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范文

2024-04-15

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范文第1篇

一、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一)临床表现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潜伏期多在24~48h,最短12h,最长72h。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部痉挛性疼痛及腹泻,通常持续1~2天。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h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有些病人仅表现出呕吐症状。此外,部分人主诉有头痛、发热、寒战、肌肉疼痛。

(二)诊断 1.疑似病例

每日排便3次或3次以上,且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等),大便常规镜检WBC<15,未见RBC的病例;或者每日排便未达到3次,但伴有大便性状改变和呕吐症状,或以呕吐为主要症状者。

在一次感染性腹泻暴发流行中符合以下标准者,可临床诊断为诺如病毒感染:(1)潜伏期24~48h;(2)50%以上发生呕吐;(3)病程12~60h;(4)粪便、血常规检查无特殊发现;(5)排除常见细菌、寄生虫及其它病原感染。 2.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的粪便标本或呕吐物检测出诺如病毒。

(三)治疗原则 本病病程较短,一般为2~3天,病情多呈自限,不需用抗菌素, 以对症或支持治疗为主,预后良好。脱水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主要死因,对严重病例尤其是幼儿及体弱者应及时输液或口服补液,以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二、疫情报告

暴发疫情的判定

1.暴发疫情监测标准:同一学校等集体单位,3天内发生5例及以上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疑似病例;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1周内,同一学校等集体单位中发生20例及以上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疑似病例。

三、预防控制措施

1.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师生的防病意识。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提倡喝开水,不进食未熟食物(如海鲜、沙拉类),不吃变质、不洁、生冷、生腌食物;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应用肥皂及清水洗净双手。减少到校外的餐厅就餐,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

3.加强食堂环境卫生及食品安全管理。大力开展三管(管水、管粪、管饮食及饮食加工者)一灭(灭蝇)为中心的群众性卫生运动,切断传播途径。对已受感染的食品加工人员,应强制性采取使其暂时脱离接触食品岗位的措施。

4.做好学生的因病缺勤的管理,发现有呕吐、腹泻等症状的学生或教职工要及早到医院治疗;

若出现集体性呕吐、腹泻或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卫生监督所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卫生机构,并同时上报学校应急办。

5.确诊病人应隔离观察,加强治疗,防止病情加重。隔离观察期间,病人应有自己独立的饮食用具等生活用品。症状消失72小时后才可上学或上班,患者排泄物要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下规范化消毒处理。

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范文第2篇

活动目标:

1、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诺如病毒的危害及症状。

2、知道诺如病毒的防控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过程:

一、 向学生介绍诺如病毒的症状及危害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 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孤老院及军队等处引起集体暴发。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是可控可防可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在我国5岁以下腹泻儿童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5%左右。

诺如病毒的症状:

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小时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有些感染者仅表现出呕吐症状。此外,也可见头痛、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没有证据表明感染者能成为长期病毒携带者,但是从发病到康复后2周感染者的粪便和呕吐物中可以检出病毒。

二、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

感染者粪便和呕吐物中可以发现诺如病毒,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感染诺如病毒:

食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饮料;

接触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手接触到口;

直接接触到感染者(如照顾病人,与病人同餐或使用相同的餐具)。

三、 诺如病毒的预防措施: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 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保护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大小便,对病人的呕吐物及粪便要及时消毒处理,确保周围环境的清洁;被污染衣物应该用肥皂水彻底清洗;

2、注意饮食卫生,以免“病从口入”:

A、不吃不洁净的食物、不购买街边小店的零食,如:烧烤、串串香、凉面等,发霉、变质、过期的食物、苍蝇叮爬的食物都不能吃; B、不带零食到学校;

C、饭前、便后要把双手洗干净;

D、所有食物应彻底煮熟才食用。

(生吃瓜果要洗烫、削皮,不吃生的或半生熟的食物,禁止生吃贝类等水产品)。

E、餐具要经常消毒,不与别人共用餐具,提倡使用“公筷

3、注意饮水卫生。喝开水,不喝生水,不与别人共用水杯。

4、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洗发、自带水杯和纸巾、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

