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调查范文

2023-09-20

幸福感调查范文第1篇

1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本文以上海高校为例, 对高校团干部职业幸福感进行调查研究, 选取上海12所不同类别高校的团干部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商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医药 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 分为985、211高校,普通本科高校,高职高专院校三种类别。通过调查以上12所高校的团干部, 基本可以了解上海高校团干部职业幸福感的现状。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250份,回收问卷220份,有效问卷214份,问卷回收率为88%,有效率为85.6%。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在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幸福感、职业幸福感的文献与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走访高校团干部,听取他们对职业幸福感的认识,编制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团干部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并通过统计软件分析问卷所得数据,探析影响高校团干部职业幸福感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2.1 上海高校团干部职业幸福感总体情况

问卷采用4点计分法,1—2—3—4分别代表不认同—有点不认同—有点认同—认同,分值越高,幸福感越强烈,理论平均值为12.5。从表1中可以看出,有54.2%的高校团干部体验到幸福,其中7.5%高校团干部体验到非常幸福;45.8%的高校团干部觉得不幸福,其中7.9%高校团干部体验到非常不幸福。从表2中可以看出,高校团干部在人际关系、职业压力两个方面的幸福感处于一般水平,工作环境、工资待遇、成长平台、价值实现四个方面幸福感要高于其他两个方面。因此,从整体上看,高校团干部职业幸福感处于一般水平,需要整体提高。

(n=214)

2.2 相应背景下的高校团干部职业幸福感差异性比较分析

2.2.1不同类别高校的团干部职业幸福感比较分析

从表3数据分析可以看出: 不同类别高校的团干部职业幸福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985、211院校团干部职业幸福感明显高于普通本科院校;985、211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的高校团干部幸福感差异性显著。

2.2.2 不同性别高校团干部职业幸福感比较分析

从表4中可以看出,从性别角度看,上海高校团干部在调查的6个因素中,职业幸福感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值>0.05)。男性团干部在工资待遇、人际关系、成长平台、价值实现四项明显高于女性团干部,说明男性团干部更容易在工作中得到幸福感;工作环境、职业压力这两项因素的得分略微低于女性团干部,但是相差不明显。

2.2.3 不同年龄高校团干部职业幸福感比较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 不同年龄段高校团干部的职业幸福感在工资待遇、人际关系、职业压力、价值实现四个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于工资待遇、人际关系、成长平台、职业压力、价值实现 五个维度来说,31-40年龄段团干部的职业幸福感高于20-30岁年龄段。工作环境方面,20-30岁年龄段幸福感比31-40岁年龄段强烈。

2.2.4 不同职级高校团干部职业幸福感比较分析

从表6可以看出,不同职级高校团干部在工资待遇、人际关系、职业压力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工资待遇、人际关系方面随着职级的增长团干部的幸福感也在提升;职业压力方面,副处级团干部的得分最高,幸福感最强烈,正科级得分最低,幸福感最弱。

2.2.5 不同学历高校团干部职业幸福感比较分析

从表7可以看出, 学历不同对高校团干部职业幸福感的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工作环境、人际关系、成长平台、价值实现四个方面硕士学历的幸福感要高于博士学历团干部;工资待遇、职业压力两方面博士学历的职业幸福感要高于硕士学历团干部。这与目前各高校对团干部的招聘对于学历的要求是硕士及以上学历、并为学历提高提供良好平台有很大关系。

3对策建议

经过对数据统计分析, 我们发现高校团干部在不同类别高校、不同职级两个层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性别、年龄、学历层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985、211院校团干部职业幸福感明显高于普通本科院校;男性团干部在工资待遇、人际关系、成长平台、价值实现四项明显高于女性团干部, 说明男性团干部更容易在工作中得到幸福。年龄方面,31-40年龄段团干部在工资待遇、人际关系、成长平台、职业压力、 价值实现方面的幸福感要高于20-30岁年龄段 ; 工作环境方面 ,20-30岁年龄段幸福感要比31-40岁年龄段强烈,随着职级的增长团干部工资待遇、人际关系方面的幸福感也在提升。职业压力方面,副处级团干部得分最高,幸福感最强烈,正科级得分最低,幸福感最弱;学历方面,硕士学历团干部在工作环境、人际关系、成长平台、价值实现四个方面要高于博士学历团干部。鉴于此,为了提升高校团干部职业幸福感,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3.1 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 、专 业知 识技能

