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论文范文

2023-09-16

电子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基于项目教学法的特点以及中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状,从创设项目情境、掌握项目教学标准流程、落实产品评价与学生考核等方面入手,论述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教学法的价值,改善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中职 电子技术基础 应用

中职学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其目的在于培养出符合市场要求且技术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持。现如今社会快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中职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符合现代中职教育的整体形势。所谓项目教学法,即一种以项目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将完整且独立的项目作为重要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去完成项目方案设计、信息收集、项目实施与结果评价等,进而获得知识并锻炼技能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应用成效关系着学生的专业水平提升与未来就业发展,且对学生专业素质以及实践能力的强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电子技术课程作为中职计算机与数码产品维修专业中的基础性课程,其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实践性、操作性以及使用范围广、理论性强等多种特征,因此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传统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通常是教师当面讲解和示范、学生被动地记忆和吸收所学知识,实际教学效果不明显,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且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对学生的学习效能产生不利的影响。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除了部分求知欲较强、自控力较好以及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以适应传统的教学方法外,大多数学生已经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缺乏学习热情,普遍认为电子技术课程的难度高,从而导致学生的电子技术水平很难实现整体上的提升,也使得很多中职电子技术课程存在及格率较低的问题。因此,运用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显得极其紧迫和必要。

二、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电气技术基础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对操作能力与学生素质要求较高,而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现实需求,为促进中职学生将知识更好地吸收和内化,要从整体上把握当前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现实情况,明确教学目标,并据此科学运用项目教学法,更好地顺应时代要求,通过直观且形象的方式来开展教学,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紧密结合,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的专业水平,改善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成效。

(一)科学创设项目情境

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过程中,为促进项目教学法的顺利实施,要科学创设项目情境,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合理划分学习范围,结合学习内容设计项目主题单元。如:制作与调试电子产品是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常见的内容,围绕这一教学内容,科学地创设项目情境,保证项目任务的可操作性与可实施性,通过充满趣味性的项目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为项目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全面把握中职教学条件的基础上,可以在项目教学中创设小型电子产品设计情境,确保项目教学任务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学生形成有效驱动,在学生主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并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切实改善中职项目教学成效;在学习遥控报警系统时,这一系统可以对房屋以及车辆等对象的报警进行改进,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且拥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空间,且这一项目所需要的零部件较为容易获取,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地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体验到学习和实践的紧密性。

(二)掌握项目教学流程

首先,确定项目。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实施,要围绕专业教学目标出发,科学选择教学项目,保证项目内容的适宜性,要与教材知识高度相符,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理想的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效果。比如“遥控报警系统”项目涉及编码器、高频发射电路等,其在房屋、车辆等报警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配件获得的便捷程度高,与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需求高度相符,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其次,制订项目实施计划。在选定教学项目后,要结合中职专业教学的现实情况出发,制订科学的项目计划。针对项目涉及的内容,一是要通过查找资料明确元器件价格,做好预算;二是规范安装各项器件,合理调试发射与接收电路频率,并完成编码;三是在测量集成电路电压后,将电路输出波形通过示波器展示出来,对编码译码工作状态加以严格且仔细的核对等,对以上内容制订严格的实施计划,以确保项目的规范实施。最后,项目的实施。项目计划制订之后,要经由教师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所遇到的问题给予正确引导,比如元器件安装通电后出现冒烟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电解电容极性是否存在装反的情况、万能表应用过程中是否存在档位切换不正确的情况等,以确保项目的安全实施。

(三)产品评价与学生考核

待项目实施完成后,要做好产品评价与学生考核的工作。一般情况下通过小组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来进行产品评价和学生考核。通过客观公正的评价,便于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方面,在学生完成某一项目之后,教师应該积极地鼓励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针对项目产品展开良好的交流、展示和讨论活动,最终根据大家的意见对项目产品进行优秀、良好、合格等的等级评比;另一方面,综合考虑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学习情况、项目完成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对学生做出科学、合理的反馈和评价。通过这一系列的评价、考核,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自身知识学习、掌握情况的认识和了解,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实际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对项目教学效果的提升也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反思

