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设计课程总结范文

2023-09-22

字体设计课程总结范文第1篇

一、传统字体设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方法单一陈旧, 缺乏深度与广度

传统的字体设计教学采用的是讲授法, 学生听讲记录, 被动接受老师传达的知识, 学生的课堂主动性作用降低。课程前期训练侧重于对于成熟的中英文字体书写临摹, 一般分别训练衬线体和无衬线体的中英文字体各两组, 后期创意字体设计也仅限于笔画、结构等元素的创意变化。字体课程周期时间短, 学生过分依赖软件的制作手段, 字体书写训练不足, 影响后期课程字体设计运用的视觉效果。

(二) 教学资源更新缓慢, 缺乏实践应用

字体设计课程内容素材多来源于书本知识和专业教师的课件补充, 更新相对缓慢, 课程偏向于理论知识学习, 学生局限于纸上谈兵, 课堂以模拟题训练为主, 少有真实市场课题, 使得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的锻炼。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等媒介的出现, 现代设计风潮发展迅速, 流行趋势更迭变化较快, 字体课程与之相比相对滞后, 课本内容已无法满足现代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

(三) 课程内容衔接不足, 考核方法有待商榷

字体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 与之后的标志设计、招贴海报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等都有密切的联系, 但是却在课程内容呈现中出现课程割裂的传统模式, 几乎不涉及字体在各种设计中的具体运用与作用, 导致后期在各专业课程中字体设计的视觉效果并不理想。字体课程考核主要以结课大作业与平时小作业的形式为主, 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的培养, 应当根据每年学生存在的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不断改革考试方式, 使成绩评定更加客观、公正,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二、字体设计课程改革创新探索

(一) 转变传统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针对我国目前传统字体设计课程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需要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积极改革, 转变传统教授法, 注入式教学使学生被动接收知识, 教学效果受到影响。需提倡学生参与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从外在被动接受的方式转变为内在主动参与,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发挥其在教学环节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从之前的“聆听——学习”模式转化成“参与——学习”模式, 遵循“行动导向”原则, 让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从行动体系中获得过程性知识, 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在课程作业布置方面, 引入实际项目和设计赛事。项目与比赛的真实性和时限性、主题的真实需求以及丰厚的奖金, 将会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设计热情, 同时, 在参加比赛和项目时, 会欣赏到别人优秀的设计作品, 能够从中发现自己与优秀设计师的差距, 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提高自己的学习热情, 为之后的专业学习提供帮助。

(二) 注重基础与专业课程的衔接, 发掘字体设计训练深度广度

字体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对于字体的造型风格的能力把控, 不仅需要在字体设计课程中培养与运用, 同时也与视觉传达设计相关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具有重要联系。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下, 各专业课程对字体设计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这就需要加强学生字体设计能力的深度广度训练, 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关系, 将字体设计的训练贯穿于每一门专业课程之中。根据不同课程内容的侧重方向, 将原本字体课程设计单一的字体造型风格的训练要求改变为字体在不同情景中的应用选择、字体与图片之间的节奏韵律把握、字体与字体之间的视觉流程设计、中英文字体的排版搭配等多角度、多方位的设计运用。在不同的课程、不同的侧重方向上讲明字体设计在该课程中的规范与要求应用。例如同为版面中的标题文字, 在海报设计、书籍设计、包装设计之中的表现手段各不相同, 需要考虑版面的大小适合的字体尺寸, 字与字之间的间距设置、在不同材料上字体的印刷效果呈现等相关的具体问题。让学生进行这种不同课程字体设计的形式的区别比较, 深入挖掘字体设计的运用方法, 在不断地尝试、对比、应用过程中, 老师配合指导并解决疑难问题, 使学生能够更加快速理解并掌握字体设计在不同课程之间的应用方式。

(三) 将字体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丰富字体设计形式

近年来, 字体设计在设计行业领域受重视程度加大, 以往视觉传达设计图形是主体, 字体起辅助作用。如今具有视觉功能的文字代替了图形的作用, 成了视觉中心点。以书法体为例, 我们目前提倡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在根植传统文化的视觉设计中, 书法作为我国特色的视觉元素被设计师广泛应用在设计领域, 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等笔画分解与重组, 创造出新的造型风格, 即发扬了我国传统文化精髓, 又引领了设计潮流趋势。传统书法体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各具特色的书体风格, 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除了讲述各个时代书法体的类型和字体特点, 也要培养学生对书法字体的鉴赏能力。在设计现代字体风格形态时, 学生可以受书法字体的启发, 借鉴与利用书法元素, 创造出具有中国文化风格的字体。

(四) 新媒体视域下的字体设计创新探索

文字最早起源于图画图形, 它们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传统的字体设计课程注重文字和图形之间的关系, 通过手绘和软件创作出平面的字体表现形式。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 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为视觉空间提供更大的创意可能性, 我们设计的创意字体形式可以不仅仅是静态图形符号, 也可以与当今新媒介进行结合, 将静态、二维的表现形式转化成动态、多维的创意形态。通过结合立体构成、动画技术、动态影像、综合材料、交互技术等表现技法, 探索出创新型的动态字体设计教学方法, 为字体设计提供更全面的形态种类。加入多维的创意思维, 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 更好地将传统的二维字体设计应用于新媒体视域下的新形式创作。基于此, 教师在字体设计课程改革中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 探索更为先进的教学方法, 也可在视觉形式的基础之上, 加入声、光等多感官表现手法, 逐步提升字体设计的系统性和多样性, 充分利用新媒体将字体形式多样性达到传播效果最大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字体设计课程作为视觉传达专业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程, 只有保证字体设计的教学质量内容, 才能使学生们打好专业基础,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好培养, 为之后的综合专业课程学习和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帮助和保障。因此, 为了适应新时代视觉传达领域对于专业设计人才的需求, 就要求我们教育行业工作者必须加快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与观念, 开拓教学思路与形式, 与时俱进, 深化教学实践应用, 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 强化学生的整体综合设计能力, 体现课程教学的应用成果。

摘要:字体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和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字体课程没有与时俱进, 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 无法满足市场对于设计人才的需求,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字体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所存在的问题, 提出一些方法措施, 以期对字体课程的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字体设计,课程教学,传统文化,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 董小龙, 葛正喜.字体设计[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3.

[2] 朱元吉.试析字体设计在新媒体环境中的运用[J].中国艺术, 2016 (03) :142-143.

[3] 李海平.两段式字体设计课程结构构建探究[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5 (04) :78-80.

[4] 周小舟.新媒体语境下字体设计的教学实践创新[J].艺术与设计 (理论) , 2017 (2) :136-138.

[5] 张海霞.数字化时代字体设计教学与创新[J].大众文艺, 2016 (02) :229.