高校团工作在某些方面是繁琐机械的, 部分的高校管理机制不能正确的评价付出的努力, 社会地位与自身付出的工作量成反比。只有通过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才能使高校团干部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工作中。

外部各种因素的提升会提高团干部的幸福感, 从自身发展角度来讲工作能力的学习、专业知识的刻苦钻研就修也要不断地提升。作为上级团组织、高校管理部门应该为高校团干部们提 供进修、培训学习的机会,使高校团干部真正的走上幸福之路。

3.2改善高校团干部的工作环境,建立和谐的高校团干部人际关系氛围

高校团干部工作环境相对固定,相差不大,但是各高校实际情况不一样,所以工作环境有所差距,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是有所帮助的。

通过数据分析, 可以看出上海高校团干部的人际关系属于一般水平,渴望获得良好的人际环境。作为上级部门、高校管理部门应为团干部们搭建交流、沟通的平渠道;同时,这也是各高校交流工作经验、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的平台。

3.3 制定合理的薪酬福利机制

研究中的数据直接反映了团干部的幸福感随着收入、职级的提升而增强。目前高校团干部的薪资、福利待遇存在着结构单一、管理体制僵化等弊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团干部的幸福感、工作积极性,提高高校团干部的工资福利待遇,能使团干部们的生活质量提升,在进修、提升学历方面提供资金保障,进而更加有利于学校思政工作的开展。

摘要:高校团干部作为高校思政工作的主体之一,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政教育和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引导者和监督者,其自身职业幸福感状况对完成这一任务有着较大影响,因此,研究高校团干部的职业幸福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上海高校为例进行问卷调查,从工资环境、工资待遇、人际关系、成长平台、职业压力、价值实现六个纬度,分别从高校类别、性别、学历、年龄、职别五个层面进行分析,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幸福感调查范文第2篇

一、国内外对幸福指数的研究与运用

1. 国外对幸福指数的研究

70年代不丹国王提出国民幸福总值 (GNH) , 他认为, 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 政策应该关注幸福, 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 不丹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 (GNH) 指标。

20多年的实践已经引起全世界瞩目, 世界上不少著名的经济学家开始认真研究“不丹模式”。美国的世界价值研究机构开始了“幸福指数”研究, 英国则创设了“国民发展指数” (MDP) , 考虑了社会、环境成本和自然资本。日本也开始采用另一种形式的国民幸福总值 (GNC) , 更强调了文化方面的因素。获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心理学教授卡尔曼和经济学家联手正致力于“国民幸福总值”的研究。

2. 我国对幸福指数的研究

中国由于与其他国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等存在差异较大, 因而对于幸福的理解和感受幸福的方式也不完全相同, 起步相对落后。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2004年间, 属于国民幸福指数的提出阶段, 首先提出了“国民幸福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认为幸福包含了除经济社会发展以外更多的内涵, 这也是中国大陆有据可查的最早从统计角度对国民幸福的研究。2004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进行了一次全国性幸福指数调查, 数据的选取采用统计学中抽样调查的方法, 即通过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的数据, 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第二阶段:2005-2006年, 2005年的全国“两会”上, 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提出了一份《落实“以人为本”, 核算“国民幸福指数”》的提案, 建议从国家层面上构造由政治自由、经济机会、社会机会、安全保障、文化价值观、环境保护六类构成要素组成我国的国民幸福核算指标体系。2006年4月, 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期间在耶鲁大学发表演讲, 首次明确提出要“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这代表了中国领导层对国民幸福统计的关注与重视。同年, 国家统计局提出编制“国民幸福指数”的设想, 北京市统计部门则在试算国民幸福指数上先行一步;2007年至今属于第三阶段, 国民幸福问题的统计研究逐渐深入, 全国多个地区和城市的统计部门先后提出了适合本地实情的幸福指标评价体系。还发布以市民幸福感为评选标准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结果。其中, 较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主要有:一个是由国家统计局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经济生活大调查》所评出的2007-2011年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另一个是由新华社《望东方周刊》主办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大调查》评选结果。

