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差异教学探析论文范文

2023-11-15

体育差异教学探析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体育教学是幼儿园大班教学中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使幼儿在体育活动形成体育核心素养。社会各界对幼儿教育的质量和都极其关注,特别是在全民健身的发展战略下,幼儿运动能力的提升也成为幼儿园的教学重点。教师和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互动质量,可以体现体育教学的效果,能够让教师及时获得教学反馈,并针对反馈中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本文以提高幼儿园大班体育教学活动效率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可以提升大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互动效果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体育;集体教学;师生互动;有效措施

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幼儿的身体健康是保证幼儿可以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保障幼儿未来学习生活中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前提。在有关于幼儿园教育的相关文件中,教育部门已经强调在幼儿园的体育教学活动中需要重视幼儿的生命和身体健康,将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幼儿园大班的学生已经接受了较长时间的体育教育,对于体育活动的了解程度较强,幼儿园需要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体育教学中设计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促使幼儿,主动投入到体育活动中,促进幼儿可以健康成长,提高师生互动质量。

一、使用动作示范提升互动质量

幼儿教师可以在体育集体教学活动中,利用动作示范的方式和幼儿进行互动,指导幼儿可以更加规范的完成体育活动,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幼儿的体育体育运动能力。大班学生虽然已经拥有一定的体育技能基础,但是对于体育运动要点的掌握程度仍然不够,教师需要利用动作示范来提高学生体育技能的规范性,进而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动作示范不仅可以规范幼儿的体育行为,同时還能够让幼儿在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教师所示范的动作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模仿,能够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

例如,教师在对大班学生进行乒乓球教学时,可以选择一个学生作为对打对象,为其他幼儿示范打乒乓球时的动作要点。教师在讲解结束后对学生提问,询问学生是否对这一动作有疑惑,在解答学生的疑惑之后,选择两个学生进行示范,并根据学生的示范来指出存在的动作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了语言互动和肢体互动,对幼儿的运动技能要点进行了规范,也解决了幼儿的疑问,提升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质量。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互动质量

幼儿教师需要注重环境气氛的营造,利用愉快活泼的教学氛围,带动幼儿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在良好的环境气氛下和幼儿开展互动。教学氛围会影响幼儿和教师的互动效率,如果体育集体教学过于理论化,会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难以使幼儿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去,也影响了两者之间的互动质量。教师可以在体育集体活动中增加体育游戏模式,利用体育游戏活跃气氛,在游戏中和幼儿展开积极的互动。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接力跑步比赛的活动,先确定比赛场地,幼儿以6人为一组排成数列,每个人跑一个来回后由下一个幼儿继续跑,6人完成速度最快则代表是优胜组。教师在这一游戏中可以充当裁判,引导其他等待的幼儿投入到比赛中,如实时转播比赛情况“XX位列第一名”或者“XX小组目前跑的最快”。教师作为裁判还能够在言语互动中指导幼儿以正确的姿势跑步,避免幼儿出现跌倒的问题。

三、创设户外体育活动

教师可以在课间或者早晨期间设计“课间操”或者“早操”,利用音乐的节拍带领大班学生每天都进行集体的体育活动。运动操通常都带有丰富的节奏,教师可以作为领操人,让幼儿跟随教师共同进行体育活动。在运动操中幼儿教师可以以一人之力带动多个幼儿共同融入音乐和体育运动中,提高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质量。

四、结束语

幼儿园担负着启蒙教育的重要责任,需要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在大班体育教学活动中,积极组织学生开展集体活动,利用集体活动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体育集体活动可以为幼儿和教师搭建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让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观察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体育特长或者合作能力等,可以为教师之后教学策略的改进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撑。师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互动质量,不仅是体育教学水平高低的体现,同时也体现了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就是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强化和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互动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金梅.让户外游戏“玩”出新高度——山丹县幼儿园主题式户外阳光体育游戏实践活动纪实[J].甘肃教育,2017(23):12-15.

[2]高婷婷.师幼有效互动,促进共同成长——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中进行有效师幼互动的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2019,8(09):45-46.

[3]侯欣华.创意体育 快乐成长——在创造性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社会性应遵循的原则[J].教育观察,2018,7(24):70-71.

[4]张利芳,宋彩珍.从苏霍姆林斯基思想看幼儿园的体育环境创设——以“利津游戏”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2018,32(02):154-156.

体育差异教学探析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新的发展时期,需要我国的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加快转变,摒弃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模式,达到改革创新的重要目标,而且中学需要重视将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提升。体育教学期间,学校以及教师应该严格遵循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学有所得,促进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分组教学模式;优化应用

当前部分中学生通常不具备体育锻炼的意识,所以使得学生身体素质出现明显的差异性,而且由于部分学校没有深刻关注教学设施设备,所以往往缺乏体育教学资源。为了有效应对以上的各种问题,实施分组教学法应用到中学体育教学中效果良好。分组教学属于适应素质教育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一、明确体育分组教学内容,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体育课堂采取分组教学的内容期间,应该基于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前提下展开。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深化素质教育,中学体育教学得到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教师要对体育教学活动目的、意义正确认识,设计出最优的体育训练内容。在落实体育分组教学期间,要抛弃传统教学思维和模式,让学生作为运动的主体,具备主动权,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度和积极性,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组织者、辅助者。进行分组训练时,提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差异性的学习指导,让教学工作具备良好的针对性,达到提升学生体育成绩、应用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

