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论文范文

2023-03-07

高一历史论文范文第1篇

一试题评价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紧扣教材及学考考点,试题难易接近于学考题难度,选择题分布较合理,但第三,四单元的选择题较少,涵盖了必修三前四单元大部分知识点。侧重考察学生的识记以及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归纳、分析及应用能力。通过测试本试卷的及格率为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二试卷分析(抽两个考场缺考3人共57份样卷)

题型与得分情况 得分情况 失分原因

较低

7、

14、

17、24题,其中第7基础知识不够扎实;题出错的达到33人,14题出错的选择题25小题共50知识的联系比较迁达到37人,17题 出错人数达到分;最高分44 分,移能力差,部分题分43人,24人出错人数达到40人。最低分6分 析题干时理解不到较好

1、

2、

3、

4、

8、

9、

15、

18、位

21、22题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最高13分,最低1分,平均分固,对教材知识不熟

26题,19分 7.63,得分率是百分之四十点一悉,不能正确分析概

六 括史料,不会从材料

里提炼有效信息

审题不准,不能找到

非选关键词句和做题的最高9分,最低0分,平均分4.79,择题27题,13分 突破口,知识迁移能得分率百分之三十六点八 共40力欠缺,知识体系混分 乱

部分学生基础知识

掌握不牢固,答题过最高14分,最低2分,平均分程中答案俗语太多,28题,18分 9.35,得分率是百分之五十一点不能准确答出历史九 专业术语和标准知

识点

三突出问题

1在平时历史学习中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行动上不落实,导致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2材料理解偏差,审题不准,不能找到关键词句和做题的突破口,知识迁移能力欠缺,知识体系混乱

3 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答题过程中答案俗语太多,不能准确答出历史专业术语和标准知识点

四 整改措施

1针对思想不重视的学生,多和学生谈心,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基础知识不牢固的现状,必须要在平时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牢记基础史实,并学会应用。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知识,运用与拓展知识。每堂课的小结部分再强调重难点,让学生学会总结。

2加强课后的复习,向学生提出复习要求,这包括课堂上的要求以及课堂作业的要求。每一单元学完之后,出一些测试题,多多锻炼学生的卷面答题能力。

高一历史论文范文第2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1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学习本单元,要把握两条基本线索:从鸦片战争开始。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步步的加深,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各阶层势力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中华民族奋起。五个重点:鸦片战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理解两个观点: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坚贞不屈,最终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第13课 鸦片战争

知识结构:

一、鸦片战争

1.原因:1840年6月,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战争,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2.经过:1842年,中国战败,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3.影响: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中国被迫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产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英法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联合发动战争,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三、清政府的变化

1.权力结构:设总理衙门、总税务司、同文馆。

2.思想:官员出现了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新思潮;奕欣、张之洞等人发起的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

第14课太平天国运动

知识结构:

一、运动的兴起

1. 背景:人祸(外国侵略者及清政府给人民造成极大痛苦)、天灾(自然灾害)

2. 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会)

3. 开始:1851年金田起义

二、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全盛时期的事件:

1. 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与清政府对峙)

2. 北伐西征(军事全盛)

3. 《天朝田亩制度》

目的:建立四同社会

评价:进步性(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局限性(没有真正实行过,因为一没有安定的环境,

最主要是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三、天国的衰败

1.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2.重建领导核心

3.天京陷落(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4.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是一次反清(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⑴它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⑵它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3)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势力。

第15课 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知识结构:

一、中日甲午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1.战争爆发的原因

2.爆发及经过

3.影响

4.民族危机的加深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各阶层都以自己的方式开展救亡爱国的运动,有清政府的军事改革、爱国知识分子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辛亥革命、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

二、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严重。影响:)

2.八国联军侵华(时间、目的、影响)

第16课 辛亥革命

知识结构:

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 兴起的背景

2. 兴中会的成立与同盟会的建立

3. 革命派与立宪派的论战

4. 发动武装起义

二、武昌起义及其对全国的影响

1.武昌首义和湖北军政府的建立

2.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三、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

1.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临时约法》的颁布

2.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

3.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17课 五四运动

知识结构:

一、运动爆发的原因(国际、国内)及导火线

二、过程(两阶段,前后期的主力运动中心)