(一)成效

其一,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电机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参与专业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能够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有效地改善了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學成效。

其二,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探究项目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能够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和解决,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对学生互动合作意识的培养以及主动探究能力的强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注意事项

为使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得到最大化发挥,教师要明确中职学生学习理解能力、个性特征以及兴趣爱好等多项因素,围绕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目标出发,科学运用项目教学法,合理选择教学项目,在正式教学开始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整合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资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将学生引入项目教学情境中,通过直观且生动的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积极性,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并为中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化提供优良平台,切实改善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成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具备优良的岗位能力、专业知识、综合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才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确保项目教学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充分发挥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价值,从理论、素质、实践等角度入手,有针对性、有目标地培养中职学生,提高中职学生专业技术水平,改善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成效,培养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更充分地发挥个人价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邬宏亮.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探究[J].电子制作,2013(11)

[2]陈 鑫.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求知导刊,2016(6)

[3]滕允兰.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1(4)

[4]汤 敏.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3(1)

【作者简介】卜国东(1972— ),男,毕业于玉林师范学院,大学本科学历,中职讲师,博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从事中职教育20多年,公开发表论文10多篇,指导学生参加市、区技能大赛多次获奖。

(责编 罗汝君)

电子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一线企业需要的技术熟练、具有一定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一种教育方式,它与普通本科的培养目标差别较大,另外,高职的生源素质与本科生源也不可相提并论。基于这两点,高职教育在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应具有其显著的特色。

模拟电子技术是高职电子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关键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教学实践中,《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工程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很多学生反映学习有困难,老师也感觉该课程难讲。究其根源,一方面是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有偏差,也不适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对高职生来说,教师要注意适当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让他们好学、学好。所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实际出发,调整教学内容,突出其实用性;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内容的调整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新型的电子器件及产品大量出现,分立元件电路已逐渐由集成电路所取代,而目前高职类模拟电子技术教材,基本还是以普通高校的学科体系编写,强调分立元件电路的理论分析。

首先,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内容要强调实用性,实用性是取舍课程教学内容,决定某一具体知识点或能力点的教学时间的首要标志,在工程实践中用得比较多的教学内容要作为教学重点,反之则要少讲,甚至删去不讲。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渗透工程技术内容,有利于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其次,教学内容要强调适度性,就是对某一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难度要适中,不能太难、太多。高职学生入学成绩较低,理论学习并非擅长。因此,必要的概念分析方法要讲清。内部结构,复杂的推导应舍去,这才符合高职生的认知特点,绝不能认为高职教学内容浅一些,不能体现教学水平,就把高职教育的课程变成本科教育课程的压缩版,强调在理论上讲深讲透,结果可能适得其反,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教学效果差。

总之,教学内容的安排应突出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分立元件为基础,适当加强集成电路相关知识。笔者以本院用的某教材和教学大纲为例,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是:PN结的单向导电性,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和主要参数。半导体三极管的工作原理、伏安特性和主要参数;共射、共集放大电路的静、动态分析;集成运放的基础知识、集成运放构成的运算电路、信号发生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反馈的概念类型、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响;正弦波振荡电路;直流稳压振荡电路。

根据理论教学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尺度的高职教学要求,降低了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计算、放大电路频率响应、差动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晶闸管应用电路的教学要求。同时,删去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有源滤波器这两个教学内容。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降低理论教学难度后,工程技术性更突出。同时学时较以前宽松,有更多的時间实施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来说,感觉模电很有用,也并不那么难学,学习的自信性有所提高,主动性也增强了。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适当减少理论教学内容,降低难度后,更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很多学校理论课老师管理论教学,实践课老师管实践教学。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分离,造成理论课上学到的东西在实践课上得不到深入理解,在实践中也没有以理论为指导,结果是理论流于表面、实践糊里糊涂。后来采用在实验室边讲边做的教学方法,用示波器测出滤波后的波形,然后改变电容观察滤效果,情况一目了然,学生掌握得非常好。

