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高职财务会计论文范文

2024-04-28

实践教学高职财务会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鉴于高职学院会计专业取得相关职业证书的对高职学生的重要性,因此在会计教学中适时、恰如其分的融入会计考证的相关内容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如何将会计教学与会计考证实现融合进行了研究。

关键字:高职 会计教学 会计考证 融合

一、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考证的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由此可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从事会计工作必备的基本前提条件和最低要求,是从事会计工作的“敲门砖”,因此,高职会计专业学生除了取得“毕业证”这一学历证明外,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也是必须的,因而很多高职学院都要求会计专业学生取得“双证书”,即专科毕业证和会计从业资格证。除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高职学院还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初级会计职称的考试,因为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只是从事会计工作岗位的一个资格证、上岗证,但是从会计未来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步入会计工作岗位后绝大多数会计从业人员都会参加会计职称考试以及会计职业证书的考试,由于在校大学生在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后只有资格参加初级会计职称的考试,虽然理论上讲可以不参加初级直接考中级,但是由于专科毕业生毕业5年后才能参加中级职称的考试,中间要间隔5年的时间,间隔时间过长,5年期间很可能会丧失一些对职称有要求的工作机会,因而能够在大学期间取得初级会计职称是为自己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

二、会计教学与会计考证的关系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考取相关证书如此重要,那如果仅仅让学生自学或者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复习考试肯定是不行的,我们的学生还没有达到那个能力,因而必要的措施就是将会计考证与会计教学有机融合,一方面将會计考证的相关知识融入、渗透到日常的会计教学中以提高会计考证通过率;另一方面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巩固、复习所学的专业知识的过程。因而以考试为导向,以考试促进教学,教考相长,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达到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让学生顺利取得职业证书双赢的效果。

三、实现会计教学与会计考证融合相关措施

(一)在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会计职业证书的重要地位

目前高职学院教学计划、教学实施都是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引来贯彻实施的,鉴于会计职业证书对会计从业及未来发展重要性,因而建议高职学院应该修正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将“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明确写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有了明确的方向性的指引,教师教学目的明确了,学生学习的目标清楚了,从而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

(二)将会计考证的知识融入相关的课程

纵观高职会计考证的内容其实都在会计相关课程中是有体现的,并不是日常会计教学之外的内容,所以将会计考证的内容融入日常会计教学并不需要很多教学内容的调整,只不过是要参考参照相关考试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有人会说高职不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吗?如果以考试为导向,那岂不是培养出的学生是只懂理论不懂技能的吗?这不是与高职学院的培养目标相背离吗?其实这一问题毋庸担忧,由于目前的考试大多是理论考试,因而影响的只会是理论方面的教学,实践教学是丝毫不会受到影响的。因此会计考证与理论教学内容的整合主要有:

1、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相关内容的融合: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科目为《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3科,《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本来就是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而且一般考试的重点内容就是平时教学的重点内容,只是要求教师在这些课程教学时兼顾考试中可能考到的重点问题就行了,平时理论练习题可以参照考试相关的模拟题,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学校《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这门课没有纳入教学计划,导致学生需要自学该门课程,效果很不理想,因而建议没有开设此门课程的学校应该开设,还有就是《会计电算化》教学软件最好是考试所用的软件。

2、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相关内容的融合:初级会计师考试科目是《初级会计实务》、《初级经济法》两科,《初级会计实务》这门课涉及到的科目是《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财务管理》,但主要是《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占到考试分数的80%以上,所以在这2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完全有必要借鉴、参考《初级会计实务》的考试内容。《初级经济法》主要考核的是《税收基础》、《经济法基础》的内容,所以在这2门课程的教学中融入《初级经济法》考试的内容是完全可行的。

3、其他会计考证内容的融合。由于部分学生参加会计工作后由于自身发展的要求和工作岗位的需求很有可能会参加比如中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考试,为了给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现在我们可以在相关课程中注意这些考试的内容,主要有:在《税收实务》课程中关注注册税务师《税法Ⅰ》、《税法Ⅱ》或者注册会计师《税法》的考试内容;在《经济法基础》课程中参考注册税务师《税收相关法律》或者注册会计师《经济法》的考试教材;在《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中借鉴中级会计师《中级财务管理》或者注册税务师《财务与会计》的相关内容。

(三)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素养

由于要在会计教学中恰如其分的融入会计考证的内容,那么对会计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就更高,因此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素养能否达到既保证会计教学的目的又能助学生会计考证一臂之力的要求就显得极为重要,我认为要提高专业课教师专业素养主要从教师自身和高职学院两方面结合进行:

1、专业课教师:由于会计考证是属于职业证书,考核的都是专业知识,专业知识都是由专业课教师教学的,首先专业课教师应该明白考证对学生的重要性,其次专业课教师自己应该既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也对会计考证的相关内容非常了解,再次就是如何能够恰如其分的在日常教学中融入会计考证的相关内容,做到既不能仅仅为了考证而考证,实施应试教育违反高职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又做到能够把握会计考证的指导方向,有所选择、有所侧重,这要求专业课教师把握好“度”,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所以专业课教师自己要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学习,只有自己的知识足够丰富了才能正确把握原则、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更好的实施教学与考证相融合打好根基。