5、提高身体素质。平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均衡,增强体质。

6、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若出现了身体不适(特别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应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并前往正规医院诊治

四、小结

学会感恩

大司巷小学四(2)班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感恩,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

2.让学生懂得怎样去感恩。

如今的学生,他们在父母的溺爱中成长。唤起学生的“感恩之心”,改变有的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的现象。懂得感恩,教给孩子学会欣赏,学会与人合作,同学间互相支持,互相谅解,在班集体中学会爱同学、爱集体,在感激同学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

活动准备:

要求学生在一点点本上写出本组同学的优点。收集有关感恩的成语和名言。

活动过程:

一、 播放歌曲《感恩的心》,导入班会主题。

我们每一个人都获得过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应该时刻感谢这些帮助你的人,感谢上天的眷顾。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父母的恩惠,感谢国家的恩惠,感谢师长的恩惠,感谢大众的恩惠。

没有父母养育,没有师长教诲,没有国家爱护,没有大众助益,我们何能存于天地之间?所以,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还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面对现在日益冷漠的青年一代,加强感恩教育尤为重要。

二、理解“感恩”

师:人们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说的就是感恩。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和恩惠,我们给以回报是一种美德。没有一个人,接受别人的帮助是理所应当的。一味索取而不知给予的人,或受恩于社会却麻木不仁的人,是社会公德所不能容忍的。

1、

请听两则新闻。 (知恩不报的两则新闻故事)

看了这两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是的,上面所讲的受助孩子和被救的同学,少的就是一颗“感恩的心”。这样的事看了令人气愤。

2、请听一则故事

《蚂蚁报恩》:在一个炎热的夏季里,有一只蚂蚁被风刮落到池塘里,命在旦夕,树上有只鸽子看到这情景。“好可怜噢!去帮他吧!”鸽子赶忙将叶子丢进池塘。

蚂蚁爬上叶子,叶子再漂到池边,蚂蚁便得救了。“多亏鸽子的救助啊!” 蚂蚁始终记得鸽子的救命之恩。

过了很久,有位猎人来了,用枪瞄准树上的鸽子,但是鸽子一点儿也不知道。这时蚂蚁爬上猎人的脚,狠狠咬了一口。“哎呀!好痛!啊!”猎人一痛,就把子弹打歪了。使得鸽子逃过一劫,并且蚂蚁也报答了鸽子的救命之恩。

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有请我们的小记者采访一下吧! 是啊!感恩不仅仅是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同时也要给予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没有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何以成人;没有老师的教诲之恩,我们何以成材;没有朋友的友爱之恩,我们何以快乐;没有大自然的赐予之恩我们何以雨露„„我们的成长,时时接受着各方面的恩赐。在成长的历程中一定有许多事情让你感动吧?同学们,敞开你的心扉,说出你的感动,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3、让我们共同来分享你成长中的感动吧!欣赏歌曲《感恩的心》 (学生畅谈自己在成长中的感动。)

三、学会感恩。

师:生活中,当我们得到别人的帮助时,不管大事小事,我们都要学会感恩。

同学们,我们全班有些同学在一起生活学习几年了,有些成为了好朋友,你受同学欢迎吗?你会和同学交往吗?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友情吗?让我们一起去看他们的行为:(短剧表演)

小结:在交往中,只要我们能多为别人想一想,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其实很多问题或矛盾都很容易解决的,并且还能增进双方的友谊呢!

2、学生谈谈班级中的事例――学会感恩,学会赞美!怀着感恩的心去赞美帮助过我们的每一位同学,哪怕只是一句“谢谢”!

