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水稻生产培训总结范文

2023-09-23

绿色水稻生产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水稻研究室)

黑龙江省黑河市属于高纬度寒冷稻作区。这里是目前我国和世界上水稻种植的纬度最高限。黑河地区横跨

四、

五、六共三个积温带。近年来,随着早熟、极早熟耐寒水稻品种选育创新和稻作栽培技术水平的进步,实现了喜温作物水稻在高纬度寒冷地区的高产与稳产。黑河地区的水稻生产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面积由零星种植发展到现在的接近40万亩。黑河分院水稻室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试验数据积累和整理,并与与种植大户、农业推广部门等生产经验相结合,形成黑河地区水稻生产技术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一、黑河地区水稻生产农时标准

(一)大棚扣膜期:大棚扣膜于3月20日前全面完成。

(二)浸种催芽期:浸种始于3月24-25日,结束于4月4-5日;催芽始于4月5-6日,结束于4月15-16日;集中浸种、催芽4-5批次。

(三)秧田播种期:当地气温稳定通过5℃,棚内置床温度(有地膜)稳定通过12℃以上时即可开始播种,适播期旱育机插中苗4月8日-20日。

(四)泡田整地期:上年秋季或4月上旬旱整地,4月10-15日开始放水泡田,4月15-20日开始水整地,5月5日前结束。

(五)移栽期: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3℃,泥温稳定通过15℃时为移栽始期,机械插秧5月10日开始,5月25日结束。

(六)晾田控蘖壮根期:水稻进入有效分蘖临界叶位,10叶品种7叶,预计田间茎数达计划茎数80%左右时,在6.5叶期开始晾田,控制8叶的同伸分蘖发生。

(七)稻瘟病防治期:10叶品种在水稻8.1-8.5叶期防治水稻叶瘟;水稻孕穗末期-始穗前期防治水稻穗颈瘟;水稻齐穗期后15~20天防治枝梗瘟、粒瘟。

(八)安全成熟期:水稻在9月8日前安全成熟,安全成熟的标志为全田水稻穗部黄化完熟率95%以上。

(九)收获期:商品粮收获10月16日前结束。

二、黑河地区水稻生产用种标准

(一)种子标准:水稻种子发芽率85%、纯度>98%、净度>98%以上、水分<14.5%以下。

(二)芽种标准:芽种标准为芽长2毫米以内,根、芽长一致,呈“双山型”。

(三)种植比例: 第三积温带下限以10叶品种为主,11叶品种占30%;第四积温带生以10叶品种为主,11叶品种占10%;第五积温带以9叶品种为主,10叶品种占20%。

(四)主栽品种:北安主星、海星等三积温带下限四积温带上限地区以龙粳

31、龙粳

36、龙粳

37、龙粳

24、龙粳27等为主,五大连池、嫩江、逊克等地以龙粳

24、龙庆稻2号、龙粳

27、龙粳

31、黑交06-213为主;五积温带以黒交970

9、为主,搭配种植龙粳

24、龙庆稻2号等。

三、黑河地区水稻旱育壮苗技术标准

(一)旱育壮苗量化标准:旱育中苗叶龄3.1-3.5叶,秧龄35天左右,生产上要求旱育中苗具有10条以上根系,地上百株干重3克以上。

(二)水稻旱育壮苗外部形态标准:

1、根白而旺。

2、扁蒲粗壮。

3、苗挺叶绿。

4、秧龄适当。

5、均匀整齐。

四、黑河地区水稻培育旱育壮苗技术标准

(一)旱育秧田标准

1、规范化秧田。规范化秧田置床高度20-30厘米,置床宽度7-8米,棚间距13米,秧田布局合理,井(水源)、池(晒水池)、床(苗床)、路(道路)、沟(排水沟)、场(床土、有机肥堆放场)、林(防风林)综合配套。

2、二秋三常年。秧田秋整地、秋做床,常年备床土、有机肥、培肥地力。

3、钢骨架大棚。钢骨架大棚高2.5-2.7米,宽6-6.7米,长60-63米。大棚燕尾槽开闭式肩部通风和卷帘器肩部通风技术,加强防风建设,培育壮苗。

4、扣棚。早扣棚、早化冻,保证种子播在暖床上,早生根、早发苗。

5、大棚增温。采用大棚三膜覆盖、两膜覆盖增温技术。

(二)置床处理技术标准

1、做床。要求旱整地旱做床,秋季粗做床使床土平整细碎、床面平整、土质疏松,有利于部分根系通过盘孔,扎入置床吸收养分和水分。

2、壮秧剂调酸、消毒、施肥 。每100平方米用壮秧剂30公斤均匀撒施在置床表面,耙入土中0-5厘米。如测定置床pH值达不到4.5-5.5之间,再用77.2%固体硫酸补调到标准pH值。

3、床土配制。将过筛的床土3份与1份腐熟有机肥或4-5份床土与1份炭化稻壳混拌均匀,然后,按照种衣剂配套肥使用说明将床土与配套肥充分混拌均匀后堆放待用,要堆好盖严,防止遭雨和挥发。

4、机插秧苗摆盘。在播种前5-7天进行摆盘,普通秧盘盘内装土厚度2厘米,高性能机插盘和钵形毯式秧盘盘内装土厚度2.5厘米,盘土厚薄一致,误差不超过1毫米。

5、浇水。摆盘后采用微喷浇水要一次浇透底水。

6、覆土。摆好盘浇透底水后,当气温达到秧苗生育低限温度指标(气温5℃,置床温度12℃)时即可播种,播种器匀速作业。覆土要求厚薄一致、到边到角、覆盖严密。

7、保温增温。水稻播种后采用三膜增温时先覆地膜,然后再扣小棚,或覆上防寒膜,或采用炭火炉、液化气炉等增温。4月15日前播种的秧田采用三膜增温技术。

(三)播种技术标准

1、播期。采用三膜覆盖或具备增温措施的大棚机插苗最佳播期为4月10-18日。

2、播量。常规机插中苗播芽种4400粒/盘(种子发芽率90%,机插中苗田间成苗率90%),即每100平方厘米播芽种275粒)播种时要求播量准确,播种均匀,秧盘边缘无聚堆和压摞现象。 (四)秧田管理技术标准

1、温度计监测棚内温度。种子根发育期主要是指播种后到不完全叶抽出的时间,约需7-9天时间,要求棚内温度不超过32℃,超过此温度时即打开大棚两头开始通风,下午4-5时关闭通风口;第一完全叶伸长期,从第1完全叶露尖到叶枕露出,叶片完全展开,约需5-7天时间,棚温控制在22-25℃,最高温度不超过28℃,最低温度不低于10℃,及时通风练苗,离乳期控制温度和水分,棚温控制在2叶期22-25℃,最高不超过25℃;3叶期20-22℃之间,最高温度不超过25℃,最低温度不低于10℃。

2、防病:离乳期应注意防治水稻立枯病。

3、秧田追肥:为了保证秧苗健壮生长,在秧苗生长期间分别在秧苗1.5叶期、2.5叶期各追肥一次,每次追纯氮1克/盘,即硫酸铵5克/盘(尿素2克/盘)。

4、做好插前三带工作:移栽前一天带磷:每平方米苗床施磷酸二铵125-150克,少量喷水使肥料粘在苗床上;带药:70%艾美乐6-8克/百平方米或25%阿克泰6-8克/百平方米,兑水3公斤喷洒预防潜叶蝇;带生物肥:0.15%天然芸苔素1克/棚,或生物肥按产品说明书使用。

五、黑河地区水稻田间作业技术标准

(一)生产全程机械化

1、秧田机械化。最好实现集中浸种、集中催芽和精密秧田播种器播种,秧田播种以精密播种器为主,人工播种器为辅。

2、移栽机械化。以机械插秧为主,以洋马、久保田等高速插秧机为主。

3、整地机械化。水田旱整地以翻地机械为主,旋耕、深松机械为辅,水整地以搅浆机整地为主,手扶拖拉机找平为辅。

4、收获机械化

水稻收获在枯霜前以机械割晒、机割机拾、半喂入式收获为主,枯霜后以机械直收为主、,充分发挥半喂入式收获机的作用。

5、植保机械化

在充分发挥飞机航化作业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弥雾机的作用,每户一台弥雾机,本田防病防虫要坚决淘汰喷雾效果差、防效差、效率低的人工背负式喷雾器。

