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投资战略分析论文范文

2024-02-10

企业投资战略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财务风险管理在我国企业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才能够规避风险,甚至是利用风险来增加企业价值,将风险转化为企业利润来源,这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关注的话题。国有投资公司作为政府投资主体,其财务风险防范与其他企业相比更加具备挑战性。文章主要对国有投资公司财务管理当中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希望能够使企业走上健康、稳定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国有投资公司;财务风险;问题;措施

1、前言

国有投资公司是我国国有产权的代表,以国有资本为营运对象,通过对于生产经营企业的参股、控股及其适时退出等,发挥着非常大的杠杆作用,能够很好的提高国有资本控制力和资产运营的效率,为我国经济的宏观调控服务。

从国有投资公司承担的目标来看,其存在的财务风险管理比其他企业更具有挑战性。假如国有投资企业管理不到位,那么将使各级政府承担风险,企业经营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及其收益性将对于国家战略调控目标的实现产生着极大的影响。

2、对国有投资实施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2.1、对企业风险管理是国有投资企业适应经济竞争力的需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和经济体制的不断改进,各项改革正在不断的深入,投资公司的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特别是公司参与市场程度的逐步强化,国有投资公司正在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各种风险也逐步加大,对于企业依法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时假如企业自身的各项规章制度和风险防范制度没有完善起来,决策程序不正确,这些将会导致企业职工工作效率低下,造成了工作上的被动。投资公司是否能够有效规避风险,这是对企业经营能力的重要考验。

2.2、对企业风险管理是国有投资企业改革的需要

从目前情况来看,现代市场竞争的实质,已经不再单纯的是竞争技术、资金和人才,同时还有法律、资源、规则上的竞争。国有投资公司要想真正做大做强,就需要加快改革的步伐,加快公司战略性改组,培养出新的利润增长点等,在落实以上这些任务的同时,也必然会涉及到一些体制的建设,其中就包括了风险防范的机制。

2.3、对企业风险管理是国有投资企业的外部要求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风险管理逐渐引起了企业的关注。特别是我国近几年来颁发了一些与企业管理风险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这些极大的推动了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脚步。

国有投资公司在我国国民经济当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得风险管理越来越重要。国有投资企业的重要性决定了需要按照国家的宏观调控发挥几个方面的作用:第一,充分引导社会投资导向;第二,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度;第三,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第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前,虽然投资公司整体实力还不是很强,还没有充分发挥以上几个方面的作用。假如国有投资企业在风险防范上逐步提高,这将显著的提升国有投资公司的投资能力,不断提高投资效益,从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同时,对于进一步稳固自身在国民经济当中的地位也有着很大作用。所以,在国有投资公司当中实施投资风险管理,对于稳固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着积极的作用。

3、国有投资公司财务风险问题分析

3.1、现金流不畅风险

3.1.1、股权投资分红不均造成风险

投资分红不仅应该看投资企业实际的经营情况,还受到了企业管理层对于分红的态度等制约。分红有时多有时少,甚至有时没有,这就造成了企业本身利润不能够稳步上升,不可能使得现金流平稳,是非连续的。现金流发生波动,必然会使得财务资金板结风险加剧,加大了财务管理的风险。

3.1.2、股权不能够适时退出产生风险

因为国内产权市场不是很完善,产权流动性差,投资变现周期比较长,没有健全的投资公司退出制度,最终导致了投资公司成为了项目企业永远的股东,不能够在产权流动当中回笼货币资金。

3.1.3、债券不能按时收回产生风险

债券投资就好像是银行贷款业务一样,投资公司为了能够更好的扶持企业经营,一般会委托银行为企业发放贷款。除了受到企业偿债能力限制,企业对于政府投资公司的款项贷款意识不是很强等原因也对国有投资公司的流动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增加财务风险。

3.2、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

3.2.1、风险决策机制和流程不规范

一般来讲,国有投资公司都是半官方身份,企业内部经营机制也就带着政府的影子,投资决策在一定程度上是取决于领导者个人意志,公司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部门,也没有确切的业务和管理流程,决策透明性比较差。

3.2.2、风险管理职能不完备

国有投资公司的管理文化针对于各项管理职能覆盖存在着非常大的缺口,使得部门管理职能没有明确的指导;存在现行文件内容不具体、不严谨、缺乏必要的可操作性。这些是造成公司管理效率较低、管理活动随意等现象的重要原因。

3.2.3、风险管理考核不到位

国有投资公司的检查、考核对象仅仅是对于公司各个部门和子公司负责人,并没有在管理职能和层次上进行,使得很多管理人员在有效管理的制度之外,无法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不能够有效促进风险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3.2.4、对风险信息管理不足

对于企业风险管理当中涉及到的工作数据没有进一步的分析和改进,也没有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最终导致工作质量和目标考核不能够很好的保证,使得国有投资公司各类信息资料和数据基础得不到有效积累,使得持续改进企业管理水平缺乏了基础。

3.3、财务制度不健全

国有投资公司最为核心的业务就是资本业务,很多的资本频繁进出,对于国有投资公司财务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国有投资企业诸多风险当中最为主要的是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3.3.1、投资链条过于延伸

一般来讲,投资企业基本上是母子公司的管理机制,子公司经营权主要是由发起单位行使,但是因为子公司的融资能力不足,为了能够使得项目进展加快,投资公司一般都利用自身信用作为担保,这就形成了极大数额的担保。这些因为担保出现的问题,将会使得投资公司引发财务上的危机。

3.3.2、财务杠杆放大产生财务风险

一直以来,企业受到规模扩张的诱惑,往往更加关注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伴随着公司资产的不断扩大,也逐渐增加了贷款的规模。此外,随着企业资产不断扩张,这使得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子公司,在产权链条不断延伸的情况下,资金链条越来越紧。而且因为管理不是很完善,投资公司良好的数据遮住了子公司的潜在风险,假如此时某一个子公司出现了财务危机,那么将会引发连锁反应,使得资金链断裂,使企业陷入瘫痪当中。

3.4、预警和监督制度不完善

3.4.1、国有投资公司信息系统不全面

国有投资企业对于信息的整理没有形成有效机制,没有做到快速应对信息变化,即使很多信息都是提供给决策层,可是并没有取得决策层反应,也没有在投资决策上显现出来,这些都极大的影响了国有投资公司的财务管理能力。

