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学导式教学法论文范文

2024-03-12

电子技术学导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成都体育学院 610041)

摘要:健美操是一项体育运动,其是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有氧运动。可起到塑造形体、提升气质、促进身体健康等作用。同时,健美操运动的内容形式多样,发展也十分迅速,但是目前传统的健美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为了改善传统健美操教学的劣势,本研究采用了学导式教学法,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学导式教学法;健美操教学;应用研究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等健康问题凸显,体育运动也逐渐被人们重视。在众多运动方式中,健美操这种融合了体育、舞蹈、音乐的综合运动,具有很强的娱乐目的,且对场地设施等硬性条件要求较低,深受人们喜欢。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应对内容形多样的健美操运动,也无法满足学生对健美操运动的多种诉求。因此,健美操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其教学过程中重大难题之一。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是健美操教学中一大创新,旨在改变目前教学困境,提高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学生的多种诉求等。

二、学导式教学法

1、传统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即“满堂灌”的教学法,老师为课堂的主体,负责将学习内容以口头讲述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其次进行内容示范和重点讲解。最后让学生自行练习。传统教学法的讲述的内容有限且抽象,难以理解,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易让学生丧失学习积极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无法灵活应对生活中不同情景和多样的需求。

2、学导式教学法

学导式教学法的发展由来已久,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早在二十世纪初,“自主辅导主义”的思想便在我国教育界兴起,其基本打破了传统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需全程参与教学过程,而老师起主导作用,为知识的敲门砖,起引导启发作用。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参与性,提高其练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真正的实现自主学习,克服我国教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的缺点。

三、学导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学导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最初应用在田径领域,邓卫权、杨丽萍、李世荣等学者都曾做过相关研究,且取得了研究成果,其具体的操作方法大致相同,可总结为5个部分: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②引导并提出解决方案③引导学生发现技术难点④练习技能⑤总結。此外,学者也将学导式教学法应用到社会体育、游泳等诸多领域中,且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谈智武、何轶学者在其研究中也将媒介引入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自练的兴趣,取得了较大的研究成果。

于此同时,学导式教学法在健美操教学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是现有研究的缺失,因此本文将对健美操教学进行创新性研究,改变目前其教学的困境,满足学生的多样需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四、学导式教学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具体操作方法

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学导式教学借鉴了其在田径领域的具体操作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题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②引导并提出解决方案③引导学生发现技术难点④练习技能⑤总结,对其根据健美操多样性的特点进行调整,采用学生自学、师生交流、教师讲解、学生练习、评价总结,同时增加了学生自主编舞考核的环节。

2、主要优势

(1)、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使得教师不得不打破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情景故事等,采用引导启发的方式,向同学们提出问题,或者引发其发现问题,并且让同学们自主寻找解决方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生对健美操運动的热情,这种教学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弥补了传统教学法中学生积极性和创新性不足的致命缺点,践行了素质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2)、利于教学顺利开展,提高教学质量

学导式教学的主体从传统教学中老师主体,改为学生主体,注重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参与积极性,同时对教师的引导启发作用有很大的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学生请教教师问题,可提高教学的内容质量,提高学习效率,让同学体验教学成果,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有利于之后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学导式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大大提高了,教师们不能在单纯的生硬的读课本、背教案了,而是要做到生动有趣,灵活运用,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能力和知识面有了一个较高的要求。同时,学导式教学法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打破了传统师生界限,使其和谐相处,更加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提高教学质量。

五、学导式教学法在健美操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以学生为主体

学导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把学生作为主体,便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可能还会适得其反。学导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学习为主要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死要活学活用。

2、以教师为主导

学导式教学法的另一个重要要求便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仅要求教师专业能力强,更要求教师教学能力强,使其课堂生动有趣。同时学导师教学法要求教师不能生硬的传授知识,应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的好玩性,自主学习。

3、因材施教、适度教学

学导式教学法应充分做到因材施教、适度教学。根据学生的特质选择教育方法,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根据不同的课程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在健美操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身体协调程度,舞蹈基础、音乐鉴赏能力因材施教,适度教学,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和努力,不能要求人人都做到最好的。

六、总结

健美操运动的内容形式多样,发展也十分迅速,但是目前传统的健美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而为了改善了传统健美操教学单一的劣势,采用了学导式教育法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和学习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利于教学顺利开展,提高教学质量。但学导式教学法也应主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采用因材施教,适度教学的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黄琪. 学导式教学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8):82-83.

