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企业纳税论文范文

2023-09-29

新时期企业纳税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允许扣除项目是企业计算应纳税所得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重要方面。文章通过具体的案例,利用税法中对扣除项目的规定,结合现行会计政策,运用恰当的方法就实施企业所得税扣除项目纳税筹划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 企业所得税;扣除项目;纳税筹划

一、引言

纳税筹划,是指在不违反国家税收法规和政策的前提下,通过对经营、理财、投资等活动进行事前筹划,最大限度地获得税收收益,以使税后利润最大或企业价值最大。企业所得税是我国的主体税种,它的征税对象是企业收入扣除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后的生产经营所得。因此,对企业所得税中扣除项目进行纳税筹划,能使企业的扣除项目尽可能提前和最大化,从而降低企业所得,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实现企业税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二、企业所得税扣除项目纳税筹划原则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准予从收入中扣除的项目包括两类,即限额扣除项目和无限额扣除项目。无论哪一类扣除项目,能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内容上与取得应税收入有关,并且合理和必要,形式上要有税法规定的合法凭据。

对于限额扣除项目筹划的总原则是充分利用限额,超限额部分要通过其他合法途径尽可能税前列支。具体来说包括:一是准确掌握限额扣除的条件,正确计算限额,降低纳税风险;合理预计限额,加强对限额扣除项目的控制;二是根据业务特点,综合利用扣除限额;三是转化费用支出形式,将限额扣除项目转化为无限额扣除项目;四是扩大限额费用的计算基础,如业务费的计算依据是纳税人的收入额,如果纳税人增加一道销售环节,就可以增加收入额,业务招待费的限额自然会增加。

对于无限额扣除项目的筹划原则是要保证扣除项目与取得应税收入有关,是必要的、合理的支出,并且具备合法的凭据。一般来说,无限额扣除项目的筹划空间比限额扣除项目的筹划空间要大得多。

三、扣除项目纳税筹划的具体方法

(一)工资、薪金的筹划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拨缴的工会经费,分别在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2.5%、2%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对职工教育经费超过限额的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1.工资、薪金的合法性

如何判断工资薪金“真实、合法性”,主要从雇员实际提供的服务与报酬总额在数量上是否配比合理进行,凡是符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常规而发生的工资薪金支出都可以在税前据实扣除。因此,企业在作税前抵扣工资支出时,一定要注意参考同行业的正常工资水平。

2.取得合法的扣除凭证

对于建立工会组织的纳税人,按每月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缴经费,凭工会组织开具的《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在税前扣除。凡不能出具《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的,其提取的职工工会经费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二)捐赠的筹划

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但企业对捐赠采取的捐赠方式不同,抵税的金额也会有差异。比如,为了优化企业形象、提高社会知名度,某企业董事会决定在2009年向社会捐赠80万元。当年不考虑捐赠的实际利润总额为600万元,无其他纳税调整项目,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该企业有以下两种捐赠方案可以选择:

方案一:通过企业的主管行政部门向该省的贫困地区捐赠80万元。

方案二:通过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民政等公益事业进行公益、救济性的捐赠。

两种捐赠方案比较分析如下:

方案一:由于捐赠是通过该企业的主管行政部门向贫困地区的捐赠,依据有关规定,捐赠不得在所得额中扣除。企业实际应该交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为:600x25%=150(万元)。

方案二:其捐赠支出在扣除限额内的部分可以据实扣除,故其应纳所得税税额为(600-600×12%)×25%=132(万元)

由以上计算可知,企业同样发生80万元的捐赠支出,由于选择不同的捐赠途径导致企业的实际所得税税额有很大的区别。在选择第二种方案时,比选择第一种方案少缴企业所得税18万元。

(三)利息费用的筹划

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合理的不需要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准予扣除。但纳税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在购置建造期间的借款费用应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有关资产的成本,而不能作为费用在所得税前列支;对于超出列支标准的利息费用,也不能得到所得税前扣除。比如,某商贸公司为筹集资金,某年向职工内部集资1 200万元,按12%年利率付息,而同期银行颁布的贷款利率为7%,多列支利率5%,当年税前多开支利息费用60万元[1 200×(12%-7%)]。税务部门检查出问题后要求该公司将税前多开支利息费用60万元转入税后列支,补缴企业所得税60×25%=15万元。

因此,企业需要筹集资金时应尽量向金融机构借款或者通过金融机构发行债券,避免高息借款,以便使支付的借款利息费用可以足额据实地在税前扣除。在资金周转紧张,急需资金而发生高息借款后,应考虑将高息部分分散至其他名目开支。如转化为对员工的工资及福利、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开支,在产品销售费用、经营费用等列支,从而扩大在税前扣除的支出范围。

(四)业务招待费的筹划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如何对业务招待费进行纳税筹划,具体可进行如下操作。

1.业务招待费节税临界点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对业务招待费的扣除规定,无论企业开支多少业务招待费,至少有40%的费用不能够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如果发生额的60%超过了当年销售收入的5‰,不得在所得税前扣除的费用比例会更高。那么企业如何既能充分使用业务招待费的限额又可以减少纳税调整事项呢?

