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复习计划范文

2023-08-17

高一数学复习计划范文第1篇

这次的高一数学期末考试,是成都市统考。为了做好复习迎考工作,使备课组活动做到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特制定如下复习计划:

一、明确复习范围及重点

范围:

必修1与必修4

重点:

必修1:函数的基本性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必修4:三角函数,平面向量。

二、复习要求

1、重点复习掌握核心概念、基础知识、强调作图、解题规范;

2、围绕综合卷加强对差生的个别辅导、面批,争取提高合格率。

三、复习要点:

掌握各章知识结构和要点、知识点、澄清概念、、解决疑难问题

习题归类,解题思路、方法,从解题中对知识加深理解、掌握,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具体课时安排

由于教学时间紧,按照计划估计要到1月11号才能结束新课,复习时间大约13天左右,巩固练习主要是让学生在课下完成,上课讲评。具体安排如下:

2011年元月11日结束新课;

12日------15日复习必修1:集合(1天)、函数(3天); 16日------19日复习必修4:三角函数(3天)、平面向量(1天);

20日------22日必修

高一数学复习计划范文第2篇

一、单元复习

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地开展单元复习,使学生打下牢固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单元复习依据下列的原则与方法:

1.深化、细化知识点,复习到位。

单元复习阶段,逐项落实其中的要求,深化、细化各知识点,将考试内容分解为概念、规律、特征等,确实理解、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规律、特征的引出和适用范围,纠正学生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争取一步复习到位,避免“夹生饭”,留下后患。

2.讲练结合,建构完善的知识结构,单元过关。

单元复习以教师的讲为主。虽然说是这些内容学生以前都学过,但学生的知识遗忘率甚高,现在复习避免将课上成“新课”,构建知识体系。充分挖掘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边讲边练,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知识和技能。考试,不仅仅是检验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有时也是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时候。

要注意对习题的讲解,尤其是解题思路的讲解,这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在讲练的同时,不拘泥于教材的顺序,将教材中相关内容融会贯通,建构每一单元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归纳好的大量的知识结构,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细化,要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充题目,争取题目对知识点的高覆盖率,每一单元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训练确实过关。1

3.熟悉地图和其他各种地理图表,建立“脑中的地图”

在刚刚开始复习地理时,学生常常会忽视使用地理图表,只对教材上的文字感兴趣。而在地理考试中各类地理图、表占有重要地位。教师要不时对学生强调,学好地理的关键在学好地理图表,尤其是地图。

4.灵活运用多种教法、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教师在复习的过程,固然要注意科学性、系统性,但也要有意识地增加趣味性。根据教学内容,灵活使用分析法、归纳法、比较法等各种教法、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自学可以弥补教师授课的不足。

单元复习是整个高一地理复习的基础,没有这个牢固的基础,综合复习就将是“空中楼阁”。

二. 综合复习。

在综合复习阶段,以综合练习及讲评为主,教师有针对地编制一系列的综合练习,及时练习,及时讲评,查缺补漏。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调整心理素质,提高应考能力。

二、具体课时安排

第15周:新课结束

第16周:单元复习

第17周:综合复习迎接考试

高一地理组

高一数学复习计划范文第3篇

一、基础题(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摇曳(yâ) 估量(liàng) 孱头(càn) 叨陪鲤对(dāo) ....B.鞭笞(chī) 嘈杂(cáo) 恫吓(xià) 命运多舛(chuǎn) ....C.槛菊(jiàn) 伺候(cì) 赡养(zhān) 掎角之势(jī) ....D.挑剔(tiāo) 遄飞(chuán) 愧怍(zuò) 两涘渚崖(s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祛除 骄诏 缄口 百战不骀 B.赎罪 久蜇 簇新 历经沧桑 C.汲满 偏袒 痴迷 雷霆万钧 D.垢骂 拙劣 沉缅 生机盎然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西方也有美轮美奂的艺术精品,但在很大程度上西方式的艺术常常被科学化或体育化了。 ....B.这项新规定颁行一年多,已经露出了危险的苗头,如不及时关注,恐怕亡羊补牢,为时太....晚。

