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传记阅读题型范文

2023-10-08

高考传记阅读题型范文第1篇

标签:

分类: 高考

原文地址: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解题技巧作者:风从梦里来

高考实用文本阅读:人物传记解题

技巧

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作为高考选考实用类阅读文本形式一种,也是一种热门文体。因而高中语文教材在必修中单列1个人物传记单元,并单独编辑了选修《传记选读》,所选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政治、科学、文学、艺术等名人,包括项羽、苏武、文天祥、徐霞客、谭嗣同、孙中山、华罗庚、邓小平、袁隆平、梁思成、富兰克林、爱因斯坦、罗曼罗兰、贝多芬、盖茨等世界级名人的生平事迹或人生观、价值观的文篇。

高考之所以特别青睐人物传记类文本,还有一个原因是人物传记,往往可以让我学习人类的先进文化、科学思想和美好情操;传记人物的人生经历、所作所为、所思所感可以对我们的思想观念、生活学习、为人处世起到表率和榜样作用,而且可以理解许多素材,有利于我们的写作、表达和交流。

1、定义和类型: 传记是记录人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文体。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传记可分为不同的类别。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通过对传主的典型事迹的叙写,突出传主形象、性情、品格、成就,表达出对传主的崇敬之情(为反面人物立传则相反)。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

根据篇幅的长短,传记可分为大传和小传。

根据创作方法看,传记可分为史学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

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一类传记则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它由传主、本事、作者的思考与评析三要素构成。“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是其特点。“传要真实,评要中地”是评传写作的基本要求。(高考重点)

2、传记的特点:

传记属应用文体,同时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这两个特点。其中,真实是传记的生命。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合,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人物传记类文本的阅读方法

理清文本陈述的基本事实,按时间顺序逐一整理,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下面要素去归纳整理,即: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体现了他什么品格、作者有什么评价、这事产生了什么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迪。这一过程是解答阅读题的基础,也是关键。 考点考查方向:

人物传记在考试中的常见题型及经常设考的角度。

①对传记中的重要词语与句子含义的理解考查;②对传记中一些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的考查;

③对传记中作者所表现出的创作意图、文章结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的考查; ④对作者作传的观点态度的把握; ⑤对传记中的疑点和难点,文本的深层意蕴及其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

一、详解传记的几个常考考点。

(1)阅读传记作品要关注传主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

典型事件往往是传主一生的关键所在,能反映他一生中的主要功过,而且可以显示有关的历史进程及特点,有利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重点,理清其人生发展的脉络;富有特性的细节描写犹如人体之血肉,能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传主的性格、理想。同时,关注这些还可以引发读者的思索,使之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教益。

(2)如何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文本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首先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

人称:①第一人称(自传):指文本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的方法,兼有描写抒情。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作用: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③第三人称(他传):指作者以局外人的视点进行叙述的笔法。作用: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3)了解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结合文本加以判断分析。

传记采用的表现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似,有首尾照应、修辞手法、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烘托、衬托、对比、象征、先抑后扬等。

此外,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同事、同学、学生、国际友人、西方同行者的回忆,档案资料等材料。作用:①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②传记写作充分使用传主的有关资料,可以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突出传主的精神面貌,起到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的作用。③ 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倒叙手法:作用是设置悬念,增强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2分);与结尾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上浑然一体

三、传记解题提示:

其主要考查目标有:

(一)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归纳概括传主的主要经历、重要事迹(事件))

掌握归纳人物经历(事件)的基本方法

1、时间变化

2、地点变化

3、职位(工作)变化

4、注意关键句子提示(过渡句)

5、注意题目的附加条件(对归纳内容的限制)

筛选归纳传主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 方法归纳:

1、从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传主的性格。

2、注意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述。

3、注意文章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

4、关注文章的过渡句。

(二)理解分析句子含义:基本含义、特定含义(概括意义、警策意义)、深层含义(象征、比喻、双关、言外之意。句子所在的文段。

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通常是指:①结构复杂难懂的长句;②统摄全篇的中心句,即文眼;③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④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关键句等。重要句子的含义,指的是透过句子的字面意思所表达的深层内涵。

方法:

1、切分挖掘法:切分句子的层次,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从正确理解句子关键词语的字面意思入手。

2、还原法:将该句还原到原文中去,看其在选文中所处的位置。

3、瞻前顾后法:找出题干中的相关语句在选文中的位置,向上下文搜索,并注意文中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的提示,这样答案就能从原文中“抠”出来。

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及作用分析。应注意区分开进行分析,如:A、开头、中间、结尾段落的安排用意、某些特定段落的作用都需要从内容与形式两个角度分两个步骤进行分析。

(三).分析运用表现手法:

1、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

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

2、 领会把握结构安排: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烘托铺垫,前后呼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3、传记中引用的作用

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如:

21、传记的最后援引了贝尔教授的描述,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成绩不佳的数学大师》)

答: ①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突出; ②补充出了传主的个性材料,使读者对他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③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埃尔米特的完美人格;④引用名人评价,增加传记的真实性、可信度。

20、这篇评传中,作者多处引用贝多芬书信中的原话和他人的评语,简要分析这样引用的作用。(《不朽的贝多芬》09佛山二模)

答:(1)引用传主的原话,直接展示传主的精神,增强了感染力,也为作者的评述提供了依据;(2)引用他人的话,使文章对人物的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信,也能从侧面塑造传主的性格;(3)二者与作者的评述相结合,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了解传主的精神和影响(提升了传记的阅读价值)。

答题切入口:对传主、读者、文本、作者的作用(四方面入手)

4、人物描写方法: 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或事迹的一类记叙文体,它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于小说。它往往是通过对传主的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来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传记作为写人的艺术,为了渲染人物个性,离不开记叙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不写事件,传记无以表现人物;不写细节,作者无以使人物生动起来。因此阅读传记需要特别关注细节描写。作者通过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折射出传主的思想观点,保持传主基本思想的整体性,各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情感个性特征,使得传主的个性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还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另外,还需特别留意有些侧面描写看似与传主无关,但却与刻画传主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的形象。

