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经营管理范文

2023-09-18

施工企业经营管理范文第1篇

【摘 要】金融危机和国家促进内需政策对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目前施工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从建立投标风险评估机制、合理外部融资、降低材料成本、加强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资金风险管理和控制工程成本等方面对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施工企业;风险;防范;控制

一、引言

风险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企业财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避免的要面对风险。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影响的不断加深,企业的经营风险最终将转变为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又一次成为财务管理人员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保障经济的快速有序发展,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其中对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投资巨大。这些利好消息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施工企业要想取得、巩固、扩大市场份额,必须正视风险管理,加强对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笔者认为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投标风险、融资风险、材料成本风险、资金管理风险和成本增加风险等方面。全面掌握风险管理的知识,建立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及时防范企业经营中的各类风险隐患,是施工企业目前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施工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从建立投标风险评估机制、合理外部融资、降低材料成本、加强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资金风险管理和控制工程成本等方面对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提出改进措施。

二、目前施工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

由于种种原因,施工企业风险防范和控制意识淡薄,极易造成企业亏损和资金链断裂,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企业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证企业现金流为正数,而企业利润是决定现金流的主要因素,企业没有利润,其现金流缺乏增长动力。因为靠融资等方式维持正的现金流的企业,意味着其资金运转出现危机,严重的倒闭破产。本文主要从施工企业投标风险、融资风险、材料成本风险、资金管理风险和成本管理风险等角度对目前施工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以期引起共鸣。

1.投标风险

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出台,建筑市场规模的扩大,给施工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建设单位的建设资金来源普遍受到冲击,极易造成建设资金不到位。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为了工程进度和企业效益不得不垫资施工,从而加大了资金成本,造成工程款回收困难,甚至引发资金链断裂。因此施工企业在看到扩大内需政策带来的机遇的同时,更应关注其中的风险。不顾自身人员、技术、设备、资金和管理实力,为扩大市场份额盲目投标的做法是危险的。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为了达到中标目的,施工企业纷纷竞相压价,有些投标报价甚至低于成本价。由于低价中标,使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造成行业利润率较低,加剧了企业的资金紧张,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风险。

2.融资风险

由于投标和工程施工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施工企业不得不向金融机构借款,以维持其资金流转。在金融危机的大前提下,借款能否如期获得,能否在额度和期限上获得保证,金融机构能否按计划提供,利率是否稳定,宽松货币政策能够延续多久等等,这些都给施工企业带来了一定的融资风险。此外,施工企业的借款一般为短期借款,而工程项目施工周期长、回款速度慢,借新债还旧债已成为施工企业普遍现象。况且大额借款不但造成施工企业的资本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而且在企业经营状况较差的情况下还会导致企业资不抵债,面临破产清算的危险。

3.材料成本风险

材料成本是施工企业工程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测算它已占到工程总成本的60%左右,是工程项目质量和效益的源头。近年来,材料市场价格变动频繁。2008年上半年,钢材价格大幅上涨,下半年又大幅下跌,国际原油价格也是在大涨之后大幅下跌。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出台,全国掀起基础建设投资的热潮。某些地区多个项目同时开工,当地资源和生产能力严重不足,施工企业只能被动接受高价材料,甚至出现“抢料”现象。有些地区出于安全和环保的目的,限制和禁止砂石料的生产,施工企业只能到外地采购材料,造成材料运输成本的大幅增加。为拉动经济快速发展,山区项目、铁路项目逐渐增多,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工期越来越短,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材料供应愈加困难,材料市场的形势日益复杂。特别是路面项目,材料供应已经成为项目施工进展的决定因素。

4.资金管理风险

资金是施工企业抗风险能力的主要体现,在金融危机中倒下的国内外大企业无不是缺乏资金造成的,其中资金集中管理是应对风险的重要举措。施工企业的特点是流动频繁,高度分散,工程项目遍布全国,甚至在国外。企业有限的资金分散在不同的工程项目,不能充分发挥资金集中效应。在投标过程中,许多建设单位增加了抵押和履约保证金的比例和额度,而且越来越多的建设单位将银行保函改为现金保证金,这样就增加了施工企业的资金压力。施工企业一部分工程款总是以应收账款的形式长期无法收回,再加上部分建设单位因资金不到位等原因,不能按期支付工程款,致使企业的应收账款有增无减。由于建设单位一般都要按工程结算的5%~10%扣质量保证金,而且按规定都要在工程竣工后一定时间后才能返还。目前,竣工工程结算工作普遍滞后,大量存在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这些款项很容易变成坏账、呆账无法收回,严重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施工项目资金使用缺乏计划和监控措施,存在大量不规范的资金支付。项目施工过程中,不及时支付款项,协作单位、材料供应商会以停工、短供威胁,税务机关会要求支付滞纳金和罚款,劳动监察机关会强制支付民工工资,加剧了项目资金的紧张。

