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面料再造传统艺术论文范文

2023-10-19

服装面料再造传统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在服装设计中引入面料再造艺术可以提高服装的艺术价值,当前普遍应用于现代服装艺术设计当中,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服装之一,主要有下面这些特点:第一,面料再造与设计风格协调统一,提高了服装的档次。第二,只有充分掌握面料的性质与材料,才能顺利开展面料再造。第三,掌握最为高超的面料处理技术可以保证面料再造的顺利进行。第四,面料再造的步伐不会停止,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要求服装设计师开动脑筋,创造出与人们需求相适应的表现形式。

一、面料再造艺术要遵循以下原则

只有服装设计师的设计思路正确才能充分发挥面料的作用,要想顺利完成面料再造工作,则需做到下面这几个方面:

1、服装的功能性

开展面料再造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面料的功能,进行服装设计也是为了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就是说服装设计就是表现服装的功能。所以面料再造要随着季节的变化、人群的变化、场合的变化而应用不同的设计理念,如夏季服装面料的应用,则不能选择那些较厚、较密的面料,尽量应用较薄、较稀的面料,才能满足人们追求凉爽与穿透的特点;而大型晚会礼服的面料则应该选择具有较好垂感的面料,才能与晚会的气氛相协调。因此在设计服装过程中,服装设计师第一步应该考虑的就是服装的功能,然后才会考虑服装的艺术性与美感。

2、整体的协调性

面料再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于服装设计当中,是为了满足人们追求美、追求时尚的特点而出现的服饰作品,所以在面料二次设计过程中,还需保证其与服装的设计风格相一致,表现为图案与设计的统一。假如面料二次设计不能适应于服装的整体风格,则会带给人一种混乱的感觉,面料再造则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在面料再造过程中,还需保证面料再造与服装设计实现协调统一。

3、服装的艺术性

服装设计中应用丰富多样的面料,不同的面料有着不同的特点,在开展服装设计过程中如果能够显现面料的工艺性,则说明服装设计的成功。服装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应用各种各样的设计手法,对面料的艺术气质进行改造与发掘,才能帮助面料达到创新的效果,展现出多种多样的面料形式。面料的二次设计不同于一次设计,有着更强的修饰性,经过二次改造的面料艺术气息更浓,有力配合了服装设计目标的顺利达成。

二、面料再造艺术的运用策略

笔者分析了当前面料再造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情况,发现主要有下面这些表现:

1、面料再造过程中应用立体设计

当前服装设计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设计手段是立体设计,就是服装设计师采用特殊方法,利用面料的折叠使其失去原来的平面形状而带给人一种立体的感觉,创造一种浮雕的形象。一般情况下,存在着多种立体设计手段,如编织、褶皱、凸凹、堆积、折叠等。分析褶皱法可以发现,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创造出多种效果,如钻石褶、人字褶、太阳褶和牙签褶等,服装设计师可以在充分研究服装设计风格的前提下选择最为适用的褶皱手段。

2、面料再造过程中应用增型设计

增型设计就是充分利用原有面料,利用车缝、热压、粘合等方法在原来的面料上增加新的内容,达到面料的二次再造,使面料的整体风格得到了变化。增型设计手段也包括多种方法如刺绣、钉珠、贴花、印花、亮片、花边、金属线及金属铆钉等。人们常见的刺绣,就是利用原来的面料在上面用针穿刺,带动丝线创造新的图案的一种方法。又如应用较为广泛的钉珠,就是在原来的面料上利用工具钉上一些珠子,形成一些新的图案,带给人一种耀眼的光茫,这种方法当前得到了普遍应用,可以使面料的特点更加突出。

3、面料再造过程中应用减型设计

减型设计对应于增型设计,就是破坏原来完整的面料,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状态,实现了面料的再造。通常情况下面料减型设计的主要手段包括撕破、抽纱、镂空、剪切等。利用这几种方法可以再造面料,表现一种残破美。当前市场上人们最为常见的应用这种手段的面料再造就是“乞丐裤”,应用剪刀切破、撕破的做法破坏了原来的面料,故意将裤子做旧。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也处于不断发展当中,有的人则认为面料减型设计可以带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4、面料再造过程中应用钩编设计

面料再造还包括一种现代手段就是钩编设计,钩编设计就是发挥钩织与编结的作用,在原来的面料中加入质感不同的线、绳、皮条或花边等,从而赋予了面料一种全新的创意。如2013年春夏lookbook中,服装设计师就在面料再造中应用了钩编的做法,创造出一种特殊艺术效果,同时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各种各样的、与众不同的钩编将传统面料以时尚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同时体现在服装设计当中,使服装整体更具有了艺术韵味。

三、结语

总之,利用面料再造艺术可以提高服装设计的档次,创造更加时尚的服装,达到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但需要引起服装设计师注意的是,为了充分表现面料的功能,还需结合服装的种类与特点,选择最为适用的面料,才能顺利开展面料的二次设计,做到这一点才能使服装设计收到更好的效果。

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审美水平与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对服装设计的实用性与艺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面料的设计手段已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面料再造艺术的出现有效弥补了这一空白,不但可以改变面料设计手段而且也可以应用新型面料外观,有力推动了服装科学设计的快速发展。本文首先指出了面料再造艺术的设计原则,接着论述了面料再造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服装设计,面料再造,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巧雯.面料再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美与时代(上).2015(02)

[2] 王敏.基于服装设计中面料再造艺术的应用分析[J].福建质量管理.2015(11)

