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的平衡问题分析论文范文

2024-03-15

税法的平衡问题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一、税法中合同法适用的主要核心命题

(一) 契约自由

这是合同法中的关键原则, 但是如果把税法与合同法进行结合, 就会产生矛盾, 也就是在税法中进入合同法, 会让纳税人出现逃避税收的问题, 契约只有不仅注重规制和税务, 还对微观经济个体具备的自由谈判和签订合同的权利进行了规定, 基于这种情况下, 就可能会出现有纳税人滥用民事权利, 通过不真实或者是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来逃避税收, 但是只简单的整合二者就可能会出现税收流失的情况, 会带来一些经济损失。所以, 税收征管部门就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增加财税的收入, 如, 对税源进行开辟和拓展、提高税率等, 对税法中合同法适用问题进行研究, 就是要让税法定义和契约自由能够进行有效的结合。契约自由的一个代表性例子就是税法中规定的第三人代替履行, 也就是指法定纳税人和第三人在规定纳税义务前会让第三人代替进行纳税行为, 这样的契约自由就是属于私法的范畴。

(二) 情事变更

在税法中, 情事变更就是和近代合同法原则中不一样的特殊的存在, 其是基于合意说为基础和依据的, 纳税人从开始纳税, 如果出现超出其义务范围外的问题, 其就可以自己变更税收债务关系。从合同法层面而言, 税法中的情事变更也包括主观以及客观的区别, 而非是固定的模式。

首先, 主观情事变更。这就是说在明确税收法律关系的基础上, 征税和纳税人可以将特定的设想作为目的, 在实践中如果产生设想不正确或者是和实际情况不统一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 二者的任何一方都可以对税收债务关系进行变更。

其次, 客观情事变更。其就是指在明确税收债务关系后, 因为各种自然灾害而导致出现严重的损害, 在税法中的客观情事变更, 就是税收减免请求权是纳税人的一项基本权利, 能够维护其合法权益, 且在我国税法中也具体规定了这一权利。

(三) 预期违约

通常预期违约分为两种, 一种就是从合同成立起到义务履行期到前, 一方当事人清楚支出另一方当事人没有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另一种就是有一方当事人因为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或者是自身情况的影响, 不能或者是无法对合同中的义务进行履行。预期违约在税法中就是在纳税义务成立开始到偿还完款项前, 纳税人因为自身的原因影响而不能履行纳税义务或者是清楚的提出无法履行这一义务。税法上对于这一问题的处理也做出了规定, 在处理中要参考私法的法制资源, 国内是以税收代位权为核心, 其借鉴了私法中的这方面的制度, 在纳税人出现无法履行或者是消极履行税收债务时, 有关税务部门就可以强制要求第三方代缴税款。

二、税法中合同法适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 确保税收执法的公平性与公正性

要研究税法中的合同法的适用问题, 就需要有私法程序提供保障, 还要给税务部门提供自主裁决的权利, 进而防止出现滥用权利的问题以及权利流失问题。第一, 在处理程序中, 要是法院受到了来自税务部门的司法程序诉求, 就㤇以民事诉讼的相关要求为基础规范的审理案件。要是有税务部门信息不一样的情况, 就需要认真地依据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做出科学的处理。第二, 在税收执法中需要认真的对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在处理完税收案件之后, 监督部门要通过垂直责任制的方式, 加强监督和审查税收执法工作, 税收部门需要把和案件有关的资料做出报备处理, 进而促进监督工作效果的提升。另外, 还需要提升税务执法的公开性, 在处理案件中要让纳税人受到完整的案件相关的资料, 当其确认材料没有错误时, 才可以进行之后的执法活动, 进而对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进行有效的保护, 包括监督权以及知情权。

(二) 明确税收法定的地位

第一, 需要积极地进行立法。就国内税法以及合同法的应用情况而言, 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引入立法, 这样就可以防止出现滥用合同法的问题, 还能用税收征收管理法私法解释的方式对这一问题进行明确。第二, 需要加强对案例的推广。现阶段国内在税法中合同法适用问题方面的研究没有足够的案例作为指导, 因此, 就需要加强推广案例。这就是通过借助文献研究现实问题, 当前税务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和要求之间还有差距, 这就要求专家学者在能够对案例推广进行合理的调整, 进而确保税收执法是公正的。第三, 实质一致。要注重税收债权人基础工作, 将合同法中的相关内容利用税收映射的形式体现在税收征收处理中, 促进税收法定主义以及契约自由之间的协调性的提升, 减少低税收征管机制给税收征收处理带去的消极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我国的法制化建设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虽然我国法制建设获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就税法的发展而言, 税法中合同法适用问题方面还有限制, 这就需要注重分析这一问题, 调整税收债务关系, 推动我国法制工作的开展。

摘要: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医疗行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相关的法制工作都在不断地优化和完善。税法和合同法归属的法律部门不一样, 但是二者在应用中是有一定的契合度的, 因此, 分析税法中的合同法适用问题就具有重要意义, 能够促进我国法制工作的开展, 本文分析了税法中的合同法适用问题。

关键词:税法,合同法,适用问题

参考文献

[1] 马蔡探, 余琼子.税法中的合同法适用问题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6 (1) .