3.4.2、预警制度不灵敏

因为国有投资公司没有全面的信息系统,最终使得预警制度不灵敏。国有投资公司假如不能够得到及时的信息,那么就不能够对于外界产生的变化作出积极的判断和应对,也就不能够发现这些变化对于公司造成什么样的变化,这些都是公司的潜在威胁。

3.4.3、监控制度不完善

由于企业组织结构不是很完善,公司的监督机制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并且公司一些领导没有真正认识到监督控制的重要性,对于监督部门缺乏管理,这些都使得监控部门作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为子公司受到了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备的限制,最终致使企业风险监控制度不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4、国有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4.1、加强企业风险责任意识

一般来讲,除了无法抗拒的自然因素之外,导致企业出现风险都是人为造成的,主要是因为职工责任意识不是很强,不能够在自身职责范围之内做好风险防范导致的。所以,一定要将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大力开展风险管理文化建设。企业一定要将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很好的渗透到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在投资公司内部营造出风险管理的文化,企业领导一定要起到带头作用,企业全体员工需要树立时时有风险、处处有风险的思想,大力控制风险,树立风险意识。

4.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4.2.1、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充分保证全面预算的实施,保证母子公司权利分配的有效实施。母公司需要对于子公司的财务预算按照年、季、月进行编制,充分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做好及时的补救工作,对于执行结果实施考核评价,从而将目标控制与过程、结果控制有机的结合起来,掌控财务风险。

4.2.2、对公司内部审计进行强化

对于投资企业子公司进行内部审计,除了应该对其进行年度决算审计之外,还需要经济责任审计等专项审计。在审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与子公司做好沟通工作,注意介入的时机。

4.3、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

国有投资公司的风险管理一定具备信息支持,其实,之所以会产生风险,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因此,企业一定要创造出便于沟通的企业文化。同时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系统,不断提高信息分析的效率,更好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为企业更好的发展提供支持。

公司需要建立贯穿于整个投资过程的风险管理流程,连接风险职能部门、母子公司和各个业务单位的风险信息渠道,真正保证信息沟通的正确,为风险管理奠定基础;公司需要定期对子公司风险管理情况进行细致的检查,对于风险管理措施给予评估,提出改进建议,作出合理化报告;审计部门应该至少每年开展一次对各有关部门和子公司能否依照规定管理工作进行监督评价。

4.4、应用现代化风险管理手段

随着当前我国国有投资公司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复杂,其风险管理手段也需要不断提高,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管理方式是定量分析方式,主要侧重风险计量模式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国有投资公司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对现代化管理手段进行关注,从而更好的提高风险管理质量。

4.4.1、综合使用多种风险管理工具

目前在国际上使用较多的工具主要有:风险图谱、情景分析法、蒙特卡罗模拟方法、VAR方法和压力测试法。在这些风险管理工具当中,前两种主要是进行定性分析,风险图谱是一种风险评估的方法,使用此种方法能够很好的分析出国有投资公司当中业务风险的影响。情景分析法是风险分析方法,它能够对于主题进行分析,并且建立风险数据,从而分析出未来的影响。而后三种是进行定量的分析,需要特别关注的是VAR方法,此方法对于企业预测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非常值得国有投资企业采用。

4.4.2、建立风险计量模型

对于当前国有投资公司来讲,还没有形成完善的风险管理计量模型,大多是对于部分的风险因素进行估计,没有现实数据的衡量,所以,对于面临的风险预测非常容易造成偏差,对于损失的估算也不是很准确。在当前经济发展现状下,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风险计量模型,选择出来对于国有投资公司盈利产生影响的指标,搜集出一些数据,通过对于这些数据的处理,对于公司运行模拟,从而找到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对于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部分建立动态观测系统,而国有投资公司的风险防范提供较为客观的数据支持。此种计量模型的定量分析,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提供准确的依据,对提高企业风险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

5、小结

国有投资公司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国有投资公司加强风险管理是保证公司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为了能够更加突出国有投资公司在市场竞争当中的地位,企业一定要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作者单位:重庆长寿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许大明.国有投资公司如何做好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管理[J].天津经济,2006(4).

[2] 李杰.浅析国有投资集团的财务风险管控[J].中国总会计师,2009(12).

[3] 任宇,杨扬.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09(1).

[4] 马晓冬.浅谈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J].现代商业,2006(12).

[5] 孙文平.关于现代企业制度下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的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09(4).

[6] 王素荣.集团公司财务风险防范及控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10).

企业投资战略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信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消费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现代辣椒酱市场行情变得更为错综复杂,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任何企业要想成功进入、占领、巩固和扩展市场,采用正确的营销策略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辣椒酱行业的营销战略,从而为行业的更好发展提供一些依据。

关键词:辣椒酱;企业现状;营销战略分析

一、贵州辣椒酱企业的现状

在“十三·五”规划的推动下,中国逐步进入小康社会,消费者的消费模式也在逐渐改变。消费者对食品方面的要求更注重“绿色、健康、安全”,辣椒酱企业纯手工的制作深得人心。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也大大提高,消费结构已由满足吃穿为主的生存型阶段逐步向发展型和享受型阶段过渡。随之,辣椒酱成为家家户户厨房里的必需品。但经济的发展随之会带来环境的恶化,不断出现了“转基因辣椒”“太空辣椒”等新兴种植技术,丰富了辣椒原料品种,这也对保持辣椒酱产品口味的稳定性带来一定冲击。由于企业产量巨大,人工已不能满足生产需求,现在很多企业也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进行自动化生产。在现实中,辣酱行业的进入壁垒很低,随时出现新的竞争对手,处于完全竞争市场,竞争激烈,辣椒酱调味品产品众多,而且口味没有很大差别,所以替代品威胁比较大,利用低价能够有效抵制替代品的威胁。贵州的辣椒酱企业很多,知名品牌就有老干妈、老干爹、贵辣、天椒、湾子辣椒、三辣明洋、苗姑娘、乡下妹等,其中老干妈在辣椒酱行业具有龙头地位,日销售量达到200万瓶,年销售额能达到50多亿,辣椒酱市场绝对火爆,合适的营销战略有助于企业在这个行业拥有自己的市场份额。根据调查,贵州省常年栽培面积500万亩左右,约占全国的20%,位居全国第一,其产值150亿左右。贵州省辣椒加工企业近200家,产值约100亿元。加工产品多样,油辣椒加工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70%,遵义虾子辣椒专业市场为全国最大的辣椒专业市场。