二、对江苏省太仓市居民幸福指数的调查

在江苏省太仓市, 居民对幸福的定义理解为“业有所就, 老有所养, 病有所医, 住有所居, 学有所教, 居有所乐, 心有所向”。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得到了第一手资料, 顺利完成了此次研究。其中发放了500份问卷, 收回476份, 有效问卷468份。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仔细分析, 可以找到以下几点影响居民幸福指数的因素:

1. 收入水平是影响幸福指数的最根本因素

在收入状况上, 太仓市最低工资标准为1140元, 从1000元到5000元以上, 仅有5.8%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收入很满意, 而明确表示对收入不满意的人占了37.4%以上,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物质因素在居民生活中仍占据重要地位, 也可以看到太仓居民的普遍收入虽然有所提高, 但提高幅度不是很快。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被调查者占据将近35%, 处于2000元到3000元收入水平的人数占了23%, 3000元到4000元水平的仅34.8%, 而5000元以上收入的占有6.5%。有43.6%的人认为“丰厚的经济收入”是直接影响幸福的首要因素, 这说明增加居民的收入和提高生活质量是幸福的基础。“经济是基础”在幸福指数上依然通行, 在低幸福指数群体中, 月低收入中人群有71人, 而月收入较高人群没有进入低幸福指数群体。

2. 人际关系、家庭因素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正如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说表述的, 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 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 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 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 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 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 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 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 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 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 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在一项关于“在您的生活和工作中, 您最看重的是哪一项?”的问题中, 25.7%的人选择了事业成就, 同时也有14.2%的人选择了收入多少, 而有60.1%的人选择了家庭和睦。而在家庭生活满意度一项, 近80%的人对家庭生活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研究表明, 在居民收入较低时, 随着财富的增加幸福指数也会得到相应提高, 然而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 其对幸福感的影响反而会逐渐减少, 而家庭成员的关系融洽、人际关系交往、身体健康程度、工作稳定、自我价值及稳定的社会局势等将成为决定幸福的重要因素, 这说明, 幸福感随收入增加会面临一个拐点, 过了拐点, 幸福感随着收入的增加不会增长。从分层次比较, 不同收入层次居民, 幸福感有差异。

3. 政府对公共环境和设施的建设也会影响居民的幸福感

在对太仓环境的满意度、公共设施满意度、治安状况的感觉以及对政府举措的满意度调查上, 太仓居民大都表现出关心的态度, 结果有10.6%的居民对太仓环境很满意, 43.3%的人比较满意, 46.1%认为一般。在公共设施建设方面, 仅有3.5%的居民对此很满意, 比较满意的占了24.5%, 43.6%感到一般, 28.4%的人很不满意。调查显示, 居民认为“环境卫生”、“医疗保健条件”、“交通状况”等领域是热点民生问题, 是政府最需要加强和改善的三项内容。

三、对提升太仓市居民幸福指数的几点建议

太仓属于苏南城市, 发展水平相对来说比较快, 特别是近几年来政府在公共设施的投入愈来愈多, 城市环境有所改善, 社会福利有所提高, 不知不觉增强了人们的自信心, 幸福感自然提升。在调查中发现太仓居民的幸福感是比较高的, 认为“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占65.84%, 认为幸福感“一般”的占24.72%, 认为“较不幸福”和“很不幸福”的仅占9.44%。但同时也看到了随着经济的发展, 环境的破坏以及房价高等问题仍然是困扰居民的主要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政府的努力, 政府是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 加快经济发展, 提高居民收入保障

相关数据显示, 太仓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0.5%和12%, 户籍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95%以上。全民参保率保持99%以上, 大病再保险平稳运行。今后, 政府将以更实举措促进就业, 注重劳动者素质培训提升, 完善公益性岗位开发和援助机制, 抓好大学生、失地农民等群体就业工作。促进多种形式就业, 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 以培训增加就业, 以帮扶促进就业, 以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推动就业。更大力度推动增收, 深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 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社会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更高水平加强保障, 进一步提升大病再保险水平, 完善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制度和全民医疗救助制度, 做好住房保障、社会救助等工作, 更好地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2. 促进文化繁荣, 构造和谐的城市环境