税法的平衡问题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为打造自主优效课堂,我校继“问题·情境”课改探究之后,针对课堂的关键环节——“问题”设计,进一步开展“基于学科核心问题”的课改探索。本课例研究,就是在此背景下政治教研组全体协作进行的一次尝试。

一、课例研究拟解决的问题:通过核心问题的设计促进学生自主生成

经过我校“问题·情境”的新课改探索,用情境引领教学,用问题启迪课堂已经成为全校教师的共识。然而从实际的调查数据来看,各个班级学习的效果参差不齐。经过多次观课及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导致课堂效果参差的主要原因在于贯穿课堂的问题不“精”,即(1)问题琐碎,缺乏焦点和中心;(2)问题零散,问题之间缺乏整体性;(3)问题粗浅,仅仅是方便知识讲解和巩固,缺乏深度。基于此,我们思考能否在教材和“标准”的指导下,设计出直指教学目标的学科核心问题,用这些学科问题贯穿课堂始终,调控课堂节奏,确保课堂方向。

除了问题设计琐碎、零散、粗浅外,目前,思想政治课堂还存在一个“通病”,那就是学生“被动听课”。学什么、怎么学,全由老师决定,学多少、学到何种程度,全凭学生兴趣。思想政治学科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意识形态性,若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稍不合学生口味,课堂就会变成教师口若悬河,激情投入,学生若无其事,冷眼旁观。学生被动听课的状况不仅影响课堂效果,而且会限制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度思考能力的发展。

缺乏学科核心问题的课堂教学,不仅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且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①]。为此,我们思考能否通过精心设计学科问题,带动学生主动探索,深入思考,从而实现课堂高效与自主。经过集体讨论,我们决定以《经济生活》第八课第二框《征税和纳税》为例,进行课例研究。我们希望,在深度解读教材和“标准”的基础上,设计出科学的能贯穿本课的学科核心问题及子问题群,并精心安排有助于解决学科问题的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地解决问题,高效地达成目标。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希望通过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挖掘学习过程中发现、质疑、探究、追问、主动、合作等内涵,营造开放有序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例研究的发展轨迹:在核心问题的优化中促进自主生成

根据课例研究的主题,我们将课堂观测点定位于学科核心问题的设计和情境活动的开展。教学是对象性很强的活动,“透过学生的学,才可以反观教师的教”。核心问题的设计是否科学,自主活动的开展是否有效,答案都在学生的课堂反映之中。因此,我们设计了如下两个观测表格,希望通过观测学生的反馈来检验学科问题的设计和自主活动的开展情况。

学科核心问题课堂观测表

学科问题

学生反映

分析

学科问题1

学科问题2

学科问题3

自主活动课堂观测表

学生情况统计

自主活动1

自主活动2

自主活动3

投入型学生

教学内容

分布人数

冷漠型学生

教学内容

分布人数

起伏型学生

教学内容

分布人数

原因分析

(一)第一次试课:如何设计学科核心问题?

情境设置:老王酷爱买彩票,坚持三年后终于中得20万大奖,他到体彩中心领奖金,但只领到16万,他很困惑:怎么少了4万元?

学科核心问题:国家为什么要征税?国家凭什么征税?老王所缴纳的是哪种税?在我国现阶段,共有哪些税种呢?公民为什么必须交税呢?

学生自主活动

探究活动1:老王的困惑一:国家为什么要征税?国家凭什么征税?

探究活动2:老王的困惑二:老王缴纳了4万元税款后,他还是很困惑:他所缴纳的是哪种税?在我国,总共有哪些税种呢?

探究活动3:老王的困惑三:最后,老王知道4万元的税必须交,也知道他每月交个人所得税也必须交。可是他还是不明白:我们为什么必须交税呢?

