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质量评价范文

2023-12-15

报告质量评价范文第1篇

大城县位于河北省东部,地处河北平原低洼部分,属于子牙河的下流,是典型的冲击地段,受历史原因的影响,多年来大城县全县土体构型复杂。土种分布交错,加之不同程度的盐化,造成图斑而破碎。自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全县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耕地的数量、质量、及其利用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耕地地力评价工作的通知》和河北省农业委员会《2010年河北省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大城县农业局严格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修订稿》和《农业部耕地地力评价规程》要求,扎实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全县共有11个乡镇区,共393个行政村,1个国营农场的农用地参加了耕地地力评价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耕地地力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农业生产不可替代的重要生产资料,是保持社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耕地地力是指在当前管理水平下,由土壤本身特性、自然背景条件和基础设施水平等要素综合构成的耕地生产能力。对耕地地力进行评价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指导科学施肥等工作的需要。开展耕地地力评价是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摸清耕地资源状况,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是提高土地生产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

二、耕地地力评价工作组织与分工

(一)组织协调,制定方案。

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是国家农业部和财政部在全国实施的重点支农惠农项目之一,为加强项目领导和协调,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大城县县委、县政府对耕地地力评价工作高度重视,为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了县、乡、村三级领导组织。县领导组织由主管农业的副县长张宝华任组长、农业局局长刘承永、财政局局长李锡明任副组长的“大城县耕地地力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主管农业的副镇长及主要负责农业工作的同志组成乡级领导组织。各村街主要负责人组成村级耕地地力评价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落实人员,安排资金,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等工作。同时,成立由农业局分管局长任组长,县土肥站、农广校、农技站、植保站、种子站等部门的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的技术指导小组,技术组负责采样、化验、试验示范、宣传培训。配备专兼职化验员8人,土肥站技术人员由原来的4人增加到9人,全面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2010年7月15日-16日派两位技术人员在秦皇岛市参加了全国县域耕地管理信息系统及相关技术培训班。培训会后我县召开了测土配方施肥领导小组会议,认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为加强这项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农委、气象局、国土局、水务局、林业局、财政局等7个职能部门积极配合,拟定了工作方案,确定了工作重点及相关部门工作职责。

(二)合理分工,相互配合。

整体工作上下配合,明确分工,通力合作。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技术指导下,由大城县土肥站完成外界资料收集整理任务。在河北雅信科技有限公司的帮助下,利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编制数字化土壤养分分布图、耕地地力等级图等。

在此基础上,各部门提供相关的数据,并积极配合编写县域耕地地力评价技术报告和工作报告。各项成果调查、核实、检验及工作报告的编写、农用地定级由大城县土壤肥料站完成。

三、耕地地力评价取得的主要成果及成果应用

(一)主要成果

1、完成土样采集共计7600个。共完成野外调查表15200份,其中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表7600份、农户施肥情况调查表7600份。野外调查表涉及采样地块土地条件、农户管理、产量水平等诸多内容,是指导配方施肥的基础资料,并且许多因素是配方施肥的依据和耕地地力评价指标。填写规范准确、标准一致,施肥管理内容向地块户主询问后填写。

2、完成样品化验7000个。土样的测试化验是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重中之重,项目初期为切实做好室内化验工作,县农业局整合技术力量,化验室配备专兼职化验员8人。按照省土肥总站的要求,我们对土样的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有效硫等项目进行了化验。主要测试方法如下:PH值的测定——采用土液比1:2.5电位法;有机质的测定——采用油浴加热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全氮的测定——采用凯氏蒸馏法;碱解氮的测定——采用碱解扩散法;有效磷的测定——采用碳酸氢钠提取--钼锑抗比色法;速效钾的测定——采用乙酸铵提取—火焰光度法;缓效钾的测定——采用硝酸提取火焰光度法;有效硼的测定——采用姜黄素比色法;有效硫的测定——采用氯化钙浸提—硫酸钡比浊法;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的测定——采用DTPA提取—原子吸收光谱法。到2010年3月底,化验土样数量为7000个,全部完成化验任务,共取得有效数据91000个这些化验数据为下一步数据分析和配方制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验证样品化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对每批样品都按省统一要求全部做了平行控制,对每批样品都插测了参比样,每60-80个加测参比样1个。

