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经济分析范文

2023-09-19

新兴经济分析范文第1篇

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培育机制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这样定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 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 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从定义中我们可以从技术、需求动力和产业生命周期三个角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质和特征进行提炼。

(1) 在技术创新和进步中取得重大突破, 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目前或在将来必将占据领先或核心地位的技术优势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技术特征, 也是其引领和推动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主导地位的关键性因素。

(2) 在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中, 广阔的发展需求作为其主要的动力源泉, 促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必须向市场化靠拢, 集中发展那些未来在国际市场上具备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 以期提升我国企业在价值链体系中的地位。

(3) 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来看, 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市场空间广大, 而目前一般处于萌芽期或成长期, 仍面临高投入、高风险和低回报的市场前景, 促进其加速发展需要社会制度和各类投融资机制的配合和支持, 才能在10~20年的时间里将其发展进入成熟期, 成为我国产业经济发展中的主导或支柱产业, 对GDP的增长和社会的全方位发展提供必需的核心作用。

最后, 战略性主要体现在这些新兴产业都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这些符合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特征, 有助于其在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对我国将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积极影响, 能够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与发展的动因, 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兴起与发展的内在根据性和源头, 分析起来主要有两点如下。

一是产业和企业创新的动因:随着市场中参与竞争企业的数量扩张, 每一企业获得的市场利润会逐渐消解并趋向于零, 在这一市场力量的压迫下会迫使企业寻找新的竞争手段来增加自己的利润。企业的首选模式一般均是寻求生产规模的扩大追求规模经济以期在市场上获取竞争中的成本优势, 但这一模式所获利润有限且难以长久, 当企业数量扩张到数量竞争和价格竞争阶段时, 企业通过数量扩张而获得的利润会消失。因为产量的增长超过需求的增长时会导致产品价格的下降, 而企业挖掘成本的潜力毕竟有限, 从而使每个企业利润下降。这时企业唯有在产品、技术和企业方面进行创新, 在领导企业的带动下市场竞争转化为品质和品种竞争, 在传统产业体系发生蜕变的同时, 新兴产业体系才会趋于形成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

二是由需求结构变化所导致的产业分工扩展与内部专业化分工的动因:随着个人财富的不断累积, 消费者对社会产品的需求结构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在特定的阶段将会产生对特定产品的需求, 随着这种潜在性需求的萌芽、发展和扩大, 各个产业组成单元必定因势所趋, 从而在供给方产生强大的新供给力量, 其中占有战略地位和长远发展优势的产业部门将逐渐强大并外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 为了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市场需求, 生产部门有内在的动力从事专业化的分工协作, 由此带来的网络效应将在整体上提升整个产业的生产和发展效率, 扩大新兴产业的市场规模空间, 进而对新兴产业的衍生和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模式主要有市场自发形成、政府主导发展以及市场选择与政府扶持共同作用这三种路径, 单纯的市场形成模式发展的速度较慢, 从产业的萌芽到发展壮大所必需的时间较长, 并且由于市场本身所具有的波动性和盲目性等缺陷容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政府主导的发展方式中, 由于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经历必要的市场竞争与考验, 所形成的产业素质可能较低, 同时由于产业非市场自发选择形成, 它的固有优势、抗干扰能力和自创新能力也会较差。因此, 在现实中前两种路径通常均是不存在的, 各国发展新兴产业的主要模式均采取以市场需求和前景为基础, 政府从宏观层面和沟通市场机制方面予以政策支持的方式。这种新兴产业的形成模式, 是一种市场推动与政府拉动相结合的模式——推拉模式[2]。

这种模式能够克服单纯由市场或由政府进行产业培育的不足, 结合两者的长处, 基础在于使新兴产业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在经济系统内部相互竞争, 形成较高的产业素质和抗波动能力, 同时利用政府的扶持政策加快其形成和发展的速度, 加强产业发展的前瞻性和战略性, 降低由社会承担的新兴产业发展成本。

目前我国所采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也是这样, 所确定的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技术产业等都具备了一定的市场发育和形成的基础, 经受了市场竞争的考验, 同时由国家在宏观的高度和长远的视觉角度选择了那些需求收入弹性大、关联性强的产业从投融资政策、技术扶持政策等对其进行扶持发展, 产业自身的特质容易使他们演化成新的战略产业从而发展成未来的支柱产业, 再加上拥有国家的宏观鼓励和微观政策支持, 从而将对未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

同时, 必须明确的是,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是可行的, 主要培育时期是产业发展的幼稚阶段和成长阶段, 在幼稚阶段主要是确定R&D战略, 推动技术发展, 在成长阶段应该主要培育产业和市场的规模[3]。

2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部件分析

就产业发展乃至整体经济系统而言, 能够保持不断前进是营销、企划、生产等多部门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技术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是不断加强自身优势、巩固市场地位、保持长久竞争活力的物质保证, 尤其是在当今成本竞争愈发蜕化、市场竞争逐渐趋向品质、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竞争的背景下, 企业乃至整个产业要想获得超额利润必须在发展过程中重视各个不同的技术要素的进步与创新, 相互配合形成协同作用推动产业形成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品质优势等市场竞争优势, 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更是如此。

从技术特质和发展前景的角度分析, 技术要素可分为定向基础研究技术因素、应用研究技术因素和实验性研究技术要素等各类要素。要试图发展壮大某一产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这种仍处于产业萌芽期或成长期的, 仍面临着巨大市场风险的产业, 在规模宏大的产业发展的技术要素群中, 必须抓住具有长远效用并对其未来发展起基础性和关键性推动作用的不可或缺的技术要素, 并将其发展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高创新度的具有国际领先技术水平的要素。相反, 假如“胡子眉毛一把抓”, 不分轻重的对各类生产要素均采取均衡支持发展的力度和战略, 不但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效率降低, 还会制约事关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关键部位取得核心竞争力, 对未来整体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障碍。

产业的核心部件是指这样一种技术要素, 在一个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处于统领地位, 贯穿始终的, 对这个产业的产生、成长、成熟和衰退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 具有强大的技术外溢效应和扩散效用, 代表着产业内最先进生产力、最能够体现产业技术先导性、有利于形成产业规模化优势、取得国际竞争优势。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部件即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壮大起着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关键性部件, 具有强大的关联效用, 其自主创新的程度和专业知识产权的实现事关整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存亡。

因此, 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刚刚上升为国家规划, 必须结合战略性、长远性和关联效应等方面的考虑对由国家确定的各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要素进行分析, 并对其中具有核心竞争力和长远发展优势、对未来国际技术竞争具有决定作用的技术要素即核心部件进行确认, 采取相关的补贴、投融资等宏观政策以及技术联盟等技术支持政策对其予以大力扶持发展, 争取形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优势, 建成一批具有高创新度、具备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体系, 从产业链环节延伸形成带动作用, 巩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物质基础和产业效率, 推动现代产业体系的高效建立。

2.1 节能环保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内涵广泛,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节能装备的生产及应用, 节能产品的设计及推广, 节能服务, 资源循环利用设备、服务和产品, 环保设备和产品等几个方面[4]。在这一产业中, 作为节能环保产业中与人民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最具备现实价值和引导推动作用的废物及资源的循环利用技术成为能够满足现实需求、顺应形势发展的核心及重点领域, 应作为其核心部件予以重点支持和扶持发展。

这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好我国人口基数带来的巨大废弃物存量, 转变资源粗放利用的模式, 缓解当前所面临的资源短缺的问题,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的产业化、现代化、规模化, 能够形成推动节能环保行业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 而且这种力量是指向可持续发展的, 这一战略意义不容忽视。

2.2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六个方面, 分别是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高端软件。

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和云计算这四者有所共同之处, 也恰恰是它们的应用核心之处:都是整合原先处于分散、独立、无法互通的各种网络包括信息流、商品流、资金流以及互联网、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等, 将它们统一为能够在同一平台上高效率、低成本互通的网络, 实现各种信息和数据的简便交换。多种信息的接入和传播所不可或缺的均是基础平台设施, 假如仍然采用过去低效率的通信网络, 必然将严重阻碍各种网络在同一平台上的顺畅整合, 而大容量、高速度、全天候的稳定网络平台的发展方向正是光网络, 也就是以光纤接入为主的通信网络。

在平板显示领域中, OLED技术最有发展前景和技术扩散效应、最能够推动整体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进行自主创新和研发, 取得国际竞争优势, 是平板显示领域中的热点前沿技术, 应作为我国平板显示技术的核心部件和跨越式突破发展点。

我国目前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依然集中在低端, 传统的集成电路体积大、能耗高、效率低、功能少, 而高性能集成电路正是克服了普通集成电路的这些缺点所发展出的高效高质的集成电路, 必将主导未来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产业的核心部件正是电路本身, 应大力推进在集成电路上的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 使其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乃至整体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产业。

