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工助学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

2024-03-11

勤工助学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您们好!由于家处农村,父母都是农民而且年纪比较大,加之没有特长只能做靠务农为生。父母文化水平有限,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田间劳作。因此,家庭收入微薄我的家,一贫如洗。那时候的我能做什么呢,什么都不能,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最优秀的成绩,让辛劳的爸爸,年迈的爷爷奶奶脸上有骄傲的笑容。于是,我更加发奋的祸不单行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病,让我面临死亡的边缘,让我那飘摇中的家差点彻底的崩溃。母亲为了照顾我,因此也来到了学校 念书,由 于家庭的贫困我特向学校申请****助学金,但是它不仅会在经济上给予我极大的帮助,更是对我学习成绩、工作能力、综合素质的肯定。如果学院能够给予我这份荣誉,将是对我一种莫大的鼓励,必将激励我今后更加努力,做得更出色,肇事仓惶 瘸!这种深深扎根在心中的观念使我力争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学生。所以我一定要完成我的学业。故向学校证实我的家庭情况,定于特困生类型,以便我能在校获得各种补助,帮助我顺利完成学业。但我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我深知只要不断完善自己,增长知识才能改变家庭状况

所以我一定要完成我的学业。故向学校证实我的家庭情况,定于特困生类型,以便我能在校获得各种补助,帮助我顺利完成学业。

“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生命的宽度,廉价

此致

勤工助学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高校招生数量的增加, 教育模式的转变, 贫困生所占比重也变大。有资料显示比例为在校生的25%左右[1], 这部分学生大多数都能顽强拼搏、自立自强, 但是有部分学生, 因为经济困难带来的各种压力, 严重危害心理健康, 印发各种心理问题。有关调查显示, 贫困生心理异常要比非贫困生高出5%, 心理异常者占贫困生总数的18.46%[2]。根据研究结果, 贫困大学生目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以下几种。

(一) 自卑敏感心理问题

贫困生大多来自偏僻落后、信息闭塞的偏远山区, 与现代城市发展水平差别大, 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穿着打扮上都与其他同学有较大区别, 经济、学业压力导致心理产生各种负面影响, 表现为敏感多疑的自卑心理。自卑又引发过强的自尊心, 他们在同学、老师面前掩盖自己的真实处境, 别人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他们所误解, 认为别人轻视或怜悯自己, 容易在冲动下产生纠纷, 影响校园稳定。

(二) 自我封闭心理问题

进入大学以前, 大部分贫困生在学业上属于佼佼者, 心理上有优越感。进入大学以后, 发现在综合素质、兴趣特长方面与其他同学有一定差距, 与同龄人交流的话题少, 因经济原因很多带有消费性质的集体活动受到限制, 不仅优越感消失, 还使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打击, 情绪上出现较大波动, 会出现自我封闭心理, 行为上表现为交流障碍, 自我压抑, 集体活动表现不积极, 对待事物漠不关心。

(三) 意志消沉心理问题

贫困生经济压力大, 家庭负担重, 因此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 往往急于求成, 给自己制定过高的学习目标, 产生过高的心理压力, 在这种高压环境下, 反而导致学习障碍, 成绩下滑, 进一步加重了心理负担。个人的发展需要经济基础做保障, 这导致贫困生的许多目标无法实现, 所以贫困生更容易否定自己, 产生消极无助的情绪。这种持续的挫败感会导致原本的雄心勃勃转为意志消沉、自暴自弃。

(四) 过分依赖心理问题

目前高校采取奖、助、贷、免、勤、补、减等多元化资助政策, 全方位给予贫困生资助, 以期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 从而带动家庭脱贫。有些学生面对国家、政府的帮扶政策, 产生“等、靠、要”的依赖心理, 将自己的贫困作为“竞争”各种补助的砝码, 自己完全丧失能动性和上进心, 既不能帮助家庭脱贫, 也给学校的管理带来负面影响。

二、勤工助学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针对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贫困生, 高校需要做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扶, 还需要精神帮扶, 解决各种心理问题, 从而让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勤工助学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是缓冲压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其个性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3]。

