部分。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顺应时代的变化, 及时对“教育观念”进行修改, 将新方法、新思想投入到手机媒体这项工作中, 做到新闻传播的公正、及时等等。并且想要对这样的目标实现, 就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广泛摄取新知识, 时时刻刻都要清楚自己的立场坚定、敏锐的嗅觉、清醒的头脑, 着力培养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分辨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另一方面, 注意加强手机媒体专业知识的学习, 深入了解手机媒体的发展规律, 熟练掌握手机媒体的技术知识, 没有专业的知识在事情的处理上难免会有工作上的不足之处。工作者应该深入了解手机媒体的各项重点内容, 做到熟练操控。培养熟练的媒体使用, 例如, 写一些大学生喜欢的微文、微信朋友圈、QQ空间新闻等等都是不错的方式。上述的方法也可以融入传统的新闻方式, 只不过是加入了新的手机技术。总的来说, 应该以手机媒体融入传统模式为大学生精神发展方向提供帮助。

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舆情素质

当前, 高校要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提升应对手机媒体环境下的舆情能力, 必需要有一支既熟悉高校大学生心理又能熟练应用手机媒体的工作队伍。

在校园中应该建立起一支手机媒体舆情管理团队可以对学校网络舆情风气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当然这样的一支管理团队无论是素质, 还是管理能力, 都需要符合要求。高校舆情有很强的政治性, 如果政治思想觉悟不够, 对舆论的影响就没有预想的效果。所以, 手机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思政工作想要有更好的发展, 先决条件就是参与工作的人员有着坚定的政治立场。

3、提升学生媒介素养

手机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 随着自身的性格去做、没有通过考核的信息会迅速向各界传播。很明显这一行为会违反网络规则, 严重的会影响社会秩序, 则未经甄别传播出来, 这样会对处世不深、没有足够辨识能力的大学生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 大学生的教育引导要注意时刻保持条例清晰的状态, 独立、清晰的思路是保证大学生的判断能力、识别能力, 不被当下混乱的新闻市场所影响。正因如此, 高等院校应该加强学生对媒介的认知, 尤其是高等院校应借助个人能力去发挥优势, 凭借社会学以及伦理学的相关资料, 并且设立媒介的教育活动, 以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摘要:现如今,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手机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必要通信工具, 并且,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手机的样式及性能越来越多。逐渐手机已经取代了报纸、新闻媒体的报道以及网络, 以多样化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手机媒体技术的大量普及对于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来说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项挑战。利用手机新媒体的传播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让大学生们能够正确利用手机媒体处理学习、娱乐和工作, 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手机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1/P020170123364672657408.pdf.

[2] 匡文波.新媒体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5.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范文第3篇

1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1.1 社会交往的心理问题

如今的大学生呈现出的心理问题增多, 且在重要性的次序上也发生了变化。情感、社会交往和学习是老一代大学生处于前三位的重要心理问题, 现在的前三位仍是这些问题, 但社会交往已上升到第一位情感排第二, 学习问题在第三位。之所以社会交往问题被当代大学生认为是最重要的心理问题, 是因为现今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缺乏与同龄人共同生活的体验进入大学后, 渴望与同伴交往, 但又不懂得交往的方式, 比如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敏感, 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 经常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 这一切难免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孤独感, 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沟通思想感情, 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 这种人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 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还有些学生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 在新同学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 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 不与他人接触, 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

1.2 依赖心理和独立意识的矛盾

依赖心理和独立意识的矛盾是大学生较为突出的心理冲突, 这种矛盾如果处理不好, 往往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严重者还会造成心理疾患。进入大学后, 挣脱了父母的管教和约束, 大学生意识到自己渴望独立的愿望实现了, 他们强烈要求摆脱依赖性和幼稚性, 独立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积极组织并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但与独立意识紧密相随的是大学生的依赖性。首先, 大学生就学期间, 经济上主要靠家庭供给, 他们过着父母掏钱我花钱的“独立自主”的生活。其次, 当代大学生都是从校门到校门, 生活经历相当简单, 社会经验十分缺乏, 他们的思维方式、情感、意识带有较大的主观性、片面性, 还难以独立客观地处理好各种事情。这便形成了大学生依附心理和独立意识的矛盾。因此, 作为教育者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自尊心和独立意识, 同时也要教育大学生要积极聆听教师的教诲, 自尊自强, 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人生观, 走上心理健康发展的道路。