(二)耕作技术标准

1、本田规划。实行单排单灌,灌水渠地上渠,排水渠地下渠。

2、泡田。本田实行花达水泡田、花达水整地,即泡田水深为垡片高的2/3为宜。

3、整地。在水田放水泡田之前先进行旱整地(旋耕或平地),放水泡田3~5天垡片泡透后即可进行水整地,水整地要求达到早、平、透、净、大、齐、深、匀 。

4、沉淀。水整地沉淀后,田面指划成沟慢慢恢复是最佳沉淀状态,此期正是插秧适期。

(三)移栽技术标准

1、移栽秧苗类型。机械插秧旱育中苗3.1-3.5叶适龄秧苗。

2、插秧水深。插秧前一天把格田水层调整到1厘米左右(呈花达水状态)有利于插秧机作业。

3、插秧时田面硬度。插秧时田面硬度检查方法是食指(或木棍)入田面一节(2厘米左右)深度划沟,周围软泥呈徐徐合拢状态,为最佳的插秧状态。

4、移栽深度。水稻机械插秧深度控制在2厘米左右、人工插秧深度1-1.5厘米。

5、移栽密度。①原则:移栽密度总的原则是地力条件好、秧苗素质好的地号宜稀植,地力条件差,秧苗素质差的地号移栽宜密植。②密度:根据黑河高纬高寒气候特点,四积温带插秧规格在30×10厘米,30×12厘米为主,每穴4-6颗,五积温带插秧规格26.4×10厘米,30×10厘米为主,每穴5-7颗。

(四)施肥技术标准

2、施肥量与比例

①施肥量:施肥总的原则是因地因土施肥,土地肥沃、地力条件好的地号少施,尤其是氮肥;地号瘠薄、肥力较差的多施。如计划产量在600公斤/亩时,建议施用化肥商品量25~30公斤/亩,其中,旱改水5年以内的稻田施用氮磷钾总量在25公斤,生物硅肥5公斤/亩;建议使用钙肥、镁肥、锌肥等提高品质,增加优质率的肥料和使用配方肥。

②施肥比例:常规生产田亩施肥26公斤时,尿素(46%N)10公斤,磷酸二铵(18%N、46%P2O5)6公斤,硫酸钾(33%K2SO4)10公斤;N:P:K比例为2:1:1.2,要提高钾肥用量,使氮:钾达到1:1。如果使用50%硫酸钾(K2SO4)10公斤或60%氯化钾(K2CL)10公斤,则N:P:K比为2:1:1.8或2:1:2.2,常规生产田可以减少50%硫酸钾或60%氯化钾3-4公斤。

4、肥料种类

水田施肥以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氯化钾)、生物硅肥为主。

5、施肥时期

①基肥:氮肥总量40%、磷肥100%、钾肥60%、硅肥100%,最后一遍水整地前人工全田施入或用撒肥器施入,随着搅浆整地耙入土中8~10厘米。

②蘖肥:氮肥总量的30%,在水稻返青后(4叶期)立即施入或在插秧后3~4天及时施入。蘖肥分二次使用,第一次蘖肥总量的80%全田施入,其余20%哪黄哪弱施哪。蘖肥在施肥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施用3-4公斤硫酸铵。

③穗肥:在水稻倒2叶露尖到长出一半时,施用氮肥总量的30%,钾肥总量的40%。

④粒肥:生产田以叶面追肥代替粒肥。

(五)浅湿灌溉技术标准

水稻浅湿灌溉除返青期、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实行浅水灌溉以外,其他各生育期均实行间歇灌溉,土壤水分调节要点如下:

A、水稻返青期:水稻返青成活后,分蘖始盛期高肥田采取强度的间歇灌溉,中肥田采取轻度的间歇灌溉。也可视苗情在分蘖始期浅灌,分蘖盛期间歇灌溉。 B、水稻分蘖末期:水稻进入分蘖末期落干晒田。晒田适宜时期在有效分蘖临界期,最晚不超过穗分化前期,对分蘖力强的品种,当分蘖达到计划茎数的80%时就应开始晾田;分蘖力弱的品种可在达到计划茎数时开始晾田。通过晾田,稻株形态上应是叶片耸立,茎杆老健,叶色清淡,出现所谓“拔节黄”。

C、孕穗至抽穗开花期:从孕穗到抽穗开花期,灌水保持3-5cm水层,期间晾田1-2次。

D、乳熟至黄熟期:从乳熟到黄熟期,实行浅湿交替的间歇灌溉,干干湿湿,前期以湿为主,后期以干为主,到黄熟期停水。

(六)化除技术标准

1、旱育秧田杂草防治技术。水稻1.5-2.5叶期,稗草2-3叶期,千金与排草丹,防治稗草和阔叶杂草。

2、本田杂草防治技术。第一次插秧前5-7天阿罗津乳油或瑞飞特或马歇特,第二次插秧后15-20天马歇特与草克星甩施。严禁水整地后立即施药,防治药剂局部富集产生药害,同时,防止两次用药间隔时间过长,二次用药时杂草已经出土,灭草效果不佳。

3、池埂化除技术。74.7%草甘膦100-150毫升/亩,或41%农达200-300毫升/亩,兑水喷雾。

(七)防病技术标准

1、寒地水稻旱育秧田病害防治技术

①水稻立枯病:真菌病害。在选择无病种子田,减少种子带菌数量及置床、床土调酸、消毒的基础上,秧田发现中心病株时,药剂防治立枯病在水稻1.5-2.5叶期,30%瑞苗青水剂1-1.5ml/㎡,兑水5升喷雾。严格做到边喷药边喷水洗苗,严防烧苗现象发生。

②水稻恶苗病:真菌病害防治,在选择无病种子田,减少种子带菌量的基础上,进行药剂浸种或种衣剂包衣防治水稻恶苗病(详见水稻药剂浸种或种子包衣部分)。

2、移栽田稻瘟病害防治技术

(1)农业措施防病:选择无病种子田,减少种子带菌量;培育壮苗,全面提高秧苗素质,提高其抗逆、抗病性能;合理施肥,氮、磷、钾合理搭配,增施钾肥、硅肥;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严防深水淹灌,采取井水综合增温措施,保证温水入田;按照水稻条件叶龄生育进程,及时晾田壮根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增强水稻抗逆性和抗病性;合理密植,严防生育后期田间郁蔽和湿度过大,以降低病原菌浸染机率,提高水稻抗病性。

(2)穗颈瘟药剂防治:水稻孕穗末期-抽穗期2%加收米80毫升/亩+20%好米多100毫升/亩,或25%施保克(咪酰胺)100毫升/亩,兑水5升弥雾机茎叶喷雾,或航化喷药防治。

(3)粒瘟、枝梗瘟药剂防治:在水稻抽穗后15-20天防治粒瘟、枝梗瘟,药剂配方及防治方法同上。

(八)防潜叶蝇技术标准

(1)农业措施:培育壮苗、带蘖移栽。本田保持浅水灌溉,保持叶片直立,可减轻潜叶蝇危害。(2)药剂防治:水稻移栽一周左右做好田间调查,在幼虫初发期,40%乐果100毫升/亩或70%艾美乐6-8克/亩+2.5%敌杀死20-30毫升/亩或25%阿克泰6-8克/亩,兑水5升弥雾机喷雾防治。

(九)收获技术标准。

绿色水稻生产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一、基本情况

2010年11大队种植水稻面积2553亩,机插面积占82.2%,人工移栽面积占17.8%。

11大队选择了优质高产品种以武育粳3号、9

424、99-25为主,搭配淮稻5号3726.