5.成本管理风险

近年来,建筑市场招标竞争激烈,并且标价压得越来越低。施工企业要想保持项目利润,必须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在经营过程中,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机械成本、安全环保成本等逐年提高,这就给成本管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在国家刺激经济的影响下,项目工期越来越紧,施工质量越来越高,施工企业要想保质量和进度必须加大人员、材料、机械和资金投入,从而加大了项目成本。目前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还处于较低水平,忽视成本的事前规划和事中控制,使成本管理变为“秋后算账”。项目目前普遍存在材料管理不严,浪费现象严重;关键控制岗位缺乏人员控制;工程返工和停工待料想象时有发生。这些情形将会造成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的极大浪费,管理费用超预算,项目成本超支。

三、施工企业风财务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为应对金融危机,指导企业财务管理,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财企[2009]52号)。施工企业应根据财政部要求,针对企业实际加强会计内控制度建设,控制风险,谨慎决策。会计内控制度建设是强化企业管理,化解财务风险的关键措施。尤其是在金融危机肆虐的今天,更需要内控制度来监督控制、规范经营和财务行为,防范由其导致的财务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1.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建立投标风险评估机制

施工企业应当分析金融危机中的建筑市场现状和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对建筑行业的影响,结合近年来经营发展和财务管理情况,理清经营思路,细分市场,制定科学的企业发展战略,避免因盲目扩张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施工企业在投标之前要对建设单位的资金实力和信用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全面考虑风险成本,建立起投标风险评估机制。要对拟建项目的资金流动和盈利情况进行策划,从而为投标提供科学的依据。企业原则上不承接建设单位资金不到位的工程和大量垫资的工程。对个别因维护企业信誉,并且建设单位有明确要求需要垫资施工的,必须经管理层风险评估后做出决策。只有对拟建项目认真调查研究,树立投入产出观念,重视投标风险的控制,量力而行,精确报价,才能有效降低投标风险,从源头上加强风险控制。

2.合理外部融资,保障企业资金需求

施工企业要开拓市场、促进工程进展、保障资金需求、缓解资金压力,进行外部融资是必要和可行的。施工企业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工程进展情况制定资金需求计划,合理确定资本结构,搭配好长短期资金,利用财务杠杆,合理举债。对外部融资企业必须建立严格的审批程序,保证融资的及时性和必要性。目前施工企业的融资主要采用短期借款,这就要求企业树立偿债风险意识、信用风险意识,保证按期偿还借款,维护企业信誉。企业应与商业银行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申请较优惠的银行贷款利率和较高的银行授信额,为企业招投标、履约、动员预付款保函、信贷证明等银行业务提供便利,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3.多方面获取市场信息,降低材料成本

施工企业应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了解材料市场动态,对材料价格走势进行科学预测,提前采取行动,化解材料价格风险。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应根据市场状况和项目实际及时调整材料采购策略,比如对钢材、水泥等大宗材料进行集中招标采购;和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利用资金、技术优势介入材料生产;参与材料运输;利用承兑汇票在材料价格较低时进行价格锁定等。2009年3月27日,作为建筑用钢的线材和螺纹钢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施工企业可以利用资金对建筑用钢材进行套期保值,降低钢材价格风险。加大进场材料的管理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落实责任人,降低材料的丢失和浪费

4.加强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

健全财务风险机制,还要建立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系统。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是施工企业控制未来财务风险的重要方法,也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财务人员要增强风险意识,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发展变化,及时分析财务数据,对企业未来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作出科学预判,当好企业战略决策的参谋助手。加强经济、财务、市场、政策等信息体系建设,强化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与企业发展战略的相互衔接,合理运用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方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注重发挥企业财务信息的预警作用,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监测预警工作,发现重大经营风险或财务风险,要及时向企业管理层汇报。

5.集中管理和按计划收付资金,规避资金风险

强化风险控制首先是要强化对资金风险的控制。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施工企业应该树立现金至上的理念,狠抓现金流管理。金融危机中企业生存的关键,是保证现金流足以维持生产经营所需。稳定充足的现金流,是企业应对危机、稳健经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全面树立以资金管理为主导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强化现金流管理意识,高度重视企业现金流管理。加强资金运行监控力度,保证资金合理、安全使用是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的必要措施。施工企业资金风险管理应做好以下工作:

(1)资金集中管理是降低资金成本、增强资金保障能力、应对资金风险的重要举措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跨度大、流动性强,这就给资金集中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施工企业应结合企业实际建立资金调控中心,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则和章程,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使用,以便降低资金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