二、体育分组的教学内容

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重点就是实现教学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该充分理解以及科学掌握分组教学模式。同时中学体育教师应该对当前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弊端问题有所了解,处理好各种矛盾问题。针对体育分组教学的内容方面,应该合理地分配、设计,采取分组教学的模式,培养学生自行解决课堂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打篮球的基本规则、动作技巧过程中,教师可先划分一个班级中的学生为几个篮球小组展开教学活动。详尽介绍基本要点和注意事项,然后各小组学生自由磨合练习,之后展开比赛,让学生于练习期间发现小组中具有的问题,并协作共同处理问题,将小组合作的效率提升。分组就需要各成员之间共同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且建立起较高的合作意识。

三、分组教学常见的应用形式

第一,性别分组。此种分组教学模式在男女同班教学中适用,教学目标、内容的胜别差异性明显。例如,男生学习头手倒立,女生进行肩时倒立。分组后依照男女学生的不同情况,安排适量的运动,分别掌握不同项目的技术以及体育技能要求,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第二,体能分组。可以把班级学生划分成两组或者三组,能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以及个性特长,形成良好的体育训练习惯,而且在具备一定基础的高年级学生或者毕业班学生中更适用;第三,兴趣分组。依照学生自身的不同兴趣,划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兴趣相同的学生组成一组,有助于专业的培养,培养学生个性;第四,友伴分组。让关系好的小伙伴组成小团体,此种分组方式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友爱以及互助,而且可提升交际能力,例如舞蹈、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可以应用这种分组模式;第五,补偿分组。将体育优等生、后进生分在同一小组内互相取长补短,由优等生带动后进生,彼此获得进步,或者是让文化课优秀的学生跟体育优秀的学生形成学习小组,推动良好的沟通,彼此进步;第六,健康分组。依照学生健康差异展开分组,例如身体瘦弱者、肥胖者、近视眼者等分成一组,推动相互之间的积极锻炼,掌握自身健康状况,互相监督,通过运动锻炼改善身体素质。

四、利用分组教学的特点进行游戏分组教学

体育分组教学模式利用分组教学模式,可以对课堂设计进行优化,彰显出体育分组教学的科学合理性,中学生的天性就是好动,游戏教学也是受到学生普遍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此基础上联系学生的体育需求、心理和性格爱好等特征进行教学,属于成功落实分组教学的重要前提。例如,进行短跑的教学以及训练,教师可设置“逃脱者与追捕者”的游戏,划分学生为两个大组,限定的场地内,挑选出逃脱者、追捕者各一组。被追捕者逼出限定场地或触碰到身体都要定在原地,逃脱者前来解救之后才能运动,两组互换扮演角色展开短跑训练,这种教学的方式寓教于乐,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体育课堂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体育运动的兴趣。

应用分组教学模式可以带给学生更多的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展开更多的锻炼,而且教师可以更有效地掌控课堂节奏,对课堂教学时间灵活分配,推动学生综合身体素质水平不断的提升。另外,中学体育课堂实施分组教学的模式带给学生更多样化的选择,让其应用满足自身发展的学习内容以及方式,使得教学具备针对性,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而且依照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内容、课程考核标准,都可以有效将体育课的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章宗余.中学体育教学运用分组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J].當代体育科技,2019,9(24):139-140.

[2]何奕辉.中学足球体育教学运用分组教学模式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9.(19):141.

[3]温焕森.中学体育教学运用分组教学模式的探讨[J].教育界,2019(9):56-57.

编辑 鲁翠红

体育差异教学探析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国际商务活动不断增多,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交流也就变得越来越频繁。跨文化沟通与交流成为现代国际商务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彼此国家文化的了解与渗透,增进合作友谊,加强经济与文化的双重交流,有利于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本文通过研究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沟通的途径来提醒国际商务人员在商务活动中所要注意的诸多问题。

关键词:国际商务;跨文化;沟通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变得越来越频繁,使得国际商务活动明显增多,跨文化沟通成为国际商务活动的主要沟通途径。通过彼此国家之间的交流,了解彼此国家的习俗、地域风情等具有浓郁文化色彩的方式,来促进国与国之间的思想与文化交流。因此,在众多的国际商务活动中,进行跨文化沟通的途径尤为重要。本文就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沟通存在的问题以及国际商务活动的跨文化沟通途径进行了探究。

一、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沟通存在的问题

1.语言障碍

在现代商务活动中,进行国际商务活动时最为明显的就是存在语言障碍,语言是沟通的基本方式。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进行国际贸易活动,首先最为重要的就是消除彼此间的语言障碍。虽说有时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进行彼此之间的沟通,但是通过肢体语言进行表达时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肢体动作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所以说利用语言进行直接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是进行国际商务活动的必要条件。存在语言障碍是当前最为重要的沟通障碍,没有达到最基本的交流条件,那促成国际商务活动顺利进行的几率会大大减小。

2.文化的差异触及对方国家的禁忌

国际商务活动中,与对方进行交谈时,很多情况下由于文化的差异,会触及到对方国家的禁忌,这是最为严重的情况。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小心提及到对方国家的禁忌,就表明没有对该国家的文化习俗、地域风情等方面进行足够的了解,没有做到尊重对方、理解对方,也会容易导致商务活动的失败和合作的破裂[1]。