幸福感的提升, 不仅需要政府大力改善民生工作, 积极改善外部客观条件, 还要从改进人民的主观忍受, 通过舆论引导提高人们对幸福的认知。应一如既往地对“文明太仓”市民大行动、“家在太仓”等活动深入推进, 深化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全面回顾撤县建市20周年发展历程, 增强干部群众建设现代化的信心。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继续开展好各项文化惠民活动, 繁荣文艺创作, 积极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加快推进长江口旅游度假区、江苏太仓创意产业园、沙溪古镇历史文化街区等重点项目, 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3. 全方位优化公共服务, 多渠道加强环境保护

政府应该把群众利益作为价值原点。政府应进一步加快民生十大实事工程建设, 确保2014年全面兑现承诺。尽快推进校舍升级、幼儿园新建等工程, 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着力打造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在医疗卫生方面应加快区镇医院建设步伐, 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 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推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全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多渠道加强环境保护, 正确处理好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的环保政策方针, 努力构建绿色和谐的城市环境。

以上是针对调查提出的一些建议, 仅供有关部门参考。幸福指数被广泛运用的今天, 愈来愈多的国家和地区不仅仅局限于GDP来衡量社会发展, 而且运用“幸福指数”、“幸福感”等诸如此类的名词, 这不仅是社会的进步的体现, 同时也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以人为本的理念的认同, 而对幸福指数量化的研究也会成为未来永恒的主题。

摘要:幸福感是个体对其生活质量全面认定的一个评价标准, 是衡量生活满意度和情感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本文从幸福指数的内涵谈起, 通过对太仓市居民幸福指数的调查结果分析影响幸福感的几大因素, 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对应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居民,幸福指数,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陈有真.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 2009 (10)

[2] 俞灵燕.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的调查与思考——以绍兴为例[J].调研世界, 2011 (5)

幸福感调查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

一、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概述

(一)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概念

所谓职业 幸福感,是指主体从事某一职业时基于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指幼儿教师在其幼教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对自己生存状态意义的体味构成幼儿教师的幸福感,它指向现实生活和对未来的期待,是衡量个体工作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指标。

(二)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意义

在教育教学中,幼儿教师的知识水平固然很重要,但如果幼儿教师没有积极情感的投入,没有对幼儿无私的关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为人的生活和发展服务,引导人类谋求幸福生活是它的一贯追求。课堂教学是师生幸福得以实现的主要途径,因为幼儿教师和幼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展开的,幼儿教师如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实现了自己的职业理想,体验到工作的乐趣,将直接影响他对待工作的积极性和投入程度。幼儿教师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己的职业,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体验不到幸福和乐趣,他就不会有工作的积极性,就会产生抱怨与职业倦怠。没有幸福感的幼儿教师,如何培养出幸福的学生?如何培养出幼儿的学习兴趣?教育要给人以幸福,就必须有教师的幸福。

然而,从实现情况来看,还存在着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严重缺失的现象,不少幼儿教师丧失了对自我职业的激情和热爱,把教学仅仅看作是自我谋生的手段,缺乏对自身生命状态的警觉和反思,不能开展具有生命情感的教育活动,更无法呵护与滋养幼儿个体生命的发展。因此,提升幼儿教师的幸福职业感,对于幼儿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

二、我国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

(一)社会地位低,难以提高幸福感

也不知从何时起,关于教师是什么的说明逐步演化成教师应该是什么的价值判断,并理所当然地认为教师应该是十全十美的。教师们被一步一步的推上了令人难以达到的理想化的境界。

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社会要求教师为人师表,所以教师常常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特别是幼儿教师。中国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历史尽管有一百多年,但直到現在,在某些人的心目中,幼儿园里带孩子只是母亲或保姆带孩子职能的一种替代和延伸,外行人很难肯定幼儿保育与教育是一个特殊的专业领域, 很难认同其专业知识与技能。在2012年我国教育部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但是对于这种现状的缓解也是微乎其微,这些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误解是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专业形象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教师本身的职业神圣感和现实社会中的严峻形势,不可避免地使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丧失。幸福是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上的,幼儿教师的幸福也要、需要有一定基本的物质条件作为其生活的保障,但目前幼儿教师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普遍很低。

(二)社会及家长带来工作压力

幼儿教师是幼儿人生旅途上除了家人以外接触的第一人,幼儿教师的素质和情感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因此,社会要求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爱心、热情,还要有较高的素质、能力;从幼儿长远发展来说教师还要肩负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想像力、动手能力等艰巨任务。家长对幼儿园的社会声誉、教学质量、教学环境等也有较高的要求,相应对幼儿教师的知识、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等也有了较高的期望,这种期望使得幼儿教师感受到较强的压力。