字体设计课程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设计;城市交通导视系统字体设计

信息时代数字化的迅速发展使人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状态,传媒业的兴盛及互联网的普及,使全球资讯得以共享,信息设计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信息设计是用合理的设计方式将难以描述、枯燥乏味、烦琐复杂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和组织来进行信息传播,让复杂难懂的数据信息易于理解和接受。城市交通导视系统作为信息设计的一个方面是伴随着经济繁荣、城市交通发展而产生的。它是由文字、导向符号和导向图形构成,用于引导和指示方向。它主要包括交通道路和交通设施中的指向牌、信号灯、指向符号、地名牌、路牌、车站牌、交通信息荧光屏、街区地图等。[1]成功的城市交通导视系统设计可以帮助人们便利出行,减少出行时间避免出行延误。城市交通导视系统中的字体设计作为城市交通导视系统中的核心元素,要清晰、准确、无障碍化的传达城市交通信息。

1 国外城市交通导视系统字体设计的发展

早在1850年人们就关注城市交叉口处交通安全和拥堵。1868年,英国工程师纳伊特在伦敦威斯特敏斯特街口安装了一台红绿两色的煤气照明灯,用来控制交叉路口马车的通行。加拿大多伦多市于1964年完成了计算机控制信号灯的实用化。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汽车的普及,城市交通拥挤、阻塞现象日趋恶化,随之产生了智能交通系统。与此同时欧美的城市交通导视系统的字体设计的研究也达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

1.1 英国的城市交通导视系统字体设计

19世纪的英国伦敦已经成为全国的商业、金融、贸易中心和社会文明的神经枢纽。1863年伦敦已拥有第一条民用地铁。英国机电工程师哈里·贝克在1932 年设计了第一张伦敦地铁图,为人们提供了现代地铁地图的范本。

伦敦地铁图运用了爱德华·约翰斯顿(Edward Johnston)在1916 年为伦敦交通公司设计的“无衬线字体”。这套字体以经典的罗马字体的基本形态为基础。为了使文字清晰、易识、规范统一,约翰斯顿去掉了罗马式字体的装饰性笔触,削弱了字母线条粗细的变化。最终在视觉上达到比例和谐的效果。这套字体的识别性很强,主要使用在海报和指示牌上。因此英国成为最早在地铁导视系统中使用现代无衬线字体的国家。该套字体后来添加了小写字样的新版本“New Johnston”至今仍然使用。“无衬线字体”字号的选择根据地铁图的印刷尺幅而定。站名紧靠站点标识,文字编排也与线路方位保持一致,便于使用者阅读。英文采用了水平或对角线倾斜排列,注意了文字秩序性与一致性的原则,保证了图面的整体效果。[2]“铁路体”是世界上第一款城市交通导视系统的专用字体。“铁路体”的产生,标志着城市交通导视系统中字体设计理论体系的形成。

1950年,英国建立了第一条高速公路。由于之前旧的路标系统没有公开可见的规范说明,也沒有法律明确规定,于是当时的郡议会采用他们自己的设计,或是采用来自制作商的各项标准条例进行设计。当时的路牌基座往往刻上制作商名称,路牌上的文字信息排布也过于复杂,文字周围容易出现缝隙,影响辨识度。认识到这些不足,1957年英国政府组织了一个顾问委员会来研究针对时速70英里(约113公里)的新高速公路重新设计路标系统。切尔西艺术学校的平面设计师乔克·金尼尔(Jock Kinneir)被指派进行设计。新的字体取名为“Transport”(图1)。“Transport”具有空心的,清晰的字形,根据欧洲和美国的实际经验,使用大写和小写字体,而不是1933年以来英国公路上使用的大写字体,这样增加了字体的易读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

1.2 德国的城市交通导视系统字体设计

德国在二十世纪初就开始了交通用字设计的标准化。由皇家普鲁士铁路设计的DIN 1451的字体是德国的公共设计标准用字。DIN 1451 的设计力求简练和标准化,是以一个网格系统为基础,使用尺规,以至于手绘都能够完成绘制的基本字形。DIN 1451字体包括 DIN Mittelschrift 和 DIN Engschrift 两款,前者是后者的窄体版(图2),两者都具有很高的区分度和易读性。1936年开始,DIN 1451 成为德国路标和公路的标准用字。

1.3 美国的城市交通导视系统字体设计

美国早期的城市交通导视系统字体设计FHWA(The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美国公路管理局)系列字体是在20世纪50年代晚期开发。FHWA字体包括七个系列(从窄到宽依次为):A系(已被弃用)、B系、C系、D系、E系、E(M)系(比E系笔画宽约20%)和F系。现在FHWA同样在加拿大和台湾作为路标用字使用。(图3)[4]

近年来,对FHWA改良的新字体Clearview取得美国联邦政府认可。在美加两国的一些地区,新字体Clearview成为旧标准FHWA字体的唯一替代者,开始被广泛使用。

Clearview字形设计的特点:1)小写字母设计的较高,如:小写字母b, d, f, h, i, j, k和l的顶部都穿过了顶部的X线,提高了字母的区分度。字母g的圆弧部分被设计在基线上部,增强整体识别性(图4)。2)字母中间的空间设计的较宽阔用以提高识别性,并且字形也考虑到在普通和高光材料对年长司机(美国截至2005年65岁以上司机3600万人,占司机总数的1/5)的视觉影响,使字体设计更加人性化。3) Clearview 的设计使用了大小写混排提高易读性。实验表明,Clearview提高易读性使时速72公里的车辆识别距离增多24米,或多出1.2秒的反应时间。而在年长司机夜间开车的研究中,大小写混排的Clearview的识别性比全部大写的FHWA提高了16%。[4]

1.4 对亚洲的启示

亚洲的城市交通导视系统发展较晚,欧美的城市交通导视系统的字体设计对亚洲有着很深的影响。为了容易让司机在较快速度情况下能够清楚地阅读标志,许多国家使用无衬线的黑体字或类似字体。例如:台湾和韩国使用的是美国的旧标准 FHWA,香港使用的则是英国的标准字体 Transport。近年来,香港和韩国在新路牌中越来越多地使用海尔维蒂卡体(Helvetica)。在中文用字方面,中国大陆、港台地区,选择了商用印刷字体。欧美的实验方法和通用的标准如字距、笔画粗细、内部空间设计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而这方面,日本经过针对道路功能的细致考量设计出的高速公路字体,是值得学习的。

