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研实施方案范文

2023-10-06

网络教研实施方案范文第1篇

为进一步抓实中心校及村小的校本教研,使校本教研活动能够真正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乡各小学的实际情况,决定以网络教研为主要形式,改变集中教研“交通不方便、占用大量教学时间、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的弊端,及“村小所任学科教师人数少难以开展教研”的现状。特制订《网络教研实施方案》,并征求全体教师的意见,以进一步完善。

一、成立网络教研领导小组

组长:张艳杰(负责教研活动全面的工作)

副组长:王文国(具体负责教研活动的开展)

组员:姜颖(负责数学教研活动的指导及引领)

岳秋艳(负责语文教研活动的指导及引领)

何志剑(负责科学、信息技术、地方学科教研活动的指导及引领)

王文国(负责英语、综合实践、音美学科教研活动的指导)

董英(负责品德学科教研活动的指导与引领)

王铁生(负责体育学科教研活动的指导及引领)

吴敏(负责幸福小学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组织和指导)

付春华(负责罗台子小学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组织和指导)

赵大勇(负责沙河堡小学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组织和指导)

二、确定各学科教育博客负责人及主持人

一年组:博主:谢英

二年组:博主:王淑敏主持人:张宝莲

三年组:博主:付金环主持人:杨丽君

四年组:博主:么爽主持人:白垠

五年组:博主:冯波主持人:陈素英

六年组:博主:吴研主持人:张坤

英语组:博主:王威主持人:陈淑丽

品德组:博主:吕学春科学组:博主:霍明

美术组:博主:吴海涛音乐组:博主:冯杰

体育组:博主:王慧斌综合实践组:博主:杨进

地方课程组:博主:穆慧

三、博主及主持人的主要职责

博主的主要职责:

1、建立教育博客,为年组教研提供交流平台;

2、及时更新教育博客内容,为年组教师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3、管理教育博客,及时删除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评论及留言;

4、每月与主持人一起至少组织2次网络集体备课活动,根据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至少组织一次小课题研究活动。

5、负责记录和统计教师参与网络教研活动情况。

6、负责整理网络教研有价值的过程材料。

主持人的主要职责:

1、与博主配合,根据学校教研计划,组织好本年组教师开展教研活动;

2、确定本年组的小课题研究内容,组织年组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

3、与博主配合负责记录和统计教师参与网络教研活动情况。

4、与博主配合负责整理网络教研有价值的过程材料。

四、网络教研的主要内容及时间安排:

主要内容:

四月份主题:如何设计“实用、管用、好用”的教案。

五月份主题:课堂教学中如何具体体现教师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六月份主题:各学科如何设计有效的学生课堂活动。

时间安排:

语数外学科:周三下午;品德学科:周一早8:00—9:30

科学学科:周二早8:00—9:30美术学科:周三早8:00—9:30

音乐学科:周四早8:00—9:30体育学科:周五早8:00—9:30

地方学科:周二下午15:30—16:20

综合实践:周四下午15:30—16:20

五、网络教研形式

(一)利用教育博客,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开展网络教研。

1、每个学科或年级组要建立一个博客,供年组内教师开展网络教研,年组博客由教研组长负责建立;其他教师要积极建立自己的博客,总结教学经验,积累教育资源,促进专业发展。

2、根据学校教研计划,各年组教师在组长的组织下,开展网络集体备课,每月进行两次。集体备课由组长做中心发言人或组员轮流做中心发言人,确定下一时段各学科备课的知识点、重难点,以及教学中可预见的问题的解决办法。中心发言人以日志的形式发布在年组博客上,其他年组教师及时阅览,发表意见,最后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同时组内教师要对上一时段的教学存在的问题,发布在博客留言中,全部教师都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答疑。每次交流后,对有价值的内容由组长进行整理,以日志的形式进行发布。

3、每个月各年组要利用教育博客进行一次小课题研究的交流活动,小课题的确定由组内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提出,组内教师共同研究。小课题研究以短期研究为主,每月一个主题,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每次交流后,对有价值的内容由组长进行整理,以日志的形式进行发布。

