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旅行范文

2023-09-16

太空旅行范文第1篇

首先,我来说一说我对这一课教材的理解:

主题画教学中的记忆画和想象画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力最好的训练手段,《太空旅行》是关于宇宙太空的想象画。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突破,而孩子们对宇宙的神秘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画好太空旅行应该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在了解浅显的宇宙知识的基础上,拓宽思路,以非凡的想象力把科学幻想中的情景用画笔描绘出来,教学中应该作到以美益智,以美辅,以美增趣,将审美教育贯彻始终。

根据三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认识水平以及我对本课教材的理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浅显的太空知识

2.技能目标:能画出想象中的飞行器和太空背景

3.情感目标:发现和体验美的存在,提高审美能力。

4.创作目标:能灵活运用各种绘画工具材料创造性地表现出太空旅行时的奇特场景

我认为最能体现课题目标的部分就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部分,而重点与难点往往是密不可分的。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重难点确定如下:

1.重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了解浅显的宇宙知识,拓宽思路,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2.难点:以想象的形式画出太空旅行,并灵活运用各种绘画工具材料进行创作。

下面我来说一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调整和构建师生关系、活动方式的范例,根据教学方式的优化原则和课本内容特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1.直观演示法

美术教学中演示法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往往能给学生更直接有效的启迪,也是解决重难点的有效途径。

2.情境教学法:

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如临其境才能触景生情。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创设去太空旅行的情境,让学生在欣赏中体验太空旅行的新奇,体验宇宙的美,激发他们学习和创作的兴趣。

3讨论法:学是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展开讨论,再进行自由发言,这种方法有利于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3.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导,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创新,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创造力。为了突破难点,我在学生作业之前发动每位同学进行飞行器的造型设计,为太空旅行的创作拓宽思路,打下基础。

另外,本课教学需要准备计算机多媒体设备一套,教学课件一个,以及提供给学生自由选择的各种绘画工具材料。

下面我来说一说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创造情境,导入新课:

一堂课起始的好坏,是整堂课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创设宽松的和谐的教学气氛,我选择了从学生熟悉和喜爱的一首小诗入手。这堂课一开始,我运用多媒体出示地球的图片。

(*放映*)

并跟学生做了一些简短的谈话,“老师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刚学会了一首关于地球的小诗,写得特别美是吗?谁能念给老师听一听呀?”这时候,每个小朋友都兴奋的举起了小手。然后,我让他们在背景音乐中一起朗诵。这是一首非常有画面感的诗歌,出自小学第五册语文课本,内容是这样的:

我坐飞船到天上,看看地球什么样

地球是个大圆球,浑身穿着花衣裳

那绿色的地方,是河流湖泊和海洋

那黄色的地方,是沙漠里黄沙在飞扬

那白色的是南极北极冰雪白茫茫......

在朗诵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文字中的美感,自然而然地进入审美情境,受到美的熏陶。然后,我再不失时机地提问:"你们知道能看到这些奇妙景象的地方是哪儿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太空"由此引出关于宇宙太空的话题,从而导入了新课。

(*出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认识太空,体验宇宙的美:

获得知识,意味着发现,意味着解决疑问。从这一点上来看,欣赏教学犹为重要。在学生面前展示出直观的形象,让他们学会去观察现象间的细微差别,并结合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才能敢于去发现,深刻地去理解新事物中存在的美。

在新课教学的开始部分,我安排学生一起欣赏一个关于星球大战的电影片段,使学生受影片中的气氛感染,从而调动他们进一步去认识太空。

(*放映*)

影片结束后,我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自由讨论,讨论的内容是"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觉,如果你可以去太空,最想看到的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结合刚才的影片内容,引导他们充分展开想象思维,而采用自由讨论的形式便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和交流,让他们在敢于表现自己独特想法的同时,也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讨论结束后,再进行自由发言,答案将是丰富多采的:比如学生感兴趣的外星人,神秘的飞碟,流星,彗星,宇宙中各种美丽的星系......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的时候,我提议:“大家一起去看一看真正的宇宙风光好不好?” 这,课堂气氛显得更加活跃起来。 欣赏教学是使学生直观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我认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原则,应该是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尽量让他们采用自主研究的方式去欣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应该是赠予者,而应该起导向作用,引导他们找到自己对美的理解。

因此,新课教学的第二部分,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宇宙的风光,在欣赏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表现空间,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自主感受,自我表述。这时,那些课外知识丰富的学生往往能给其他同学以新的启迪。

在学生兴致高昂的时候,我也加入他们的讨论并提出疑问,这么美的太空你们想去吗,用什么方法可以飞向太空呢?学生马上回答可以插上翅膀,可以坐宇宙飞船....这时候,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飞行器。

(*板画*)

画好后告诉学生,老师想坐着这样的飞行器去太空,你们能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吗?由此进入新课教学的第三个阶段,飞行器的创作设计。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在彩色的小纸片上设计飞行器的外型,完成后自由上台通过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描述一下飞行器的特点和功能,通过自评和互评达到学生之间相互借鉴,相互交流的目的。

美术课不象有些学科那样主要运用聚合思维,寻找单一的答案,如果学生仅靠自身的闭门造车,想象思维只会逐渐枯萎。而那些来自小伙伴之间的交流与传播作用不可小看,美术创作呈现的视觉形象丰富多采,当学生置身其中,象见到万花筒,目不暇接。它有时比教师的讲课作用更大。也更益于难点的解决。

另外,学生范画欣赏也是美术教学中的必要环节,这堂课我准备了几副用各种绘画工具材料创作的《太空旅行》学生作品,将它在飞行器创作的基础上进行展示,创设宽松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用简短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对这些作品的感受。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得到启发,从而更具象地明确自己想画什么,可以运用哪些怎样更好地去表现它。紧接着,我提出了作业要求:"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共同完成一副太空旅行的想象画,自由选择你们喜欢的工具材料,把想象中的奇妙景象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表现出来"

(三)作业练习:在愉悦的氛围中鼓励创新

在明确作画要求后,学生开始进行作品创作,美术课中这一阶段的课堂气氛往往容易显得沉闷,我利用背景音乐创设愉悦的氛围,并安排学生以两人合作的方式参与创作过程。鼓励他们自由选择绘画工具材料,给他们创造自由发挥的余地,有了这个余地,孩子们就能够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从中发现有意思的细节,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式,从而丰富他们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同时也增强了互相商讨,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巡回指导过程中,重视整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随时展示有新意的学生作品,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四)课堂总结:师生讨论与学生自评互评想结合

在这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提议在课堂上办一个小画展。让学生将他们的作品贴在教师四周的墙壁上,并在学生中展开讨论“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也鼓励小作者们自由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通过师生讨论和学生的自评互评,形成轻松和谐的交流气氛,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最后正堂课在学生积极主动的讨论声中圆满结束。

水彩风景画——天空与大地的画法

《水彩风景画——天空与大地的画法》演说稿

老师们,城市的喧嚣,是否让您觉得疲惫?孩子们在城市的钢铁森林中已许久未亲近我们的大自然。去聆听、去呼吸,那森林的和声,那泥土的芳香。我多想让自己的学生们重回大自然,象我儿时那样能自由地在丛林里嬉戏、在小溪里捉鱼虾。为此,我设计了这节课,通过“水彩风景画——天空与大地的画法”的学习,让学生们学会绘画技法的同时,唤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一.说教材

本课是初级中学美术课本第三册第二单元的教材。本单元是学生在一定水彩画基础上,为进一步熟悉水彩画的技能而安排。根据本课内容和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课件出示)

1、学生初步掌握水彩画天空与大地的画法。

2、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3、通过鉴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运用水彩画的特点和色彩知识,表现不同天空的美景。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从着得到感情的升华。 二.教法、学法

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我采取了这样的教学方法:(课件出示)

1、情境教学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景因素,创设与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间,因起情感上的共鸣。

2、以“赏”带“创”法:赏即欣赏、鉴赏;带就是带动、引;创就是对问题有质疑和思考、创新作品。据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考一考”、“说一说”、“画一画”、“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除此外,我还综合运用了直观演示、轻音乐欣赏、拍摄鼓励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

在课前需要准备有多媒体设备一套,课件一个,范画若干张,数码相机,学生纸及水彩画用具。 三.教学过程:

(点击音乐)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学生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进入了课堂,为新课的学习作好了准备。我问道:“今天我来考考大家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你们觉得这两张画怎么样?”(展示图片一)这时学生观察后发现缺少了天空。于是我又问:“那你们认为会是怎样的天空呢?”学生纷纷回答:“有蓝天白云的,有夕阳西下时等天空不同的现象。”我便邀请两位同学,让他们大胆将心中对天空的印象描绘下来。他们自信地完成师生共同的作品,在满堂掌声中显得十分自豪。“同学们画得如此棒,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和家乡去欣赏无限风光,去领略它的真正魅力吧!(展示图片二)

当学生们看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不由地发出了惊叹,“真美啊!”于是我问:“天空是一成不变的蓝色吗?”“天空中云朵的形状和颜色一样吗?怎么不一样?”···通过一连串启发性的提问。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中,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这时候学生的思维、情绪和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我就不失时机地揭示出课题:(点击课件)水彩风景画——天空与大地的画法。 在这一环节中,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参与审美活动,提高表述能力,学会了对问题有质疑和思考,并在学会欣赏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的扩张、飞跃。