如:文章开篇写了贝多芬去世时天气的恶劣和“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这一细节,有何作用?请分别说明。(《不朽的贝多芬》)

答:(1)渲染贝多芬去世时天气恶劣,象征贝多芬一生遭受的苦难; (2)暗示贝多芬不认识的人也对他无比崇敬,表现贝多芬的伟大。

如:赴美传授经验是件大事,但袁隆平如何传授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如何开设讲座等内容作者略过不谈,反而将笔墨重点落在接机时圆环种子公司总经理威尔其认错人这个细节上,这样的处理用意何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袁隆平》)

答:①写袁隆平如何传授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如何开设讲座是为了表现一个学识丰富的袁隆平,但这一点已经为人们所熟知,所以写作价值不是很大,不符合作者写作意图。 ②作者记录了袁隆平三件“小”事情,是为了突显人们不熟悉的袁隆平的另一面——淳朴。 ③一个拥有先进科学技术、站在世界领先科技前沿的科学家如此淳朴,说明他拥有扎根基层,脚踏实地的科研作风和敬业精神。 ④威尔其认错人就是因为袁隆平太淳朴,不像一个名满天下的科学家,此细节描写符合作者的写作意图需要。

(四)漫谈认识探究问题:结合人物的经历和性格特点,结合具体的历史年代,结合现代社会的认识、需要。

可见训练考生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简要概括的能力是复习的一个重点。

探讨文本反映得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价值影响,并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艺术处理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人物传记类文本往往因为其反应了传主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对一个时代的影响,因而对读者和现代社会有着非同一般的教育意义和借鉴作用。因此,在探讨类似问题时,一方面需要探讨文本之中蕴含的传主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一方面要求我们联系现实生活探讨其现实意义。

探究题:

探究题不仅题型开放,而且连答案也常是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只要紧扣要求,思想健康,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条理清晰,即可符合要求。做这类题,既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又要遵循“容易论证”的原则。

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⑴要点须全面;⑵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

具体步骤:

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

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 2…… 3……”,把理由分点罗列。 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5.写作意图

如:

21、作者这样叙写黄侃的写作意图是什么?(6分)(《黄侃先生二三事》)(《核按钮》P263)09广东卷

答:①给我们介绍一个很有个性的学者。②用黄侃的性格和言行,来表现那个时代学者的自由风貌③说明那处时代的新旧学者,在内在精神方面也有不少相通之处。

答题切入口:

1、突出传主怎样的精神品质?

2、人物的价值、意义及对时代的影响。

四、类型:选择题和简答题

(1)要求结合全文,概括要点。

示例:邓肯被誉为“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根据文本,分点概述邓肯作为一位“伟大艺术家”所具有的特质。(4分) 示例: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他对儿女们的作文又是从哪些方面评议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4分)

解题技巧:这类题目主要是考学生的筛选概括能力,最主要是审清题目,找准答题区间,答案是在整篇文本中寻找,还是在某一段落,如“请根据文本,分点概述邓肯作为一位“伟大艺术家”所具有的特质。”从题目的要求“根据文本”,可判断答案应在整篇文本中寻找。此外还可以根据赋分值判断应答几点,一般来说,每一点的分值应取整数。这道题是最为基本的,一般是送分题,各点应找齐,能得的分数尽量的满分。

(2)要求分析文章中某句话/某段话/某几段话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理解这句话/这段话/这几段话的含义及作用。

示例:文本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如何?(4分) 示例:第4自然段“既离民众……但这也不过白圭之玷”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4分)

解题技巧:这类题目主要是考学生的筛选概括能力,应从结构形式(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和内容这两个方面解答。

(3)要求表明自己的观点,按照题目要求,结合文本/现实/自身体会,去论证这一观点。

【探究题最主要的设题点是】:

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②、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③、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探究题答题格式及层次(总-分-总)

①开头表明自己的观点可用“我对这个问题是这样看的”,或“我认为什么什么”,“我觉得如何如何”等句式来表述);②分点陈述理由;

③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整体把握,内引外联。(内引外联的解题方法:内引即不离句,不离段,不离篇;外联即由阅读的文本联想到与文本密切相关的背景及社会生活知识,进行知识的拓展迁移。)

④总结自己的观点;⑤语言通顺流畅,表述规范,书写工整。 解答探究题应遵循的原则:

(1)探究所持的观点应该是健康的、合理的;(2)探究要有依据,要立足文本,从文本中寻找佐证自己观点与看法的材料与依据,但又不囿于文本;(3)探究不能任意发挥,无限开放;(4)答题时一般先亮出观点看法,后依据文本进行论证分析。

3、为什么要简要疏理行文思路?如何快速疏理?

(1) A、有利于我们快速读懂文本。 B、帮助我们在解题时明确答题区间。 (2)结合传记的文体知识,根据段落顺序,明确文段记了人物(传主)哪些事,引了人物(传主)哪些言即可。

二、答题误区

1、归纳失分原因:

A、不会审题,表现为所答非所问,不会分点作答; B、不明确对应的答题区间,遗漏较多得分点; C、筛选信息后简要概括能力弱; D、表述混乱,答题不规范。

2、针对以上失分情况,我们有哪些对策: A、认真审题,审出答题思路和答题区间;

B、就算题目没有明确说明,当分值较大时,注意分点作答;

高考传记阅读题型范文第2篇

(二)教师版

一、(2018全国课标1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________,分布在第

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_________,并可根据需要________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_________,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

B.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C.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勘查任务。

D.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17.B【解析】本题考查语病的修改能力。“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多项定语排列不当,应为“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排除A.C。句子主干“经历任务”搭配不当,应改为“执行任务”。排除D。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 B.“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 C.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

D.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

18.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能力。首先要注意句子的状语“对不熟悉的人而言”,说明所填的句子的主语应是“不熟悉的人”,所以排除A与B。再根据后文所讲的“各种实验室”,并没有讲“方向”问题,所以排除D项,最后选C。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应俱全 一览无余 易如反掌 东山再起 B.应有尽有 一览无余 轻而易举 再接再厉