(二)利用“钟屯乡小学教师教研QQ群”开展网络教研。

利用教育博客进行“评论、留言”式教研是我乡小学主要的教研形式,为

克服博客教研交流速度慢、反馈时间长的问题,以及一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比较低,参与博客教研有一定的困难的实际,以“钟屯乡小学教师教研QQ群”为平台,通过语音进行在线教研为补充形式。

1、各校要保证宽带的畅通,为网络教研提供便利。中心校为各校配备网络教研所需要的音箱、话筒。

网络教研实施方案范文第2篇

笔者认为,在一个学校、一个区域内若要成功实现网络教研,必须解决好两个层面的问题,即有效的技术和有力的措施保障,前者属于“物”的层面,后者属于“人”的层面,二者缺一不可。以下,笔者就从这两个层面出发,探讨如何在学校真正实现有效的网络教研。

网络教研的三层技术

对网络教研来说,没有最新的、最好的技术,只有最恰当的技术。用最合适的技术实现了最需要的功能,就是最佳的技术解决方案。因此,构建一个教研网络,我们首先要明确教研的需求是什么,再用最恰当的技术来实现,这样的教研网络才是高效益的。

总的来说,网络教研主要有三个层次的需求,与之对应的技术也可划分为三类。

1.用网络实现教研资源的共享

资源共享是网络教研最基本的功能,也是网络教研在发展初期的主要形式。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借助学校网站、学校或区域的教研网整合实现相关的功能。在网络教研中,资源共享的形式主要包括对教学资源的上传、下载、查询等,相应的教学资源形态有文本类(教学设计、试卷、论文等)、视频类(课堂实录、专家讲座等)、其他类(课件、素材等)。

目前,教学资源共享在技术上已比较成熟,如果是一个学校的教研网络,利用校内局域网就可以实现。如果是跨校间的教研,则必须保证外网的畅通。

2.用网络实现教研信息的交流

在教研中,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教研员之间及时的交流与互动是教师获得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的关键因素。同样,在网络教研中,信息的交流也是重要的需求。

一般来说,在面对面的教研中,交流形式都是同步的。而网络的出现使这种交流方式在时间上大大拓展了,利用网络技术可以轻易地营造出同步交流与异步交流两种方式。

从技术角度而言,同步交流最常见的形式就是采取即时通讯软件。目前,国内采用较多的包括以文字为主要方式的QQ、MSN和以视频为主要方式的UC、Google Talk,以及各种视频会议系统等。

异步交流方式是网络的特色,能随时随地地进行教研活动。在这方面,传统的电子邮件(E-mail)已渐渐落伍,论坛(BBS)和博客(Blog)正成为异步交流方式的典型代表。而这两种方式却有着本质上的差别,论坛是以“帖子”为核心的,通过对某一“帖子”的回复展开讨论;而博客则以“人”为核心,具体说是以某“博主”的文章为核心展开讨论。一般而言,论坛的讨论更加开放,而博客中的讨论更加严谨。

近年来,用照片记录的图片博客形式开始流行,其代表工具为Web2.0社会性软件“好看簿”。“好看簿”将图片、文字、语音结合形成“故事”,不同地域的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分享彼此的“教学故事”,每位教师还可以点评其他教师的“教学故事”,从而开展网络教研。

3.用网络实现教研任务的协作

当前,绝大多数的网络教研平台以前面两类功能为主。但是,在面对面的教研活动中,教师们除了获得资源、交流信息外,还经常协作完成某项任务,例如,集体备课、评课等。在网上实现远程的任务协作,是网络教研在技术上的新亮点。

目前可以采用Google云服务功能实现教研任务的网络协作,如利用Google docs在线文档创建在线备课文件,利用Google sites直接插入在线文档,教师们就可以在协作平台上共同编辑同一篇文章,实现网络的集体备课。

如果想实现基于视频的网络协作,如不同地点的教师在网络上观看同一段视频,同时进行语音讨论,并随时用文字交流,目前还必须使用一些专用工具,如支持同步交互的协作式电子白板系统(WSSI系统)等。

可以看到,利用网络实现教研任务的协作,能够全面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营造出面对面教研的效果,这将是今后网络教研在技术上发展的主流方向。因此,笔者预见,这方面的技术门槛将逐渐降低,将会有更多的、更简便的通用工具出现。