四、学会欣赏

1、老师要求学生写出本组同学的优点。老师指定一位同学,让每个学生都读出对他的赞美。

孩子们看到班级同学对自己的真诚赞美,都是喜滋滋的,这说明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

(语言上的赞美,让同学之间的距离很近很近,让大家更加感受到同学对自己的关注。通过“别人眼中的自我”,加深了夸与被夸者的内心体验,形成了良好的心理暗示,那就是被人常识是幸福的,而欣赏别人同样也是快乐的。)

2、听了同学们对你的真诚赞美,请谈谈你的感受吧。

五、总结

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患儿70例, 均为我院收治的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患儿, 临床诊断符合《现代感染病学》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47例, 女33例, 年龄5~12岁, 平均年龄 (4.2±1.3) 岁。0~2岁10例 (14.3%) , 2~5岁28例 (40.0%) 。5~7岁23例 (32.9%) 。7~12岁9例 (12.9%) 。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38.5℃以上者64例, 肉眼有粘液脓血便46例, 腹痛34例, 病初伴抽搐8例, 休克2例。将该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1.2 治疗方法

(1) 对照组:该组患者30例, 采用氟哌酸治疗, 15mg/ (kg·d) , po, tid, 分2次口服。 (2) 治疗组:该组患者40例, 头孢曲松治疗, 由山东天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100~200mg/ (kg·d) , 溶于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 bid, 2组疗程均为7~10d。疗程结束后, 热退3d以上, 腹泻止, 粪培养阴性患者可以出院。2组均未使用其他抗生素, 只给相同的辅助治疗, 补液对症处理2组基本相同。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2]

所有患儿每天测体温, 严格记录腹泻次数及性质, 观察退热时间、腹泻停止时间, 用药后第3、5、7天做血常规实验等。疗效标准为: (1) 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 (2) 好转:症状和体征未完全恢复正常; (3) 无效:血常规仍异常, 临床症状和体征未消失。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记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2组相比, *P<0.05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愈35例, 好转4例, 无效1例, 治愈率为87.5% (35/40) , 总有效率为97.5% (39/40) 。对照组治愈16例, 好转7例, 无效7例, 治愈率为53.3% (23/30) , 总有效率为76.7% (23/30) 。治疗组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详见表1。

2.2 不良反应

2组患者治疗后均无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的异常变化。治疗组出现皮肤搔痒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给出现皮疹1例, 轻度恶心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轻微, 对症处理后未影响疗程。

3 讨论

细菌感染性疾病起病急骤, 变化迅速, 可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烦躁、嗜睡, 甚至血压下降, 意识改变。细菌感染性疾病是小儿常见的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 该病多见于2~8岁小儿, 常与饮食不洁有关, 其起病急、发展快、传染性强, 临床表现主要有发冷、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对小儿的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 疾病杆菌对多种抗菌药产生了耐药性。氟哌酸被认为是治疗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有效药物, 但其对骨骼生长发育未完全的幼儿可能致软骨损害[3]。也有学者采用X线照射及氯霉素或亚硝胍诱变等不同方式获得减毒变异株, 用于主动免疫, 已获初步效果。但总的来说, 由于疾病杆菌的亚型比较多, 因此, 制成特异性的疫苗难度较大。另外, 病愈后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持续时间也不长, 因此, 最重要的预防措施还是切断传播途径。头孢曲松为新近用于临床的一种新的广谱半合成青霉素, 对多种G-杆菌如疾病杆菌、阴沟肠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苗等具有高度抗菌活性, 对G+菌亦有抗苗活性其作用机理与氨苄青霉素类似。本文结果表明, 治疗在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头孢曲松是治疗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疗效高, 副作用少, 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抗生素。

摘要:目的 比较头孢曲松治疗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自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70例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 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40例, 对照组采用氟哌酸治疗;治疗组采用头孢曲松治疗, 疗程7~10d。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退热时间、腹泻停止时间、粪培养转阴时间等。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 (39/40) , 显著高于对照组76.7% (23/30) , P<0.05;且治疗组患者平均腹泻停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头孢曲松是治疗小儿疾病有效而安全的抗生素。

关键词:头孢曲松,细菌感染性疾病,疗效

参考文献

[1] 刘丹, 张帮杰.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菌群及药物敏感性动态变化研究[J].临床医学, 2009, 29 (6) :34~35.