1.3 心理偏激和理性思维的困惑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急剧变革时期, 嬗变的环境条件, 紧张的心理压力, 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主观上大学生虽然生理上基本发育成熟, 但心理和性格尚处于形成阶段, 遇到社会问题不能理性面对, 情绪动荡不安且缺乏社会生活的磨练, 在遇到巨大冲击时, 缺乏适应能力, 容易感情用事, 甚至有时明知真伪, 也放纵言行, 事后又追悔莫及。因此, 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就要摒弃传统的说教, 而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以情感人, 以理服人, 帮助他们理性的对待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1.4 自信心与自卑感的矛盾

中学时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刻苦学习, 总爱把大学描绘成“象牙宝塔”, 学生为了能考上大学而每天奋发图强。而当学生跨入大学校园后, 自信心本应该得到极大的满足, 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尤其象我现今从教的高职院校, 从社会认可度、办学水平、政策环境等各方面与本科高校相比还存在着差距, 这便容易造成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校园后感觉“低人一等”、“脸上无光”。产生心理上的落差, 因此, 学生出现了各种不健康的心态, 如无奈、失意、混文凭向父母交差等等, 这些心态的存在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心理。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创造各种机会锻炼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使学生能够正确估价自己。

2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心理引导

2.1 大学政治教育应针对大学生心理的矛盾性

大学生接受了较高水平的教育, 而且正处于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段, 对身边存在的各种问题都十分敏感, 体会也很细腻和深刻。而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所开设的课程中, 只有政治课是专门以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健全人格为目的的学科, 所以通过政治课的学习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变得更容易和直接。但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式枯燥乏味, 并不能从内心深处唤醒学生的正确感知, 所以政治课必须针对现今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通过开设专题讲座, 在线交流, 网上答疑等诸多方式展开政治教学, 使单调乏味的政治教学变得更丰富, 更科学, 更能走入学生的内心。

2.2 利用心理学进行思想政治教学

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就必须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只有根据心理学的规律去组织教学, 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引导学生的目的。但心理学的知识目前能掌握的教师比较少, 能熟练应用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在政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还是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和经验进行的, 这导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偏重于传授政治理论知识, 只重说教, 忽视了大学生作为活生生的成长主体的心理需求。因此, 只有运用“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的心理学的方法来感染、吸引学生, 学生思想精力才能集中到教师的教学上, 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法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赫而巴特认为“符合人心理需要的东西才会使人感到有价值”, 才能产生对学习的原动力。著名的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也非常强调人的心理需求产生学习动机。因此, 思想政治课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作出相应的教学方式的改变, 而不应该进行脱离实际的理想化、空洞化的教育。

总之,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2]政治教育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重要工程, 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规律, 有针对性的展开工作, 是使其达到培养人才目的的有效手段。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构筑精神支柱, 发掘创造潜能, 培养学生敏锐的思想政治意识和独立人格, 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 就要在教学中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并与心理学相结合, 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高校,心理学,心理引导,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 8.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范文第4篇

(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塑造人的灵魂的系统工程, 仅靠课堂灌输很难完成其使命。当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知识化、课程化的做法明显, 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政治理论知识的灌输和教育, 考核也重在考察学生对理想、道德知识的掌握。特别是职业技术学院, 往往忽视对学生人文精神、个性发展、思想品德和专业教育的协调培养。在学生的意识里, 思想政治教育似乎仅仅是一门独立的知识课程, 靠死记硬背便可以过关。