日本道路公团标准文字(图5)由前日本道路公团设计,这款字体设计舍弃了传统的汉字笔画的美学,也不按照日本的汉字标准进行设计,而是大量省掉细节、简化笔画,将笔画尽量归纳为厚重的横、竖、45度斜线。虽然近看不符合常规,但这种设计在高速运动中的实验效果极好,基本达到了设计的初衷:“时速100公里,距离140米,判断所需时间在5~6秒”。日本道路公团标准文字在日本高速公路被广泛使用,对亚洲地区有启示性的意义。

2 我国城市交通导视系统的字体设计

2.1 我国城市交通导视系统的字体设计的现状

由于公共交通环境的特殊性,我国的城市交通导视系统字体一般选择使用黑体字和Helvetica字体(从2009年起英文字体改用FHWA字体)。黑体字笔画粗细相等、字体构架方正、易于识别,在一定运动速度和距离内辩识度较高。仿宋体字形清秀优美,老宋体字形端庄有力,在静止和近距离状态下阅读的效果较好。但是与同样大小的黑体字相比在远距离和高速运动的情况下,仿宋体字的全部笔画,老宋体字的横笔画由于过细而识别不清,容易产生错觉和疑问。[5]

虽然中国大陆使用黑体字,但设计时具体该选哪一款黑体字,没有统一要求,字距设计、文字比例、中英文比例基本上都没有一个规范。因此我国城市交通导视系统中的字体设计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从(图6)中看,字体统一用的是黑体,但是是两个不同的黑体,而英文字体运用比较混乱,右边公路用字似乎是Helvetica,从比较典型的G和R就可以看出。而左边的公路用字似乎就不是Helvetica了,因为G的底部是圆滑的。而在京沪高速公路上出现了使用衬线字体的情况,这些都是有待改进的方面。

总之,我国城市交通导视系统中字体设计需要再优化,字体的选择、文字的排版、信息翻译的规范等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提高我国城市交通导视系统的设计水平。

2.2 城市交通导视系统的字体设计原则

(1)字体设计应当清晰、易识便于受众理解。由于城市人群密集、流动性大,城市环境复杂,就要求城市交通导视系统字体设计要清晰、易识、便于受众理解。因此在设计时字体轮廓要简洁,尽量使用无装饰线的字体,保证人们能够在一定距离内看清楚内容。字体色彩与背景色彩要区别开来,字体色调与背景色调反差越大,字体的醒目程度和易识程度就越高。一般采用醒目的白色、黄色或红色配以深色底色,以保证有较大的对比度,这样不会造成误导。[6]

(2)字体设计应当注意在动态阅读时的辨识度。我们在城市交通导视系统字体设计中还要注意字体在动态阅读时的辨识度。在城市交通导视系统字体设计中,有些字体是供以每小时80公里的车行速度来阅读的,而有些是供行人停下来时仔细阅读的。标识作为一个城市交通导视系统的一方面,它的识别多是在一个动态空间之内,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那么字体的体量与尺度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字体设计时注意信息内容分类清晰、字体间距大小调整适中。过大的间距会导致人们的阅读受阻,破坏视线移动的流畅性,过小又会造成识别度降低。与此同时每行字需要对齐,以便于人们在远距离阅读、辨识时不会跳行偏行。[6]

(3)字体设计应当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在城市交通导视系统字体设计应当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就要注意文字整体风格的协调统一,设计时每个字符体量大小要匀称,字符之间排列整体和谐。汉字字体设计时应当注意字体间架结构的处理,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感。汉字的笔画结构相当于文字的骨架,无论怎么改变字体笔画的形态,都应当对文字结构的疏密进行仔细的推敲,达到字体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

(4)字体设计应当体现民族文化符号特征。城市交通导视系统字体设计应当体现民族文化符号特征。优秀的字体设计能够体现本民族的文化内涵,传达民族审美观,增强民族自豪感。不同时代的很多国家设计师以及字体爱好者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字体设计上。我国的城市导视系统的字体设计以汉字设计为主要部分,国际语言的使用为辅。我国的汉字字体设计的历史悠久,经历了殷商的甲骨文、秦小篆、汉隶书、魏晋隋唐楷书、宋代雕版印刷字等文字体系,一脉相承沿用至今。由于汉字笔画多、结构复杂的特点使得要进行汉字字体设计的难度较大。因此在进行城市交通导视系统字体设计时需要注意汉字的视错觉、字面和重心等这些方面的问题。

(5)字体设计应当遵循无障碍设计原则。1974年,联合国组织提出无障碍设计(Barrier Free Design)这个概念。无障碍设计强调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一切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如残疾人、老年人)群众的使用需求,配备能够应答、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功能与装置,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城市交通导视系统字体设计也应当遵循这一原则。

由于在城市道路中人群视力、记忆力的反应等各种能力的不同。很多小孩老年人往往难以领会复杂的出行信息,这就要求城市交通导视系统的字体设计所表达的信息符合小孩、老年人等人群认知能力的特点:1)所设立的标识牌要位置明显,标识牌上的示意图设计简单明了,使的绝大多数人能很快识别。2)文字凹凸程度大,高度适中,使人们清楚看到,视觉障碍者能触摸掌握。[7]盲道的转弯分岔处,应考虑将盲文或声像导向设计于其中,以遵循无障碍设计原则,实现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

3 小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交通需要提供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城市交通导视系统中的字体设计快速、清晰、准确的传递信息,给城市居民带来便捷的出行环境,提供便利的指示和服务。同时城市交通导视系统字体设计也是提升城市形象和人文情感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姚晓理.城市交通导视系统中的字体设计[D].长沙:湖南师范大學,2012:1.

[2] 艾欢.地图中的信息设计——以伦敦地铁有轨电车图为例[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73.

[3] 贝恩斯,狄克逊(英).标牌与标识——环境中的标识语言[M].柳沙,译.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0-27.

[4] 小川.美国和中国的路标字体设计(拉中国距离)[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1baa70100b7hn.html. 2008-11-19.

[5] 黄潇潇.城市建筑综合体中的标识系统设计与研究——基于杭州市民中心标识系统设计实践[D].上海:同济大学,2009:31.

[6] 张楠.浅谈城市导向标识字体设计[J].现代企业教育,2009(04):186.

[7] 尹治军.城市道路的无障碍设计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9:52.

[8] 杜凯.汉字设计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2.