(一) 有助于树立自强意识

调查中发现, 一部分学生不愿接受无偿的资助, 认为是一种“施舍”。但是家庭又不能提供足够的资金供其消费, 这就促使贫困生愿意通过自己的付出去获得报酬, 勤工助学无疑是最好的解决途径。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既获得经济上的资助, 也锻炼了能力。当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善目前的困境, 增强了自信心, 同时又积累了经验, 提高了自身素质。对于“等、要、靠”依赖心理的贫困生, 勤工助学杜绝了这种不劳而获的思想, 培养了其自立自强的意识。

(二) 有助于提高社交能力

通过勤工助学, 相当于给贫困生打开了一扇和外界交流的窗户, 扩大了生活空间, 使他们产生对外交流的“责任”和“义务”。要想得到认可, 必须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 增强自己的社会竞争力。在工作岗位上, 为了完成工作目标, 通过充当不同的社会角色, 与他人广泛交流接触, 不仅增强了与人沟通的能力, 也多了份对别人的理解与宽容, 同时增强了环境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勤工助学为贫困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展示自我、提高能力的平台, 也使他们不断地发现自身的潜力, 对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三) 有助于培养健全人格

勤工助学倡导的是自食其力, 贫困生通过勤工助学获得感增加, 当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认可和肯定后, 有利于建立自信或悦纳自治, 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对于缓解意志消沉起到积极的作用。只有当一个人经历的多了, 才能客观全面的处理问题, 有助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有助于他们树立自信、自立的人格。人格一旦形成, 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也会产生深远影响。在勤工助学过程中, 接触到的大都是家庭经济状况相似的同学, 容易找到平衡感、归属感, 也更愿意表现自己, 有助于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

(四) 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

大学期间, 学生的学习靠自主完成, 课余时间充裕。勤工助学利用课余时间, 使贫困生更能安排学习与休闲的关系, 避免陷入抑郁、胡思乱想, 以及上网、玩游戏等一些消极行为。并且从勤工助学中进一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促使他们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学习, 从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4]。勤工助学做为一项实践活动, 不断验证理论知识, 解决问题, 使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同时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 以弥补自身在各个方面的差距, 为将来的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三、加强勤工助学在心理健康育人功能方面的措施

(一) 健全体系, 建立档案, 加强管理

成立学生勤工助学部。可以由学校学生处资助管理部门负责管理, 由团委、教务处、财务处、后勤总务处等部门协助组成, 通过学校学生管理平台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库, 对入库的学生家庭情况有详尽的数据记录, 根据自己的情况不同申请不同的勤工助学岗位。制定管理办法, 设定工资标准及工作时间, 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

(二) 落实经费, 拓展渠道, 确保资金

高校要严格按照国家文件要求提取资助经费, 保证勤工助学经费充足, 可以把用于助学金、困难补助、减免学费费用中的一部分纳入勤工助学资金中, 用来增加岗位, 提高报酬。另外也可以争取社会资金设立勤工助学专项基金。

(三) 提高层次, 拓宽领域, 建设品牌

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加强与图书馆、后勤及其他职能部门联系, 为贫困生提供环境良好、安全稳定的岗位, 加强校企合作, 引进校外勤工助学岗位, 注重岗位质量, 由体力型岗位向技术型岗位转变, 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四) 扶困助心, 教育学生, 关爱成才

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建立贫困生心理档案, 对贫困生在校期间的心理进行了解、分析、干预, 及时把握他们在各个阶段的思想状况, 有针对性的找到心理问题的根源, 及时进行干预。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的力量, 通过日常谈心谈话,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结合心理专业老师、家长的力量共同关爱学生健康成才。

总之, 勤工助学是促进贫困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资助措施。高校应当重视、加强勤工助学, 充分利用勤工助学对贫困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以期达到“心理脱贫”效果, 使他们成为积极向上、心理健康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5]。

摘要: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勤工助学不但减轻贫困生的经济压力, 还可以改善心理境况, 提升心理素养, 增强综合能力, 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高校应当积极探索多元化学生资助体系的有效育人途径, 重视并加强勤工助学在贫困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功能。

关键词:勤工助学,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林芙蓉.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7 (02) :50-54.

[2] 田若勇.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7 (01) :105-106.

[3] 王斌, 陈志强.大学生勤工助学心理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学理论, 2009 (15) :228-229.