风景如画的自然风光,紧紧抓住了我们的视线,学生急于描绘的心情是多么的迫切啊!可是他们毫无头绪,该如何下笔呢?我及时地在投影仪上直观演示并讲解,让学生了解水彩风景画——天空与大地的绘画技法与步骤:(出示课件)

1、画面构图天空为主,地平线定得底一点;

2、天空的朵朵白云近大远小,变化无穷;

3、画出白云的阴暗面,再自上而下画出蓝天色彩的深浅变化;

4、最后,画出大地的景色。

水彩画的表现形式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几张特殊技法的水彩画和画家的作品,相信的对你们的创作有很大的帮助。(展示图片三)

做完了一系列的准备与铺垫,学生进入了实质性的练习。(点击音乐)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绘画的感想,“你喜欢怎样的天空”,“为什么这样画”等,并不间断地用相机记录他们的绘画过程并对他们加以指导和鼓励。最后,通过展示作品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反馈和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加深和巩固教学目标,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中国书法—篆书的学习鉴赏与互动》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高中《书法》的第一课内容,在学习当中,介绍书法的五种书体:篆,隶,行,楷,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对书法的五种书体有基本的了解,增加对书法的兴趣,提高对书法的鉴赏能力。 本课主要学习的是篆书的基本知识。 2. 教学目标

① 让学生知道书法的五种书体。

② 让学生能够认识分辨五种书体的具体表现形式。

③ 通过学习篆书,让学生对篆书有基本的了解,从而加强对书法的兴趣,提高对书法的修养和鉴赏能力。 3. 教学重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对篆书的发展历程和流派风格以及各种风格的代表作,如何感受篆书作品的线条美,结构美和气韵美 4. 教学准备

课前了解学生对书法的兴趣程度,收集一些书法的相关资料,包括五种书体的范本,以及自己的书法作品。 二 说教法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高中生对书法的审美认识,采用图片演示,范本讲解以及作品欣赏等,激发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互动,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让学生学有所得,从而达到所要求的教学目标。 三 说学法

教学相统一,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的,老师的教学教法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重视学生的存在,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在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下获得知识,得到提高。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的引导学生,让学生不断的保持兴趣,与老师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始终在积极性的作用下得到知识,让学生得到提高。 四 说教学过程

本课主要是学习篆书的发展历程和风格流派,了解篆书的典型作品代表,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的是互动参与为主的教学模式,达到教学目标。 1 提出疑问,激发兴趣

同学们知道有哪些着名的书法家?有哪些书体?每种书体有哪些典型的代表作? 学生相互交流之后,展示我书写的几幅书法作品,引发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本堂课程的学习目标,导出课题--篆书鉴赏,并板书之。 2 结合范本和作品,体验篆书学习之旅

向学生展示篆书作品,让学生轮流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互动。 引入教学内容,结合作品向学生讲解。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经过历史的发展演变,有篆书,隶书,行书,楷书和草书五大类。 ① 篆书的解释

许慎“《说文解字》篆,引书也”,元代盛熙明《法书考》“篆,传也,传其物理,施之无穷”。篆书保留了许多的象形成分,富有装饰性趣味,可以充分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精神气质,很像先秦时期的文学,包罗万象,取之不尽。篆书的关键是悬腕中锋,有助于增加腕力,又是篆刻必要的书法根底,从篆入手,可二者皆得,从篆书入手易获得中锋和腕力,善提锋。 ② 篆书的发展脉络

篆书是最早的书体,其余四种书体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最早的篆书就是殷商时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两周的金文,甲骨文,石刻,古玺等旧称籀文,钟鼎文,现简称大篆。秦朝,书同文,李斯“罢其与秦文不合者,以秦篆为基础,对六国的篆书整理省改”,此为小篆。汉代,篆书参入隶书体势,后慢慢的被隶书代替,鸟虫篆,蛇龙篆属于装饰性篆书。唐朝,李阳冰创造“玉着篆”,宋元明几乎没有篆书大家,清代碑学大兴,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等大家。 ③ 篆书的风格流派 甲骨文

河南南阳小屯村殷商遗址出土,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王懿荣,刘鹗发现,后经罗振玉,孙冶让,王国维,搜集考证成为一门显学。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刻在龟甲,牛胛骨上的文字,用以占卜,又称殷墟卜辞。时代大约在商代后半期,从盘庚迁都到商纣灭亡,历时273年。15万片,5000多,1000多,论着3万余人,有王国维,罗振玉,郭沫若,日本的伊藤遂治,贝冢茂树,岛邦男等甲骨文专家,中科院历史研究所《甲骨文全集》,5万余字,重要研究资料。 大篆

是古文和籀文的总称,包括石鼓文,金文,商周春秋战国的所有文字,风格多样,用笔特点各不相同,都以圆笔为主,有粗细长短变化,与小篆稍有不同,许多字都有象形成分,字形上大小方圆变化大,疏密虚实变化生动自然,有的整个章法错落不齐却协调一致,同一个字有许多不同结构,可自由选择。 小篆

秦,“书同文”,李斯以秦篆为基础,整理六国篆书而成。传世作品有《泰山刻石》,《琅邪刻石》,《峄山碑》,“二李”一派,“玉着篆”,“铁线篆”。特点:纯正中锋,书写时力量和速度匀平,使转流畅,必须功夫深厚,心平气和,一以贯之。邓石如,清人篆书,线条偏粗,隶书作篆,加强隶书方圆,顿挫,藏锋,露锋粗细变化,字形有所增长,在于起笔较重,稍顿,有时带方笔,收笔重顿,有明显的粗细变化,富有节奏。

秦篆比较含蓄,平静。清篆跌宕,活泼,更富有精神。从大篆而来,但结构比其更有规律,类似楷书,行书的结构特点。

清篆结构特点:1形体长方,字取纵势 2横平竖直,布白均匀 3.上紧下松,时有对称 ④范本代表 大篆

吴昌硕《石鼓文》,以隶法作篆,左低右高,浓墨 《散氏盘》,行草笔意,曲折有致,随字造形,横势 《毛公鼎》,笔法稳健,字形偏长,气势博大,纵势 小篆

邓石如《白氏草堂记》,线条雄浑,隶法作篆 李斯《泰山刻石》,瘦劲圆润,结构平正典雅。 ⑤结束语

书法的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更多的时候是在课外做大量的练习,也不仅仅是纯粹的书写,它也是文化的一种传承,反映了我们国家的悠久历史,我们应该从各方面去认识了解并好好的掌握,让我们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五 教学感悟与总结

这是一节注重培养学生对书法课程中篆书的学习和鉴赏课,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学会欣赏书法,提高对书法认识的修养,完成教学的审美教育。学习我们祖国优秀的传统经典的代表--书法,不仅仅是对学生大有帮助,同时对与我们老师也是大有裨益的,这也是教学相长的体现。

第2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2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闸述。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美术鉴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美术作品也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2、重点: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内容、形态分类。

3、难点: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是包含在整体美术作品之中的,学生理解会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并调动学生既往的美术知识来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手段:课件展示、讲授、练习

三、教学过程

1、探究导入课题

(1)教师活动:展示相关图片,并引出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然后提出问题:A、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B、在美术作品中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2)学生活动:A、感受图片信息,领会本课的意图,轻松的接受课题。 B、思考老师设置的问题,进入求知准备状态

2、投放目标:教师活动:立足学生实际,投放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了解学习目标,以良好的状态投入新课的学习。

3、新知探究

(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1)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其特征就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教师活动:大屏幕展示美术语言的概念

学生活动:标记知识点

(2)美术语言的内容: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语言表现手段:西方绘画: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

中国画:笔墨、章法、皴法

教师活动:A、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

B、提出问题:分析三件作品在形象塑造上运用了那些类型的艺术语言形式

学生活动:A、欣赏绘画作品,并用一分钟的时间思考讨论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B.踊跃回答问题,总结出三件作品都运用了点、线、面、色。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内容

(3)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具象艺术、意想艺术和抽象艺术

教师活动:A、再次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B、提出问题:从作品写实的程度的角度去对比分析三件绘画作品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

学生活动:A.欣赏作品,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踊跃回答问题,《捣练图》中的人物、环境、道具真实具体,《泼墨仙人图》看上去似一个人,但又不是十分的具体准确,只是大笔概括。《1954》让人看不出什么具体的现实形象。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

(二)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1)、具象艺术:目的在于真实的再现现实

教师活动:A、展示顾闲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并以一幅工笔花卉为例演示其绘画技法。

B、提出问题:结合工笔画的绘画技法,总结《韩熙载夜宴图》图中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学生活动:A、结合图示分析工笔画的绘画技法。B、根据工笔画的技法,总结出《韩熙载夜宴图》运用了线条勾勒、随类敷彩的语言表现方式。

教师活动:A、展示达维特的《荷拉斯兄弟宣誓》,指导学生从明暗、空间、透视、构图等几个方面了解具象艺术的其他表现方法。

B、师生共同总结具象艺术的创作目的

学生活动:A、分析并总结《荷拉斯兄弟宣誓》的艺术语言表现手段。 B、师生共同总结具象艺术的创作目的

(2)意象艺术:不以纯客观再现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艺术家生观的精神世界,其中包括艺术家的感受、情感、观念和审美理想等,为此,艺术家常常采用变形、夸张、重组等语言表现手段

教师活动:A、展示作品达利《记忆的永恒》、杜尚的《走下楼梯的裸女》、德国马尔克的《蓝马》、齐白石的《虾》和宋代梁楷的《泼墨仙人图》

B、提出问题:观察分析以上作品中分别采取了什么样的语言表现手段?