3、从大城县实际情况出发,选取耕地地力评价指标,确定评价单元、拟合隶属函数、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因素的组合权重,最后使用加法模型计算耕地地力综合指数,将大城县耕地分为4个等级。通过本次调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次耕地地力调查工作有三个特点:一是起点高,这次调查是在第二次土壤普查和已建有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基础上进行,这样不仅能为这次调查提供较好的图件数据资料,还可以提供一套计算机数据库系统;二是技术含量高,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卫星数据纠正和野外核查,采用GIS(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三是成果应用性好,本次调查可以提供一套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程度高的耕地地力现状调查资料,从根本上改变原来手工进行农业土壤肥力与土地地籍管理的模式,为全县规划修编、用地报件等提供准确数据和图件。

4、收集整理二次土壤普查宝贵资料,包括二次土壤普查报告、土壤志、土壤图等。对于这些珍贵的资料进行数字化实现了永久保存,避免了珍贵资料的遗失。

5、全面查清了大城县耕地土壤肥力状况、耕地地力状况、耕地土壤资源特点,为全县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科学施肥、建设高产农田、提高耕地综合生产力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6、建立了大城县耕地地力评价的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 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等高新技术对耕地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地理性质、水利、气象、农业经济等方面的信息以数据库形式进行统一管理。

7、建立了《大城县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在收集各种空间数据图件、填写属性数据表的基础上,顺利地将Arc/info文件挂接上了"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图层调用、编辑、数据查询、土壤环境评价等功能,提高了本次调查与质量评价的技术含量,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8、撰写了大城县耕地地力评价与利用的工作报告、技术报告。 报告详细阐述了本次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耕地地力评价工作的野外调查方法、内容、调查步骤、样品分析和质量控制,论述了地力评价依据及方法,描述了土壤的物理、化学属性,评价了耕地地力等级,并针对耕地利用改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9、完成了一系列数字化成果图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的要求,完成了大城县耕地地力调查样点分布图、耕地地力等级图、土壤养分图(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锌、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铁)、土壤pH值图。图件全部符合农业部有关规范。

10、通过本次耕地质量调查及地力评价进一步培训了土壤肥料、农业信息化技术人员,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做了技术储备。

11、档案管理是项目具体工作的记载、项目成果的具体体现,档案资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配备了文件橱,明确专人负责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档案管理,对项目实施的有关文件、土样采集、样品检验、田间试验、校正试验、宣传培训情况、资金管理办法、合同书、实施方案等原始资料进行系统归类,严格管理。为今后方便应用提供了保障。

四、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资料准备

耕地地力评价是以耕地的各性状要素为基础,因此必须广泛地收集与评价有关的各类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资料,为评价工作做好数据的准备。本次耕地地力评价我们收集获取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及文本资料。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资料,测土配方施肥土壤采样点所有化验数据及GPS 定位数据、土壤肥力监测点资料、农村及农业生产基本情况资料、土壤类型代码表、行政区划代码表。

2、图件资料。包括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最新的行政区划图 、道路交通图。比例尺1:5万电子版的。

3、数据库建设。 一是基础属性数据库建立。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数据汇总软件,以调查点为基本数据库记录,以各耕地地力性状要素数据为基本字段,建立耕地地力基础属性信息数据库。应用该数据库可进行耕地地力性状的统计分析,是耕地地力管理的重要基础数据。 二是基础空间数据库建立。将扫描矢量化及空间插值等处理生成的各类专题图件,在MAPGIS 软件的支持下,以点、线、区文件的形式进行存储和管理,同时将所有图件转换统一到相同的地理坐标系统和文件格式,最后均导入到县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以建立基础空间数据库及大城县工作空间。通过空间数据文件与属性数据文件同名字段实现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的连接并可进行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的实时更新。

(二)主要工作措施:

在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工作中,为了提高群众对这项工作的认识,我们加强了宣传培训,集中进行了土样和采集工作。

1、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明白纸,现场会等形式,加强宣传培训,利用大城电视台在“大城农业”栏目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行宣传,共播放30次,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营造了浓厚的工作氛围,让更多的人了解测土配方施肥。

2、加强技术培训。三年来,共组织培训90期次,培训技术骨干810人次、培训村民、村干部14000人次、培训肥料经销人员380人次,共发放培训资料3000份。利用赶科技大集30次发放宣传资料18000份。

3、土样采集。按照项目平原区每100—300亩一个采样点的要求,充分考虑土壤类型分布、肥力高低、作物种类等,保证采样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同时兼顾空间分布的均匀性,在全县范围内布点。我们将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各乡镇土壤图相结合,根据土壤单元,在全县采样7600个的控制下分配具体采样数量,并确定采样位置。在采样工作中,我们抽调农业局技术骨干18人分为5个采样小组, 2007年共采集土样4000个, 2008年采集土样2000个, 2009年采集土样1000个。2010年采集土样600个。

(三) 技术准备

1、确定耕地地力评价因子。评价因子是指参与评定耕地地力等级的耕地的诸属性。影响耕地地力的因素很多,在本次大城县耕地地力评价中选取评价因子的原则一是选取的因子对耕地地力有比较大的影响;二是选取的因子在评价区域内的变异较大,便于划分耕地地力的等级;三是选取的评价因素在时间序列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四是选取评价因素与评价区域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依据以上原则,经专家组充分讨论,同时结合大城县土壤和农业生产等实际情况,分别从全国共用的地力评价因子总集中选择出一些评价因子作为大城县的耕地地力评价因子。

2、确定评价单元。评价单元是由对耕地质量具有关键影响的各耕地要素组成的空间实体,是耕地质量评价的最基本单位、对象和基础图斑。同一评价单元内的耕地自然基本条件、耕地的个体属性和经济属性基本一致,不同耕地评价单元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可比性。耕地地力评价就是要通过对每个评价单元的评价,确定其地力级别,把评价结果落实到实地和编绘的土地资源图上。

五、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建议

本次耕地地力调查的工作过程,尽管已达到了摸清耕地地力的目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技术性很强,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掌握计算机知识、制图技术、高等数学及土肥专业知识。但县上专业技术力量及人员相对缺乏,开展工作有较大难度,建议组织开展多方面的技术培训,培养优秀年轻专业技术人员。同时由于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制作过程中的误差,两者进行叠加时会产生一些偏差.对于土壤类型复杂、土种随距离变化很快的地区,实际采样过程中所采取的土种是否为预定采取的土种具有不确定性。时间紧、工作量大、任务重、专业人员少,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而形成的建议和措施难以进行落实和效果验证.

六、大事记

1、2007年我县被农业部列为全国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县。并组织技术人员参加省土肥站组织的技术培训。

2、2008年省站组织以贾站长为首的专家组对我县实验室装备及实验开展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并提出宝贵意见。

3、2009年农业部抽查实验室化验情况,我县对农业部提供的土壤样品进行化验,化验结构全部合格。

4、结合土壤养分测试结果、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果、以及目前群众的施肥习惯、产量水平、气候等综合因素,我们制定了大城县冬小麦、夏玉米、棉花等主要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并于2010年6月9日通过省级专家组认证验收。

5、根据农业部新修订的《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验收办法》要求,我县于2010年7月13日通过了河北省农业厅组织对2007-2009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县的现场验收。

6、2010年8月中旬对2007-2009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县进行省级集中验收。

7、2010年7月15日-16日派两位技术人员在秦皇岛市参加了全国县域耕地管理信息系统及相关技术培训班。

8、2010年8月2日,将我县耕地地力评价工作与河北雅信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达成技术服务合作协议。委托其完成我县耕地地力评价工作。

9、2010年8月,完成了用于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的所有资料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为撰大城县耕地地力评价报告打了良好的基础。