[4] 张陟遥.高校勤工助学的价值理念:以育人为本[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04) :79-81.

勤工助学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课堂教学管理是小学教学工作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众所周知,成功的课堂教学管理在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文化的载体,是一个不断生成的动态课堂,这就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有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概念界定

课堂教学管理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管理,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则,有效地处理课堂上影响教学的诸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据此我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是指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的管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则,有效地处理课堂上影响教育的诸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二、课堂教学管理有效性分析

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是课堂管理的关键。何种课堂教学管理才是有效的教学管理呢?在课堂教学管理研究中,格拉瑟等人都曾指出,优质课程、优质教学和优质学习是有效纪律的主要特征。美国著名课堂纪律研究专家库宁也认为,维持纪律的最佳方式是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因此,可以从两方面考虑:首先,教学行为是否取得了成效;其次,主体是否发挥了各种潜能。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管理要注重效益和效率。因此我认为有效的课堂管理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管理。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问题所在

在课堂教学管理中通常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所谓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纪律或规范的行为。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是最令教师头疼的问题,教师要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各种课堂问题,因此,正确处理好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对于有效课堂教学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一旦发生问题行为,教师就需要采取策略,以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研究表明,课堂问题行为根据其严重性的依次递减,有以下五种类型:(1)攻击他人——对老师和同学进行身体上或语言上的攻击。(2)品德不良——如欺骗、说谎。(3)反抗权威——学生(带有恨意地)拒绝做老师交待的事。(4)课堂干扰——大声说话、大声喊叫、在教室走动、扮鬼脸、乱丢东西。(5)游手好闲——不做作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管理出路探寻

结合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我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管理方法如下: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课堂环境对学生尤为重要。课堂环境包括课堂的物理环境和课堂的社会环境。在设计教室环境时,应注意:首先,要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老师可能会把目光过多地集中在前排的学生,而忽略两侧和后排的学生。所以教师要经常走动、与离讲台较远的同学加强交流,定期地更换学生座位。其次,环境设计要促进学生发展。在给教室配备材料时,应考虑“开放性材料”(如水、颜料等)和“闭合性材料”(练习册、益智玩具等)。教室除了配备阅读材料、字典和练习册等,还应有数学教具、益智玩具、美术用品等。

(二)利用语文课的特点感染学生

小学语文课堂是学习文化、传播文化的载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教材为主体,通过让学生感知、品味和运用语言来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语文课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怎样运用语言文字的魅力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呢?我认为方法有:

1.动之以情,运用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唤起学生的“情”。这是一种隐性管理的方法。

2.旁敲侧击,在教学中把声音的声调、音量、节奏加以变换,用含蓄的方法提示学生,使学生迅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种方法既巧妙解决了学生的个人问题,又不至于影响其他人的注意力。

(三)要灵活地处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教师通常可以采用的方法如下:

1.信号暗示。对发生问题行为的学生提出信号,如用眼神暗示、突然停顿、走近学生等,用以提醒、警告学生,进而终止问题行为。

2.使用幽默。幽默的教师定受学生欢迎。教师不必刻意追求捧腹大笑的效果,但当一件幽默的小事或其他的趣闻轶事自然出现时你就可充分利用它来达到幽默的效果。在使用幽默时要紧扣主题,不能耗费太多时间。

3.使用表扬。当发现有学生产生问题行为时,可以表扬其他同学,对其产生提醒作用。当学生从状态不佳到有所改进时,可以适当表扬他,最好是表扬该学生的某个具体行为。

4.正面批评。如果很多方法对制止学生的问题行为都不奏效,那么就要严肃批评,制止其行为。当然,正面批评要建立在尊重学生的人格基础上,而且使用批评要合理有效。如果学生在受到批评后一段时间内有所改进,教师应及时表扬。

(四)培养良好习惯和自主管理能力

习惯的养成很重要,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差,因此在小学阶段,尤其低年级,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中高年级,还要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自我管理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堂环境提供的素材、情境、条件、要求,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技能,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体系以及价值规范体系。引导学生自主管理,既是课堂教学管理的目标,也是课堂教学管理的归宿。新课程所倡导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正是自主管理在教学上的体现。师生可以共同建立一种参与型的纪律管理制度,让学生整合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制定纪律管理框架,最终推出计划。加强自主管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而且也是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条件。