2、高职学院:首先是从制度上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原则那么效果会截然不同,就像本科学院一定要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否则不予颁发毕业证一样,如果高职学院从制度上规定高职学院的毕业生一定要取得相应的职业证书那么学生就会全力以赴,如果只是将这一规定停留在形式上而没有严格执行的话,对学生不会形成威慑作用,所以制定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从指导思想上予以保证是关键环节之一。其次是对教师的激励。目前高校实施的是教师薪酬与职称直接挂钩,教师有没有职业职称证书或职业证书与其本身的绩效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所以教师是没有动力去考取相关会计证书,但同时高职学院又要求专业教师是“双师型”,要求专业教师有相关的职业证书,这两者是不是存在矛盾呢?所以高职学院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对于取得相关职业证书的专业教师给予适当的物资和精神上的支持和补助,大力倡导教师在取得职业证书的同时参加职业社会实践,把“双师型”教师真正落到实处。

实践教学高职财务会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为改变高职会计教学的诸多弊端,针对会计学科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大胆进行高职会计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积极尝试案例教学有效方法,为提升高职会计教学质量提高有力借鉴。

关键词:高职;会计教学;案例教学法

1 高职会计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的背景

1.1 经济发展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模式和经济业务的多元化,急需大量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这为高职会计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1.2 课改背景

脱胎于普通大学教学模式的高职会计教育出现了诸多弊端,例如,不能全面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表现为不能很好的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复杂会计事务;忽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表现为课堂上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理论轻实践,表现为实习生或毕业生到工作岗位上不能立即投入工作,还需要企业再培训;理论考试成绩优秀,实务技能操作不及格,没有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等。因此会计专业在改革开放经济大潮的发展中举步维艰。为改变高职会计教育的诸多弊端,针对会计学科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大胆进行会计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积极尝试案例教学有效方法,为高职会计教育提供了新思路。

1.3 教育背景

我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先驱陶行知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只有将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才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交流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这为引进案例教学法提供了理念支撑。会计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本身就来源于现实的经济生活,所以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时可以充分让学生参与进来,大胆推测、细心验证,而不是直接地把现成的科学结论交给学生。学生对案例中的事实观察、分析后进行归纳、概括,形成自己的知识。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获得的知识去认识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以严谨科学的学习方式独立自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高职会计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2.1 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一般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剖析一些具有专业特点的教学案例来深化学生专业知识,通过案例教学法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并熟练运用于实践中,不断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高职会计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法,不仅符合当今社会对会计人才培养的需求,更符合当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学情。

2.2 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2.2.1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1)教学目的不同。前者注重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后者注重传授课本理论知识。

(2)教学载体不同。前者来源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具体案例,后者是抽象的课本理论。

(3)教學方式不同。前者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师教学生学,后者是教师主宰的灌输式。

(4)沟通方式不同。前者师生互动平等交流,后者是单向传授。

(5)学生地位不同。前者主体,后者客体。

(6)课堂效果不同。前者为直观互动参与性强,后者被动接受气氛沉闷。

(7)教学效果不同。前者能力培养效果好,后者理论传授效果较好。

所以在会计课堂教学中用案例教学法是会计教学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2.2.2 案例教学法的指导思想

依据教材的内容,在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求教师把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典型案例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通过模拟的教学实践活动,对案例进行剖析,让学生分析、讨论和相应处理,从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巩固深化学生所学基本原理和概念。

2.2.3 案例教学法的优越性

(1)充分体现了生活即教育这一现代教育理念。

(2)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

(3)充分体现师生平等合作关系。

(4)活跃了课堂、激发了创造思维。

(5)构建生动活泼、民主自由的开放式学习氛围。

3 高职会计教学实施案例教学法的策略

根据课程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教师在会计案例教学中讲授理论知识和处理问题的方法,结合案例组织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通过讨论得出结论,从而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得到应用,同时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要求。

在实施案例教学法过程中应注意如下策略。

3.1 精心组织教学案例

3.1.1 会计案例教学紧密联系教学内容

案例内容应以社会实际经济工作为主体,将会计实务资料进行综合加工、筛选、对比、选择,设计出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的会计案例,既活跃课堂的气氛又使学生能学有所用。

3.1.2 设计系列案例,加强各门课程内容的相互渗透

避免了原会计案例片面、孤立的教学情况,避免了学习的无系统性导致的出现的学后忘前、零散缺乏统一、专业知识不连贯的情况。例如,笔者在讲供应过程的核算时就设计了一种材料的购买、运输和入库案例和两种材料的、多种材料的案例,对于这一过程中系列案例,做分录时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对会计实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比之间的差异,考虑其中的内在联系,然后进行账务处理。

3.1.3 增加案例的趣味性和相关性

学生都希望自己在学校的时间是有趣、充满意义和有收获的。实施案例教学,应将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转化为典型的案例,这种类型的案例就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相关性。在学生初步掌握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时,可通过剖析典型会计案例,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实践活动。这样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增强了学生的综合分析处理能力。

3.1.4 构建案例资源库

构建案例资源库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由院校牵头协调汇总并采取奖励性政策方式,调动各类教学人员参与到教学案例的制作中,这样做不仅能有效避免教师的重复劳动,还能减少制作时间、提升效率。将完成的案例进行分类和整理汇总形成教学资源库,可以便于教师使用和交流,从而提升教学案例质量。此外,通过定期对案例资源库补充更新的方式,能确保案例满足教学变化的需要。