学生活动:A、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对展示的作品给与鉴赏和分析 B、学生讨论并回答:变形、夸张、重组、概括、提炼

老师总结:不以纯客观再现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艺术家主观的精神世界

(3)抽象艺术:主要是在20世纪才开始逐步形成的一种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进行独立创作的美术类型. 冷抽象:以几何块面构成的作品,我们称之为“冷抽象”或“理性抽象”

热抽象:完全或主要用色彩和有变化的线条来创作的作品我们称之为“热抽象”

教师活动:A、展示作品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红黑黄兰构成》、捷克画家库普卡的《牛顿色盘》

B、提出问题:我们从这两幅作品中分别着到了什么形象?两幅作品在运用美术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活动:A、鉴赏作品B、讨论问题、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抽象艺术完全排除了现实形象的可辨性,也就是我们什么形象也辨别不出来,完全诉诸美术语言和手段本身。

4、自我评价练习:

教师活动:展示具象、意象和抽象美术作品若干幅让学生来辨别

学生活动:学生踊跃回答

5、课堂回顾总结:

教师活动:A、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B、提问:美术作品的基本语言元素是什么?语言表现手段是什么?美术语言的表现形态分为哪三类?

学生活动:学生踊跃复述回答

教师活动: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走进具象艺术”,进一步深入的学习研究具象艺术的有关内容,希望同学们做好预习。

6、板书设计: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特征:具体性和形象性

美术语言的内容: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语言表现手段:西方绘画:明暗、空问、透视、构图、肌理 中国画:笔墨、章法、皴法

(二)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1)具象艺术(2)意象艺术(3)抽象艺术

第6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一美术鉴赏第6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①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

②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及其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现。

2、教学重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并不完全是现实的盲接反映,也不等同于人们一般所说的“漂亮”或“好看”,而是由艺术家借助美术的特定语言、手段和法则创造出美术自身的美,而这种美又是多样的,即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由于艺术家所采用的语言、材料、手段等不同而产生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就大异其趣。为了说明这一点,在这里就必须紧紧围绕美术的语言元素和语言规则两个方面来讲解,因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主要就是通过它们来实现的。

3、教学难点:主要在于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应特别注意对概念的讲解,并在概念与作品之问建立联系,即注重通过作品来讲解概念,以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认识有形象的依据。

这里的难点还包括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与形式美之间异同的讲解,课文中并没有特别给予说明,只是在课文的第三部分简要地指出了这个问题,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之问既有重合的地方也彼此独立。艺术美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也就是说,艺术美是由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来实现的。而形式美更强调实现内容的手段,即手段本身的美,其中包括语言的构成关系和所使用的材料的特质。

二、教学方法

1、利用图片展示介绍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建筑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讨论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求全组同学共同讨论

四、教学过程

1、导入:用多媒体展示雕塑图片《欧米艾尔》。

小结: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是艺术所特有的美。美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造出的不同于现实生活的第二自然。它的美不同于一般人的“漂亮”或“好看”的审美观念。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不仅影响了人们对美术的认识,也有碍于对美术作品的鉴赏。

2、新知探究:

环节

一、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

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不等同现实在的“漂亮”和“好看”,而是通过特定的美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艺术自身的美。艺术美又称第二自然,是相对自然美来说的。

美术形象:指一件美术作品中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也是指一件美术作品中由这种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所形成的综合的整体的艺术形象

教师活动:投放多媒体图片《艾普色姆的赛马》和《记录马奔跑过程的连续摄影》,结合第三课“艺术形象”这一概念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小组讨论,分析美术作品的艺术美

环节

二、什么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的构成

A、语言元素(点、线、面、色)及其构成的形态变化

B、语言手段(明暗、空问,透视、构图、肌理)及其所构成的审美意象

C、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及其所构成的审美关系。

教师活动:投放潘天寿的作品《雄视》,讲解什么是形式美,指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相互包含、渗透又彼此具有独立性。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三、拓展:提高实践能力

1、以一件作品为例深入分析作品的形式及其形式美。

2、通过具体作品了解艺术美和形式美在形态上的差异

四、要点回顾

1、什么是艺术美?综合了主观与客观、个人审美与时代精神的艺术形象为“典型形象”或“艺术典型”,又根据它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而称之为“第二自然”,即“艺术美”。

它有哪些表现?

2、什么是形式美?美术作品除了艺术美之外还有形式所传达出的美,既形式美。

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

五、课堂小结:总结回顾:这一节课我们了艺术美和形式美,了解了什么事艺术美和形式美

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请同学们提前预习

第十四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一一中国现代美术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14课《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一一中国现代美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教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①了解中国近代美术概况。②知道中国近代绘画、雕塑的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好在哪里。

2、教学重点:①中国现代绘画呈兼容并蓄、百花齐放的局面,中国画、油画、版画概况,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②中国现代雕塑迅猛发展,介绍、分析有影响的作品。

3、教学难点:①传统型与融合型的中国画,创作版画,架上雕塑,纪念雕塑等名词。②分析理解作品。

教学方法:

1、引导探究法:美术作品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绘画作品是静态的物质形态,如果让学生独自欣赏,比较困难,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讲座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交流、引入谈话导入

二、新知探究:

环节一:兼容并蓄的中国现代绘画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投放出《蛙声十里出山泉》、《溪山行旅图》。介绍中国画发生的激烈转变。

学生活动:(欣赏、讨论)在欣赏作品时说出作者是谁?他绘画的技巧、风格?

小结:在中国现代绘画艺术中,无论是传统型中国画的代表画家还是融合型中国画的代表画家,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使他们除了在绘画技巧上的发展,还传达出了画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也就是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感深深的感染着我们。

教师活动:投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开《开国大典》、《一湾解冻的湖水》等,介绍西方绘画的引进并迅速发展。

环节

二、再塑民族精神的中国现代雕塑

教师活动:投放图片,介绍中国现代雕塑的迅猛发展,介绍、分析有影响的作品。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讨论中国现代雕塑的成就。

三、联系实际,拓展课题进行练习,巩固学习目标。

1、以作品为例,谈谈传统型中国画和融合型中国画,分析它们的特点,你认为这种融合有意义吗?

2、参观你周围的环境雕塑或雕塑家工作室,说说自己的感受并写下来。

四、课堂小结。

1、兼容并蓄的中国现代绘画

2、再塑民族精神的中国现代雕塑

太空旅行范文第2篇

题: 《到太空去旅游》 设计者:

燕山向阳小学

田金娥 点

评:

燕山教研中心

邢永来

在社会实践大课堂活动中,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观了北京天文馆。在参观活动中学生初步了解简单的天文知识,感受宇宙的浩瀚和体悟现代科技对人类发展进步的巨大推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科学知识,飞上太空,探索宇宙秘密的积极情绪。

一、基地环境分析

(一)基地情况分析

北京天文馆位于北京西直门外大街,是国家级自然科学类专题科学博物馆。主要通过人造星空模拟表演,举办天文知识展览,编辑出版和发行天文科普书刊,组织进行大众天文观测等形式向公众宣传普及天文学知识。是青少年公众开展天文科普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馆内设有宇宙剧场、天象厅和立体影院等设施。西展厅还有《玩转星空》和《伽利略望远镜--改变世界的工具》主题展览。馆内还有专为青少年开展的天文知识讲座。

(二)基地环境与学习内容的关系

二年级美术《到太空与旅行》一课,是一节绘画创作课。要求学生在深刻感受宇宙的浩瀚和神秘的基础上,简单了解天文知识,启发学生幻想,幻想自己在太空中自由飞翔,观赏美丽的太空景色。用自己的画笔把自己游览的样子画下来。幻想是对现实事物的一种分解、组合的再创作过程。天马行空的想象也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北京天文馆就为学生深入感受太空提供了丰厚的物质资源。

二、教学目标分析

孩子天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向往神秘奇异的世界,他们对浩瀚无垠的太空有着许多的美丽幻想和憧憬,对学习有关太空的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本次活动就是要借助参观北京天文馆的天象厅、欣赏数字电影、听取星座知识讲座,使学生简单了解天文知识,感受在浩瀚宇宙的生生不息和绚丽奇异的景观,激发起学生飞上太空,描绘太空的欲望。

1、 知识目标:简单了解有关太空的知识。学会用基本型组合的造型方法。

2、 能力目标:能够幻想飞上太空的多种方式,并用画笔把想象中太空的奇异景象画下来。

3、 情感目标:感悟太空的浩翰无边与瑰丽色彩,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欲望,和对天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感悟科技发展在人类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作用。欣赏艺术家笔下的美丽太空,激发学生描绘遨游太空情景的欲望。