勤工助学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认为,应以助学贷款工作为抓手,以办理助学贷款的学生群体为起点,推进高校诚信文化建设,形成人人珍视诚信、以诚信为荣的文化氛围,进而影响到周边人群,以文化育人,让诚信成為一种心理品质,具备强大的心理动力,从而推进高校诚信文化发展。

【关键词】国家助学贷款 高校 诚信文化

当下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得到国家助学贷款的资助从而顺利完成学业,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学生能否按时偿还贷款利息和本金的问题,各高校都在加强学生诚信还款、诚信意识教育,不断完善通知及催还款系统,以保证学生能够按时还款,学生助学违约的情况得到了很大改善。在众多院校都将工作聚焦于如何改进助学贷款工作方法之时,笔者更多地考虑的是:如何发挥助学贷款工作的育人功能。成功为学生办理助学贷款、确保学生按规定还款只是助学贷款的基本工作,在获得助学贷款的学生数量日见庞大的今天,针对这一群体进行诚信教育,形成校园文化之中的一个微观文化,促进诚信在这一群体中的内化,使诚信成为他们的自觉的价值导向,将诚信与其内心的积极情感、失信与其内心的消极情感相结合,让诚信成为风尚、成为文化,进而影响其他人群,这必将成为推进高校整体诚信文化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

诚信之于个人及社会的良性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中国从古至今都无不强调诚信的培养,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充分肯定了诚信在一个人在成人的过程中的核心位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高校培养的是高素质的人才,但是当今大学生中有违诚信的事例实不在少数,笔者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学生工作者,对于高校助学贷款办理的全程都十分熟悉,深感此项工作不能只停留在高质量的保证审批、发放、催款还息等事务性层面,应当以助学贷款工作为抓手,渗入“德”的培育,培养学生的诚信道德。

一般来讲,道德可以分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只有这三者相结合,协调一致,才具备了动力作用,道德成为人的内在动力,才能说达到了立德树人的目标。诚信是立德的根本要素之一,不能仅仅将诚信挂在嘴上,抑或停留在认知层面,如何调动道德情感以驱动道德行为,并且使道德行为的结果能够进一步强化道德认知及道德情感,是笔者思考的中心问题。当前助学贷款工作过程中所做的诚信教育,主要的效果是让学生建立了关于诚信的道德认知,征信系统对违约的惩罚起到了明显的震慑作用,然而很少能够在学生内心建立与诚信认知、行为相关的积极情感—道德情感,这与孔子所言“民免而无耻”及“有耻且格”极为相似,最大的功效在于使学生因害怕惩罚而不敢违约,却不能促使更多的人因诚信而心生积极情感、从而积极主动去践行诚信行为,这使得他们一旦可以规避外在的惩处,极有可能在面对诱惑时表现出失信行为。因此,在注重法治教育的同时,要辅以道德教化,只有大家自动自发,诚信方能成为人的内在约束,一旦做出有违诚信的行为,则产生惭愧的心情,则人心中有耻,从自我的角度对自己的失信行为做出限制。高校立德树人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应在各种工作中渗入诚信要素,助学贷款涉及学生众多,与诚信息息相关,恰恰是一个推进诚信教育的非常合适的群体。因此有必要跳出以往助学贷款工作的旧有思路,给予学生诚信道德培养以更高的权重,将诚信动机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事实上,依靠大量的政策、法规宣传、征信体制的约束,对于大学生来说,的确可以大大降低不良还款的比率,但是对于诚信素质在其内心的确立来以及道德认知、情感、行为三者的有机结合,还远远不够。笔者认为,通过助学贷款工作,在贷款大学生群体中进行诚信文化建设,应借鉴组织行为学及心理学等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创建以诚信为核心的组织文化。文化似乎更多的是观念性的、精神层面的,似乎是虚的,但文化恰恰是大学里特殊珍贵的东西,它在大学生活中处处可以被感受到,从而为大学生人格发展奠定基础。高校助学贷款工作是有组织性的,工作者的工作不应该只是各种事务性工作,而应当上升到育人、尤其是文化育人的层面,将主管教师对诚信的认知融入到服务工作中,主管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待工作的态度都可以成为诚信观念的传达。