(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一个具体工程, 传统的“灌输”很难实现与教育对象的对接。学生思维发达, 人际交往频繁, 信息来源广泛, 对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了解宽泛。“灌输”使学生对所灌输的内容感到迷惑不解, 进而会感到社会的虚伪, 并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反感甚至抵触。

(3)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导致学生的思想表现十分依赖于外部环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无论采取什么方法手段, 都应该通过学生自身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使之内化于心灵世界, 变成其自律的品质。但我们常常发现, 当学生失去外部道德规范制约的环境时, 不少人就可能会有不道德的言行, 甚至在不道德的动机驱使下也会做出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因为自律是有时空条件限制的。

2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现实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教育者为了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方法直接与效果、效益相联系, 是教育行为成败的关键。因此, 当我们确定了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原则就必须配以正确、科学的方法。

(1) 方法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实效性的要求。当前, 一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欠佳, 这不但与教育者的素质、实践经验有关, 与社会环境负面影响有关, 与教育目标过高、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有关, 更为重要的是与教育方式、方法单一, 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变化了的形式有关。因此, 必须克服只注重思想教育内容更新而忽视方法创新的弊端, 把教育内容的创新与教育方法的创新结合在一起, 使教育方法适合教育内容, 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和高职学生成才就业的要求。

(2) 方法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认识和掌握当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依据。新的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与对象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 研究新情况、新问题, 研究变化了的外部环境。首先, 社会生活的变化影响着当今的学生, 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因此, 思想政治就教育必须改进工作方式, 讲究工作艺术, 提高工作效果。其次是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网络的出现, 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必然会动摇既有的道德基础, 催生新的道德精神, 同时也会给学生带来道德的滑坡、行为的失范、价值的迷茫、精神的危机以及信仰的真空等现象。因此, 深入研究和探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创新, 提高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再次,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条件下, 经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增多, 社会生活中各种矛盾的摩擦比较集中地显现出来。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日趋繁重、难度加大。

(3) 方法创新是适应高职学生思想观念变化的要求。当今, 学生的观念在不断更新, 思想观念变化呈现多元化、多变性、选择性、趋利性等特点。因此, 解决好学生多元价值观中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偏移问题, 清理价值观方面的误区, 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创新体系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方法创新的切入点是以学生为本, 关键点是从关心和理解学生人手, 创新教育方法。

(1) 运用“情感关怀式”教育方法。首先打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教育模式, 建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师制”, 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富有爱心、热爱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政治导师”团队, 通过师生“双向选择”确定学生在校期间全程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 教育任务通过“进公寓、进社团、进课堂”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 获取学生的信任, 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双向互动, 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构建积极、健康、阳光的校园文化,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德育实践中来。

(2) 运用“优化环境式”教育方法。当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问题是解决学校的“加热”功能抵不过家庭和社会的“散热”功能。因此, 学校要重视学生在校外的延伸教育, 把教育跟进到家庭、跟进到社会, 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互动的合力型教育体系。特别是网络带来的信息污染、网上伦理道德等问题, 学校还要靠网络来解决。要通过建立“红色网站”, 充分开发网络的功能, 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 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构建开放的教育体系, 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当前的封闭状态, 通过开展全球意识教育, 培养学生从全球利益角度去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通过规则意识教育, 让学生懂得践踏规则, 将会给我们的国家利益、民族经济带来危害;通过爱国意识教育, 要培养学生在国际规则的约束下, 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通过危机意识教育, 让学生时时有一种危机感;通过公民意识教育, 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权利与义务观念, 学会与他人平等相处, 尊重他人的权利。

(3) 运用“规范管理式”教育方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离开人的自然性去空谈其社会性。要真正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就必须将教育机制建立在对人性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影响人的行为, 影响人的行为, 必先了解人的需要。因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学生的衣食住行开始, 从生活、学习、就业人手。要做到管理中有教育, 教育中有管理;教育落实到管理中, 管理升华到教育上。著名学者张尉萍教授曾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管理方式, 思想政治工作是治党、治国、冶企的科学。”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把管理的理念引入其中, 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学校、社会的管理。通过自我控制, 协调人际关系, 认识到社会管理的好处;通过社会管理目标的实现, 体验到提高思想素养, 提升人生品位, 给学生带来的巨大收益。