撰写小标语:每年4月份是税收宣传月,如果你是一位税收宣传志愿者,请拟订一份宣传标语。

课堂诊断:本堂课选用生活情境引入新课,并通过主人公的三个困惑贯穿全课,教学流程连贯。从课堂观测点采集的数据来看,存在诸多问题。

学科核心问题设计方面,主要表现为:第一,随意。随意设计,有些问题与学科本质和课程标准联系不紧密,可有可无,随意呈现,问题与问题之间没有体现由易到难的层层推进;第二,零散。即设计出的问题缺乏系统性,不能很好地整合课堂,导致课堂不紧凑;第三,空洞。问题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真实性,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也不利于达成教学目标。

学生自主活动方面,设计了小组竞争,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但是,由于所选取的自主情境缺乏典型性和可思考性,且学科问题与自主情境之间未实现无缝对接,对于激发学生深度参与、自主思考稍显薄弱。

改进建议:根据本次课存在的问题,我们确定了第二次课的改进方向:

(1)选取典型性的生活情境。老王彩票中奖虽是生活情境,但不具有典型性,社会影响力不强,可挖掘的思考点太少。

(2)构建体系化的问题群。在重新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核心问题重新设计。

(3)尝试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本堂课的课程设计有自主意识,但实际执教过程中,自主力度不够,应该给学生多一点空间、多一点机会。

(二)第二次探索:如何让核心问题逼近核心?

教学情境调整:将教学主情境更换为卡马乔风波:2013年8月,中国国家税务总局接到实名举报,前国足主教练卡马乔及其团队涉嫌重大违反税法行为,涉案金额高达1800万元,税务总局随即要求卡马乔及其团队必须依法申报收入并足额纳税。

情境的作用在于为教学服务。为了让情境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根据学生的思维习惯以及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我们设计了如下情境问题:卡马乔的巨额税款是否必须交?有无回报?能否降低税率?卡马乔作为外国公民为何要在中国交税?卡马乔应该交纳哪种税?卡马乔及其团队应该交纳多少个税?卡马乔的行为属于哪种违反税法的行为?

学科核心问题的调整:国家为什么要征税?国家怎样征税?国家要征哪些税?公民为什么要纳税?不纳税会怎样?公民应怎样纳税?

学生自主活动的调整:

(1)自主学习完成学案(3分钟)。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国家为什么要征税?国家怎样征税?国家要征哪些税?

(3)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公民为什么要纳税?不纳税会怎样?公民应怎样纳税?

(4)撰写小标语

课堂诊断:观课者表示,此次试教比第一次课有了很大的改进。自主情境选取更贴近学生实际,具有典型性,能够启发学生深度思考。

从统计数据来看,学科核心问题的设计较上次课更科学,能够有效统整课堂。但问题群内部层次性有待改进,问题与问题之间缺乏递近,个别问题的设计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偏离了教学“标准”,影响学生的“消化吸收”及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在学生的自主活动方面,学生活动依然处于教师主导之下,学生的主动权和主动性仍不够。

改进意见:

(1)优化学科问题,使之更具有思考性、科学性、层次性、统摄性。

(2)探索自主学习模式,将课堂大胆交给学生,活而不乱、放而有序。

(三)第三次探索:如何优化核心问题,促进课堂有效自主?

确定学科问题:从学生现有的知识起点出发,参照教材标准对本课的要求,经过多次尝试,我们将统摄本课的学科问题确定为:

⑴国家为什么要征税?          ⑵公民为什么要纳税?

⑶国家怎样征税?              ⑷如何区分四种违反税法的行为?

⑸怎样区分增殖税和个人所得税?⑹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对待税收?

确定自主学习模式:

经过多次尝试和讨论,为了给学生更多自主空间,我们将教学环节确定为: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教师点拨深化问题→知识小结检验问题→课堂活动升华问题。

教学活动实施:

卡马乔风波导入新课(材料略)。

卡马乔作为外国公民,为什么要在中国交税呢?国家凭什么征税呢?国家征税有何意义呢?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征税和纳税》。

(1)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师:征税和纳税,二者有什么区别呢?对于国家的征税环节和公民的纳税环节,同学们有哪些想要了解的知识呢?

生:国家为什么要征税?怎样征税……

师:(总结归纳,呈现学科问题),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跟我的设想是一致的。接下来,就把这些问题交给大家,由大家小组合作来解决它们。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组内讨论,形成结论,并选派一名同学展示成果,时间3分钟。(问题见上)

学生汇报讨论成果:略

(3)教师点拨深化问题。在此环节,呈现并解决贯穿课堂的情境问题:卡马乔的巨额税款是否必须交?有无回报?能否降低税率?卡马乔作为外国公民为何要在中国交税?卡马乔应该交纳哪种税?卡马乔及其团队应该交纳多少个税?卡马乔的行为属于哪种违反税法的行为?