假设企业年销售收入为X,当年业务招待费为Y,则当年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为Y×60%,须满足:Y×60%≤X×5‰,即Y≤X×8.3‰。

当企业的实际业务招待费大于销售收入的8.3‰时,能够得到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将不足实际发生额的60%;当企业的实际业务招待费小于销售收入的8.3‰时,60%的限额可以充分利用。

2.业务招待费的转换

实际工作中,业务招待费与会议经费、业务宣传费存在着可以相互替代、相互交叉的项目内容。这就为业务招待费与其他费用项目的相互转化提供了“筹划”空间。比如,A企业计划2010年度的业务招待费支出为200万元,业务宣传费支出为150万元,广告费支出为600万元。该企业2010年度的预计销售额9 000万元。分析:根据税法的规定,该企业2010年度业务招待费的扣除限额为45(9 000x5‰)万元。该企业2010年度业务招待费发生额的60%为120万元,故该企业无法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为155万元(200万元-45万元)。该企业2010年度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扣除限额为1 350万元(9 000万元 X15%),该企业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实际发生额为750万元(150万元+600万元),可以全额扣除。

针对上述情况,企业可以考虑将部分业务招待费转为业务宣传费。比如,一般情况下,外购礼品用于赠送应作为业务招待费,但如果礼品印有企业标记,对企业的形象、产品有宣传作用的,也可以作为业务宣传费。假设这样可以将业务招待费的总额降低至75万元,则业务宣传费的支出将提高到275万元。此时,该企业2010年度业务招待费发生额的60%为45万元,没有超过扣除上限可以全额扣除。该企业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总发生额为875万元,可以全额扣除。通过纳税筹划,企业不能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支出为30万元,由此可以少缴企业所得税31.25[(155-30)x25%]万元。

当然,业务招待费与广告费、业务宣传费合理转换的前提是在准确把握会计原则的基础上正确归集费用,切不可随意将不符合会计政策规定的业务招待费归集为业务宣传费。

3.妥善处理筹建期间支付的业务招待费

企业在筹建期间所支付的业务招待费应列入开办费而资本化,并在规定的期限内摊销,在企业所得税前进行扣除。开办费总额不受业务招待费限额限制,企业可妥善运用此项规定,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

4.通过设立销售公司分摊费用

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均是以营业收入为依据计算扣除标准的,如果纳税人将企业的销售部门设立成一个独立核算的销售公司,将企业产品销售给销售公司,再由销售公司对外销售,这样可以增加一道营业收入,而整个利益集团的利润总额并未改变,费用扣除的“限制”可同时获得“解放”。比如,某工业企业2009年度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 000万元,管理费用中列支业务招待费150万元,税前会计利润为200万元。按规定,业务招待费可以扣除40万元,业务招待费超支110万元。该企业总计应纳税所得额为310万元,应纳企业所得税77.5万元。

如果该工业企业将产品以7 500万元的价格销售给商业公司,商业公司再以8 000万元的价格对外销售。工业企业与商业公司发生的招待费分别为70万元、80万元。假设工业企业的税前利润为80万元,商业企业的税前利润为120万元,则两个企业分别缴纳企业所得税28.125万元、40万元,整个集团应纳企业所得税税额为68.125万元,节省所得税9.375万元。

设立销售公司除了可以节税外,对于扩大产品销售市场,加强销售管理均具有重要意义,但也会因此增加一些管理成本。纳税人应该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以及产品的具体特点,兼顾成本与效益,从长远利益考虑,决定是否设立分公司。

(五)存货计价的筹划

《企业所得税法》允许企业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中选用一种,但计价方法一经选用,不得随意变更。选择不同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会导致不同的销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产生不同的企业利润,进而影响各期所得税额。企业应根据自身所处的不同纳税期以及盈亏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使得成本费用的抵税效应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在具体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时主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

一是价格变动因素。在预测购进货物价格下降的情况下,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在预测价格较稳定或者难以预测的情况下,应当采用加权平均法;在价格变化不定且单位价格较大的情况下,应当采用个别计价法。

二是税率变动的因素。如果物价上涨,在预测未来适用税率上升的情况下,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这里所说的税率变动,既包括国家调整所得税税率,也包括企业适用的实际所得税税率的变化。比如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但是现在处于免税期间,则其适用的实际所得税税率为0,免税期后适用的实际所得税税率为25%,在免税期内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时要考虑到免税期过后所得税税率上升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徐元玲,兰庆莲.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研究[J].税务与审计,2010(5):91-92.