[2] 翁心华, 潘孝彰, 王岱明.现代感染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8:363.

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范文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研究所选择的资料为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该院接诊的100例糖尿病并发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数量为48例,女性患者数量为52例。患者年龄范围在38~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5岁。

1.2方法

标本留取方法:清晨起床后患者用生理盐水进行漱2次以上口后,用力咳嗽,咳出深部痰液,然后取第2口痰液标本,将标本置于无菌器皿内,1 h内送检。

1.3耐药菌确定

细菌培养及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细菌培养鉴定的阳性结果,革兰阴性杆菌GNI鉴定卡,革兰阳性球菌使用GPI鉴定卡,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菌落计数>10 7 CFU/m L可认为是肺部感染的病原菌。

1.4统计方法

对该组研究中所获得的数据资料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主要病原菌细菌感染构成

从收集的100份标本中,患者阳性病原菌标本共检测出菌株126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9.04%,主要有铜绿假单胞菌18株、肺炎克雷伯菌18株、鲍曼不动杆菌18株、以及大肠埃希菌18株,革兰氏阳性菌占30.95%,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共计18株、溶血葡萄球菌10株、表皮葡萄球菌8株,两组患者主要病原菌细菌感染构成比占见表1。

2.2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情况

3种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中度敏感。见表2。

2.3革兰阴性球菌耐药情况

革兰氏阴性菌前四位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41株)、大肠埃希菌(14株)鲍曼不动杆菌(13株)、肺炎克雷伯杆菌(12株)。对于此4种敏感的药物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对肺炎克雷伯杆菌敏感的药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对大肠埃希菌敏感的药物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头孢他啶、氨曲南、阿米卡星,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的药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见表3。

3讨论

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的内分泌失调以及内部代谢紊乱,所以自身的机体防御能力也会有所降低,针对病源以及细菌感染现象,会比常人更加容易感染。近些年来,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糖尿病的危害不仅如此,其所出现的并发症更是导致许多糖尿病患者饱受病痛折磨,甚至为此丧失了生命[3] 。糖尿病并发细菌感染是非常普遍的一种并发症表现形式,由于糖尿病患者与普通人相比,患有细菌感染现象的情况更为严重,血糖长期控制不良,正常气道寄存的菌群发生改变,易导致呼吸道感染[4] ,细菌感染概率相对更高,所以更加需要相关的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关注和处理。

从临床表现角度来看糖尿病患者呼吸系统感染是比较常见,而导致患者出现呼吸系统感染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这与国内学者研究相一致[5,6] ,糖尿病患者呼吸道感染进行细菌培养,能够使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化最终能有效控制细菌的耐药性[7] 。针对这类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如果还未能明确致病细菌,则可以选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进行治疗。针对这类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一定要严谨科学,绝对不可以滥用抗生素对其进行治疗。反复使用抗生素许多时候并不能够控制病情,甚至导致二次感染。此外治疗过程中只有确保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才能为其后续使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现象奠定基础。同时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是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减少药物浪费及盲目使用抗生素最为科学的方法。

综上所述,该研究所选择的100例患者均为糖尿病并发呼吸道细菌感染的患者。患者通过分泌物培养,在接受了科学的治疗之后血糖值趋于稳定,细菌感染均有所好转。糖尿病并发细菌感染的患者在细菌培养结果不明确的时候应该首选头孢3代,明确致病原因之后则应该及时进行调整,在进行细菌感染治疗的同时,注意控制血糖变化。这从临床推广角度来看,对于提升患者治愈率和存活率均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 对糖尿病并发细菌感染的临床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以求指导糖尿病并发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应用抗生素有效治疗。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该院接诊的糖尿病并发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100例送检的痰液标本,依据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报告的微生物培养结果,对相应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从收集的100份标本中,患者阳性病原菌标本共检测出菌株126株,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9.04%,主要有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以及大肠埃希菌,对于此4种敏感的药物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肺炎克雷伯杆菌敏感的药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对大肠埃希菌敏感的药物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头孢他啶、氨曲南、阿米卡星,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的药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头孢吡肟、亚胺培南。革兰氏阳性菌占30.95%,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3种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中度敏感;如果还未能明确致病细菌,则可以选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进行治疗。结论 糖尿病并发细菌感染的患者在细菌培养结果不明确的时候应该首选头孢三代,明确致病原因之后则应该及时进行调整,在进行细菌感染治疗的同时,注意控制血糖变化。这从临床推广角度来看,对于提升患者治愈率和存活率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细菌感染,治疗,预防,对策