第二,把助学贷款工作开发成为隐性课程资源。大学文化建设,其中必然包含隐性课程文化的建设,而且,大学隐性课程几乎是无所不在的,他不止存在于教师的言行举止之中,也存在于管理人员的言谈举止之中,存在于一切有形和无形的文化形式之中。我们在强调加强学生诚信教育以保证助学贷款工作顺利进行的工作中,无形之中把工作重心放在了保障还款这一经济目的上,尽管在此过程中会不断强调学生违约、征信记录等对个人的影响,但更多的目的是在强化学生及时还款这一行为,对于其内在心理、思想、情感的建设显然考虑很少。以我校为例,每年办理助学贷款700余人次,这个数目已经是一个不小的群体,如果将这一群体组织起来,通过整个助学贷款工作体系,建立蕴含诚信内核的隐性课程,无疑将有助于培育一个诚信文化阵地,惠及人群众多,这已经不是单纯地为了保证贷款回收做工作,而是真正的育人工作。

因此,笔者认为,转变工作观念,将高校助学贷款工作上升为培育诚信文化、达到文化育人目的新高度,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举措,有助于将事务性的工作转化为全员育人工作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埃德加·沙因著马红宇王斌等译.《组织文化与领导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

[2]斯蒂芬·P.罗宾斯蒂莫西·A.贾奇著李原孙健敏译.《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8.

[3]夏越新.诚信文化助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良性运行——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439期.

[4]吴大平.广西高校助学贷款诚信教育探索——基于对新加坡大学诚信教育的经验借鉴.2014年第6期(总第228期).

基金项目:2015年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校基金项目,课题编号(XS-2015-08)。

作者简介:刘宝,(1982-),男,讲师,河北廊坊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

杨倩芳,(1984-),女,初级经济师,河北廊坊人,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统计、征信。

勤工助学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天津:大学生培训见习就业创业有保障

在天津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政府将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中,将实施更积极的就业政策,做到以项目扩大就业、以创业带動就业、以培训促进就业。

福建将新建50家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

为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福建省目前已建立了58家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有6000余名毕业生获得见习机会。

据介绍,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是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企业提供工作岗位,有计划地让待就业的毕业生到企业进行见习工作的实践性活动,见习单位为毕业生提供生活补助和意外伤害保险。从2006年起,福建开始探索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目前共有6000多名毕业生得到见习机会,其中大部分毕业生在见习后被见习单位录用。

2009年,福建将新建50家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并鼓励设区市建立市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此外,该省还将出台家庭经济困难并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办法,在就业推荐、转向技能培训、困难补助、助学还贷等方面提供支持。

云南:做好基础工作力争应届生初次就业率达7成

为有效推进毕业生以创业带动就业,云南省委高校工委和省教育厅要求各学校认真细致做好毕业生就业的基础性工作,力争各学校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0%左右。

为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该省精心组织实施“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高校毕业生进村进社区“村官计划”等项目。同时,以创业就业为导向,各院校将组织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建设完善一批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为毕业生创业提供“一条龙”服务。加强助学育人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教育培训。通过调研区域经济发展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等,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优势,调整培养方向,确保学校人才培养能满足市场需求发展变化。

青岛出台大学生就业新举 自主创业最高可贷20万

青岛约有七万名毕业学生需要就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青岛日前出台了《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多举措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

据了解,青岛拨款一千万元,设立“青岛市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资金”,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五万元。对从事微利项目的,由同级财政据实全额贴息;两人及以上团队创业的可放宽到二十万元。

勤工助学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社会助学是联系个人自学与国家考试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它既是自学考试制度的必然产物, 又是自学考试的有机组成部分, 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分析高等教育自考助学兴盛的原因, 主要是因为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需要。

1 人民大众对文化教育的需要

虽然全国高等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 民办高校和其他高等教育形式也得以迅速地发展, 但是, 对于每年数量庞大的高考落榜生和职业高中毕业生来说, 却仍然不能满足目前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人民大众所产生的这一文化教育方面的巨大需求。