10、2010年9月-12月,着手撰写耕地地力评价报告。完成所有图件、报告的编写、制作。

报告质量评价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 评价甘肃不同产地乌拉尔甘草的质量,探讨适宜的种植区域。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紫外法测定总黄酮及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甘草的质量。结果 由于甘肃生态条件及种植技术等原因,各地乌拉尔甘草质量存在差异,甘草酸含量范围1.82%~8.25%,甘草苷含量范围0.83%~6.09%,其中2批样品甘草酸未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结论 化学模式评价可以较好地评价质量状况,其结果也可用于优选种植适宜区域。

关键词:甘草;甘草酸;甘草苷;化学模式评价;甘肃

甘草是我国主要的资源类植物,由于长期的开发利用,野生资源严重萎缩,发展人工资源是实现甘草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1]。甘肃省是甘草的道地产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甘肃率先开展人工甘草资源的培育工作,有效缓解了野生资源紧缺。近年,各地结合退耕还林、绿化荒山荒坡、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甘草种植在省内发展较快,目前,在全省13个市(州)中就有11市(州)种植甘草,由于各地在生态环境、引种技术等方面的差异,药材质量参差不齐 [2]。

近年的研究发现,甘草所含黄酮类、三萜类为生物活性较强的成分[3],国内对甘草的质量评价主要围绕这两类成分报道[4-7]。本研究依据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8]关于甘草的质量指标,结合总黄酮、水溶性浸出物的测定,对甘肃各地出产的40份样品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的化学模式评价,系统、全面评价甘肃各地野生与种植甘草的质量,并为今后发展优质甘草、建设甘草GAP基地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使甘肃特色药材保持良好的持续发展。现报道如下。

1 仪器与试药

美国Waters515型泵,Waters717自动进样器,Waters2487型紫外检测器。超声波清洗器KQ2500(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Agilent XDB-C18色谱柱。

甘草酸铵(110731-200409)、甘草苷(111610-200503)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甲醇、乙腈为色谱纯;水为纯净水,其余试剂为分析纯。试验材料分别收集于甘肃各产区,共40批,经笔者鉴定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野生品为根或根茎,家种品为根。

2 方法与结果

2.1 甘草酸、甘草苷

按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甘草项目测定[8]。

2.2 浸出物

参照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水溶性热浸法测定[8]。

2.3 总黄酮含量测定[9]

2.3.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甘草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0.954 mg/mL对照品溶液。

2.3.2 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溶液20、40、60、80、100 ?L,各加1 mL甲醇,再加10%KOH溶液1 mL,室温放置10 min,用甲醇定容至10 mL,在400 nm处测定吸收值。以对照品量为横坐标,吸收度为纵坐标,得线性回归方程:Y=2.122 6×10-2X+5.100×10-3(r=0.999 9),结果表明甘草苷在19.08~95.40 ?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3.3 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金塔红皮甘草粉末(总黄酮含量3.98%)5份,分别精密加入甘草苷对照品溶液(0.954 mg/mL) 5 mL,按样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并测定含量,计算加样回收率,结果平均回收率95.52%,RSD=2.2%。

2.3.4 样品测定 取甘草粉末(过3号筛)0.3 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50 mL甲醇,称重,超声提取2次,每次20 min(第1次提取完后放凉,再第2次提取),补足损失的重量,滤过,收集续滤液,精密量取1 mL,加甲醇1 mL,并加10%KOH溶液1 mL,室温放置10 min,用甲醇定容至10 mL,并测定。结果见表1。

3 讨论

甘肃各地生产的40批甘草中,仅2批甘草酸未达到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不得低于2.0%)的规定,合格率达到95%,最高的达到8.3%,大于3.0%的达到21批;甘草苷均达到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不得低于0.50%)的规定,合格率为100%。甘肃各地的甘草质量优良,印证了本草中关于甘肃是中药甘草主要道地产区的论述。