二、贵州辣椒酱企业的营销战略分析及出现的相关问题

(一)辣椒酱企业现今的营销战略

辣椒酱企业属于传统的制造企业,其经营促销手段主要包括扩散逻辑、口碑营销、情感逻辑、差异化逻辑、诚信销售、饥饿营销,这些都属于人员促销的范畴。通过在零售超市的销售,以及人们的口口相传,人员推销、口头传播及口碑营销具有机动灵活,反馈及时的作用。不过,在传播中,一旦出现消费者主观上对产品的不满将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的宣传,造成损失。拥有良好的口碑,诚信经营,不欺骗消费者,在地域口味差异下能针对差异生产符合不同口味的产品,辣椒酱企业的“饥饿营销”理念是让市场短期内供货紧俏,而不是用真正的断货、抢购等方式来促成“一瓶难求”的假象,是适可而止的,也是相对合理的。因此,企业适时地采用“饥饿营销”的策略模式,一方面延展扩大了市场规模、提高了销量。另一方面,通过饥饿感的创造,提升了消费者和渠道商的品牌忠诚度。

(二)辣椒酱企业营销战略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省一分销商这一分销结构属于窄分销渠道结构。这一结构的威胁在于生产者拥有的市场覆盖面及占有率仅仅依赖于少数分销商,将会造成较多的剩余市场难以占领。分销商不多导致全国市场范围占有不多,对于遗漏的市场很有可能被竞争者趁机进入,竞争者将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威胁。

促销策略过于保守,依赖于情感推销、口头传播、口碑营销,辣椒酱企业基本上不进行非人员促销,在各大媒体上很少出现关于老干妈产品的广告,现在正是大数据互联网时代,很多信息通过互联网可以及时地把产品信息宣传到全国各地,甚至全球,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宣传公司,宣传产品。到目前为止,贵州省辣椒酱行业的上市公司很少,完全符合的老干妈公司也拒绝上市,上市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也起到宣传企业产品的作用,消费者对上市公司的产品会有一定的偏爱,一旦公司上市,将会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不上市会和其他上市公司拉开一定的距离。

三、对辣椒酱行业的一些建议

增加更多的分销商,合理降低分销商的压力,对分销策略的不足进行合理改进,让更多的分销商进入全国甚至全世界辣椒酱产品市场使其分销模式更加合理有效,让辣椒酱产品进入每家每户的厨房,满足消费者的味蕾。可以通过广告宣传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促销。进行广告宣传,在进行广告宣传中应注意下列几个指标:计算总的广告支出占销售额的百分比,总的广告支出占市场预算的百分比;计算当前广告支出占市场平均值的百分比;总结全年的广告效果然后及时调整。这些有助于合理分配企业广告费用,达到“低费用、高收益”的效果。

四、结束语

在当今信息时代的营销环境以及与此相对应的市场营销战略与经营管理模式下,就要求企业有一个建立在及时、有效和有用的信息基础上的决策机制。并且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将导致市场范围和竞争范围扩大、营销环境和消费者需求快速变化以及竞争加剧,从而使得及时、有效地满足营销决策的信息需求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激烈的竞争和企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决策失误的代价不断上升。这些客观现实都要求市场营销研究能够为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可靠和有用的信息。辣椒酱企业应当正确看待当前的营销现状,找出其中的问题所在,并针对其中的问题,采取最為科学的改革措施,推动整体的营销模式发生本质性的变化。企业只有不断提高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制定适合有效的营销策略,才能不断的提升企业地位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梁东.企业战略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李桂华,王淑翠.现代营销管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刘宁 潘金艺,贵州大学管理学院。

企业投资战略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中国建筑施工企业海外本土化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执行力不足,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本文认为影响执行力不足的制约因素包括组织治理、人力资源、企业文化三个方面,并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希望为中国建筑施工企业“走出去”更好的保驾护航。

【关键词】中国企业;本土化;执行力;因素;分析

战略执行力基本的涵义是指企业执行战略的能力,企业战略执行力与企业战略制定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成功的企业必然是具备了正确的战略和卓越的战略执行力。中国建筑施工企业“走出去”已有多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海外本土化执行的过程中,也饱受了执行力不足的困扰,成为制约中国企业海外扎根,走的更远的关键因素。

一、当前中国建筑施工企业海外执行力的困境表现及原因分析

对于中国建筑施工企业而言,“走出去”意味着在海外要面临与国内迥异的文化、地域、法律、风俗习惯差异,国内总部的战略移植到海外,受到上述因素制约,导致企业战略执行力不足,进而导致很多中国企业海外战略失败。

(一)经营决策困境

中国建筑施工企业总部的战略决策到了海外,往往出现水土不服,经常出现决策无法贯彻执行或是执行效率递减的现象,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在形式上表现为沟通和交流不够,但根本原因在于决策模式的差异。中国企业传统的决策模式是金字塔型,是自上而下,无法有效的听取下面的意见,基层员工只有无条件的服从。而国外的决策模式往往更倾向于扁平化,能够更好的倾听基层的意见,赋予基层职工更大的发言权和参与权,使做出的决策更容易在基层得到贯彻执行。所以,一旦两种截然不同的决策模式相互冲撞,就会导致中国海外建筑施工企业的决策往往不能得到更好的理解和贯彻,进而导致在执行力上的不足。

(二)人员管理困境

基于文化上差异,中国建筑施工企业在海外本土化的过程中,中方员工与海外员工在关系处理上经常出现不和谐或是紧张的情形,尤其表现在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原因在于中方员工与海外员工之间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信念,他们有着不同的需求和期望,比如在对待权力上,中方员工更倾向于多权力层次,等级观念严重,而海外员工更倾向于减少权力层次,体现出了更多的开放和平等的要求。另外在管理方法上,中方员工没有数量观念,管理上更倾向于经验主义,“差不多”就行,不按制度和程序办事。而海外员工更有对制度与程序的尊重,管理方法上严格按照制度和程序,数量的观念要更强。所以,一旦管理过程中,中方员工的管理方式与海外员工所要求的管理方式发生冲突,就会影响双方的和谐关系,甚至导致冲突,造成执行力的下降。

(三)企业文化困境

文化差异,加大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管理的难度,文化的冲击和文化的困惑导致了企业战略在海外执行过程中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在海外战略执行过程中,中方员工与海外员工都会对企业战略进行基于各自文化背景的理解,使双方产生误解和冲突,进而采取情绪化或非理性化的态度,如果遭到对方的报复,会使双方的隔阂越来越深,导致组织管理上的混乱,企业战略无法执行。