C.可以毫无愧色地说,肖邦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置喙的组成部分。 ....D.车厢里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充满了恐惧,她们感到有些不对劲儿,刚才的兴奋之情一下就烟消云散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日,由央视纪录频道摄制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CCTV-1综合频道和纪录频道播出后,超过原时段电视剧播出收视30%,也让一度远离电视的许多年轻人重新回到了电视屏幕前。 B.“十二五”期间,温州将加强医疗、教育、文体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完善保险、住房、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缩小与标杆城市的差距,不断提高老百姓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C.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的原因,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D.在很大的程度上,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而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

5.下列有关课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巴黎圣母院》中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喂水的场面描写雨果运用了“美丑对照”的原则,目的是想歌颂美好人性的力量,也是对美好人性的呼唤。

B.“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令人想到一个巨大的惊叹号;突然是绿茸茸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特别好看的是悬岩上那一堆堆给秋霜染得红艳艳的野草,简直像是满山杜鹃了。” 选自《长江三峡》的这段文字运用了排比、比喻、通感的修辞,形、声、色相结合生动地描写了巫峡中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秀美景色,使读者身临其境。

1 C.《虞美人》这首词虚实结合,全词充溢着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表达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其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是实写,而“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为虚写,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愁情具体化。

D.“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句中的“丰富”“大度”是“褒词贬用”,表达了作者对送去主义者自欺欺人行径的嘲讽。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写演讲稿,要根据演讲话题,确立明确的观点,选用充实的材料,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写时事评论,要抓住问题的关键,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建议。

B.艾青的《北方》写于1938年,诗前小引中“北方是悲哀的”一句,是诗人的情感指向,也给全诗定下了基调——忧郁、悲哀、沉重。除《北方》外,艾青的主要作品还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发现》、《我爱这土地》、《在浪尖上》等。

C.高尔斯华绥,德国作家,获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福尔赛世家》

D.王勃,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欧阳修,字永叔,号香山居士,与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7.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中国艺术的极境如空谷幽兰,似有若无,也无人注意。在这个寂静的世界中,它自在开放, 。 , 。 ,其最大的妙处在于空灵中的实有,静穆中的崇高。

①正相反,中国美学认为,这样的美淡而悠长,小而永恒

②并不因其小而微不足道,并不因其不显眼而失去魅力

③小小的花朵散发出淡淡的幽香,似淡若浓,沁人心脾

④更不因为它处于无人问津的山谷而消殒意韵

A.③②④① 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 D.①②④③ 8.对下列诗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欲寄彩笺兼尺素,

诗句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尺素”喻指‚书信‛,情感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诗句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在色彩上别具匠心,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句运用设问、比喻的修辞手法,一问一答,更加突出一个‚愁‛字,显示出愁思如春水般D.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相对照,更加突出了词人的悲慨之情。

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般不舍昼夜,无穷无尽。

诗句运用夸张、反衬的修辞手法,借黄鹤不得飞过与猿猱也愁于攀援,生动形象地写出蜀道

2 是难以逾越的险阻。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9——13题(18分)

孟浩然的疏离

①“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②《夜归鹿门歌》是孟浩然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特色,用闻一多先生话来说就是:淡到看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夜来去。”

不见诗。起笔平平写去,从黄昏喧闹的渡口,到月下寂寥的松径,似乎不过是时间的推移与空间的转换;前后平仄两组韵脚把诗切割为两个部分,照应了时空转化;作为过渡的“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一句,平淡的叙述中,同样让人感到“切割”的意味:诗人仿佛正把自己从喧闹的尘世中剥离出来,投身于另一个寂静而不免于荒凉的世界。 ③在孟浩然的诗集里,这种与世间疏离的感觉随处可见。孟浩然诗歌的取材,比诸其余盛唐诸大家,未免狭隘,除了他精擅的山水诗之外,差不多就是一首一首的送别诗了。读者可能会注意到,这些诗里,一如“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的意境,“君”如何如何,“我”如何如何,这样的比照,时常跳出。这虽是送别诗套数,在所存无几的孟浩然诗作中,用得未免也频密了点:

吾观鹪鹩赋,君负王佐才。 ——《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 君登青云去,予望青山归。 ——《送友人之京》