[2] 高磊.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新解[J].经济研究导刊,2010(7):21-22.

[3] 秦宁,郝二虎,孙辉.股权收购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J].财会月刊,2010(9):50-51.

[4] 李秉文,付春香.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风险的综合分析[J].财会月刊,2008(9):29-30.

[5] 张凌燕. 新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思路探讨[J].会计之友,2008(4):53-54.

新时期企业纳税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大力招商引资,国内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面对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环境,企业只有通过创新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总结了企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了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对策。

【关键词】新时期;经济管理;创新

近年来,受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但是国内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举步维艰,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内企业的经济管理方式落后,不能适应新时期国内的经济环境。因此,企业要转变经济管理模式,探索并创新适合本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才能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在各方面的联系日益密切,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企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如何应对变化、应对挑战、实现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每个企业管理者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首先,创新企业经济管理是深化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其次,创新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企业的经济实力。最后,创新经济管理是企业生产与发展的源泉,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任何一个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进行经济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坚定不移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二、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现状

1.企业管理创新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低

就目前的国内形势来看,我国的大部分企业都是以经济利益的增长为经验管理目标,只注重企业生产、经营中销售利润的增长,忽视企业管理,使得企业管理安于现状,缺乏市场观念和创新意识。随着社会主要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企业虽然设置了经济管理机构,并且配备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但是受传统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创新能力仍然不高,导致经济管理仍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实质的意义。

2.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

当前,很多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制度有执行但是监管不力;二是管理制度与企业发展不对称。虽然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经济管理制度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将先进的经济管理模式引入企业发展中来,但是落后的企业发展模式难以为经济管理模式创造优良的条件,致使资源的浪费。

3.企业管理缺乏有效的内部监控管理

从现阶段的企业管理现状来看,内控机制不符合企业现实管理的需求,不仅流于形式,而且内部管理方式也比较单一;在内部的管控上,没有一个好的协调机制及统一指挥,缺少一定的规范性。企业内部监控制度的不完善将导致企业经济管理的漏洞,使得企业管理者对内部经济管理现状和财务信息掌握不全面,影响管理者对企业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

4.缺乏专业的经济管理人才

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不仅掌握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还兼具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而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已经设立了相关的管理专业,学生能很好的掌握管理专业知识,但是缺乏实践工作经验,毕业后不能马上投入工作,造成市场上专业的经济管理人才短缺,无法满足新形势下企业对于管理人才的需求,使得整个社会的经济管理停滞不前。

三、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对策

1.企业经济管理理念创新

就目前企业的发展来看,企业经济管理存在很多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管理观念落后是原因之一。有些企业管理层不但没有危机意识,同时还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所以企业高层和经济管理者们要针对市场经济环境的改变转变经济管理观念,适当的调整经济管理方式,把创新观念融入到企业的管理文化中,从全新的角度、管理措施与思考方式来引导企业进行经济管理创新,提高企业自身的实力和竞争力。例如,最近的一个大风口,就是海尔集团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模式创新——构建无中心、无边界的网络化管理结构,海尔惯于思想领先,这次提出了“自主经营体”的超前理念。

2.企业经济管理组织结构创新

面对当下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国内很多企业存在组织层次体系过于严格、集权化的决策方式、管理环节冗长、经营成本高、经营收益低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企业发展仍处在一种举步维艰的状况。因此,企业要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进一步改革以往那种以垂直模式为主的管理结构,缩减建立结构,精简管理人员,调整企业的管理方向,建立一种扁平化、紧缩的横向组织结构,使企业管理活动的信息传递更加高效。此外,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阻碍了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有效进行,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柔性化的组织结构,摆脱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为企业经济管理活动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保证企业与现代社会发展的一致步调。海尔集团组织创新的新路径——人与组织的双螺旋,建立独立的公司并招募全新的人才,按照互联网企业模式另起炉灶或者收购一家接近网络化组织模式的公司,实现快速的转型。

3.企业经济管理战略创新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背景,企业战略创新可以从研发技术、加强市场营销宣传力度、提高品牌价值等环节出发。企业的战略创新,应该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时刻关注全球经济的发展环境,有效利用外部环境,抓住一切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机遇,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从高端战略的角度,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与实施应结合企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确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战略,不断创新经济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定、快速发展。当企业从“中心控制型”向“自我约束型”转变时,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个人信用,海尔集体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契约精神”的战略目标,持续提升企业员工的企业化素养,形成优势明显的内部核心竞争力。

4.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创新

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创新难点在于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企业管理制度与经营中资源配置以及主体框架构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管理制度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企业管理制度创新:一方面需要在企业中设立一些约束性的条款,保证产品研发和生产的有序进行,形成一个高效的经济整体;另一方面,企业制度创新要建立在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控制,合理配置企业内部的资源,从而能够形成适应企业经济管理发展的部门管理架构,为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创新提供有力的条件。