作者简介:刘露露(1990—),女,河南周口人,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2012级研究生。

孙琦(1975—),女,江苏无锡人,副教授,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博士在读。

字体设计课程总结范文第3篇

摘 要 自人类文明始,到如今的新媒体时代,字体都是人们获取知识、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新媒体时代,文化传播、交互信息中字体设计便变得极为重要,而人类社会科技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使得艺术设计领域也得以发展。文章以一些动态设计海报、交互广告、影视电影中的字体设计为例,简述现今的字体设计应用及创作、字体的变革与创新。

关键词 新媒体;数字化;字体设计;动态化

自21世纪到来后,人类进入到数字化的新媒体时代。人类社会的科技文化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对我们的思维方式、审美趣味等方面也带来巨大深远的影响。数字化技术己经成为现代艺术设计蓬勃发展的“发动机”与“催化剂”,传统文化艺术也将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传统艺术只有不断的与数字化技术交织演变,才能形成更加丰富多变的新媒体艺术,促进艺术设计领域的革新,改变人们对艺术设计的认知和感受[1]。文字是人类历史文明的载体,其形成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文字是表达言语、呈现文化的载体,也是视觉设计中提供中心思想的图形载体,在诸多设计元素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2]。因此在设计领域里,字体设计拥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价值与地位,使得字体设计随着人们的需求和社会的进去发展,其视觉形态和表现形式发生了神奇的巨变。

1 新媒体时代字体设计应用范围的变化

字体设计从传统的书籍、包装、海报等载体下的形式,到多媒体范畴的网页设计、影视设计、动画设计、装饰品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设计范围中的指示系统设计、游戏设计的界面等诸多设计领域,再到现在的数字媒体书籍、动态海报中的动态字体;网页、广告设计中的交互字体;影视、动画中的4D多材质字体等多媒体字体的应用。

1)在动态海报中的字體应用。动态字体设计增加了动态效果,传达的信息量更大,视觉冲击力更强,使其形象更加突出,个性更加鲜明。中华24节动态海报中的“中华24节动态海报-春分”,以遮挡、滑动的动态,图形化隐喻等方式体现了柳形态婀娜、优美,暗喻春分气候活动——踏青游船,民间活动——簪花喝酒。动态海报中的动态化字体更加能表现字体的寓意,且暗含寓意颇多了;与传统字体设计相比更加形象化,视觉冲击力更强,也更有个性。

2)在交互广告中的字体应用。互动广告和传统广告相比其视觉传达模式发生了变化,既兼有平面广告和影视广告的特征,同时又具有互动性。既有影视视频、二维动画,又有平面网站链接,还可以进行在线调查、评论发表、网络购物等多种性

能[3]。例如:淘宝二楼《一千零一夜》的交互广告。广告以短视频的形式展现了产品中那些悬疑、荒诞、冲突、情感等元素,使得用户首先在视觉上被全新的观影体验震惊,接着又沉浸在“一个产品”创造的“一个新奇元素的故事”中,让他们或是思念家乡的味道,或是慨叹兄弟朋友间的情谊,甚至回忆青春年少的岁月,故事里总能看到与自己相似的身影。“美好的事物能治愈”,一方面被产品故事治愈,另一方面又被“深夜放毒”控制住,这引发的关联情绪正是激发用户购买欲的利器。淘宝二楼《一千零一夜》中的字体设计风格统一、形式多样,且主体字都是竖排版。以产品做内容拍竖屏式的产品微电影,以应用内容创新交互作为入口,为产品的传播带来无数吸引力。其表现形式集视频、网页链接、评论发表、网络购物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3)在影视、动画等网络媒体中的字体应用。在最早的影视、动画等网络媒体中的动态字体只是简单的片名、片头片尾演职人员名单的滚动字幕或闪现。而现在在影视、动画等网络媒体中的动态字体除了滚动、闪现、渐变等简单特效,还加入了扭曲、旋转、融合分散、集聚等多种特效,现今的字体设计中这些特效加以融合运用,辅以音乐形成四维的字体设计。如《捉妖记2》片头的捉妖记字体以沙子的材质,加动态效果分散、集聚、旋转等形成立体的有质感、空间感的字体,再配以动感的片头曲构成了四维的字体设计。且电影《捉妖记2》英汉数结合,每一字体都经过精心设计,最后进行排版,加动态设计的应用形成电影logo。

2 新媒体时代字体设计创作形式的变化

1)个性化:网络媒体个性文字。网络媒体是当代人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让人们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足不出户便能进行休闲娱乐。网络媒体使信息传播速度变得迅速,信息的接收方式也得以改变,接收的内容也变得简洁精练。在此我以互动网站来表现字体设计借鉴互动网络的理念和技术做出的适合新媒体时代的字体设计。政府的官方网站及商业化的网站,其菜单栏用的字体、内容所用字体和logo字体形成的总体风格统一,商业化的网站又具有其产品的个性。鼠标放在菜单栏上滑动出现的子菜单,及点击子菜单或标题出现了内容页面,都属于交互字体的范畴。其文字字体的选择是根据品牌定位等因素选择的符合其产品的个性字体。政府的官方网站字体具有一定的威严性、公正性。

2)互动化:互动化产品及App。新媒体时代下,产生了数字化字体。数字化技术固有个性是:制作效率、表现形式丰富、传播速度快捷、推广成本低。互动化产品及App中的交互是人、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动技术允许人们间接互动。其中的互动字体设计具有动态美、形态美、结构美等特点,且可以双向交流、可下载性。互动化产品及App强调字体设计与受众的互动性;其中的动态字体设计需要用多元化手段进行加工创作,例如将字体进行笔画加工,改变结构、字形,填充色彩、纹理,添加场景、声音,丰富其空间感等,形成更加丰富的字体变化。动态字体设计的创作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加强字体的运动性、时间性、语义性、空间感、代入感,丰富其视觉、听觉、触觉的感受[4]。

3 新媒体时代字体设计创作方法探究

自人类文明开始,文字便是人们获取知识、进行交际的重要途径。新媒体时代下的信息传播中字体设计更是不可或缺的。不仅可以表明主题,也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美化的作用。以下我们来谈一下新媒体时代下字体设计的创新。字体设计在新需求下的创新主要有3个方面:更新字形,对差别的感知和对相似性的敏感能力,然后生成一种新的排列组合方式、改变文字排版、创造新的可能。

1)设计工具的设计与更新。新媒体时代下的字体设计需要继承与发展的传统字体设计的优点,例如传统文字的基本结构、书写方式、理性之美等,规范书写需要字体准确、严谨、字形生动。在字体设计的创作上要在视觉、听觉、触觉上全方位的进行动态展示与静态展示结合的方式进行展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需求增高,字体设计的形式也变的多种多样。为了满足字體设计的需求,增新了一些新的设计软件:从原有的二维设计软件,到如今的三维设计软件、制作特效软件等诸多可以使字体设计成为四维存在的软件。原有的设计的软件也增加了多种功能,例如Photoshop、3D等软件中的新功能。其中,Photoshop软件最早是1986年,Michigan大学的一位研究生Thomas Knoll编制的。在2002年3月以前,Photoshop处理的图片绝大部分来自于扫描,再后来才增加了软件做动态图的功能。现如今Photoshop软件已经集修图、做静态、动态图一身,储存格式也是多种多样。