我行穷水国,君使入京华。——《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除夜乐城逢张少府》

④这些诗句里,青云与青山,水国与京华,“君”与“我”的剥离,似乎不仅在眼前的旅途,而在于他们的人生目标根本背道而驰。若把“君”看作入世者,那个“我”自然成了避世者;前者准备“兼善天下”,后者准备“独善其身”。“我”对“君”的心态也颇可玩味。《鹪鹩赋》乃是张华所作,赋前序云:“鹪鹩,小鸟也,生于蒿莱之间,长于藩篱之下,„„色浅体陋,不为人用,形微处卑,物莫之害,繁滋族类,乘居匹游,翩翩然有以自乐也。”以“鹪鹩赋”对“王佐才”,既有谦抑之态,又有自得之情;以“乘槎客”对“失路人”,自得之情更是宛然。 ⑤闻一多说:“我们似乎为奖励人性中的矛盾,以保证生活的丰富,几千年来,一直让儒道两派思想维持着均势,于是读书人便永远在一种心灵的僵局中折磨自己,巢、由与伊、皋,江湖与魏阙,永远矛盾着,冲突着,于是生活便永远不谐调,而文艺也便永远不缺少题材。”他认为孟浩然一生没有功名,这项矛盾在他身上并不太显著。他举“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为例,赞扬孟浩然止于羡鱼而并不结网,是难得的一贯,超出他的时代。 ⑥这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恰作于孟浩然应聘入张九龄幕府时。同时他还写下“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书怀贻京邑同好》)这类句子。其实,那个“羡鱼”而不“结网”的姿态,恰是孟浩然矛盾行止的最佳写照。 ⑦“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从前那些诗人们的作品里,每每颠倒了过来,或者说,诗中所表达的理想时常与他们现实的身份形成反差——穷时幻想兼济天下,达时渴望退步抽身。对与孟浩然同时代的诗人们来说,功名富贵是一种正大光明的追求。李白入京求官时,会大

3 方地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而张九龄功业极盛之时,诗作表达的反而都是恬淡之情、归隐之志。孟浩然呢?他并非没有入世之热望,却又始终不肯、不敢或者不能放弃出世的姿态。他不曾经历大进大退、大起大落的跌宕,而是把身形凝固在了提步将迈不迈的一瞬。 ⑧关于他的那个著名传说,似乎是他这种“两头不着”的境况的写照: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 ⑨因友人引荐而忽然有了“面圣”的奇遇,朗诵的却是“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句子,不但“明主”不悦,“故人”也不见得欢喜。联系到他后来终于没能留任张九龄幕府,这究竟是自觉的选择,还是背运的笑料,真是难说得很。 ⑩要说谁最好地“解决”了出世入世的矛盾,那一定不是孟浩然,而是王维。荣与辱,进与退,王维该经历的都经历了,该拥有的都拥有了,该看破的也都看破了,所以他暮年诗作里的恬淡是真恬淡。孟浩然的恬淡里仍然有焦灼:“予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 ⑾孟浩然是幸运的,他不曾经历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流离,不曾经历李白暮年流放夜郎的狼狈,甚至不曾经历王维身陷贼中的尴尬,他生死河山全盛时。但也因为他总是提步又止,不曾真真切切的去“走上一遭”,他与“外面”的世界始终疏离。不够丰富的人生与对世间有限的关照,确实限制了他的创作。我们不能不欣赏他那些精妙自然的篇章,但如以现存诗作而论,则不免于单调。一些诗意,有类一桶水倒来倒去。他与王维齐名并尊,但王维诗从体裁、题材到意象丰富变化,都非他能及。

9.文章第④段内容看,孟浩然觉得自己与“鹪鹩”的相似之处在于 。 (2分) 10.文章第⑤—⑦段中作者的观点和闻一多并不一致。闻一多认为孟浩然 ; 而作者则认为 。(4分) 11.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题目中“疏离”表现的是孟浩然始终不愿与现实社会妥协的品质节操。 B.孟浩然诗歌创作取材比较狭隘,原因是他只精擅山水诗和送别诗。

C.从孟浩然“面圣”的奇遇中我们可以看出孟浩然是一位不愿趋附权贵的的君子。 D.文中多处运用对比,对孟浩然诗歌创作中的不足进行了理性客观的分析。 12.就本文来看,孟浩然的诗歌成就比不上王维的原因是:

。(4分) 13.分析文中画线句“一些诗意,有类一桶水倒来倒去”在文中的作用。(5分)

三、古诗阅读(.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听夜筝有感 白居易

4 江州去日听筝夜,白发新生不愿闻。 如今格是头成雪,弹到天明亦任君。

【格是】已是。

14.对“如今格是头成雪”这句诗中,“格”应如何理解?(2分)

15.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

16.试分析诗歌中作者情感的变化。(5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列两个文言语段,回答17-22题。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 (选自欧阳修《原弊》) 17.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数罟不入洿池 数:细密 .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畜:牲畜 .C.农者,天下之本也 本:根本 .D.则相与笑之曰:鄙 鄙:见识浅薄 .18.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斧斤以时入山林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C.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 窃为大王不取也 ..D.古之为政者 佯狂不知所之者 ..19.下列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5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C.恐年岁之不吾与 D.吾属今为之虏矣 20.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指出“王道”的根本措施是:不违农时,进行养民,要注意保护资源,“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B.孟子抓住梁惠王渴望民众拥戴的心理进行诱导,采用排比的手法,给他描绘出了“仁政”之后百姓安居富裕的景象,促使他实行仁政。

C.欧阳修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

D.欧阳修指出父母官懂得致力于农业生产而不懂得节约费用来爱护农民,这是其实也是没有清楚致力于农业生产的方法的表现。

21.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5分)

▲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3分)

▲ (3)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2分) . ▲ 22.断句(3分) 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3分)

① ▲ ,百年多病独登台。 ▲ ,潦倒新停浊酒杯。 ②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 ▲

。 ③渔舟唱晚, _▲ ; _▲_ ,声断衡阳之浦。 ④ ▲ _ ,彩彻区明。 ▲ _ ,秋水共长天一色。 ⑤今两虎共斗, ▲ _。吾所以为此者, ▲ _ ! ⑥ ▲ _ ,哀民生之多艰。 ⑦岂无山歌与村笛, ▲ _ 。

⑧飞湍瀑流争喧豗, ▲ _ 。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告别了懵懂青涩的少年时代,我们正张开双臂拥抱五彩斑斓的青春。一路走来,是谁在用心一路有你,我的心中有春天;一路有你,我的天空有阳光;一路有你„„ 呵护照顾你,用理解的目光默默地注视你?又是什么感动激励着你,抑或常常困扰迷惑着你„„ 请以“一路有你”为题目,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6 参考答案

7.A 8.A 9. 10 11 12 13 14. 15.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把曾经白发新生时“不愿闻”与现在头成雪了“弹到天明亦任君”进行对比,以豁达之语表悲切之情。

16.作者由昔日贬谪江州白发新生,怕听筝声,到如今饱经沧桑白发如雪,任君弹奏,由昔之伤离悲老,到今之冥顽无感于中,由多愁善感到心如止水,写出了作者宦海沉浮,历经人生忧患之后,表面淡然旷达,实则深悲极苦的内心世界。 17.B蓄是动词解释为“蓄养”

18.B.两个“而”都作连词表转折,解释为“但是”;A.第一个“以”是介词解释为“在”,第二个“以”是连词表目的“来”;C.第一个“为”动词,解释为“治理”,第二个“为”是介词,解释为“替”;D.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第二个“之”是动词“到” 19. C,A是定语后置句;B 是判断句;C是宾语前置句 ;D是被动句 20. A,“王道之始”孟子认为这只是王道的开始而不是根本。

21.(1)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反复地把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讲百姓听,头发花白 的老人也就不会在路上背负或顶着重物行走了。(谨:认真;申:反复,再三;状语后置句; 各1分)

(2)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作边邑,您知道是很难的,您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 (晋国)增加(土地)呢?(鄙:名词活用作动词;陪:增加;反问语气;各1分)

(3)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也是国家制订统治措施的起源。(判断句1分;由,根源,1分) 参考翻译:

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也是国家制订统治措施的起源。古代治理国家的人不曾敢轻视疏忽,但现在

