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考察报告范文

2023-09-23

湿地公园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城市湿地生态公园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园类型,兴起于国际社会对全球生态危机高度关注的背景之下,是城市公园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一)城市概况

苏州地处江苏省东南部的长江三角洲或长江中下游平原,东靠上海,南界浙江,西濒太湖,北临长江,中有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全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378平方公里。

全市总人口600万,其中市区人口200余万。

辖8区5市:平江、沧浪、金阊、吴中、虎丘、相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以及吴江、昆山、太仓、常熟和张家港五个县级市。

公元前514年,吴大夫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为吴王建造阖闾大城。四周城墙开有八座陆门,以象天之八风,八座水门,以法地之八卦。古城遗址至今依稀可寻。城内府衙、兵营、库房、作坊、市场、民居、和娱乐地布置井然。古城面积约为14平方公里,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整体呈长方形双棋盘式。街道两旁绿树成荫,景色宜人。

苏州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的历史可上溯到七千年前。苏州现有69座古典园林,其中网师园、拙政园、留园和环秀山庄最著名。苏州园林藏而不露,为退避尘嚣的场所。它们揉合了道、释、孔三教的思想,以山石、水流、花木、和建筑等基本要素再造了大自然的缩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苏州园林艺术充分代表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其造诣之高,世无伦比。

(二)气候条件 苏州地处温带,属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5%,水网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主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苏州市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设计原则

湿地公园在系统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发挥环境效益的同时,合理利用

城市湿地具有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在美化城市环境中的作用,使之成为城市形象的构成元素及生态涵养地。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本项目规划将遵循如下原则:

1、保护优先原则

城市的湿地是自然和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而不可再生的遗产,湿地公园的价值首先是其“存在价值”,只有在尊重城市自然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被破坏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湿地的多种功能。因此,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连贯性、环境的完整性和资源的稳定性,是本湿地公园规划的基本出发点。

2、合理利用原则

坚持城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合理利用自然景观资源和游憩资源,适当开展休闲旅游及科普研究活动,发挥湿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综合协调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涉及到生态学、地理学、经济学、环境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并包涵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等多方面的协调关系,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社会复合系统”。这就要求多学科的相互协作和合理配置,将各种发展需求统筹考虑,促使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更科学,更合理,更生态。

4、文脉传承原则

湿地公园,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城市的文脉。当一座城市、一个地区重视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整合,就能深刻地体现历史演绎中沉淀下来的文化传统并通过其独有的景观、气质和特色,铸就成社会文明一脉相承、渐进延续的精神根基。

5、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其主要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是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人类不能通过强制的手段企图改变生态演替,只能在设计和营建过程中加以引导,以保持整个系统的自然性和持续性。

2、湿地

公园湿地规划最重要环节之一就在于实现水的自然循环。公园湿地规划必须在科学

的分析与评价方法基础上,利用成熟的经验、材料和技术,发现场地自身所具有的自然演进能力。首先,要改善湿地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联系,使地表水与地下水能够相互补充。其次,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善作为湿地水源的河流的活力。

公园湿地规划还应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周边地区的排水及引水系统进行调整,确保湿地水资源的合理与高效利用。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适当开挖新的水系并采取可渗透的水底处理方式,以利于整个园区地下水位的平衡。土壤作为景观规划的要素之一,在土层剖面上是由不同材料叠加而成的。不同的土壤类型产生了不同的地表痕迹和景观类型。

然而公园湿地规划的另一最重要环节,就是采取适当的方式形成地表水对地下水的有利补充,使湿地周围的土壤结构发生变化,土壤的孔隙度和含水量增加,从而形成多样性的土壤类型。

通过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充,改变湿地周围的土坡结构,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和含水量,形成多样性的土壤类型;最后,在竖向设计时,根据地形高差,在有坡降区域的地带,设置生态过滤系统,将污水和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同时加速水的蒸腾和下渗,保障水系统的循环。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核心是介质-微生物-植物系统。人工湿地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其对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废水中的不溶性有机物通过湿地的沉淀、过滤作用,可以很快地被截留,进而被微生物利用,废水中可溶性有机物则可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而被分解、去除。整个水系内部的循环系统,污染物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反应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

确定湿地水体功能系统的完整与可持续,能够促使整个湿地公园系统的可持续,从而促使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湿地公园自身水系的健康循环势必会带动周边湖泊及水道整体。生态系统的协调、畅通,并对苏州的水质保护与治理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在公园湿地的水体保护中,我们应当合理的利用雨水,使雨水在公园中能够充分的被吸收,如何加大公园内对雨水的吸收就应当在公园的铺装上下功夫,应当减少公园中的硬质铺装的面积,但并不是说我们要从本质上去减少硬质铺装量,而是我们要对以往时硬质铺装的做法进行改进,不要做成那种不透气的硬质铺装,要在硬质铺装的材料和做工上加以改进做成环保生态型。使自然雨水能够渗透到地低下对土壤进行改善,增强地下水的储藏量。有利于当地生态气候的需要。

