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文总结范文

2023-09-21

学习语文总结范文第1篇

一、“语文主题学习”的课堂从几所学校所展示的课堂教学来看,都有明晰的教学模式,教师点拨、激励的主导作用得到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课堂模式从诸城市的龙源小学、实验小学、文化路小学到高密市的东关小学都归纳、总结了自己的课堂模式及开发的不同课型。

1、龙源学校的“四段一评”快乐课堂模式。“四段”指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学—研—展—练。“评”指评价,是快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以激励式评价贯穿课堂的始终。学:(10分钟)指学生的自主学习阶段。教师出示明确的教学提纲并提出自学要求,学生围绕提纲进行自学。主要以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朗读过关字词过关重点问题过关等。教师则在课堂督查,巡视,纠编。

研:(5分)指学生的互助学习阶段,即合作探究。展:(15分)指学生的交流展示,即交流学习结果阶段。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如品读,赏析,诵读,背诵,可唱,可演。让学生在展示中充分体验到学习快乐练:(10分)指学生当堂练习,即自我测评阶段。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作一次有效盘点。评 :评价贯穿课堂始终。采用直观手段是“星卡激励”,评价方式有自评,互评,师评等。龙源学校由此又开发了“高效识字课 ”、“阅读课”、“习作指导课”、“习作赏评课” 等等,课堂模式更近一步细化。

2、实验小学的“三勤、五环节、四让”模式“三勤”是指动口、动脑、动手;“五环节”是指激趣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拓展应用;“四让”是指书本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议、收获让学生说、方法让学生用。该校语文学科在学校课堂总模式指导下,打造了语文整合式主题教学法。主要流程是:预习过关课、字词读写课、课文评读课、拓展阅读课、主题习作课、综合实践课等等。

3、高密市东关小学也总结了

多种课型,如:学法指导课、读物推荐课、活动展示课、竞赛课、评选课、读写结合课等等。他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好的规范了课堂师生行为及教学流程,为教与学的高效奠定了基

础,但也并不是死搬模式 ,从教师的教学中也有根据课堂实情进行调整,并未让模式束缚。

(二)、教师的导虽然要求压缩教师的教学时间,让学生海量阅读,但从所听的几节课中丝毫没有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丝毫没有淡化对语言文字的品评。相反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对重点语句理解感悟。只是少了老师的讲解、分析,多了教师的设疑,点拨,激励。如《葡萄沟》一课中,引导学生对葡萄颜色的理解。学生齐读后教师问:为什么用“五光十色”而不用“五颜六色”呢?不少学生未注意到这一点,老师问题一出,学生思考、比较,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很多学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见解独到。然后老师多媒体展示光照下的串串葡萄,学生很好的对这两个词有了深刻的理解。教师的分析少了,学生支配的时间就多了,拓展阅读丛书的文章就有时间保证。

(三)学生的学以学生“读”贯穿课堂。课前,诗、词、美文、美句诵读。课中学生围绕重点句、重点段反复诵读,在诵读的基础上感悟语言丰富的形象,升华感情。如《荷塘月色》一节课的的学习。教师首先自己先感情朗读后,学生找出自己喜爱的美句, 深情的读,很多学生读出意境,读出了美感,感染了听者。课后拓展,类文品读。学生读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体现,特别是高年级。如《词海泛舟》一课。教师宣布了学习任务后,就出示了教学案。首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完成导学任务。其次,小组内交流,探究,展示。再次,班级展示。班级展示各组积极踊跃。对

每首词的理解都是通过感情朗读得以体现。小组学习调动了所有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效率得以提高。

