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范文

2023-09-18

高一地理范文第1篇

高 一 地 理 备 课 组

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认真围绕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的活动结合学校全面工作的目标,融学科特色开展高一地理备课组工作。

2、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为根本任务,启发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方法和能力,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加强备课组的教学研究,全面提高课堂的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和效益性。

3、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及组织学生开展地理小论文的写作、如有可能进行地理野外观察实践活动。

4、全面提高高一年级地理教育教学质量,力争在各种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5、加强本组的导学案和资料建设,为今后工作提供一定的积累。

6、加强备课组的团结合作,形成合力,使全组成员都有进步,在一种比较和谐的氛围中成长工作。全组所有成员努力将工作做到最优,都能成为学校放心的教学骨干。

二、工作思路

为了完成以上工作目标,形成以下工作思路:

(一)、整体构建备课组,进一步规范备课组活动制度

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每次活动有主题、有针对性,通过一系列活动将本组地理教师凝结为一个整体,强化整体意识,发挥整体作用,实现智慧互渗。

(二)、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1、坚持集体备课制度。

依据学校的安排主要是每周一次教研组集体备课。每次轮流由一个教师作为主备课人,事先写好教案,在备课会时进行简短的说课,其他老师给予建议。同组的教师共同参考,并进行教学实施。在下一次备课时再进行总结和修正。相信在上学期形成的良好氛围下,这学期的集体备课会有更好的效果。

2、加强组内推磨式听课制度的管理。

为了真正促进组内教研,加强听课是最好最有效的措施。因此这学期还是先制定好组内课程表,加强组内听课,这个效果非常好。我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听课的现象非常普遍,能达到合理分配和彼此监督的作用。

3、为了及时检查教学成果,组内每月定期举行地理教学的反馈工作,及时改进,促进教学及师生关系的和谐。本学期将在导学案检查、听课笔记、学生考试成绩、课外活动辅导等方面对组内教师进行

比较。

4、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带来了观念的更新。这学期会加强课件资源的共享,进一步浓厚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氛围。

(三)、坚持课改、加强课题和校本课程的研究

首先,进行新大纲新教材的学习和研究,落实新的课程计划。 这学期我们主要以专题发言的形式和选取好的文章让老师们进行学习,内容主要涉及的是课程标准解读和教学方式转变操作及相关文件的学习等方面。

其次,扎实开展“研究性学习”。

确定本学年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做法,进度计划和工作分工,做到有计划、有时间、有地点、有内容。高效有序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最后,备课组工作要突出“研究”。要研究课程改革中探索性问题,研究教学常规中普遍性的问题,重点是要研究课堂。围绕本期课堂主攻方向,拟定专人教师上一堂“高效课堂”公开课。

(四)、积极开展地理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改善地理学习氛围。组织老师参加和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区等各级举行的竞赛活动。

周次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内容 宇宙中的地球(第

1、2两节) 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 宇宙中的地球(第4节) 第一单元复习与检测 国庆放假 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 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 地球上的大气(第3节) 地球上的大气(第4节) 期中考试复习 期中考试检测 地球上的水(第

1、2节) 地球上的水(第3节) 第三单元复习与检测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

1、2节)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节) 第四单元复习与检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第五单元复习与检测 期末考试复习检测

高一地理备课组

高一地理范文第2篇

一、试卷特点分析 本试卷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共70',其中单选25小题共50',多选5小题共20'),第二部分是综合题(共30')

1.注重基础。试题的考点覆盖了本学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重要图 表都有所涉猎。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必须的地理知识,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2.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探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在整套试卷中,不少题目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 。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试卷中有28道题是直接利用图来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4.转换提问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中强调尽量避免机械地记忆知识,这就要求试题应引导学生灵活地理解、领悟和掌握运用知识。这些试题的呈现方式新颖、灵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产生活实际。这些均不能直接在书上找到答案,而需要学生多思考。

二、学生考试失分情况分析

学生答题情况: 对部分学生(平行班)试卷进行抽样分析,选择题60分以上占18.06%, 40--50分以上占48.2%,30分以下占29.7%,综合题得分较偏低,反映出学生对高一地理必修2的知识掌握不牢。总平均分为61.36,高分学生相对较少,这也是由于主观题的解答训练不够,反映出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差别。