1 C.一应俱全 一目了然 轻而易举 东山再起 D.应有尽有 一目了然 易如反掌 再接再厉

19.B【解析】一应俱全,指一切齐全。应有尽有,指应该有的都有。形容十分齐备。一览无余,形容视野广阔,没有阻碍,把事物或景象都看在眼里。侧重具体事物。一目了然,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侧重抽象事物。(据此排除C与D项)易如反掌,比喻事情很简单非常容易完成。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省事。东山再起,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据此排除A项)再接再厉,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包括文化的复兴。今天,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取得的,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撞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维护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不是 、闭关锁国,而是要承前启后、 。

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过去的也是未来的。以丝绸之路为例,( )。唐代的长安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性城市;明代初期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带回“麒麟”——非洲长颈鹿,南京城 ,都来一睹其真容。今天,“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勾画宏大愿景,同样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与创新发展。有学者把中华文化比作“一个有着强大向心力的漩涡”,不断与周边各个地方的各种文化 ,最终形成一个极其丰富而巨大的“时空存在”,这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整合力、包容力和创造力。

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取得的,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击打着中国传统文化 B.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撞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C.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取得的,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打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D.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1、D[解析]句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是“借助……取得的”结构混乱,应该是“是靠………·取得的”或者“借助……”;第二处是“撞击着中国传统文化”搭配不当,应该改为“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墨守成规 前赴后继 万人一心 祸福相生 B.抱残守缺 继往开来 万人空巷 相融相生 C.抱残守缺 前赴后继 万人一心 相融相生 D.墨守成规 继往开来 万人空巷 祸福相生

2、B[解析]①抱残守缺: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 墨守成规: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句子中对应着“中国文化”,强调的应该是“陈旧的”,而没有强调“老规矩”,所以这里应该用“抱残守缺”。

②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

前赴后继:前面的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奋勇向前。 根据文意,“继往开来”符合语境。

③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观看或参加某些大的活动等),多用来形容

2 庆祝、欢迎等盛况。使用正确。

万人ー心:指一万人一条心,众人团结一致。不符合语境。 ④相融相生:相互融合,相互影响。

祸福相生:指祸与福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根据文意,“相融相生”符合文意。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它不是一条通商之路,而是一条文化纽带

B.它不仅是一条文化纽带,而且还是一条通商之路 C.它不仅是一条通商之路,而且还是一条文化纽带 D.它不是一条文化纽带,而是一条通商之路

3、C[解析]根据史实可知,丝绸之路本来就是古代的通商之路,所以“通商之路”应该在前面。而“文化纽带”作为丝绸之路的又一功能,是在“通商之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通商之路”和“文化组带”是递进关系,应该用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仅,而且…”,“不是……而是…。…”表并列关系,故选C。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古人说:“一生一死,乃见交情。”这话不错,患难之交最珍贵。可凡事都有悖论:瓷器越华贵,越经不起碰摔;交情越深厚,越经不起伤害。楚汉之际,张耳与陈余结为 ,后来只因一次误会,竟 ,刀戈相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价值观不一样很难交朋友。许多人觉得薛宝钗最配贾宝玉,宝玉偏不喜欢。无他, 。

有的人交朋友很实际, 。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嘛,可是一旦目的达不到,就翻脸不认人,所谓的“好朋友”成了“狗屎一堆”。

有一首诗写得好,说朋友是“雪夜的火炉,雨中的红伞,无言的牵挂,彼此的忧欢,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人的胸膛……”可是,我们无须背诵华丽的辞藻,不必探寻朋友的哲理内涵。人之交友出于天性。“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为的是能有几位同行的人生路上伙伴,走得不寂寞。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莫逆之交 针锋相对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见利忘义 B.刎颈之交 水火不容 话不投机半句多 唯利是图 C.刎颈之交 针锋相对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唯利是图 D.莫逆之交 水火不容 话不投机半句多 见利忘义

1、B[解析]①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莫逆之交: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简单地说就是志同道合。 “刎颈之交”与上文“交情”“深厚”照应,使用正确。

②水火不容:水和火是两种性质相反的东西,根本不能相容。后多用于比喻人与人之间有深仇大恨,不能在一起。

针锋相对: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意见、观点等尖锐对立。

后文出现的“刀戈相见”这一结果是由水火不容造成的,故“水火不容”使用正确。 ③话不投机半句多:彼此心意不同,谈话不能相契,干脆就沉默不言。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形容一方有意一方无意,多用于形容恋爱中的“单相思”或“暗恋”现象。

此处不存在“单相思”或“暗恋”现象,故“话不投机半句多”使用正确。

3 ④唯利是图:指只贪图利益,不顾及其他。

见利忘义: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此处未涉及“义”,故“唯利是图”使用正确。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秉性相同,还能互补,关系不大 B.秉性不同,关系不大,不能互补 C.秉性不同,关系不大,还能互补 D.秉性相同,关系不大,还能互补

2、C[解析]这句话重点是强调“能互补”,以期与后文“很难交为朋友”形成对比,故排除B项;根据文中语境可知,“秉性不同,关系不大”,朋友间能够互补,故选C项。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为的是能有几位同行的伙伴,走得人生路上不寂寞 B.为的是能有几位人生路上同行的伙伴,走得不寂寞 C.为的是人生路上能有几位同行的伙伴,走得不寂寞 D.为的是能有几位同行的伙伴,走得不寂寞人生路上

3、C[解析]原文语序不当,“人生路上”应该做状语,修饰“能有”,故排除A、D。“几位”,量词,修饰“伙伴”,语序为“几位同行的伙伴”,故选C项。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阅读有些像搏斗。阅读的时候,我们不断同作者争辩,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作者则 地把读者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但思维最终却在争执中得以发散。大师们的著作像某一流派掌门人的秘籍,细细研读,琢磨他们的一招一式,会在 中悟出不可言传的韵律。我一次次在先哲们辉煌的思辨面前 ,我一次次在无与伦比的语言搭配下惊诧莫名……我知道大师们在云霄中注视着后人,( );今人虽然平凡,但我们年轻。作为阅读者,我们还处在生命不断蜕变之中,蛹里可能飞出美丽的蝴蝶。我们在较量中丰富了自己,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阅读是一种孤独,它同看电影、看录像、听音乐会是那样地不同。前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同享美味,后者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 。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但你此时只感觉他在为你而歌唱。你如果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叹息的悲悯。你啪地合上书,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但你忍不住又要打开它,穿越历史的灰尘与他对话。真正的阅读注定孤独。那是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单独的抚慰,那是已经成仙的老爷爷特地为你讲的故事。