二、解决中国海外建筑施工企业执行力困境的对策

面对中国海外建筑施工企业执行力困境,笔者认为必须从全方位思考,建构一个合理化的执行力管理的模型,从组织治理、人力资源、企业文化三个方面入手,从基础做起,来提升战略的执行力。

(一)从组织治理角度,要优化组织架构、企业流程和管理制度

在组织架构设计上,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应考虑所在国内类企业的组织架构设计情况,借鉴优点,对组织架构的职能和设置进行重构,使之能符合中外员工的合理期望,使员工的诉求能够得到合理的表达,将有利于组织的稳定;在企业流程的设计上,要对岗位责任、权限配置、决策机制、信息沟通机制进行标准化、规范化设置,使之固化到企业的组织行为中;在管理制度的设计上,要依托所在国的实际情况,以夯实制度基础,对不合理或不适合所在国的制度要进行调整、取缔,要深化制度的可执行性,来确保企业有效运转。

(二)从人力资源角度,要提高管理者、普通员工和团队的执行力

在中国海外建筑施工企业本土化过程中,管理者是引领企业前行的重要因素,管理者必须具有卓越的领导能力、指挥艺术和强烈的责任感,在决策的执行过程中,要发挥榜样作用。在海外建筑施工企业,要关注管理者的素质,调动项目班子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来提高决策的执行力;要注重员工执行力的提高,首先要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使之有意愿为企业工作,其实质就是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忠诚度,其次要给员工提供晋升的平台,为员工提供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机会上创造平等,营造出公平竞争的环境,三还要提高培养员工的执行力技能,这就需要企业加强员工持续的技能培训,通过业务的考核,来强化技能培训的成果,使员工掌握决策执行的基本能力;在海外的中国企业,是一个包括管理者和员工的整体团队,这就需要管理者和员工双方,都要摆正自身位置,对角色要有认知,形成按程序办事、按制度办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良好团队氛围,加强团队合作,共同提高决策执行力。

(三)从企业文化角度,要增强企业的跨文化执行力

面对不同的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的执行力,可以从以下途径入手:一是参加相关文化培训,企业要通过文化讲座等形式,对所在国的历史人文、风俗习惯、社会制度等进行介绍宣讲;二是聘请相关的文化管理顾问,作为企业经营与生产的指导者,来帮助员工和企业更好的适应所在国的环境;三是鼓励员工要加强自我培训,要让员工在出国工作前,尽量的加强对所在国各方面的了解,加强外语的学习,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做好准备,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新的文化。

总之,伴随中国海外建筑施工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海外战略的执行力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更迫切需要我们研究和建立一套适合中国企业的战略执行力的模型,来指导中国企业更好的“走出去”,更好的扎根海外。

参考文献:

[1]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战略与结构[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2]王成吉,王娟. 如何提升企业的战略执行力[J]. 现代管理科学,2005年第11期

企业投资战略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企业战略创新是企业维持竞争优势,提高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企业战略创新必须构建一套完整的战略创新行为机制,而其中的战略创新决策机制是战略创新成功的关键。为此,企业战略创新决策机制的研究无疑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战略创新;决策机制;企业家

Research on the Decision Mechanism of Enterprise Strategic Innovation

LUO Ling, DIAO Zhao-feng

(School of 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0,China)

Key words:strategic innovation;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enterpriser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战略所创造的竞争优势都是暂时的,只有不断进行战略创新,企业才能获得成功。因此,战略创新在企业生存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途径。企业要开展战略创新,必须构建一套较完整的战略创新行为机制,该行为机制应包括战略创新动力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学习机制、协同机制等子系统,而其中的决策机制是企业战略创新成功的关键。因而,研究企业战略创新决策机制,做出科学合理的战略创新决策,为企业战略创新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无疑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一、企业战略创新决策机制内涵

企业战略创新决策机制是指创新决策从开始到落实的全过程中,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内在机能的一种运转方式,战略创新决策机制要素包括战略创新决策主体、决策客体、决策信息、决策环境等方面,可以用下面的数学模型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Y= f(X)(1)

D=Y-T(2)

其中:Y-战略创新决策结果;f-函数;X-战略创新决策机制要素:主体、客体、信息、环境;D-战略创新决策绩效;T-战略创新决策目标。

公式(1)表明战略创新决策结果是由各种决策要素在决策过程中彼此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忽视或过于偏重某一要素都不利于战略创新决策机制的协调运行;公式(2)表明战略创新决策机制运行的绩效等于实际的战略创新决策结果与预定的战略创新决策目标之差,D大于或等于零表明战略创新决策质量优良或合格,D为负值则表明战略创新决策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企业战略创新决策活动中涉及到一系列决策问题,这就要求企业在战略创新过程中,必须明确战略创新决策的主体,深刻理解战略创新决策特点,遵循科学的战略创新决策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战略创新的效果和效率[1]。

二、企业战略创新决策主体:企业家

作为企业战略的关心者和制定者,企业家是战略创新的灵魂,也是企业战略创新决策的主体,企业家在战略创新中居于支配地位。一方面,企业家是整个战略创新活动的中枢,杰出的企业家总是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从总体上把握战略创新目标,使战略创意更客观和更符合实际;另一方面,企业家是战略创新责任的最后承担者,战略创新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存在很大风险,这固然会涉及到其他战略创新主体,但最终责任者只能是企业家。企业家的战略创新包括战略创新动机,战略创新能力,战略创新空间,并且是这三个方面交叉部分的实现。

(一)企业家战略创新动机

企业家战略创新动机是指激励或刺激企业家进行战略创新活动的物质与精神因素。按动机的导向性划分有三种类型:以市场导向为动机,包括:市场信息的搜集、市场信息在部门间的共享和整个组织对这些信息做出的反应;以企业家精神导向为动机,是指企业家主动寻求或创造市场机会的行为,反映了企业家的冒险、体验驾驭企业能力等方面的特征;以竞争导向为动机,市场竞争越充分,市场信息越真实,越能反映企业家经营业绩,从而形成企业家创新动力和压力,激励和约束企业家的战略创新行为。

(二)企业家战略创新能力

企业家战略创新能力是指在战略创新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企业家素质,包括思想意识、个人能力和特征等。这些可以体现在企业家的风险偏好,对市场机会和威胁的识别和把握能力,对资源的调配能力,企业家的信誉,企业家的战略学习能力等方面。当市场出现机会或威胁时,企业家要能迅速发现机会并及时进行战略创新活动,而这种对市场的洞察和把握能力,要求企业家具有不断学习、扩充和更新自身知识库的战略学习能力。