(2)切实强化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由于建设单位一般都要按工程结算的5%-10%扣质量保证金,而且按规定都要在工程竣工后一定时间后才能返还。另外由于建设单位资金不到位等原因,大量的工程计量款长期无法收回。施工企业要制定应收账款的控制和催收机制,明确责任,加大工程款的回收力度,规避资金风险,确保安全的资金供应链。

(3)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要建立良好的信誉,对外欠款项要根据企业资金状况及时支付

制定资金支付制度,资金支付要有计划,减少人为随意支付的发生。明确规定审批人员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措施,审批人不得超越审批权限,重要资金支付业务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财务人员要根据企业资金状况和款项的轻重缓急进行支付,避免出现停工、诉讼等情况的发生。

6.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降低工程成本

在金融危机环境下,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是有效增强施工企业生存和竞争能力的必然手段。严格控制企业成本,是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重要举措。施工企业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对项目施工的各个方面予以规范。成本控制要求不相容岗位必须分离,保证业务的内部牵制,降低责任人的过失和舞弊机会。落实经济责任制,对失职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制。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强化各项预算定额和费用标准的约束力。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强化精细管理,推进挖潜增效,降低企业成本费用水平。重点加强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管理,避免出现工期拖延、停工待料、施工工序不衔接和安全事故造成的成本增加。加大对材料和设备的管理,努力把材料和机械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大力倡导节俭意识,尽可能减少非生产性支出,努力降低管理费用。

综上所述,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举措,对施工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施工企业要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企业投标和融资科学决策,狠抓成本和资金管理,降本增效,开源节流,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在金融危机中站稳脚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扩内需,保增长”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施工企业经营管理范文第2篇

摘要:为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在施工企业中推行精细化管理极为重要。施工企业基于自身的特点,将精细化管理的效用真正发挥出来,最终达到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提高施工企业竞争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施工企业精细化经营管理

Study on Meticulous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Zhao Yang

(China Road & Bridge Corporation)

Li CongTian

(Second Highway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of CCCC )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Meticulous , Management

引言

施工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以抓好关键环节、重点管控项目为着力点,提高项目整体管理水平,加强组织结构建设、完善各种制度保障、优化各种资源配置、强化各目标管理,严格遵守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优化各工序施工工艺,克服各个细节质量缺陷,形成整体工程质量优良。对于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建筑市场的竞争能力,打造精品工程,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施工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1.1 实施精细化管理,是施工企业参与国际建筑市场的必由之路

我国的施工企业已经在境外市场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额,但是盈利质量同国际市场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们的境外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亟待提高,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境外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当务之急。

1.2 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境外施工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目前的境外施工企业市场竞争相对激烈,工程项目施工涉及到较多的方面,如:气象、水文、地质、设计、沿线地理、路用材料、施工工艺、管理制度、施工机械、技术措施、操作方式等因素,同时被中标的项目通常多家单位联合施工,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要在战略高度来重视精细化经营管理问题,树立起牢固的精细化经营管理意识,必须要有效益驱动的成本观念,将项目经济效益与成本管理控制相挂钩,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有效的节约工程施工成本,力争施工项目经济效益最大化。

2 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2.1更新管理理念,从管理意识上强化成本管理精细化

实施精细化管理,施工企业要站在国际化、市场化、科学化这个新的起点上,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现代管理意识。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知识,把各项工作做精、做细、做好的理念。使企业从经验型管理转向科学型管理转变,从粗放型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形成精细化管理的良好氛围。项目成本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全员参与全系统的管理,因此要实施成本精细化管理,就必须组织和引导职工在企业运转的全过程中,自觉接受管理、主动参与管理、加强自我管理,形成一个思想一致、行动统一、纪律严明的精细管理团队。

2.2 从制度上进行管理的精细化设计

2.2.1明确岗位职责

项目实施后,要根据项目部实际情况,迅速明确管理层和各职能部门的岗位责任,使管理层及各部门尽快清楚自己的职责,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项目整体工作的有效运转。

2.2.2建立内控制度并严格贯彻,是提高执行力,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组织保证

只有制定严格的内控制度、职能分明,制度落实到位,执行力才能得到保证。项目实施初在组建项目管理机构的同时,必须把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落实作为首要任务。除项目部集中组织学习外,各部门、各班组应结合实际情况自觉组织学习,只有不断通过学习让管理制度入脑入心,才能规范员工的行为,从而按制度要求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

2.3 加强基础工作,是提高执行力、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条件保证

精细化管理需要的是基础工作的建立健全,需要我们进行超前筹划和周密考虑,这样我们的精细化管理才可能被很好的执行和贯彻。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控制方面