服装面料再造传统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1、满族剪纸概述

剪纸所谓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满族剪纸主要是由心灵手巧的满族民间艺人借助纸张、剪刀等工具, 将自己日常生活或者日常劳作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等以各种具体的造型呈现出来。追溯满族剪纸的起源, 我们可以看到, 满族剪纸起始于明代, 承载着长白山一代灿烂而浓郁的民间艺术。由于满族人对社会需求或者崇拜不同, 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形式多样的剪纸作品。比如, 由于人们对嬷嬷的崇敬, 产生了满族剪纸的代表作——《嬷嬷人儿》。除了对人的崇敬之外, 满族人对动物、神灵等也充满着崇敬, 所以, 以动物, 诸如狗、龟、鹰等动物形象为主的剪纸作品也是层出不穷, 人们在剪出相应的作品之后, 会将其贴到窗户或者墙上, 作为吉祥物来守护全家。从丰富多彩的满足剪纸作品中我们可以窥见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满族文化、满族习俗等, 这对于满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1]。

2、满族剪纸图案在服装中的应用意义

我国素来都有“衣冠王国”的称谓, 在现代服装设计的发展中, 服装不再像创设之初那样单纯地承担遮羞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将审美纳入其中, 将文化因素纳入其中, 作为反映社会发展现状的一面镜子存在。而且在现代服装设计飞速发展的今天, 不管是服装设计还是服装设计流派都层出不穷, 加之, 着装者对服装的要求越来越高, 服装设计者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服装设计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呢?如何才能使中国本土的服装设计走出国门, 在国外开辟一条新的出路呢?唯有从源头入手, 从中华民族存在与发展的根基入手, 才能探究到中国服装设计新的发展机会。这里所提出的源头主要是指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民间艺术精品等纳入到服装设计体系之中, 借助极具民族特色的因素可以实现服装设计在继承中不断发展。正如上文对满族剪纸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到, 满族剪纸样式多样, 每一样式中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 将满足剪纸图案应用到服装设计之中, 不仅可以借此丰富服装设计理念, 还可以实现服装设计样式的多样化和民族化, 深刻地彰显出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时代的精神特征[2]。

二、满族剪纸意象在服装面料设计中的表现手法

在现代服装设计发展中, 借助工艺形式将满族剪纸意象制成图案, 将这些图案应用到服装上, 不仅可以丰富服装的样式, 在一定程度上还会使所设计出来的服装上档次。由于服装面料的质感、外观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所设计的服装的效果, 对此在将满足剪纸意象应用到服装设计上的时候, 需要立足服装面料的特点, 采用不同的工艺手段, 将现代服装设计语言运用其中, 在整体上给予着装者视觉上的冲击。在此需要注意一点, 由于服装属于易耗品, 每个人每天都要穿衣服, 无论从事何种职业, 穿着何种面料的衣服, 都会或多或少地对服装造成一定的磨损, 这就需要服装设计者在可穿的原则指导下, 在进行工艺制作的时候要实现印染牢固、塑形性佳等。那么, 将满足剪纸意象应用到服装面料设计中的工艺有哪些呢?

1、传统工艺

1) 刺绣。刺绣作为我国传统的工艺, 无论是在旗袍上还是运动服上, 只要出现刺绣图案, 该服装就会显得有品质。刺绣在服装设计领域的应用形式越来越多, 包括机绣、雕绣等。无论是何种刺绣形式, 都需要以图案为基础。所以, 在设计服装的时候, 可以将满族剪纸意象直接拿来作为图案, 借助刺绣工艺将其生动、直观地呈现在服装面料之上, 以此实现刺绣的装饰作用。在此需要注意一点, 刺绣在服装上所出现的位置是不固定的, 以运动服为例, 在运动服后背绣上鹰这一意向, 将鹰的翅膀置于双臂下, 可以给人一种展翅高飞的感觉, 以此呈现出一种华丽的运动风。2) 绘。手绘法主要是指利用毛笔或者其他工具直接蘸取燃料, 在布料上随心所欲地作画, 然后再通过高温使其定形, 如此一幅生动的图画就固定在了服装之上。但是, 手绘法的落实仍是需要以一定的图案为参照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照抄图案。所以, 在将满族剪纸意象借助手绘法应用到服装设计上的时候, 需要设计人员具备扎实的绘画基本功, 具备丰富的想象力, 对固有的剪纸图案进行创新。3) 镂空。镂空可以说是剪纸最大的工艺元素, 镂空其实和剪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都是“破坏”的过程, 在对整体“破坏”的过程中将其中所蕴含的内容展现出来, 这样在极具层次的状态下, 给予人视觉上的享受。

2、现代工艺

1) 印花。印花与手绘有着相通之处, 都是将图案以颜料的形式在服装上加以呈现。但是印花主要是再去工艺化的手段, 直接将图案印在服装面料上, 在图案的印制过程中, 图案的位置是有明确规定的, 无法随心所欲地印染。采取印花的形式将满族剪纸意象印染到服装面料上, 可以很好地起到修饰作用。2) 蕾丝。将剪纸意象酣畅淋漓地运用到服装设计中表现形式非蕾丝莫属。朦朦胧胧的蕾丝花纹和镂空所营造出来的“透视”效果相似, 这就使得剪纸意象元素在蕾丝中的应用具备了可能性。尤其是在近些年的各大时装周上, 蕾丝的应用可以说是层出不穷, 在服装上应用蕾丝可以给人一种矛盾感, 既可以感知妩媚, 又可以感知纯真, 为服装设计增添了无穷的魅力。3) 盘花工艺。所谓的盘花工艺主要是将布带结成襻条, 将其盘成一个个形式多样的图案的工艺。著名的华裔服装设计师谭燕玉可以说是运用盘花的“熟手”, 她借助盘花将极具中国特色的图案应用到服装上, 使其服装极具中国古典特色。