3.思维方式的差异而造成矛盾和冲突

国与国之间不仅存在着文化习俗上的差异,同样也存在着思维方式的差异。在商务活动中,由于思维方式差异造成的矛盾也是屡见不鲜。如同我们东方国家和西方国家的思维方式就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针对同样的问题,不同国家的人会存在相应的分歧,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因此会容易引起冲突。

4.文化交流欠缺

对于对方国家的文化明知道存在差异,却没有做到及时有效的交流,不能够清楚的了解彼此之间文化细节上的差异,文化交流欠缺,导致不能够进行换位思考去体谅对方的处境,因而造成交流上的障碍和误解,导致国际商务活动和合作的失败,甚至破裂。现在国际商务环境中,由于文化交流欠缺而导致的合作破裂不在少数,所以说,文化交流欠缺是国际商务活动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二、国际商务活动中跨文化沟通的途径

1.解决语言障碍问题,进行直接交流

进行国际商务活动之前,语言障碍是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尤其是一些不使用英语,而使用本土语言的一些国家,语言障碍问题更为严重。存在语言障碍问题,会使得商务活动不能切实有效的进行,彼此之间不能够正常沟通,影响商务活动的效率。所以说解决语言障碍是重中之重,可以聘请翻译人员进行随身翻译,以至于能够进行直接的沟通与交流,增深彼此之间的了解,使国际商务活动的国际合作得以实现。另外,在聘请翻译时,要选择高级翻译人员,为促成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商务合作创造更好的条件。在解决语言障碍的基础上,对该国家的文化、地域等方面进行了解、学习,最终实现国际之间商务的友好合作。

2.提高对跨文化交流的重视度

跨文化交流对国际商务活动的进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导着商务活动的方向,决定着商务活动的成功率,是进行国际商务活动的关键。针对跨文化交流方面的内容,首先要提高对跨文化交流的重视程度,如果团队不能够自行汲取文化知识,应当雇佣相应的专家、学者进行培训授课,使团队成员能够直截了当的了解跨文化方面的内容,可以充分的提高团队对跨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知度。经过专家的授课培训,了解对方的地域和风土人情,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以至于能够做到缩小文化的差异。换位思考,转变思维模式,对该国家的文化要始终保持高度尊重,以诚心换诚意,才能有利于促成商务活动的成功。加强对进行国际商务活动团队的文化方面的培训,是做好国际商务活动进行的有效方式之一。

3.利用网络媒介进行学习与沟通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媒介对各国的文化进行系统性的学习。要想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我们要利用网络平台、新闻媒体等传播媒介区获取有效信息,这是进行跨文化交流活动前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网络信息和新闻实事都是来自于全球的,信息容量之大,范围之广,对我们学习各国文化是绰绰有余。通过网络资源获取我们想要的信息,充分的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了解文化差异之后,对症下药,寻找适合的方法与对方进行友好的沟通,了解对方文化的属性和习惯,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去体谅、理解对方,这样,更容易取得对方的信任,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商务活动的氛围。通过一个简单的网络媒介,可以解决国际之间跨文化交流的障碍,促进国际商务活动的产生。

4.换位思考,减小文化差异

一个国家的文化风俗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我们应当给予充分的尊重。进行国际商务活动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国际文化交流,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了解对方的风俗文化,避谈对方国家的禁忌,换位思考,以对方的思维模式看待问题,减小文化差异。出国之前做好功课,有利于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尊重对方国家的文化就是尊重自己的文化,尊重一个国家的文化习俗是尊重一个国家的重要表现。每个国家都特有的的文化习俗、国家禁忌,要积极的进行文化的沟通与交流,缩小文化差异,避谈禁忌。例如,法国和意大利拥有共同的禁忌就是避谈“13”和“星期五”[2],因为他们认为它们代表着“厄兆”;加拿大人的食物禁忌是动物内脏和脚爪;法国人喜欢蓝色、白色和红色;意大利人见面时要行握手礼,交谈中不要提美式橄榄球和政治;英国人最为喜欢的就是谈及天气[3]。所以说,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风俗,不触犯他国禁忌,是进行跨文化沟通的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在国际商务活动之前,文化差异是每个国家最为关注的内容。出国前,做好文化方面的了解工作是必要的。了解该国家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等内容,对于适应该国的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了解两个国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将本国与外国之间的文化进行有效的整合,寻找出国家文化之间的共同点和共同话题,从而可以有效的减小文化之间的差异,同时也可辅助谈论本国的特色文化,加强沟通与了解,有利于国际商务活动的进一步扩展,让对方充分的了解中国文化,放下心里设防,坦然的与我方对话,容易促进两国的和平友谊,从而促成了国际商务谈判、外交等国际商务活动。

5.加强跨文化交流的频繁度

针对跨文化交流,我们应当本着始终坚持的原则,与对方保持密切的文化交流,提高文化交流的频繁度。现在社会存在的现状就是当两国之间存在贸易或其他商务活动时交流频繁,但是当贸易等活动一旦结束,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商务活动会明显减少,使得跨文化交流的频繁率逐渐降低,影响了两国之间的沟通和友谊,这是不恰当的。那样会让对方觉得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会出现一些“叛逆”的心理。所以,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要保持时刻的新鲜度,给对方以高度的热情,坚定不移的保持好彼此之间的关系,才能够长久的的进行交流与合作,可使两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牢固。加强跨文化交流的频繁度是维持国际商务关系最为重要的纽带,对待每一份国际关系,都要拿出高度的热情给予充分的保护,促进国际商务活动持续有效的进行。

三、结束语

跨文化交流是现代商务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国际间商务活动,做好跨文化沟通与交流是关键。本文系统性的探析了进行国际间跨文化沟通途径与策略来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加强国际商务活动的交流,促进国际之间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带动了国际间商务活动的发展,从而驱动了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快速发展,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合作,加快了经济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邵亚琦.浅谈国际商务沟通中的文化差异问题[J].改革与开放.2013,11(22):91-92.