5.企业经济管理内部创新

我国目前正处于企业实现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向转变的关键期,我国经济开始出现过剩过度,经济增长方式也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要求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结构、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增加经济收益。企业要想继续发展,必须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开放型、自主型、集约型和人本型的经济管理模式,对企业内部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实施深入而全面的规划、控制和协调,并且通过预算对本企业的经营管理全过程实施计划、组织、控制以及激励,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控制与约束能力,提升管理的渗透能力,拓宽企业经济管理的领域,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管理局面,完善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出努力。

四、结束语

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等特点。海尔集团通过管理模式创新,2014上半年青岛海尔净利润25.8亿元,同比增长20.9%,逆市增长得益于提升高端产品,引进投资者和启动互联网转型的管理创新。事实说明,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应立足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创新理念对企业经济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优化经济管理策略,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喜鹏.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3(11):54-52

[2] 刘凯.对信息时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实践的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7):89

[3] 李君.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J].企业战略,2013(3):52

[4] 沈曙东.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现状以及路径探索[J].企业导报,2013(23):98-99

新时期企业纳税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我国国企在运营中,要进行行政管理,管理人员要采取科学的行政管理手段进行管理,从而提升行政管理水平,有助于国企的高效运营,促使国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本文主要探究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规范化的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规范化;思考与实践

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企,行政管理在国企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企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我国国企的行政管理要根据国情进行改革,行政管理可以提升国企的运营能力和工作成效,有利于实现国企的现代化发展,新时期的国企行政管理要思考科学的管理方法,并采取有效的实践策略,对国企的生产运营进行规范化的行政管理,从而推动国企的发展。

一、国企行政管理的含义

国企运营中的行政管理是重要的工作环节,国企的行政管理包括:国企财务管理、国企行政事务管理、国企思想文化建设管理,三个部分的管理合作可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国企中的行政管理使各部门的发展更加协调,行政系统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靠规律、制度、原则对国企实行智能化管理,按照行政渠道管理国企的各项事务。

国企的行政管理范围涉及整个运营过程,具有琐碎性和日常性,各行政部门人员要沟通和协调,国企的规范化行政管理,有利于维护国企的利益,有利于推动国企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各部门业务目标的一致性,有利于提升国企的生产效率。

二、国企行政管理工作的功能

国企行政管理可以发挥自身的作用。第一,营造国企内部良好的环境,保证国企发展的可持续性。国企是市场经济的主导者,高层和基层职工要明确战略任务、树立战略思想,解决国企和员工存在的问题,从而营造国企内部良好的环境。第二,通过行政管理工作,有利于提升国企的核心竞争力。国企发展的因素是竞争力,国企和私企存在竞争,国企单位体制改革,有助于提高国企的生存能力。第三,有利于国企内部的团结协作和做大做强,国企行政管理对于各部门的团结合作发挥着协调作用,有利于国企的平稳、有序发展。

三、新时期国企行政管理规范化的思考

新时期国企的行政管理工作要增强其规范性,行政管理人员要对行政管理工作的规范性进行思考,从而提升行政管理工作质量。

建立行政管理目标,保证国企盈利的最大化。国企的行政管理要和生产、营销管理相互促进,实现国企发展的战略目标,行政管理要满足经营管理活动要求,国企在深化改革中,可以利用各种资源,服务于国企的战略经营目标。第二,创新行政管理理念。国企行政管理工作中,行政管理人员要创新行政管理理念,通过先进的行政管理理念,指导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国企的生存能力,行政工作和管理工作要实现价值融合,在国企行政管理理念中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变行政管理热情不高的状况,有利于推动国企的健康、持续发展。第三,优化人员配置和资源配置。国企的行政管理工作要对内部人员结构进行优化,优化配置国企内部人员,优化各项资源的配置。通过行政管理,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序开展。第四,国企要进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国企可以引进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确保国企的有序运行。第五,采用先进的行政管理手段开展工作。国企行政管理人员要思考规范化的行政管理手段,实现国企的规范化管理。第六,注重人文关怀,贯彻领导层的决策。国企行政管理人员要根据市场经济情况,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贯彻执行内部決策,有利于国企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四、新时期国企行政管理规范化的实践

国企要重视行政管理工作,行政管理部门要明确管理职能,制定合理的行政管理模式,创新行政管理工作方式,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行政管理能力,提升国企的行政管理水平,适应我国经济体制的发展。以下具体分析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规范化的实践:

1.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

国企行政管理制度是行政管理人员拟定的,由于对实际工作流程缺乏考察,因此国企制定的行政管理制度和工作习惯存在冲突,对于不合理的行政管理制度要进行改革,管理人员要认真分析工作习惯,提出改造意见,增强制度的高效率和可执行性,防止制度和现实的脱节。