三、满族剪纸意象在服装面料设计中的表达

服装设计主要包括是三大要素:造型、色彩和材料, 在本段中, 我主要从这三大要素入手来将满族剪纸意象应用到服装设计之中。

1、造型

一件服装的造型可以说是整个服装的灵魂, 倘若一件服装毫无造型可言, 其不仅不能吸引着装者的目光, 甚至无法实现服装最根本的价值, 尤其是当前社会, 人们对物质和精神需求越来越高, 造型的单一化是无法满足着装者的需求的。对此, 在服装设计活动开展中要重视造型设计, 从点、线、面等细节入手来构建一个合乎需求的服装造型。以礼服为例, 在刺绣盛行的今天, 刺绣在礼服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比如, 礼服的胸前就可以借助刺绣工艺来形成内部装饰, 以此在结构变化中, 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一股浓浓的中国风迎面而来。

2、色彩

心理学家极为重视视觉研究, 而色彩首当其冲地为人们营造一种视觉冲击, 相较于线条或者结构等, 服装色彩给人的感觉更加深刻。而且, 色彩与心理相关, 艳丽的色彩可以通过视觉作用给人一种高昂的情绪, 而灰暗的色彩则会使人感到压抑, 人的喜怒哀乐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受到色彩的影响。除此之外, 色彩还能体现出人的性格, 比如, 内向的人, 一般选择比较淡雅或者低沉的色彩, 而外向的人则选择艳丽的色彩。因此, 在服装设计上重视色彩的运用或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满足剪纸活动的开展一般是以红纸为载体的, 由此, 在将满族剪纸意象引入到服装设计上的时候, 可以选剪纸的红色作为图案的主要颜色, 在“中国红”的感染下, 会给疼一种热烈、奔放, 甚至是幸福的感觉。

3、材料

服装面料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一件服装作品的质量。在进行服装设计的时候, 设计人员需要对面料有所了解, 把握了所选择的面料的特点的基础上, 将面料的再造工艺协调地应用其中, 可以将设计主题完美地呈现出来。满族剪纸意象在服装面料设计再造中的工艺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加法, 一是减法。在本段中, 我主要谈一谈减法。上文所提及的镂空就属于减法, 这种工艺体现出来一种含蓄美。在设计服装的时候, 可以直接将剪纸图案置于所选择的该服装的面料上, 然后按照该图案对面料进行剪裁, 将剪裁下来的图案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贴”在服装上, 如此既可以实现服装的层次感, 也可以将剪纸的艺术特色呈现出来。总之, 服装面料设计活动开展中, 可以将极具民族特色、极具文化内涵的满族剪纸意象, 采取传统工艺、现代工艺等手段灵活地运用到服装上, 以此在丰富服装造型的基础上, 使其蕴含文化价值。

摘要:剪纸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由于其主要来源于民间大众艺术, 其所作者主要是劳动人民, 劳动人民将自己的生活、精神需求寄托在剪纸之上, 由此使得剪纸具有了时代意义, 深刻地反映出不同时代的劳动者的不同人生观和价值观。自从剪纸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 其在社会生湖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在本文中, 笔者立足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来谈一谈如何将满足剪纸意象运用到服装面料设计之中。

关键词:满族剪纸意象,服装面料设计,创新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芳.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形式语言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 2013.

服装面料再造传统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面料再造,人们习惯称之为面料的二次设计,就是利用原有面料,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改变了面料的颜色、形态与结构等。是为了满足服装设计改变了面料的肌理、形态、结构等内容,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效果。面料再造改变了传统服装设计,在服装设计领域是一个巨大的创新。

二、面料再造的方法

面料再造就是实现面料的二次设计与开发,改变了原有面料的特点或结构,有时也会将平面的性质改变为立体的特点,进行面料再造是为了满足设计师应用面料的需求,为设计师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1、手工印染

手工印染,就是依靠现代化机器的一种方法,主要指的是利用传统手工技艺改变原有面料的颜色或者进行印花。手工印染包括多种做法,不同方法可以创造出不同的印染效果。印染方法有着各种各样的名称,如扎染、蜡染、绘染、型染等,这是平时得到普遍应用的方法。

2、空间造型变化

为了改变面料的空间表现形式,可以利用褶裥、褶绉的做法,从而创造出一种高低不平、具有转折的立体效果。应用特殊手法将原来平面的面料制作成立体结构的造型,从而出现一种空间秩序与空间关系。在改变面料形态的方法中主要包括抽褶、皱褶、缩缝、绗缝、编织等。

3、重叠或组合

在面料的再造过程中,改变原有面料形态的方法还有一种就是面料的重叠。是应用不同的服装材料进行合理搭配。一般情况下,设计师应用的面料具有较大落差,将其组合在一起,创造出多种变化。如毛皮与金属、皮革与薄纱、镂空与实纹、透明与重叠、闪光与亚光等,能够带给人一种对比强烈的视觉感受,表现了设计师特有的思维。

为了使用一块面料创造出不同的质感,产生对比的感觉,在视觉上带给人一种不同的感受,可以利用拼接的做法组合不同面料,满足服装设计的最终要求。在重新组合面料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颜色、不同质地的面料,拼接成的图形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是不规则的,最终使面料呈现出与原来完全不同的效果。在当前服装设计中,有时一件服装会应用多种材质不同的面料,这种设计风格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利用颜色相同材料不同或材料相同颜色不同的面料进行重新拼接,形成强烈的材料对比或颜色对比,从而创造出具有全新意义的风格,不但为设计师在面料设计方面开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而且使服装设计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三、面料再造的必要性