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理,通过实践证明它的教学效率高,教学效果好,值得大力提倡。当然,大量采用融合型教学方式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作支撑。如果硬件条件难以达到,那笔者认为应该由理论课老师同时担任实验、实践课老师,这样有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维的活跃性,必须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除教师主讲外,应尽可能提高讨论式、研究式等不同的教学模式采用的比例,充分体现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1.基础知识一般都用教师主讲的方法,教师主讲必须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设想,他们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多做铺垫,加强引导,适当启发。多多关注学生体验能有效改善教学效果。

2.研究式教学方法是教师布置研究题目,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研究报告。最后由教师做归纳总结。

通过研究式教学方法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下转第118页)(上接第115页)和查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为做毕业论文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 适当引入多媒体教学

传统的板书教学看似简单单调,但是板书教学的优势在于教师写黑板的间隙,可以作为缓冲的时间,学生对刚讲的新知识可以做笔记,对没弄懂的知识可以思考一段时间,这样,学生感觉授课节奏快慢适中,另外,板书的容量比较大,授课内容保留较完整,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因此在模电教学过程中,还是以板书教学为主。

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形象生动的演示某些比较难用语言描述的概念或复杂的过程,使学生便于理解,例如:PN结中电子的扩散与复合,MOSFET器件中电子空穴的运动,等等。多媒体教学还可以通过软件来验证电路功能,比如:可以用EWB来模拟测试单管放大电路、比例运算电路的功能。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增加了感性认识。

(四)介绍业界发展、联系生活实际

在模电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感觉学到的知识与工程应用、生活实际有差距。针对这一点,教师在讲解课本知识的同时,可适当加入一些对业界动态的介绍与评述。比如讲到集成电路时,顺便介绍现今的cpu集成度已达到了数千万个管脚。另外,联系生活实际也很有必要,比如说:讲解可控整流时,可介绍电风扇变流调速的方法,这样,学生感到学习的知识与专业领域前沿、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兴趣自然就来了。

三、结语

对高职模拟电子技术这一门课来说,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了很多方面,其中教学内容是基础,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关键。教学实践表明以上的一些变革有利于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获得学习自信,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满足了后续课程学习的需要。相信会对专业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宇红,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方法的多样化[N].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2).

[2]任骏原,全方位提高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改革与实践[N].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1).

[3]吴志荣,高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施[N].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8,(5).

【作者简介】徐振邦(1975-),男,江苏无锡人,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电子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问题;发展趋势

一个国家想要在世界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就必须不断提升科学技术水平,因为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目前,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也有了明显地进步,电子技术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了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计算机语言、游戏、电子光纤技术等多方面的内容,正是由于其涉及范围的广泛性,从而使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有效地解决,并掌握科技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才能使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立于不败之地。

1 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性

电子信息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实力的重要指标。有竞争,就必然要付出努力才能在竞争中赢得荣誉。当今的社会形态和国际经济的发展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也注定了其发展的必然性。

电子数据交换,简称EDI。EDI是现在电子信息技术的产物,是一种无需人工介入的电子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实现直接让计算机通过网络系统,进行信息、数据的交换,这种新型高水平电子信息应用方式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在未来的发展中,会逐渐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由此可见,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而在科技力量的推动及社会发展需求的有利推动下,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必然会不断的面向市场,向多层次、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能够更好的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硬件保障,所以,无论是在当今社会还是在未来社会,我国对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都将给予最高的重视,国家的态度也是其发展的必然性。

2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问题

2.1 技术人力严重缺乏

目前,对于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出现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技术人才严重欠缺。不可否认,我国在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的确不少,而且还在不断的增加中,从事的种类也比较齐全。但是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单一型的人才,所从事的领域也仅仅只是自己擅长的一部分。复合型的人才在我国并不多见,这就严重的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除此之外,在这些技术人才中,高端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的严重欠缺,同样制约我国电子技术的发展。

2.2 发展环境资源紧缺

发展环境资源的紧缺也是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电子信息产品的假冒伪劣、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盗版产品的走私贩卖以及企业间不良竞争几个方面。这些现象在我国电子信息市场屡见不鲜,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潜力。