(4)知识小结检验问题:通过对六个问题的回答,我们一共学习了税收的含义、特征、种类、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学生回答具体内容)

(5)课堂活动升华问题:我为税收代言

效果反馈:

经过课堂观察及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对老师选取的生活化、典型性的教学情境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对于老师提出的情境问题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关于学科问题,教师打破常规,将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由学生自由提问。让我们欣喜的是,学生提出的绝大多数问题与老师的课前预设是一致。这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热情。授课老师也顺势将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合作解决问题。授课程序也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顺序灵活调整,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彰显。

三、课例研究达成的共识与结论

“征税和纳税”是距离学生生活很近的经济现象,学生对此有一定认知基础。本课通过学生熟知的热点“卡马乔风波”贯穿课堂,引发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由学生小组协作讨论自主解答问题,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基本达成,“我为税收代言”的活动则很好的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

在此次“基于学科核心问题”的课例研究活动中,我们尝试解决关于“核心问题” 的关键问题,经过多次讨论,达成如下共识:

(一)优质的学科核心问题是怎样的?

 首先,优质的学科核心问题是直指学科目标的。学科是学科核心问题的重要来源,也是检验学科核心问题的重要标准。学科核心问题设计的主要意图在于把握课堂的方向,避免课堂随意、低效。因此,学科核心问题、学科子问题的设计需要教师在“标准”的指导下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学科“标准”包括教学大纲、考查要求以及教学建议等。学科标准通常反映了学科的本质特征与能力要求。教师对“标准”进行深入分析之后,能准确把握学科的实质、结构和要求,设计出直指学科目标的学科核心问题。而背离“标准” 、偏离“目标”的学科问题,不仅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更会影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

其次,优质的学科核心问题是符合学生学情的。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生在本学科的学情指学生的智力、能力与本学科的有机结合,是学生智力、能力在本学科中的具体体现。教师设计学科问题在指向“标准”的同时,更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只有立足于学生现有水平的学科问题,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达到教学目标。因此,设计学科问题的时候,“备学生”必不可少。

再次,优质的学科核心问题能够激发学习兴趣。除了学科之外,社会是学科核心问题的第二个来源。政治学科的内容大多与现实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生活中能找到很多学科核心问题的原型。社会也是学生生活的最大舞台,教师只有走进生活,找到学科与生活的对接点,设计出既蕴涵学科本质,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且能够引人深思的问题,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会促进学生主动探究,自主解决课堂的问题。相反,若设计出的学科问题,无法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则是无效的。

最后,优质的学科核心问题能够统整教学过程。学科核心问题,是课堂教师和学生思维的焦点和中心。通过教师和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探究,教学内容及其进程成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的整体,这些问题恰如一个个“锚”,把教师与学生的思维固定在特定的知识领域之内,使教师和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中不断建构和生成新的知识和能力。在这种意义上,问题是教学设计的思维起点,也是课堂进程的一个个阶梯,通过这些阶梯有效地调课堂节奏,使得课堂成为一个有条不紊,层层推进的动态整体。

(二)优质的学科核心问题是怎样形成的?

首先,深度挖掘教材、仔细研读课标是学科问题设计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科现有能力,设计具有统摄性、科学性、层次性和思考性的学科问题。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从如下角度设计学科问题:“根据学科基本结构设计、根据社会生活实际设计,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设计,根据学生的学科能力设计”[②],教师不论采取何种思路设计学科问题,都应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以教学目标为方向。当然,教师还需要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不断优化学科问题,使其能够贴近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统整教学过程,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其次,优质的学科问题离不开对生活情境的挖掘。学科问题是对教学内容的提炼,单纯的学科问题是枯燥的,但却是课堂必须回答的。余文森教授在《有效教学十讲》一书中对教学情境做了这样的描述: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与美感,才能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这就是情境的价值。可见,学科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情境问题,而情境问题的设计需要以具有生活性、趣味性和典型性的教学情境作为载体。最后,选取的教学情境,设计的情境问题不能是孤立的,应根据学科问题的需要对其进行再加工,使其既具有知识逻辑又符合生活逻辑。

当然,在选取生活情境时,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特点。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实践和学习发展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新问题、新猜测、新想法、新疑难、新错误等。只有顺应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出的学科问题,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接受认同,产生共鸣,启迪深思。

(三)优质的学科核心问题是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生成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被动的知识传授不如学生的自主探索。优质的学科核心问题,能够有效引领学生自主探究,使得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学习的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这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学习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度,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开发学生潜能,使其终身受益。因此,优质的学科问题,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足够的思考和想象空间,充分挖掘他们的质疑能力、探索能力、归纳能力以及迁移能力,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是优效课堂的重要路径,更是学生全面成长、终身学习的必然要求,优质的核心问题则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必要桥梁。笔者将本课探索的学习模式提炼为: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教师点拨深化问题→知识小结检验问题→课堂活动升华问题,供参考。

用系统化、科学性的学科核心问题架构课堂,用生活化、典型性的自主情境启发学生自主发问、自主探索、自主答疑,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益,更有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学科问题的优化源于对教材、课标的深度挖掘,自主模式的探索需要教师放弃陈旧的教育观念,吐故纳新。对中学政治教师而言,目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对教材、课标的深度研读、对现实案例的多角度挖掘以及教育观念的重“新”植入。

参考文献

余虹. 学科核心问题的设计与教学[J]. 教师观点,2013,22-0106-02.