以上三类技术是相互交融的,我们可以根据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选择某种技术手段作为网络教研的技术平台。如只想采用博客方式,可以将某一学校教师的博客链接构成基于博客群的网络教研共同体。但更多的情况是,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的组合,将多种功能集成在一个网站中,建立一个专门的教研网作为教师教研的平台。

网络教研的三重措施保障

对于网络教研,不论用何种技术手段,所构建的无非是一个“舞台”。而要使教研活动在这个“舞台”上真正实施起来,就要看各种保障措施是否到位了。笔者认为,网络教研的保障措施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视角来看待。

1.行政管理保障

理想中的网络教研本应是一群有共同发展愿景的教师工作之余自由的教研途径,是自愿自发而不受任何外部力量干涉的。但现实中,当我们把网络教研看作面对面教研方式的补充和延伸,作为一种全体教师参与的教研手段时,若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不能任其自由发展了。

实际上,从国内网络教研发展较为成熟地区的经验来看,都有完善的行政管理手段参与其中。笔者认为,既是网络,就有其自由的一面。这意味着,“管”的程度不可能与面对面时一样,但至少必须体现“管”的措施。

首先,网络教研要有制度保障,必须为教师的网络教研活动建立规范化的制度。从政策上对网络教研活动给予保障,明确参与教师、教研员的相关工作职责,制定一系列的网络教研管理办法。

其次,网络教研要有奖励措施,主要是采用一些激励手段提高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如将教师在网络教研中的贡献折合成积分,依据积分进行相应的实际奖励(如在学校的评价考核中给予体现)或虚拟奖励(如在网络活动中的一些优惠)。定期评选网络教研优秀个人、优秀博客等。

从网络教研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可以进行上述管理,但管理措施的落实毕竟不同于面对面的教研。综合已有的研究,笔者建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将网络教研与面对面的教研活动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教研活动最好以“面对面+网络”的方式进行。其中,网络教研部分的比例可视具体情况而定,这样的效果将更好些,要避免完全的网络教研方式。

2.组织形式保障

技术手段为教师搭建好网络教研的平台,行政管理促使教师有动力在这个平台上开展教研活动,接下来,就需要良好的组织形式来保证教研活动的高效有序进行了。原则上来说,根据不同的教研活动形式的需求,我们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形式。

例如,如果是利用网络教研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可以采用这样的组织形式:主持者分工—教师准备—集体研讨—协作完成教案—总结反思;如果是开展针对某节课的集体课后反思,可以采取的组织形式为:课堂呈现—教师交流—专家点评—互动研讨—总结反思;如果要开展基于某一教学理念的网络研讨,可以采用的组织形式为:明确研讨范围—分工收集资料—对话研讨—达成共识等。

3.行为策略保障

不管网络教研有多么完备的制度保障和多么成熟的组织形式,从微观层面来看,网络教研的效果最终取决于那些网络教研的参与者——教研员和教师们,取决于每一个参与网络教研的教师在网络上的一个个微小的行为。

特别是在缺乏及时监督与指导的虚拟空间的行为中,网络教研可谓“细节决定成败”的典型。因此,对参与网络教研的教师进行网络行为、策略方面的培训绝对是必要的,甚至事关成败,而这方面恰恰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

例如,在网络教研中,教师的交流与互动是最常见的行为。而研究表明,恰恰是在网络交互中,教师普遍缺乏相关的技巧与策略,导致网络交互质量较差。不管是同步还是异步的方式,网络交互都应该遵循“提出观点—观点联结—智能收敛”的策略进行,而现在网络中的交流最容易出现的就是观点的发散,主要表现为在讨论中大多在陈述自己的观点,使得讨论的观点难以聚合或收敛,不少网络中的交流最终无法取得任何结果。

不只网络交互需要技巧、策略,任务协作甚至共享资源时同样需要掌握一定的策略。在开展网络教研之前,对参与的教师进行网络教研的相关行为指导将是提升网络教研质量的关键。

教研正在逐步走向网络,这是一个我们必须去面对的课题。不论是一个学校、还是一个区域,若想建设一个教研网络并成功地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是缺一不可的,只有最恰当的技术+最高效的管理,才能打造出成功的网络教研。