以往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有关中药质量的评价往往出现结论的不一致性,实践证明化学模式能够很好的评价甘草的综合质量。主成分分析可知,对主成分1贡献最大的是甘草酸,其次为甘草苷,对主成分2贡献最大的是总黄酮,对主成分3贡献最大的是浸出物。而主成分1对样品信息的贡献达到52%以上,因此甘草酸的含量对甘草质量影响最大,为国内普遍采用甘草酸指标评价甘草质量提供了依据。排序在前5名的样品,产地分布在陇东的庆阳、庄浪(野生品)及河西的民勤、金塔(栽培品),这是甘肃历史上的道地产区,与历史的评价吻合;同时,也提示河西的民勤、金塔适宜种植甘草,这正是甘肃目前人工种植甘草的主要产区。

聚类分析表明,当欧氏距离为18.5时,样品分为两大类,样品2、3、6、7、9、13、14、15、16、24号聚为一类,主成分分析排序在前9名,可见对应的是优质品,但样品15号除外(所含甘草苷明显高),其他为一类。当欧氏距离为16.5时,样品分为四大类,样品2、3、24聚为一类,主成分分析前3名,属优质品;样品6、7、9、13、14、16号聚为一类,结合主成分分析属优良品;样品15号为一类;其他样品聚为一类,从主成分排序可知为一般质量样品(个别除外),其中在主成分排序最靠后的样品12、21、25、32、35聚为一类。聚类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域差异,产于甘肃中部的样品(32~40号)质量一般,聚为一类,需要注意的是,历史上道地产区(民勤、金塔)部分样品主成分排序靠后,其原因可能是种植加工和样品均匀性所造成。

关于栽培年限与含量、采挖时间文献有不同报道[5-6],我们认为采挖年限的确定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综合产量以及规格等因素考虑。本研究以金塔县(沙地,9月份采集)为例,甘草酸、甘草苷2年生的含量达到最高,3年产量较高,应以3年生采收为宜。民勤县大坝乡与昌宁乡的年限与含量一致性出现差异,主要原因在于试验所用的甘草规格和采收时间差别造成,大坝乡为11月份采收,3、4年生的样品平均直径分别为0.8、1.3 cm;昌宁乡为10月份采收,2、3、4年生的平均直径分别为1、1.4、1.7 cm。

数据分析表明,一般野生品中的含量高于家种品;从区域来看,省内河西(金塔、敦煌、民勤、景泰)、陇东(环县、庄浪)所产的药材含量相对高于其他产地,中南部一般偏低,但积石山、宕昌有所提高。我们认为,这主要受到生境、种植技术、采集年限的影响。种植年限对质量的影响,一般呈1年生<2年生<3生生<4年生的递增趋势。

参考文献:

[1] 魏胜利,王文全,王海.我国中西部地区甘草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3):203.

[2] 李成义,李硕.甘肃民勤栽培甘草的品质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27(7):59.

[3] 李英和,陈建华.甘草属植物化学药理学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5,7(1):61.

[4] 冯毓秀,高光跃.中药甘草的质量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1991,11(5):269.

[5] 曾路,楼之岑,张如意.国产甘草的质量评价[J].药学学报,1991,26(10):788.

[6] 王树瑞,刘雁清,宋爱萍.栽培品甘草的质量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 1994,14(3):49.

[7] 黄明进,王文全,魏胜利.我国甘草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及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8):947.

[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80.

[9] 阎永红,王文全,杨娜.栽培甘草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2):1021.

[10] 卢颖,刘仁权,王文全,等.应用因子分析探讨影响甘草地理分布的环境因素[J].中草药,2011,42(9):1822.

[11] 马斌荣.SPSS(PASW)17.0在医学统计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184.