三、意义(五四精神)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2

第五单元

把握一条基本线索: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无论是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以及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都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息息相关,反过来它们又在实践的过程中,。印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突出四个重点: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基本理论和意义;二是巴黎公社成立的特殊历史条件、政权的性质、失败原因和教训;三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重大历史意义;四是中共成立的历史条件、内容及意义;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意义;土地革命。理解一个重要观点:马克思主义在指导各国革命实践的同时,又通过各国的实践印证、丰富和发展了自身。

第19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知识结构: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二、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成为国际工人阶级斗争锐利的思想武器,促进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三、巴黎公社

1.公社建立的背景

2.公社政权的性质

第20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知识结构:

一、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二、革命的前奏

1.二月革命(结果、性质)

2.四月提纲

三、十月革命的过程

1.开始

2.结果

四、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历史意义

第21课 新民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线索:

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

1.中国一大(中共诞生)、中共二大(指明中国革命的任务:反帝反封)、国共第一次合作(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南昌起义(建军)、井冈山道路(找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努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重要基础)、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抗战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领导人民解放战争(结束国民党独裁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当家作了主人)。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3

第六单元

把握一条线索: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首先是从巩固新生政权开始的;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构成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但政治建设既有曲折又有发展;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总之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它既有曲折又有发展。突出三个重点: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二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基层民主制度;三是“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回归和解放台湾问题的意义。理解一个重要观点:政权的巩固、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祖国的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

第22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线索:

一、新中国的成

1. 新政协会议(新中国成立的筹备会)

2. 新中国的成立

二、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1. 《1954年宪法》中国政治制度基本建立起来(规定我国的根本的政治制度和其他一些重要制度)

2. 中国民主政治的三大特色:(1)人民代表大会制

(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23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线索:

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发展)

1. 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

2. 基层民主选举

第24课 祖国统一的潮流

线索:

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形成、含义)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构想的实施)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4

第七单元

理清一条线索: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瓦解,六起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加强。把握三个重点: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和瓦解过程及其主要对抗形成“冷战”兴起的原因和表现;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欧的联合自强、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振兴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出现,使世界格局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当今的世界格局正处在新旧交替之中,多极化趋势加强。

形成三个观点和认识:20世纪世界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三次大的变动,每次新旧格局的交替,都有一个缓慢的过程;当今世界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但不可避免;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它自六七十年代初露端倪,七八十年代日渐明朗,九十年代初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更加不可逆转。

第25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知识结构:

一、“冷战”的兴起

1.“冷战”兴起的背景

2.“冷战”的表现

(1)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兴起的标志)

(2)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3)北约和华约的建立(两极格局的形成)

二、“冷战”时期的“热战”

1.朝鲜战争

2.越南战争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线索: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1.形成的背景

2.过程

3.影响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日本经济迅速腾飞的原因

2.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3.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兴起的背景

2.兴起的标志

3.含义及宗旨

4.意义

四、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1.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2.缓和与动荡并存

3.多极化趋势加强(多极化趋势的表现、意义)

第27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时间 主要对手 外交政策 外交活动

50年代

美国

三大政策,一边倒 1.中苏友好

2.独立自主

3.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提出、实践)

60年代 苏、美 争取两个中间地带

70年代 苏 三个世界,一条线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

2.中美关系的改善、中日建交(1972年)

3.中美建交(1979年)

80年代 霸权主义 两个重要转变 加强与世界各国及组织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参加各种经济组织(WTO、APEC)

高一历史论文范文第3篇

同学们,欢迎你们步入历史殿堂!提到历史,仿佛离我们很遥远,但真正走进历史,你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能给你乐趣,也能使你聪慧,更能告诉你

许多做人的真谛,还能给你直抒胸怀的机会。同学们,在两个多月的学习中,你一定有了很多的收获和体会,潇洒地走进历史展室,一展各自的亮丽风采吧!