[2]赵光强,刘芳. 学导式教学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评价[J]. 青少年体育,2015,(07):87-88.

[3]肖桂香. 学导式教学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2.

电子技术学导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同一个班的学生数学的学习情况存在不同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最优化的方案,以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并充分地开发学生的思维,这是在教学中一直关心和探讨的课题.分层学导建构式教学法就是在上述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与传统教学法不同,分层学导建构式教学法突出了学生的智能开发、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它是学生主动自学为主并有教师恰当指导的教学,能促使学生主动将知识的占有向能力的形成转化,适合信息技术充分发展的情况下现代学生的心理特征.下面是我在分层导学式教学法的尝试经验.

一、分层学导建构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学导式最初作为新的教学法——学在导前,是在启发式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是在自学辅导和启发式教学基础上发展创造的一种教学模式.“学导式”一词最早出现于《黑龙江高教研究》(1982),学导式教学法1990年前后被学术界列入世界五大教学法(包括美国的发现法、苏联的问题法、德国的范例法、保加利亚的暗示法).学导式教学的精神实质是将教学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以指导学生自学为主,使学生在能动地获得知识的同时,又能够认识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发创新思维.

分层学导建构式教学法是在学导式教学法基础上完善的,针对中国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鼓励个性发展和求异创新,把教与学的重心彻底放在学上,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自学时不受未知答案的束缚,必然闪现创新的思想火花、走自主探索发现之路,容易一题多解,标新立异;若解不出也可以在教师的启发中学中求导.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发展学生能力上有独到优势,使教学双方各尽其能.

二、分层学导建构式教学的实施步骤

根据我们的学生情况,我们在实施中简明突出五个环节“自学—分层检测—更正解疑—分层演练—引导构建”;贯彻了自学为主,恰当指导的精神.

这样设计的五个不同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情况,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对知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理解到形成能力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提高了课堂教学成效.

三、分层学导建构式的教师导学方式

1. 问题导入环节.教师必须充分备课,根据每节课的内容、知识体系和学生的起点设计预习思考题.创设提问非常关键,必须从课程标准出发,围绕教学重点提问.创设的问题必须具有现实意义,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制造教学兴奋点. 自学检测的练习不宜过难,基本由选择题和填空题组成,题目必须层层深入,有引导性,并有难度分组,以便学生能基本完成.例如在学习初二《直角三角形全等》时出具以下练习:

A组:(1)如图1,Rt△ABC中,直角边是_______、_______,斜边是_______.(2)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节课新学内容是_______. (3)如图2,△ABC中,AB=AC,AD是高,则△ADB与△ADC_______(填“全等”或“不全等” )根据_______(用简写法).

B组:如图3,CE⊥AB,DF⊥AB,垂足分别为E、F,(1)若AC//DB,且AC=DB,则△ACE≌△BDF,根据_______.(2)若AC//DB,且AE=BF,则△ACE≌△BDF,根据_______.(3)若AE=BF,且CE=DF,则△ACE≌△BDF,根据_______.(4)若AC=BD,AE=BF,CE=DF.则△ACE≌△BDF,根据_______.(5) 若AC=BD,CE=DF(或AE=BF),则△ACE≌△BDF,根据_______.

2. 自学检测环节.第一步,教师任务:①组织教学.②巡视.全面了解学情,看学生遇到什么问题、困难,为检测做准备,教师以学生自学为原则,不大声讲话,不板书.这一阶段要求学生采取自学的形式通览教材,寻求老师所提出的问题.80%以上学生完成自学任务可进行下一步.第二步,做练习检测了解学情.教师巡视,再找几名学生来板演,最好找能暴露自学问题的学生板演.

3. 更正解疑即精讲环节.解决学生自主学习遇到的困难,把握难点,针对问题施教;把握中层生和后进生;在课堂上解决培优辅差;鼓励发现问题的优生转换角色做小老师,调动整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阶段关键要把握几个方面:①学生理解不全面,看教材也不会的,进行补充讲解;②对学生理解错误的知识进行更正讲解;③对于有许多个答案的问题,要进行归纳总结,寻求最好的方法;④强调凡是做错的,弄清原因,当堂纠正.