2)以软件特效塑造不同的肌理效果。在字体设计的排版上,文字完全不受限制,可以以无限的形式出现:大小、厚度、颜色、材料、尺寸等不尽相同。其中,字体设计创作在材质方面有了更大的变革。从最原先的手绘、真实材质的拍照贴图,到现今的利用新媒体软件对文字进行加工处理,改变其颜色、大小以及明暗,并且在此基础上加以不同材质对字体进行特殊的加工,使其效果有别于旧,并且能够更好地达到逼真性。例如《捉妖记2》中的片头字体设计是以沙质的3D效果,形成以沙子堆砌的立体效果,更好地表达了电影主题是贴近自然的。

4 结束语

文字是人类历史文明的载体,其形成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文字是表达言语、呈现文化的载体,也是视觉设计中提供中心思想的图形载体,在诸多设计元素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在新媒体时代下字体设计不会再单纯的是静态设计,它会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将会是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相结合。想要凸显字体设计的独特作用只有将新媒体技术普遍应用当中,才能够满足科技进步后的人们的不同需求,才能够推动字体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斌.数字化的蒙古文字体造形艺术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89-190.

[2]金国勇.字体设计的视觉传达与创新分析[J].网友世界,2013(22):36-37.

[3]王婧.浅谈如何利用网络广告互动性优势提升广告效果[J].美术教育研究,2013(3):83-84.

[4]涂晨.论字体设计在数字媒体的多元化发展[J].艺术时尚(理论版),2017(12):34-35.

字体设计课程总结范文第4篇

摘 要:在当今时代,字体和广告是密不可分的,它们有着相当大的联系,字体在广告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字体是广告信息传递最直接的方式,而图形则是象征性的、间接的传达方式。字体设计在广告设计中存在着各种变化形式,同时字体设计在广告设计中应用的范围相当广。所以,字体设计在广告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字体设计;广告设计;运用

在广告设计中,字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字体构成标题、表达主要内容,它是最直接的表达设计意图的对象。如今字体设计在广告设计中也占有很大的位置。

一、字体与广告设计

1.字体的概念

字体的造型、结构和笔画,具有象形、指事、会意的特点。对字体进行装饰加工后形成的美术字,蕴含着更为廣阔的意境,有的豪放而别致,有的清丽而高雅,有的刚劲而细腻,有的浪漫而概括,成为既表达文字意义,又表现字体形象的寓意图案,给予人们美的艺术享受。

2.广告设计的概念

广告设计是奠基在广告学与设计上面,来替代产品、品牌、活动等内容来做广告。最早的广告设计应该是早期报纸的小小布告栏,也就是以平面设计的形式出来的。接着广播出现了,于是有声音式的广告出现了,今日也都还听得到,随着电视时代的到来,广告设计变得介入了电影与戏剧之间,而且更为专门。从另一角度讲,广告设计又是一种创造。媒介的手段,是在主述内容和受众之间搭建起的一座桥梁。通过广告设计,人们能够及时了解信息,从而利用这些相息。

3.字体设计与广告设计是相辅相成的

在当今这个社会中,字体设计和广告设计给我们的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与快捷,让我们大家对广告设计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字体设计作为一个元素,辅助并完善广告设计,使广告画面更具有易读性。如果在大型的商场里,消费者清晰地看见了字体和广告的结合,消费者在很大程度上对产品有了一定的了解,让消费者在看了广告以后就更想购买此产品,这就是字体设计和广告设计相辅相成的好处。

二、字体在广告设计的表现形式

1.字体的图形化

字体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实现字意与语义的功能,二是美学效应。所谓文字的图形化,即是强调它的美学效应,把记号性的字体作为图形元素来表现,同时又强化了原有的功能。作为广告设计者,既可以按照常规的方式来设置字体,也可以对字体进行艺术化的设计。无论怎样,一切都应围绕如何更出色地实现自己的设计目标。将字体图形化、意象化,以更富创意的形式表达出深层的设计思想,能够克服广告的单调与平淡,从而打动人心。

2.字体的叠置

字体与图像之间或字体与字体之间在经过叠置后,能够产生空间感、跳跃感、透明感、杂音感和叙事感,从而成为画面中活跃的、令人注目的元素。虽然叠置手法影响了文字的可读性,但是能造成页面独特的视觉效果。这种不追求易读,而刻意追求“杂音”的表现手法,体现了一种艺术思潮。因而,它不仅大量运用于传统的版式设计,在广告设计中也被广泛采用。

3.字体与图形的组合

字体不仅要和画面配合好,甚至颜色和部分笔画都要加工,这样才能达到更完整的效果。而这些细节的地方需要的是耐心和功力。记住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里面,一个设计作品版面上的各种不同字体的组合,一定要具有一种符合整个作品风格的风格倾向,形成总体的情调和感情倾向,不能各种字体自成一种风格,各行其是。总的基调应该是整体上的协调和局部的对比,在统一之中又具有灵动的变化,从而具有对比和谐的效果。这样,整个作品才会产生视觉上的美感,符合人们的欣赏心理。除了以统一字体个性的方法来达到设计的基调外,也可以从方向性上来形成字体统一的基调,以及色彩方面的心理感觉来达到统一基调的效果等等。

三、广告设计中字体的应用范围

1.字体在版式设计中的运用

在文字的设计过程中,一个更为显著的动向是文字的设计逐渐进入一种新的境界,即通过分解传统设计中的文字排列结构、进行破坏而有趣味的编排、重组,增强了画面的空间厚度,从而使版面具有更深的层次。如果说文字的应用与编排方式在传统设计中显得较为单一、呆板的话,那么现代字体的表现方式在应用舞台上则呈现出极大的灵活性,着力寻求视觉上的标新立异,以增强作品的活力与视觉冲击力。文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何种视觉媒体中,文字和图片都是其两大构成要素。字体排列组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版面的视觉传达效果。因此,字体设计是增强视觉传达效果,提高作品的诉求力,赋予版面审美价值的一种重要构成技术。

2.字体在POP广告(购卖场所广告)设计中的运用

POP广告的字体设计给现代的商家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在当今社会,人们都喜欢快捷、方便,POP广告就是其中的一种,用简单的色彩以及简单的文字去结合,再加上更完美的字体变形,让其广告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这也是POP字体设计独特的魅力所在。说到POP广告字体的设计,首先给人们一种很轻快的感觉,感觉好像是在逛街,或者超市里的打折商品,让人不得不去看看。POP广告字体的设计针对不同年龄设计出不同的字体,在老年人的范围内,大多数会使用深色作为底色,然后字体变得更大、更清晰。如果是针对年轻人就会用一些比较中性并且略微鲜艳一点的颜色。针对儿童就要用鲜艳的颜色,因为儿童对鲜艳的颜色非常敏感,就连成年人和老年人看到稳重的颜色和鲜艳颜色也会把目光聚集在鲜艳的颜色上。因为鲜艳的颜色视觉冲击力很强。让人们一看就会有种兴奋的感觉。

参考文献:

[1]陈莉,李娟娟.字体设计.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9-01.