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叹息的悲悯 B.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 C.你如果不听,他就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叹息的悲悯 D.你如果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

1、B[解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是“如果”语序不当;第二处是“渗出叹息的悲悯”搭配不当,应该是“渗出悲悯的叹息”。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他们虽然已经凝固,但依然灿烂 B.虽然他们灿烂,但已经凝固 C.他们虽然灿烂,但已经凝固 D.虽然他们已经凝固,但依然灿烂

2、C[解析]根据分号前后两个句子的对比关系,“平凡”对应“灿烂”,“年轻”对应“凝固”,排除除A、D两项。对比B项和C项,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关联词语“虽然”应该放在“他们”的后面。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千方百计 耳濡目染 顶礼膜拜 窃窃私议 B.处心积虑 耳濡目染 奉若神明 窃窃私语 C.千方百计 潜移默化 顶礼膜拜 窃窃私语 D.处心积虑 潜移默化 奉若神明 窃窃私议

3、C[解析]①千方百计:形容想尽或用尽种种办法。用在句中正确。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用在句中不合理。

②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用在句中不恰当。 ③顶礼膜拜:比喻对人特别恭敬或极端崇拜。

奉若神明:指盲目崇拜某人或某事物,像迷信的人敬奉神灵一样。用在句中不恰当。 ④窃窃私语:私下里小声说话。

窃窃私议:背地里小声议论。用在句中不恰当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在网络的百舸争流中,网红的草根气息非常浓郁,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的“高大上”,网红浑身上下充满着草根色彩,让大众一下子引为“知己”。( ),可以说,“成也网络,败也网络”。网络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放大,与网民的审美、欲望、审丑、娱乐、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如今的文化圈,特别是大众文化圈,已经不再单纯。电影、电视、文学、音乐、传统艺术等,这些领域需要综合性的文化沉淀,而平民狂欢造就的网红更多地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喧嚣的泡沫”。多元化时代,有人看厌了喧嚣和浮华而备感失望,也有人因为数不清的自由选择而 。

网红可以说是“应时而生”,无数普通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解构了许多现实社会的边际与禁忌,重构了一个 的世界,“因此,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对待网红,给他们创造更加开阔的空间,没有必要一味 。对网红身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应该 和干预,而应该留给市场进行调节,并在大众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促进网红自身的进步与成熟”。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网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欲望、审丑、娱乐、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B.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欲望、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C.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欲

5 望、臆想、娱乐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D.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娱乐、欲望、审丑、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1、B[解析]原句有三处语病:第一处是主谓搭配不当,句子中心意思是说网红走红的原因,所以应改为“网络的走红”;第第二处是句式不当,应该是被动句;第第三处是语序不当,“审美”与“审丑”结构一致,意义相对,应放在起,“欲望”与“臆想”意义更接近,应放在一起。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因此,网红的成功捷径,决定了他们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B.因为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所以网红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C.不过,因为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网红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D.不过,网红的成功捷径,决定了他们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2、D[解析]从“成也网络,败也网络”看,该文段涉及网红的成与败,前面说了“成”,空缺处该说“败”;由“成”到“败”,是转折关系;另外,网红之“败”,根源在于“成”的途径。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如鱼得水 充满生机 吹毛求疵 颐指气使 B.游刃有余 充耳不闻 求全责备 颐指气使 C.如鱼得水 充满生机 求全责备 横加指责 D.游刃有余 充耳不闻 吹毛求疵 横加指责

3、C[解析]①游刃有余:形容经验丰富,技术熟练,解决问题毫不费力。 如鱼得水: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遇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 适的环境。

②充满生机:充满了活力,蓬勃向上。 充耳不闻:形容有意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③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吹毛求疵:故意挑别毛病,寻找差错错。

高考传记阅读题型范文第3篇

(二)教师版

一、(2018全国课标1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________,分布在第

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_________,并可根据需要________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_________,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

B.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C.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勘查任务。

D.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17.B【解析】本题考查语病的修改能力。“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多项定语排列不当,应为“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排除A.C。句子主干“经历任务”搭配不当,应改为“执行任务”。排除D。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 B.“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 C.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

D.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

18.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能力。首先要注意句子的状语“对不熟悉的人而言”,说明所填的句子的主语应是“不熟悉的人”,所以排除A与B。再根据后文所讲的“各种实验室”,并没有讲“方向”问题,所以排除D项,最后选C。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应俱全 一览无余 易如反掌 东山再起 B.应有尽有 一览无余 轻而易举 再接再厉

1 C.一应俱全 一目了然 轻而易举 东山再起 D.应有尽有 一目了然 易如反掌 再接再厉

19.B【解析】一应俱全,指一切齐全。应有尽有,指应该有的都有。形容十分齐备。一览无余,形容视野广阔,没有阻碍,把事物或景象都看在眼里。侧重具体事物。一目了然,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侧重抽象事物。(据此排除C与D项)易如反掌,比喻事情很简单非常容易完成。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省事。东山再起,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据此排除A项)再接再厉,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包括文化的复兴。今天,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取得的,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撞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维护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不是 、闭关锁国,而是要承前启后、 。

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过去的也是未来的。以丝绸之路为例,( )。唐代的长安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性城市;明代初期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带回“麒麟”——非洲长颈鹿,南京城 ,都来一睹其真容。今天,“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勾画宏大愿景,同样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与创新发展。有学者把中华文化比作“一个有着强大向心力的漩涡”,不断与周边各个地方的各种文化 ,最终形成一个极其丰富而巨大的“时空存在”,这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整合力、包容力和创造力。