三、教学过程分析

1、 收集资料,制定出行计划

在带领学生去参观北京天文馆之前,我先是在网上查阅了一些资料,大概了解到北京天文馆的一楼展厅里有八大行星的展示小屋,墙壁上有液晶电视自主播放各大星球的介绍短片。太阳展示厅有两层具体介绍有关太阳的知识和电子游戏。馆内还设有数字化宇宙剧场、3D动感天文演示剧场、4D动感影院、天文展厅、太阳观测台、大众天文台等公开设施。西展厅内有傅科摆和“玩转星空”展览。我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来制定参观的计划,重点参观项目有五个:一楼展厅的八大行星,太阳展示厅,数字宇宙剧场,听知识讲座,最后是要学生欣赏相关的绘画作品。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写生和拍摄照片。预期达到的目的是:更多的了解相关的宇宙知识,深入感悟宇宙的浩瀚神秘和瑰丽色彩,激发学生探索宇宙、描绘宇宙的热情。

2、 课前布置

首先,我让学生利用科学画报等书籍或者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搜集了有关宇宙的资料,再去参观前一起进行了交流。我问学生:“你们搜集到了哪些相关资料啊?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生争先恐后地说起来,有的说:“我知道我们居住的地球属于太阳系。”有的说:“我认识猎户星座。”还有的说:我知道翟志刚走进了太空„„我笑着对他们说:“你们知道的真多,那你们想不想了解更多的关于宇宙关于星球的知识呀?”孩子们大声说:“想。”于是我提出了参观天文馆的具体要求:

 认真观看天象厅的展示,了解几个星球的名字,记住它们的样子和颜色,把你最喜欢的星球画下来。

 欣赏数字化电影,体验星球诞生和毁灭的过程;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 欣赏神秘太空的绘画作品,看一看画家是怎样表现太空的美的。 (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搜集相关信息,一方面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了解太空的兴趣,为参观天文馆做好了准备工作)

3、 参观天文馆(参观片段)

▲八大行星

在一楼大厅的整个墙面都是彩绘的太空景象,墙上零星的悬挂着液晶电视,电视里正在分别播放着不同行星的介绍。学生们很快就融入了这片幽蓝色的海洋,开始了今天的参观之旅。

学生们正在簇拥着观看土星的短片介绍,他们被那道美丽的光环迷住了:“真漂亮呀。”“还会变颜色呢!”这时,讲解员告诉大家:土星的光环是有许多碎石块和冰块组成的,在阳光的照射下就会折射出不同的颜色。孩子们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美丽的星球——土星。

观看了几个星球的介绍后,有个孩子问:“老师,为什么每个星球的颜色都不一样呢?”我告诉大家:“因为每个星球表面的物质成分不一样,呈现出来的颜色也不同,比如火星表面含有大量的氧化铁,所以它看起来是砖红色的。地球的表面覆盖了大面积的海洋,从太空中看起来就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有一个孩子问:“那地球上的白色是什么呀?”一个孩子说:“是白云。”一个孩子说:“是冰,一定是冰。”讲解员说:“对,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想到了。地球的南北两极聚集了大量的冰雪,大家看到的不动的白色就是冰雪,还有那些浮游的白色是白云。”受到了工作人员的表扬,孩子们的兴致更高了,观察的也更加仔细了。

太阳系的每个行星在一楼都有一间小屋,小屋造型不同,内部均有此行星的介绍,而且是墙壁电影,站在屋内仿佛置身于宇宙般。我让孩子们分成组,

4、5个人一起进入小屋,想象着自己在神秘的宇宙中自由的飞翔,观赏着周围行星的运动,安静地聆听着片中的叙述。孩子们的眼中充满了好奇的目光,一脸惊喜的样子。

(通过参观八大行星,使学生了解简单的天文知识,引导孩子注意观察星球色彩和花纹的不同,创设情景,帮助学生体验在宇宙中自由穿行的乐趣,为描绘太空景色做铺垫;)

▲宇宙剧场

接着我们来到数字宇宙剧场,观看了电影《星球探秘》。在球形穹幕下,学生们尽情地享受着高端科学技术的成果。随着一声剧烈的爆炸,仿佛整个剧场都震动了起来。接着眼前出现了混沌的光斑逐渐汇聚为一个巨大的明亮的行星,接着镜头高速推进,仿若自己置身浩瀚宇宙中自由的在其中穿行„„学生们不时的发出一声声惊叹。回来的路上,我问学生感觉怎么样?有的说:“太好玩了,比坐云霄飞车还刺激。”有的说:“那些星星比我们平时看到的好看多了,要是能到太空里去看看,肯定比这还棒。„„通过学生们的话,我知道他们经历了一次宇宙的冒险之旅,深切的感受到了宇宙的神秘与浩瀚,激发了他们了解太空,想飞上太空的欲望。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神秘太空的独特感受,激发学生想飞上太空的欲望。) ▲太阳厅和神话故事

走进太阳厅,他们似懂非懂地听着讲解员的讲解,眼睛却被那些鲜艳的太阳图片和模型吸引了。我提醒大家:“太阳的表面温度很高,颜色也是会变化的,你要仔细看一看啊。还有你看到了太阳风暴刮起的巨大的火焰了吗?他们有几十米高呢。”学生们立刻细数起太阳到底有哪些颜色:红色、黄色、橙色、褐色„„我告诉大家,其实太阳整个表面的亮度都很高,只是由于有些部分由于太阳黑子活动频繁,发出了更亮的光,所以我们才觉得它旁边的部分是褐色、黑色的。学生们立刻显出了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接着我又带领大家去欣赏关于太空的绘画作品 。站在“艺术的太阳”绘画作品前,我问大家:“这些画中都有什么?画家是怎样表现太阳的?在表现方法上有什么不不同?”孩子们开始认真的观察起来,有的说:“这幅画是整个星空,太阳很小。”有的说:“这幅画没有太阳,但是充满了阳光。”还有的说:“这是大海上的太阳。”另一个说:“海上还有雾,太阳不是很清楚„„我对学生说:”对,你们观察的很仔细,太阳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感觉也会不同,画家们就是抓住了自己对太阳的独特理解和感受,才画出这些与众不同的绘画作品来。”接着,我又重点向学生介绍了梵高的作品《星空》:“你们看这幅梵高的《星空》,画中描绘的漩涡状星星和我们刚才看到的漩涡星云多像呀。梵高的时代可没有天文望远镜,这是他对星空的想象,和真实的太空景象多么的相似啊。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也能够画出属于自己的太空景象。”

(通过欣赏艺术家笔下的太阳、太空,感悟他们的表现形式和方法的多种多样,为学生的创作启开了灵感之门。)

在西展厅的顶部,学生看到了一幅圆形的壁画: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牛郎织女、女娲补天、后羿射日。这些人物体态优美生动,女娲和嫦娥的衣裙随风飘荡,极有动感。背景是一片深蓝色的天空,外沿绘满了传统的云纹。画面亮丽、色彩鲜艳,学生们都被吸引住了。一个学生说:“老师,那个拿着弓的人是不是后羿呀?”我借机对学生说:“对。这些都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古时候的人就对太空充满了好奇,想要飞上去看看到底有哪些美丽的事物。表达了他们对遥远太空的无限向往和追求。请大家回家后读一读这几个故事,体会一下古人对太空的美好幻想。现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人们已经能够登上太空,用更多的方法来探索未知的世界,这是多么了不起呀。”孩子们开始嘁嘁喳喳的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和同学交流起来。

(引导学生对古代神话故事壁画的欣赏,促进学生对飞上太空的的方式有更多启发)

4、课堂交流及创作

回学校后,我紧接着又上了一节绘画创作课。

先是通过播放ppt文件和视频文件引导学生回顾了整个参观过程,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有的说:“我最喜欢《星球探秘》了,宇宙大爆炸好像就在眼前。”有的说:“我最喜欢太阳了,它的颜色最漂亮,太阳上还有很高的火焰呢。”“是太阳风暴。”一个孩子补充到。还有一个孩子说:“我印象最深的是太空隧道,里边很暗,里边有许多星星,我还看到了拖着长尾巴的流星,特好看„„

这时,我让大家欣赏学生在天文馆里的部分写生作业(课前,我把收集到的学生写生画贴在了教室里)(参见图一)。请学生说说自己画得是什么?它哪里最吸引你。一个学生说:“我最喜欢木星,因为它很大,身上还有好看的条文。”另一个说:“我画得是地球,在太阳系中,地球是最漂亮的。我们要保护地球。”还有一个孩子说:“我画的是天文望远镜,它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很远的地方,更多地了解太空„„在孩子的叙述中,我欣喜地发现他们从参观中获得了许多珍贵的信息。

(用学生的写生作业进行交流,让更多的学生分享参观的成果,激励学生在创作中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

图 一

接下来,我又补充展示了更多的展现太空瑰丽色彩的图片,如星际物质、猫眼星云、玫瑰星云、古老的黑洞等,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描绘美丽太空的欲望。