3.2 精心实施案例教学

3.2.1 精心做好整理、准备工作

会计是一门集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为一体的学科。教学中,案例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教师应针对实用性、相关性、典型性的原则进行加工整理,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案例的设计应紧紧围绕理论知识点,突出重难点,既要与教学知识紧密相扣,又要便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要能让学生进行实践运用。

3.2.2 精心设计好案例讨论

会计案例讨论的目的在于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环境,并设法使学生成为讨论的主角。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视角来剖析同一会计案例,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辩论。

在讨论中,教师不能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避免学生有依赖心理,要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体。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紧紧围绕着案例的主题进行, 如果学生的观点产生冲突,可使其深入讨论,并提醒学生要善于听取别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新观点。如果发现学生分析判断有问题,教师可采取提问的方式,使学生发现问题所在,并主动修正。讨论过程中,教师只能在必要时起指导作用。如债券的账务处理,买方和卖方怎么处理,可以让学生先讨论,在学生有较成熟方案时教师再抛出新的问题,如果是溢价又该怎么处理?

3.2.3 帮助学生学会对案例归纳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复杂的实际问题,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和处理、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以物资采购为例,可以围绕购入物资的不同的销售方式、销售折扣、结算方式、税金等知识点来归纳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3.2.4 师生及时共同总结

案例讨论后,师生应及时共同总结。总结的重心在于学生对所学重点知识的运用程度、能否分析出难点并有效突破,而不在于案例的标准答案是什么。学生举出本次讨论的闪光点以及有待提升的地方,针对学生的不足教师在进行补充说明,以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注意。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评价,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3.3 精心选用信息技术辅助案例教学

将会计专业的相关教学内容结合相关案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以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课程为例,教学内容中关于会计人员工作法律责任的案例讲解基本以文字呈现,非常枯燥,但借助以多媒体为载体呈现的案例事实能够让教学更具直观性、形象性和立体感等,让学生更加清楚的知道案例的详实内容,更容易让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

3.4 深刻反思案例教学得失

波斯纳的成长公式是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十分強调反思的重要性。案例研究在选择典型教育事件后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还特别要求教师把研究成果形成文字总结,这一过程将会使教师的反思行为更加自觉和深刻,最后根据教学中的反馈信息。比如,教学实际效果和备课设想有无差距、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点、分析总结得失,能够进一步进行完善案例。

4 高职会计教学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成效

4.1 提升了学生行业核心竞争力

案例教学法可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变被动学习的过程为积极思考、主动实践的过程,增强学生独立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工作时零距离对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讲错账更正的方法的时候,笔者先对学生进行角色定位为公司的会计,然后将公司登记有错误内容或数字的账页发给学生,人手一张,让每位学生都觉得有责任把查出来的错账进行更正,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欲望。学生根据前面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将账页中的错误首先找出来,当错误找出来的时候,学生便会积极正确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更正,但又不知道结果对错,此时教师应及时帮助和引导,让学生把想出的所有方法用出来解决该问题,并比较效果,由此提升了自查、分析、判断、纠错等行业核心竞争力。

4.2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法通过一个个源于生活的真实案例,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

(1)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直观形象。

(2)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兴致盎然。

(3)立体评价机制,公平竞争。

4.3 充实学生知识能力结构

会计案例教学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极大地促使学生主动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运用,积极剖析会计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典型案例、解决在会计理论和操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和实践,真正达到把所学会计课程的知识相互渗透、综合运用,将掌握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会计实际工作,真正成为目前社会所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总之,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在高职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中,是教师对传统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之举。它从整体上提升了高职会计专业课堂教学质量,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进度和学生学习需求从案例资源库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及讨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小玉.案例教学法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138.

[2]白丹.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纳税,2019,(10):135.

[3]王敏.案例教学法在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财会学习,2020(2):86-87.

[4]吕敏荣.案例教学法在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财会学习,2016,(17):210-211

[5]沈兰,郑润洲.变革的见证——顾泠沅与青浦教学试验30年[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84-189.

实践教学高职财务会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会计教育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贡献日益突出。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趋明显,信息技术、互联网以及知识经济的浪潮风起云涌,新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形势以不可阻挡之势迎面而来。这些都不可避免地给会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同时也必然给培养会计人才的会计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会计教育的现状是一方面有不少岗位因技能要求高而无人胜任,显示出“高级人才的短缺”。另一方面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没能找到合适的岗位,显示出“人才过剩”。高等教育的人才“过剩”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短缺是当今人才市场存在的突出矛盾。所以,作为会计教育的一个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职业教育,就要准确地进行目标定位,找出在当前会计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确定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高职;会计;职业教育

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职业教育所面临的环境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对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

全球经济一体化将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世界经济无疑会加快一体化进程。这将给我国的会计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包括会计职业教育。同时,由于跨国公司的大量进入及其本土化经营,已经大大增加了对高新技术人才及熟悉世界贸易规则的贸易、会计、法律、金融、管理等方面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经济的发展要求会计教育对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是高级的会计人员即会计精英,是国际化的会计人才。不仅要具备所在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比如国际会计准则、财务预算、风险管理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具备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技能。

(二)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素质、高技术人才的需求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依赖于知识的积累和人们对有效信息的运用,依赖于人的智慧和创造。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和会计手段的现代化,要求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员还要具备综合能力,如职业判断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