摘要:分析我国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时期, 面对多元化的办学格局、人性化的教育管理要求, 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构建多维的方法模式, 运用科学实效的方法体系以探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上的创新。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参考文献

[1] 曲建武, 张贵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体系研究[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 周长春.新形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

[3] 邱伟光,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范文第5篇

摘要:情感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情感教育的内涵及特征出发,具体分析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情感教育的几点策略,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词:情感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 情感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1.1 内涵

情感是态度中的一部分,主要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有的一种心理体验,通常伴随着人的认识过程而产生。

情感的产生不只与人的性格特征有关,还与人过往的生活经验、道德观念等息息相关,因此人的情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往往都要经过后天的教育才能逐渐发展、完善,最终变得成熟。在实际情况下,除了智力因素能够影响人们的思维活动外,情感因素也会对人们的思维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积极的情感因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人们的思维活动,因此情感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古往今来,很多著名的教育家都曾在自己的著作中论述了情感教育对学习者的重要性,并大力倡导情感教育。情感教育的重点主要放在两个方面上,首先强调的是学生个体的情感,然后还强调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情感因素。情感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情感品质,提高他们控制情绪的能力,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1.2 特征

1.2.1 兴趣性

在教育过程中开展情感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产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积极愉快的态度,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以及其他学习活动当中,有利于帮助他们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这就是情感教育的兴趣性特征。

1.2.2 凝聚性

情感能够反映出人的社会性,也能反过来影响人的社会行为,消极的情感往往会对人的行为产生抑制作用,而一些美好的或者热烈的情感则能够对人的行为起到鼓舞和激励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情感教育,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启发等方式,可以把学生们凝聚成为一个整体,帮助他们树立集体观念,将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培养集体荣誉感,愿意为了集体荣誉去奋斗,不断提升对学习的热情,这就是情感教育的凝聚性特征。

1.2.3 调节性

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以及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或者问题,从而有可能产生烦恼或者其他不良情绪。而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情感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以及情感调控等手段,能够帮助学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减少消极情感的产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有利于他们健康个性的发展,这就是情感教育的调节性特征。

1.2.4 创造性

情感教育具有创造性特征。在情感教育过程中,教师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因此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可以在平时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通过一些測试掌握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实际学习情况等,采用创造性的教学手段,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另外,教师可以营造一种较为自由开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和学生一起讨论,这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新颖、独特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1]。

1.2.5 激励性

教师在开展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采用激励和鼓舞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培养自尊感和自信感,使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面的自我评价,不断坚定自己能够取得进步、获得成功的信念,并将这种信念融入自己的日常行为习惯中,即便在日后遇到挫折或者面临新的挑战时,也能拿出勇气,不断进行自我突破,这就是情感教育的激励性特征。

2 情感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1 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观点以及其他一些科学观念,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的熏陶,帮助学生养成正确行为习惯的一门学科。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主义接班人要求以及时代发展趋势,并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人,因此与其他学科相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以及人生观念等情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情感教育,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动态,以及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引导,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2.2 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在过去的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上,一些教师只注重讲授书本知识,未能与学生之间形成有效的情感交流,对大学生在这个时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状况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大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阶段,在学习中的自我意识较强,因此高校教师不能只注重教学内容的单向传达,更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让学生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教师要把情感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引导,加强情感互动,这有利于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显著提升思想政治教学质量。

2.3 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开展情感教育,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情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因此对人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也存在两种情况。积极正面的情感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思维活动,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好的思想熏陶,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反之,学生不但不能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还有可能对教师产生抵触心理,对学习失去兴趣,并且存在愤怒和对立等不良情绪,这就与教育目标背道而驰了。大学生的情感体验比较丰富,心理状态也很容易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心中对教师的戒备情绪,对学生开展积极的情感教育,使学生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这将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2]。