参考文献

[1] 马杰,彭心宇,吴向未.2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征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34):4093-4096.

[2] 宋佳佳,张新秀,刘克梅.糖尿病患者并发院内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J].华西医学,2015(3):451-454.

[3] 中国T2DM防治指南(2013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7(6):482-483.

[4] 岳寒,王小倩.2型糖尿病并发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5(12):33-35.

[5] 劳程强.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谱及耐药性研究[J].临床研究,2013,51(2):35-36.

[6] 何静,何丽,张颖.2012年至2015年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甘肃医药,2016,35(6):409-411.

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范文第5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病例组:PHC患者60例, 平均年龄56.4岁, 其中男47例, 女13例, 来源于2006年至2009年本校附属医院。

非肝癌肿瘤对照组:选自同期本校附属医院56例。

健康对照组:来源于本地体检者70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4]。采空腹静脉血3m L, 血样经3000r/min离心5min, 分离血清, 检测血清中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抗-HBs、-Hbe Ag和抗-Hbe和抗-HBc[5]。实验所用试剂由为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公司提供。

2 结果

PHC组与对照组HBs Ag检测情况 (表1) 。PHC组HBs Ag阳性率为81.7% (49/60) , 显著高于非肝癌肿瘤对照组8.3% (5/56) 和健康对照组阳性率1.4% (1/70) , 见表2。

从其感染模式的百分比构成可以看出非肝癌肿瘤对照组大三阳、小三阳的百分率要

3 讨论

我国每年约有110000人死于原发性肝癌, 占世界总发病率的55%。其中, 乙肝病毒为原发性肝癌首要因素[6]。本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是HBs Ag阳性率还是HBV感染率, PHC组均较对照组高, 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HC血清HBs Ag阳性率为81.7%, 对照组分别为8.3%和1.4%, 经统计学处理P<0.05, 两者有显著差异, 提示PHC与HBV的感染有密切关系。

PHC组HBV的感染血清模式分布显现, PHC患者中小三阳 (Hbs Ag (+) 抗-Hbe (+) 抗—HBc (+) ) 患者比率要高于大三阳 (Hbs Ag (+) Hbe Ag (+) 抗-Hbe (+) ) 患者[7]。故小三阳人群是PHC的高危人群。

摘要:目的 为了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 与原发性肝癌 (PHC) 的病因学关系。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6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对其乙肝病毒标志物各项及其组成模式进行统计分析[1]。结果 60例病人中HBsAg阳性率93.2%, HBeAg阳性率94.8%, HBcAb阳性率65.4%, AFP阳性率54.6%, 其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其它肿瘤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结论 原发性肝癌与HBV感染密切相关。因此, 要切断乙肝传播途径, 对于已感染者应加强治疗及随访[2]。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原发性肝癌,乙肝病毒标志物

参考文献

[1] Parkin DM, Bray F, Ferlay J, 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 tics, 2002[J].CA Cancer J Clin, 2005, 55:74~108.

[2] Raza SA, Clifford GM, Franceschi S.Worldwide variation in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hepatitis B and hepatitis C viruse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 noma:a systematic review[J].Br J cancer, 2007, 96:1127~1134.

[3] 王季平, 何南样.实用肝脏病手册[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451.