(三)会计教育的普遍化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由于急需大量的会计人员,各高校纷纷增设会计专业、扩大招生规模.致使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在近几年供过于求,而且因培养目标不明确,会计课程的设置使学生既不专,素质、能力也不适应现实需要。

二、我国高职院校会计职业教育的正确定位

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大部分培养的是专科学历会计人才,也就是普通的技能型人才。它既不同于本科院校本科学历的会计教育目标——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也不同于中专学历的会计教育目标——高素质的劳动者。

本科学生是经过多年积累、严格选拔才被录取的,其基础知识较扎实,其个人综合素质也比较高。在大学期间,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生活与学习,而且能够设想自己较为现实的未来,是继续深造,还是毕业后直接就业。这是人生的关键一步,需要客观的选择。选择前者,其目标即为精英教育,学校要为他们未来继续深造创造一定的条件;选择后者,可以确定为大众教育,学校应将他们培养成为应用型人才,在企业将是从事管理工作的。

然而,科学社会就业结构的合理配置,不仅需要高新技术人才,同时也要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企业的岗位很多,也很复杂,不能用一种标准衡量,否侧,对企业既是一种成本浪费,也不会对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更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于学生、于企业都是不利的。所以,中专(中等职业)教育目标,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我国高职院校的会计职业教育正好居于两者之间,专科(高职高专)阶段的会计职业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基本技能,即具备传统的算账、记账、报账工作所需的能力和基本技能,能够胜任数据处理等企业日常的会计工作,即达到相关岗位的目标,胜任相关岗位的需要。高技能会计人才就是该阶段的正确培养目标。会计专业的学生应同时具备手工处理技术和微机操作技术,以便将来适应实际业务的需要。学校应加强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相关业务与技术的实践操作练习,提高动手能力。

三、我国高职院校会计职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够规范

由于职业教育招生和学生就业普遍困难很多,学校为了扩大生源,方便学生就业,在课程设置上随意性很大,专业设置形同虚设,有名无实,导致课程交叉严重,缺乏理沦依据,使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联系不够紧密。再加上会计核算内容不断变化,有些院校教师知识更新不及时,业务水平不高,学校缺乏足够的专业师资力量,影响了教学质量。学生也是为了上课而上课,为了考试而考试,过多的是应付性学习,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二)忽视了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在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对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实践中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高水平的要求。而现行的职业会计教育,一般定位于为中小企业培养合格的会计人员,把传授会计知识放在了教学工作的首位,过分依赖课本,组织学生反复进行模拟工作练习,反复进行珠算演练,向学生灌输了许许多多的原理、制度和准则,认为这样就能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由于定位很低,没有适应会计发展趋势,导致很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遇到需要灵活进行职业判断的问题,往往是束手无策。

(三)教学理论、方法和手段有待创新

虽然信息传媒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行业,但是受成本效益原则的影响,很多职业会计学教育还停留在老师上课讲讲,学生下课练练的简单交流模式,没有将计算机技术等现代知识很好地贯彻应用到教学当中,这样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然这与学校的经济承受能力还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学校出于多种原因的考虑,对学生实习指导流于形式,对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最关键的环节,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四、我国高职院校会计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一)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进行课程改革,建立“基地”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应根据会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加大教学内容和课堂体系的改革,强化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会计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需要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科学知识,而且还要有过硬的实务动手能力。教学计划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方案,教学计划的制订要贯彻“实践、实用”的原则。突出强调注重素质教育,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专业技能的训练,加强实践课的教学,增强学生的实务操作与动手能力。

高职高专的招生对象年龄大都在十六、七岁,大多数生活经历简单,社会阅历较浅。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尤其是对企业的供、产、销等生产经营的过程、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知之甚少。由此限定了他们对会计教材内容的理解效果,即对会计理论的自学能力较低,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高职高专教育阶段,只能侧重于基础的理论知识、基本的操作技能进行培养,使之具备实际的操作技术,能够胜任日常的会计工作。高深的会计理论、前瞻性的学术观点等他们日后在工作中继续学习和关注。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应加大对实习设备的投入力度,将实习基地的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落实。基地建设要选择能够真正体现专业特色和水平的项目。实习基地不仅要产生教育效益,还要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地方和行业进行技术培训和推广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普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

(二)加强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

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指会计人员面临不确定情况,依据一定的职业规则和自身的经验,对某一事项所作出分析、判断、选择和决策的能力。会计职业教育应侧重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培养。要培养会计人员具备较全面的、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通过会计职业的教育。使会计人员认识到会计这种职业的意义、要求,能珍惜并献身于该项事业,为之精诚工作。还要培养会计人员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是会计人员生存与成功的必备条件。要持续、不断的培养训练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不断积累。以期达到能力的形成。

新的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世纪,作为培养实用型中等会计人才的会计职业教育,要特别强调培养提高教育对象的能力和素质。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教育对象的能力要求会越来越宽广,对教育对象的素质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实践证明,职业会计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个差距不仅表现在基础理论方面,更主要的还表现在能力素质方面。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人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施动者和被动者,只有捉高人对会计职业道德教

题的认识,才能使我们所制定的一些内容和措施毫无折扣地得以实施。否则,我们所做的工作都是徒劳的。现阶段,在会计教学的体系中,会计实务是教师教的重点,也是学生学的重点。在会计职业道德教学过程中形成了老师让自学,学生不去学的怪圈。这已成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最大障碍。因此,提高学生和教师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是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