首先从材料购入价的控制,为保证材料物资管理的工作能够透明、科学合理,还要建立必要的监控制度。在进行材料采购时,一定要广泛收集各种供货信息,随着市场行情和价格态势,做好价格评比,选择运距段、运价低、损耗少的货运单位来承运材料,从而降低材料的采购成本,最终达到不断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其次是材料用料控制,项目工程部核准各分项工程量,试验室提供有关的配合比,将这些资料提供给项目成本合同部,成本合同部根据这些资料及相应的定额计算各分项工程的的各项材料用料,物资部根据计算的各项材料来控制采购量,日常材料发放时实行定额控制,登记相应的台账,定期进行盘点,对材料的消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这样,有些材料用量方面有出入的做到了过程控制,及时发觉,及时处理,从而有效的控制材料超耗现象。

2)人力资源方面

项目的实施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要保证员工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不偏离项目生产管理和经营的目标,就要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规范员工行为。为有效控制好人工成本,首先要编制合理的工程进度图,明确用工数量,合理配置中方、当地员工。

3)机械设备方面

严格控制好机械费用,做好数据资料的统计工作,正确区分机械使用成本,准确进行核算;制定严格的维修保养制度规定,制定严密的维修保养审批流程,促使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发现故障隐患及时进行处理,同时加强维修人员对设备的点检和巡视,了解设备的运转情况,并做好记录,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按期对机械成本进行分析,寻求降低机械成本的措施,加大设备使用效率,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降低设备使用成本。

4)其他费用、间接费方面

项目实施前期,根据项目整体规划,资源配置、当地物价等多方面的信息,编制其他费用、间接费用预算,预算要细分到月、季度、年,平时按实际发生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中,以便分析对比,同时建立其他直接费、间接费成本台账,准确记录各项预算金额和实际发生数额,按不同的分项工程分类进行归集,分月度、季度、年度分析、总结。

2.4 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是提高执行力、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效能保证

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弘扬雷厉风行的工作理念,坚决克服工作懒散、办事拖拉的恶习。项目部的施工任务要落实到每一天,确保每天每时的效率;控制成本要落实每一个员工,使每个员工都能立足本职工作,做好每一个细节。

2.5 实施绩效考核,是加强执行力,确保精细化管理的有力工具

绩效考核是加强项目执行力建设,推行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工具,如何实施利用好这一工具,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关键。项目部实施绩效考核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易于操作的考核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一是考核范围应该全面覆盖,考核要求力求公平公正;二是实施绩效考核时应按照不同的考核对象,制定不同的考核内容,并且要易于操作;三是应根据项目的实时进展及员工的工作情况,及时将考核内容进行动态调整,使考核有针对性;四是及时将绩效考核与员工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挂钩,增强员工的履职意识和荣誉感。

2.6 提高人员素质和团队精神,是提升整体执行力,确保精细化管理的保证。

团队的执行力取决于团队的整体素质和合力,一个团队的执行力的强弱取决于它是否具有相互沟通、协调配合的团队精神,是否具有团结共事的和谐氛围。只有提高团队素质、增强团队合力才是提高执行力的基本途径。

3 实施精细化管理,应定期分析、总结,有效的改进

项目实施后,要成立精细化管理小组,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明确各自的工作職责,分阶段对实施精细化管理后的各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总结。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分项工程进行横向、纵向成本控制情况的比较,查找差异的缘由,对症下药,给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改进措施,通过现场负责人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的改进,从而提高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

4 结束语

加强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施工企业基于自身的特点,将精细化经营管理的效用真正发挥出来,使施工企业能够实现有序、健康、快速、稳定的发展,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浅谈施工企业精细化经营管理_卫永强

[2] 浅谈施工企业的精细化管理_杨长明

[3] 浅谈施工企业的精细化管理_杨茂霞

施工企业经营管理范文第3篇

摘 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带来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施工行业也不例外,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已经从计算机、专门管理软件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的大量使用,发展到企业的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以及基于网络技术上的管理集成平台。本文对ERP信息化建设在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 ERP 施工企业 财务管理 作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带来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施工行业也不例外,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已经从计算机、专门管理软件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的大量使用,发展到企业的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以及基于网络技术上的管理集成平台。但由于行业特点各不相同,受行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影响,作为近几年企业界信息化建设的重点—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及类似管理集成软件,也在施工企业得到应用。

一、施工企业ERP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ERP概述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它首先是一套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而作为企业管理思想,它又代表了一种新型的、集成的管理模式。ERP经历了MRP、MRPII时代的发展和不断改进,最终成为当今信息时代企业管理的主流工具之一。同时,ERP以管理信息的高度集成,成为计算机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CIMS的组成部分,是当今各个行业改进管理和构成CIMS系统首选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软件。ERP目前主要是以计算机软件为主要载体。它的运用从软件的推广和使用开始,在企业中推广流程信息化基础上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整体重组和变革。一般来说,ERP软件系统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即财务管理、生产制造管理、分销与后勤管理及其他模块,这些模块通过数据信息共享共同发挥作用。