□编辑 王宇华

网络教研实施方案范文第3篇

依据我区关于网络教研精神,我校将结合学校实际,依托网络,深化教研工作方式与策略;进一步推进网络教研活动,促进和鼓励教师及时反思、研究教育教学效果,共同构建民主、平等、对话、协商、共建的新型教研文化,引导教师走上“网络教研”的互动平台,促进全体教师积极上网学习研讨。使每一位教师都可以畅所欲言,留下足迹,诉说教学中或学习中遇到的困惑、获得的经验、取得的成果,一起解决问题,一起分享成果,共同致力于我们的教学工作。

二、活动形式

1、网络教研活动与学校常规教研工作相结合。

2、网络教研活动与省市区相关活动相结合。

三、活动内容

“网络教研”实施的关键是实现“互动”。只有通过互动才能实现教育资源、人力资源、智力资源的共享。只有通过互动才能充分调动起学校、社会、家庭等方方面面的有利因素。

1、建立一个既可以“备课”,又可以“评课”的互动平台。

教研贯穿在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的全过程,为学科教学各环节超前提供资源和适时回应问题。因此,请老师们把平时互相听课及参加学校、区等组织的听课活动后的“评课”,上网交流,进而形成从“备课”到“评课”的良好互动。

2、建立一个既可以培训,又可以交流心得的平台。

积极组织网络教研活动,如:网络教研校本培训,请教师们认真撰写培训心得并上网交流。包括在思想上、学习上的困惑和问题,也可及时发布,以便迅速得到大家的关注和帮助,求得解答,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3、建立一个既可以“问”也可以“学”的平台。

老师们可把平时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或是在自已的课堂教学中富有研讨价值的教学问题和案例等,发布于网上,让同行、专家一起进行交流研讨,一起想方设法来解决问题,通过不断地互相交流与学习,达到共同提高和进步。

四、加强专题研究

为了使研究的课例更具特色,专题更突出,使网络教研能够持续、有效地开展,本学期的具体做法:

1、把市教研室的教研计划与我校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指定大致范围,各组自选主题,提交网上进行讨论。

2、把名课欣赏与校内研讨课结合起来,提升我们网络教研的档次。

五、工作目标及措施

(一)培训活动

1、网络教研培训:关于电子邮箱注册、博客空间使用培训;上传、下载文章的方法指导。(二月底)

2、网络教研使用。(

三、四月)

3、个人及学科教研博客空间展示活动。(五月份)

4、网络教研工作总结。(六月份)

(二)开展活动

1、上传教学资料,每学期每位教师上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各一份。学校继续每月考核通报,期末进行综合打分,计入学科组总成绩。

2、每次参加完市区级或学校开展的各学科教研活动,各组必须在三天内上报一份高质量的教学研讨材料,或是教学再设计或是教学反思或是评课材料等,学校将依据上交情况严格考核,每次活动以5

分计入。

3、对于学校或学科组组织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活动,各组要有计划的组织教师在网络上进行交流评论,便于了解我校开展教研活动状况,吸引他们积极参与教学研讨。学校要求每月在教育信息网上或博客圈中见各组教研活动开展情况一次,将每次活动以10分计入。

六、相关要求

1、要把网络教研与学校常规教研活动结合起来,做到每次活动有序。

2、教师上传的教学稿件要有质量保证。

3、为保证网络教研的顺利实施及考核的公平、公正,特成立领导管理小组,负责帮助教师解决网络教研中的困惑及上传资料,同时针对本学科、本组教师参与网络教研情况进行统计: 组

长: 副组长: 成

网络教研实施方案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根据平定县岔口联校关于开展“网络教研”的指导精神,我校积极动员和组织全中心校教师投入网络教研试点工作,旨在提高我校教研信息化水平,探索网络教研新思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使学校、教师的网上教研常规化、系统化、制度化,以保证网络教研的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真正发挥网络教研的职能作用。

二、网络教研的任务与要求

1.网络教研小组要充分认识实施网络教研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此项工作作为开展教师培训的重要途径,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发挥组织、指导和管理作用。要重视网络教研平台的建设,要充分利用网络教研平台,进行教育信息收集和发布,实现教育教学的网络化管理。要重视利用网络教研平台,汇集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实现区域交流、共享。学校要在经费、人员、时间上给与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2.各教研组要把网络教研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将开展网络教研与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要充分利用网络教研平台,开展区域网络教研活动,组织和引导教师参与区域性基于网络的学习与互动交流。抓好网络教研的骨干队伍建设,成立网络教研学科工作指导小组,指导、帮助教师开展网络教研工作。