只有为电子信息技术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才会使电子技术人才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才能推动我国电子信息市场的进步,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竞争能力和整体经济水平。

2.3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机构不合理

由于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机构不合理,从而导致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中所研发的产品无法与其他国家的产品相提并论,虽然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总的发展趋势很理想,但是由于电子信息产业机构的不合理,严重的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升级,如果想使电子信息技术的产品能够与其他国家的产品相媲美,那么就要打破传统的产业机构,根据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现状,重新构建科学合理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机构。

3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虽然在国际上能够排在前几位,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目标,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使得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空间还很大,我们必须要看清它的发展趋势,从而进行正确的分析,逐步完善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

3.1 集成化及移动化

随着半导体向SoC(片上系统,即在单个芯片上集成一个完整系统)方向的发展及移动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有向着集成化和移动化发展的趋势。在所有关键技术中,电子信息硬件产品的“核心”就是集成电路制造技术,这种集成电路经过了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特大规模集成电路几个阶段。电子信息技术有很多都需要集成电路,从CPU到IC卡,无一不是集成电路的应用范围。

移动化体现为各种电子产品的小型化、便携化,特别是三网的融合带动了大量丰富的应用,也激发了多种功能的移动产品的快速发展,如超移动个人计算机(UMPC)、智能手机、MP3、便携式媒体播放器(PMP)等等。

3.2 多媒体化及智能化

计算机技术向多媒体、智能化方向发展也是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网络计算、移动计算、并行计算等计算机技术已经开始向多媒体、智能化方向发展。这也标志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也在向这个方向发展。多媒体的普遍应用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也会逐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神经元技术、模糊技术、混沌技术等等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取得了重大突破。凭借视、听觉等感知功能的智能机器人可望实用化。

3.3 屏显技术及平板化

显示技术向大屏幕和平板方向发展也是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在这两年,这个趋势尤为明显,各种超大屏幕或者全屏幕的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大量出现,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都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为丰富、精彩的体验,这也预示了我国电子信息显示技术存在向大屏幕和平板方向发展的趋势,因此,大屏幕电子产品和平板产品在电子信息领域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3.4 规模化及个性化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品存在一定的规模性,换句话说,如果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不能具备这样特定的规模的话,会很难继续存在和发展下去的,又何谈与其他国家竞争呢?

目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其中一些跨国公司的电子信息技术产品,无论是从质量还是产量上来说,都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并且都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随着人们对电子产品要求的不断提高,个性化消费逐渐引领了时代潮流,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几年里,电子信息技术会呈现出规模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3.5 梯次化、全球化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正在逐步呈现出梯次化和全球化的趋势,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使得其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都具有了全球化的特征,这样,电子信息技术全球化的趋势在未来的时间里就会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梯次化,导致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里,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将生产工作集中在一些高科技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这样一些逐渐被淘汰的技术就会逐步流入其他电子信息技术相对来说水平较差的国家,由于我国电子信息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因此逐渐向梯次化的趋势发展。

四、结语

经济的飞速发展决定了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性,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既面临这严峻的考验,也拥有足够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必须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行正确的分析,掌握其发展趋势,对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化的分析,找到具体的解决方案。使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而电子信息技术的良好发展同时也会对我国的经济发挥很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莉.浅谈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3

[2]张成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现存问题及发展趋势探讨[J].大庆师范学院,2011,5

[3]张棣.从发达国家对未来高科技发展预测看世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省电子信息中心,1994,2

[4]赵鸿胜.浅谈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业集团总医院,2001,6

[5]陈丹.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报),2011,4

电子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一、智能化采油作业区建设目标

根据采油厂现有软件资源与硬件资源应用情况,整合采油厂当前采油作业信息管理系统,搭建一套面向采油作业整个生产过程的管理平台,消除采油作业生产问题协调解决壁垒,提高采油作业时效性,满足全生产过程高效率安全运作的要求。同时根据采油厂实际情况,利用物联网技术,将现有智能技术集成,同步提高全作业生产过程管理系统功能性、针对性,达成基础采油数据实时采集、更新目标,结合生产效果智能化考核、资源优化调度功能模块的配置,进一步提高采油作业区生产效益。