三、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

(一)提高幼儿教师待遇

作为从事普通教育工作的平常人,物质资料的需求使幼儿教师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因此,要回避教师的物质报酬,空谈教的神圣奉献精神是不可取的。幼儿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在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各方面给予教师适当的满足。1设立各种奖励和给予他人肯定,根据教师能力提供教师职位,2适当的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可以减小其生活压力,一定程度上增强其工作积极性。

(二)建立幼儿教师的保障体系

目前,因我国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工资和福利待遇较差,在职学习与发展的空间小等原因导致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度低,工作满意度不强,流失率高等问题。而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工资与福利待遇、学习与培训的机会等是其基本权利,对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工作满意度和专业素养,及其促进学前教育质量的整体发展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此,首先,国家应通过立法的形式,出台专门的《学前教育法》,保障幼儿教师的基本权利,明确幼儿教师的专业身份和角色定位;其次,中央及地方政府应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提高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占教育总经费的比例,尤其要加强对幼儿教师的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工资和福利水平,并出台幼儿教师最低工资标准,同时加大对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养老和医疗保险等福利待遇的监督;最后,各级政府应积极构建幼儿教师质量专业标准,制定严格的幼儿教师职业准入制度,重视幼儿教师的在职学习与培训,支持幼儿教师保障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赵明;蔡淑兰;;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6期

[2]郭阿苏;;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提升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8年36期

[3]廖长霞;;幼儿园教师文化建设实践初探[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四卷)[C];2013年

[4]王爱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自觉亟需加强[N];中华读书报;2018年

[5]吴姝静;农村幼儿园教师职业吸引力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6]李园园;幼儿园教师伦理敏感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7年

幸福感调查范文第4篇

临近考试,我在书房埋头苦读,妈妈见我如此辛苦,轻轻走进书房,亲切地问我:“宝贝,喝点什么呢,复习这么用功?”我的复习被搅乱,有点不耐烦,“不喝,不喝。”我叫道,连忙又开始读书。妈妈走近我,看着我用功读书,俯下身子,在我的额头上轻轻吻了一下,我看着妈妈,妈妈笑笑说:“好好用功啊。”我十分幸福,时时刻刻都有人在关心我,而妈妈在为我默默付出她的爱,使我拥有了幸福。

有一次,我发烧了请假在家中休息,并没有因不用上课而轻松,反而愁眉苦脸的,心里担心着“今天的课没上怎么办啊,功课会不会落下?今天的作业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啊。”心里像热锅上的蚂蚁。看看表,是放学的时候了,听见敲门的声音,我拖沓的走去开门,想是妈妈或爸爸回来了。一开门,我马上惊讶道:“呀,你怎么来了?”病焉焉的我有了一丝活力,只见门外的好朋友笑道:“我来给你送作业本呀。”我马上请她进门,她边走边说着:“你怎么不注意身体,怎么

就发烧了?活该把功课给落了。”亲切的责备又带着嘲讽的语气。我感到十分幸福,请假在家,朋友又不忘问候我、关心我。我说道:“谢谢你,不然我就惨了。”朋友开心的说:“你不上次也给我送作业嘛,对了,今天的功课都给你补补吧。”我的幸福,是朋友给我的付出,付出真诚、付出友谊,也是我对她的付出,幸福来源于相互付出。

记得那次我作业因为贪玩没有写完,向老师撒谎说忘带了,老师在家长那里了解到情况,没有在全班点破我的谎言,而把我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教育了我一番,使我认识到了错误,这也同样让我感到了幸福。这幸福是源于老师对我的那份负责、那份爱。

幸福感调查范文第5篇

教师应在教书育人中首先使自己形成健康幸福的心态,即一种平常的心态,一种感恩的心态,一颗对工 作、对学生爱的心态,一种没有嫉妒和抱怨的心态。这样做了,教师的幸福感一定能够得到提升。

让我们这样尝试一下吧:改变自己的一些工作方式,寻找一些工作情趣和精神寄托,制造一些快乐元素,在做好心态的自我调整的同时,充实些自己的精神生活,学会工作与休闲,学会苦中寻乐,学会享受教育。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然后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