二、工作的体会

1、基本苗:结合往年情况,以前测产水稻存在有效穗不足,或是穗型偏小的问题,今年在落谷时根据栽插期、品种的特性,每亩比去年增加3-5个秧盘,从而增加有效穗,为今年的水稻丰收奠定了基础。

2、栽插质量:

(1)速度:机插秧速度不可太快,如田长920米,一圈需30-33分钟,快了会有断垄,秧苗会歪。

(2)水层:坚持薄水移栽1-3cm,土表湿润,水不易放太早,控制好时间,提前4-5小时。 (3)深度:不漂不倒,越浅越好,机插秧根深1cm左右。

(4)提高切块质量:剔除不好的秧盘,注意防止秧苗切断,根苗分离现象,不可有勾根秧现象存在。

3、植保:今年7月中旬高温有利于纹枯病发生,稍有疏忽,即有“昌穿现象”,特别要注意老病田块,今年稻纵卷叶螟发生重,时间长,由于能够贯彻上级植保部门病虫防治意见,能够及时对水稻实施病虫防治,防治及时到位,病虫得到有效控制。

4、成本管理:成本是企业的生命线,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企业增加利润的根本途径,“利润=收入-成本”,降低成本是增加利润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应全方位多角度突破成本管理体系,通过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进行使成本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在工作中肥料、农药不可按固定模式使用,要根据各田块具体土地肥力、苗情等情况来定,农药应根据各田虫情、草龄来确定用药量,工作应具有应变性。

5、新动态:今年机插秧田块杂草品种多,生长速度快,由于前期化除工作没到位,化除2-3天内只进不出排水,而机插前期以湿润灌溉为主,白天上跑马水,湿润土表,晚上脱水促根发苗,秧苗返青后5-10天,而化除时有的田块已有出草现象,如何解决化除和保苗之间的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值得重视和探索的新课题。

三、2011年水稻生产计划

1、做到播种量适宜,育好秧,适时移栽。

根据前期作物收割期和机插秧进度,要计划好每个条田的收割期、育秧期、移栽期,以确保不超秧龄为原则。

2、做好化除工作

每个条田都要提前做好计划,每个条田化除工作都做到位,把草控制在萌芽状态。

3、抓好机插秧质量

今年机插秧100%,机插秧不仅为我们解决了今年三夏劳动力紧张的问题,而且机插秧产量也比人工移栽高,成本低(人工90-110元/亩,机插秧50多元/亩),机插秧质量的好坏,与我们的利润息息相关,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把好质量关。

绿色水稻生产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摘 要 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对于提高杂交水稻产量有着重要意义。优化杂交水稻群体质量,扩大杂交水稻库容量,提高光合叶面积指数和光能利用率,增强杂交水稻根系活力,延缓根系和叶片衰老,提高杂交水稻库容的有效充实度,可实现杂交水稻高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实践中形成了以精确定量栽培、强化栽培、三定栽培为代表的等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杂交水稻高产栽培也存在栽培技术与我国农村发展不适应,以及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不很好协调的矛盾。精准化栽培、生态化栽培和轻简栽培将是我国今后水稻生產发展急需技术。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高产 ;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11

世界人口已超过60亿,2030年将达到80亿。每年转作其它用途的土地面积为1 000万~3 500万hm2,其中有一半来自农田。我国的情况与此类似,2020年人口将增加到14.5亿,且每年要减少数百万亩耕地。面对这种巨大的人口增长压力和严重的耕地减少情况,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唯一途径显然就是通过科技进步,大幅度提高土地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齐格勒估计,到2050年,水稻单产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60%[1],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口粮需要(目前每公顷稻田可提供27人粮食,2050年每公顷稻田则需提供43人口粮)。育种和栽培在提高水稻单产方面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一定程度上,后者显得更为重要。有统计表明,水稻单产提高栽培技术改进占60%~65%,而品种更新则占35%~40%[2]。因此,探索水稻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1 水稻高产相关概念

最早在1980年,日本立项的全国性大型合作项目“逆753计划”中首次使用水稻超高产[3],而水稻超高产栽培是颜振德在1986年提出来的[4]。国际水稻所在1989年从理想株型的角度启动“新株型育种计划”,要求产量在菲宾旱季13 t/hm2[5]。1996年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课题提出了水稻的超高产育种设想,从此我国拉开了水稻高产与超高产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的序幕[6]。

水稻高产没有统一的严格定义。水稻产量会因地域、气候等而异。日本提出的高产是单产较原品种增产50%,国际水稻研究所提出单产潜力比现有纯系品种增加20%~25%,我国提出杂交水稻高产的指标是水稻日产量100 kg/hm2[7-8]。邹应斌[9]指出比当地大面积高产田增产15%~20%即为超高产。某一水稻品种均有适宜种植地域范围,其产量也与土壤肥力水平息息相关,水稻高产应是品种在适宜的种植区域的同一等级土地上因品种、栽培技术原因的产量增加幅度。

2 高产栽培研究现状

2.1 高产栽培理论

2.1.1 群体质量

作物群体质量是群体、相关个体与器官的形态生理质量的综合。水稻群体质量指标[10]主要包括:(1)结实期群体光合物质积累量;(2)群体最大叶面积期达最适叶面积;(3)水稻库容量大;(4)高群体库/叶比;(5)高有效叶面积率和高效叶面积率;(6)壮秆与合理茎枝结构;(7)高的根系活力。7项群体质量指标中,前3项是产量诊断指标,后4项是诊断前3项的配套指标。马国辉等[11]认为,超高产杂交稻群体叶面积指数为7.5~8.0,有效穗为240~270万/hm2,颖花数为60 000万/hm2,粒叶比为0.55,结实率在85%~90%,收获指数0.53~0.55。金信忍等[12]按照水稻穗型分为3种类型:⑴ 大穗型,穗粒数200,结实率90%,千粒重26 g,有效穗325万/hm2;⑵ 中等穗型,穗粒数150,结实率90%,千粒重27 g,有效穗414万/hm2,⑶ 穗数型,穗粒数110,结实率90%,千粒重25 g,有效穗600万/hm2。优化水稻群体,改善群体质量,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穗数和适宜LAI的关系,适宜LAI和扩库的关系,提高有效和高效叶面积率,选择壮秆和合理株型,促进高效叶和大穂的形成,是高质量、高光效、高运转的作物群体的建立的重要途径。

2.1.2 扩库强源

水稻的产量构成可以分为群体颖花量、结实率和千粒重,也即库容和充实。高产水稻一个重要特征是大库容,高产水稻的生理基础是库有效充实,库源的协调性是实现水稻库容填充的保障,一般情况下,有效穗数和穗粒数负相关,穗粒数与结实率负相关。水稻产量增加的直接原因是群体颖花量的增加,大穗是超高产水稻扩大库容的主要途径,增穗并不一定能增加群体颖花量,大穗主要是通过水稻稻穗一次枝梗数及其上的平均着粒数的增加和二次枝梗数增加并稳定其平均着粒数来实现,其中增加二次枝梗数及其总粒数是主要方面[13-17]。通过延长水稻生长期、扩大叶面积指数和提高净同化率主攻大穗,提高水稻中后期的净同化率,增加抽穗前后干物质积累来增源是水稻生产调控主要方面[18]。

2.1.3 光合作用

改善水稻的群体光合效率、延长叶片光合功能期、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分配和增加淀粉储存的生理代谢过程,可实现水稻增产[19]。水稻90%以上的产量来源于绿叶的光合作用的光合物质积累,高产杂交水稻光合速率与干物质生产和产量正相关[20-21]。叶是水稻光合作用的载体,高的叶面积指数意味着较大水稻群体光合面积,可形成较多的光合物质积累,水稻叶面积指数提高1个单位,光能利用率高0.24%[22]。水稻光合功能高值持续期比光合速率更重要,水稻灌浆后期仍能保持高效光合功能和高效运转是超高产水稻的重要生理特性[23-25]。比叶重和叶绿素量与每穗粒数、均穗重都正相关,比叶重对穗重的直接贡献大,叶绿素含量对干物重的作用则是越到后期越明显[26]。另外,原生质膜保护系统清除叶片表面自由氧能力降低,活性氧不及时清除对细胞及组织的损害,导致叶片加速衰老[27-28]。增加杂交水稻叶面积和齐穗后的光合生产能力,保持较长的光合功能高值持续期,提高光合产物向穗部运转效率,延缓叶片衰老,是提高杂交水稻产量的重要生理基础。