7 做官吏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只是整理户口文书、听案断案罢了。听见有人说起农业之事,就相互笑他说:(这是)低贱的事情。他们知道通过赋税将农业物资移用到自己身上是紧急的事情,不懂得致力于农业是首先要考虑的,这是没有弄清统治措施的根本啊。懂得致力于农业生产而不懂得节约用度来爱护农民,这是没有尽到致力于弄清农业生产的办法啊。

古代治理国家的人,统治者和百姓相互移用来互相补充。处于下位的百姓尽力并且勤勉,处于上位的统治者使用物资而有节制,百姓不保留自己的气力,国家不过分浪费,统治者爱护他们的百姓,百姓提供物资给统治者,使得上下都不相困扰。一位男子的力气(官府)督促他一定要尽力完成自己的职责,一天的用度(官府)约束他一定要衡量自己的收入,一年种出的庄稼供给官府和百姓,食物都从这里面出来,因而常常有富余的,所以三年便能余下一年的储备。 22.断句: 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 23.略 24.作文 [写作指导] (1)“一路有你”,“我”中应有“你”,这里的“一路”就应是“我”的一路。因此,文章应主要写“我”的人生路中的几个阶段直到现在的这个时期的整个人生之路。在写作中为了更好地突出“真实”与“真情”,“一路”的事件应合乎“自身”的身份。

(2)题中有“一路”二字,突出是“我”的“人生历程”,因此,选择的事件,要有“阶段性”与“代表性”,不能集中在某一点上。而从“一路”二字的限制来看,这个“你”必须贯穿“我”的这“一路”的全过程,并且要注意这个“你”在这一路上或几个关键点上影响“我”,影响“我”的选择,影响“我”在事情上的成败。

(3)题中“你”是一个泛指,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可以是某种精神上的某种支撑,“你”可以是实指,如亲人、师友等,也可以是虚指,如知识、憧憬等,不管是实指还是虚指都不应该局限于所给材料,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加以拓宽。

但必须注意是“你”,而不是“你们”,因此,其所代表的必须是单一的,而不是复数。“你”的内涵的指向性最好要单一,不要过于分散,如一会儿指母亲,一会儿指父亲,一会儿指老师,由“你”变成了“你们”。

“一路有你”中的“你”,也暗示我们:最好以第二人称的口吻来写作文章,因为第二人称的陈述方式,易于事情过程的叙述和文章情感的抒发,易于近距离的沟通和交流。如果写作本文时用第三人称的“他”取代“你”,就会陷入审题的误区,造成人称的混乱,从而影响表达的效果。

一定要防止写成第三人称,变成“一路有她”,不能在有意无意中偷换概念;或用“妈妈”、“知识”等特定的称谓来代替,通篇都没有与题目相照应,那只能算是走题了。

(4)“一路”,突出了时间的跨度,写作中要突出“你”在“我”的生命历程中所产生的持久而深入的影响。文题“一路有你”中的“一路”,并非指具体实在的“一路”,而是指一种被喻化了的人生历程,所以,本题的写作,必须扣住“一路”的象征意义加以演绎。“一路”,可以是自我精神成长的一份履历,可以是自我人格提升的一段过程,可以是自我学业进步的一串日子。如此说来,本文文题的外延范围是较为宽泛的。只要选择自己在某一方面成长的经历,皆可作为“一路”的内容呈现出来。

高一数学复习计划范文第4篇

10、

6、2

36、24星期四处理试题

6、25星期五学生背书做学案与测评

6、26-27星期

六、日周周清

6、28

6、29

6、30

7、1

7、2

7、

3、4

7、5

7、6

7、7

7、8

7、9

7、

10、11

7、12

7、13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

六、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

高一数学复习计划范文第5篇

计划书

一、指导思想: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培化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基础,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素养和成绩。主要措施: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共有学生76人,从学习情况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各科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且质量较好,能起到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欠端正,书写较潦草,作业有时不能及时完成,因此本学期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外,我准备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通过培优辅差的方式使优秀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潜能生得到较大进步。

三、具体措施

1、认真备好每一次培优辅差教案,努力做好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

2、加强交流,了解潜能生、优异生的家庭、学习的具体情况,尽量排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3、搞好家访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交流、听取建议意见。

4、沟通思想,切实解决潜能生在学习上的困难。

5、坚持辅潜工作,每周不少于一次。

6、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的作业。

7.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

8.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

9.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10.对差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高做题和写作能力。