一、慧眼识珠(请把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单选题,每题1.5分,共45分)

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目前,在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

A.北京人 B.蓝田人 C.元谋人 D.山顶洞人

2.最早种植水稻的人是 ( )

A.北京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3.在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 的部落联盟首领 ( )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淮河流域

4.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6世纪 ( )

A.晚500年 B.早5000年 C.早500年 D.晚5000年

5.把商朝的都城迁到殷的是 ( )

A.文王 B.伊尹 C.盘庚 D.纣

6、 秦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在 ( )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207年 D.公元221年

7.史书记载的“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发生在 (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战国 D.夏朝

8.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可烧炭火的青铜器 D.三星堆青铜立人象

9.要研究商王的活动,最有说服力的文字资料的 ( )

A.《史记》 B.《资治通鉴》 C.甲骨文 D.铭文

10.我国古代闻名于世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处于战国时期的 ( )

A.齐国 B.楚国 C.赵国 D.秦国

1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里指的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楚汉战争 C.长平之战 D.秦完成统一

12.下列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张衡 B.蔡伦 C.张仲景 D.华佗

班级 姓名 分数

1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 )

A.战国 B.西周 C.商朝 D.夏朝

14.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 ( )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15.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庄子

16.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是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17.下列不属于西周分封制内容的是 ( )

A.周天子把土地、人民,分给亲族、功臣

B.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C.诸侯要向周天子纳贡

D.诸侯要按田亩数向国王纳贡

18.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使“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国王是 ( )

A.舜 B.尧 C.禹 D.启

19.下列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①使用骨针缝衣②使用天然火③种植水稻④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①③②④

20.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的决定性战役的 ( )

A. 牧野之战 B.城濮之战 C.长平之战 D.马陵之战

2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 ( )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秦朝

22.陈胜、吴广起义与历代农民战争不一样,其独特的历史作用是 ( )

A.首先提出“平分田地”的口号

B.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后世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C. 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封建王朝

D.攻占郡县,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统治

23.我国最早的全国规范文字是 ( )

A.隶书 B.楷书 C.小篆 D.甲骨文

24.佛教起源于

A.西域 B.欧洲 C.古印度 D.大秦 ( )

25.《史记》记述了

A.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

B.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C.从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历史

D.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的历史

26.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是因为 ( )

A. 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

B. 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 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

D. 汉武帝任用信奉儒家思想人做了大官

27.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始于 ( )

A.张骞出使西域 B.班超出使西域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丝绸之路”的开辟

28.某人想从东向西沿“丝绸之路”考古,他会先后经过 ( )

A.长安 → 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B.河西走廊→西亚→新疆→欧洲

C.长安 →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D.河西走廊→长安→西亚→欧洲

29、最能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和雕塑综合特点的是

A.王羲之的字 B.顾恺之的画 C.石窟艺术 D.青铜器

30. 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认识,错误的是 ( )

A.加强了汉与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

A. 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C.是汉朝与外界联系的唯一一条通道

D.这条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二、列举题(18分)

1、列举古代史以少胜多的战役(3分)

2.列举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6分)

3、举出本册书中著名的雕塑艺术成就三例(3分)

三、材料分析题(第一题12分第二题10分,共22分)

1.阅读下列材料:(12分)

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上文中“皇帝”指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2)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4分)

(3)请站在中华民族立场上对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6分)

2、阅读下列材料:(10分)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请回答:

(1)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次著名的变法?(2分)

(2)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分)

(3)它的历史作用如何?(2分)

四、填一填(7分)

请在右图方框中填出战国七雄的名称(7分)

五、各抒己见(共14分)

1、《沁园春•雪》里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还看今朝。” ----毛泽东

(1)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指哪两位著名帝王?(2分)

(2)这两位帝王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3)有人说秦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暴君,你眼中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8分.注意评价人物要全面!)

答案:

一、1C、2D、3A、4C、5C、6B、7C、8A、9C、10D、11D、12B、13C、14B、15C、16B、17D、18D、19A、20C、21D、22B、23C、24C、25B、26B、27C、28A、29C、30C

二、

1、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也可列其他)

2、(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削弱封国实力(颁布“推恩令”)(3)强化监察制度 (中央司隶校尉,地方设刺史)

3、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秦陵兵马俑

三、

1、(1)北魏孝文帝。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2)迁都洛阳;穿汉服;改用汉姓;同汉族通婚。(3)促进了民族融合,也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使鲜卑族最终汇入中华民族大家庭。

2、(1)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2)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工;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3)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齐、楚、秦、燕、赵、魏、韩

五、秦始皇、汉武帝.