2.1.4 物质生产

水稻产量是由水稻的生物学产量和经济系数共同决定,水稻产量与干物质积累正相关,但和收获指数关系不密切。水稻中期和后期是杂交水稻干物质积累优势期,产量随中期和后期干物质净积累量增加而提高,茎叶干物质输出多少和水稻抽穗后干物质净积累均与产量正相关[29-31]。“前小、中稳、后高”是杂交水稻干物质积累的一个特点,抽穗前茎鞘中积累较多同化物,则后期有较多茎鞘藏物输出给穗部[32]。降低水稻拔节前干物质积累,增加拔节-抽穗期干物质积累,稳定抽穗期适宜干物质重,以较好株型与群体结构来增加抽穗-成熟期干物质量和其比例,实现水稻超高产量[34-35]。保持较高经济系数情,提高水稻干物质积累提高生物学产量,实现水稻高产。

2.1.5 结实生理

杂交水稻籽粒灌浆期间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物和贮藏在茎秆和茎鞘的物质是籽粒灌浆的主要物质来源。叶片早衰对弱势粒灌浆影响较大,早衰越重,弱势粒的灌浆速率越低,导致水稻结实率低。理论上水稻叶片推迟1天衰老,水稻产量可增加2%,通过疏花的办法可以提高弱势籽粒灌浆速率,但去除强势化并不能提高弱势粒灌浆速率[36-40]。抽穗前贮藏在茎鞘中的物质具有启发水稻库活性,促进和启动水稻籽粒灌浆的作用[41]。维管束系统是水稻灌浆物质运输的主要通路,水稻上、中部强势花的维管束数目、单维管束面积、维管束总面积、韧皮部总面积、木质部总面积比下部弱势花大,且会随穗颖花数增加而增大[42]。水稻灌浆也受到植物激素的调控,籽粒中玉米素和玉米素核苷含量会影响籽粒胚乳细胞增殖的速率[43],大籽粒ABA含量大于小籽粒[44]。籽粒灌浆速率与水稻籽粒库强或生理活性(酶活性,激素等)密切相关[45]。黄升谋等[46]研究得出,杂交水稻抽穗当天总RNA、mRNA含量和抽穗后第5天总RNA含量,强势粒大于弱势粒;抽穗后第5天,强势籽粒和弱势籽粒的mRNA含量差异不大;水稻强、弱势籽粒开花当日,强势粒中总RNA、mRNA含量大于弱势粒;抽穗到开花后第5天,强势粒和弱势粒RNA、mRNA含量明显增加。水稻灌浆结实生理调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水稻穗部组织结构、酶的活性及种类以及激素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2.1.6 根系发育

根系活力是影响水稻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根系生理指标。水稻根系活力强,养分吸收大,利于植株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反之则不利水稻生长。超级杂交稻高产的原因之一是结实期的根系活力下降速度延缓,为水稻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47]。邹应斌[9]研究认为,水稻根系活力优势在水稻生育前期,其次中期,后期根系活力大幅度下降。在品種根系特征研究方面,超级杂交稻的根系发达,根数和重量比一般品种多,根体积比一般品种大[6];20 cm土层内根系有较大的干重、体积和总长,且分枝根发达[48],根系对水稻产量贡献依此为0~5 cm土层根系贡献率65%,5~20 cm土层根系贡献率35%,20 cm以下土层根系贡献率较小[49]。

2.1.7 营养生理

水稻移栽后随着植株生长干物质积累增加,植株养分吸收量增加;分蘖期植株NPK含量最高[50]。超级杂交稻对养分需求量明显大于一般水稻品种[51-52],单位籽粒产量的养分吸收量和磷、钾比例与产量关系有二次曲线[53]、直线正相关[54]、直线负相关[55]等。水稻在高氮、钾营养下,硝态氮吸收较多[56],施用磷能提高氮钾的利用[57]。提高结实期水稻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延缓叶片可溶蛋白质的降解,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58]。研究发现施钾肥可促进氮磷养分从水稻茎叶部位向穗部的运输[59]。杂交稻干物质积累量与氮素积累正相关[60],后期施氮可明显增加光合产物积累量[61]。

2.1.8 生态适应性

杂交稻特别是超级稻异步灌浆明显,结实不稳定,在同一年度不同地区或者不同年度间产量表现不稳定,杂交稻表现出明显的生态适应性问题[62-64]。杂交稻的有效穗、每穗粒数、结实率等产量构成因素年际间差异极显著,两优培九在长沙早播易遇抽穗结实期高温,晚播易遇低温冷害,在江苏4月底5月初播种,且越早播,产量越高,多数品种结实率对温度敏感,亚种间杂种更易受温度影响,适宜的抽穗开花期温度环境对稳定和提高结实率作用明显[65-67]。超级杂交稻在适宜气候生态条件下,可以提高水稻的成穗率和结实率[31]。

2.2 高产栽培技术与实践

与常规水稻比较,杂交稻栽培强调稀播、稀插、早插、早发,培育壮秧,合理密植[68]。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全国各地创造了许多成功的范例和经验。袁隆平[69]提出超稀植是通过移植乳苗,扩大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长空间,壮个体、促大穗、夺高产。凌启鸿等[70-71]提出了水稻高产群体质量途径和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马国辉等[11]针对湖南地区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栽培主要限制因子,提出了避不利气候和改土培肥的技术。邹应斌[72]根据超级稻在不同地区的气候适应性提出了因地定产、依产定苗、测苗定氮,即定产、定苗、定氮的“三定”栽培技术,使超级稻高产栽培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了重要的突破。

3 杂交水稻高产栽培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发展趋势

3.1 存在问题

3.1.1 杂交稻适应性与高产重演性

杂交水稻要达到高产目标,本来就不容易,不同的年份和生态环境,测定的产量不一样,所以高产目标在大面积推广应用存在较大困难,只有在特定年份和良好生态环境条件下,小面积试验才能获得的目标高产。探讨品种适应的生态环境,研发配套栽培技术,合理稻田地力贡献与施肥,研究杂交水稻的生态适应性规律及与产量要素协调机制,实现杂交水稻增产。杂交水稻不同生态环境下的产量稳定性及其生态适应性的水稻生理生化机理研究较少,所得结果尚不能满足区域化种植规划。

3.1.2 高产栽培技术在农村适应性下降

在中国农村逐渐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村劳动力数量急剧减少,大量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青壮劳动力逐渐进程务工,具有较高文化知识层次青年人员不愿扎根农村,为此农村劳动力主要演变为留守的妇女儿童和老年人,这个人群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承担不了高强度的水稻生产劳动。目前主要推广的“三定”高产栽培技术[72]、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71]、强化栽培[69]等主要一个特点就需要大量的和具有一定体力劳动承担能力的农民完成,这与农村目前劳动力现状有明显的矛盾。在农民的心目中,更希望有省力、省工、简单易做的是水稻栽培技术,如抛秧技术、直播技术。优化、集成、配套杂交水稻栽培的关键技术,建立起一套与当前农村现状相适应的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机械化栽培,集中连片育秧,以促进杂交水稻科学化生产管理,确保杂交水稻在大面积上高产高效。

3.1.3 高产栽培与农田生态保护的矛盾

随着杂交水稻产量逐年上升,施肥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是化肥施用量,特别是氮肥的用量偏高,造成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我国氮肥使用量占全球氮肥用量的30%,是世界第一大氮肥消费国,氮肥利用率较发达国家明显偏低[73],农业面源污染、重金属残留等给农田生态以及连通水域都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在农业生态已经被破坏或污染的情况下,寻求杂交水稻高产栽培与减少环境污染之间矛盾的解决路径,已经是水稻栽培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

3.1.4 高产栽培根系生理与生态研究需深入研究

对于水稻根系生理生态的研究,定性研究方面较多,定量研究较少。品种间对比研究较多,对于基因型代表性材料的研究不深入,特别是杂交水稻产量形成、群體诊断、根系形态生理特性与根、冠关系等研究尚未深入。