会计人员肩负着提供会计信息、审核和监督会计信息的重大职责。要对企业负责,要对广大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负责,职业教育一定要从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开始,使会计人员在受到单位负责人的不当干预时,能够作出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选择。只有使会计人员重视自己的从业资格,提高专业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才有可能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四)强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目前,我国从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的师资队伍,在学历方面,大部分参加了研究生课程的学习,最低的也是大学本科学历。既通晓会计理论,又熟悉会计工作的基本操作。在教学方面,大多数已有较深厚的实际教学经验。职业学校应重新审视自己的会计教育队伍,全面摸清教师教育能力的底数,量才使用,科学安排教师任课,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教师提高适应岗位的能力,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参加学术研讨会,聘请高等院校的教师兼课等形式,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广泛应用现代化传媒技术,促进教学手段的创新,努力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化职业会计教育的师资队伍。

我国正处存建设杜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觇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2l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国情和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是多样化的,不仅需要高层次创新人才而且需要在各行各业进行技术应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就全国总体而言,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仍需要职业教育培养的大量人才,所以,高职院校的会计职业教育在我国会计人才的培养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格峰,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财会通讯,2003-1.

[2]聂惠芬,袁毅.关于会计职业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J].科技广场,2007-12.

[3]吴戈.会计职业教育模式的研究[J].经济师,2000,3.

[4]王庆春,黄培.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改革思路[J].经济师,2008-1.

实践教学高职财务会计论文范文第4篇

(一) 教学现状

在高职的教学中, , 无论我们走进哪一所学校, 无论我们走进哪一间教室, 无论我们走进哪一个教师的课堂, 我们都能找到学生睡觉的身影, 都能发现学生玩手机的现象。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而是一个真相。课堂上, 老师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 满心希望学生能配合听一听, 但是认真听讲的、和老师互动的却寥寥无几, 其余的睡倒一片。为什么?你讲得再好, 我不感兴趣, 我听不懂!最后, 老师雄心壮志没了, 妥协了, 得过且过了, 敷衍了事了;学生不学的越来越多了, 睡觉地越来越多了, 玩游戏的越来越多了, 放弃学习的越来越多了;学习风气越来越差了, 班级沦陷了!

(二) 学生现状

我们学生在个体特征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有的学生内敛胆怯;有的学生大胆自信;有的学生思维敏捷, 接受能力强, 有的学生反应迟缓, 消化吸收慢;有的学生学习刻苦, 勤于钻研;有的学生怕苦怕累, 厌倦学习。总的来说, 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均存在个性差异, 导致对教学内容的接受和理解的差异, 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也不同。教学中如果千篇一律, 绝对难以实现我们想要的效果。

综上所述, 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 因材施教, 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注, 让每个学生都能表现和锻炼自己, 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学中来, 我们必须实行“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我们改变目前教学现状的最佳途径, 是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三) “分层教学”的优势

综上所述, 我们要改变教学中的现状, 目前最佳途径就是实行“分层教学”!首先, 分层教学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层, 根据分层的学生来设计教学内容, 真正实行了因材施教, 提高教学效果;其次, “分层教学”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注, 让每个学生都能表现和锻炼自己, 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学中来, 从而最终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 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 促使学生成人成才!

二、高职会计专业分层教学的实施

(一) 教学对象分层

要实行分层教学, 首先要对教学对象即学生进行分析。分层之前, 我们应首先想一想:学生的兴趣在哪里?学生的学习能力怎么样?学生的课程基础如何?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生分层并不是简单地按学生上一次期末的考试总成绩来进行。学生的总成绩只是一个整体的综合情况, 有些在专业能力方面较强但在其他方面较弱, 有些在文体方面较强但在专业方面较弱, 如果将她们划分在一个层次教学, 教学效果绝对不会好, 所以这个总成绩说明不了学生的层次。本人觉得应该从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方面对学生进行分层, 这样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水平, 才能为后面的分层教学铺好路基。

(二) 教学目标分层

在完成了学生的分层之后, 接下来就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目标的设置应结合学生的需求、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 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的原则, 符合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趋势。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这是一个大致的培养方向, 在具体培养时我们更应注重“分类培养”。高职的学生尽管在高考环节失利了, 但并不代表她们在高职也学不好,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很出色。她们在专业发现展现了她们很强的学习天分, 导致她们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这部分学生, 我们的培养目标应是Ⅰ类目标——再深造。在教学过程中, 应以理论学习为主, 一方面加强理论的深度, 加深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难度;另一方面应拓展学生理论知识的广度, 拓宽专业的知识面, 扩充学生的视野, 为将来的进一步发展蓄积能量。对于另外一部分学生, 她们的学习确实是出于家长所逼, 本人对学习确实没有太大的兴趣, 对专业也没有太多的想法和追求, 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应是Ⅱ类目标——就业型。这类学生毕业后就直接进入会计行业, 要能很快适应会计岗位, 胜任会计工作, 就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应以实践技能的培养为主, 理论知识够用适用就可, 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学生进入厌倦理论学习的怪圈,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又能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石。