(三)企业家战略创新空间

企业家战略创新空间是指从事战略创新活动的空间独立性及范围大小,或者说企业和社会对企业家战略创新所附加的各种限制,具体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治理,战略创新行为是在企业的现有治理结构下完成的,其战略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的大小都要受董事会的激励与制约;另一方面是外部环境,企业家的战略创新动机和行为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能够给企业家的战略创新提供更多的可选择空间,并激发其创新动力[2]。

三、企业战略创新决策特点

(一)不确定性

战略创新决策的不确定性是指创新决策主体在信息约束和多种因素突变干扰下导致战略创新的决策困难,决策行为的不稳定,不能准确判断决策执行后果的一种属性。这种不确定性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未来环境的变化性和复杂性;二是创新决策的信息环境。在决策过程中,创新决策者处于信息不对称地位,不可避免产生信息“过滤效应”,导致信息扭曲、失真,在这种情形下做出的决策必然面临风险,影响到企业战略创新决策的准确性。

(二)动态性

战略创新必须经过若干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彼此衔接,战略创新的这种连续性决定了战略创新决策的动态性。战略创新过程的阶段推进性及不确定性的递减,使战略创新决策需要不断对决策方案进行调整与完善,有时还需做出中止某个创新项目的决策。由于战略创新决策的多目标性,使得战略创新活动不是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必须同时考虑诸如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市场容量、产品生命周期等目标。

(三)主观性

战略创新决策的主观性是指决策者在创新决策过程中依赖个人直觉、经验、洞察力等主观因素的一种特性。主观性产生的一个原因是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使决策者无法做出客观而准确的判断。主观性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决策者的有限理性,这种有限理性使决策者决策时,不可能对未来做出准确的预测,只能做出大致合理或较为满意的主观判断。战略创新决策的主观性反映了企业家在战略创新决策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是战略创新决策的艺术性所在[3]。

(四)协调性

战略创新活动不仅涉及企业内部的技术开发、生产经营和产品营销,而且涉及企业外部的环境因素,是一个包含诸多要素的复杂系统工程。因此,战略创新决策是企业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相协调和整合的产物。战略创新决策的协调性表现在:决策者与决策执行者的素质、水平的整合;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调一致;企业与相关(协作)企业之间,企业与供应商、用户之间的密切联系;企业与政府、宏观社会环境之间的协调等。[4]

四、企业战略创新决策原则

战略创新就是打破原有的战略模式,形成新的价值创造模式,是一种“破坏性”与“重塑性”相结合的过程。因此,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战略创新决策之前精心设计出一套事无巨细的程序和步骤,“摸着石头过河”是其常见的形态。但是,战略创新决策是一种科学性的活动,决策者必须遵循科学的决策原则。

(一)信息原则

科学决策的秘诀是“百分之九十的情报,加百分之十的直觉”,由此可见,信息是决策的重要基础,它在决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只有全面准确地掌握了与战略创新有关的信息,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战略创新决策。战略创新决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收集、加工和转换的过程。在“信息爆炸”时代,战略创新决策者们面临着信息过载和信息不充分并存的问题,一方面极易淹没在方便、快捷的信息海洋中,另一方面往往又缺乏战略创新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因此,面对复杂的战略创新决策,一定要充分发挥各类咨询组织的“外脑”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参与战略创新决策的积极性,起到“集思广益”的作用。

(二)系统原则

系统原则是指将战略创新决策视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分析该系统与环境、整体与要素之间、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达到战略创新决策的整体化、综合化、最优化。整体化要求战略创新决策必须从战略创新的整体出发,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综合化要求对战略创新决策的各项指标的利害得失进行全面衡量、综合分析;最优化要求战略创新决策者在动态中调整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部分功能和目标服从于战略创新系统的总体最优目标。

(三)可行原则

可行原则是指运用科学的程序、方法和技术对战略创新方案进行可行性推断,预测方案的可行性。战略创新决策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具有可行性,可行性是指在现有的主客观条件下,战略创新决策能够实施的程度及效果,它是衡量战略创新决策正确性的标志。

(四)动态原则

战略创新决策是由创新主体做出的,而作为创新主体的人受其所掌握的信息不全及认知能力不足所限,难免会出差错。有时战略创新方案本身就有错误,但在实施前没有发现;有时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使得原本有效的战略创新方案不再有效;有时由于战略创新实施过程中的操作失误,需要加以修正。这此都证明书战略创新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包括战略思维的创新、战略形成的创新、战略控制的创新、战略评估的创新。因此,在战略创新决策过程中只有贯彻动态原则,才能保证战略创新的成功。

综上所述,企业战略创新决策机制是一个系统,它由若干战略创新决策要素所构成,战略创新决策的质量取决于这些要素的协调性和匹配度,要想取得良好的战略创新决策效果,必须明确战略创新决策的主体,深刻理解战略创新决策的特点,遵循科学的战略创新决策原则,使企业战略创新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建民.企业管理创新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 弋亚群,刘益,李垣.企业家的战略创新与群体创新[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5(6):142-146.

[3] 任迎伟,冯俭.企业战略决策中的主观性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3):33-36.

[4] 刘友金,陈文化.论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特征[J].湖南社会科学,2000(6):35-38.

[5] 刘跃成.浅谈领导决策原则[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4):17.

(责任编辑:石树文)

企业投资战略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严格要求。要想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获得经济交易的效果,企业必须注重财务战略管理,加大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力度,如此方能切实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核心竞争力下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存在的不足,提出具体的实施路径,以供相关企业参考。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实施路径

对任何企业而言,核心竞争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企业核心竞争力较强,那么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就会更高。基于此,企业务必要注重财务管理,不断完善改进财务工作流程,站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视角建立财务战略管理方案,探索寻找实施路径,大力研究各类财务战略管理系统运行方式、适用状态等,从而让企业运营体系得到明显改善,进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在市场中拥有一定地位。

一、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与核心竞争力基本概述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即企业在日常运营发展环节针对财务管理编制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方案,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打好基础。需要格外注意的是,一定要根据企业真实状况,编制健全完善的财务战略内容和规划,对方方面面的工作内容予以分析和认知,这就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其对企业中各项业务活动的顺利开展有着极大帮助。其中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具体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动力,要求企业在运营环节,可以找到独属于自己的业务内容和价值,可以和其他企业有明确的分辨。不仅如此,在企業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独有的特色予以发扬宣传,使其变成企业的特色产品或者服务,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借此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全面提升,并增强企业声誉。