[2]朱瑞波.户外广告设计.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08.

[3]王猛.手绘POP从入门到精通字体设计篇.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07.

[4]克劳斯.字体设计指南.王毅,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09.

[5]田恒权.21世纪高等院校美术专业新大纲教材:字体设计.安徽美术出版社,2008-01.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职业工学院)

字体设计课程总结范文第5篇

摘 要:近年来,随着网络和多媒体的飞速发展,视觉传达设计的内涵也随之发生转变。传统纸质广告媒介现在已经突破二维,转变为网络、移动通信、LED等多维平台。针对媒体的转变,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也应该发生相应的变换,应在原有视传专业课程中,增加部分关于网络商业化和多媒体、移动媒体等媒介下的视觉传达设计,即UI界面设计,将数字多媒体技术与平面设计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突破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关键词:数字时代 UI界面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前言

21世纪以来,数字化媒体的出现使社会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视觉设计也渐渐地超越了其原先的范畴,走向愈来愈广阔的领域。一个明显的信号是,中国从3G时代到即将进入的4G时代不过5年左右的时间。人们对这一变化的主要回应就是在生活中更多依赖于智能手机功能随时上网完成工作或娱乐需求;市场对这一需求的反应是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到智能手机的生产,而与之相匹配的是大量的应用软件为智能手机的功能化和趣味化、娱乐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如今各类智能手机,无论是苹果系统,Android系统还是windows系统,都会普遍地使用各种应用程序和软件。除去严密的计算机程序语言的使用,各类软件设计的趣味性,界面的友好性,视觉的美好性,操作体验的舒适性都离不开视觉传达设计。其他的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的数码产品,如平板电脑、在线商务,游戏产品以及其他触屏移动技术产品的盛行,都离不开一种被称之为UI界面设计的新的视觉传达设计手段的广泛运用。

一、UI界面设计概述

(一)何为UI界面设计

UI是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的简称,是指人通过敲击键盘、滑动鼠标、碰触触摸屏等方式向计算机输入指令,而计算机通过画面、声音或震动等方式进行反馈信息,实现这样一个功能的系统即为UI。UI界面设计是主要是指对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操作界面的整体设计,是专门研究、规划和设计让人与计算机充分协同工作,高效率发挥计算机功能,满足人们工作和娱乐需要的新兴的交叉学科。

(二)UI界面设计的组成

UI设计由用户需求调研、交互设计、界面设计三个部分组成:首先,要对用户需求进行调研。通过调查了解用户对产品的使用要求、过程、环境和习惯,为界面设计提供正确的方向。其次,是进行人机之间的交互程序设计。这个部分通常由软件程序员来承但软件设计,目的在于加强软件的易学、易用和易理解。最后,需要进行界面设计。这是屏幕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成千上万的、色彩纷呈的视觉信息,是一个复杂的由不同学科参与的工程,需要将认知心理学、设计美学、设计手段等融合,实现软件产品视觉效果的艺术化。

(三)UI界面设计的演化

UI最初是由软件程序员根据个人艺术功底和喜好来完成,通常只有比较专业的大型程序才有条件请专业设计师参与软件界面的美化。长期以来,UI界面设计在软件开发中都是附属地位。在今天这个资讯庞杂的时代,仅靠水平先进的硬件和功能繁复的软件并不能更有效地帮助人们便捷地提取和处理信息,高水平的UI界面设计才是有效手段。UI界面设计并非单纯的绘图美工,而是综合了用户需求、软件功能、硬件配置和使用环境等多种因素后的复合化艺术设计,是科技和艺术紧密结合的成果。美观舒适的UI不仅给人带来舒适的视觉享受,更可以提高设备操作的友好度和便利度,最终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四)优秀UI界面设计产生的巨大作用

今天,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领域,苹果公司的iPhone和iPad等电子科技产品,以及三星公司推出的银河系类手机与平板电脑,都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这些产品也被誉为革命性的科技产品。究其原因,除去软硬件的独具特色和水平领先,其优异的UI界面设计也是对消费者产生强大吸引力的原因。以苹果手机为例,多达50万个应用程序通过卓越的软硬件设计,为用户提供了无以伦比的快捷、方便、生动的操作体验,开启了广泛使用人机交互的新时代。而国产品牌诸如小米、联想、华为以及成千上万的应用软件设计公司同样也在移动互联时代尝到了交互设计的甜头。由此可以看出,优秀的UI界面设计对产品和企业产生的作用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五)UI界面设计的市场及就业前景

随着手机技术革新,全球3G热潮势不可挡,同时也引爆了各大企业对3G移动产品的UI界面设计专业人才的争夺战。全国数字及多媒体设计教育权威“火星时代”的互动媒体课程研发团队在调研了3000多家企业的3G人才需求时,了解到在设计人才招聘市场上,UI界面设计师处于很有竞争力的一种岗位。以北京地区为例,仅2011年8月8日一天之内发布在智联招聘上的3G移动产品的UI界面设计专业人才需求岗位就达到4000个以上,而现有的3G移动产品的UI界面设计专业人才远远不能满足这么多企业的需求。从薪酬上看,北京地区的3G移动产品的UI界面设计相关岗位薪资普遍在5000元到16000元之间。同样根据“火星时代”的行业调研,从全国来看,对既懂得UI界面设计又会运用到客户端的复合型人才,缺口高达65%,一些欠发达地区这个数字甚至更高,所以UI界面设计的就业前景是乐观的。

二、当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长期以来,视觉传达专业都是以二维设计为主,在广告业与经济发展共同繁荣的时代,曾是主要的传播推广手段。但是由于数字新媒介的产生和快速蔓延,今天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和相关的人才培养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一)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不能满足数字媒体时代信息传达的要求

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常常以“填鸭式”的方法来传递信息,但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这已经不适应市场的要求。传统信息主要更加关注形式,而新媒体艺术更注重的是设计的内涵和参与互动的体验。所以,视觉传达设计也应该以交互式信息传递方式来传递设计信息,使受众愉悦地接受并体验信息。在新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下,交互方式和各式各样的新产品层出不穷,人们对交互体验的感觉越来越重视,因此,视觉传达设计应该满足受众需求适时适当地调整信息传递方式。