(三) 课程设置分层

在分层思想指导下, 我们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围绕分层教学目标, 应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系。对于Ⅰ类目标的学生, 我们应开设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会计电算化、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 同时还应开设管理会计、审计学、财务报表分析、西方经济学等专业拓展课程课程。让学生不仅能掌握专业基础知识, 同时对专业知识进行延伸, 实现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方面的融会贯通, 提高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能力。对于Ⅱ类目标的学生, 应降低理论知识学习的难度, 将更多的时间安排技能实践。理论课程主要开设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等, 同时开设会计手工实训、会计仿真实训、网中网会计模拟、供应链实训等技能训练课程, 促使学生熟练掌握会计技能操作, 足以应对会计工作, 使得将来的就业有保障。

三、高职会计专业分层教学实施的效果评价

(一) 分层教学实施的效果

我们在会计教学中尝试实施了分层教学, 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1) 学习氛围变好了。在实施分层进行之前, 我们不要说课后学习的学习积极性, 就是课中的学习态度但是厌倦和敷衍, 上课时老师更多的精力不是用于教学, 而是去维持纪律;同学之间说话不是讨论, 而是聊天。自从实施分层教学之后, 每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都是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 甚至会为了一个问题的见解而争得面红耳赤;下课后不是往桌子上一趴或出去买吃喝, 而是拿着书本相互讨论上课的问题, 或是上来和老师交流;或是去看看书本, 整个教室弥漫着一股浓浓地学习气息, 让人惊喜不已。

(2) 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在实施分层教学之前, 每次布置的课后作业总是要一遍一遍地催, 才会陆陆续续地完成;布置的预习内容十之八九无法落实。实施分层教学之后, 一定会有人向我提问这次课的问题;一定会有人在我布置作业之前就已经自觉地完成了同等进度的作业;在下次课之前一定会有人向我索要上课的讲义和资料, 说要提前预习;甚至还有人会问到超出该课程但相关的内容。她们在学习的过程中, 好似有一股无形的动力在引导着她们, 让她们乐在其中;也好似有一股无形的压力在激发她们, 让她们在学习上变得争强好胜。

(3) 学习能力提高了。在实施分层教学之前, 我们老师每次都是忧心忡忡, 不知道学生掌握了多少, 不知道她们期末的试卷上填了些什么, 不知道会计专业考试她们能通过多少, 好似一切都是茫然无措。在实施分层教学之后, 她们会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理解和分析新出现的问题, 去解决未知的问题, 而不是波动的接受, 机械的记忆。我们现在的课堂, 真的是一种讨论式、交流式的上课模式, 不是我本身想采用这种方式, 而是学生在背后推着你, 引导着你, 必须要采用这样一种方式。她们在课堂上对于一个知识点会提出她们的想法和问题, 同时也会提出自己的解答方案, 每个人都会敞开心扉, 毫不吝啬, 目的很单纯, 就是想弄得清楚明白。记得在处理一道练习题时, 我按照正常的思维去解答它, 但是中途有学生提出了更好的一种解答方法, 而且解答的思路非常清晰准确。这样的学生, 这样的学习, 让我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 上课真的很快乐。

(二) 分层教学的建议

(1) 分层教学一定要实行小班教学。只有实行小班教学, 老师才能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 才能使得每位学生感受到被关注, 才能有效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自觉地约束自己, 积极配合老师。

(2) 分层教学一定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特点,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 而不是一种行式。在实施分层教学之前, 应对企业、教师和学生进行充分的调研, 设置相应的分层指标, 设置不同的权重, 然后根据计算的总分进行分层。

(3) 分层教学一定要有弹性。学习过程中, 总会出现一些变化。可能之前分层中, 有的同学不适应这个层次, 而有的同学进步很快, 已经超越了自己所处的层次, 因此应进行适当的调整。不同学习层次之间不应完全封闭, 学生修读一段时间后, 若想改变学习层次, 通过一定的测试方式进行变动。

高职教育任重道远, 分层教学如何更有效, 需要我们共同探讨和思考。

摘要:针对高职教学的现状, 分层教学已经被许多高职院校认可和运用。本文从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现状出发, 对高职会计专业分层教学的实施及效果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分层教学,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兴宏.分层递进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上海教育, 2010 (7) .

实践教学高职财务会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不能很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此,需要对高职会计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本文先分析了高職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接着提出了基于社会需求开展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措施,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社会需求角度;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会计教学中实践环节能够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会计专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在社会需求下如何提升进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要能够注重从社会需求出发来开展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工作。但是在当前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由于不能很好地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使得在教育教学中出现和实际需求相脱节的教学。此外,教师的知识结构以及教学方法也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 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会计专业课程考核体系不健全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比较注重会计专业知识的教学,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学习时把重点放在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中,学生在学习中也会对教师的教学产生依赖,这样就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一般会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给予相应的学分,在对学生的学习工作进行测评时一般是采用让学生自评的方式或者是由管理人员进行测评。在高职院校发展中没有完善的评价标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因此,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要不断作出教学改革,以便使得学生的成长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 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当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课程内容重复比较多,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很多教材内容缺乏系统性,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各个课程之间的联系,这样就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重复的地方,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的浪费,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之间的比例不平衡,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仅仅注重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重视理论方面的知识,但是对通用性知识和创新性上的内容并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这样就导致我国会计专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也就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 基于社会需求开展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一) 转变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理念

教育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也决定了高职院校发展的高度。但是在当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很多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理念,仅仅注重会计理论知识,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性的发展。为此,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要对教学活动进行改革,通过对会计专业教学进行创新性教学,以便更好地培养创新型的会计专业人才。在会计专业教学中还要注重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发挥会计专业的教学作用。在会计专业教学中要能够注重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意识到教学理念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注重提升学生的整体实践能力,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 完善会计专业评价体系

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教育内容和创新性会计教育相融合的关键。在当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很多学校逐渐将基础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学时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在高职会计教学中要注重完善评价体系,要能够保证评价体系在实践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要能够将评价体系和市场的发展需求相结合,以便突出在高职会计专业中的优势,以此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要能够在各个环节中应用评价体系,可以利用小组讨论、作业评定或者是案例分析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定,以此让学生在评定中认识到自身的学习成果,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 结语

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还要不断作出改革,以便更好地使得学生的发展适应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刘艳春.基于社会需求探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J].知识经济,2016,(11):156+158.