新时期国企行政管理工作中,要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国企改革中要确保制度制定的正确性,要对陈旧的行政管理制度进行革新,国企制定的制度要适合国企的运营状态,国企在发展中要统筹控制,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建立规章制度,建立系统化的制度体系,行政制度包括日常行为的基础制度、人员管理制度等,国企内部的职工每天都要接触行为规范,包括日常考勤,职工要遵守并执行,制度是针对所有职工的规范化约束,要确保制度本身语言描述的独特性,语言要通俗易懂、简明扼要,要防止语言中产生歧义,有利于职工的轻松理解。国企制度中要明确规定行政流程,确保制度条例的相互融合,制度要确保系统性和整体性,制度条例的相互配合,可以提升行政管理成效。通过制度进行约束,确保行政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激发行政管理动力和活力,确保制度的执行性,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2.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国企行政管理中要对管理机制进行优化,行政管理要有计划性,国企的行政管理要建立完善的责任机制,明确行政管理内容,同时要科学组织,在行政管理中要明确分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责任范围,各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各谋其政、各司其职,增强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注重协调指挥,确保行政管理工作的畅通性,确保行政管理工作的有序运行。

国企要建立奖惩机制,通过奖惩机制,可以防止纪律涣散的问题。表彰辛勤工作、业务达标或生产效率高的职工,通过奖励,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对工作态度散漫和违反纪律的现象进行惩罚,从而引起职工的注意,对于责任机制和奖惩机制的落实,要注重信息的及时和高效沟通。

3.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我国国企行政管理体制作为主线,要渗透到国企运营生产的全过程,国企的改革要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和保值,在管理过程中要确保资产和使用的有效化,掌控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我国国企要注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要建立中枢机构,最高领导是总经理,同时也包括执行、人事、财务等部门,执行部门包括生产、工程、物料、品质管理等,管理中要协调、执行和决策,严格把关物料的采购、生产和产出成品。

4.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

国企传统的绩效考核管理模式处于僵局,要构建融合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国企的行政管理要对职工进行绩效考核,在绩效考核中对业绩要进行定期评价,国企的行政管理需要内外部条件的结合,国企要建立完善的业务考评和服务机制,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新时期的国企行政管理要建立公平竞争的平台,有针对性的完善政绩考核系统,明确绩效考核标准,公布绩效考核的细则,对绩效考核规定进行落实和执行,防止出现弄虚作假,规范化的行政管理工作,要确保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和公平性,通过行政管理工作要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国企完善的考核体系,是国企规范化行政管理的重要环节,国企要为员工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建立健康可持续的绩效考核系统,要明确绩效考核细则和标准。通过规范化的要求,防止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和公平性,调动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改进落后的绩效考核管理方法,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增强国企绩效考核的规范化,国企效益的提升,推动国企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监督和考核国企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有利于国企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国企行政管理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国企的运营效益。

国企要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绩效考核管理模式,绩效考核管理要坚持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则,提高绩效考核管理效率。国企可以根据现代市场经济情况和自身的特殊情况,在行政管理工作实践中运用绩效考核等方法,绩效考核管理模式要有针对性,通过绩效考核管理,使企业职工树立主人翁意识,有利于强化职工的自我责任意识,绩效考核结果要作用于国企的人才建设。

5.创新行政管理方法

新时期国企的行政管理工作中,要创新行政管理工作方法,行政管理工作和国企的信息化发展密切相关,国企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增强行政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国企要严格要求信息化管理,重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加强对管理系统的推广和应用。现代化的行政管理工作方法包括网络、计算机技术,通过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可以增强行政管理工作的实时化和网络化,市场经济动态化发展,行业竞争形势不断加剧,通过现代化的网络管理传输数据信息,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水平,有利于提升国企的行政管理成效。

6.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国企在运营中要规范人才选拔,通过科学的选拔方式,为国企提供优质的行政管理人员。国企要建立完善的职工培训制度,通过职工培训,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同时可以建立进修制度,选拔优秀的行政管理人员进修,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行政管理人员要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各项技能,能够应对复杂的绩效管理、日常管理等工作,促使国企提升行政管理工作效率。此外,国企要引进高素质的行政管理人才,为国企的发展注入生机,促进国企行政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国企规范化的行政管理工作,可以保障国企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采用科学的行政管理方法,有利于提升国企的行政管理水平,从而提升国企的市场竞争力。本文主要分析国企行政管理的含义、国企行政管理工作的功能、提出对国企行政管理工作的思考,新时期国企行政管理规范化的实践包括: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创新行政管理方法、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提升新时期国企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实践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菁梅.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政工管理模式优化创新探究[J].成功:中下,2018(1):20.

[2]李海舰,李文杰,李然.新时代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研究---以海尔制管理模式为例[J].经济管理,2018,40(07):7-21.