(1)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是因为:

1.他统一六国,结束战乱。

2.他制定一套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影响深远。

3.他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有利经济文化发展和国家统一。

4.北御匈奴,修建长城;(修建灵渠,开发南疆)。

说他是个暴君,是因为:

1.他下令“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他修建阿房宫和长城等,给人民带来繁重的劳役负担;统治时期,赋税沉重,刑罚严酷。(只要回答出其残暴统治即可)

高一历史论文范文第4篇

教学目标

一、熟悉挑战美苏两极格局的政治经济力量发展壮大的史实,记忆有关的组织、机构名称,理解世界由美

苏两极对立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二、掌握“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史实依据。

三、认识图片材料的价值及其与文字资料的印证。

四、提高认识二战后美苏两极以外的各种政治经济力量的增长,初步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影响,

树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价值判断标准。

教学重难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教学过程

互动设计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教师:欧共体是欧洲若干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的一个地区性经济、政治一体化联合体。

学生:首先看《欧洲共同体》地图,掌握欧共体成员国所属区域。结合教材有关欧共体的知识介绍,按提示阅读:欧洲国家为何要建立这一组织?其主要目标和作用是什么?

1、背景:⑴原因:西欧生产力/经济的发展。⑵目的:与美国、苏联相抗衡,加快经济的发展。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

2、形成:1967年由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而成(总部在布鲁塞尔)

3、作用:⑴政治经济一体化大大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⑵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不得不调整它的对欧政策。

知识巩固:投影展示下列材料:

材料一:早在上个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已产生。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又有所发展,但战后又一度削弱。30年代,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所发展,随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又加速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二战后„„不仅没有收缩,相反有更大的发展。表现在,其—„„变成了经常性行为;其—„„变成了指导经济增长的全面政策体系。

材料二:二次大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它是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工具,是国际垄断组织的新形式。具体地说,它是大垄断企业为了占据国外市场和资源,通过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或控制子公司,从而形成一个从国内到国外,从生产到销售的超国家的经营体系……60年代中,一位法国作者在《美国的挑战》一书中曾警告说,美国跨国公司正在把欧洲国家的经济控制起来。

材料三: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私人对外投资的地区流向和部门流向都发生了变化,前者突出地表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上…… ──均摘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请回答:

①据材料一,20世纪以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几次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二战后其新发展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②据材料二,二战后跨国公司的发展反映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略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学生:首先结合教材指出以下问题

1、日本是在什么情况下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

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表现是什么?

3、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原因是什么?

4、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作用是什么?

知识巩固:投影展示一组材料:

材料一:通货膨胀率极高,失业人数超过五百万,并且罢工不断发生。所有的日本人都在准备沉重的赔偿。他们认为,日本要作为一个军事强国而复兴,那就是愚蠢的;同时他们也认为,人民的生活水准即使要恢复到战前的水平也不过是对遥远的将来的一个梦幻。但是,到1948年(后),亚洲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不能不影响到日本。„„面对着这种新的形势,美国政府不得不把日本重新建设成为一个反对苏联和中国的堡垒,而这样一个堡垒又不得不以极高的速度建成。盟军最高司令部在占领政策上实行了一个较大的转变。„„

材料二:从朝鲜战争爆发起,美国军队就向日本企业发出了大量有关武器、运载工具零部件和其他军用物质的订货单。为了帮助实现这个目标,美国被迫紧急地复兴日本的经济,这样就使还在执行的日本经济非军事化的政策迅速中止了。同时,日本和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成为必不可少的了。……从1950年开始的五年时间里,日本的企业由于军用物资的巨大需求而发达起来。„„对于日本来说,这种发展是极其幸运的。事实上,当朝鲜战争爆发、特别需求突然猛增的时候,不论是企业家还是政治家都为此而高兴,并欢呼:“神风终于开始刮起来了!”„„ ──摘自(日)森岛通夫《日本为什么“成功”》

请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所述,概括指出亚洲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怎样“急剧的变化”?

2.“盟军最高司令部”是指哪国设在日本的占领机构?促使其占领政策发生“较大的转变”的因素是什么?

3.促使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神风”指什么?