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取得的,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击打着中国传统文化 B.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撞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C.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取得的,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打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D.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1、D[解析]句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是“借助……取得的”结构混乱,应该是“是靠………·取得的”或者“借助……”;第二处是“撞击着中国传统文化”搭配不当,应该改为“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墨守成规 前赴后继 万人一心 祸福相生 B.抱残守缺 继往开来 万人空巷 相融相生 C.抱残守缺 前赴后继 万人一心 相融相生 D.墨守成规 继往开来 万人空巷 祸福相生

2、B[解析]①抱残守缺: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 墨守成规: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句子中对应着“中国文化”,强调的应该是“陈旧的”,而没有强调“老规矩”,所以这里应该用“抱残守缺”。

②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

前赴后继:前面的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奋勇向前。 根据文意,“继往开来”符合语境。

③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观看或参加某些大的活动等),多用来形容

2 庆祝、欢迎等盛况。使用正确。

万人ー心:指一万人一条心,众人团结一致。不符合语境。 ④相融相生:相互融合,相互影响。

祸福相生:指祸与福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根据文意,“相融相生”符合文意。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它不是一条通商之路,而是一条文化纽带

B.它不仅是一条文化纽带,而且还是一条通商之路 C.它不仅是一条通商之路,而且还是一条文化纽带 D.它不是一条文化纽带,而是一条通商之路

3、C[解析]根据史实可知,丝绸之路本来就是古代的通商之路,所以“通商之路”应该在前面。而“文化纽带”作为丝绸之路的又一功能,是在“通商之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通商之路”和“文化组带”是递进关系,应该用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仅,而且…”,“不是……而是…。…”表并列关系,故选C。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古人说:“一生一死,乃见交情。”这话不错,患难之交最珍贵。可凡事都有悖论:瓷器越华贵,越经不起碰摔;交情越深厚,越经不起伤害。楚汉之际,张耳与陈余结为 ,后来只因一次误会,竟 ,刀戈相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价值观不一样很难交朋友。许多人觉得薛宝钗最配贾宝玉,宝玉偏不喜欢。无他, 。

有的人交朋友很实际, 。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嘛,可是一旦目的达不到,就翻脸不认人,所谓的“好朋友”成了“狗屎一堆”。

有一首诗写得好,说朋友是“雪夜的火炉,雨中的红伞,无言的牵挂,彼此的忧欢,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人的胸膛……”可是,我们无须背诵华丽的辞藻,不必探寻朋友的哲理内涵。人之交友出于天性。“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为的是能有几位同行的人生路上伙伴,走得不寂寞。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莫逆之交 针锋相对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见利忘义 B.刎颈之交 水火不容 话不投机半句多 唯利是图 C.刎颈之交 针锋相对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唯利是图 D.莫逆之交 水火不容 话不投机半句多 见利忘义

1、B[解析]①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莫逆之交: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简单地说就是志同道合。 “刎颈之交”与上文“交情”“深厚”照应,使用正确。

②水火不容:水和火是两种性质相反的东西,根本不能相容。后多用于比喻人与人之间有深仇大恨,不能在一起。

针锋相对: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意见、观点等尖锐对立。

后文出现的“刀戈相见”这一结果是由水火不容造成的,故“水火不容”使用正确。 ③话不投机半句多:彼此心意不同,谈话不能相契,干脆就沉默不言。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形容一方有意一方无意,多用于形容恋爱中的“单相思”或“暗恋”现象。

此处不存在“单相思”或“暗恋”现象,故“话不投机半句多”使用正确。

3 ④唯利是图:指只贪图利益,不顾及其他。

见利忘义: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此处未涉及“义”,故“唯利是图”使用正确。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秉性相同,还能互补,关系不大 B.秉性不同,关系不大,不能互补 C.秉性不同,关系不大,还能互补 D.秉性相同,关系不大,还能互补

2、C[解析]这句话重点是强调“能互补”,以期与后文“很难交为朋友”形成对比,故排除B项;根据文中语境可知,“秉性不同,关系不大”,朋友间能够互补,故选C项。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为的是能有几位同行的伙伴,走得人生路上不寂寞 B.为的是能有几位人生路上同行的伙伴,走得不寂寞 C.为的是人生路上能有几位同行的伙伴,走得不寂寞 D.为的是能有几位同行的伙伴,走得不寂寞人生路上

3、C[解析]原文语序不当,“人生路上”应该做状语,修饰“能有”,故排除A、D。“几位”,量词,修饰“伙伴”,语序为“几位同行的伙伴”,故选C项。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阅读有些像搏斗。阅读的时候,我们不断同作者争辩,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作者则 地把读者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但思维最终却在争执中得以发散。大师们的著作像某一流派掌门人的秘籍,细细研读,琢磨他们的一招一式,会在 中悟出不可言传的韵律。我一次次在先哲们辉煌的思辨面前 ,我一次次在无与伦比的语言搭配下惊诧莫名……我知道大师们在云霄中注视着后人,( );今人虽然平凡,但我们年轻。作为阅读者,我们还处在生命不断蜕变之中,蛹里可能飞出美丽的蝴蝶。我们在较量中丰富了自己,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阅读是一种孤独,它同看电影、看录像、听音乐会是那样地不同。前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同享美味,后者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 。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但你此时只感觉他在为你而歌唱。你如果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叹息的悲悯。你啪地合上书,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但你忍不住又要打开它,穿越历史的灰尘与他对话。真正的阅读注定孤独。那是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单独的抚慰,那是已经成仙的老爷爷特地为你讲的故事。

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叹息的悲悯 B.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 C.你如果不听,他就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叹息的悲悯 D.你如果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

1、B[解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是“如果”语序不当;第二处是“渗出叹息的悲悯”搭配不当,应该是“渗出悲悯的叹息”。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他们虽然已经凝固,但依然灿烂 B.虽然他们灿烂,但已经凝固 C.他们虽然灿烂,但已经凝固 D.虽然他们已经凝固,但依然灿烂

2、C[解析]根据分号前后两个句子的对比关系,“平凡”对应“灿烂”,“年轻”对应“凝固”,排除除A、D两项。对比B项和C项,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关联词语“虽然”应该放在“他们”的后面。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千方百计 耳濡目染 顶礼膜拜 窃窃私议 B.处心积虑 耳濡目染 奉若神明 窃窃私语 C.千方百计 潜移默化 顶礼膜拜 窃窃私语 D.处心积虑 潜移默化 奉若神明 窃窃私议