2.施工企业特点

施工行业是一种分工细致及劳动力密集的行业。施工项目管理具有施工人数众多、工序繁复、分散性、移动性和一次性等特点。其产品位置固定、形式多样、结构复杂并且体积庞大。同时,施工生产具有生产周期长、资源使用的品种多、用量大、空间流动性高等特点。施工项目具有强周期性和流程性,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招投标阶段、采购阶段、施工阶段和交验维护阶段。各阶段资源如何有效利用、促进和循环,对于施工企业降低整个施工项目的成本无疑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法。

3.施工企业ERP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信息化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建筑业的分散性、非标准性、工人的流动性,给规范的现代化管理带来了困难。而通过信息化,可以克服时空距离,可以把材料、设备、人员的状态和布局实时反映在网络和视频上,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目前很多建筑企业基础管理薄弱,数据不真实,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制约着公司的发展。通过实施ERP,可以规范管理、精确核算、明确责任、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决策水平,从而促进公司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2)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实现科技强企的必由之路。中国建筑企业由于战线长,分别在不同城市,项目部往往单打独斗,推广现代化技术比较困难。通过实施信息化手段后,就可以做大做强企业总部,让总部强大的技术力量为每一个项目部服务,从而有力地推动工程质量的提高和工程建设中的科技含量。

(3)公司规模的扩张使得信息化建设成为必然。公司规模扩张后必然面临两个问题:其一是管理半径迅速扩大的问题。快速扩张后管理半径迅速扩大,点多面广。在此背景下如何保持总部的管控能力,确保不存在管理上的空白、死角?其二是管理层次增加的问题。扩张后管理层次不可避免要增加,管理链条拉长,如何确保企业能够迅速获取市场、项目一线的信息,如何确保内耗不会消蚀企业竞争力? 信息技术能够搭建一个共享的信息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一方面解决总部和项目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总部能及时获得分散在全国、乃至全球的项目的全面信息;另一方面信息传递的速度几乎是零时间的,各个层面能在同一时间获得信息,并且基于这一平台迅速进行决策,决策结果能够通过信息平台迅速同步反馈给相关人员,避免了传统大企业的决策机制僵化、反馈速度慢的大企业病。

(4)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是满足《特级总承包资质企业信息化标准》的刚性需要。建设部为了配合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重新就位,出台了《建筑业企业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标准信息化考评细则》,细则对特级资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综合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办公管理、工程设计管理和引导性建设都有详细和明确的规定。其中,要求使用综合项目管理各模块的项目占企业项目总数50%以上。

二、ERP信息化建设在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1.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

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进入门槛较低,总体上来看仍属于微利行业,因此,加强项目成本管理就成为建筑施工企业提高利润的重要手段。但是,一方面受我国建筑施工市场不规范、建筑施工价格改革滞后、宏观成本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受长期以来我国施工企业成本收集手段单一滞后、成本分析能力强弱不均等客观因素影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特别是项目成本管理一直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难题。事实上,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已经在成本管理上做了许多工作,有些企业的成本管理采用了事后成本核算和简单成本分析的方法,但缺乏科学的事前成本预测,缺乏严格的成本控制和事后成本考核。有些企业由于成本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缺少现代管理方法的运用。有些企业从成本管理手段来看,仍以手工操作为主,缺少现代化管理手段。尽管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建立了成本管理组织,但对完善项目成本管理制度及成本管理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等往往缺乏有效手段。

施工企业实施ERP系统之前,由于没有实现信息电子化、集成化,各种统计报表只能由各下属单位上报到总部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汇总编制,报表数据经中间层加工处理,缺乏真实性,信息滞后,总公司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下属单位与项目部的信息,统计及审批工作很难及时迅速完成,跨单位即时的溯源查询无法实现。财務监管力度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和下属单位的增加,被逐渐削弱,对下属单位的经营状况与在建项目的生产与成本发生情况无法及时掌控,数据经过层层上报、逐级汇报后无法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常常造成费用支出失控,既定预算无法严格执行,成本核算和过程控制成为施工企业企业管理中的盲点。

实施ERP系统之后,施工企业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均要关注并即时维护项目预算与成本的相关数据,并且利用信息技术,准确、及时地对公司及各个下属单位项目施工生产的数据进行采集、汇总、存储、查询和检索,并及时提供各种统计、分析报表、台帐,使相关业务处理实现网络信息化,解决公司及各个单位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传递交换问题,最重要是实现了对在建项目生产成本的实时监督管理。通过ERP系统的实施,施工企业完成了集中式成本管理模式的建立,将施工企业下属单位及各在建项目部的财务信息与业务数据进行有效地集中管理,不仅可以即时提供项目管理人员需要的各种成本信息(包括材料费、人工费、机械租赁费、项目管理费等项目成本信息),同时也提供给各层面管理人员所需要的各种财务信息(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应付、存货及固定资产、投资及债权债务等财务信息);并且借助ERP系统的集中控制模式对施工企业公司组织内部的各成员单位与项目部,能够按公司的管理重心进行统一财务核算与成本动态监控,达到项目实时成本集中管理的最终目标。