三、学生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学生考试结果分析,与预期值有一定差距,从全年级来看,第一层次的班级80分以上人数28人,90分以上1人:平行班11人,最高分90分,最低分18分,且40以下低分段人数较多,这与学生基础差有密切关系。

2、知识掌握不全面。单项选择题

7、

11、

18、24错误多,多选题

26、30题错的较多,综合题34题得分率较低。

3、知识理解存在缺陷。

4、书写的不规范。

5、答题时马虎。

四、今后教学应采取的措施

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降低教学难度,立足基础,发展能力。 基础知识是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是培养学生智力、能力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切实实让学生掌握应该学好的概念, 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性教学。以便使学生形成正确清晰的地理概念、规范的地理语言。

3、应注意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平时教学中应加强阅读地图和图表能力的培养,要能读懂各种地理示意图,明白其含义。

高一地理范文第3篇

一、单元复习

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地开展单元复习,使学生打下牢固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单元复习依据下列的原则与方法:

1.深化、细化知识点,复习到位。

单元复习阶段,逐项落实其中的要求,深化、细化各知识点,将考试内容分解为概念、规律、特征等,确实理解、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规律、特征的引出和适用范围,纠正学生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争取一步复习到位,避免“夹生饭”,留下后患。

2.讲练结合,建构完善的知识结构,单元过关。

单元复习以教师的讲为主。虽然说是这些内容学生以前都学过,但学生的知识遗忘率甚高,现在复习避免将课上成“新课”,构建知识体系。充分挖掘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边讲边练,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知识和技能。考试,不仅仅是检验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有时也是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时候。

要注意对习题的讲解,尤其是解题思路的讲解,这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在讲练的同时,不拘泥于教材的顺序,将教材中相关内容融会贯通,建构每一单元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归纳好的大量的知识结构,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细化,要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充题目,争取题目对知识点的高覆盖率,每一单元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训练确实过关。1

3.熟悉地图和其他各种地理图表,建立“脑中的地图”

在刚刚开始复习地理时,学生常常会忽视使用地理图表,只对教材上的文字感兴趣。而在地理考试中各类地理图、表占有重要地位。教师要不时对学生强调,学好地理的关键在学好地理图表,尤其是地图。

4.灵活运用多种教法、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教师在复习的过程,固然要注意科学性、系统性,但也要有意识地增加趣味性。根据教学内容,灵活使用分析法、归纳法、比较法等各种教法、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自学可以弥补教师授课的不足。

单元复习是整个高一地理复习的基础,没有这个牢固的基础,综合复习就将是“空中楼阁”。

二. 综合复习。

在综合复习阶段,以综合练习及讲评为主,教师有针对地编制一系列的综合练习,及时练习,及时讲评,查缺补漏。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调整心理素质,提高应考能力。

二、具体课时安排

第15周:新课结束

第16周:单元复习

第17周:综合复习迎接考试

高一地理组

高一地理范文第4篇

本套试卷内容包括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三和必修四两个模块,难度适中,无偏题怪题,试卷既考查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即基础考查),同时又考查了学生的语篇阅读能力。

一、试卷结构

试卷结构比较合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由听力(共四节,满分30分:其中第一节听5段对话,每段对话仅读一遍,共5小题,满分5分;第二节听四段对话,每段对话读两遍,共10个选择题,满分10分;第三节听五句话,根据内容补全句子,每句读两遍,共5小题,满分7.5分;第四节听A.B两段材料,根据其内容填空作答,每段材料读两遍,共5小题,满分7.5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其中包括10个单项选择共15分,完型填空共20小题,满分30分)、读写能力测试(共四节,满分75分:由三篇阅读,共15小题,满分30分;词汇运用,共10个小题,满分10分);句子翻译,共5个小题,满分10分;书面表达(25分,四大部分组成)。

二、考试概况分析

试题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各班及格人数在20-28人之间。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在几个部分中,听力和阅读理解失分较高。