二、智能化采油作业区建设可用智能技术

(一)电泵智能气举管柱

电泵智能气举管柱工艺是智能化电泵气举实现的保障,包括液流换向阀、电潜泵、智能气举阀几个硬件设备。其中液流换向阀主要安装在电潜泵端,在管柱上方则进行了智能气举阀、检测设备的设置,通过这一管柱可以实时协调生产,平衡地层气、注入气,实现能量平衡模式的举升开采。与此同时,智能气举阀可以根据特定环境流量、压力、温度等因子,开展进气量的拟合式精准调控以及预先估测式标定,在无额外电力能源支持的情况下实时评测固定部件质量优劣。在这个基础上,匹配多重可估测物理量,并根据匹配情况进行调节,保证井下泵体工况、延伸性参数无误差,保证系统平稳化运转。

以气举耦合举升管柱为例,该管柱可以利用气举优势,动态调控电潜泵能量损耗,顺利采出井下液。同时利用生产滑套,进行油层、气层的控制。比如,在地层压力足够时,自动打开油层装置并闭合气层生产滑套,此时产出气可以经油套环空顶开智能气举阀,并局部进入油管内驱动产出液到地面;而在地层压力不足时,传感器可以收集、核算现有物理量,指挥电潜泵运作,补充不足压力,为井液举升开采提供支持。

(二)井下多参数监测

数据实时采集、传输是智能化采油作业区顺利运作的前提,此时,就需要利用井下多参数监测工艺,经井下多参数监测设备连接潜油电泵机械端、传输端,进行复杂环境下多重井下情况全时间段相应可检测物理量的持续采集、传输、处理。比如,机械振动、电机温度、电机功率、入口压力、出口压力等。地面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工作参数进行电潜泵采油工作频次调整,辅助生产决策。

以潜油电泵井下监测仪为例,其主要包括测试杯(放置功能电路)、电力资源供应装置、无线模块、滤波装置(变频消压器)、上下接头、外筒几个元件。其中测试杯主要运用了MCU微控制器以及配套软构件,可以拟合多阶段井下传输电流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量化数据;电力资源供应装置可以直接与电潜泵动力端头相连,配合经地面引入的三相星点等势备用电源,可以在获取信号的第一时间经电信号转换运用电流环闭合回路,实现以三相铠装电缆金属铠皮为枢纽的数据交互,满足部件最少情况下的多参数监测以及计算机精准分析;无线模块则负责与潜液泵电机端三相绕组协同构成三相星点势位,保障电缆断裂后数据稳定传输;滤波装置的设置可以有效消除源于电潜泵电力资源供应端口三相异步电机变频运行阶段产生的高次谐波、共模电压;在井下电机底部安装了细节上接头,下接头则需要与扶正器等附属装置连接。

三、智能化采油作业区智能技术的集成应用

(一)应用环境

根据智能化采油作业区建设运营需求,利用C#语言、ASP.net、Dreamweaver,在HTTP请求文档时,进行后台数据处理程序以及动态网页编写。同时在Oracle 11g数据库上,进行数据库管理平台及相应数据表结构的构建。

(二)体系结构

智能化采油作业区选择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架构,包括数据库、浏览器、服务器几个层级,生产者仅需登录计算机客户端浏览器就可以运行软件,并在各自权限内进行不同子模块数据的修改、访问、共享、维护。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采油厂各部门管理系统数据资源调度及共享不及时的问题,系统可以从提高生产过程时效性入手,以权限授予的形式,允许多部门系统之间开展信息共享。配合嵌入式智能优化算法,优化调度生产作业计划并进行报表的自动汇总。