(一)城市湿地公园建造的可行性

人工湿地系统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其自身是可再生的资源,具有高效、安全、可控性强的特征,它能够形成内部良好的循环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不论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还是国内外众多实例的证明,城市湿地公园的建造是可行的。

但是应该指出,城市湿地公园应建立在对规划区域现有水文、地理、土壤、动植物资源详尽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保护、营造适合湿地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这是营造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良好基础。所以,对于不同的城市湿地公园我们要采取不同的营造、管理方式,确定合理的环境容量,依据保护原则、设计原则来进行合理的营建。

(二)城市湿地公园的发展前景

湿地公园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第一条 为了加强我市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更好地保护湿地资源,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可供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生态旅游等活动的特定区域。

第三条 湿地公园建设,应当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湿地公园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 湿地公园分为国家湿地公园、市级湿地公园、县(区)级湿地公园。 申请建立国家湿地公园,按照国家林业局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办理。 县(区)级湿地公园的建立,由县(区)林业主管部门确定。 第六条 申请建立市级湿地公园,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显著或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宣教和生物多样性湿地景观,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具有一定代表性。

(二)规划区域内的土地、库塘、湖泊等权属明晰无争议,湿地公园边界四至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无重叠或者无交叉。

(三)管理机构明确,具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人员。 第七条 申请建立市级湿地公园,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所在地县(区)人民政府同意建立市级湿地公园的文件;跨行政区域的,需提交所跨县(区)人民政府联合发的同意建立市级湿地公园的文件。

(二)拟建市级湿地公园的总体规划及其电子文本。

(三)反映拟建市级湿地公园现状的图片资料和影像资料。

(四)县(区)人民政府出具的拟建市级湿地公园土地权属清晰、无争议,以及相关权利人同意纳入湿地公园管理证明文件。

(五)所在县(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申请文件、申报书,以及相关部门对总体规划的汇审意见。

(六)申报市级湿地公园所需的其他相关材料。 第八条 申请建立市级湿地公园按照以下程序:

(一)由县(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向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二)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对申请材料符合要求的,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考察、评估和评审。

(三)对通过评审的,由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公示。

(四)对公示无异议的,由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授予市级湿地公园称号。 第九条 市级湿地公园采取下列命名方式: 重庆 湿地名 市级湿地公园

第十条 对建立的市级湿地公园应当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进行标桩定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和挪动界标。

市级湿地公园的撤销、合并和范围的变更,须经原审批单位批准。

第十一条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当由具有林业等相关乙级以上资质的单位参照有关规定编制。

第十二条 湿地公园实行分区管理,湿地公园分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等。

湿地保育区除开展保护、监测等必需的保护管理活动外,不得进行任何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无关的其他活动。恢复重建区仅能开展培育和恢复湿地的相关活动。宣教展示区可开展以生态展示、科普教育为主的活动。合理利用区可开展不损害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生态旅游等活动。管理服务区可开展管理、接待和服务等活动。

第十三条 湿地公园应当设置宣教设施,建立和完善解说系统,宣传湿地功能和价值,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

第十五条 工程建设应当不占或少占市级湿地公园的湿地。确需占用、征用的,用地单位应当征求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后,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并给予补偿。

临时占用湿地的,期限不得超过2年;临时占用期限届满,占用单位应当对所占湿地进行生态修复。

第十六条 湿地公园管理机构的职责是:

(一)宣传和贯彻湿地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

(二)组织实施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和相关规划,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三)制定和实施湿地公园具体保护和管理制度。

(四)负责湿地资源调查、监测、评估和建档工作。

(五)负责湿地公园内有关事务的协调工作。

(六)负责湿地公园内基础设施和其他事项的管理工作。

第十七条 除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的以外,禁止在湿地公园范围内从事下列活动:

(一) 开(围)垦湿地,放牧、捕捞;

(二) 填埋、排干湿地或者擅自改变湿地用途;

(三) 取用或者截断湿地水源;

(四) 开矿、采石、取土、修坟;

(五) 排放污水、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倾倒固体废弃物等;

(六)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地、鱼类洄游通道,采挖野生植物或者猎捕野生动物;

(七)引进外来物种;