(二)新媒体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现状

现阶段,在国内只有少数专业院校针对这些新型的媒介开展视觉传达设计下的专门的UI界面设计教育,如广州美术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吉林动画学院等院校在其视觉传达专业下开设了针对网络和移动平台的广告、界面设计等课程;江南大学也在其工业设计及视觉传达设计两个专业中,增设了UI界面设计等课程。在笔者所在的四川地区,除了四川美院和川音美院开设了界面设计的课程外,其他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基本都属于传统平面设计的培养模式。因此,UI界面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的新领域,专业院校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改革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思路和课程设置,培养更多除了精通传统平面设计外还具有UI界面设计专长的创新型、复合型设计人才。

(三)招生的困境

今天,国内的各类设计院校都感觉到了一种困境,即学习平面设计的人数相较以前有了大幅下滑。虽然这几年“艺考热”温度不减,但学生报考专业却呈现冷热不均的情况。从2010年开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招生开始普遍萎缩,许多家长和考生更倾向于选择当前比较火热的环境艺术设计、多媒体设计专业、动漫设计专业等。究其原因,并不是因为人们对视觉传达设计的需求减少了,或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师资力量不够,教学质量不高,而主要是因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与人才培养思路的规划中规中矩,没有与时俱进,自然不具备很强的吸引力。反观其他专业,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因为具有房地产业和装饰、建筑等火爆的行业背景,吸引了大家的关注,因此才会出现近年来环艺等专业火爆而视传专业招生萎缩的现象。动漫产业成为国家重点扶持产业后,动漫设计专业也从过去无人问津变得炙手可热。因此,视觉传达设计急需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可持续发展上的思考和探索。

(四)课程设计的传统化制约了该专业的发展

根据对多所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研究发现,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以三段式为主:即艺术设计基础、专业设计基础和专业设计三大部分的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其现阶段的核心专业课程主要包括:素描、色彩、三大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手绘、插画、字体设计、图形创意、广告策划、版式设计、书籍装帧、海报设计和VI设计等课程。对于视觉传达设计类的专业课程设置和规划,上述的核心课程和人才培养方案无可厚非,但是基于现阶段视觉传达设计呈现的普遍问题,为求让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应抓住专业和行业的特点,结合科技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对其进行适当地调整,并进行具有特色化的专业课程设计。

三、数字时代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特色化”改革

(一)课程改革思想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下有很多设计方向,如VI、包装、海报、书籍设计等,广而泛之地进行传统教育不可或缺,但是如果能将服务于网络、移动媒体等平台的视觉形象上的设计纳入到专业课程中,无疑可以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一个新的教学改革方向。在这个网络信息化无处不在的时代,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与网络化的视觉设计正在进行着飞速的融合。例如,标识设计既可以应用于VI设计中,也可以应用于UI界面设计中。更广泛来说,UI界面设计还可以应用于各类网站设计、手机交互和电子商务之中。所以,将这些新颖的设计形式引入到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中是有效的特色化教学改革尝试。但是,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是经过较长时间的论证和实施而固定下来的,必然有其学科特点、内在关系和连续性。所以,UI界面设计作为丰富视觉传达设计的新的尝试,必然要稳步推行,以便留出实验和改进空间。

(二)以UI界面设计模块课程作为改革创新突破口

具体的实施方案因各院校的课程设置差异而有所不同。例如,笔者所在的院系即尝试进行分阶段的课程设置改革:第一阶段的具体措施是在现阶段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上进行调整,例如:

1.增设基础性的计算机课程,如在一系列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加入FLASH课程以及电子杂志设计课程、Axure RP Pro(交互原型设计工具)原型设计基础以及Flex(用于构建具有表现力的 Web应用程序)等移动媒体交互方式设计课程,拓宽学生将来就业的适应面。

2.增加UI界面设计课程模块。较为简单的做法是,先在原网页设计课程基础上,加入网店设计、电子杂志设计等内容。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加入包括用户体验设计、移动产品界面设计等在内的UI界面设计基础性课程模块。最后再考虑增设Graphical 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资源设计课程和图形、图标、动画等移动媒体用户界面风格与整体架构的规划设计等更接近于项目开发式的课程,将项目中设计端和开发端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用更贴近业界的实战和实例结合相关软件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独立平台、移动媒体界面设计的高级技巧和技法,并正确认识业界中所谓的高保真原型的意义,从而较为完整地掌握UI界面设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在第一阶段结束后,应对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如学生的兴趣,教学的难易程度和教学成果等反馈意见进行总结和调整。对某些院校来说,如果时机成熟则可以考虑开设视觉传达下面的数字艺术设计方向,增加学生的专业选择面和就业竞争力。

结语

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是当代设计的一个重要特点。在UI界面设计这个新的领域,更需要计算机技术与艺术的深度结合。所以,同时具有一定软件编程能力,艺术理论知识和良好艺术素养的设计师在未来必然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UI界面设计随着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便携科技产品的兴起有了大量的需求,UI界面设计属于创意创新产业,是有着高附加值特点的第三产业。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长期接受着美学教育,具有较高的艺术涵养和创造创新意识,若教学过程中加入适当的计算机编程、计算机图形学等相关课程,便可较好地满足UI界面设计工作的相关需要。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像UI界面设计这种跨学科、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将越来越受到欢迎,因此从加深新兴产业之间的紧密结合这一思路出发,对传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刘文彦:《UI界面设计——艺术设计专业的又一个发展方向》,《剑南文学》,2012(6)。

2 何洁:《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趋势》,《装饰》,2002(3)。

3 高娴:《新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发展趋势研究》,《中国传媒科技》,2010(10)。

4 苏毅:《当代中国视觉传达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第8卷,《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1)。

5 周大鹏:《发散与变异—新媒介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脉络》,11卷,《广东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字体设计课程总结范文第6篇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 我们已经步入多元化发展的信息社会。传统的传播媒介更是经历巨大的转变, 媒介多样化发展, 从载体形态的角度归结看是由传统的纸质媒介, 向手机或电脑为终端的屏幕媒介的转化, 但文字、图片、色彩依然作为信息的基本元素存在。因此媒介迁移发展为字体与版式编排提供全新的呈现载体, 同时提出更高的设计要求, 这就迫切要求字体与编排课程教学在新媒体时代做出变革, 加强学生的岗位适应力。

字体与编排教学中沿用到界面设计的字体设计就是对字体开展有效性选择和多维度的表现手法;编排就是指在有限的界面空间里, 将界面的构成要素即文字字体、图片图标、颜色色块等诸多元素, 进行提炼、梳理、总结, 最终根据产品需求, 将各元素按不同视觉层级进行布局设计, 让用户更方便、舒适的进行浏览阅读和信息的接纳。