二、“主题学习”的文化走进这些学校感受到浓烈的“主题学习”的文化氛围,他们充分用文化引领“主题学习”。学校的楼道里、教室里都可以看到醒目的警句、名言。如:“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种下阅读和写作的种子,不用等待也能收获丰收”、“用美丽的童书滋润童年”、“与黎明共舞,用诗歌开始新的一天”、“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等等,而且,每一层楼是一个主题。置身于这样的文化环境之中,随时随地地就受着这样的文化熏陶,师生能不积极参加吗?再者,围绕”主题学习”开发了众多的校本课程。如:诸城实验小学就开发了活动课程、电影课程、班级课程、生命课程、德育课程、节日课程等。文化路小学开发了《好书我推荐》、《读书与做人》、《心与心的交流》、《我的绘本故事》、《金柿写绘》、《小荷晨露》等等。学生在参与这些课程的创作、整理、学习的过程中语文素养得到提高。三“主题学习”的管理

1、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实行规范管理,如龙源小学的《小组合作学习展示规范》明确了展示前展示过程中,结束前的规范要求。《合作小组的评价办法》《星卡激励,促学生常规习惯养成评价办法》等,都有比较明确的规定。

2、加强对教师的评价,设立课堂教学综合评价办法和单项课型评价办法。把周听评课和磨课相结合,细化每一项课堂评价使评价落

实到位。

3、学校构建了三级书库,家庭、班级、学校。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合适的书籍。让学生在这些重要的活动场所,畅游在书海里。

四、几点感想

1、我们的语文课堂确实要改革。语文老师可能都有同感,课堂上,教师辛苦的讲解,分析,并没能换得学生学习的高效。我认为“语文主题学习”很值得一试。虽然对它还不甚了解,但我们接近它、认识它,就能了解它、创新它。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2、各方联动确保实验能顺利开展。首先,实验教师要有信心,要有不怕吃苦坚持到底的精神,敢于追求的勇气。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实验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最终取得成功。其次,学校要建立起有效地保障机制。再次,也应调动家庭参与的积极性,让家长的认识提高,以得到家庭的支持。

3、创适合自己的文化氛围。对于农村学校而言,创设浓郁的文化氛围可能不易,

学习语文总结范文第2篇

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够在学生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我以小组为单位,依据教学目标定位以及学生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把合作學习分成以下几种类型。(1)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让同桌发挥各自的学习优势,就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2)几个学生小组合作。

利用学生们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在小组内进行学习、交流,学生之间没有压迫感,“能者为师,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克服了独立思考时的思维局限,集思广益、广开言路,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3)全班集体合作。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让学生在争辩中碰撞出智慧火花,在质疑解惑中明晰努力方向。而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只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合作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教师一定要合理安排。做到合理而有效的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拖延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语文,它一旦为个体所掌握,就具有灵性,是智慧之泉,是创造之源。因此“用生命培育生命,用智慧培育智慧”是我们进行语文教育的归宿,也是语文老师的归宿。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确定的问题,提交到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以求达到共识。合作结束,总结探究内容时,不能只由能力好的同学包办,其他成员漠然处之,我根据探究内容的不同程度,合理安排学生回答。从而在小组内达到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的目的,并倡导组内成员要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思想,学习其他成员的闪光点。对于在小组内存有分歧的问题,再提交到集体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谦虚精神。需要注意的是:(1)对那些比较简单易答的问题,学生只需经个别思考即可正确回答,如若再分组讨论、交流,既浪费了时间,又降低了学生讨论的兴趣,更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深度。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选择一些富有启发性、想象性、创造性的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难度和讨论价值,需要运用各种认知方法、集体合作才能解决,使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发展思维、开发智力、提高素质。(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一个同学都学习好为目标。教师则根据合作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奖励。这样一来,就使小组成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教师要有充分驾驭课堂的能力,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并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巡视指导,及时点拨启发学生思维中创新的火花,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思维潜力。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要多渗透学法的指导。教师的最终目的是要着眼于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传授学法,使学生能“自主探究,自主解决”。