税法的平衡问题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2、基于组织因素某外企员工离职因素探究

3、关于国有企业中长期激励方案设计的思考

4、薪酬经理探寻薪酬平衡术

5、供电企业薪酬设计程序和方法

6、印刷企业怎样防范核心员工流失

7、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福利的激励策略探讨

8、高校出版社激励机制创新研究

9、薪酬体系如何与绩效评价体系对接

10、浅析现代国有企业管理中薪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11、航空高等院校激励型薪酬模式初探

12、当员工提出涨薪该怎么办

13、物流企业物流员岗位薪酬管理对策研究

14、企业如何有效实施薪酬管理

15、试论如何通过工资薪酬激励员工的积极性

16、人力资源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7、浅谈如何在建筑设计行业中构建健康的薪酬生态体系

18、关于薪酬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19、企业诚信体系构建与人才资源管理

20、新生代员工心理契约违背问题探析

21、探究企业薪酬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创新策略

2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管理体系问题与解决方法

23、当前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4、中国企业七天“薪”事

25、薪酬制度不善限制我国IT企业良性发展

26、“鱼”和“熊掌”能兼得

27、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8、基于企业项目管理的薪酬激励问题探讨

29、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0、浅谈企业员工跳槽现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31、青海省国有企业销售人员薪酬体系分析

32、企业激励性薪酬体系问题探讨

33、湖南家族企业薪酬激励模式改革的实证研究

34、企业基层员工流失原因分析及对策

35、别让薪资设计拖了企业的后腿

36、新形势下提高薪酬激励机制有效性初探

37、薪酬管理 多维视角化“薪结”

38、我国国有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研究

39、刘昕:企业留人之术的新思维

40、民营企业建立正常薪酬增长机制探讨

41、探索分享机制,拒绝激励失败

42、浅谈保险公司的薪酬体系及激励策略

43、浅析薪酬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

44、企业薪酬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5、打造新老员工双赢机制

46、员工满意度与企业效能关系分析

47、基于激励机制的薪酬管理问题再探讨

48、巅峰管理:极致员工体验创佳绩

49、烟草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问题与应对

税法的平衡问题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一、税法在中小企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得越来越迅速, 我国很多的中小型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快, 这种发展的形式是我国经济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的管理结构中, 我国需要对中小型企业进行统一的管理, 在管理条例中设置相应的管理方法。虽然我国现阶段的税法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却可以根据国际市场的发展来进行确定好中小型企业的税法形式, 满足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需要。但是在我国税法还没有完全明确的时候, 我国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确定中小型企业的纳税情况, 对地方政府依据实际情况对中小企业税法作进一步挑战, 但是这种挑战需要较长时间, 因而具有滞后性。

二、优化税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一) 明确法治导向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体制的不断改革,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越来越迅速, 现阶段已经逐渐成了发展我国经济的重要依据。所以想要更加迅速的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 就需要全面的解决税法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的稳定发展。因此从实际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就需要进一步的改进税法中的问题, 针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一个企业的发展不仅仅需要依靠自身的实力, 同时还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我国秉承的一直都是依法治国的理念,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企业都需要根据依法治国的条例进而满足企业的发展导向。

(二) 完善税法政策体系

在现阶段的中小企业执法过程中, 中小型企业在面临着发展和机遇的同时还面临着税法带来的挑战。因此, 在中小型企业具体实行税法的过程中, 相关的中小型企业需要转变传统的政策理念, 坚持依法治理企业的原则。企业的发展代表着我国经济的提升, 所以中小型企业在依靠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付出相应的责任, 按时间按自己的企业规模来纳税。而我国相关的执法部门可以根据国家以及经济的发展状态来适当的调节纳税情况, 在公平、适合的条件下进一步放宽纳税人的纳税标准。

具体形式而言, 因为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发展的规模比较小, 在很多大型企业的压力下中小型企业一定会遇到重重的困难。但是中小型企业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看清自己的发展道路, 按照实际的经济发展规律进行税收调控, 从而将中小型企业的资金落在实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我国现阶段的税法实施上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所以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我国相关部门需要仿照国外的案例来实施税法, 进而更好地扩大中小企业的受益范围。