2.3 生物产业

生物产业包括生物医药 (服务产业) 、生物农业 (资源产业) 、生物能源、生物环保以及生物工业 (生物制造产业) [5]。

生物产业的内涵范围广泛, 虽然其中的医药、农业等各个产业都各有其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 但它们都不约而同地将转基因技术作为其突破瓶颈、发展壮大的关键突破口, 这足以说明转基因技术在生物产业的加速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在生物医药领域, 转基因技术主要应用于基因治疗和转基因药物的制造。工业领域中, 生物学、化学和过程工程学交叉与转基因技术工程融合形成的生物工业技术的发展, 将为制造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改变人类对化石资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为支撑人类社会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开辟新的途径。在生物农业领域这一目前转基因技术应用最为广泛最为成熟的领域中,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日益成熟, 转基因技术能够通过其自身所具有的“去劣选优”的特性, 能够明显提高食品的产量和品质, 增加营养含量[6]。

2.4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指制造业的高端领域, 在这一产业中, 对各类装备动力来源的发动机的这一核心部件的技术匮乏仍然极大地制约着我国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主要包括航空产业、海洋工程产业、轨道交通产业等。在航空产业中最具关键性作用也是我国亟待突破发展的核心部件就是各类大飞机的发动机, 大运载量、远程航行飞行器的发动机的主要技术和装备受到波音、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等国际先进航空制造公司的制约。

在海洋工程产业中, 我国对海洋资源的利用水平普遍较低, 这与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水平低下是息息相关的, 尤其表现在海洋作业船只的技术含量和制造水平不高这点上。因此必须要将海洋作业船只作为海洋工程领域的核心部件进行研究与开发, 以海洋作业船只的建设为平台和基础提升海洋作业装备的技术和制造水平。

轨道交通产业中, 我国虽然已经建立起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但作为轨道交通车辆核心部件的动力装置即发动机还是在中外合资的过程中, 吸收全球先进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 本身核心技术实力并不强, 掌握发动机的核心技术显得尤为紧迫。

2.5 新能源产业

新能源是相对通常意义上的常规和传统能源例如石油而言的, 目前形成规模化生产和商业化运营的新能源的品种主要有风能、核能和太阳能。从这三者来看, 能量密度低、投入产出比较低、资源分布不均衡等是它们的共同不足之处, 对其进行低成本、高效率的利用是新能源开发和应用中的核心问题, 新能源的收集和转化技术也因势成为各国发展新能源产业, 抢占未来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首要因素, 必须将其作为核心部件予以大力支持发展。

在风能利用行业中, 大功率风机的高水平研发和制造技术的匮乏已成为我国风力发展的主要制约, 还极大的限制具有广泛风能资源的我国进一步发展风能。

在太阳能行业中, 多晶硅和单晶硅作为太阳能收集和储能装置的关键材料, 是否具备它的提纯技术, 已成为这个行业里的企业能否获取超额利润和领先地位的关键性原因[7]。

在核能行业中, 铀是其核心原料, 我国不但储备少, 需要进口。并且缺乏对其的加工和处理技术, 一旦上规模就容易受到国外限制, 难以形成核能发电的规模化和成本优势。

2.6 新材料产业

新材料是指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改进的具有优异性能或特定功能、与各高新技术发展和应用密切相关的各类材料。新材料产业内涵广泛, 包括了磁性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信息功能陶瓷材料及制品、超导材料、半导体材料、有机发光材料等。

从总体上讲我国新材料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 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要想突破性的发展新材料产业, 扩大其规模和进行专业化发展, 必须从新材料产业的核心部件即其产业的对上下游经济发展具有明显带动整合作用的共性关键技术, 综合来看, 这一核心部件非纳米技术和材料莫属, 其内涵包括对纳米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实用化以及纳米技术在新材料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其发展将在各个相关行业的发展中体现出来, 它所起的主要是基础性和支撑性的作用, 尤其是交叉性边缘学科与高集成度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更是要依赖纳米技术来突破其自身的发展瓶颈[8]。

2.7 新能源汽车产业

新能源汽车是以电、氢、二甲醚等非常规车用燃料为动力来源, 采用混合的动力控制技术和驱动技术的汽车。虽然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动力能源和结构方式都有所不同, 但它们都必须具备的核心部件便是汽车储能装置, 这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部件, 它的自主创新程度和技术发展水平的高低与规模化生产的实现程度、成本优势的实现与否、该车种的市场接受程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市场推广还最主要处于电动汽车阶段。与传统汽车相比, 电动汽车最核心的技术——电池技术无法实现根本突破和日常的电池储能使用中的配套设施不完善, 是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根本技术原因。因此坐拥新能源汽车未来巨大市场需求的我国汽车企业, 真正需要在汽车储能装置这一产业的核心部件上下功夫, 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目前世界总体局面日益向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这三个方向迅猛发展, 中国仍处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支持其加快发展成为未来经济中的支柱或主导产业。尤其是要抓住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技术要素, 以产业核心部件的发展为龙头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乃至整体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部件,技术创新,自主知识产权

参考文献

[1] 张耀辉.传统产业体系蜕变与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机制[J].产经评论, 2010, 1.

[2] 陈刚.新兴产业形成与发展的机理探析[J].理论导刊, 2004, 2.

[3] 侯云先, 王锡岩.战略产业博弈分析[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4] 陈德敏.资源循环利用论[D].重庆大学, 2004.

[5] 刘阳.生物产业: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J].学习与探索, 2010, 5.

[6] 张晓强.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机遇与对策[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 2004, 3.

[7] 方家喜.中国新能源产业核心全在国外, 国人恐只能“喝汤”[N].经济参考报, 2008-8-26.

新兴经济分析范文第2篇

一、我国新兴产业群发展的原因

(一) 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

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是新兴产业群出现的主要原因。在20世纪90年代,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新兴产业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而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是社会技术创新, 只有不断出现新兴技术才能催生出大量的新兴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不断引进先进国家的新兴技术并与自身的发展状况相结合, 催生出一批符合当代中国发展国情的新兴产业, 并经过多年的集聚耦合, 形成了诸如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等新兴产业群, 为我国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新兴产业群, 也为产业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

(二) 收入提高与需求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加速, 我国人民的整体收入呈跨越式的增长, 日益美好地群众生活提出了更高水平的消费需求, 也提出了更为多样化的消费种类。需求发展直接推动了技术革新的发展, 使整个社会涌现出一批个性化的新兴产业。

(三) 分工细化与工作深化

分工的细化与深化是新兴技术不断涌现的主要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技术革新、分工不断深化与细化的催生下, 我国的新兴产业不断涌现, 并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通过碰撞与融合形成了逐渐稳定并不断运动的新兴产业群体, 并反馈给新兴产业发展, 推动整个国家新兴产业群的创新进步。

二、我国新兴产业群的特点

(一) 梯度性

我国新兴产业群呈梯度式发展主要是因为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导致, 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必然导致两个地区之间的消费水平出现巨大的差异, 从而给新兴产业群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经济基础。在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大相迥异的情形下, 新兴产业群逐渐适应并呈梯度式特征, 给不同地区的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不同的产业服务。经济发展不均衡还会导致不同地区之间的技术发展出现差异, 给地区之间、产业之间的新兴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带来剧烈的波动。

(二) 体制性

体制性是我国新兴产业另一大特征, 我国产业发展是受政府宏观调控影响较大的发展模式。新兴产业出现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国家政府特有体制的影响, 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一大批新兴产业涌现的过程中, 国家采用制定政策、合理规划等模式对新兴产业发展做出调控, 从而使新兴产业的出现能够与中国特色经济发展道路相结合, 与西方的自由市场引导经济发展不同, 我国由国家政府自行宏观干预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 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新兴产业发展体制性特征。

三、新兴产业群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 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新兴产业群的出现为我国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提供了良好的经济载体, 随着多年的发展与集聚耦合, 新兴产业群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与我国其他产业形成了一个良好交互关系, 并与其他产业进行经济互动, 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支新队伍, 新兴产业群通过三种力量的共同推进, 以自身产业群发展为基础,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整体社会经济的进步。

(二) 经济跨越的基础保证

新兴产业群的出现能够实现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根据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研究, 诸如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新能源技术产业能够很好的为缩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供有力的保障。在不断发展过程中, 在一些新兴产业领域我国已经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新兴技术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保证, 也是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经济的最优战略选择。

四、产业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目前, 我国产业经济学发展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产业结构与产业组织上的问题, 我国传统的产业经济学研究倾向于产业结构的研究, 很少从产业组织的角度对新兴产业进行分析, 导致我国产业经济学研究过分依赖产业政策。为此, 强化产业组织方向的研究可以为我国新兴产业的产业经济学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结语

我国在新兴产业群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也遇到了一系列困难, 为我国产业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实力。为此, 如何针对产业实践成果, 针对发展存在问题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已经成为当下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在技术革新速度加快、社会分工不断深化以及社会需求的共同拉动作用下, 我国出现了一大批新兴产业, 为建设我国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更为有利的产业支持。作为新时代新局面下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新兴产业群对国家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也为我国产业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为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解释新兴产业群所决定的经济学科范式以及研究内容, 本文就产业经济学及新兴产业群的发展流程进行论述, 并针对相关主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产业经济学,新兴产业群,发展讨论

参考文献

[1] 佚名.产业经济学及新兴产业群发展的思考探讨[J].中国商论, 2018.