4.结合近年来日本出现的有关动向,指出“日本经济非军事化的政策迅速中止”所带来的危害。

第1问需要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中外历史有关内容加以回答。要点是:新中国建立、朝鲜北部建立了共产党政权。第2问要求学生概括出当时世界形势的特点:冷战加剧,美国出于遏制苏联和中国的战略考虑,改变对日政策,开始扶植日本。第3问主要指1950年后,借助于美军的大批军用物资订货,日本经济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第4问主要为第二个子目“矛盾与问题”的学习作铺垫。使学生认识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的变化,使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没有得到有效根除,从而为其复活埋下了隐患。

四、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教师要求学生结合阅读课文并提出问题:(1)试对“第三世界”的由来作简要概括。(2)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情况如何?(3)举例说明第三世界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事务中的作用。(4)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的崛起有何意义?

学生阅读课文概括答案。

内容提要(1)概念:二战后独立的新兴国家,为维护独立、主权和发展经济,既需要国际合作与团结,又不愿介入美苏的争霸斗争,它们采取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外交政策来维护自己的独立,奉行不结盟的政策,这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被称为“第三世界”。

(2)①不结盟运动兴起原因:二战后的新兴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争霸的斗争。②不结盟运动兴起情况: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召开。这次会议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兴起,同时也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 (3)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事务中的作用:改变了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高一历史论文范文第5篇

说明:

1.教学实录,略去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分析,需要说明的内容,将在实录中以注释的方式出现。

2.本人将尽力真实的再现教学过程,故名为“实录”,其实也只能是„,

3.本学期我担任初一年级(七年级)三个班的教学任务,二班、五班、六班。从入学成绩来看,六班成绩较好,为重点班。每周每班三节课。本教学实录以六班为主,其他两个班在注释里体现。

4.教材为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

师:同学们好,欢迎大家的到来,让我们先认识一下,我叫岳文忠(板书),是你们的历史老师。(有点儿心慌,写字的时候手也有点儿抖。)

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看一看教材的前言部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前言》。下面,我们将要谈到三个问题:

一、什么是历史?(板书)

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板书)

三、怎样学习历史?(板书)

现在,请同学们阅读前言部分,并思考我提出的三个问题,希望大家读后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六班上课时,我是让一位同学读给大家听的,读的很好,很吸引人,但时间有点儿长,后面的效果就不太好了。后面二班和五班,我找三个同学来分别读前言部分的第

二、

三、四自然段,效果较好。)

下面,哪位同学愿意谈谈什么是历史?

(六班的同学比较积极,争着发言。二班和五班的学生没有主动要求发言的,我只好指定,二班被指定的同学先是一言不发,最后才挤出几个字来。我申明课堂纪律,起来回答问题时,不能一个字也没有,不管对与错,都要说出自己的看法或者说明自己为什么不会,如果一言不发,你就站在哪里听课,什么时候说了,什么时候再坐下。)

生:历史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事。

历史是陈年往事。

历史是几百年前、几千年的事。

历史是过去的事。(板书)

师:历史是过去的事。现在,我们以刚才哪位同学读课文为例。请两位同学记下这件事。(其他二个班也是以刚发生的事为例)

生:

1.她的课文读得很好。

2.2004年9月6日下午第一节历史课,老师让她读历史课的前言,她读得声情并茂,声音悦耳。

师:两位同学记录了同样的一件事,记录的结果一样不一样?很明显,不一样。这里我要向大家说明的是:历史是真实(板书)的,正如刚才那位同学读书一样。如果我们不记下这件事,几天、几年、几十年后,还有人知道这件事吗?即使我们真实记录下这件事,后人能理解你记录的东西吗?能真实的理解我们每一个人听到她读书后的感受吗?因此,真实的历史往往会因为有意或无意而被掩全力打造最优秀的学科网站,您的需要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盖。而我们将要学习的历史,其实应该称之为历史学(板书),历史学是研究历史问题的一门科学,它要求自己尽量接近真实的历史,但它并不等于历史,历史与历史学不是一回事。

下面,请同学们回答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这个问题比较好回答,课文有叙述,学生回答的比较积极,我总结为三点:

一、历史有你感兴趣的内容,有你竭力想理解的东西;

二、历史可使你变得博学,变得聪明;

三、历史蕴藏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思想资源。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些同学喜欢插嘴,强调纪律:当同学和教师回答问题,陈述问题时,不允许插嘴,打断别人,一是为了他人把问题陈述清楚,二是对他人的尊重。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在一个问题讲完之后,举手要求来表明自己的观点。)

现在,我为大家加上一点,为了学业考试?我们安徽省中考历史与政治,进行开卷考试,同学们开卷考试过吗?知道什么是开卷考试吗?就是考试时,可以把课本带进考场,抄!