[2]赵艳丽.基于社会需求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2,(09):131-133.

[3]刘冬梅.探讨基于社会需求背景下的高职会计教学改革[J].中国外资,2012,(14):261+263.

[4]郝一洁,陈丽琴,兰芳.从社会对会计的需求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6):109-112.

实践教学高职财务会计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中高职《会计实务》课程教学衔接的现状,然后提出中高职《会计实务》课程教学衔接的思路,最好提出了中高职《会计实务》课程教学衔接的策略。

关键词:中高职 会计 会计实务 衔接

一、引言

中高职会计专业的衔接包括文化基础课程的衔接、专业基础课程的衔接和专业核心课程的衔接。中高职会计专业的衔接主要是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衔接,中职的学生毕业时可以通过对口单招和注册等方式进入高职学校,通过高职学校的教育教学与实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不论对于中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还是会计专业学生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会计实务课程均属于专业核心课程。在中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会计实务课程地位相当重要,教学课时、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配备等诸多环节必须给予充分的保证。高职会计专业对应开设课程一般为《中级会计实务》或《财务会计》或者《企业经济业务核算》等,中职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一般开设《财务会计》或《初级会计实务》等,本文简称《会计实务》,针对《会计实务》课程在中高职教学中的有效对接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接策略。

二、中高职《会计实务》课程教学衔接的现状

(一)中高职《会计实务》课程教学衔接存在的突出问题

1、课程设置有重复,教学计划有相似

会计专业的中、高职两类学校各自分析学生的知識能力水平,制定了各自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目标,但通过调查和对比分析,两类学校在课程体系中均设置了《会计实务》课程,出现了重复,且两类学校《会计实务》课程的教学计划是比较接近的,其教学进度也几乎一样,根本并没有体现中职学生和高职学生在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上有任何的区别。多数学生不懂相同的知识为什么要重复学习,都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这必然会导致中职的学生在学习《会计实务》的时候,理论知识积累不够,有很多理论不能完全理解,而进入高职后又觉得相同的知识自己已经学过,就产生了懈怠,在学习《会计实务》上有抵触情绪,使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且对于中、高职学校来说,也导致了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

2、课程标准不分明,教学内容有重叠

对于《会计实务》课程来说,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或者教学大纲,各地、各院校都是各自为政,制定了自己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更没有体现出中职和高职区别,这样就使中职和高职在《会计实务》课程衔接上出现了如下问题:

一是《会计实务》课程教学缺乏衔接。中、高职《会计实务》课程缺乏有机的衔接,主要是在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上缺乏对接,导致各教各的、各自为政,缺乏沟通和整合。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来说,中职应注重基础理论和简单的动手实践,高职应在中职的基础上有所拔高,这样即可使知识得以更好的强化,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是《会计实务》教学目标设计随意。中、高职阶段有各自的培养目标,没有考虑培养对象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的差别,从而导致中、高职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很多趋同,虽然都突出了技术性和职业性,但是两者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并没有凸显各自的培养特点。此外,中职与高职《会计实务》的教学目标并没有和相应的中、高职阶段培养目标相结合,缺乏深入地思考和研究,任课教师一般都是根据自己的认识随意编写,没有明确教学目标,使得中职和高职的教学内容和方向出现重叠。

(二)中高职衔接不畅的原因

1、国家对中、高职教学缺乏整盘规划

要实现中、高职教学的有效分工和相互配合,最大程度上实现教学效益,仅靠中职或高职学校进行教学改革是不可能办到的。目前,我国的中、高职管理体制缺少一个完整的政策、法规体系,管理尚不完善。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各专业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衔接的指导方案,对中、高职教育实行统筹规划、综合协调。

2、普高生与对口生用相同的教学计划

现在,高职学校会计专业的生源种类比较多,有普高注册入学、普高填报入学、对口单招入学和中职注册入学等,而多数高职院校都采用混合编班,即使是行政班分班了,也基本上采用的是相同或很相似的教学计划。因为,普高生在学生人数中占多数,由于其没有任何专业基础,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和制定课程教学计划基本都从普高生角度出发,以零起点设置《会计实务》课程教学内容,这也是造成中、高职《会计实务》重复教学的重要原因。

三、中高职《会计实务》课程教学衔接的思路

按照人才培养的规律,根据中职与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学生素质的差异和未来就业方向的差异,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会计实务》课程,推进中职与高职的会计专业《会计实务》课程教学的协调与有效衔接。

要实现中职与高职会计专业《会计实务》课程的协调与有效衔接,首先要明确该课程在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目标、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绩考核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进行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方案的设计。

四、中高职《会计实务》课程教学衔接的策略

1、中高职《会计实务》课程教学目标的衔接

基于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生涯的长足发展,学历证书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为基准,根据会计证、助理会计师和中级会计师考试大纲的要求制定该课程在中高职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衔接。