总之,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时,教师在总结提升、评价合作时,要视探究的结果和课题不同,选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可让某小组公布自己的探究结果,同学们畅所欲言共同发表看法,指出其值得学习的地方,提出补充意见。若探究结果迥异,可让几个小组分别公布探究结果,其他同学选择自己支持的结果,组织辩论。也可采用竞赛的方式,学生每提出一条有价值的探究结果,加上相应的分数,也可小组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教师在点评时,既要点评知识方面,还要点评各组活动的情况,使学生知道在合作时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不好,使学生借鉴其他小组的经验来取长补短,从而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创新。教师点评时还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使评价起到激励和保护的作用。总结评价的方式还有许多,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参与,渴望再次参与。 (单位:广西贵港市东湖小学)

学习语文总结范文第3篇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长久以来,小学习作教学的效果不佳。许多教师对如何上好习作课深感困惑,很多学生也不时发出“作文、作文,听见头疼”的感叹。在教学中我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总结以前的教学经验,造成以上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传统的习作教学不顾学生是的客观实际,人为地提高要求。长期存在揠苗助长的现象,以成人化的习作标准要求小学生习作,总认为所谓作文就应该写一点“有趣的”、“有意义”的东西,因而导致学生的作文中的假、大、空的现象时有发生。传统的习作教学过程,老师讲得多、深、透,难免千人一面。一些教师把学生习作的标准定位在一些优秀作文选上,一上作文指导课就读范文,或者不厌其烦地指导,甚至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又是怎样,都要反复强调。结果是教师指导越细,学生的思维就限制得越死,写出的文章难免千篇一律,有的学生甚至失去了习作的兴趣。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要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促进学生主动地习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体验到作文的乐趣,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遵循新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的

造成上述现状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教师对习作教学的具体要求不明确,教学中不能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造成的。有的老师还以为习作乃是上了三年级后的事,

一、二年级没必要加强训练,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例如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低年级的写作提出了要求,具体要求是:(1)对写作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2)在写作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或感叹号。以上要求虽然简单,但对低年级学生来讲,仍需循序渐进地教学分步落实。一般来讲,应在一年级注重引导落实第一条,而对后面的两条暂时步不做要求。此时教师应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引导学生乐意写,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由写一句到写几句。要鼓励学生自由写,一开始可只考虑学生是否写了,一次能写多少字,能否坚持每天写等方面去引导,甚至不必过多地注意内容是否得体,语言是否重复等毛病。因为只要能养成每天动笔写的习惯,就是最大的成功,其他方面的毛病,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会逐步克服的。要求过多,则欲速则不达。等到二年级时,再加上后两项要求逐步落实,这样才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让学生深刻体会生活,丰富写作材料

1、定格“生活小镜头”。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还要尽量让教学过程贴近生活。将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纪录下来,也许就是以后习作时又一个很好的素材,不然也许就是过眼烟云,等到作文时,哪怕你搜遍记忆的角落,也想不起任何一点相关的内容。因此,“生活小镜头”这本纪录本就孕育而生了,让学生把从报纸上、电视中看到的重大的、有意义的新闻纪录下来。“生活小镜头”就成了同学作文内容的源头、活水。在此基础上引导作文,很容易唤起创作的灵感,他们会挖掘素材,写出富有趣味性的文章。如:在习作教学中遇到过这样一个作文题目《我爱„„》,这是源于生活的半命题作文,可以写物、写景、写人等,只要自己喜欢,什么都可以写,大部分学生看到题目后,不假思索地写《我爱妈妈》、《我爱爸爸》,很有千篇一律之感。但经老师点拨后,展开合理想象,创作灵感应运而生,学生的习作思路就大不一样了。有一个学生写《我爱白色》,他写到了白色的和平鸽,又写到了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联想到了白色代表了纯洁。整篇文章既流露出

大胆的想象,又非常符合实际。还有一个同学的《我爱早晨》,她从充满希望的早晨想到“我们的童年不正是人生的早晨吗?”“我们要发奋学习,掌握过硬的本领„„..”这稚嫩的内容创造活动,必然给学生带来快乐,唤起不断创作的灵感。