[2]李绍青,侯彦宾.文化移情与跨文化交际中的数字文化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2,12(28):87-88.

[3]赵湘.国际商务中的文化差异[N].中国现代企业报.2014,01(08):112-113.

作者简介:杜娟(1974- ),女,江苏苏州人,汉族,现职称:讲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商务管理

体育差异教学探析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活化;中职;数学教学

一、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总结来引导学生思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可以引发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提高其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互结合,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快速地对知识进行运用。另外,教师通过相关的数学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解决,找出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内在关联,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它本身并没有太多的色彩,因此在进行知识传播的时候往往会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如果能够借助生活中的事物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疏通,那么就会为数学知识赋予一层色彩,降低其枯燥性。生活化的学习模式,能够让学生从自身经历的事情中寻找与数学相关联的东西,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生活化的学习模式,提倡从现有的生活出发,每位学生都切身参与其中,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更能够吸收知识、展现自我[1]。

二、目前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略学习过程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过于关注,甚至部分教师只看成绩,不关心学生的学习过程,导致学习方式脱离现实生活[2]。部分教师在课堂中总是想方设法将自己预设的社会化、成人化的生活模式强加给学生,让学生被动地走向一种既定的模式,这对学生未来生活的不可限定性是一种莫大的否认,最终的结果是导致课堂教学严重脱离生活实际。久而久之,学生长期生活在一个虚无缥缈的环境中,就容易丧失应有的想象力和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动力,考试成绩自然不会过于理想。

2.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学生能否学好某一门课程,不仅仅在于其学习能力的高低,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的优劣也有极大的关系。如果教师一味地使用某一种教学方法,而不对教材知识进行分类总结,那么势必会造成知识与教育手段的不匹配,不利于学生学习。经相关调查可知,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单一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这就很难达到教学目标。并且对于学生来说,很多抽象的知识难以吸收,不能深刻理解的知识越积越多,因此学习兴趣会逐渐下降。另外,部分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少应有的学习能力,以致学习水平不高。

3.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

很多中职学校的学生本身对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并且有些学生来校学习并不是自己的兴趣,而是家长的推荐,因此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校的教学也没有清晰的认识。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学好教材上的知识,考试合格即可,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没有足够的认识,导致学习效率不高。同时,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对学生讲解职业教学的意义,即便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学生自身认识不到,也同样不利于其学习。

三、提升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水平的对策

1.导入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将生活化知识导入数学课堂,能够增加课堂的色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氛围轻松愉悦、活泼有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集合与函数”这一方面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入手,借助学生对生活的体验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让学生理解知识。假设本班有40名学生,所有学生组成集合A,所有学生的父亲组成集合B,同时教师制定对应的法则为F,然后让每位学生找自己的父亲,并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将会出现哪些情况,并对集合A和集合B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采用这种方法,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集合与函数之间的关系,促进其对知识的吸收。

这样将现实生活中的故事情境引入课堂,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深了学习印象。

2.构建生活化的大课堂,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所谓生活化的大课堂,是指将数学知识从课堂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发现数学的奇妙,走出课堂,并通过生活化数学知识的方法进行知识的实践运用[3],这样就打破了单一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在学习“不等式”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借助春节商场商品促销进行大课堂的构建。为学生出以下几个题目:“一件商品的原价为500元,现商场为了促销,规划了两种方案,第一种是六五折销售,第二种是购物满500元送500元的购物券,券不能兑换现金,并且只能用于本商场商品的购买。现在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对于顾客来说,哪种购物方案更为划算?”

第一种计算结果为:500×0.65=325元,由此可知该件商品为顾客节省了175元钱。第二种计算结果为:500元钱可以买1000元钱的商品,相当于是打了五折。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第二种更为划算。

在学习了这章节知识之后,学生明白了以后自己在商场购物可以先计算一下如何购买比较划算,避免了盲目消费,体会到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道理,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无形中增加了学习动力。

3.将例题赋予生活化色彩,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例题,但是很多例题并不容易理解。将例题赋予生活化的色彩,不仅需要教师对例题进行细致的分析,从生活中找出相关联的事物,而且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

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下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设计出几道与本节课知识相关的题目。课堂上教师可以择优将其作为例题进行讲解,并评比最佳的结果,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总之,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学生的配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从生活中入手,找出数学与生活的内在关联性,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资料,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周海燕.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2]张月极.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J].职业时空,2010,(10):124―125.

[3]陆 振.中职数学课程现状分析与改进对策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2.