在服装设计过程中,服装设计师首先要依靠各种各样的面料,针对人体开展丰富多样的设计。由于面料具有多种多样的风格特点,因此可以使设计师创造出符合人们需求的各种服装,选择最为恰当的面料在服装设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料再造开拓了服装设计的范围,利用不同风格的面料可以创作出不同要求的服装,帮助设计师完成设计初衷,因此设计服装的要求与面料的风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面料存在于整件服装的表面,可以展现整件服装的协调与统一,但同时也会影响观看者的心情。由于面料可以开展二次设计所以我们可以创作出风格迥异的面料,在创造效果更好的服装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推动了服装设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要求实现个性化发展,表现在服装方面也不例外,要求不断涌现个性化服装,而利用面料再造可以帮助设计师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在服装设计过程中,最易引起人们关注的就是面料,只有具备个性化的面料才会创作出个性化的服装。利用面料再造可以帮助设计师实现装饰品的创新。发挥面料的可改变性,结合设计师的大胆想象,可能创造出质感不同、颜色不同的面料,在视觉上带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呈现与众不同的服装特点。在改造面料过程中,第一,可以随意创造与我们需求相一致的面料。第二,可以应用原来弃之不用的碎布,不但可以节约成本而且也实现了节能环保。第三,面料再造也可以推动我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创造出各种各样款式的服装。传统意义上的服装已与时代发展相脱节,容易引起人们视觉上的疲劳,而利用面料的再造可以创新服装设计。在改革当前面料的前提下结合面料的不同质感,呈现出平面与立体、简单与复杂的多种变化,从而为人们创造出时尚、新颖、个性化的服装,而面料再造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面料再造与服装设计的协调统一

在服装设计过程中,开展面料二次设计离不开面料的外观、颜色二个方面,在研究美的规则时,我们都需强调面料再造中的颜色变化、光泽变化、结构变化等几个方面。

在服装的整体设计过程中,服装设计师要追求服装的整体效果,而借助面料再造则可以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当前服装设计向着艺术性方向发展,在面料二次设计过程中要求设计师结合夸张、抽象、空间等手段的运用,实现面料在质感、形态、颜色等几个方面的改变。如果服装设计要求突出面料的应用,那么服装设计师则需保证面料的选择与服装的整体风格务必协调一致。日本设计师三宅一生在此做的最为突出,他应用与众不同的面料创造出大量服装作品,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服装都有着别样的形态与外观。在设计过程中,他结合传统工艺手段与现代技术方法再造了大量奇异的面料,人们称他为“面料魔术师”就是这个道理。他的设计强调简单的几何外形,依靠特有的面料设计,赋予了服装鲜明的涵义,由此表明他在面料再造中有着不凡的成就。

五、结语

总之,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服装设计领域也需不断发展创新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要保证面料再造与服装设计做到协调统一,表现设计师的整体思想诉求。面料再造不但普遍应用于服装设计当中,而且也表现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服装造型设计,而要求应用面料的第二次设计,面料的改革与创新有力推动了服装设计的健康发展,引起了服装界的轰动,笔者认为其必将占据现代服装设计的统治地位。

关键词:面料再造工艺,服装设计风格,影响

参考文献

[1] 周巧雯.面料再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美与时代(上).2015(02)

[2] 韩枫.浅谈面料再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5(05)

服装面料再造传统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一) 提供创新性的设计手法

面料再造设计通过长期的发展与创新, 使面料本身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变化效果, 通过面料再造的设计与加工, 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手法表达, 如镶嵌、叠加、拼接、镂空、抽褶、堆积等, 这些工艺手法增强了服装的立体效果和细节处理, 表现出个性、华丽的效果。再通过后期科技技术加热、冷却等化学元素的渗透, 使得面料形态形成更强烈的肌理感。常用于面料再造设计与研发的面料有塔夫绸、素绉缎、裘皮、针织物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面料纤维都有其不同的纱线组织结构以及各自的面料性能, 这些因素都影响着面料再造的设计构思以及后期塑型的手法表达。

如梭织面料由上下交织的经纬纱线组合而成, 织物弹性低、紧致平整, 需要运用抽纱、猫须、摩擦、缝缝等工艺手法达到所需设计效果, 若运用镂空手法, 则达不到想最终的内外层次感;针织面料弹性较好且手感柔和, 悬垂性好, 具有收缩性, 表面无光泽, 需要运用切割、镶嵌等工艺来进行, 若运用抽褶工艺便会使得面料松软, 失去整体效果;裘皮面料是由絮状纤维构成的皮板, 表面具有韧性, 挺括且具有厚度, 运用镂空、丝网压花等手法进行面料再造是最佳选择。

服装面料再造的艺术效果主要是通过不同面、辅料与相对应的工艺手法进行配比后实现的, 它是服装设计中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从局部到整体, 从平面到立体, 将服饰文化诉诸进服装设计中, 创造性地表达人的情感、观念和思想, 从而提升穿着者的品位体验。

(二) 提升服装品牌的装饰附加值

个性化的面料再造设计不仅是塑造服装品牌的重要手段, 同时也是增加服装装饰性附加值的关键所在。在当今社会, 资源经济不断发展, 市场竞争不断提升, 设计师们在进行面料再造时应充分考虑面料所能表达的独特个性, 突出服装的个性化设计, 体现其独具特色的装饰性艺术, 从而吸引消费者的眼球。面料再造通过对原材料的加工处理以及旧材料的结合使用, 改变了服装面料的肌理质感, 创新了服装面料的结构形式, 使得服装设计获得了更多的创意理念与设计空间, 提高了服装的美学价值, 丰富了服装文化的内涵品质, 表达了人们对于个性的追求与向往。