3.2 发展趋势

3.2.1 高产水稻的均衡增产与精准栽培

杂交水稻高产是育种、栽培、气候等多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虽然国家启动了广适性杂交水稻选育项目,以Y两优1号为代表的高产水稻品种已经在生产上应用,但是栽培方面对杂交水稻生态适应性研究并不系统,需进一步研究揭示杂交水稻生态适应性机制问题。我国水稻目标高产已经到达瓶颈位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水稻总产要增加,依靠高产田单一的生产现状已不能可持续发展,如何使用超高产水稻适应低产田的生态,和提高低产田的水稻生产能力,是目前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以海南为例,高产田所占比例不到2%,大部分属于中低产田,高中低产田粮食单产比为3.7∶2.6∶1,由此可见中低产田水稻增产也存在很大空间,如何实现水稻高中低产田均衡增产,是未来一段时间栽培和育种专家们的重大课题[74]。精确定量栽培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水稻生产效益逐渐凸显出了重要的生命力,是今后水稻栽培研究的主要方面。

3.2.2 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轻简栽培是通过简化育秧、栽秧、耙田等水稻生产技术各环节,如水稻免耕、直播、抛秧、机插秧等栽培方式与技术,实现水稻生产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的目的。这种水稻栽培受到农民的青睐,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带来的水稻生产劳动力的缺乏和迎合了农民生产水稻的一种“省事”的心理。在从事水稻生产的稻农中,稻农文化程度、种植规模和季节是主要影响因素[75],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最终采用什么样的技术,主要取决于农民对该技术的认知程度和水稻生产的重视程度有关。随着科技的进步,水稻生产的单一技术逐渐走向集成化,如精确定量栽培与轻简栽培集成后形成的精确定量轻简栽培技术[76]。随着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不断成熟,轻简栽培技术也会逐步和机械化技术集成,形成高效机械化水稻生产,实现水稻生产效益提升。

3.2.3 生态栽培与循环农业

在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农业环境污染严重的今天,水稻栽培开始走向另一个方向,即寻求水稻生产和生态保护的矛盾的协调并为生产安全食品提供技术支撑,即水稻生态栽培技术与循坏农业应用而生。经典“稻田养鸭”[77-78]技术是生态稻作与高效循环农业的重要模式,由此也开始了稻田的生态学功能的重新认识和功能挖掘,由单一的种植水稻到种养综合利用的高效方向演变,稻田养鱼[79]、稻田养蟹[80]、稻田养泥鳅[81]、稻田养鸡[82]等新的生态稻作模式逐渐被人们重视,这些新的稻作技术也逐渐凸显出了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袁隆平. 发展杂交水稻,保障粮食安全[J]. 杂交水稻,2010(增刊):1-2.

[2] 蒋彭炎. 粮食问题与稻米生产[J]. 中国稻米,1994(1):41-43.

[3] 徐正进,陈温福,张龙步,等. 日本水稻育种的现状与展望[J]. 水稻文摘,1990,9(5):1-6.

[4] 颜振德. 论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A]. 傅相全. 杂交水稻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北京:学术期刊出版社, 1988:201-207.

[5] Dingkuhn M, Penning de Vries F W T, De Datta S K, et al. Concepts for a new plant type for direct seeded flooded tropical rice[A]. Direct Seeded Flooded Rice in the Tropics--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Conference[C]. Manila, Philippines: IRRI, 1991, 17-38.

[6] 袁隆平.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J]. 杂交水稻,1997,12(6):1-6.

[7] 袁隆平.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J]. 科学中国人,1998(6): 14-16.

[8] 黄耀祥,陈顺佳,陈金灿,等. 水稻丛化育种[J]. 广东农业科学,1983(1): 1-6.

[9] 鄒应斌,周上游,唐起源. 中国超级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3,5(l):31-35.

[10] 凌启鸿,张洪程. 论提高群体质量是主攻作物单产的基本途径[J]. 科学中国人,2009(1):114-119.

[11] 马国辉,熊绪让,裴又良. 论湖南省超级稻超高产栽培的主要限制因素及其对策.Ⅲ.实现超高产栽培的对策[J]. 湖南农业科学,2005(3):23-25.

[12] 金信忍,侯春香,包少军. 超级稻育种研究中的问题及出路[J].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0,22(1):48-54.

[13] Ying J F, Peng S B, He Q R, et al. Comparisonof high-yield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environments I. Determinants of grain and dry matter yields[J].Field Crops Research, 1998,57: 71-84.

[14] 吴桂成,张洪程,钱银飞,等. 粳型超级稻产量构成因素协同规律及超高产特征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2):266-276.

[15] 吴文革,张洪程,吴桂成,等. 超级稻群体籽粒库容特征的初步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2):250-257.

[16] 张志兴,李 忠,陈 军,等. 超级稻“Ⅱ优航1号”和“Ⅱ优航2号”源、库、流特性分析[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19(2):326-330.

[17] 孙 鹰,张桂莲,唐文帮,等. 超高产杂交稻C两优396和C两优87的源库特性研究[J]. 杂交水稻,2010,25(6):70-74.

[18] 李义珍,黄育民,庄占龙,等. 杂交稻高产群体干物质积累运转Ⅱ.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运转[J].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1996,11(2):1-6.

[19] 高 宇,田 括. 超高产水稻生理育种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3):1-3.

[20] 程式华,曹立勇, 陈深广, 等. 后期功能型超级稻的概念及生物学意义[J]. 中国水稻科学,2005,9(3):280-284.

[21] 刘建丰,袁隆平,邓启云,等. 超高产杂交稻的光合特性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2):258-264.

[22] Chaoui A, M azhoudi S,Ghorbal M H. Cadmium and Zinc Induction of Lipid Peroxidation and Effects on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ies in Bean[J]. Plant Science, 1997, 127: 139-147.

[23] 张荣铣,程在全,方志伟,等. 关于小麦叶片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的初步研究[J].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15(增刊):76-86.

[24] 曹树青,翟虎渠,张红生,等.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叶源量及有关光合生理指标的研[J]. 中国水稻科学,1999,13(2):91-94.

[25] 严进明,翟虎渠,张荣铣,等. 重穗型杂种稻光合作用和光合产物运转特性研究[J]. 作物学报,2001,27(2):261-266.

[26] 张龙步,王进民,董 克,等. 水稻群体特性与产量相关性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增刊),1991,(22): 45-52.

[27] 林植芳,李双顺,林桂珠,等. 水稻叶片的衰老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关系[J]. 植物学报,1984,26 (6): 605-615.

[28] 华 春,王仁雷. 染交稻及其三系叶片衰老过程中SOD、CAT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J].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23(3): 406-409.

[29] Ying J, Peng S, He Q, et al. Comparison of high-yield rice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environments.I . Determinants of grain and dry matter yields[A]. Field Crops Research[C]. Philippines: IRRI, 1998:1-14.

[30] 杨惠杰,李义珍,杨仁崔,等. 超高产水稻的干物质生长特性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2001,15(4):265-270.

[31] 刘 军,余铁桥. 大穗型水稻超高产产量形成特点及物质生长分析[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24(1):1-5.

[32] 杨建昌,杜 永,吴长付,等. 超高产粳型水稻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7):1 336-1 345.

[33] 吴文革,张洪程,钱银飞,等. 超级杂交中籼水稻物质生长特性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2007,21(3):287-293.

[34] 吴桂成,张洪程,戴其根,等. 南方粳型超级稻物质生长积累及超高产特征研究[J]. 作物学报,2010,36(11):1 921-1 930.

[35] 金继运. 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展望[J]. 作物杂志,1997(2):5-9.

[36] Sikder H P, Gupta D K D. Physiology of grain in rice[J]. Indian Agric, 1976, 20: 133-141.

[37] Wang Y. Effectiveness of supplied nitrogen at the primordial panicle stage on rice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s[J].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News Letter, 1981, 6: 23-24.