新兴经济分析范文第3篇

摘要:我国的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和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发展机遇。环渤海地区的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起步较早,在产业规模、产业技术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其经验对其他沿海地区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当前,应通过建立政府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結合的产业发展调节机制、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立海洋资源开发投入机制、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等途径加快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

关键词: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环渤海地区;海洋科技

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国家“十二五”规划中首次部署了未来5-10年海洋事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将海洋产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而海洋产业中的海水利用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工程装备业又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国有五大海洋经济区域,即环渤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北部湾经济区。2012年,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产值为18078亿元,占当年全国海洋经济产值的36.1%,在五大海洋经济区中位居第一。环渤海地区的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起步较早,在产业规模、产业技术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研究环渤海地区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问题,对其他沿海地区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一、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内涵和特征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指在海洋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背景下,依托海洋高新技术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强带动能力的产业。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既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我国海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具备下列特征:一是全局性。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优化海洋产业結构、推动海洋经济发展,而且还能有助于解决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二是关联性。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不仅能通过前向关联、后向关联和旁侧关联等效应来带动其他海洋产业的发展,而且还能通过国家及地区的海陆统筹规划带动陆地产业的发展。三是环保性。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应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能缓解海洋资源开发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是综合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环保产业。四是技术密集性。海洋经济对科技的依赖度往往高于陆地经济。而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则是由于科学技术进步发现了新的海洋资源,或者拓展了海洋资源利用范围而不断成长的产业。所以,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技术含量较高,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五是高成长性。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是由新技术开辟的海洋经济领域,因此具有发展潜力大、增长快的特点,能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保持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海洋主导产业。根据世界海洋科技发展趋势、我国的科技水平和海洋产业发展现状,我国应关注并加快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和海洋工程装备等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

二、环渤海地区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一)海洋生物医药业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居民用于医疗保健的支出不断增长,这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很多海洋生物体内具有特殊化学結构的活性物质,在药品开发上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环渤海地区海洋生物医药业发展较早,2005年环渤海地区海洋生物医药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为57.8%。环渤海地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主要集中在山东青岛、烟台及辽宁省部分地区。如,山东省在我国最早从事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在海洋生物医药基础研究领域取得很多成果,研究水平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2011年山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业实现产值81.1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山东省有百余家企业从事海洋药物、海洋功能食品和海洋生化制品生产,其中有20多家年营业收入过千万元,有3家过亿元,总资本近300亿元。山东省的烟台东诚生化、青岛明月海藻、海尔药业等知名生物医药企业纷纷涉足海洋生物医药领域,从事海洋生物医药技术开发。

(二)海水利用业

海水利用业包括利用海水进行淡水生产和将海水应用于工业冷却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消防用水等。我国北方地区淡水资源短缺,尤其是环渤海地区人均用水量只有269立方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地表水资源短缺,环渤海部分地区过度开发地下水,造成了地面下沉日益严重,而且出现大面积的海水倒灌现象。此外,随着我国海岛资源的开发,对海水淡化技术和设备的需求日益增加。所以,海水利用业的发展不仅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而且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环渤海地区在海水利用方面进行了各类探索。目前,大连、青岛、天津、烟台、秦皇岛、威海等沿海城市都已大量利用海水。如,大连市是全国海水源热泵供热供冷项目示范市,大连市已建水源热泵项目13项,涉及供热供冷面积1100多万平方米,实现供热供冷面积32.72万平方米。在海水淡化技术和规模方面,天津市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天津市拥有天津大学海水淡化与膜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等知名研究机构和膜天膜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据统计,2010年我国已建和即将建成的工程累计海水淡化能力约为每日60万吨,其中天津约为每日20万吨,占全国总量的1/3。在环渤海其他地区,以反渗透和低温多效蒸馏为主的淡化技术日渐成熟。山东长岛和大连长海先后建成1000吨/日反渗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

(三)海洋可再生能源业

海洋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海洋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盐差能、海洋生物质能和海上风能。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仅潮汐能和波浪能的能量就是现阶段全世界发电量的4倍。我国能源短缺,人均能源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不足的压力会不断增大,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势在必行。环渤海地区的海洋可再生能源业发展迅速,2010年比上年增长96.7%。但在产业规模上,环渤海地区与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2009年山东省海洋电力产值为19.7亿元,辽宁省海洋电力产值为0.21亿元,而早在2005年广东、浙江等省海洋电力产值就分别达到650亿元和347亿元。目前,环渤海地区的海上风能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山东省是我国海上风电开发重点建设的两大基地之一,河北省也是我国海上风电场发展的重点区域。2007年,中国首座离岸型海上风力发电站在渤海辽东湾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中国海上风电发展实现实质性突破。2009年,环渤海地区风能发电能力为191.9万千瓦,占当年沿海地区风能发电能力的40.8%,其中山东省的风能发电能力为121.83万千瓦,占当年环渤海地区风能发电能力的63.5%。环渤海地区的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盐差能等海洋能源开发利用仍处于技术研究阶段。2012年,中海油与中国海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单位共同参与的海洋能综合试验基地正式落户青岛斋堂岛。该项目以建设国家级示范基地为目标,重点开展多能互补智能化独立能源系统、波浪能、潮流能发电装置和低成本海洋能输变电设备等海洋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

(四)海洋工程装备业

海洋工程装备业指为海洋资源(特别是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提供大型工程装备和辅助装备的产业,主要包括海洋油气钻采装备、水下运载和作业及通用技术装备、海洋探测与监测装备、船舶与大型海洋工程装备、海上风电装备等。随着深海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以海洋开发为重点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市场容量巨大。环渤海地区海洋工程装备业主要集中在大连、青岛、烟台、东营等地区。2010年,环渤海地区造船完工量为1385.96万综合吨,占当年全国海洋造船量的21.66%。其中,辽宁省在当年环渤海地区比重为68.0%,山东省占比为29.2%。中石油、中海油和中石化等企业先后在青岛、大连、曹妃甸等地投资兴建大型海洋工程装备项目。青岛与大连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海洋工程基地和重要的船舶修造基地。青岛海西湾聚集了北船重工、武船重工、中海油海洋工程、中石油海洋工程等船舶制造与海洋工程企业。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有能力提供产品研发、设计、建造、维修、改装、拆解等全生命周期服务的船舶企业集团。此外,东营市浅海油气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发展迅速,产值已占全国石油装备产值的1/3左右。在产业技术方面,天津大学自主研制的深海压力舱可以下沉至4300米的深海,对石油构件进行试验测试,这使得中国深海石油构件屈伸实验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对中国深海石油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公司交付了中国首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标志着我国已开始打破新加坡、韩国企业对高端海洋工程装备产品的垄断。

三、环渤海地区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足

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对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虽然环渤海地区海洋科技力量雄厚,但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足,目前转化率约为20%,大量的海洋科技成果处于闲置状态。环渤海地区的海洋科技成果主要是由海洋科研院所完成,而成果研发、中试、商品化(产业化)三个环节所需资金投入比例为1:10:100,中试、商品化所需资金远远超过研发资金。海洋科研院所资金有限,往往无力进行中试和商品化,从而使科技成果处于实验室状态,难以实现转化。

(二)产业发展存在市场风险

目前,海洋生物医药和海洋工程装备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发展速度较快。而海洋可再生能源业和海水利用业则由于发展时间短、技术成熟度低,尚未形成一定产业规模,发展面临市场风险。如果任由市场调节,海洋可再生能源业等产业将难以充分发展,将长期停滞在产业形成期。

环渤海地区的海水利用业出现产能过剩现象。如,天津北疆电厂已经安装的四台先进海水淡化装置中,只有一台在运行,其余三台都处在停机备用状态。天津泰达新水源海水淡化厂已经停产。究其原因,是我国的海水淡化成本较高,约为5元/吨,高于自来水的市场价格,导致市场需求不足。而且由于开工不足,难以获得规模效用,再将资本折旧等因素考虑在内,平均每吨淡化海水的成本较高。

在海洋可再生能源方面,虽然海上风能、潮汐能、波浪能发展前景看好,但海洋可再生能源电站建设面临海水防腐等问题,建设成本较高。在形成一定规模前,其发电成本将高于其他能源的发电成本,因此也将面临市场风险。