面料再造源于社会审美观的更新, 在服装设计中被称为面料的二次设计, 是现代服装设计创新性以及个性化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面料的创意再造设计以及全新的工艺表达, 改变面料的外在风格, 提高面料的质地, 使得面料本身的艺术品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同时, 在细节上进行不断设计与加工, 使得服装设计在艺术内涵的表达上不断深化和扩展, 从而增加了服装的装饰附加值。在面料再造设计的过程中, 在确保面料舒适、安全、功能需求、美观等因素的前提下, 通过对面料细节的再处理, 呈现出丰富的动态审美和视觉效果, 为服装设计整体效果营造良好基础。

(三) 促进服装产品的人文价值

人文价值包含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两个层面, 面料再造如果要实现其人文价值必须从这两个层面出发, 做到“以人为本”, 充分体现与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例如, 女性的紧身胸衣和男性服装中填充物的使用, 都是力求塑造一个在特定环境体现出身形、比例、气质兼具的“完美的人”。社会在不断改变, 人的穿衣观念也在不段改变, 服装面料的开发与再造也应顺应潮流, 面料再造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手段, 能体现出人们对物质需求的向往, 而人们对于精神需求的向往, 也会在面料再造的过程中注入我们更多的思考。

二、面料再造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

(一) 校企合作的培养途径

面料再造设计是一门强调实践教学的课程, 而校企合作恰好是一种有效培养学生实践锻炼能力以及思维创造能力的途径, 校企合作也是近年来服装设计专业经过不断摸索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对于面料再造设计课程而言, 校企合作的模式正适合于其中。同时, 面料再造设计在工艺制作中往往需要设备和原料的支撑, 学校无法完全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争取与企业合作是最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过程中, 企业为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提供合理的服装项目, 并提供设备与技术支持, 教师和学生则通过合作的方式为企业提供具体的设计方案和成品展示, 以科研及具体项目的形式带动教学, 让学生在企业中了解并掌握最前沿的面料及生产信息, 不断提高实践创新能力。这种一举两得的教学模式, 在各大服装院校得到了极大的推广与实施, 达到了双赢策略, 从而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 教师应更多的鼓励学生走出校门, 带领学生积极与企业各个部门的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与学习, 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服装面料再造方面的一线情况, 将企业车间成为实践教学的训练场地, 在实践过程不断培养创造性思维, 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积极参赛的培养模式

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 在服装专业的教学环节中对于整套服装中面料的再造与二次设计的实际操作过程并不多, 通过让学生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各类成衣设计大赛, 通过大赛成衣的制作, 实际锻炼学生所学的面料再造设计。学生参赛时要具体分析大赛事主题从而进行创意设计, 入围后, 学生要根据大赛要求进行实物制作, 以面料的肌理变化突出服装的主体性, 再通过多次的实验, 反复修改、调整, 最终实现符合主题构思的面料再造细节。综观各类服装设计大赛, 设计者都很好地运用了创造性思维, 如联系思维法、逆向思维法、综合思维法、发散与收敛思维法等, 整套系列成衣的设计与制作, 以及面料再造细节处理的过程都需要学生的创新构思, 这些实践经历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 参与毕设的培养模式

在服装设计专业, 每个学生毕设的机会只有一次, 因而, 让毕业生在毕业设计创作的过程中, 带动低年级学生共同参与, 低年级学生辅助毕业生完成毕业设计作品, 这样既可以减轻大四毕业生的负担, 又可以锻炼低年级学生在服装具体设计与制作过程中, 对于面料的选择以及再造设计的把握, 达到一种双赢的教学模式。低年级学生在辅助设计制作的过程中, 可以用一种前所未有的热情和新鲜感投入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中去,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以及能动能力。在实践配合中, 低年级学生不但了解了做毕业设计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还培养了与他人的沟通、合作能力。

这种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式在高校试点并不多, 只有少数学校已经实行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种方法可以让低年级学生提前进入毕业设计的状态, 更有效的了解学习的中心及重难点。在毕业设计中, 面料作为服装设计的三大要素之一, 学生在面料选择以及肌理设计上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反复实验, 这就能有效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通过多次的尝试与实验, 最终将所需表达的面料肌理效果完美呈现于服装之上。在面料再造的工艺制作过程中, 对于如镶嵌、缩缝等耗时较多的再造手法, 低年级学生的参与不仅能减轻高年级学生的负担, 而且自身可以得到具体服装作品的实践机会, 从而充分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表达能力。各大高校可以积极开展这种“以高代低”的新型教学模式, 在毕业设计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

三、总结

现代服装设计的核心在于创新性, 而当前设计教育的主要日标就在于引导学生形成独立创作与实践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从研究, 到设计, 到最终设计方案的完成, 都需要体现设计者的创新思维意识。面料再造设计课程对学生创意思维和设计方法的能力培养有着实践意义, 可以提高学生创造的动力, 教会学生学习思考的方法和更新知识的能力, 更能适应当今咨询不断更替的社会。这也是服装设计教育的一种有效尝试, 在课程的实践和探讨上对服装设计的其他课程设计也具有参考意义。

面料再造课程可以使学生有效利用并结合不同材料, 通过不同材料的不同特性以及相对应的创新工艺手法对面料进行再造设计, 从而丰富服装设计的表现形式, 体现服装主题要素以及不同风格的变化, 达到服装在细节表现上的装饰性创新设计, 最终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念以及消费需求, 在当今日益增长的竞争环境中取得优势地位。

摘要:本文以面料再造设计的艺术价值表现形式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分析了面料再造设计对于当前服装设计教学的价值表现, 突出体现了创新性、装饰性、人文性三大重要特征。并通过在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培养途径的具体分析, 对现代面料再造设计教育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全面探析, 最终形成分类式的实验教学体系。