4. 当堂巩固训练环节.教师应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设计人人都能完成的必做题.给中上水平的学生增加选做题,即综合性强难度不大的题目.例如在初三《函数》这一章节中可以加入开放题:(1)已知函数的图像经过A(3,4)和点B(4,3),请写出满足条件的二次函数;(2)请研究二次函数y=x+4x+3的图像及其性质,并尽可能写出多个结论.尖子生可再设思考题,即综合性强难度大的题目.例如关于动点的问题:如图4,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4 cm,∠A=60°,BD⊥AD.一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沿A→B→C的路线匀速运动,过点P作直线PM,使PM⊥AD.(1)当点P运动2秒时,设直线PM与AD相交于点E,求△APE的面积;(2)当点P运动2秒时,另一动点Q也从A出发沿A→B→C的路线运动,且在AB上以每秒1cm的速度匀速运动,在BC上以每秒2cm的速度匀速运动.过Q作直线QN,使QN∥PM.设点Q运动的时间为t秒(0≤t≤10),直线PM与QN截平行四边形ABCD所得图形的面积为Scm2 .①求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②(附加题,可课后完成) 求S的最大值.

这些开放题和思考题不仅留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很大,而且极易引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5. 总结建构知识环节.举一反三、整体建构,由个别到一般,除了进行拓展延伸性讲解、答疑,还要把其中关键性的问题进一步引申、深化,同时要把该章节的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及其横向和纵向的联系讲解清楚,使知识系统化.这时,要求教师讲得精彩,抓住精华,逻辑严谨,方法简洁.加上学生有了前一段自学探索的基础,往往一听就懂,容易构建巩固的知识体系.

四、分层学导建构式的反思建议

1. 注意在初步练习中的训练难易度要适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设计恰当的分层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教师要具有把握全局,调控整个课堂的能力;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必须能把握学生总体的学习情况,并在适当时做出调整,灵活安排课堂内容,不能限定于条条框框.设计的问题要较全面,各种档次的问题都要有比例适当,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2. 要提高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这一点是“分层学导建构式”教学法关键所在.引导学生自己归纳一课所得,把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启发学生提炼探究方法,将知识整合为知识体系,形成再学习的能力.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是“各自为战”,也可以“分组分群”,还可以是“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式.对于一时“迷路”的学生,不要马上否定,而要尽可能地肯定学生思维中的合理成分.要激励学生,争取给更多的学生创设参与机会,使他们得到自主训练和感受成功的体验.

3. 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向老师发问,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表现自己.学生和教师必须互相配合,做到“学自主,导助学”.通过自学、讨论、查阅资料,在知识进一步丰富的同时,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并促使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最终达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

4. 教师讲解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概括性.学生的回答毕竟是自己的日常语言,而学科语言对准确性的要求较高,所以教师在讲解时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的语言予以提炼,注意数学思维的严谨性,以使它更精练更准确,进而起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周密性的作用.

责任编辑罗峰

电子技术学导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中职学校电动电子技术学科是机电专业的一门基础和重要的学科,而这门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并且包含大量的教学内容,中职学生理论基础较为薄弱,为了能够让中职学生全方面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学校应该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实验教学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教学改革,从而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才的要求,这也是行业形势所需。伴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应适应时代的进步,及时跟进教学内容。中职学生通过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掌握专业技能。所以,提高教学质量,要从教师的课堂入手,不仅要注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同样重要。

[关    键   词]  教学改革;电工电子技术;实践

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整体中占据一定的地位,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主张与鼓励发展职业教育,其目的首先是普及与加快中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我国整体文化素养,实现技能与能力的综合提升,为国家提供建设人才与新鲜血液,这是一个较大的基础工程;其次是拥有技术与技能,能够促进毕业后就业,从而改善民生,这也是从“三农”角度出发,解决农民就业的重要手段与途径;最后是解决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不相匹配的矛盾问题,如果能力素养较差,那么就无法匹配相应的职业,而一些技工工作较为辛苦,造成工程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导致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

职业院校电子电工专业最基础的课程为电子技术。中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技术人才,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对人才的要求。笔者将从近几年电子技术的教学出发,探讨关于电工电子技术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希望本文对职业教学提供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没有及时更新