2.4 督促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并不局限于帮助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更追求这些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能够伴随他们的一生,因此势必要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他们自我约束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理论知识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忘记,但是情绪体验和情感活动却没有那么容易忘记。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开展情感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时刻记得观察自身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如果符合,就会产生高兴、满意等之类的积极情绪,反之则会产生忧愁、懊悔等之类的消极情绪,这些积极情绪体验不仅有利于在无形之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还能促进他们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帮助他们养成自我反思和自我约束的好习惯,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

3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情感教育的策略

3.1 更新情感教育观念,丰富情感教育内容

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发展需求,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逐渐走向了唯理性主义的极端,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正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大大增强,不愿意只是被动地接收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而是更加注重自己内心深处所真正认可的事物,只遵循自己认为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因此,教师必须要摒弃唯理性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更新情感教育观念,不断丰富情感教育的内容,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问题,采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让他们愿意打开心门,建立起对教师的信任,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达到最大化[3]。

3.2 采用多种教育方法

情感教育的形式有很多,不一定非要拘泥于其中一种。为了使情感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果,高校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对大学生开展全面的情感教育。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构建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深入情境之中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法开展情感教育,能够激发大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加深他们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高校可以组织大学生集体观看《感动中国》系列节目,教师可以列举出身边的见义勇为和乐于助人的事迹以及高尚品德的案例,让学生接受正面的道德思想熏陶,有助于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高校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校内的大学生竞赛活动,如运动会、辩论赛还有各种主题的合唱比赛等等,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磨炼自己的意志,提升自己的能力,建立自信感,从而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3.3 贯彻情感教育的原则,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为了更好地开展情感教育,使情感教育能够在教育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积极贯彻情感教育的原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情感教育的原则主要有两点,第一是趣味性原则,即教师要尽可能调动各种教育资源,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参与教学活动,愿意积极主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上,很多教师只考虑如何能让学生更多更快地接受知识内容,但从不考虑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进而主动学习,导致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枯燥乏味,很多大学生都产生了厌学情绪,逃课现象也屡禁不止。要想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遵循情感教育的趣味性原则。第二是共情原则,很多古代教育学家都强调言传身教这一教育理念,这不是没有道理的[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首先自己就要具备高尚的情操,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感染学生,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可教师的思想行为,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3.4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忽略了大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性。在新时期,为了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就必须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如果遇到了困难或者问题,可以通过查找资料,自我探究或者合作讨论的形式去解决问题。教师应当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加强情感的交流,创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与教师形成双向互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3.5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不仅要在课堂上向他们传授理论知识,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还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充分发挥校园的情感教育力量。与课堂教学以及一些课外教育实践活动相比,良好的高校教育环境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是更加直接且更加注重细节的,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情感教育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要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情感教育环境,一方面,要注重高校硬件设施的建设,包括教师的教学设施,学生的生活设施等,给大学生提供教育设施上的便利,让大学生能够快速且便捷地接受教育,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要注重高校精神环境的建设,做好校园的美化和净化工作,可以在教室内张贴名言警句以及行为规范等,从细节之处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培养他们丰富的道德情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5]。

4 结语

情感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情感教育,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能够督促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在实践中,教师应当贯彻情感教育的原则,采用多种教育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體,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航.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现代交际,2018(08):174-175.

[2] 孔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传承,2013,08(17):29-34.

[3] 董伟平,周启杰.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18(07):26-31.

[4] 韩静怡.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汉字文化,2019(24):126-127.

[5] 殷占兵.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探究[J].新西部,2013,17(05):29-34.