(此时,气氛最“活跃”,绝大多数同学开始“交流”,约一分钟后,我要求学生停止交流,并申明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刚才那样积极讨论问题、回答问题。)

开卷考试是不是就可以不看书,不听课,不背历史了呢?显然是错误的,如果开卷考试大家都能抄到100分,就不用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考了。升学考试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无论用何种形式考,总是要让大家分出个高低、上下。开卷考试主要是考大家的能力,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对问题的把握能力,对历史的运用能力。也就是说,要求不一样了。大家看看我们教材的封面,上面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几个字,我们的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全国现在有十几套这样的教材,我们安徽省使用的有几套,我们市里现在用的就有三套,教材不一样,考试可是用同样的试卷,那就看我们谁能灵活的运用所学到的知识,看谁能举一反三,看谁能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思考、勤思考、善于思考。因此,我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让你的思维活跃起来,多提几个为什么?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要问个清楚,要想个明白,给你机会,让你回答问题时,你不要抱着葫芦不开瓢。

最后,第三个问题:怎样学习历史?我现在只能给大家两个字“兴趣(板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至于具体的方式、方法,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摸索、总结。每个人情况不同,学习方法也千差万别,希望我能帮助大家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希望大家能尽快适应我的教学方法。如果你们有问题,我随时欢迎大家和我交流。

现在,我把准备的一份资料“什么是历史”发给大家。根据资料和我们今天所谈到的内容,写下“什么是历史”(在前面的板书处强调),要写自己的感悟(板书),不能抄袭。可以是一篇短文,也可以是简单的几句话。这是我们的第一次作业,希望大家认真完成,写在作业本上,不要找一张小纸头,就交上来了,以后的作业,要在这个本子上完成。

资料

什么是历史

全力打造最优秀的学科网站,您的需要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名人论史 西塞罗

一个不懂自己出生前的历史的人,永远是个孩子。 马克•布落赫

历史学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载万千,视通万里,千姿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其它学科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狄尔泰

人是什么,只有历史告诉你 雅斯贝尔斯

如果我们放弃历史,那么对历史的每一次超越都成了幻觉。世界周围没有道路,历史周围没有道路,,而只有一条穿越历史的道路 海登•怀特

在现代西方,历史知识已经取代了形而上学和宗教,历史学不仅是一种学科,也是一种生命方式,思维方式。人们依靠自己的人生经历理解历史,对历史进行有选择的吸收。 克罗齐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弗兰西斯•培根

读史可以明智。 马克思

我们只知道一门惟一的科学——历史学。 赫尔巴特

历史应是人类的教师。 阿克顿

历史是彷徨者的向导。 雷蒙•阿隆

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死者的生活。 列宁

据说,历史喜欢作弄人,喜欢同人们开玩笑。本来要到这个房间,结果却到了另一个房间。 龚自珍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堕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 梁启超

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也 李大钊

历史是在不断的变革中的人生及为其产物的文化。 鲁迅

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 网上论史(摘录自教育在线:《什么是历史》http:///web-ia/bbs/dispbbs.asp?boardID=17&ID=5155&page=1)

全力打造最优秀的学科网站,您的需要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康生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历史是民族凝聚的同心圆。 日知

历史是一座宝藏,它蕴藏着人类的一切财富;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昭示后人免蹈前人的复辙。 岷江

历史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给人智慧,使人明智,为后来人提出前进的道路和方向。 南北

历史是一种“过去”。

历史是一种“记忆”。

历史是一种“解释”。

“过去”其实很难再现。

“记忆”总有个人色彩。

“解释”同样很难客观。

回望历史,最为需要的是辨认和思索。 开心慧子

历史与现在同在。

从时间上来说如果你没有用心去把握现在,那么即刻它会成为最新鲜的历史。

从英语语法上来说历史属于过去时,过去完成时,现在属于进行时,但你正在进行着历史。

从心理感受角度来说,历史是你产生成功、失败等各种体验的基础。 于明东

历史:事实在在的过去(不经雕饰,难为人所知的真相)

历史:史官的记载(自认为真实,有取舍的细节)