(收稿日期:2012-01-06,编辑:华强)

报告质量评价范文第3篇

护理安全管理质量评价

(跌倒压疮管)

理安全管理质量评价

(

安全用药管理

)

护理安全管理质量评价

(

有效沟通)

护理安全管理质量评价

(

身份识别)

护理安全管理质量评价

(

组织管理)

护理服务质量评价

(投诉管理)

护理服务质量评价

(患者合法权益)

护理服务质量评价

(应急服务)

护理服务质量评价

(入住院转诊服务)

护理服务质量评价

(行为规范)

分级护理质量评价

基础护理质量评价

理安全管理质量评价

(

不良事件管理)

护理安全管理质量评价

(

手卫生管理)

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评价

技术操作质量评价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

报告质量评价范文第4篇

摘要:在对高职课程质量评价的内涵及其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高职教育课程质量评价的特点,构建了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高职课程质量多元化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能够在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起监控和导向作用。

关键词:高职教育CIPP评价模式课程质量评价

课程质量评价是课程研究和课程改革必不可少的环节,对课程进行持续的评价不仅可以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还可以为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而目前的课程质量评价大都仍沿用传统学科性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不能科学合理地评价课程质量。如何建立符合当前高职教学规律的、科学规范的课程评价体系,以在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起监控和导向作用,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1高职院校课程质量评价的内涵

目前,国内高校的课程质量评价一般以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进行,倾向于教师个人教学水平的评估。研究发现,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对“课程“的理解、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均存在差异性。

11“课程”和“课堂”的不同理解

“课程”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内容依据,“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国内和国外大学(尤以美国大学为例)教学质量评价对“课程”和“课堂”有不同的理解。中国大学的教学质量评价表把“课程”纳入“课堂”教学中,评价表标题大多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上也倾向于课堂教学评价;而美国大学的教学质量评价表则把“课堂”纳入“课程”学习中,教学质量评价表标题大多为“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表”(Course and Professor Evaluation),将课程的各个环节纳入到评价表的指标体系中[1]。

中国大学对课程的理解是“狭义的课程”,指学校课程表所列的教学科目,而课堂是传播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强调课堂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美国大学对课程的理解是“广义的课程”,将学生在学校中所学的显性知识与隐形知识均视为课程,而课堂只是作为课程学习的一种基本途径。

12 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

中国大学的教学质量评价表关注焦点大多集中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的课堂组织、教学方法等,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以改进教师的教学质量。美国大学的教学质量评价表对教师着重考察教学态度,包括对教学的兴趣、对学生的热爱、对所教课程的热爱等,把态度置于知识、技能之上;对学生则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价值感和成就感;同时,注重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以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和谐,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和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情感发展。

不同的评价目的,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中国的课程评价体现了“教师为本”的价值取向,美国的课程评价则体现了“教师-学生为本”的价值取向。

13课程评价的内涵

现代大学的“课程”应是广义的课程,体现教学对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及内容的规定。我们应转变观念,由“课堂”评价向“课程”评价推进,从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过程和课程实施效果对课程发展的全过程进行评价,为职业教育课程改进作出决策。

2高职院校课程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的发展与职业教育课程的不断变革,必然要求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变革,以适应职业教育课程的发展。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重视专业课程建设,但对课程质量如何评价考虑较少,现有的评价体系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问题。

(1)重评“教”,轻评“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中教师是主导,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是主体,学生对学习的重视和投入程度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但在目前的教学评价中,教师只能被动地接受学生、同行和专家的评价,不能主动参与自评,也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重“课堂”,轻“实践”

目前的职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还是围绕学科性课堂教学进行,很少以实践为中心,关注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的培养。不重视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如课程的目标定位是否合理、实践教学条件是否具备、课程的规划设计是否满足职业岗位需要等,与行业企业要求相差较大,课程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化特征与实践性特点。

(3)重标准和结果,轻反馈和指导

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但有的院校只重视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评价结果的利用,把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评优、职称评定的依据;不重视评价结果的信息反馈和指导,好的课程教学经验得不到推广,难以达到以评促改,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多元化课程质量评价体系

31 CIPP评价模式

CIPP评价模式是由美国教育评价学家斯塔弗尔比姆(Daniel L Stufflebeam)提出的,由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成果评价(Product Evaluation)四部分组合[2]。背景评价是根据社会需要对方案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和判断,本质上属于诊断性评价;输入评价是在背景评价的基础上,对达到目标所需的条件、资源及各备选方案进行评价,实质是对方案的可行性和效用性进行评价;过程评价是对方案实施过程作连续不断地监督、检查和反馈,调整和改进实施过程,本质上属于形成性评价;成果评价是在方案实施后,对目标达到程度所作的评价,本质上属于终结性评价。另外,这一评价模式强调评价应为决策服务,指出“教育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在证明,而是改进。”