[38] Liang J, Zhang J, Cao X. Grain sink strength may be related to the poor grain filling of indica-japonica rice (Oryza sativa) hybrids[J]. Physiology Plant, 2001, 112: 470-477.

[39] 梁建生,曹顯祖,张海燕,等. 水稻籽粒灌装期间茎鞘贮存物质含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1994,8(3): 151-156.

[40] Kato T. Effect of spikelet removal on the grain filling of Akenohoshi, a rice cultivar with numerous spikelets in a panicle[J]. Intern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of Agricultual Science and Soil Science, 2004, 142: 177-181.

[41] Fu J, Huang Z,Wang Z, et al. Pre-anthesis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 reserve in the stem enhances the sink strength of inferior spikelets during grain filling of rice[J]. Fied Crops Research, 2011, 123: 170-180.

[42] 徐正进,陈温福,曹洪任,等. 水稻穗颈维管束数与穗部性状关系的研究. 作物学报,1998,24(1): 47-54.

[43] 张 强,李自超,傅秀林,等. 不同株穗型水稻超高产品种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及籽粒灌菜动态研究. 作物学报,2005,31(9):1 198-1 206.

[44] Kato T,Sakurai N,Kuraishi S. The changes of endogenous abscisic acid in developing grains of two rice cultivars with different grain size[J]. Japanese Journal of Crop Science, 1993, 62: 456-461.

[45] 王志琴,杨建昌,朱庆森,等. 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不良的原因探讨. 作物学报,1998,24(6):782-786.

[46] 黄升谋,邹应斌,刘春林. 杂交水稻两优培九强、弱势粒结实生理研究[J]. 作物学报,2005,31(1):102-107.

[47] 董桂春,王余龙,吴 华,等. 水稻根系生长动态的研究[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2,23(4):51-55.

[48] 郑景生,林 文,姜照伟,等. 超高产水稻根系发育形态学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1999,14(3):1-6.

[49] 谢华安. 中国特别是福建的超级稻研究进展[J]. 中国稻米,2004(2):7-10.

[50] 邹应斌,黄见良,屠乃美,等. “旺壮重”栽培对双季杂交稻产量形成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01,27(3):343-350.

[51] 敖和军,王淑红,邹应斌,等. 不同施肥水平下超级杂交稻对氮、磷、钾的吸收累积[J]. 中国农业科学, 2008,41(10):3 123-3 132.

[52] 鲁如坤.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146-165,308-311.

[53] 凌启鸿,张洪程,戴其根,等. 水稻精确定量施氮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12): 2 457-2 467.

[54] Samonte SOPB, Wilson LT, Medley JC, et al. Nitrogen utilization efficiency: relationships with grain yield, grain protein, and yield-related traits in rice [J]. Agronomy Journal, 2006, 98(1): 168-176.

[55] Singh U, Ladha J K, Castillo E G, et al. Genotypic variation in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in medium and long duration rice [J]. Field Crops Research, 1998, 58(1): 35-53.

[56] 李 华,杨肖娥,罗安程. 不同氮钾条件下水稻基因型氮、钾积累利用差异[J]. 中国水稻科学,2002,16(1): 86-88.

[57] 刘运武. 磷对杂交水稻生长发育及其生理效应影响的研究[J]. 土壤学报,1996,33(3):308-316.

[58] 潘晓华,王永锐. 二系稻始穗期氮钾营养对谷产量的影响及生理效应[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6,35(2):152-156.

[59] 胡 泓,王光火. 施钾条件下杂交水稻氮磷养分吸收利用特点[J]. 土壤通报,2003,34(3):202-204.

[60] 黄见良,李合松,李建辉,等. 不同杂交水稻吸氮特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J]. 核农学报,1998,12(2): 89-94.

[61] 唐启源,邹应斌,米湘成. 不同施氮条件下超级杂交稻的产量形成特点与氮肥利用[J]. 杂交水稻,2003,18(1):44-48.

[62] Yang J C,Zhang J H. Grain-filling problem in ‘super’rice[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2010, 61(1): 1-5.

[63] 敷和軍,王淑红,邹应斌,等. 超级杂交稻干物质生产特点与产量稳定性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7):1 927-1 936.

[64] Horie T, Ohnishi M, Angus J F, et al.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igh-yielding rice inferred from cross-location experiments[J]. Field Crops Research, 1997, 52: 55-67.

[65] 王淑红,邹应斌,冯跃华,等. 超级稻“三定”栽培法研究II. 不同施肥量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及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6): 141-146.

[66] 姜文超,孙龙泉,肖伯群,等. 播种期对两优培九产量及生育特性的影响[J]. 杂交水稻,2001,16(1):38-39.

[67] 吕川根,王才林,宗寿余,等. 温度对水稻亚种间杂种育性及结实率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02,28(4):499-504.

[68] 吴伟明,程式华. 水稻根系育种的意义与前景[J]. 中国水稻科学,2005,19(2):174-180.

[69] 袁隆平.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J]. 杂交水稻,2001,16(4):1-3.

[70] 凌启鸿,张洪程,蔡建中,等. 水稻高产群体质量及其优化控制讨论[J]. 中国农业科学,1993,26(6):1-11.

[71] 凌启鸿,张洪程,丁艳锋,等. 水稻高产技术的新发展—精确定量栽培[J]. 中国稻米,2005(1):3-7.

[72] 邹应斌,夏胜平. 超级稻“三定”栽培理论与技术[M]. 湖南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6.

[73] 彭少兵,黄见良,钟旭华,等. 提高中国稻田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策略[J]. 中国农业科学,2002,35(9):1 095-1 103.

[74] 何 强,邢俊杰,张武汉,等. 水稻均衡增产的育种策略[J]. 2013,27(4):376-378.

[75] 王志刚,王 磊,阮刘青,等. 农户采用水稻轻简栽培技术的行为分析农业技术经济[J]. 2007,(3):101-107.

[76] 凌启鸿. 精确定量轻简栽培是作物生产现代化的发展方向[J]. 中国稻米,2010,16(4):1-6.

[77] 黄 璜,杨志辉,王华,等. 湿地稻鸭复合系统的CH4排放规律[J]. 生态学报,2003,23(5):929-934.

[78] 沈建凯,黄 璜,傅志强,等. 稻鸭生态种养系统直播水稻根表和根际土壤营养特性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18(6):1 151-1 156.

[79] 袁伟玲,曹凑贵,李成芳,等. 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CH4和N2O温室效应及经济效益评估[J].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6):2 052-2 060.

[80] 朱清海. 稻泥鳅田生态系统能流、物流和效益分析[J]. 中国稻米,1997(1):26-28.

[81] 王耀晶,安 辉,闫 颖,等. 不同稻蟹生产模式下土壤腐殖质组成及特性研究[J]. 2013,44(2):343-347.

[82] 黄 璜,郑华斌,傅志强,等. 水稻梯式栽培下鸡鸭混合生态养殖技术养殖方法[P]. 中国专利,CN101946624A,2011-01-19.