(八)其它法律、法规禁止的行为。

湿地公园考察报告范文第3篇

城市湿地生态公园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园类型,兴起于国际社会对全球生态危机高度关注的背景之下,是城市公园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一)城市概况

苏州地处江苏省东南部的长江三角洲或长江中下游平原,东靠上海,南界浙江,西濒太湖,北临长江,中有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全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378平方公里。

全市总人口600万,其中市区人口200余万。

辖8区5市:平江、沧浪、金阊、吴中、虎丘、相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以及吴江、昆山、太仓、常熟和张家港五个县级市。

公元前514年,吴大夫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为吴王建造阖闾大城。四周城墙开有八座陆门,以象天之八风,八座水门,以法地之八卦。古城遗址至今依稀可寻。城内府衙、兵营、库房、作坊、市场、民居、和娱乐地布置井然。古城面积约为14平方公里,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整体呈长方形双棋盘式。街道两旁绿树成荫,景色宜人。

苏州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的历史可上溯到七千年前。苏州现有69座古典园林,其中网师园、拙政园、留园和环秀山庄最著名。苏州园林藏而不露,为退避尘嚣的场所。它们揉合了道、释、孔三教的思想,以山石、水流、花木、和建筑等基本要素再造了大自然的缩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苏州园林艺术充分代表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其造诣之高,世无伦比。

(二)气候条件 苏州地处温带,属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5%,水网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主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苏州市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设计原则

湿地公园在系统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发挥环境效益的同时,合理利用

城市湿地具有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在美化城市环境中的作用,使之成为城市形象的构成元素及生态涵养地。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本项目规划将遵循如下原则:

1、保护优先原则

城市的湿地是自然和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而不可再生的遗产,湿地公园的价值首先是其“存在价值”,只有在尊重城市自然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被破坏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湿地的多种功能。因此,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连贯性、环境的完整性和资源的稳定性,是本湿地公园规划的基本出发点。

2、合理利用原则

坚持城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合理利用自然景观资源和游憩资源,适当开展休闲旅游及科普研究活动,发挥湿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综合协调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涉及到生态学、地理学、经济学、环境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并包涵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等多方面的协调关系,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社会复合系统”。这就要求多学科的相互协作和合理配置,将各种发展需求统筹考虑,促使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更科学,更合理,更生态。

4、文脉传承原则

湿地公园,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城市的文脉。当一座城市、一个地区重视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整合,就能深刻地体现历史演绎中沉淀下来的文化传统并通过其独有的景观、气质和特色,铸就成社会文明一脉相承、渐进延续的精神根基。

5、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其主要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是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人类不能通过强制的手段企图改变生态演替,只能在设计和营建过程中加以引导,以保持整个系统的自然性和持续性。

2、湿地

公园湿地规划最重要环节之一就在于实现水的自然循环。公园湿地规划必须在科学

的分析与评价方法基础上,利用成熟的经验、材料和技术,发现场地自身所具有的自然演进能力。首先,要改善湿地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联系,使地表水与地下水能够相互补充。其次,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善作为湿地水源的河流的活力。

公园湿地规划还应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周边地区的排水及引水系统进行调整,确保湿地水资源的合理与高效利用。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适当开挖新的水系并采取可渗透的水底处理方式,以利于整个园区地下水位的平衡。土壤作为景观规划的要素之一,在土层剖面上是由不同材料叠加而成的。不同的土壤类型产生了不同的地表痕迹和景观类型。

然而公园湿地规划的另一最重要环节,就是采取适当的方式形成地表水对地下水的有利补充,使湿地周围的土壤结构发生变化,土壤的孔隙度和含水量增加,从而形成多样性的土壤类型。

通过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充,改变湿地周围的土坡结构,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和含水量,形成多样性的土壤类型;最后,在竖向设计时,根据地形高差,在有坡降区域的地带,设置生态过滤系统,将污水和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同时加速水的蒸腾和下渗,保障水系统的循环。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核心是介质-微生物-植物系统。人工湿地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其对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废水中的不溶性有机物通过湿地的沉淀、过滤作用,可以很快地被截留,进而被微生物利用,废水中可溶性有机物则可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而被分解、去除。整个水系内部的循环系统,污染物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反应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

确定湿地水体功能系统的完整与可持续,能够促使整个湿地公园系统的可持续,从而促使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湿地公园自身水系的健康循环势必会带动周边湖泊及水道整体。生态系统的协调、畅通,并对苏州的水质保护与治理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在公园湿地的水体保护中,我们应当合理的利用雨水,使雨水在公园中能够充分的被吸收,如何加大公园内对雨水的吸收就应当在公园的铺装上下功夫,应当减少公园中的硬质铺装的面积,但并不是说我们要从本质上去减少硬质铺装量,而是我们要对以往时硬质铺装的做法进行改进,不要做成那种不透气的硬质铺装,要在硬质铺装的材料和做工上加以改进做成环保生态型。使自然雨水能够渗透到地低下对土壤进行改善,增强地下水的储藏量。有利于当地生态气候的需要。