2、开启“词句百宝箱”。积累了生活经验,有了作文的题材,还得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对于孩子来说从他们一到这个世界,他的一举一动无不都是以模仿为基础,正是这种模仿,才成为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作文也是如此。因此,让学生准备“词句百宝箱”,把平时阅读中看到的一些优美的词句“储存”起来,时常诵读,作文时能活学活用,便使作文锦上添花。也许有人会问:象一些农村学校没有图书馆、阅览室,许多学生家庭教为困难,除了读规定的科技书外,很少能自己买课外读物阅读,那又怎样来积累词句?这就希望学校每年能投入一定的资金,购买适合学生阅读的书报,让学生从书籍中摘抄优美的词句,并归类,培养学生读书动笔的好习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还指导出手抄报,开展手抄报展评活动。让学生背一些优美语段,加强多读、熟读、背诵的训练。让学生坚持写日记,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接触的人,体会到的甘苦记下来,养成及时整理材料的习惯。还有教师提供词句;在学生说话中提炼词句。

除了以上所述几点,还要注意对作文的评改。每次学生习作时,我边巡视边寻找学生习作中是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发现学生下笔有困难,耐心予以点拨。学生完成习作后,我并不急于收上来批改,而是将巡视时发现的典型文章拿出来让大家评议,弥补不足。最后,学习自己修改誊抄。作文交上来后,我用符号指出不足,评语多以赞赏语气。这样做既使学生有成功的喜悦,又让他们愿意改正习作中的不足。渐渐的,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再为难了。

学习语文总结范文第4篇

麻城市中馆驿镇水月寺小学 甘行久

2016年3月24日我参加了在麻城二小举办了2015国培湖北省专家送教下乡活动,上午我们观摩聆听了赵小妹老师、杜珺老师、张农老师三位专家的讲课,下午我们聆听了三位专家老师精彩的说课,还有专家屈小青老师精辟的评课,以及屈老师关于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专题报告,我们培训老师一致认为,这次送教下乡活动是一次语文教学的盛宴,是一次难得的语文教学学习提升的大好机会,如沐春风,如聆韶乐,为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教改的方向,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极好的范本。

赵小妹老师教授环境描写一组,以《桥》为范本,让学生深刻领悟环境描写在文章中对塑造老汉形象所起的作用,接着比照学习《大江保卫战》、《钓鱼的启示》,教师恰到好处地点评总结,自主阅读《爱如茉莉》,小组交流合作,积极性很高,然后水到渠成地练笔,补写《爸爸的白发》中烘托人物心情的环境,整堂课活跃而有序,内容繁多而不杂乱,显现出语文教改的魅力。

杜珺老师的课堂教学更有特色,小学二年级的课文《日月潭》是一篇经典的课文,学生在杜老师的亲切语言的启发下,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猜“潭”的意思,看题目会想到什么问题,让学生大胆发言,很快融洽了师生氛围,教学也就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杜老师课文中需要掌握的词语制成卡片,变换花样让学生朗读识记,效果极好,师生一道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了学生对美好景物的想象,激起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用绿色硬纸制成日月潭群山环绕的形状,画龙点睛的贴上光华岛的卡纸,日潭和月潭的模样一目了然,学生记忆深刻。识记生字也没有忽略,形式活泼,学生喜闻乐见,兴趣高涨。

张农老师讲授的也是关于环境描写一组,也是群读类学的典范,与赵小妹老师的讲课属于同课异构,她的教学显示出了极强的教学功底和极高的课堂驾驭能力。首先提供三篇小说《爷爷的芦笛》、《小英雄雨来》、《桥》共计约5000字,阅读量极大,如果泛泛而讲,短短的40分钟肯定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张老师紧紧扣住三篇中的环境描写,一找二读三析,最后配乐朗读,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感受环境描写的妙处。