[4] 刘革, 邹质彬.乙型肝炎、肝癌与HBV五项检测之间关系的分析[J].广西医学, 1995, 18 (6) :692.

[5] 骆抗生.乙型肝炎病毒变异与临床疾病[J].临床肝胆病杂志, 1994, 10:118.

[6] 王小飞.乙型肝炎和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位点突变的研究[J].中华传染病杂志, 1996, 14:12.

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范文第6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均为社区女性居民, 年龄0~77岁。

1.2 检测方法

清晨空腹采静脉血, 经离心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 法进行检查分析, 以HBsAg阳性为乙肝感染标志。所用试剂盒为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诊剂盒 (酶联免疫法) , HBsAg阳性判断标准:标本OD>COV为阳性, 标本OD

1.3 资料来源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2 结果

2.1 社区女性居民HBV检测率的年龄分布

社区女性居民HBV检测率的年龄分布, 50~59岁组100% (370/370) =60岁以上组100% (180/180) >0~9岁组95.55% (1909/1998) >20~29岁组86.74% (7447/8585) >10~19岁组72.95% (480/658) >40~49岁组8.83% (251/284) 。住院女性HBV总检测率87.32% (12886/14758) , 见表1。

2.2 社区女性居民HBV感染率的年龄分布

社区女性居民HBV感染率的年龄分布, 20~29岁组12.82% (955/7447) >30~39岁组11.59% (318/2744) >40~49岁组8.37% (21/251) >10~19岁组8.33% (40/480) >60岁以上组5.56% (10/180) >50~59岁组5.54% (20/370) 。社区女性居民HBV总感染率10.21% (1367/13381) 。见表2。

3 讨论

3.1 HBV感染状况

本研究表明, 社区女性居民HBV感染率的年龄分布, 2 0~29岁组12.82% (955/7447) >30~39岁组11.59% (318/2744) >40~49岁组8.37% (21/251) >10~19岁组8.33% (40/480) >60岁以上组5.56% (10/180) >50~59岁组5.54% (20/370) 。社区女性居民HBV总感染率10.21% (1367/13381) 。HBV感染率, 20~29岁组和30~39岁组的HBV感染率为最高峰, 20岁以下年龄越小, 40岁以上年龄越大, HBV感染率越低。HBV感染多为后天感染, 来源于宫内感染的机率较低, 随年龄的增长, 接触HBV的机率增高, 且接种乙肝疫苗产生的抗-HBs水平随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递减, 因此, 20岁以前, HB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人体感染HBV后, (1) 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作用, 随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消灭H BV, HBsAg呈阴性增多; (2) 人体感染HBV后破坏肝细胞及其功能, 使肝纤维化或肝硬化肝癌发生而从人群中消失。因此, 40年以后, HBV感染年龄的增长递减。我国H B V感染存在普遍, 根据张义达[2]等报道, 对0~60岁社区人群共898人进行乙型肝炎感染状况调查, 结果显示, HBsAg总阳性率和抗-HBsIgG总阳性率分别为5.36%、39.76%, 15岁以下青少年儿童HBsAg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成人组 (P<0.01) , 抗-HBsIgG高于成人组人群37.9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根据张振开[3]等报道, 随机抽取2个城市社区和1个农村自然村, 以家庭为单位每隔1户抽取1户, 对所抽家庭中1~59岁人群和全部1~4岁儿童进行调查944人, HBsAg阳性率为5.19%, HBsAg阳性率男性与女性分别为3.84%、6.13% (P>0.05) ;1~4岁最低, 不同年龄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社区居民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文献报道都是儿童期的感染率最低, 与本调查结果是一致的。