(三)模块匹配

为了实现智能化采油作业区智能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根据当前智能化采油作业区生产管理需求,进行若干个功能模块的匹配。比如,面对采油作业全过程信息采集与监控需求,可以贯彻各部门工作透明、事前监督与事后追溯统筹的目的,集成作业区部门信息模块,提高部门数据共享、资源调度效率。具体模块涉及了物料管理模块、作业准备与运行管理模块、资源点信息管理模块、车辆管理模块等。其中物料管理模块负责物料发放、物料汇总查询、物料入库、物料修复、物料回收、油管抽油杆设计单、单井施工用料单等信息管理。同时根据历史同期数据、现实应用情况,自动判断井场与物料库存,自动汇总新物料申请、库存数据、急用料计划,结合生产作业计划,预先锁定所需物料到对应部门,实现基于采油作业紧急程度的资源智能化安排;作业准备与运行管理模块则负责作业日报、作业井生命长度、作业调度、作业考核管理以及数据一次录入多部门共用;资源点信息管理模块主要负责污水点信息采集与查询、热水点信息采集与查询、卤水点信息采集与查询,以及一定时间内资源利用率自动统计、作业质量间接监督,避免车辆空跑导致的职工人身风险;车辆管理模块负责在车载录像机支持下,进行车辆位置确定、警报发布、监督控制、事后剖析,并集成厂区现有GIS系统,实现车辆信息到厂区服务器的实时传送,解决行驶阶段存在的管理盲区。在这个基础上,嵌入以智能遗传算法、聚类分析为基础的特车优化调度方法,进行作业车辆的最优调度。

再如,面对采油时效管理需求,可以从压缩各工序衔接时等待时间入手,依托现有部门间日常运作机制,进行作业流程跟踪体系规则的设置,将作业时效性评价、作业流程衔接、作业进度评价有机集成。其中作业流程衔接提醒主要面对部门之间,以类别划分的形式,进行不同部门完成工作时间、返工情况对比,及时提醒下一个环节部门完成作业;作业时效性评价则是针对已经完成的作业,从单井作业流程追溯、作业效果评价、水井作业效果管理等方面,开展时效性汇总。并结合既定时效管理方案,开展分作业队伍种类、分管理区作业量的效率评价,了解各作业队伍、管理区采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输入采油井日生产数据统计数据库内,为后续作业生产调度优化提供充足数据支持。在这个基础上,将潜油电泵井下监测等多参数监测装置与手持终端识别码设备有机整合,面向油管入库、使用、发放、回收、维修、报废整个生命流程,进行数据采集、管理,落实采油作业区分年限、等寿命精细化管理方针。

四、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技术在智能化采油作业区的应用,可以推动生产诊断智能化、集输管理自动化,在有效降低生产劳作强度的同时,及时发现不正常井,提高生产时率。当前可用于智能化采油作业区建设的智能技术主要有电泵智能气举管柱工藝、井下多参数监测工艺、物联网以及其他相关工艺,厂区可以依托梦想云,持续推进智能技术的集成应用,加快建设智能中心,全力奔向智能化,提高采油作业效率。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信息中心

电子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改变了传统教育手段,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以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为基本点,结合教学实践,从整合的目的与意义、途径与方法等方面阐述笔者的看法与思考。

关键词 信息技术;电子技术;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的目的与意义

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非常紧密的课程,主要研究各种半导体器件的性能、电路及应用,是后续电类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然而,电子技术课程概念抽象、电路原理复杂、内容多、实践性强。传统电子技术课堂教学主要通过教科书、黑板及有限的实验来传递教学信息,在承载信息种类和能力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信息技术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更具有可视性、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智能化等优势。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有效结合,融入到电子技术教学的各个层面,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消除电子技术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培养探索科学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

利用网络资源整合电子技术课程

网络不仅为电子技术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学习环境,还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是优化电子技术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首先,对于丰富的电子技术网络资源,应将其分类整理并加以保存,建立自己的资源库。例如,可以将电子技术网络资源分为教案、题库、课件、教材分析、课程改革、竞赛辅导、生活中的电子技术等几类,并加以保存。其次,使用搜索引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利用各大网站的搜索引擎查找资料。例如,教师准备给学生做一次“集成电路”的专题讲座,可以通过百度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集成电路”,经搜索后可以得到许多文字、图片、图像或者视频资料,经整理加工后即可进行“集成电路”的讲座。第三,利用网络交互平台进行协作交流。教师可以利用博客和播客、聊天室、BBS等形式进行交流,对各种问题进行探讨、剖析,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利用网络资源服务于教学,使用方便、灵活,可操作性强,可以革新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变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构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新模式。