2.使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更加严谨

近几年来,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向集团化转换,企业规模不断扩张,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一方面由于建筑施工行业的特点,施工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地域流动性强,履约保函和保证金、项目初期垫款、质量保证金等资金需求现象普遍存在,加上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影响,企业资金压力越来越大,已然成为制约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瓶颈,严重弱化了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都还没有完全实现信息化,企业内部成员单位众多,各单位甚至项目部都根据各自业务需要设立银行账户,客观上也造成了整个企业的资金和账户高度分散且相互独立,存款和贷款双高、整体管理协调难度大、规模不经济等现象。在这种形势下,如何保证建筑施工企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加强资金管理,细化资金运作,提高资金运营效率。是否能够建立以资金为链条的高效快捷的财务管理模式就成为衡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直接影响到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施工企业通过应用ERP系统对财务的流程进行了优化组合,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减少了财务和货物收发之间的往来,在收发货登记的同时记账凭证就可以自动的生成,减少了管理和流通的环节,使管理的效率大大的提高。在ERP管理系统中,对于备用金的管理模式是每发生一笔备用金在系统中都可生成一条单独的记录,每冲减一笔备用金也会有相对应的借出时的记录这样更有利于备用金的管理和控制。

3.使财务报告和财务管理分析更加及时准确

实施ERP系统后,由于信息技术的支撑,大量的信息存储在企业的数据库中。在这种随机的存储方式下,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核算方式和报表计算,通过不同的报表处理模块,获得相应的基本财务报告。由于ERP系统中引进了便于决策者决策的财务管理分析系统,决策者可以方便地得到适时、准确的财务信息,便于决策。

4.降低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目前,由于建筑市场尚不规范,工程招、投标管理没有完全法制化、规范化,不正当的竞争依然存在。特别是工程投标依然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恶性竞争。施工企业为了争得施工项目,通常是以降低标价、提高标准、缩短工期或减少应有的费用项目等为代价承揽工程,造成施工项目到手后经营风险极大。同时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偶然性的不可预见因素出现,也会给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管理和经济风险。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投资主体的法人化程度不断提高,许多业主在投标过程中增加了风险抵押或履约保证金的比例和数量,越来越多的业主要求履约保证金用货币资金支付,这样又加大了施工企业货币资金的额外沉淀量。工程结算按比例付款和质量保证金制度又会积压一定比例的应收工程款等等,最终都凝聚成财务风险。加之由于施工企业向BOT、BT等投资经营领域发展,子公司需要母公司或其他成員企业为其借款提供担保等等,又增加了投资和融资风险,使得施工企业的各种风险进一步增大。

实施ERP系统后,施工企业可以针对可能造成财务危机的因素,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采取监测和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控制财务危机。

5.促进了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ERP系统的使用让管理者的管理思维的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让管理者的思想产生了一次重大的变革。通过ERP管理系统的应用,优化了财务管理的模式,提高的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管理人员需要不断调整管理的思路,根据企业的自身的情况,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ERP系统的完善需要不断的累积大量的经验,管理人员在系统的升级改革中扮演者主导性的角色,必须不断提高对ERP系统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与ERP系统互相配合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

三、结束语

总之,实施EPR给施工企业的管理方式、管理思想等带来了新的变革,而作为企业管理核心的财务管理分析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只有正确认识ERP系统的特征,并且将其运用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才能使ERP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充分的体现,实现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罗鸿.ERP原理•设计•实施.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张晶,张良.中国企业ERP实施关键成功因素分析.管理世界.2005(12).

[3]李志刚,任泽民.基于电子商务导向的ERP发展探讨.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04).

[4]霍国庆.企业信息资源集成管理战略理论与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施工企业经营管理范文第4篇

摘要: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面预算管理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有其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起步较晚,认识和掌握程度不深刻,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不尽人意,未能充分发挥其主要功能和作用,因此需要企业各级各部门管理人员结合实践工作,深入思考,挖掘根源,针对目前企业存在的困境,笔者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利于企业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中更好地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关键词:建筑业;预算管理;问题;建议

引言

随着建筑施工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落实全面预算管理,提升全面预算管理实施效率是建筑施工企业提升整体发展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实力、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全面预算管理的落实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是企业内部提升内管理成效的有效手段。但是以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实施现状来看,仍旧存在较多问题。基于此,文章从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特征和重要性着手,分析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困境,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对策探讨,仅供参考。