体育差异教学探析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提高农村少数民族体育教师能力和水平是发展农村体育教育需求,其途径在于利用高校的人力、物力资源优势,将高校体育课程及网络信息资源向农村少数民族体育教师进行远程培训。通过农村教师职后培训,可以大范围、高效率改善农村体育教学的现状,提高农村少数民族体育教师整体素质。

关键词:高校资源;农村;少数民族;体育教师;远程培训

一、农村少数民族体育教学现状

针对农村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教学教学条件、教师年龄职称结构、师生比例比例以及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等问题走访调查了黑龙江省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调查结果与预期差距很大。

1.农村少数民族体育教学条件差

农村少数民族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严重不足,体育课堂教学可使用的教学资源十分缺乏,教学班的学生数普遍比较多,较大的学生群体和个体差异使得体育教师无法完全按照体育《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教师示范讲解与学生听讲练习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仍然是农村少数民族体育教学的主要方式。

农村少数民族体育教师手中教材短缺,学校很少配备关于课程改革相关书籍,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认识学习不够。虽然体育课的教学方法比以前有所改观,但是仍有很多教师创新流于形式,反而抛弃了原有体育教学的一些优良传统。在谈到体育《课程标准》时,只能简单地说一些口号式的内容,不知道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教学中的“穿新鞋走老路”现象屡见不鲜。

2.农村少数民族体育教师的年龄职称偏低

近年来,在实施新课改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广大农村少数民族体育教师大都能够积极热情地参与新课程的改革,但受到农村各种实际条件的限制,它又往往成为农村学校教育中最薄弱的一环。教师学历结构大多为专科、中师,其中中师较多,职称普遍较低,总体来看,师资力量不强。另外,少数民族体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这为实施义务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带来一定困难。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完善,中小学体育课时的不断增加,农村少数民族体育教师队伍也会越来越壮大,因此,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农村少数民族体育教师显得尤为重要。

3.农村少数民族体育教师的师生比例和男女教师性别比例不合理

农村少数民族学校还存在体育教师与学生比例失调的问题,尤其是小学体育教师,基本达不到编制人数,一般是由其他科任教师代替,甚至有的学校出现无人上体育课的局面,这也是农村少数民族体育教育发展迟缓的重要原因。

目前,农村中小学少数民族体育教师的性别比例除部分学校相对比较合理外,大多数学棱女性教师严重短缺,不仅影响到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运动训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为推行男女生分班教学增加了难度。

4.农村少数民族体育教师专业基础差、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不少少数民族教师是半路出家教体育的,没有系统学过专业,即使是专业的体育教师,长期停留于已有的知识、技能,也将缺乏继续研究学习的动力,尤其是少数民族知识掌握得较少,对少数民族体育教学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农村少数民族体育教学大多数情况下是“放羊式”教学,质量根本无法保证。

通过黑龙江省农村少数民族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当前的农村少数民族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不少教师存在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如果不解决目前农村体育教师的思想问题,其结果必然导致体育课堂教学的失控,使体育课变得可有可无,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都不能完成,更谈不上进步和发展,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

5.农村教育信息网络开展不普及

由于黑龙江省各地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少数民族体育教育信息化途径也会有所不同。如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可以实现因特网的互连,而落后或少数民族较分散地区也只有局域网,甚至还有些地区教育或体育教育资金匮乏,电脑等网络常用品都难以购买,不要说网络了。就当前这种不平衡现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面对严峻挑战,阻碍了农村少数民族中小学信息网络化教育的发挥,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将受到影响。实现先进信息网络化技术,可利用网络平台加快少数民族学校整合,特别是让条件好的学校以网络平台实现互连网资料的共享,条件差的学校可以将体育教学资料做成软件光盘,分发给教师让他们指导进行体育学习等,从而促进目前农村少数民族中小学信息资源的发展。

二、高校体育资源现状分析

1.高校体育课程资源

当前高校体育理论教学特别强调与学科前沿同步发展的新观念,追求教学成果与学科科研的有机结合。在体育实践教学中强调运用先进技术与学生接受能力相结合,使学生在了解现代体育新技术特征的前提下,掌握其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高校体育课程对农村少数民族体育教师来说是不可多得的资源,所以开发高校体育课程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虽然农村少数民族体育教学条件相对落后,但却隐藏着丰富的体育的课程资源,因此,充分利用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对农村少数民族体育课程建设必将起到重大作用,完成少数民族体育课程改革和实施迫在眉睫。

2.高校教材资源

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发展,教材的质量和专业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体育课程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无不凝结广大体育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这些新编教材是非常宝贵的体育课程资源,是值得每一位体育教师和教研工作者认真钻研和借鉴的。另外,新的体育课程教材增加了大量的生活化、社会化、竞技化等方面的内容,体育课程教材的图文并茂,呈现时代气息,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许多体育工作者把体育相关体育科研材料与家庭休闲项目相结合,教材选择内容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研究成果,必然会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高校教师资源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资源的重要开发者,是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因此,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建立一支具有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师德优的教师队伍。随着高校体育教育向着科学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以往的师徒制传授与课外训练的教学模式,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教与学双方需要。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择开发和利用,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如何提高高校体育教师能力,展现或提高素质,使学校体育课程资源获得最直接受益。另外,体育教师的生活经验和智慧对学生来说是人生的财富,体育教师的视野牵引着学生,他们的情感感染学生,这一切都融合在潜移默化的体育课程资源中。