关键词:面料再造,服装设计,教学,实践创新

参考文献

[1] 梁惠娥.服装面料艺术再造[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02)

[2] 王庆珍.纺织品设计的面料再造[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02)

[3] (美) 詹姆斯·朗著, 黄程雅淑译.如何设计教学细节:好课堂是设计出来的[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 (01)

[4] 徐兆洋.为理解而设计教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 (01)

[5] 张静.浅谈服装设计中面料再造艺术设计的原则和方法[D].河南:开封大学学报.2011 (12)

服装面料再造传统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一、服装进入艺术

现代艺术的对象应该包括人类文化中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所有视觉形态,一些非文本的视觉文化,电影、电视、广告、连环画、路牌,甚至商品的外包装都在此列。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图像淹没包围的时代,它们不仅具有基本的认知价值,还对我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视觉艺术沉淀了民族性格、审美心理,有深层内涵,它所具有的表征意义成为我们认识了解文化的一个要素。

或许,在我们的经验中,服装很多时候是来表现差异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民族等等,尤其到了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希望以外在的个性化的衣装来为自己代言,以示内心拒绝平庸与盲从。的确,服装归根结底是与每个个体紧密联系的,它是个人运用来表达内心的一种形象上的语言符号。但服装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在于:作为这种观念的反映,它不可避免地浸润在民族或时代的社会风习和道德要求里。古代有秦的“尚黑”、唐代的“时世妆”、清代的“十八镶滚”,或者东方的平面宽衣与西方的立体窄衣结构,都可以透射出更为广阔的社会情态里群体的审美趣味和选择。服装在表达个性的同时,又表征了性别、阶层等类别概念。通过对各门类的艺术作品进行整体观照,可以发现一条普遍性的规律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关键在于它凝结着人们大量的劳动和情感,而不是与日常生活距离的远近,这里的劳动也不仅仅是脑力劳动。许多国家的博物馆里都将一些古代的或民族服装服饰做为艺术品收藏,有些粗陋、质朴的常服也并不影响其艺术价值,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从自己的衣柜里拿一件衣服,百年之后也会成为艺术品,区别之一就在于艺术是在亲力亲为地精雕细琢中成就的,它不像现代工业品那样一蹴而就。苗家少女从七八岁就开始绣自己的嫁衣,嫁衣中渗透着情感与才思,直到十几年后出嫁时才最终完成。现实的服装总是可以为一段文明和历史提供生动的见证,为此,服装里的心智与劳动越多,就越向艺术靠近,正如欧洲的教堂、中国的长城都是当之无愧的艺术作品一样。

到这里,我们可以欣喜地发现,服装名正言顺地进入了艺术。无论其历时性的存在,从史前文明的缠腰布、源远流长的传统服装(如中国历时千年的袍服),到今天瞬息万变的时装体系;还是其共时性的存在,诸如日本的和服、中国的旗袍、印度的沙丽、阿拉伯世界的紧密包裹,在服装的艺术殿堂里,都闪耀着动人的光彩。本世纪初欧美时装的崛起,似乎是对以往迂缓、平静的传统服装在运作、周期、样式上的一种颠覆,但如果从服装的历史中跳出来看,就会发现,在现代文明的背景下,时装对传统服装的确是一种彻底的革新和超越,但不是一种逃离和否定。在它们之间,可以找到千丝万缕的联系,用服装自身的语言,隔着历史的时空,遥遥对话。因此,它们的参与都是服装这个整体形象的构成部分。

那么,如果我们定位服装为艺术的一个门类,与雕塑、建筑齐观,时装与传统服装在服装艺术中的关系,不妨理解为类型的关系,如同美学中的自然美和艺术美,诗歌中的抒情诗和叙事诗,简洁、繁复、华丽、清爽、运动、休闲只是不同的风格。

二、服装艺术的构成

传统服装的变化是缓慢的,这种变化并不是由于一个确定的具体的人来引起和完成。经常由于战争或游历,引起文明的交流与碰撞,服装上的服从也成为被征服的内容之一,因此传统服装往往是一个民族而不是个人的文化表征。很难说对中国的传统服装产生过深远影响的深衣形制仅是个人的喜好,只能说是群体的审美价值取向造就了这样的作品,这样的衣装也包容了民族的审美心理,它沉淀着“集体无意识”的审美倾向和意愿。但缺乏变化并不是说埋没了传统服装的创造性,它更多地体现在服装的色彩和精妙的图案上。古代人民将美好的情感和愿望通过服装上的花鸟、龙凤,镶滚各种图案表达出来,有着不同层次的象征意义。中国古典美学中,意象的生成是审美的关键,牡丹、云纹、明清的补服、古老的十二章是运用公共象征生成喻象的典型。

在现代时装体系中,设计师更为自由地通过服装来诠释自己对世界的见解和主张。设计大师Dior(迪奥)1948年发表New Look一举成名,不仅表明了自己的理想,也迎合了二战后人们对和平的希冀心情。当人们越来越跟从流行的脚步,思想和行为被时装所束缚的时候,意大利的设计师Moschino(莫斯基诺)将他的愤世嫉俗在“反对时装”为主题的发布会中通过作品——无色无味的水一样的香水表达出来。而英国设计师Hussein Chalayan的设计思路是模特最终把舞台上的桌子变成了一个木制裙子穿在身上,舞台最终空无一物。其实,这时候,“在设计大师的眼里,服装不过是一种新的虚设的媒介,是一种更富有诗意的外在形式,用来体现大师思想,传递大师灵感,它是一场由真实演员扮演的戏剧。”现代服装设计中,敏锐的设计师对时尚有着不同的理解,通过服装来实现自己的奇思妙想的同时,他们也总是希望作品反映出更多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内容。