现在是科学与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尤其是电子技术与其他学科相比更新换代较快。而现在的电工电子技术教材内容较为单一,并且也没有创新理念体现教学特色,内容从整体上来看,中职教学内容基本相同,与现代电子发展速度形成了明显的反差。电子技术的研究成果近几年涌现,如果教学内容不及时更新,那么教学内容与研究成果会有冲突。在课程内容上,发现对电子系统的教学把控不足,电路元件细节教学的比重较大,缺乏平衡合理的安排。学以致用是教学的宗旨,但是出现所“教”得不到所“用”,比如在分立元件及电路方面,教学花费了大量的课时,但是在后续的专业课所用到的知识并不多,导致资源浪费。课程整体缺乏设计理念和应用背景等,同时课程结构不合理,已经与行业发展现状严重脱节。

(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理论知识基础较为薄弱,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导致中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进心也需要加强。所以,在教室上理论课程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表现出不爱听且不感兴趣的状态,而相对于理论课,对实践课表现得兴趣略高。但是在实践课当中,学生因为理论知识欠缺,实践效果不理想,这样的结果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导致厌学、缺课等不良现象的产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在学习当中失去了主动权,成为被动的接受者,这样影响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质量。

(三)教学方法单一

電子技术这门学科,不仅需要理论基础,而且需要实践配合教学,课程教材理论知识专业性较强,单纯的理论教学不容易被理解,学生理解起来较为抽象,并且教材中有大量的名词概念需要理解记忆,一些学生在理解过程中比较困难。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科学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拓宽教学思路,以适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电子技术知识,这也是电子技术科任教师所面临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教学设备不足

在实践课程中,受学校设备限制,很多专业知识难以在实践课中开展,很大原因在于学校缺乏资金支持,硬件设备不足,现有的硬件设备大多使用年限较长,出现老化或者不能正常使用的状况,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实际操作欠缺,影响了学生技能的提升。另外,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种类较少,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五)实践环节薄弱

实践环节薄弱的原因一方面由于设备不足或落后,落后的硬件设施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电子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中职教育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加大了对中职院校的资金支持力度,但是实验室及实践基地的建设投入仍然不够。而实践课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实践课与理论课紧密联系,但是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并且,多年的教学内容及方式没有太大的改变,学生在实践课中根据指导步骤按部就班地实验,缺乏独立思考及分析的过程,导致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在实践课中,大多数都是验证性实验,而设计型的实验较少,导致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较为落后,影响综合能力的发展。

(六)分层教学实施较难

从学生的整体来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存在个体差异。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是以一个班级为整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视同仁,统一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而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显示出吃力的现象,能力较强的学生完全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这种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思路

(一)确定课程改革目标

课程改革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以就业为指引,从社会需求的岗位出发,以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为导向进行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单一地传授学科知识,而实践教学不再是辅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教学手段,而是将通过实践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作为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教学不再追求完整性,而是以专业知识支撑行业需求,通过课程改革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制订可行的实践教学计划

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通过实践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提升学生技能的重要教学手段。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实践课程效果,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要制订可行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合理,教学重心由“教”向学生动手和思考的实践能力转变。众所周知,中职教育学制为三年,学生需要在校学习两年,实习一年。而在校这两年期间,第一年学生学习的目标要明确,比如识别元器件、检测电路等。第二年需要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学会电动机的拆装,能够独立解决电路的故障,并且能够掌握一些计算机软件操作。

(三)应用多种教学方式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应该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多采用讨论、启发、研究等教学方式,达到优化教学的作用。现代化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直观、具体地接受教学内容。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与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启发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这种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启发学生动手、动脑获得知识。教师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来检验讨论结果的正确性。

(四)加大教学资金投入,引进教学设备

实践教学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中职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必须加大对教学设备的引进。实践课程应该参考理论教学,学校建设的实验室应该包含:电动实验室、电子实验室、电气实验室等。在这些实验室的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实践课的实际操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环节协调一致

教学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并且通过对知识的理解达到升华,这也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必要手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包含八个必要环节,并且相互联系和影响,并且各个环节应该协调保持一致,即上课、作业、辅导、习题、研讨、解惑、考核、创新,通过对八个环节进行考核,将考核分数作为记录,而这个学习过程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指引学生向前的明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略的是教师的专业能力。而电工电子技术发展教学,更新换代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这样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专业要求。教师必须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专业经验,以及积极向上的学习能力,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及时关注和了解。另外,学校也应该定期对教师展开培训,或邀请专业人士召开座谈会,分享高校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提供教学资料等,确保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准和教学质量。