(一)城市湿地公园建造的可行性

人工湿地系统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其自身是可再生的资源,具有高效、安全、可控性强的特征,它能够形成内部良好的循环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不论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还是国内外众多实例的证明,城市湿地公园的建造是可行的。

但是应该指出,城市湿地公园应建立在对规划区域现有水文、地理、土壤、动植物资源详尽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保护、营造适合湿地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这是营造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良好基础。所以,对于不同的城市湿地公园我们要采取不同的营造、管理方式,确定合理的环境容量,依据保护原则、设计原则来进行合理的营建。

(二)城市湿地公园的发展前景

湿地公园考察报告范文第4篇

桃花溪发源于中梁山,流域面积3 1平方公里。城市的迅速发展曾经造成其水质严重污染,河道垃圾壅塞,年年洪灾严重。2 001年,政府启动重庆桃花溪流域综合整治民心工程,清除工业污染源,建设排污管网,疏通河道,恢复绿化,环境得以逐渐改善。彩云湖人工湿地就是“桃花溪流域综合整治工程”的一项重要配套工程。

桃花溪市政建设有限公司联合重庆大学的生态科学家们,从五个方面打造彩云湖人工湿地:l、湿地污水净化功能的重建与恢复;

2、湿地保育与保护,湿地公园管理与建设示范。

3、山地丘陵溪流湿地科研、监测与宣教;

4、城市人工湿地观光旅游;

5、湿地环境保护与安全。把彩云湖人工湿地建设作为重庆市重大攻关项目《典型城市河流修复对策及治理技术研究》的工程示范,投入全部精力。

2 0 08年底,随着工程的全面顺利竣工,彩云湖人工湿地开始显示出卓越的城市污水净化功能,抚平了桃花溪整治后面临“无源之水”困境的硬伤。桃花溪从此有了活水源头,九龙坡城区有了“城市之肾”。

彩云湖人工湿地面积约5 2公顷,湖面约2 6公顷。污水处理厂和各种清水设施有机地散布其中。梯田式的人工湿地里种植着各种水生植物,污水厂治理过的中水缓缓淌过湿地,逐级跌落,层层过滤。中水里的有机物被植物吸附,慢慢降解,直至化为乌有。河道和湖中的清水从此源流不断。

湖水清澄,植被茂密,各种小动物纷纷回归。湖中已有鱼类l 3种,有花鲢、白鲢、鲤鱼等。湿地里有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3百多种,芦苇、野菊花、水生美人蕉、茭白、鸢尾、黄花蔺、荸荠、等长势喜人。湖畔新植的池杉、水杉、木芙蓉、重阳木、枫杨、小叶榕、碧桃、慈竹等疏密有致,道路蜿蜒交错,令人赏心悦目。两栖动物有6种,青蛙、蟾馀等。爬行动物有l 3种,较多的是壁虎、蜥蜴、石龙子。哺乳动物有5种,野兔特别令人期待。鸟类最多,有2 4种。麻雀成群掠过草丛,野鸭鸳鸯在湖水中翻筋斗。白鹭翩翩飞,斑鸠叫咕咕。动物的嬉戏时不时打破环境的宁静。

湖畔溪边,有不少游人垂钓。林间花下,有好些情侣流连。湿地山水围合,香草铺地。公园林木幽深,彩云满天。好些游人都说这里就是闹市之中的“桃花源”。将来,集生态、防洪、城市景观、市民休息、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后,能够不断地为城市带来干净的流水,带来清新的空气,能够让大自然和大城市亲密接触,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彩云湖畔桃花源,幽谷浅池翠衣衫。

春来时节桃花艳,似有彩云绕山间。

炊烟轻逸犬声至,箐草长游落瑛畔。

湿地公园考察报告范文第5篇

-----秋游潍坊白浪河湿地公园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大体了解潍坊白浪河湿地公园的布局,体验秋游公园的惬意。

2、幼儿感受和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感受和同伴、老师在一起的快乐。

二、活动时间:2011年9月30日(周五)上午

三、活动地点:潍坊白浪河湿地公园

四、参与人员:小班全体家长和小朋友及两位老师

五、活动准备:

1、家长每名幼儿准备足量水

2、家长和幼儿着轻便服装

六、活动流程:

(一)、7:30集合(签订安全责任书)