3.学校要落实网络教研校长负责制,发挥教研组长、各级骨干教师的作用,加强网络教研的组织与领导,形成网络教研工作团队。要以校本教研为载体,充分利用网络教研平台和学校已有信息化基础设施,创设网络教研环境,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问题为内容,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内涵,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研讨活动。

三、工作任务及时间安排

(一)机制保障

1、通过教研组活动向全校教师积极宣传网络教研会议精神,学习贯彻《岔口联校网络教研实施方案》和《岔口联校教师网络教研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

2、通过专题讲座形式,向教师介绍网络教研的有关内容和实施方法,明确校本网络教研的任务、方法和目标。

(二)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2、网络技术指导小组:

组 长:

成 员:

3、领导小组职责:

①制定《郝家庄小学网络教研实施方案》、《郝家庄小学教师网络教研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

②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培训和业务学习。

③定期评比优秀博客、优秀课件、优秀案例、优秀论文、优秀博文等,总结学校网络教研阶段性成果和经验。

④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加强教育技术投入和硬件建设。

4、网络技术指导小组职责:

①完善学校现有信息技术手段,改进网络教研硬件环境。

②负责网络教研技术培训和各学科教学的技术指导。

③创建网络教研平台,提供教育技术支持。

④负责学校网络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

(三)工作安排

网络教研,就是教研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搞教研。网络是教研的工具和手段,如何利用网络搞教研是教师首先要解决的方法问题和技术问题,为此,学校网络教研技术指导组将组织相关培训和技术指导。

1、建立并完善郝家庄小学校园网站,力争使校园网成为我校内部管理的平台,对外宣传的窗口,心灵沟通的桥梁,样本教研的园地,立足教师,服务教师,指导教学。

2、对学校中层领导干部、教研组长分批进行校园网平台运用、后台管理和资源建设等技术培训。

3、为保证网络教研活动不变成一种形式化的任务,各网络教研小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网络教研计划,制定制度形成常规化的运行机制。

4、组织教师网上集体备课,网上专题讨论、网上评课,网上开展课例研究、课堂评价等活动,上传优秀论文、教案、反思、总结、试卷等,建设学科组专题资源库。

教研组在开展网络教研过程中,要坚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分层推进。要树立典型,发挥示范教师的引领作用;要鼓励先进,突出一线教师的专业需求;要建立骨干教师群体,使他们成为网络教研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的支持者,最终带动全组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研究水平提高。

郝家庄小学

网络教研实施方案范文第5篇

网络教研跨越时空交流的特点, 缩小了专家、教研员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突破了短时间内教师之间互动的局限性, 使普通教师与外地专家们的交流变的越来越简单。在今后的教研发展过程中, 网络教研将是校本教研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从而实现传统教研向现代教研的飞跃。 (1) 改变传统教研的单一性、集中性, 向多样性、分散教研、主题教研等发展, 使教研形式更加有利于激发广大一线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 (2) 改变广大教师的主动参与性, 由原来的“聆听者”变为现在的“参与者”; (3) 改变个别骨干成长为全员成长, 改变骨干教师在课改中演“主角”的局面, 实现思想共享、全员参与, 让更多老师受益。

回顾几年来, 我区、我校在以城域网、校园网为依托, 为教师搭建一个互动学习、交流研讨、提高业务素养的平台, 进一步拓展以网络为平台的教研活动时空, 推动教育科研实践中所走过的路程, 我们不仅在认识上有了提高, 在实践中也作了积极的探索,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1 改善硬件环境, 为网络教研提供有力保证

教育科研网络不仅仅只停留在个体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上, 它要求利用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 发挥其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及所见及所得的优势进行时时互动交流、研讨甚至辩论, 从而推动教育科研。

正因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科研中的重要性;改善硬件环境, 加大硬件设备建设力度是至关重要的。2007年之际, 在区委区政府、教育局、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领导下, 学校筹资600余万元, 装备班班多媒体电脑、展台、背投电视, 目前已经成为老师们上课不可或缺的帮手;每位老师配备一部高配置的笔记本电脑, 为老师今后网络教研的顺利实施, 打下了一个坚实的“硬件”基础。现今, 我校所装配教师用电脑已增至500余台, 并增加大容量存储服务器两台, 实现了硬件装备上的又一次飞跃, 为今日我校进行网络教研保驾护航。