1、听力部分文字部分难度不大,语音语调纯正,语速基本是native speakers正常速度,部分学生接受有一定难度,建议提高平时听力训练的难度,多听正常语速的材料;同时,从学生的口语训练入手,提高对正确语音语调的把握能力。

2、单项选择基础性、时事必强。所考查语言知识均来自个Module的基本知识点,除了基本的短语、时态、语态、句法知识外,更加侧重了语境在解题中的作用,基本没有单纯考查知识点的题目。其中第33题普遍反映有一定难度,这道题考查了两个语法知识点,一是非谓语动词作定语,二是suggest后跟宾语从句时时态的选用。

3、完形填空所选三段材料均是来自同学们所学的课本上,主要考查学生对书本上语篇理解,当然记忆是很重要的,一是课文内容的记忆,二是单词拼写的记忆。

4、阅读理解难度适中,其中A.B两篇是选择题,C篇是问答题。所设题目涵盖

1 了文章主旨大意、细节信息、猜测词义、推理判断等考查指标。语言地道,趣味性强,没有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

5、书面表达,半开放式作文,文章内容是关于成都的环境问题,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题材,会有话可说,但是从阅卷情况来看,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心中有话却无法表达,足见语言综合能力尤其是表达能力还是一大难关。典型错误:

1、漏掉要点;

2、汉语式的句子较多;

3、短句较多,显得琐碎;

4、固定搭配使用不准确;

5、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出问题较多。

四、教学建议

1、针对学生普遍反映本次考试时间太短,我们应认真研究外研版新大纲、新教材,并精选练习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进度。

2、加强对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

3、在平时教学中,经常向学生提供一些精读或泛读文章,扩大词汇量和阅读面,指导学生阅读,逐步提高速度。

4、从词、句开始,进行作文阶梯训练。

高一地理范文第5篇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师院校地理教学论课程群研究与建设的现状,提出全过程技能培养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论课程群的建设。从全过程技能培养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论课程群建设的重要性、课程内容及保障制度三个方面论述了对地理教学论课程群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全过程技能培养 地理教学论 课程群 保障机制

[作者简介]黄莉敏(1969- ),女,湖北潜江人,湖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柯新利(1977- ),男,湖北天门人,湖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副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为GIS与高等教育管理。(湖北 咸宁 4371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湖北科技学院重点教学立项“基于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学科教学论课程群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1Z012)

一、高师院校地理教学论课程群研究与建设现状

自2005年以来,有学者打破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僵化研究范式,提出了“课程群”建设这一全新概念,课程群是指若干门彼此独立,内容上密切相关、相承和渗透,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一组课程集群。课程群建设是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从有限的研究文献看,主要对课程群建设的意义、内涵、原则以及课程群建设目标、课程分解与组合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理论探索。

在地理教学论领域有关课程群建设的文献仅有二篇,最早进行研究的是重庆师范大学的李晴教授,她介绍了本校地理教学论课程一分为四的举措,并提出了在教学方法、媒体与课程评价上的改革思想。内江师范学院进行了地理教学论课程群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安排的构想。在少数部属院校,地理教学论进行课程群改革业已先行,如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由于改革的初衷不同,这些院校的地理教学论课程开设各有侧重。总的来看,目前高师院校进行地理教学论课程群改革,还未普及和深入,仅仅是停留在将地理教学论课程分解为几门独立课程,各自为营进行教学的层面,缺乏从师范生就业需求和课程间内在联系的角度进行系统建设层面的研究。

二、全过程技能培养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论课程群的建设

(一)全过程技能培养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论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

基础教育界、高等教育界有关人士认为,中小学进入新课程体系后,急需一批能够迅速适应和胜任新课改教学的教师,这种需求使得中学职场更追求师范毕业生对新课程理念的领悟和教学技能的掌握与应用。近三年的就业招聘市场行情显示,中学地理教师招聘采取笔试和面试双门槛准入制度,笔试包括做课改高考试卷、测试题、习题、设计教案,面试包括讲课、说课、分析试题、画图等。有些学校对讲课和教案设计还附加指定教学方法和技能条件,比如要求运用案例教学法讲解“工业的区位选择”,运用实验法讲解“锋面”,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設计“洋流”一节教案等等,“以技取人”。拥有高超的教学技能可以提高师范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已成为新课程背景下师范毕业生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因此,构建 “一个中心,三个维度”,由最能反映师范技能的六门技能型课程“地理教学概论”“中学地理教学设计”“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实训”“中学地理实验技能”“地理教学研究”“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组成地理教学论课程群结构体系,已成为高师地理教学论课程改革的方向所在和当务之急。