接着进入本课的教学重点:幻想怎样飞上太空,解决飞行器画法的问题。我首先播放了学生参观西展厅顶部的神话故事壁画的视频,接着问学生:“谁能说说他们是怎样飞上天的?”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嫦娥是吃了仙丹才飞上天的。牛郎是披着牛皮飞上天的„„“看来大家都把故事读过了。不过他们飞上天都是古人幻想出来的。现在我们可是真正的登上了太空呢,”我接着播放了翟志刚出仓的视频片段,“你能说说他们是怎样登上太空的吗?”“坐神舟七号!”学生大声的说。我笑着说:“没错,他们搭乘着我们国家自己研制的宇宙飞船,进入了太空,亲身体验了太空的深远浩大。你们想不想也去看一看呀?那我们怎样才能飞去呢?你还需要什么装备吗?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我要按一对翅膀。”有的说:“我要造一艘宇宙飞船。”还有的说:“我要发明一种飞行衣,穿上它就可以自由的飞了„„我适时提出:“样画飞行器、飞行衣呢?”我顺势演示了用基本型组合的方法画飞行器,又演示了人物在太空里失重的样子。解决了学生动手的实际困难。

(发挥直观教学优势,解决本课重点,为学生创作实践提供有效指导。)

然后,我请学生闭上眼睛,播放出轻柔的音乐,说:现在我们乘坐着新型的飞行器,来到了太空,你看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并给学生留出1分多钟的幻想时间,然后在提出作业要求:画一幅太空遨游的想象画,看谁的画更具有想象力,谁的画画面饱满。这时,学生的创作欲望达到了顶点,而且心中有了成熟的想法,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是立刻画起来。 (给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的幻想空间,启发学生灵感)

在个别辅导中,我关注学生画面的组织和细节的描绘,使学生的作业趋于完善,获得了更多的成就感。在展示与评价环节中,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画中的故事和自己的创作感受。进一步升华了学生的感情,对今后的学习与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效果分析

1、视觉冲击力强,学生对天体运动和天文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悟和了解 天文馆之行,为学生了解太空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学生通过观看八大行星的视频短片和立体模型、数字电影《星球探秘》等逐渐体会到了太空的浩瀚无垠,感悟到茫茫宇宙中蕴藏着无限的生机和力量,知道了天体运动是有规律的。学生对星球的形状和色彩非常敏感,记忆也很深刻。在回校交流的过程中很多孩子都能很快说出木星、金星、土星等星球的样子和颜色。能用很大、神秘等词语来形容自己对宇宙的感受。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了学生探索太空、了解天文知识的欲望。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一些专用的术语还不是很理解,只是知道有这样一些简单的名词和概念,如光年就是光走一年的距离 ,有些星球离我们很远。当然更多的只是知道有这样一个词,并不理解到底什么东西,如黄道面。但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已经很不容易了,也达到了这次实践活动的首要目标。

2、欣赏太空绘画作品,感悟画家对宇宙现象的艺术解读

在展厅中欣赏绘画作品,是这次活动的一个重要项目,是学生从感悟体验走向艺术表现的一个重要环节。感悟因人而异,怎样把自己的独特感受表现出来是整个创作活动的关键。欣赏艺术家笔下的太阳、太空,感悟他们的表现形式和方法的多种多样,为学生的创作启开了灵感之门。特别是对西展厅顶部壁画的解读更增加了幻想的成分,画面中鲜艳的色彩和云纹的装饰效果也更接近儿童常用的勾线填色的绘画方法。受到了学生更多的关注。

3、透过学生的作品看活动的效果

由于参观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感受,且激发起了强烈的表现欲望。所以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动起手来就显得游刃有余,且绘画的态度十分认真。大部分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进步。从画面的内容到画面的组织都比较好。下面展示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参见图二)

图 二

4、知识讲座效果不大

太空旅行范文第3篇

首先,我来说一说我对这一课教材的理解:

主题画教学中的记忆画和想象画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力最好的训练手段,《太空旅行》是关于宇宙太空的想象画。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突破,而孩子们对宇宙的神秘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画好太空旅行应该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在了解浅显的宇宙知识的基础上,拓宽思路,以非凡的想象力把科学幻想中的情景用画笔描绘出来,教学中应该作到以美益智,以美辅,以美增趣,将审美教育贯彻始终。

根据三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认识水平以及我对本课教材的理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浅显的太空知识

2.技能目标:能画出想象中的飞行器和太空背景

3.情感目标:发现和体验美的存在,提高审美能力。

4.创作目标:能灵活运用各种绘画工具材料创造性地表现出太空旅行时的奇特场景

我认为最能体现课题目标的部分就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部分,而重点与难点往往是密不可分的。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重难点确定如下:

1.重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了解浅显的宇宙知识,拓宽思路,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2.难点:以想象的形式画出太空旅行,并灵活运用各种绘画工具材料进行创作。

下面我来说一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调整和构建师生关系、活动方式的范例,根据教学方式的优化原则和课本内容特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1.直观演示法

美术教学中演示法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往往能给学生更直接有效的启迪,也是解决重难点的有效途径。

2.情境教学法:

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如临其境才能触景生情。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创设去太空旅行的情境,让学生在欣赏中体验太空旅行的新奇,体验宇宙的美,激发他们学习和创作的兴趣。

3讨论法:学是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展开讨论,再进行自由发言,这种方法有利于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3.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导,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创新,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创造力。为了突破难点,我在学生作业之前发动每位同学进行飞行器的造型设计,为太空旅行的创作拓宽思路,打下基础。

另外,本课教学需要准备计算机多媒体设备一套,教学课件一个,以及提供给学生自由选择的各种绘画工具材料。

下面我来说一说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创造情境,导入新课:

一堂课起始的好坏,是整堂课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创设宽松的和谐的教学气氛,我选择了从学生熟悉和喜爱的一首小诗入手。这堂课一开始,我运用多媒体出示地球的图片。

(*放映*)

并跟学生做了一些简短的谈话,“老师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刚学会了一首关于地球的小诗,写得特别美是吗?谁能念给老师听一听呀?”这时候,每个小朋友都兴奋的举起了小手。然后,我让他们在背景音乐中一起朗诵。这是一首非常有画面感的诗歌,出自小学第五册语文课本,内容是这样的:

我坐飞船到天上,看看地球什么样

地球是个大圆球,浑身穿着花衣裳

那绿色的地方,是河流湖泊和海洋

那黄色的地方,是沙漠里黄沙在飞扬

那白色的是南极北极冰雪白茫茫......

在朗诵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文字中的美感,自然而然地进入审美情境,受到美的熏陶。然后,我再不失时机地提问:"你们知道能看到这些奇妙景象的地方是哪儿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太空"由此引出关于宇宙太空的话题,从而导入了新课。

(*出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认识太空,体验宇宙的美:

获得知识,意味着发现,意味着解决疑问。从这一点上来看,欣赏教学犹为重要。在学生面前展示出直观的形象,让他们学会去观察现象间的细微差别,并结合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才能敢于去发现,深刻地去理解新事物中存在的美。

在新课教学的开始部分,我安排学生一起欣赏一个关于星球大战的电影片段,使学生受影片中的气氛感染,从而调动他们进一步去认识太空。

(*放映*)

影片结束后,我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自由讨论,讨论的内容是"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觉,如果你可以去太空,最想看到的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结合刚才的影片内容,引导他们充分展开想象思维,而采用自由讨论的形式便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和交流,让他们在敢于表现自己独特想法的同时,也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讨论结束后,再进行自由发言,答案将是丰富多采的:比如学生感兴趣的外星人,神秘的飞碟,流星,彗星,宇宙中各种美丽的星系......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的时候,我提议:“大家一起去看一看真正的宇宙风光好不好?” 这,课堂气氛显得更加活跃起来。 欣赏教学是使学生直观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我认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原则,应该是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尽量让他们采用自主研究的方式去欣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应该是赠予者,而应该起导向作用,引导他们找到自己对美的理解。

因此,新课教学的第二部分,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宇宙的风光,在欣赏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表现空间,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自主感受,自我表述。这时,那些课外知识丰富的学生往往能给其他同学以新的启迪。

在学生兴致高昂的时候,我也加入他们的讨论并提出疑问,这么美的太空你们想去吗,用什么方法可以飞向太空呢?学生马上回答可以插上翅膀,可以坐宇宙飞船....这时候,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飞行器。

(*板画*)

画好后告诉学生,老师想坐着这样的飞行器去太空,你们能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吗?由此进入新课教学的第三个阶段,飞行器的创作设计。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在彩色的小纸片上设计飞行器的外型,完成后自由上台通过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描述一下飞行器的特点和功能,通过自评和互评达到学生之间相互借鉴,相互交流的目的。

美术课不象有些学科那样主要运用聚合思维,寻找单一的答案,如果学生仅靠自身的闭门造车,想象思维只会逐渐枯萎。而那些来自小伙伴之间的交流与传播作用不可小看,美术创作呈现的视觉形象丰富多采,当学生置身其中,象见到万花筒,目不暇接。它有时比教师的讲课作用更大。也更益于难点的解决。

另外,学生范画欣赏也是美术教学中的必要环节,这堂课我准备了几副用各种绘画工具材料创作的《太空旅行》学生作品,将它在飞行器创作的基础上进行展示,创设宽松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用简短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对这些作品的感受。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得到启发,从而更具象地明确自己想画什么,可以运用哪些怎样更好地去表现它。紧接着,我提出了作业要求:"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共同完成一副太空旅行的想象画,自由选择你们喜欢的工具材料,把想象中的奇妙景象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表现出来"