经过几年来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尝试, 现在, 广大一线教师们充分意识到——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多媒体网络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科研方式。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将改变教师个体研究探索的单一教研过程, 而代之以网络为平台, 群体进行互动学习、交流研讨、共同释疑、解难的集体教研过程。

2 依托城域网、校园网, 推动网络教研, 实施素质教育课改

2.1 积极参加区校的教研平台, 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与互动交流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探索, 我们深知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科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自从2006年9月份, 我校广大一线教师就积极参与区教育局、区进修学校开始的各级各类网络教研, 利用这个集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及所见及所得的平台进行互动交流、研讨甚至辩论, 大大方便于各校教师之间互动交流、互动探讨、互为质疑、互为解惑。将自己的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发表出来与同行共同研讨, 集思广益, 一齐解惑, 正是这样一种开放式、及时性及所见及所得的互动交流与互帮互学, 使之形成一股强劲的合力, 推动着我校教育科研工作进入快速运转的轨道。

2.2 创建“学科主页”, 促进各学科之间的平衡发展

在我校统一合理规划布置下, 各学科纷纷以校网站为龙头, 结合本学科自身教科研特点, 设计制作了“学科主页”。各学科依托学校网络平台, 为学科内部各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搭建了另一个方便又实用的虚拟互动平台, 真正实现了不受时空限制下的资源共享, 互动研讨, 教案的实名在线编辑。

2.3 创建”“教师主页”, 搭建“师生桥”

为了更好地发动师生共同参与到学校教育科研行列中来, 我们还提倡教师创建个人主页, 并为教师们提供技术支持与规划指导。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登陆教师主页, 与老师取得联系, 并对学校的工作、教师的工作发表意见;同时也方便教师个体之间的交流研讨, 真正实现了“师生互动”。

3 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操作水平, 提升网络教研时效性

在网络教研实践探索中, 我们发现由于教师计算机操作水平不高, 导致一部分教师对于参与网络教研较为生疏, 不懂得如何参与;于是, 我校便在笔记本电脑全部配齐的情况下, 狠抓各校教师计算机培训, 多次开展计算机上网基本上网技能操作、办公软件操作、课件、网页制作培训活动, 从而提升网络教研的时效性。

网络教研在发展过程中, 呈现出网络教研体系建立健全的几点需求。

(1) 网络教研需要制度保证。在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中, 学校需要建立相关的校本教研制度和评价制度, 从而保证网络教研活动得到有序地开展。制度的出台, 可以使教师在一定的约束中去不断地学习, 从而获得丰富的研究话题, 也促使教师把网络教研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一种内在需要。

(2) 网络教研需要专家引领。在网络教研的行程中, 我们肯定会遇到很多的坎坷与险阻, 有时, 由于自身的知识与能力有限, 我们会对前行的方向产生迷惑, 这时, 专家可以凭借自己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为我们指明前行的方向;有时, 我们会在一些“瓶颈”问题上发生激烈而刺激的争论却因在同一水平不断重复而不能提高, 这时, 专家可以高屋建瓴, 帮助我们找到最佳方案, 使我们的教研走向更深, 走得更远。

(3) 网络教研需要活动支撑。教研必须以活动为载体, 通过网络可以开展诸如“网络视频课”、“网络课件评比”、“电子教学案评比”等研究活动, 并通过网络进行课堂“会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网络教研活动必将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 提高教师的研究兴趣, 使学校的网络教研呈现出蓬勃向上、欣欣向荣的气象。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 借助网络, 构筑网络教研平台, 开展网络教研, 我们深信, 将会成为推动学校教育科研的流行而又实惠的方式之一!

摘要:教学研究活动, 对于我们一线的基层教师的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教研活动由于受到时间、空间、费用、学科性质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随着信息技术学科与其它学科整合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应用, 我们希望利用学校现有的硬件设施和网络环境, 创设网络教研平台, 让尽可能多的教师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 使教研活动效益最大化, 使学生、执教教师、听课教师收益深度、广度最大化。

关键词:网络教研,教研活动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Z].