3、C[解析]①千方百计:形容想尽或用尽种种办法。用在句中正确。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用在句中不合理。

②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用在句中不恰当。 ③顶礼膜拜:比喻对人特别恭敬或极端崇拜。

奉若神明:指盲目崇拜某人或某事物,像迷信的人敬奉神灵一样。用在句中不恰当。 ④窃窃私语:私下里小声说话。

窃窃私议:背地里小声议论。用在句中不恰当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在网络的百舸争流中,网红的草根气息非常浓郁,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的“高大上”,网红浑身上下充满着草根色彩,让大众一下子引为“知己”。( ),可以说,“成也网络,败也网络”。网络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放大,与网民的审美、欲望、审丑、娱乐、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如今的文化圈,特别是大众文化圈,已经不再单纯。电影、电视、文学、音乐、传统艺术等,这些领域需要综合性的文化沉淀,而平民狂欢造就的网红更多地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喧嚣的泡沫”。多元化时代,有人看厌了喧嚣和浮华而备感失望,也有人因为数不清的自由选择而 。

网红可以说是“应时而生”,无数普通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解构了许多现实社会的边际与禁忌,重构了一个 的世界,“因此,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对待网红,给他们创造更加开阔的空间,没有必要一味 。对网红身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应该 和干预,而应该留给市场进行调节,并在大众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促进网红自身的进步与成熟”。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网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欲望、审丑、娱乐、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B.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欲望、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C.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欲

5 望、臆想、娱乐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D.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娱乐、欲望、审丑、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1、B[解析]原句有三处语病:第一处是主谓搭配不当,句子中心意思是说网红走红的原因,所以应改为“网络的走红”;第第二处是句式不当,应该是被动句;第第三处是语序不当,“审美”与“审丑”结构一致,意义相对,应放在起,“欲望”与“臆想”意义更接近,应放在一起。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因此,网红的成功捷径,决定了他们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B.因为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所以网红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C.不过,因为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网红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D.不过,网红的成功捷径,决定了他们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2、D[解析]从“成也网络,败也网络”看,该文段涉及网红的成与败,前面说了“成”,空缺处该说“败”;由“成”到“败”,是转折关系;另外,网红之“败”,根源在于“成”的途径。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如鱼得水 充满生机 吹毛求疵 颐指气使 B.游刃有余 充耳不闻 求全责备 颐指气使 C.如鱼得水 充满生机 求全责备 横加指责 D.游刃有余 充耳不闻 吹毛求疵 横加指责

3、C[解析]①游刃有余:形容经验丰富,技术熟练,解决问题毫不费力。 如鱼得水: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遇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 适的环境。

②充满生机:充满了活力,蓬勃向上。 充耳不闻:形容有意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③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吹毛求疵:故意挑别毛病,寻找差错错。

高考传记阅读题型范文第4篇

应对高考英语新题型,如果你能够读懂文章,需要的就是技巧,如:首先要明确题型考察的目的,找出考点;其次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和巩固提高,寻找答题规律,练习答题技巧;最后要注意训练做题速度,运用正确的阅读习惯和速度方法,为自己在考场上争取更多宝贵的时间。

久伦教育高考专家特别提醒你:

高考传记阅读题型范文第5篇

摘   要:试题中问题情境的设计有助于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通过从问题情境的辨别参数、内容参数和装扮参数三个维度对中英两国高考物理试题进行比较,发现中国高考物理试题更注重与真实情境的融合和不同模块知识的综合运用,英国高考物理试题更注重情境的开放性和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基于此,我国高考物理试题应进一步加强与真实情境的融合,增加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探索开放性试题的设计,以便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情境类型学;高考物理试题;中英比较

1    研究緣起

2014 年 9 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高考要“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后简称2017版新课标)强调,考试试题的任务情境要与生产生活、科技发展等紧密联系,关注物理学前沿与成果应用,探索设计与现实相关的问题情境,加强对学生应用物理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2]。素养总是与具体的活动、相关的情境紧密交织在一起,只有当我们在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加以调动的时候,才能表现出真正的素养[3]。因而,通过问题情境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渐已成为高考命题改革动向之一。英国高考(A-level)物理试题中同样强调和突出情境的运用。本文从情境类型学的视角出发,对中英两国高考物理试题中问题情境的特征进行比较和分析,意在为有效利用情境考查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建议。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我国高考自2000年开始实施分省命题,多套高考试题并存,其中全国新课标Ⅰ卷的使用范围较广,使用人数较多;英国国内有三大考试机构实施A-level考试,其中英国资格评估与认证联合会(The Assessment and Qualifications Alliance,后简称AQA)是英国国内拥有考生最多的考试机构。基于此,为探求两国高考物理试题中问题情境的特征及其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情况,选取2015—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卷高考物理试题和AQA的A-level物理试题进行分析。

2.2    概念界定与分析框架

“情境”一词在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均有所涉及,其内涵界定亦有所不同。其中,比利时学者易克萨维耶·罗日叶(Xavier Roegiers)的界定对研究试题更具参考价值,其指出,问题情境由情境和问题两部分构成,情境所带来的是一个主题和一个背景,而问题则主要指对应的一个障碍、一个有待完成的任务[4]。我国学者结合试题特征认为,试题中的问题情境是指命题者运用文字、数据、图像等方式围绕某个主题加以营造,为呈现信息、提出问题、达成立意(测评目标)提供载体[5]。本研究结合高考物理试题,将物理试题中的问题情境界定为:围绕某一主题,通过文字、数据等呈现背景信息,设计物理问题或任务,为考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供载体。其中,背景信息不仅包括问题情境的性质、呈现方式等外部因素,也涉及解决特定物理问题所需要的认知要求等内部因素。本文依据罗日叶的理论框架从辨别参数、内容参数和装扮参数三个维度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结合物理学科试题特征,参考已有研究[6],设计分析框架如表1所示。