(三)产业发展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渤海是我国的内海,自净能力弱,由于陆源污染和海上污染,使渤海海水质量较差。根据2010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渤海海域夏季未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为32730平方公里,约有42.55%的海域没有达标。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虽然比传统产业环保,但也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海洋工程装备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业的污染物排放会增加海上污染。海洋可再生能源业排放的废水温度较高,大量排放能会使局部海域水温升高,这会导致浮游生物急剧繁殖,从而产生“赤潮”或“绿潮”等海洋灾害。此外,海水淡化会排出大量的浓盐水,其含盐量高于海水1倍左右。渤海近海海滩地势平缓,且水深较浅,海水交换能力较差,不具备向深海排放条件,如果直接排放将提高海水盐度,产生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

四、对策

(一)实行政府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結合的产业发展调节机制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在产业形成期尚未形成规模,面临一定的市场风险。高风险、高投入使投资者望而却步。同时,部分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具有外部经济性。因此,在产业形成期需要政府对产业发展进行积极的调节。政府可以在人才、用地、税收、贷款、资金等方面对产业的发展给予支持。如,面对海水淡化设备闲置的问题,政府部门通过补贴、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加大对海水淡化企业的扶持。政府以各种补贴的形式对海洋开发企业予以支持,并不能促进海洋产业的长期发展,当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进入产业发展期后,应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政府的计划调控为辅。

(二)坚持资源循环利用理念,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对于海洋资源的循环利用,可以分为企业内部循环、企业间的循环。企业内部循环是企业内部通过使用先进生产工艺,对生产废物进行回收利用,以达到少排放直至零排放的环保目标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经济目标。如,在海水利用方面,企业通过改进工艺,将冷却用海水重复利用,降低成本。企业间的循环是企业与企业之间合理统筹,将上游企业的生产废物提供给下游企业作为原料和能源,实现海洋资源的有效利用。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多余的能源为居民提供制冷或供热服务。

(三)建立海洋资源开发投入机制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由于尚未形成规模,投资回报的前景无法估计,海洋资源开发投入的风险较大。所以应以政府的引导性投资为引导,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的参与。财政、科技、海洋与渔业、环保等部门可以通过政府补贴、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加大对海洋高技术企业的扶持,促进海洋高新技术的转化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技术攻关及重大海洋科研项目。在产业发展资金方面,要从市场经济角度出发,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我国海洋开发企业规模偏小,往往因为自身信誉不足,难以进行直接融资。而且海洋企业没有足够的固定资产作抵押,难以获得充足的银行贷款。政府可以为资信较好的海洋开发企业提供担保,或由政府出资设立企业债券担保投资公司,发行企业债券,进行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此外,通过设立科技风险投资基金、产业基金、创业基金等形式,支持海洋开发企业发行债券、股票,引入民间资金和国际资金。

(四)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

针对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一方面政府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技术攻关及重大海洋科研项目,促进科研机构进行成果转化。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是激活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动力,注重对海洋科技成果完成人、管理者、中介者的奖励,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政府可以推动企业积极参与海洋科技研发。政府设立专门机构或依托现有的机构了解海洋经济发展中企业的技术需求,通过综合运用市场、行政、政策等手段,推动大中型海洋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

(责任编辑:李琪)

新兴经济分析范文第4篇

【摘要】佛山新兴产业发展方兴未艾,要把新兴产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型、保增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战略部署来抓,就必须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找准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推动新兴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词】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现代产业体系

近年来,佛山把新兴产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型、保增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战略部署来抓。在新光源、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的新兴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2009年这些产业的工业总产值约1400亿元。今年2月,佛山市荣获国家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一、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

(一)光电显示领域

2009年全市光电显示产业增长超过18%,仅液晶模组及其配套企业产值就接近250亿元,液晶模组产量超过1000万片。目前,佛山光电显示产业初步形成了液晶显示产业和代表下一代光电显示技术的OLED显示产业并驾齐驱、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拥有了包括OLED面板制造、液晶模组生产、电视机制造等一大批上下游企业,形成光电显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一是液晶显示产业基础扎实,发展潜力巨大。南海奇美主要从事液晶模组的加工和制造,其代表产品尺寸26~65英寸,该项目一期建成多条液晶显示模组生产线,产能超过1000万片/年。同时,奇美的上下游产业链厂商纷纷入驻佛山,为佛山发展上游面板及配件、下游电视机整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二是OLED(有机电致发光)产业核心技术国际领先,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目前,国内OLED领域的技术水平几乎与国外处于同一起跑线位置,佛山国家示范基地通过率先引进一批龙头企业,迅速确立了在国内OLED产业的领先地位。通过大力发展OLED产业,佛山有望占据未来光电显示产业的制高点,带动全市工业的跨越式发展。2008年,佛山广东中显科技有限公司和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的中国第一个低温多晶硅AMOLED产业化项目在南海区正式启动。该项目首期投资5亿港元,将建设多条全彩AMOLED显示屏生产线。2009年,彩虹集团的OLED项目落户佛山,该项目一期将引进一条具有目前国际主流水平的AMOLED量产生产线。

(二)光照明领域(LED产业)

2009年,佛山市照明产业规模以上企业257家,工业总产值212.89亿元。新光源产业有以

下几个特点:

一是形成了产业集群雏形。佛山市照明产业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发展,佛山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电光源生产基地之一,并享有“广东照明灯具之都”、“广东省电光源照明灯饰专业镇”的美誉。形成了以佛山照明、雪莱特光电两家上市公司和已刚被批准上市的国星光电为龙头,五区联动发展的格局。如禅城区以LED封装、LED应用、照明灯具为主;南海区除灯具、LED封装与应用外,也正加快发展LED中上游产业,包括MOCVD、LED芯片制造等;顺德区以传统照明灯具、OLED产业为主;高明区依托佛山照明和LED固汞为原材料的企业,具有后发优势;三水区正加快太阳能光伏产业与半导体照明产业的相互融合。

二是形成了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扎堆现象。拥有佛山照明、雪莱特、国星光电、欧司朗等知名品牌。同时,伴随一批知名企业产生。如佛山照明是全国电光源大型骨干企业,中国最大的电光源生产企业,素有“中国灯王”之称;雪莱特则是中国最大的节能灯制造基地和HID汽车灯生产基地,是国内唯一一家有能力与汽车厂进行整车配套的生产厂家。国星光电是一家专业生产LED半导体光电器件以及LED应用产品的公司,昭信集团主要从事大功率LED封装、LED灯具及MOCVD外延设备的开发和生产。欧司朗(佛山)主要从事开发、生产、加工、销售电光源产品、各类灯具、相关控制器件和附属配件,等等。

三是美国旭明进入佛山南海生产LED核心蕊片,从而形成了LED领域企业竞相发展态势。随着以半导体LED照明为代表的新光源的逐渐兴起,佛山企业竞相进入LED产业,并有逐渐向产业链上游环节拓展的良好格局。如,佛山照明拟与台湾企业合作,全面进入LED电光源制造领域;雪莱特公司从2004年开始探讨LED照明汽车灯具,并牵头承担了粤港相关攻关项目;广东济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山大学佛山研究院合作建立南海半导体照明系统产业化基地,从事半导体照明技术的研发、中试等工作。由美国旭明光电合资建设的佛山旭瑞光电公司,今年2月在南海区奠基,该项目总投资超过3.5亿美元,生产LED外延片和大功率、高亮度LED芯片,产品上市后将改变全市新光源产业“缺芯”的局面,大大拓展了新光源产业链。佛山LED产业已经先走一步,具有世界领先的龙头企业和一大批链条中小企业相配套,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产业链条和产业板块,体现了较好的发展前景。

四是形成了自主创新奋力争先局面。在政府鼓励科技创新政策的推动下,不少企业非常注重技术、质量和品牌,承担了一批国家省级科研项目,参与了国家标准制定。如国星光电公司已在LED领域申请包括19项发明专利、16项国际专利在内的各种专利113项,先后主持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及引导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高技术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项目”、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昭信集团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合作开发出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OCVD设备技术,将使昭信集团成为国内首个、全球第4个有能力制造MOCVD设备的企业。顺德的彩虹集团已在顺德成立OLED平板显示生产线和技术研发中心,并正在加快推进第二期投资项目的发展。佛山还建立广东省特种光源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广东省液晶电视技术中心等省级光电技术研发平台,中山大学佛山研究院也落户南海,重点开展LED研发平

台建设、中试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

五是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佛山市在规划编制、平台建设、优惠政策等各方面加大对新光源产业的扶持力度,努力完善产业发展环境。目前,佛山将新光源产业列入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并计划出台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南海区规划了“千亩专业市场,万亩产业基地”的广东新光源产业化基地,通过加强载体建设和资源整合,加快促进产业集聚和配套发展,培育国内一流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光源产业集群。三水区将LED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作为优势新产业进行重点支持。