(1)中职会计专业《会计实务》的教学目标主要有:

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该通过《会计实务》课程的学习与实训活动,掌握会计核算业务的相关知识和岗位技能,强化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并养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的专业品格,为上岗就业做好准备。

课程目标1具体内容知识目标1(1)理解会计实务的目标,掌握会计工作岗位设置和工作职责

(2)掌握会计六要素的核算内容和账务处理

(3)掌握财务报告的内容、结构和编制方法职业技能目标1(1)能熟练地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进行会计核算

(2)能根据一个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实务报告职业素质养成目标1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1会计从业资格证(2)高职会计专业《会计实务》的教学目标主要有:

课程目标1具体内容专业能力1(1)明确企业会计实务的岗位职责

(2)理解会计实务的相关概念及如何运用

(3)熟练掌握中小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方法

(4)能对各行业经济活动进行分析、考核和检查,并能对经济活动加以控制与监督方法能力1(1)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职业沟通和协调能力

(2)具有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

(3)具有严谨、诚信的职业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4)具有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主动、热情、耐心的服务意识社会能力1(1)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职业沟通和协调能力

(2)具有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

(3)具有严谨、诚信的职业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4)具有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主动、热情、耐心的服务意识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1助理会计师证中、高职学校《会计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分别强调基本技能、特殊业务的掌握,体现了对学生职业能力从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培养。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偏重于对六大会计要素相关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获得一技之长;高职学校的教学目标偏重于对学生处理特殊业务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获得较强的会计核算能力。中、高职学校《会计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呈梯形递进的形态,从而实现《会计实务》课程的有效衔接。

2、中高职《会计实务》课程教材选用的衔接

要加强对中高职教材的统筹,应职业教育的特点组织相关专家根据《会计实务》课程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科学地设计多个的教学单元,再将不同的教学单元设计成不同的学历层级,明确哪些是高职必学或选修的单元和哪些是中职必学或选修的单元,然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编及选用,从而提高教材的开发效率。这不但兼顾了学习内容的顺序性和整合性,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状况,使中、高职《会计实务》一体化教材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教材内容的重复或重叠,实现教材选用的有效衔接。

3、中高职《会计实务》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

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是小企业的收银员、出纳员和会计核算员等,其基本能力要求是具有相应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简单基础实务操作能力;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是各企业事业单位的出纳、一般会计岗位、成本岗位和报税岗位等,有一定工作经验后还能晋升成为企业的会计主管或会计部门负责人。究其会计专业职业能力的要求和《会计实务》课程的特点,根据中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不同的培养规格和就业去向,对中、高职关于《会计实务》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思考如下:

技能模块1中职教学内容1高职教学内容会计基本技能模块1会计职业认知、设置会计账户、填制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财产清查等。日常业务核算模块1出纳岗位业务、往来结算业务、简单的财产物资收发存业务、借款业务、资本金业务核算;收入费用;损益结转及利润分配核算等。1存货计划成本核算、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无形资产的核算、应付债券的核算、特殊销售的核算、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等。复杂业务核算模块1长期股权投资、金融资产、资产减值的核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融资租赁业务核算;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等4、中高职《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方法的衔接

以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和会计工作对技能型人才的特定要求为依据,创新《会计实务》课程的教学方法,切实根据中职与高职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標的要求,实施因材施教。

首先,分析学生需求。中高职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都有情感需求、能力需求和实践需求。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才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能力需求是指按照学生的特点实施因材施教,适当地安排教学内容,太容易或太难都会被排斥;通过有效的实践训练,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其能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才能满足他们的实践需求。中高职学生情感需求和实践需求的强度是不一样的。由于年龄的原因,中职学生的情感需求会比实践需求强烈,而高职学生则相反。

其次,教学方法的运用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完整的会计工作过程为着眼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相互补充,形成良好的整体结构,优化教学过程,其教学方法主要有: 启发引导法、小组研讨法、网络教学法、实地观摩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法和工学结合法等。

5、中高职《会计实务》课程成绩考核的衔接

实行以课程教学目标为评价标准,以职业能力考核为核心,以会计职业资格和初级会计师双重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的进行全程化考核,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同时,注重吸引行业企业专家参加课程教学质量考核,建立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动手实践等多维度的考核体系,实现课程成绩考核的有效衔接。具体而言,过程考核主要有:考勤情况、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社会实践和综合实训等;结果考核分为期末考试和实践实训考核。期末考试要全面考核《会计实务》课程所学的知识与技能,重点考核与实践能力紧密相关的知识点;实践考核是以企业财务案例的实践操作考核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在中职学校的《会计实务》课程应该突出实践操作和技能的考核;在高职学校《会计实务》课程应适当加强理论知识的考核,以适应更高层次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祁金祥.小议高职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课堂教学的“教、学、做”合一——以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现代企业教育,2011(12).

[2]于晓泉.中、高职课程教学有效衔接实践与研究——以护理应用文写作课程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3(1).

[3]方莉玫.中高职文秘专业《公共关系实务》课程建设协调与衔接研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

[4]张晶.对中高职《会计实务》课程教学内容衔接问题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4(1).

本文系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度院级教育研究课题《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以会计专业为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FYJY/2013/16

上一篇:岗位角色中职物流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住宅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