(二)全过程技能培养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论课程群建设内容

课程群建设是课程组合知识体系的重组,是对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再设计。课程群建设有别于课程建设中的单兵作战和单一课程内部的吐故纳新,它立足于大课程建设,既对几门课程内容进行融合,又对融合后的大课程进行分解,因而课程群建设内容应该与以往课程建设内容、精品课程建设内容有较大区别。全过程技能培养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论课程群建设内容,既要紧紧围绕“技能”,充分体现课程群建设的内涵与特征,又要使建设具有系统性,发挥课程群建设产生整体效益和规模效益,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功能。

1.制定教学大纲。要结合基础教育地理新课程理念价值取向、功能特点、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总结归纳出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下的地理新课程教学技能种类,将不同种类教学技能分别对应纳入“三维一体”相应课程中,然后在大课程框架下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基于全过程技能培养的地理教学论课程群的总教学大纲和群下各门课程的分教学大纲。

2.教学内容的融合与分解。群内课程内容的相关性、融合与分解性及课程实施的相对独立性是课程群的典型特点。针对地理教学论的课程特色,将原有独立单一的课程“地理教学论”内容进行分解,弄清分解后的“地理教学概论”与“中学地理教学设计”“地理教学技能实训”“地理教学研究”“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等课程间的关系,是总分关系,补充关系,拓展延伸关系,上下游关系,还是交叉渗透关系?或几者兼有?各门课程的内容是什么,如何删重增新,进行不同课程内容的对接与融合?厘清各门课程所侧重的技能,确定先后学习的逻辑顺序,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各门课程的衔接和教学计划的制订与课程性质的定位。

3.课程群教材建设。迄今为止,“三维一体”课程群中的多门课程无专门教材和教参,如“地理教学概论”“中学地理教学研究”“中学地理实验技能”“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等。“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课程,目前市场上有三个版本的教参:王民、仲小敏的《地理教学论(第2版)》(2010年)、曹琦主编的《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教学原理与方法》(2005年)、白文新主编的《中学地理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2011年),“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实训”课仅有华东师范大学段玉山教授主编的《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2003年)。这些资源中对中学地理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技能内容的取舍、编写的角度各有侧重,是很好的教学参考,但要突出全过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尚需进行课程群教材的全面创新开发与建设。

4.课程群团队建设。教师是课程建设中最具活力、可塑性最强和实施课程群建设最关键的因素。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已成为我国改革高校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向。地理教学论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首先,要明确团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共同发展目标,始终坚持团队与个人的捆绑式互动,个人荣誉服从团队荣誉;其次,所授群内各门课程建设以课程群大目标为总向,课程之间进行关联协作建设;再次,以“教研项目”驱动教学团队成员的分工与协作互动,实行教学与教研双轨并行,展现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先进性;最后,建设一支以中学地理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海外兵团”实战部队援助教学团队,即在“课堂技能理论教学→课堂技能操作应用→课后技能实践落实”三段式教学体系中,涉及课堂技能操作应用和课后技能实践的内容,请“海外兵团”作出观摩指导和技能示范教学,同时,参与相关技能教学问题的教研活动和教学立项,通过这些举措形成教学团队成员之间的最大合力。

(三)全过程技能培养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论课程群建设的保障机制

地理教学论课程群建设要体现和落实全过程技能培养,需要建立课内、课外、教学模式和评价等方面的保障机制。

1.课堂教学以技能操作与应用为本,确保全程技能化。地理教学论课程群建设要实施全过程技能培养,首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技能操作与应用为本,始终体现“课堂技能的全过程性”,因此,必须摒弃传统以知识理解与掌握为目标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将技能操作与应用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运用有助于目标实现的最佳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在教学方法上,倡导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探究法、项目教学法、研究性学习等;在教学程序上,主张教学知识与技能理论讲解(教师)→案例呈现与解析(学生为主)→技能设计与表现(学生)→技能检测与反馈(学生)→技能反思与申诉的教学程序,保障技能培养的可操作化、全过程性。