(三)作业练习:在愉悦的氛围中鼓励创新

在明确作画要求后,学生开始进行作品创作,美术课中这一阶段的课堂气氛往往容易显得沉闷,我利用背景音乐创设愉悦的氛围,并安排学生以两人合作的方式参与创作过程。鼓励他们自由选择绘画工具材料,给他们创造自由发挥的余地,有了这个余地,孩子们就能够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从中发现有意思的细节,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式,从而丰富他们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同时也增强了互相商讨,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巡回指导过程中,重视整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随时展示有新意的学生作品,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四)课堂总结:师生讨论与学生自评互评想结合

在这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提议在课堂上办一个小画展。让学生将他们的作品贴在教师四周的墙壁上,并在学生中展开讨论“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也鼓励小作者们自由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通过师生讨论和学生的自评互评,形成轻松和谐的交流气氛,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最后正堂课在学生积极主动的讨论声中圆满结束。

水彩风景画——天空与大地的画法

《水彩风景画——天空与大地的画法》演说稿

老师们,城市的喧嚣,是否让您觉得疲惫?孩子们在城市的钢铁森林中已许久未亲近我们的大自然。去聆听、去呼吸,那森林的和声,那泥土的芳香。我多想让自己的学生们重回大自然,象我儿时那样能自由地在丛林里嬉戏、在小溪里捉鱼虾。为此,我设计了这节课,通过“水彩风景画——天空与大地的画法”的学习,让学生们学会绘画技法的同时,唤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一.说教材

本课是初级中学美术课本第三册第二单元的教材。本单元是学生在一定水彩画基础上,为进一步熟悉水彩画的技能而安排。根据本课内容和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课件出示)

1、学生初步掌握水彩画天空与大地的画法。

2、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3、通过鉴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运用水彩画的特点和色彩知识,表现不同天空的美景。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从着得到感情的升华。 二.教法、学法

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我采取了这样的教学方法:(课件出示)

1、情境教学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景因素,创设与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间,因起情感上的共鸣。

2、以“赏”带“创”法:赏即欣赏、鉴赏;带就是带动、引;创就是对问题有质疑和思考、创新作品。据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考一考”、“说一说”、“画一画”、“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除此外,我还综合运用了直观演示、轻音乐欣赏、拍摄鼓励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

在课前需要准备有多媒体设备一套,课件一个,范画若干张,数码相机,学生纸及水彩画用具。 三.教学过程:

(点击音乐)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学生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进入了课堂,为新课的学习作好了准备。我问道:“今天我来考考大家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你们觉得这两张画怎么样?”(展示图片一)这时学生观察后发现缺少了天空。于是我又问:“那你们认为会是怎样的天空呢?”学生纷纷回答:“有蓝天白云的,有夕阳西下时等天空不同的现象。”我便邀请两位同学,让他们大胆将心中对天空的印象描绘下来。他们自信地完成师生共同的作品,在满堂掌声中显得十分自豪。“同学们画得如此棒,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和家乡去欣赏无限风光,去领略它的真正魅力吧!(展示图片二)

当学生们看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不由地发出了惊叹,“真美啊!”于是我问:“天空是一成不变的蓝色吗?”“天空中云朵的形状和颜色一样吗?怎么不一样?”···通过一连串启发性的提问。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中,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这时候学生的思维、情绪和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我就不失时机地揭示出课题:(点击课件)水彩风景画——天空与大地的画法。 在这一环节中,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参与审美活动,提高表述能力,学会了对问题有质疑和思考,并在学会欣赏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的扩张、飞跃。

风景如画的自然风光,紧紧抓住了我们的视线,学生急于描绘的心情是多么的迫切啊!可是他们毫无头绪,该如何下笔呢?我及时地在投影仪上直观演示并讲解,让学生了解水彩风景画——天空与大地的绘画技法与步骤:(出示课件)

1、画面构图天空为主,地平线定得底一点;

2、天空的朵朵白云近大远小,变化无穷;

3、画出白云的阴暗面,再自上而下画出蓝天色彩的深浅变化;

4、最后,画出大地的景色。

水彩画的表现形式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几张特殊技法的水彩画和画家的作品,相信的对你们的创作有很大的帮助。(展示图片三)

做完了一系列的准备与铺垫,学生进入了实质性的练习。(点击音乐)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绘画的感想,“你喜欢怎样的天空”,“为什么这样画”等,并不间断地用相机记录他们的绘画过程并对他们加以指导和鼓励。最后,通过展示作品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反馈和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加深和巩固教学目标,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中国书法—篆书的学习鉴赏与互动》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高中《书法》的第一课内容,在学习当中,介绍书法的五种书体:篆,隶,行,楷,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对书法的五种书体有基本的了解,增加对书法的兴趣,提高对书法的鉴赏能力。 本课主要学习的是篆书的基本知识。 2. 教学目标

① 让学生知道书法的五种书体。

② 让学生能够认识分辨五种书体的具体表现形式。

③ 通过学习篆书,让学生对篆书有基本的了解,从而加强对书法的兴趣,提高对书法的修养和鉴赏能力。 3. 教学重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对篆书的发展历程和流派风格以及各种风格的代表作,如何感受篆书作品的线条美,结构美和气韵美 4. 教学准备

课前了解学生对书法的兴趣程度,收集一些书法的相关资料,包括五种书体的范本,以及自己的书法作品。 二 说教法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高中生对书法的审美认识,采用图片演示,范本讲解以及作品欣赏等,激发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互动,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让学生学有所得,从而达到所要求的教学目标。 三 说学法

教学相统一,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的,老师的教学教法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重视学生的存在,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在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下获得知识,得到提高。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的引导学生,让学生不断的保持兴趣,与老师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始终在积极性的作用下得到知识,让学生得到提高。 四 说教学过程

本课主要是学习篆书的发展历程和风格流派,了解篆书的典型作品代表,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的是互动参与为主的教学模式,达到教学目标。 1 提出疑问,激发兴趣

同学们知道有哪些着名的书法家?有哪些书体?每种书体有哪些典型的代表作? 学生相互交流之后,展示我书写的几幅书法作品,引发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本堂课程的学习目标,导出课题--篆书鉴赏,并板书之。 2 结合范本和作品,体验篆书学习之旅

向学生展示篆书作品,让学生轮流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互动。 引入教学内容,结合作品向学生讲解。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经过历史的发展演变,有篆书,隶书,行书,楷书和草书五大类。 ① 篆书的解释

许慎“《说文解字》篆,引书也”,元代盛熙明《法书考》“篆,传也,传其物理,施之无穷”。篆书保留了许多的象形成分,富有装饰性趣味,可以充分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精神气质,很像先秦时期的文学,包罗万象,取之不尽。篆书的关键是悬腕中锋,有助于增加腕力,又是篆刻必要的书法根底,从篆入手,可二者皆得,从篆书入手易获得中锋和腕力,善提锋。 ② 篆书的发展脉络

篆书是最早的书体,其余四种书体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最早的篆书就是殷商时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两周的金文,甲骨文,石刻,古玺等旧称籀文,钟鼎文,现简称大篆。秦朝,书同文,李斯“罢其与秦文不合者,以秦篆为基础,对六国的篆书整理省改”,此为小篆。汉代,篆书参入隶书体势,后慢慢的被隶书代替,鸟虫篆,蛇龙篆属于装饰性篆书。唐朝,李阳冰创造“玉着篆”,宋元明几乎没有篆书大家,清代碑学大兴,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等大家。 ③ 篆书的风格流派 甲骨文

河南南阳小屯村殷商遗址出土,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王懿荣,刘鹗发现,后经罗振玉,孙冶让,王国维,搜集考证成为一门显学。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刻在龟甲,牛胛骨上的文字,用以占卜,又称殷墟卜辞。时代大约在商代后半期,从盘庚迁都到商纣灭亡,历时273年。15万片,5000多,1000多,论着3万余人,有王国维,罗振玉,郭沫若,日本的伊藤遂治,贝冢茂树,岛邦男等甲骨文专家,中科院历史研究所《甲骨文全集》,5万余字,重要研究资料。 大篆

是古文和籀文的总称,包括石鼓文,金文,商周春秋战国的所有文字,风格多样,用笔特点各不相同,都以圆笔为主,有粗细长短变化,与小篆稍有不同,许多字都有象形成分,字形上大小方圆变化大,疏密虚实变化生动自然,有的整个章法错落不齐却协调一致,同一个字有许多不同结构,可自由选择。 小篆

秦,“书同文”,李斯以秦篆为基础,整理六国篆书而成。传世作品有《泰山刻石》,《琅邪刻石》,《峄山碑》,“二李”一派,“玉着篆”,“铁线篆”。特点:纯正中锋,书写时力量和速度匀平,使转流畅,必须功夫深厚,心平气和,一以贯之。邓石如,清人篆书,线条偏粗,隶书作篆,加强隶书方圆,顿挫,藏锋,露锋粗细变化,字形有所增长,在于起笔较重,稍顿,有时带方笔,收笔重顿,有明显的粗细变化,富有节奏。