(七)竞赛教学

国家及地方每年都会举办不同层次的中职技能竞赛,学生可以通过比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学生在准备竞赛期间,教师会給予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而且,在参与竞赛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锻炼自己的胆识和处理事情的能力,还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互相促进学习。

(八)将职业证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中职院校鼓励学生积极考取相关专业证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践内容可以有效地与技能训练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为考取技能证书做准备。将两者有效结合,实验室的设备可以有效被应用,避免资源浪费,同时还能帮助学生积极备考增加学习动力,一箭双雕。

三、结束语

通过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现有问题的探讨,提出对课程改革的建议,从而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将教学改革采取系统的改变,不仅教学过程中对环节质量进行把控,还增加了学时信息的总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动力。同时,考虑到学生就业问题,学校和教师积极提倡学生考取技能证书,并且在实践课中给予一定的实践训练。在新的教学方式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永富.中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改进与革新[J].现代职业教育,2018(32).

[2]王菊明.中职电子技能实训教学模式设计[J].电子制作,2017(6).

[3]寇雪芹,刘沛津,徐英鸽,等.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电子技术”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3(14).

[4]王娟.新环境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创新探索[J].南方农机,2019(12).

[5]崔雪梅,燕居怀,张蒙蒙.基于项目化教学的《电工电子技术》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7).

编辑 张 慧

电子技术学导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数字电子技术中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薄弱,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笔者根据自己体验,结合实际在数字电子技术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思考

数字电子技术是电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应用性和实践性。该课程主要介绍了数字电路的一些基础知识,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自学的能力,提高了学生与岗位对接的能力。目前大部分教师都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一个个任务为模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把教师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学生思考,自己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教学理念,是引导型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该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填鸭式教育,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它将要学习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个个任务,将任务作为知识的敲门砖。以此可见任务设计的重要性,它是任务实施的关键,只有任务设计得合理,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围绕教学目标合理设计安排任务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任务设计要以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切勿脱离教学目标,为了设计任务而设计任务。教师在任务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个体差异、学生学情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入地完成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利用74LS161可预置数的四位二进制计数器构成N(N<16)进制计数器时,首先课前我通过一段微课让学生熟悉了74LS161的计数过程,以及让学生回顾其功能表,启发学生能否根据其功能表及计数过程用74LS161构成十进制计数器。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发现可以利用74LS161的异步清零功能和同步置数功能来解决这个问题,即反馈清零法和反馈置数法。

学生根据此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以利用74LS161可预置数的四位二进制计数器构成N(N<16)进制计数器,通过课前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突破了本次任务的教学难点,达到了教学目标,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理论联系实际进行任务设计

设计任务时,考虑数字电子技术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数字电子技术中组合逻辑电路的教学为例,其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基础知识,掌握编码器、译码器等相关的知识。如果教师单纯地进行理论知识讲解,抽象的推导过程会让学生觉得比较枯燥乏味,产生厌恶感。这时教师可以从制作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医院病房床头的报警器入手。通过该电路的学习,学生既掌握了编码器和译码器的知识,同时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有所用,以此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了任务的学习,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根据实际生活,设计出理论联系实际的任务,让学生在探索欲望的驱使下,想学要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根据学生差异分层次进行任务设计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水平、学习基础的不同等分层次进行任务设计,做到因材施教。如果不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只是一味地给他们相同的任务,就会出现有的学生早早地完成,无所事事,甚至自以为是,对数字电子技术不以为然;而有的学生因为知识储备基础等问题很难完成任务,造成对数字电子技术的畏惧感、厌恶感,这样不利用学生的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入的原则分层次进行任务设计,让每位学生都能够从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

四、任务评价要贯穿整个任务设计

任务的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要环节,任务的评价有利于了解学生任务的掌握情况,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任务的评价不能片面地只是教师给予评价,也不能只注重结果评价,要注重过程评价,注意任务评价的全面性。任务评价可从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几个方面入手,个人评价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小组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同时结合教师评价,更全面形象地反映学生完成本任务的情况。在任务设计时,教师就应考虑让任务评价贯穿整个任务设计,提前做好任务评价表,涵盖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

教师及时地根据学生的自评、互评和师评,鼓励学生,挖掘学生的优点,肯定他们的成果。学生也能从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中发现学习的不足,扬长避短,

同时,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自评中获取学生的信息,以便调整教学策略,为教学服务,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五、结语

一位学者说过一句话: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你难以下咽,但将它放在一碗美味的汤中,你享受美食的同时15克盐也全部吸收了。枯燥繁琐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犹如15克盐,而任务驱动教学法这样一种“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犹如上面所提到的美味的汤一样,让学生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孙丽霞.数字电子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张永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园地,2009(6).