2.建立完善的实训实践实习体系,夯实所学技能。课堂教学仅仅是室内的练兵场,要使培养的人才技能娴熟、适应社会,必须建立完善的实训实践实习体系,进行相应的职场预习。首先,确立实训内容,指出“地理教学概论”“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实训”“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中学地理教学研究”四门课程中哪些内容需要进行实训;其次,确定实践性的环节,如实验、课程设计、见习、实习、顶岗、毕业设计等;再次,设计和规划实践环境场所、实践实习阶段、周期长短、内容等;最后,制定相应的实训实践实习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通过一体化的实训实践实习体系的建设与实施,夯实各项师范技能,保障技能培养的实践性、应用性。

3.构建“1+2+3”模式,形成課程群建设整体效应和规模效应。在课程建设改革中常见的有单一课程模式和精品课程模式,这类模式专门针对独立课程,已取得较好的效果和建设经验。地理教学论课程群是多门相互关联的课程(“点”)组成的“集群”(“面”),比独立课程建设面大,“面”上建设的要求与独立的课程和精品课程的要求不同,建设的模式也与独立课程、精品课程迥异,既要考虑群内独立课程建设的个体性,又要把握群体课程建设的整体性。

根据地理教学论课程群内相互关联的课程内容、具有合力的团队群体,凸显技能操作的课堂内外实训和经济学“集群”概念的内涵,可构建课程群负责人制的突出团队群策群力的“合零为整”的“1+2+3”模式,即1个龙头、2个抓手、3个环节。团队合力重点建设群内1门精品课程,以精品课程为龙头,辐射示范其他课程建设;以教学研究和“点”“面”结合的课程群管理这两个着力点为抓手,保证课程群建设的先进性和整体性;落实课程群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技能培训教学程序,单门课程和课程群的实训实践实习体系,以及地理教学论课程群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等三个环节。通过“1+2+3”模式对地理教学论课程群进行建设,可以保证地理教学论课程群建设贯穿到整个教学、实践和管理中,保障课程群质量建设形成强大的整体效益和规模效益,产生“1+2+3>6”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

4.设计体现全过程技能培养的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监督机制。要使地理教学论课程群建设确保落实全过程技能培养,有必要设计凸显全过程技能培养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课程群建设内容、课堂教学、实践实习体系、教学模式四大模块内容,并采取教学团队自评、学生学习座谈、同行与团队协商式评价、教学管理部门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主体与方式,通过建立评估机制,保障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达标。

[参考文献]

[1]龙春阳.课程群建设: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科学,2010(2).

[2]李晴.地理学科教学论课程群建设的实践探索[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

[3]卢小丽,杨梅,李尤.高师地理教育课程群建设的探析及构想[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6).

[4]黄莉敏,钟儒刚.构建基于技能培养的高师地理教学论课程群[J].教育与职业,2012(18).

[5]郭必裕.对高校课程群建设中课程内容融合与分解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05(2).

[6]梅水燕,李利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策略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9(2).