采用多媒体课件整合电子技术课程

多媒体课件具有图像、文字、声音、影像等特点,能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可以满足信息社会教育的需要,是有效的现代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电子技术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其主要作用有:第一,能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中的图像、文字、声音等能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进行多维度的刺激,能把电子技术的许多现象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第二,采用多媒体课件能突破教学难点,电子技术的许多概念和原理是比较抽象的,有些现象无法用传统的实验演示,学生对这些内容不易理解和掌握,但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难点,如在讲解结型场效应管这节课时,其教学难点就是“结型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以往在讲到结型场效应管工作过程时,由于其内部结构抽象,学生感到困惑,现在通过多媒体动画形象地展示结型场效应管内工作过程,分析过程让学生容易接受,突破了教学难点;第三,采用多媒体课件能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如载流子的形成,用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演示载流子形成的过程,但是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模拟,就可以使学生很清楚地看到载流子运动,了解载流子的形成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教师应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结合传统教学方式,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应用仿真技术整合电子技术课程

在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为了验证某些电路的功能,通常的方法是,焊接一块试验板或在面包板上搭接电路,使用电子测量仪器来进行测试,最后分析得出电路特性。这样做既耗时、费力,又浪费材料。用实际电路进行操作演示,若演示结果有误,就得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排查故障,教师常常为解决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困扰而大伤脑筋。此外,用实际电路进行操作演示,不易控制各种参数,也不方便调换元器件。最后,还受仪器、仪表等硬件的制约,测量精度差。随着仿真技术的发展,在电子技术课程中应用仿真技术,直接在计算机上构建电路,可以非常直观地进行演示操作,既避免了复杂繁琐的理论计算,又可模拟演示实验,还可克服仪表读数的不精确,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建设精品课程网整合电子技术课程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建设电子技术精品课程网,是将优秀的教学资源、教学改革新成果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机融合。精品课程网站应该设有课程简介、师资队伍、教学大纲、教学资源、实验教学、网上教学及网上交流等模块。精品课程网的建设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教师与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站上的资源,进行学习讨论、网络答疑、解题指导及在线测试等。

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整合的问题与反思

需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当前,我们正处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作为电子技术教师,不被时代所淘汰,就必须要加强学习。一方面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关注电子技术的发展动态。主动利用信息技术把自己对电子技术教学的思想、设计等呈现出来。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更新观念,拓宽视野,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需要将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不顾实际教学需要,盲目使用多媒体,并且用多媒体技术替代了其他经典的教学手段,把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等全部用多媒体手段来再现,鼠标代替粉笔,屏幕演示代替教材,课堂上看似生动形象,但学生获得的知识、能力却很少。其实,在教学中如果能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会收到更理想的效果。比如,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一些重要的框架式的知识点,教师若能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它不仅能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而且还能提高学生记忆。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才能建构适应学生发展、适应未来需要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模拟不能完全代替实物演示或学生实验

电子技术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过程体现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态度和精神。信息技术模拟实验是虚拟的,缺乏真实感和说服力,也缺乏实物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功能。如“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这个演示实验,实验操作方便,现象明显,当二极管两端加正向电压时,二极管导通,灯泡发光,但当其两端加反向电压时,灯泡就不亮,这时就会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讨二极管的性能。尽管相关的信息技术模拟实验做得有声有色,我们也不该采用。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不断进步,教学模式随之发生质的变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是广阔的研究领域,而且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教学实践表明,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促进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少杰.多媒体课件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09(16):17.

[2]吴青萍.Multisim 2001在电子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3):39-41.