课程教学的最终成果质量固然很重要,但课程的真正价值体现在成果的“加工制作过程”中,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积累[3]。因此,课程评价更应重视对实施过程的理性评价,应对课程的开发程序、开发依据、设计方案及其实施过程的有效性进行阶段性评价,而不是采用唯结果的评价方式。CIPP评价模式将诊断性评价、可行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結性评价完整地结合在一起,能够满足高职教育课程质量评价的实时性、过程性和社会性特点,对课程的实施进行科学有效地评价。

32职业教育多元化课程评价

要解决当前职业教育课程单一评价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只有建立适应高职课程质量评价特点的多元化职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引入社会机构、行业企业等共同参与课程评价过程,并根据不同评价主体的特点,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扩大评价内容,逐步由侧重于终结性评价转变为侧重于过程评价,形成评价——反馈——指导——实施的良性循环,从而更好的保障课程实施的过程与质量。

(1)评价主体多元化

除了常规的学生评教、督导专家评教、教师互评,还增加任课教师自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同时,引入社会机构、行业企业等共同参与课程评价过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丰富了评价信息的来源,可以及时吸收、内化评价中的合理化建议,使课程评价更加科学规范。

(2)评价标准多元化

不同的评价主体,有不同的知识结构,故应分别为其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主体一般由领导、督导专家、教师、学生、行业专家等几方面的人员组成,这些人员基本可分为教育专家、行业专家、教师与学生四类,因此至少要设计教育专家用、行业专家用、教师用和学生用的评价标准。

(3)评价内容多元化

评价内容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把课程的各个环节纳入评价内容,包括课程的设置、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程的实施过程、课程考核的方法、课程实施条件、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等。

33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多元化课程质量评价体系

(1)背景评价

背景评价是高职课程评价的基础,它决定了是否开发这门课程,以及课程开发的目的和目标。背景评价的主体主要有教育专家、行业及企业专家、授课教师。背景评价的指标有:课程定位、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内容的选取、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等,从而对该课程方案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诊断。评价方法主要有:企业调研、专家访谈、座谈会、研讨会等。

(2)输入评价

输入评价主要评价课程实施的基础条件,为课程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评价主体主要有教育专家、行业及企业专家、授课教师。评价指标有:教学设施设备(包括校内实训中心设备与环境、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利用等)、课程教学团队(主讲教师、团队结构 “双师”结构、专兼职比例等)、课程内容组织与安排、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资源准备等。评价方法主要有:现场考察、对比分析等。

(3)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主要对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进行全面评价。评价主体主要有教育专家、行业及企业专家、授课教师、学生。评价指标有:教学方案的贯彻执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教学实践过程的组织安排、教师教学态度、师生互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程度、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教学条件满足情况等。评价方法主要有:督导专家评价、行业及企业专家评价、教师对学生评价、学生对教师评价、学生互评、教师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4)成果评价

成果评价是CIPP评价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对课程实施后产生的影响、成效、社会认可度、可持续性、可推广度等进行全面评价。评价主体主要有教育专家、行业及企业专家、授课教师、学生。评价指标有:学生课程考核的结果、学生职业技能适应岗位情况、学生职业素质适应岗位情况、学生可持续发展情况、社会认可度等。评价方法主要有:学生评价、督导评价、行业专家评价和社会评价等。

参考文献:

[1]卢家婧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美大学教学质量评价比较研究,继续教育研究[J],2008(5):87-89

[2]高进军,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探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2010(5): 53-54

[3]吴亚萍“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职教论坛[J],2010(18):22-25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中心2012-2013年度教科研一般课题“高职教育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為例”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负责人:张松慧,项目编号:G2012B040)。

报告质量评价范文第5篇

1、为保证教职工考核的顺利进行,依据市区有关规定,设立考核领导小组:

考核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考核小组的职责:

(1)依据有关规定,确定考核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法。

(2)组织、指导、监督本园学年度考核工作。

(3)审核各组写出的考核评语及意见。

(4)确定教职工的考核等次。

(5)审核教师对考核结果不服的复核申请。

二、考核的原则:

考核要坚持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考核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应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教职工的工作特点,有利于激励教职工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充分体现教职工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

三、考核的方法

要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平时和定期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单项与综合相结合,考核要充分听取教职工本人,其它教职工的意见,采取教职工自评,其它教职工测评,考核小组审核等方法进行。

四、考核的时间:

教职工的考核每学年一次(每年7月份),考核要以平时考核为基础,考核结果在新学期开学前宣布。

五、考核的程序:

1、根据园考核等级标准,自我评定打分。

2、教职工按组依据考核内容和标准宣讲个人总结,由本组教职工评定,组长汇总,写出评语。

3、考核小组审核各组写出的考核评语和意见,在考核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确定考核等次,并组织填写,汇总考核表,做好统计,排列顺序。

4、园长将考核结果通知本人,教职工对考核结果如有异议,可向考核领导小组申请复核,考核小组及时提出复核意见,经园长批准后,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

六、考核的内容和标准:

教师考核的内容包括: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重点考核工作业绩。

1、政治思想是指政治态度和执行《中小学教职工道德规范》的表现。

2、业务水平是指专业知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教研科研能力。

3、工作态度是指工作的积极性、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履行《教师法》第八条规定的教师义务情况。

4、工作业绩是指工作量、教育教学效果、教研科研成果、论著成果。

七、考核的结果: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次,各等次的基本标准是:

1、优秀: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工作积极, 努力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业绩突出。

2、称职:自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工作负责,能够完成工作任务。

3、不称职:政治、业务素质较差,工作责任心不强,不能完成工作任务,在工作中造成严重事故。

八、考核结果的使用:

考核结果作为全体教职工晋级、职称评定、选先进、奖励、转正、定级、受聘等重要的参考资料。

九、各类人员的考核等次标准:

等次标准分为A、B、C三类

1、全园各类人员考核标准表

2、教师考核等次标准

3、保育员考核标准表

4、炊事员考核标准表

5、职员考核标准表

报告质量评价范文第6篇

项目 评价标准 标准分 扣分标准 入院护理20分 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准备工作妥善安置患者于病床并通知医师 4 做不到扣4分 负责护士应在30分钟向患者/家属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病区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呼叫器使用、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及有关管理规定等鼓励患者/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及顾虑 4 一项做不到扣1分 护士长应在2h内至患者床前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并了解需求 4 做不到不得分 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体重及身高危重患者直接入病房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完善记录 4 做不到扣4分 完成入院护理评估与清洁护理与医师沟通确定护理级别遵医嘱实施相关治疗及护理 4 做不到不得分 住院期间护理60分 责任护士分管病人做到"十知道"床号、姓名、诊断、职业、文化、家庭状况、饮食、治疗、护理、心理状况 10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本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10 做不到不得分 护理措施符合病情需要并落实到位 5 做不到不得分 帮助病人制定合理的休息与活动计划病人体位舒适与医嘱符合 10 做不到不得分 各种管道通畅标识清楚妥善固定放置合理更换及时 5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0.5分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 药物过敏者有明显标识 10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危重患者及活动不便患者外出检查或转科有专人陪护并备相关抢救 设备 5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并能基本依从合理饮食、休息、用药等相关干预措施 5 做不到不得分 应急能力 10分 病区有专科疾病急救流程 5 做不到不得分 每月有应急能力培训与考核 5 做不到不得分 出院护理10分 出院指导有针对性包括办理出院结账手续方法、出院后注意事项、休息与活动、服药和治疗、随诊与复诊等 2.5 一项做不到扣0.5分 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 2.5 一项做不到扣0.5分 做好出院登记完善出院护理记录整理出院病历 2.5 一项做不到扣0.5分 床单位终末消毒工作完善备用床干净整洁 2.5 一项做不到扣0.5分

上一篇:避雷验收规范范文下一篇:编讲故事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