4.高校资源的远程教育

高校信息化资源包括各种音像资料、广播、电视、网络等。高校图书馆有各种体育期刊、专业书籍等读物,还有

体育音像资料和计算机教学软件等,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体育资源。随着新技术、新媒体的广泛应用,远程教育又将步人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领域。许多国家的政府都把发展现代网络远程教育作为重要的战略决策,制订专门的计划,并组织实施。现在,已经有一百多个国家开展现代网络远程教育。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都制定了相应政策,使网络远程教育手段在小学、中学乃至大学中得以利用。2011年,我国基本形成了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具有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能够满足人们对学习的多样化、个性化、终身化的需求。因此,在体育课程远程培训与开发中,高校体育要更加重视理论研究,尤其要重视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结合农村少数民族学校的实际条件,并认真总结以往在体育课程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探索出一条课程改革之路,将农村少数民族体育远程培训深入每一名教师。

三、高校体育资源的开发与远程培训的应用

农村少数民族体育教学的现状是残酷韵、形势是严峻的,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已成为搞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紧迫问题。

1.加强远程培训开发团队建设

高校体育远程教育开发需要有许多教师和科研人员共同完成。所以,对体育课程远程培训开发来说,首先要有一支能够设计体育课程与网络建设开发的教师队伍,他们具备体育课程编写水平和熟悉教育教学工作,同时还要精通计算机远程培训软件的开发。在研发队伍中一定要有人专门常年地对当前农村体育教学进行调查和研究,而且还要不断参考农村少数民族体育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以使我们的工作符合当前农村少数民族学校体育教育的实践,服务好广大农村学校。

2.开创自主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模式是高校体育课程资源远程培训的特色部分,对农村少数民族体育教师进行培训课程的学习起到重要的帮助与支持作用。学习者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自主学习,达到学习活动的时空分离,实现学习目标。目前,大部分网络培训系统都提供了网上图书馆,多数远程教学在这个方面只是做到了学习者自学这一点,并没有为他们提供便利可行的自主学习资源。因此,在远程培训开发中要注意加强自主学习资源的建设,为广大农村少数民族体育教师进行远程培训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有实用价值的自主学习资源,提高课程的质量。

由于农村少数民族体育教师地域分布具有广泛性,理论水平与实践技能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使高校体育远程培训很难按照统一的标准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所以,对于远程培训的学习,学习者就非常需要根据自己的体育教学实际需要得到相关资源库的帮助。而对于广大农村少数民族体育教师来说,在他们需要与自己内容有一定实效性,同时还需要提供中小学相关案例,解决实际体育教学中的问题。

3.学习效果是远程培训的关键

远程培训质量的好坏取决于网络学习效果,能否开发出高质量的体育课程是远程培训关键。当前社会上开发的中小学网络课程相对较差,因此要提高专业性的中小学少数民族网络课程的质量,关键在于有一批高校专业体育教师开发出大量的高质量的网络课程资源。要求重视少数民族体育教学设计,提高远程培训设计开发的质量,具体来说,就是要注意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少数民族体育远程培训设计要坚持网络课程设计开发的基本原则;二是要以体育课程理论、体育教学设计的理论、系统论等作为课程设计开发的理论基础;三是加强农村中小学少数民族体育远程培训课程的整体质量;四是注重少数民族特色内容的选择,注重体育理论联系实践,使教学设计符合当前农村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这样才具有实用价值;五是注重远程培训系统的设计性能齐全的学习平台,如体育课程视频的演示、答疑、测试等学习平台。只有设计制作出高质量的体育课程,才能确保体育网络课程应用的整体效果。

4.设计农村少数民族体育教师远程教育系统

现行全民体育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中,由于各地的实际条件和教学资源情况千差万别,许多偏远地区的师资严重匮乏,良莠不齐、有的地区甚至没有师资和必要的健身器材,这些都制约着当地居民健康水平及体育教育水平向高层次迈进。新时代的“体育网络远程教育系统”将把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汇集到一起,使各地少数民族体育教师不仅都能学到名师讲授的课程,还能就有关问题进行很好的交流,从而提高我国整体的体育教育水平。开发和实施“农村少数民族体育教师远程教育系统”不仅可以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交流中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可以为合作单位和个人提供互动直播课堂、课件点播、即时通信、教学管理、群体交流等多方面优质服务,还可以方便体育教学中大量有效的资源的交换与集中,有力推动了优秀体育教育资源的流动。例如,在大城市中它可以发挥便捷的信息功能,如喜欢晨练的人可以很清晰地了解所住城区的健身场所分布、健身项目分布、健身课堂开设;而在中小城市中喜欢晨练的人可以通过“体育网络远程教育系统”合理地组织和建立社区健身场所,进行与健康方面相关的交流活动;在农村,喜欢晨练的人又可以通过网络来学习必要科学的健身常识等。它还可以为组织提供相关可选的裁判与自愿服者资源、气候与交通方面的信息、细致全面的赛事影像播放与必要的赏析评说,等等。

四、结束语

农村少数民族体育教师要提高体育技能与水平,改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其最好的办法是利用高校网络资源对农村少数民族体育教师进行网络培训,改善农村少数民族学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充分发挥体育课程及教育信息化的转变,重视提高农村少数民族体育教师远程培训课程开发的整体质量和应用效益,更大规模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广大农村少数民族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体育差异教学探析论文范文第6篇