会长讲解本次活动的时间安排及应注意的事项

(二)、7:30—7:40家长幼儿排队上车(家长在左,幼儿在右)

(三)、7:40—8:30乘车途中:

1、教师组织幼儿为家长表演节目:

儿歌《别说我小》《家是什么》《我家有几口人》《摇篮》

歌曲:《爸爸本领大》《给爷爷奶奶敲敲背捶捶腿》《Friends》《Three little monkeys》

2、请家长为孩子们表演一个节目(唱歌或讲笑话等)

(四)、8:30—8:40到达目的地,家长幼儿排队下车,教师清点人数。

(五)、8:40—11:00全体活动人员跟随会长游公园

中间休息加入游戏:

1、钻山洞:两位家长双手撑起,幼儿从里面钻过去

2、大脚小脚:幼儿站在家长脚上,到达指定地点

3、两人三足

(六)、11:00—11:20 全体人员集合、清点人数、合影留念

(七)、11:20—11:30家长幼儿排队上车、清点人数

(八)11:30——乘车返回

中班

湿地公园考察报告范文第6篇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促进国家湿地公园健康发展,规范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国家湿地公园的建立、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二条

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可供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生态旅游等活动的特定区域。

湿地公园建设是国家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属社会公益事业。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资或者志愿参与湿地公园保护工作。

第三条

国家林业局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建立国家湿地公园,并对其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国家湿地公园的指导和监督。

第四条

建设国家湿地公园,应当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第五条

国家湿地公园边界四至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不得重叠或者交叉。

第六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可建立国家湿地公园:

(一)湿地生态系统在全国或者区域范围内具有典型性;或者区域地位重要,湿地主体功能具有示范性;或者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或者生物物种独特。

(二)自然景观优美和(或者)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

(三)具有重要或者特殊科学研究、宣传教育价值。 第七条

申请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的,应当提交如下材料:

(一)所在地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同意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的文件;跨行政区域的,需提交其同属上级人民政府同意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的文件。

(二)拟建国家湿地公园的总体规划及其电子文本。

(三)拟建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机构的证明文件或者承诺建立机构的文件。

(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拟建国家湿地公园土地权属清晰、无争议,以及相关权利人同意纳入湿地公园管理的证明文件。

(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拟建国家湿地公园相关利益主体无争议的证明材料。

(六)反映拟建国家湿地公园现状的图片资料和影像资料。

(七)所在地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出具的申请文件、申报书,以及对总体规划的专家评审意见。

第八条

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向国家林业局提出申请。

国家林业局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对申请材料符合要求的,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并提交考察报告。

申报单位应根据专家实地考察报告组织对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并报国家林业局审查备案。 对通过专家实地考察论证和国家林业局初步审核符合条件的,由国家林业局在拟建国家湿地公园所在地进行公示。

第九条

对完成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的,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国家林业局组织验收。对验收合格的,授予国家湿地公园称号;对验收不合格的,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取消其试点资格。

第十条

国家湿地公园采取下列命名方式: 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称 湿地名 国家湿地公园。

第十一条

国家湿地公园应当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进行标桩定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和挪动界标。

第十二条

国家湿地公园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统一负责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管理工作。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机构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应当经过必要的岗位培训。

第十三条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参照有关规定编制。

国家湿地公园的撤销、范围的变更,须经国家林业局审批。 第十四条

国家湿地公园可分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等,实行分区管理。

湿地保育区除开展保护、监测等必需的保护管理活动外,不得进行任何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无关的其他活动。恢复重建区仅能开展培育和恢复湿地的相关活动。宣教展示区可开展以生态展示、科普教育为主的活动。合理利用区可开展不损害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生态旅游等活动。管理服务区可开展管理、接待和服务等活动。

第十五条

国家湿地公园应当设置宣教设施,建立和完善解说系统,宣传湿地功能和价值,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

鼓励国家湿地公园定期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

第十六条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开展湿地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建立档案,并根据监测情况采取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

第十七条

禁止擅自占用、征用国家湿地公园的土地。确需占用、征用的,用地单位应当征求国家林业局意见后,方可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八条

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国家湿地公园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开(围)垦湿地、开矿、采石、取土、修坟以及生产性放牧等。

(二)从事房地产、度假村、高尔夫球场等任何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建设项目和开发活动。

(三)商品性采伐林木。

(四)猎捕鸟类和捡拾鸟卵等行为。

第十九条

国家林业局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国家湿地公园的检查评估工作。对不合格的,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取消其“国家湿地公园”称号。

第二十条

上一篇:英语八年级下英语知识点范文下一篇:乡镇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