[3]米玥阳.改进国企行政管理工作效率方法的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9(06):6.

[4]苏伟明.我国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创新[J].现代国企研究,2018(14):134.

[5]蒋维菊.探讨提升国企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的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9,(19):109.

[6]王晓伟.新时期做好国企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路径探析[J].国际公关,2019,(04):122+124.

[7]薛晶.淺谈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优化[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9,14(03):67-68.

[8]王曦.新时期下做好国企行政管理工作的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35):67-68.

新时期企业纳税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新时期企业经营和发展的环境,企业如何根据国家和行业的政策和发展趋势,对自身进行管理经营的创新,成为企业能否获得市场地位和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对新时期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和创新进行了分析,以期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新时期 企业经营管理 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管理水平的竞争,企业能否通过有效的管理实现自身效率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定的优势,是当前企业发展的關键所在。在当前形势下,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问题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新时期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经济的全球化、市场化发展,使得企业经营发展的外部环境大大的改变,现代企业如果想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定的地位,就必须克服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最大限度的发挥现代企业组织的效率,实现企业成长。随着我国市场的深入开放,一些国际企业凭借其先进的企业管理,在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效率的同时,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吸引大量专业的人才,使得我国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企业管理还是提升企业形象的关键途径,可以为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新时期的企业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建立了专业和稳定的人才队伍,是保证企业在新时期获得长足发展的必要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分析

我国企业受到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在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与新时期的企业经营发展环境不相符,成为制约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问题所在。传统的企业发展战略管理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企业发展战略计划的制定不足和发展计划实施的不足。

(一)战略计划的不足

受到传统技术经济思想的影响,一些企业对战略技术的制定不重视,不能实现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和进度的有效管理。内部环境主要是指企业自身发展的规模和方向,企业市场竞争的优势等;外部环境则是企业进行战略计划制定的关键,主要包括国家政策的变化、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竞争对手的发展等。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对外部环境的估计不足,不能根据市场需要制定自身发展计划,在生产、成本和宣传方面都表现出不足。

(二)战略计划实施的不足

企业的效率是保证企业战略计划得以实施的关键。在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一些企业常会出现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合理和执行力低下等问题,导致企业员工对管理者的管理不配合,出现管理的脱节和指令传达不明确的现象。这是由于传统的企业管理没有对管理和一线员工实行责任制和奖惩制度等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导致其思想上对本职工作不重视,且管理的专业知识缺乏,理念落后,最终导致企业的整个管理活动效率极低,不能实现对战略计划是有效实施,更不能根据外部市场变化进行创新,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作用

(一)适应市场发展

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是企业对市场变化所作出的及时反应,是适应市场变化,符合市场规模的经营管理。现代市场环境日新月异,企业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市场环境,还要对市场的长期变化趋势和走向进行了解,为企业制定长期的未来发展目标,一次进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提高企业效率和转变企业市场定位,在实现企业内部环境优化的同时,以市场的发展为主导,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有效结合,让创新成为企业市场化发展的关键动力。

(二)实现企业内部环境优化

现代化的科学企业管理能够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优化和效率的提高,从而实现成本的降低,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扩大了利润空间,实现企业的成长。创新企业的经营管理来实现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化,主要变现在对企业预期利润的提高和现有利润的提高。

(三)实现企业形象的发展

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有助于营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创新的企业形象有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青睐,获得其他企业难以获得的发展机会。其次,创新的企业管理理念有助于企业获得人才的认可,吸引和留在更多高水平的人才到企业中来,实现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现代化的创新性企业管理,将以人为本作为其基础的管理理念,满足员工的需求和有效的激发其工作热情,大大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助于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和成长。

四、新时期企业经意管理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创新

当前,很多企业对于员工还不够重视,这是由于企业规模小或者企业的管理理念不正确造成的。企业管理的目标就是实现对人的有效管理,企业的管理理念应该培养全能型的即拥有专业的技术知识又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企业发展要实现与员工发展的统一,企业管理不能压制员工个人的发展,只有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把员工视为企业最大资产,只有员工的个人问题解决了,工作的效率才能提升,企业的发展才能加速。

(二)技术创新

技术是保证企业生产活动竞争力的直接因素,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新时期的企业创新管理,需要加强对技术创新力度,鼓励和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以保证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优势。实施技术创新,有助于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形成品牌效应,有助于企业产品良好形象的塑造,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核心的竞争力。技术创新要与科研单位和高校做好合作,为技术创新提供人才和资金等必要支持。

总结:21世纪是创新的实际,拥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就能够及时的把握市场发展趋势,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自身效率,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的地位。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对内外环境充分了解,熟悉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知识,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实现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米琴.试论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中国城市经济.2011(20).

[2]王茜.对强化和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思考.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4).

[3]王维新.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技信息.2012(31).