二、核心竞争力下的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和影响因素

(一)意识基础不强,管理观念落后

尽管这几年企业在市场体制不断改革背景下获得了较大发展,然而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却没有随之改革,且未曾受到充分的重视。一些企业管理阶层人员普遍认为其属于财务部门的责任,所以没有参加到实际管理中,仅仅是将管理职能交给财务部员工,对其中的流程、模式都不是很了解。当企业项目资金预算完成后,各个部门会变得非常忙碌,部分企业只能够依靠财务会计整合统计的现金流量表对企业经营收入和支出予以了解和分析,未曾有健全的体系制度对这一笔笔资金的分配、应用予以监督管理。这就直接导致管理职能由管理层掌控,但是却过于形式化。若是财会人员没有科学正确的资金管控意识,极易造成公司业务盲目性发展,收支严重失衡,甚至会发生入不敷出的情况,对企业利益产生极大不利影响。

(二)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总结

财务部门接收完财务预算申请表之后,即可进行后续工作。财务预算管理步骤,即长时间结合市场调控所汇总出来的,是很多企业广泛应用的规则,且是通过多次验证获得的结论。可以结合这些企业的真实情况,在具体应用环节对其展开合理的预算管理。大部分企业在开展财务预算之前,未曾设计长远发展规划方案,通常会让财务部门给予预算编制。但是,财务部们缺乏对整个市场行情的了解,所以在工作中很容易出现差错。显然,为了更好完成预算编制工作,需要交给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实施,通过管理人员对市场最新动态的及时掌控,根据搜集到的信息资料,对预算编制予以准确判断、科学调整。

(三)环境因素

企业所属行业的发展环境,与产品的市场需求、销售量、销售速度等息息相关。若是这三点都比同行业平均值要低,则代表企业核心竞争力薄弱,且运营环节都存在很大不足;若是超出同行业平均值,证明企业核心竞争力偏强,具有行业竞争优势。当前,越来越多企业开始主张创新,且都是以充分满足客户需求为基础,不断研发新产品,优化老产品。

(四)风险因素

企业财务风险涉及方方面面,尤其是税务、资本结构以及资金成本等风险,都是企业要在未来面临的财务风险。若是不能有效规避并处理好这些风险,极易对企业经济效益带来不利影响,从而在企业受到市场冲击的时候,削弱企业抵抗风险的保护屏障。例如,如果企业的存量资本偏少,通常是借助财务杠杆满足业务经营需要,则当市场有波动时,不仅企业收益会减少,而且企业经营系统的安全会受到负面影响。一些中小型企业通常只注重经营系统的加强,却不太关注财务管理体系建设,投入不足,会造成企业运营系统运行失稳。对新设立的企业,其设立模式的选择都会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税收成本等方面。

(五)内部环境因素

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是其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能够依靠自身的优势持续向市场提供较多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然后不断促进其发展的综合素质。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不仅要注重发展其生产能力等硬实力,还需要发展企业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而且可以不断激励和鞭策员工不断增强其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其创造力,让其也能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激发其工作的热情,让其为企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快速发展。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直接影响和决定企业的具体行为,而员工在企业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下就会养成良好的文化道德素养,然后优化员工整体的人文素质。因此企业只有拥有积极向上、和谐的内部环境和氛围,员工才可以凝聚力量,而企业只有不断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才可以对企业内部的员工不断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调动员工的工作激情,有利于员工可以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不断创新和改革,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但是如果缺乏良好的内部环境,员工的创新思维和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使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大幅下降。

(六)财务管理工作不规范

企业的财务会计在日常操作中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内容使用不合理的资金制度,自行设计一些项目的具体内容名称以及具体的数额,造成企业资金项目的不准确。并且会计在制作记账凭证时使用的文本不符合规定,会计在记录的时候也是较为模糊地随便写了项目名称和总体的数额,而没有详细地记录账目的明细,不利于对资金进行监管,不能有效杜绝资金的浪费等情况。

(七)混淆了企业发展战略和财务战略管理的关系

财务战略是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战略是多种多样的,如企业竞争战略、财务战略等;而财务战略是指企业在发展的一段实践内,根据企业整体发展的规划和发展战略和公司经营和经济状况制定的财务活动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企业科学制定财务战略可以促使企业可以确保资金的高效运行,流动,促使企业更快、更好地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但是很多企业只是注重企业整体战略规划的制定,却忽略了制定财务战略,有些企业甚至将企业发展战略和财务战略管理的习惯相混淆,不能明确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只是制定了企业发展规划和方向,导致企业未能重视财务战略管理,不利于企业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三、核心竞争力下的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实施路径

(一)加大宣传,增强管理意识

财务预算管理的开展事关企业多个部门。第一,企业应当摒弃传统管理理念,采用当前最为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提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并让各部门充分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是对企业资源配置方式的价值。基于此,企业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全体工作人员树立科学正确的财务预算意识。第二,应当不断提升业务部门的价值创作意识,在对业务执行方案予以编制时要充分全面考虑,多次验证,挑选最合理有效的方案,争取让企业的利益最大化。第三,发挥财务部门的职能,将财务预算管理交由财务部门实施,但是财务部门一定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服务水平,积极主动做好财务战略管理工作。

(二)科学制定财务战略管理目标

在实施财务战略管理过程中,一定要确定工作目标,这既是工作有序推进的重要基础,也是一大保障。因此,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财务战略管理目标,找出企业当前财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或缺陷,并明确其中的原因,同时提出科学规范的解决措施予以处理。在制定财务战略管理目标时,应当做到以下几点,分别是:

确保财务战略管理目标的合理性。相关员工应当充分详细地了解企业当前的具体状况,并对其展开深入分析,以此作为参考,制定健全有效的财务战略管理目标,保证该目标和企业真实发展状况完全相符,防止发生和企业当前发展形势差异较大的问题。

在制定目标环节,重点考虑股东利益、企业价值以及企业现金流量优化等几个问题。同时其他工作应当为关键目标提供服务。

财务战略管理目标一般会被划分成整体目标和分解目标。当明确整体目标之后,方可对其进行合理划分,使其成分若干个小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在对目标进行分解时,应当注重投资战略目标、筹资战略目标等,各个部门与工作人员要负责其任务范畴内的小目标,这样可以相互提高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效率,从而使员工、企业的利益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三)加强财务战略管理规划