1 新课标下体育教学模式的思路

体育教学模式, 是根据体育教学的规律, 通过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体系所组成, 并体现其教学思想的程序。它拥有稳定性、操作性、特殊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等特点。

稳定性是指一个体育教学模式的形成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摸索并使其不断完善而逐渐形成的。操作性是指体育教学模式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教法体系的操作上。特殊性是指体育教学模式虽然有一定的共性, 但是更应该根据一定的指导思想来区分主次, 从而体现出其特殊性。针对性是指每一种体育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特性和功能, 根据不同的对象、教材等要采取一定范围的制约和针对。实效性是指体育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看其应用之后的实效性如何, 追求的是其实用价值。

而在新课标下构建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 首先要以现代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作指导, 以科学的教学原则、先进的教学思路和正确的教学方式为前提;其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再次要依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 恰当地设置情境, 科学地组织活动, 并有效地反馈效果。同时在构建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时还应注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身心为基础、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为目标的原则。总之, 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级不是赶时髦, 也不是图形式, 而是为了完善传统的教学模式, 从而为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探索一条培养优秀人才的新途径。

2 新课标下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2.1 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心理学认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学习兴趣的形成依赖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学生的技能水平越高, 越容易增强学生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采用包括录像、多媒体等在内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枯燥、单调的练习往往会使学生感到厌倦和乏味。因此, 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 尽可能地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获得快乐, 而学生有了经受一定辛劳和痛苦后的快乐体验, 更能够乐在其中。

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 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加强学生的自我意识。而教师也应当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以学生为主体, 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时间和空间, 引导学生在创造性的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和体育锻炼的健身价值、社会价值和娱乐价值, 使学生重新地认识自我, 增强自信心, 从而使其改善落后的生活方式, 摒弃落后或者错误的观念, 从而健康地成长。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人也是千差万别的, 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 都有自己的个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首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提倡个性差异的发展, 既不能太迁就学生, 但也不能千篇一律, 而是要因人施教, 尤其是对个别顽皮捣蛋的学生, 不能简单地进行斥责和惩罚, 而要改变他们的注意力, 让他们都有表现的机会, 并在学生当中表扬他们的优点, 从而激励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对自己的表现产生价值感和满足感。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促使学生更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 并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 就能从强迫的教学中解放出来, 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当中,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中, 更要重视挖掘学生的潜在意识。在体育教学中, 当教师为学生创造出适合他们主动进行教学活动的空间, 使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得以发展, 当学生能够将运动视为生命的一部分, 他们的很多潜能就能够被挖掘出来。因此教师不仅要把学生当成教育对象, 而且要把他们当成教育资源, 要让学生懂得体育是其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样, 学生的能量就可以得到激发, 在个人之间、小组之间就会更好地相互学习、相互竞争和相互保护。

2.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在体育教学中, 应加强师生互动、拓展学习空间, 教师应当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建立起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因此, 教师就要避免采用单调重复的练习方法, 更多地采用竞赛法、游戏法和其它能活跃教学气氛的手段, 不断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情感交流, 建立互尊、互信、互助的师生关系。教师还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激励、点拨和引导学生, 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真正做到“授人以渔”。通过导趣来引导学生乐于学习;通过导思来引导学生灵活学习;通过导法来引导学生懂得学习;通过导做来引导学生善于学习, 从而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动起来, 享受探求知识和运动的乐趣。

学生都是千差万别的, 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优势, 有的学生耐力较好, 有的学生速度较快, 有的学生弹跳力好等等。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在竞赛中寻找学生的优势空间, 通过各种竞赛活动来充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并通过竞赛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使学生能够通过多次的成功体验来逐渐增强自信心。而学生的优势得到发挥, 又能反过来激励其各种能力都得到发展。

在体育教学当中, 教师要面向所有的学生, 而不能只盯着几个尖子生,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满堂灌输, 而要留给学生适当的创造性空间和自由支配的时间。这样一种两全其美的做法, 既可以使体能较好的学生在自由支配的时间内增加自己的运动量 (比如分组对抗赛等) , 来弥补在集中活动中没有达到的运动量;也可以使体能较差的学生在自由的活动中作出适当调整。

在发挥学生个性的同时, 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性, 这并不矛盾。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互相理解、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增强团队意识。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集体性项目 (如拔河比赛、篮球比赛、越野活动等) , 使学生增强团队精神和在集体活动的主人翁感, 认识到自己在集体活动中扮演的角色, 并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这样有助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从而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

2.3 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基于教师本身的特点, 身教重于言教, 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信奉的至理名言。而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更要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 切不能不拘小节, 把粗野、懒惰、散漫等不良的作风和习气当作小事情;要在学生中展示出自己的教学本领, 从而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在教学中娴熟的技术和优美的动作最能够吸引学生, 并得到学生的敬佩。同时, 教师要严厉地要求学生, 严师才能出高徒, 但也要尊重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 关爱学生的成长, 且对学生充满关心和期望, 使得学生能够产生知心的感觉, 从而在学生的心目中既是师长, 又是最可信赖的朋友。

而且在教学当中, 教师要转变教学的传统观念, 杜绝“教师中心论”, 用现代教学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注重角色的转变, 由传统教学中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转变为指导者,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 引导着学生朝既定的目标而努力;同时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和灌输对象转变为加工信息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从而通过自身的活动体验去努力地达到学习目标。因此教师要摒弃以自己为中心的旧观念, 建立起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自主权, 从而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体育项目, 并达到发展个性、树立终身教育意识的效果。