新时期企业纳税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有效的进行企业的发展战略调整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是适应市场发展规律的必要途径,特别是对于资源相关的石油工程技术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在人们生活质量不断上涨的现状下,有效的进行企业的战略管理不仅可以很好的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同时也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方法。因此,本文就新时期企业战略管理问题展开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战略管理;问题;措施

一、企业战略管理的特点

在企业发展目标的指引下,不断的加强内部控制及管理能力的调整,并且对于各阶段的发展战略进行细化,这些都会极大的提高企业实际的管理水平。系统性及全面性都是其重要的特点,在各阶段的企业发展战略的引导下,这些目标的细化可以极大的提高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度及工作效率。同时立足于长远,对于各阶段的风险的评估及抵御能力的增强也是十分有利的,这对于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二、实施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者战略意识不足

管理者的意识与认知对于企业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在当前的发展现状之下,不断的进行发展战略的调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部分企业目前还没有意识到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因而在实际的管理中依然沿用传统的管理观念,因而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管理者自身具备较强的活动预见性,这样才能很好的实现其发展目标。

(二)企业制定战略容易出现偏离

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的时候,一些企业容易出现战略定位不准确,对企业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模糊不清,导致企业看似在实施所谓的“战略管理”,实际上是在做“夹生饭”,传统的基础管理还没做扎实,战略管理形同虚设。究其原因主要有:企业对自身优势和劣势认识不清,不能找到自身的特长优势和弱点;企业对市场竞争者认识不够,不能有效地对竞争者进行分析,未能寻找差异化发展策略;对消费者认识不清,不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这样必然会失去市场。

(三)企业战略管理体系不健全或不切合实际

一些企业不具备完善的战略管理体系,缺乏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和调整的完善管理体系;还有的企业不是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制定战略管理体系,而是请一些企划公司帮助做规划,生搬硬套地弄出许多“很好看”却不管用的“战略规划”。这样就出现对战略规划制定与执行实施效果、反馈调整的连贯性,也不能进行有效地控制,战略管理就容易失败。

三、企业进行战略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建立新型成本控制体系,推行全面低成本管理战略

实施低成本战略就是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新型的全员、全过程成本控制体系,通过现代管理方法和先进技术,树立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观念,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和投入、产出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对比后,筛选出适合市场价格需要的成本最优低点和相匹配的利润最大化控制点,最终实行系统全面的成本管理。在生产经营管理中,以成本的控制和管理为主线是十分必要的,但绝不是一味强调成本越低越好,而是根据市场行情、竞争状况、价格起落等情况,分析选择与市场相适应的最佳成本点作为成本控制目标,实现经济效益最优化和最大化。

(二)权衡利益关系,由单纯成本节约向成本效益化组合优势转化

成本—效益权衡原则体现了财务管理原则中的净增效益原则,该原则认为某些成本的支出是为了获取更大的收益,判断一项成本是否值得支出,主要看它能否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国内很多油田把降低成本的观念局限在微观上如何降低财务费用、人工成本、生产成本等狭小范围,而国外企业的“低成本战略”已成为全方位、多层次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渗透到了经营运作的各个领域。单纯的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并不一定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高,而有时增加成本支出的绝对额,反而会增加企业的绝对收益。因此,油田在进行各种资源投入时,应从企业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注重成本控制角度和成本的管理方式,由单一的成本节约向成本效益化组合变革,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三)强化核心业务,推进成本精细化管理

成本精细化管理是对粗放管理的挑战和摒弃,是石油企业降低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和措施。突出成本控制重点,强化核心优势业务,通过资源整合、结构调整和置换降低经营成本,是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和盈利水平的有效途径。在石油企业的成本管理中,首先要细化采油单位的管理,将计量站细分为井组或单井;对采油队细化到岗位单元管理;对成本项目进行明细划分,实现成本项目经理负责制;对科研项目实行项目风险责任制。从而形成多个不同层次的管理责任单元,每个责任单元又有多个成本发生的控制点,使全体员工都积极参与到成本控制的日常过程中来,最终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构建责任体系,完善成本管理考核制度

只有建立起完善的责任体系,才能进行更科学、更严格和更精细的低成本管理。要建立和完善三级内部成本责任中心,将成本管理的重心向前移、向下移。通过签订内部经营责任承包制的形式,将成本控制目标与单位、部门以及个人绩效挂钩,逐项分解成本指标,建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维精细目标成本管理模式,使低成本目标控制细化量化。同时要提高控制成本措施中的科技含量,通过财务信息系统远程端口的设立,建立起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延伸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起点,达到降低物料消耗、控制成本的目的。

四、总结

在当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科学的进行企业战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对各大企业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石油工程技术企业作为影响较大的企业之一,在实际的战略管理中需要不断的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可以通过系统性的制度的制定来约束和引导企业的发展,同时,建立和健全相应的责任监管机制,在实际的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中控制好成本,重视企业文化的构建,这样可以很好的促进企业在新形势下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华.企业战略与商业模式的耦合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2]宋文超.企业战略分析系统设计及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0.