高等院校举办自学考试助学班, 充分地利用了社会各方面的教育资源, 为参加自学考试的广大考生提供教育服务。实践证明, 这是发展中国家办大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完全符合中国国情;他不仅满足了无数家庭要求子女进入大学深造的愿望, 还有效地缓解了这一巨大的社会需求与普通高校有限教育资源之间所产生的供需矛盾。

2 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 是具有一定文化水平, 掌握一定科学技术知识的新型劳动者。许多到沿海发达地区打工的人们体会尤其深刻, 蓝领、白领、金领, 他们在劳动强度、工作环境和收入高低等诸多方面, 那是天壤之别。的确学历的高低, 知识的掌握, 工作的实际能力等一系列因素, 才是决定一个人在现代社会如何体现人生价值的真正尺度。因此, 许多当年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能够取得大学学历的人, 外出打拼闯荡多年以后, 才终于清醒地认识到不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 不掌握基本的科学技术知识, 就没有办法在现代社会中立足的道理。其中不少人最终毅然选择回到学校, 重新完成他们的学业。

由此, 也可以看出, 高等学校举办的社会自考助学这一教育形式, 已经不仅仅是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实际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必然产物。

3 学校建设发展的需要

目前高校在教学科研条件和生活待遇方面已经比以前有了非常大的改善。但是, 由于财力物力毕竟有限, 一些实力雄厚的国内外企业和科研机构, 随时在觊觎着优秀的高校教师以及科研骨干人才。不断改善教学科研条件, 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 不断吸引更多有所作为的科技人才来学校参与教学科研工作, 也就成为高等院校领导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之一。

举办高等教育自考助学班, 既充分发挥了高等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的优势;又可以不断地挖掘学校的教学潜力, 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还可以通过办学取得一定的经济收入, 进一步改善学校教学科研条件和提高教师生活待遇, 这同时也成为学校稳定师资队伍的一条重要措施。

4 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

对于每年全国数以百万计的高考落榜生、职高毕业生个人来说, 一方面, 他们往往年龄都还比较小, 思想心理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 生活自理能力也比较弱;另一方面来说, 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社会生活经验也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加强。让他们就这样贸然地走上工作岗位, 许多人往往会产生极度心理和生理的不适应, 甚至会走向极端。今年初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富士康跳楼事件”, 统计数据显示, 恰恰都是刚踏入企业不久的年轻人, 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这一不容忽略的事实。

而且, 这些青年人一旦成为低端的劳动力以后, 他们记忆力最好, 学习能力最强的阶段往往就在这繁忙的打工环境下匆匆而过。随着年龄不断增长, 思想心理认识水平的成熟, 再感到自己需要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知识方面提高的时候, 生活、家庭、孩子和父母等等方面的拖累困扰因素将会接踵而至, 部分人往往就这样失去了学习提高的机会。

因此, 各个高等学校举办的自考助学班, 正好成为这部分青年人实现自己大学梦想的一条最佳途径。通过几年自考助学学习, 在大学生活氛围的熏陶下, 他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文化教育水平;而且, 个人身心发展都将进一步趋于成熟。其中一部分成绩优异的人, 可以进一步发展深造, 报考研究生、出国留学等;另一部分人, 这时再走上社会应聘找工作, 他们的社会角色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 就业选择面也进一步扩大, 面临的机会当然也就要多得多。

这样, 不仅仅是实现了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而且, 文化教育水平的整体普遍提高, 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等都将产生深远地影响。

综上所述,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也是家庭发展、社会发展、个人发展以及学校本身发展的需要。现时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 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 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随着终身教育思想逐步的深入人心,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必将会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也必将为提高我国教育水平和科学技术的整体实力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 是发展中国家办大教育的有效途径, 是家庭、社会、个人以及学校本身发展的需要。随着终身教育和建立学习型社会新教育思想的提出, 高教自考助学必将会进一步完善发展。

关键词: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经济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引自2010年5月8日在武汉举行湖北省第三届自考校园文化节开幕式中的讲话。

[2] 林忠南.远距离教育与社会助学[J].现代远距离教育, 1994。

[3] 据2010年8月5日《重庆晚报》第四版。

上一篇:刑事强制措施制度改革论文范文下一篇:高中语文教学运用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