秦篆比较含蓄,平静。清篆跌宕,活泼,更富有精神。从大篆而来,但结构比其更有规律,类似楷书,行书的结构特点。

清篆结构特点:1形体长方,字取纵势 2横平竖直,布白均匀 3.上紧下松,时有对称 ④范本代表 大篆

吴昌硕《石鼓文》,以隶法作篆,左低右高,浓墨 《散氏盘》,行草笔意,曲折有致,随字造形,横势 《毛公鼎》,笔法稳健,字形偏长,气势博大,纵势 小篆

邓石如《白氏草堂记》,线条雄浑,隶法作篆 李斯《泰山刻石》,瘦劲圆润,结构平正典雅。 ⑤结束语

书法的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更多的时候是在课外做大量的练习,也不仅仅是纯粹的书写,它也是文化的一种传承,反映了我们国家的悠久历史,我们应该从各方面去认识了解并好好的掌握,让我们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五 教学感悟与总结

这是一节注重培养学生对书法课程中篆书的学习和鉴赏课,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学会欣赏书法,提高对书法认识的修养,完成教学的审美教育。学习我们祖国优秀的传统经典的代表--书法,不仅仅是对学生大有帮助,同时对与我们老师也是大有裨益的,这也是教学相长的体现。

第2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2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闸述。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美术鉴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美术作品也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2、重点: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内容、形态分类。

3、难点: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是包含在整体美术作品之中的,学生理解会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并调动学生既往的美术知识来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手段:课件展示、讲授、练习

三、教学过程

1、探究导入课题

(1)教师活动:展示相关图片,并引出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然后提出问题:A、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B、在美术作品中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2)学生活动:A、感受图片信息,领会本课的意图,轻松的接受课题。 B、思考老师设置的问题,进入求知准备状态

2、投放目标:教师活动:立足学生实际,投放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了解学习目标,以良好的状态投入新课的学习。

3、新知探究

(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1)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其特征就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教师活动:大屏幕展示美术语言的概念

学生活动:标记知识点

(2)美术语言的内容: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语言表现手段:西方绘画: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

中国画:笔墨、章法、皴法

教师活动:A、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

B、提出问题:分析三件作品在形象塑造上运用了那些类型的艺术语言形式

学生活动:A、欣赏绘画作品,并用一分钟的时间思考讨论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B.踊跃回答问题,总结出三件作品都运用了点、线、面、色。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内容

(3)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具象艺术、意想艺术和抽象艺术

教师活动:A、再次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B、提出问题:从作品写实的程度的角度去对比分析三件绘画作品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

学生活动:A.欣赏作品,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踊跃回答问题,《捣练图》中的人物、环境、道具真实具体,《泼墨仙人图》看上去似一个人,但又不是十分的具体准确,只是大笔概括。《1954》让人看不出什么具体的现实形象。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

(二)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1)、具象艺术:目的在于真实的再现现实

教师活动:A、展示顾闲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并以一幅工笔花卉为例演示其绘画技法。

B、提出问题:结合工笔画的绘画技法,总结《韩熙载夜宴图》图中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学生活动:A、结合图示分析工笔画的绘画技法。B、根据工笔画的技法,总结出《韩熙载夜宴图》运用了线条勾勒、随类敷彩的语言表现方式。

教师活动:A、展示达维特的《荷拉斯兄弟宣誓》,指导学生从明暗、空间、透视、构图等几个方面了解具象艺术的其他表现方法。

B、师生共同总结具象艺术的创作目的

学生活动:A、分析并总结《荷拉斯兄弟宣誓》的艺术语言表现手段。 B、师生共同总结具象艺术的创作目的

(2)意象艺术:不以纯客观再现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艺术家生观的精神世界,其中包括艺术家的感受、情感、观念和审美理想等,为此,艺术家常常采用变形、夸张、重组等语言表现手段

教师活动:A、展示作品达利《记忆的永恒》、杜尚的《走下楼梯的裸女》、德国马尔克的《蓝马》、齐白石的《虾》和宋代梁楷的《泼墨仙人图》

B、提出问题:观察分析以上作品中分别采取了什么样的语言表现手段?

学生活动:A、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对展示的作品给与鉴赏和分析 B、学生讨论并回答:变形、夸张、重组、概括、提炼

老师总结:不以纯客观再现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艺术家主观的精神世界

(3)抽象艺术:主要是在20世纪才开始逐步形成的一种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进行独立创作的美术类型. 冷抽象:以几何块面构成的作品,我们称之为“冷抽象”或“理性抽象”

热抽象:完全或主要用色彩和有变化的线条来创作的作品我们称之为“热抽象”

教师活动:A、展示作品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红黑黄兰构成》、捷克画家库普卡的《牛顿色盘》

B、提出问题:我们从这两幅作品中分别着到了什么形象?两幅作品在运用美术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活动:A、鉴赏作品B、讨论问题、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抽象艺术完全排除了现实形象的可辨性,也就是我们什么形象也辨别不出来,完全诉诸美术语言和手段本身。

4、自我评价练习:

教师活动:展示具象、意象和抽象美术作品若干幅让学生来辨别

学生活动:学生踊跃回答

5、课堂回顾总结:

教师活动:A、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B、提问:美术作品的基本语言元素是什么?语言表现手段是什么?美术语言的表现形态分为哪三类?

学生活动:学生踊跃复述回答

教师活动: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走进具象艺术”,进一步深入的学习研究具象艺术的有关内容,希望同学们做好预习。

6、板书设计: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特征:具体性和形象性

美术语言的内容: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语言表现手段:西方绘画:明暗、空问、透视、构图、肌理 中国画:笔墨、章法、皴法

(二)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1)具象艺术(2)意象艺术(3)抽象艺术

第6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一美术鉴赏第6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①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

②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及其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现。

2、教学重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并不完全是现实的盲接反映,也不等同于人们一般所说的“漂亮”或“好看”,而是由艺术家借助美术的特定语言、手段和法则创造出美术自身的美,而这种美又是多样的,即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由于艺术家所采用的语言、材料、手段等不同而产生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就大异其趣。为了说明这一点,在这里就必须紧紧围绕美术的语言元素和语言规则两个方面来讲解,因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主要就是通过它们来实现的。

3、教学难点:主要在于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应特别注意对概念的讲解,并在概念与作品之问建立联系,即注重通过作品来讲解概念,以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认识有形象的依据。

这里的难点还包括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与形式美之间异同的讲解,课文中并没有特别给予说明,只是在课文的第三部分简要地指出了这个问题,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之问既有重合的地方也彼此独立。艺术美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也就是说,艺术美是由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来实现的。而形式美更强调实现内容的手段,即手段本身的美,其中包括语言的构成关系和所使用的材料的特质。

二、教学方法

1、利用图片展示介绍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建筑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讨论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求全组同学共同讨论

四、教学过程

1、导入:用多媒体展示雕塑图片《欧米艾尔》。

小结: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是艺术所特有的美。美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造出的不同于现实生活的第二自然。它的美不同于一般人的“漂亮”或“好看”的审美观念。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不仅影响了人们对美术的认识,也有碍于对美术作品的鉴赏。

2、新知探究:

环节

一、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

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不等同现实在的“漂亮”和“好看”,而是通过特定的美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艺术自身的美。艺术美又称第二自然,是相对自然美来说的。

美术形象:指一件美术作品中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也是指一件美术作品中由这种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所形成的综合的整体的艺术形象

教师活动:投放多媒体图片《艾普色姆的赛马》和《记录马奔跑过程的连续摄影》,结合第三课“艺术形象”这一概念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小组讨论,分析美术作品的艺术美

环节

二、什么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的构成

A、语言元素(点、线、面、色)及其构成的形态变化

B、语言手段(明暗、空问,透视、构图、肌理)及其所构成的审美意象

C、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及其所构成的审美关系。

教师活动:投放潘天寿的作品《雄视》,讲解什么是形式美,指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相互包含、渗透又彼此具有独立性。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三、拓展:提高实践能力

1、以一件作品为例深入分析作品的形式及其形式美。

2、通过具体作品了解艺术美和形式美在形态上的差异

四、要点回顾

1、什么是艺术美?综合了主观与客观、个人审美与时代精神的艺术形象为“典型形象”或“艺术典型”,又根据它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而称之为“第二自然”,即“艺术美”。

它有哪些表现?

2、什么是形式美?美术作品除了艺术美之外还有形式所传达出的美,既形式美。

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

五、课堂小结:总结回顾:这一节课我们了艺术美和形式美,了解了什么事艺术美和形式美

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请同学们提前预习

第十四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一一中国现代美术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14课《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一一中国现代美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教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①了解中国近代美术概况。②知道中国近代绘画、雕塑的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好在哪里。

2、教学重点:①中国现代绘画呈兼容并蓄、百花齐放的局面,中国画、油画、版画概况,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②中国现代雕塑迅猛发展,介绍、分析有影响的作品。

3、教学难点:①传统型与融合型的中国画,创作版画,架上雕塑,纪念雕塑等名词。②分析理解作品。

教学方法:

1、引导探究法:美术作品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绘画作品是静态的物质形态,如果让学生独自欣赏,比较困难,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讲座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交流、引入谈话导入

二、新知探究:

环节一:兼容并蓄的中国现代绘画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投放出《蛙声十里出山泉》、《溪山行旅图》。介绍中国画发生的激烈转变。

学生活动:(欣赏、讨论)在欣赏作品时说出作者是谁?他绘画的技巧、风格?