(三)新能源领域

佛山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产业相关技术的研发、新产品样机、样品以及示范项目建设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能源汽车方面,佛山照明开发锂电池电动车项目,首期已投入2亿元;广顺电器与上汽集团、燃料电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合作发展新能源燃料电池项目,计划在3年内投资6亿元,预计5年内实现产值15亿元。首批燃料电池将安装在上汽集团1000辆新能源车上,用于本届上海世博会。光伏产业方面,自2008年以来,佛山开始积极开展产业布局,政府鼓励美的等家电集团积极投入太阳能家电产品的研发;扶持南海瀚天科技城等单位申报“金太阳”工程;积极开展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申报工作;中建材太阳能广东基地正式动工,建立集光电技术(装备)研发、光电技术装备生产制造和薄膜太阳能模组生产三位一体的太阳能产业基地。顺德区还在致力打造“阳光城市”,去年一次性签约6个太阳能光伏项目,将打造成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关键部件的主要研发生产基地。风电产业方面,目前全市有风电设备整机制造企业1家,有风电设备零部件配套能力企业10多家。风电设备整机制造企业是广东东兴风盈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从事风电设备的研发、整机制造和风电场安装服务,专业生产800KW和1.5MW等中小型的风力发电机组整机,现年产规模可达100台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全市在风电设备零部件制造配套方面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如以南方风机为首的各类风机生产商等。

(四)电子信息服务业

一是佛山家电嵌入式软件与家电终端产品的互促关系已经成为佛山家电制造业的特色。佛山目前已经拥有威创科技、华傲电子、科威电子、瑞德电子、盈科电子等10多家颇具规模和竞争力的嵌入式软件产品企业。

二是面向家具、钢材、塑料和花卉等专业市场的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佛山电子商务和现有产业紧密结合,目前已经发展形成了多个颇具行业影响力的电子商务网站。欧浦钢网成为全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网上钢铁交易门户网站,花卉世界网已发展成为国内最为知名的花卉产业信息平台,易发塑料网已建成全国最大的网上塑料原料批发市场。

三是以金融后台为特色信息服务业初步形成。设立在南海区的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是全

省首个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已吸引美国国际集团、汇丰银行、友邦保险、广东三泰电子、新鸿基证券、国家税务总局、交行广东分行、广东农信联合社、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金融机构将其数据中心、客服中心等后台服务进驻,形成了一定规模,为“广州前台、佛山后台”的金融产业合作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空间地理信息服务业发展已居全国领先水平。佛山空间地理信息服务业已经形成了从地图数据、应用软件到终端设备完整的产业。拥有占据了国内导航电子地图出货量近50%的瑞图万方、具备国际水平国内领先的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安尔康姆、国内领先的GPS终端设备厂家好帮手等一批龙头企业。

(五)生物医药领域

一是生物制药方面。医药行业是全市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全市现有医药生产企业39家、保健品生产企业16家。去年工业总产值42.66亿元,增长30%。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如佛山德众药业有限公司、佛山冯了性药业有限公司、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广东华天宝药业有限公司等具有较强实力的生产企业。拥有一批拳头产品和著名商标,创出冯了性药业的风湿跌打药酒、蛇胆川贝散、竭红跌打酊、保济丸等大批畅销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的拳头产品。生产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医药生产企业把握开展GMP认证改造的有利契机,初步形成一整套符合GMP要求的生产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涌现一批新型医药生产企业,已陆续出现一些有别传统医药汤剂、饮片、中成药生产的新型医药企业,其中佛山市南海中南药化厂等部分企业采用先进方法提取、浓缩,萃取医药精华用作提供医药原料。同时,三水生物基因谷也正在建设之中。

二是医疗器械方面。佛山非常重视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2007年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市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医疗器械(佛山)产业基地已落户佛山。2009年市政府提出建设国家级产业基地方案,医疗仪器设备的发展重点包括光机电一体化、智能化、数字化和自动化大型医疗诊断设备和医用监护仪器。目前,全市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50多家,有规模以上医疗器械企业15家,2009年全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销售总额约为16.73亿元,增长14.59%。

(六)新材料领域

2003年,国家科技部授予“国家火炬计划佛山新材料产业基地”称号,目前全市共有新材料企业250家左右,2009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工业总产值约480亿元。佛山新材料产品涉及多个领域,拥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显著的国家级、省级火炬计划项目,部分企业在国内同类型行业中具有相当高的影响力。如广东炜林纳功能材料有限公司,该企业以稀土助剂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为主,所生产的高分子塑料助剂属无毒、高效、多功能、环保型产品,表现出其他同类助剂产品难以比拟的优越性能,在国内外市场极具竞争力。佛山塑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该集团公司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企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主要承担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双向拉伸尼龙薄膜、高透明聚氯乙烯压延薄膜、仿真皮车辆座垫专用人造

革等一大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拳头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佛山杜邦鸿基薄膜有限公司,该企业是国家级外商投资双优企业、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承担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医药卫生用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等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该产品获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等等。

二、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链条还不够完善

绝大部分企业集中在投资小、技术含量低的产业链中下游位置,对于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链上游核心环节涉足较少,产业核心企业还比较少,整体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二)产业技术的消化、吸收方式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目前佛山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引进了一批龙头企业,但部分龙头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存在产业技术难以向外部企业扩散的问题,导致不能在社会水平上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基础,产业链协作度和关联度不高,产业技术的消化、吸收方式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三)人才和科技资源不足

新兴产业普遍具有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特征,发展新兴产业最大的制约主要来自于人才和科技资源的相对缺乏,吸引高层次人才的环境优势不明显,自主培养人才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比如,我们研究生以上学历只占人数总数的1.14%,低于全省1.5%的平均水平。去年佛山引进海外专家及留学生266人,与苏州引进1411人、无锡1000多人相比差距甚远。这种情况导致我们的新兴产业缺乏自主技术和核心技术,在产业竞争中受制于人,缺乏竞争力。

(四)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有待加强

一些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效果不明显,产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如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存在并网、上网电价等政策瓶颈,生物医药产业难以吸引全球有影响力的制药公司落户佛山,影响了产业创新和竞争能力的提升。

三、 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落实领导分工联系制度和领导责任制度,切实加强对新兴产业规划、建设、协调的领导,为佛山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环

境。

(二)制定实施规划政策

近年来,全市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以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扶持力度。如《佛山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2010年)》、《佛山市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佛山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等。此外,全市还确立15个重点发展产业,其中新兴产业就涉及9个。启动了新兴产业规划,制定配套的政策意见,加强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和扶持。

(三)加强创新体系建设

充分利用佛山国家高新区实行“一区六园”新管理体制的机遇,用世界眼光建设一流的国家级特色产业工业园区,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载体。推进“创业创新”战略,加快建设以佛山火炬创新创业园为核心的创新网络,带动各产业集群(专业镇)和产业基地的技术创新及产品升级换代。建立和完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为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升级提供动力。以专利、标准、品牌为产业技术自主创新的切入点,推动产学研相结合。积极实施“数字佛山”战略,推动产业基地和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四)积极抓好招商引资

要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做好招商引资的策划,引进一批投资总量大、产业关联度高、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新兴产业企业,提升佛山经济发展国际竞争力。

(五)健全投融资保证体系

新兴经济分析范文第5篇

【摘 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正在深刻改变着媒体传播的内在结构和总体格局。互联网新兴媒体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带来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加强对互联网新兴媒体建设、运用与管理,推动新媒体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新兴媒体;和谐社会;新平台;新课题;新举措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新兴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并成为强有力的传播新锐,在新闻传播方面展现出的强大影响力,对这个社会的发展以及这个社会结构产生着强大冲击力。胡锦涛同志在2008年6月20日考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胡锦涛同志的讲话深刻揭示了互联网新兴媒体的特征和作用,对全党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兴媒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平台:互联网新兴媒体及其功能

1.互联网新兴媒体及其主要特征。互联网新兴媒体又称新媒体(New Media)是一个不断更新的概念,一般而言,新媒体是指所有与传统媒体相比较,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模式上有一定创新的媒体平台和机构。新媒体借助于全球性的新技术革命,以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数字传播技术为驱动,主要包括互联网站、手机媒体、数字电视、机航媒体、户外液晶、移动电视、电子期刊等。之所以称其为“新”,是针对传统媒介而言,它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充分的交互性、超前的便捷性、广泛的开放性、真正的国际性等特征。

2.互联网新兴媒体具有传递信息、舆论监督、文化传承与教育、联系社会、娱乐、商务及信息储存与检索等功能。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期盼,是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是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在内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孜孜追求。互联网新兴媒体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奋斗、不辱使命,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方向,牢记自身所肩负的光荣而沉重的社会责任,努力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的“舆论推进器”,以及化解社会矛盾的高效的“减压阀”,促进政府与群众之间、社会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课题:互联网新兴媒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互联网新兴媒体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平台