11.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12.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四、主要措施

1.围绕提高均分、合格率和优秀率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培优和辅差计划,严格按计划实施,注重过程,注重效率,注重效果。争取做到“顾两头,抓中间”。每一位教师具体分析每一个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稳定优生人数,狠抓中间段。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继续进行集体培优。把优生集中在一起定时定点进行。让优生有动力同时也有竞争的感觉。争取把优生比例扩大。组内每个老师利用下午五点半到六点时段对本班基础差生进行个别辅导。挖掘潜力,查找弱项,有针对性的进行补差工作。争取缩小差生范围。

2.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英语。让学生充分利用“五本”进行学习。

3.做到“堂堂清”,“月月清”:要求学生每天做好“预习—听课—复习”三步.并积极检查.把当天的功课在当天解决。在月考中检查出学生未能掌握的知识再及时把进行讲解和解决。

4.加强集体备课的作用,有想法大家探讨,出了问题大家研究,共同进步;对教材要全面分析和了解。与组内各位教师一起讨论各班的学情,在教案设计,教学活动安排,作业批改等等方面给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使得他们所带的班级能够在本学期有幅度较大的进步。

5、利用早读和口语操练,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要求教会学生一个日常英语的主题。并进行训练。加强背诵,记单词和阅读的训练,利用早读,口语操练等时间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意义并且有效的练习。

6、设计符合学生兴趣和认知能力的学科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本学期我们备课组承担两项英语科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西方重大节日”和户外英文标志收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爱家乡、爱生命的高尚情操,拓展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能力。

总之,本学期我们将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潜能,在不断的实践和学习当中提高自己的水平。但是我们坚信我们的努力和协作能够使我们虽然上学期的进步的基础上实现我们本学期的目标。

一、主要措施:对于差生主要引导他们多学习,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气。优生要鼓励他们多做创新的事情积极参加校组织兴趣活动小组。

二、主要目的

1、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使学生转变观念,认真学习,发展智力,陶冶情操;

3、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

4、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却不是很明确,认为英语课就是枯燥无味的课程,要转变学生的这一观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准备利用他们对英语课的兴趣转变他们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的能力确实很强能独立认真的完成每节课布置的任务。让他们去帮助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起到“小老师”的效果。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备好每一次培优辅差教案,努力做好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

2、加强交流,了解潜能生、优异生的家庭、学习的具体情况,尽量排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3、对班级的学生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了解。

4、沟通思想,切实解决潜能生在学习上的困难。

5、坚持辅潜工作,每周不少于一次。

6、对自己班级的优等生与后进生的确定要谨慎,特别是潜力较大的学生,应安排重点辅导。

7.认真确定辅导对象,坚持每周至少2次的辅导,辅导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对每次辅导的内容要做好记录。

8.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

9.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对差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

10.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11.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

一、指导思想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英语基本能力。培优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英语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英语基本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的基础和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

二、制定目标

在这个学期的培优辅差活动中,培优转差对象按照计划提高听,读、说、写的综合英语能力,成绩将会在原有基础上有一定的提高,特别是英语考试这一基本的能力。英语成绩的提高能够为即将面临中考考验的学生的总成绩做出贡献。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的学生共有118人,从学习情况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且质量较好,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欠端正,书写较潦草,作业有时不能及时完成,因此本学期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外,我准备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通过培优布差的方式使优秀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潜能生得到较大进步。

四、主要措施

1、认真备好每一次培优补差教案,努力做好学习过程的知识性和实效性相结合。

2、制定切实可行的培优补差计划,严格按计划实施,注重过程,注重效率,注重效果。进行集体培优。把优生集中在一起定时定点进行。让优生有动力同时也有竞争的感觉。争取把优生比例扩大。挖掘潜力,查找弱项,有针对性的进行补差工作。

3、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英语。

4、做到”堂堂清”,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在练习中检查出学生未能掌握的知识点,并及时把进行讲解和解决。让学生建立错题本,总结自己的易错题,各个击破。

5、加强集体备课的作用,有想法大家探讨,出了问题大家研究,共同进步

6、采用激励机制,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就感。

上一篇:高中期末复习计划下一篇:雅思考试复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