绿色水稻生产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为广大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样板,2014年在尚志市河东乡南兴水稻科技示范基地进行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配套栽培技术示范,实施面积1000亩,种植品种为中龙香粳1号,采用448孔塑料秧盘育小、中苗,收到了较好的示范效果,现将该项技术示范效果总结如下:

一、示范方法:

钵体育苗区用人工手推式播种机进行播种,每盘播量为70克芽种,每孔平均4粒左右;对照为常规机插盘育苗,每盘150克芽种,本田采用大区对比不设重复,钵体育苗区应用五菱柳机厂生产的2z-430增产型插(摆)两用机进行摆秧,对照区用常规插秧机进行插秧。其它管理按常规管理同一标准进行。

二、示范结果调查

1、秧苗素质调查(见表1)

通过秧苗素质调查,钵体育苗区株高比对照区矮0.3cm,叶龄钵体育苗区比对照区多0.3叶,钵体育苗区和对照区均没有发病;钵体育苗区根长5.7厘米,比对照区长1.2厘米,钵体育苗区根数比对照区多3.8条,钵体育苗区秧苗茎基宽为0.18cm,对照区粗0.02cm;百株地上干重钵体育苗区为2.5g,比对照区重0.7g;钵体育苗区充实度为0.22,比对照高0.07。从各项调查指标来看,钵体育苗区长势、根部性状、茎基粗、地上百株干重及充实度看秧苗素质要明显好于对照区。

2、育苗进程调查(见表2)

项目区播种时间为4月20日,出苗期为4月23日,齐苗期为4月25日,始通风期为4月27日,大炼苗期为5月15日,插秧秧龄为32天。

3、插秧质量调查(见表3)

插秧质量调查结果显示,钵体育苗区取秧数为4.5株,比对照区多0.5株,漏插率为0.3%,比对照区低0.5%,伤秧率为0.5%,比对照区低0.5%,勾秧率为0,比对照区低1%,漂秧率为0,比对照区低2%,翻倒率为0%,比对照区低3%,比较均匀。就是说机插播体苗插秧质量要好于常规机插盘育苗。

4、群体茎蘖动态和叶龄调查(见表4和5)

从水稻茎蘖动态变化调查结果表4可以看出,钵体育苗区分蘖始期、有效分蘖终止期、分蘖高峰期、抽穗期、成熟期的穴总茎数均比对照区多。钵体育苗区分蘖始期为7.2个,比对照区多0.5个,,有效分蘖终止期为26.8个,比对照区多3.9个,分蘖高峰期为33.5个,比对照区多4个,抽穗期为27.4个,比对照区多3.1个,成熟期为26.8个,比对照区多3.9个。

从水稻各时期叶龄变化调查结果表5中可以看出,钵体育苗区除移栽期外,返青期、分蘖始期、有效分蘖终止期、分蘖高峰期、抽穗期、成熟期均比对照区小,说明钵体育苗区叶龄进程快。钵体育苗区移栽期为3.2叶,比对照区大0.3叶;返青期为3.3叶,比对照区小0.2叶;分蘖始期为4.6叶,比对照区少0.4叶,有效分蘖终止期为8.8叶,比对照区少0.4叶,分蘖高峰期为9.5叶,比对照区少0.5,抽穗期、成熟期均为13叶,与对照区相同。

5、生育时期调查结果(见表6)

钵体育苗区移栽期为5月25日,返青期为5月27日,分蘖始期为6月1日,有效分蘖终止期为6月25日,分蘖高峰期为6月30日,抽穗期为8月8日,成熟期为9月15日,对照区除分蘖始期晚4天、分蘖高峰期早2天外,其它物候期没有差异。生育进程调查结果表明,钵体育苗机械插秧区较常规盘育苗机插地块返青快、分蘖早、有效分蘖时间长。

6、抗逆性调查结果见表7

从稻瘟病发生情况,示范区发生了轻微稻瘟病,危害不重;二化螟危害程度总体上较轻,产生轻微危害;从倒伏情况看,中龙香粳1号抗倒伏性强,且钵体育苗秧苗素质号,没有倒伏现象发生。

7、考种测产结果见表8

从产量结果看,钵体育苗区株高为90厘米,与对照相同;穗长为17.7厘米,比对照长0.6厘米;平方米穗数为528穗,比对照多29.5穗;穗粒数为73.9粒,比对照多0.7粒;结实率为87.4%,比对照低4.1%;千粒重为25.5克,比对照高0.7克,亩产579.7公斤,比对照增产4.9%。

三、示范小结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配套栽培技术即水稻钵育机插栽培技术具有伤根差、不漂苗、补苗用工少、返青快、分蘖早、分蘖多等优点,增产4.9%。

四、存在问题

播种时没有相配套的播种器,每孔内下种量多,一般在5-6粒种子,存在穴内过密问题,因此增产率低。

绿色水稻生产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农田没有抛荒

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低等原因,我国南方有的地方有的农田被抛荒,各界对此非常关注。通过田间现场调查并走访乡村干部和农户发现,××市并没有出现大家所担心的抛荒现象。××市有农田104万亩,其中一季农田10万亩,常年水稻播种面积200万亩。近年来全市稻谷年总产量一直稳定在16—16.5亿斤之间,单季平均亩产820斤左右。从目前情况看,××市的粮食生产形势比较稳定。在调研过程中,据山区乡镇的村组干部介绍,极少数灌溉条件差的零星田块两季被改种一季的情况偶有存在,但数量极少,还不到百分之一。尽管如此这种情况仍需引起重视。

两种人在种田

一是留守在家的中老年人和妇女在种田,这是当前水稻生产的主力。××市与其他中西部县市一样,田少人多,土地远远容纳不了现有劳力,农村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经商,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小孩和少量中年以上妇女。对大多数农户来说,务工经商收入是其主要经济来源,种粮收入只是农家经济的补充。张巷镇何家村乌桕组共有32户农户,劳力58 人,目前常年在外打工经商的有51人,占劳力总数的88%,其中有3户全家在外,春节都未回家。该组共有水田118.5亩,其中101亩由留守老人、妇女自耕自种,占农田总面积的85.2%。乌桕村的情况在××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即80%以上的劳力已经离开农田,近90%以上的农田仍为各家各户散耕散种。

二是种田大户即规模经营者在种田。按农业部门的统计口径,种田50亩以上为规模经营。照此标准,××市现有规模经营户650户。但××全市农业人口人均农田只有1亩左右,50亩相当于10个以上家庭的责任田总数,要求农村十分之九的家庭退出农田让位于规模经营,目前还不大现实。如果把规模经营的标准定为30亩以上,则××全市规模经营的农田面积已达10万亩,约占农田总面积的10%。种田大户又分两种情况。一是百亩以上的种田大户,如秀市镇一种田大户种了1700亩,荣塘镇一种田大户种了500亩,目前这种大户的数量还不多。二是百亩以下的种田大户,多为一对夫妇耕种三五十亩,不另雇工。百亩以下种田大户主要是一些村组干部、有种粮技术的中年农民和家庭情况特殊外出打工不便的农民。

先看售粮收入和种田成本。

1、XX年年平均每亩农田的售粮收入:双季为1394元,单季为810元。其中早稻产量820斤,百斤价80元,计656元;晚稻产量820斤,百斤价90元,计738元,双季合计1394元。种单季的产量900斤,百斤价90元,售粮收入为810元。另有国家政策性补贴每亩79元,不管转租与否,此款一般归责任田承包者领取,承租者无此项收入。

2、XX年年平均每亩农田的农资、种子、水费三项支出:双季为440元,单季为240元。其中早稻化肥100元,晚稻化肥100元,早稻农药40元,晚稻农药60元,早稻种子40元,晚稻种子40元,早稻水费20元,晚稻水费40元。

3、XX年年平均每亩机耕、机播、机割三项支出:双季为280元,其中每季机耕费各50元、每季机割费各50元、每季机播(插)费各40元。种单季的一般不()用机械作业。

4、XX年年劳动力平均日工价为50元,妇女、老年人可略作下调计算。

那么种田效益如何呢?