[2] 樊钏.网络教研让教研触网[EB/OL].

网络教研实施方案范文第6篇

多年以来,地处农村的学校和城市学校教师的发展呈非均衡的发展状态。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为农村学校教师跨越时空的学习交流提供了可能。网络也正在强势地影响和改变着教育教学研究的各个环节。把校本研修移植到网络上去进行网络研修就是一种新的方式。即通过学校组织者事先搭建好的网络交流平台,引领、带动、组织教师参与各类校本研修活动,提高教师研修能力。

培训先行,保证网络化校本研修的运作

1 时间上集中组织与分散学习相结合

为全面有效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在围绕研修校本平台开展培训的过程中,我们每位教师既是参与者,又是研究者。“齐学自学”两条腿走路的方法从一开始就进行了有效的实施。除了利用教师业务时间集中对教师进行分项培训外,教师自学和自我内化的跟进,也积累了平台经验、推进了网络研修的顺利实施,丰富了网络化教研能力。

2 内容上从实际出发和循序渐进相结合

本着“以校为本、分层推进、重在应用”的指导思想,我们力求创造一种基于校、立于校的培训氛围。因此,我们通过教师征询调查了解教师需求,分层次对教师进行了平台操作系统、资源利用技术、问题解决方法等的培训,保障研修活动的全面推进。

3 方法上任务驱动式和自主实践相结合

除了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研究过程中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自己的个人教学资源包以外,我们还组织若干教师学习小组,就学科中的某一任务或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确定某一主题,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互动,从而使教师感受到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和学习合作模式。

4 形式上点面结合和分层推进相结合

为保证培训形式的丰富有效,我们建构起了“专家引领扫障碍,同伴互助共成长,梯队培训全推进”的培训模式。通过专家面对面的指导,校际联合体肩并肩的研究和校内专业骨干队伍、教研组长、教师队伍手拉手的学习,真正有效地发挥了专家、骨干教师在研修中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实践为重,强化网络化校本研修的推进

1 课题牵动 主题引领

农村学校网络化校本研修工作能否顺利实施、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管理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基于此,我们积极倡导“学校工作课题化”的推进思路。首先确立以《上海市农村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项目为切入点;其次以区级项目《校园网检测与分析》为立足点;再次以区《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和实施》为结合点,在学校、教研组、教师三级层面上确立了研究课题,如基于校本平台的有效教育资源应用研究、基于网络的课例研究、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有效课堂研究等,得到了教师的大力支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依托研修平台,开展以全员参与、学科研讨、示范交流等为形式的网络环境下的系列专题研讨和实践研究。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研修,将信息化课题研究和校本研修研究课题两者自然有机整合,引发了教师积极寻求创新本校网络化校本研修研究模式的热情,促进了学校网络化校本研修工作的深层次发展。

2 教研行动全员参与

学校的校本研修平台的架构,为教师的研究注入了一股新的清泉。网络立体化研修提供了新的成果体验。在研修平台的支撑下,每学期我们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学研究活动,如“基于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研究”的学校改进课活动,“网络环境下传统理念与现代理念碰撞”的校际联合体活动,“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的教科研成果评选活动等。全体教师充分借助研修平台,依托网络优势,广泛开展备课上课、观课评课、说课论课活动,引发了研修热潮,促进了共同发展。

刚结束的“改进课”活动,更是让教师尝到了网络化研修的甜头。“四以四优”即以校本研修平台为抓手,优化平台建设;以体验网络化研修优势为抓手,优化研修方式;以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人手,优化课堂教学;以备课组为实施单位,优化团队建设的活动目标指导下,全体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依托校本研修平台,共同体验网络研修的无穷魅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这种研修方式也得到区了相关专家的好评,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章健文老师在感受了这种研修方式后作了如下评价:利用网络,及时记忆,随时反思,不受时空限制;切片式的视频资料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结构的认识和设计,针对性地反思;主题式研讨栏目设置,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3 论坛互动 开放共享