在西洋服装史上,服装的风格如同其它艺术表现方式的变迁一样也呈现出亦步亦趋的风貌。经历了服装史上的诸如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不同的类型和时期。“现代表现艺术既有隐喻的,也有直接的;既有新颖的,也有与传统紧密联系的。在时装领域里,所有这些表达方式都是以时装本身为载体,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发展变化。”15世纪的哥特式建筑在服装上的表现是尖尖的帽子和鞋,当时的袖子可以拆卸,有不同颜色的袖子与同一件衣服相配,整件服装上装饰着家徽图案,被分成的几个不同部分也是不同的颜色——很难说这种服装审美心理没有受哥特式教堂彩色玻璃窗的暗示。

美学大师黑格尔理解的艺术性服装的原则是“要像一种建筑作品那样来处理。建筑作品只是一种环绕遮蔽,人在其中却仍能自由走动;离开它所环绕遮蔽的对象来说,它自己还要有而且要显出它自己的独特的表现方式”。他看到的是古希腊的卷衣。现代设计中,日本设计师以和服为基础,借以层叠、悬垂、包缠等手段形成一种非固定结构的着装概念。三宅一生著名的“一生褶”,山本耀司的不对称设计,使得服装穿在身上后也会跟随体态动作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服装的魅力被充分地展现出来。中国传统服装历来都是直线剪裁形成平面结构,区别于西方的立体造型。宽衣褒带,四平八稳,与之相契合的,是儒家哲学的“中和”之美,讲究的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劳而不怨,欲而不贪”。

没有着装者参与的服装艺术就像一个血肉之躯没有温度。对一件服装来说,有没有作者也许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衣者给了它现实的生命。俄罗斯服饰展让我们遥想的是这些装扮里的异国情调,对旗袍的神往也是因为三十年代老上海的万种风情,而不是因为它们从未面世,只在衣架上蒙尘。从服装的本意来说,人们完全可以将自己的身体当作一件艺术作品进行雕琢。屈原的吟诵是“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巍”;魏晋的“竹林七贤”选择的是袒胸露腹,来表达对世俗的蔑视,西方的“朋克”文化也起于外表的张扬,现代社会的新新人类当然更是对自己的身体自由地诠释——绘、染发,厚底鞋——制造出各种夸张的造型。至于日常着装穿得质朴还是华丽,另类还是保守,成熟还是活泼,全是自己的随心所欲。

三、服装的审美特征

更多的时候,我们注意的是艺术的精神内涵,认为艺术创造通常都是对美的创造,对艺术的判断也往往最先是直觉的审美判断。因此,审美价值是艺术最本质的价值。

在谈服装艺术的审美特征之前,还应该注意它的其他价值内容:首先是实用价值,是指服装的保暖、蔽体的功能。的确,在人类的童年时期,第一件衣服的诞生想必不是为了求美,而是生存的需要。其次,服装还有认知价值。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服装早已超越了基本的功能,而是一个人性别、年龄、地位、身份的象征,附加了额外的社会和道德意义。许多文化研究把服装做为切入点,希望从中读出更多的内容,就是因为服装所具有的认知价值。再就是服装的审美价值,墨子的“衣必常暖,然后求丽”,说的就是服装的美学品质。我们经常有这样的困惑:古人绫罗锦绣,仪态万千,而现世的服装趣味则仿佛充满了太多的恶俗。审美判断固然有主观性,不存在一个标准答案,只是不应该忽视:服装艺术有现实空间和时间上的持续性,在不断变幻地文化背景上,实用和认知的价值隐退了,审美的价值凸显了。所谓距离产生美,指的是心理距离,一部服装史,时空的距离成全了这种审美心理,这就是根源。

在服装的审美价值中,还有理性地自身得以自足的法则,形成了服装艺术的审美特征:

首先,服装本身的装饰美。指遵循形式美的法则,通过造型、线条、材质、色彩、图案、技术等要素体现出来的美。材质、色彩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张爱玲说她看到炎樱的画中的蓝和绿,想到的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三宅一生的典型设计——皱褶,是通过对材料再造产生的独特美感;威奥耐的“斜裁”手法是通过对技术的运用使服装显出流畅的美。服装的美不是单纯地由某个要素营造出来,而是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视觉愉悦感,成功地运用这些要素做为服装表现艺术的媒介,无疑能够给人以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其次,流动性的时空美。在人类学的意义上,服装这一符号体系成为文化的载体,不同的社会对文化有着不同的解读和创造,因此,不管是从共时性还是历时性的角度,服装的美都没有一个确定性的终极目标。历史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服装服饰:古人以“裙拖六幅湘江水”为美,今人看来与工业时代的快节奏不和谐,未必会产生美感。同一历史时期的服装,也总是有地域性和支系性的差别,现代文明也并没有消除这种差别。有歌谣唱福建惠安的女子服装是:“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北方农村的红绿搭配让人司空见惯;苗族传统的盛妆银饰则令人想到远古的图腾崇拜。其实,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主流不一定是合理,边缘也并非毫无价值,这样区分只不过是因为人为预设了一个标准。这些表面不合规范的服装现象只有放在它产生和存在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才能呈现出它的独特美感,如同物种,是一种相互的选择。因此,服装的美是流动的,时空赋予它不同的内涵,需要不断地变幻摄像机的视角,才能领会得真切。

在狭义的时空概念上,美的流动性体现在不同季节、不同地点、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审美规范。同样的衣服和衣者,在夏季是美的,冬季却是不美的;家居是美的,外出却是不美的等类似含义。