纵观三位专家老师的讲课,确有许多共同之处,她们对于学生首先赋予极大的爱心,一节课下来始终精神饱满,春风满面,这种微笑是发自心底,一举手一投足都渗透着这种爱心,“爱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这种微笑是写不到脸上的。三位老师都有极深的语文涵养和教学功底,小学语文教学看似简单,但要教好学生,还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如何深入浅出,使自己的教学让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永远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日常课题。“教是为了不教”,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达到能够自我阅读、自我写作的目的,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在这三堂课上,我们也见识了学生的练笔,口语表达,没有长期高水平的教学训练,是达不到的。屈小青专家老师的讲座,讲解了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讲述了屈老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我听来,屈老师真正是在从事教育艺术而不是教学技术,从育人的角度极好的诠释了教育的艺术和魅力。

学习语文总结范文第5篇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惑学生及其家长和老师的一大难题。和许多科目的教学一样,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重模式,轻个性;重灌输,轻自主;重接受,轻探究;重课内,轻课外等,甚至个别教师强制学生背作文选以应付考试„„长此以往,学生的考分或许上来了,但学生的个性被抹杀,激情被浇灭,幻想被扼杀„„因此,大大小小的语文考试中,我们经常看到千篇一律、万文一腔的“雷同文”,即使没有雷同,也大多是没有真情实感的假话、套话、空话。

1、内容空乏,童真缺乏,真情贫乏;

2、语言成人化,材料雷同化,结构单一化;

3、想像干枯,技巧笨拙,主题平庸。

无源之水终将成为死水,无本之木终将成为朽木。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应当从根本上着手,只有当学生有了表达的内容和欲望,才为我们培养学生表达和写作的能力提供了可能。

五、课题目标

(一) 让作文成为学生的乐事.

情景体验的作文教学,其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每次写作追求‘语言的自然生成’。学生无须去考虑教师和教材的要求,他在一定的情景中想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表达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思想,而不是为了给教师评分,接受老师的圈圈点点。学生们享受到酣畅淋漓的属于自己的快乐,努力使学生再也不害怕作文,不少学生不用老师布置就能自觉地写起主题作文,让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

(二) 真正实现个性化的表达

在一个自然情景的体验下,真正实现“自然生成”、“自然表达”。学生由此能悟到作文真谛,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一次“主题式作文教学”,许多同学能写三篇以上的习作,从其个人来看,前后作文能没有一篇相同。就全班来说,每一次几十篇作文竟然找不到雷同的痕迹。每篇习作都是一个鲜活的思想,每篇习作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每篇习作都跃动着个性的灵光。

(三) 使教师不再为教作文发愁

以前“怕教作文,怕改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通病,在情景体验的作文教学中,教师深知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是违背学生书面言语生成的自然规律的。因此,作前教师无须进行详细的写作指导,作后无须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精批细改。他和同学们一样,是参与者,是听众,是读者。只须认真倾听,平等对话,于不经意中点拨写作技法,把评改的时间还给学生。于是教师就不会感觉教作文很累。相反,学生们充满个性和真情实感的表达能使教师们更了解学生,走近学生的心灵,使教作文成为一种快乐。

六、课题内容

(一)、生活体验

1、自然生活。远足活动、参观游览、体验美好、探索奥秘。杜甫《望岳》诗说:“造化钟神秀。”大自然集中了无数神奇美好的精华。学生有意识地走入自然,观察馥郁的山谷,五彩缤纷的原野;观赏蔷薇色的春天,玫瑰色的夏天,金黄色的秋天,鹅毛色的冬天„„触发他们的灵感,撩拨他们的诗情,培养他们的情趣。

2、家园生活。开展"今天我当家","假如我是爸爸"等摸拟扮演角色,体验长辈的甘苦,领悟真实生活.