(三) 优化纳税服务体制

现阶段, 我国的中小型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 所以对于中小型企业的服务需求也就逐渐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经济市场不断发展的前提下, 中小型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 很多时候中小型企业已经逐渐地走向了自由的发展状态。在这个过程中, 我国税法也要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相应的了解, 而在纳税的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服务的体制优化, 让我国可以有法可依, 达到最佳的实行法律法规的状态。

在中小型企业具体的践行过程中, 相关的征税机关已经成为现阶段最重要的执法主体。所以在执法的过程中税法的相关部门要作为法律执行的主体, 而相关的中小型企业在依法执行的同时还要完成监督的责任, 看看执法部门是否存在徇私舞弊的情况, 一旦发现便需要立刻向上级部门报告。针对这种税法的形式, 我国现阶段的纳税手段还属于初级阶段, 这期间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因此在实际的执法过程中, 需要相关的部门创新执法模式, 力争税收征管模式创新, 从而全面转变纳税机关的传统思维理念。

三、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都将关注点放在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中。在此期间, 税法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不仅仅是在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属于我国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从实际的研究中发现, 我国在进行税法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想要完善好我国的社会经济, 就需要大力解决问题, 将税法建设当作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种手段,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展我国的经济。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越来越迅速, 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都看中了经济发展中的利润, 因此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涌进到我国的经济市场中。而在经济发展市场中, 中小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增长, 不仅仅企业的规模逐渐的增大, 而且中小企业的发展也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对税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在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优化税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税法,中小企业发展,问题,优化对策

参考文献

[1] 陈小曼.政府转型与中小企业发展——以仙桃无纺布产业集群中政府转型的成功经验为例[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 (下) [C].2011

税法的平衡问题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是由国内经济的结构不平衡导致的,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中的不平衡体现出高度一致性,高储蓄是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原因,资本的流入与流出不协调使得金融与资本项目顺差在增加,外贸结构长期调整滞后使得顺差加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调整我国国际收支结构性失衡。

关键词:国际收支;结构性失衡;产业结构

一、我国的国际收支失衡现状

国际收支结构性失衡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一国的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使得商品输出不能满足世界市场的需求变化,导致经常项目顺差或逆差较大,发生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失衡。其二是指一国输出的产品结构太过单一,收入变化引起产品的出口需求变化幅度低,或虽然出口需求变化随价格变化的幅度高,但进口需求的变化随价格变化的幅度低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2013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1886亿美元,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2427亿美元,外汇储备余额3.82万亿美元。国际收支严重失衡造成外汇储备过多,发达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越高,输入型通货膨胀使得资产价格不断上涨,执行独立的货币政策的难度提高。为什么说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体现为结构性失衡?这是由我国的国内经济结构不平衡与产业结构调整滞后所决定的,而且国际失衡的持续性与我国长期存在的结构失衡相一致。

二、我国国际收支体现为结构性失衡的分析

1.投资-储蓄结构失衡对经常项目的影响

我国经常项目顺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国内投资小于国内储蓄。由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恒等式:GDP=C+I+G+(X-M)(1),再者GDP=GNP+Ya(Ya指的是外国投资者的净财产收入),则GDP=C+I+G+X-M(2)。国民生产总值GNP=C+S+T(3)。由(2)、(3)式可得:M-X+Ya=I-[S+(T-G)](4),M-X+Ya体现为一国的经常项目逆差CA,即:I-[S+(T-G)]=CA(5),其中(T-G)为政府储蓄,式(5)表明经常项目逆差等于国内投资与国内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之和)的差值。

由于国民储蓄率持续高于国民投资率,使得储蓄大于投资,我国形成了国内内部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的现状。高储蓄的深层原因是由我国长期的国内经济环境决定的,企业扩大发展和居民购房、子女教育、看病养老支出需要长期的积累,从而储蓄水平过高。政府主导的投资容易挤占居民消费份额,使国内需求不足,同时政府主导的投资使得产能过剩,必然要依赖国外需求来消费过多的产品。这使得我国长期依赖出口这架马车来拉动经济增长,使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受到削弱。

2.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的影响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都指出一国要凭借国内有优势的资源和产业参与国际分工以获得更多收益。近十几年来我国在出口方面的比较优势仍较强,随着资源禀赋结构的提升和技术差距的缩小,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加强,出现了严重的经常项目顺差。我国出口创汇部门主要来自于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与加工业,第三产业占比不足,第二产业占据了过多的资源和劳动力,但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大多是低附加值的低端产品,产品中资本和技术含量低,虽然低端产品的市场需求仍较强,但是容易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产业结构失衡会导致我国东西部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可支配收入的差异使得消费-投资在地区上不协调,进一步形成“双顺差”。