上述步骤执行完毕之后,即可针对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予以科学合理的部署,强调计划的可实施性与规范性,为目标达成提供良好保障。同时,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在规划过程中一定要贴合企业实际,要有具体的规划内容,之后要逐个落实。在开展财务战略管理过程中,可结合企业发展的真实状况以及要求,确定管理目标。举例来说,针对筹资战略目标,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对于资金的需求都存在很大差异,可按照其当前的具体环节设计筹资方案,将筹资的具体数额、方法、成本予以明确。唯有对这些信息数据予以仔细认真的考虑分析,并做到明确分工,方可让财务战略管理更加高效。

(四)加强监督管理工作

在核心竞争力形势下,要想保证财务战略管理可以全面地在企业中得到落实,一定要注重对其实施动态监督管控。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在企业中设立专职监督管理部门,其主要责任是对财务战略管理的进度、效果予以监督管控,并从中找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告知相关负责人对其进行妥善解决。且该监督管理部门中的工作人员自身要有极强的责任感,能够对自己本职工作有充分的了解,将自己的工作态度摆正,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促进企业稳健持续发展。

其次,建立完全优化的管理体系,使监督管理工作能够有制度可依,防止发生工作职责不清晰等问题。在建立相应的机制体系时,需要对相关员工的具体工作内容予以说明,由此可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最后,建立合理奖惩机制。其目的是调动工作人员的热情和积极性。无论是监督管理工作还是财务战略管理实施工作,只要工作效率高、质量高,就可以给予其适当的物质、精神等方面的嘉奖,借此使得工作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投入,更加积极。同时,要保证监督管理有专职人员负责,促使企业能够健康长远的发展。

(五)加强防御型财务战略管理工作

企业核心竞争力,或者是企业中独特的产品、服务,抑或者是高新技术。不过,这些核心竞争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往往都会出现衰败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会受到较大不利影响。一旦企业被核心竞争力和其他因素所影响,那么财务战略管理的落实必然会受阻。要想杜绝上述问题发生,让企业尽快施行财务战略管理,需要加强防御型财务战略管理工作建设。企业在开展财务战略管理过程中,应当将其中的行业高分配收益放到核心竞争力的建设中,站在股东视角考虑多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做到高风险和低回报的有机融合;以企业今后稳定健康发展为前提,尽可能降低在资金方面的投入,利用高额度股利的支付,让投资人员的目标予以实现。在该环节,企业财务战略发展会获得有力保障,使企业财务管理和财务战略管理实施都能快速稳定发展。

(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目前,很多的企业在财务管理的制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内控制度不完善,致使财务管理工作相对比较混乱,更加不能发挥内部控制的价值和作用,致使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一直处于比较低下的状态。为了改善这种现状,有必要结合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来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首先,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应该要将具体的任务落实到个人头上,明确管理责任,确保所有财务人员都能清楚的了解自身所肩负的职责,在工作中按时完成任务,保证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运行正常。同时,应该要依据实际情况,对工作流程进行规范,要将具体的工作流程深入到财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还需要注意的是,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相比,企业的财务管理有其特殊性,并且具有明显的特征,为了凸显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独立性、严肃性、权威性,一定要从制度上给予保证,其他部门应该要积极的配合财务部门的工作,以此来确保财务工作能够顺利、高效的开展。再次,企业应当不断规范审计的规章制度,并且建立财务审计部门,招聘审计专业人员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开展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审计部分的作用。企业内部应该成立独立的审计部门,要选派合适的人员担任审计部门的岗位。为了避免出现审计的形式化,就需要将审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凸显出来。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成立审计小组,审计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定期的对企业内部的财务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并及时将抽查的结果汇报给上级领导,便于企业领导和企业组织及时了解企业内部财务的情况,及时的做出战略调整。

(七)科学规划财务战略和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的发展战略是指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的发展情况以及需要制定的各种战略的总称,企业战略可以为企业未来的规划和发展方向指引方向,明确发展的目标,促使企业快速发展。而财务战略是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最基础部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战略影响企业整体发展的方向。要想确保企业稳步发展,就要正确认识财务战略和企业发展战略的联系和区别,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战略使企业免受财务风险的威胁,同时也可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企业在制定财务战略的时候也要严格遵循企业发展的整体战略要求和规划目标,确保两者可以相辅相成,确保财务战略可以指导企业的日常财务经营管理活动,最终实现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和目标。

四、公司类型选择

一般情况下,公司类型有以下几种:有限责任公司、无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合伙企業、普通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等。创业者在对公司类型进行选择时一定要谨慎,考虑全面,选择与自身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最为符合的公司类型。

五、结语

总而言之,财务战略管理施工对企业将来的发展十分有利。所以,企业一定要基于核心竞争力,高效有序地开展财务战略管理实施工作,根据企业真实情况予以规划,促进企业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子夏.探讨核心竞争力下的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实施路径[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05):6-8.

[2]王雪红.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实施路径[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20):195-196.

[3]魏峰.核心竞争力下的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实施路径[J].财会学习,2019,(27):35-36.

[4]李娟.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财务战略管理[J].商讯,2021,(15):45-46.

企业投资战略分析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投资是企业保持正常运转和扩大生产经营的必然手段,然而风险总是伴随着企业的投资行为。笔者首先分析了企业投资风险的形成原因,随后针对这些成因提出了相关建议以帮助企业规避和控制投资风险。

关键词:投资 风险 控制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日益深化,企业面临外部环境也越来越来复杂,企业只有不断的通过投资扩大经营规模,才能立足于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一般认为,有效的投资行为是推动企业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从企业的投资行为来讲,风险是永远伴随而来的,外至金融环境、国家政策、市场竞争等,内至企业的决策水平、内部治理、项目后续管理等都会对企业的投资风险产生巨大影响,进而影响投资的效率及效果。因此,研究企业面临的投资风险形成的各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对于提升企业的投资效率,促进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

(一)金融环境变化

在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外界因素中,金融环境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前几年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我国出现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大宗商品价格暴涨,人工、材料等成本费用也不断上升,给企业造成了较大的经营压力。政府为了控制通货膨胀而采取提高利率和准备金率等措施,进一步增大了企业的财务压力;不少投资项目也因为融资渠道减少等问题而出现资金供给困难,甚至造成危机。另外,近年来人民币的升值造成的汇率波动也影响了不少出口企业的日常经营投资,造成了大批出口型企业生产停滞甚至破产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二)国家政策调控