3、校园生活。举行小发明、小制作、小考察等活动,参加田径运动会,进行升旗仪式,设立小小辩论会等;接触现代科技,学习和应用电脑,网络等技术,了解科技成果,体验巨大的科研力量,进行对话交流,增强对信息的收集和应用的能力,升华创新意识。

4、社会生活。走进社会,走进村坊街道,关注社会生活,捕捉社会热点,扩大信息汇量,让源头活水滋润他们的心田。接触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调查访问。清扫卫生,服务社会,了解劳动的含义,体验劳动的价值。平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金口常开,这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语言描述

在情境出现时,老师或学生伴以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以增强立体感,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

(三)、听声想象

提供各种音响,钩连思维,引发想象,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产生表达欲望。可先说故事,再想象构思。

(四)、扮演体验

游戏是学生的天性活动,表演是学生的本能使然,让学生进入游戏,课本剧等角色,激发情绪,增加亲切感,看演唱,细观察,增强趣味性。

(五)、实物演示

以实物为主,配置必要的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出某一特定的情景。如出示“一张照片”,进行横向联想,想象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图画拼凑

用课文插图、挂图、简笔画等图画形式再现写作情境,可用几幅图组成不同形状的图案,或用几根小棒随意组图,再编造一个生动的故事,这样既发展了智力,又培养了创造能力。

以上六种是立体式,多维式的情景体验活动,能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的源头,让其在“生活空间”中眼、耳、手、脑各种感官参与,从而有效地培养观察、思维、想象等多种能力,并极大地丰富写作素材,拓展写作思维,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变“我要写”为“我乐写”。

七、研究措施

1、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的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国际上、国家和省有关管理部门关于作文教学课题管理的文件。

2、对国内外作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座谈、访谈、问卷等形式,全面了解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之现状,确立课题研究的起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发展理论。

3、邀请有关专家作学术报告或举办座谈,使课题组成员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有关专门技术。

4、建立课题研究博客,开辟理论学习与教师培训、教学论文、案例及教学设计、反思感悟、美文荐读、学生优秀习作、活动简讯、照片等栏目,以便实验教师网上交流。

5、及时总结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的成果、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为建构新的小学作文教学模式打好基础。

质的提高。

十一、检测手段

1、检测项目

⑴学生情景体验的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情况;

⑵情景体验作文教学研究课教学设计与教学效果

⑶情景体验作文教学质量综合测评情况。

2、检测方式

⑴观察记录:各班将学生的作文情况分个案和整体作出详细记录;

⑵制定情景体验能力书面测试卷,分低、中、高三套,分阶段检测(每学期一次);

⑶设计评价量表,各班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外评、教师总评的方式进行检测;

学习语文总结范文第6篇

一、培养学生自觉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语文学习离不开读写, 在读写的过程中, 学生均会遇到疑难字、词等困难, 仅靠课堂上教师讲解是远远不够的, 务必要学生养成查工具书的习惯。在实际教学中, 好多教师都明白这种习惯应当让学生养成, 可实际操作起来却重视不够, 没有相应的要求、督促与指导。其实, 我们应通过一些具体的要求来督促学生养成这种习惯。比如, 每篇课文的生字词, 预习时就应让学生自己弄懂, 课堂上教师抽查, 抽学生读音释义, 或板书于黑板上, 形式不一, 目的在于督促学生养成查工具书、自己解决字音、词意等最基本的语文学习习惯。同时, 还应强调平常写作中碰到拿不准的字词一定要查工具书, 不许用拼音代替, 不许空起来。通过这些具体的做法、要求来督促学生养成自觉查工具书的习惯。这样, 学生不会读、不会写、不理解的字词就逐渐减少, 这种习惯一旦养成, 将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培养勤于积累的习惯

语文学习离不开积累, 摘抄名言佳句, 背诵经典篇目, 写读后心得, 是积累语言材料的重要途径, 也是培养学生感悟作品神韵的有效方法。在初中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这样, 就把阅读、写作、感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具体可以这样来操作:学生人手一本摘抄本, 要求学生把自己阅读中遇到的好词佳句, 摘抄并背诵下来, 把自己读后的感悟、启发、收获、看法写下来。教师定期检查, 设计课堂教学, 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交流积累成果。在这样的课堂上, 让学生读读或背诵优美的句、段, 谈谈读书的心得体会, 一定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这样, 学生的听、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培养。一个学期至少应组织四至六节这样的课, 学生的这种习惯才会在教师的督促指导下逐渐养成, 如果教师仅是告诉学生要养成摘抄、作读书笔记、背诵的习惯, 而没有定期的检查、指导及督促, 习惯是不会养成的。