媒体是整个社会系统正常运转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互联网新兴媒体以崭新的姿态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日益凸显着其重要的作用。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的统计,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网络新闻使用率无可争议的压倒了传统媒体。在全社会全力以赴构建和谐社会的道路上,新兴媒体更应该充分发挥其优势,当好“先遣兵”。

(1)新兴媒体要成为宣传党的中心工作的重要阵地。互联网新兴媒体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的新型媒体,积极促进我党和政府工作的顺利开展是新兴媒体的重要职能。新兴媒体要坚定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立场,加强宣传力度,准确、及时地宣传党和政府的工作,使群众充分了解和正确理解党和政府的工作方针、政策。民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在网络上迅速反映出来,以便党和政府及时对不足的地方进行修正和改进,提升我党的执政能力,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2)新兴媒体要成为积极引导舆论、促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的利器。和谐社会的本质是民主与法治的社会,新兴媒体更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的利器。新兴媒体的交互性特征能够让网民在宽松的环境下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愿望,使民众的表达权得以实现。民众可以在网络上迅速、直接地反映自己对国家事务以及社会问题的态度、意见和看法,亲身参与于国家事务的管理,真正实现民众参与政治的权利,促进和谐社会的民主建设。新兴媒体具有宣传、反馈和监督的强大功能,应该凭借其优势积极宣传法律知识,进行法制教育,自觉充当法律和正义的维护者。

(3)新兴媒体要成为密切关注群众最根本利益的前哨。新兴媒体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切实关注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时刻以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己任。密切关注人民最关心的、影响到人们切身利益的问题。我们的社会是由各个不同阶层组成的,网络媒体要时刻坚守媒体的公正原则,体现社会各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努力建立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渠道,真实反映民众的思想,排解各方面的堵塞情绪,缓解社会矛盾,促进问题的解决,以实现民众的根本利益。

(4)新兴媒体要成为倡导公平正义、营造和谐社会氛围的平台。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新兴媒体要将自身发展成为一个倡导公平正义的平台。保障民众享有平等的知晓权、表达权和参与权,提供平台进行平等的交流;保证自身发展的公正,保持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保证信息传播的公正,努力达到传播的平衡。新兴媒体要坚决批判与之相悖的言行,宣扬社会主流价值观和社会公德;关注各阶层利益,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激发社会活力,努力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5)新兴媒体要成为弘扬先进文化和发挥教育功能的新兴空间。网络的兴起开辟了传承文化和教育的新途径。人们的道德养成是自身修养与社会教化的结果,所以新兴媒体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积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网络已经承担起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外的社会教育重任。网民的构成以青少年和学生居多,他们是未来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生和主要力量,是社会中最活跃也是比较不安定的一部分,新兴媒体必须正确引导和教育青少年,促成他们的道德养成和健康成长。

2.互联网新兴媒体给和谐社会建设带来新挑战

新兴媒体以其独有的信息生成方式、传播方式,挑战传统的新闻宣传话语模式,正在全面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在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的大背景下,新媒体运行存在的种种问题更加暴露出来,并严重影响党的执政能力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1)新兴媒体对党和政府的话语主导能力构成了断挑战。拥有对社会舆论的主导权,是执政者巩固执政地位、保持国家稳定的前提条件。新兴媒体的兴起和发展,带来了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和舆论格局的深刻变化,打破了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人们不再单纯依靠传统媒体获取信息人们可以通过新兴媒体广泛、自由地传播和交流信息。更为重要的是网络媒体把整个世界联络在一起,实现了信息的全球传播,网上信息的流动越来越脱离相关权力的控制。新兴媒体正削弱着政府对媒体的话语主导权挑战着政府的舆论引导能力。

(2)网络对主流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的传播与弘扬造成了强大的冲击。互联网络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渗透方式以及巨大的信息量对“主旋律”文化的传播、弘扬造成强大冲击。网络已成为文化渗透,尤其是意识形态渗透的工具。西方发达国家将网络作为一种政治工具冲击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文化,利用其在信息占有、支配和传播的优势,极力向世界各国特别是仍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灌输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文化理念,在网上推行新的政治、文化上的“殖民扩张”政策,加强对我党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此外,网上不时出现的种族歧视、宗教仇恨、法西斯主义等,也对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行为产生消极影响。

(3)新兴媒体对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能力提出了断挑战。新兴媒体尤其是互联网带来了信息传递的快捷性、丰富性、多元性和超强的交互性,人们在网上发信息或言论时具有匿名性、安全性和主体平等性,相对于传统的民意表达渠道而言,新兴媒体弱化了民意表达的风险,降低了成本,更方便于民众意愿的表达。民意表这通过新兴媒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能否通过互联网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搭建快速广泛的沟通平台,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实现科学执政,是对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量,更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检验。

(4)新兴媒体对党和政府处理突发件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如重大事故、群体性事件、自然灾害等。开放的技术状态直接导致相应开放的社会状态,公开、透明日渐成为了新兴媒体聚焦时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任何执政者都要在公开、透明的情况下迅速做出决策,其决策结果又必须直接接受社会大众的评判与检验。新兴媒体要求执政者具有迅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网民、网络信息已成为信息交流传播的重要平台,政府应适应这一变化,以避免失去主动。

(5)新兴媒体对各级党政干部的媒介索养也提出了新要求。在网络时代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主要是指领导干部通过掌握与新兴媒体交往的技巧,提升自己的领导艺术和领导水平的能力。新兴媒体的政治传播功能越来越强大,新兴媒体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深刻地改变了政治生态环境,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渠道。能够善用、善待和善管新兴媒体,重视新兴媒体建设,实现执政创新,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新兴媒体对政府执政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举措:加强互联网新兴媒体建设、运用和管理

充分发挥互联网新兴媒体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从而更加积极有效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此,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切实把互联网新兴媒体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1.确立科学的意识和理念、确保政治引导舆论正确性,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唱响新兴媒体思想文化的主旋律。要着力加强和推进新兴媒体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突出特色优势,注重打造品牌,改进媒体管理,促进健康发展,推进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互动,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在处理突发事件中,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主要作用。建立健全安全预警系统,确保在第一时间及时报送事态发展情况,持续跟踪人们思想情绪的波动变化,多角度、多侧面掌握群众思想反应,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提出舆论引导的对策建议。同时,要把运用互联网水平当做衡量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一个主要参照,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网络信息素质。

善于运用国际通行规则。新兴媒体的发展实现了全球范围的传播覆盖,但“入户并不等于入眼入脑入心”。要重视对不同意识形态下受众心态、接受习惯的研究,设计符合不同受众心理特点的议题。加大研究资源投入,重视高校、研究机构、智库等研究成果与实践工作的结合。结合新兴媒体的特点,注重传播技巧,对传播内容进行本土化加工和包装,把舆论宣传和信息服务结合起来。

2.理顺管理体制和机制,完善管理法律和法规。新兴媒体的管理涉及宣传、广电、通信、公安、安全等多个部门。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责任不明、效率不高、扯皮推诿等现象。一是建立新媒体管理专职机构。把新媒体宣传管理的相关行政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统一部署、协调各方、共同管理的体制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试点,改变“多头管理、都管都不管”的情况。二是建立新媒体管理联席工作制度。认真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要求,建立完整的管理责任链,形成统一、权威、协调、高效的管理机制。定期召开工作例会,通报各部门掌握的新情况,在重大问题和重要工作上,及时沟通,统一步调,形成合力。

依法管理新兴媒体是依法治国的必然选择。从当前我国新兴媒体的发展来看,立法工作最紧要的是三个方面:一是确立立法的原则和重点。立法应遵循四条原则: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坚守道德底线、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出台层级较高的法律,修订完善现有法规,清理部门规章。二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法律资源。法律具有普遍适用性,通过司法解释,将规范现实社会行为的法律法规延伸到新兴媒体上,节约立法成本,避免出现“管不完的事,立不完的法”的现象。三是要加大执法力度。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另外,由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正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这就要求在制定法律法规时,既要考虑这些政策的规范性和传统继承性,又要具有超前的发展眼光,让立法与网络的发展协调起来,共同促进。

3.为新兴媒体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完善相应的财政、税收、融资、人才等优惠政策。加强对重点网站、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重点网站和手机媒体。在信息高速路建设、宽带使用、业务应用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二是增加资金投入。加大对主流新闻网站和手机媒体的投入,为设备更新、技术升级、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提供财力支撑。三是鼓励新兴媒体通过经营增加收入。进一步拓展经营项目,提高造血机能。另外,还要尝试拓宽融资渠道,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多种渠道拓展资金来源。

新兴媒体处于思想交锋和舆论斗争的第一线,迫切需要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队伍。从现在看,既懂技术、懂新闻又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稀缺。要把队伍建设作为新兴媒体建设、管理、运用的战略性工作来抓。我们党要着重培养三方面的人才:一是建立现代化的快速反应部队,监控舆情和突发事件,第一时间抢占信息发布的制高点。二是培养一批意见领袖引导舆论,让主流声音压倒偏见和敌视。三是媒体管理队伍引入优秀外部力量,引进有国际视野的、立足国情的、有前瞻眼光的管理人才。

4.加大新兴媒体传播技术研发力度。没有强大的技术平台,再好的内容都无法送达受众。胡锦涛总书记到强国论坛与网友在线交流,引发了中国互联网史上的最强拥堵,导致强国论坛几度瘫痪。如果有更强的技术保证,这种情况就可能会避免。新兴媒体是信息技术的产物,技术推动着新兴媒体的更新、决定着新兴媒体的发展。通过新技术提升新兴媒体的管理水平和运用效率是必然选择。加强新兴媒体运用管理的科技攻关,确保信息传播安全。投入一定的科技力量和资金,加强对基础性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开发网络舆情监控系统、有害信息过滤技术、数字版权登记技术等,为新兴媒体运用和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四、结语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新媒体已成为新闻宣传的重要阵地,是最先进的生产力,也是中国融入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快速通道。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加强互联网新兴媒体建设、运用与管理,推动新媒体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推动中国民主政治走向进步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6-21(04).