1建筑施工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1.1有利于企业各项制度的建设,实现企业战略管理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对企业内部各个管理层级以及不同岗位职责制度的制定,与企业管理结构相结合,以促进相应的利益分配机制的建立,完成和实现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推动企业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通过编制全面预算,将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细化分解为每个部门的具体工作目标和行动计划。编制全面预算,可以确保企业内部目标的一致性,更好地协调企业各部门的行动。预算能促进企业各部门目标明确,相互理解,行动一致;促使各部门更加努力工作,完成预算管理目标,实现部门职能目标,进而促使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1.2强化制度管理,防范企业管理风险

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应该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建立管理制度和办法,通过与下级单位签订责任书设立标准和目标,来规范和约束下级单位和个人的经济行为,让其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企业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下级单位,按照月度、季度、年度做好全面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掌握下级单位真实的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风险或问题,防微杜渐,提高企业管理能力。

2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

2.1预算管理认知不到位

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预算就是耗时耗力,工作量巨大,却并无太大作用”的思想难以有效杜绝,认为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环节不存在必然联系,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同时,在获取预算数据的过程中,没有立足于企业实际经营环境和经营现状,没有针对历年财务业务数据进行重点分析,随意性较大。

2.2预算编制不全面

全面预算管理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全面。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编制预算的时候没有全面、正确地预判可能导致成本变化的因素,例如:不能全面考虑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甚至有的部门为了编制预算而瞎编数字,这些行为都严重削弱了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以至于在预算管理实际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超出预算、没有预算、追加预算等现象,这极大地影响了财务控制的有效性。

2.3预算管理缺乏协调性

为了能够有效地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需要企业全员参与到这项工作中,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在预算管理工作的全面协调性方面明显不足。特别是对距离企业集团总部较远的施工项目部,从预算编制开始就存在沟通不到位现象。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也不会及时跟集团总部进行沟通。有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由财务部门独揽,由于存在管理部门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不十分熟悉,并且与各个项目部之间的沟通协调不到位,就无可避免造成了沟通信息不对称、预算管理控制力不足等问题。

3针对性解决措施和建议

3.1强化对企业全面预算的重要性的认识,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组织体系

首先,企业编制预算应在集团公司层级设立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机构,在下属二级公司层级设立全面预算管理小组,预算具体执行单位主要是工程项目部。成立专门机构和小组便于对口沟通,业务开展通畅。在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机构或小组应配备专职预算管理人员,包括财务、计划、物资、工程等专业人员。定期组织预算管理人员参加全面预算业务培训和系统内部交流学习,提高预算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其次,全面预算管理重在全员参与,企业在预算编制阶段,应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到每一个施工环节,每个岗位,具体到个人,与薪酬挂钩,对预算目标完成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对完成不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惩罚,使企业负责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机构和下级单位管理人员以及相关业务人员,从思想上逐步提高对全面预算的重要性的认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3.2加强预算的执行和控制

编制了全面预算,并不等于企业就实施了全面预算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点在于预算的执行和控制。全面预算一经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复下达,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工程项目部就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将公司预算目标层层分解,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环节以及各个岗位,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另外,要定期分析企业预算执行情况,通过对预算情况的分析,全面掌握企业预算管理的执行成效,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纠正偏离目标的行为。

3.3全面健全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

對于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的情况,各类建筑施工企业应当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为目标,立足于企业内部预算管理实际情况,全面健全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同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一方面,企业应当根据预算管理制度和要求,建立健全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秉持公平性和公正性的原则,对企业各个施工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和考核。同时,设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并将绩效考核的周期进一步缩小细化,和预算编制进度达成一致,将绩效考核逐步分解为季度或者月度预算考核制度。另一方面,将预算指标落实到个人,设立相应的绩效奖惩机制,制定有效的激励和奖惩措施,实现定量的考核和评价制度。对于预算超额支出给予处罚措施,并责令其进行反思和调整,对于预算执行情况优秀的部门和人员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从而调动相关部门人员的积极性,保证预算管理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改善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的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本文对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以期能够为提升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郭艳红.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投资与合作,2020(11):102-103,111.

[2]邵颖.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纳税,2020,14(27):175-176.

[3]杨海霞.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新探索[J].企业导报,2011(18):67-68.

[4]马海花.全面预算管理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市场,2020(36):87-88.

[5]高爽.浅析建筑施工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J].会计师,2020(6):78-79.