小结:在中国现代绘画艺术中,无论是传统型中国画的代表画家还是融合型中国画的代表画家,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使他们除了在绘画技巧上的发展,还传达出了画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也就是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感深深的感染着我们。

教师活动:投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开《开国大典》、《一湾解冻的湖水》等,介绍西方绘画的引进并迅速发展。

环节

二、再塑民族精神的中国现代雕塑

教师活动:投放图片,介绍中国现代雕塑的迅猛发展,介绍、分析有影响的作品。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讨论中国现代雕塑的成就。

三、联系实际,拓展课题进行练习,巩固学习目标。

1、以作品为例,谈谈传统型中国画和融合型中国画,分析它们的特点,你认为这种融合有意义吗?

2、参观你周围的环境雕塑或雕塑家工作室,说说自己的感受并写下来。

四、课堂小结。

1、兼容并蓄的中国现代绘画

2、再塑民族精神的中国现代雕塑

太空旅行范文第4篇

二、教学重点:太空泥的制作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太空泥的制作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操作,巡回指导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60分)

(一)导入:

1、老师:“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有太空泥,你用什么方法使你的太空泥变个样子。”

2、提问:“你用什么方法玩的?”(请学生说出玩泥的各种方法。)

3、老师:“我们一起做个游戏,搓一搓彩泥比一比谁的彩泥又细又长。”

4、提问“你搓的像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已知的物品)。

5、“看看我把你搓的长条变成了什么东西?”(请学生说一说看见了什么,它们是怎样做出来的?)

(二)新课内容: 活动目标

1、利用很多太空泥的颜色,分别制作不同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

能力。

2、在参与制作太空泥的过程中,对创意美工活动产生兴趣,感受与创造美 活动准备

1、多种颜色的太空泥

2. 棉花泥,超轻粘土,弹跳彩泥,玉米绳、手机绳、超轻粘土,太空泥作工具

3、制作太空泥的步骤的图纸 活动过程:

一、自由欣赏,讨论。

1、学生自由欣赏制作好的太空泥

2、师幼讨论。

提问:

“你觉得哪个太空泥漂亮?漂亮在哪里?”

你们是不是也想做一样漂亮的太空泥啊?

二、教师示范操作。

1、教师一边制作,一边介绍材料。 1)、一一介绍制作材料

2)、按照太空泥制作步骤图纸上一步一步制作,并讲解制作方法。 3)、中间讲解一下制作过程需要注意的步骤。

2、欣赏教师的作品并总结制作经验

三、学生制作相框,教师巡回指导。

你们想不想给自己作个太空泥作品呢?”

“那我们自己也动手来制作一个美丽的太空泥作品吧。 每个小朋友,坐下后,不要着急地做,可以先想想要

做一个什么样的,想好后开始做也没关系。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材料,还有制作工具,还有制作步骤的图纸,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

1、引导学生制作出与众不同的太空泥作品。

2、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学生进行制作活动。

四、欣赏并评价学生太空泥作品。

1、学生互相欣赏同伴制作的太空泥作品。

太空旅行范文第5篇

教学目标:

1、 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太空常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谈话引入:同学们,在2003年10月,中国航天事业发生了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回想一下是件什么事?

2、课件激趣: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画面。

二、对话平台

(一)自读

1、先自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下来,再向别人请教。

2、采取同桌互读、小组分段轮读、指名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重点练读2至4自然节,用自己的话说说太空中究竟有什么趣事?(睡觉、喝水、走路、洗澡)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扫除了字词障碍,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二)识字

1、 请小朋友拿出字卡,学生的字卡预先做成各种形状,如飞船等(根据学生的想象自己完成。)自由读字卡、同桌互相指认、小组内识字比赛、全班开火车读。

2、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用字扩词。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舒”是翘舌音; “舒服”一词读轻声等。

3、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如下训练:识字

请小朋友拿出字卡,学生的字卡预先做成各种形状,如飞船等(根据学生的想象自己完成。)自由读字卡、同桌互相指认、小组内识字比赛、全班开火车读。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用字扩词。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塑”是平舌音;“嗽”在“咳嗽”一词中读轻声等。

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如下训练

(1)正确读出下列带有生字的词语:舒服、挺好、必须、绑住、普通、塑料杯、咳嗽

(2)去掉词语中熟字开火车读生字:舒、必须、绑、通、塑 、钩、件、 设、杯、喷、嗽

(3)找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小组讨论如何记住这些字。

(4)教师念读字词,学生亮出卡片。用“必、通、钩、喷”等字扩词。

(5)用“要想……必须……、要想……得……、为了……都……”各说一句话。

(三)写字

1、整体指导,发现规律。 左右结构的字有哪些?(杯、件、住、须、能、飘)后两个字左右大致相等。教师范写。

2、学生先描红,再临写。师生评议。

(四)朗读

自己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并向同桌同学说说自己喜欢这一段内容的原因。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拿出字卡小组抽查认读情况,给生字组词。

二、精读

1、小组内朗读:每人读一段。

看谁读的好,选拔一名同学参加全班的比赛,比赛要求是:一是要让人听了觉得新鲜有趣,二是让人觉得惊奇。

2、全班比赛。

三、感悟

1、 小组学习讨论,太空生活怎么有趣?与我们地面上生活有什么不同?

2、 汇报交流,教师板书,加深学生对太空生活的认识。(绑在睡袋里、只能用吸管吸、穿带钩的鞋,走网格地板)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争取能用自己的话讲给别人听。

3、 谁能从课文中找到一句话来说明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这么奇特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失重”现象。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太空中的趣事,并进一步弄清发生这些趣事的原因,丰富学生认知,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愿望。)

四、扩展

1、 你们还知道太空生活中别的趣事吗?是怎么知道的,谁来向大家介绍? (把课外搜集与课内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2、 以“我要向杨利伟叔叔学习”为题,想象在太空中会发生什么事?并说说自己将来想在太空中做点什么?

3、 自由想象太空的奥秘,用彩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太空。 (树立大语文观念和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体现语文学习综合性的特点,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教学反思:

神奇的太空生活

衣舱内服和舱外服航天服按功能分为舱内用应急航天服和舱外用航天服。 舱内航天服用于飞船座舱发生泄漏,压力突然降低时,航天员及时穿上它,接通舱内与之配套的供氧、供气系统,服装内就会立即充压供气,并能提供一定的温度保障和通信功能,让航天员在飞船发生故障时能安全返回。

舱外航天服更为复杂,它是航天员出舱进入宇宙空间活动的保障和支持系统。它可以看成是一个可以操作活动的最小载人航天器。一套舱外航天服系统重量约120千克。舱外航天服能保证航天员在舱外独立工作8小时。目前,研制生产一件舱外航天服需上千万美元。

航天食品通常制成一口大小的长方形、球形和方形等,如肉块、鱼块、点心块,食品表面涂有一层可食的保护膜,航天员进食时一口一块,既方便简洁,又不会掉屑,可以避免食物碎屑撒落在舱内飘浮。 行健身和洗澡一样不少航天员生活在太空中,同样离不开体育锻炼。多锻炼可以提高对失重及其他航天环境的适应能力。

太空旅行范文第6篇

1.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学生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2.认识“舒、必”等生字。会写“杯、件”等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舒、必”等生字,能正确书写“杯、件”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新科技。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出示课文题目《太空生活趣事多》。看到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 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3.与同桌同学互读生字。

4.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1)出示课件,指名读,分小组读,男女生赛读等,师生一起纠正。

(2)小组合作 ,互动识字,说说你记会了哪个字,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会的?

5、检查读课文情况,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及时评价读书情况。

三 理解课文内容

1.太空生活都有哪些趣事呢?自由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有趣。)

2.小组学习。

(1)选择一件趣事读一读。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太空生活怎么有趣。(向大家介绍。)

(3)自主选择形式,再读一读课文。

3.小组汇报。

(1)睡觉。睡觉要把自己绑在睡袋里。

(2)喝水。喝水时杯子倒过来,水却不会往下流,只能用吸管吸。

(3)走路。走路轻飘飘的,必须穿鞋底带钩子的鞋子,走在带网格的地板上。

(4)洗澡。洗澡时喷头喷出的水总是飘浮在空中。

4.听了大家的介绍,你们觉得太空生活有趣吗?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

5.造成太空生活如此有趣的原因是什么?你能从书中找到答案吗?读一读。

(因为在宇宙飞船里,物体都失去了重量。)

6.因为远离了地球,脱离了地球引力,物体失重了,所以出现了这些有趣的事。你还知道太空还有哪些有趣的事吗?(指名介绍资料。) 7.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再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练习用生字组词。

2.看清楚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及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完成“我会写”。

2.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作业设计

1.组词。

必() 杯() 住(

)

飘() 事() 须()

2.太空中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的趣事呢?快来说说吧!

3、书写本课生字,每个两遍组两个词。

板书设计: 32.太空生活趣事多

睡觉 绑睡袋

走路 飘 穿钩鞋 喝水 带吸管 洗澡 沐浴器

上一篇:天净沙秋范文下一篇:特岗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