[2]杨琳瑜,刘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视野中的互联网建设、运用和管理[J].理论建设,2008(6):58-61.

[3]王世美.网络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工会论坛,2008(4):57-62.

[4]魏琼.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网络媒体的发展[J].社科纵横,2007(5):111-113.

[5]宋香云,江东旭.论我国对网络媒体的管理策略[J].理论视野,2007(1):51-53.

[6]罗月婵.浅议新兴媒体对执政能力的影响[J].民族论坛,2009(1):36-37.

[7]姚希智,马永富.加强新兴媒体舆论引导能力建设[J].理论观察,2008(6):106-107.

[8]吴雨峰.网络媒体与和谐社会[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6(3):6-8.

[9]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情况统计报告(2009年7月)[EB/OL].[2009-8-4]http://www.cnnic.cn/uploadfiles/doc/2009/7/16/125040.doc.

[10]邹迎九,陆桂生.网络媒介新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164-167.

[11]马利.加强党对新媒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10):9-12.

[12]潘天翠.互联网法制建设要有前瞻性[J].网络传播,2006(4):12-13.

[13]邹建华.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策略:政府媒体危机公关案例回放与点评[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6.

作者简介:

胡莲香(1968—),女,河南漯河人,馆员,现供职于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研究方向:科技信息共享、电子政务。

杨琳瑜(1981—),女,河南漯河人,讲师,现供职于中共漯河市委党校现代科技教研室,研究方向:网络政治学,网络治理与法律。

新兴经济分析范文第6篇

【摘要】新兴媒体的强势崛起,动摇了传统媒体的生产发展根基。内容建设是媒体融合的根本,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要以新媒体基因改造内容生产分发模式,推进移动化、智能化、社交化、视频化,加快推动转型升级。

【关键词】新媒体  移动化  智能化  社交化  视频化

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改变了新闻信息的生产、推送和接收方式。在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面临诸多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舆论工作十分重视,对媒体融合发展进行了多次系统、全面、深刻的论述。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是积极有效应对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深刻变革,不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切实维护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举措,是传统媒体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

地市级广电媒体在人力、财力、技术等方面本就弱于国家级、省级广电媒体,面对网络新媒体的市场切入,应对能力较弱,这让处于困顿求索中的地市级广电媒体人更加压力重重。出路何在?笔者认为,解困的方法就是做好媒体融合,地市级广电媒体要走移动化、智能化、社交化、视频化道路,积极拥抱移动互联网,植入新媒体基因,创新媒体传播内容。

一、地市级广电媒体内容创新存在的问题

无论媒介形态如何演变,传播技术、传播方式、媒体格局、舆论生态怎样变革,受众选择媒体最基本、最初始的动因是优质的传播内容、便捷的传播渠道和是否满足个性化需求。而地市级广电媒体恰恰在这几方面都存在着不足。

(一)内容创新不力

与国家级、省级广电媒体相比,地市级广电媒体社会资源面窄、内容资源欠缺、人才资源薄弱,导致其节目质量不高,这是受众大面积向新媒体迁移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城市电视媒体的收视份额逐年下降,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调查数据显示,在112个城市调查网中,市级频道整体平均份额从2017年的7.4%下滑到2018年的6.7%。①

频率频道定位不准,专业化不强。地市级广电媒体对频率频道定位缺少基本的受众调查、市场调研、专家论证,考评体系单一,主要以收听收视率为主。为确保较高的视听率,地市级广电媒体在运作中纷纷向综合频率频道靠近,频率频道间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

节目制作理念陈旧、手法老套。新闻类节目的新闻选题、语态和节目编排、播报方式多年不变,地方性会议、活动报道占比过大,选题范围狭窄,受众对此类报道接受度不高。工作总结式报道占比过多,无效冗余信息过剩。

节目形态单一,信息容量极小。电视频道主要以新闻类节目、电视剧为主,广播频率主要以新闻类、音乐类节目为主,缺少具有比较优势的泛服务类及其他类别节目。新闻节目以资讯类节目为主,缺少新闻评论、新闻专题、深度报道、现场直播等类型节目;节目单条内容过长,每期节目信息容量十分有限;针对本地受众的本土化、个性化内容较少。

民生新闻亟待提升品质。民生类新闻是地市级广电媒体收听收视的重要支撑,但长期以来存在低俗化、琐碎化、同质化、过度娱乐化倾向。

(二)渠道建设不力

频率频道目前依然是广电媒体传播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但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坚持“台网一体”,全方位向“两微一端一网”拓展,是广电媒体拓宽传播渠道和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与必然选择。

拓展传播渠道、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是系统工程,涉及媒体内部机制创新、机构重组、资源融合、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内容生产分发、技术应用等多个子系统、子工程。但目前西部地区地市级广电媒体在推进媒体融合中仍然存在思想观念、战略规划、机制创新、先进技术运用滞后等问题,尚未找到成功的盈利模式。

二、深刻认识新媒体传播带来的改变

(一)新媒体传播的优势

自20世紀90年代中国接入互联网,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互联网在中国正以核裂变的方式迅速演化,其功能、形态、影响力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美国传播学者保罗·莱文森(Paul Levinson)认为:“互联网将一切媒介作为自身的内容,成为一切媒介的媒介。”②即互联网已成为所有媒体的载体,是链接、整合报刊、广播、电视等所有媒介的媒介,依托互联网诞生的新媒体融合了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所有传播媒介的符号系统,弥补了报刊、广播、电视等以往各种单一媒介符号的不足,集中了媒体所有的特点、优势,形成了全能符号系统的典型特征和呈现方式。同时具备了大容量、超链接、跨时空、强互动、多功能、强服务、低成本以及人性、方便、快捷等传播特性和技术基因。

(二)新媒体消解了媒介边界

进入移动互联时代,新媒体正在消解、消融原有传媒业的边界。专业媒体与自媒体、大众媒体与社交媒体共处于一个传播起点上,信息生产者、传播者、消费者三者的边界日益模糊。新媒体的强交互性、社交性及移动化特点促使一个万物皆媒、人人传播的传播格局正在形成。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领域的深度运用,也加快了传播社会化、平民化进程,传播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可能随时形成。

现在,广播、报纸的客户端做起了视频,电视台的微信平台在不断发文、发图、发声。传播生态的改变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媒体整合,广播电台、电视台合并成广播电视台,报社、广播电视台合并成媒体集团……传播方式也从单媒介传播转变为多媒介、多渠道、多主体、多符号、立体化、矩阵式传播。

三、积极迎接内容生产、分发模式变革的大潮流

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技等变量的进步推动传播媒介形态演变、进化。而科学技术是传播媒介变迁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人类文明、科学技术有力地推动人类传播从口语传播向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互联网传播迭代式进步。互联网传播改变了以往任何一种传播的内容生产、分发、接收方式。

技术基因决定了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信息内容的有限性、媒介符号的单一性、线性传播的单向性等特点,受众只能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接收有限的内容,并且获取信息成本较高。传统媒体的天然局限只能通过媒体深度融合来破解,注入新媒体基因,推进全面互联网化、新媒体化,填平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基因鸿沟,焕发新的生机。

(一)推进机制创新,以新媒体基因重组机构

很长一段时间,广电媒体基本按频率频道、新媒体等媒介形态组建业务机构,实行频率频道负责制,这容易带来同质化的恶性竞争、资源不易整合等问题。

推进媒体融合,首先要破除内设机构、部门的边界。广电媒体可以依据传播符号、传播介质重组业务机构,破除频率频道制,实施内容生产中心制,消解媒介形态边界、业务边界、人员边界。例如:整合组建全媒体新闻中心,面向频率频道、新媒体平台制作、集成、编发新闻信息;全媒体视觉中心负责生产分发图片、视频等内容;全媒体音频中心负责生产分发音频内容;全媒体集成中心负责新媒体平台维护、开发及内容生产分发;全媒体受众中心负责市场调查、大数据运营、内容包装推介;全媒体技术中心负责技术的维护、运用、研发。广电媒体整合组建全媒体中心,有利于整合、融合、聚合频率频道与“两微一端一网”等各类平台的生产要素,推进广播电视从传统的信息传播载体向内容生产集聚、分发平台转型,全面推进规模化、集约化。