[3]赵晓瑞.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8(24).

电子技术学导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以高职培养目标为依据,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模拟电子技术》的课程教学、实验实训教学、实验室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探讨,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教育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以社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强调应用性,突出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构建一个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目标要求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工程性很强的课程,是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其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是许多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

1 目前高职院校《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是尚未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讲授,轻实践环节,基本上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活动为辅。教师按部就班地一部分、一部分地讲授课本知识,等到课程结束时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形成对该门课的一个总体认识。

(2)高职专业教学计划大多是本科教学计划的压缩版,是学科型的知识体系,在此模式下只注重教会学生理论知识,学生学会了是什么,但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工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3)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安排不尽合理,在传统教学安排中,习惯于先学理论知识,再进行实验性验证或专业技能训练。由于缺乏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对抽象的专业知识只能“死记硬背”、“似懂非懂”,学生的学习谈不上“深入理解”、“举一反三”。到进入专业技能实训教学阶段,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往往局限于模仿性操作训练,而无法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去形成系统的综合技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2.1 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有机结合

將原来的理论课程内容与之相配套的实训课题组合成教学模块,课程的教学内容由若干个模块组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边教边做、边学边做,这样学生学的过程也是做的过程,教师教完了,学生也学会怎么操作了,这就是现在的“教学做”一体化概念。这种教学模式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2.2 建立适合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

基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性质特点及学生知识技能的差异,将实验实训内容分为基础性实验、提高性实验、综合应用及设计性现场实训四个层次。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阶段,按照能力的递进的需求,设计相应层次的实验内容,将不同层次实验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进行融合,理论要求与实践内容侧重点各有不同。如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时,着重是通过实验演示、软件仿真测试,让学生获得理论内容所需要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探究的欲望,理论知识的掌握是授课的重点;当一个学习任务结束时,可以设计第二个层次的实验内容,侧重实操讲解,进行识别电路图、连接电子元器件、故障电路分析、排查故障等动手能力方面的训练,既强调理论知识的应用,同时也训练学生规范的实验技能;在某一学习情境结束时,可以设计第三层次的实验内容,进行项目的制作。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能够完成某种功能的电路,根据学生的设计方案,实验室提供必需的元器件和仪器设备。本阶段主要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几个学习环节完成后,就进行第四层次的现场实训教学,通过对生产企业参观实习的方式,了解电子产品生产制造工艺、生产流程、安装技能和调试方法。通过现场实际实训提高实践能力,真正与工作岗位联系起来,侧重于实训过程。

2.3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启发和指导的实验教学模式

采用优秀学生值班管理实验室模式,培训一批优秀的学生负责实验室的管理。从高年纪已学过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班级中,挑选出若干名动手能力强、具有组织管理能力、工作认真负责的学生,担任实验老师的助手,在低年级的同学实验时,协助老师指导其他同学进行实验操作。

结合《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学生在与任课教师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确定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项目,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必须独立完成实验项目的方案设计、电路的安装与调试。面向高年级学生,实验室定期发布教师的科研项目,吸收部分优秀学生早期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活动。通过上述这些项目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3 结语

高职学院《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为了适应高等职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的。通过整合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设立合适的实验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 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使《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Z].2006,11.

[2] 孟秀玲.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年8月第26卷第4期.

电子技术学导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通过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具体实例,将Matlab/Simulink仿真技术应用于职业院校电力电子技术的实验教学。给出了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仿真模型和电感负载下不同控制角的仿真波形,将控制角的变化对波形的影响清晰的呈现出来,参数的调整与设置非常方便。将仿真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结合,直观、有效,使复杂的电力变化电路分析过程变得相对容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课堂效率。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虚拟仿真;Matlab /Simulink;整流电路

一、引言

电力电子技术是高等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横跨电力技术、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三个领域,理论性、实践性都比较强。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电子器件、电力变换电路和控制技术等内容。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利用电力变换电路对电能进行转换、控制和优化,包括电压、电流、频率等参数的控制和变换。教学内容中,电能变换和控制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理论较多,电路负载多样,控制角度不同,波形变化比较大,分析起来也相对困难。高职的学生在理解电路工作原理和分析波形时比较费力,容易混淆,学习的兴趣随着波形的变化慢慢消失殆尽。