3    研究结果

根据以上分析框架,对2015—2017年中英两国高考物理试题进行逐题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3.1    中英两国高考物理试题辨别参数的比较

辨别参数是情境化水平指标的体现,其分值越高,表明试题的情境化程度越高。通过对中英两国高考物理试题中问题情境的辨别参数进行统计,得到的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英国高考物理试题的辨别参数要高于中国高考物理试题,说明英国高考物理试题整体更加注重情境的融合。

为分析引起上述差异的原因,对两国高考物理试题中问题情境辨别参数的二级维度进一步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可见,英国高考物理试题的辨别参数高于中国高考物理试题的原因在于,英国高考物理试题“情境的开放等级”较高,这也进一步说明英国高考物理试题中开放性的问题较多。继而结合具体试题可以看出:英国高考物理试题中的开放性问题主要体现在论述题中,其注重考查学生对物理问题的分析与评价、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解释、运用物理术语进行交流表达的能力。

例如,英国AQA的2017年A-level试题第2题。

【题目】 2.一个学生在竖直的金属丝下面不断增加相同质量的重物,并测量金属丝的伸长量。图3所示为他所测得的金属丝所受的拉力与金属丝伸长量的关系图像。

2.1在图上标记出不再满足胡克定律的极限点P。

2.2论述如何使用这些结果或其他测量方法来确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2.3当金属丝被拉伸到A时,重物被一个一个地拿掉,重新测量金属丝伸长量。在图中画出将获得的图像的形状。

2.4解释图像的形状为什么是这样的?

……

【分析】 试题不但让学生画出重物被拿掉后金属丝所受的拉力与金属丝伸长量的关系图像,还要解释画出图像的形状为什么是这样的。这不仅考查学生对胡克定律的理解,还进一步考查学生应用胡克定律去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和运用物理术语进行交流表达的能力,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试题要求学生论述如何用其他测量方法来确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有利于对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查。

中国高考物理试题的“情境特征”和“模块领域”特征比英国稍高,可见中国高考物理试题更注重真实情境的融合与不同模块知识间的融合,体现出其综合性的特征。尤其是中国2017年高考物理试题非常注重与真实情境的融合。如第14题以模型火箭升空为素材,第15题融入体育运动中乒乓球发球机发球的情境,第 17 题以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为背景,第18题融入现代测量技术——扫描隧道显微镜等。

3.2    中英两国高考物理试题内容参数的比较

内容参数是认知任务水平指标的体现,其分值越高,表明试题对学生认知的要求越高。通过对中英两国高考物理试题中问题情境的内容参数进行统计,其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英国高考物理试题的内容参数比中国高考物理试题的要高,可见英国高考物理试题整体对学生的认知要求更高一些。

通过对内容参数的二级维度进行统计(如图5所示)可知,英国高考物理试题的内容参数高于中国高考物理试题,这是由于英国高考物理试题中考查的“科学探究要素”更多。而通过对试卷的进一步分析发现,英国高考物理试题中实验题目数量较多,往往在一个情境下设置多个相互有关联的小题,而中国高考物理试题中实验题目数量相对较少。

此外,中英两国高考物理试题在科学探究要素中(如图6所示)均突出分析与论证的考查,但英国高考物理试题更侧重于评估要素,而中国高考物理试题更侧重于设计实验要素。

3.3    中英两国高考物理试题装扮参数的比较

装扮参数是试题描述水平的体现,其分值越高表明试题表征方式的抽象程度越高。通过对中英两国高考物理试题中问题情境的装扮参数进行统计,得到结果如图7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高考物理试题的装扮参数与英国高考物理试题的装扮参数基本一致,可见两国高考物理试题整体表征方式的抽象程度基本一致。

通过对问题情境不同呈现方式的试题数量比例(如图8所示)的进一步分析可知,英国高考物理试题仅以文字呈现的试题数量比例超过50%,其主要原因在于英国试题的选择题全部以纯文字形式呈现;中国高考物理试题以“文字+图片/图表”方式和“文字+图片+图表”方式呈现的题目数量比例要大于英国,其原因在于中国高考物理试题的所有题型都注重试题的呈现形式,认为用图片或图表的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于试题的理解。

4    研究结论与启示

4.1    研究结论

通过对中英两国高考物理试题中问题情境特征进行比较,可得到如下结论:

(1)英国高考物理试题中问题情境的辨别参数要高于中国高考物理试题,说明英国高考物理试题整体更加注重情境的融合,其主要原因在于英国高考物理试题中问题情境的“开放等级”这个特征值较高,即英国高考物理试题中开放性的问题相对较多。而中国高考物理试题中问题情境的“情境特征”和“模块领域”的特征值都要高于英国,可见中国高考物理试题更加注重在试题中融入真实情境,更加注重在同一情境中整合更多模块的知识,体现了试题的综合性特征。

(2)英国高考物理试题中问题情境的内容参数比中国高考物理试题的要高,主要是由于英国高考物理试题考查的“科学探究要素”更多,这与英国AQA物理考试大纲中对科学探究如何考查及通过纸笔测试考查哪些要素等有着明确的规定有着密切联系。

(3)中国高考物理试题中问题情境的装扮参数与英国高考物理试题基本相等,说明两国高考物理試题问题情境描述的抽象化程度一致。但英国高考物理试题以纯文字呈现的试题数量比例最大,中国高考物理试题的所有题型都注重试题的呈现形式,大部分试题都以“文字+图片/图表”方式呈现。

4.2    启示

(1)我国高考物理试题中应进一步加强试题与真实情境的融合。尽管两国高考物理试题都注重情境的融合,但融入真实情境的题目数量不是很多。物理观念的形成需要大量实际案例的积累,物理观念的考查也需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境进行分析[7]。真实情境往往较为复杂,包含的信息较为丰富,融入真实情境试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学生能从复杂的情境中抓住主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能有效地考查学生模型建构的科学思维。因此,加强物理试题与真实情境的融合,对学生物理观念和模型建构等核心素养的考查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物理教学中促进学生物理观念和模型建构等核心素养的达成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2)我国高考物理试题中应加强对科学探究的考查。我国高考物理试题考查的“科学探究要素”的数量低于英国高考物理试题。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承载,也是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形式。考查科学探究的英国物理试题的数量大于中国,且英国对于物理实验的考查除笔试外,还有实验操作考试。2017版新课标强调应重视科学探究的培养,尤其应重视物理实验[2]。在高考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着显著反拨作用的现实境遇下,应加强高考试题对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以引导高中课堂教学实践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发展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同时,还应在考试大纲中进一步明确科学探究各要素考查的具体形式,尽可能考查到每一要素,尤其是设计实验能力和评估能力。