再者要懂得研究教学和职业规划。把教学工作看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也无言幸福。对自己要合理定位,科学、合理、符合自己最近发展区、又不断在动态变化提升的目标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前提,不断的自我价值实现是人不断前进的不竭“内驱力”。过高的目标定位容易让人因体验不到经常的成功而沮丧。教学研究中带来的新鲜感和职场中不断进步的成就感是带来职业幸福感的催加剂。

还有要享受生活。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泡个吧、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其实对教师来说,影响其幸福感的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压力,精神压力、职称压力、教学压力、家庭压力。因此作为上级管理部门和全社会在关心教师职业行为时,更要关心教师的精神世界,增加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满意度,因此一个“仁者爱人”的工作环境很重要。上级和社会的关爱是教师最渴望的,有时哪怕只是一个细节

幸福感调查范文第6篇

三年前,我认识了出生于农村的他。尽管知道他家的日子很艰辛,但他温柔体贴,凡事都让着我,让我满心欢喜,觉得这样的男人才值得信赖,便义无反顾地嫁给了他。

婚后三年,虽然他对我和儿子一直都挺好,可是他做生意亏了一大笔钱。为了还债,我们只能把房子卖了,生活一下子变得拮据困顿。我常常会觉得心痛和懊恼。比如,看着儿子跟着我们一起过苦日子,我就觉得对不起儿子,因为无法给儿子最好的;看到衣履光鲜的同学,我就惭愧得抬不起头来,因为自己现在居然还住在租来的房子里;我常常会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觉得就算随便找一个城里人,经济生活都应该不错,不会像现在这么糟糕。

我也明白,与其抱怨,不如努力改变命运。所以,半年前我开始经营一间广告公司,可是他仍然处于无业状态。我不能强迫他做什么,因为怕伤害他的自尊心。毕竟,他是因为做生意亏损才日渐消沉的。

但我更懊恼的是自己,内心总是充满着矛盾和挣扎。比如:知道夫妻是同甘共苦的,现在应该多鼓励他才对,可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常常抱怨他不该让我们母子过这样的苦日子;尽管非常需要钱,却不敢开口向父母要钱,不想让父母再为自己承担什么。就这样,我的心终日被痛苦缠绕着,充满挫败感和无力感。

为了儿子,我不可能选择离婚,再难我也要熬下去!我想问的是,我应该怎样把心态扭转过来?

换个角度看婚姻

你用非理性的思维方式看待婚姻,放大了婚姻生活的不如意。建议你把自己不舍理的信念罗列出来,并以合理的想法替代,比如:

随便找一个城里人,经济生活都应该不错。

辩论:假如找的是个酒鬼、赌棍儿,岂不是更糟。幸亏老公除了做生意赔本之外,人品不错。对我们母子又体贴。钱没了可以再挣,人品不端的话,这一辈子就更难开心了。

看着儿子跟着我们一起过苦日子,觉得对不起儿子。

辩论:儿子还小,只要有吃有穿有爹妈的关爱,就不会觉得苦。我和老公都爱儿子,老公也有更多时间陪儿子,这对儿子的成长是极为有利的。假如老公有钱,但天天忙于应酬不管孩子,孩子更可怜。

我总是控制不住情绪,抱怨他不该让我们母子过苦日子。

辩论:亏本不是老公的本意,幸亏他还一如既往地对我们好,无休止的抱怨只会加重老公的自单和烦躁心理。所以,我要多鼓励、多肯定他,设法帮他增强自信。

看到衣履光鲜的同学,我就惭愧得抬不起头来,因为自己居然住在租来的房子里。

辩论:我住在哪里,跟同学无关。假如因为我租房子住,同学就看不起我,说明这个同学浅薄,不值得交往。事实是,觉得抬不起头只是我的虚荣心在作怪。我应该感谢,在丈夫负债的时刻,还有房子可卖,使自己无债一身轻;我更应该感谢,目前还有能力租房子住;况且我们只要脚踏实地。钱会再挣回来,房子也会有的。

人的思维主要借助于语言进行。不断地用内化语言重复合理的信念会使自己变成愉快及行有成效的人。所以,在修正自己的不合理的信念时,你可以大声地讲,直至最后默念并让合理信念在头脑中根深蒂固。

上一篇:扶贫计划范文下一篇:中医药的理论基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