三、培养善思勤写的习惯

初中生思维活跃, 读一本书, 看一部影视、听一首流行歌曲, 他们都爱表达自己的观点, 进行大胆的评价。他们一般不缺乏灵感, 但稍纵即逝。他们不善于以适当方式记录灵感, 疏于动笔, 这是初中生作文能力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培养他们善于思考、勤于动笔的习惯。勤于动笔, 能记录下许多灵感、素材, 能训练写作和书写的速度。我们可以用让学生坚持写日记的方式来培养其勤于动笔的习惯。布置学生写日记一定要先激发其写作兴趣, 再讲清楚具体要求。每接一个班, 就让学生准备好日记本。记下生活中的每一朵浪花, 记下成长历程中的每一次感动, 日记就像心灵的历史, 生活的画廊。在上面留下我们成长的足迹, 这将是一笔丰厚的财富。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的兴趣;二是给学生提示日记的内容, 打开思路, 找到素材, 明白日记的素材很广, 只要我们留心生活, 用心感受, 要写好日记, 是很容易的事, 从而消除学生畏惧写作的心理。做好了这样的指导之后, 就应该把相应的要求说清楚, 日记的要求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定, 应体现阶段性, 由量变到质变, 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的特点。比如, 初一上学期重在培养学生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 可以给学生定出这样的要求并要他们抄在日记本上按这样的要求来坚持写日记:语句通顺,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书写工整清秀;不会写的字词不许空着或用拼音代替, 查工具书解决, 尽量不写错别字;每篇日记内容具体, 长短不限;每周二至三篇;每两个星期接受检查一次。到初一下学期可对要求作适当调整, 可将前面给出的五个要求变成:每篇日记内容具体, 不少于三段;每周三篇, 到初二上学期增加一个要求:每篇日记要有题目, 加这个要求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概括归纳能力, 给文章命题的能力, 做到题文相符。初二下学期应更注意日记的质量, 适当减少日记篇数, 改为每周两篇。初三让日记变成周记。作了这样的要求, 教师就要设计好相应的课堂来评讲学生的日记写作情况, 教师一定要检查认真, 仔细, 针对学生日记写作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评讲, 尽量以表扬鼓励为主, 日记数量写足的, 书写工整清秀的, 语句通顺的, 内容具体的, 感情真挚的, 题目拟得好的, 皆应分类表扬。在对初一学生的日记进行第一次检查评讲时, 一定要全班都进行。只有这样, 才能使每个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扬长补短, 在教师的督促与指导下逐渐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否则, 学生的日记就成了一种应付, 达不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每学期两次全面检查之后, 教师可采用抽查的形式进行, 可抽一个组, 两个组, 也可抽女生或男生, 教师随意安排。每次检查一定要在学生的日记本上留下检查的印迹, 画出错字、病句, 标明评价类别, 写上建议或鼓励性的语句, 写明日期等。只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督促、指导, 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就一定会养成, 写作兴趣及写好文章的欲望就会产生, 写作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总之, 初中语文教学应改变过去的单一的以课文阅读教学为主的弊病, 把太多的时间应用于对课文的阅读、理解, 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好习惯的培养。因此, 我们在组织好课文阅读教学的同时, 应再设计好这样的课堂, 如:识记字词多、准比赛课, 展示积累成果评议课, 日记检查比赛评讲课等等, 通过这些课堂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提升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和认真研究的课题。“语文是工具。”它既是生活的工具, 又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 更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如何, 无疑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语文素养,习惯,培养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

上一篇:幼儿园业务助理述职报告范文下一篇:槐花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