(3)高考物理试题中应进一步探索增强开放性试题的设计。开放性题目可引导考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有利于对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查。英国高考物理开放性试题的设计值得借鉴。但开放性试题答案的不确定性和不唯一性使得在评分方面不可避免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开放性试题在高利害的高考中的使用。因此,如何依据物理学业质量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开放性试题的评分参考标准,也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DB/OL]. (2014-09-03)[2018-09-15].http://www.jyb.cn/info/jyzck/201409/t20140904_596682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61,53.

[3]易克萨维耶·罗日叶.汪凌,周振平,译.学校与评估:为了评估学生能力的情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

[4]易克萨维耶·罗日叶.汪凌,译.为了整合学业获得:情景的设计与开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5]孔燕,吴儒敏,朱晓果,等.学术情境试题的目标定位与编制策略[J].中国考试,2016(9):18-23.

[6]陈志辉,刘琼琼,李颖慧,等.PISA影射下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问题情境比较研究——以上海三年中考和新加坡O-Level试题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5,37(10):98-105,112.

[7]黄恕伯.高考物理试题对高中教学的引导——评201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物理试题特点[J].基础教育课程,2018(Z2):74-76.

(栏目编辑    赵保钢)

高考传记阅读题型范文第6篇

高考政治的主观题答题一直是考生的薄如环节,教师有必要在平时教学中加以强化,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特点。只有掌握这些特点才能在高考主观题解答中游刃有余。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政治主观题题型,以下分别从设问方式、涉及考题、解题方法、典例分析等进行剖析。

(一)设问方式:"启示类"的设问有"给我们什么启示",它包括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启示等等。

(二)涉及考题:2002年第38题第(3)问: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12分)

(三)“启示型”的解题方法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从材料、设问的关键词和材料呈现的措施中去感悟;在对所给的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提炼的基础上,从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角度去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不这样做有什么危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再推论出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四)典例分析:

2002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8题第⑶问

38.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道:"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历史上,洞庭湖的面 积曾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但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近些年,该地区逐步退耕还湖,尤其是1998年以来,政府投资70亿元,进行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1/5,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除传统种植业外,还发展了养殖业、加 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33分)

(3)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哲学依据 是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所以发展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违背了客观规律,必然会遭到规律的惩罚,所以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所以必须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为什么能这样做:其哲学依据是人的认识总是发展的,所以人类应该把认识不断深化、不断扩展、不断向前推移。

不这样做的危害:其哲学依据是违背了客观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参考答案:从洞庭湖的变迁,我们可以认识到:①发展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③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惩罚。

(五)巩固演练:

1.(05高考卷)材料一:右图是“微笑曲线”示意图。图中的两条曲线均呈现U型,好似微笑的嘴型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微笑曲线”。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和出口国,每年服装出口总额约占全球服装出口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但自有品牌的占有率不超过10%。因为缺乏面料开发、品种款式设计的能力和国际市场营销的渠道,企业只能接单、缝制和加工,得到很少的加工费。如中国生产的服装在国外市场上售价100美元,我国企业一般只得到5~7美元,其余都落入外国商标所有者、服装设计公司和经销商的腰包。

回答:(1)“微笑曲线”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5分)结合材料二,说明“微笑曲线”对我国企业提高利润水平有什么启示。(6分)

参考答案:(1)①从事产品研发、零件生产、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的企业能够获得较高利润,而从事组装的企业利润水平较低;与60、70年代相比,目前底端与两端的利润水平差距扩大,底端企业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2)①加大科技投入,重视产品研发,调整产品结构;②积极开拓市场,重视售后服务;③树立品牌意识,提高企业信誉,塑造企业形象。

2.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难题。山东省委、省政府为解决这一难题进行了长期探索,先后提出并实施了“五大板块”等发展战略。2007年8月又提出了“一体两翼”构想,“一体”是指胶济铁路为轴线形成的横贯东西的中脊隆起带,区域面积、人口、总量、收入、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等主要指标举足轻重,是拉动全省发展的主要发动机和增长极;“两翼”是指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鲁南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土地、矿产、劳动力等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一体”带动“两翼”,“两翼”支撑“一体”,合力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这一构想突破了传统的“雁形成长理论”,把原有“五大板块”连成有机整体,丰富和深化了对我省区域发展特点、趋势和规律的认识。

(1)分析山东省“一体两翼”战略构想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6分)

(2)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说明“一体两翼”构想给我们的启示。(9分)

答案:(1)①构想体现了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②构想体现了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有利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成优势互补,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③构想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精神实质。统筹兼顾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6分)

(2)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规划,促进丛省整体发展。②主要矛盾和次要是辩证统一的,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突出抓好“一体”带动“两翼”,“两翼”支撑“一体”,合力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③辩证的否定观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一体两翼”构想突破了传统区域发展理论,是对全省区域发展思路的创新。(9分)

注:考生如答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要点可参照得分。

3.材料一:自2007年7月底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开展以来,广大群众积极响应,踊跃推荐和评选身边的先进分子,评选活动使很多参与者受到了教育,全社会兴起了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热潮。

材料二:受表彰的全国十佳敬业奉献模范——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固机经理许振超以“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精神,立足本职,务实创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使“振超”效率令世人赞叹,并为青岛港赢得了可观的效益。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文化作用的?(4分)

(2)许振超的事迹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有何启示?(6分)

答案:(1)①全社会兴起学习先进性、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热潮,体现了健康的文化活动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2分)②评选活动使很多参与者受到了教育,体现了文化活动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2分)

上一篇:高考复习语句补写范文下一篇:学生激励调查问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