高一地理范文第6篇

1 端正思想, 提高认识, 明确学好地理的重要性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学习的最佳时期, 也是思维能力发展最快的阶段, 高中生自我意识强, 有极强的好奇心, 求知欲和对事物的敏锐感觉, 接受信息快, 记忆力强思维活跃, 应该是学习地理知识的最佳时期。但是因初中取消地理学科升学考试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加之任课教师多是非专业毕业, 部分家长和多数学生都把地理当“副科”, 甚至很多学校把地理课挪作它用, 最终导致升入高一的学生普遍地理基础知识薄弱, 对地理学科认识不够。再因会考逐渐淡化, 高中科目增多, 压力增大, 任务加重, 以及文理要分科的影响, 学生对地理科明显缺乏足够的重视。面对这一残酷的现状, 作为高一地理教师, 我们应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 加强地理学科地位的树立强调学好地理学科的重要性, 如古人以“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的知识渊搏;在当今社会, 全球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最突出的问题。现在, 人们已经认识到面临许多对全球性的不利因素, 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域污染、气化污染、植被破坏、资源缺乏、人口增长过快、地区间经济差异问题, 这几种情况都与地理有非常重要的联系。使学生意识到, 要想解决好这些问题, 必须提高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提高全民素质, 正确处理好人地关系。让学生明白放弃学习地理, 是目光短浅的表现;学好地理, 对个人、国家以及全社会都非常重要, 从而端正态度, 提高认识, 改变重理轻文, 主动学习地理, 为学好地理奠定坚实基础。

2 采用多样式的教学手段,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孔子十分强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何等重要。高一地理是整个高中地理的开始, 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能激发积极探索的动机, 因此,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是全面提高教学水平的前提。

首先, 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高中生思维敏捷, 有很强个人见解, 如果长期用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 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 再因高一地理第一单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内容抽象, 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要求高, 如果教法处理不当, 极易使学生丧失信心, 所以教学时力求丰富多彩, 精心设计, 不断用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其次,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与手段, 变抽象为直观。

课改紧跟时代的节拍, 利用现代媒体与手段, 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教师可以利用电脑把一般的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内容开发为教学课件, 不仅包含文字和图形, 还能将声音、动画、录像融为一体, 让学生有清晰直观的感觉, 再配合教师的精讲和学生活动, 不仅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提高, 更有利于学生动手、动脑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再次, 面向全体学生, 激发学生探索精神。

由于高一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目标不一样, 所以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构成和目标, 根据各自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动机, 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的设计课堂教学和练习, 以保持各层学生的学习兴趣, 既要让读理科的同学学好基础知识顺利会考过关, 又使读文科的同学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使他们都能从教学过程中体现出自我的价值, 在享受成功的喜悦中不断地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目的。

3 注重基础知识, 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在高一地理教学过程中, 除了基础知识的传授外, 还应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尤其是识图、绘图和解图能力。

第一, 平时有意培养学生的读图意识。地图能力的基础是空间辨识能力, 这对高中学好地理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空余时间 (如课间十分钟, 饭前、饭后以及睡觉前几分钟) , “轻松”、“无意”地翻看地图, 随意看地区轮廊, 熟悉地名、气候, 联想那里的风土人情, 资源物产, 热点新闻等, 日积月累, 地图翻“烂”了就会“烂熟于胸, 空间感觉产生了, 读图能力也就提升了。

第二, 加强学生绘图和解图能力训练。

充分利用练习和竞赛活动训练学生的绘图能力, 如举办全班“中国政区图”、“世界政区图”、“区域轮廊图”绘图比赛, 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提高绘图水平, 掌握绘图技巧, 最终实现“善用地图, 图文互变”的效果,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 养成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处理地理信息的习惯, 提高综合记忆、理解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 重视乡土地理的教学, 加强野外实践活动, 理论联系实际

“实践出真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单凭课堂讲解, 学生难以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学以致用,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理论联系实际, 结合当地实际, 认真编写乡土教材, 适时适地开展学生野外实践活动, 既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又让学生明白理论来源于实践, 又将回到实践中, 从而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大有益处。

总之, 高一地理教学是整个高中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要想整体提升教学质量, 必须让学生端正态度, 提高认识, 同时教师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万事开头难, 只要迈好了高中地理学习的第一步, 一定会逐步提高, 循序渐进, 最终实现目标。

摘要:高一地理是高中地理的基础和核心, 是高中地理教学的第一站。面对地理基础知识薄弱, 对地理学科重视不够的新生, 要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 从学生思想上端正态度, 提高认识, 明确学好地理的重要性。其次, 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第三, 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技能。最后, 理论联系实际, 搞好乡土地理教学和学生实践活动。总之, 只要迈好了高中地理学习的第一步, 高中地理教学一定会逐步提高。

上一篇:一模考试范文下一篇:企业资产构成情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