历史:神化(不可言说,只能认为是神化) 插班生

历史是民族的记忆——腥风血雨,遍撒江天。

今天的人们如何对待历史,就是如何面对现实,如何开创未来。

历史不能仅仅是轻松的故事,历史是责任,是使命。

历史是不能忘记的。 十笑

有人说:

——如果你对现实感到迷惑,你就去读读历史,其实一切都发生过。

如果你对历史感到迷惑,你就来看看现实,其实历史正在发生。 素月

我言历史

是首诗,朦胧中的真实,真实中的朦胧,

要我们这些学历史的人不断的去追寻那永远也解不完的问题。

我言历史

如春天的花朵,是灿烂的;

如夏天的阳光,是灼热的;

如秋天的果实,是殷实的。

全力打造最优秀的学科网站,您的需要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如冬天的寒风,是无情的;

历史就是这样轮回着,有花有泪有血。

就这样不断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不断续写着明天的新曲! 准能

历史好可怜的,百孔千疮,曾经受到影射、掩饰和阉割!

认识历史需要见识、需要胆略、需要实证,需要技术,通过望远镜和显微镜认识历史。

作业:《什么是历史?》

下面录入的是部分同学的作业,除少数没办法显示的字外,没有改动。 吴珂:

历史是一本日记,记载着我们过去的故事。

历史是一本书,讲的是那发生的故事。

历史是一瞬间把你带回古代的时光机,带你去了解过去。

张祥祥:

历史是一个国家留下的脚印,向人们诉说它如何走到今天,历史是人们的第一次生命,凝结着无数人心血的那一刻,历史是世界上最诚实的东西,向人们诉说过去的情景。历史是正义的史诗,批判那些历史罪人,一切的一切都被历史记载。

张凯越:

历史是什么?是一首悠悠的歌。我们每天都在哼它,但最后,每天都将会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部份。

蒋嘉宝:

历史是一过去,是一天的前一天。不谨记历史的教诲将会一错再错弄得不可收拾因此,回忆历史可以教人对与错历史可以把人看得一清二楚,不让他逃脱。

庞莹莹:

历史,我对它的了解就是它是对发生过的事情的见证,它会让我们了解过去,去同它一样见证过去,让我们记住过去。

历史它是一条长长的河流,它会让人去迷它,去探索它的来源。历史是一门学无止尽的课门,它能激发人的想象力,让你这它着迷。

有人说“历史是一座宝藏,它蕴藏着人类的一切财富;历史是一面镜子,昭示着后人免踩前人的复辙”倒不如说它是一本翻不完的书,每个人不看书都不知道里面有什么,每个人看完上段都不知道下段写着什么,书里面有哭有笑,有悲也有喜,只要看上了一眼就想继续往下看。无法自拔也。看完也前面就会记住精彩的部分,你会自觉的去评价它。

臧红红:

以前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就是历史,同样我们每天也都在创造不同的历史。

全力打造最优秀的学科网站,您的需要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史学锋:

历史:就是让人变得聪明的记忆。就是人的大脑的司令部。

魏佩佩:

比如昨天发生的事,在今天来说,就是我们所说的历史,还比如说古代的一些事,一些人,到如今也是历史。

历史就像一张白纸,你想让它黑,它就黑,你现在做坏事,将来一定会有人来评判的是非。

朱胜男:

历史是永远抹不去的记忆,是永远的事实。

朱燕:

可以知道过去,记载现在,能让人从中领悟出一个道理。

葛静静:

我感觉历史是描素人生的事件,比如:大小事件或有意义的事。如大事件大的惊天动地人人皆知。而小事件件就是几个人知道。

历史也有祖先或者上一辈发生的事。或者是刚刚发生的事,刚过去得事。刚过去的一分一秒也算历史。

历史是人生的好学科,可以让我们增添许多史人的故事,并且了解他们,让我们更好的了解社会,了解社会的险与恶。

历史是让人们记载一瞬间的酸甜苦辣,让他人更好的记住那一瞬间的酸甜苦辣。让自已也了解自己是怎样一个人。

历史虽然不怎么重要,但是人们也要学好历史这门学科,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历史吧!

倪士高:

我言历史:

是回忆过去的疮伤和灿烂文化,认后人经此为见。这也是一种光荣与可耻。

方多月:

我言历史:

是长篇大论,像我用过的笔记本,就这样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为断续写明天的新曲,这就是我对历史的看法。

上一篇:初一历史论文下一篇:历史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