媒介的快速发展从字体与编排课程的教学目标来看就是解决人机交互界面的视觉设计。归纳起来主要是信息元素在两个路径上的视觉传递, 一个是以电脑端为主体的网页视觉设计如电子商务平台, PPT展示等, 另一类是以各类手机的界面视觉设计如各类APP应用, 电商平台的手机端等。伴随媒介的发展从信息的传递更加注重信息框架的重新搭建, 提供用户寻找信息更为便捷的路径和加快有效信息的传递。

二、新媒体信息传递对字体与编排课程教学的新要求

基于载体的变化和用户接收信息的不同新媒体迁移视角下, 对字体与编排设计有了完全不同的教学要求。

视觉阅览的角度与距离不同。传统平面涉及的作品大多数是针对印刷媒体的, 课程以印刷品设计为最终设计对象来进行讲授, 受众将印刷品拿在手中进行观看, 眼睛与印刷品的距离角度等可以自由变换;受众观看远处的户外广告则与印刷品之间的距离遥远设计文字版面注重的是主体效果的突出而忽略细节的丰富感。而新媒体设计中作品多以电脑、手机屏幕为最终介质, 人眼与屏幕间距离、角度相对固定, 因此电子屏幕的编排需要更多的考虑固定姿势人眼的视距、视野等, 也基于这样的近距离观看所以对细节的设计把握显得尤为重视。

传播形式上完全不同, 传统印刷媒介普遍处于一种静态的传播, 没有光效、换屏、操作的需要, 而新媒体则体现了更强的互动性与操作性, 在同一个版面中还需要有动态的引导与链接转场, 这就在进行视觉界面设计时体现出人机交互的一个情感化的设计传达。

信息容量的不同, 在界面设计中硬件的屏幕展现面积相对有限、固定但是可以进行多屏转换, 所以商家在进行信息传递时信息容量非常大, 尤其在电子商务界面设计中是以海量信息的传递, 而对于应用性界面设计中信息数量不大, 但是信息层级与信息属性非常多这对版式信息编排的序化梳理和视觉层级体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表现形式不同, 传统的字体与编排由于受印刷技术的限制, 更多的是色彩的呈现字号大小的区分, 但始终是在一个二维平台的上的体现, 而新媒体的界面设计从色域的拓展到三维形态的实现甚至动态光效的混合式效果的叠加应用大大的加强了视觉冲击力和视觉的表现层次。

三、媒介迁移视角下字体与编排教学内容的拓展

(一) 屏幕媒介的视觉设计规范

由于媒介载体的转换所以要使字体与编排进行有效设计, 就必须掌握设备的基本规范, 移动端现有两大主流系统即苹果系统和安卓系统, 那么在教学内容中对不同的苹果设备, 针对分辨率, PPI状态栏高度, 导航栏高度, 标签栏高度进行学习。另外对于IPHONE的图标尺寸, IPAD的设计尺寸, IPAD图标尺寸;android sdk模拟机的尺寸和android的图标尺寸, 系统分辨率设计, 主流浏览器的界面参数和份额, 像360浏览器, IE浏览器的状态栏、菜单栏、滚动条、市场份额进行内容上添加。这样能够有效的提升作品设计的应用率, 使学生的设计建立在一个实用的基础之上。

(二) 动态字体设计

教学内容上要求学生能够有破有立的更新原有设计观念, 引入文字的动效。新媒体的发展已经为字体设计的夸张、动态、多维形态的创设提供了可实现的软硬件平台。新媒体已经突破传统媒体二维平面的信息展示, 而是营造了从视觉、听觉、动态、立体、空间的多感官体验式载体。因此在字体设计中加入造型上的动态变换效果, 色彩上的光影叠加和不透明度呈现的动态效果和其他的一些特效呈现, 既丰富了字体的呈现形式, 更是对学生创新创意思维的有效训练。

(三) 用户体验设计

好设计不是由设计师创造的, 而是由用户造就好设计, 所以在显示屏幕为终端载体时, 平台视觉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互动性, 其实就是用户的体验感受, 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确什么是用户体验, 例如像APP界面设计中启动页、空状态页、框架界面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就是界面不必抢眼, 只需凸显必要信息。

(四) 字体与编排新媒体中的分类实践训练

在界面设计中字体与编排有独特的设计应用项目, 针对不同的项目特点, 对文字与编排都不一样的设计要求, 因此在课程中导入一定量的新媒体分类实践训练对提升教学的时代适应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主题化、特效化、动态化提升字体与编排的创意, 服务于新媒体的传播。例如从图形的角度, 屏幕信息的视觉设计需要开始由操作的认知到用户的快捷体验, 到空间多元化的体验, 因此在设计中开始需要拟物化的设计, 而在多屏时代经历扁平化的设计风格, 在空间多元化体验中呈现多维度多视角的混合式编排设计。通过分类实践训练的导入, 使新媒体分类训练项目占据学时的50%, 大大加强了新媒体字体与编排的内容。

四、媒介迁移视角下字体与编排互动式教学组织

教学形式的多元化拓展, 融入适应新媒体特征的互动式教学。视觉设计教学更多的参与计算机以及新媒体所处的互动当中, 利用多媒体软件工具和展示平台来获得新的生命, 改变原有固化的教学形式, 从教学场地和教学形式上探求课堂的多元化。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程实际应用性思维和创意传达的结合存在不解和疑惑, 对最终作品的认识与市场行业要求脱节, 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传统纸质媒介信息编排设计作品到成品的转化存在距离, 而新媒体的字体编排设计却能使学生在作品制作过程中从使用者的角度对作品直观感受, 开展同学间评价。从学情的角度出发, 学生对于新媒体视觉表现、交互体验及预期效果感受直接, 在一定程度上甚至高于教师。因此他们乐于运用新媒体, 基于这一特点拓展教学资源和交流平台的信息化。

教学场地由原来的教室进行延伸, 将新媒体作为教学工具, 利用微信平台答疑解惑, 利用微信公众号创设教学的第二课堂和学生作品的线上展示, 拓展师生间互动路径, 对作品实时的提出改进意见。

摘要:字体与编排是强调基本知识技能训练的同时, 导入市场元素, 将所服务受众的具体要求, 创意独特性带入教学, 增强字体的独立应用能力和编排的统合能力。面对媒介迁移, 信息传递载体的变化, 分析新媒体的视角下的教学要求, 对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分类训练对接需求, 教学形式多元化拓展, 融入适应新媒体特征的互动式教学。

关键词:媒介迁移,教学改革,互动性

参考文献

[1] 李俊.浅议数字媒体时代下字体设计课程教改再思考[J].创新教育, 2015年.

[2] 陈晓.基于新媒体平台的字体互动性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 2016年.

上一篇:欧姆定律的局限性范文下一篇: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