实验是训练学生技能、提升理论水平不可或缺的手段。实物电路的搭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电气工程、自动化等专业的学生所应具备的必不可少的能力。学院使用的教学平台是天煌教仪的DJDK-1型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装置,平台采用的是挂件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问题:1.实验装置采购于十年前,随着时间的推移,平台设备逐渐老化,实验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者外部干扰,实验结果经常不尽如人意。比如在整流或逆变电路中,控制角度不一样,波形也不一样,经常出现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不符的情况。2.实验内容与职业教育不符,内容多以验证性的为主,学生通过外接挂件,要完成的工作是简单的接线、观测和计算。内容不具有综合性、创新性和设计性,再加上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落后,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被激发出来,实验预期效果相对较差。3. 用电安全问题。大多数的电力电子实验是强电实验,或者弱电控制强电,实验过程中,经常会有学生由于操作不当,损坏实验器件和电气设备的情况,有安全隐患。基于以上原因,近年来,由于计算机和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虚拟仿真系统成为学院电力电子教学的重要平台。

二、Matlab软件在电力电子技术仿真教学中的应用

由于电力电子器件所固有的非线性等特点,我们在对电力电子电路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常常遇到许多困难。Matlab、Pspise、Saber、Multisim等仿真软件为电力电子电路的分析提供了有效、方便的手段,简化了电力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分析过程。这些软件提供了完善的元器件模型,并将各功能子程序模块化,学生只需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建立和设计电路模型,易于操作。在教学过程中,常利用Matlab/Simulink中的电力系统仿真工具箱SimPower Systems对电力电子教学进行仿真实验,其具有建模简单,能动态显示仿真波形,結果易于观测等特点。利用Simulink工具箱可完成电力电子技术教学中的绝大部分的仿真实验,包括:单相相控整流电路、三相相控整流电路、逆变电路、直流斩波电路、交流调压电路等典型电路,学生还可根据课程需要设计简单的电路并进行建模仿真。将仿真软件引入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和开发电路,并对电路进行建模、仿真、观测,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三、典型应用电路的仿真

电力变换电路的电路结构相对复杂,在分析电路时其负载一般有电阻性负载、电阻-电感性负载和电阻-电感性负载接续流二极管三种形式。负载不同,流过负载的电压和电流也不同。在电阻性负载的分析中,由于电阻是线性元器件,流过电阻的电压和电流相位相同,分析相对简单;电阻-电感性负载中,由于电感器件的非线性,流过负载的电压和电流相位不同,通常情况下电压超前电流,并且控制角不同,输出电压、电流波形变化非常大,学生在分析时容易混淆。应用Matlab仿真软件,学生可自己动手设计应用电路,在同一虚拟示波器中观察不同负载,不同控制角下的输入输出波形,参数设置简单、仿真结果直观、方便对比。

下面以典型的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为例,介绍Matlab仿真软件在电力电子教学中的应用,重点介绍电阻-电感性负载时的仿真建模。

(一)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具有输出电压脉动小、功率因数高、整流变压器没有直流磁化等优点,在单相整流电路中应用广泛。

图1是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在不同负载下的原理图。图中四个晶闸管VT1、VT2、VT3、VT4构成整流桥,u2是变压器二次侧电压,iVT1和iVT2分别为流过晶闸管VT1和VT2的电流,ud为负载电压,id为负载电流。图1中,电路的负载从左至右分别为,电阻-电感性负载、电阻性负载、电阻-电感性负载加续流二极管。

在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中,闸管VT1、VT2为共阴极接法,晶闸管VT3、VT4为共阳极接法。控制时要求桥臂上的晶闸管同时成对导通,其中VT1、VT4是一对,VT2、VT3是一对,VT1、VT4和VT2、VT3构成两个整流路径。在给触发脉冲时,要保证两组门极触发信号的相位保持180°的相位差。调节控制角,可以使电路输出不同的波形,输出电压电流的平均值、有效值、功率因数等参数也会跟着变化。

(二)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仿真

1.仿真模型的建立

根据图1所示,用MATLAB建立的仿真模型如下:

如图2所示,其中VT1、VT2、VT3、VT4为四个晶闸管模型,ug1、ug2、ug3、ug4为四路脉冲信号模型,用来产生控制信号;电源电压为正弦交流电,幅值220V,频率50Hz;iVT1、iVT2、uVT1、uVT2分别是加在晶闸管VT1、VT2电压和流过的电流;id、ud用来观测负载的电流和电压;Scope为示波器,用来观测各路电压、电流和脉冲信号。

2.模块参数的设置

(1)模块参数的设置:交流电压源的峰值设置为:“220*sqrt(2)V”,频率设置为“50Hz”,电阻和电感的设置分别为:“1Ω”和“0.01H”。脉冲信号的峰值电压设置为“3V”,周期设置为“0.02s”,脉冲宽度设置为“10%”。相位延迟用于设置触发角,计算公式为t=T*(α/360)。在设置触发角时,VT1、VT4是一对,二者必须相同,VT2、VT3是一对,二者必须相同,且这两对触发角必须相差180°。以触发角是30°时为例,VT1、VT4触发脉冲的相位延迟设置为0.02*(30°/360°),VT2、VT3触发脉冲的相位延迟设置为0.02*(30°/360°)+0.01。其它模块参设为默认设置即可。示波器的端口数根据需要进行设置。(2)仿真参数的设置:将开始时间设置为“0”,终止时间设置为“0.1”,算法设置为“ode23tb”。

3.仿真波形

为了方便对比,分别给出了触发角为30°和60°时的仿真波形。

图3和图4每个图的输入输出信号都是9路,信号由上至下分别为:输入正弦波u2;加在晶闸管VT1、VT2上的触发脉冲信号ug1、ug2;流过晶闸管VT1、VT2的电压uVT1、uVT2和电流 iVT1、iVT2;以及加在电阻-电感性负载的电压ud和流过其的电流id。9路信号基本涵盖了电路中所有元素的电压或电流波形,在同一虚拟示波器中显示,非常清晰明了,也方便观察对比,利于学生分析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透测了,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使用效果

经过几个学期的对比,将Matlab /Simulink仿真技术应用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呈现出了比较好的教学结果,主要有:

第一,现实中,实验用的显示器一般为双踪示波器,最多可同时观测两路信号,并且由于操作不当或者设备老化,经常出现实际波形和理论不符的现象,达不到虚拟仿真呈现的效果。将Matlab应用于职业院校的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通过一个虚拟示波器可同时观测多路需要观察的信号波形,方便对比,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第二,在控制角一定的情况下,通过电路的仿真,可将电路中电源、晶闸管、负载中的电压和电流波形很清晰的在同一示波器中显示出来,方便观察、对比,结果清晰、明了。

第三,在仿真过程中,电路参数可“任意设置”,可以任意设置控制角的大小,任意设置负载和其他参数,非常方便。设置完参数后可立即觀测波形。在之前的实践教学中,电路连接完成,设置负载参数后,需要计算、推导才能得出正确的波形,现在职业院校的学生对计算推导很不感兴趣,教学效果差,仿真教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第四,之前的实验内容以验证性为主,挂件已经是定好了的,实验内容基本不能更改,或者可以改动的内容很少,内容不具有综合性、创新性和设计性。将Matlab/Simulink仿真技术引入电力电子教学,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己设计电路并进行仿真,结果也易于观测,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结语

本文以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为例,将Matlab/Simulink仿真技术应用于电力电子技术的实验教学。给出了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仿真模型和电阻-电感性负载在不同控制角下的仿真波形,将控制角的变化对波形的影响在虚拟示波器中很清晰的呈现出来,参数的调整非常方便。将仿真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结合,这种方法直观、有效、快捷,使复杂的电力变化电路分析过程变得相对容易,可使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进行简单的应用电路设计。在高职院校的电力电子技术实践教学中引入虚拟仿真技术,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可视性、便捷性和灵活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而激发和提高,提升了课堂效率,教学效果相对之前,比较令人满意。

参考文献:

[1]汪先兵,王祥傲.基于仿真技术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研究[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9,41(6):100-103.

[2]赵健.Matlab虚拟仿真技术在高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1):167-168.

[3]范茂彦,张丽芳.Matlab仿真在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33):59-60.

[4]刘海波.《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实践科学与技术, 2012(8):95-97.

[5]程琼,黄圣超.《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8(2):109-110.

[6]陈丽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2):68-69.

[7]葛瑜.技电力电子技术递阶式实验教学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5):156-159.

上一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农业科研单位科研探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