施工企业经营管理范文第5篇

摘要:在施工企业的工程成本中,存货成本项目约占到80%左右,存货管理意义重大,而目前国有

施工企业的存货核算及管理问题很多,影响其工程利润及纳税金额等,笔者在此就这一问题做出原因分析并

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国有施工企业;存货管理;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施工企业经营管理范文第6篇

【摘 要】施工企业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部分,最能体现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只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才能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提高建筑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加强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是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管理体系;规范化;科学管理

1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经济保持了稳定高速发展的势头,建筑业市场发展迅猛。但我们也注意到,目前我国建筑业在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事故也是层出不穷,这与当前急剧扩大的建筑市场是極不相称的。再者建筑业往往投资巨大且直接关系到百姓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作为其流程的核心环节,施工现场的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关于施工现场管理的思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2 现场管理基本原则

2.1 经济效益原则。施工现场管理一定要克服只抓进度和质量而不计成本和市场,从而形成单纯的生产观和进度观。项目部应在精品奉献、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等方面下功夫,并同时在生产经营诸要素中,时时处处精打细算,力争少投入多产出,坚决杜绝浪费和不合理开支。

2.2 科学合理原则。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按照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办事,以求做到现场管理的科学化,真正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还要做到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合理,现场资源利用有效,现场定置安全科学,员工的聪明才智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2.3 规范化标准化原则。规范化、标准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事实上,为了有效协调地进行施工生产活动,施工现场的各要素都必须坚决服从一个统一的准则,克服主观随意性。

3 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优化施工现场组织。

首先要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这主要是因为现场管理工作是十分复杂而又艰巨,如果仅仅依靠企业的一些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这就要求作为施工管理人员在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原则,充分的激发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施工观念。

3.2 建立健全现代化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

在这方面,我们在施工现场首先应该做到管理信息的数据化,在人事方面,给所有的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建立详细的个人资料,同时制定奖惩措施,而奖惩记录也作为个人资料的附件一并记录和保存。

3.3 完善强化岗位责任,推行项目经济责任制。

目前,大多数施工单位对项目经理部的监督机制还不完善,对项目经理的约束机制尚不健全,从项目内部管理看,项目经理自身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水平和能力相差较大,或是责任心不强或是财务上控制不严,容易造成资金流失,这些都会加大工程成本,降低施工企业的利润。同时,项目管理人员经济观念不强,在项目内部,搞技术的只负责分工技术和质量,搞施工的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搞材料的只负责材料的进场点验工作,表面上职责分工明确,各尽其职,但实际上当合同价款确定后,唯有成本管理才是增效的有效途径,而这些分工却不约而同地回避了成本管理这一核心。

3.4 以质量管理为基础,提高施工过程质量。

质量是施工环节中三大基本要素(质量、工期、成本)之一,一般在施工环节中我们将质检这一工作认为是甲方、监理或质检站的工作,其实不然,我们在现场施工中应该建立“三检”体系,即自检、报检、复检。单项工程完成后各个班组先自行组织自检,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自检必须签订质量保证书之类的文件,如果自检认为合格但是却未能通过正式的检查,那么将由该班组承担相应责任,这样才能对各个班组形成压力。报检则是在自检通过后报质检机构进行的质量检查。而复检,则是在正式检查完成之后施工班组内部进行的再次复查,这在我国目前大部分施工项目现场是没有的。

3.5 材料进行严格的管理,严把材料关。

由于在建筑安装工程中,它所用的材料费用约占工程造价的四分之三,这些使得在安装工程的项目管理中,材料管理的成效对工程造价有着直接的影响。作为施工单位,作为施工单位的管理者,在施工前要对本工程项目所需的材料要在货源上进行调查研究,努力寻找货和价的最佳结合点,还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计算实际需要的材料、设备总量,编制好需求计划。在施工中做好旬、月计划,要充分考虑资金的合理运转和现场场地实际情况以及工程进度需要,合理安排施工所需机械的进退场,特别要注意材料的保管,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3.6 加强现场合同管理,积极地开展索赔工作。

施工现场的合同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而索赔则是合同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施工索赔和施工合同两者有着直接联系,施工合同是索赔的依据,索赔就是针对不履行合同、不完全履行合同或违反合同造成损失要求赔偿的行为。是否应该索赔,最终以合同条款做为评判的标准。

3.7 严格对施工安全进行管理,实现安全文明施工。

主要是关于防火、禁止乱搭接电线、戴安全帽、脚手架搭设、安全带使用等相应的施工安全问题,需设立专门的安全小组日日抓,天天讲,多培训学习,防患于未然。总而言之,施工项目的现场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管理的各层次和施工现场的每一操作工人,再加上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外界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现场管理的难度较大。

4 结语

总的来说,建筑工程的现场管理是项具体而细致的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涉及企业管理的各层次和施工现场的每一操作工人,融合了施工管理人员、监理人员以及建筑工人的综合素质,再加上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外界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现场管理的难度较大。施工企业运用现代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制定企业自己的施工现场管理标准,科学管理,制度化管理,不但能保证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还可以为施工单位节省资金,而且也为提高施工效益,强化工程质量,最终在市场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上一篇:高中语文笔记范文下一篇:固定资产折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