3.2 HBV母婴传播

HBV的传播途径有2条: (1) 通过血液、血制品传播, (2) 通过母婴传播, 分娩时通过婴儿的微小伤口受母体的病毒感染所致, 哺乳也被认为是传播HBV途径, 有些婴儿在母体子宫内已感染, 表现出生时已为HBsAg阳性[4]。根据魏俊妮[5]等报道, 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HBsAg阳性孕妇血清HBVDNA, 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及半巢式PCR技术扩增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外周血中母亲DNA, 通过检测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M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 等位基因确定母-胎细胞转运, 用巢式PCR检测新生儿血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中HBV DNA。结果显示, 随着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的增加, 新生儿HBV DNA阳性的危险性呈现增高趋势, 而孕妇血清H B VD N A含量与新生儿P B M C HBV DNA阳性无关, 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与母-胎细胞转运无关。根据甘志远[6]报道, 乙型肝炎病毒 (HBV) 阳性孕妇的新生儿HBV感染情况, 将511例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阳性的孕妇按HBsAg、HBeAg、抗-HBc三项指标阳性者分为“大三阳”组, 共191例, HBsAg、抗-HBe、抗-HBc三项指标阳性者为“小三阳”组, 共320例, 并对其所生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h内进行乙肝两对半的检测, 结果显示, “大三阳”组孕妇的新生儿HBV感染92例, 感染率48.17%, “小三阳”组孕妇的新生儿HBV感染12例, 感染率3.75%;2组比较χ2=145.575, 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新生儿联合使用高效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 和乙型肝炎疫苗, 已成为阻断母婴传播的重要措施。

3.3 HBV感染的预防

乙肝疫苗接种可降低HBV感染率, 根据刘庆山[7]报道, 儿童接种乙肝疫苗1年内, 抗-HBs阳性率为93.49% (539/630) , 第5年抗-HBs阳性率为63.45% (92/145) , 抗-HBs水平随时间的推移, 随年龄的增长递减。根据杜国明[8]等报道, 张家港市15岁以下人群组乙肝疫苗接种率99.09%, 15岁以下人群组HBsAg阳性率0.30%, 15岁以上人群组乙肝疫苗接种率2.71%, HBsAg阳性率11.14%。以上资料表明, 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HBV感染的有效措施, 对儿童及成年人抗-HBs阴性者应常规补种乙肝疫苗。

摘要:目的 了解社区女性居民乙型肝炎病毒 (HBV) 检测与感染状况。方法 清晨空腹采静脉血, 经离心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 法进行HBV感染检测。结果 社区女性居民HBV检测率的年龄分布, 50~59组100% (370/370) =60岁以上组100% (180/180) >0~9岁组95.55% (1909/1998) >20~29组86.74% (7447/8585) >10~19组72.95% (480/658) >40~49组8.83% (251/284) 。住院女性HBV总检测率87.32% (12886/14758) 。社区女性居民HBV感染率的年龄分布, 20~29组12.82% (955/7447) >30~39组11.59% (318/2744) >40~49组8.37% (21/251) >10~19岁组8.33% (40/480) >60岁以上组5.56% (10/180) >50~59组5.54% (20/370) 。社区女性居民HBV总感染率10.21% (1367/13381) 。结论 20~29组和30~39岁组的HBV感染率为最高峰, 20岁以下年龄越小, 40岁以上年龄越大, HBV感染率越低, 应常规检测抗-HBs, 阴性及免疫水平低者补种应常规补种乙肝疫苗。

关键词:HBV,感染,女性

参考文献

[1] 陆德源.医学微生物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262~265.

[2] 张义达.社区人群2007年至2008年乙型肝炎调查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 (4) :63.

[3] 张振开, 汤杰, 唐国荣, 等.2008年桂林市城乡居民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 2010 (7) :590~592.

[4] 陆德源主编.医学微生物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266~267.

[5] 魏俊妮, 王素萍, 冯永亮, 等.母血HBV DNA含量与新生儿HBV感染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 2010, 26 (1) :98~99.

[6] 甘志远.南宁市区511例HBV阳性孕妇的新生儿HBV感染情况调查[J].中国临床新医学, 2009, 2 (7) :741~742.

[7] 刘庆山.西湖区划儿童预防接种后免疫水平的监测和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34) :125~126.

上一篇:部编版六年级上桥范文下一篇:被别人帮助的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