“校园论坛”是我校校本研修平台上一个深受教师欢迎的互动交流区域。在这里,教师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智和观点;可以把各自的教学设计、反思、案例及时上传;也可以把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以求助方式提出,及时得到名师和同伴的指点和帮助;还可以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敞开心扉,提出自己的见解而引发讨论……我们通过这一平台积极引导教师开展丰富有效的主题学习和交流活动,如“骨干讲坛”、“班主任讲坛”、“每月论坛”、“教研论坛”、“把好课带回家”活动等。这种深度会谈交流的开放机制,不仅丰富了网上资源,更拓展了教师展示交流的空间,增添了校本研修的生命活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打开了一扇别样的天窗。

感悟其中,体会网络化校本研修的优势

1 延伸了活动的影响

网络化研修信息的可存储性,保证了教师选择自己合适的时间和空间,充分、深入、系统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对参与的每一位教师而言,每一次的网上阅读学习和交流,都是不断地反思自身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的过程。即使没有直接参加的教师也可以通过浏览活动的内容,阅读相关的评论,了解各家的观点,参与其中的互动。网络化研修延伸了研讨的影响,拓宽了参与的面,扩大了研究的辐射面,使一种基于小集体的相对封闭的传统行为变为一种面向全体、立体开放的教学研究行为,实现学习的最大范围化和最大限度化。为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2 增强了理性的思考

网络化研修由于是教师在课后自己选择合适的一个时间去参与交流,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有的是仔细推敲的结果,有的是诚恳的真知灼见,有的是查阅有关资料后的理性思考,还有的是引经据典的观点阐述,因此所发表的评论应该更成熟,更有深度、更有价值。教师的反思增多了、深入了,也就自然而然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3 便利了资源的共享

校本研修的成果共享是研修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网络化研修平台中储存了团队成员所有的在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的各类资源,包括优质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反思、教学评价、教学录像等。教师在让别

人分享自己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他人的研究成果,达到互相交流的目的,实现资源共享,使资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教师的成果可以通过网络让更多的人共享,教师自身的价值通过网络无限放大。

4 透明了活动的监控

教师是否每次积极参与了研修,是否都按时进行了相关的活动,是否确保了活动的质量,是否存在敷衍应付行为,干部是否能以身作则参与指导……在网络平台上都一目了然。这一方面督促了教师自觉行为的改变和跟进,同时也促使管理者与教师同研究共成长。扁平化的监控和管理方式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组织管理的变革,使教学管理变得更加规范。

思考在后,确保网络化校本研修的推进

1 要遵循校本的原则

校本研修平台的架构并不是单纯地追求平台本身的如何新奇,要注重实效的取得;网络研修的开展并非是哗众取宠,要注重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在农村学校中,开展信息化研修的实际基础不尽相同,教师在对网络化研修的认可度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作为农村学校,网络化校本研修的实践更要注重和遵循“以校为本、以事为本、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和原则,依据实际因地制宜地打造学校信息化建设平台,开展符合校情的信息化教学研究,切不可一拥而上,追求形式。

2 要注重正确的导向

相对宽松自由的网络环境提供了一个充分表达的场所。网络化研修在带给我们欣喜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困惑。在网络研修的过程中,有些教师没有以科学严谨负责的态度去参与教学研究,随意性、应付性较多,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误导他人的思想,扰乱他人的思维,产生负面的影响,搅乱网络研修的秩序,降低网络研修的可信度和有效性,阻碍个人专业的成长。因此,网络评课需要加以积极的引导和管理。不仅要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更要加以规范的引导和正确的指点,使网络研修朝着良性轨道发展。

3 要结合直面的交流

网络研修的很大优势在于时空的延伸,但由于交流的直面对象是机器,如果一味追求单纯的形式,久而久之教师间的情感交流往往会因为缺少视觉和语言的互动交流变得冷清而淡漠,不利于团队的建设。而传统研修方式虽然在时空上有一定限制,但当大家围坐在一起面对面交流时,不仅能体味活动的隋景,还能感受浓浓的人文气息。因此,两种研修方式各有千秋,各有利弊。在推进网络研修的同时,我们不能搞极端,要科学地加以选撬扬长避短,发挥最佳效果。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我们深深感到,网络的高度发展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校本研修平台的运用为我们搭建了实用的舞台,网络化校本研修的开展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打开了一个绿色通道。我们坚信,我们现在所做的只是个开始,前面的道路还很长,但我们已经在路上……

上一篇:物流系统毕业设计范文下一篇:五下品德教学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