教师要重视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 在体育教学中, 不失时机地将“健康体育”、“体育消费”、“娱乐体育”等现代的体育理念引入到体育教学中, 尽可能地开发学校能够提供的体育活动场所, 并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有关机构针对部分学校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发现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很多, 据调查结果显示, 有66%的学生认为受到场地、器材的限制, 61%的学生认为受到学习任务重的影响, 50%的学生认为学校的锻炼项目太少且不适合自己, 31%的学生缺乏运动兴趣, 21%的学生认为缺乏教师指导和组织, 而只有4%的学生认为自己体弱多病、不能运动 (注:该调查是多选)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客观条件的限制还是目前体育教学的一大拦路虎。

而在转变教学观念的过程中, 还应着重使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都能健康地成长。体育教学只是一种载体和手段, 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目的。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要依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因此体育教学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方面可以通过技能学习和体育活动来改善学生的身体结构和机能;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保健知识的教学和保健能力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身体。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把体育和健康紧密地结合, 时时刻刻地为学生的健康服务, 从而把单纯的传授技能变成为学生提供身心健康的载体, 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 新课标下体育教学模式的特色

3.1 享受“快乐教学”

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模式, 应遵循运动的情感变化规律, 让学生在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 充分地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从而使学生养成终身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在体育教学中增加一个或几个能够体验运动乐趣的环节, 通过这些环节的互相连接和层层推进, 使学生在教学中体验到学习、运动、交流、挑战和创造等多种乐趣。同时, 在具体的操作中贯彻“三合一”的思想, 鼓励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自己适应选择”、“自主实施练习”并且“自我评价与调整”, 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则更应重视对学生自己选择的切入点的合理性、学生自我评价标准的适当性等方面进行监督和指导。总之, “快乐教学”中的“快乐”并不是指没有任何痛苦, 而是指让快乐蕴含在体育中, 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真正获碍技能提高的喜悦感、掌握知识的满足感、战胜困难的超越感、良好氛围的舒适感和群体学习的社会感等方面的快乐体验, 从而使体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真正做到持之以恒, 伴随终身。

3.2 技能的掌握更好

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模式, 应遵循运动的技能形成规律, 形成以系统地传授运动技能为核心的体育教学活动体系。在每次体育教学中以某一项运动技能的教学为主线, 采用中大单元的形式, 单元内容的排列以难易程度为顺序, 并注重对学生掌握技能效果的评价。通过在教学中强调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 从而使学生能够更适应体育教学中的学习内容, 形成良性的循环。

3.3 开展小群体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模式, 应主张在教师的指导下,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在师生之间、同组同学之间和异组同学之间, 通过教学活动相互观摩切磋, 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在体育教学每个单元的开始, 教师将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成若干个小群体;在单元的前半段, 一般以开展教师指导性较强的体育教学活动为主;在单元的后半段, 一般以开展学生主体性较强的体育教学活动为主。通过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小群体的学习方式, 提倡学生在自发组成的小组中合作学习、共同讨论, 从而实现互动, 并通过小组内部、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相互帮助和相互竞争, 增强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3.4 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拓展

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模式, 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目标, 并以解决问题为中心, 积极推动学生自己去获取新知识和寻求问题的解决。在体育教学中, 将运动中的有关知识和原理进行整理和归纳, 组成一个“问题串”, 并将几个大的问题分别融入每次的体育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提问题出、学习验证、集体讨论、问题归纳、得出结论等几个阶段, 通过多提问、多设疑、多讨论的方式, 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运用。

3.5 整体的领会更强

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模式, 应尝试通过从整体开始学习和领会入手, 改变以往片面追求技能、忽视学生对整个运动项目特点的把握和对整个运动项目的认知的缺陷, 从而提高包括球类运动在内的一些集体运动项目的教学质量。在体育教学中由过去从局部开始分解教学, 改变为从整体开始教学、再到局部分解教学、再回到整体教学的模式, 让学生从一开始就领会到集体运动项目的基本概况, 从而及早地形成运动中的集体意识和战术概念等。同时, 让学生领会集体运动项目的概况, 还能提高学生对整体的学习兴趣。

4 结语

总而言之, 教无定法, 在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模式要想得法, 重在创新, 每一名体育教师都要充分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并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引人入胜, 从而使得体育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作为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 在给学生传授各种各样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同时, 还要激发出学生强烈的认知兴趣和对其所学技术、技能的热情, 并使学生拥有完善的人格和个性,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体育教学中的生动主角。

摘要:在新课标“以人为本, 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中, 应结合体育自身的特点, 构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本文就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思路、发展趋势及其特色进行了浅要的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新课标,体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温祝英.自主学习, 创新发展——教学新模式在新课标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 2009 (37) .

[2] 肖飞.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模式探讨[J].考试周刊, 2010 (23) .

[3] 顾锡冲.自主合作创新——浅谈新课标下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J].科教文汇, 2008 (10) .

[4] 陈亚国.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模式探析[J].体育师友, 2006 (3) .

[5] 熊阿凤.浅析新课标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J].网络财富, 2010 (17) .

上一篇:作文尝试教学改革论文范文下一篇:我国中学教师师德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