[3]夏云周.高职机械制图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9.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双楼中等专业学校)

电子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文章分析了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思路,探析了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教学系统的教学内容,旨在为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电工技术与子技术网络教学系统 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

一、前言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教学是非电类各专业本科生必须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其是学生系统的学习和掌握电工技术理论以及实验技能的关键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逐渐的被应用到众多领域中,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合理的讲述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然后再配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教学系统,以此强化学生对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掌握和理解。

二、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思想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思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一,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教学的需求分析,目前,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已经成为高等院校非电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对于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教学系统来说,应该以帮助学生掌握和记忆更多的电力知识为出发点,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实用技能;其二,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教学的内容分析,在制定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教学系统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应该以网络教学的知识点为基本教学单元,明确教学知识点的联系,方便学生进行随意的选择和学习;其三,教学对象的分析,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应该遵循相应的教学规律,先将各知识点根据不同的层次以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构成知识点网络。然后再将所有的知识点网络添加到网络教学系统中,构成相应的学习单元,然后再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及控制机构。绕知识点建立WEB互交界面、热键系列、导航结构、素材库等,通过这周给设计思路,能够实现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教学的共享性、开放性、互交性以及易维护性。

三、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教学系统的教学内容

1.网络课件。网络课件是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系统的自主学习型课件,其通过利用网络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将动画演示、例题、案例等以知识单元的形式展现在该模块中。该网络系统中时,通过相应的教学目标,准确的了解该章教学的学习要求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再通过和课程教学相配套的应用超文本语言HTML制作相应的网页式课件,将课堂中讲授的知识以及其他相关的内容加载到网络课件中,当学生进入到该网络系统中时,实现了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此外,通过交互动能,网络课件中还根据教学中的疑难点以及关键点进行多种形式的解析,保证不同认知水平以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正确的理解和掌握网络课件中的内容。

2.网络辅导。网络辅导系统是针对学生复习课堂讲述的知识点、解答学生疑问以及监测学生自身的学习成果而设计的,该系统中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个方面,其中包含了20个学习单元,并且每一个单元中都包含了该单元的学习目标、学习难点、学习重点、学习方法、例题练习、问题解析等内容,该辅助系统中涉及的内容全部都是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教学中多年的学习重点与教学难点,通过总结各方面的经验与知识点,对相应的难点以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析方法,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学习,进一步的強化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3.课件点播。在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系统中,在可能网络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摄制的教师江河的电子教案、音频信息、视频信息等转化成同步的视频课件,然后将这些课件传输到网络中,学生们通过登录该网络系统,就能够点播相应的课件,这种供学生随时点播的网络课件,使学生如同在教室中聆听教师的教诲,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4.模拟实验。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教学系统的模拟实验,是通过借助计算机技术模拟软件,以一种模拟的空间来模拟现实中的实验环境,通过在网络环境中演示实验的整个过程,能够紧紧的抓住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学习实验的兴趣,并且在演示的过程中将试验的理论、概念、重点以及难点等都标注出来,方便学生能够准确的掌握实验教学的所有内容,这种模拟实验能够定量的分析电力以及系统的性能,加深学生对相关实验内容的理解。

5.在线检测。在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教学系统中,还设置有在线自测题库,通过ASP技术管理相应的测试题库,该测试题库中包含了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所有教学内容,测试题目的难度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个部分,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合适的测试题目,ASP技术能够根据学生选择的项目,实现对测试题目的快速组合,并且其还具有自动批阅以及分析问题的功能,当测试结束后,该系统能够自动的将试题的测试结果,其中包含测试的时间、试题的正确率、答题率以及测试的最终结果,然后将正确的答案以及答案的解析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加深对测试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网络教学系统是为了辅助课堂教学而设计的,其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对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在进行电子技术与电工技术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时,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将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所有教学内容都涵盖到该网络教学系统中,以此提高学生对相应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香婷,刘涛,徐瑞东,张晓春.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立体化教材建设与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0);62-64.

[2]张晓春.电工学综合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2);139-140.

[3]孙宏国,吕曙东,周云龙等.工电子实验技术教材的建设与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5);115-116.

上一篇:安全审计论文范文下一篇:旅游安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