3.出口贸易的结构性失衡影响

出口贸易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但出口贸易的结构性失衡却开始制约经济的增长。出口商品仍是服装、鞋类和玩具等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占比较低,使得出口商品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过度的加工贸易对一般贸易产生挤出作用,并产生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加工贸易大多只集中在沿海地区,对中西部的落后产业带动作用不大,加工贸易技术含量较低,技术外溢效应严重不足。出口贸易主体结构来看,截至2013年底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分别占我国外贸总额的46.1%和33.3%,对外资依赖过度,民营企业出口规模小。我国的外贸区域过度集中于发达国家,多元化能力不强,使得对外贸易的波动性增加。长期依靠静态比较优势,使得经常项目顺差快速增加,累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人民币升值压力和外贸经营风险不断加剧。

4.资本与金融项目失衡的国内原因

2013年中国FDI(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1240亿美元,近20年中国吸收外资在全球FDI总量中,年均占比为7.6%,在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中,年均占比则为21.5%。截至2014年7月,中国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近80万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超过1.5万亿美元。中国FDI流入量已构成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乃至整体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来源。直接投资净流入是我国企业缺乏必要的技术知识、管理和企业家才能。跨国企业的进入能增加就业、带来新的国际市场渠道、增加税收。资本项目管制使得我国政府鼓励资本流入、限制资本流出,我国“走出去”企业不仅起步晚、数量少,而且对外投资的回报率较低。资金流入与流出的数量差距加剧了金融与资本项目顺差。

三、结构性不平衡的调整对策

1.降低储蓄率,增加居民福利。高储蓄率的根源在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增长模式未能从政府主导向民间主导转变,因而必须转变政府角色,政府部门要优先考虑市场力量,提高效率,在公共领域提升公平性。深化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大力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政府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转型,一方面降低政府储蓄率,另一方面通过消除居民未来收入或支出的不确定性增加现时消费,提高居民当前的消费福利。

2.对产业结构进行升级优化。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集约经营,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加大现代服务业的投资力度,提高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和服务业科技含量。推进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产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技术改造和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优化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强化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因此,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才能长期而且有效地改善国际收支结构状况。

3.对出口贸易结构进行调整。取消出口退税,降低出口产品数量,限制加工贸易中资源高消耗、高污染产品的生产。通过降低关税来促进进口,缩小进口与出口的差距。减少甚至限制资源类产品出口规模,积极培育和重点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大力发展绿色贸易和低碳贸易,提高加工贸易企业深加工的效率。贸易主体结构民营化,在政策上引导和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消除对民营企业外贸发展的各种隐性规制,鼓励民营企业投资于高科技产业。不断巩固传统市场,采取有效措施克服贸易壁垒,加强对新兴市场的开发力度,使我国贸易区域层次多元化以降低市场和汇率风险。积极广泛地融入区域性贸易组织,加强自由贸易合作。

4.改善资金流入流出管理。引进外国直接投资能增加就业,降低资金缺口,增加税收收入,所以外国直接投资仍是十分必要的。需要加强对FDI的引导,使得资金流向资金稀缺部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加强投机性热钱的监控,建立完善的热钱监测预警机制,完善国内的金融市场体系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热钱数量。逐步扩大资本流出,企业和居民多余的资金投资于国外金融产品以提高回报率。适当放松外汇管制,将增加企业和居民的外汇资产,藏汇于民不仅能提高储备资产的收益率还能降低美元贬值带来的损失。(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黄瑞玲,黄忠平.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理论解析与政策调整[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4):1-6.

[2]任抒豪.由国际收支平衡表看国内产业结构及收支平衡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14(14):4.

[3]宋晓东.我国投资消费结构失衡下国际收支失衡的实证检验[J].税务与经济,2011(5):27-32.(2011)

[4]宋晓东.中国产业结构失衡下国际收支失衡机理分析与实证检验[J].税务与经济,2010(4):24-26.