(二)做精做优节目,完善服务平台建设

地市级广电媒体频率频道应着力做深做精新闻资讯、新闻访谈、新闻评论、深度报道、新闻专题等节目,制作丰富多样的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等传播内容。在此基础上,着力打造智慧服务平台,大力建设智慧广电,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聚合政务微信、微博等政务信息资源,提升广电政用、民用、商用融合服务能力,强化民生服务,为受众、客户提供丰富、实用的服务资讯。地市级广电媒体还可着力打造文化娱乐平台,做精做优文化专题、文艺、电视剧等文化娱乐类节目。

(三)推进移动化,着力打造综合资讯移动客户端

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③车载、智能终端等移动收听人数的持续上升带动了广播听众、广告和影响力的攀升。

广电媒体除了选择入驻第三方客户端以外,打造自己的移动客户端是推进传播移动化转型升级的基本做法。客户端已成为传统媒体转型的“标配”,是用户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

地市级广电媒体打造综合资讯移动客户端应满足以下几种功能和条件:

精准定位。地市级广电媒体打造的新闻+服务+娱乐的综合资讯移动客户端,应全面聚合新闻信息和文艺、电视剧等娱乐信息以及全面的服务类信息。其中,新闻、服务信息与本土受众在地理、心理、个人利益等方面的需求更为贴近,具有比较优势。地市级广电媒体要大力拓展客户端的服务功能,积极参与本地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建设,深耕本地服务。

丰富传播内容。地市级广电媒体打造的原创+聚合的综合资讯客户端,应全面聚合自身频率频道的原创内容及文化娱乐等内容。在遵守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精选、提纯、聚合与本土受众相关的各类信息,打造提供服务的聚合平台。

丰富传播符号。新媒体传播综合运用多种媒介符号,信息呈现更为多元、立体、多维、全面,用户体验丰富,更容易被接受。地市级广电媒体打造的客户端在内容上应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图表、动画、音频、视频等媒介符号。

(四)推进社交化,让受众与媒体粘合得更紧

广播电视线性、单向传播的特点,决定了其与受众的反馈、沟通、互动方式单一,主要局限于书信、短信、电话等互动方式,时间延迟、实效性差,成本过高、互动性差,与受众的关系属弱连接、弱交互。互联网让万物互联,数字传输技术让电脑与电脑、人与电脑、用户与用户、用户与新媒体之间形成网状连接,这些关系属强连接、强交互。

广播电视媒体增强用户黏性的根本出路在于激活更多受众,使其成为传播渠道和环节,传播内容通过受众阅读、点赞、评论、转发等行为达到多层级传播、传染性传播、裂变式传播,产生更大范围的影响力。

融媒体时代,传播者与受传者、内容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可以互换。“人人都有麦克风”时代,受众常常成为传播者、内容生产者。同时,受众的行为、情绪、态度、偏好等大数据,成为媒体内容生产的重要资源,成为内容制作的重要参考、依据。用户生产内容(UGC)生成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已成为新媒体平台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广电媒体要将受众作为活跃生产力纳入内容生产系统,建立专业力量与业余力量的协同机制,建立健全UGC内容的鉴别、甄选、加工、审核机制,激励受众参与生产制作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五)推进视频化,大力拓展视频制作优势

研究表明,人类接受的外部信息有83%是通过视觉感官——眼睛来实现的。进入读图时代,人们对视频、图片的需求日趋旺盛。新媒体应用促使传播正在向微传播转型,信息传播日趋碎片化(内容的碎片化、获取时间的碎片化),对短视频的旺盛需求助推短視频产业大爆发。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网络视频和短视频用户规模分别为6.12亿和6.48 亿,分别占网民整体的73.9%和78.2%;手机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为5.90亿,占手机网民的72.2%。④

广电媒体具有视频生产制作的天然基因、坚实基础、比较优势,要打造视频生产制作流水线,大力拓展原创新闻视频、泛娱乐类视频、泛服务类视频、剪辑聚合类视频,大力推进移动直播常态化。

四、主动迎接智能化迭代升级的大趋势

“人工智能将引起巨大的颠覆性革命,其影响必将超越以往的任何一次工业革命”。⑤超级计算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5G、增强现实/虚拟现实(AR/VR)以及智能机器人写作、编辑(剪辑)、推送信息、核查新闻等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嵌入媒体传播中的线索发现、选题策划、素材采集、编辑生产、内容分发、受众接收、反馈监测等全流程,正在将媒体带入智能传播时代,改写新闻传播的逻辑和规则,加速新闻传播的迭代升级。

(一)运用大数据技术,推进信息传播更精准

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受众的媒介使用习惯、整体行为习惯,精准反映受众行为模式、共性需求、个人偏好、个性化需求,是对座谈会、电话访问、人员走访等传统的受众调查方法的革命,是对日记卡、测量仪、数字机顶盒等抽样调查视听率方法的颠覆。传统视听率调查以少数样本户评估整体的收视收听行为,统计数据单一,抽样计算误差较大。运用大数据测评广播电视节目,意味着样本户就是全样本数据,因而更为高效、精确、客观、全面。

大数据已成为内容生产的重要资源,基于对大型数据的采集、存储、清洗、挖掘、分析,实现对新闻事实的深度揭示和解析,生产制作更多的数据支撑型深度报道、趋势预测性新闻以及经济形势分析、重大体育赛事、重大活动等领域的报道。全面进入读图时代后,广电媒体应用大数据可以生产制作更多的信息图表,以可视化的数据更直观、形象、生动、明晰地传达、解释、解读信息。

(二)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推进内容生产更高效

作为重要驱动力量、重要战略抓手、重要战略资源的人工智能技术被视为下一代内容生产的“标配”,人工智能技术介入内容生产、传播程度日益深化。国内外众多媒体开发、运用机器人写稿软件,在重大新闻报道中自动快速生成稿件、视频,提升报道速度和质量。新华社发布媒体人工智能生产平台,也被称为智能化编辑部“MAGIC”,人工智能(AI)合成女主播已正式上岗。嵌入搜索线索、策划采访、生产分发及反馈信息等全流程的新闻智能生产流水线,在俄罗斯世界杯期间生产短视频3.7581万条,单条视频生产最快耗时仅6秒。⑥人工智能技术介入新闻传播全过程,将有力提升传播效率,增强交互体验,也是媒体推进深度融合、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抓手。

(三)运用智能分发技术,推进内容送达更精准

目前,最有代表性的智能推荐机制是算法推荐机制。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算法推荐,相较于传统的新闻生产、分发机制而言具有高效、精准等诸多优势。算法推荐技术依据信息的类别、热度、关键词等特征,与用户阅读习惯、兴趣标签、浏览记录等多个参数对接、匹配,经过排序、分类、关联、过滤等环节,自动筛选出有效信息,使媒体能够将信息精准地推送给用户。

算法推荐将成为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主要的分发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海量信息供给与个性化信息需求之间的匹配问题,从海量信息中甄选出有价值、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信息,实现内容较为精准的分发和信息的有效供给,节约了受众的时间成本,优化了用户体验,增强了用户黏性,激发了用户潜在的需求,衍生出多元的受众服务方式。

五、结语

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互联网连接万物、连接社会各要素,已成为全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互联网是功能强大的现代传播技术,依托于互联网的移动互联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新闻传播的影响,远比业界、学界的想象来得更快、更加深远、更为深刻。因此,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转型升级,要坚持技术引领和内容创新双轮驱动,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优质内容为根本,植入新媒体基因,运用新技术改造、重塑、升级传统媒体,为受众提供丰富、快捷、交互、人性化、方便获取、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优质内容。

注释

①《2018年电视收视率持续下降,省级频道份额出现明显下滑》,搜狐网,http://www.sohu.com/a/300859902_683129.

②徐立军、王玉飞:《2018年中国传媒的基本面与机会点》,《现代传播》,2018年第1期。

③中國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cnnic.cn/gywm/xwxz/rdxw/20172017_7056/201902/t20190228_70643.htm.

④杨保军:《扬弃:新闻媒介形态演变的基本规律》,《新闻大学》,2019年第1期。

⑤张晓林 :《类脑智能引导AI未来》,《自然杂志》,2018年第5期。

⑥陈毅华、张静:《从媒体大脑看人工智能技术与媒体业态的融合》,《中国记者》,2019年第2期。

(作者单位:云南省昆明广播电视台)

(本文编辑:肖婧为)

上一篇:农商银行党员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安全生产研讨发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