作者简介:李方(1990—),女,河南淇县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范文第6篇

青年, 寄托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只有赢得青年, 才能赢得未来。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 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 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我国在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 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到底是什么样?这是大家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大量事实充分说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积极、健康、向上, 主流是好的, 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 问题不少、挑战严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亟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1)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大学生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但作为“双刃剑”的市场经济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多思想和行为上的负面影响, 滋生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功利化思想, 导致不少大学生协作意识差、行为目的“功利化”、做事有“钱”就图、比享受而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 最重要的是理想信念模糊和没有社会责任感。

(2) 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经济全球化在给我国带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给我们的思想教育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 试图实现政治和文化的一体化, 因此从多侧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世界观和价值取向的形成。尤其是近年来一些西方敌对势力除了对我国的人权、民主等提出异议外, 还利用大学生开放意识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都强但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的特点, 抓紧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 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符合我国主流思想的意识的形成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3)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网络的到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 尤其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网络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已经超过了学校正常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面对网络信息的纷繁复杂, 我们不仅要正面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而且针对网络要采用更为有效的方式去对负面的影响给予正确的引导, 这就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大学生目前的思想政治状况

(1) 思想政治上要求上进和政治淡漠并存。笔者通过向各系老师了解, 从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人来看:很多大学生都能了解党的性质和宗旨, 能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以加入中国共产党而自豪。但另一方面, 也存在很多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 入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 而不是从内心里真正的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2) 被认可意识加强和团队意识下降并存。大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积极参加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 对于学校内的各种活动或协会的加入都有很高的热情, 想通过各种活动得到周围人的认可, 实现自我价值和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 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 大学生为了更好的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在活动中突出自我, 渴望成功的愿望相当强烈。但他们过分的强调“主我”, 在活动中不能很好的与他人合作, 表现出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的缺乏。

(3) 学习意识增强的同时, 功利主义的倾向也增强了。随着社会竞争力的加大和今年大学生就业更难现状的出现, 很多大学生认为学习很重要, 但他们仅仅注重专业课、工具课的学习, 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功课对他们的找工作“有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 他们觉得太空了太大了, 在他们潜意识中认为这些课程和找工作没有很大的关系—“有用就是真理”。他们学习的目的只有工作, 没有意识到思想对于一个人成长和成才的重要性, 更没有意识到大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重要性。

(4) 渴望交流与网络综合症并存。在和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都非常渴望和周围的同学多沟通与交流, 通过交流和沟通达到彼此间的信任。但在现实生活中, 随着网络的到来和学生手机持有者的增加, 更多的学生放弃了与现实中同学之间的交流, 而通过网络和陌生人聊天, 或通过网游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和从这种虚拟的世界找到一个虚拟的自我, 使得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漠, 人与人之间缺少了信任, 也让大学生产生了“世态炎凉”的心理。

3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3.1 确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树立“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工作理念,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改变过去的“灌输式”的教育, 让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有机会去阐释自己的观点, 这样既可以即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从而为进一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前期准备, 也就是“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同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极大地调动他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使得学生更加注重发挥自主学习的精神, 逐渐培养高职学生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 最终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2 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理论。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多数老师通过举例说理让学生掌握理论。因此我们在举例的时候除援引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之外, 更要引用一些和学生生活的环境和时代相近的人物和例子。这样才有一种亲切感和仿效倾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要了解课堂教学的效果, 那么就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学校要通过组织活动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认知, 对于组织者和参与者一定要明确活动的目的是要学会合作、学会自信、学会如何面对成功和失败、自觉去评判什么是真、善、美, 什么是假、恶、丑, 从而确立人生的正确位置, 同时要让学生将活动的真正感受书面化。这样才能将课堂上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通过实践来升华理论。

3.3 教学与教育相结合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关键在教师。”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把各种基础和专业知识传授给了学生, 最重要的是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到了学生。老师为人处世的方式, 具有的生活态度、价值取向、理想信念、思维方式、道德品质等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对学生的成人、成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德国教育家弟斯多惠说“教师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 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 是学生的最活生生的榜样。”

4 结语

在新的形势下, 不断的探讨与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摘要:青年大学生的成长, 越来越牵动亿万家长的心, 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 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新形势下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新问题, 高校必须要加快教学方法的改革。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参考文献

[1] 王玄武, 骆郁廷.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比较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2] 谈松华.中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史纲[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3] 陆庆壬, 丁荣生, 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6.

上一篇:3的倍数特征课件范文下一篇:团队精神口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