税法的平衡问题分析论文范文第6篇

一、动态平衡问题相似三角形法

例如, 固定于水平面中的光滑半球半径是R, 而球心O的正上方C位置固定于一个小定滑轮, 细绳子的一端拴着一个小球在半球面中的A点, 而另一端绕过定滑轮, 见图1。现在把小球慢慢的由A点拉往B点, 那么这一过程之中小球对于半球的压力大小就是N、而细绳子的拉力大小T变化状况就是:A、N不变, T变大;B、N不变, T变小;C、N变大, T变小;D、N不变, T不变。

解析:小球受力见图所示, 依据平衡条件知道, 小球所受的支持力N′与细线拉力T的合力F和重力式平衡力, 就是F=G。依照几何关系可以知道, 力三角形FA N′和几何三角形COA相似, 设滑轮到半球顶部B点的距离是h, 其长度是AC为L, 那么就有:, 因为小球由点A移至点B的时候, G、R、h都是不变的, 因此N′的大小是不会产生变化的, 而T会减小。因此答案就是选项B。

二、动态平衡问题图解法

图解法实际上是经过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与领边长短关系或者变动状况, 进行一些比较复杂的定性分析, 从图形上就可以看出结果得出最终结论。这一题型的基本特征就是:一则, 物理受三个力;二则, 三个力里面一个是恒力、一个力方向不会改变。因为第三个力的方向变动, 从而让此力与方向不变的力的大小产生变动, 可是两者合力不会改变。图解法的解题思路就是:第一, 将研究对象明确好;第二, 仔细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第三, 用力的合成作平行四边形;第四, 准确找到力的变化方向;第五, 按照有向线段的长度变化评断出每一个力的基本变化状况。[1]在解决该题型时的注意事项有:首先, 要知道哪一个力是恒力, 哪一个力方向不会产生变化, 哪一个力会产生方向变动。其次, 准确推导出力的变化方向和方向变化的范畴。最后, 研究对于力的方向在变动的状况下, 力的大小是不是有着极值的问题。例如:两个长度相等的线条AB与BC吊一重物静止, 而两条线和水平方向夹角都是60度, 如今要保持好线条AB和水平方向的夹角不会产生变化, 把线条BC逐步慢慢地变化到沿水平方向。在此过程中, 线条BC的拉力变化状况有四个选项:A、先减小, 后增大;B、减小;C、增大;D、先增大, 后减小。

解析:解决这一问题的时候首先要确定B点事研究对象, 接着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 然后使用分解法计算出合力, 最后使用图解法进行求解。方式一:针对力的处理可以使用合成法, 使用合力是零求解的时候采取图解法, 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 如图2所示。根据图可以知道, FBC是先减小, 后增大的。

方式二:对于力的处理使用正交分解方式, 使用合力是零求解的时候采取解析方法, 把FAB、FBC分别沿着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进行分解, 根据两个方向合力是零分别列出式子:

从 (1) (2) 联立解出FBCSin (300+θ) =FB/2, 如此看来, 如果θ=600的时候, 那么FBC是最小的, 因此当θ变大的时候, 则FBC先变小后变大, 因此最后的答案应当是A。

三、动态平衡问题解析法

例如, 见图3, OA是遵从胡克定律的弹性轻绳, 在这之中的某一端固定在天花板O点, 而另外一端则和静止与动摩擦因数恒定的水平地面中的滑块A相连。如果绳子处在竖直位置的时候, 而滑块A对地面有压力作用。[2]B是紧挨着绳子的小钉。现在使用水平力F作用在滑块A, 让其往右慢慢的做直线运动到C的位置, 那么在运动的时候:A、地面对滑块A摩擦力F1不变;B、地面对滑块A的支持力FN逐步减小;C、地面对于滑块A的支持力FN增大D、水平拉力F增大。首先, 见到这一问题的时候, 需要进行分析:设AB的长度是X, 即弹性轻绳开始的伸长量, 当绳子处在竖直方位的时候, 地面对于滑块A的支持力就是FN=mg-kx, 而滑块A往右慢慢运动至位置C的时候, 设BC和水平方向夹角是θ, 其受力图就是图4所示。那么弹性轻绳的伸长量就是, 可以得到地面对于A的支持力就是F`N=mg-kx`sinθ=mg-kx=FN, 因而, 地面对于A的支持力不会产生变化, 而地面对于A的滑动摩擦力F1不变。依照滑块水平方向中的受力平衡, 水平拉力就是F=F1+kx`cosθ, 由于cosθ都增大了, 因此, 水平拉力F逐步增大。所以最后的答案应当是A与D选项。

四、结束语

高中物理在探讨处在动态平衡下的力变化问题的时候, 需要对研究对象开展受力分析, 观察其满足以上什么情况, 才使用对应的分析方法进行解答。因此, 高中学生学习动态平衡这一物体知识的时候, 需要将以上方法熟练掌握好, 这样才能提升物体动态平衡解题效率。

摘要:高中物理中的动态平衡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 而高中物理动态平衡问题解法有多种。因而, 文章针对高中物理中动态平衡问题的多种解法进行了分析, 希望给高中学生物理学习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动态平衡,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沛然.高中物理学习的误区及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16, (01) :244-245.

上一篇:政治经济学批判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技巧型翻译科技英语论文范文