新时期企业纳税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在新时期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大,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日益增加,因此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工作,对于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出发,探究新时期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的措施,希望给其他学者的研究提供新的参考视角。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引言:

企业经营受到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与此同时内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企业的财务风险也难以精准预测,为了保证企业的发展,降低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就必须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优化风险处理机制降低财务风险,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财务基础。财务风险不仅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还会使企业资金链中断,造成企业破产。

一、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

(一)外部环境的影响

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国家政策的变化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为了更好的监控企业的行为,国家会出台相应的财政政策和审计政策,如果企业在国家政策出台之后没有迅速作出反应,还是坚持原有的财务管理方式,那么就有可能导致财务风险影响企业的后续发展。除此之外国家政策的变化与企业的经营方式是息息相关的,比如,营改增政策对企业的业务影响较大,如果企业不按照国家的规定开展财税工作,那么就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第二,外部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为了适应外部激烈的市场竞争部分企业开始实现业务转型,但是在转型过程中要大量的资金和成本投入,如果把控不好投资力度和投资方式那么很容易出现资金链中断等财务风险。

(二)内部环境的影响

第一,企业对财务风险认识程度不足。部分企业管理人员缺乏风险防控意识,当出现财务风险之后才会采取措施进行补救,这种补救方式不仅会给企业带来损失,还会影响企业的发展[1]。与此同时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但是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并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开展风险预测等相关工作,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第二,企业的资金管理方式也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不合理的资金管理方式不仅会造成了资金浪费问题,同时也蕴含着诸多的财务风险。第三,企业的内部业务调整也會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部分企业为了丰富企业内部的产品,会采用投资的方式去拓展经营领域,但是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就隐藏着财务风险,一旦决策失误就会造成资金浪费。

二、新时期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的措施

(一)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第一,要加强全体人员的风险管理相关培训让企业员工意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帮助企业员工树立风险管理意识。与此同时,企业的管理者要重视风险管理工作,通过明确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规范推动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第二,要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对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企业的发展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做好财务管理相关工作,实时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对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具有重要作用。第三,企业内部要对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培训[2]。首先,要对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通过加强技能培训,提高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帮助企业规避财务风险。其次,要开展政策法规培训。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与政策法规是密切相关的,通过让财务管理人员了解国家的政策法规,能够及时的调整财务风险管理方式,进而保障企业的效益。

(二)构建财务风险处理机制

第一,构建财务风险防范机制。所谓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就是通过实时监控企业的财务状况,结合企业的发展情况,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监控。在监控过程中如果发现潜在的风险,要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避免风险扩大,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一般企业在出现财务风险之前都会有相应的预兆,所以财务管理人员要提高职业敏感度,根据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提前预测相应的财务风险。第二,创建财务风险转移机制[3]。财务风险转移是解决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当企业内部发生财务风险是为了降低企业的损失,可以采用企业风险转移机制,将财务风险转移到其他业务线,尽可能的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损失。第三,建立企业风险分散机制。企业风险分散机制就是通过联合经营的方式共同承担风险、分散风险。与此同时,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财务管理方式和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都有所差异,所以企业的管理者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去优化风险处理机制。

(三)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变能力

第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做好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为了更好的应对财务风险,为了让企业能够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变更现状,优化企业的资金处理方式。外部环境难以改变,所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从内部经营出发,通过预留资金、增加业务线等方式降低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冲击[4]。与此同时,财务风险管理涉及到的细节较多,所以财务管理人员要按照相应的管理流程开展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第二,企业要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利用制度去保障企业的发展,减少财务风险出现的概率。财务管理人员要具有灵活性,由于部分财务风险具有突发性,所以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一旦出现财务风险要迅速回应。

三、结束语

新时期背景下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为复杂,所以需要承担的财务风险也相对较大,因此为了在复杂的环境中能够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规避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要从实际环境出发,通过优化财务管理方式,积极参加财务风险管理的培训,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技能, 保证企业的发展。财务风险的种类也相对较多,所以在开展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了解每一种风险类型对应的管理方式是什么,从而利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去控制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 花杰. 新时期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策略探讨[J]. 财富生活, 2020(24):2-2.

[2] 李曼曼. 新时期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策略探讨[J]. 市场周刊·理论版, 2021(13):2-2.

[3] 王欣颖. 企业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措施分析[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13):1-1.

[4] 张伟.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建设的措施分析[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0(5):2-2.

作者简介:郑骏,男,汉族,上海,1990年5月22,本科,建筑工程师,研究方向,安全管理

上一篇:新技术产业发展论文范文下一篇:面积测算房地产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