再次就是服装与着装者共同组成的动态美,这也是服装美最主要的特征。前面我们说了着装者的参与是构成完整服装艺术的关键,服装被称为是一种“活的雕塑”,看到的就是着装者不断移动的动感画面带来的视觉愉悦。服装只有通过身体的穿戴才能展现出来,这时候活生生的身体充当了服装艺术表现的媒介,可以说当它们不在人身上时并不能作为艺术而存在。反过来服装也是为了表现人体,只不过不同的时代人们对衣与体的关系有不同的理解。欧洲近代服装样式追求的是一种构筑性的美,为了达到三维空间中的立体效果,不惜采用各种人为的手段为身体塑造出另一个轮廓,典型如西方女装中的大蓬裙。近代以来,受现代艺术观念的影响,服装上出现了贴合人体,顺应身体线条的设计,服装表现的是本来的人体。总之,服装和身体相互依存,不管冲突还是和谐,只有作为一个整体,双方才能获得归属和意义。

此外,动态美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二者的和谐美。从观者的角度来看,服装与着装者中任一因素的变化都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在服装本身的搭配、服装与着装者之间的搭配上,和谐是最高原则。传统的审美观里,旗袍与东方女性的精神气质暗合,二者端庄、柔情、婉约的一面都会在对方那里获得最为完美的表达;身着中国旗袍的西方女性在我们眼里却总是不得要领。服装大师们总是精挑细选专门的模特来演绎自己的作品,而不是信手拈来,追求的也是这种因和谐而出的美感。但和谐并没有一个确定性的标准,在审美心理上,它更是一种直觉判断。所谓“衣不惊人誓不休”,与其说是对传统和谐观的背离,不如说它实现的是动态中的平衡,就像“内衣外穿”,它所实践的审美观、遵循的审美原则与意欲张扬个性的衣者又怎能说不是“表里如一”呢?

无论如何,我们仍然相信服装介入艺术本身具备了独立自足的因素,而不是附庸于其它的艺术形式或它们的简单相加。如同美国的艺术史学家安妮·霍兰德所言:“我仍然把时装看作一种本质上属于艺术表现形式的东西。它和其它艺术表现形式一样与生活密不可分,也同样对生活有时负有义务有时没有。在谈论衣着的时候,我总是把它们与线条、样式或者性、诗意而不是金钱、权力联系在一起。”

注释:

①②⑤[美]安妮·霍兰德:《性别与服饰》,魏如明等译,东方出版社。

③黑格尔:《美学》三卷,161页商务印书馆

④张爱玲:《张爱玲文集》第四卷,烬余录,安徽文艺出版社。

参考书目:

1.叶朗主编:《现代美学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版。

2.司有伦主编:《新编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1993版。

3.常宁生编译:《艺术史终结了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版。

4.[美]珍妮弗·克雷克著,舒允中译:《时装的面貌》,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版。

5.《Fashion and Costume》James Laver London 1995。

6.《视觉21》2000.5。

(张亚珩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研究生)

服装面料再造传统艺术论文范文第6篇

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西部(银川)服装服饰艺术节暨第三届中国(宁夏)国际羊绒博览会将于2010年9月3日~7日在宁夏银川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发展、品牌、交流、合作”是本届展会的主题。

第二届中国西部(银川)服装服饰艺术节暨第三届中国(宁夏)国际羊绒博览会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重磅打造的自治区级服装类专业展会,它充分发挥了会展经济作用,宣传宁夏羊绒、服装特色优势产业,展示服装服饰文化艺术,拓展宁夏纺织与国内外纺织业界合作渠道,全面提升了宁夏羊绒服装、皮草服装、回族服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自治区产业发展的升级需要

2002年以来,在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宁夏纺织服装业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羊绒产业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已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国际重要的山羊绒聚散地和羊绒制品加工基地。2009年全区纺织工业总产值71.31亿元,同比增长17.4%。全区有各类服装企业80多家,主要产品机织服装、羊绒服装、穆斯林服装、皮草服装服饰各具特色,呈现出“四花齐放”。

近年来,宁夏自治区政府斥资打造了中国西部服装服饰艺术节、中国国际羊绒博览会等专业展会,使宁夏纺织服装产业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推动了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的提升,搭建了展示商品、宣传形象、合作洽谈、招商引资的平台。

以特色活动提升展会价值

大型服装服饰展览 展厅面积共3万多平方米,分设羊绒展区、品牌服装展区、皮草服饰展区、丝绸产品展区等五大展区。

品牌服装发布及走秀 为国内外知名品牌及著名服装设计师安排新品专场发布,以提升企业形象。

宁夏服装服饰发布会 以T台走秀的形式,向来宾集中展示宁夏服装“四朵金花”——宁夏羊绒服装、皮草服饰、西装和回族服装的最新款式,推介宁夏服装精良的品质、时尚的风格。

第三届中国国际羊绒行业高峰论坛 邀请国内外业界专家及知名人士对羊绒行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及如何促进羊绒业的发展进行探讨交流。

第三届中国宁夏国际羊绒节 通过参观灵武羊绒产业同区和重点企业投资洽谈,充分展示灵武精品羊绒产业城形象,实现优势互补、产业共赢。

中国宁夏羊绒服装服饰设计大赛暨作品展示 面向全国设计师征稿,鼓励以市场为导向的羊绒服装的设计和创新,倡导将流行趋势研究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产品开发理念。

羊绒、服装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

文艺演出 组织大型回族舞剧《月上贺兰》等文艺演出,为国内外宾朋形象地展现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品质,彰显宁夏回族文化历史。

上一篇: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论文范文下一篇: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