1、XX年年自耕自种散户每亩(双季)的效益情况:又分两种,即完全自耕自种的散户和农忙时请人帮工且使用农机具的散户。完全自耕自种的散户平均每亩效益为954元,即售粮收入1394元,扣除农资、种子、水费等项成本440元,尚余954元。按平均每亩用工25个计算,这种散户种田没有利润,但每日赚到了约38元工资。请人帮工且使用农机具的散户效益为674元,即售粮收入1394元,扣除农资、种子、水费、机耕、机割、机插等6项成本720元,尚余674元。按平均每亩用工8个计算,除赚取300来元工资外,每亩利润350元左右。

绿色水稻生产培训总结范文第6篇

培训内容:玉米栽培,水稻种植技术

一、玉米栽培技术 夏玉米播种技术

(一)精选种子

为了提高种子质量,在播种前要对籽粒进行粒选,选择籽粒饱满、大小均匀、颜色鲜亮、发芽率高的种子,去除秕、烂、霉、小的籽粒。

(二)种子处理

玉米在播种前通过晒种、浸种和药剂拌种等方法,增强种子发芽势,提高发芽率,减轻病虫害,达到苗早、苗齐、苗壮的目的。

1、晒种。将选出的种子在晴天中午摊在干燥向阳的地上或席上,翻晒2-3天。

2、浸种。一般采用冷浸和温汤方法。冷水浸种时间为12-24小时,温汤(55-58℃)一般6-12小时,也可用25公斤腐熟人尿兑25公斤水或沼液浸种12小时,另外也可用0.2%的磷酸二氢钾或微量元素浸种12-14小时。注意:浸过的种子要当天播种,不要过夜;在土壤干旱又无灌溉条件的情况下,不宜浸种。

3、拌种。可以用农药拌种如50%辛硫磷乳油,每公斤种子2.5ml辛硫磷乳油,也可用微量元素如“傲绿”牌营养素拌种,每公斤种子4-5克营养素。包衣种子无需浸种和拌种。

(三)足墒适时早播

根据我市的气候条件,早播有利于玉米早期蹲苗、延长生育时期。麦龚套种,在小麦成熟前7-15天趁墒套种。高产田晚套种,中低产田早套种。铁茬播种,为了实现早播,麦收后抓紧时间灌足底墒水,足墒铁茬播种,要在6月15日以前播种完毕。铁茬播种的方式有冲沟播种和挖穴点播。播种时要求深浅一致,播深5厘米左右,点播每穴2-3粒,株距要均匀,覆土要严,确保一播全苗。 (四)合理密植

玉米的合理密度受气候、肥水、品种特性的影响,一般地力条件较高,施肥较多,灌溉条件好的密度要大些,植株矮小的叶片上冲的紧凑型品种密度应大些。可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80厘米,窄行40厘米。株距可根据密度而定。郑单958适宜种植密度:500公斤以上产量水平4500株/亩,株距24厘米;400-500公斤产量水平4200株/亩,株距26厘米。农大108适宜种植密度:500公斤以上产量水平3600株/亩,株距30厘米;400-500公斤产量水平3400株/亩,株距32厘米。

(五)科学施肥技术

俗话说:"玉米是个大肚汉,能吃能喝又能干"。亩产玉米500公斤以上的中高产田,根据夏玉米生长发育特点及示范区土壤条件需追施纯氮18-24公斤,纯磷6-8公斤,纯钾5-8公斤。追施时坚决杜绝“一炮轰”、只追氮肥的现象,要根据示范区测土化验结果实行平衡配方施肥,不仅重施氮肥,而且要配合磷钾肥和微肥,依据轻施提苗肥、早施攻杆肥、重施攻穗肥,补施攻粒肥,分次追施。采用分次追施较"一炮轰"、单施氮肥增产10%以上。

(六)科学灌溉技术

为了保证玉米的高产稳产,除了发展和完善水利设施外,还必须推行科学灌溉技术,实施节水灌溉措施。节水灌溉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沟灌和隔沟灌。玉米种植行距较宽,采用沟灌非常方便。还可采用隔沟灌的方式,即只在玉米宽行开沟灌水,即省工又省水。

2、管道输水灌溉。一般采用有地下硬塑管,地上塑料软管,一端接在水泵口上,另一端延伸到玉米田远端,边灌边退。

3、喷灌和滴灌。喷灌和滴灌具有省水、省工、省地、保土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玉米田要不要浇水,应根据玉米的生长发育情况、天气情况和土壤含水量情况而定。播种时,良好的土壤墒情是实现苗全、苗齐、苗壮、苗匀的保证。若壤土含水量低于16%,粘土含水量低于20%,沙土含水量低于12%即需要灌水。

(七)夏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

玉米田杂草生长迅速,与玉米争水、争肥、争空间,对玉米苗期生长危害较大,造成苗瘦、苗弱,在杂草严重且防治不力的地块影响产量可达10%以上,因此,必须进行化学除草。现把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介绍如下: 土壤封闭性除草剂

1、除草剂品种:目前用于玉米田土壤封闭的除草剂品种很多,效果比较好的有两个品种:40%玉丰悬乳剂和40%乙阿悬乳剂。

2、使用时间:玉米播种后出苗前。这一时期杂草正处于出苗期,易触药而死亡,待杂草出苗后再喷药,效果就不会太理想。

3、使用剂量:常用药量,亩用40%玉丰悬乳剂165克或40%乙阿悬乳剂每亩180毫升。严禁点燃麦茬,以防燃烧后的麦灰与除草剂发生反应,降低药效。

4、使用方法:要求必须在浇水或降雨后田间湿度较大时使用。兑药时要充分摇匀,然后按使用面积计算药量,并准确量取。先加少量水将药剂稀释成母液,然后按每亩药量兑水40—50公斤,搅拌均匀后对土壤表面均匀喷雾。喷药时采取边喷边退的方式进行。 触杀性除草剂

1、除草剂品种:目前用于玉米田触杀性除草剂品种很多,推荐使用河北宣化农药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玉米田特效除草剂:一封一杀。

2、使用时间:玉米出苗后。能有效地防除玉米田中所有已出土的15厘米以下杂草及未出土的一年生由种子繁育的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3、使用剂量:常用药量,亩用150—200克。

4、使用方法:兑药时要充分摇匀,然后按使用面积计算药量,并准确量取。先加少量水将药剂稀释成母液,然后按每亩药量兑水30—50公斤,搅拌均匀后,定向喷雾于杂草及土壤表面,严禁喷到玉米上,以免玉米受害。

注意事项:一是最好使用喷雾器,兑水量要充足,喷雾要均匀,勿重喷或漏喷,避免大风天气喷雾;二是如果土壤干旱,进行土壤处理时,应加大喷液量,可以提高灭草效果;三是喷药后地表形成一层药膜,不要中耕而破坏药膜;四是喷药以早上10点前或下午4点后为好,避免药液挥发或破坏药膜;五是施药后24小时内如遇大雨,应及时补喷;六是喷药后及时用碱水清洗喷雾器械,免伤其它作物。

二、水稻种植技术

种子播在准备好的秧田上,当苗龄为20∼25天时移植到周围有堤的水深为5∼10公分(2∼4吋)的稻田内,在生长季节一直浸在水中。 耕种方式

稻米的种植技术,包括稻田和插秧,是在中国发明的。传说中是神农氏教导人们如何种稻。

目前稻的耕种除传统的人工耕种方式,亦有高度机械化的耕种方式。但仍不失下列步骤: 整地:

种稻之前,必须先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其松软,这个过程分为粗耕、细耕和盖平三个期间。过去使用兽力和犁具,主要是水牛来整地犁田,但现在多用机器整地了。 育苗:

农民先在某块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会被称为秧田,在撒下稻种后,农人多半会在土上洒一层稻壳灰;现代则多由专门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来使稻苗成长,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关键。在秧苗长高约八公分时,就可以进行插秧了。 插秧:

将秧苗仔细的插进稻田中,间格有序。传统的插秧法会使用秧绳、秧标或插秧轮,来在稻田中做记号。手工插秧时,会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帮助农人将秧苗分出,并插进土里。插秧的气候相当重要,如大雨则会将秧苗打坏。现代多有插秧机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状不是方型的稻田中,还是需要人工插秧。秧苗一般会呈南北走向。还有更为便利的抛秧。 除草除虫:

秧苗成长的时候,得时时照顾,并拔除杂草、有时也需用农药来除掉害虫(如福寿螺)。 施肥:

秧苗在抽高,长出第一节稻茎的时候称为分蘖期,这段期间往往需要施肥,让稻苗成长的健壮,并促进日后结穗米质的饱满和数量。 灌排水: 水稻比较倚赖这个程序,旱稻的话是旱田,灌排水的过程较不一样,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后,幼穗形成时,还有抽穗开花期加强水份灌溉。 收成:

当稻穗垂下,金黄饱满时,就可以开始收成,过去是农民一束一束,用镰刀割下,再扎起,利用打谷机使稻穗分离,现代则有收割机,将稻穗卷入后,直接将稻穗与稻茎分离出来,一粒一粒的稻穗就成为稻谷。 干燥、删选:

上一篇:规划基础资料收集清单范文下一篇:公司员工宿舍管理规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