根据分析企业外部环境的PEST模型,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因素。同时,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也走的是以产业政策带动经济的路线。因此,国家的宏观政策也是引起企业投资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来讲,企业的投资项目如果符合国家的政策引导方向,则会在收税、财政补贴等方面得到政府的支持,进而有利于项目的成功。如果企业投资项目属于国家不鼓励甚至禁止领域,则面临着成本上升甚至被叫停取缔的风险,投资项目的前景可见一斑。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提倡鼓励节能减排,因此企业投资新能源等项目会在政策上得到政府的支持,未来的不可预期的风险也较小。而过去的某些重消耗、重污染的产业会被相关部门要求整改或者取缔,未来生产经营的压力也较大。再如前几年房地产行业的火爆吸引了不少“门外汉”涉足甚至转型房地产开发,在经营初期可能受惠于行业红利赚取了部分利润。但随后国家对地产业的宏观调控造成了行业的寒冬期,房地产业的萧条反而拖累了企业的整体业绩。因此,企业必须随时关注并尊重国家的宏观政策,尽量将投资项目的国家政策风险降到最低。

(三)投资决策失误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企业管理层相对于股东、债权人等具有更多的不对称优势,而他们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更加倾向于进行长期投资,扩大企业规模。同时,由于不少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问责制度,从而进一步加深了这种非效率的投资问题。很多企业管理层在进行长期投资决策时仅仅基于当前市场状况或者企业的短期效益,并未充分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企业的长期投资项目往往缺乏事前合理的分析论证,投资决策仅仅取决于领导的个人意愿,“一言堂”现象严重。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申报、审批等工作环节往往都是流于形式,这样必然导致了不少长期投资的投入产出比不尽人意。国家审计署发布的国有企业审计公告显示,不少国有企业都存在着管理层投资决策盲目低效、投资项目前期论证不充分、对项目环境考察不足等问题,从而造成了企业承担较高的投资风险。对于规模较大,抗风险能力更强的国有企业尚且如此,广大的非国有企业的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投资风险更要引起决策层的重视。

(四)投资项目后续管理不足

企业从前期投资到取得回报并不是一蹴而就,这是一个资金不断循环增值的过程。因此对投资项目的日常经营管理也是关系到项目成败,影响投资风险的重要因素。投资项目在前期经过科学论证并通过审批之后,对其后期的分析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相关的制度监督项目的正常运行,事前也没有预测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并缺乏相关的解决措施,则投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就会出现太多不可控的因素,甚至影响到项目本身的成败,极大的增大了项目投资风险。在实际中不少企业在经营规模增大,手中闲置资金较多之后就大肆的进行多元化投资,进入一些当时行情不错的陌生领域,但由于企业缺乏相关领域的知识积淀和专业的人才,从而导致投资项目的后期运营管理严重不足,其结果可想而知,企业业绩必然因项目的亏损而下滑。

三、企业投资风险的控制措施

(一)科学预测金融环境的变化

当经济出现通货膨胀时,投资形成的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所占用投资额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使投资收益大打折扣,投资回报相对减少。企业规避市场价格风险应当以事前科学的预测和判断未来价格走势,在项目预算中充分考虑未来价格变动的因素,并保持一定可调整空间。另外,企业在融资渠道上可以采用债务融资来应对通货膨胀的风险,在投资方向上则可以偏向于实业投资而非债券等贬值较快的资产。在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情况下,出口导向型企业的投资则更应该谨慎。海外投资的资产可能会因外币的贬值而出现贬值,因而造成亏损。当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之时,企业的海外投资风险相对较小。

(二)把握国家政策走向

由于企业的投资项目往往具有投资周期长、投资金额大等特点,很多时间跨度较长的项目通常会受到国家政策调控的影响。对于国家政策明确打压的领域,企业应当在投资前谨慎考虑并尽量回避。而对于一些周期性的行业,企业可以在国家抑制、市场冷清时开展投资建设,这时资产价格、投入成本都较低。当国家放松调控、市场回暖时投资项目已经可以开始运营,或者直接转让给其他买方。此时无论是从转让价格或者转让难度来讲,都很可能会是一笔成功的交易。因此,把握宏观的经济走势,尊重市场规律,选择合理的投资窗口期是企业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措施。

(三)提高投资决策水平

要提高企业投资决策水平首先在设计更为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将管理层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上来,从企业的契约制度上解决企业管理层片面追求企业规模、盲目投资的问题根源。由于企业的投资行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应当保证企业的决策权适当的集权,并赋予中低层员工一定的参与权。其次,应当在企业内部设计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机制。企业进行投资行为时首先要初步选择可投资的范围,然后进行全面合理的市场调查分析,在取得相关资料之后梳理预测各种潜在的影响因素。综合考虑相关因素的影响之后进行科学严密的可行性分析,只有通过科学论证之后的项目才可以进行投资。为了将企业的投资项目分析误差降到最低,还应将企业的决策人员和分析论证人员的职责明确划分开来。同时,企业应当建立合理有效的事后问责制度。明确投资决策责任,在明确投资决策主体权限的同时,就应当把投资决策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个人,使得投资决策真正受到风险责任的约束。对于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企业利益损失,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从而使企业管理层更加谨慎合理的选择投资决策。

(四)加强投资项目后续管理

一个项目的成功不仅需要前期的分析论证,还需要后期的经营管理。企业需要在投资项目实施之前就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分配项目开展中的人员、资金及其他资源的分配。现代企业投资通常都是同时投资多项目以分散风险,这样更要协调好各个项目之间的分配计划,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投资管理人员应当在事前分析预测各种可能对项目运营造成负面影响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案处理机制。在相应的情况发生之后及时采取措施,将其对项目的影响降到最低。在投资项目的进行过程中对项目的监控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要注意项目的财务状况,保障项目充足的流动性是保证项目正常运转的关键。二是要关注项目运营的投入状况,因为投资成本的多少是影响项目投资收益的重要因素,其往往能够决定项目的整体竞争力。同时,投资项目建成之后以及一些关键时点的全面分析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对项目进行后续评估,梳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分析项目运行与计划预测之间的偏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解决项目中出现的新情况,以降低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为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投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企业根据具体情况以及对投资的风险分析和决策管理,采取相应的规避和控制措施,使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防患于未然,推动企业健康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金海.中国企业投资风险管理与控制[J],经济研究导论,2012(04).

[2]赵严伟.企业投资风险管控问题研究[J],人民论坛,2013(02).

上一篇:技能大赛英语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建筑企业成本核算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